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甘泉寺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甘泉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卓山北侧,因寺中甘泉而得名寺内现存千年树龄的银杏古树,足以佐证该寺历史之悠久。
银杏树下,有一块石碑立于明朝万历十五年(1588年),题为《重修龙窝寺碑记》 ,该碑高约四米,为一巨石雕刻制而成,碑文为明朝光禄寺卿贾梦龙所撰,其弟贾梦鲤所书。
碑背面记载着甘泉寺过去的辉煌:拥有良田千顷,寺内僧人逾百,重修时捐资捐助者有数千人之众。
2020年2月,为致敬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景区从2020年开园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免票。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260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十七

京畿(蓟州四)

  原甘泉山在州西北七十里,一名石獒山。(方舆纪要)

  原山顶有大石,状类犬,故名,上有甘泉寺。(蓟州志)

  〔臣等谨按〕甘泉寺,本朝康熙年间僧雨石重修,有礼部侍郎沈荃碑记。至朱昆田补遗卷内所载唐时郎肃、金时释圆照二碑俱已泐。

  增普济寺一名甘泉寺,相传昔为毒龙湫。唐太和中有晓方禅师结茅于此,龙让之,徙山后,迄今三潭为龙居也。(御定盘山志)

  〔臣等谨按〕龙潭在甘泉寺后之蒋福山。

  (补唐郎肃甘泉普济禅寺灵塔记 故甘泉禅院大师讳晓方,苏州常熟县人。师事五泄山灵默大师。慈悲以济物,勇猛以化人。横身塞河决之波,举手正山冈之势。碎裂魔网,高张法云。得岸抛舟,不师文字;上天烧尾,别创风雷。方岳公侯,连城守宰,偃风渴道,靡不皈依。百草滋甘露之芽,三兽极浅源之渡。皇哉巍乎,则置院之碑详矣。咸通十一年三月十日,迁神于此山,报龄七十七,僧夏五十八。门人法顺等肇建灵龛于院西南百步盘龙山首焉。咸通十二年,岁次辛卯,闰八月,卢龙节度卫前兵马使、前朝议郎、试大理司直、中山郎肃记。州志)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261

  (补金释圆照甘泉寺通和尚塔序略 师讳行通,俗姓张氏,云中人。天会间,闻辨公倡法燕都,参示仰山。大定四年,退居三河白塔。次年拟上盘山,道经甘泉,众请师住,未几怡然而化。塔在寺之正北高阜。)

  (增沈荃重修甘泉寺碑记略 盘山在蓟州,群峰陡绝,行者盘旋而上,故曰盘。皇上有事园陵,尝驻跸于彼,题诗中盘,因勒石于殿左。山中佛寺甚多,最胜者曰甘泉,创自唐代,盛于宋元,至明初毁于火。琳宫绀殿竟为荒烟蔓草,已三百年矣。雨石和尚过之曰:嘻!余责也。乃结茅募修,备历辛苦,久之大殿告成,禅堂、厨库,以次毕具。和尚嘱余作记,次其本末。康熙二十二年癸亥月日。

  原蓟州甘泉寺有蛇曰小青龙,虬之属也。与人驯狎,时盘宿僧榻,祷之能致雨。燕山丛录)

  〔臣等谨按〕僧智朴盘山志,辨徐昌祚燕山丛录条云,甘泉寺曾未闻小青祷雨之说,惟西山潭柘寺旧传潭龙舍宅于唐华严祖师衍公,今殿角鸱吻,潭所涌也。龙子青蛇,日傍僧居。又秘魔岩旁有潭大如鬴,覆以巨石,深窅莫测,即当日大小青侍卢师行雨化龙处也。据此,则甘泉寺之小青龙为傅会,谨附识以备考。

  原渔阳有桃花山,山顶有泉流遶山麓,入泃河。泉上有桃花寺,自此十里,沽河、草桥诸水汇焉。(名胜志)

  原桃花山去蓟州南二舍,今城东别有桃花山。桃花寺寺旁亦有泉,绕山而下,清浅可爱。(长安客话)

  〔臣等谨按〕桃花寺,乾隆九年奉勅重修。皇上御题八景,曰涌晴雪,曰小九叠,曰吟清籁,曰坐霄汉,曰云外赏,曰涤襟泉,曰点笔石,曰绣云壁。寺内恭悬御书额曰清净法界,又额曰云外香台,又关圣殿额曰忠贯人天。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57

存。(同上)

  原梁家务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有圣严寺,元至正年修。(丰润县志)

  原巨梁水出土垠县北陈宫山,西南流径观鸡山,谓之观鸡水。水东有观鸡寺,寺有大堂甚高广,可容千僧,下悉结石为之。上加涂塈,基内疏通,枝经脉散,基侧室外四出爨火,炎势内流,一堂尽温。盖以此土寒严,霜气肃猛,出家沙门率皆贫薄,施主虑阙道业,故崇斯构,是以志道者多栖托焉。(水经注)

  原观鸡寺在县北四十里,俗传峰顶有金鸡之瑞,故名。(名胜志)

  原翠峰寺北去县四十里,金贞祐初建。中有二石柱,雕八龙,天将雨,龙头晶晶有水珠。又有翠峰观。(丰润县志)

  原甘泉寺在县北二十里水路村,元至正年修。(同上)

  原灵照寺唐称福兴院,金承安中修,在城东二十里。(同上)

  原真常寺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隋建。(同上)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系丰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