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十一
国朝宫室
外朝之制,午门内东西两庑各二十二间,皆崇基。东庑之中为协和门,西庑之中为熙和门,门各五间,东西向。两庑之北,正中南向者为太和门,九间三门,重檐,崇基,石阑,前后陛各三出,左右陛各一出。门前列铜狮二,其南环以金水河,跨石梁五,即内金水桥。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午门内东西两庑,东为稽察上谕处及内阁诰勅房,西为翻书房及起居注公署。东南隅为内阁公署,西南隅旧为国史馆,今为膳房库,俱详见官署门内。金水桥之水由神武门西地沟引护城河水流入,沿西一带经武英殿前,至太和门前,是为内金 水河,复流经文渊阁前,至三座门从銮驾库巽方出紫禁城。
太和门左右各一门,皆南向,左曰昭德,右曰贞度,门各三间。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昭德、贞度两门庑为侍卫直宿处,详见官署门。
太和门之内东西两庑各三十二间,东庑之中为体仁阁,西庑之中为弘义阁。东庑之北为左翼门,西庑之北为右翼门,各五间,皆东西向。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体仁阁、弘义阁两庑为内府银、皮、段、衣及瓷、茶六大库,详见官署门。
〔臣等谨按〕寿皇殿旧在景山东北,乾隆十四年上命移建。南临景山中峰,殿门外正中南向宝坊一,前额曰显承无斁,后曰昭假惟馨。左右宝坊各一,左之前额曰绍闻祗遹,后曰继序其皇,右之前额曰世德作求,后曰旧典时式。北为砖城门三,门前石狮二,门内戟门五楹。大殿九室,规制仿太庙,左右山殿各三楹,东西配殿各五楹,碑亭、井亭各二,神厨、神库各五。殿内敬奉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御容,皇上岁时瞻礼于此。并自体仁阁恭迎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暨列后圣容敬谨尊藏殿内,岁朝则展奉合祀,肃将祼献,以昭诚悫云。
皇上御制重建寿皇殿碑文 予小子既敬循寿皇殿之例,建安佑宫于圆明园,以奉皇祖、皇考神御。重垣广墀,戟门九室,规模略备。而岁时朔望来礼寿皇,聿瞻殿宇,岁久丹艧弗焕,且为室仅三,较安佑翻逊巨丽,予心歉焉。盖寿皇在景山东北,本明季游幸之地,皇祖常视射较士于此。我皇考因以奉神御,初未择山向之正偏,合閟宫之法度也。乃命奉宸发内帑,鸠工庀材,中峰正午,砖城戟门,明堂九室,一仿太庙而约之。盖安佑视寿皇之义,寿皇视安佑之制。于是宫中苑中皆有献新追永之地,可以抒忱,可以观德。传不云乎!歌于斯,哭于斯。则寿皇实近法宫,律安佑为尤重。若夫敬奉神御之义,则见于安佑宫碑记,兹不复述。惟述重建本意及兴工始末岁月,盖经营于己巳孟春,
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麟趾门之东曰关睢左门,再西曰元辉殿,再北朝南者曰宝善门,迤东曰慈庆宫,后门门之外曰奉先殿,即内太庙也,街东则隆祀门,其内则外东裕库也。又东北并列二门曰履顺、蹈和,则一号殿,仁寿宫之门内有哕鸾宫、喈凤宫,宫妃养老之处。自宝善门亦可通玄武门,其中之门则莲花门也。皇极门之西曰归极门,门西曰武英殿,殿西曰大庖,曰尚膳监,东北曰思善门,曰仁智殿,西南曰御酒房,又北曰慈宁门。嘉靖十五年,以仁寿宫故址并撤大善殿建慈宁宫,过慈宁宫皆内侍直房,再北过长庚桥则玄武门矣。春明梦余录
〔臣等谨按〕前明宫室规制,本朝多仍其旧,有更易其名者,如皇极门今改为太和门,弘政门今改为昭德门,宣治门今改为贞度门,会极门今改为协和门,归极门今改为熙和门,广和左、右门今改为广生左门、广生右门,文昭、武成二阁今改为体仁阁、弘义阁,其宏孝、神霄等殿今改建斋宫及毓庆宫。详见国朝宫室。
原顺天主考,例不赐宴,独南畿二主考辞朝,赐宴于阙东松林,相传云遵洪武旧制。春明梦余余
补唐人入朝,多侈言花柳之盛。五言诗如王维云: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杜甫云: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又云: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蘂红。戴叔伦云:月沉宫漏静,
年,改尚方司为尚方院。十三年,改钟鼓司为礼仪监,尚宝监为尚宝司,织染司为
经局。十七年,改内官监为宣徽院,礼仪监为礼仪院。十八年,裁十三衙门,仍置
内务府,以兵仗局为武备院。康熙十六年,尽汰旧时名目,改为七司三院,而以内
府大臣统之,遂为定制云。
增广储司旧署在西华门内,白虎殿东配房。雍正八年移于尚衣监北筩子河路西,后屡有迁易。今置于酒醋房之南墙门内,前后三重,廨舍十有七间。所属银、皮、瓷、段、衣、茶六库,为内府库藏总汇之所。初名御用监。顺治十八年,分银、皮、段、衣四库。康熙十六年,改今名。二十八年,分设瓷、茶二库,皆统隶于司。银库,在太和殿弘义阁内,皮库在太和殿西南角楼房内及保和殿东配房,瓷库在中右门外迤西之西配房及武英殿前影壁后连房,段库在太和殿东体仁阁及中右门外西配房,衣库在弘义阁南之西配房。至恭制御服在咸安宫内,宫门三楹,正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内务府册
增茶库在右翼门内西配房,并太和门内西偏南向配房,中左门内东偏配房,并管理南薰殿所藏历代帝后图像。同上
〔臣等谨按〕历代帝后图像向贮茶库,乾隆十四年奉旨移藏南薰殿,殿内石碣恭刻皇
上御制藏图像记文并诗,详载宫室门。
十五顷九十余亩。其金河蛮子营、六郎庄、圣化寺、泉宗庙、高梁桥、长河两岸、
石景山、黑龙潭、南苑之北红门外稻田九十二顷九亩余,合官种稻田共一百八顷九
亩有零,较往时几数倍之,仰见我皇上勤民教稼务本重农之至意有加无已云。
增武备院兼管院事大臣,特简,无定员。卿二,掌供御用武备,制造兵仗。郎中一,掌章奏及库帑出纳。主事二,掌文移。所属四库,各设员外郎二,库掌三,未入流库掌二,笔帖式二十八,库守五十有九。司函长一,司函六,司弓、司矢各三,下五旗司弓五人并隶焉。掌御用甲胄弓矢。掌盖三,掌擎御盖。司幄三,掌御幄帐殿。司匠七,分掌各作匠役成造器物。大清会典
增武备院在东华门外北长街路西,甲库直房、毡库直房俱南向,靴皮作西向,鞍库直房东向,正南为账房处档案房北向,南鞍库直房南向。前后五重,房七十有九楹,掌御用武备及制造兵仗之事。初名靴楼,顺治十一年,改名兵仗局,十八年,改今名。内务府册
增甲库内库在左翼门内,体仁阁之南,西向,库房八楹。外库在东华门外北城下,房十有二楹,西向。同上
增景山官学之西,库房五楹,北向,所属亮铁作在东安门外迤北,西向,房八十有五楹。同上
增毡库内库在昭德门内,东西房共十一楹,又中右门内房十楹,东向,外库在东华门外北城下,房十有四楹,西向,所属箭厂坐落南池子长街石头缝胡同,房十有五楹,南向。同上
增帽作在东安门外锡镴胡同,房九楹,北向。同上
增染毡作在烧酒胡同,北向,房二十有四楹,所属沙河毡作在沙河城。同上
增北鞍库内库在左翼门内迤北,房四楹,西向,又房四楹,南向,体仁阁之南房四楹,北向,又房二楹,西向。外库在东华门外北城下,房六十楹,西向。所属鞍作在南池子长街南灯笼库内,房九楹。同上
增南鞍库内库在昭德门内南角楼,外库在东华门外北城下,房十有八楹,西向。所属熟皮作与骑河楼相望,房十有五楹。同上
增上驷院兼管院事大臣,特简,无定员。卿二,掌群牧之政。所属左司郎中一,侍卫、员外郎各二,主事一,掌均齐赏罚。右司侍卫、员外郎各二,主事一,掌俸饷刍菽。堂主事二,掌章奏文移。笔帖式二十五,分隶堂司,掌翻译。侍卫二十一,掌侍直,内八人兼试御马。司鞍长二,司鞍八,司辔二十。大清会典
增上驷院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置阿敦衙门,康熙十六年,改今名。旧署在东华门
国朝宫史 一〇〇
后圣容,向于体仁阁函奉尊藏,未获修岁时展谒之礼。粤稽前代安奉神御,或于宫中别殿,或于寺观净宇,本无定所。国家缘情立制,宜极明备周详。敬念列祖创垂,显承斯在。永怀先泽,瞻仰长新。式衷庙祫之仪,期协家庭之制。应即于寿皇殿增修丹艧,恭迎列祖、列后圣容,敬谨奉安,于岁朝合请悬供,肃将祼献,以昭诚慤。钦此。随经王大臣等议定,每岁除夕,内监诣寿皇殿恭请列祖、列后圣容恭悬。每案陈设干鲜果品十二,羊、豕肉各一,酱一,酒三爵,上香行礼。元旦大祭,献磁器笾豆供品,上香行礼。作乐,献帛、爵,不乐舞,不读祝。初二日如除夕供。上香行礼毕,恭奉圣容即殿尊藏。元旦,皇帝诣堂子、奉先殿行礼毕,诣寿皇殿,王公随行礼。内务府前期请。除夕、初二日,俱令皇子轮班行礼,掌仪司前期请。乐章与奉先殿前殿朔望乐同,掌仪司太监豫习。上元节,每日供饼饵如常仪。岁秋季展圣容,饬宫殿监豫派内监敬谨执事。祭日,司香、司帛、司爵陈设祭品、乐器,内监执事如仪。赞礼、典仪、司乐、掌仪司赞礼郎执事如仪。
谨按:乾隆十五年大工落成。十二月十八日,恭绘列朝圣容成,大祭寿皇殿,皇帝亲诣行礼。是日昧爽,皇帝御龙袍衮服,乘舆,前引、后扈如常仪。至寿皇殿甎城门外降舆,随从大臣、侍卫于门外立。前引、赞引、对引大臣恭导皇帝入门,内监跪奉盥帨巾
国朝宫史 一九〇
各十一楹,御笔匾曰:"建极绥猷],联曰:"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于时保之,遹求厥宁。]中设宝座,皇帝大朝御焉。每岁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国家有大庆典,则御殿受贺。凡大朝会燕飨、命将出师、临轩策士及百僚除授谢恩,皆御焉。恭遇加上皇太后徽号,则于殿内閲视册宝。册立皇后亦如之。遇圜丘大祀,前一日,皇帝于殿内视祝版。祈谷、常雩大祀亦如之。前爲露台,列龟、鹤彝器各二,日晷、嘉量各一。龙墀三重,丹陛五出。下重陛级二十三,中上二重陛级各九。上下列宝鼎十有八。左爲中左门,右爲中右门,皆南向,与昭德、贞度二门相对。其东出者爲左翼门,西出者爲右翼门。翼门之南,左爲体仁阁,右爲弘义阁,各崇楼九楹。廊庑四周相接,共六十六楹。庭中甬道,左右设品级铜山,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各十八,爲文武官员行礼班位。
御制季夏视朝诗己巳诘旦奎中夜易阑,罘罳曙色上金銮。宫悬乐应林锺律,拜舞班齐九品官。何必舍人称絶唱,所希多士副其难。漫言例是鸿胪掌,拱手垂衣敢自安。
御制暮春太和殿视朝诗壬申詄荡天门开曙曦,彤墀香霭露华滋。礼章乐亮诚何有,
拱手垂衣念在兹。百辟多遵博士制,七言谁继舍人诗。昭容已亵貂璫僭,未可明廷赞盛仪。
二,门内戟门五楹,大殿九室,规制仿太庙。左右山殿三楹,东西配殿五楹,碑井亭各二,神厨、神库各五。既落成,敬奉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御容,皇上岁时瞻礼于此。并自体仁阁恭迎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暨列后圣容,敬谨尊藏殿内,岁朝则展奉合祀,肃将祼献,以昭诚慤云。
御制寿皇殿碑文 予小子敬循寿皇殿之例,建安佑宫于圆明园,以奉皇祖、皇考神御。重垣广墀、戟门九室,规模略备。而岁时朔望,来礼寿皇。聿瞻殿宇,岁久丹雘弗焕,且为室仅三,较安佑反逊巨丽,予心歉焉。盖寿皇在景山东北,本明季游幸之地,皇祖常视射较士于此。我皇考因以奉神御,初未择山向之正偏,合閟宫之法度也。乃命奉宸发帑,鸠工庀材。中峯正午,砖城戟门,明堂九室,一仿太庙而约之。盖安佑视寿皇之义,寿皇视安佑之制,于是宫中苑中,皆有献新追永之地,可以抒忱,可以观德。传不云乎,歌于斯,哭于斯。则寿皇实近法宫,律安佑为尤重。若夫敬奉神御之义,则见于安佑宫碑记,兹不复述。惟述重建本意,及兴工始末岁月。盖经营于己巳孟春,而落成于季冬上澣之吉日云。敬作颂曰:惟尧巍巍,惟舜重华,祖考则之。不竞不絿,仁渐义摩,祖考式之。弘仁皇仁,明宪帝宪,小子职之。是继是绳,曰明曰旦,小子恧之。天游云徂,春露秋霜,予心恻之。考奉祖御,于是寿皇,予仍即之。制广向正,爰经爰
卷之十四 宫殿四 二六五
门内东西两庑各二十二间,皆崇基。东庑之中为协和门,西庑之中为熙和门。两庑之北,正中者为太和门,九间三门,前后陛各三出,左右陛各一出。前列铜狮二。环以金水河,跨石梁五,卽内金水桥。左右各一门,皆南向,左曰昭德,右曰贞度。两庑为领侍卫档房。
朱彝尊元日赐宴太和门诗:垂衣逢盛际,辑玉尽来庭。白酝三光酒,青归一叶蓂。新年恩较渥,昨日醉初醒。九奏钧天曲,风飘次第听。
门之内,东西庑各三十二间。东庑中为体仁阁,西庑中为弘义阁,皆东西向。其两庑为内府银、皮、缎、衣、瓷、茶六库。东庑之北为左翼门,西庑之北为右翼门,各五间,俱东西向,今呼阿思哈门。正中南向者为太和殿,基高二丈,殿高十一丈,广十有一间,纵五间,上为重檐脊四垂。御题额曰建极绥猷。殿前丹陛,环以白石阑。陛五出,各三成。陛间共列鼎十八,铜龟、铜鹤各二,日圭、嘉量各一。
每岁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国家有大庆典,则御殿受贺。凡大朝会、燕飨、命将出师、临轩策士及百僚除授谢恩,皆御焉。
丹墀内为文武官行礼位。范铜为山形,镌正、从一品至九品,东西各二行,行十有八,列于御道旁。
施闰章元旦早朝诗:丹阙晨开敞御筵,朝元会好傍炉烟。春回晓日螭廷暖,风细卿云凤阁悬。
宵旰勤思荒服外,衣冠拜舞圣人前。称觞进璧浑闲事,共拟南征奏凯篇。
午门内东西两庑各二十间,皆崇基。东庑之中为协和门,西庑之中为熙和门,旧为雍和门,乾隆元年改今名。两庑之北,正中南向者为太和门,九楹三门,前后陛各三出,左右陛各一出,重檐翚飞,石栏缭折,[门前]列铜狮二,宝鼎四。环以金水河,跨石梁五,即[内]金水桥也。[一]左右各一门,皆南向,左曰昭德门,右曰贞度门。两庑为领侍卫档房,东庑北为稽察钦奉上谕处,南为内阁诰敕房,西庑北为繙书房,南为起居注馆,东南隅为内阁公署,西南隅为膳房、外库,旧为国史馆。太和门内,东西庑各三十二楹,[二]东庑中为体仁阁,西庑中为宏义阁,阁各重楼九楹,皆东西向。廊庑四周相接,为内务府银库、衣库、缎库、皮库及茶、瓷分庋之所武备院甲库、毡库、鞍库附焉。东庑之北为左翼门,西庑之北为右翼门,[三]东西向。正中为太和殿。
注:
[一] 《国朝宫史》:"护城河环绕于紫禁城外,巽[河]水由地安门外西步梁桥下流入皇城,从地道经景山西门引入,环紫禁城,至东西阙门止。门下地道相通,复东经太庙左垣,西由织女桥前绕社稷坛端门太庙,会东来之水,过牛郎桥天妃闸,从巽方出皇城,为御河。其流入紫禁城者,由神武门西地道引护城河水流入,沿河[西]一带,经武英殿、太和门绕文华殿[后],①由銮驾库巽方出紫禁城"。
高宗诣盛京谒陵礼成,回京行告祭奉先殿礼,仁宗展谒,珠丘旋跸,亦循斯典。此因事特告之成例也。每遇亲飨,割牲瘗毛血,洁治祭品,及登铏簠簋笾豆之属,皆略如庙祀,俱内务府掌仪司职其事。神武门之北为景山,山前为北上门,门内为景山门,入门为绮望楼,楼后即景山也。山周二里余,有峰五,山后为寿皇殿,居景山东北。乾隆十四年,命所司重建,南临景山中峰,大殿九室,制仿太庙,东西配殿五楹。十五年落成,奉列圣列后御容。太庙之祭,太祖居中,左右昭穆以次,东西相向。兹因悬展御容,东西相向不便,俱南向设祭,岁时展献,一如奉先殿,以视汉之原庙、宋之神御殿,崇奉尤虔。每岁除夕,恭悬圣容,陈设果品羊豕醢酱之属。元旦,有瓷器笾豆供品,献帛爵,不乐舞,不读祝。上元节则供饼饵。四十二年,奉安孝圣宪皇后神御,高宗亲诣行礼,如大飨仪。御制诗集有壬子元旦寿皇殿瞻礼纪事诗。
太祖、太宗、世祖御容,向于体仁阁函奉尊藏。既重葺寿皇殿,别为二殿,左曰衍庆,右曰绵禧,因自体仁阁奉移于衍庆殿。寿皇殿东为永思门,门内为永思殿,又东为观德殿。满洲典礼,最重堂子祭天,世祖定鼎,即建堂子于京师。每岁元旦行礼,正月二日,由堂子迎神还坤宁宫,择吉展祭。又有春秋二仲,坤宁宫神前立杆大祭,及四季献神之礼。每日则有朝祭、夕祭。每大祭必亲诣行礼,礼成,宣皇子孙曾,并简王公大臣等,至门列茵侍坐,分食胙肉。凡大祭用神糕,以黄豆及稷米为之,牲用豕,奏神弦,拍版拊掌应节。朝祭于西炕,夕祭于北炕,所谓背灯是也。大祭之次日,还愿以答天贶,先卸神杆,于神杆石前设案,供银碟盛米,置净纸于案上。届时,司俎进豕,
雪桥诗话卷第八三六九
雪桥诗话一一八
出秦留仙之门,戊辰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除昌化令。昌化瘴海瘠贫,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为浮粮考一册,历请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始奉俞旨。当紫笥将赴官,寄若士书曰:先生来岁花甲,聊寄四韵。预祝三年后得弃官旋里,与二三耆旧徜徉青山绿树间,以毕余生,岂非乐事?又曰:张文潜风度无恙,桄榔杖七尺,当于来春寄至。云云:戊寅卒于琼州。若士挽诗十章,有云:一官海角类投荒,三载心期字两行。却笑文潜空盼远,寄来新杖少桄榔。以是书自比端明及首邱语为妖谶,闻其殁有余痛焉
翰林散馆,故事试体仁阁下。己巳二月八日引见乾清宫,圣祖念天寒,庶吉士身衣单薄,特令设几保和殿上,且撤午膳以赐。郑寒村有诗纪事。旧制初,教习分国书、汉书,往往于国书不能竟学。寒村以清书散馆得部曹。惠研谿辛未选入翰林,甲戌散馆,以国书不通晓外调。翰林院,国语曰笔忒黑衙门。国书读须卷舌,习者多打多罗。写须匾毫屈处曰阿而,圈处曰富喀。四十字头曰德喜乌朱德喜,汉言四十乌朱头也。毋济伦,汉言心。阿哈西,汉言奴仆们。厄黑,汉言不好了。萨,汉言眼。阿珀喀,汉言天。厄墨,汉言母。阿妈,汉言父。姑处,汉言朋友。汪噶唎沬,言大雨如注。记忆未熟,辄多讹舛。自太祖命额尔德尼及噶盖创制裁定颁行,太宗复命巴克什、达海、刚林等翻译汉字书籍,库尔禅、吴巴什等记注本朝故事。又命达海加国书十二字头,圈点分析音义。汪师韩韩门初习国书,尝赋龙书五十韵,清正李穆堂。穆堂叹异,携其诗入八旗志书馆,馆中见者多不知其辞所自
雪桥诗话余集 二七六
与焉。壬子中秋,辛楣题其浙游草云:诗人新自武林还,一卷清吟庾鲍间。三伏炎蒸顿消释,袖中知有浙东山。 乌云红日君谟帖,西射南亭谢客诗。想得船唇与驴背,苦吟多在夕阳时。中来博通象纬、句股、舆地、名物、象数、小学、音韵,嘉庆辛酉登贤书,有西碛山房诗文录,吴韵皋其门下士也。
汉军杨氏掌纶扉者二人,一松门相国,一勤悫公廷璋。雍正癸丑,勤悫由水曹出守桂林。乾隆庚午,由左江道秉臬粤西,越七年开府浙江。南巡赐诗有:监司经久任,自是悉民情之句。己卯总制闽疆。壬午南巡,赐以诗云:政有群黎感,身无大耋嗟。次年授体仁阁大学士,仍留总督任,逾年缘事落职。高宗以其平时悉心任事,从宽授散秩大臣。乙酉以工部尚书出督两广。丁亥入为大司寇,时年八十。拜联额、冠服之赐,寻授直隶总督,加宫衔。庚寅上巡天津,复赐诗曰:总督而兼巡抚事,历来保定此抡贤。八闽威望原腾旧,三辅循声俾继前。练士安民惟要矣,疏河导淀尚勤旃。春巡本务兹殷示,供帐宁当谓力宣。次年复长秋官,与香山九老之列,十二月卒,有勤悫公余集。在浙请开挖沿湖占垦田亩,清查黄岩场未垦沙涂。在闽请宽台湾米禁,以济内地民食;查各番社旷埔,以资隘丁口粮。在粤以崖州定安,岐黎纠众滋扰客民,奏杜后患事宜。在直奏言滹沱南徙,旧河淤垫,上年水涨,束鹿木丘、倾井等村复成巨浸,开挑河面,修筑城堤。久任封疆,勤恤民隐,尝以十芝名堂,以志君恩而昭嘉贶焉。慰农督部霈,为勤悫裔孙。
半寸厚书供夜读,十分满酒破春愁,吴谔堂和薛稻孙渼澳句也。渼澳为画水尊人,善为诗,取法在
为文武官行礼班位。殿左曰中左门,右曰中右门,皆三楹,南向,与昭德、贞度二门相对。其东出者为左翼门,西出者为右翼门。翼门之南,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各重楼九楹。廊庑四周相接,共六十六楹,为内务府银库、衣库、缎库、皮库、茶库、瓷库分庋之所。武备院甲库、毡库、鞍库附焉。
臣 等谨案:高宗纯皇帝圣制太和殿视朝传胪诗暨皇上御制诸诗,皆以彰明巨典,谨分载典
礼门。
太和殿后为中和殿,纵广各三楹,方檐,渗金圆顶,金扉、琐窗各二十有四,南北陛各三出,东西陛各一出,左右陛各三重,东西出。殿内,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允执厥中",联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中设宝座,凡遇三大节,皇帝先于此升座。内阁、内大臣、礼部、都察院、翰林院、詹事府及侍卫、执事人员行礼毕,迺出御太和殿。恭遇加上皇太后徽号,于殿内阅视奏书。方泽大祀及飨太庙、祭社稷前一日,于殿内阅视祝版。亲祭历代帝王庙、先师孔子、朝日、夕月如之。每岁耕耤,阅视农器及谷种青箱,均于此。殿后为保和殿,深广九楹,前陛各三出。殿内,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皇建有极",联曰:"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中设宝座,每岁除夕,皇帝御殿筵宴外藩。每科策试、朝考新进士,俱于殿内左右列试。殿之左曰后左门,右曰后右门,与中左、中右二门相对。自太和殿至保和殿,两庑丹楹相接,四隅各有崇楼,中路甬道连属,后陛三出,迄北十余武,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三 四二一
于次日具奏。值皇上车驾行幸,阳文合符交留京办事王、大臣输班交替看守,俟皇上回跸还宫,即
恭缴交入大内。皇上迥跸驻圆明园,径送御园宫门缴进。
一、宿卫
宿卫之制:○三旗侍卫,分六班,更番轮直。班分两翼,镶黄旗为左翼,正黄旗为右翼,正白旗半为左翼,半为右冀。各设侍卫班领二员。署班领二员,侍卫三十员,直乾清门,为内班。散秩大臣一员,侍卫亲军十名,直中和殿;侍卫什长三名,侍卫亲军三十名,直太和殿,为外班。以领侍卫内大臣一员总统之。内大臣、散秩大臣二员随班入直。○八旗前锋营,八旗护军营,一体分班守卫。景运门:直班大臣一员,司钥长一员,主事一员,护军校二员,传筹护军校一员,门笔帖式一员,阅门藉护军六名,护军十八名,传筹护军九名。隆宗门:印务参领一员,护军参领一员,护军校二员,传筹护军校一员,门笔帖式一员,阅门籍护军一名,护军十八名,传筹护军九名。后左门、后右门:护军参领各一员,护军校各二员,门笔帖式各一员,阅门籍护军各一名,护军各十三名。中左门:护军参领一员,护军校一员,阅门籍护军二名,护军九名。中右门:前锋参领一员,前锋校一员,阅门籍护军二名,前锋九名。左翼门、右翼门:护军参领各一员,护军校各一员,阅门籍护军各一名,护军各九名。体仁阁、弘义阁、昭德门、贞度门、协和门、熙和门: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九名。午门:护军参领一员。左门:阅门籍护军二名。左右门:护军校各二员,护军各十三名。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护军参领各一员,护军校各二员,阅门籍护军各二名,护军各十八名。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四十八 三七三
后神御,着皇次子绵宁、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庆郡王永璘、定亲王绵恩、质郡王绵庆、贝勒
绵懿,俱穿蟒服,于寿皇殿西门外伺候,恭随行礼。翼日,皇上亲诣行礼,如大飨仪。仪具前编。
臣等谨案:寿皇殿展谒,元旦,王公随行礼;除夕、正月初二日,皇子轮班行礼,此成例
也。是年秋,以奉安神御吉飨,特命皇子、亲王恭随行礼,盖准庙祫之仪,笃庭闱之慕,天家逮
事,不啻环仰生存,益见圣人制礼,推爱殚情,务协仁孝诚敬之极则焉。
圣制元旦寿皇殿瞻礼纪事 有序 壬子
我太祖、太宗、世祖三朝,胥有御容,向惟收供体仁阁,无展谒献祭之礼。予小子既重修寿皇殿,奉皇祖、皇考御容,以时瞻拜献祭,因敬于乾隆庚午年元旦,恭奉三朝御容于寿皇殿,一如奉先殿昭穆次序,俱南向,按室悬像,行献祭礼。翼日收奉于殿之左,别为一殿曰衍庆者,比祧庙之制。自此每年元旦瞻拜如例。且体仁阁于乾隆癸卯年曾经回禄,若三朝御容非于庚午预移,则不可问矣。岂非天佑我祖宗神御之明验,而予小子之大幸乎?诚感昊贶,非言可喻,是举虽为礼剏,实因义起。念兹事体大,故久而弗敢着言,逮今四十有二年矣。然不可不以示子孙,是用成什,敬志予怀。
天命天聪及顺治,三朝胥有御容真。尊藏祇是体仁久, 太祖、太宗、世祖御容向祇尊藏于体仁阁,从无展献之礼。移奉爰于衍庆
新。乾隆庚午, 命重葺寿皇殿, 左曰衍庆, 右曰绵禧, 别为二昭穆次惟依太室, 太庙之祭, 太祖居中, 左右昭穆以
殿,因自体仁阁奉移三朝神御于衍庆殿敬藏,元旦肇行祭礼。
向不便,因敬俱南向设祭。日星表合叩元辰。长言敬此示奕叶,瞻拜心应绳继谆。
次,东西相向,兹因悬展御容,东西相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二十七 二二一
国朝宫史续编 二二〇
御制中元日敬诣奉先殿致祭礼后诣寿皇殿拈香诗以志哀庚申
祗余祭以礼,敢弗竭衷诚。原庙躬亲叩,山陵兄代行。中元节,命成亲王恭诣裕陵代谒行礼。
旧章心敬守,永慕痛常
萦。悲值中元节,况逢岁建庚。今岁为皇考九龄正寿,未得与臣民同申庆祝,回思夙愿,哀感深尤。多年漏网贼,无意得生擒。泣感照临泽,
如闻僾忾音。刘之协为教匪滋事首逆,窜匿多年,屡烦圣虑, 浙黔恩普被, 谓风荡洋盗、兵陇蜀盼尤深。叩吁赦
今始擒获,庶释在天之厪,益感默佑之恩也。
民刦,早酬望捷心。
寿皇殿飨祀仪
剿青苗二事。
臣等谨案:雍正年中,世宗宪皇帝始于景山恭建寿皇殿,奉安圣祖仁皇帝神御。乾隆元年,
高宗纯皇帝奉安世宗宪皇帝神御。殿址旧在景山东北。至十四年,乃移建于山向正中,明堂九室,规制清严。嘉庆四年,皇上继序追虔,孝思维则,恭奉高宗纯皇帝神御敬安寿皇殿,申羹墙之慕百世于以观德焉。缅维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暨列后胥有御容,向于体仁阁函奉尊藏,未修时祭。乾隆十五年,始合请于寿皇殿,序依昭穆,按室恭悬,每年裸献如例。兹恭考乾隆四十二年,奉安孝圣宪皇后神御;嘉庆四年,奉安高宗纯皇帝、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神御于寿皇殿,皇上躬行飨祀之礼,并恭录乾隆五十七年圣制诗,用彰世德之隆,昭垂亿禩。余元旦、令节、朔望时祭、常日设供、荐新各典礼,备着前编。
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丁丑,奉安孝圣宪皇后神御于寿皇殿,上亲诣行礼,如大飨仪。仪具前编。
嘉庆四年九月二十日,奉谕旨:朕明日敬诣寿皇殿,供奉高宗纯皇帝、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
官,可兼用汉人。驻防旗人犯罪,用法与汉人同,不加区别。上嘉纳之。三十年,裁巡抚,以之洞兼之。三十三年,授协办大学士,未几,晋大学士,仍留总督任。寻内召,擢体仁阁,授军机,兼管学部,充经筵讲官。三十四年,督办粤汉铁路。前后赐紫禁城骑马,西苑门乘肩舆,赏带聩貂褂,用紫缰,宠眷优隆,朝臣莫与比。会德宗及孝钦皇太后相继崩,醇亲王载沣监国摄政。之洞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镇绥内外,朝野望新治,而积劳成疾,八月,卒于位,年七十三。遗疏入,天子震悼,赐陀罗经被、治丧银三千两,派贝勒载涛奠醊,晋赠太保,谥文襄,入祀贤良祠。
之洞学兼汉、宋。汉学师其翔实,而遗其细碎。宋学师其笃谨,而戒其空疏。初受经学于吕贤基,受史学、经济于韩超,受小学于刘书年,受古文学于朱琦。平生讲学,最恶公羊,谓为乱臣贼子之资。至光绪中年,果有演公羊之说以倡乱者。最恶六朝文字,谓纤仄拗涩,强凑无根柢,道丧文敝,莫甚于此;书法不谙笔势,假托包
派,隶楷杂糅,习为诡异险怪,欺世乱俗,天下无宁宇矣。其识微见远,类如此。
之洞历官中外垂四十年,持国治民,根于学术,而经画宏远,综理微密,千端万绪,默运一心。其所筹策,皆中外利害轻重至计,坚持定力,不为动摇。辛丑,联军立约,各国浚吴淞口,利商船。之洞抗词力争,归中国自行疏浚,卒阻其议。壬寅,与英国议商约,定征销场税,收回治外法权。外务部奏阻开矿一事,之洞疏言:中国矿产不能不开,外人入股,断不能禁。二十年来,勾串奸民私行开采者众矣,既无法律,又无限制,徒失权利,流弊滋大。不如乘此议一定章,使旧开
以尚书协办大学士。宣统嗣立,与摄政醇亲王同受遗诏,加太子少保,充德宗实录总裁。孝钦显皇后山陵礼成,恭题神主,晋太子太保,历拜体仁阁、东阁大学士,兼经筵讲官,国史馆总裁。
传霖居枢密垂十年,恩眷优渥,先后赐赉上方诸珍物不可胜计。宣统二年春,疾作,章四上,皆温谕慰留,监国摄政王亲临视疾。秋七月卒,年七十五。所上遗折,以用人、理财、练兵、兴学诸大政力求实际为言。又皇上典学慎选师傅,务择其志趣正大、学问纯粹者,俾近在左右。其心术稍涉奇邪,学术稍近偏驳,均屏而不用。疏上,上震悼,派贝勒奠醊,赠太保,予谥文端,祀贤良祠,定兴建专祠致祭。
传霖起外吏,知民疾苦,所至廉约率下。吏白事,虽疾必接见。参考互证,务尽事实,论人先实行,后才辩;尤恶贪吏,虽贵势不稍贳。其在军机,凡事不苟同,以诚恳信于僚列,而扶持善类,将顺德意,有功无迹,世不尽知。晚病重听,每召见,诸王公大臣所陈对,皆不得闻,常愤愤恕其欺罔。屡乞休,不获中,常抑郁,耻与为进退。曾奉命查办归化城垦务大臣贻谷事,朝内外诸大臣多左右贻谷者,相率以为言。传霖悍然不顾,至则尽发其贪暴诸状,参劾不职者数十人。及卒,贻谷论遣戍。天子褒以一事不苟、一语不欺,盖实录也。生平至性过人,笃孝友。八岁时,母萧戒勿妄语,即谨守终身。父丕宗死难,奔走集赀,营建专祠。洎七十赐寿,两宫鉴其孝思,御书祠额二方以赐,盖深嘉之也。兄传昀,病跛,出入必扶掖,自幼至长无少离。所交皆端人耆德,自奉至俭,无他嗜好,退朝惟手一编,危坐竟日。喜读资治通鉴,守其先忠节遗书,学以慎独守约为主。
穿黄马褂。十二年,充教习庶吉士,会典馆正总裁。十四年,充方略馆总裁。十五年,补受大学士,管理户部。德宗大婚礼成,加太子太保衔,授体仁阁大学士,赐西苑门内乘坐肩舆。十八年,命管理吏部事,授东阁大学士。二十年,以总办太后六旬万寿庆典,赏双眼花翎,并赐用紫缰。二十二年,以病致仕,赏食全俸。二十三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七。遗疏入,天子震悼,册赠太保,赙赠有加,予谥文达,入祀贤良祠。
之万襟怀旷达,生平不见欣戚之色。其在师中,临危制变,不动声色。尝军叶县戏下,卒仅数百,贼大至,多设疑兵击却之。善于择将,张曜、宋庆、姚广武、张从龙等,皆拔之稠人之中,卒以战功显名于世。居政府十三年,让功推能,人尤称其相度。又工书,善画山水,澹远秀逸,在云林、子久之间。人得其片幅,争相宝藏。论者谓王翚卒于康熙丁酋,年八十六;之万卒于光绪之丁酉岁,亦一奇也。子嘉荫,大理评事,工画花卉,得恽寿平神妙。孙奎正,亦精绘事,专师戴熙。年甫冠而卒。
鹿传霖
鹿传霖,字滋轩,号迂叟,定兴人,都匀知府丕宗第五子也。幼与妻弟张之洞同学,以文行相砥砺。当丕宗守都匀时,叛苗麇聚城下。传霖方率二百健卒迎饷,闻警驰归,缒城入,助战守,相
嘉庆四年,典会试,调户部尚书。时上禁浮收漕米之弊,外省以运丁贫,仰资州县,州县取民不得不浮。于是,安徽有加增银,江苏有加耗米之请。部议将拟行矣。珪思之不寐,综其数较原征加倍,乃决计驳曰:小民未见清漕之益,先受加赋之害,不可行。并令曹司:以后凡事近加赋,皆议驳,以体皇上损上益下之意。长芦盐政奏,盐价一斤加钱二文。珪驳曰:前芦东因钱价过贱,已三加价,又免积欠二百六十万两,余欠展三年,商力自宽;而今之钱价又渐贵。应无庸议。广东布政司奏,升滨海沙地赋。珪驳曰:海沙淤地,坍涨靡常,故照下则田减半赋之。今视上、中田增赋,是与沿海民计微利,非政体。且民苦加赋,将别有涨地亦不敢报垦,不可行。后仓场建议,请预纳钱粮四五十倍,准作义监生。珪驳曰:国家正供有常经,而名实关体要,于名不正,于实有伤,断不可行。凡驳议皆亲属稿,奏上,皆韪之。
五年,兼署吏部尚书。坐舆夫殴伤禁门兵,免太子太保,解三库事。彭元瑞堕马西华门内,珪呼其舆入门舁之,复坐违例,镌三级留任。六年,陪祀祈谷坛。未曙,误行坠甬道下,伤左胯。赐医,赐食,骆驿于道,遣内监赍朱谕至第视疾,且询事。三月,小愈即趋朝。七年秋,扈跸滦阳,宣制以户部尚书拜协办大学士,仍加太子少保。八年,兼掌院学士。九年春,驾幸翰林院,先期晋珪太子太傅。及幸院,赐宴联句,御书天禄储才额,摹刻院堂,以墨迹赐珪第中。珪在翰林为二十四科前辈,资最深,且掌院事,瀛洲典故盛且荣焉。十年正月,宣制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事。上以是命遵先帝遗诏也,命诣裕陵谢。
国朝宫史续编 五一二
石狮二。门内戟门五楹, 大殿九室。左右山殿各三楹, 左曰:' 衍庆', 右曰:' 绵禧'。东西配殿各
五楹。神库、神厨各五。碑井亭各二。碑亭恭刻圣制重建寿皇殿碑文。恭见 前编 碑阴分镌清、汉文重建
寿皇殿谕旨。
乾隆十五年五月初十日,内阁奉谕旨:寿皇殿恭奉皇祖圣祖仁皇帝、皇考世宗宪皇帝圣容,朕以时躬诣行礼,忾闻优见,得申逮事之忱。仰惟太祖、太宗、世祖圣容,列后圣容,向于体仁阁函奉尊藏,未获修岁时展谒之礼。粤稽前代安奉神御,或于宫中别殿,或于寺观净宇,本无定所。国家缘情立制,宜极明备周祥。敬念列祖创垂,显承斯在,永怀先泽,瞻仰长新。式衷庙袷之仪,期协家庭之制,应即于寿皇殿增修丹雘,恭迎列祖列后圣容,敬谨奉安,于岁朝合请悬供,肃将棵献,以昭诚悫。所有应行典礼,着内阁大学士会同内务府王、大臣等详悉具议以闻。
嘉庆四年九月,皇上恭奉高宗纯皇帝御容敬安殿内,详载典礼门飨祀仪。殿内中龛匾曰:'绍闻衣德',左
龛匾曰:'对越在天',皆高宗纯皇帝御笔。右龛匾曰:'同天光被',皇上御书也。殿后东北曰集祥阁,西北曰兴庆阁。殿东为永思门,门内为永思殿。殿西暖阁,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一气感通昭陟降,万年嗣服式仪型。'东暖阁楼上联曰:'祖德思无逸,天心格有孚。'楼下联曰:'万年家法式,永衣德言闻。'北壁联曰:'每怀肯堂构,即境见羹墙',圣祖仁皇帝御笔也。又东为观德殿,嘉庆四年奉安高宗纯皇帝梓宫于殿内,九月移奉裕陵。殿中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正大光明',联曰:'琴韵声清,松牕滴露依虫响;书帷夜永,萝壁含风动月华。'再东为护国忠义庙,笵关帝立马
乾隆二年将右卫将军移驻绥远城,作为绥远城将军。
大学士卢荫溥以病乞休,上以阮元协办年分较浅,以吏部尚书潘世恩为体仁阁大学士,潘世恩癸丑状元,至是不由协办而大拜,士林称之。后曹振镛缺出,阮元亦大拜。
道光十五年考试满蒙侍郎以下、五品京堂以上清文,钦定题目,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考试。其宿学之人,尚能翻译者不过十之三四。竟有不识清书己名,持以问人者,实不能落笔,以白卷书汉字衔名而进。上亦无如何也,降严谕申饬而已,有“有玷乃祖乃父”之语,不知当之者有何颜也。
南怀仁,大西洋人,自幼修道,终身不娶。自明季来京,继利玛窦之教,入本朝为钦天监官。康熙中修理历法,为总纂官,晋工部右侍郎。康熙二十七年卒于京,谥勤敏,赐祭。葬墓在西郊畏吾村,且为立碑焉。
乾隆八年定给事中正五品,御史从五品,又定各省道为正四品,删去参政虚衔。宗室公为驻防将军,当以顺治二年镇国公傅勒赫驻防江宁为始。然彼时尚未称将军,只称驻防江宁内大臣,至顺治十一年改称江宁将军,以石廷柱为之。先年各省驻防有称总管者,有称昂邦章京者,有称将军都统者,康熙初年始俱称将军。
道光十二年四月皇后佟佳氏薨,谥为孝慎皇后。册铨贵妃钮钴录氏为皇贵妃,次年十月
开国来百数十年,宗室未有入阁大拜者。嘉庆年间宗室禄康大拜,此宗室入相之始也。近日耆英协办大学士,即禄康之子。父子相承,开我宗室未有之荣,实佳话也。禄康为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之四世孙,其父炳文亦追赠焉。
觉罗大学士以顺治十二年巴哈纳为始,二百年来,代不乏人。
大学士加衔三殿三阁,乾隆十三年定准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国初宗人府宗令以亲、郡王为之,左右宗正以贝勒贝子为之,间有用镇国公者,左右宗人以镇国公、辅国公为之,从未以亲、郡王充左右宗正也。雍正二年始以信郡王德昭为左宗正,六年以顺承郡王锡保为左宗正,德昭降右宗正,嗣后亲、郡王与贝勒贝子互用宗正矣。乾隆二十一年以辅国公弘晥为左宗正,是公为宗正之始。二十二年以信郡王如松为右宗人,是王为宗人之始。三十四年豫亲王修龄亦为右宗人。三十八年以奉恩将军弘晌为左宗人,是奉恩将军管理宗人府之始,前无闻焉,后无继者。近日顺承郡王春山亦为左宗人,因材器使,原不论爵秩崇与卑也。
王士祯云:“本朝朝仪,大朝日驾出乾清门,至保和殿稍驻,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以下堂上官,翰林起居注官于殿外先行三跪九叩首礼,自甬道趋出太和殿,立檐下,驾至
无擒藻堂,余与今日相同。
(6)景山 山上无亭,山后为寿皇殿(略偏东北)、万福阁、观德殿,余因字迹模糊,而制版又不甚清晰,故不可考。
他若延禧、永和、景阳、启祥、咸福以及重华、寿康等宫,宁寿宫、乾隆花园西花园建福宫、雨花阁、宝华殿、中正殿等处,皆付阙如。此图足以推求明清交替之状,表示清代修复时期之制度,所关至为重要也。
附满清一代宫苑重要工事表
名称 修建年代 出处
乾清宫 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建 东华录顺治四
太和门 太和殿 中和殿 体仁阁 宏义阁 位育宫 协和门 雍和门 贞度门 昭德门 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建 东华录顺治七
午门 顺治四年(一六四七)建 东华录顺治四
太庙 顺治五年(一六四八)建 东华录顺治五
石渠余纪四二
议恩拔岁贡,原有就职就教之阶,贡监在馆充当誊録,可邀议叙,均有选途。而考职一途较捷,请停止以息奔竞。于是罢考职之例。
纪制科特举
科目之外,特诏举贤,古谓之制举。本朝取士,专以科目。其不常举者曰博学鸿词科,曰孝廉方正科。若经学,若直言及山林隐逸、孝子老农,虽明诏特举,而未立专科。今附见焉。康熙十七年诏曰:“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词,备顾问著作之选。朕机暇留心文翰,思得博洽之士,用资典学。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不论已仕未仕,京外各举所知,朕将亲试録用。”于是次第举送,至京月给廪饩。十八年体仁阁集试诗赋,亲选彭孙遹等五十人,命阁臣稽前代制科授官故事议上,汉授官无常职;晋上第授尚书郎;唐制策高等,特授尊官,次等出身,因有及第、出身之目;宋分五等,一二等皆不次用;三等为上等,恩数比廷试第一人;四等为中等,比第三人,皆赐制科出身;五等为下等,赐进士出身。有诏俱授翰林官。时授侍讲一人,邵吴远;授侍读四人,汤斌、李来泰、施闰章、吴元龙;授编修十八人,彭孙遹、张烈、汪霦、乔莱、王顼龄、陆
寿皇殿 寿皇殿旧在景山东北,乾隆十四年命移建,南临景山中峰。殿内敬奉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御容,并自体仁阁恭迎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暨列后圣容敬谨尊藏殿内,岁朝则展奉合祀,肃将祼献,以昭诚悫云。
保合太和殿 殿在圆明园勤政殿之东,殿壁恭悬高宗纯皇帝御书圣训四箴。
圆明园殿 正大光明殿后有湖,亦称前湖。湖正北为圆明园殿,额为圣祖仁皇帝御书。联曰:恤小民之依,所其无逸;稽古人之德,彰厥有常。高宗纯皇帝御书。
奉三无私殿 殿在圆明园殿后。额曰清虚静泰。联曰:涧泉无操琴,泠然善也;风竹有声画,顾而乐之。高宗纯皇帝御书。
勤政殿 殿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内额曰与和气游。联曰:林月映宵衣,寮宷一堂师帝典;松风传昼漏,农桑四野绘豳图。又清漪园亦有勤政殿,内额曰海涵春育。联曰:念切者丰年为瑞,贤臣为宝;心游乎道德之渊,仁义之林。又联曰:义制事,礼制心,检身若不及;德懋官,功懋赏,立政惟其人。
大光明殿 殿为前明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成,我朝雍正十一年修。乾隆七年御制诗云:今日三清境,前朝万寿基明万寿宫地。,彤闾卫虎豹,青殿罩罘罳。鹤立千年柏,云凝五色芝。瑶阶栽玉砌,宝像范金为。讵慕神仙术,唯祈旸雨时。来斋心惕若,顾禔奉无私。
祈年殿 圜丘壝外,内垣门四,东曰泰元,南曰昭亨,西曰广利,北曰成贞。祈年殿在成贞门北,
古者三阶受要,四闼观时,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故明堂休善,衢室无华。后世体制尚文,规模益备,始取高严以便政,继加壮丽而重威。望阙则思补遗,辟门而崇吁后。乃增华踵事,建极含章。黄图仰梐枑之尊,紫禁为警跸之地。窥遥天咫,越限雷池,寄观偶藉传闻,巨构无从亲历。今则刍荛同乐、藻綷洞开。云日就瞻,识扆陛庄严之制;阶梯升陟,溯金元因革之型。作《宫殿略》第二。
禁城宫殿旧称大内,警籞森严,宫墙富美,靡得窥焉。民国成立,始开放前三殿,取清室宝物,设古物陈列所。废帝仍居后宫,出入悉由神武门。至十三年冬,废帝出宫,由政府组委会接收之。十七年复组故宫博物院管理,故全部宫殿分而为二,前三殿及其附属归古物陈列所,乾清门内各宫殿归故宫博物院,分别管理。兹仍分二部叙述。
(一)前三殿
午门为禁城之正门(具详《城垣略》)。午门内东西庑各二十间,皆崇基轩敞。东庑之中为协和门,西庑之中为熙和门(旧为雍和门,清乾隆元年改今名)。两庑之北,正中南向者为太和门。九楹三门,前后陛各三出,左右陛各一出。重檐翚飞,石栏缭折,列铜狮二,宝鼎四,环以金水河,跨石梁五,即内金水桥也。(图一)
《国朝宫史》:
护城河环绕于紫禁城外,河水由地安门外西步梁桥下流入皇城。从地道经景山西门引入,环紫禁城至东西阙门止。门下地道相通,复东经太庙左垣,西由织女桥绕社稷坛、端门、太庙,会东来之水,过牛郎桥天妃闸,从巽方出皇城为御河。其流入紫禁城者,由神武门西地道引护城河流入,经武英殿、太和门绕文华殿,由銮驾库出紫禁城。
太和门外左右各一门,皆南向,左曰昭德,右曰贞度,两庑为领侍卫档房,东庑北为稽察上谕事件处,南为内阁诰敕房,西庑北为翻书房,南为起居注馆,东南隅为内阁公署。
沈德潜《夜宿中书省》诗:
独宿丝纶阁,虚堂灯火清。窥檐星汉影,记夜柝铃声。报称惭须鬓,疏慵负圣明。家园通梦寐,游钓忆平生。
西南隅为膳房外库。太和门内东西庑各三十二楹,东庑中为体仁阁,西庑中为弘义阁。阁各重楼九楹,东西向,廊庑四周相接,为内府银库、衣库、皮库、缎库等及茶瓷分庋之所。武备院甲库、毡库、鞍库附焉。东庑之北为左翼门,西庑之北为右翼门,东西向正中为太和殿,基崇二丈,殿高十一丈,广十一楹,纵五楹,康熙八年重建,老工梁九董将作(详《技艺略》)。上为重檐,脊四垂,前后金扉四十,金琐窗十有六,前为露台,名丹陛,陛间列宝鼎十八,铜龟、铜鹤各二,日圭、嘉量各一。丹陛下有广场,为文武官行礼处,笵铜为山形镌,正一品至九品东西各二行,行十有八,每岁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大庆典于此受贺。(图二)
朱彝尊《元日赐宴太和门》诗:
垂衣逢盛际,辑玉尽来庭。白酝三光酒,青归一叶蓂。新年恩较渥,昨日醉初醒。九奏钧天曲,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