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邸抄。三可吃:牛奶蒲桃,炒栗子,大白菜。三可爱:歌 郎,冰桶,芦席棚"。(见越缦堂日记)
谋差 比年京官冗杂,内阁六部,多以输赀得官,即翰林衙门,亦因点
用稍宽,散馆时又不甚改汰,院中人数,视嘉道年间,不啻倍加。以 致翰林之望开坊,部曹中书之望补缺,非别有差使保举者,几乎难于 河清。一时戏言,遂有"帝师王佐,鬼使神差"名目,皆美授也。凡 词臣奉旨在弘德殿毓庆宫授读者曰"帝师"。凡部曹中书充军机处及 总理衙门京章者,以其襄佐恭邸,故曰"王佐"。若"鬼使",则出使 外洋之员,以西人初入中国,人皆呼为"鬼子"也。"神差",指神机营 差事,惟满臣得充之。四者升途较捷,得亦较难,京师多失意濩落之 人,惯有此等轻隽口角,识之以见风尚之所趋。(燕下乡脞录)
屠羊
京师羊床屠羊,日以千计,鲜有脱者。(风月谈余录) 秋审
秋审,犯人出西长安门后,犯之亲属,争以红山查串挂其脖上。
(西曹旧事) 旗宅
旗宅则倚墙种葵花,下种锡臈,上下相映,望之甚绚丽。《都门 琐记》
打跹 拜则曳一足,即满俗之所谓"打跹"也。《蕉盦随笔》
外官知府以下,及武职参游以下,凡见长官皆屈右膝请安,谈者 以为是满洲陋俗。(檐醉杂记)
渗金圆顶,如穿堂之制。建极殿后曰云台门,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亦名曰平台。又东则景运门,西则隆宗门,中则乾清门,上则为乾清宫。崇祯元年八月初四日,题敬天法祖牌。东暖阁曰昭仁殿,西暖阁曰弘德殿。左曰日精门,右曰月华门。曰端凝殿,曰懋勤殿。左小门曰龙光,右小门曰凤彩。西御憩房,万历中更寿安居。乾清宫后披檐,东曰思政轩,西曰养德斋。中圆顶则交泰殿,上则曰坤宁宫,皇后所居。坤宁东露顶曰贞德斋,西露顶曰养正轩,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围廊曰游艺斋。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再北左曰端则门,右曰基化门,便接琼苑左、右门矣。此中一路之大略也。
乾清宫后,过日精门之东曰崇仁门。稍南则曰奉慈殿。万历中,改东裕库曰弘孝殿,崇先殿改为神霄殿。日精门往北曰顺德北门,则东一长街也。再北向西与龙光门斜对者曰咸和左门,向南者曰景仁宫,其东则东二长街也。南首曰麟趾门,北首曰千婴门。麟趾门之东曰延禧宫,曰怡神殿。再东曰嘉德左门。再东曰苍震门。咸和左门之北,向西与景和门相对者曰广和左门,向南者曰承乾宫,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端则门相对者曰大成左门,向南者曰锺祥宫,皇太子所居,后改兴龙宫。东二长街之东曰景阳宫。千婴门之北并列者,则乾东之房五所,宫
卷之六 四七
春明梦余录 五四
华盖殿更中极殿牌 谨身殿更建极殿牌
已上左顺门起,俱嘉靖四十一年七月十三日更。
中左门牌 中右门牌
后左门牌 后右门牌
景运门牌 隆宗门牌
乾清门牌 乾清宫牌,殿内敬天法祖牌 崇祯元年
八月初四日悬安。
东暖殿 万历十一年闰二月添额,名弘德殿。本年四月初七日更昭仁殿扁。
西暖殿 万历七年五月十五日添额,名雝肃殿。万历十一年四月初七日更弘德殿扁。日精门牌 月华门牌
端凝殿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懋勤殿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
龙光门牌 凤彩门牌
西御憩房 万历二十二年十月初三日更寿安居,添额。万历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去额
不悬。
又御制宫殿四铭有序 宫殿者所以受之祖考,传之子孙,建极抚辰,以治四海。且鸿称煌煌,顾名思义,常恐羞之。共视盘盂几杖日用之物,不綦重乎?因读韩愈五箴有警,仿其体为四铭焉。大哉至健,纯粹而精。昭昭成象,荡荡难名。四德嬗用,六位时乘。静专动直,资始大生。我祖我考,奉是丹楹。五福敷锡,万国咸宁。敢恃崇居,惴惴矜矜。益慎体乾,惟皇永清。右乾清宫铭 万物致养,是曰厚坤。安贞广大,配天为元。昔在盛京,清宁正寝。建极熙鸿,贞符义审。思媚嗣徽,松茂竹苞。神罔时恫,执豕酌匏。广博无疆,黄中正位。以继以绳,惟曰欲至于万世。右坤宁宫铭 四德何以首元?四时何以首春?仁者人也,要莫大于亲亲。刑寡妻以至兄弟,民同胞而物吾与,皆由此施,关痛痒而肫肫。然其所包者广。是以孔子对门人之问不同,而莫非由己之所存。人尽宜勉,又何况乎为君!吾用是居昭仁之殿,怵然惟恐有愧乎斯言。右昭仁殿铭 求全之毁,基德也。辩之不已,是惑也。不虞之誉,凶德也。居之不疑,是惑也。知惑不为,直言其来。知惑而为,谀言其滋。谀滋悔生,直来其亨。宜已而辩,汝奚为善?宜疑而居,汝惑奚祛?屏乎营乎,其思德之所宏乎!右弘德殿铭
〔臣等谨按〕宫殿四铭,恭绎御制序文,体制本相连属,未便分析编载,今谨备录于乾清宫卷内。至宫殿各条制度,仍另详后卷。
常悬丽柍桭。六十一年滋惕息,百千万世永昭仁。好书敢谓承先志?新德惟期澡我身。檐向周庐列书室,昭仁殿正对上书房,诸皇子读书处也。每闻占毕达枫宸。
〔臣等谨按〕昭仁殿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乾清宫之西为弘德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弘德殿内恭悬皇上御书额曰奉三无私。联曰:二典三谟,法尧舜之道;五风十雨,协天地之心。殿后额曰太古心。皆御书。东室阁上恭悬世宗宪皇帝御书联曰: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皇上御书联曰:九畴勤省岁;万宝协书云。阁下联曰:得句因新意;耽书是宿缘。又联曰:墨汁润分瑶草绿;篆文清带笔花香。后室额曰怀永图。联曰:云霞纷绮丽;文物共葳蕤。又联曰:心爽天宇豁;情欣理境融。皆御书。
〔又按〕御制弘德殿铭已恭载前卷乾清宫条内,兹不复缀。
乾隆六年御制弘德殿诗 高阁传银箭,朝暾散绮疏。忧心周蔀屋,岂隔九重居?
〔臣等谨按〕弘德殿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乾清宫之东庑内直庐三楹。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内直庐恭悬圣祖御书额曰御茶房。
惜屡迁。绨几散瑶帙,阿阁扬炉烟。澄怀求至理,孔壁存遗编。公旦训无逸,则古多所宣。言念小民依,田功稼穑先。天命良匪易,敬德省厥愆。法戒备近王,炯炯斧扆前。寤寐希古人,千禩精意传。端居不遑暇,三复期勉■。
懋勤殿南为批本处。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批本处恭悬圣祖御书额曰慎几微。凡内阁拟票本章俱经本处进呈御览,然后票写清文交阁。
批本处又南西出者为月华门,门之南为内奏事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每日内外臣工所进奏章,由外奏事诸臣接入,于此交内奏事进呈。得旨后仍由此交出。
奏事房转南向北者为南书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南书房为内廷词臣直庐。
南书房之东为宫殿监等办事处。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宫殿监等办事处恭悬圣祖御书额曰敬事房。
昭仁殿之左东出者为龙光门,弘德殿之右西出者为凤彩门,乾清宫后为交泰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交泰殿渗金圆顶,制如中和殿。殿内恭悬圣祖御书额曰无为。皇上御书
落在何所。庙门玲珑雕刻处皆损坏,有龙爪痕。太监苏允宁换鸱吻比前减小,上不悦,降允宁级。绥寇纪略
原崇祯十六年夏,一夕大雨霹雳起奉天殿中,诘朝视之,殿门俱开,门前白石为雷火所燔,有蟠龙痕。门上金铺龙爪印其上,爪所著处金皆镕化,中官马从龙云。艮斋笔记
原社稷坛在阙之右,与太庙对。坛制二成,四面石阶各三级,上咸用五色土随方筑之。坛西砌瘗位,四面开棂星门,西门外西南建神库,库南为神厨,北门外为拜殿,外天门四座,西门外为宰牲亭。春明梦余录
原洪武元年,上亲祭大社大稷。大社设正位在东,配以后土西向,大稷设正位在西,配以后稷东向,各用玉两邸,币黑色,牲用犊一、羊一、豕一,笾豆各十。同上
原居中巍然而向明者午门也,钟鼓在焉,曰左掖门,曰右掖门。芜史
原午门之内曰皇极门,左曰弘政门,右曰宣治门,旁曰归极门,曰会极门。皇极门内东曰文昭阁,西曰武成阁。上曰皇极殿,中曰中极殿,后曰建极殿,所谓三大殿也。中极渗金圆顶,如穿堂之制,建极殿后曰云台门,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亦名曰平台。又东则景运门,西则隆宗门,中则乾清门,上则为乾清宫。崇祯八年八月初四日,题敬天法祖牌悬于内。东暖阁曰昭仁殿,先名弘德。西暖阁曰弘德殿。先名肃雝。左曰日精门,门之北
〔臣等谨按〕明史杨涟传载,李选侍居乾清宫,涟力请移宫,遂移居仁寿殿。据此,则一号殿即仁寿殿之别名也。
原崇祯元年书敬天法祖扁额,命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悬乾清宫大殿,两楹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崇祯遗录
原西暖殿,万历七年五月添额,名肃雝殿。至十一年四月,更弘德殿东暖殿。万历十一年闰二月,添额弘德殿。本年四月,更昭仁殿。明宫殿额名
〔臣等谨按〕元大内东西暖阁为慈福、明仁二殿,明初东为弘德,西为肃雝。至万历十一年,更名东暖阁曰昭仁,西暖阁曰弘德。见明史舆服志。本朝因之。
原万历七年四月,辅臣张居正进肃雝殿箴,上览而纳之,命书于御屏。十一年四月,大学士张四维等进昭仁殿、弘德殿箴。明神宗实录
原乾清宫后披檐东思政轩,西养德斋。崇祯五年四月安扁。中圆殿更交泰殿,嘉靖十四年七月添额。明宫殿额名
补王锡爵思政轩箴 惟皇睿圣,光嗣丕基。弗宁燕处,有俨若思。厥思伊何?万几一日,千里应违,谋之几席。惟皇立政,钦若昊天。曰雨曰旸,思其或愆。惟皇立政,宪于烈祖。是训是行,思绳厥武。四海茕婺,政是用康。一夫不获,我视如伤。殊方皮卉,政是用辑。一夫不戒,作我蟊贼。万方玉食,思及鉏犁。衮服在御,思及杼机。筐篚之恩,用思有式。费出无经,乃政之慝。任思勿贰,或蔽其聪。去思勿疑,或挠其公。言逆于耳,思或为利。言逊于心,思或为戾。朝以出政,则思其终。纷更之戒,画一之从。夕以修令,则思其始。毋询窾辞,毋眩多指。是之为思,规万世安。天命不易,为君实难。人亦有言,日中则昃。无疆维休,无疆维恤。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户
国朝宫史 二
绪,罔或敢怠。自朝以至日中,视事者十数刻,召对廷臣者十数刻,披阅本章者十数刻。若乾清宫,若弘德殿,若养心殿,皆大内禁廷,大学士、九卿日接迹其间,咨询延访,外至末僚微弁、外藩远使,人人举得进见。明目达聪,爥幽遐而决壅蔽,虽欲窥伺盗窃,其何隙之乘?此其当守者一也。明内廷取用有曰鹧鸪炭、马口柴者,薪炭微末,乃爨下职耳,而巧立名色,诛求横索如此。其他宣入备用金钱纨绮之属,更不知几何。至今京城内外以及西山琳宫、梵宇,大珰修建者十居八九。茔域封树,制拟山陵,华表丰碑,大书屹立,工费率巨万计,自非恣侵渔而广贿赂,何所取诸?我朝则钱谷兵刑,若内若外,各有专司,修其职业。下至薪蒸蔬果,悉入月奏,随时裁汰,务归省约。一刍一粟,不得擅取。此其当守者又一也。明代内监多至万余人,冒滥名器,蟒玉盈廷;子弟亲族,盘据窟穴;政府言路,凭借奥援;羽翼腹心,势燄熏灼,驯至不可收拾。我朝初制,内珰不设官阶,皇考以其给事左右,体制攸关,定宫殿监侍等官,名秩不过四品,以杜僭越。朕复限以人数,通计御前暨寿康、宁寿以至各宫,外及苑囿,纔二千余人,后此不得增额。防闲易周,豢养省约,且无伤阴阳之和。此其当守者又一也。谨小慎微,颦笑不假,稍踰绳检,法在必行。近御执事,罔敢希幸恩泽。此其当守者又一也。夫祖宗立纲陈纪、垂之典则者若此。朕之防微杜渐、谨其操柄者,又若此。不有成
退,率众循阶左降。余以次升奏,如前仪。至吏部奏事,兼带领各部轮班司员八人,引见毕,始退。内阁侍读学士二人升东阶,请〔诣〕本案前,北面跪,举各部院本匣,兴,退。侍卫等及阶下序立之翰林〔詹〕科道皆退。是时,钦派读本满内阁学士一人,奉折本匣升东阶,折旋而进,大学士、学士从升,依班次跪。记注官少进,仍东面立。奉匣学士至本案前北面跪,恭设于案,启匣,取折本依次启奏。皇帝降旨宣答。大学士等承旨讫,兴,由东阶降。记注官由西阶降。皇帝还宫。
常日视事仪
皇帝每日视事:夙兴,御养心殿暖阁,或御乾清宫西暖阁及弘德殿,阅列朝实录、宝训一册。辰刻进膳,阅王公、大臣名牌,颁赐克食。既彻,乃披览内外臣工奏折,批答授进,止讫,下所司。随召见诸臣奏事。太监承旨下,外奏事引进乾清门。若御养心殿,大臣年七十以上者许由内右门进。以次赐见毕,乃陞宝座,宣引见官部旗大臣。引见者各以前后为次,捧名签至御榻前跪呈。引班官按序引各官至丹陛上,北面跪,奏履历毕,退。皇帝降旨以签授,大臣承旨退。皇帝还便殿。若幸瀛台等处,进膳、办事亦如之。每日未刻进晚膳,阅内阁所进各部院及督抚、提镇本章,上披览裁决毕,内阁票签酌用之付本
卷之五典礼一 六五
国朝宫史 二〇八
东壁灿瑶图。]殿后西室联曰:"有秋历览登三鬴,旰食惟期协九经。]又联曰:"独喜惜阴澄静照,更因稽古契遐心。]室之北匾曰:"慎俭德],联曰:"亦曰钦哉贯谟典,允惟难矣作君师。]又联曰:"琼枝春意足,缥帙古香多。]皆御笔也。
御制昭仁殿铭四德何以首元?四时何以首春?仁者人也,要莫大于亲亲。刑寡妻
以至兄弟,民同胞而物吾与,皆由此施,关痛痒而肫肫。然其所包者广。是以孔子对门人之问不同,而莫非由己之所存。人尽宜勉,又何况乎爲君!吾用是居昭仁之殿,怵然惟恐有愧于斯言。
圣祖仁皇帝御制昭仁殿诗雕梁双凤舞,画栋六龙飞。崇高惟在德,壮丽岂爲威。
御制昭仁殿诗丁卯干清宫之东簃爲昭仁殿,皇祖在御时,日夕寝兴之温室也,朕弗敢居焉。乃贮天禄琳琅宋、元鎸本于内,时一徘徊,曷胜今昔之思。芸帷木榻想
贻淳,圣日常悬丽柍桭。六十一年兹惕息,百千万世永昭仁。好书敢谓承先志,新德惟期澡我身。檐向周庐列书室,每闻占毕达枫宸。
干清宫之西爲弘德殿,殿内御笔匾曰:"奉三无私],联曰:"二典三谟法尧舜之道,五风十雨协天地之心。]殿后匾曰:"太古心]。东室閤上恭悬世宗宪皇帝御笔联曰:"惟以一人治天下,岂爲天下奉一人。]御笔联曰:"九畴勤省岁,万宝协书云。]閤下联曰:"得句因新
意,耽书是宿缘]。一曰:"墨汁润分瑶草緑,篆文清带笔花香。]后室匾曰:"怀永图],联
曰:"云霞纷绮丽,文物共葳蕤。]一曰:"心爽天宇豁,情欣理境融。]皆御笔也。
御制弘德殿铭求全之毁,吉德也。辨之不已,是惑也。不虞之誉,凶德也。居之
不疑,是惑也。知惑不爲,直言其来。知惑而爲,谀言其滋。谀滋悔生,直来其亨。宜已而辨,汝奚爲善?宜疑而居,汝恶奚祛?屏乎营乎,其思德之所弘乎!
御制弘德殿诗辛酉高阁传银箭,朝暾散绮疏。忧心周蔀屋,岂隔九重居。
御制弘德殿诗丁卯轩宫象紫垣,璇簃接路寝。居中抚八埏,奉三育羣品。俭诒阶尚土,侈戒帷裁锦。万几常自惕,庶政于焉审。但希六幕调,宵衣亦安枕。
御制弘德殿斋居诗辛巳致斋返彤宫,勅几临紫殿。对时凛金柅,惜阴聆玉箭。弘德构斯肯,循名实相践。敬天在爱民,居贵可忘贱。筹治诚契要,励人己敢倦。时豫允厚幸,厚幸益兢战。庶几奉前猷,亿载皇清奠。
宫之东庑,内臣直庐三楹。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御茶房]。稍南爲端凝殿,圣祖仁
皇帝御笔匾曰:"执事]。
圣祖仁皇帝御制端凝殿斋居诗肃肃羣籁屏,裊裊炉烟舒。诹日躬禋祀,濯祓临斋
居。辉辉阁西日,流影照绮疏。坐久微风来,冷然吹衣裾。斋心观万象,默见天地初。
卷之十二宫殿二 二〇九
国朝宫史
事房]。
二一二
昭仁殿之左东出者爲龙光门。弘德殿之右西出者爲凤彩门。干清宫后爲交泰殿,渗金圆顶,制如中和殿。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无爲],御笔联曰:"恒久咸和,迓天休而滋至;关雎麟趾,立王化之始基。]殿中设宝座,左安铜壶刻漏,右安自鸣钟。国朝御用宝玺二十有五,俱尊藏于殿中。
御制宝谱序国朝受天命,采古制爲玺。掌以内阁,承收以宫殿监正。袭以重盝,
承以髹几。设交泰殿中,以次左右列。当用则内阁请而用之。其质有玉,有金,有旃檀香木。玉之品,有白,有青,有碧。纽有交龙,有盘龙,有蹲龙。其文,自太宗文皇帝以前专用国书,既乃兼用古篆。其大小,自方六寸至二寸一分不一。尝考大清会典载:"御宝二十有九]。今交泰殿所贮三十有九。会典又云:"宫内收贮者六,内库收贮者二十有三。]今则皆贮交泰殿,数与地皆失实。至谓"皇帝奉天之宝卽传国玺,两郊大祀及圣节宫中告天青词用之],此语尤诞谬。大祀遵古礼用祝版,署名而不用宝。圣节宫中未尝有告天事。或道籙祝厘时一行之,亦不过偶存其教耳,未尝命文臣爲青词,亦未尝用宝。且此玺孰非世世传守,而专以一宝爲传国玺,亦不经。盖缘修会典诸臣,无宿学卓识,复未曾请旨取裁,只沿明时内监所书册档,承譌袭谬,遂至于此,甚矣记载之难也。且
国朝宫史 四四〇
钦定则例七条
一、宫内等处太监官职,以四品为定,永不加至三品以上。其各项额定官职、额定恩加钱粮许出缺时奏补。其特恩赏给官职、钱粮不在额数者,缺出不准奏补。
一、宫内等处首领太监缺出,宫殿监拣选奏补。其宫殿监督领侍等缺出,只应将缺奏闻,候旨裁夺,不得拣选奏补。
一、各处太监恩加钱粮,俱按钦定现行则例内额数,不许增添。其定额之内有缺少者,每年年底将当差勤谨者拣选奏补。
一、太监等恩加钱粮,原为奖励勤劳而设。如有病至两月仍不当差者,将所加钱粮
暂停,其本处亦不必出缺,俟病痊复役仍行添给,永远为例。其食二两钱粮之太监仍照旧例行。 旧例,宫内等处年老久病首领太监等病一年者革退差使,给一半钱粮。病二年者革退为民,钱粮尽行停止。其中如有当差年久出过力者,据实奏明,恩赏月银一两、制钱五百文。
一、每年年底于崇文门取银二千五百两,赏给各处总管首领太监等,宫殿监届期按例请旨。 宫殿监二百两,四执事、四执事库一百五十两,自鸣钟处四十两,懋勤殿六十两,尚乘轿一百两,乾清宫六十两,弘德殿四十两,养心殿一百两,鸟枪处十两,弓
国朝宫史
太监十二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四四八
专司陈设御门听政宝座、黼扆,晨昏启闭,稽察大小臣工出入,呈报值宿侍卫名单及洒扫、坐更等事。
昭仁殿兼龙光门
首领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十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专司陈设、洒扫、坐更等事。弘德殿兼凤彩门
首领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
太监十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专司陈设、洒扫、坐更等事。
端凝殿兼自鸣钟
朱彝尊十三日乾清宫赐宴诗:诏许宫门入,人随陛戟移。江梅低压帽,火树密交枝。既醉盈觞酒,无疆万寿诗。梦游真不到,今夕奉恩私。
福敏乾清宫侍宴诗:开年嘉会集班联,泰运欣逢云日鲜。遐迩蒸黎登寿域,融和淑气应鸣弦。
青阳令节方三始,黄耉耆英在四筵。一德从来能致瑞,好将大有纪芸编。
长元按:康熙五十年,特恩开千叟宴,自王大臣以至士庶,年六十以上者,皆预。是日于乾清宫丹墀设幕,与宴凡若干人。诸皇子、皇孙周行视膳,以致优渥。宴毕,各颁赉有差。乾隆五十年,皇上复举行旷典,与宴人数,视昔加倍。年九十者,召至御前侍食。天颜和煦,恩赉优隆,一时杖朝而出,感颂皇仁,欢腾闾巷。又乾隆四十八年,普宴宗室于乾清宫,自王贝勒至四品顶戴者一千三百八人,有事不与宴者五百六十九人,各颁赐如意、朝珠、文玩、绮帛、银两等。国家养老亲亲至意,实为旷古所未有。无疆惟恤,绵亿万年,无疆惟休矣。
宫之左为昭仁殿,贮宋、金、元、明旧版书籍四百部,名天禄琳琅。殿后楹为五经萃室,藏岳珂刊板五经。宫之右为弘德殿,东庑为御茶房内直庐。稍南为端凝殿,殿南为旧设自鸣钟处。
又南东出者为日精门,门之南为御药房。南一室奉至圣先师及先贤先儒神位。又南转向北者为上书房,皇子肄业处。
端凝殿相对为懋勤殿,凡图史翰墨之具皆贮焉。殿南为批本处。
张英懋勤殿古梅诗:秘阁寒香旧赋诗,春风又见上林枝。年华愈觉君恩重,常藉梅花记岁时。
法海侍直懋勤殿诗:每有微风到玉墀,九重广达四聪时。闾阎莫谓君门隔,民隐深宫尽得知。
又南西出者为月华门,门之南为奏事房。转南向北者为南书房,为内廷词臣直庐。
朱彝尊蒙召入南书房供奉诗:本作渔樵侣,翻联侍从臣。迂疏人事减,出入主恩频。短袂红尘少,晴窗緑字匀。愿为温室树,相映上林春。
蔡升元蒙恩入直南书房诗:蓬壶方丈迥难攀,特诏趋陪供奉班。岂有寸长窥圣藻?常教尺五近天颜。尚方给札云窗静,秘阁翻书昼漏闲。从此朝昏依日月,更无尘梦到家山。
东为宫监办事处,有圣祖御书敬事房。
昭仁殿之左,东出者为龙光门。弘德殿之右,西出者为凤彩门。
交泰殿在乾清宫后,制如中和殿。藏御用宝玺于此,凡二十有五。两庑左出者为景和门,右出者为隆福门。
后为坤宁宫,广九楹。左为东暖殿,右为西暖殿。东暖殿之东为永祥门,稍北为基化门,俱东出。西暖殿之西为增福门,稍北为端则门,俱西出。
坤宁宫之后正中为坤宁门。外为御花园,左曰琼苑东门,右曰琼苑西门,正中为天一门。前列金麟二。门北为钦安殿,南向,奉玄武神。
殿东稍北叠石为崇山,中有石洞,御书云根二字。山上有御景亭。亭之东为摛藻堂,藏四库全书荟要于此。堂东为凝香亭。堂前有池,池上为浮碧亭。南为万春亭。再南为绛雪轩,西向,轩前多植海棠。南卽琼苑东门。
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其旁井亭各一。
注:
[一] 《国朝宫史》:"皇帝每日视事,夙兴御养心殿暖阁,或御乾清宫西暖阁及弘德殿,阅列朝实录、宝训一册。辰刻进膳,阅王公、大臣名牌,颁赐克食。既徹,乃披览内外臣工奏折,批发[答]俟进止讫,下所司。随召见诸臣。奏事太监承旨下外奏事(处)引进乾清门,以次赐见毕,乃升宝座,宣引见官部旗大臣。引见者各以前后为次,捧名籤至御榻前跪呈。引班官按序引各官至丹陛上,北面跪,奏履历毕,退。皇帝降旨以籤授,大臣承旨退。皇帝还便殿。若幸瀛台等处,进膳、办事亦如之。每日未刻进晚膳,阅内阁所进各部院及督抚提镇本章,上披览裁决毕,内阁票签酌用之。付本房照[答]硃批清字,翌日下内阁硃批汉字施行,日以为常"。
[二] 《天咫偶闻》:"前清康、雍以前,皆以乾清宫为寝殿。乾隆以后,改御养心殿,在月华门外,凡召对办事皆于此。每日军机大臣先入,然后引见。内廷奏事之制:每日子正,部院各以一笔帖式持折至东华门外少俟,门启,随奏事官以入,至景运门内九卿房,以摺匣及本衙门印片一纸,同交奏事官,奏事官登之于簿。少顷,乾清门启,奉之以入,至内奏事处,交奏事太监以达御览,时不过丑正也。乾清门石栏上置白纱灯一,递事者以此灯为表缀。若灯移至阶上,则事下不久矣。少顷,奏事官徐捧摺而出,高呼曰:"接事",则群集以俟。奏事官呼某衙门,则某衙门人
百余人,各赐鸠杖。乾隆壬寅,普宴宗室于乾清宫,凡三千余人)。左右列图史、玑衡、彝器,殿前列铜龟、鹤各二,日圭、嘉量各一,宝鼎四。东[西]丹陛之下,有文石台二,①上安设[社稷]江山金殿。②宫之东为昭仁殿,[二]清高宗敕检内府书宋、金、元、明旧板书籍四百部,庋藏殿内,御书额曰"天禄琳琅"。今有书目十卷,续目二十卷。后楹为五经萃室,亦藏岳珂刊刻五经。西为宏德殿,[三][四]同治时,穆宗读书于此。
注:
[一] 明季移宫为三案之一。光宗崩,熹宗即位,时李选侍犹居乾清,帝乃暂居慈庆宫。左光斗疏言内廷之有乾清,犹外庭之有皇极,惟皇帝御天得居之,惟皇后配天得共居之。今选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俨然居正宫,殿下乃居慈庆,不得守几筵,行大礼,典制乖舛,名分倒置。至初五,选侍尚未有移宫意。杨涟立候上批,得旨即日移宫。王安等从中恐吓,选侍遂不及待,手抱八宫[公]主徒步以行,凡簪珥衾裯之属,俱为群阉掠夺,跟[踉]跄至哕鸾宫,选侍泣下。
[二] 《故宫考》:"弘德殿原名雝肃[肃雝]殿,③万历十一年四月改,与昭仁殿互易。清代为皇帝阅列朝实录及宝训之所。传闻咸丰时曾寝兴于此。今殿已荒废,内藏残本《图书集成》
及旧硬木器具"。
[三] 《故宫[考]》:"昭仁殿原名弘德殿,万历十一年四月,改雝肃[肃雝]殿为弘德
殿,④遂改弘德殿为昭仁殿。明崇祯帝殉国前,曾手刃其女昭仁公主于此。清康熙时,为寝兴温室。乾隆时,藏善本书于此,今已散失,闻已赏溥杰矣"。
[四] 《故宫考》:"乾清宫西暖阁为明万历、天启二帝居处,东暖阁为泰昌、崇祯二帝居
处。魏忠贤、魏朝因争宠客氏,曾互诟于此。正殿原有"敬天法祖"牌,崇祯元年八月所立。明时每岁腊月二十四日至正月十七日,于室丹墀内昼夜放炮及烟火。上元节则安设七层牌坊灯于丹陛。忠贤弄权时,曾在此室阅看文书。至清代,则引见外国使臣,召对百官,批阅章本皆在此殿。康熙六十一年及乾隆五十年,两开千叟宴于此。正殿中为宝座,上悬"正大光明"匾,两旁置玉牒及《图书集成》、星球仪等。《东华录》云:"嘉庆二年,乾清宫灾"。是今殿乃嘉庆时重修者。现两暖阁内有历朝实录,御笔书画及各项古玩等"。
校勘记:
① 东西丹陛 "西",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三"按语"补。
② 上安设社稷江山金殿 "社稷"二字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三"按语"增补。
① ④ 肃雝 原作"雝肃",误。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三四引《明宫殿额名》改正。
稍南为端凝殿,[一]三楹西向。再南为旧设自鸣钟处。[二]又南东出者为日精门,门南为御药房。[三]又南转而北向者为上书房,[四]雍正中建,嘉庆七年重修(皇子六龄即入上书房读书,近在禁御,便上稽察也)。[五]宫之西庑向东与端凝殿相对[者]为懋勤殿,[六]清康熙读书于此(德宗欲开懋勤殿听新政即此),殿三
[五] 《故宫考》:"此宫在明为皇后寝室,所谓中宫也。宫后有秋千,清明节宫眷游戏于此。清制,凡祭必于寝,故中四间后改为祭天跳神之处。东边有长桌一,以宰牺。后有大锅三,以煮祭肉。西边有布偶人之画像,盖其所祭之神。壁上挂一袋,俗名子孙袋,内储幼年男女更换之小锁(清俗幼年男女身均佩锁,男至成婚,女至出嫁而止。每年岁末将旧锁更换,储此袋中),此外铜铃、拍板、布幔等物,均祭时女巫歌舞所用,尚存满洲旧俗。元旦皇帝行礼后,在南炕升坐进胙肉,召王公大臣同食,皇后则于东暖阁率贵妃以下同受胙分尝。东暖阁并作大婚时洞房,内有楼供佛像,楼下当中有新莽嘉量。宫西二间内有神亭,为储祭天神像之用。宫外有神竿,又名祖宗竿,清俗于祭天时于竿东北设案,陈头骨、胆、脍、米等,祭后献头骨于竿端,置胆脍及米于竿碗内,然后帝后受胙"。
[六] 《故宫考》:"西暖殿与弘德殿相对,内有各种药品"。
[七] 《故宫考》:"坤宁门旧名广运门,嘉靖十四年七月,改坤宁门为顺贞门,遂改广运为
坤宁"。
校勘记:
① ② 据《国朝宫史》卷六增补。
御花园正中南向者为天一门,[一]左曰琼苑东门,右曰琼苑西门。天一门外列金麟二。门内南向者为钦安殿。殿顶镶渗金宝瓶,恭祀元天上帝于殿中。[二]殿前有方亭二,殿后稍北叠石为崇山。[三]山有石洞,山巅有御景亭,山之东为摛藻堂,
国仇家仇一齐报复,你反而出此泄气的话,天良何在。兄不敢辩,归署,尽遣家人他徙,只身待命,不数日而被戕。祝萱公时为直隶京官领袖,与弘德殿师傅高赓恩等,弘德殿,大阿哥书房也。召集同乡补行团拜,演剧庆贺。祝萱公旋奉命往福建主考,福建考官用侍郎者甚稀,此盖衔命宣传大计,一路劝化鲁、苏、浙、闽四省督抚也。其子华学涑曰:父亲借此逃难,好极了,天津、北京不久必失,不能走者苦矣。祝萱曰:你小孩子懂什么!天道六十年一变,今灭洋之期已近,我岂逃哉。学涑答曰:无怪乎人说三品以上皆浑蛋也。学涑字实甫,外兵入城时尚在京,与寿伯茀太史比邻。伯茀之殉难,曾先告实甫,实甫阻之曰:洋兵入城,与国祚无关,何必以身殉。伯弗曰:我亦确信洋人不灭我国,但我知太后拉皇上去,则将来议和之后,皇上终不能脱出太后之手,大清不久仍必灭亡,吾何必多活数年。实甫无以难之。伯茀遂将身后事托实甫焉。
戊戌十月,余居日本东京高桥氏之花园,伯茀以考察学务,寓中国使馆,曾往花园唁余。而日本 保护国事犯之警士,坚拒不纳,且不受名片。去后,而以曾有使馆侦探来门告余。及余归京见实甫,始知其为伯茀也。伯茀名寿富,宗室宝竹坡侍郎之子,戊戌庶常,与弟妹共三人闭门自经。甲辰,余出狱后,往视其家,见伯茀子年十六,貌魁梧,气温厚,妯娌两寡妇共守此子,乃又一年而以喉疾疡,因果竟不可凭。
其六
壁衣牵出难相活,井底胭脂海底寃。南内他年弹泪处,姗姗望断帐虚悬。按珍妃信用王有,贻累主德,固
教以行草字。不知先皇批折,未有不行草者。
近幸声高有倨容,枢臣礼貌谬为恭。师成岂似朝恩贵,座位常争郭令公。
有南书房太监首领梁姓,传宣内旨毕,与枢堂闲谈,皆礼貌之。一日到小军机室,坐郭春翁大几不让,郭逡巡旁立。众章京皆坐小凳,惟领袖坐大几,无敢僭者,而太监僭之。
五夜临朝畏朔风,玻璃屏胜碧纱笼。内臣谢罪自批颊,无法调停事两宫。
德宗早朝畏风,内务大臣立山作玻璃屏,上大悦。太后面责立山曰:皇上畏风,臣下不畏风耶? 立山叩头,自批颊数十下,奉太后命,撤去屏。
间壁侨居王庆祺,伯喈丧母鬓如丝。殿开弘德传歌曲,想见何郎傅粉时。
山人寓包头章胡同,邻居王叟送讣牒,阅之,乃前内阁学士王庆祺也。吊之,已颓然老翁。少时 美风貌,穆宗命弘德殿行走,骤升阁学。
殿前歌板拍檀牙,富贵归田众口夸。鲁直昨逢张子野,耄年倚醉尚寻花。
张公英麟,字振之。与王庆祺同在弘德殿行走,畏祸,告假出都。光绪末年,官至总宪。友人黄 仲鲁自济南归,言公年已八旬,饮酒看花,尚有豪兴。仲鲁,张公年侄。
临街绮阁五云高,不厌湖园往返劳。闻道乔妆赵髽髻,艳歌犹胜郑樱桃。
每年二月,士女商贾往香山进香。时太后必驻跸湖园三四日,乃回京。有赵髽髻者,太后喜其歌 舞,亦往香山,从湖园墙外经过。太后从临街楼上观之,并有赏赐。赵髽髻不知何县男子,作村
规。文景尚清净,贞观萃群材。汉唐不足法,上与三代齐。忆昔行云:两宫圣人抱冲主,佐以二三济时杰。海内盗贼次第平,遗矢告庙神颜悦。杜鹃行云:忽忆昔年岁在酉,国家多难军民走。宵旰未毕先皇忧,南北亲定冲人手。十三年间重太平,此时谁不蒙生成。嬉卒脱甲拜官卧,老农饱饭看儿耕。犹想见当时气象。潞河李嘉绩云生诗:十载仰垂裳,干戈靖四方。政由两宫训,才自一人长。甲戌作也。论者谓当时政权秉自慈禧,后但端拱观。穆宗亲政,经始颐和园出自孝钦之意,未几停罢。而德宗亲政,复事营葺,为孝钦颐养祝厘之所。知孝贞之俭德为不可及矣。乙酉五月,伯熙祭酒有谏修南北海疏。咸丰辛酉四月,文宗在避署山庄,命醇邸侍穆宗于坦坦荡荡书房读书。同治乙丑三月,充弘德殿总司稽查。圣学日新,戊辰咏晓日诗有光辉万象增之句。醇邸敬纪一律云:帝王凝鼎命,典学重丝纶。止水宏宸虑,从绳宝直臣。幸瞻天语浩,预卜物华新。棫朴赓歌际,刍荛再拜陈。丰功当甲子,遗志纪庚申。离照同悬镜,干行等卧薪。济宽还济猛,斯道觉斯民。朵殿敷文德,皇威被九垠。倭文端和韵云:大哉天语焕,万象尽弥纶。尤喜屏藩地,长资社稷臣。忠诚真恳款,诗句最清新。鸿宝何曾秘,豳风取次陈。辞危心转切,论正义重申。绍复思甹蘖,居安懔厝薪。累朝神武业,率土圣人民。何以酬宵旰,皇灵震八垠。文端有帝王盛轨辅弼嘉谟进呈,赐名启心金鉴。圣制诸诗,词简意宏,亲政之日,尝谕侍臣曰:继述先志,孝养慈闱,底定环宇,朕之三愿也。同治甲戌,玉几弥留,高阳以旧学受密敕,不能有所执持,以慰陟降之灵。惠陵永閟,帝后同归。既无委裘植腹之男,又乏慰情胜无之女。南皮疏语,薄海争传。翁文恭时直讲内殿,潘文勤亦久在南斋,盆梅唱和
雪桥诗话余集卷第八
五一五
外春风到草堂,小红吹遍百花香。年华毕竟非流水,护取芳菲入锦囊。 酒醒人散夜归迟,万里云澜接渺弥。独自凭栏无限憾,小楼清夜月明时。 小阁潜通小有天,花茵半滑雨如烟。秦人自有云山癖,不逐渔郎刺别船。语极隐秀。其寄东谷参判有云:曹君笔力扛鼎能,贞坚盘固威棱棱。真气奔注真宰凝,使我骇叹同斯冰。欧阳险绝秋掣鹰,海涵云负垂天鹏。海东志节之士,不可使其无传。
李受之太守祜官成都,沈意文病榻奉简句云:无聊旧事灯前记,未了残书枕上温。
桐城马莪园总戎复震,曾祖宗梿,祖瑞辰,家世经学,父三俊以孝廉方正率乡兵御贼战殁。莪园谒曾文正,留之幕中。以家仇誓杀贼,文正未之许也。感赋五律十首,有行藏休问卜,马革是吾家之句。文正亟赏之,檄募淮勇,由世袭云骑尉请武职,以守备起家,治兵垂二十年。寄关中张听庵太守树菼五言六十韵,能学杜陵,吴子俊为序诗稿。谓其论诗一字一句,龂龂不相下,怖之,服之,若大敌,若畏友然。倾倒可知矣。
道光己酉,沔阳李子铭明经皋与李勤恪,同以选拔应保和殿复试。同治丁卯,勤恪监临鄂闱,而子铭犹困场屋。其中秋闱中望月云:江南才子旧神仙,记在瑶池共绮筵。飞上九天高着眼,看人儿女拜婵娟。
长乐林受恒前辈,见赏于掌院艮峰相国,荐直上斋。辛未,以侍读在弘德殿行走。每值进讲规戒,穆宗霁颜容纳。既亲政,上言勤圣学,保圣躬,罢土木十余事。甲戌,视学出都,有三年讲幄惭无
雪桥诗话余集卷第八
五三一
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慈圣徙居乾清宫,视上临御。诸外廷事,一切倚任阁臣,不敢预。独于上起 居,务极严切。上偶不读书,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戏作讲臣进讲后前,后亦以是验其记 否。每朝日五更至上寝所呼曰 「帝起今日上朝。」敕左右被上坐取水为蓝而挈之登车以出。故上在宫中颇祗畏,而一二中官,奉太后懿旨,左右夹持,时至过当。六年,上大婚,太后将返慈宁宫,敕谕阁臣,谓:「吾不能视皇帝朝夕,恐不若前者之向学勤政,有累圣德。先生亲 受先帝付托,有师保之责,其为我朝夕纳诲,用终先帝凭几之谊,社稷苍生永有赖焉。」
露湿红兰夜气清,高低台殿月孤明。西风吹入秋香馆,罗袜寒侵梦不成。
(万历宫词)兰茝萧条白露凝,夜深台殿起秋声。君恩何似中天月,一片清光处处明。宫殿额名,有澄辉阁,万历中更名曰涌福阁,有秋香馆。
御屏风上墨华新,宣取奎章示近臣。圣母宫中好儒术,自将书史课妃嫔。
(神宗实录)万历七年四月,辅臣张居正进肃虽箴,上览而纳之,命书于御屏。十一年四月,大学 士张四维等进昭仁殿、弘德殿箴。(春明梦余录)万历三年,日讲毕.,上命中使捧皇太后御书示辅 臣,言圣母在宫中,惟观书史,课宫人俱读书写字。张居正曰:「此圣母爱不忘劳,端身教也。」(赢隐集)文华殿后扁,慈圣太后书六行,嵌以丹朱。殿内围屏,画舆地图。(酌中志)孙太监隆所造 清谨堂墨,款制精巧,神庙最重之,今不易得。
朱篆灵符降玉坛,南郊风雪念天寒。黄门飞递姜苏盒,传道东朝赐讲官。
(于侍讲集)十一月二十九日,圣母万寿圣节,赐金币、镂金篆字、黄朱灵符等物,岁以为常。又 丙戌冬至南郊扈驾,圣母较念天寒,特赐姜苏杏仁一盒。诗云:「黄门飞鞚到天坛,传道东朝赐讲官。」
羽骑三千珠络纷,平明点入大明门。花中芝盖随风转,柳外春旗映日翻。
(野获编)今上甲申岁之午日,预选少年强壮内侍三千名,俱先娴习骑射。至期,弯弧骋辔,云锦成群,有京营所不逮者。上大悦,赏赍二万余金。然是日酷热,当值候操诸珰,擐甲操兵,伺命于赤日中,因而暍死者数人。按禁中本非观兵之所,其事起于正德初年。盖不特八虎辈各有偏裨列校,仿效外廷,而本兵王恭襄,亦顶罛剌飘靛缨,杂处于中贵之中矣。今上因癸未谒陵,始选内 臣具军容扈从,旋跸后,益广其伍,俱江陵败后事也。近年来,则内教场已鞠为茂草,想武事置不讲矣。
鹦鹉惊寒夜有霜,钟声催月下回廊。宫娥白发谈遗事,自入长门漏便长。
(田亭草万历宫词)霜毛鹦鹉傍雕阑,巧舌依人似结欢。白发宫娃空堕泪,先皇觅到不曾看。(酌中 志)三十年后,于西直门外万寿寺中建大钟楼,悬大钟一口。钟铸楷字佛经,样式淳古,其 音洪大,可闻数十里。日夜撞不绝声,云十万八千杵。至天启间,即废不撞,今不知钟存何处。
万岁山头树色迷,银牌仙鹿踏花泥。上林自有金柯种,传敕江南不贡梨。
(酌中志)万岁山上,树木极葱郁。神庙时,鹤鹿成群,而呦呦之鸣,在阴之和,互相响答,闻于 霄汉矣。(南京太常寺志)万历八年,南京太常寺卿沈节甫,以子鹅道远抵京,已非子鹅;雪梨采自秋前装运,色味易变,不如在京河间所产。议子鹅别派大兴、宛平二县,悉尼派河间。敕下礼部行,太常、光禄议覆未报。二十四年九月,南太常寺卿杨时乔,请移文应天府,取鹅、梨价银,至京买子鹅,河间买梨进献。
训守本朝冠服谕一道。俱恭载前卷训谕门。西庑向东,中三楹,与端凝殿相对者为懋勤殿。东向,圣祖仁皇帝冲龄曾读书于此。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基命宥密",凡图史翰墨之具悉贮焉,是为内廷翰林兼直之所。每岁秋谳时,刑科覆奏本上,皇帝御殿亲阅招册,内阁大学士、学士及军机大臣、刑部堂官面承谕旨于此。再南三楹为批本处,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慎几微"。凡内阁拟票本章俱由此处进呈御览,然后票写清文交阁。又南,西出者为月华门。门之南为内奏事处,每日内外臣工所进奏章及呈递膳牌,由外奏事官接入,于此交内奏事太监进呈。得旨后,仍由此交出。又为尚乘轿,祇奉皇帝出入御舆。转而南,向北者为南书房,内廷词臣直庐也。稍东,为内办理军机事务处。再东,为宫殿监等办事处。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敬事房"。又东为侍卫直次。昭仁殿之左,东出者为龙光门。弘德殿之右,西出者为凤彩门。此乾清门内乾清宫之叙置也。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四 四三九
国朝宫史续编 四三六
高宗纯皇帝圣制昭仁殿铭
四德何以首元?四时何以首春?仁者人也,要莫大于亲亲。刑寡妻以至兄弟,民同胞而物吾与,皆由此施,关痛痒而肫肫。然其所包者广。是以孔子对门人之问不同,而莫非由已之所存。人宜尽勉,又何况乎为君!吾用是居昭仁之殿,怵然惟恐有愧于斯言。
御制昭仁殿敬志诗 戊午
不敢追思去冬事,上天示警寸心知。发仁止义斯昭德,得位安居莫忘去声危。时凛昊恩垂至教,
日聆父训沐深慈。式瞻堂构增惭惧,旧额新宫敬始基。
乾清宫之西为弘德殿,南向,殿内匾曰:"奉三无私",皇上传膳办事处也。嘉庆二年重建。北壁,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大宝箴。后室匾曰:"太古心",联曰:"墨汁润分瑶草绿,篆文清带笔花香。"东室楼上联曰:"九畴勤省岁,万宝协书云。"楼下联曰:"得句因新意,耽书是宿缘。"又联曰:"心爽天宇豁,情欣理境融。"殿后东室匾曰:"怀永图",联曰:"云霞纷绮丽,文物共葳蕤。"皆高宗纯皇帝御笔也。
皇上御书圣制弘德殿铭
求全之毁,吉德也。辨之不已,是惑也。不虞之誉,凶德也。居之不疑,是感也。知惑不为,直言其来。知惑而为,谀言其滋。谀滋悔生,直来其亨。宜已而辨,汝奚为善?宜疑而居,汝恶奚祛?屏乎营乎,其思德之所宏乎!
法,废学堂,语甚切直。上恚之,遂以洗马出为陕安道。陕安当秦、蜀之冲,盗
贼穴山谷间,时为民害。赓恩造炮艇攻黄金峡,禽匪首王方二,阖境敉宁。乃修孔庙,躬教汉南天台、方城两书院士子。民有争堰水久不决者,一言而服,至今皆懔懔守其法,无敢违者。二十六年,崇绮、徐桐疏荐,召还京。吏民醵万金赆其行,力却之。二十七年,至都召见,命以京堂候补,在弘德殿行走,充试差阅卷大臣。六月,补内阁侍读学士。适拳民变起,诸军攻使馆急,赓恩上书请缓攻。七月,战祸日棘,赓恩寓西斜街玉皇阁,门人李鸿橞侍左右,示以诗,有吾家旧忠宪,池上接芳馨之句。意将投池以殉,悉以衣冠付之,嘱曰:吾死后以此备殓。二十一日,两宫西幸,鸿橞以君死与死,君亡与亡之义劝之,遂只身奔行在,历九死达西安,见两宫,哭失声。寻除太常寺少卿,继以其兄避难卒于北涧沽,三上疏乞赴兄丧,始允所请。旋里后,深自韬晦。主讲溶州清晖、紫山两书院。后以书院改建学堂,再为保定官书局稽察。项城袁世凯方总制畿辅,欲得一见,不屑也。视事未几,即辞去。大学士荣庆、侍郎严修虚心延礼,请参观学校,皆婉谢之。三十三年,绥远将军贻谷聘修归绥志,宾礼优厚。成归绥十二厅志、绥远旗志、垦务志、士默特志、蒙旗疆域志、塞外古城郡县考六种。三十四年,两宫升遐。赓恩闻耗,衰绖擗踊,体为之枯。会陕西巡抚恩寿奏,主存古学校讲席,兼纂修陕西通志。宣统三年,革命变作,羁围城中数月,资斧丧尽不得归。遇毅军赵倜退陕州,尾之而东,遂抵里闾,重寻芦浦旧居,发旧藏图籍,日夜补读,有终焉之志。丙辰帝制议起,赓恩誓不共天,预与家人诀,备冠服衾绞如庚子时事。既而事败,而赓恩亦以悲愤致疾,不复起矣。
命仍在弘德殿、军机大臣上行走,并署礼部左侍郎,赐紫禁城内骑马。八年,补户部左侍郎,兼管钱法堂事,仍兼署礼部。十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寻授工部尚书。九月,穆宗大婚,礼成,加太子少保。时有修葺圆明园之旨,鸿藻谓粤、捻初平,回氛方炽,宜培养元气以固国本,不应虚糜帑糈,为此不急之务。上大怒,鸿藻始终执争,事竟得止。十三年,慈禧太后四旬万寿,特赏鸿藻本生母氏御书兰陔春永扁额。十月,复赏其母御书扁额、福寿字及如意、锦绮。时穆宗有微疾,上疏请修明圣德,以自慎重,复面为陈说。上严惮之。十二月,穆宗崩。鸿藻自以辅导无状,上疏自咎。太后知其忠谨,倚任益坚,命专理丧仪。光绪元年,充实录馆总裁。二年,命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时译署初设,事皆创
始无成式,鸿藻遇事持平,以存国体为要,忠信笃敬,中外重之。三年,丁本生母忧。六年,服阕,命仍供原职,寻署吏部尚书。时与俄人议还伊犁事,沈桂芬主崇厚议,鸿藻不可,争于廷,持之甚坚,卒治崇厚罪,遣使改约。七年,授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八年,调吏部尚书。未几,法人启衅越南,有忌恭亲王奕□者嗾言官劾政府诸臣,鸿藻降二级调用。十一年,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寻授吏部右侍郎。
十三年,擢礼部尚书。时河决郑州,上命鸿藻驰往,督办大工,会同河道总督李鹤年、河南巡抚倪文蔚,迅筹堵筑。先是,李鹤年、倪文蔚议于西坝兴工,十四年正月,续筹东坝。鸿藻以料少时促,变通原议,为并工省料之计。会伏秋汛至,西坝捆箱船失事,疏请停缓大工,俟秋汛稍平接办。上以鸿藻督工无效,革职留任。褫李鹤年职,命鸿藻暂行署理。八月,回京。十
以傅储重任者,盖以鸿藻恪慎,自将尚能谨守礼法也。若亲丧未终而出入禁闼,则先已违礼忍情,负罪名教,鸿藻一人何足惜,然不亦有伤先帝知人之明乎?今皇上富于春秋,典学正关紧要,使以不祥之身而日侍经帷,冒不韪之名而虚言启沃,在臣心则无以自安,于圣学则何所裨益?见在弘德殿行走诸臣,如倭仁、徐桐、翁同龢等,皆能守道竭诚,尽心辅导。此时虽鸿藻一人暂离左右,似于缉熙进德尚不相妨,至若趋直枢廷,则是三年之丧,俨然从政,尤令鸿藻进退失据,跼蹐无以自容。鸿藻夙夜忧思,欲坚持己见,则似朝廷委曲矜恤,而臣子冥不知恩;欲勉承诏命,则疚心实甚,而终身无以自处。煎灼昏迷,惟有号泣,伏惟天地高厚,哀而怜之。会倭仁等亦代为陈请,太后责倭仁等前后异议,命恭亲王奕□至鸿藻寓次传旨,令于百日后照常入直。鸿藻疏言:百日将满,自揣病躯,实难入直。太后温语慰勉。至十月,鸿藻复疏陈病势,赏假调理,仍令病痊时照常入直。鸿藻遂得赐告,卒终制始出。
七年二月,捻贼窜畿疆,祁州、饶阳相继陷。鸿藻方里居,目睹各路诸军近十
万,统兵大员事权不一,劳师糜饷,日久无功。因上疏亟陈其弊,请特派亲王为大将军,坐镇京师,以固北路。左宗棠、李鸿章为参赞大臣,分扎保定、河间东西两路,各率所部兵,相机剿办。陈国瑞帮办军务,专统一军为游击之师。直隶总督官文专顾省城,筹备诸军饷需,以资接济。丁宝桢驻扎直、东交界,防贼东窜。李鹤年驻扎直、豫交界,防贼南窜。直、晋交界则由左宗棠等分拨劲旅,扼要屯防。并请敕下诸大臣和衷商办,迅奏肤功。奏入,上遂命各路统兵大臣,均归恭亲王奕□节制。十月,服阕,
时以忧勤惕厉为心,事事以逸乐便安为戒,屏玩好以节嗜欲,慎游观以定心志,省兴作以惜物力。凡内廷服御,稍涉浮靡,概从减裁,虽向例所有,亦不妨量为撙节。如是,则外物之纷华不接于耳目,诗书之启迪益沃于身心,将见圣德日新,圣学日固,而去奢崇俭之风,亦不令而行矣。疏入,上优诏褒答,命将原折交弘德殿,以资省览。三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署户部左侍郎。四年,命入军机学习,仍兼弘德殿行走。鸿藻疏辞,上不许。寻署户部右侍郎。
鸿藻初入枢廷,遇事持重,不苟为异同,尤为大学士文祥所器。文祥尝谓之曰:人才盛衰,国家安危所系,进贤退不肖,此吾辈职所当为者。鸿藻笃守其言,前后在枢府四十年,皆此志也。五年,擢礼部右侍郎,兼署户部。三月,调补工部右侍郎。六月,丁母忧。两宫太后赐祭一坛,银二千两治其丧。又以鸿藻膺文宗特简,授皇帝读迄今六年,皇帝春秋鼎盛,正缉熙典学之时,不可或离左右,且军务未平,兼资翊赞,援雍正、乾隆年间大臣孙嘉淦、朱轼、嵇曾筠、蒋炳、于敏中故事,命鸿藻开缺守孝百日后,即赴弘德殿授读,仍在军机处行走,凡遇朝会,不必与列。并谕鸿藻移孝作忠,勿以守礼固辞。鸿藻具疏沥陈,哀恳终制。太后不允,命遵照雍正年间世宗谕旨,二十七月内不穿朝服,不与朝会、筵宴,遇有祭祀典礼咸集之处,均毋庸与列。并谕鸿藻当深体朝廷不得已之苦衷,勉抑哀思,毋得再行陈请。鸿藻复具疏呈,由吏部代奏,略曰:先王制礼,原准人情,丧纪之设,非徒以名教具文,范围后世,盖以人子之心必如是而后即安。鸿藻虽不才,亲丧自致之念,岂独无之。伏念鸿藻前以翰林院编修,在河南学政任内,被先帝特达之知,召还京师,畀
广东布政使。粤中风俗侈靡,度支常不给。崇基以厘金为入款大宗,严定比较,裁陋规,增员设薪水,以养其廉。其近江沙田,水落成膏腴,豪家据为利薮,税不输官。乃立清丈法,升科至数十万,库以不匮。任三年,特命巡抚广西。抵任未一月,病卒。妾李氏绝粒以殉。
李鸿藻
李鸿藻,字寄云,号兰孙,高阳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咸丰二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授编修。四年,充功臣馆纂修。以分录贞观政要,赏文绮荷囊。五年,命在上书房行走,充山西乡试副考官。七年,丁本生父忧。服阕,仍入上书房,提督河南学政。十年,上命大臣择保儒臣堪膺授读之任者,大学士彭蕴章以鸿藻应,命来京。十一年,特诏充大阿哥师傅。穆宗登极,两宫太后命鸿藻及前大学士祁寯藻、大学士翁心存、工部尚书倭仁,均在弘德殿授读。于是,有治平宝鉴之辑。上喜默思,鸿藻每进书辄教之朗诵。二月,充日讲起居注官。京察名列前,擢侍讲,转侍读,寻授国子监祭酒。二年十月,鸿藻以穆宗释服,会同祁寯藻、倭仁上疏,略曰:皇上冲龄御极,智慧渐开,当此释服之初,举行吉礼,圣心之敬,肆于此分,风会之转移于此始。玩好之渐可虑也,游观之渐可虑也,兴作之渐可虑也。嗜好之端一开,不惟有以分诵读之心,而海内之仰窥意旨者,且将从风而靡。安危治乱之机,其端甚微,而所关至巨,可无慎乎?伏愿皇上恪遵慈训,时
国朝宫史续编 六六四
差勤慎者拣选奏补。
恩赏则例
嘉庆九年二月二十六日,奉谕旨:养心殿五品总管太监,着照乾清宫五品总管太监之例,每月食银七两,米七斛。药房八品首领太监,着照各等处八品首领太监之例,每月食银四两,米四斛。圆明园六品总管太监,着每月食银六两,米六斛。此系朕因各该处差使较多,特加恩赉,即着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载入宫中则例,永远遵行。
凡年终,于崇文门项下取银二千五百两,恩赏宫殿监、总管、首领、太监,共银二百十两。 四执事、四执事库首领、太监,共银一百三十两。 自鸣钟首领、太监,共银四十两。 懋勤殿首领、太监,共银六十两。 尚乘轿首领、太监,共银一百两。 乾清宫首领、太监,共银六十两。弘德殿首领、太监,共银四十两。 养心殿首领、太监,共银一百二十两。 鸟鎗处首领、太监,共银十两。 弓箭匠处太监,共银十五两。 按摩处太监,共银十两。 御茶房首领、太监,共银一百三十两。御膳房总管、首领、太监,共银一百五十两。 御药房首领、太监,共银四十两。 乾清门首领、太监,共银三十两。 内左门首领、太监,共银三十两。 内右门首领、太监,共银三十两。 月华门首领、太监,共银二十两。遵义门首领、太监,共银二十两。斋宫首领、太监,共银十两。毓庆宫首领、太监,共银三十两。 御花园首领、太监,共银二十两。做钟处首领、太
国朝宫史续编 六七八
旧额二十四,
六,银二两、米一斛半者十六;公费均制钱六百。 嗣增一。
臣 等恭查:乾清宫首领旧额四,以执守侍充者二,侍监充者二。今裁二,设正、副首领各一。
正以执守侍为之,副以侍监为之。
乾清门
八品首领二,俱侍监。太监十二。专司御门听政宝座、黼扆,晨昏启闭,稽察大小臣工出入,登记尚书房翰林入直、侍卫直宿名单及洒扫、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昭仁殿兼龙光门
八品首领二,俱侍监。太监十。专司陈设、洒扫、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
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弘德殿兼凤彩门
八品首领二,俱侍监。太监十。专司陈设、洒扫、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
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端凝殿兼自鸣钟
七品首领一,执守侍。太监十。专司近御随侍赏用银两,验自鸣钟时刻及陈设、洒扫、御前坐
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一贯。太监内食月银三两、米三斛者三,银二两五钱、
宁寿宫 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成 嘉庆一统志
乾清宫 交泰殿 昭仁殿 弘德殿 嘉庆二年(一七九七)重修 清会典八六三
太庙前后中三殿 嘉庆四年(一七九九)重修 同上
斋宫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重修 同上
继德堂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建 同上
午门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重修 同上
养心殿 储秀宫 延禧宫 上书房 重华宫 建福宫 太和门 昭德门 贞度门 重华门 宁寿宫 嘉庆七年(一八〇二)重修 同上
仁寿宫 嘉庆十五年(一八一〇)修 嘉庆一统志
大高玄殿 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重修 同上
南北海工程 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勘修 清史稿德宗纪
太和门 昭德门 贞度门 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修 清会典八六三
宁寿宫 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修 同上
人海诗区九六
《春明余録》。前 人
平明东阁下恩纶,兽凯鸾翿色色新。大内别开元帅府,传声侍女莫称臣。《正德宫词》
暖阁〔一〇五〕干清宫后有东暖阁,曰昭仁殿,先名弘德。西暖阁曰弘德殿,先名肃雝。见《春明梦余録》。暖阁
凡九间,随天桥上下,共置床二十七张,制度甚异。天子随时居寝。天桥,卽人家楼梯也。见《宙载》前 人
花底传筹到五更,隐囊斜倚到天明。寒霜不敢蒙头坐,暖阁时聆謦咳声。《嘉靖宫词》
慈宁宫〔一〇六〕月华门之西南曰慈宁宫,本禁中大善佛殿也。世宗撤毁,卽其地建皇太后宫。凡毁金银佛像百六十九座,焚佛骨、佛牙等一万三千余觔。见《世庙识余録》。万历中,外方贡緑刺观音一座,高六尺。李太后迎供慈宁宫中。见《过日集笺》。又英华殿供西番佛像,殿前菩提树两株,六月开黄花,子可作佛珠,李太后手植。太后上宾,神庙上尊号曰‘九莲菩萨’。见《天启宫词注》。今长椿寺内尚有九莲菩萨慈容。王毓德
慈圣宫中每发心,几将大藏供丛林。内人也自承风旨,舍与中官安奉金。
园正殿为廓然大公。高宗纯皇帝诗引:听政之所,虚明洞澈,境与心会,取程子语颜之,为十六景之一。
常先万姓祝年丰 重华宫后为翠云馆,联曰:古训手披勤,每竞寸阴求日益;民依心默运,常先万姓祝年丰。
清露滴梧桐 西苑香扆殿北接三楹西向,额曰虚舟。联曰:闲云入窗牖;清露滴梧桐。高宗纯皇帝有赋得虚舟诗。
金鳌玉𬟽 西苑水云榭之北有白石长桥,东西树坊楔二,东曰玉𬟽,西曰金鳌。桥跨太液池,桥西红墙夹道,两门相对。南即福华门,北为阳泽门,达阐福寺。桥东承光殿,元时仪天殿旧址,周以圆城。纯庙有承光殿古栝行。殿南有石亭,以置元代玉瓮,径四尺五寸,高二尺,围圆一丈五尺,恭镌高宗纯皇帝玉瓮歌于上。
情欣理境融 弘德殿后室,高宗纯皇帝联曰:心爽天宇豁;情欣理境融。
隔云钟 静宜园森玉笏东北峰上有亭为隔云钟,二十八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园内外钟刹交望,铃铎梵呗之声相闻,近者卧佛、法海、宏教,远者华严、慈恩,觉生最远,钟最大,即永乐中铸华严经其上者。每静夜未阑,晓星欲上,云扃尚掩,霜籁先流,忽断忽续,如应如和,致足警听。
周应钟 高宗纯皇帝诗曰:簴悬当十日,钮具阅千年。土锈蔚苍绿,蝠纹隐曲卷。系思清庙叶,铭
明日臣等有要件面奏。比入,犯颜力争,故谕中有‘加恩改为’字样。逾日,复草革醇王谕。不知何人驰诉,两宫忽传旨召见王大臣,下及阁学。时已过午,九卿皆已退直,惟御前及翁傅直入弘德殿,见两宫垂涕于上,皇上长跪于下,谓十年以来,无恭邸何以有今日?皇上少未更事,昨谕着即撤销。”云云。以下日记、尺牍并阙。挚甫时居忧去官,客吴下张振轩中丞幕,曰某中丞者,即振轩也;文相为文文忠,夙负清望,其封还手敕,殊有古大臣之风。同时傅穆宗者,翁文恭外,尚有吾乡林锡三学士天龄,后亦追谥文恭。余闻学士子贻书方伯,言学士直弘德殿,颇闻微行事,心窃忧之;一日两宫召对,询及圣学,不觉披沥切陈,并及载澂侍游事;两宫为训责穆宗,并责恭忠亲王之教子无方。恭王退,谓学士曰:“吾辈素契。豚子诚不肖,何不告我管束之,而遽闻于上,使我何以自容?”穆宗由是亦深惮学士,且心恶之。时学士犹官庶子,值九江道阙员,即欲出之,枢臣李文正辈奏言:“师傅大臣无出为道府者,必欲出之,使督学尚可。”未几循资转学士,遂奉命督学江苏。而王庆祺辈先以入直弘德殿,薫莸同器,益不能相容也。学政每三年一任,任内不停升转;学士任江苏,历三任,仍留,且未转一阶,盖恭邸挟前嫌,实弃外耳,竟卒于官。庆祺善乱弹,穆宗微行,聆其歌,善之,因得内直,益迎合上意,擢侍讲,赏二品衔,时人为弘德殿、广德楼之长联刺之。及穆宗崩,言路
《故宫图说》:
正德十六年十一月,乾清宫成,世宗自文华殿入居之。万历二十四年丙申三月,乾清宫复灾。二十五年二月重建。阶墀取西山白玉石为之,每一块长丈,阔一丈二尺,厚二丈五。又凿为五级,以万人拽之,日凿一井,以饮拽夫,名曰万人愁。光宗崩,李选侍踞乾清宫,群阉教选侍闭皇长子,不听,出度外廷,无可如何。杨公涟首定大计,率群臣在乾清宫临毕,即拥皇太子升文华殿,暂御慈庆宫后。选侍移居一号殿,而太子复还乾清宫。
至清顺治十二年及康熙八年,两次重修。嘉庆二年灾,复重建。凡临轩听政、于内廷受贺赐宴、召见臣工外藩御焉。殿上有“正大光明”匾额。殿前列铜龟、鹤各二,日圭、嘉量各一。殿内左右,列图史玑衡彝器。
乾清之东,为昭仁殿,原名弘德殿。万历十四年,改昭仁。明思宗殉国前,手刃其女昭仁公主于此。
《北略》:
闯攻破城,周皇后返坤宁宫,自经死。上视曰:“好,好。”至昭仁殿视长公主,公主年十五矣,号泣不已。上叹曰:“汝奈何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手持刀,主以手格,断左臂,闷絶于地,未死,上手憟而止。
清乾隆帝于此庋藏旧板书籍。御书额曰“天禄琳琅”。(图十)西为宏德殿,同治帝读书处。南之左为端凝殿,旧为贮冕弁之所。右为懋勤殿,康熙帝读书于此。光绪帝变法,诏开懋勤殿,亦即此处。
图十 天禄琳琅
张英《懋勤殿古梅》诗
秘阁寒香旧赋诗,春风又见上林枝。年华愈觉君恩重,常藉梅花记岁时。
法海《侍直懋勤殿》诗
每有微风到玉墀,九重广达四聪时。闾阎莫谓君门隔,民隐深宫尽得知。
林旭《懋勤殿直夜》诗
凤城六月微凉夜,省宿无眠思欲殚。月转觚棱成曙色,风摇烛影作清寒。依违难述平生好,寂寞差欣眚咎宽。身锁千门心万里,清辉为照倚阑干。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