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禧门扁 长泰门扁
奉先殿牌 奉先门牌
崇先殿更神霄殿牌 万历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添盖左藏库。神霄门牌 景云殿牌
景云门牌 奉慈殿更东裕库牌
宝善门牌 文华殿牌
文华门牌 九五斋牌
临宝室扁 精一堂扁
恭默室扁 省愆居牌
端敬殿牌 端敬门牌
理办房牌 御食馆牌
圣济殿牌 玄辉殿牌
玄辉门牌
方殿 万历二十七年十一月初十日拆去,添盖库座。清宁宫后小宫五,花宫花园拆盖。
卷之六 六一
春明梦余录 一二八
十名,导驾至左顺门,退。易冠带,便服,仍各执金瓜,而领将军、或侯、或伯者,则易金绣蟒衣,追越众官,进左顺门,皆分班缀行,立文华门外,俟传。宣云:进来,则将军先入殿内,负东西墙立。诸臣陞陛,鸿胪寺官赞:入班。行礼毕,以次分由殿东西门入,重班立。指挥则立西一班末稍前,御史、给事、序班六员分于中门左右向北立。序班二人举御案进上,二人举讲案置中。鸣赞唱:进讲。讲官各出班,立讲案前,展书官二员出班,对立。鸣赞、讲官并行礼,兴。东展书官进,至地平膝行诣御案,展四书讲章;讲四书官亦稍前近案,展所讲书。俟展书官复位,先说讲某书,然后申讲。讲毕,掩书,稍退后。原展书官仍如仪进,掩书,复位。西展书官与讲经官进退俱如前仪。讲毕,仍并行礼,各回班。序班各撤案,联置旧所。鸿胪卿中跪,奏:礼毕。上谕:官人每喫酒饭,各官跪承旨。兴,以次出丹陛,仍行礼,乃出左顺门。宴以官序,惟学士之坐立则序于鸿胪寺卿及四品以上写、讲章官右,展书官坐立亦序于四品之下写、讲章官上,重职事也。至于日讲官,凡四员,日轮二员,先大学衍义,次贞观政要,二书皆不用讲章,惟各以黄票书所起止,预进。先日,内臣设御案于文华殿后穿堂中,以二书并起止置案上。至日,早朝毕,四讲官同阁臣随驾入,至殿内,授内臣以来日起止,俟召,乃入穿堂门内行礼,分班北向前后立。东班当讲者诣御案前,内
使授牙签,右手执之,且指且讲。书则向上,初展后掩,皆属内侍。讲毕,还签,复位。西班当讲者乃进讲,悉如东仪。讲毕,上谕:先生喫酒饭,皆跪承旨,行礼。礼前后皆一拜三叩头。出宴于文华门外西庑,禁中谓之小经筵,亦谓之小讲。
文华殿东室奉皇师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帝师陶唐氏、有虞氏,王师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武王,九圣南向;左先圣周公,右先圣孔子,东西向。岁春、秋开讲前一日,皇帝皮弁服拜跪,用羹、酒、果、脯、帛行奠告礼。元人经筵仪节悉备,如以勋旧大臣知其事,及定期二、八月。后累朝皆仍其制。翰林承旨巙巙曰:天下事宰相当言;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
故事,勋臣一人知经筵,阁臣俱同知经筵。后至李文达贤,以内阁首臣与勋臣俱知经筵,遂以为
例,实非初制也。
国初有弘文馆,在大内之西,以处博学之士。正统初,选经筵悉翰林院官,内批:如何不见居外贤良。以旨赴弘文馆,于是刘球等自部属进次经筵。
永乐二年,上谕文华殿大学士杨士奇以大学讲义进,上览而善之。因谕:帝王之学,贵切已实用,先儒谓克明峻德一章,一部大学皆具。士奇曰:尧、舜、禹、汤、文、武数圣人,凡脩诸身,施于家国、天下者,皆大学之理,诚圣学所当先务。
宣德二年丁未二月,御文华殿,讲孟子至二老归文王章,问曰:伯夷、太公皆处东海而归文
卷之九 一二九
春明梦余录 一四六
英宗为太子,年二岁;孝宗年六岁;武宗尚未周年;光宗以万历二十二年甲午出阁讲读,时年十三;崇祯十年丁丑,礼部请太子出阁讲读,时太子年九岁矣。上定明年二月,遂以戊寅正月冠,二月初七日出阁。己卯八月,兵部选东宫侍卫人员于五府卫所子弟。选一等,名带刀舍人,一百五十六员名;二等,名控马侍卫,二百二十员名,开讲、朝贺之日,在文华门外侍立。
东宫讲读、侍班,皆用詹事、春坊。如万历四十四年,题詹事刘一燝、韩爌二人侍班及庶子张邦纪等六人讲读,皆坊局官也。万历二十九年,东宫册立,三十年正月,开讲,侍班四、讲读六、翰林兼司经局较书二、侍书二,阁臣提调每日轮一员入侍。光宗出讲,阁臣连侍三日,以后逢三轮侍。崇祯中,东宫出阁,阁臣初侍三日,以后遇三、八日全进,余日一人轮侍。
崇祯十五年八月,阁臣恭进东宫讲仪:
一、览史以佐经。察旧仪有读四书、读经史之文,似宜于经书外每摘简要通鉴一段进讲,于凡治乱邪正是非之际,详细开陈,庶以古镜今,为益不小。
一、省读以进业。旧仪经书各读十遍,为蒙养圣功,伏见皇太子聪颖非常,似可各省为五遍,以余力用之阅史、作对,既可养气,兼可旁通。
一、对句以致知。相传祖宗朝讲读毕,皆有对偶之句,繇浅渐深,繇近及远,比物连类,触发颇多。似可将旧对佳者集为一帙,恭候东宫时取览观。间作一对,容臣等与侍班讲读官互相参叩,似亦格致一端。
一、问辨以去疑。闻高皇帝每令儒臣进讲,必令反覆讨论,以求义理之极。如讲洪范、讲立
春明梦余录 一三六四
路费一百两,彩缎十表里。命再赐茶,即同出槛外,叩头而出。时天气尚热,辟四大门,薰风习习。上宝座周围刻金龙形,一片黄金,璀璨也。内置金椅及御榻,以黄绫衣之。诸臣就席时,上用茶,间览案上文书。司礼监大珰傍立侍,而诸臣坐,真盛事也。祖制,宴群臣皆在午门外,文华门外,惟郊祀庆成宴三品及学士在皇极殿;永乐中,召坐西内圆殿;宣德中,召儒臣入万岁山广寒殿,又召游太液池,皆赐宴;嘉靖中,赐宴西苑。然不闻侍坐,亦不闻在中极者。盖正统后坐礼久废,今上崇祯十三年始议行之;而中极自赐宴亲王外,从来未有也。是日,上立传内阁取朱统鐼、全大功本。查统鐼疏在丁丑四月,全大功疏在丁丑闰四月,阁中不知也。搜寻久之,始上。然当时仅票统鐼疏有祖陵泄水故道宜清,孝陵来脉小民凿石,及句容建坊祭葬事情,着该监抚按作速脩理禁饬;而大功疏则票已有旨而已。上遂
特发旨二百余言,详述孝陵及凤、泗二陵察勘事情,仍铸关防,给勅书以行。礼部侍郎臣蒋德璟恭记。
附蒋德璟凤泗皇陵记:泗州与盱眙县夹淮而居,相距五里许。度浮桥,从州城外?淮北行十里,渡小河,即基运山也。山一片皆漫土。嘉靖中,始改称基运云。易舆以马,入御碑亭。佳
气葱郁,古柏万株。数百步为红门,旁即祠祭署也。世袭奉祀朱自让来迎,引入殿前,行五拜三叩头礼。殿前竖石阙四、石兽十六、石马六、内臣控马二、朝臣十四。殿内三黄幄,置神座:德祖玄皇帝后居中,南向,即高皇帝高祖也;懿祖恒皇帝后居东,西向;熙祖裕皇帝后居西,东向。其陵寝、神宫、御器一如孝陵及天寿制。殿门后即熙祖陵,所称万岁山者也。高皇帝以世湮远,不轻祖,故断以德祖为肇基。而德、懿二陵经兵燹,亦失其处,故止于熙陵寝殿
蔽天,风霆交发,怒吼不绝,滂沱大雨,杂以迷雾。召对记
原中极殿旧名华盖,前即皇极,后为建极。崇祯辛巳四月,召对至弘政门,则上已御殿,即鱼贯入中左门,循殿左垣,高下可四十级,到中极殿。殿左右辟四大门,上宝座周围刻金龙形,金色璀璨,御榻以黄绫衣之。入,分东西班行礼。召对毕,上命赐宴坐,内珰布席,与宴者十三人,各一席。酌用金莲花杯,杯高大如瓶,圆可四寸,下有三小蒂承之,旁有荷柄。席各三十余器,席前各二花瓶,中插莲花。光禄署官八人行酒。祖制,宴群臣多在午门外及文华门外,惟郊祀、庆成宴三品及学士在皇极殿内;而中极,自国初赐宴亲王外未有也。至正统后坐礼久废,今始行之。悫书
原后左门又北东则景运门也,西则隆宗门也,又西向南者则仁德门也。隆宗门之南,东向房一连,名协恭堂,司礼监太监看文书之所也。乾清门外,左右金狮各一,入门丹陛直至乾清宫大殿,左曰日精门,右曰月华门,左小门曰龙光,右小门曰凤彩。神宗御居西暖阁,光庙御居东暖阁,先帝御居西暖阁,今上御居东暖阁。宫之左,端凝殿,尚冠等近侍所司衮冕玉带类贮此。右,懋勤殿,先帝创造地炕,恒临御之。芜史
原正德九年正月,乾清宫火。上自即位以来,每岁张灯为乐,库贮黄白蜡不足,复令所司买补之。及是,宁王宸濠别为奇巧以献,遂令所遣人入宫悬挂,皆附着柱壁上,复于
接手摊满,以金尺镇定,然后起。至此则天颜真咫尺矣。凡进讲,衣冠带履俱熏香,退即以别箧贮之,示不敢亵也。光禄寺设宴于左顺门之北,盖奉天门之东庑也。依品级序坐作一行,俱面西。珍羞、良酝二署司赐宴,惟经筵最精腆。例带从官堂吏及家僮辈携囊榼,得以收馂余。宴毕,出至左顺门之南,分班北向叩头谢恩而退。水南翰记
原天顺八年始开经筵,岁以二、八月中旬始,四、十月下旬止。先期于文华殿设金鹤香炉于宝座之南,左右各一。香炉之东南设御案讲案各一,案上置进讲书,镇以金尺。至期,知经筵官勋臣、阁学讲官暨九卿、鸿胪、锦衣指挥使及四品以上写讲章官,俱绣金绯袍,展书翰林官与侍仪御史给事中俱青绣服。大汉将军二十人导驾至左顺门易冠带,仍执金瓜,侯伯则易金绣蟒衣,缀立文华门外,宣入将军负东西墙立。祝允明九朝野记:朝制选将军直殿,所司有木架高八尺,选者立其身与之齐,担五百觔砖行殿廷一匝为合格。诸臣行礼毕升陛,由殿东西门入序班,举御案进上前,随举讲案,讲官出班立,展书官二员出班对立。讲官行礼兴,东展书官膝行诣御案展四子书讲义,讲官进讲毕退,西展书官展经义仪亦如之。讲毕,上谕官人吃酒饭。各官承旨出拜丹陛下,乃诣左顺门,燕以官序,惟学士序鸿胪及四品以上,写讲章之官之右。日讲官凡四员,日轮二员进讲,讲毕宴于文华门外西庑,禁中谓之小经筵,亦谓之小讲。琐缀录
补旧规,经筵春讲以二月十二日起,五月初二日止;秋讲以八月十二日起,十月初二日
补中式举人殿试,内阁大学士、学士等官详定试卷,次日同赴文华殿。内阁官将第一甲三卷以次进读,俟御笔批定出,将二甲、三甲姓名填写黄榜。又次日早同赴华盖殿,内阁官进至御座前,以次拆卷,将姓名籍贯面奏。司礼监官授制勅房官填榜毕,开写传胪帖子,内阁官一员捧榜出,至奉天殿授礼部尚书,制勅房官将帖子授鸿胪寺官传胪。明会典
补初,读卷用祭酒修撰等官,正统中犹与其事。其后非执政大臣不得与,而去取之柄则在内阁。初,于殿试之明日即传胪揭榜,今制稍宽,约以三日内阅卷,礼部地专而人众,庶得尽心鉴别云。明登科考
原嘉靖十七年,作圣济殿于文华殿后以祀先医。明典汇
〔臣等谨按〕圣济殿,今文渊阁即其旧址。
原黄谏尝作京师泉品,谓玉泉第一,文华殿东大庖井第二。玉堂丛语
〔臣等谨按〕大庖井在今之传心殿前左侧,泉味独甘,甲于别井,今作亭覆其上。
原崇祯时,中外多事,每遣羽流于南城为章醮之举,上与后妃密往行礼。自文华殿西夹道中往来。一日,有部僚接本在会极门,忽传驾返,皇遽避入文华门西直房。于窗隙中窥见上乘小辇,辇前立两宫娥,其次后辇,又次田、袁二妃辇,历历见之,不知上亦窥
见矣。俄使中珰问姓名,上复遣谕之,至外勿言也。玉堂荟记
原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建端敬殿。明神宗实录
原端本宫在东华门内,即端敬殿之东,前庭甚旷,长数十丈。左为东华门,右为文华门,光宗皇帝青宫时所居也。天启末,懿安张皇后移居于此,名慈庆宫。其外为徽音门。壬午八月,懿安移入居仁寿殿,因改为端本宫,以待东宫大婚。宫门前三石桥,盖大内西海子之水蜿蜒从此出焉。皇太子原居大内钟粹宫,在坤宁宫之左。既渐长,当移居,上以慈庆为皇考旧居,其后勖勤宫即上旧居也,因以居东宫。奉迁懿安皇后于仁寿殿。前门徽音改前星,门内关雎左右门改为麟祥、燕翼,第二门麟趾改为重晖,第三门慈庆改为端本,纯禧左右门改为养正、体元。再入为端本宫,中设皇太子座,画屏金碧。座左右二大镜屏,高五尺余,镜方而长。左右各有连房七间,门上各堆纱画忠孝廉节故事。左七间即寝宫,内有二雕床,余皆空洞。右七间有琱红宝座及奥室,其内有弘仁殿,规制曲折,与左不同矣。又后为穿殿,两庑翼然,有清正二轩,又后则聚宁门,今改为凝宁门。端本宫至此止矣。此后为龙圃门,又后为奉宸宫,其后有承华门。入后则左为勖勤宫,右为昭俭宫,又后为丽园门。悫书
〔臣等谨按〕端敬殿与端本宫今改建三所,为皇子所居。
门听宣而已。犹忆宣统二年,有人潜匿天安门内,为逻者所获,仅以疯人阑入奏,而守卫者尚遭严谴,门禁之严可知。民国初元,乃将长安左右门开放,嗣复将社稷坛改为中央公园,于是昔日之禁止行人者,今乃成为通衢。武英殿、文华殿均改为古物陈列所。銮驾库等处,则改为护军管理处。国史馆则改为清史馆。民国十五年,历史博物馆移设于午门之上,于是午门之外,亦恒为行人所往来。至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当袁项城就总统职,曾于是行礼。暨五年称帝时,改保和曰建极,中和曰体元,太和曰承运,太和门曰承运门,并于午门外之两庑,设大典筹备处,嗣以云南首义,乃未实行。民国八年,欧战初罢,徐东海嗣任总统,行各国阅兵之礼于太和殿前,行列整齐,威仪严肃,颇有泱泱大国之观。
由熙和门西出为武英殿,今为古物陈列所,殿门制与文华门同。[前]跨石梁三,周以石槛。殿广五楹,东西陛九级。殿前东为凝道殿,西为焕章殿,后为敬思殿,左右廊房凡三十六间[六十三间],皆贮书籍。凡钦定命刊各书,俱于殿左、右直房校刊[刻]、装潢。东北为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皆词臣校书直次。
武英殿之北为方略馆,为军机章京纂辑方略及直宿之所。再折而北,东向者为回子[馆]学、缅子[馆]学。①又正北为内务府官署,[一]为果房,为冰窖,为造办处。殿西为咸安宫,宫五楹,左右各三楹,为尚衣监,制御服皆于此。其后殿宇旧为皇子居(乾隆二十四年,奉旨将广储司、兆祥所、尚衣监改建皇子住房三百六十间,是
(日下旧闻)崇祯时中外多事,每遣羽流于南城,为章醮之举。上与后妃密往行礼,自文华殿西夹
道中往来。一日有部僚接本,在会极门,忽传驾返,遑遽避入文华门西直房,于窗隙中阔见上乘 小辇,辇前立两宫娥。次后辇,又次田、袁二妃,历历见之,不知上亦阔见矣。俄使中瑺问姓 名,上复遣谕之,至外勿言也。(金鳌退食笔记)崇祯帝每宴玉熙宫,作过锦水嬉之戏。一日宴 次,报汴京失守,亲藩被害,遂大恸而罢。自是不复幸玉熙宫矣。
零乱乌云数幅纱,液池风紧泣残花。丹心欲雪先皇愤,杀贼曾闻有费家。
(陈其年妇人集)长安女尼妙音,旧先帝时宫人也。言宫中侍姬,都以青纱护发,外施钗钏。(明 季北略)贼帅先入清宫,宫人魏氏大呼曰:「贼入大内,我辈必遭所污,有志者早为计。」遂跃入御 河死,从死者积一二百人。(彤史拾遗)昭仁宫宫婢费氏,为贼得,自称昭仁主,贼以献自成。自 成令宫监验之,非是。以赐贼帅罗让。费氏曰:「吾虽非主,然故名家子。必欲犯者,须以礼。」帅 乃张宴集诸渠豪饮。拥入室,费氏挟刃椿帅喉,连刺数渠,遂自剄。临到曰:「吾之不能杀自成, 天也。」
福王附名由崧,神宗之孙,福恭王之长子也。甲申三月,京师失守,四月凶问至南京,诸 大臣议立君,未有所属。适王与潞王皆以避贼至淮上,马士英立王监国。明年正月即帝 位。五月南都陷,王走死。在位一年,改元一。弘光。
玉楼天半响歌弦,曲破新翻燕子笺。最是梨园关上虑,朝臣须避老神仙。
(王渔洋秦淮杂诗注)弘光时,阮司马以吴绫作朱丝阑,书燕子笺,进宫中。(明季南略)除夕,上在兴宁宫,色忽不怡。韩赞周言:「新宫宜惧。」上曰:「梨园殊少佳者。」赞周泣曰:「臣以陛下令节, 或思皇考,或念先帝,乃作此想耶?」(续幸存录)弘光狎近匪人,教坊乐官出入朝房,诸大老无以 目之,共呼为老神仙。
南部烟花尽鼎新,中兴惟占秣陵春。薰风殿里教歌舞,选尽秦淮旧院人。
(明季南略)上醉后淫死童女二人,乃旧院雏妓,马、阮选进者。嗣后屡有此事,由是曲中少女几 尽,而马、阮搜觅六院亦无遗矣。
烛明春殿夜眠迟,连日仙方试御医。雀脑蟾酥供上用,内珰催进飐黄旗。
(南疆绎史)金陵剩事言,内竖奉旨采合媚药,需雀脑蟾酥。市中一夕踊贵甚至,乞儿手捉一虫一 介,亦贴黄书上用,而人不可犯。(明季南略)苏州有医者郑三山,日以春方进上,多鄙亵,上宠之。(明单恂金陵书事诗)云:「苑城春闭绿杨丝,江介军书醉不知。清晓内珰催尚药,官虾蟆进小黄旗。」
连天烽火逼南京,狎客犹然谱后庭。明月当头杯在手,何人唤得福人醒。
(妇人集)或于台城旧内见二绝句,词旨凄恻,类弘光时宫人语。诗云「南朝天子一愁无,石子冈 连玄武湖。草緑离宫人不到,日长惟敕阮佃夫。」「临春阁外渺无涯,烽火连天动妾怀。十万长围 今夜合,君王犹自在秦淮。」(莼乡赘笔〕弘光内殿悬一对云:「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 旁注东阁大学士臣王铎奉敕书。(明纪会纂)阮大铖日与杨维垣谋,欲杀东林复社诸人。大狱将
兴,以上游告警始缓。有夜半书联于东西长安门柱云:「福人沉醉未醒,全凭马上胡诌;幕府凯歌已休,犹听阮中曲变。」
唐王附名聿键,太祖九世孙也。乙酉五月,南都失守,镇江总兵郑鸿逵、郑彩撤师回闽, 会王从河南来,因奉至福州。闰六月十五日,即帝位,改福州为天兴府,以布政司为大 内。丙戌八月,大兵奄至,王殂于福州。在位一年,改元一。隆武。
煌煌手诏降丹除,章奏纷披丙夜初。万轴缥缃随后乘,圜桥宣进讲官书。
(南疆绎史•唐王纪略)王勤于政,批阅章奏,丙夜不休。陈言军国大事者,辄以手诏答之。素好 读书,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 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万颗珠玑洒绮扉,宫娥宫监簇成围。黄金铸豆犹难给,碎剪银壶作蝶飞。
(坚瓠集)景泰在位,颇好声色。尝以银豆、金钱洒地,令宫人、宦侍争拾,以供嬉笑。编修杨守 陈赋银豆谣曰:「尚方承诏出九重,治银为豆驱良工。颗颗匀圆夺天巧,朱函进入蓬莱宫。御手亲将十余把,琅琅乱洒金阶下。万颗珠玑走玉盘,一天雨雹敲鸳瓦。中官跪拾多盈袖,金珰半堕罗衣绉。嬴得天颜一笑惧,拜赐归来坐清昼。闻知昨日六宫中,翠蛾红袖承春风。黄金作豆亲拾 得,羊车不至愁烟空。别有银壶薄如叶,并刀剪碎盈丹匣。也随银豆洒金阶,满地春风飞玉蝶。 君不见,民餐木皮和草根,梦想豆食如八珍。官仓有米无银籴,操瓢尽作沟中瘠。明主由来爱一颦,安邦只在恤穷民。愿将银豆三千斛,活取枯骸百万人。」按陋轩外集作天顺朝事。
七年天子事成空,检点衣装出禁宫。草没金山何处望,井阑肠断玉玲珑。
(彤史拾遗)景皇后汪氏,迁外王府,斋素事佛。后英宗索玉玲珑腰系,后对以无有。既而语人 曰:「是实有之,但景帝虽废,亦尝为天子七年,一腰系何不可消受,乃追取耶。当上索时,吾实 怒而投之井矣。」邺王葬金山。
绣抱香染鹤炉烟,争拾文华殿上钱。按日轮番催进讲,禁中更有小经筵。
(日下旧闻)天顺八年,始开经筵。岁以二、八月中旬始,四、十月下旬止。先期于文华殿设金鹤 香炉于实座之南,左右各一。香炉之东南设御案、讲案各一,案上置进讲书,镇以金尺。至期, 知经筵官勋臣、阁学、讲官暨九卿、鸿胪、锦衣指挥使及四品以上写讲章官,俱绣金绯袍,展书 翰林官与侍仪御史、给事中俱青绣服。诸臣行礼毕,讲官出班立,展书官二员出班对立,讲官行礼,兴,展书官膝行诣御案,展四子书讲义。讲官进讲毕,退西,展书官展经义,仪亦如之。讲 毕,乃诣左顺门。识日,讲官凡四员,日轮二员进讲。讲毕,宴于文华门外西庑。禁中谓之小经 筵,亦谓之小讲。(又)经筵始开,相传每讲毕,命中官散金钱于地,令讲官拾之,以为恩典。
袴褶前驱导御銮,贵妃骑马万人看。宫中谁进房中术,纸尾臣名署万安。
(彤史拾遗)上游幸,必令万妃袴褶为前驱。(明史•万安传)帝一日于宫中得疏一箧,皆论房中术者,末署曰臣安进。
夜来钦录候彤闱,何日前星耀紫微。手把啄金杯自祝,赤鹦青雀各双飞。
(丹铅总录)周礼:掌王之阴事阴令。注:阴事,群妃御见之事。汉掖庭令,昼漏不尽八刻,白录所 记推当御见者,今宫中亦有之,名钦录簿,则其来古矣。(两浙輶轩录诗注)茂陵有鹦鹉啄金杯, 上刻赤鹦、青雀各二,樱桃十六颗。是时,前星未辉,义取四妃十六子也。侯朝宗壮悔堂集有鹦鹉啄金杯歌。
安乐堂中泪暗吞,蛮花零落闭长门。儿来膝上忘儿母,叹息黄袍尚寡恩。
(彤史拾遗)孝穆纪太后者,宪宗妃,孝宗母也。贺人本蛮土官女。上尝行内藏,后应对称旨,悦 之,一幸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 未有子,奈何弃之。」藏之他室。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上一日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有,但恐不能保耳。」上即日幸西内,遣使迎皇子。后抱孝宗泣曰:「事已
觉,吾无生矣。儿去,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皇子衣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 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其六月,妃暴薨。
外宫冷落病何堪,红药低吟意妙含。一语宏恩留故国,不教选女到江南。
(彤史拾遗)邵贵妃者,兴献王母也。时万妃妒甚,妃托微疾,居外宫。偶夜坐自咏所制红药诗, 宪宗过,
之罪。又十四年二月四日,襄阳陷。王及兰阳王母徐氏,太和王妃郎氏,宫人李氏,四十三口皆死之。上御武英方食炙,忽宗人丞传襄府福清王有表,上览之感恸,命撤炙。洛阳国帑,襄阳军实,两藩陷而闯、献不可复制矣。
外间兵檄日纷纷,燎火临朝夜始分。宣进各宫传密谕,青蒲语细不教闻。
(甲申小纪)上三日一视朝,漏鼓四下,辄出御殿。廷臣至,多后期。又五月十一日,后宣各宫进见,屏左右,有密谕也。赐宴,赐东、西两宫金珠十二颗,银牌各二事,余俱赐银牌二事。
水心楼殿翠层层,十里宫湖月色澄。记取中元斋日到,玉河桥下放河灯。
(甲申小纪)中元,上同后妃幸后苑湖中,置酒水殿。内侍、僧道两班作法事,施食放灯。忽于宫 中飞大砖至殿前,大珰亲至其处验之,联飞至十七块而止。
崇信颁封极宠荣,承乾眉蹙恨分明。外家新报悬弧喜,坚乞君王赐与名。
(甲申小纪)上赐袁贵妃父进贤冠,以荣其戚属。又袁贵妃父佑,初授锦衣卫千户,后封崇信伯。 素称谦退,上特赐田百顷。其祖茔在永安门外铁匠营,又赐五千金营造,制文立碑。又初田弘遇 生儿,属妃求上取名,上弗许。妃言父艰于得子,欲得天灶以压之耳。上因将易经随意展开,得 艮之上九,遂取敦艮。弘遇甚喜,以告科臣孙承泽。泽曰:「此非佳兆也。」弘遇再三叩其故,孙未 敢言。未几妃薨,盖十五年七月也。弘遇又问,泽曰:「艮,止也。又上九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是实为妃之兆乎。」
兴龙殿里拭罗巾,象乙宫中拜玉真。夜半石桥归路远,怕逢鹤厂看经人。
(西河诗话)东湖杂记云:「明制:直房内官与司房宫人俱有伉俪,稍紊,即以淫失治之。在马房,监 官拷讯极严。崇祯中,有给事兴龙宫宫人,本籍河闲,初曾就内教书学堂读千字文,稍识字。后 以好道,乞居象乙宫,与其所偶者,割卧具去。值中元节,夜就番经厂看法事,归过大高玄殿,
有老公艳其色,诱至石查旁,逼淫之,致讼。时内庭有诗云:『只合龙宫食菜薹,误从鹤厂看经 回。洞中枉作丹砂转,石上还翻白浪来。』凡宫人伉俪,谓之对食,又谓之菜户。若强作伉俪者, 称白浪子,故云。」
长忍春寒阅奏笺,貂囊先敕内臣眠。微闻寝殿金钩响,漏尽钟残欲曙天。
(霜猿集)内侍值宿殿廷,每人捧一貂囊,卧则入囊内。上永夜览章疏,念诸侍苦寒,赐令先睡。 上秉烛坐。良久,闻金钩响,内侍出囊视之,上入帏寝矣。(甲申小纪)上感天下乱,诸藩陷没, 凄怆骨肉,辄废飱。军书旁午省之,每彻夜。尝自叹曰:「年才逾壮,为国事磨耗,早困劣尔。」
暖房开宴雨潇潇,铃语幡竿慰寂寥。宫仗昨移仁寿殿,木樨香里六宫朝。
(甲申小纪)八月,懿安移入仁寿殿,风雨连宵不辍。又懿安于别殿供安佛像,欲立幡竿于殿前, 谕所司进估工值,奏该银一千五百雨。时工尚某诃司官曰:「最少也须三千。」恐视兴作为太易耳。 又十月,懿安圣节,许命妇朝贺。凡各宫行礼,其引赞礼官为女秀才。(日下旧闻)按崇祯七年三 月,命妇入朝中宫,实于武英殿,先伯母赵淑人与焉。是年十一月,朝懿安皇后于慈宁宫。至十 年三月,复朝中宫于隆道阁。刘若愚芜史亦云:「武英殿,命妇朝中宫于此。」而梦余录则云:「仁智 殿,为命妇朝贺中宫之地。」若愚谓:「仁智,系停梓宫之所。」则皇后千秋节,必不于此受贺。可知 已。(谷城山房笔麈)本朝命妇入朝,赞行四拜,皆下手立拜。惟谢赐时,一跪叩头耳。(春明梦余录)崇祯事皇嫂懿安皇后甚恭,每年十月初六,为懿安圣节,许命妇朝贺。崇祯辛巳十月行贺,文官命妇,无一至者,惟武命妇十八人耳。上令司礼监呼仪制司诘问。时道路寇警,又杨司马嗣 昌严申驿禁,官至八座,仅用夫二十名,以次递减,仅至数名,势难携家也。(殷书)端本宫在东华门内,即端敬殿之东。前庭甚广,长数十丈,左为东华门,右为文华门,光宗皇帝青宫时所居 也。天启末,懿安张皇后移居于此,名慈庆宫。其外为
时寓京师,为人箢库。后生东宫及定王,田贵妃生永王及悼灵王。贵妃灶日甚,意图夺嫡。一 日,永和宫婢于金狻猊下误触定王,中宫衔之。
茸茸苔绿印弓鞋,西苑风光二月佳。玉女投壶天一笑,有人花下谢银牌。
(甲申小纪)十一年二月某日,上幸西苑,坐万春亭,宣后暨东西两宫至,投壶。袁贵妃胜,赍银 牌四事。
片片幽兰画里春,胭脂红点玉芽匀。昨宵新绣宫花补,捧出宫门赐谏臣。
(甲申小纪)上敕田贵妃写兰于便面,携之怀袖。又刘文烈理顺为御史时,上赐以宫花补子,精致 异常,云出自田贵妃手。今犹在雍丘文烈祠中。
阅遍封章涕泪垂,青袍视事掩黄扉。比来御袖犹多损,才信才人着布衣。
(红蕉集•宫女曹静照宫词)阅遍司农水旱书,君王减膳复斋居。御厨阿监新承旨,明日羹汤不进 鱼。俭德慈恩上古稀,他方织锦尽停机。赭黄御服重经擀,内直才人着布衣。(甲申小纪)七年某月,贼破凤阳,焚皇陵飨殿,上震怒,勒限平贼。斋居武英便殿,减膳撤乐,青袍视事,以示行 闲文武,甘苦与同之意。又上御讲筵,所御里衣袖微损,衔于外,上以手纳之。讲官某奏曰:「衣之敝,虽过于俭,然美德也,何必讳。」
禁林风度步虚声,氅服云璈队队行。总为苍生求福祐,袆衣深夜拜通明。
(甲申小纪)畿甸大旱,后谕道经厂宫女于大高玄殿建醮禳灾。宫女数十人,氅服云璈,与羽流无 异。盖熹庙时命内官教成者。
通灵夜醮达天明,遥见宫娥引驾行。愁绝万方多难日,一声清跸过南城。
(玉堂荟记)崇祯时,中外多事,每遣羽流于南城为章醮之举。上与后妃密往行礼,自文华殿西 夹道中往来。一日,有都僚接本在会极门,忽传驾返,逡巡避入文华门西直房,于窗隙中窥见上 乘小辇,辇前两宫娥,其次后辇,又次田、袁二妃辇,历历见之。不知上亦窥见矣。俄使中珰问 姓名,上复遣谕之,至外勿言也。
甲煎沉香院院烧,张灯欢赏闰元宵。长春重设临光宴,五凤楼头雪尽消。
(甲申小纪)十三年闰正月,后命各宫循例放灯,重赏元宵。
衾裯昨向翊坤移,偶忤中宫待罪迟。笑问羊车何处宿,君王语默两难时。
(甲申小纪)十一月,袁贵妃偶忤后意,后怒。是夜上幸翊坤宫,后已闻之矣。次日见上,后故问 曰:昨宿于何处?上嗫嚅久之,曰:袁。后佯笑,上默然。
女叔充班非祖制,皇妃加册系私恩。仪曹斥去貂珰议,犹见朝臣骨鲠存。
(甲申小纪)十四年春,进东宫田皇贵妃,西宫袁皇贵妃,仿万历中例也。部具仪注,举行有日 矣。大珰复以永乐中坐受长公主四拜为请。下部中察议,部臣林欲楫等,以会典洪武所定,皇妃 受封谢恩,止称内命妇诸亲,以次贺如常仪。夫于妃曰诸亲,则与皇后前称妾者不同,故累朝皆 遵守之。惟永乐五年,仁孝皇后崩,上追思甚笃,不再立中宫,故妃礼稍隆。而累朝有中宫在 上,则此礼自不复行。今两宫受封,恐非慎夫人却席之意。又永乐时,长公主于成祖女弟行也。 今荣昌大长公主,则上亲姑也。而忽充班首,行四拜礼于贵妃之前,恐亦未安。万历十四年,进 封郑为贵妃。当时部议仪注,亦止照洪武所定。且惟天子议礼,礼臣守礼,未闻内臣议礼者。制曰:应照会典洪武时例行。
休征枉自梦冠裳,驿骑惊飞赤白囊。侵早殿头宣撤炙,六宫和泪问襄阳。
(甲申小纪)上梦一冠裳者,呈片纸,只书一有字。次日语于后妃,大约言大有富有,为休征也。 既而宣于外庭,对亦然。后有解之者曰:「就字折之,则大不成大,明不成明,何休征之有。」上闻 之,亦不
国朝宫史续编 三七四
苍震门、启祥门: 护军参领各一员, 护军校各二员, 阅门籍护车 苍震门二名,启祥门一名。 护军各十三名。中正殿:正门、后门、东北隅、东南隅: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九名。吉祥门、西北隅:护军参领各一员,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九名。文华门:护军校一员,护军九名。茶膳房:护军参领一员,护军校一员,护军十名。箭亭:护军校一员,护军九名。银库门、内银库:护军参领各一员,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九名。内东小库、西小库: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四名。寿康宫长庚门、西南门:护军参领各一员,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九名。西隅:护军校一员,护军九名。宁寿宫宁寿门、皇极门、敛禧门、锡庆门、履顺门、蹈和门、保泰门、茶膳房、东北隅、西北隅:护军参领各一员,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九名。紫禁城四门内磴道、栅栏: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九名。北上门:护军校一员,护军九名。火班:护军校一员,护军七名。以上各委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官军,按日分班。凡丑未日为镶黄旗首班,寅申日为镶黄旗二班,己亥日为正黄旗首班,子午日为正黄旗二班,卯酉日为正白旗首班,辰戌日为正白旗二班。各轮番直宿。又,防范火班遇应用齐集处,由直班之护军统领及司钥长等,于左翼门等处护军每门调二人,共四十六人,协同内府直班官兵候遣, 阙门以外五门及紫禁城外周围,俱用下五旗护军,每旗各二日轮班直宿。
总隶于景运门直班统领稽察。
一、传筹
传筹之制:紫禁城内,五筹递传。每夕,自景运门发筹,西行,过乾清门,出隆宗门。循而
北,过启祥门。迤而西,过凝华门。迤而北,过中正殿后门。迤北至西北隅。迤而东,过顺贞门、
亦曰麟趾门,内为慈庆宫,酌中志卷十七,神庙(万历)时,仁圣陈老娘娘居之;后改端本宫。则皇太子之东宫矣。(注一)内有宫四:曰奉宸宫、勗勤宫、承华宫、昭俭宫。其园之门,曰韶舞门、丽园门,曰撷芳殿、荐香亭。麟趾门之东,曰关雎左门,其内则掌印秉笔直房:所云梨园是也,西曰关雎右
注一 悫书:『端本宫在东华门内,即端敬殿之东,前庭甚旷,长数十丈,左为东华门,右为文华门。光宗皇帝青宫时所居也。天启末,懿安张皇后移居于此,名慈庆宫。壬午〔一六四二〕八月,懿安移居仁寿殿,因改为端本宫,宫中设皇太子座,画屏金碧,座左右二大镜屏,高五尺余。左右各有连房七间,上各堆纱,画忠孝廉节故事。左七间即寝宫,内有二雕床;右七间有琱红宝座及奥室。』
万方辐凑助雕甍,观阙巍峩壮帝京。赵鬼不须重作赋,柏梁未烬建章营。《清权堂集》
干清宫迷藏〔一一四〕干清宫丹陛下,有老虎洞,洞背为御街,洞中甃石成壁,可通往来。帝尝于月夕,率内侍赌迷藏,潜匿其内。见《天启宫词注》。陈 悰
石梁深处夜迷藏,雾露溟蒙护月光。捉得御衣旋放手,名花飞出袖中香。《天启宫词》
文华殿经筵纪事〔一一五〕明代最重经筵,天顺八年始开,岁二举行。例以二月中旬始,四月下旬止;八月中旬始,十月下旬止。先期于文华殿设金鹤香炉,左右各一,鹤头各插香二炷。香炉东南设御案、讲案各一,案上置进讲书,镇以金尺。至期,知经筵官、勋臣、阁学、讲官暨九卿鸿胪、锦衣、指挥使及四品以上写讲章官,俱绣金绯袍;展书翰林官与侍仪御史给事中,俱青绣服。大汉将军二十人,导驾至左顺门,易冠带,仍执金瓜。侯伯则易金绣蟒衣缀,立文华门外。宣入将军直殿,负东西墙立。诸臣行礼毕,升陛,由殿东西门入序班,举御案进上前,随举讲案。讲官出班立,展书官二员出班对立,讲官行礼,与东展书官膝行,诣御案,展四子书讲义。讲官进讲毕,上谕官人吃酒饭。各官拜丹陛下,乃诣左顺门。燕以官序,惟学士序鸿胪及四品以上官之右。日讲官凡四员,日轮二员进讲。讲毕,宴于文华门外西庑,谓之小经筵,又谓之小讲。见《琐缀録》。文华殿东室,奉伏羲、神农、轩辕尧、舜、禹、汤、文、武九圣,南面。周公、孔子,左右,东西向。岁春秋,开讲前一日,皇帝皮弁服,拜跪行奠告礼。见《春明梦余録》。经筵初开,讲毕,命中官布金钱于地,讲官拾之,以为恩典。见《立斋闲録》。陆 深
经筵开自祖宗朝,按月逢旬第二朝。今上春秋偏好学,三千年后见神尧。
卷一九九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