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景阳宫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景阳宫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紫禁城钟粹宫之东、永和宫之北,是东西六宫中最冷清的院落。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77

渗金圆顶,如穿堂之制。建极殿后曰云台门,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亦名曰平台。又东则景运门,西则隆宗门,中则乾清门,上则为乾清宫。崇祯元年八月初四日,题敬天法祖牌。东暖阁曰昭仁殿,西暖阁曰弘德殿。左曰日精门,右曰月华门。曰端凝殿,曰懋勤殿。左小门曰龙光,右小门曰凤彩。西御憩房,万历中更寿安居。乾清宫后披檐,东曰思政轩,西曰养德斋。中圆顶则交泰殿,上则曰坤宁宫,皇后所居。坤宁东露顶曰贞德斋,西露顶曰养正轩,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围廊曰游艺斋。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再北左曰端则门,右曰基化门,便接琼苑左、右门矣。此中一路之大略也。

乾清宫后,过日精门之东曰崇仁门。稍南则曰奉慈殿。万历中,改东裕库曰弘孝殿,崇先殿改为神霄殿。日精门往北曰顺德北门,则东一长街也。再北向西与龙光门斜对者曰咸和左门,向南者曰景仁宫,其东则东二长街也。南首曰麟趾门,北首曰千婴门。麟趾门之东曰延禧宫,曰怡神殿。再东曰嘉德左门。再东曰苍震门。咸和左门之北,向西与景和门相对者曰广和左门,向南者曰承乾宫,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端则门相对者曰大成左门,向南者曰锺祥宫,皇太子所居,后改兴龙宫。东二长街之东曰景阳宫。千婴门之北并列者,则乾东之房五所,宫

卷之六 四七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87

长宁门更长宁左门牌 嘉福门更琼苑东门牌

已上七门,嘉靖十四年十月初九日更。

长安宫更景仁宫牌 景仁门牌

惟和亭扁 从善亭扁

长寿宫更延祺宫牌 延祺门牌集瑞亭牌

瑞安左门牌 瑞安右门牌

永宁宫更承乾宫 崇祯五年八月十二日安牌。承乾门牌

东配殿 崇祯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安贞顺斋扁。西配殿 崇祯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安明德堂扁。

永安宫更永和宫牌 永和门牌

咸阳宫更锺粹宫牌 锺粹门牌 隆庆五年十一月二十日,锺粹宫

前殿更兴龙殿牌;后殿添圣哲殿牌;后小院添龙德斋扁。

长阳宫更景阳宫牌 景阳门牌

卷之六 五七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34

〔臣等谨按〕钟粹宫顺治十二年重建。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淑慎温和。联曰:篆袅猊炉知日永;风清虬漏报春深。

钟粹宫之东为东二长街,南则麟趾门,北则千婴门,街东与景曜门相对者曰凝祥门,再东为昭华门,中间南向者曰延禧门,门内为延禧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慎赞徽音。

东二长街之东与履和门相对者曰德阳门,再东为仁泽门,中间南向者曰永和门,门内为永和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永和宫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仪昭淑慎。

东二长街之东与凝瑞门相对者曰昌祺门,再东为衍瑞门,中间南向者曰景阳门,门内为景阳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景阳宫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柔嘉肃敬。后殿联曰:古香披拂图书润;元气冲融物象和。东室联曰:生机对物观其妙;义府因心获所宁。西室联曰:蜃牕(窗)日朗兰喷雾;鸡树风轻玉霭春。又联曰:书圃礼园无斁好;瓯香研净有余欣。皆御书。其后殿因鉴定内府现藏之宋高宗所书毛诗及马和之所绘图卷合箧弆藏,御题额曰学诗堂,并御制学诗堂记。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35

御制学诗堂记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于伯鱼之过庭也,曰不学诗无以言。学诗尚矣。然学诗者岂以骈四俪六、叶声韵、练词藻为能尽诗之道哉?必于可兴、可观、可群、可怨、事父事君之大端,深入自得,然后蕴诸内则心气和平,发诸外则事理通达。于是言之文而行之远。不读关睢、麟趾,不能行周官法度。是则有天下国家者尤不可不学诗也。宋高宗命马和之为毛诗全图,自书经以配之,间亦有孝宗书。岂和之始事于建炎而蒇功于乾道,阜陵补书以卒成之乎?历年既远,散失者多。其在内府,已登诸石渠宝笈书者凡九卷。书成之后,续得者又八卷。而以新证旧,乃知向所藏或失之精核者凡五卷。夫真者既知其醇,则赝者宜去其疵。于是萃前后可信为真者,都为一笥,别藏于景阳宫后殿,而名之曰学诗堂。后或有所得,将以是证之而归其笥焉。各卷并为题识书之,以传信永世。卷之甲乙以风雅颂为次第,而不计书经者之前后,其已登石渠宝笈,今订为讹之五卷,则仍其旧,亦各为识语书其后。夫高孝两朝,偏安江介,无恢复之志,其有愧雅颂大旨多矣。则所谓绘图书经,亦不过以翰墨娱情而已。岂真能学诗者乎?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惜乎吾不能揖让于清庙明堂之间也。

乾隆三十六年御制学诗堂诗有序 正月五日,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等,适新题学诗堂,用以联句,并成是什。东壁图书贮景阳,后宫左右列十二,景阳在左末,向为贮图书之处。新颜后殿学诗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36

堂。缘收赵宋君臣迹,企想姬周礼乐场。真弆宁夸多乃富,赝祛无碍论从详。内府原藏马和之诗经图,凡十七卷。详加审定,去赝本五卷,存真迹十二卷,或昔分今合,或昔合今分,其阙写本诗者则为补书,秩然就理,各为跋以系之,汇贮堂中。相于有咏仍联席,可识不为犹面墙。初韶茶宴例重华,汲古敦今亦孔嘉。六义具存欣有绎,一言以蔽曰无邪。蚖膏鹤焰嫌频俗,琅盌球盘颇近奢。商搉莫非风雅颂,左厢直拟郑元家。每岁于重华宫延诸臣入,列坐左厢,赐三清茶及果饤合,诗成传笺以进。

  〔臣等谨按〕学诗堂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景阳宫之东,有小长街,街南向东直出者为苍震门,街东为内库房,其北向西者为钦昊门,门中向南为天穹门,门内为天穹宝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天穹宝殿祀昊天上帝,殿内恭悬皇上御书联曰:无言妙化资元始;不已神功运穆清。

千婴门之北有殿宇五所,所谓乾东五所也。国朝宫史

日精门长街之南向东为仁祥门,再东相对为阳曜门,正中为斋宫。同上

〔臣等谨按〕雍正九年建立斋宫,凡南郊、北郊及祈谷、常雩大祀,皇帝致斋于此。前殿五楹,中设宝座,恭悬御书额曰敬天。联曰:克践厥猷,聪听祖考之彝训;无斁康事,先知稼穑之艰难。东暖阁联二,一曰:天道钦崇永保命;万几敕毖屡省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49

西向曰端凝殿。右曰月华门,门之北东向曰懋勤殿。左小门曰龙光,右小门曰凤彩。西御憇房,万历中更寿安居。乾清宫后披檐东曰思政轩,西曰养德斋。中圆顶则交泰殿,上则坤宁宫,皇后所居。坤宁东露顶曰贞德斋,西露顶曰养正轩,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围廊曰游艺斋,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再北左曰端则门,右曰基化门,便接琼苑左右门矣。此中一路之大略也。干清宫门后过日精门之东曰崇仁门,先名迎祥。稍南则曰奉慈殿,万历中改东裕库曰弘孝殿,崇先殿改为神霄殿。日精门往北曰顺德北门,则东一长街也。再北向西与龙光门斜对者曰咸和左门,先名百福门。向南者曰景仁宫。先名长宁。其东则东二长街也。南首麟趾门,先名寿春。北首千婴门,先名庆安。麟趾门之东曰延禧宫,曰怡神殿,再东曰嘉德左门,再东曰苍震门。咸和左门之北向西与景和门对者曰广和左门,向南者曰承乾宫,先名永宁。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先名永安。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端则门对者曰大成左门,先名长庆。向南者曰钟粹宫,先名咸阳。皇太子所居。前殿曰兴隆宫,后殿曰圣哲殿,其后小院曰龙德斋。东二长街之东曰景阳宫,先名长阳。千婴门之北并列者则乾东之房五所,宫正司六尚局皆在乾清宫之东。此东一路之大略也。乾清宫门后过月华门之西曰遵义门,即膳厨门。向南则养心殿,西南则祥宁宫,宫前向北者曰无梁殿,嘉靖中炼丹药之所。月华门之西南者曰隆道阁,原名道心阁,即皇极阁。下曰仁德堂,阁东曰忠义室,曰荡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73

原苍震门恒闭,遇扫雪则开。芜史

原大内每雪后,即于京营内拨三千名入内廷扫雪,轮番出入,每岁俱然。亦有游闲年少代充其役,以观禁掖宫殿者。又南京旧制有拣花舍人,额设五百名。盖当年供宗庙荐新及玉食糖■之用,今废久矣。五百拣花,三千扫雪,亦两都佳话也。野获编

原宫正司六尚局,曰尚衣,曰尚食,曰尚功,曰尚服,曰尚寝,曰尚宫,皆在乾清宫之东。芜史

原景仁宫初名长宁宫,有惟和、从善二亭。延祺宫初名长寿宫,有集瑞亭。永宁宫,崇祯五年八月更承乾宫,东配殿曰贞顺斋,西配殿曰明德堂,俱崇祯七年八月安扁。明宫殿额名

原田贵妃居承乾宫。玉堂荟记

原永和宫初名永安宫,咸阳宫更钟粹宫。隆庆五年十一月,更前殿为兴龙殿,后殿为圣哲殿,后有小院名龙德斋。景阳宫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五月更名。明宫殿额名

原千婴门之北并列者则乾东之房五所。芜史

原过月华门之西曰遵义门,向南者养心殿也。向北则司礼监掌印秉笔之直房。祖制,宫中膳房原在隆道阁后,魏忠贤移于怡神殿,而以其房为直房。养心殿之西南曰祥宁宫,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307

女壻捷矣,幸为我辈作图。成曰:善。即举笔画丁香一本,尤妙绝。(稗史汇编)

  补宛平刘副使效祖仲修,以才见抑,罢归,寄情词曲,小令可入元人之室。如沉醉东风云:东华路尘沙滚滚,玉河桥车马纷纷。官高休羡荣,命蹇须安分。靠青山紧闭柴门,闲把英雄细讨论。能几个到头安稳?又一阕云:门巷外旋栽杨柳,池塘中新浴沙鸥。半湾水绕村,几朵云生岫?爱村居景致风流。闲啜卢仝茗一瓯。醉翁意,何须在酒?朝天子云:景阳宫晓钟,鸣珂巷玉骢,总是南柯梦。生来无分紫泥封,机巧成何用?捉雾拿云,攀龙附凤,这心肠无半种。拄一条瘦笻,引一个小僮,沿村疃,瞧耕种。又一阕云:喜碧山日亲,把银鱼早焚,销缴了功名分。轺车鸠杖鹿皮巾,也不让黄金印。晚景无多,前程休问,趁明时自在隐。寻几个故人,团坐在荜门。常则把,阴晴论。入小山乐府中不能辨也。昭陵尝遣中使索其题册,呼曰念庵。念庵,副使别字也。因赋诗云:更生双鬓已萧骚,敢谓文章擅彩毫!过误偶承明主问,因缘不是郁轮袍。(莼魰词话)

  补燕人薛论道,有林石逸兴十卷,皆杂曲也。其玉抱肚云:神仙无分且藏身。烟村水村。看白鸥撞破残霞,靠青山界断红尘。清风明月共三人,去住悠悠一片云。又一阕云:凄凉时候,听征鸿萧萧过楼,映疏帘明月泠泠,走空阶落叶飕飕。教人肠断泪交流,屈指归期又半秋。律以元音,亦称合作。问之都中故老,蔑有知其姓氏矣。(同上)

  

  

  

  

  

  

  

  

  

  

  

  

  

  

  

  

  

  

  

  

  

  

  

  

  

  

  

书名:辽金元宫词 页码:147

(元氏掖庭记)元妃静懿皇后诞日受贺,六宫嫔妃以次献庆礼。时南朝宫人有选入后庭者,亦以所 珍进献。一人献柳金简翠腕阑,是景阳宫胭脂井物,疑为张丽华所坠。

数百昭仪尽控鸾,巾袍轮日侍雕栏。花开禁苑频催宴,才罢浇红又泼寒。

(元氏掖庭记)后妃侍从各有定制,后二百八十人,冠步光泥金帽,衣翻鸿兽锦袍。妃二百人,冠 悬梁七曜巾,衣云肩绛缯袍。嫔八十人,冠文毂巾,衣青丝缕金袍。并谓之控鸾昭仪。(又)宫中 饮宴不常,名色亦异。碧桃盛开,举杯相赏,名曰爱娇之宴。红梅初发,携尊对酌,名曰浇红之宴。海棠谓之暖妆,瑞香谓之泼寒,牡丹谓之惜香。至于落花之饮,名为恋春,催花之设,名为夺秀。

竹风亭绕碧琅玕,暖雨初晴细笋攒。换舌羹调新玉板,盛来还点杏花酸。

(元氏掖庭记)清林阁四面植乔松、修竹,旁立二亭,东名松声,西名竹风。(又)宫中以玉板笋及白兔胎作羹,极佳,名换舌羹。(又)醋有杏花酸、脆枣酸。

一曲新凉月上时,鹤团凤队两军嬉。夜深战罢龙归洞,谁道瑶池胜液池。

(元氏掖庭记)仲秋之夜,武宗与诸嫔妃泛舟于禁苑太液池。舟上各设女军,左曰凤队,右曰鹤团。又彩帛结成采菱采莲之舟,轻快便捷,往来如飞。当其月丽中天,彩云四合,帝乃开宴张乐,令宫女披罗曳縠,前为八展舞,歌贺新凉一曲。帝喜谓妃嫔曰:「昔王母宴穆天子于瑶池,人 以为古今莫有此乐也。朕今与卿等际此月圆,共此佳会,液池之乐,不减瑶池也。惜无上元夫人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73

许后,贵而能抑。不忘寒微,车服是饬。日朝长乐,用修妇职。懿彼芳型,永为后式。延禧宫曹后重农图 御制赞曰:稼穑惟宝,王政所崇。袯襫耒耜,必亲必躬。维宋

曹后,播种于宫。彷彿亲蚕,献茧效功。克勷内治,聿着芳踪。嗤彼雕镂,何事伤农。

永和宫樊姬谏猎图 御制赞曰:先民有训,聿戒禽荒。卓彼樊姬,感悟楚庄。有肉

弗御,乃止王欲。一语进贤,霸功以卜。不谓妇人,克相其君。邈矣邑姜,十乱称臣。景阳宫马后练衣图 御制赞曰:十岁持户,侯家整肃。母仪天下,六宫钦服。练裙

澣衣,以率戚族。俭德之共,绥将福禄。车水马云,明训在牍。岂伊辉汉,作则椒屋。

永寿宫班姬辞辇图 御制赞曰:王者求贤,爰载后车。左右前后,正士与俱。景仰

休风,三代之隆。何逮汉季,嬖媵辇从。一言称善,如圜斯转。永鉴班姬,远彼婉娈。翊坤宫昭容评诗图 御制赞曰:玉秤降天,乃生女子。衡才汝耶,孩笑而唯。昆明

赋诗,彩楼落纸。辞华哲匠,月旦自彼。千载骚坛,一时牛耳。展如之人,文亦可喜。储秀宫西陵教蚕图 御制赞曰:在昔轩辕,正妃嫘祖。孕虞毓唐,发汤启武。得姓

十二,如千子乳。创制蚕织,窳陵为辅。衣被天下,功垂万古。后世文胜,乃崇黻黼。启祥宫姜后脱簪图 御制赞曰:黄裳六五,以顺为正。子有几谏,妻宁无诤。卓哉

姜后,宫闱之镜。金镮进退,瓜瓞衍庆。彤史攸司,慎仪宜令。鸡鸣朝盈,脱珥待命。

卷之八典礼四

一四七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45

纱疏意与存。]北楼下东向匾曰:"悦心颐神],联曰:"古香研道祕,新藻发春妍。]南楼下东向联曰:"四季风光无尽藏,百城古帙有余馨。]皆御笔。斋之南卽琼苑西门也。钦安殿之后爲承光门,北向列金象二。左爲延和门,右爲集福门,东西向。正中爲顺贞门,其北相对爲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牌石,卽紫禁城北门也。

日精门之东爲东一长街。南卽内左门,中爲近光左门,北爲长康左门。稍北而西卽

琼苑东门也。由近光左门而北,向西之门凡三,曰咸和左门、广生左门、大成左门。咸和左门之东相对爲景曜门,中间南向者曰景仁门,门内爲景仁宫。前殿御笔匾曰:"赞德宫闱]。广生左门之东相对爲履和门,中间南向者曰承干门。门内爲承干宫。前殿御笔匾曰:"德成柔顺],后殿联曰:"三秀草呈云彩焕,万年枝茂露香凝。]大成左门之东相对爲凝瑞门,中间南向者曰锺粹门。门内爲锺粹宫。前殿御笔匾曰:"淑慎温和],联曰: "篆裊猊炉知日永,风清虬漏报春深。]以上三宫俱顺治十二年重建。三宫之东爲东二长街。南则麟趾门,北则千婴门也。街东与景曜门相对者曰凝祥门,再东爲昭华门。中间南向者曰延禧门。门内爲延禧宫。前殿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与履和门相对者曰德阳门,再东爲仁泽门,中间南向者曰永和门。门内爲永和宫。前殿御笔匾曰:"仪昭淑慎]。与凝瑞门相对者曰昌祺门,再东爲衍瑞门,中间南向者曰景阳门。门内爲景阳宫。前殿

卷之十二宫殿二

二一九

书名:国朝宫史(下) 页码:107

内左门

首领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十二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专司啓闭关防、洒扫、坐更等事。

内右门

首领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十二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专司啓闭关防,稽查茶膳房人等出入,衆太监等出入。每晚起更时候,宫内等处报

"无事"毕,具单呈送敬事房,并洒扫、坐更等事。

景仁宫 永寿宫 承干宫 翊坤宫 锺粹宫 储秀宫 延禧宫 启祥宫 永和宫 长春宫 景阳宫 咸福宫

以上十二宫首领各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

卷之二十一官制二 四五五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65

殿西稍北为延晖阁,额曰凝清室。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西为毓翠亭。斋前有池,池上为澄瑞亭。卽亭为斗坛。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东向者七楹,南北向相接者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卽琼苑西门。

殿后为承光门,北向。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其北为神武门,紫禁城之北门也。

长元按:明宫室坤宁宫北有围廊曰游艺斋,与御园相接。其钦安殿后顺贞门,卽坤宁门。今改围廊为坤宁门,而界御园于外,则钦安之奉玄武神,更为严肃矣。日精门东为东一长街,有景仁宫,前为景仁门;承干宫,前为承乾门;钟粹宫,前为钟粹门;俱南向。

长元按:承乾宫明为东宫贵妃所居。

钟粹宫之东为东二长街,有延禧宫,前为延禧门;永和宫,前为永和门;俱南向。

东二长街之东有景阳宫,前为景阳门。宫内御题额曰学诗堂,藏宋高、孝两朝御书诗经真迹及马和之所绘毛诗图,共十二卷,有御制记并诗。

景阳宫之东有小长街。街西向东直出者为苍震门。街东为内库房。街北向西者为钦昊门,内为天穹宝殿,祀昊天上帝。

东二长街之北为千婴门。门之北有殿宇五,所谓干东五所也。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06

大悲庵在甘家口,有明嘉靖间钟一。

宝塔寺殿前有塔高二丈余,计五层,皆六面,每面刻佛像。有明正统十一年赐礼部札付碑。初名宰塔,后改今名。

慈悲院在阜成门西关大街,乾隆二十八年,潭柘僧募建为收养老稚废疾之所。

衍法寺在阜成门外大路北,有明正德七年大学士李东阳碑、吏部尚书杨一清碑。后殿有钟一,铸辽尊胜陀罗尼幢记字,又施食幢,上刻神像,皆乾隆三十六年寺僧掘得者。

〇资福寺,明正德间僧圆升建,土人呼卧佛寺,已圮废。今西直门大街迤南有寺数椽,亦名资福,乃寺僧移栖于此,而仍旧名。有香炉一,曰资福永远供奉,明万历丙子铸。

慈慧寺去阜成门二里,明万历壬寅,蜀僧愚庵建,本朝乾隆二十二年奉敕重修,有御书额。

寺中栴檀金像,乃黄太史辉手自拨蜡,精工特甚。寺碑陶太史望龄撰,黄太史书丹,外有蜘蛛塔碑、甘井碑、金刚塔碑,皆黄书,并称能品。

〇静乐堂在慈慧寺后二里,皆葬宫人处,所谓宫人斜。

查嗣瑮诗:铜符抵玉鱼,井冷胭脂涩。不及景阳宫,生共君王入。蜘蛛塔绕虎皮墙,老树山门尽白杨。夜半宫人斜上月,冷随环佩礼空王。

永隆寺在阜成关外,金源时建,初名地藏寺,明正统间重修,改永隆禅寺,在香山乡,又名漏泽园。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79

① 坤宁门 本书民国十九年(一九三〇年)版引《故宫考》作"坤宁门"。而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再版时则改为"地宁门"。今录此供参考。

由日神[精]门而东为东一长街,南即内左门,中为近光左门,北为长宁左门,又北而西,即琼苑东门。由近光左门而北,西向门凡三:曰咸和左门、广生左门、大成左门。咸和左门之东,相对为景曜门,中间南向者为景仁门,门内为景仁宫。广生左门之东,相对为履和门,中间南向者为承乾门,门内为承乾宫。出咸[大成]左门之东,①相对为凝瑞门,中间南向者为钟粹宫。三宫之东为东二长街,南为麟趾门,北为千婴门,街东与景曜门相对为凝祥门,再东为昭华门,中间南向者为延禧门,门内为廷[延]禧宫。街东与履和门相对为德阳门,再东为仁泽门,中间南向者为永和门,门内为永和宫。[一]街东与凝瑞门相对为昌祺门,再东为衍瑞门,中间南向者为景阳门,门内为景阳宫。六宫之东为小长街,街南向东直出者为苍震门。[二]街东为内库房,其北向西者为钦昊门,[门中向南为天穹门,]②门内为天穹宝殿,恭祀昊天上帝。千婴门之北有殿宇五[所],③所谓乾东五所也。

注:

[一]《彤史拾遗》:"田妃见后稍倨,后每抑之以礼。会岁旦,妃当诣坤宁宫,适天寒雨

书名:酌中志 页码:60

酌中志卷之九 一

正监蒙难纪畧

故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公讳安,字允逸,号宁宇,直隶保定府雄县人。万历六年选入皇城内书堂读书。拨司礼监,为掌印冯太监保名下,已故秉笔曾任承天监守备太监杜茂照管。杜,陕西人,耿介好学。监少之时读书习仿,多玩嬉,不勤苦。杜将监坐于櫈上,用绳缚监股于桌之两脚,或书仿不中程,卽以夏楚从事,其严督如此。及冯籍没后,监以年幼未经退斥,盖张宏辈卵翼庇护之也。神庙二十年后,廉知监学问优博,性孤介,又有先监矩密荐,遂于光庙未膺册立之前,御点为皇长子伴读。光庙之乳媪姓曾,直朴人也〔一〕。光庙升遐发引后,神主虞祭回进德胜门,曾氏长跪路傍,伏尘号痛。时礼臣周道登等、大金吾骆思恭等感叹之。见吏科侯震旸疏。光庙生母恭妃王老娘娘,居景阳宫,是以母子同住,曾氏毫无怠肆。光庙髫龀,曾氏卽出宫不入矣。万历二十九年春,光庙移居慈庆宫,从此母子暌隔不相见,惟监拥护保卫之功为多。及是年十月十五日,光庙膺册立后,神庙点徐文兆为典玺局郎,韩本用为纪事,吴进忠为典玺局写字,邹义、王安、李实等伴读,卢进为典膳,张忠、刘忠、刘朝等各为典兵等

书名:酌中志 页码:159

酌中志卷之十七 十一

向西与景和门相对者,曰广和左门。向南曰承干宫,东宫娘娘所居也。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基化门相对者,曰大成左门。向南者曰钟粹宫,今皇太子所居,改曰兴龙宫者是也。东二长街之东曰景阳宫者,孝靖皇后曾居之。千婴门之北并列者,则乾清宫东之房五所,其东后小门,每月初四、十四、廿四打扫,凡有事则开也。宫正司六尚局皆在乾清宫之东,以上则东一路之大畧也。过月华门之西,曰膳厨门,卽遵义门。向南者曰养心殿也。前东配殿曰履仁斋,前西配殿曰一德轩。后殿曰涵春室,东曰隆禧馆,西曰臻祥馆。殿门内向北者,则司礼监掌印秉笔之直房也。其后尚有大房一连,紧靠隆德阁后,祖制宫中膳房也。逆贤移膳房于怡神殿,而将此房改为秉笔直房。养心殿之西南曰祥宁宫。宫前向北者,曰无梁殿,系世庙炼丹药之处也。其制不用一木,皆砖石砌成者。月华门之西南巍然者,曰隆道阁,原名皇极阁,后更道心阁。左曰仁荡门,右曰义平门,此二门原名归极,会极,世庙时改之。阁之下曰仁德堂,卽旧精一堂,亦隆庆四年所更。前曰仁德门,万历二十四年两宫灾后,开此门出入。至神庙晚年移居乾清宫,始闭不恒开。先年慈圣娘娘亦曾升此阁,召李戚畹至仁德门跪于地而宣谕切责之。阁之东,曰忠义室。冯太监保,李太监受,魏太监伸曾以室东小屋做直房,至李永贞则懵然据忠义室而居之矣。室三间,黄琉璃瓦,緑琉璃龟背腰墙,其藻井梭叶皆龙凤文。永贞遇有内官监、巾帽局呈禀公事,南面而坐,干天之位,恬不知怪。于臣子之义安乎?欲逃诛得耶?说者曰:子为左右而不切谏,何也?累臣曰:难言之矣。一傅众咻,转喉触讳,岂止此哉。如大工关给银两,自有司存,乃必勒取领单,亲加磨算,用印挂号〔三一〕,以恣侵刻。当时工部工科等衙门皆以

书名:清宫词 页码:38

景阳宫后学诗堂,宫训图成锦缎装。谏猎当熊妃后圣,累朝家法重高皇。

乾隆间,绘历代后妃之有德者,为宫训图,凡十二帧。每岁终,张于东西六宫。平日收藏于景阳宫后之学诗堂。

通草花红间织绒,豪家珠翠满头空。惟将节俭风天下,欲共夷姜佐命功。

孝贤皇后不爱珠宝,所簪惟通草织绒。至孝钦则珠宝三千箱,皆佩戴之物,末流之奢至此。

阛阓连云拥翠华,酒楼茶馆语喧哗。无妨玉帝来沽酒,此是天河第一家。

买卖街酒楼茶馆,无所不备,语笑喧哗,即驾来不避。

绣荷包好耐人看,肇锡嘉名两字难。但得吾皇千万寿,年年岁岁尽平安。

定制: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与。御前王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灯盏数对,及福橘、广柑、辽东鹿豕诸珍物,以示宠眷。

蟠桃捧出日轮红,献自瑶池阿母宫。中有霓裳歌两部,声声万岁字呼嵩。

高宗南巡,巨绅以云母装成蟠桃,大似日轮,逶迤而出,献于御舟之次。桃忽中裂,剧场对峙, 大书寿山福海四字,诸乐皆作,唱西王母献寿、华封人三祝等剧。须臾,两女子:一薰风演佛像膜拜而前,作跏趺端坐;一女子昭容装,麻姑献寿,作天魔舞。忽桃缝顿合,仍一蟠桃,人物无睹,桃渐缩以至于无。

掷骰喧呼夜不眠,画图新绘列群仙。垂髫宫婢年犹小,喜得君王押岁钱。

书名:清宫词 页码:17

重农、樊姬諌猎、马后练衣、西陵教蚕、姜后脱簪、太姒诲子、婕妤当熊。每岁终,张于东西六宫。平日收藏于景阳宫后之学诗堂。见宫史联句诗注,仅载十图之目,余二图阙。

星霣苍龙失国储,巫阳忽又召仓舒。长秋从此伤蘦落,云黯纤阿返桂舆。

康熙以后,既不立储,高宗以皇次子永琏为孝贤皇后所生,特书名封贮于正大光明扁中,未几薨,谥曰端慧太子。复以皇七子永琼亦为嫡出,隐有书名之意,而永琼又薨。孝贤伤悼过甚,不数年崩。

列戟通侯十四人,外家恩泽古无伦。君王亲诔河洲德,检点祎笄倍怆神。

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之贤后。故待遇后族,贵宠无比,先后膺五等封爵者,富察氏凡十四人。孝贤崩后,御祭文字哀婉沈挚,见于啸亭杂録。凡平日所御奁具衣物,不令撤去,照常陈设,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

长乐宏开饯岁筵,骈词吉语灿珠联。一堂五世空前禩,此是乾隆极盛年。

乾隆间,皇六子永瑢绘岁朝图,进呈孝圣皇后,高宗御题,有永绵奕载奉慈娱之句。其后,命取永绵奕载四字为近支宗室命名行派,然未有明谕也。甲辰,亲见皇长子定安亲王生曾孙载锡,是为皇玄孙,五世一堂。因于雍和宫后室,及大内景福宫、避暑山庄,皆书揭五代五福堂额,诚古今帝王中所仅见者。道光丁亥,钦定续拟溥毓恒启四字。其时溥字辈已命名奉字,皆令改之。咸丰丁巳,又钦定续拟焘闿增祺四字。均见谕旨。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44



者曰永和门。门内为永和宫, 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 仪昭淑慎", 东壁悬臣梁诗正敬书圣制樊姬谏猎赞,西壁悬樊姬谏猎图。凝瑞门相对曰昌祺门,再东为衍瑞门,中间南向者曰景阳门。门内为景阳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柔嘉肃敬",皇上御书联曰:"诗以志言,景行三代上;东为春位,阳德万方同。"东壁悬臣张照敬书圣制马后练衣赞,西壁悬马后练衣图。后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学诗堂",联曰:"多识本探风雅颂,仅存古汇画书诗。"乾隆辛卯高宗纯皇帝鉴定内府所藏宋高宗书毛诗及马和之所绘图卷,汇贮于此。屏间,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学诗堂记: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于伯鱼之过庭也,曰:"不学诗,无以言。"学诗尚矣。然学诗者岂以骈四俪七、叶声韵、练词藻为能尽诗之道哉?必于可兴可观、可群可怨、事父事君之大端,深入自得。然后藴诸内,则心气和平;发诸外,则事理通达。于是言之文而行之远,不读关睢麟趾,不能行周官法度,是则有天下国家者,尤不可不学诗也。宋高宗命马和之为毛诗全图,自书经以配之,间亦有孝宗书,岂和之始事于建炎,而蒇功于乾道,阜陵补书以卒成之乎?历年既远,散失者多,其在内府已登诸石渠宝笈书者,凡九卷。书成之后,续得者又八卷。而以新证旧,乃知向所藏,或失之精核者凡五卷。夫真者既知其醇,则赝者宜去其疵,于是萃前后可信为真者,都为一笥,别藏于景阳宫后殿,而名之曰学诗堂。后或有所得,将以是证之,而归其笥焉。各卷并为题识书之,以传信永世。卷之甲乙,以风雅颂为次第,而不计书经者之前后。其已登石渠宝笈,今订为伪之五卷,则仍其旧,亦各为识语书其后。夫高孝两朝,偏安江介,无恢复之志,其有愧雅颂大旨多矣。则所为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五 四四五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188



臣等恭查: 基化门、端则门二处, 旧额首领各二。嗣裁为一, 仍以侍监为之。

内左门 内右门

  八品首领各二,均侍监。太监各十二。内左门专司启闭关防、洒扫、坐更等事。内右门除启闭,关防、洒扫、坐更外,兼查茶膳房人等、众太监等出入,每晚起更时,宫内等处报无事毕,具单送敬事房。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月钱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景仁宫 永寿宫 承干宫 翊坤宫 锺粹宫 储秀宫 延禧宫 启祥宫 永和宫 长春宫 景阳宫咸福宫

以上十二宫,八品首领各二,均侍监。太监十二。专司本宫陈设、洒扫、承应传取、坐更等

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臣等恭查:景阳宫首领太监兼司御书房收贮书画等事,设额名数,仍与各宫同。

近光左门

  不设首领,属景仁宫首领兼辖。太监五,专司启闭关防、洒扫、坐更等事。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近光右门

不设首领,属永寿宫首领兼辖,所司及太监额与左门同。

养心殿 重华宫 建福宫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三 六八三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189



国朝宫史续编 六八四

  共七品首领一,执守侍。八品副首领二,侍监。太监四十五。专司收贮赏用物件及陈设、洒扫、御前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一贯。副首领银米同,公费制钱七百。太监内食月银三两、米三斛者十,银二两五钱、米二斛半者十一,旧额十,嗣增为十一。银二两、米一斛半者二十四旧额为二十五,嗣裁为二十四。 公费均制钱六百。

臣等恭查:以上三处,旧设七品首领二,八品副首领二。今裁七品执守侍首领一,余如

旧额。

养心殿内兼吉祥门

  五品副总管一,监副侍。七品首领二,执守侍。八品副首领三,侍监。太监五十。专司近御随侍,收掌内库钱粮并古玩、书画、陈设、洒扫及御前坐更等事。总管月银七两,米七斛,公费制钱一贯二百。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一贯。副首领银、米同,公费制钱七百。太监内食月

银四两、米四斛者十,月银三两、米三斛者十,月银二两五钱、米二斛半者十一,旧额十,嗣增为十一。月银二

两、米二斛者十九;旧额二十,嗣裁为十九。公费均制钱六百。

御书房

臣 等恭查:前编载御书房额设八品首领一,侍监。太监十二。专司收贮书籍等事。嗣省,以

景阳宫首领太监等兼司其事,见本宫项下。

古董房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194



遵义门

八品首领一,副首领一,俱侍监。太监六。专司启闭关防,洒扫、坐更等事。首领、太监月食

银、米、公费皆与苍震门同。副首领月银三两,米三斛,公费制钱七百。

臣 等恭查:苍震门、遵义门,旧额首领各二,嗣各裁为一。遵义门增副首领一,太监八,嗣

裁为六。

斋宫

  八品首领一,侍监。太监八。专司陈设、洒扫、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御花园

  七品首领一,执守侍。八品副首领一,侍监。太监二十四。专司园内斗坛、四神祠等处香烛,培浇花树,饲养池鱼、仙鹤及陈设、洒扫、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一贯。副首领月银三两,米三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均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臣 等恭查:御花园旧额首领二,副首领二,俱以侍监为之。嗣改设七品首领一,以执守侍为

之。八品副首领一,以侍监为之。

天穹殿

不设首领,属景阳宫首领兼辖。太监八。专司香烛、洒扫、坐更等事。太监均月银二两,米一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四 六八九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14

宫;西二长街之西,由南而北,曰未央宫、长春宫、寿安宫。北平史表长编,概未采入,犹不足怪。所可怪者,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五月,尽更十二宫名,为明代宫史之一大转变,散见明宫殿额名,春明梦余录、明会要、酌中志诸书,乃亦一字未着,是诚不免疏漏矣。按明宫殿额名:嘉靖十四年五月,更永安宫曰永和宫,长杨宫曰景阳宫,万安宫曰翊坤宫,寿昌宫曰储秀宫,长春宫曰永宁宫,寿安宫曰咸福宫。又据春明梦余录,嘉靖十四年五月,更长宁宫曰景仁宫,更据明会要卷七十一,同年同月,更未央宫曰启祥宫。以上更名年月可考者凡八宫,其他四宫,虽不可考其更名年月,然十二宫本为对称,既有景仁,必有毓德,既有翊坤,必有承乾,既有储秀,必有钟粹,既有启祥,必有延祺也。更名前后之十二宫,略图如左:(见第六页) 以如此重大之变更,而北平史表长编一字未提,不谓之疏漏不可也。(乙)李自成之入京一也,于祟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四月二十九日夜,焚宫殿及九门城楼西遁,见明史流寇传、烈皇小识、明季遗闻等书,是为北京宫殿之有数浩劫,故满清入关不得不亟事修复,乃北平史表长编亦一字未提,其疏漏二也。(丙)北平史表长编一二七页,于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下,系以建先蚕坛事,但识其疑曰:按会典亦以建先蚕坛为雍正十三年事,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101

咸安宫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建 清会典八六三

启祥宫 长春宫 咸福宫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五

文华殿 本仁殿 集义殿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二

延禧宫 永和宫 景阳宫 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五

宁寿宫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建 清会典八六三

天安门 端门券门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重修 同上

慈宁宫 英华殿 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重修 同上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重修 同上

围城 承光殿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建(?) 北京大学藏内阁档册

太和殿 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重修工成 同上 (东华录作三十六年)

昭仁殿 宏德殿 东暖殿 西暖殿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建 日下旧闻考十四

承乾宫 永寿宫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重建 清会典八六三

紫光阁前长廊 康熙四十一年(一七〇二)增筑 同上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95

顺治一代,规制草创,修复宫室,首重观瞻。故先建乾清宫,以定宸居,(顺治二年)次建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体仁、宏义二阁,位育宫、协和门、雍和门、贞度门、昭德门,(顺治三年)以奠外朝;次修建午门、(顺治四年)天安门,(顺治八年)以重观瞻。又建太庙于外朝,(顺治五年)奉先殿于内廷,(顺治十四年)以谨时飨;建慈宁宫,以奉母后,(顺治十年)重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重建景仁、承乾、钟粹三宫于东,永寿、翊坤、储秀三宫于西,以居妃嫔。(顺治十二年)盖工有先后,事有缓急,不得不尔。然明代宫室,穹宏崇丽,修复尚未及半也。

康熙继位,始加经营,修复宫殿,力求充实。六年重建端门;八年重建太和殿,重修乾清宫;十二年重建交泰殿、坤宁宫、景和门、隆福门;十八年重建奉先殿,皆继顺治修建之工;二十一年建咸安宫;二十二年重建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于内廷之西,文华殿、本仁殿、集义殿于外朝之东;二十五年又重建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于内廷之东。至是明代旧规,可谓完全修复。至若康熙十八年兴建毓庆宫、惇本殿,则已轶出前朝规模,而迹近踵事增华矣。

修复时期之大内宫殿,可以北平图书馆所藏之清皇城宫殿衙署图为实物例证。该图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54

(一五三五)七月初二日改曰坤宁门。以上内廷中路之叙置也。

十二宫 十二宫分东六宫与西六宫,俱在乾清宫左右,分述如左:

日精门外稍北,向南者曰景明门,今曰顺德左门,内为东一长街。再北向西,与龙光门斜对者,曰咸和左门,门内南向者曰景仁宫,其东则东二长街也。南首曰麟趾门,北首曰千婴门。麟趾门,之东,南向者曰延祺宫、怡神殿;(注一)再东曰嘉德左门,再东则苍震门也。咸和左门之北,向西与景和门相对者,曰广和左门,门内南向者曰承乾宫,酌中志云:东宫娘娘之所居也。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基化门相对者,曰大成左门;门内南向者曰钟粹宫,崇祯时为皇太子所居,改称兴龙宫。东二长街之东,曰景阳宫,孝靖皇后尝居焉。千婴门之北,并列者,为乾清宫东之房五所;又宫正司、六尚局,皆在乾清宫之东。以上东六宫及乾东五所之大略也。

月华门外稍北,向南者曰顺德右门,内为西一长街。再北向东,与凤彩门斜对者,曰咸和右门,即广安门。门内南向者曰毓德宫,即长乐宫,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

注一 春明梦余录云:怡神殿,万历三十九年四月十九日被毁;万历四十三年五月二日,拆西城清虚殿,添盖连房。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75

请罪长教圣主怜,含辞欲得君王愠。君王内顾恤倾城,故剑还存敌体恩。手诏玉人蒙诘

问,自来阶下拭啼痕。外家官拜金吾尉,平生游侠多轻利。缚客因催博进钱,当筵便杀

弹筝伎。班姬才调左姬贤,霍氏骄奢窦氏专。涕泣微闻椒殿诏,笑谭豪夺灞陵田。有司

奏削将军俸,贵人冷落宫车梦。永巷传闻去玩花,景和门里谁陪从?天颜不怿侍人愁,

后促黄门召共游。初劝官家佯不应,玉车早到殿西头。两王最小牵衣戏,长者读书少者

弟。闻道羣臣誉定陶,独将多病怜如意。岂有神君语帐中?漫云王母降离宫。巫阳莫究

苍舒恨,〔二一〕金锁雕残玉筯红。从此君王惨不乐,丛台置酒风萧索。已报河南失数州,

况经小子伤零落。贵妃瘦损坐匡床,慵髻啼眉掩洞房。荳蔻汤温冰簟冷,荔支浆热玉鱼

凉。病不惊秋泪沾臆,裴回自絶君王膝。苔没长门有梦归,花飞寒食应相忆。玉匣珠襦

启便房,薤歌无异葬同昌。君王欲制哀蝉赋,诔笔词臣有谢庄。头白宫娥暗嚬蹙,庸知

朝露非为福?宫草明年战血腥,当时莫向西陵哭。穷泉相见痛仓黄,还向官家问永王。

幸免玉环逢丧乱,不须铜雀怨兴亡。自古豪华如转毂,武安若在忧家族。爱子虽添北渚

愁,外家已葬骊山足。夜雨椒房阴火青,杜鹃啼血濯龙门。汉家伏后知同恨,止少当年

一贵人。碧殿凄凉新水拱,〔二二〕行人尚识昭仪冢。麦饭冬青问茂陵,斜阳蔓艹埋残垄。

昭丘松槚北风哀,南内春深拥夜来。莫奏霓裳天宝曲,景阳宫井落秋槐。

卷一六五

书名:京城古迹考 日下尊闻录 页码:63

淡怀堂 堂系长春园正殿名。

深柳读书堂 圆明园澡身浴德之北,度河桥为望瀛洲。其北为深柳读书堂,额为世宗宪皇帝御书。

漪澜堂 西苑悦心殿前西行有石桥,为琳光殿。殿北延楼二十五间,左右合抱,为阅古楼,御定三希堂法帖嵌石壁中。北为漪澜堂,据琼岛北陆,规制略仿金山。联曰:籁动风满谷;波澄月一奁。阅古楼岩墙门出转东则遨山亭,又东北则酣古堂。联曰:石缝若无路;松巢别有天。漪澜堂之右有堂,额曰晴栏花韵。漪澜堂后为延南熏亭。联曰:五明招得熏风奏;七宝修成璧月清。

五福堂 雍和宫太和斋之东,其南为画舫,南向,正室曰五福堂。圣祖仁皇帝书额。堂后书室联曰:健行乾不息;逊志益无疆。

三希堂 高宗纯皇帝三希堂记: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献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

摛藻堂 御花园在坤宁宫后。园正中为天一门,门之北南向为钦安殿。殿东稍北,叠石为崇山,山正中为石洞门,颜曰堆秀。左侧镌高宗纯皇帝御书云根二字。山之东为摛藻堂,藏四库全书荟要一万二千册。

乐善堂 百子门之北向为乾西五所,近东者今为重华宫,高宗纯皇帝龙潜旧邸也。宫之前曰重华门,门内为崇敬殿,额曰乐善堂。重华宫东室额曰芝兰室。

学诗堂 堂在景阳宫之后。高宗纯皇帝鉴定内府现藏之宋高宗所书毛诗及马和之所绘图卷,合箧藏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35

殿西稍北为亭,为斗坛、延晖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前有池。斋西有澄瑞亭,其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东向,七楹。东北向,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即琼苑西门。殿北为承光门,北向,门外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正中为顺贞门。

《宸垣识略》

明宫室坤宁宫,北有围廊,曰游艺斋,与御花园相接。其钦安殿后顺贞门,即坤宁门。今改围廊为坤宁门,而界御花园于外,则钦安之奉玄武,更严肃矣。

其北即神武门。(图十五)

图十五 神武门

内东路

由摛藻堂侧有门,往南转东曰大成左门。入门有钟粹宫。

《故宫图说》:

钟粹宫原名咸阳宫,为皇太子居处。前殿曰兴隆宫,后殿曰圣哲殿。明隆庆间始更名,清仍其旧。钟粹宫为东六宫之一,自德宗后居此,遂袭称为正宫。住所中有御书匾额“澄心正性”,东配厢额书“膺天庆”,西配厢额书“绥万邦”,与西路长春宫略似。至宣统后,移住储秀宫。今改作陈列宫中珍藏历朝名人书画之处。

东为景阳宫,两宫中有夹道,向北有门,曰千婴门。北面群屋一排,曰如意馆、寿药房、敬事房、四执库、古董房。景阳宫后有御书房。东为玄穹宝殿,殿祀玉帝。景地清幽,为宫内道观之一。千婴门极南为麟趾门。西为景仁宫、承乾宫。

《故宫图说》:

景仁宫初名长宁宫,明末改名,清袭用之。为东六宫之一,在承乾宫之南,内有御书“赞德宫帏”匾额。迎门有汉白玉石屏一座,颇工细,相传为元代遗物。东西配殿,无额,为珍妃寝宫。逐渐颓废,经修理后,将正殿定为专陈列商周秦汉鼎彝古器之所。

承乾宫初称永宁宫,明末更名承乾宫,清末改名。为东六宫之一,渐沦为豢养鱼鸟之所。西配厢无额。迄宣统时,已满院榛芜,檐瓦圮侧,不堪入目,宫内亦无所存。今加修理,辟作陈列清代瓷器之用。

东为延禧宫。

《故宫图说》:

延禧宫在东二长街之东,为东六宫之一。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仁宗御书,额曰“慎赞徽音”。道光三十年及咸丰五年两遭回禄。厥后更名水晶宫。而殿庑未修,只建花洞数楹,作培植御用菜蔬之处。迨宣统时,拟改建一游息之地,适武昌革命军起,遂致停工。今院中未成之铁亭,犹当时物也。花洞现已破碎,闻系民国六年复辟时为炸弹所毁云。本院添设防火险库房,即建于此。

永和宫原名永安,崇祯时改永和,清因之。为东六宫之一。德宗时,瑾妃居此。又东为缎库(东有祭神库)、茶库、果房。由麟趾门西,出咸和门南行,转东有门,为斋宫。北为诚肃殿,东为毓庆宫。

《故宫图说》:

毓庆宫系康熙年间建造,为皇太子所居之宫。雍正年间,清高宗及和亲王亦曾居此。嘉庆帝于五岁时即赐居此宫,至十五岁,始移住东二所。后殿为继德堂,堂内西间悬“宛委别藏”匾额。东间为味馀书室,曲径重重。味馀书室之内屋为知不足斋。此宫内部状况或系乾嘉时之旧状。

惇本殿东,为奉先殿。

《宸垣识略》:

明宫室,自奉先殿以东,则外东裕库、仁寿殿、哕鸾宫、喈凤宫等处。今宁寿宫当即其址。又文华殿后,有慈宁宫、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皆无考,或即今文渊阁后置旷地欤?

南为奉先门。出诚寿门,达景运门,是为内东路。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42

民国三年内务部呈奉大总统令移运辽热两处行宫宝物庋藏于此,并于各殿内添制柜格,分类陈设,于是我民族数千年文化生活之结晶,数千年精神所系之史料,始得荟萃保存,以公诸国人。而古物陈列所于焉成立,其各殿阁掌故及所陈古物,该所另有专篇说明。

(三)故宫博物院概略

办公处在宫内西三所。民国十四年十月正式成立。先是十三年,逊帝出宫,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物品。讫迨本院成立,于内设古物、图书两馆。图书馆分图书、文献二部。

十五年,由国务院移送资政院、方略馆、观海堂原藏之书及前清军机处档案,分途整理。于是图书馆又设图籍、掌故二部,图籍部影印善本书,掌故部刊行《掌故丛编》。于十六年双十节起,公开游览。

(1)古物馆:在宫内东西路,各分为专门陈列室。坤宁宫迤东间,雕刻品陈列室;基化门迤南,陈设品陈列室;坤宁宫东暖阁,文具陈列室;坤宁宫迤西,玛瑙陈列室;景和门迤北,养心殿藏珍品陈列室;景和门北间,象牙陈列室;景和门南间,刀剑陈列室;龙光门迤北,第二陈设品陈列室;端凝殿迤北,珐琅器陈列室;日精门北间,烟壶陈列室;乾清门迤东,碑帖陈列室;月华门迤南,雕漆器陈列室;月华门南间,如意陈列室;月华门北间,古镜陈列室;月华门迤北,郎士宁画陈列室;坤宁宫西暖阁,为景泰蓝陈列室;坤宁门迤西,织绣品陈列室;坤宁门西间,第二雕刻品陈列室;咸福宫,乾隆珍赏物陈列室;钟粹宫前殿,宋元明书画专门陈列室;钟粹宫后殿,扇面专门陈列室;景阳宫前殿,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室一;御书房,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室二;承乾宫,清瓷专门陈列室;景仁宫前殿,大铜器专门陈列室;斋宫前殿,玉器专门陈列室。

(2)图书馆:设于寿安宫。据《宫史》所载,原为咸安宫旧址。乾隆辛巳,祝圣母七旬大庆,重加修葺,称觞于此。外院东西庑各五间。本馆即以东庑为善本书库,西庑为阅览室。内院南殿为春禧殿,北殿为寿安宫。左右延楼,回抱相属。今东楼上下,排列经史二部及志书。西楼上下,排列子集二部及丛书。北殿为殿本书库。南殿西屋,为满文书库,南殿东屋,庋杨氏观海堂藏书。东西后院之福宜斋、萱寿堂,则为重复书库。与寿安宫毗连之英华殿,则为善本书及佛经陈列室。

(3)文献馆:设于宫中外东路,锡庆门之南三所。为乾隆时皇子所居,中曰撷芳殿,即嘉庆潜邸。本馆以西所为办事处,中东两所为存档库房。皇极殿、宁寿宫,陈列图像;养性殿,陈列礼器图;东暖阁,陈列印玺;西暖阁,陈列玉策;畅音阁,陈列戏衣切末;阅是楼,陈列剧本盔头等;乐寿堂,陈列档案;后殿,陈列抄币符牌勋章等;东暖阁,陈列图书;西暖阁,陈列慈禧后用品;颐和轩,陈列盔甲兵器;景祺阁,陈列朝服;景福宫,陈列有系统之史料;神武门楼,陈列銮舆仪仗。寿皇殿在景山后,寿皇门内,南向,陈列清帝后像及乐器,仍当日岁朝奉祀形式。皇史宬在东华门内东南隅,藏清代各朝《实録》及圣训。大高玄殿在神武门西北。十五年,移存军机处档案于内。后殿为本馆办公分处。

清代紫禁城景阳宫及咸福宫后殿区的满文匾额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将部分匾额上的文字改为满蒙汉三体合璧。如今,紫禁城东、西六宫匾额虽多为满汉合璧匾额,但景阳宫、咸福宫后殿区四幅匾额所使用的满文名却为意译满文,与东、西六宫其它宫殿匾额名使用音译满文有很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