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惟其无一物,是故含万象。
乾隆二十四年御制学古堂诗堂名因傅说,家法始神尧。(避暑山庄有此堂名,皇祖御笔也。)敬述山庄额,常循义府标。惜分阴敢怠?鉴百代惟昭。返己将何托,怵然谨旰宵。
〔臣等谨按〕虚朗斋、学古堂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带水屏山,门宇三楹南向,西为对瀑,北为怀风楼,其左为琢情之阁,东南为得一书
屋,西为山阳一曲精庐。(静宜园册)
〔臣等谨按〕带水屏山瀑泉自双井迤逦东注,至是汇为池。双井详后。
乾隆三十二年御制对瀑诗到处多吟对瀑诗,不同境亦各殊时。抑予别有会心者,迅水光阴阅若斯。
〔臣等谨按〕御制对瀑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带水屏山之西为璎珞岩,其上厅宇三楹为绿筠深处。(静宜园册)
〔臣等谨按〕璎珞岩为二十八景之一。绿筠深处额,圣祖御书。
乾隆十一年御制璎珞岩诗横云馆之东,有泉侧出岩穴中。叠石如扆,泉漫流其间,倾者如注,散者如滴,如连珠,如缀旒,泛洒如雨,飞溅如雹。萦委翠壁,潨潨众响,如奏水乐。颜其亭曰清音,岩曰璎珞。亭之胜以耳受,岩之胜与目谋,澡濯神明,斯为
最矣。滴滴更潺潺,琴音大地间。东阳原有乐,月面却无山。忘耳听云梵,栖心揖黛鬟。饮光如悟此,不复破微颜。
〔臣等谨按〕璎珞岩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璎珞岩东稍南为翠微亭。(静宜园册)
〔臣等谨按〕翠微亭为二十八景之一。
乾隆十一年御制翠微亭诗宫门之南,古木森列,山麓稍北,为小亭。入夏千章绿阴,禽声上下;秋冬木叶尽脱,寒柯萧槭。天然倪迂小景。须弥与一芥,大小岂争差?亭子不嫌窄,翠微良复赊。入诗惟罨画,沐雨欲蒸霞。莫羡痴黄派,倪迂各擅家。
〔臣等谨按〕翠微亭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翠微亭东有亭为青未了。(静宜园册)
〔臣等谨按〕青未了为二十八景之一。
乾隆十一年御制青未了诗南山别嶂为宫门右臂,群峰苍翠满目,阡陌村墟,极望无际。玉泉一山,蔚若点黛,都城烟树,隐隐可辨。政不必登泰岱、俯青齐,方得杜陵诗意。拳石堪称岱,来青况复同。川原渺何极?云木望无穷。社尚怀居易,价疑招远公。升高应绝顶,不必畏蚕丛。
达庄。
〔臣等谨按〕知乐濠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香山寺在璎珞岩之西。前建坊楔,山门东向,南北为钟鼓楼,上为戒坛,内正殿七楹。殿后厅宇为眼界宽,又后六方楼三层,又后山巅楼字上下各六楹。(静宜园册)
〔臣等谨按〕香山寺为二十八景之一。据徐善泠然志,寺为金章宗会景楼故址,详见后原书各条。正殿前石屏一,中刊金刚经,左心经,右观音经,屏后恭镌皇上御笔然灯古佛、观音、普贤诸像,并御制赞语。殿额曰圆灵应现。六方楼上层额曰光明连界,中曰无住法轮,下曰薝卜香林。山巅楼宇上额曰鹫峰云涌,下曰青霞寄逸。皆皇上御书。
乾隆十一年御制香山寺诗寺建于金世宗大定间,依岩架壑,为殿五层,金碧辉映。自下望之,层级可数。旧名永安,亦曰甘露。予谓香山在洛中龙门,白居易取以自号,山名既同,即以山名寺,奚为不可?雁堂传宝界,鹿苑本仙区。结夏参摩诘,和南礼曼殊。分茶驰调水,清馔饱伊蒲。欲拟题新句,寻思色相无。
〔臣等谨按〕香山寺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香山寺正殿门外有听法松,山门内有娑罗树。(静宜园册)
又北至青龙桥,卽达清漪园之辇道也。
长元按:自廓然大公至翠云嘉荫为静明十六景。
静宜园在香山前,为城关。内东西各建坊,中架石桥,下为月河。度桥为宫门,内为
勤政殿南北配殿,前为月河殿。后北为致远斋,南向。西为韵琴斋、听雪轩。东有楼,为正直和平。殿后西为横秀馆,东向南为日夕佳亭,北为清寄轩。横秀馆后建坊,内为
丽瞩楼,后为多云亭。丽瞩楼后南为緑云舫。丽瞩楼迤南为虚朗斋,前为石渠,为流觞曲水,为画禅室,后为学古堂,东为郁兰堂,西为伫芳楼,又后宇为物外超然。其外东西南北四面各设宫门。
考按:虚朗斋相传卽永安村地。学古堂前周嵌御制静宜园二十八景诗刻石。
东宫门外石路二,南达香山寺,东建城关,达于带水屏山。门宇南向,西为对瀑,北为怀风楼,其左为琢情之阁,东南为得一书屋,西为山阳一曲精庐。带水屏山之西为
璎珞岩,其上为緑云深处。璎珞岩东稍南为翠微亭,亭东为青未了亭。迤西岩际为驯鹿坡,坡西有龙王庙,下为双井,其上为
蟾蜍峯。
考按:蟾蜍峯又谓之虾蟇石。双井水东北注松坞云庄内,入知乐濠,由清音亭过带水屏山,绕出园门外,是为南源之水。
蟾蜍峯稍东为松坞云庄,又东为凭襟致爽,后为楼云楼。香山寺前石桥下方池为知乐濠。
香山寺在璎珞岩之西,前建坊,山门东向。南北为钟鼓楼,上为戒坛,内正殿后殿。又后六方楼,三层。又后山巅有楼。正殿门外有
听法松,山门内有娑罗树。听法松三字镌于石阑。寺北为观音阁,后为海棠院。院东为
来青轩,有圣祖御书。西为妙高堂,北为无量殿。
汤右曾来青轩敬瞻御书恭纪:丹梯翠磴引跻攀,忽到天开地辟间。别有楼台连碧落,尽消烟雾出青山。光涵象外千重影,气结空中五色斑。奕舄华轩悬御扁,墨痕鲜润似初颁。
来青轩西南为欢喜园,东西各有枋楔。寺稍西六方亭为
唳霜皋。寺西北由盘道上为洪光寺,山门东北向,内建毘卢阁殿。正殿左为太虚室,又左为香岩室。洪光寺前盘道间敞宇为霞标磴,宇北为
益香。
翠微亭 翠微亭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在璎珞岩东。高宗纯皇帝诗引:宫门之南,古木森列,山麓稍北为小亭。入夏千章绿阴,禽声上下,秋冬木叶尽脱,寒柯萧槭,天然倪迂小景。
牣鱼亭 补桐书屋又折而东为待月轩。建六方亭于石岩上,曰镜光亭。绿树环绕,浓阴如绘,有桑柘一株尤苍古。旁临水际,构亭水中为牣鱼亭。
金牛铭 昆明湖东堤之北为文昌阁,其南为廓如亭。亭北为昆仑石。其旁范铜为牛,背镌高宗纯皇帝御制金牛铭。铭曰: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从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潫此昆明,潴流万顷。全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嘉量铭 高宗纯皇帝御制云:皇予圣祖,建极宪天。度律钧钟,洞契元声。微显阐幽,何天衢亨。小子缵绪,寰区抚临。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制兹法器,列于大廷。匪伊作述,大猷敬承。遵钟得度,率度量成。量为权舆,律谐六英。猗圣合天,天心圣明。七政是齐,为万世法程。如衡无私,如权不凝。如度节制,如量砥平。律得环中,绍天明命。永宝用享,子孙绳绳。我日斯迈,而月斯征。中元甲子,乾隆御铭。
刻漏铭 交泰殿左安刻漏,高宗纯皇帝铭曰:粤昔重黎,分司地天。迎日揆景,举分测辰。明时敬授,钦若昊乾。予承百王,省岁祈年。齐政协纪,命彼畴人。侥宫戒井,斟衡酌权。范金规木,
掌竹婆娑。低临禁苑滋苔藓,远带郊畿荫麦禾。更向五云最深处,好风时送九韶歌。
镜水云岑 镜水云岑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积水潭 高宗纯皇帝诗注:通潞转漕,藉玉泉引流汇济是潭,在都城西北隅。入皇城为太液池,东南出经大通桥为运河。以岁久淤垫,重加挑浚,并葺新旧祠,名曰汇通。
与天地参 日精门之南为御药房,南一室奉至圣先师。高宗纯皇帝额曰与天地参。联曰:开洙泗心传,圣由天纵;继唐虞道统,德合时中。其室转南向北为上书房。
雨收天色碧于蓝 流杯亭北为素尚斋,与避暑山庄圣祖仁皇帝书额同名。联曰:昼永花香醺似醉;雨收天色碧于蓝。斋西南向,室曰赏修竹,廊曰响雪。
花与香风并入帘 绛雪轩在摛藻堂西,多植海棠。高宗纯皇帝额曰视履考祥。联曰:东壁焕图书,琳琅满目;西清瞻典册,经纬从心。右室联曰:树将暖旭轻笼牖;花与香风并入帘。内室联曰:花初经雨红犹浅;树欲成阴绿渐稠。
璎珞岩 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在带水屏山之西,横云馆之东,有泉侧出。其厅亭三楹,为绿筠深处。圣祖仁皇帝题额。
之庙遗址,现仅存琉璃塔一座,高七级,(图四十四)北平女界红十字会改建医院。甘露寺原址则改为甘露旅馆。其他地址则辟为慈幼院、男女工厂等等,设备颇完美。山巅石崖壁立处,有亭曰森玉笏,以西南峰旧有御题勒石,今仍其名。登临远眺,目穷千里。园中名景,有听法松,(图四十五)他如乳峰石,蟾蜍石,丹井,璎珞岩,来青轩等,均约略可指。夏令游人极多,可由旅馆代雇肩舆,遍览全山胜景。
图四十三 双清别墅
图四十四 宗镜大昭庙琉璃塔
图四十五 听法松
(三十)卧佛寺
在香山旁之五华山。唐时修建,原名兜率。明改永安。清名十方普觉寺。以中有卧佛,故名卧佛寺。佛系铜质,倒眠殿上,长三丈馀。(图四十五)殿前有娑罗树,大可数围。寺后有屋数楹,杂以池沼亭阁、古木怪石,曲折有致。
图四十六 卧佛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