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正阳门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  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毛主席纪念堂南边。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城楼上有北京民俗展览馆。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5

北平风俗类征

岁时


全年

北人打围,一岁间各有处所:正月钓鱼海上,于水底钓大鱼,二月三月放鹘号海东青打雁,四月五月打麋鹿,六月七月于凉淀坐夏,八月九月打虎豹之类,自此至于岁终,如南人趁时耕种也。《使辽录》

岁除,檐楹插芝麻秸,院中焚柏木柴,名曰"㷒岁"。元旦起掷门𣟴于地者三,曰"跌金钱"。以小榼盛驴肉,食之,曰"嚼鬼"。立春日无贵贱食萝卜,曰"咬春"。二月二日用黍面枣糕,以油熬之,曰 "薰虫"。三月食鲊,曰"桃花"。四月八日进不落夹,用苇叶方包糯米,长可四寸,阔一寸,味与粽同。六月六日食银苗菜,即藕苗也。 九月食迎霜兔。腊月八日赐餐百果粥。《芜史》

京师正月朔日后游白塔寺,望西苑,旃坛寺看跳喇嘛,打莽式,打秋千。元宵节前门灯市,琉璃厂灯市,正阳门摸钉,五龙亭看烟火,唱央歌,跳鲍老,买粉团。十六夜女子出游,谓之"走百病"。烧金鳌玉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8

戚内眷,登楼玩看,了不畏人。《酌中志》

正月元旦,百官入朝庆贺,民间亦焚香礼天地,祀祖考,拜尊长及姻友,投刺互答,曰"拜年"。放爆竹,点天灯,簪彩胜。立春前一日,迎春于东郊。次晨鞭土牛,遵古送寒气之意也。具小芒神土牛,官生舁献,曰"进春"。八日至十七日,商贾于市集灯光百货、珠石罗绮、古今异物,贵贱杂遝贸易,曰"灯市"。元宵前后,赏灯夜饮,金吾禁弛。民间撃太平鼓、跳百索,妇女结伴游行过津梁,曰"走百病"。以诗词隐语粘于屋壁,曰"商灯谜"。夜以小盏点灯,遍散井灶门户,曰"散灯"。十九集白云观,弾射走马,曰"耍燕九"。二十五日大啖饼饵,曰"填仓"《康熙大兴县志》

八日至十六日,商贾于市集灯花百货、珠石罗绮、古今异物,贵贱杂遝贸易,曰灯市。旧在东华门外灯市街,今散置正阳门外及花儿市、菜市、琉璃厂店诸处,惟猪市口南为盛。元宵前后夜,金吾禁弛,

赏灯夜饮,火树银花,星桥铁锁,殆古之遗风云。民间击太平鼓、跳百索、耍月明和尚,男妇率于是夕结伴游行,亲邻相过从,至城门下摸钉儿,过津梁,曰"走桥儿",又曰"走百病"。数日中有以诗词隐语粘于屋壁,令人破其谜,曰"商灯"。至夜,各家以小盏点灯,遍散井竃门户砧石,曰"散灯"。十九集白云观,弾射走马,曰"耍燕九"。二十五日大啖饼饵,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6

元旦琉璃厂 龚鼎孳初春琉璃厂灯市肇开观者甚盛诗:"天宝传遗事,华灯帝

阙东。即今多锦榭,依旧领春风。箫鼓千官暇,楼台百戏中。小侯金 弹子,斜百落雕弓。"(定山堂诗集)

新年朝元会罢,士大夫联裾接襼,以纵游观,至收灯而止,谓之 "光厂"。百戏之属,则有演书、跳踺、料虎、驯熊、幻技、乔妆,穷 变尽巧。(有正味斋日记)

琉璃厂在正阳门西,盖造内用琉璃瓦窑也,厂门楼名瞻云阁,厂 内有官署,厂外余地颇广,树木茂密,有石桥,度桥而西,土阜高数 十仞,足供登眺,街长里许,百货毕集,玩器书肆尤多。元旦至十六 日,游者极盛,奇景异观,车马辐凑。《水曹清暇录》

京都竹枝词:"琉璃厂甸(正月五日至元宵节,十日庙场)又新

开,异寳奇珍到处排。妇女摩肩车塞路,都言看象早回来。(每逢得 辛过象之日,车马尤多,故云尔。" (见游览)

琉璃厂,正月游人杂沓,名曰"逛厂"。(藤阴杂记) 方朔厂肆诗:"都门当岁首,街衢多寂静,惟有琉璃厂外二里长,

终朝车马时驰骋。厂东门,秦碑汉帖如云屯;厂西门,书籍笺素家家 新。桥上杂技无不有,可嫌不见何戏惟喧声。搏土人物饰绣服,剪彩 花卉安泥盆。纸鸢能作美人与甲士,儿童之马皆为灯。一沟两岸香车 满,舆人拥处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8

知多少,热闹开春第一场。"

京师书摊,今设琉璃厂火神庙,谓之"庙市"。考康熙朝诸公,皆 称慈仁寺买书,且长年有书摊,不似今之庙市,仅新春半月也。(郎 潜纪闻)

朝市丛载琉璃厂诗:"琉璃厂久四驰名,若遇春闱货倍精。字画 名人书旧板,观来各自请公评。"(见古迹门)

厂甸正月竹枝词:"学生放学放风筝,观是神威不著名。哦咤蜈 蚣声不响,厂桥今日换蒲棚。"

又:"火神庙接吕祖祠,购卖新书归去迟。价比坊中平日贵,两 人笑向说便宜。"

又:"仙境蓬莱琉璃坊,六壬相法说荒唐。殷殷犹问明年运,两 髩新沾昨夜霜。"

又:"香墨春联福禄林,沙蛇一道臭沟深。樗蒲骰子探怀中,袖 手高呼买口琴。"

又:"杂沓游人裙屐同,阳和烟景凤城中。更寻西北城边路,观 上仍名曹老公。"

又:"雪晴满路是泥塘,车畔呼儿走不忙。三尺动摇风欲折,葫 芦一串蘸冰糖。"

又:"狗熊傀儡互喧阗,汗粉淋漓跑汉船。抖起空竹入云表,千

人仰面踮沟沿。" 又:"真赝图书辨目工,清风明月一钱同。宜知鼠璞无昂值,笑

指留系考相公。" 又:"蓝布长衫两腿盘,三河小妇跨车辕。金钱抛出珠帘揭,竹

马泥孩摆一摊。" 又:"花盆鞋底样翻新,扁担长弯入座人。到耳一声"糖豌豆",

蔗霜五色杂瓜仁。"(朝市丛载) 正阳门外琉璃厂,西直门内曹公观等处,倶于是月陈设杂伎,锣

鼓聒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9

耳,士女车马蜂拥蚁聚,阗塞街市。《京都风俗志》 琉璃厂诸肆,为朝士退直之所,与诸书贾讲求时代板椠,若孤本

精本,虽一二卷价有至数十金者,且争购之,或赏鉴书画,辨别古器、 碑版、泉刀,亦成一种之学舍。(都门怀旧记)

厂甸在正阳门外二里许,古曰海王村,即今工部之琉璃厂也。街 长二里许,廛肆林立,南北皆同。所售之物,以古玩、字画、纸张、 书帖为正宗,乃文人鉴赏之所也。惟至正月,自初一日起,列市半月, 儿童玩好在厂甸,红货在火神庙,珠宝晶莹,鼎彝罗列,豪富之辈日 事搜求,冀得异宝。《燕京岁时记》

自国初罢灯市,而岁朝之游,改集于厂甸。其地在琉璃厂之中, 窑厂大门外,百货竞陈,香车栉比。自初二日至十六日,凡半月,午 前游人已集,而勾阑中人辄于此炫客,必竟日始归;荡子辈络绎车前, 至夹毂问君家,亦所弗禁。门东有吕祖祠,烧香者尤众。晚归,必于 车畔插相生纸蝶,以及串鼓,或连至二三十枚,或以山查穿为糖壶卢,

亦数十,以为游帜。明日往,又如之。《天咫偶闻》 厂甸,昔之海王村,今工部之琉璃厂也。廛市林立,以古玩、字

画、纸张、书帖为正宗。自初一列市半月,童玩在厂甸,红货在火神 庙。《春明采风志》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60

则套数、小曲、数落、打碟子,其器则胡拨四、土 儿密失、乂儿机等)。烟火施放。(烟火则以架以盒,架高且丈,会层

至五,其所藏械:寿带、葡萄架、珍珠帘、长明塔等)。于斯时也,丝 竹肉声,不辨拍煞,光影五色,照人无姘媸,烟罥尘笼,月不得明, 露不得下。永乐七年,令元宵节赐百官假十日。今市十日,赐百官假 五日。内臣自秉笔篆近侍,朝臣自阁部正,外臣自计吏,不得通市, 犹古罚帟幕盖帷意。其他,例得与吏士军民等过市,楼而檐齐,衢而 肩踵接也。市楼价高,岁则丰,民乐。楼一楹,日一夕,赁至数百缗 者。童子捶鼓,傍夕向晓,曰"太平鼓"。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 轮,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妇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 百病",又曰"走桥"。金、元时,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 妻女,不加罪,夷俗哉。(以上帝京景物略)

沙张白灯市歌有云:"灵佑宫前落日黄,车驰马骤通都忙。灯市 卖灯灯欲尽,八珍五彩交辉煌。大灯一架百夫舁,舆台呵卫喧箱坊。 讵止中人十家产,好当僻县三年粮。"(定峰乐府)

灯市旧在内城东华门外,今移正阳门外灵佑宫旁。至期,结席舍, 悬灯高下,听游人昼观,盖京师坊巷,元夕不放灯也。(人海记)

八日至十七日,商贾于市集花灯百货与古今异物,以相贸易,曰 灯市,旧在东华门外,今散置正阳门外琉璃厂,而灵佑宫为盛,元宵 前后,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62

云:"燕京风俗,元夜妇女上正阳门桥摸城门钉为戏,谶宜男也。"

燕京风俗,元夜妇女竞往前门,摸钉为戏,相传谶宜男也。《陈检

讨集》

彭蕴章幽州土风吟夜摸钉云:"春书刻青缯,帜画蟾蜍形。画蟾 制起辽俗妇,后来宜男夜摸钉。夜摸钉,女子行,走桥踏穿双绣履, 入市看遍千珠灯。月斜星散诸灯落,归倚红炉饮羊酪。"《松风阁诗钞》

上元立春 王崇简上元立春诗有云:"京国逢春风尚严,芳辰灯夕实相兼。

辛盘旧俗陈生菜,玉陛新恩罢进柑。"(青箱堂诗集) 冯溥元夜春词:"宝袜貂褕是内妆,香车冉冉过垂杨。共说今年

春意早,玉河已见柳丝长。" 元宵烟火

又:"欲换罗衣尚怯寒,元宵烟火满长安。军中只是听刁斗,那 识花灯带笑看?"(以上佳山堂诗集)

上元夕,西厂舞灯、放烟火最盛。清晨,先于圆明园宫门列烟火 数十架,药线徐引,燃成界画栏杆五色。每架将完,中复烧出寳塔楼 阁之类,并有笼鸽及喜鹊数十在盒中乘火飞出者。(帘曝杂记)

都门杂咏放盒子云:"花灯彻夜是元宵,盒架高支望去遥,最怕 层层分不断,连皮带骨一齐烧。"(见时尚门)

上元灯谜 初二至十六开琉璃厂,上元设灯谜,猜中以物酬之,俗谓之"打

灯虎",谜语甚典博。上自经文,下及词曲,非学问渊深者弗中。《燕京

杂记》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63

都门新竹枝词:"闲猜灯迷雅如何?书社何嫌日日过。为有同心 思尽兴,元宵尤自挂灯多。"

元宵巡城 京师正月十四至十六为灯节,外城各悬灯结彩,以应节气,三日

内金吾不禁,每夜有巡城御史,至市查点,禁醉酒哗嚷者,本坊以红 灯数十导引,人多艳之。(香树斋诗注)

上元火判

赵翼戏咏火判官诗注:"京师人于上元节,以泥塑鬼判,虚其肠, 燃火于中为戏。"(瓯北诗钞)

上元闹元宵 都门好,园馆闹元宵:菊部登场歌锦瑟,兰台胜会聚云轺。人老

一枝箫。《望江南词》 上元调将

京师每遇上元节,五城各设灯棚,宝马香车,极承平岁华之丽。 是夕三鼓后,步军统领于正阳门城上,以灯绳曳取城外武营官名帖, 谓之"调将",二百年来旧例也。(壬癸藏札记)

上元食元宵 一岁货声:"桂花元宵。"注云:"挑担,前设锅炉,山楂、白糖、

奶油、加果各馅。" 汤圆一曰汤团,北人谓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然

实常年有之,屑米为粉以制之,粉入水,沉淀之使滑而制成者,为挂 粉汤圆,有甜咸各馅,亦有无馅者,曰"实心汤圆"。《清稗类钞》

元宵放假 王永积踏灯词注云:"都城元宵,旧放假十日。"(心远堂遗集) 十五夜催灯梆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66

军,摸门锁,云即生男。《北京岁华记》

八日至十八日,集东华门外,曰灯市。贵贱相沓,贫富相易贸, 人物齐矣。妇女着白绫衫,队而宵行,谓无腰腿诸疾,曰"走桥"。至 城各门,手暗触钉,谓男子祥,曰"摸钉儿"。撃太平鼓,无昏晓;跳 百索,无稚壮;戴面具,耍大头和尚,聚观无男女;有以诗隐物,幌

于寺观壁者,曰"商灯",立想而漫射之,无灵蠢。《帝京景物略》 王崇简十六夜诗:"上元昨已过,风俗重今宵。击鼓多当巷,携

灯遍走桥。银花争月艳,宝马趁人骄。联袂羣游子,相矜拾翠翘。" 又王正谱俗竹枝词:"两三四日即元宵,望欲翘翘不尽娇。别理

新妆称灯月,恐人约伴夜游桥。"(以上青箱堂诗集) 汪琬走百病行:"正阳门外芳菲节,月明如雪灯如月。有灯有月

恰宜人,街鼓冬冬鸣不绝。长安女儿最倾城,口脂面泽含芳情。一生 不识长安道,试向灯前蹋月行。怪得年来瘦无力,频邀待诏施方术。 只因未上正阳桥,百病交加减颜色。白绫衫暖斗蛾新,争从桥畔步纤 尘。小姑扶嫂姊将妹,恼杀长安轻薄人。三三五五同游伴,共指腰身 祝强健。终年不赛药王祠,育女生男悉如愿。从来不怕汉金吾,何况 坊司吏卒呼?归来夜半浑无事,又觅荆箕候紫姑。"(汪钝翁全集)

正月十六日夜,京师妇女,行游街市,名曰"走桥",消百病也。 多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67

着葱白米色绫衫,为夜光衣。(城北集诗注)

冯溥元夜春词:一望平沙万里遥,月明何处尚吹箫?旁人争说前 门好,姊妹牵衣过小桥。"(佳山堂诗集)

京城元夜,妇女连袿而出,踏月天街,必至正阳门下,摸钉乃回, 旧俗传为"走百病"。海宁陈相国夫人有词以纪其事,词云:"华灯看 罢移香屧,正遇陌游尘绝。素裳粉袂玉为容,人月都无分别。丹楼云 淡,金门霜冷,纤手摩挲怯。三 桥婉转凌波蹑,敛翠黛,低回说。年 年长向凤城游,曾望蕊珠宫阙。星桥云烂,火城日近,踏遍天街月。"

(觚剩)

岁时记:燕都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名 为"辟人香"。凡有桥处,相率以过,谓之"走百病"。又暗摸前门钉, 中者兆□宜子,至今犹然。(言鲭)

元夕,妇女联臂出游,曰走百病。过桥,谓之度厄。又向正阳门 上摸索铜钉,云宜男也,相习成风,不知何据?《水曹清暇录》

北平俗曲正月正云:"正月正,呀呀哟,娘家接我去看灯,问了 婆婆问公公,

婆婆说去了你蚤蚤的回,媳妇说是我还要走走百病,妈妈呀!你 也去罢,走走桥儿不腰疼。"(霓裳续谱)

十六夜歌舞 何景明燕京十六夜曲:"御河桥畔千尺台,燕京女儿踏歌来。台

上歌钟日夕起,桥头酒垆深夜开。"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02

漫向夏虫语,恐惊秋士寒。朱门多酒肉,化臭此神丹。"(松 心诗集)

彭蕴章幽州土风吟卖冰词云:"铜盘磕磕玉有声,寒食街前始卖

冰。置君床

初一西顶 头午梦清,牛家贺客冻且死。银壶登筵鼓翅起,墨痕点点污窗纸。

污窗纸,麈尾挥,冰寒不及重帘垂。"《松风阁诗钞》 严缁生忆京都词注云:"京都夏日,荷花最盛,御沟无处无荷,

尤以金鳌玉 胜,不过遥望而已。德胜门内积水潭之荷,则可约客

往观,且有酒家,买荷叶粥,清香可口。宴客之筵,必有四冰果,以 冰拌食,凉沁心脾。且冰亦可以煮食,谓之"冰核",冰核开后,儿童 舁卖于市,只须数文钱,购一巨冰,置之室中,顿觉火宅生凉,余尝 戏呼为水晶山,南中无此物也。"

冰核:酷暑日贫儿上窖趸冰,沿街卖之。硕亭诗谓"正阳门外喊 冰核,"方言也。《春明采风志》

初一西顶

京都竹枝词:"欲游西顶 (娘娘庙烧香必曰朝顶)。顺长河,(此 河通昆明湖)。一路楼台点缀多,万寿寺(在长河北岸)。前须驻马, 此中山子甚嵯峨。"(相传张南垣所堆)。

张维屏日下春游诗:"西顶嬉游盛,经旬兴未休;欢声哄车马, 妙技幻婆猴。地狱从人看,尘心借佛收,困来无健者;虎饿亦垂头。" 注云:"见圈虎"。(松心诗集)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18

怜汝,玉筋金盘敢望传"。(何大复先生集)

五月蔬果 京城五月,辐辏佳蔬名果,随声唱卖,听唱一声,即辨其为何物

品,何人担市也。(旧京遗事) 五月窑台

瑶台即窑台,在正阳门外黑窑厂地方,时至五月,则搭凉篷,设

茶肆,为游人登眺之所。 五月清玩

京师五月,榴花正开,鲜明照眼,凡居人等,往往与夹竹桃罗列中 庭,以为清玩。榴竹之间,必以鱼缸配之。朱鱼数头,游泳其中,几 于家家如此。故京师谚曰"天篷鱼缸石榴树",盖讥其同也。

五月玉米 五月,玉米初结子时,沿街吆卖曰:"五月先儿",其至嫩者曰:

"珍珠笋",食之之法,与豌豆同。 五月染指甲

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 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以上燕京岁时记)

夏至朝节 夏至日谓之"朝节,"妇人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礼志》 初一城隍庙庙市 庙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庙而名也。西至庙,东至刑部街止,

亘三里许,其市肆大略与灯市同,第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开市, 较多灯市一日耳。今庙市以每岁五月初一日至初十日止,非复每月三 日矣。(宸垣识略)

京都竹枝词: "西城五月城隍庙,滥贱纱罗满地堆。(庙外卖估 衣者极多)。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53

市人之巧者,又以各色彩纸制成莲花莲叶花篮鹤鹭之形, 谓之莲花灯。《燕京岁时记》

中元不为节,惟祭扫坟茔。初间,街头便有以彩纸作莲花及各种 花篮鹤鹭之形卖者,自十五日黄昏后,各巷儿童皆以纸莲荷叶,燃灯 其中,群行喊之:"荷叶灯,荷叶灯,今日点了明日扔。"众口一词。

又以巨蒿粘香,遍垂而燃之,如万点萤。又有好事者,糊棺材,屎桶 各灯,假锣鼓行敲之,有哭舅舅者。《春明采风志》

中元祭坟 中元不为节,惟祭扫坟茔而已。 中元烧法船

中元日,各寺院制造法船,至烧焚之,有长至数丈者。 中元城隍庙祀孤 江南城隍庙在正阳门外,南横街之东,先农坛西北,本朝康熙年建,

内有城隍行宫,每岁中元,及清明,十月一日,有庙市,都人近赛祀孤。

(以上燕京岁时记) 七月十五日,城隍庙赦孤,钓鱼台看河灯,各寺烧法船,阜城门

内荷花灯市,儿童点蒿灯、荷叶灯,人家上冢。 中元钓鱼台

钓鱼台俗名望海楼,即金代同乐园,又名鱼藻池,今为行宫,每 岁中元节日,游人多聚此,名为观河灯,实无灯可观。(以上天咫偶 闻)

下旬卖枣葡萄 七月下旬,则枣实垂红,葡萄缀紫,担负者往往同卖。《燕京岁时记》 七八月间金钟儿 金钟儿,续耻庵有齐天乐一词,序甚详。金钟儿,虫名,出明陵,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208

牛眠卜兮马鬣封,铭旌五丈凌苍穹。猩红一点风吹帽,孙曾 还是花花孝。"《松风阁诗钞》

禁棺人门 北京正阳门无敢出丧,余皆不禁,大明门虽空棺亦不许过,各门

空棺亦不许舁入。(稗史汇编) 寄柩

江南之以名利来京师,卒而未能归者,柩寄寺,有岁例,每柩僧 月收钱五十文。(天佣子文集)

丧事耗财 数年来在都门见丧事之家,尽耗资财以供焚毁,生不为善,死希

冥福,斋僧念忏,婆娑跳神,不厌数四。(兼济堂文集) 改号娶小

昔吾友张受先采,崇祯戊辰举进士,时习尚士人登第后,多易号 娶妾,故谅脚京师谚曰:"改个号,娶个小。"

送葬 丧葬之仪,人子不忍俭其亲。如非礼之举,不独耗财,亦且伤化。

如都下俗尚延僧,盛作佛事,及送葬用扒竿,走马,高桥,烟火之类, 何关于孝?徒为有识者所笑。(以上冬夜笺记)

代哭 闻京师之俗,有丧者用仆隶代哭,甚者以乞丐代之。(蒿庵闲话) 出殡 京师丧家出葬,浮费最多。一丧车或至百人舁之,铭旌有高五丈

者,缠之以帛,费百余疋,其余香亭幡盖,仪从之属,往往越分。又 纸糊方相,长亦数丈,纸房累数十间。集送者张筵待之,优童歌舞于 丧者之侧,跳竿走马,陈百戏于道,尤属悖礼。(蓟邱杂抄)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43

菊花羹

菊花羹,近数年始盛行,其法先用鳜鱼作羹,杂以粉条麻花,和 白菊花食之,亦有加椒末胡荽者。

牛乳

本土冬月,取牸牛乳售与人食,满洲饽饽铺奶皮饼,亦用牛乳。 良乡酒

良乡黄酒,似绍兴酒而味远逊。京师酒家,至冬令,每揭曰,"寄

售良乡黄酒"。 虎骨烧

虎骨烧,按能活血,舒筋,去风,老年人最宜,盖取烧酒用虎骨 煎之,为正阳门外乐家药铺专门之物。

酒娘

酒娘、按一称甜酒娘,一称酒酪,用糯米酿之,味甘色白,如湩 酪,连米食之。

果脯

蜜渍果脯,按有杏脯,桃脯,频婆脯。 柹

柹为赤实果,大者霜后熟,形圆微扁,中有拗,形如盖,可去皮 晒干为饼,出精液,白如霜,名柹霜,味甘,食之能消痰。

糖球

糖球,当为棠梂,经霜乃赤。其称餹梂者,以糖裹之耳。亦可蜜 饯为果脯,今土人称为红果者此也。山楂,可和糖蜜捣之为楂糕,淡 红色者最佳,又入药品。

铁梨

尔雅义疏曰:"楂,即今铁梨,黄赤而圆,肉坚酸涩,入汤煮熟则 甜滑,今顺天人呼之铁梨是也"。今本土或称为坚梨,晚秋始采,坚 不能啖,必先以白蒿覆之,蒿性温,逾日而梨色变黑,始可食,然生 啖酸涩,土人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6

掘至地,砖门八寸开如窬,石炭布满木炭引,焰一发处光腾 舒。覆以石块使之下,地风盛扇地火嘘。始犹直入响习习,继乃横出 烟徐徐;三出三入热已遍,美哉衾枕皆温如。乍探曲躬既可免,再眠 肌粟尤能除。三更转嗽略为渴,几次将痰消成酥。美满饱得欢喜乍, 一梦不知游华胥。"(金台游学草)

北方居民,室中皆有火炕,入门脱屦而登,蜷坐于炕,夜则去之, 即以荐卧具。《清稗类钞》

眼罩

幽燕沙漠之地,风起则沙尘涨天;有鬼眼睛者,以魫为之,嵌于 眼上,仍以青皂帛系于头上。(析津志)

王世贞眼罩诗:"短短一尺绢,占断长安色;如何眼底人,对面 不相识。"(弇州山人稿)

正阳门前多买眼罩,轻纱为之,盖以蔽烈日风沙。胜国旧例,迁 客辞阙时,以眼纱蒙面,今则无所忌也。(水曹清暇录)

平光眼镜,大抵以避风沙之侵入目中为用者也,京师则有以魫为 之者,略如普通之眼镜,曰"鬼眼睛。"《清稗类钞》

黄土

梁家园旧城,今其城仅存土耳,甓皆为人取去,其土皆真黄土, 人取之和煤炭以烧,亦有即之作墓者,以其高坚也。(果斋集)

樏格

世所用杂盛蔬果器,以竹木为质,而文以漆,中分四格,或三或 五,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8

都御史已下,止乘二人肩舆,单引不喝道。宋人喝道皆云"某官 来,"以便行人回避。明代阁臣入直,呵殿至闻禁中,今则至棋盘街 左右即止,凡八座皆然,行人亦无回避者矣。《居易录谈》

查浦辑闻载:国初诸大臣,乘舆呵护,双藤拥扇。丙戌戒舆藤, 惟拥扇。丁亥禁扇,背烛笼题衔。壬辰冬,听乘舆、呵殿,藤扇、俱 如故。近时大臣,虽乘舆设双藤,然不拥扇,至各部曹咸乘骡车,并 无掌扇烛笼笋舆矣。(水曹清暇录)

京都竹枝词:"一双蔗棍轿前催,曲巷回过喊若雷,更有双鞭前 叱咤,威风扬起满城灰。"(见文武各官条)

正阳门专许舆入,车不准行,时京官无一乘车云。(藤阴杂记) 今京师乘轿者,惟王公及宰相尚书。(光绪顺天府志) 轿又名轿子,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十年前多有之,近日除喜

轿外,旅行用轿,殆已绝迹。《民社北平指南》 半扉

今两京教坊诸妓家,门多设半扉,其上截钓起,或时歌姬辈立于 内,露半身以窥客。(野获编)

地窖

地窖,燕都虽有之,不及秦晋之多,盖人家专以当蓄室矣。其地 燥、故不腐,其土坚、故不崩,自齐以南,不能为也。

水笔

南北异宜,兔毫入北地,一经霜风即脆,故长安多用水笔,然不 过宜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3

光绪都门纪略做阔诗:"山西脚子大鞍车,衣服时新丽且奢,, 雇赁得来谁又识?居然充是富豪家。"(见时尚门)

相传王渔洋戏赠南海程驾部可则诗,有"行到前门门未启,轿中 安坐吃槟榔"之句,时正阳门五更启钥,专许轿入,京官无坐车者也。 藤阴杂记称:"京官向乘肩舆,杜紫纶始乘驴车,嗣后渐有骡车,然 帏幔朴素,且少开旁门者,今则无不旁门"云云。按戴菔塘宦京朝, 在乾隆嘉庆间,是易轿为车之会也。余昔闻之老辈云:"道光初年, 京官又复坐轿,即坐车无不后档。(凡轮在车后者曰后档,取其颠簸 稍轻,乘坐安适)。自余同治甲子入京,所见凡京堂三品以下,无乘

轿者,凡王公勋戚以外,无乘后档旁门车者,士大夫不谙仪节,几谓 国家定例则然,其实轿贵车廉,而后档旁门,亦非老马孱骡所能胜任 也。近二三年,京曹日窘,寻常部院官出,无车马者什九,殊不足以 自别于齐民,而堂堂枢相,且日策骡车入东华门内,则公孙宏之故智 矣。"(郎潜纪闻)

今京师骡车,有大鞍儿小鞍儿之分。小鞍车随处可雇,或谓之买 卖车。惟五品以上,帏底用红色作缘,呼为红缘儿车。(光绪顺天府 志)

数十年来,京朝官皆乘骡车矣。驴车低小,或聊一代步,马车则 竟绝。至旁开门后档车,道光年间三品以上大员皆乘之,光绪丙戌, 余送孙儿陛云入都会试,此车竟不复见,不及百年,京城车制之异如 此。(茶香室丛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80

镠代白镣,取其易于挟持;近又以美珠代精金,其挟持尤易,而 人不觉也。(寒夜录)

外官之馈赠京官者,夏曰"冰敬",冬曰"炭敬"。冰敬之说久不 闻,炭敬尚有送者。(风月谈余录)

人性敦厚

人性多敦厚,务在农桑,好尚儒学而伤于迟重,前代称燕、冀之 士,钝如锥,盖取此焉。俗重气侠,好结纳,其相赴生死,亦出于仁 义,故班志述其土风,悲歌慷慨,椎剽掘冢,亦自古之所患焉。(天府 广记)

口给

昔人论燕人者,管子谓其愚戆。隋志则云冀、幽之士,钝如椎, 郝伯常称其不渐宣政佻靡之化,今也不然,执涂之人及五尺童子叩之, 莫不便便口给,其讷于言者盖寡,乃知习俗之移,今昔攸殊也。(两 京求旧录)

逐逐风尘

予窃怪夫都人士,日逐逐于飘尘积秽中,焦灼其心思,卷跼其形 体。(燕山秋吟序)

高珩欲出游诗有云:"燕台苦风沙,溪山亦怀新;岂曰无胜地, 所少盖闲人"。

又欲假一廛于响闸畔诗有云:"车马尽日驰,逐逐无时休;其中 不相谋,各有喜与忧"。

正阳门诗有云:"朝进正阳门,暮过正阳桥;杂沓万人趋,车

骑何嚣嚣。马下多负贩,马上多金貂;呵殿九衢喧,飞扬意气骄。那 知百年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102

徒冲,寒或易裘而葛,台原无恙,避债奚 容?馆亦依然,忘忧不可。每遇白施俏眼,甚于阮籍之狂;青不怜袍, 难于萧韶之怒。盖闻月中之无忌,缺影原多;傥忆湖头之莫愁,流波

不返矣。(以上金台残泪记) 梁绍壬燕台小乐府梨花伶云:"软红十丈春尘酣,不重美女重美

男,宛啭歌喉枭金缕,美男妆成如美女。楼台十二醉春风,过午花梢 日影红,此际香车来陌巷,此时脆管出帘栊。帘栊掩映娇妆束,场屋 频频滚弦索,须臾花枝照眼明,飞上九天歌一声。歌声未罢欢声满, 就中随得秋波转?曲罢翩然下座旁,犹留粉晕与脂香,凭将眉语通心 语,好把歌场换酒场。酒楼携得人如玉,自占藏春最高阁,闲泛鹅儿 弄声斝尊,不容鹦母窥帘幕。承颜伺色最聪明,射覆藏钩靡不精,欲 即偏离抛又近,情无情处动人情。情多不及黄金贵,几束吴绫谋一醉, 梦里温柔镜里人,甘心竟为他憔悴。憔悴青衫兴已阑,一鞭又跨别人 鞍,试看花低秦宫月活,谁念车旁范寂寒"。(燕台集)

宴集之所

文昌会馆财神会馆,在宣武门外,天和会馆浙绍乡祠在正阳门外, 梨园馆在禄寿堂(今曰荣寿)之北,燕喜堂在宴汇堂之东,相去约一 二里,诸贵人宴集三会馆,二徽班(春台三庆)为盛,介眉设醴,结 髪飞觞之外,大抵停云祖道,旧雨洗尘,主原醉石之髡,客总分金之 鲍,而其时笛交肉奋,璧人或感折柳之悲;鼓报声阑,星使或订催花 之信。固征歌之韵地,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139

索盘绕,几疑成结,后竟走出,索仍挺直,其妙乃尔。(俄使 臣晋京日记)

一岁货声"耍猴儿"注云:"一人携一羊一狗,背负小箱,箱上拴 猴,行鸣锣,耍时作居官,归田,走马,跑羊各式"。

又"耍耗子"注云:"一人肩负小箱,行鸣锣,或吹锁呐,箱上设 诸玩艺,耍时登轮爬梯,钻塔钻桃各式"。

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 俨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木猴而冠,殆指此也。 其余扶犁跑马,均能听人指挥,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马者,以羊易 马也。

耍耗子者,木箱之上,缚以横架,将小鼠调熟,有汲水钻圈之技, 均以锣声为起止。(以上燕京岁时记)

燕儿舞

孔尚任肩上舞行注:"燕儿靓妆,能在肩上舞"。(孔东塘集) 说白说 夏五月正阳门看做戏法,与说白说的,喜怒哀乐之发,亵狎诡怪

之状,皆有一般真恳气象,所以动人,以是益信不诚无物。 观象

夏六月与仆夫长寿至象房观象,象奴索钱使象舞,又作狮子状。

(以上愧庵遗集) 旅舍招妓

近日桐城方尔止有京师竹枝词云:"清晨旅舍降婵娟,便脱红裙 上炕眠。傍晚起来无个事,一回小曲一筒烟"。亦可笑也。(觚剩)

灯谜

灯谜本游戏小道,不过适兴而成。京师,淮扬,于上元灯篷,用 纸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00

如悲泣,闻者生哀,余初从南方归,闻之大 骇,然士夫人人好之,竟难以口舌争,昆弋诸腔,已无演者,偶演亦 听者寥寥。

砖塔胡同

明代勾阑,皆在东城,故有勾阑本司之名。至本朝裁教坊,其地 尽改民居, 即迤南之泡子河一带,所谓昔之歌舞场者,亦不可问, 而正阳门外以西,则改为花柳之窟矣。未几,西四牌楼左近,复变歌 吹之林,始只砖塔胡同寥寥数家,继则方以类聚,日变逾多,今则闾 阎扑地,歌吹沸天,金张少年,联骑结驷,挥金如土,殆不下汴京之 瓦子勾阑也。

子弟书 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瓶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

和缓,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西调尤缓而低,一韵萦行良久,此等艺, 内城士夫多擅场,而瞽人其次也,然瞽人擅此者,如王心远赵德璧之 属,声价极昂,今已顿絶。(以上天咫偶闻)

戏单 当时各园戏单,系用长约二寸,髙约一寸黄纸印成。此单未送之

先,另有园中探得是日戏目,用红单片开最佳之戏数出,呈诸官座, 各富豪挨座传观,有愿先睹为快者,阅讫,赏以一二十文。(宣南零 梦录)

夜戏 京师向无夜戏,现各班均以义务开演,争奇斗胜,日盛月增,从

此夜夜演唱,不复禁止。 京城戏园旧习,开场者几不堪入目,入后一出胜于一出,引人入

胜,最后一出,日暮始演,即第一名脚也。今则日晚一日,非上灯后 不露矣,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29

面。(新燕语)

宣武门前 阎尔梅京师杂咏:"宣武门前市血焦,柴车塞断虎坊桥;投戈赕

鬼争除目,减俸京官耐折腰。冰有高山尘自冻,煤无底火炕难烧;僧 寮按月征房税,愁杀钟声换朔朝"。(阎古古全集)

市淫词 予幼闻市淫词者谚名"箦底书",盖深藏于内畏人见而罪之也,

心术虽不端而廉耻犹未尽丧。及丁卯至会城,见显然为市,予掩目而 过之。及至都门,则可骇尤甚,予叹曰:"风俗至此,不忍言矣!"庚 辰与台省诸公议及之。壬午冬,盐院杨内美先生语予曰:"天下事必 不可为矣"。予问其故,先生曰:"科道亦谈房术,京师遍市淫词,廉 耻丧尽,其能久乎!"(内省斋文集)

棚房 北京正阳门前,搭盖棚房,居之为肆,其来久矣。(鸿一亭笔记) 今正阳门前棚房比栉,百货黑集,较前代尤盛。(日下旧闻考) 席地 京师妇人多席地而坐,委巷之中,施席于地,箕踞盘辟,了不畏

人。风天尘埃高起,而楚楚衣裳,略无纤垢。至一家之内,坐卧但有 火炕,贫如嫠而润泽,无枯瘁之气也。

传呼 京朝官传呼之体,五品以下单导,四品以上双导,外郡县抚道驻

札衙门,有队马单导,京师兵部大堂马队亦双,然余所见,总不如诸 大珰簇拥甚也。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31

插钱二文,以凭经税小内侍径行摘之,彼此不须相问, 甚可粲也。鸡豚必察,不知何年,经始厉阶,今遂为司农正赋耳。又 长安大城内宰猪,例于诸门外屠割入城,每税钱二十五文。终朝之入, 坊巷间民暗计用猪多少,以占市事,垄断之用,术不在商而在朝也。

(旧京遗事)

燕都杂咏:"税榷九门全,权归奄寺专,村氓挑负至,任取鬓边 钱"。注云:"各门课税有内使经管,菜蔬入城,乡民鬓押二钱,小内 使径往摘取,不交一言"。(见历代旧闻)

拿讹头 泰昌元年八月,御史张泼言:"京师奸宄丛集,游手成群,有谓

之「把棍」者,有谓之「拿讹头」者"。(侦知一人作奸,则尾随其后, 陷人于罪,从而吓诈金钱,谓之拿讹头)。(日知录)

劫夺 京师之六街九衢,市有劫夺,居者行者,相视而不敢救。(寄园

寄所寄录)

蒋伊条奏疏稿有云:"臣惟皇都重地,理宜严肃,乃有无籍棍徒, 勾同旗下,国门之外,抢夺公行,或以假换真,谓之「调包,」或割裂 行囊,谓之「剪绺。」每乘市集拥挤之时,肆抢衣帽银两,间被本人知 觉,恶党即佯为惊问,横身当路,而所抢之物,已展转飞递矣"。

市肆局面 都城市肆初开,必盛张鼓乐,户结彩缯,贺者持果核堆盘,围以

屏风祀神。正阳门东西街,招牌有高三丈余者,泥金杀粉,或以斑竹

镶之,或又缕刻金牛,白羊,黑驴,诸形像,以为标识。酒肆则横匾 连楹,其余或悬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32

木罂,或悬锡盏,缀以流苏,挟有限之赀,先事无名 之费,甚无谓也。(寄园寄所寄录)

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招牌至有高三丈者, 夜则燃灯数十,纱笼角灯,照耀如同白昼。其在东西四牌楼及正阳门 大栅栏者,尤为卓越。中有茶叶店,高甍巨桷,细槅宏窗,刻以人物, 铺以黄金,绚云映日,洵是伟观。总钱或百万或千万,倶用为修饰之 具,茶果则贷于茶客,亦视其店之局面,华丽者即无母钱存贮,亦信 而不疑;倘局面暗淡,虽椟积千万,亦不敢贷矣。《燕京杂记》

京师最尚繁华,市廛铺户,妆饰富甲天下,如大栅栏、珠宝市、 西河沿、琉璃厂之银楼缎号,以及茶叶铺,靴铺,皆雕梁画栋,金碧 辉煌,令人目迷五色,至肉市酒楼饭馆,张灯列烛,猜拳行令,夜夜 元宵,非他处所可及也。

道光都门杂咏茶叶店云:"茶店初开色灿陈,试来茗椀一番新, 日长犹是寻常味,金柱徒存映帝闉"。(以上道光都门纪略)

茶叶铺这种买卖,发源于安徽。在北京城里,最讲究门面,早年 行里,量门面之大小,可以取货物之多寡,后来多有虚张声势的,所 以人家也就不听那套啦。(燕市积弊)

骗局 明万历之末,辇下诸公,间有陶情花柳者,一时教坊妇女,竞尚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47

京师百货所聚惟正阳门街、地安门街、东西安门外、东西四牌楼、 东西单牌楼,暨外城之菜市花市。自正月灯市始,夏月瓜果,中秋节 物,儿嬉之泥兔爷,中元之荷灯,十二月之印板画、烟火、花爆、紫 鹿、黄羊、野猪、山鸡、冰鱼,俗名关东货,亦有果实蔬菜,旁及日 用百物,微或秋虫蟋蟀。苟及其时, 则张棚列肆,堆若山积。卖之数 日而尽,无余者,足见京师用物之宏。《天咫偶闻》

庙市日期 交易于市者,南方谓之趁墟,北方谓之赶集,又谓之赶会,京师

则谓之赶庙。 月之逢三日,聚于南城土地庙,凡人家器用等物,靡 不毕具,而最多者鸡毛帚子,短者尺余,高者丈余,望之如长林茂竹。

月之逢七八日,聚市于西四牌楼护国寺,逢九十日,聚市于东四牌楼 隆福寺,珠玉云屯,锦绣山积,华衣丽服,修短随人合度,珍奇玩器, 至有人所未睹者。《燕京杂记》

庙市,西城则集于护国寺,七八之期;东城则集于隆福寺,九十 之期;惟逢三则集于外城之土地庙斜街。(水曹清暇录)

方朔庙市诗:"月七八,护国寺中市风发;月九十,隆福寺中市 齐集。东西两庙物不分,昨日今日即前日。笨车辇载轰山门,地毯未 设先天棚,高者或板支案要令阅者无长蹲。大院衣履列如织,中殿珠 玩攒为营,宝刀动辄百数十,翠钿金钏摇繁星。用物无分满与汉,食 物不论冷热荤素酸咸甘苦辛。老者问值稚者取,母购包头还挈女。朱 袍翠袖两无猜,左右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48

循行辰至午。北货重,南货轻,方分道路持权衡; 前院鼓,后院钲,一闻便窜何其神。钲鼓声中百戏进,难拦大众如狂 兴。祇嫌市肆亵狎歌,都使金张儿女听。听不得,归宜亟,乱风还有 妖言贼。君不见布围悬画人首羊,招人来看飞头国,庙市何教如此极?"

(金台游学草) 逢三日土地庙市,逢七八日护国寺庙市,逢九十日隆福寺庙市。

(《京师地名对》注)

都门庙集有期,每旬三为土地庙,四为花儿市,五、六为白塔寺, 七、八为护国寺,九、十为隆福寺。别有依阳历之市集。一、四、七 则正阳门大街,二、五、八西珠市口,三、六、九花市大街,率于晚 间举行,所谓夜市也。此外则宣武门外有黑市,崇文门外有晓市,皆 市集之别开生面者。《京华春梦录》

时尚新谈逛庙诗:"逢期逛庙顾盼兮,三十六行色色齐,若遇人 丛挨挤处,留神扒手窃东西"。

庙市,俗呼庙会,旧京庙宇栉比,设市者居其半数,有年一开市 者,如正月之大钟寺,白云观,火神庙,黄寺,财神庙,雍和宫,东 岳庙,二月之太阳宫,三月之江南城隍庙,蟠桃宫,四月之万寿寺, 北顶,五月之卧佛寺,都城隍庙,南顶,六月之善果寺,中顶等是。 有月开数市者,土地庙,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等是。每至市期, 商贾云集。月开数市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55

馄饨"。(水曹清暇录)

窦店

窦店距彰义门二十里,为旅客尖宿之所,亦南北往来必经之地也, 离辇毂切近,金吾缇骑,恒侦探贼盗,盘诘奸宄,凡异言异服,形迹 可疑者,擒获无得脱。

珠市口 珠市口为京师四达之冲,设都阃镇之,麾下兵弁,昼夜逻察,遇

作奸犯科者,即擒送提督府,居民之宁扰凭焉,而武弁之黜陟亦系焉。 珠市当正阳门之冲,前后左右,计二三里,皆殷商巨贾,列肆开

廛,凡金绮珠玉,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 不休,京师之最繁华处也。(以上春明丛说)

假贷 京都竹枝词:"费尽心机假混真,(假参假银假簪假钱票之类,不

可胜数)。百般奇巧斗鲜新,(如耗子药阳情果之类,造出许多新鲜名 色,其物皆黄泥作成,又有用布圈一空地,门前书一怪物,一人敲锣, 招人去看,其实并无怪物)。名为骨操时时摔,(此辈名为摔骨操)。 惯向街头骗傻人"。(见市井门)

肉市 又:"高楼一带酒帘挑,笋鸭肥猪须现烧,日下繁华推肉市,果

然夜夜似元宵"。 店中招呼

又:"偶从瓜子店中过,忽闻招呼「买甚么?」声价欲高须作态, 唤人焉得卖钱多?"(以上见商贾门)

八旗兵

又咏八旗兵云:"衫厂前襟草帽横,手擎虎叭喇儿(鸟名即伯劳 也)行,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56

官差署了原无事,早饭餐完便出城"。(见兵丁门)

文武各官 京都竹枝词:"这样威风不可当,正阳门外意扬扬,那知一入城

门口,便把威风意气藏"。(见文武各官门) 又:"官样车夫一炷香,(车夫行走之势,有一炷香风摆荷叶之名)。

并头引马较人忙,(例不应有并头而行,似有非有可笑)。东城画过常 行稿,又去西城谒侍郎"。(同上咏司官)

试期买卖 又:"锻号银楼也快哉,但能管事即生财,休言刻下无生意,且

等明春会试来。(京师买卖,逢乡会年尤觉茂盛)。"(见商贾门) 光绪都门纪略录科诗:"每到秋闱士子赊,录科国学好生涯,怜

他娇小如花女,已解提壶卖酾茶"。(见风俗门) 每春秋二试之年,去棘闱最近诸巷,西则观音寺、水磨胡同、福

建寺营、顶银胡同,南则裱背胡同,东则牌坊胡同,北则总捕胡同, 家家出赁考寓,谓之"状元吉寓",每房三五金,或十金,辄遣妻子归 宁以避之。东单牌楼左近,百货麕集,其直则昂于平日十之三,负戴 往来者至夜不息。当此时人数骤增至数万,市侩行商,欣欣喜色,或 有终年冷落,藉此数日补苴者。(天咫偶闻)

封条 京都竹枝词外城风俗云:"封条处处禁喧哗,小小门楼也宦家,

为问何人曾入仕?舍亲始祖作官衙"。(见风俗门)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72

马路

正阳门前至天桥,马路宽十余丈,平坦如砥,车马驰骤,狂疾 若风雨,入夜,两旁灯火,密如繁星,极望惟一片通明,城内外交衢 百道皆如之。

市场

内城东西长安市场,外城青云阁劝业场,皆罗列百货,间以球场 饮憩之室,男女履舄,终日恒满。(以上都门怀旧记)

许愈初青云阁诗:"迤逦青云阁,喧腾估客过。珠光争闪烁,骨 董几摩挲。栋栋书坊满,家家相士多。居然好风景,堪唱太平歌"。

(肃肃馆诗集) 东安门外,辟地数弓,商摊荟萃,名曰市场,尘嚣喧攘,不减南

城之青云阁,劝业场。此中百货岔集,游人蠭涌,婀娜娇娃,接踵而 来。轻薄少年,掉臂其间,坠珥遗簪,时有所闻。内惟绢花铺与玩具 摊,最为北里姊妹所爱赏。他若果肆饼铺,亦时有丽人驻足,轻启樱 口,包扎已就,归寘妆阁,留待佳宾,客如沾唇,弥觉情味俱远也。

《京华春梦录》

敬节会 敬节会,宣武门外兵马司后街,凡贫苦嫠妇,报名会所,月有帮

助。(《京师地名对》注) 药王庙庙市

小药王庙在东直门内路北,北药王庙在旧鼓楼大街,自正月起, 每朔日望日有庙市,市皆妇女零用之物,无甚可観。《燕京岁时记》

药王庙:小药王庙东直门内,北药王庙旧鼓楼大街,皆朔望日有 庙市,妇女零用之物。《春明采风志》

花市 花儿市在崇文门外迤东,自正月起,凡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

市,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75

赶城

当日前门,上灯即闭,闭门之顷,行人车马,竞走飞驰,少迟即 不及入城矣。三更时即开门,然许入不许出,凡入城者名为倒赶城, 今则出入无禁,殊便行人。(以上京华百二竹枝词注)

都中昔日,城禁綦严,向夕即闭,各官除清之宗室亲贵外,皆居 外城,每夕三更后,惟正阳门启一次,以备各官入朝,而内城之偶留 于外者,即乘此时随入,俗谓之赶夜城,但许入而不许出,防宵遁也。

(新燕语)

香面摊 社会上有种生意,专卖夏天所带的香面子(近来连真的都不兴啦),

每在山场庙际儿,高支布棚去出摊,论他的东西,就是点儿粗香料(胚 子),摆着点子熊爪,死猴儿,净仗着流口辙,招的一般村姑村妇,围 了个风雨不透。

赶档子 赶档子并非说是赶庙会作买卖,是专说北京商界里一个最大的毛

病,不信我先说几个比方,可别抬死杠,有则有之,无则无之。譬如 面铺吧,不管各省各处,年头儿怎么样,只要北京没下雨,立刻他就 长钱,有这们个脾气儿没有?有,赶档子吗。再说洋货儿,只要听见 有轮船失事的信儿,立刻煤油,火柴,带烟卷儿,全都长钱(仿佛都 在这只船上)。譬如听说外国的织布机坏啦,马上买洋布就贵,只要 一嚷嚷要断屠,肉就六吊一斤(并没断)。以上这是净说听风儿长的

毛病,外带还有一个有长有落的毛病,也叫赶档子。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84

店,多在琉璃厂及隆福寺附近,交易颇盛,惟外部不易探知。

佛像 现时中国之佛像,多在北京制造,虽亦有在地方制造者,亦必运

至北京,刻"北京制"之字样,再行出售于四方。(以上北京繁昌记) 市肆

六八五

北平风俗类征 六八六 后门大街

地安门大街,昔最骈阗,北至鼓楼二里许,日中为市,攘往熙来, 无物蔑有。自轮轨交通,东西车站,分设正阳门畔,于是巨商大贾, 遂去此而适彼矣。《京华春梦录》

竞卖 各家铺户,更不堪言。大小商号,都不卖钱,支持不住报歇业,

省得铺长终日愁烦。修饰门面,特别新鲜,新张开幕,贱卖三天,花 牌楼高好几日,转盘话匣子唱上没完。各位铺长心似油煎,买卖亏累 不能赚钱,了事先生无法办,活把铺长眼急蓝。各样货物一概价廉, 均按八扣特别放盘,各报时常登广告,所为顾客踊跃争先。(北平俗 曲逛公园)

绸缎铺之廉价,时时出现,其宣传方法,亦千奇百怪,五光十色, 有扎彩牌楼者,有用无线电播放唱片者,有奇装异服之怪人,招摇过 市,惹人注目。大凡一家发起,别家必追踵而来,后者又必甚于前者。

有每尺加一,则有老尺加一,再进则买一尺送一尺,更进则有白送一 疋,或白得元宝之奇文。此种现象,近虽稍见平静,但说不定甚么时 候就会热闹一阵,而旧都商家之穷极无赖,亦可见矣。

昔程长庚领袖剧界,曾立志不许梆子戏入大栅栏,因为梆子腔不 登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320

藏张天师镇邪符。

天文生 顺天旧府本有阴阳学,已久废,惟天文生择日择地,在旧社会占

有无形大势力。凡官员之起程上任,人民之婚嫁丧葬,莫不惟其言是 听,迩来都市之迷信,尚不能破除。(以上京兆地理志)

长斋 曩在京师,见士大夫讲佛学,不荤食者,日多一日。盖身处万恶

社会,无法救济,只有长斋绣佛,自行忏悔,以冀人心风俗之转移。

(挈瓶斋笔记) 九门神物

故老言,京师九门皆有神物镇之。正阳门城楼有仙狐,常幻作白 衣老人,出而拜月。崇文门有灵龟,尝修理街道,探至崇文门下,深 丈余,忽露龟甲,急以土掩之。宣武门为神獒,每当西市刑人,夜深 出而吸其血,目光如星。余尝于夜半赴宴归,忽见群

犬奔走,若有所伺,御者曰,神獒出矣,停车道左,然未睹其状 也。其余六门,不可考矣。(觉花寮杂记)

儿哭禳解 北平歌謡:"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君子念三

遍,一觉睡到大天亮"。注云:"儿童夜哭,多写此歌,遍贴各处,谓 可以禳解"。(北平歌谣集)

妓院忌讳 妓院中忌讳两手抱膝,两手背负,及闭门碰灯等举动。(北平游

览指南)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328

请安之礼始于辽,历险金元皆然,明代犹未尽革。后则非独满蒙 二族有之,汉族亦有行此礼者,而尤盛于北方。辽志云:"凡男女拜 皆同,其一足跪,一足着地,以手动为节,数止于三四,彼言「揑骨 地」者跪也"。夫一足跪,一足着地,即一足立而着地,但屈彼一足 也;以手动为节,即垂手近足跗之节也;但言数止于三四,似犹有繁 简之不同,固不仅如后之垂右手屈左膝之各仅一次也。惟妇女多请双 安,则以两手抚两膝,而同时屈之耳。《清稗类钞》

舍粥 朝阳阁,正阳门东洞子门外城根龙王堂,每岁暮,僧人募缘舍粥

于此。(《京师地名对》注) 旗主

每有旗主,贫无聊赖,执贱役以糊口,或为御者,或为丧车杠夫, 或为掮肩者(京师市上有一种人专以肩背为人家搬运杂物,谓之掮肩)。 若途遇其奴,高车驷马,翎顶辉煌者,必喝其名,使下车代其役,奴 则再三请安,解腰缠以贿之,求免焉。故旗奴之富贵者,甚畏见其贫 主也。(清代野记)

帖学 京师自前清道咸以后,渐知搜求古碑,以救帖学末流之敝,能书

者遂相继而出。(新世说) 满人相见礼

满人相见,以曲躬为礼,别久相见,则相抱。后以抱不雅驯,执 手而已,年长则垂手引之,少者仰手以迎,平等则立掌平执。

二好二丑 光绪庚子以前,京师有二好二丑:二好者,字之好也,进士之朝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4

出版说明

宛署杂记二十卷,明朝人沈榜编着,一五九三年(明万历二十一年)刻本出版。它记载明代北京各方面的情况﨧尤其偏重于经济,是一部研究明代北京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风俗掌故比较罕见的参考数据。

作者沈榜,湖广临湘人,由举人历任内乡、东明、上元三县知县,万历十八年,升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后又升任户部主事。他在宛平任内,颇能留心时事,搜求掌故,并根据署中档册文件,编著了这部宛署杂记。

万历年间,明朝皇帝、贵族等封建统治者更加奢侈腐化了,他们疯狂地追求土地、金钱和财货。明代北京辖有大兴、宛平两县,宛平辖区在北京城西边(从正阳门棋盘街以西直到西山一带),是皇帝和封建中央统治机构所在地,所以横征暴敛,掠夺剥削特别厉害。从这本书的一些内容正可以看到这种情况。第十四卷、第十五卷的'经费',记录了宛平所担当的坛庙、陵园、行幸、宫禁、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109

第十二卷宛署杂记 平

契 税

  永乐初元,都城设立都税司、九门宣课司,专掌一应货物之税,验值为差,不知何时革去各门之稍僻者并入都税司,正阳门、崇文门二宣课司,安定门、德胜门二税课司,共五处,俱隶户曹掌行。凡宫府所需,及各衙门大小杂费,咸取办之。两县官止税城外田契,候十年大造黄册,一举事毕,会计其数报府,仅供地方公用。其外府州县,事体相同。此外,如典买房税,虽明载律令,莫掌行者。至万历伍年,都税司大使周希林受赂重税发觉,本府题奉部覆钦依,始将都城典买房契税专属两县管理,而宫府内外一应供应改取给之。 顺天府为清查税契银两以裕财用事:奉户部札付前事,该本部题,贵州司案呈,奉本部送,户科抄出顺无府尹王之垣等题:臣等伏睹《大明律》内一款:凡典买田宅不税契者,笞五十,仍追田宅价一半入官。钦此。万历四年二月内,都税司大使周希林私擅税契,本府查非本官职掌,问拟应得罪名。所有应该某衙门税契,向未查理。近奉户部札付,为缉访事,内开:税契银两是否都税司收受,每年约计若干,等因,到府,奉此,通行各宣课司并宛、大二县查核。随据宛、大二县知县李荫等,并都税司大使江桂芳、安定门大使李文魁等各回报,并无税契缘由,已经呈报本部去后。为照税契银两,原非无名之征,凡外省州县,俱有此税契,且律开不税契者既有半价入官之罚,则凡民间置产为子孙谋,而贻以白契,其心必有所不安,且恐有生奸以争之者,是税契又民之所欲也。既为法之所当税,又为民之所欲税,乃不着落一定衙门税之,顾使大使若周希林者,得借其名以私其所入,殊非事体。伏乞敕下户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206

袖轻裙,危弦急管,结春柳以牵愁,凝秋月而流盼,临翠池而暑清,褰绣幌而雪暖,一笑金千,一食钱万,此诚他方巨贾,远土浊宦,乐以销忧,流而忘返,吾都人往往面谀而背讪之也。论其郊原,则春晚冰融,雨济土沃,平平绵绵,天接四野。万犁散漫兮鸦点点,千村错落兮蜂簇簇。龙见而冻根载苗,火中而早渐熟。柳暗而始莳瓜,藻花而旋布谷。种草数亩,可易一夫之粟;治蔬千畦,可当万户之禄。寒露既降,雄风亦高,促妇子以刈铚,忧气候之蹉跎。来辀去毂,如乱蚁之救溃垤;千囷万庚,若急雨之沤长河。爰涤我场,其荣孔多。有方外之黄鸡、玄彘,与沙际之绿凫、白鹅。收霜菜而为菹,酿雪米而为醪。社长不见呼,县官不见科,喜丰年之无价,感圣化而讴歌。

本朝 燕地多产名贤,德业勋猷,可师可范(祠祝)。

岁时元旦拜年:晨起当家者,率妻孥,罗拜天地,拜祖祢,作匾食,奉长上为寿。烧阡张:各家祖先,俱用三牲熟食,货草纸细剪者为阡张,供其前。俟三日后焚而彻之。惟佛前则供用果面,阡张至元宵罢,乃焚。道上叩头:元旦出游,道逢亲友,即于街上叩头。戴闹嚷嚷:以乌金纸为飞鹅、蝴蝶、蚂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插满头者。《荆楚岁时记》云:人日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以戴之头鬓,即此意也。元宵游灯市:每年正月初十日起至十六日止,结灯者,各持所有,货于东安门外迤北大街,名曰灯市。灯之名不一,价有至千金者,是时四方商贾辐辏,技艺毕陈,珠石奇巧,罗绮毕具,一切夷夏古今异物毕至。观者冠盖相属,男妇交错。近市楼屋赁价一时胜踊,非有力者率不可得。十四日曰试灯,十五曰正灯,十六曰罢灯。走桥摸钉,祛百病: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令人持一香辟人,名曰走百病。凡有桥之所,三五相率一过,取度厄之意。或云终岁今无百病,暗中举手摸城门钉一,摸中者,以为吉兆。是夜弛禁夜,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俱不闭,任民往来。厂卫校尉巡守达旦。放烟火:用生铁粉杂硝、磺、灰等为玩具,其名不一,有声者,曰响炮,高起者,曰起火。起火中带炮连声者,曰三级浪。不响不起,旋绕地上者,曰地老鼠。筑打有虚实,分两有多寡,因而有花草人物等形者,曰花儿。名几百种,其别以泥函者,曰砂锅儿。以纸函者,曰花筒。以筐函者,曰花盆。总之曰烟火云。勋戚家有集百巧为一架,分四门次第传爇,通宵不尽,一赏而数百金者。打鬼:正月十六日,小儿多群集市中为戏。首以一人为鬼,系绳其腰,群儿共牵之,相去丈余,轮次跃而前,急击一拳以去,名曰打鬼。期出不意,不得为系者所执,一或执之,即谓为被鬼所执,哄然共笑。捉代系者,名曰替鬼。更系更击,更执更代,有久系而不得代者,有得代而又系者,有终日击人而不为所执者,以此占儿轻佻,盖习武之意。跳百索:十六日,儿以一绳长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令难凝

书名:北京牛街志书——《冈志》 页码:33

康熙十八年,京师地大震。

康熙三十三年,厄鲁特犯顺①,遗奸细十余人,随进贡蒙古混入内地。其中有古尔把厄[巴尼]、沙革阑德二人,冒充红帽回子②潜匿京都,往来各礼拜寺。教人不知其逆党也,皆敬信之。东城人马惠泉迎沙革阑德至家,奉如神明;西寺赛一德③常邀至家一饭。后古尔巴尼为理藩院巡卒所获,供称:"本国差十余人来打细,吾二人系哈蜜[密]回子,故寄住礼拜寺赛一德家,无赛一德之处,即寓掌教家。"事闻,有旨严拿重究。理藩院尚书满丕,差郎中会同营弁,率京兵司坊捕役,以布包古尔巴尼之头,半夜出城,围礼拜寺。教人大骇,莫敢举烛。改封翁弼廷、吴玉寰、张东湖、穆祥甫、刘明廷、马次泉俱披衣来寺。郎中灯下识其面曰:"事非汝曹所知,速回去,免致灭族。今所捕惟赛一德耳。"封翁曰:"赛一德乃我教之师也,不向我索,公等安所得赛一德哉!"郎中喜曰:"公解人。"封翁呼住持速开门引众官坐客堂上,遣人请老师来。俄隶卒执掌教白世祥、赛一德·马腾云至,二人皆须发皓白战栗不能语。郎中测[侧]然曰:"是岂为恶不法者?!"叱隶卒毋无礼。指白世祥曰:"所捕者

赛一德,无预此翁事。"少顷,捕东寺尹良相至,噤齘无人色,呼隶卒挟于马上.营兵护拥而去,封翁诸人随至正阳门外,天交五鼓矣,门吏闻马蹄声,启扉执火点名而入,挥封翁等退.已而门闭,良相回头无封翁诸人,即失声大哭;马腾云如醉梦然。比至理潘院,则各寺掌教及马惠泉俱捕至,锁禁一室,置兵守之,封翁诸人素交权贵,家饶于财,即假寐于正阳门外,候门启,驰赴当道之家,求嘱托承审官,许以重赂。

①厄鲁特犯顺:指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于康熙年间反清。噶尔丹于康熙三十五年为清兵所败,次年自杀。

②红帽回子,"回子"是清朝对""回回"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少数民族带有侮辱性的称谓。新疆突厥族系的少数民族,像土耳其人一样习惯戴红色呢料的平顶圆帽,被称为红帽回回。

③赛一德:阿訇马腾云的阿拉伯文名字,回民习惯称为"经名"。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53

海子在府西三里,旧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流入都城,而汇于此。

南海子,在京城南二十里。旧为下马飞放泊,内有按鹰台。永乐十二年,增广其地,周围凡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丈,乃育养禽兽、种植蔬果之所。中有海子,大小凡三。其水四时不竭,汪洋若海。以禁城北有海子,故别名曰南海子。

杨士奇都城胜览云:正统四年,重作北京城之九门成。崇台杰宇,岿巍弘壮。环城之池,既浚既筑。堤坚水深,澄洁如镜。焕然一新,耆耋聚观,忻悦嗟叹,以为前所未有。盖京都之伟望,万年之盛致也。于是少师建安杨公,少保南郡杨公,偕学士诸公,以暇日登正阳门之楼而纵览焉。高山长川之环固,平原广甸之衍迤,泰坛清庙之崇严,宫阙楼观之壮丽,官府居民之鳞次,廛市衢道之棋布,朝觐会同之麇至,车骑往来之坌集,粲然明云霞,滃然含烟雾,四顾毕得之,而胸次轩豁,趣与景会,乐哉游也。南郡公有诗,诸公皆倚和之,缀辑成卷。是时仆以赐告南归,不及与游。既获睹群什,而歆艳焉。皆所谓登高能赋之大夫也,讽咏之余,因慨叹凡事之成,各有其时。太宗皇帝肇建北京,既立郊庙、宫殿,将及城池,会有事,未暇及也。已而国家屡有事,久未暇及。皇上嗣大位之五年,仁恩覃霈,海宇乂宁,始及于斯,而不日成之,岂非得其时者乎!夫得其时,而不得其人,犹未也。盖尝闻命下之初,工部侍郎蔡信飏言于众曰:役大,非征十八万不可,材木诸费称是。上遂命太监阮安董其役。取京师聚操之卒万余,停操而用之。厚其既廪,均其劳逸。材木诸费,一出公府之所有。有司不预,百姓不

卷之三 二三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21

春明梦余录卷之十四

天 坛

天坛,在正阳门南之左,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墻,周回九里三十步。初遵洪武合祀天地之制,称为天地坛。后既分祀,乃始专称天坛。按吴元年,建圜丘,以冬至祀昊天上帝;建方丘,以夏至祀皇地祇。及即位,犹分祀如故。至洪武十年,因风雨不时,灾异时见,览京房灾异对,始定合祀礼,采古明堂遗制,即圜丘旧壝作大祀殿,坛而屋之,罢方丘,而是岁即奉天殿行焉。十二年,殿成,祀昊天上帝、皇地祇位,南向。仁祖配,西向从祀。丹墀四坛:曰大明,曰夜明,曰星辰,又曰星辰;内壝外二十坛:曰五岳坛五,中岳坛以钟山附,曰五镇坛五,曰四海坛四,曰四渎,曰风云雷雨,曰山川,曰太岁,曰天下神祇,曰历代帝王,各坛一,凡二十四坛,大臣分献。因命太常每岁祭天地于首春三阳交泰之时。二十一年,增修坛壝,殿丹墀中叠石为台,东西相向,为坛四;内壝外为坛二十,亦东西相向。罢朝日、夕月、禜星之祭,并罢太岁、风云雷雨、

卷之十四 一九一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35

诣南郊行祈谷礼于大享殿。上陞舆,掌卫官跪奏起舆,从午门、端门、承天门、大明门、正阳门诣南郊坛内西天门至神路迤西,臣璟偕王、黄二公及高少卿面驾,序立,行叩头礼毕,分两旁候。上降舆,臣璟等导上从大享南门左门入,太常卿党崇雅跪迎,同导上至丹陛。太常卿导上至大享殿左门入,恭视神位。臣璟等先诣东陛前,候上视神位毕,太常卿导上从东陛下,臣璟等同导上至神库视笾豆,至神厨视牲。太常卿逐一奏毕,复同臣璟等导上仍从大享南门出,迤西陞舆,至斋宫。陪祀各官免朝参。是日,雪势特猛,导引往还,可数千武,而神库门路甚深滑,上亦徐行俯体,诸臣便步趋也。至一更时,臣璟等三人具祭服,诣皇乾殿行一拜三叩头礼。王公上香请神,璟与黄公导引,太常官以次捧昊天上帝正位、高皇帝配位神版诣大享殿奉安。讫,臣等三人即趋至大次候驾。亥时,一灯起,万灯齐明,灿如列星。上常服,乘舆,冒大雪从斋宫东门出,至神路之西降舆,导驾官导上至大次。德璟三人及太常卿复命,上秉圭曰:朕知道了。少顷,具祭服出,导驾官导从大享南门左门入,行祈谷礼,用十二拜如大祀仪。祭毕,上出至大次,易常服,不回斋宫,即从西天门还至太庙,参谒如前。仪毕,还宫。礼部侍郎蒋德璟谨纪。

按月令:孟春,天子以元日祈谷于上帝。注:谓以上辛郊祭天。春秋传曰:启蛰而郊,郊而后

耕,郊特牲曰:郊用辛。注:凡为人君,当斋戒自新。卢植、蔡邕曰:郊天是阳,故用日,耕耤是阴,故用辰。孔颖达曰:甲、乙、丙、丁等谓之日,子、丑、寅、卯等谓之辰。元者,善也。元日郊用辛,元辰耕用亥。黄道周曰:春日甲乙,则未知其果上辛也。明初,以冬至祀天

卷之十四 二〇五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47

春明梦余录卷之十五

山川坛

山川坛,在正阳门南之右,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墻,周回六里。洪武三年,建山川坛于天地坛之西。正殿七坛: 曰太岁, 曰风、云、雷、雨, 曰五岳, 曰四镇, 曰四海,曰四渎,曰钟山之神;两庑从祀六坛:左京畿山川,夏、冬季月将,右都城隍,春、秋季月将。二十一年,各设坛于大祀殿,以孟春从祀,遂于山川坛惟仲秋一祭。永乐建坛北京,一如其制,进祀天寿山于钟山下。嘉靖十一年,即山川坛为天神、地祇二坛,以仲秋中旬致祭。别建太岁坛,专祀太岁。东庑为春、秋月将,西庑为夏、冬月将,各二坛。前为拜殿、宰牲亭。南为川井,即山川坛旧井,有龙蛰其中。坛西南有先农坛,东旗纛庙。坛南耤田在焉。十年,定太岁、月将祭期,岁于孟春享庙,岁暮祫祭之日,遣官行礼。隆庆元年,礼官议天神、地祇既从祀南、北郊,仲秋不宜复有神祇坛之祭,罢之,而太岁之祭如故。

卷之十五 二一七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63

房。又外为坛门,又外为泰折街、牌坊。护坛地一千四百七十六亩。

明太祖未即大位之先,已建圜丘于正阳门外钟山之阳,建方丘于太平门外钟山之阴,分祀天地。元年,李善长等进方丘说,曰:按三代祭地之礼见于经传者,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日,祀之于泽中之方丘。盖王者事天明,事地察,故冬至报天,夏至报地,所以顺阴阳之义也。祭天于南郊之圜丘,祭地于北郊之方泽,所以顺阴阳之位也。然先王亲地有社存焉。礼曰:享天于郊,祀社于国;又曰:郊所以明天道,社所以神地道;又曰:郊社所以祀上帝;又曰:明乎郊社之礼。或以社对帝,或以社对郊,则祭社所以亲地也。书曰:敢昭告于皇天后土;左氏曰:戴皇天,履后土。则古者亦命地祇为后矣。曰地祇,曰后土,曰社,皆祭地也。此三代之正体,而释经之正说。自郑玄惑于纬书,而谓夏至于方丘之上祭昆仑之祇,七月于泰折之坛祭神州之祇,析而二之。后世宗焉,岁一祭。自汉武用祠官宽舒议,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礼如祇祀,而后世又宗之,于北郊之外仍祠后土。元始间,王莽奏罢甘泉泰畤,复长安南北郊,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郊,而后世又因之,多合祭焉。由汉历唐,千余年间,亲祀北郊者惟魏文帝之太和、周武帝之建德、隋高祖之开皇、唐玄宗之开元,四祭而已。宋元丰中,议专祭北郊,故政和中专祭者凡四。南渡以后,则惟摄祀而已。元皇庆间,议夏至专祭地,未久施行。今当以经为正,拟今岁夏至日祀方丘,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从祀。上是之。四年三月,复改筑圜丘、方丘二坛。七年七月,增圜丘、方丘从祀,更定其仪。十年,以分祭天地,揆之人情,有所未安,命举合祀之典。即圜丘旧址为坛,而以屋覆之,名

卷之十六 二三三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48

春明梦余录 三一八

汉寿亭侯庙

汉寿亭侯庙,在宛平县东,成化十三年建,俗呼白马庙,盖隋之旧基也。每岁五月十三日,遣太常官致祭。按洪武二十八年,建庙于鸡鸣山,祭汉寿亭侯,永乐中,始载祀典。

公于后主景耀三年追谥壮缪侯。宋徽宗崇宁元年,追封忠直公。大观二年,加封武安王。宣和五年,勅封义勇武安王。高宗建炎二年,加封壮缪义勇王。淳熙十四年,加封英济王。勅曰:生立大节,与天地以并传,没为神明,亘古今而不朽。荆门军当阳县列神壮缪义勇武安王,名著史册,功存生民,一方所依,千载如在。凡有祷于水旱雨暘之际,若或见于焄蒿凄怆之间。英烈巖巖,可畏而仰,庙貌奕奕,虽远益新。爰啓王封,仍加美号。岂特显尔神威德之盛,亦以慰此邦父老之情。尚祈灵助,服我休显,可特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奉勅如右牒行。淳熙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万历四十二年秋,奉勅晋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真君。云长本字长生,云长其别字也。公忠贯一时,气盖千古,封之为王,岂公之志。至曰真君,益不可闻于公也。明翰林焦竑正阳门庙碑文曰:正阳门庙者,祀汉前将军关侯作也。侯庙祀徧天下,而称正阳门者,为都城作也。侯名在百世,封号在累朝,而称汉前将军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265

关帝庙 在皇城北安门东者曰白马庙,隋基也。姚彬盗马庙在三里河天坛北,亦隋基也。正阳门瓮城庙建于明初,蒲州杨太宰慱每元旦入拜,先以名刺通之,曰乡晚生。明因寺 在天坛北,内有贯休所画罗汉十六轴,僧紫柏各系以赞。僧寮左壁有董文敏其昌书佛成道纪,天启二年刻石。

隆安寺 天顺间建,万历己酉重修。后有一堂,曰净土社。

弘善寺 在左安门外,所谓韦公寺也。正德中内侍韦霦建。寺后有西府海棠二株,高二寻,每开,烂如堆绣,香气满庭。昔人恨海棠无香,误也。寺东临池一亭,亭后假山极其幽胜。

龙华寺 在德胜门东,成化三年建,万历五年重修。寺外稻田千亩,宛如江南。大隆福寺 景泰四年建,极其钜丽。大法堂石栏,乃南城翔凤殿物,撤用于此。摩诃庵 在阜成门外八里庄,嘉靖丙午建。

都人王崇简记:予少时猎西郊,偶过摩诃庵,见石工勒金刚经,集篆于石。呼僧问之,廓上人曰:此汪中丞所得之古集篆也。其始,青衣鼓枻于黄莲洲垝垣间,一箧浮水上触舟,视之,故经没灭耳。夜则有鬼物恍惚呵护,惊告中丞。于日中辨之,为古集篆金刚经。中丞欲刻之金陵,旋以抚军云中未果。其门人洪度刻木相贻,且告之。故感此奇,因愿勒之石,以示久远,并募

卷之六十六 一二七七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284

春明梦余录 一二九六

蜘蛛塔记 黄辉书。

正阳门汉前将军关侯庙碑 焦竑撰,董其昌书。

长椿寺水斋传 米万锺书。

明因寺传道记 董其昌书。

燕都有虞帝庙,不知始于何代。其碑则唐贞元间颜真卿书,谓之复庙碑,至元时尚在。元人王恽文集有大都复虞帝庙碑记,谓此碑人屡欲易去砻焉以他用,主者心戃恍,若有儆动,乃已。后有道士陈志玄起长春别院,复购之,约不犯原刻,用石背。及来徙,碑与趺坼,身挺植,重不克举。道士惕息,不敢徙,仍安原处。其碑着异如此,今不可考。

元人又有修理大都南京石经事状,云:窃见大都南京庙学所有九经石刻刊琢极精,近年以来,旧制既废,举皆散乱于荒烟草棘间,日就摧圮,甚可宝惜。且经之遗制,自汉、唐至今,历代圣王无不尊崇修理,盖重夫经世大法故也。今海宇混一,方息马论道之时,据上项石经,理合修立,以彰国容。按九经石刻旧在汴梁(京)学宫,金人移置于燕,今不复存。余官汴城,于开封府学又见有篆书九经,似是唐人手迹,已残剥不全,余捐赀修理,列于两庑。今亦在深泥中矣。

石刻在世,可以考证逸事,补史之讹缺,然所存者极鲜。旧记载:景祐时,姜遵奉太后意,悉取长安碑石为塔材;又雒阳天渊池中有魏文帝九华楼殿基,悉是雒中故碑;金陵街衢,半是六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321

处,马跑等地泉亦不深远。大抵此河天旱则淤壅浅涩,雨涝则漫散冲突,徒劳人力,卒难成功,决不可开。况元人开此河,曾用金口之水,势汹涌,冲没民舍,船不能行,卒为废河。此乃不可行之明验也。今会勘得玉泉、龙泉及月儿、柳沙等泉诸水,其源皆出于西北一带山麓,堪以导引,汇于西湖,见今大半流出清河。若从西湖源头将分水青龙闸闭住,引至玉泉诸水,从高梁河量其分数,一半仍从皇城金水河流出,其余从都城外壕流转通会,流于正阳门东城壕,再将泄入三里河水闸住,并流入大通桥闸河,随时开闭。天旱水小,则闭闸潴水,短运剥船;雨涝水大,则开闸泄水,放行大舟。况河道闸座见成,不用增造;官吏闸夫见有,不须添设。臣等勘时,曾将庆丰、平津、通流等闸下板七叶,剥船已验可行;若板下至官定水则,其船亦可通行。止是闸座河渠间有决坏淤浅处要逐加脩濬,较之欲创三里河工程甚省。况前元开创此河,漕运七八十年,公私便宜,后来废弛。今若复兴,则舟楫得以环城湾泊,粮储得以近仓上纳,在内食粮官军得以就近关给,通州该上粮储又得运来都城;与夫天下百官之朝觐,四方外夷之贡献,其行李、方物,皆得直抵都城下。若此事举行,实天意畅快,人心欢悦,足以壮观我圣朝京师万万年太平之气象也。伏望圣明早赐裁处,乞勅各该衙门会计物料,量拨官匠,并各营见掺官军人等,自西山玉泉一带,并都城周围壕堑,及大通桥直抵

卷之六十九 一三三三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326

春明梦余录 一三三八

通州,入白河。此河元郭守敬由古水道开濬,非自守敬创始。盖西山诸水,由皇城东出,每当山水泛涨,由此而泄,引之入白河,以济漕运,故置闸以时启闭,初非为行舟设也。成化十二年,平江伯陈锐不察其故,建言脩复。宪宗皇帝命户部左侍郎翁世资、工部左侍郎王诏挑濬,仍濬西湖诸泉,以益水势,可放运船千余,直抵大通桥下。既而水急岸狭,船不可泊,未几即耗,船退,几不能全,遂不复行。正德七八年,亦尝挑濬,竟无成功。盖京师之地,西北高峻,自大通桥下视通州,势若建瓴,而强为之,且未免有害,非徒无益而已。惟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西有玉泉庵,至今基下俱有泉脉,由三里河绕出慈源寺、八里庄、五箕花园一带,直抵张家湾烟墩港,地势低下,故道俱存,冬夏水脉不竭。见今天坛北芦苇园草场九条巷,其地下者俱河身也。高者即旧马头,明白易见。不假经画,稍加脩治,即可复也。但附近势家庄园,故成化六年杨茂虽尝建议,而不敢尽言,但请置坝而已,后亦竟沮不行。成化十二年踏勘,而势家买通钦天监,以为地居京师子午方位为说,不知三里河乃在都城巽巳,实非子午方也。今若诚按此修濬,则公私大船俱可直抵三里河,不但便搬剥而已。

白河 源出边外,经密云县雾灵山为潮河川,而富河、罾口河、七渡河、桑乾河、三里河俱于此会,名白河。南流经通州,合通惠及榆、浑诸河,至张家湾,总名曰潞河,并南流杨村以北。通惠之势,峻若建瓴;白河之流,淤沙易阻,夏秋水涨则惧潦,冬春水微则病涩,藉濬治焉。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163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九

国朝宫室

〔臣等谨按〕从来立国者必首隆庙社之规,崇建阙廷之制。所以象辰极,抚寰区,昭诚敬而敷化理,典綦巨也。洪惟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顺治元年肇定大清门名额,有若殿庙宫阙制度,皆丕振鸿谟,因胜国之旧而斟酌损益之。声灵赫濯,炳耀维新。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圣圣相承,勤塈茨而施丹艧。皇上御极以来,绍庭继志。凡兹外朝、内朝营建缮葺之举,道在因时者,则必饬所司董治,俾敬谨蒇厥事。煌煌乎肯构鸿图,创垂亿万年之盛轨也。今谨编录国朝宫室,厘为二十卷,列于原书宫室门之前,而附录原宫室卷帙于后。其有可考辨者,仍于原条下一例加按以资互证焉。

正阳门之内为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阑,左右石狮各一,下马石牌各一。大清会典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63

竟不失尺寸。明世庙识余录

原万历二十五年六月戊寅,归极门火,延烧皇极等殿,文昭、武成二阁回廊皆烬。明神宗实录

原天启五年八月戊戌,皇极殿竖金柱,九月甲寅门工成。七年二月己亥,迎建极殿金梁。乙巳,建极殿升梁。五月辛未,命工部尚书薛凤翔迎中极殿金梁,分遣尚书杨梦衮于神木厂,孙杰于广渠门,崔呈秀于正阳门,王之臣于大明门,郭允厚于午门,周应秋于皇极门行祭告礼。己卯,中极殿升梁。八月乙未,中极殿、建极殿插剑悬牌,三殿开工。自天启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起,至七年八月初二日报竣。明熹宗实录

原沈德符天启宫词 万方辐辏助雕甍,观阙峨峨壮帝京。赵鬼不须重诵赋,柏梁未烬建章营。清权堂集

原京城皇极门且成,而金柱明梁非围尺极大者不中,时川贵采办,在在告困。适通惠河道工部郎陆澹园以天津至海两岸平沙葭苇之地,有历朝大楠木漂没者悉为搜发,至一千有奇。其中梁柱围尺者一百五十有七,约省金钱二百余万。见只编

增万历四十三年八月庚戌,重建三殿。明史神宗纪

原皇极殿九间,中为宝座,座旁列镇器。座前为帘,帘以铜为丝,黄绳系之,帘下为毡,毡尽处设乐。殿两壁列大龙橱八,相传中贮三代鼎彝,橱上皆大理石屏,每遇正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333

行程录 以上四条原在世纪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据此条,燕京旧城周二十七里,至金天德三年展筑三里,见析津志所引金蔡珪大觉寺记。合计之,共周三十里。此皆指都城言之。至大金国志所称周七十五里者,则指外郛而言,犹今外城之制也。

〔又按〕辽金故都在今都城南面,元代尚有遗址,当时多谓之南城,而称新都为北城。自明嘉靖间兴筑外罗城,故迹遂渐湮废。其四至已不可辨。今即前人志乘、文集、碑刻所记,准以现在地面,参稽互审,如悯忠寺、昊天寺在今宣武门南,与广宁门相近,而元人皆称为南城古迹。又今城外白云观西南有广恩寺,即辽金奉福寺,距西便门尚远,而金泰和中曹谦碑记谓寺在都城内。又金天王寺即今天宁寺,在广宁门外稍北,而元一统志谓在旧城延庆坊内。又今琉璃厂在正阳门外,而近得辽时墓碑,称其地为燕京东门外之海王村。又今黑窑厂在永定门内先农坛西,而其地有辽寿昌中慈智大师石幢,亦称为京东。又图经志书载都土地庙在旧城通玄门内路西,通玄乃金都城北门,而都土地庙今在宣武门外西南土地庙斜街。由是观之,则辽金故都当在今外城迤西,以至郊外之地。其东北隅约当与今都城西南隅相接。又考元王恽中堂事记载,中统元年赴开平,三月五日发燕京,宿通玄北郭。六日午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351

原正统元年十月,命太监阮安、都督同知沈清、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率军夫数万人修建京师九门城楼。初,京城因元之旧,永乐中虽略加改葺,然月城楼铺之制多未备,至是始命修之。明英宗实录

原命下之初,工部侍郎蔡信扬言于众曰:役大非征十八万人不可,材木诸费称是。上遂命太监阮安董其役。取京师聚操之卒万余,停操而用之,厚其饩廪,均其劳逸,材木工费一出公府之所有,有司不预,百姓不知,而岁中告成。东里集

原阮安,交趾人,一名阿留,刻有营建记。春明梦余录

原四年四月,修造京师门楼城濠桥闸完。正阳门正楼一,月城中左右楼各一,崇文、宣武、朝阳、阜成、东直、西直、安定、德胜八门各正楼一,月城楼一。各门外立牌楼,城四隅立角楼。又深其濠,两崖悉甃以砖石。九门旧有木桥,今悉撤之,易以石。两桥之间各有水闸,濠水自城西北隅环城而东,历九桥九闸,从城东南隅流出大通桥而去。自正统二年正月兴工,至是始毕。焕然金汤巩固,足以耸万年之瞻矣。明英宗实录

原京师城垣,其外旧固以砖石,内惟土筑,遇雨辄颓。正统十年六月,命太监阮安、成国公朱勇、修武伯沈荣、尚书王■、侍郎王佑督工甓之。同上

原岳正天眷六章,美营建也。天眷皇明,诞命高祖。俯监万方,定都江浒。如龙斯蟠,如虎斯踞。以朝以会,以享以祀。逖矣厥谟,钦于世世。天眷皇明,亦启文祖。为厥孙谋,聿又胥宇。碣石之西,太行之东。有严厥宫,四海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354

五十五丈,主事张泰阶监浚一百四十五丈;朝阳门迤北,主事吴时亮监浚五百九十四丈;东直门迤北转西,主事陆之祺监浚五百九十六丈;安定门,主事曾樱监浚门东四百三十丈,门西一百十六丈;安定门迤西,主事刘鳞长监浚二百六十丈,主事韦国贤监浚一百七十丈,员外郎陆化熙监浚二百三十九丈;德胜门迤西,主事刘存慧监浚六百十九丈;西北角楼迤南,员外郎赵赞化监浚一百七十七丈;西直门迤南,主事张时俊监浚一百九十三丈,主事杨师孔监浚四百六丈八尺;阜成门迤南,主事张杰监浚三百丈,主事张泰阶监浚二百八十丈,员外郎赵赞化监浚二百五十三丈;西便门至正阳门,主事李养德监浚一千一百二十丈八尺一寸;正阳门至崇文门,郎中吴叔度监浚四百九十五丈;崇文门至东便门,郎中吴叔度监浚四百九十二丈;重城,员外郎林寀监浚五千一百五十丈。藏密斋集

原天启元年十月,浚京城九门及重城濠成。监工科道魏大中等因言濠之源出玉泉山,经高梁桥,抵都城西北而派为二:一循城之左而东而南,一循城之右而南而东。宜按旧闸为地形高下次第布之,未可以丈尺概也。德胜门外之水南入关,周行大内,出玉河近,且北淤南壅,而嘉靖所筑重城地势既高,有掘未及泉而止者。宜清其源,审其势,疏其脉,达其支,以总会于大通桥。又须理葺诸闸,节宣蓄泄,以壮金汤之固。疏下工部。明熹宗实录 以上二条原在世纪门,今移改。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48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三

城市 内城中城一

〔臣等谨按〕朱彝尊原书所分五城,与今地分不符。兹悉照现在五城界址册籍分编移

改。

原正南曰丽正门。辍耕录 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辍耕录,元至元四年正月城京师,分十一门,各门名俱是年所定也。明史地理志,永乐间改为九门,丽正门尚沿其旧。正统中,改为正阳门。本朝仍其名。

增城门上各起三滴水楼,凡九座。其月城外门上仍起敌楼,周围各用砖石包甃。图经志书原至正十年,京师丽正门楼上忽有人妄言灾祸,鞫问之,自称蓟州人,已而不知所往。元史五行志

原宋?晚晴出丽正门诗 团团碧树压宫城,白凤门楣淡日明。回首琼华仙岛上,片云犹欲妬新晴。燕石集

原欧阳原功诗 丽正门当千步街,九重深处五云开。鸡人三唱万官集,应制须迎学士来。圭斋集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49

原李孝光晚出丽正门和宋学士诗 暮光霞彩炫金题,綘阙高居雉堞低。上相楼台连御苑,中郎车骑过沙堤。皁雕孤捩凌云翮,紫燕双翻蹀雪蹄。回首上林凉月夜,蕊珠多是凤鸾栖。五峰集

正阳门,洪武、永乐时尚沿元故名丽正。洪熙元年,正阳门名始见于实录。至正统二年十月,行在户部奏,丽正等门已改作正阳等门,其各门宣课司宜改从今名。从之。北平古今记

〔臣等谨按〕洪熙实录无正阳门之名,此条所引误。

原正统己未夏四月,正阳门月城成。杨文敏集

原关帝庙在正阳门月城之右,每年五月十三日致祭。先十日,太常寺题遣本寺堂上官行礼。是日,民间赛会尤盛。凡国有大灾则祭告之。庙有董太史书焦太史所撰碑记,时称二绝。万历末特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旨由中出,未尝从词臣拟定也。燕都游览志

原掌道经厂太监林朝,神庙时最有宠。汉寿亭侯封号,实朝所奏请也。芜史

〔臣等谨按〕春明梦余录,庙建于明初,庙中现存明万历间加封碑,作神威远振天尊,门额又作远镇。燕都游览志盖从门额也。

增全天叙正阳门关帝庙诗 草昧云龙合,神霄铁马骧。壮心悬日月,独力荷伦常。赫怒空群丑,行师世一匡。英雄青简泪,车骑白云乡。神器何来沸?炎精憺不芒。太阿迷倒柄,冠履错恒方。冀北黄巾噪,关东赤斾央。老瞒眈虎视,孙竖剧鸱张。卓绍都勍敌,荆徐百战场。腼颜尸爵禄,狡志启封疆。膏血腥分土,戈鋋混八荒。红尘飞檄箭,白日扫欃枪。涿野游麟定,中原览凤翔。寒烟嘘燧火,远略树楼桑。竞逐平原鹿,谁怜毁室鲂?髯侯决圣主,赤手挽天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50

潢。丰沛从龙种,云逵齿雁行。深心忧国憯,大义报刘长。语用金兰契,情同鱼水忘。尊王探左氏,愤乱结中肠。杖策狥京雒,搴旗略沔阳。时欣乘骥附,勇克捷鹰扬。却敌千军废,盟心百炼刚。运谟歼鬼蜮,裂眦殪天狼。恋主心逾石,辞曹语益庄。下邳聊玩寄,官渡亦劻勷。立绩酬隆礼,披衷暴太阳。无辞就桀尹,终学报韩良。大业荆南创,英风夏口扬。济师收四郡,荡寇领全襄。拒肃阴谋伐,从诗亮节张。笑谈浑褫魄,樽俎竟隳防。絷缚金虓怒,俘囚白马戕。刺颜遄顿辔,诛华漫停觞。敦悦称名将,艰危念国殇。精忠一剑在,火德万夫望。帝京景物略

〔臣等谨按〕焦竑碑存庙内。尚有四碑,一明万历癸丑张桥撰,耿志炜书。一万历丁丑赵端庭撰,白绍经书。其义圣忠王四大字碑,则天启元年建也。礼部题定祀典碑,天启七年建也。今并存。

增关帝庙在正阳门月城之右,本朝康熙十六年御书忠义扁额。大清一统志

〔臣等谨按〕九门月城俱有关帝庙,而士民香火之盛,以正阳门为首。至春秋祀典,在地安门庙内。本朝加封位号及改正谥法,俱详载地安门条下。

增观音大士庙在月城东偏,与关庙对。本朝乾隆九年重修。庙壁有明万历壬辰修筑都城碑记,兵部职方司郎中虞淳熙撰文。五城寺院册

增张照观音大士庙碑记 京师正阳门瓮城内,自明代以来,东西建双庙,东祀观音大士,西祀后汉关侯。关侯庙明有焦竑,国朝有施闰章,并为碑记。碑虽无存,而记载于籍。惟大士庙未有闻,皇帝以命臣照。臣惟释迦以一大乘教普度、情与无情,同归觉海。尝曰: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然则分之为过去、未来、现在三身,而实无过去者、未来者、现在者,如如不动而已。乃此如如不动之中,四智出焉。爰有文殊、普贤、观音。文殊是如来妙观察智,普贤是如来平等性智,观音是如来成所作智。佛是三圣大圆镜智。以是四智,圆满三身,然后竖穷三际,横亘十方。同是一如,固无如者。然则天子当阳,现帝王身而度世,固必以无缘大慈无作而成所作矣。古之祀典法施于民则祀之。况修己治人,无适而非用其妙用,安得不像设君室而尸祝之耶!如以梵为非族,不在祀典,则不知观音本自无身,又安得有中外也?京师五方辐辏,正阳门尤万民所具瞻。游斯庙者,仰慧日之普明,荫大云之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51

慈妙,知十九应身之各自具足,二十五圆通之真教在音,目击而音闻焉,本清净心,运慈悲用,何莫非吾皇之锡汝保极欤?乾隆九年甲子元旦,尚书臣张照奉勅恭撰并书。

〔臣等谨按〕焦竑碑现存庙中,施闰章碑今无。张照文云俱无存,盖未深考也。

原孟兆祥字允吉,交河人,天启壬戌进士,官刑部右侍郎。崇祯十七年三月,守正阳门。贼至,死于门下。子章明,崇祯癸未进士,收父尸归葬。母何氏亦死。章明与其妻王氏俱自经。昭忠录

原孟公预制漆棺一具贮邸中,致身许国,盖其素志也。畿辅人物志

原任皞臣赞 忠臣何求,孝子之门。孝子何德,资父事君。嗟彼袁粲,今罕厥伦。惟公父子,奕世扬芬。表忠纪

〔朱彝尊原按〕天启壬戌,先太傅文恪公充会试总裁官,是科得人最盛。先后殉难死者,自孟公外,则有田公景猷、马公如蛟、王公国训、卢公象升、汪公乔年、黄公?、王公征、卫公景瑗、焦公觐祖、黄公孙茂、倪公元璐、王公家彦、吴公麟征、尹公洗、龙公文光、祁公彪佳、徐公石麒、华公允诚、黄公道周、傅公冠、马公思理、张公国维、王公锡衮、李公兆,其时地不同,自靖一也。

〔臣等谨按〕朱彝尊所载明季殉难诸臣,我国家定鼎之初,即赐谥典。如孟兆祥谥忠靖,倪元璐谥文正,王家彦谥忠毅,吴麟征谥贞肃,皆见明史。乾隆四十一年,我皇上褒嘉义烈,命将明史及通志诸书所载未经予谥者,俱分别予谥。凡赐谥者一千五百八十四人,列祀典者一千九百二人。如卢象升谥忠肃,祁彪佳谥忠惠,徐石麟谥忠懿,黄道周谥忠端,张国维谥忠愍,汪乔年、傅冠谥忠烈,尹洗、王锡衮谥烈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52

愍,马如蛟、龙文光、王征、卫景瑗谥忠节,王国训、黄?、黄孙茂、华允诚、马思理谥节愍。下至匹夫之谅,咸蒙秩祀,所以扶植纲常者至矣。

原大明门前棋盘天街,百货云集,乃向离之景也。谷城山房笔尘

原棋盘街府部对列街之左右。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此亦见国家丰豫之景。长安客话

原棋盘街在正阳门内,直宫禁大明门之前。每朝会诸典,京营将先期领营军护卫驻足其中,树帜甚盛。若乃天街步月,虽城中多旷,观乎此属第一。燕都游览志 以上三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棋盘街,今大清门外仍其名。街东坊曰敷文,为东江米巷;街西坊曰振武,为西江米巷。

原玉河即西苑所受玉泉注入西湖,逶迤从御沟流而东,以注于大通河者。堤在东长安门翰林院东畔,有坊二,署曰玉河东西堤,其南北有三石梁。西堤旧有高柳,垂荫水面。崇祯己巳冬,城守官军御寒无具,尽斫为薪,仅存翰苑墙东一带矣。燕都游览志

〔臣等谨按〕玉河三石梁今皆完固。翰苑墙东两岸杨柳郁葱可观。其东西二坊无考。

增玉河源出宛平县玉泉山,汇为昆明湖,分流而东,南入德胜门西水关,至皇城内太液池,由大内经金水桥流出玉河桥,达正阳门东水关,东流少北至东便门东水关,出注通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150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九

城市 内城南城

〔臣等谨按〕明代以前,三门外为南城,朱彝尊原书犹沿其旧,内城只列中、东、西、北四城而无南城。本朝规制,内城、外城各分五城,与原书所载不同。如原书自崇文街东单牌楼南起,至王府大街路东止,隶东城;东长安门南沿城墙至西单牌楼双塔寺路南,隶中城;宣武门起,至泡子街南,隶西城;今则俱隶南城。谨于原书内移归改正。

原元宁观在南薰坊,有勅建碑。明顺天府志 原在中城,今移改。

〔臣等谨按〕元宁观在今南玉河桥东,内有碑二:一明天顺四年编修陈鉴撰,一隆庆辛未严州府知府郭九畴撰。勅建碑无考。其西有三官庙,明嘉靖间建,有修撰朱之蕃、职方郎中申用懋二碑,今并存。

增怡贤亲王祠在正阳门内东偏,雍正八年勅建。大清一统志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64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五

城市 外城中城

〔臣等谨按〕朱彝尊原书因仍旧制,合内外城分中、东、西、南、北为五城,故前三门外俱谓之南城。今制,内城自为五城,而外城亦各自为五城,正阳门街居中则为中城,街东则为南城东城,街西则为北城西城。今先书外城之中城,余以次叙焉。

原正东坊,自正阳门外东河沿至崇文门外西河沿,八牌四十铺,有萧公堂、崇真观、天庆寺、慈源寺、清化寺、西三里河、东三里河、芦苇园。五城坊巷胡同集

〔臣等谨按〕东河沿萧公堂以东属南城,西属中城。萧公堂今存。西河沿关帝庙以西属北城,东属中城。崇真观、大庆寺、慈源寺、清化寺俱仍属南城,详本条下。三里河桥东属南城,西属中城。芦苇园今名芦草园,其地近草厂胡同者为北芦草园,近大席儿胡同者为南芦草园,俱属中城。

补北京正阳门前搭盖棚房,居之为肆,其来久矣。崇祯七年,成国公朱纯臣家灯夕被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65

火,于是司城毁民居之侵占官街搭造棚房拥塞衢路者。金侍御光辰虑其扰民,上言:京师穷民僦舍无资,借片席以栖身,假贸易以糊口,其业甚薄,其情可哀。皇城原因火变恐延烧以伤民,今所司奉行之过,概行拆卸,是未罹焚烈之惨而先受离析之苦也。且棚房半设中涂,非尽接栋连楹,若以火延棚房即毁棚房,则火延内室亦将并毁内室乎?疏入,有旨停止。鸿一亭笔记

〔臣等谨按〕今正阳门前棚房比栉,百货云集,较前代尤盛。足征皇都景物殷繁,既庶且富云。

原四方进士来试南宫者,率皆僦居丽正门外。燕石集

原三里河元时名文明河,接通惠河为漕储运道,今铁闸尚存。春明梦余录

原漕运总兵官都督杨茂上言:京城南原有三里河,直通张家湾烟郭桥,自桥往西,疏浚深阔二十余里,却将烟郭木桥改作吊桥,粮船到彼湾泊,可免漂流之患。若将此湾浚深,直至三里河,作平水坝三四截于内,置扁浅剥船,令运船由此盘坝以达京师,岁可省车脚数百万。明疏议辑略

〔臣等谨按〕烟郭桥明史作烟墩桥,郭字误。

原成化七年十月,户部尚书杨鼎、工部侍郎乔毅上浚河事宜,上命同漕运参将袁佑踏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66

勘。勘得城南三里河至张家湾运河口,袤延六十里,旧无河源。正统年间因修城濠作坝畜水,虑恐雨多水溢,故于正阳桥东南低洼处开通濠口,以泄其水,始有三里河名。自濠口三里至八里庄,始接浑河旧渠。两岸多人家庐舍坟墓,流向十里,迤南全接旧河,流入张家湾白河。其水深处止有二三尺,浅处一尺余,阔处仅丈余,窄处未及一丈。又有走沙,天旱则淤壅浅涩,雨涝则漫散冲突,势不易开。明宪宗实录

原大通桥去通州四十里,地形高通州五丈,置十闸方可行舟。三里河在天地坛前,去通州五十里,形高通州一丈九尺,置二闸便可行舟,但有一二走沙耳。病逸漫记

原重建三里河桥碑在桥西铁山寺。碑建于正德十二年,翰林院修撰江阴周叙撰文。铁山,寺僧宗洪号也。析津日记

原周叙重修三里河桥记 都城迤南有河焉,乃隍水之枝流也。河之上有桥,桥之名曰三里。其始创自天顺间,历岁既久,土崩石泐,而往来乘载者病焉。时有坊间善士戴通者,欲为改作,虑其费不资,功未易举,因与僧宗洪号铁山者谋之,广为募缘,不数月而集银两千一百七十有奇。撤故桥降七尺以为基,高十四尺有奇,视旧加四之一;衡二十有四尺,视旧加六之一;纵四十尺,视旧加六之一;益墁石三十尺有奇,视旧加三之一;石栏板视旧加三之一;石栏柱视旧加四之一。桥之西东各窊五尺,增筑砥平衡皆四十尺有奇。其东之纵三十尺,西之纵六十有二尺。桥之北南作耳桥者三,一瞰乎寺之南泉,一拱乎巷之鞭子,一揖乎街之半边,不惟达是桥之冲路,抑且杀河之势而阏流之洑也。延袤共七百尺有奇,越五月而工成。时正德十二年丁丑某月。

〔臣等谨按〕铁山寺今存周叙碑,已漫漶不可读,略辨题名而已。

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西有玉泉庵,至今基下俱有泉脉,由三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69

李廷机、刘效祖二碑。析津日记

〔臣等谨按〕仁寿寺在灵佑宫西,李廷机、刘效祖二碑今俱无存。

原山川坛在天地坛之西,缭以垣墙,周回六里。中为殿宇,以祀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东西二庑以祀山川、月将、城隍之神。左为旗纛庙,西南为先农坛,下皆耕田。明一统志

原永乐十八年十二月,山川坛成。明成祖实录

原山川坛在正阳门南之右,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回六里。洪武三年,建山川坛于天地坛之西,正殿七坛,曰太岁,曰风云雷雨,曰五岳,曰四镇,曰四海,曰四渎,曰钟山之神。两庑从祀六坛,左京畿山川,夏冬季月将,右都城隍,春秋季月将。二十一年,各设坛于大祀殿,以孟春从祀,遂于山川坛惟仲秋一祭。永乐建坛北京,一如其制,进祀天寿山于钟山下。嘉靖十一年,即山川坛为天神地祇二坛,以仲秋中旬致祭。别建太岁坛,专祀太岁,东庑为春秋月将,西庑为夏冬月将,各二坛。前为拜殿、宰牲亭,南为川井,即山川坛旧井,有龙蛰其中。坛西南有先农坛,东旗纛庙,坛南耤田在焉。十年,定太岁将祭期,岁于孟春享庙岁暮祫祭之日,遣官行礼。隆庆元年,礼官议天神地祇既从祀南北郊,仲秋不宜复有神祇坛之祭,罢之,而太岁之祭如故。春明梦余录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72

原太岁坛在山川坛内。中为太岁坛,东西两庑,南为拜殿,殿之东南砌燎炉,殿之西为神库、神厨、宰牲亭,亭南为川井,外四天门,东门外为斋宫銮驾库,外为东天门。春明梦余录

原祭太岁、月将等神于太岁坛,每岁于立春大祫用事正祀某甲太岁之神,东庑春秋月将之神,西庑夏冬月将之神。明嘉靖祀典

增太岁坛在正阳门外西故山川坛内,明嘉靖八年建,本朝因之,乾隆十九年重修。每年于正月上旬吉日、十二月杪,恭祀太庙日,致祭太岁月将之神。恭遇皇上行耕耤礼致祭先农礼成,诣太岁坛拈香。正殿太岁,两庑月将坛。大清一统志

增太岁殿在先农坛之东北,南向七间,三出陛,各六级。东西庑各十有一间,一出陛,均四级。前为拜殿七间,拜殿东南燎炉一,坛内垣门四,各三间。神位南向,四时十二月各有主者,分祀两庑,东庑司春秋为位六,均西向,西庑司夏冬为位六,均东向。大清会典

原先农坛在山川坛内太岁坛旁之西南,永乐中建。为制一成,石包砖砌,方广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陛。西为瘗位,东为斋宫銮驾库,东北为神仓,东南为具服殿。殿前为观耕台,台用木,方五丈,高五尺,南东西三出陛。台南为耤田,护坛地六百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73

亩,供黍稷及荐新品物。又地九十四亩有奇,每年额税太常寺会同礼部收贮神仓,以备旱潦。嘉靖中,建圆廪方仓,以贮粢盛,上耕耤田亲祭,余年顺天府尹祭。春明梦余录

〔臣等谨按〕明史礼志,嘉靖中建先农坛,高五尺,广五丈,与春明梦余录互异。

增先农坛在太岁坛西南,明嘉靖中建,本朝因之,乾隆十九年重修。大清一统志

增先农坛在正阳门外西南。制方,南向,一成,周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陛,各八级。东南为瘗坎。坛北为殿五间,以藏神牌,东神库,西神厨,各五间,左右井亭各一。东南为观耕台,方广五丈,高五尺,面甃金砖,四围黄绿琉璃,东南西三出陛,各八级,绕以白石阑柱。前为耤田,后为具服殿五间,南向,三出陛,南九级,东西各七级。东北为神仓,中廪制圆,前为收榖亭,左右仓十有二间,后为祭器库。大清会典

增乾隆十七年御制祭先农坛诗 莫非尔极粒群生,祀典躬行逮举耕。蔼蔼青郊含宿露,垂垂黄幕朗新晴。三推敢懈勤民志?七奏惟宣望岁情。好雨知时先受贶,益深兢业凛持盈。

增乾隆二十年御制祭先农坛诗 练日临祥亥,占农逮正晨。祈丰祀修洁,致敬宇维新。上年南北郊坛工竣,即命重修先农坛,并于壝外多植嘉树而禁种菜,以致蠲洁。时方蒇役。赞帝降嘉种,于时此大徇。即看土膏润,慰悚戴鸿钧。

增乾隆二十四年御制耕耤日祭先农坛诗 有事祈神佑,无非仰帝临。方坛修毖祀,姑洗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93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七

城市 外城南城一

〔臣等谨按〕朱彝尊原书,南城坛兆止载明代而不及金元。考元史祭祀志,中统十二年于丽正门外东南七里建祭台,设昊天上帝、皇地祇位。成宗即位,始为坛于都城南七里。则知元之郊坛亦在城南。又考析津志,郊天台在京城之南五里,即金大定时拜郊所建。然则原书载在郊垧,金之拜郊台者即是也。今附述缘起于此,以存金元坛兆旧典,而其详则见于郊垧门云。

原天坛周十里,内有圜丘、神乐观、天师府、牺牲所,在正阳门外永定门内街东。五城坊巷胡同集

原天坛在正阳门之左,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回九里十三步。初遵洪武合祀天地之制,称为天地坛,后既分祀,乃专称天坛。春明梦余录

原嘉靖九年正月,吏科都给事中夏言请更定郊祀,言国家合祀天地于南郊,又为大祀殿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00

云。太岳集

原圜丘琉璃阑干,诏用青色。明嘉靖祀典

原嘉靖十三年二月奉旨:圜丘、方泽今后称天坛、地坛。同上

原唐时明堂制度,其宇上圜,覆以清阳玉叶。清阳,色也。玉叶亦瓦之类。今大享殿及圜丘阑干皆用回青瓦,亦清阳玉叶之类。唐每郊祀启南门,灌其枢用脂百斛。今都城南门亦闭不开,惟郊祀驾出方启。谷城山房笔尘

原万历十三年四月十七日,上以天旱,祷于郊坛,自宫中步行而出,祷毕仍步还宫。累瓦编

原蔡羽郊坛诗 辇道风清碧野平,紫烟常自锁南城。行宫岁幸乘龙近,仙侣朝来学凤鸣。小殿沉香金气郁,圜丘芳草玉华清。祠官记得天行处,万烛光中候佩声。林屋集

补许谷谒皇穹宇诗 分祀崇郊典,严居肃帝宫。高明一祖配,陟降八神同。紫气团华盖,元阴接上穹。万年瞻秉璧,灵贶自无穷。石城集

原黎民表雨后经天坛沙河作 平沙雨湿草茸茸,白玉高坛紫翠重。马上行人看不厌,石廊流水绕疏松。瑶石山房集

原冯琦恭倍圣驾步祷南郊纪事诗 鸣虎新军罢,勾陈御路开。红尘都不扫,留待雨师来。北海集

增圜丘在正阳门外南郊,形圆象天。南向,三成。上成径九丈,高五尺七寸;二成径十有五丈,高五尺二寸;三成径二十一丈,高五尺。上成石面九重,自一九环甃递加至九九;二成自九十递加至百六十有二;三成自百七十有一递加至二百四十有三;合一三五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25

所云。

正阳门外三里河东之明因寺,有李伯时渡海尊者卷,不知何年为人赚去。存者赝本,而僧不知也。万历二十九年,紫柏大师自五台来,夜梦十六僧请挂瓶钵。亭午,有负巨轴售者,轴凡十六,贯休所画罗汉也。师叹异购之,各系以赞,传寺中。天启二年,董宗伯其昌过此,书佛成道记。宗伯三十年前见紫柏此寺中,索书成道记,寻前诺也。今搨石置僧寮左壁。帝京景物略

补明因寺,故三圣寺也。万历初,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改建赐额。殿左一碑,万历十七年立,司经局洗马汝南王祖嫡撰。殿右一碑,万历二十年立,礼部左侍郎汝南何洛文撰。殿后右庑有董尚书其昌所书释迦如来成道记,自称香光居士记,凡十二版,嵌于南北壁,各六版。天启四年刻石。帝京景物略谓在僧寮左壁,非也。散怀录

〔臣等谨按〕今明因寺尚有十六罗汉画轴,上有明万历时释真可赞,似是后人伪托,非当时真迹也。王祖嫡、何洛文二碑尚可读,董其昌释迦成道记石刻亦在寺中。

原僧贯休,姓姜,字德隐,婺兰溪人。入两川,蜀王衍赐紫衣,号禅月大师,画罗汉像最著。蜀王取其本纳之宫中,设香案灯,崇奉累月,乃付翰苑文学士欧阳炳作歌以称之。罗汉状貌古野,殊不类世间所传,丰颐蹙额,深目大鼻,或巨颡槁项,黝然若貊■,见者无不骇瞩。自谓得之梦中,疑其托是以神之。宣和画谱

原禅月大师居定水禅院,尝梦游他国,于岩阿石室亲见大士,觉而追想,谓之应梦罗汉。率意挥染,皆其真容,非世间相。末乃照水自状本形,既而绝笔。后一轴题云:大蜀国龙楼待诏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翔麟殿引驾内供奉纪律论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19

增江藻陶然吟并引 京东南隅有慈悲庵,居南厂之中。康熙乙亥岁,余以工部郎官监督厂事,公余清暇,登临览观,得至其地。庵不数楹,中供大士像。面西有陂池,多水草,极望清幽,无一点尘埃气,恍置身于山溪沼沚间,坐而乐之,时时往游焉。因构小轩于庵之西偏。偶忆白乐天有一醉一陶然之句,余虽不饮酒,然来此亦复有心醉者,遂颜曰陶然,系之以诗。家世结庐江汉上,黄鹄矶头独来往。一朝作吏去乡邦,闽海滇云叹鞅掌。却辞五马入皇都,手版炉香画省趋。敢谓诗人例水部,欣当盛世分工虞。晨光到署荷同辈,清漏入朝联友于。心闲恒看紫塞雁,身勤惯听城头乌。荐达频加思效职,列厂纵横辨埏埴。庀材鸠工古所重,和土钧泥今倍力。纷剧宁教阻静便?聊寻丈室学安禅。绳床■拂依初地,粥鼓钟鱼响梵天。每憩西偏意疏豁,遥峰爽气当吾前。帝城近抱若几案,方塘碧水森林泉。凭高俯瞰百里内,南山一带相钩连。于兹卜筑颇轩敞,风光澄淡景物妍。凿基列砌不数武,架楹覆瓦期牢坚。结构虽微可乘兴,槐眉小署名陶然。自春徂夏频来此,伫立晴檐还隐几。蒹葭摇曳出人家,鸥鹭翩跹下池水。凉宵千顷霁月明,霜天万灶寒烟起。三时眺望尽有得,老树寺门闲徙倚。绿野平泉总莫论,一丘一壑兹为是。旅寓方当辇毂下,跏趺直在祇园里。诸公携酒肯经过,觞咏相将俱色喜。我生怀抱本陶然,坐卧其间亦足矣。九衢车马日纷驰,谁信鹪鹩寄一枝。他年纵与京城远,尚想西山拄笏时。陶然亭石刻

增龙泉寺在黑窑厂西。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龙泉寺东距黑窑厂半里许。碑载明成化间僧智林修复,本朝康熙间僧海

■重修,其为缁流挂锡之地旧矣。此外附近窑厂者,如毘卢庵、清慈庵、太清宫、

三清庙,遗址已圮废,又率皆明代监厂内官所建,其人其事无可采录,则屏而弗录焉。

增谢一夔重建龙泉寺碑略 出正阳门南行五里许,有故寺曰龙泉,岁久倾废,无遗构。其地已为编氓所有。正统八年秋,大兴隆寺僧万松游锡于是,见地位亢爽,山水秀拱,喟然叹曰:是不可以作金刹而妥佛灵耶?询之邻叟,知为龙泉故址。遂诛茅结庵于其地之隙,慨然以兴复为己任。即赎还其基地,聚材鸠工,先作正殿,次祖师、伽蓝殿,又次之山门、廊庑、方丈、僧舍与夫庖庾之所,钟鼓之县,像位之列,莫不次第毕具。而土木藻绘,焕然一新。事闻,诏复锡以旧额。万松以是役不可不书,以垂久远,乃具事之颠末谒予文记之。万松法名智林,凤阳之定远人。年七岁出家,师事鸿义元妙广慧禅师,兼僧录右街善世杲公。成化九年岁次癸巳五月立石。五城寺院册

增王熙龙泉寺十方禅院碑略 京城之西南隅有寺曰龙泉。地势平旷,每风月晴霁,望西山诸峰苍翠郁然,诚廛市纷嚣之所不至而幽人禅客之居也。其地去余家二里而近,乐其幽寂,暇时辄往焉。当日中分卫,庠序穆然,薄暮诵禅,钟鱼互答。若不知身之在城市者。其住持者为无生禅师,名修证,山西陵川人。康熙乙丑十月,传贤首慈恩二宗第二十八代住持河东海■立。同上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0

原正西坊自正阳门外西河沿至宣武门响闸桥东,六牌二十四铺,有延寿寺、云峰寺、观音寺、云居寺、万善寺、抬头庵。五城坊巷胡同集

〔臣等谨按〕延寿寺、观音寺、抬头庵今皆属北城。云居寺已见中城。云峰寺、万善

寺无考。

原辽圣宗统和六年四月,幸延寿、延洪二寺。辽史游幸表

原十二年四月,以景宗石像成,幸延寿寺饭僧。辽史圣宗纪

原十五年四月,幸延寿寺。辽史游幸表

原兴宗重熙十一年十二月,幸延寿寺饭僧,诏宋使观击鞠。同上

原燕京兰若相望,大者三十有六,然皆律院。自南僧至,始立四禅寺,曰大觉招提、竹林、瑞像、延寿。院主有质坊二十八所,僧职有正副判录,或呼司空。松漠纪闻

原童贯、蔡攸帅师入燕,号抚定,勒碑于延寿寺以纪功,将佐姓名皆列于碑。留十日乃回。东都事略

原太上北至燕山,寓上延寿寺。北狩行录

原道君以丁未五月十八日到燕山,于延寿寺驻跸,所取本朝略辇逍遥子俱在延寿寺安放。七月中旬,郑后体违和,渊圣诸后同来延寿寺候问。燕云录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2

增五道庙在虎坊桥路东迤北。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五道庙旁有玉帝殿,明兵部尚书新城王象乾撰记立石。以斯地为正阳宣

武二门龙脉交通之地,因括其意,名其碑曰交龙云。

增王象乾建玉帝殿记略 帝城冲要,莫不建神宇以镇之,盖护国也。正阳门西,由臧家桥至宣武门,乃龙脉交通车马辐辏之地,旧有五道庙镇焉。第其址广不数武。天中羽士揭真诚者见而喟然曰:冲衢应建玉帝行宫,率诸神威镇之斯可也。价得故址后地一段,创建殿宇,旁有耳房,前两楹,设中门,外两楹,建八圣殿,设正门,以金为像,以彩为宇,巍然焕然。经始于三十五年七月,至次年乃告成,乞言于予。予曰:事无巨细,至理具存。宇在龙脉交通处者,智也;志在护国佑民者,义也;焚修讽诵,礼也;诚能格天,信也;行旅得汤药之惠者,仁也。举一事而五者备,可勒石垂远不致湮没也已。文成即以交龙名碑,正以见帝城王气之所钟云。万历四十二年,岁在甲寅孟秋上浣之吉。五城寺院册

原明教寺在正西坊,有勅建碑。顺天府志

原宣北坊有海波寺、永光寺、永兴寺、圆通寺。五城坊巷胡同集

〔臣等谨按〕宣北坊寺观隶西城者为多,兹卷只录其现属北城者。

增海波寺今废,其地尚名海波寺街,在清厂迤北。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海波寺街旧有古藤书屋,朱彝尊尝居此,有移居及赠别诸诗。

增曲阜孔东塘尚任燕台杂兴诗:藤花不是梧桐树,却得年年栖凤凰。自笺:宜兴蒋京少景祁寓海波寺街古藤书屋,予与阮亭先生数过谈。朱竹垞、黄俞邰、周青士诸公先后寓此。东舍诗评

增僦宅宣武门外,庭有藤二本,柽柳一株,旁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曝书亭集

增朱彝尊自禁垣移居宣武门外作 诏许携家具,书难定客踪。谁怜春梦断,犹听隔城钟。同上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5

许。

增胡氏经籍会通云,燕中书肆多在礼部门外、拱辰门西,花朝后三日则移于灯市。每朔望并下浣五日则徙于城隍庙中。今京师书肆皆在正阳门外西河沿,余唯琉璃厂间有之。香祖笔记

增灯市在东华门崇文街,今亦在琉璃厂。燕都游览志

增勅建火神庙在琉璃厂东。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琉璃厂东旧有火神庙,乾隆乙未年,步军统领衙门奏请发所存备赏银以

两计者五千八百有奇,委员监修,得旨俞允,以丙申年正月经始,九月工竣。凡重

修正殿前殿各三楹,东配殿十五楹,又增建西配殿及东西庑各三楹。

〔又按〕厂东有仁威观,明正统年建,正德年修。厂西有真武殿,万历年修。以其皆

系内监等鸠葺,兹不具录。

增琉璃厂东有辽御史大夫李内贞墓。五城寺院册附录

增辽御史大夫李内贞墓志 大辽故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司空行太子左卫率府率御史上柱国陇西李公讳内贞,字吉美,沩汭人。唐庄宗时举秀才,除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守雁门县主簿,次授儒林郎试大理寺,守妫州怀来县丞。乱后归辽,太祖一见器之,加朝散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兼属珊都提举使。太宗初,改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世宗加检校尚书左仆射。故燕京留守南面行营都统燕王达喇以公才识俱深,委寄权要,补充随使左都押衙中门使兼知厅勾,次摄蓟州刺史,次授都举银冶都监。景宗改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次行太子左卫率府率。保宁十年六月一日薨于卢龙坊私第,享年八十。其年八月八日,葬于京东燕下乡海王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7

旧城乎?辽金不因藩镇以为都而曷因乎?且稽诸载记,辽金亦何尝创建都城乎?今其城仅存土尔。甓皆为人取去,今取者未已。其土皆真黄土,人取之和煤炭以烧,亦有即之作墓者,以其高坚也。呆斋集

增梁家园在宛平县西南宣武门东南旧城边,明时都人梁氏建,亭榭花木,极一时之盛,今废。大清一统志

增万明寺在香厂。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万明寺为元代水淅庵遗址,本朝康熙年间,都司谷之麟碑载其事,殿宇

颇崇丽,称巨刹焉。

增谷之麟重建万明寺碑略 京师正阳门外有万明寺,相传为水淅庵故址也。考庵之所由,盖自元季有游僧水淅,道行最高,结茅于此,邦人钦仰,即以其名名之。明万历间始改名万明禅林,康熙己丑岁重修。五城寺院册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51

原视日仪刻石,礼部寅清堂前。明世庙识余录

原礼部仪制司有优钵罗花,开必四月八日,至冬而实,如鬼莲蓬,去其衣,中金色佛一尊,不知何人所植。七修类稿 以上四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郎瑛所记仪制司署之优钵罗花,今已无存。

原行人司在西长安街朝房之西。春明梦余录 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明之行人司署在西长安门外,本朝顺治年间改建兵部督捕公署者也。至

国初所设行人公署在正阳门外大栅栏,有司正、司副、行人等官,属礼部,后裁。

原行人司行人初置三百六十员,今存三十六员。菽园杂记

原明宣宗行人司箴 法宫建官,以熙于治。国之行人,实承周制。慎简髦士,俾居俾藏。朝有命令,肃肃用将。有容有章,必敬必饬。毋为奇衺,毋纵贪墨。载驰载驱,周原咨诹。靡及之怀,益毖弗渝。克笃念兹,不忝于士。不忝于国,有闻于世。官箴

原四夷馆在玉河桥之西,永乐五年十一月始设。命礼部选国子监生蒋礼等三十八人隶翰林院习译书,人月给米一石。遇开科令就试,仍译所作文字,合格出身。置馆于长安左门外处之。燕都游览志

原洪武十五年,命侍讲火原洁译蒙古文字。译字官隶本院始于此。永乐中,学士杨荣掌其事。宣德元年,命本院学士稽考课程。弘治初,奏准科目出身四品以上二员提督。自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52

后提督官

例用太常寺卿及少卿。翰林记

原景泰三年八月,改造四夷馆。先是,译书子弟俱于东安门外廊房肄业。至是,提督译书郎中刘文等请建馆于廊房之南隙地,从之。明景帝实录 以上五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增会同四译馆,本朝以礼部郎中兼鸿胪少卿衔提督之,并典务厅、正教、协教序班隶于礼部。凡八馆,曰西天,曰暹罗,曰回回,曰八百,曰高昌,曰西番,曰缅甸,曰百译。旧设译字生九十六名,今酌留八名。大清一统志

〔臣等谨按〕提督四译馆旧制加太常寺少卿衔,馆舍在正阳门外杨梅竹斜街。乾隆十

三年奉谕归并礼部会同馆,即以其地改称会同四译馆。其提督官始易以郎中而兼鸿

胪少卿衔焉。

增明会同馆在玉河桥西,国朝改设会同四译馆。其外有朝贡使人之馆舍三,一在宣武门内京畿道胡同,一在宣武门外横街,一在东江米巷御河桥。礼部册

增典乐,礼部满尚书兼之。各部院内务府堂官知乐者简用无定员。掌五音六律以合阴阳之声。所属有神乐、和声二署,掌仪司銮仪卫乐并隶焉。大清会典

增乐部公署在景山西门外迤北道西,乾隆七年创建。礼部册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叙礼部。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66

记,吏部左侍郎华亭徐阶撰文;工科题名记,翰林院修撰新都杨慎撰文。掖垣人鉴 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增巡视五城御史,每年轮差。公署在正阳门内迤西。五城兵马司在外城,设指挥一,副指挥一,吏目一,分辖于五城御史。大清一统志

增中城署在兵部洼,东城、南城署在正阳门内西,城下道北,西城署在高碑胡同,北城署在红井胡同,中城正指挥署在鹞儿胡同,副指挥署在猪市口西,吏目署在北芦草园,东城正指挥署在花儿市,副指挥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吏目署在东河漕,南城正指挥署在清化寺街,副指挥署在永定门外,吏目署在东打磨厂,西城正指挥署在彰仪门大街,副指挥署在阜成门外,吏目署在西便门内,北城正指挥署在菜市口铁门,副指挥署在德胜门外,吏目署在椿树三条胡同。都察院册

〔臣等谨按〕兵马司副指挥衙署旧在城内,乾隆三十一年移置城外。

原舒芬东城公署记 御史之巡视东城者,旧有分署,在南新仓之西。前为堂三间,后为寝三间,左右厢咸一间,其正面为墙,庭亦偪侧,其门在西南隅,西向,书号火房,然湫隘,御史多弗居之。遂颓弊,历兹年所,曾无改作之者。以京朝官私署欲近朝,多卜于西城,是特为休舍,而巡视者且岁易耳。甲申,杨君惟贤职是城,乃大省于心,以每日则有内外八坊人民嚣嚣之所,当饬,水陆商贩竹木之所,当讥,军民捕逻奸慝之所,当诘,每月则有七十二卫官军俸粮之所,当给,每岁则有东西四百万石粮运及漕吏漕卒几千万人之所,当稽纠,盖公移私牒日不啻千人,俾就西城次且候伺,则近者十余里,远者四十余里,计其往回,则尤远者日奔走百里,寒而瘃,暑而暍,风雨饥罢之侵凌,人大不堪。顾分署不可居,簿书无所贮,欲棠茇而便之,而巷街阨塞不可结驷。矧日萃千百人以下命令,则非所以尊瞻视肃风纪也。乃因旧址,增修墙庑,为私署以居家人,于其右买民地若干步,建正堂三间为公署。堂之前为墙,其庭除纵广若干步,可置一旅。其左为厢房三间,以贮簿书,以寓府史,厢之南为小门一间,以入私署。其右稍却为门屋五间,中一间稍高为正门西向,两掖为属吏候馆,垣于外而反向除焉,以远市喧,以属耳目。掖之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86

原永乐中,召试庶吉士文艺多在文华殿。宣德八年,上御文华殿,召庶吉士诣文渊阁试,亲第其高下,取十三人。盖因永乐之旧也。翰林记 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增教习庶吉士,满、汉各一人,以掌院学士或内阁学士领其事;大学士、尚书、侍郎之不兼掌院事者亦得掌之。于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内择学问优长者为小教习。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庶吉士无定员,每科馆选后,掌院学士择其年三十以下者八九员,分习

国书,余俱习诗赋,馆中月给廪饩以资膏火,实国家培养人才之渥典也。

增往时教习庶吉士未有专馆,就院中闲旷屋宇及大堂廊庑居之,为肄业之所。雍正十一年,世宗宪皇帝特赐官房一区于正阳门内迤东,当翰林院之西南,面城。门南向,堂西向,堂侧东西屋各一,堂后左右厢,东为学掌厅,其西吏人居之,后堂侧东西屋如外制,东西厢各有楼。词林典故

〔臣等谨按〕庶常馆门榜曰恩赐教习庶常馆。乾隆三十三年重加修葺,皇上御书额曰

芸馆培英。

〔又按〕旧制,门南向,堂西向,今新葺之门与堂皆南向,又省去堂后之左右厢,即

以后堂侧之东屋为学掌厅,其东西厢之楼亦省。惟后堂内有楼,仍旧制也。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93

铜柜四,一在节慎库,高可过人,亦传是沈万三家物。耳谈

补光禄寺酒榨长三丈,形如方匣,朱红漆,容米六十石。暖姝由笔

原张元易于光禄寺署中种竹甚蕃,黎惟敬秘书题曰紫禁沧洲。农丈人集 以上五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工部铜柜已无可考。今光禄寺酒局榨六座,杂木为之,旧所称铁力木者

无存。至种竹遗踪亦久湮矣。

原京师诸祭皆领于祠官,惟坝上马房别自建祠,以元旦、冬至、圣节遣内侍主祭,光禄寺具品物,不领于祠官。涌幢小品 原在京畿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叙光禄寺。

原太仆寺在万宝坊,主簿厅附焉。明一统志

原太仆寺在皇城西,乃元兵部旧署。春明梦余录 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增太仆寺在正阳门内东中心台。设卿,满汉各一;少卿,满汉各一;员外郎、主事各四;主簿厅附焉。大清一统志

〔臣等谨按〕太仆寺堂额曰勤字天育。前列训辞曰:古之太仆,左驭前驱,车马是供。

厥后因沿其制,天育云屯,资牧字焉。尚克勤修乃职!世宗御笔也。

〔又按〕太仆寺堂三楹,东有当月印房、土地祠、文昌阁,西有主簿厅、茶房。国初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26

红旗在西直门内,镶红旗在阜成门内,镶蓝旗在宣武门内。皆四周星共,以环卫宸居。同上

〔臣等谨按〕我国家以神武开基,龙兴之初,建旗辨色,用饬戎行。定鼎以后,即旗

色以颁户籍。分田授宅,辨方正位。居则环卫周防,出则折冲御侮。盘石之固,万

世无疆,诚超越百代矣。

增八旗直班,各有定所,更番宿直。详见则例。内城九门,安定、德胜、东直、西直、朝阳、阜成、崇文、宣武八门,各按军士居止方位,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分直。惟城门领安定门以正蓝旗,德胜门以镶蓝旗,东直门以镶白旗,西直门以镶红旗,朝阳门以正白旗,阜成门以正红旗,崇文门以镶黄旗,宣武门以正黄旗,正阳门八旗轮直以满洲、蒙古,九门外旧营房以满洲、蒙古,新营房以满洲、蒙古、汉军。外城七门,镶黄旗直东便门,正黄旗直西便门,正白旗直广渠门,正红旗直广宁门,镶白镶蓝二旗直左安门,镶红旗直右安门,正蓝旗直永定门,均以汉军。大清会典

增值年旗衙门在地安门外雨儿胡同,南向。前后四层,共房四十楹。雍正六年,始设,名当月旗,八旗轮流当月。乾隆十六年,奉旨改今名,每岁终,兵部奏派王大臣等司其事。八旗册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38

七八品官内拟正陪,引见补授。

增中、南、北三营参将各一人,游击各一人,掌训练弁兵,分驻巡缉。守备十有九人,千总十有五人,把总三十人,掌分守营汛,缉捕奸匪。外委千总十有五人,外委把总二十六人,分汛协防,随营差委。马兵千四百四十人,步兵三千五百六十人。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巡捕三营参将、游击、守备以次升补,均简选引见补授。千总以把总选

补,把总以外委千把总及马兵并发营补用之人拔补。外委千把总皆循次拔补。

增中营参将分驻崇文门外抽分厂,中营游击分驻正阳门外猪市口。西南一守备署在宣武门外棉花头条胡同,东南二守备署在崇文门外上三条胡同,外正东守备署在朝阳门外大街,外东南守备署在广渠门外关厢大街,外正南守备署在永定门外,海子墙守备署在左安门外黄家庄。步军统领衙门册

增南营参将分驻海淀,南营游击分驻宣武门外菜市口。东南一守备署在正阳门外东小市,西南二守备署在广宁门内牛街,外南一守备署在西直门外西关,外南二守备署在右安门外关厢,外南三守备署在广宁门外大街。畅春园守备署在海淀庄,圆明园守备署在挂甲屯西胡同,圆明园千总署在水磨地方,圆明园树村守备署在树村南,把总署在瓮山东北。静宜园守备署在香山买卖街,千总署在四王府,把总署在小屯村。同上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39

增北营参将分驻宣武门外斜街,北营游击分驻安定门外大关。内北东守备署在正阳门外东河沿,内北西守备署在宣武门外铁厂,外东北守备署在东直门外大街,外西北守备署在德胜门外大关,外西一守备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头条胡同。同上

〔臣等谨按〕乾隆四十六年以前三营弁兵廨舍之制如此。

增乾隆四十六年奉上谕:京师辇毂重地,向来步军统领所管营务,止分中、南、北三营,地方本属广阔。又西北昆明湖一带离城较远,稽查巡缉,更觉耳目难周。所有从前额设官兵不敷派拨,且营制亦有参差未协之处。其应如何添设兵丁,酌定营汛,并管兵员弁及一切事宜,着步军统领衙门会同各该部详悉妥议具奏。上谕簿

增京城南、北、左、右,分设四营以合方位。圆明园为圣驾每年驻跸之处,列为巡捕营之首。原为南营,今改为中营,共为中、南、北、左、右五营。兵部册

〔臣等谨按〕中、南、北、左、右五营,每营各设参将一员,游击一员,都司一员。

中营管辖园庭,增设副将一员。其营汛之制,中营五汛,南营六汛,余三营各辖四

汛,每汛千总二员,把总四员,经制外委六员,额外外委三员。

增中营副将分驻海淀,游击分驻四王府,都司分驻圆明园汛。其畅春园、树村、香山三汛仍旧。乐善园汛管辖西直门外及长河万寿街诸处。兵部册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176

流水更少,粮船剥船俱难行使。兼且沿河堤岸高者必须铲削,低者缺者必须增筑填塞。又有走沙急湍,俱要创闸,倘水浅少又须增引别处水来相济,若引西湖之水,则自河口迤西直至西湖堤岸,未免添置闸座。若引草桥之水必须于大祀坛边一路铲凿沟渠,亦恐有碍。况其源又止出彰义门外玉匠局等处马跑等地,泉亦不深。大抵此河天旱则淤壅浅涩,雨涝则漫散冲突,徒劳人力,卒难成功,决不可开。况元人开此河,曾用金口之水,其势汹涌,冲没民舍,船不能行,卒为废河,此乃不可行之明验也。今会勘得玉泉、龙泉及月儿、柳沙等泉诸水,其源皆出于西北一带山麓,堪以导引,汇于西湖。见今大半流出清河,若从西湖源头将分水青龙闸闭住,引至玉泉诸水,从高梁河量其分数,一半仍从皇城金水河流出,其余从都城外濠流转通会,流于正阳门东城濠,再将泄入三里河水闸住,并流入大通桥。闸河随时开闭,天旱水小,则闭闸潴水,短运剥船;雨涝水大,则开闸泄水,放行大舟。况河道闸座见成,不用增造;官吏闸夫见有,不须添设。臣等勘时曾将庆丰、平津、通流等闸下板七叶,剥船日验可行,若板下至官定水则,大船亦可通行。止是闸座河渠间有缺坏,淤浅处须加修浚,较之三里河工程甚省。况前元开创此河,漕运七八十年,公私交便。今若复兴,则舟楫得以环城湾泊,粮储得以近仓上纳,在内食粮官军得以就近关给,通州该上粮储又得运来都城。与夫天下百官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267

  原飞伯少日作乐府,人多传之。后入京师,(金南京。)大为李钦叔所称。与之诗云:诗句媲国风,下者犹楚辞。赠诗者甚多,有云:忆昔颕亭见飞伯,恍若梦中逢李白。又云:紫陉仙人今渊云,骑风御气七尺身。又云:良金原有价,白璧况无瑕。又云:王郎少年诗境新,气象惨淡含古春。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飞伯用是颇自贵重,尝以布为囊,采当世名卿诗投其中。(中州集)

  增乾隆三十九年御制钓鱼台诗 钓鱼台水别一源,伙于台下涌冽泉。亦受西山夏秋潦,漫为沮洳行旅艰。迩来治水因治此,大加开拓成湖矣。置闸下口为节宣,汇以成河向东酾。分流内外护城池,(钓鱼台下旧有水塘,上承西山香界寺一带山水,每遇夏秋雨潦,西山沥水灌注,辄沮洳阻行旅。壬辰夏,命于香山别开引河,引卧佛、碧云一带山水亦注于此。并芟治苇塘,疏剔所有诸泉,汇成一湖,复穿渠建闸以资节宣。导流由阜成门外分支:一入西便门城渠,流为正阳门前之护城河;一由外罗城南而东,为永定门前之护城河,皆汇入通惠河以济运。)金汤万载巩皇基。众乐康衢物滋阜,由来诸事在人为。

  〔臣等谨按〕钓台湖水今为西山新开引河汇集之区,前条谨具载源委,恭读御制诗,益睹睿裁经画,周悉靡遗。不独道途行旅仰邀体恤,而近之有以资襟带,远之有以济挽输,洵一举而利赖施于无穷矣。

  (原严嵩诗 金代遗踪寄草莱,湖边犹识钓鱼台。沙鸥汀鹭寻常在,曾见龙舟凤舸来。钤山堂集)

  (原公鼐诗 花石遗墟入战图,蓟门衰草钓台孤。不知艮岳宫前叟,得见南兵入蔡无?问次斋集)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312

拔神骏者四匹,画其状,命阁臣撰名以进。其一曰太平騟,绿色有紫点。其三曰玉龙媒,曰吉良乘,曰璇台骏,皆白马也。于是阁试以天闲四骏歌为题。有老中官云。(雅坪散录)

  原程篁墩以神童入宫,范妃亲为之总髻。(暖姝由笔)

  补嘉靖二十三年,施药京师,为丸凡三十五,以治百病,俱有汤引,以白绫作袋,上刻板作印云凝道雷轩施,袋中贮银五分作方片,嘉靖钱七枚。雷轩,朝廷道号也。(暖姝由笔) 以上五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补天顺元年五月,京城雷电雨雹,大风拔木坏屋,走正阳门牌于郊外。曹吉祥之门巨树皆折,石亨宅水深数尺,京师震恐。(古今奇闻类纪)

  补北京正阳门无敢出丧,余皆不禁。大明门,虽空棺亦不许过,各门空棺亦不许舁入。(稗史汇编)

  补嘉靖六年六月十九日夜,京城雨电交作,次早东江米巷大街南李学等家房上拾有铜钱八十四文,一一壁立瓦陇中。御史张璠具奏,钱进入库。(戒庵漫笔)

  补崇祯十七年正月,大学士李建泰请以家财佐军,自往办贼。帝甚喜,曰:卿若行,朕当仿古推毂礼。遂以是月二十日,以特牲告庙,廷授尚方剑,谕以二十六日行遣将礼。至期,车驾登正阳门,官军旗幡自午门外排列至正阳门,旌旗金鼓甚盛。建泰叩头,帝慰谕再四,即赐坐,列席张宴,共一十九席,东文臣十三人为三行,西武臣六人为一行,御席居中。酒七行,帝亲赐建泰酒三杯,并以杯赐之。复自撰勅御笔,亲洒龙笺,即于门上用宝。内臣为建泰挂红簪花,鼓乐导尚方而出。(山书)

  补弘治癸丑五月,明时坊白昼有二人入巡警铺,久不出,管铺者疑之,推户入视,但见衣二领委壁下,衣旁各有积血而不见其人。(菽园杂记)

  补隆庆元年,清明日,京师甚和暖,晚间风雪交作,寒冽异常。次日,九门报城外冻死者一百七十人,崇文门下乘轿妇人母子俱死轿中,轿夫亦死轿下。(戒庵漫笔)

  补北京柏林寺一僧房有祟。山东二举人会试入京,从寺僧假寓,僧拒不可,强之。至夜,主仆四人同卧一室,二举人一醉一醒。更深,窗忽遍开,醒者见黑汉七人跳入,将醉者舁至床下,二仆皆作魇语。天将明,仍一一跳出窗外。醒者呼醉者语之故,答曰:吾亦知之,但口欲叫不能出声耳。于是起就僧借锄,从窗外掘之,得铁锅大小七只,急击碎之,铸成香炉,至今存焉。(暖姝由笔)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144

  之。其不遵禁约私擅开采者,论如法。(大清一统志)

  增凡修建宫殿所需物材,攻石炼灰皆于京西山麓,琉璃砖甓取备于京窑。(同上)

  增凡陶甓之制,设琉璃窑于正阳门之西,以陶琉璃器具。质用澄泥,色有青、黄、翡翠、紫、绿、黑,砖甓异名,各按模式。吻有大小垂脊之饰,各有等差,以供大工之用。(同上)

  补琉璃厂原为烧殿瓦之用。瓦有黄、碧二种,明代,各厂俱有内官司之。如殿瓦之外,所制一曰鱼瓶,贮红鱼杂翠藻于中。一曰琉璃片,以五色渲染人物花草炼成,嵌入窗户。一曰葫芦,小者寸计,大或至径尺,其色紫者居多。一曰响葫芦,小儿口衔,嘘吸成声,俗名倒掖气。一曰铁马,悬之檐以受风戛者也。按汉书西域传,罽宾国有琥珀流离。师古注引魏略云:大秦国出赤、白、黄、黑、青、绿、缥、绀、红、紫十种流离。此盖自然之物。考北史,魏太武时月氐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有五色琉璃,于是采石矿中铸之,光泽美于西来者。则是西域琉璃亦用石铸,非自然生成者矣。今厂中所炼,大约本月氐人遗法也。(倚晴阁杂钞)

  〔臣等谨按〕琉璃厂,前明以内官司事,乃秕政之尤。本朝定制,琉璃、亮瓦二厂皆隶于工部,差满汉官二人,笔帖式二人,三年更代。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77

送者张筵待之,优童歌舞于丧者之侧,跳竿走马,陈百戏于道,尤属悖礼。(蓟邱杂抄)

  补王恽论中都丧祭礼事状 窃惟送终,人子之大事。今见中都风俗薄恶,于丧祭之礼有亟当纠正者。如父母之丧例皆焚烧以为当然,习既成风,恬不知痛,败俗伤化,无重于此,理合禁止,以厚薄俗。又无问贵贱,多破钱物市一切纸作房室侍从车马等仪物,不惟生者虚费,于死者实无所益,亦乞一就禁止。(乌台笔补)

  补京师期功以下服孝帽,顶心皆缀红绒一朵,曰花花孝,莫知所自,流俗可笑。(露书)

  补京师丧礼殡不逾时,殡三日具祭墓所曰暖墓,亦礼虞祭遗意也。(明顺天府志)

  补正统间,北京满城忽唱妻上夫坟曲,有旨令五城兵马司禁捕,不止。明年,朝廷有北辕之厄,军没甚众,京城哭声震天,始验其事,亦气数之先兆也。(暖姝由笔)

  补大明门左右,日日市,曰朝前市。东华门外,岁灯节十日市,曰灯市。东华门内,月三日市,曰内市,今移张灯市矣,犹称内市也。正阳桥日昃市,曰穷汉市。城隍庙月朔、望、二十五日市,曰庙市。(帝京景物略)

  补都城市肆初开,必盛张鼓乐,户结彩缯。贺者持果核堆盘,围以屏风祀神。正阳门东西街招牌有高三丈余者,泥金杀粉,或以斑竹镶之,或又镂刻金牛白羊黑驴诸形象以为标识。酒肆则横扁连楹,其余或悬木罂,或悬锡盏,缀以流苏。挟有限之赀,先事无名之费,甚无谓也。(寄园寄所寄录)

  增幽燕沙漠之地,风起则沙尘涨天。有鬼眼睛者,以魫为之,嵌于眼上,仍以青皂帛系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05

城,爲御河。其流入紫禁城者,由神武门西地道引护城河水流入,沿西一带经武英殿、太和门绕文华殿后由銮驾库巽方出紫禁城。

大清门在都城正阳门内,面南,正中爲阙三,皇城之第一门也。左右石狮二,下马

牌石各一。前爲天街,方广数百步,周以石栏,俗名棋盘街。门内左右朝房东西向者各一百十楹,北向者各三十三楹。凡吏、兵两部月选官掣签,刑部秋审,礼部乡会试磨勘,俱于此朝房之外。东爲户部米仓,西爲工部木仓,其北天街横亘。东出爲长安左门,西出爲长安右门。门外各有下马牌石,趋朝者由此出入。其北正中南向者榜爲天安门,卽皇城南门也。初名承天门,顺治八年重建,改今名。爲门五,上覆崇楼九楹,前临御河,跨金水桥七桥。南北石狮各二。其南华表对峙。国家有大庆典覃恩,于楼上宣诏,设金凤衔而下焉。其北相直榜爲端门,康熙六年重建,制与天安门同。南立华表二,左右两庑各二十二楹。东爲太庙街门,门内爲太庙。正南门五楹。前殿九楹,两庑各十五楹。中殿九楹,两庑各五楹。后殿与中殿同。其正南门外桥五座。桥下向无水,乾隆二十六年始引金水桥水注之。东爲神库、牲亭,西爲神厨,俱如礼制。

御制孟秋时享太庙诗庚申玉斗回旋届指庚,金舆夙驾紫鸾鸣。矞皇礼乐陈清庙,糺

缦云霞焕宝楹。陟降俨临神鉴赫,显承佑啓泰阶平。礼成肃穆瞻霄汉,何限依迟霜露

卷之十一宫殿一 一七九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44

贞元十五年岁次己卯七月,夫人卒于幽州蓟县蓟北坊,以其年权窆于幽州幽都东北五里礼贤乡之平原。是今之西安门,去唐幽州城东北五里而遥矣。金拓南城时,妆台在城之东北。至于元之中都,则今德胜、安定、东直三门外,皆城中地,而白马庙、琼华岛、妆台、太液池、柴市、悯忠寺、大悲阁,咸在南城。迨徐武宁又改筑,缩其北五里,废光熙、肃清二门,规制差隘。永乐中重拓南城,然悯忠寺、大悲阁,仍限门外。盖都城凡数徙,坊市变置,代有不同。今博访金元之遗迹,遂多湮没而无征矣。

考按:朱称琼华岛、太液池在南城者,乃指金时七十五里之外城,非金都三十里之内城也。元改建开都城去都东北三里,则指金之内城东北;若外城之琼华岛、太液池,元人卽于此营建大内,并未尝全弃其地。考又按:辽金故都在今都城南面,元代尚有遗址,当时谓之南城,而称新都为北城。自明嘉靖间兴筑外罗城,而故迹遂湮废,其四至已不可辨。今卽前人志乘、文集、碑刻所记,准以现在地面,参稽互审,如悯忠寺、昊天寺在今宣武门南,与广宁门相近,而元人皆称为南城古迹。又今城外白云观西南有广恩寺,卽辽金奉福寺,距西便门尚远,而金泰和中曹谦碑记谓寺在都城内。又金天王寺卽今天宁,在广宁门外稍北,而元一统志谓在旧城延庆坊内。又今琉璃厂在正阳门外,而近得辽时墓碑,称其地为燕京东门外之海王村。又今黑窑厂在永定门内先农坛西,而其地有辽寿昌中慈智大师石幢,亦称为京东。又图经、志书载,都土地庙在旧城通元门内路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50

嘉靖二十三年,筑重城包京城南面,转抱东西角楼,止长二十八里。为七门:南曰永定、左安、右安,东曰广渠、东便,西曰广宁、西便。城南一面长二千四百五十四丈四尺七寸,东一千八十五丈一尺,西一千九十三丈二尺,各高二丈,垜口四尺,基厚二丈,顶收一丈四尺。四十二年,增修各门瓮城。

嘉靖三十二年,给事中朱伯辰言:城外居民繁伙,不宜无以围之。臣尝履行四郊,咸有土城故址,环绕如规,周可百二十余里。若仍其旧贯,增卑补薄,培缺续断,可事半而功倍。乃命兵部尚书聂豹等相度京城外四面宜筑外城约七十余里,自正阳门外东马道口起,经天坛南墙外及李兴、王金箔等园地,至荫水庵墙东止,约计九里;转北经神木厂、獐鹿房、小窑口等处,斜接土城旧广禧门基止,约计一十八里。自广禧门起,转北而西,至土城小西门旧基,约计一十九里。自小西门起,经三虎桥村、东马家庙等处,接土城旧基,包过彰义门,至西南直对新堡北墙止,约计一十五里。自西南旧土城转东,由新堡及黑窑厂,经神祇坛南墙外,至正阳门外西马道口止,约计九里。大约南一面计一十八里,东一面计一十七里,北一面势如倚屏,计一十八里,西一面计一十七里,周围共计七十余里。内有旧址堪因者约二十二里,无旧址应新筑者约四十八里。其规制俱有成议,因经费不敷,事遂寝。

考按:金都外郛在今城西南,凡七十五里,元徙而东北,凡六十里,共应周一百三十五里。今朱伯辰仅云百二十余里,则所缩者约十五里,准以围三径一,南北相直,约缩五里。此五里卽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72

宸垣识略卷三

皇城一

皇城在京城中,周十八里有奇。正南曰大清门,少北曰长安左门,曰长安右门,东曰东安门,西曰西安门,正北曰地安门。大清门之内曰天安门,天安门之内曰端门,端门之内左曰阙左门,右曰阙右门,正中曰午门,为紫禁城。大清门之南对正阳门

皇城广袤三千六百五十六丈五尺,高一丈八尺,下广六尺五寸,上广五尺二寸。

考按:燕京累朝宫室,自辽以前,记载无多。惟西苑之太液池、琼华岛,为金明昌中万宁宫西园遗迹,乃当时别馆所在。金时大内,以地理揆之,当在今广宁、右安二门外。元代宫室,大内在太液池东,隆福、兴圣二宫在太液池西,今西苑及旁近之大高元殿、光明殿诸处,应卽其地。明改建宫城,在元大内迤东;宣德间又拓东华门于玉河东岸。我国家多仍胜朝之旧。

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重脊。前地正方,绕以石阑,名棋盘街。左右石狮下马牌各一。

长元按:大清门明曰大明。棋盘街又名天街,玩月最为清旷。

查嗣瑮杂咏诗:棋盘街阔静无尘,百货初收百戏陈。向夜月明真似海,参差宫殿涌金银。

门之内为千步廊,东西向,各百有十间;又折而北,各三十四间。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11

字未经见。

补按:胡衕二字,元人有以此入诗者。衕字载在说文,收于广韵,兼平去二音,初非俗字。

今从省文作胡同。

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镶白旗接界之处,系自单牌楼至崇文门,由金水桥向东,至大城根。满洲官兵自镶白旗接界处,由长安街牌楼向西,进东长安门,至金水桥,为头参领之十六佐领居址。自新街南口至北口,为二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宗人府向南,户部周围,至中玉河桥,为三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中玉河桥至洪厂胡同北口,为四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原缺胡同向北,至长安街牌楼,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单牌楼至崇文门,为头参领之十五佐领居址。自江米巷东口至原缺胡同,为二参领之十四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单牌楼观音寺胡同向东,至举场西门,为头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羊肉胡同西口向东,至水磨胡同,为二参领之七佐领居址。自裱褙胡同西口至东口,为三参领之五佐领居址。自苏州胡同西口向东,至马皮厂北口,为四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船厂胡同西口向东,至马皮厂南口,为五参领之七佐领居址。

南曰正阳门,俗称前门,元名丽正,明正统间改今名,本朝因之。

明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崇祯甲申三月,守正阳门,贼至死于门下。本朝赐谥忠靖。子进士章明、妻何氏、妇王氏,俱自缢。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12

棋盘街在正阳门内大清门之前,周绕以石阑,四围列肆长廊,百货云集。又名千步廊。

长元按:元欧阳原功诗,丽正门当千步街,则千步廊为阛阓之所明矣。今大清门外居人犹仍此名。旧闻考以门内朝房当之,盖据金志而言。

敷文坊在棋盘街东,为东江米巷西口。

宗人府署在阙东,沿大清门红墙迤北,西向。有世宗御书堂额曰敦崇孝弟。署后有明碑二。有玉牒库、黄档库、银库。

吏部署在阙东宗人府之南,西向。世宗御书堂额曰公正持衡。后堂有明碑二。

明吴宽手植藤花,今在穿堂之右,屋三楹,曰藤花厅,乃吏部长官治事之所。

明吴宽诗:手种朱藤已七年,长条缘架每相缠。只看叶密清阴覆,忽报花多紫粉悬。风下掉头嫌一老,雨余舒眼眄三贤。从今堆字诗还和,写入当时草木篇。

王士祯吏部藤花下诗:日斜人吏散,杂坐古藤阴。时有凉风至,泠然开我襟。周行聊寄迹,邱壑共论心。尚忆延陵叟,清徽感至今。

汤右曾藤花厅花时偶作:文书堆案眼从遮,不记藤阴日又斜。满架丰茸缀缨络,两株诘曲走龙蛇。似闻西省新栽竹,刘贡父事。空忆东堂旧种花。东坡诗。六七年来几闲日,风垆雪乳一瓯茶。

又藤花厅花事将阑作:一年容易及花时,待到花开看校迟。槐柳阴中春已老,燕莺声外蝶先

知。緑云片片将成幄,紫玉条条尚缀枝。三百年来遗事尽,风流留得在曹司。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15

院署有古铜人,虚中注水,关窍毕达,古色苍碧,莹润射目,相传从海中涌出者。按:铜人像在药王庙神像前,作于宋天圣时,元至元间修之,明英宗时又修之。海中涌出,殆传讹尔。

元中统中,尼波罗国人阿尔尼格从帝师入见。帝问:何所能?对曰:臣以心为师,颇知画塑铸金之艺。帝命取明堂针灸铜像以示之曰:此安抚王檝使宋时所进,岁久缺坏,无能修完之者,汝能新之乎?对曰:请试之。至元二年,新像成,关鬲脉络皆备,金工叹其天巧,莫不愧服。

太医十三科,曰: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兼咽喉科、正骨兼金疮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禁科。循元医学之旧也。

怡贤亲王祠在正阳门内东城根南,玉河桥西,面城墙,南向。雍正八年敕建。

庶常馆,在南玉河桥西。有御书芸馆培英额。后有楼,以贮赐书。

○明上林苑监在东江米巷中玉河桥西。

四夷馆在东江米巷中玉河桥西。

长元按:今东城根庶常馆东有高丽人所居馆舍,殆卽四夷馆之别宇。

玉河桥在东城根者曰南玉河桥,在东江米巷者曰中玉河桥,在东长安街者曰北玉河桥。水自皇城内南箭亭流出,南穿城归正阳桥城河。玉河桥东西两岸俱植柳,垂荫水面。

明王家屏玉河新柳诗:水绕沙堤曲,桥看御柳眠。柔条轻着雨,嫩叶暗抽烟。影落澄波细,阴垂画槛偏。亭亭依汉苑,迟日待莺迁。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54

宸垣识略卷七

内城三 西南 西中南

镶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镶红旗接界之处,系自单牌楼至宣武门金水桥向西,至大城根。满洲官兵自与镶红旗接界处之长安街牌楼向东,进西长安门,至金水桥,为头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江米巷向北,至长安大街、中府、左府、四眼井周围,为二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河漕向东,至石牌胡同、文昌阁、拴马庄、马神庙胡同,为三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狮子口向东,由皮市南口转北,至扫箒胡同西,为四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西单牌楼向南,由绒线胡同转东,至河漕沿、六部口、抽屉胡同、关帝庙胡同、牛肉湾,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宣武门至绒线胡同西口油房胡同、南拴马庄、翠花胡同、枣树街,为头参领之十三佐领居址。中街、半壁街、前细瓦厂、新帘子胡同、旧帘子胡同,为二参领之十二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西单牌楼西边之抱子街东口至西口,为头参领之五个半佐领居址。自手帕胡同东口至西口,为二参领之四佐领居址。自铁匠胡同东口至西口,为三参领之四佐领居址。自石驸马大街东口,西至棕毛胡同,为四参领之五佐领居址。自头发胡同东口向西,至臭水胡同,为五参领之四佐领居址。

振武坊在正阳门内棋盘街,西为西江米巷东口。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56

工部制造库在刑部之东左府胡同,丙、丁、戊三库在西长安门内。

通政使司署在西长安街路南,北向。世宗御书堂额曰慎司喉舌。

明通政司署本朝改为都察院,今署乃移建之地。又明有登闻鼓院,在西长安门,小厅三间,东向,今并于通政司。

明金幼孜晚出西长安门诗:白发毵毵老从官,篮舆自便懒登鞍。京华久住交游少,惟有西山总耐看。

办理回人佐领事务处在时雍坊西长安街路南,今地名回子营,建礼拜寺,有御制碑。

乾隆二十五年,授白和卓为回子佐领,以投诚回众编为一佐领,于西长安街路南设回营一所居之。共房百四十七楹,设办事房,以内府官董其事。

河南道署在刑部之南胡同内,北向。本京畿道署,俗犹呼为京畿道胡同。

西城察院署在刑部后高碑胡同。

中城察院署、北城察院署在西江米巷江井胡同。

东城察院署、南城察院署在正阳门内西城根道北。

多罗广略贝勒府在绒线胡同路北。

长元按:广略系封号,非谥。

右翼宗学在宣武门北绒线胡同。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95

宸垣识略卷九

外城一 东

长元按:外城叙次,二书虽属明晰,然正阳门外竟接天坛与三里河桥,则疏脱太甚,观者茫然莫辨。今不分五城,以猪市大街划分四段;其前门市■坊曲,略述大概;又采録省郡会馆之着者,以便公交车戾止,则是书简明之意也。附绘图于简端。

正阳外门设而不开,惟大驾由之。月城东西设二洞子门,为官民出入。

观音大士庙在月城内之东边,有明万历壬辰修筑都城碑记,兵部职方司郎中虞淳熙撰,又本朝刑部尚书张照碑。

关帝庙在月城内之西边,有明万历间焦竑碑记,董其昌书。

龙王堂在东洞子门外东城根,又名朝阳阁,明建,本朝乾隆间重修。每岁僧人募缘舍粥,自十月十五日起,至来春二月十五日止。

东月墙在东洞子门外至正阳桥,形如扇面,列肆居之。其傍城夹道曰荷包棚。

正阳桥在正阳门外,跨城河为石梁三;其南绰楔五楹,甚壮丽。金书正阳桥清汉字。

大街石道之旁,搭盖棚房为肆,其来久矣,今仍之。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97

一。

关帝庙在打磨厂东口,有明万历二十八年鼎一。

〇吉安二忠祠在鲜鱼口内手帕胡同,明建,祀宋文文山、谢迭山两公。今圮废,门额尚存。

崇真观在打磨厂之南巷,明司礼监张政舍宅建。正统十四年赐额。景泰四年,国子监祭酒胡濙碑。

关帝庙在高庙胡同,有明嘉靖间鼎一。

中城吏目署在北芦草园。

吴越王钱镠祠在芦草园,雍正二年敕封诚应吴越武肃王。其裔孙世章创建西竺庵,在南芦草园。

玉泉庵在南芦草园西席儿胡同。

乾泰寺在冰窖胡同,康熙三十九年重修,有礼部尚书杜永臻碑。

铁山寺在三里河桥西,明正德间僧宗洪号铁山者募缘修桥,有修撰周叙重修三里河碑。

三官庙在三里河桥东,羽士居之。二槐树甚古。

南泉寺在三里河桥北湾,已圮。

三里河元时名文明河,接通惠河,为漕储运道。今铁闸尚存。

大通桥去通州四十里,形势高通州五丈,置十闸方可行舟。三里河在天坛前,去通州五十里,高通州一丈九尺,置二闸便可行舟,但一二走沙耳。

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西有玉泉庵,至今基下俱有泉脉。由三里河绕出慈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09

紫竹林在精忠庙南,俗名担子市。

南营守备署在三里河桥大街西。

街道厅署在东珠市口大街。

中营游击署在正阳门外猪市口。

天坛周十里,在正阳门外永定门之东,明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九里十三步,今仍之。圜丘又称天坛,形圆象天,南向。三成:上成径九丈,高五尺七寸;二成径十有五丈,高五尺二寸;三成径二十一丈,高五尺。上成石面九重,自一九环甃,递加至九九;二成自九十递加至百六十有二;三成自百七十有一递加至二百四十有三。合一三五七九阳数。每成四出陛,皆白石,九级。上成石阑七十有二,二成百有八,三成百八十,合三百六十周天之度;柱如之。内壝形圆,周百有六丈四尺,高五尺九寸。壝门四,皆六柱三门;柱及楣阈皆白石,扉皆朱棂。壝外东南丙地燔柴垆一,高九尺,径七尺,甃以緑琉璃。瘗坎一。东南燎垆四,分设于壝东西门之左右。壝北门后为皇穹宇,南向。环转八柱,圆檐,上安金顶。基高九尺,径五丈九尺九寸。石阑四十有九。东西南三出陛,各十有四级。左右庑各五间,一出陛。殿庑覆瓦,均青色琉璃。围垣形圆,周五十六丈六尺八寸,高丈有八寸。南设三门,崇基石阑,前后三出陛,各五级。外壝东门外。东北隅为神库、神厨,各五间。井亭一。祭器库、乐器库、■荐库各三间。又东为宰牲亭、井亭各一。壝外内垣门四,东曰泰元,南曰昭亨,西曰广利,北曰成贞,皆朱扉金钉,纵横各九。昭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18

琉璃厂在西河沿南杨梅竹斜街之西,内有琉璃窑。

本朝设满汉监督董其事,烧造五色琉璃瓦。厂地南北狭而东西长,约二里许。

灯市向在东安门,今散置正阳门外及花儿市、琉璃厂、猪市、菜市诸处,而琉璃厂为尤盛。厂前

陈设杂伎,锣鼓聒耳,游人杂沓,市肆玩好、书画、时果、耍具,无不毕集,自正月初五至十七而罢,名曰光厂。

敕建火神庙在琉璃厂东,乾隆十年步军统领衙门委官重修,有兵部尚书忠勇公福隆安碑。

仁威观在琉璃厂,明正统年建。

王阮亭寓居在琉璃厂火神庙西夹道。有藤花,为阮亭手植,尚存。

辽御史大夫李内贞墓在琉璃厂东。

考按:乾隆三十九年,窑厂取土,掘得李内贞志石,以古墓,复封识。存其旧志云:辽故银青荣禄大夫、检校司空、行太子左卫率府率、御史、上柱国,陇西李公,讳内贞,字吉美,沩汭人。保宁十年六月一日,薨于卢龙私第,享年八十。其年八月八日葬于京东燕下乡海王村。

大隐庵在铁厂北口西河沿,明嘉靖间建,盖余姚乡祠也。有本朝康熙六十年重修碑。

延寿庵在琉璃厂西,明万历间重修,皆内官鸠葺。

永兴寺在南柳巷,寺门东向。南行约五十步,折而东,有兴仁寺,南向。其建置年月无考。

考按:今南柳巷有永兴庵,门东向,当卽寺之遗址。兴仁寺已废。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42

眼药庵卽浙绍乡祠之旁室,明时称稽山会馆,在虎坊桥东。庵内古铜大士像,传是晋阳庵移置者。

仁寿寺在先农坛北,显德庙遗址也。明万历元年,伏牛山行者真玉卓锡于此,内官张朝因宫女陈秋香闻之仁圣太后,遂捐赀属司礼监冯保建寺。有李廷机、刘效祖二碑,今无存。本朝乾隆间,士民重修,殿宇甚完整。

灵佑宫在先农坛北仁寿寺之东,旧为十方道院。明万历癸丑,司礼监魏学颜辟地数十亩,建阁一,为殿五,请于朝,赐护国灵佑宫。有大学士叶向高碑。本朝乾隆间重修。

天仙庙在灵佑宫西,本宫内旁殿,今为他羽士居之。

施闰章天仙宫寻徐善长诗:城东仙观远,白日到人稀。移病从开卷,官闲肯息机。青萝深石壁,高树隐郊扉。却许论诗客,淹留坐不归。

中城正指挥署在鹞儿胡同。

斗姥宫在天桥西,康熙年建,有圣祖御书普慈、延寿阁二额,三十四年翰林侍讲学士高士奇碑,四十四年翰林侍读学士查升碑。今士民重修,甚完整。

真武庙在斗姥宫东,建于明代,本朝康熙间重修,有翰林编修左敬祖碑。

先农坛一名山川坛,在正阳门外西南永定门之西,与天坛相对。缭以垣墙,周回六里。中有天神坛、地祇坛、太岁坛、先农坛,耤田俱在其内。

先农坛,制方,南向。一成,方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陛,各八级。东南为瘗坎。坛北为殿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73

冯益都万柳堂始创时,堤上募人植柳,凡植数株者,卽可称地主。李笠翁句云:祇恨堤宽柳尚稀,募人植此栖黄鹂。但种一株培寸土,便称业主管芳菲。此令一下植者众,芳塍渐觉青无缝。十万纤腰细有情,三千粉黛浑无用。盖纪其实也。

丁药园居法曹,诗名满京师。吏人窃其牍换鹅炙。灶下养思染指不获,讼于庭。药园复赐吏人鹅炙。时方册立西宫,以娴典礼,调入东省,兼主客重译。使至,问主客为谁。廉知公,持紫貂、 银鼠、美玉、象犀,从吏人易公诗归国。长安缙绅以为荣。

高念东侍郎致政归,未行,移寓宣武门外松筠庵。益都相国过之,流连竟日。高赠诗云:户倚双藤禅宇开,无人知是相公来。相看一笑忘朝市,风味依然两秀才。冯和云:隐几僧寮户不开,天亲无着忆从来。而今老去浑忘却,祇识维摩是辨才。王阮亭诗云:二老前身二大士,相逢半日画垆灰。他年古寺经行地,记取寒山拾得来。

康熙戊申年,京师正阳门外挑浚御河,得玉印如升,篆文,人不能识。礼部出榜访问,并原印印其后。数十日无辨之者。少宰孙北海家居,闻之曰:此元顺帝祈雨时所刻龙神印也,各门俱有之。盖雨后卽埋地下耳。因取一书送礼部,上刻印文,注释甚详。一时叹为博物。

王阮亭云:京师外城西南隅圣安寺殿有商喜画壁。康熙庚申冬,高念东侍郎暨予与施愚山、宋牧仲诸人共为联句五十韵。按明书画史:商喜善画山水人物,画虎得勇猛之势。今大西天经厂殿壁龙神及大轴文殊、普贤变相,亦喜笔。喜,宣德中授锦衣卫,牧仲云内官,误也。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74

曹顾庵学士在京师观女伶,赋高阳台一阕云:莺舌新调,鸦鬟犹亸,湘裙欲整还拖。懒散心情,朝来愁画双蛾。风约绣帘摇桦烛,对菱花,倦眼生波。尽娇憨,动人些子,元不争多。魂销一曲清歌,却似曾相识,无可如何。影好难描,空劳石墨三螺。灯前小立红妆换,笑还嗔,唤弟称哥。暗相怜,细腰无力,又着蛮靴。未知女伶何人,而学士犹有白傅情怀也。

康熙丙辰五月初一日,京师大风,昼晦。有人骑驴过正阳门,御风行空中,至崇文门始坠地,人驴俱亡恙。又有人在西山皇姑寺前,比风息,身已在京城内。此事之罕见者。

海昌陈文简公夫人徐灿,字湘苹,有燕京元夜词云:华灯看罢移香屧,正御陌游尘絶。素裳粉袂玉为容,人月都无分别。丹楼云淡,金门霜冷,纤手摩娑怯。三桥宛转凌波蹑,敛翠黛,低回说。年年长向凤城游,曾望蕊珠宫阙。星桥云烂,火城日近,踏遍天街月。

金碧园,赵侍郎玉麟京邸。赵,滇南人,寓碧鸡金马意也。王阮亭诗:雨歇凉生烟景昏,高台留客共开樽。谁将汉苑丹青树,种向幽人金碧园?六诏祇今无斥堠,五陵随地足邱樊。素心晨夕经过数,便拟柴桑处士村。

胡励斋博综羣书,尤精天官家言,日月薄蚀,星辰躔度,推测毫发无遗。居京师,与监中西洋专家反复辨论。着有中星谱、周天现界图、步天歌行世。

刘公■性旷达,尝置酒慈仁寺松下,遇游人至,不论识与不识,必牵挽使饮。有不能胜者,必强灌之,至醉呕乃已。

书名: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屯里名称录 页码:64

第七自治区 本区面积约合五方里本区共三〇坊二〇七闾一一一七邻

区公所 设于东珠市口五十七号

第七自治区第一坊 本坊面积约合十七万五千零五十方公尺公所设于前外瓮洞东庙内

正阳门大街 正阳门前 东车站 西车站 正阳门东货场

第七自治区第二坊 本坊面积约合五万零四百方公尺公所设于东珠市口天津试馆

东珠市口大街 德寿夹道 北大院 墨竹大院 澡堂子胡同

第七自治区第三坊 本坊面积约合三万五千五百五十方公尺公所设于果子市一号

布巷子 大蒋家胡同东至南孝顺胡同东口与第八坊分界 瓜子店 果子市 抄手胡同

第七自治区第四坊 本坊面积约合三万八千零二十五方公尺公所设于庆隆大院公议水局

鲜鱼口 北孝顺胡同 肉市 井儿胡同 穿店 天泰楼夹道 泰顺居夹道 文宝楼夹道 罗圈胡同 戥子市

第七自治区第五坊 本坊面积约合四万六千五百七十五方公尺公所设于打磨厂五号

书名: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屯里名称录 页码:97

恕里一巷 忠恕里二巷 忠恕里三巷 忠恕里一横巷 忠恕里二横巷 天坛

第十一自治区第十一坊 本坊面积约合四万二千四百四十五方公尺公所设于铺陈市路西庙内

正阳门大街 铺陈市 十八寓 鹞儿胡同(东段)西至铺陈市西与第十二坊分界 赵锥子胡同(东段)西至铺陈市西与第十四坊分界 达圆镜 小圆镜 任家头 天汇夹道

第十一自治区第十二坊 本坊面积约合八万九千五百五十方公尺公所设于铺陈市九道湾路西

留学路(北段)南至仁民路与第十四坊分界 校尉营 九道湾 赵锥子胡同(西段)东至铺陈市西与第十一坊分界 鹞儿胡同(西段)东至铺陈市西与第十一坊分界 花枝胡同 四圣庙

第十一自治区第十三坊 本坊面积约合十万零九千三百五十方公尺公所设于香厂路南

板章胡同 板章路 华严路(东段)西至万明路与第十五坊分界 照阴阳胡同 王家大院 双五道庙 养羊胡同 华兴里 华仁路(北段)南至香厂路与第十四坊分界 仁寿路(北段)南至香厂路与第十四坊分界 大保吉巷 珍家花园 三元庵 华康里 铁香炉

书名:畿辅人物考 页码:157

考功司郎中。时法尚苛刻,所议不当旨,辄负罪去,人视为畏垒。兆祥不避难、不市誉,一以平恕处之,凡奏牍八百有奇,咸得报可。时黄公道周以言事忤旨,下部议,辅臣温体仁素不悦黄公,使其腹心伪以上意相恫喝,令覆疏重锢之。兆祥愤曰:"事即多掣,孟兆祥岂可以威慑者乎?吾持吾心焉耳,不敢负名器、私黜陟以负朝廷。"黄公卒得无恙。于是,侧目者阴蝮公,寻降行人司副,处之穆如。由光禄太仆而通政。癸未,升刑部右侍郎。虽职在刑名,而各镇虚实强弱与夫顺逆骄辑之情形,了然指掌,每言及,不胜嘘嗟流涕。豫制漆棺一具,贮之邸中。致身许国,盖其素志矣。甲申,逆闯逼京师,兆祥分守正阳门。城陷,从仆劝暂归私寓,公叱之退,谓:"社稷邱墟,何以家为?吾今得死所。"遂冠带北面再拜,流涕迸下曰:"臣负君矣!"遂自经。时年七十有三。赠尚书,谥忠贞。

章明,兆祥子,字显之,别号纲宜。崇祯癸未进士。时观政京师,闻父死,南向哭拜曰:"事急,不及往殓大人遗骸,即当相从地下耳!"其妻王氏扳泣曰:"夫死忠孝,妾当先夫死节。"公曰:"若是,吾愿足矣!"夫妇从容就义。仆妇左氏亦经于侧。章明死时,先题曰:"敢有毁侮吾尸者,吾当为厉鬼诛之!"其英烈如此。赠御史,谥节愍。邺下张镜心诗云:"孝子肝肠留碧血,老臣忠义动燕云。天王地下求遗剑,桥梓相看独有君。"

书名:畿辅人物志 页码:197

服公之远识也。崇祯辛未会试,分闱后给假归里,居杜门,人罕识其面。戊寅,起考功司郎中。时方苛刻,所议不当旨辄负罪去,人视为畏垒。公不避难,不市誉,一以平恕处之,凡奏牍八百有奇,咸得报可。时黄公道周以言事忤旨,下部议,辅臣温体仁素不悦黄公,使其腹心伪以上意相恫喝,令覆疏重锢之。公愤曰:"事即多掣,孟兆祥岂可以威慑者乎?吾持吾心焉耳,不敢负名器,私黜陟,无以谢天下。"黄公卒得无恙。于是侧目者阴蝮公,寻降行人司,副处之穆如,由光禄太仆而通政。癸未,升刑部右侍郎,子章明亦成进士,人皆为公贺,公愀然负重忧,语人曰:"家事小获,何能博国事大失耶?"虽职在刑名,而各镇虚实、强弱,与夫顺逆、骄辑之情形,了然指掌,每言及不胜嘘嗟流涕,豫制漆棺一具,贮之邸中,致身许国盖其素志矣。甲申,逆闯逼京,公分守正阳门,从仆劝公暂归私寓,公叱之退,谓:"社稷丘墟,何以家为?吾今得死所!"遂冠带北面再拜,涕泣迸下曰:"臣负君矣!"遂自经,时年七十有三。家僮奔告其子,章明南向哭拜曰:"事急,不及往殓大人遗骸,即当相从地下耳!"其妻王氏扳泣曰:"夫死忠孝,妾当先夫死节。"公曰:"若是,吾愿足矣!"夫妇从容就义,仆妇左氏亦经于侧。章明字显之,别号纲宜,死时先题曰:"敢有毁侮吾尸者,吾当为厉鬼诛之!"其英烈如此。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3

+

出 版 说 明

  这里收入了两部记述明清两代北京坊巷胡同的书:一部是明人张爵写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另一部是清人朱一新写的《京师坊巷志稿》。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作于明嘉靖三十九年(一五六〇年)。清初朱彝尊编纂的《日下旧闻》曾经引用;光绪《顺天府志》《艺文志》曾加介绍。现在它的单行本流传极少。这部书记述了明代北京中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三十三坊的名称、方位及各坊的胡同。同时还附载了京师八景、古迹、山川、公署、学校、苑囿、仓场、寺观、祠庙、坛墓、关梁等名称。所谓五城,是以正阳门内皇城两边为中城;崇文门内街东往北至城墙及东城外为东城;宣武门内街西往北至城墙及西城外为西城;正阳、崇文、宣武门外为南城;地安门往北至安定、德胜门内外为北城。此书记载简略,但条理清晰,并附有总图一幅,可供查考。

清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重修《顺天府志》,朱一新、镠荃孙为它合纂《京师志·坊巷》上下卷;后经朱一新重加整理,以《京师坊巷志稿》为书名,分上下两卷刻印单行本问世。至清末,刘承干又曾重订,共分十卷五本印行,虽略有增添,但不少掌故却被删去。因此,我们仍然收辑了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这本书根据许多有关著述的记载,比较全面地辑录了明清两代北京坊巷胡同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3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张爵 纂

中城 在正阳门里,皇城两边。

南薰坊 八铺

正阳门里,顺城墙往东至崇文门大街,北至长安大街。

宗人府吏部 户部礼部 东公生门 兵部工部 御药库鸿胪寺 钦天监太医院 东长安门 东长安街东朝房(留守等二卫) 銮驾库翰林院 东江米巷 白家胡同

金箔胡同 郑家胡同 新开口上林苑监 会同南馆(即乌马驿) 邵贤家胡同 唐神仙胡同 玉河中桥 王皇亲钱皇亲宅 台基厂南门 红厂胡同 法琅胡同

台基厂西门 詹事府 玉河北桥 皇墙东南角 夹道东安门 旗房烧酒胡同 锡蜡胡同 皮裤胡同 果厂留守右卫 金吾右卫 上角头西南

澄清坊 九铺

台基厂北门 柴炭厂 运薪厂 中街粪厂 单牌楼西 十王府 甜水井 诸王馆 头条胡同 二条胡同 三条胡同 内东巡捕厅 帅府胡同 煤炸胡同 长人道

校尉营 麻绳胡同 马厂崔姥姥胡同 会同馆北馆 四夷馆 菜厂 金鱼胡同 堂子胡同 天将庙 干鱼胡同 玄极观 椿树胡同 成寿寺 上角头东南 批验茶引所

下角头西南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4

明照坊 六铺

双碾街南 宝府巷 鞍子巷法华寺 鹁鸽市 上角头东北 太医院胡同 都税司 关王庙 福德 吉庆 福顺 和远 宝源 顺宁等六店 戎政府 张皇亲房

下角头西北 豹房胡同 普安店 小豹房胡同 四牌楼西南

保大坊 四铺

火道半边街 中街 上角头西北 灯市 府军前卫 中府草场 礼仪房即奶子府 器皿厂 羽林右卫 神武左卫 迎禧观 忠义王胡同 东厂 翠花胡同

刚太监胡同 堿胡同 拾饭旛竿寺 弓弦胡同 井儿胡同 彰武伯桥 取灯胡同 惠民药局 天师庵草厂 眉掠胡同 安定门街西南

仁寿坊 八铺

四牌楼西北 隆福寺街 钱堂胡同 马定大人胡同 红庙街 中兵马司 卫胡同(金吾左卫) 薰皮厂 仰山寺前后街 山青太监胡同 汪纸马胡同 小街

喇嘛杨家胡同 噶噶胡同 四眼井 铁狮子胡同

大时雍坊 十八铺

正阳门里,顺城墙往西,过化石桥羽林前卫,至宣武门里里大街东边。

大明门西下马牌北头往南 中府 左府 右府 前府 西公生门往南 后府 太常寺 通政司 锦衣卫 西长安门 西长安街 西朝房 旗房行人司 西江米巷

故衣胡同 叶堂宅 方铁胡同 旗手卫 红井胡同 高坡胡同 十间房 养马胡同 草帽胡同 麻绳胡同 黄井胡同 臭沟胡同 石碑胡同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2

狼山 杨家庄 北营村 磨石口 北新安 畏吾村 南营儿小营儿 小西门 乖狗村拐山 下庄儿 广源闸 麦庄桥 南中北务门头村 煤营儿 普安店 小屯儿 瓦窖头 坟户营 同具里南海店 小蓝庄 牛栏庄 新庄 黑塔

镇国寺 龙潭 功德寺 香山 平坡寺 西湖分水岭 十八盘 卧龙岗 吕公岩 庞涓洞 昭化寺 望湖亭

西山,府西三十里太行山首,每大雪初霁,积素若画,为京师八景之一,曰西山霁雪。玉泉山,府西二十里,凿石为螭头,泉从口出,色若素练,为京师八景之一,曰玉泉垂虹。

南城 在正阳、崇文、宣武三门外,新城内外。

正东坊 八牌四十铺

正阳门外东河沿,至崇文门外西河沿。

小桥儿 孝顺牌胡同 长巷儿 一二三四条胡同 萧公堂 栾敬胡同 新开口 打磨厂 翟家口儿 崇真观 鲜鱼巷 蒋家胡同

羊房草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条胡同 猪市口东 半边街 苜蓿园 天庆慈源寺 冰窖胡同 西三里河 芦苇园 山西营 帘子胡同 席儿胡同 豆腐巷 金帽儿胡同

细米营 三川柳胡同 板井胡同 喜鹊胡同 簪儿胡同 茶食胡同 关王庙 巴家胡同 苗家胡同 薛家湾 卢老儿胡同 木厂儿 吴毡儿胡同 官菜园 灵官庙

阎王庙 三圣庙 石虎儿胡同 菜市口西北 鞭子巷南中街 青化寺 交椅胡同 香串胡同 东三里河 唐洗白街 盛老儿胡同 清风营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3

正西坊 六牌二十四铺

正阳门外西河沿,至宣武门东响闸桥东。

徐家胡同 延寿寺 汾州营 三眼井 廊房胡同 羊肉胡同 柴胡同 笤帚胡同 二条胡同 取灯胡同 炭胡同 云峰寺 三条胡同 四条胡同 斜街 琉璃厂东门

抬头庵 杨毡胡同 缸市口 朱家胡同 刘?儿街 观音寺 五圣庙 店子街 筒子胡同 新火神庙 安南营 章家桥东 王皮胡同 小井儿 留守卫营

石头胡同 蔡家胡同 施家胡同 张善家胡同 云居寺胡同 井儿胡同 干井儿胡同 车营儿 马神庙街 猪市口西北 煤市口 寄骨寺(即万善寺)

正南坊 四牌二十铺 在新城中门里,天地坛西。

猪市口(西南往西) 厨子营 牛血胡同 宝鸡巷 西分司厅 千儿胡同 砖儿胡同 崇兴寺 双庙菜园 蛮子营 荣家胡同 响鼓庙 粉房刘家街 潘家河沿

黑窑厂(已上街南已下街北) 税务口 正阳门宣课司 皮条胡同 柏树胡同 陕西巷 河南营 外郎营 留守卫营 五道庙 猪市口南 要儿胡同 校尉营

焦狗头胡同 古佛庵 般若寺 赵锥子胡同 养牲所 养羊胡同 埋马坟

天坛即南郊,周十里,内有圜丘、神乐观、天师府、牺牲所,在正阳门外永定门内东。

地坛即山川坛,周六里,内有先农坛藉田,在永定门内街西。

崇北坊 七牌三十七铺 在新城广渠门东北角里。

崇文门外,东河沿往东,至都城东南角外,新城便门东北角内。

头条胡同 乔铁胡同 新板桥小市口 关王庙娘娘庙 二条胡同 中板桥小市口 天仙庙土地庙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33

京师坊巷志稿卷上 义乌朱一新撰

  中西坊

  隶中城。凡皇城自地安门以东;内城自东长安街以北,王府街以西,兵马司胡同地安桥以南;外城自正阳门大街,西至西河沿关帝庙、煤市桥、观音寺前石头胡同,南至西珠市口大街,又南至永定门西,皆属焉。

中东坊

隶中城。凡皇城自地安门以西;内城自西长安街以北,西大市街以东,护国寺街地安桥以南;外城自正阳门大街,东至打磨厂、萧公堂、草厂二条胡同、芦草园,南至三里河大街,皆属焉。

朝阳坊

隶东城。凡内城自东大市街以东,东直门街以南皆属焉。外厢则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外,其分地也。

崇南坊

隶东城。凡内城自崇文门街、王府街以东,交道口、北新桥以南;外城自崇文门外三转桥以东、左安门以北,皆属焉。

东南坊

隶南城。所属皆外厢,南则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门外,东则广渠门外,西则广宁门外,其分地也。

正东坊

隶南城。凡内城东自崇文门街,西至太平湖城根,北至长安街;外城自崇文门外大街,西至打磨厂、萧公堂,北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60

西直门街、鼓楼东大街、鼓楼西斜街。

  会典参《宸垣识略》、《析津志》: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衖通二字本方言。又长街、千步廊、丁字街、十字街、钟楼街、半边街、棋盘街、五门街、三叉街。此二街在南城。案:《析津志》所举街名,今多仍其旧。惟长街、五门街、三叉街遗址不可考。余俱见后。

内城南城

城册:内城地址隶南城者,东至崇文门街与东城界,南至城根,西逾宣武门街,迤西至城根,北至东西单牌楼。东西长安街与中城界迤西,至旧刑部与西城界。案:明代以前,三门外为南城,故内城祗分中、东、西、北四城。我朝规制,内外城各分五城。其皇城内,前明为禁地者,今则悉隶中城,余亦各有分并。惟正阳门为向明出治之区,棋盘街在门内,地属南城。今叙次先南城而中城次之。

棋盘街

东西井各一。《旧闻考》:大清门外俗称棋盘街,乾隆四十年修葺周围石阑,以崇体制。东华录:顺治六年五月癸巳,钦天监奏:宸居重地,负阴抱阳,阴宜敛藏,阳宜开广。棋盘街房屋蔽塞,宜禁;文德、武功两坊,左右相配,今文德坊已火,即宜修建。从之。礼部则例:顺治八年议,大清门外原立有下马牌,官民乘车马者俱下。其在石阑内贸易者,永行禁止。两旁系故明市肆,许贸易如故。《宸垣识略》:棋盘街四围列肆,长廊百货云集。又名千步廊。元欧阳原功诗:丽正门当千步街。则千步廊为阛阓之所明矣。今大清门外,居人犹仍此名。《旧闻考》以门内朝房当之,盖据金志而言。《燕都游览志》:棋盘街直宫禁大明门之前,每朝会诸大典,京营将先期领营军护卫,驻足其中,树帜甚盛。若乃天街步月,虽城中多旷,观乎此属第一。《长安客话》:棋盘街府部对列,街之左右天下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61

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此亦见国家丰豫之象。查嗣瑮查浦诗钞:杂咏诗:棋盘街阔静无尘,百货初收百戏陈。向夜月明真似海,参差宫殿涌金银。《析津志》:崇文门正南,出周桥灵星三门,外分三道,中千步廊街,出丽正门。又菜市在丽正门三桥;穷汉市一在丽正门西。案今之正阳门,元之丽正门也。明初筑京城时,不言有所更改,第证以《元一统志》、《析津志》,则丽正门当与今长安街相近,所谓千步廊者,未必即在今棋盘街之地。以他无可丽,姑附此。

正阳门内东城根

井一。太仆寺署在中心台,迤西则会同四译馆、教习庶常馆在焉。俱详衙署。怡贤亲王祠,详祠祀。有毗卢庵,松雪庵。元明寺东有武郡会馆。礼部册:明会同馆在玉河桥西,国朝改设会同四译馆。《燕都游览志》:四夷馆在玉河桥西,永乐五年十一月始设。案:明四夷馆隶翰林院,故其地与院相连。吴长元谓今庶常馆东有高丽人所居馆舍,殆即四夷馆之别宇,是也。明太仆寺在万宝坊,乃元兵部旧署,与今地异。张爵五城坊巷胡同集:南薰坊八铺,有金吾右卫。今无考。汤斌潜庵《明史》稿:商辂传:辂迁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学士,赐第南薰里。案:《明史》略同。归有光《震川集》:戴锦衣传:子寓京师南薰坊。

  貂皮巷

  巾帽胡同

东江米巷

亦称交民巷。西有坊曰敷文。井二。俄罗斯馆,明会同馆故址也。今为俄国使馆。又有美国、德国、法国、日国、比国、和国诸使馆。东有武定会馆。《啸亭续录》:贝子博和托宅,在东交民巷。谨案:博和托,太祖孙饶余郡王阿巴泰次子,谥温良。明兵例:南会同馆,在东交民巷玉河桥西街北,正统六年盖造,宏治五年改作,共房屋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62

三百八十七间。《明一统志》:上林苑监在文德坊玉河桥西,典簿厅附焉。外有蕃育、嘉蔬、冰鉴、川衡、林衡、良牧、左典察、右典察、前典察、后典察十署。《春明梦余录》:上林苑监在东江米巷南向,永乐十四年谕,凡牧养栽种地,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西南至浑河,禁不许围猎。案:监久废。明李诩戒庵漫笔:嘉靖六年六月十九日夜,京城雨雹交作,次早东江米巷南,李学等家房上有钱八十四文,一一壁立瓦栊中。御史张璠具奏,钱进入库。

富贵街

亦称户部街。甘露庵井一。宗人府、吏部、礼部诸署俱在东。详衙署。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燕中书肆,多在大明门右及礼部门外,拱宸门西。每会试举子,则书肆列于场前。岁朝后三日,则移于灯市。朔望并下浣五日,则徙于城隍庙中。案:拱宸门即公生门,见《菽园杂记》。今内城书肆在隆福寺街,外城在琉璃厂,余惟正阳门外东河沿打磨厂间有之。《水曹清暇录》:吏部大堂藤花,相传严世蕃手植;少宰署右藤花,相传吴文定公宽手植。

  抬头庵

  宗人府后胡同

  牛圈胡同井

  史家胡同

户部北夹道

兵部街 井二。兵部、工部、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诸署俱在东,详衙署。嘉靖间建三皇庙于太医院北,名景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65

有记籍,无籍者收养蜡烛幡竿二寺,遣光禄寺及大宛二县官以时更理其事,合用柴斤令于台基厂关支。明景帝实录:景泰中钦天监奏,观星台在东城上,喧扰不便,而屋宇墙壁多坏,乞徙至东长安街台基厂,则高与西长安街二塔相对,并为青龙白虎之象,于堪舆家所言,形势相宜。帝允其请。六年三月,造内观象台简仪成,八月,以劳费罢徙。

北夹道

  柴火阑

  薛家胡同

  三义庵

  笤帚胡同

白家栅栏

天问阁集:崇祯甲申三月十八日暮,愍帝带亲军四百骑驰正阳门,门者疑内变,反炮将击之,帝震,返骑不得,上从白家胡同绕出乃得。上见守备单弱,下幸成国公朱纯臣第,纯臣言燕饮他处,帝竟不得见。

  小头条、二条胡同

  花枝营 井一。

  经板库

  黄土坑 井一。西小胡同曰下坡。

  旧衙门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66

破府 井一。

  铁门

  牛角湾 井一。

  卖羊肉胡同 井一。

  白家大门

  龙王庙

四王栅栏

迤西 井一。昭忠祠在北,详祠祀。《啸亭续录》:饶余亲王府、廉亲王府,在王府大街,今皆为昭忠祠。谨案:饶余亲王讳阿巴泰,太祖七子,以功封郡王。复以子岳乐晋亲王,赠如其爵,追谥敏,三传无嗣,爵除。廉王讳允祀,圣祖八子,雍正四年黜属籍。乾隆四十三年诏复之。今昭忠祠在台基厂东北。台基厂本王府街,明中叶后置厂于此,故名。续录所称,从其朔也。

  化成寺夹道 井一。化成寺,详寺观。今圮。

  中街

  右至正阳门东,长安街南,崇文门街西,与中城东城界。

正阳门内西城根

井一。西有花石桥,东沟水由此入护城河。巡视东城、南城御史署俱在北,有愿学堂,有桐城试馆。童槐《今白华堂诗钞》:移寓正阳门西城根诗,自注:昔为谢金圃少宰邸第,芸台师尝居门下。张鉴雷塘盦主弟子记:丙午公至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75

谨案:杜度太祖孙,广略贝勒褚英长子,今为光公宅。采访册:勋贝子第,在绒线胡同北。谨案:贝子为圣祖二十四子諴恪亲王之后。

  成公府夹道 井一。

  大、小六部口井一。案:《八旗通志》:绒线胡同之南,有抽屉胡同,今无是名。

  后水泡

  噶礼儿胡同相传:康熙时江督噶礼居此,后以罪诛,地仍其名。

  牛肉湾

  新开路

安福胡同

井一,桥一。安福寺,详寺观。关帝庙俗称倒座庙,有明正德四年鼎,上镌净居寺。僧云庙为寺旧址。又有万历四十七年鼎一。

  永顺胡同

  大栅栏

  右在宣武门街东,长安街南,正阳门西,与中城界。

宣武门大街

宣武门俗沿元称,曰顺承门,北有坊曰瞻云。井二。镶蓝旗蒙古都统署在西,详衙署。右翼宗学,旧在瞻云坊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95

太仆寺石刻画马二。一史道硕画,一赵孟頫画,皆王世贞官太仆时摹勒。道硕五代时人。《旧闻考》:兵部夹道,今仍称太仆寺胡同。即旧署址也。案:万宝坊元旧名,据《元一统志》,在大内前右千步廊,坊门在西。明五军都督府所属彭城卫在万宝坊,见《明一统志》。今太仆署,雍正三年移建正阳门东城根,详衙署。

背阴胡同

《啸亭续录》:贝子傅喇塔宅,在背阴胡同。谨案:傅喇塔显祖曾孙贝勒芬古四子,以功封,谥惠献。乾隆间,孙德霈袭简亲王,赠如其爵,今为奎公宅。

  心尖胡同

  口袋胡同 井一。

  牛角胡同

  担杖胡同

  细米胡同 《啸亭续录》:公门度宅在细米胡同。

  西安门外南夹道 井一。

  马尾胡同

灵清宫

井一。《明成祖实录》:永乐十五年三月,建洪恩灵济宫,祀徐知证及其弟知谔。明陈鸣鹤《晋安逸志》:男子曾甲,世居闽县金鳌峰下灌园,园中有破祠,其神尝栖箕,自称兄弟二人,南唐徐知诰之弟知证、知谔也。晋开运二年,率师入闽,秋毫无犯,闽人祀我于此。自是书符疗病验若影响。永乐间,成祖北征不豫,诏曾甲入侍,运箕有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10

福建司营 井一。

  牛角湾

  草厂胡同

  前、中、后椅子胡同 井一。

  干石桥

  东总铺胡同

石大人胡同

井三。东北第一小胡同,曰大胡同。井一,曰问源井。工部宝源局在北,详衙署。双忠祠亦在北,祀傅清、拉布敦,详祠祀。《啸亭续录》:睿亲王新府在石大人胡同。《宸垣识略》:有饶余亲王府。谨案:睿邸旧在皇城内,王得罪后,嗣子多尔博归本宗,府久废,乾隆四十三年,以多尔博六世孙淳颖嗣世袭,即今府也。旧为饶余亲王府。《春明梦余录》:宝源局在石大人胡同,石亨旧宅。亨诛,宅没入官。嘉靖中,以赐仇鸾,鸾败,复没入官,因改为鼓铸公署。《明史·石亨传》:帝命所司为亨营第,既成,壮丽逾制。帝登翔凤楼见之,问谁所居,恭顺侯吴瑾谬对曰:此必王府。帝曰:非也。瑾曰:非王府谁敢僭逾若此?帝颔之。施显卿奇闻类纪:天顺元年五月,京城大风雷电电雨雹,拔木坏屋,走正阳门下马牌于郊外曹吉祥之门。巨树皆折,石亨宅水深数尺。沈德符敝帚轩余谈:石亨赐第旁一大宅,即石氏偏旁厅事,亦宏敞过他第数倍,今为宁远伯李成梁赐第。成梁罢镇还京居之,父子六人俱为大帅,贵震天下。成梁老病死牖下。长子如松战没,胄子名世忠袭爵,而顽嚚无赖,资产荡尽,遂无人肯保任之。今惟正寝亭乃祖灵柩,十年不葬,他屋悉质于人,屠沽嚣杂,过者叹息。《帝京景物略》:冉驸马宜园,在石大人胡同。堂三楹,阶墀朗朗,老树森立。堂后有台,台前有池,山前有石,乃数百万碎石结成也。园创自正德中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78

鼓楼东大街

井六。顺天府署在东北,元大都路总管旧署遗址建,署内外井三。西有天寿万宁寺,详寺观。东华录:乾隆九年十月,以京师钱价昂贵,令各当铺官借本银收钱发市流转。以正阳门外布巷市房一所,地安门外鼓楼东官房一所为钱局,其收钱发银,造册文票,俱用顺天府治中印。陆续辂崇百药斋续集:黄垆感旧诗自注:完颜曙墀太守旧宅,在鼓楼东街,合欢作花特盛,花下小斋,余及洁士、于丕、申耆、孟慈、曾容、保绪醉眠处也。

右在德胜门街东,安定门街西,鼓楼东大街西,斜街北。

南醋儿胡同

  前、后鼓楼院

  大、小方砖厂

  臭沟沿

  黑芝麻胡同

  沙井胡同 井一作家。

  井儿胡同 井一。

  前、后马圈胡同

  真武庙胡同 显佑宫祀真武,详祠祀。《万历沈志》:庙在靖恭坊,有敕建碑。

帽儿胡同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91

京师坊巷志稿卷下 义乌朱一新撰

外城亦曰罗城。明嘉靖三十一年筑,周二十八里有奇,门九。(一统志、《明世宗实录》)其街衢之大者,南北曰正阳门街、永定门街、崇文门街、宣武门街、东便门街、西便门街,东西曰南大街(自广渠门直达广宁门,亘十余里,随地异名,具详于后)、南横街、打磨厂、西河沿。(《会典事例》参《宸垣识略》)

外城中城

城册:外城地址隶中城者,中东坊第一铺:东至长巷上二条胡同,南至鲜鱼口小桥,西至正阳门街,北至城根。二铺:东至东河沿、萧公堂、深沟口,南至三里河桥,珠市口街,铁山寺与南城界,西至长巷下头条胡同后营,北至鲜鱼口、梯子胡同。三铺:东至小蒋家胡同、抄手胡同,南至珠市口街与南城界,西至正阳门街,北至豆腐巷、十间楼、北芦草园。中西坊第一铺:东至正阳门大街,南至珠宝市,北至城根,西至西河沿关帝庙、观音寺、杨梅竹斜街与北城界。二铺:东至正阳门大街,南至珠市口大街与南城界,西至观音寺前与北城界,北至珠宝市。三铺:东至永定门大街,南至永定门口,西至石头胡同与北城界,北至清风巷、火神庙,西与北城界。

正阳门外大街

俗称前门大街,跨护城河有桥,甃以文石,中为驰道。南有坊,颜曰正阳桥。迤南直达永定门街。其北傍月墙者,东曰荷包巷,西曰帽巷。高承埏《鸿一亭笔记》:正阳门前搭盖棚房居之为肆,其来久矣。崇祯七年,成国公朱纯臣家灯夕被火,于是司城毁民居之侵占官街棚房壅塞衢路者。金侍御光宸上言:穷民僦居无资,藉片席以栖身,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92

假贸易以糊口,其业甚薄,其情可哀,皇城原因火变,恐延烧以伤民,今所司奉行之过,概行拆卸,是未罹焚烈之惨,而先受离析之苦也。且棚房设中途,非尽接栋连楹,若以火延棚房,即毁棚房,则火延内室,亦将并毁内室乎?疏入,有旨停止。魏祝亭《天涯闻见录》: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十一日,正阳门外火,计焚官民房四千一百有七,并延毁牌坊城楼。《水曹清暇录》:正阳门前多卖眼罩,轻纱为之,盖以蔽烈日风沙。胜国迁客辞阙时,以眼纱蒙面,今则无所忌也。吴伟业读史偶述诗:布棚摊子满前门,旧物官窑无一存。王府近来新发出,剔红香盒豆青盆。香祖笔记:灯市初在灵佑宫,稍列书摊,自回禄后,移于正阳门大街之南,则无书矣。燕石集:四方进士来试南宫者,率僦居丽正门外。《明一统志》:南城兵马司在城外正阳街。

东河沿

井一。步军统领所属南营守备署在南,详兵制。有奉新、浮梁、句容诸会馆。迤东隶南城。逾河为正阳门外东城根,有朝阳阁,明建,乾隆间重修,置粥厂于此。东有桥,玉河水出关后,径桥下入护城河,详水道。《坊巷胡同集》:正东坊自正阳门东河沿至崇文门外西河沿。八牌四十铺。有萧公堂、崇真观、天庆寺、慈源寺、清化寺、东西三里河、芦草园。案:三里河、芦草园见后。萧公堂诸寺观俱详南城。

  戥子市 迤东歧为东河沿、打磨厂。打磨厂详南城。

肉市

北小胡同 井一。《宸垣识略》:查楼在肉市,明查氏所建戏楼,巷口小木坊,书查楼字,乾隆庚子毁于火,今重建。《藤阴杂记》:京师戏馆,太平园、四宜园最久,次则查家楼、月明楼,比年方壶斋、蓬莱轩、升平轩最著,语见亚谷丛书,此康熙末年酒园也。查楼木榜尚存,余皆改名,大约在前门左右。

  鲜鱼口 有帽市。迤东有小桥。北小胡同井一。迤西抵大街,有鱼市。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95

靠山胡同

  北桥湾井一。巷西隶中城,东隶南城。有安国寺,详寺观。

中芦草园

芦草园即《坊巷胡同集》之芦苇园也,盖前明积草之地,故其北草厂诸胡同皆以是名。《宸垣识略》:吴越王钱镠祠在芦草园,雍正二年敕封诚应吴越武肃王,其裔孙世章创建。明桂萼文襄集: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西有玉泉庵,今天坛北芦苇园、草场九条巷,其地下者俱河身也。案:南泉寺见南城。三里河、玉泉庵互详后。又元世祖于文明门外东五里立苇场,岁收苇百万以蓑城,至文宗有警,用谏者言,因废,此巍止供内厨之需,岁役市民修补,事见于《析津志》。盖元筑都城以土不以砖也。文明门今之崇文门,志言场在门东五里,其遗址固未必在此,然可知南城之有苇场,其来久矣。明时亦于台基厂收芦苇,神木厂收芦苇席,见《明水轩日记》。

  南芦草园 有武宁、京江会馆。

  南趹子胡同

  大、小西竺庵

  驴尾胡同

大、小席儿胡同 大胡同井一。有玉泉庵。有石埭、德化、庐陵会馆。

冰窖胡同 有乾泰寺,康熙三十九年重修。有唐县、漳州、浙瓯、建宁、平镇诸会馆。

  前营

  后营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96

十间楼

  花绒胡同

  炕洞胡同

  豆腐巷

  大蒋家胡同 井一。有旌德、松江、吉安、贵州诸会馆。旧有韶州会馆,今废。

  冰窖厂 井一。

  小蒋家胡同 有河东、平阳、晋翼、旌德诸会馆。

  西河营

  吊打胡同 井一。

  罗家井 井一。

  高跳胡同

  瓜子店 有估衣市。

  果子市

东珠市口大街

即南大街,珠或作猪。井三。管理街道御史署、步军统领所属中营守备署俱在南,详衙署。乾隆初,中营游击驻此,后省。有天津、南康会馆。迤东为三里河,详南城。《康熙万寿盛典》:正阳门外士民商贾万余人建经坛于珠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97

市口。

  右在正阳门街东,三里河、北桥湾、深沟口西,东珠市口、三里河北,其东南皆与南城界。

西河沿

南小胡同井一。迤西有万寿关帝庙。庙东隶中城。西隶北城,井二。正乙祠康熙五十一年建,关帝庙明建,俗称粗旗杆庙。井一。有萧山、渭南、代州诸会馆,皆在北城界内。旧有如泰会馆,今废。西河沿之北为南河沿,又北逾河抵城根为北河沿,俱详北城。北河沿近正阳门者曰贯市。汪琬钝吟续稿:京师丰台、西河沿皆与同人习游者,病中追赋:病怀衰骨两支吾,记得年时卧酒垆。借问河边攀剩柳,也应憔悴似人无?《王渔洋集》:同人集河楼下诗:下直经旬发不梳,河楼高会翦春蔬。已喜绿蒲藏睡鸭,更烧红烛射游鱼。玉河杨柳见飞花,露叶烟条拂狭斜。十五年前曾系马,数株初种不胜鸦。香祖笔记:今京师书肆皆在西河沿,余惟琉璃厂间有之。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自明以来,搢绅齿录俱刻于西河沿洪家老铺。今白华堂诗录:公讌诸同年诗,自注:西河沿禄寿堂、虎坊桥浙绍乡祠戏席最盛。《坊巷胡同集》:正西坊自正阳门外西河沿至宣武门响闸桥东六牌二十四铺。有延寿寺、云峰寺、观音寺、云居寺、万寿寺、抬头庵。案:云峰寺无寺,延寿寺今属北城,余见后。

  排子胡同 有江夏、凤阳会馆。小庙二。

  三府菜园 井一。小胡同一。

  珠宝市

廊房头条胡同

路南小胡同曰高家胡同,井一。《人海记》:永乐初,北京四门钟鼓楼等处各盖铺房,召民居住,召商居货,谓之廊房,视冲僻分三等,纳钞若干贯,洪武钱若干文,选居民有力者一人签为廊头,计庸纳钱钞,敛银收买本色,解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98

内府天财库,备宴赏支用。今正阳门外廊房胡同,犹仍此名。

  二条胡同 有小胡同一。

  三条胡同 有临汾会馆。

  大栅栏 有小胡同曰门框胡同。

  大齐家胡同

  小齐家胡同

  王皮胡同 有仙城会馆。

  蔡家胡同

  施家胡同 有青阳、广德会馆。井一。

  掌扇胡同 井一。

  云居寺胡同 有云居寺。

  湿井胡同 井一。有真武庙。

甘井胡同

井二。有赣宁会馆。《潜研堂集》:柬曹习庵诗:甘井汲泉宜弗幕,官园种菜自为乡。自注:予寓官菜园上街,习庵寓甘井胡同。

  车辇店 今名教子胡同。有观音寺。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99

粮食店 井一。有火德真君庙。

  右在正阳门大街西,煤市街东,西珠市口大街北,其西与北城界。

煤市街

有漳郡、赣州会馆,公善水局。井一。《藤阴杂记》:高安朱文端公第在煤市街,今为旅店。查礼《铜鼓书堂集》:移居宣南坊诗注:今岁夏就任农曹,正阳门煤市街旧有老屋数椽,湫隘不能容足。杭世骏《道古堂集》:《愚庵记》:煤市街在前门之西南,吾友龚生尝止于是,室有嘉树,龚生娑婆而不能去,益辟其西楹,启窗闼而延之,在喧湫尘嚣之中,而聊获此一适。龚生盖自安其愚焉,因榜其室曰愚庵。

  煤市桥无桥。

杨梅竹斜街

有和含、酉西会馆。井一。《蒲褐山房诗话》:梁时正号芗林,谥文庄,居杨梅竹斜街内清勤堂,御赐也。堂左有味初斋,前隔墙葡萄累累,其斋因以青乳名之。公充续文献通考总裁,属余司编校,常宿其斋。案:春融堂集:梁诗正行状云:乾隆元年九月,赐第于南城珠市街。当即此地也。《藤阴杂记》:杨梅竹斜街梁文庄公第,清勤堂前藤花,汪文端公有诗,万柘坡光泰,馆此修三通。又严海珊刺史遂成贻诗云:满架藤阴史局中,让君一手定三通。又青乳轩以寓王中书穀原又曾。文庄告养归里,又曾送诗:藤阴假馆年华晚,潞水抽帆别思频。文庄终养来京,于此宣麻,旋卒于位。今久改旅店,藤花尚茂,车过时犹及见之。纪昀滦阳销夏录:乾隆庚子,杨梅竹斜街火,所毁殆百楹,有破屋岿然独存,四面颓垣,齐如界画,乃寡媳守病姑不去也。

观音寺街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02

九曲湾

  牛血胡同 血或作油。井一。

  高爵街 俗讹高台阶。有巴陵会馆。

  前后校尉营 井二。

灵佑宫

佑或讹圣,灵佑宫旧为十方道院,互详寺观。旁为天仙庙。《人海记》:灯市旧在东华门外,今移正阳门外灵佑宫旁,至期,结席舍,悬灯高下,听游人纵观,盖京师坊巷元夕不放灯也。查慎行敬业堂集:凤城新年词:才了歌堤便买灯,三条五剧一层层。东华旧市名空在,灵佑宫前另结棚。《藤阴杂记》:今宫前绝无灯市。陈泽州有至日陪祀同王阮亭灵佑宫早起诗。今天桥宫观悉为诸王斋宿之所。又陈其年有同人集灵佑宫会饮诗。案:施闰章学余堂集,有天仙宫寻徐善长诗。

  般若寺胡同

鹞儿胡同

中城正指挥署在南。有浮山、平介会馆,旧有徽州会馆,今废。癸巳存稿:书难字后篇自记云:嘉庆戊午重阳日书于鹞儿胡同慎德堂北轩。

  大、小燕翦胡同 燕翦亦作演箭。

  赵锥子胡同

  莲花玉河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03

厨子营

斗姥宫康熙三十四年建,地以宫名。东有真武庙,西有仁寿寺,旧为昭显庙,俱详寺观。

  任家头胡同

  大、小喇叭胡同 小胡同曰明开夜合胡同。井一。

  韭菜胡同

  穷汉市 亦称补拆市。拆或作陈。井三。小胡同曰大小眼镜胡同。

永定门大街

北接正阳门大街。井三。有桥曰天桥。桥西南井二,街东井五。东南则天坛在焉,西则先农坛在焉。俱详坛庙。农坛之南观音井一,明崇祯时王应魁所凿,以济道喝者。又南里许有佑圣庵,俱详寺观。《春明梦余录》:神乐观在天坛内之西。《藤阴杂记》:天坛道院即神乐署,昔为讌游之地,冯大木廷櫆神乐观送同年之官诗:尺五天边春昼睛,同游南陌麴尘生。客来弥勒龛中坐,诗向桃花潭上成。胡南苕会恩道院看牡丹诗:碧落清虚人罕到,春林诘屈马偏谙。又有道院祈雨诗,斋宿即事诗。乾隆七年,因游人杂沓,奏禁栽花,拆毁酒肆,至今不植花卉,惟古松尚存。《卷葹阁集》:偕同人饮天桥酒楼诗:过桥春五里,登阁树三重。风转阛声沸,尘将游骑冲。莺花怜震荡,衣袂竞织秾。咫尺郊坛外,春云总似龙。孙尔准泰云堂词集:小寒食宿雨初霁,蹋春至天桥,登酒楼小饮,稚柳清波,漪空皱绿,渺渺予怀,如在江南村店矣。楼额曰杏花天,因倚声书壁。野或编:京师最重午节,天坛游人极盛,联镳飞鞚,豪门大估之外,则中官辈竞以骑射为娱,盖皆赐沐请假而出者。《水曹清暇录》:天坛中隙地产益母草,守坛人煎以为膏售人,颇道地。春时又产龙须菜,生食香脆可口。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23

磁器口 井一。

  红桥 井一。

  弥陀寺沟

  何家庄

  牟家园 井一。

  火药局

  猪头胡同

三里河大街

三里河,详水道。有桥曰三里河桥。西隶中城,东隶南城。井一。有三官庙。迤东为东柳树井,井一。又东为蒜市,井一。瓜市,井一。南有泰山行宫,祀碧霞元君,明天顺间建。徐富庶、姜逢元二碑。北有双关帝庙。迤西有铁山寺,属中城。旧有南泉寺。《藤阴杂记》:朱竹垞康熙戊午入都,舍于三里河桥之南泉寺,与李武曾同寓,撰惜字林记。见竹垞年谱。今圮,俱详寺观。《明史》河渠志:成化中,有议于三里河从张家湾、烟墩桥以西疏河泊舟者,遣尚书杨鼎、侍郎乔毅相度,言城南三里河旧无河源,正统间修城壕,恐雨多水溢,乃穿正阳桥东南洼下地开濠口以泄之,始有三里河名。自濠口八里,始接浑河旧渠,两岸多庐墓,水浅河窄,又须增引别流相济,如西湖草桥,源出玉匠局马跑等地,泉不深远。元人曾引金口水,汹涌没民舍,以故随废,惟玉泉、龙泉及月儿、柳沙等皆出西北,循山麓而行,可导入西湖。请浚西湖之源,闭分水清龙闸,引诸泉水从高粱河,分其半由金水河出,余则从都城外濠流转,会于正阳门东,城壕且闭,令勿入三里河,并流大通桥闸河,随旱涝启闭,则舟获近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54

韩家潭

有上虞、广州会馆。《宸垣识略》:芥子园在韩家潭,康熙初,钱唐李笠翁寓居。今为广东会馆。《藤阴杂记》:王文庄初寓韩家潭,每于中秋前后,张乐邸第,燕乙丑同年及门生,堂曰宝言,书室曰梦舫。《蒲褐山房诗话》:符曾字幼鲁,钱塘人,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居韩家潭。

后河 井一。

百顺胡同 井一。旧有太平、晋太会馆,今废。李文藻游琉璃厂记:乾隆己丑,予以谒选至京师,寓百顺胡同。

  东、西皮条营

  万佛寺湾

  胭脂胡同

五道庙

井一。自观音寺前分樱桃、李铁拐二斜街,复并于五道庙。有三原、襄陵会馆。明王象乾建玉帝殿碑记:正阳门西,由臧家桥至宣武门乃龙脉交通车马辐辏之地,旧有五道庙镇焉。其址广不数武,天中羽士揭真诚者见而喟然曰:冲衢应建玉帝行宫,率诸威神镇之斯可也。经始于万历三十五年七月,次年告成,乞言于余,文成即以交龙名碑。方士淦蔗偶笔;五道庙老道人,毛发尽白,身极短小,寡言笑,问其年,罕有知者。长斋,喜饮酒。相传实吴逆间谍。吴诛,遂以道服隐于市,与搢绅往来。或招之饮,伺其醉,畅谈沧桑,冀探其蕴,默无一言,但含泪而已,竟以寿终。

梁家园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59

同,亦称为门牙胡同,曰仁威观夹道,曰小香厂。《会典事例》:康熙四十年,议琉璃亮瓦厂房屋例征地租,今改为按间收租,交大兴县征解户部。凡官员有力之家征银,贫穷小民准按季征钱。四十一年,议征钱者量免其半,只身贫寒之人免征房租,仍以官地起租。雍正三年谕,嗣后止征地租,免其按间计檩,逐月输纳。《水曹清暇录》:琉璃厂造内用琉璃瓦。窑厂门楼名瞻云阁。厂内有官署。厂外余地颇广,林木茂密。有石桥,度桥而西,土阜高数十仞,足供登眺。街长里许,百货毕集,玩器书肆尤多,元旦至十六日,游者极盛。《藤阴杂记》:厂东门内一宅,相传王渔洋曾寓,手植藤花尚存。近程鱼门晋芳移居,以诗寄袁太史枚,有势家歇马评珍玩,冷客摊钱问故书之句,笑曰:此必琉璃厂也。《孙渊如年谱》:岁己酉,居琉璃厂,校刊晏子春秋,高丽使臣朴齐家为书问字堂额。《洪北江年谱》:乾隆五十四年,应礼部试,居孙君星衍琉璃厂寓斋。复初斋诗集自注:乾隆癸巳,开四库馆,即于翰林院藏书之所分三处,凡内府秘书发出到院为一处,院中旧藏《永乐大典》,内有摘抄成卷,汇编成部者为一处,各省采进民间藏书为一处。每日清晨,诸臣入院,设大厨,供茶饭,午后归寓,各以所校阅某书应考某典,详列书目,至琉璃厂书肆访之。是时,江浙书贾奔辏辇下。书坊以五柳居、文粹堂为最。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略:厂东西可二里许,厂东书肆凡二十家,中有二酉堂,或曰前明即有之,谓之老二酉。其略有旧书者惟京兆堂、积秀堂二家。又西而南,转沙土园北口路西有文粹堂,肆贾谢姓,颇深于书。又北转至正街,有桥,桥居厂中间,北与窑对,桥以东路狭,多参以卖眼镜、烟筒、日用杂物者,桥西街阔,书肆外惟骨董、法帖、装潢字画、镌刻碑版耳。桥西卖书者才七家。五柳居在路北,旧书甚多,多潢川吴舍人企晋家藏书。又西为延庆堂,肆贾韦姓,颇晓事,而好持高价,有曹楝亭家书数十部,多宋刊本。又西为厂西门,门外无鬻书者。案:琉璃厂书肆盖盛自雍乾以后。李氏所举诸肆,今皆易名矣。兹录其著者,余不龋《宸垣识略》:灯市向在东安门外,今散置正阳门外、花儿市、琉璃厂、猪市、菜市诸处,而琉璃厂尤盛。厂前陈设杂技,钲鼓聒耳,游人杂沓,市肆玩好、书画、时果、耍具无不毕集,自正月十四五至十六七而罢,名曰逛厂。《有正味斋日记》:新年朝元会罢,士大夫联裾接襼以纵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20

内分男丁七十七万九千七百零四人,女口五十一万八千零十四口。再分男子壮丁三十七万九千五百九十五名,学童十二万三千一百零九人。在外服务另有住所者,男丁三万四千八百十四人,女口五千九百零五人。又外洋侨居者,男一万一千八十六人,女八百零八人云。在人口铺住等户之外,又有工厂六十四家,公署七百五十六处,庙宇一千六百九十二处,公所三百二十一处,驻军兵营一百七十二处,教堂六十八处,会馆三百五十六处,大、小、中等学校五百二十六处,私立小学一百十九处,医院七十处,监狱六处,乐户大、小三百九十八处。而全市住户二十二万三千零二十九户,铺户三万三千九百七十六处"。再版时已删去,今补录以供读者参考。

前清时,京师内外城分为十坊:一曰中西坊,隶中城。凡皇城自地安门以东;内城自东长安街以北,王府街以西,兵马司胡同地安桥以南;外城自正阳门大街西至西河沿、关帝庙、煤市街、观音寺、前石头胡同,[南至西]珠市口大街,①又南至永定门西,皆属焉。二曰中东坊,隶中城。凡皇城自地安门以西;内城自西长安街以北,西大市街以东,护国寺街地安桥以南;外城自正阳门大街东至打磨厂、萧公堂、草厂二条胡同、芦草园,南至三里河大街,皆属焉。三曰朝阳坊,隶东城。凡内城自东大市街以东,东直门街以南,皆属焉。外厢则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外,其分地也。四曰崇南坊,隶东城。凡内城自崇文门街、王府街以东;交道口、北新桥以南;外城自崇文门外三转桥以东,左安门以北,皆属焉。五曰东南坊,隶南城。所属皆外厢,南则永安[定]门、左安门、右安门门外,东则广渠门外,西则广宁门外,其分地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23

  桥[街]、甘石桥、西单牌楼、宣武门,南至宣武门迤西城根。

  九曰内右三区,北至德胜门东西城根,西至新街口南北大街,东至旧鼓楼大街、鼓楼大街、地安门外大街,南至地安门外迤西城根。

  十曰内右四区,北至城根,西至西直门城根,东由新街口南北大街,折而东,经庄王府北墙外,至西皇城根,南至阜城[成]门大街。

  十一曰外左一区,北至正阳门迤东城根,西至正阳门大街,东至打磨厂中间新开路、草厂上下九条、西八角胡同,南至东珠市口、东柳树井、三里河。

  十二曰外左二区,南[北]至崇文门迤西城根,西至打磨厂中间新开路、草厂上十条、东八角胡同,东至崇文门外大街,南至三里河。

  十三曰外左三区,北至崇文门迤东城根,西至南北羊市口、北河槽,东至广渠门迤北城根,南至大石桥、广渠门大街。

  十四曰外左四区,北至大石桥、广渠门大街,西至标杆胡同、三转桥,折而西,顺东西唐洗泊街,折而南,至瓷器口大街,经红桥至天坛东墙外,东至广渠门迤南城根,南至左安门迤西城根。

   十五曰外左五区,北至东珠市口、东柳树井、三里河,西至天桥,东至标杆胡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24

  同、三转桥,折而西,经东西唐洗泊街,折而南,至瓷器口大街,南至天坛北墙外。

  十六曰外右一区,北至正阳门迤西城根,西至宣武门大街,东至正阳门大街,南

自西珠市口,至煤市街,折而北,至杨梅竹斜街,折而西,经琉璃厂至椿树胡同,折

而南,经椿树头条又折而北,经永光寺西街至枣林街。

  十七曰外右二区,北自枣林街折而南,经永光寺西街折而东,经椿树头条折而南,经椿树胡同、琉璃厂、杨梅竹斜街,西至宣武门外大街,东至煤市街,南至西柳树井、虎坊桥、骡马市大街。

  十八曰外右三区,北至宣武门迤西城根,西至广安门迤北城根,东至宣武门大街,南至广安门大街。

   十九曰外右四区,北至广安门大街、骡马市大街,西至广安门迤南城根,东至果子巷、

贾家胡同,至南横街折而西,经南堂子胡同、财神庙、龙泉寺西,南至右安门东西城根。

  二十曰外右五区,北至骡马市大街、虎坊桥、西柳树井,西珠市口,折而南,经正阳门大街,至天桥折而东,至天坛北墙,西至果子巷、贾家胡同、南堂子胡同、财神庙、龙泉寺,东至天坛东墙,南至永定门东西城根。

十八年,公安局裁节经费,将内外城二十区,合并为十一区。内城六区,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26

第二章 城池

北京建都,实始于辽。[一]辽太宗会同元年,升幽州为南京,又曰燕京。圣宗开泰元年,改幽都府为析津府,地[城]方三十六里,①崇三丈,[衡]广一丈五尺,②敌楼、战橹具。八门:东曰安东、迎春;南曰开阳、丹凤;西曰显西、清音[晋],③北曰通天、拱辰。

注:

[一] 《顺天府志》:"辽之故城,即因唐藩镇城之旧,其地在今城西偏及郊外地。今琉璃

厂在正阳门外,乾隆年间得《李内贞墓志》,称其地为燕京东门外之海王村。又今黑窑厂在永定门内慈悲庵,而今存辽寿昌慈智大师石幢,亦称为京东。《[三朝]北盟汇[会]编》:④"郭药师袭辽,由固安渡卢水,夺迎春门,陈于悯忠寺前"。是辽东门在悯忠寺之东,慈悲庵之西,界址规模,略可想见。若后人所谓萧太后城,即辽之故城,并非别有一城也"。

校勘记: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3

高皇[帝]中都之制,①立为京师[都]"。②制曰:"可"。其以北平为北京,府为顺天府。四年闰七月,建北京宫殿,修城垣。十七年十一月,拓北京南城,计二千七百余丈。正统元年十月,命太监阮安、都督同知沈青[清]、③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率军夫数万人,修建京师九门城楼。四年四月,修造京师门楼城濠桥闸完。正阳门正楼一,月城中左右楼各一,崇文、宣武、朝阳、阜城[成]、东直、西直、安定、德胜八门各正楼一,月城楼一,各门外立碑楼,[城]四隅立角楼。④又深其濠,两涯悉甃以砖石。九门旧有木桥,今悉撤之,易以石。两桥之间各有水闸,濠水自城西北隅环城而东,历九桥九闸,从城东南隅流出大通桥而去。自正统二年正月兴工,至是始毕。更名丽正为正阳,文明为崇文,顺承为宣武,齐化为朝阳,平则为阜城[成],余四门仍旧。城南一面长二千二百九十五丈九尺三寸,北二千二百三十二丈四尺五寸,东一千七百八十六丈九尺三寸,西一千五百六十四丈五尺二寸,高三丈五尺五寸,垛口五尺八寸,基厚六丈二尺,顶收五丈。

注:

[一] 《读史方舆纪要注》:"西直门旧名和义门,正统末也先薄京城,石亨败之于此。又

景泰元年,英宗回銮,诏廷臣以次迎于龙虎台、居庸关,寻入安定门,上自迎于东安门。又正统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4

末,也先薄都城,于谦阖德胜门军城外即此"。

校勘记:

① 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 帝,原缺。今据《明成祖实录》补。

② 立为京都都,原误"师"。今据《明成祖实录》改。

③ 沈清 清,原作"青"。据《明英宗实录》改。

④ [城]四隅立角楼 城,原缺。今据《明英宗实录》补。

有清建国,内外城仍明之旧,内城周四十里。为门九:南为正阳门,南之东为崇文门,南之西为宣武门;东之南为朝阳门,东之北为东直门;西之南为阜城[成]门,西之北为西直门;北之东为安定门,北之西为德胜门。分别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方位:镶黄旗居安定门内,正黄旗居德胜门内,正白旗居东直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正红旗居西直门内,镶红旗居阜城[成]门内,正蓝旗居崇文门内,镶蓝旗居宣武门内。光绪二十六年,外人于正阳门东水门辟一门以便往来。民国十五年,于正阳门宣武门之间,复辟一门曰和平门。未几,改为兴华门。十七年,仍复和平之名,于是内城凡九门。[一][二][三]

注:

[一]正阳门与宣武门之间,辟一门曰和平。民国二、三年间,当事者即献斯议于袁项城,以

为苟辟此门,北则与总统府新华门相值,南则直达香厂,可以谋市廛之繁盛,宜名曰新华,项城韪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5

之。兴工有日,而前门外诸富商,惧斯门果辟,则行人出于他途,市廛必且南徙,乃浼有力者以风水之说进,谓斯门苟辟,将不利于国家,且亦不利于总统。项城惑之,乃寝其议。于是南新华街、北新华街之名虽定,而城垣内外,相距七八里,不能相联。民国十五年,合肥段公执政,鹿君钟麟主内外城警备政,乃毅然举工,未数日而毕。车途毕达,往来称便,乃名之曰和平。次年,张作霖入都,改名曰兴华。又次年,南北统一,国军入燕,爰又复和平之旧名。未二年,已三易门额矣。[二]各城箭楼,渐多圯[圮]毁。民国十六年,乃将宣武、朝阳二门城楼拆除,其材皆合抱之楠梓,时官署多欠薪,售之以供薪水,闻所获颇不资云。二十二年,折[拆]去宣武门南面之瓮城,于是宣武门内外大街,成为一直线。

[三]各城门额,从前皆并书满汉文。民国纪元,以汉文石额易之。时贵阳朱桂莘长内务,以属邵君伯炯章,伯炯书成,颇自许,朱公付诸庸工刻石,邵君怒,驰书索回,朱公逊谢,改用良工乃已,今日各门之额,皆邵君之书也。

城垣南面广二千二百九十五丈九尺三寸,北二千二百三十二丈四尺五寸,东长一千七百八十六丈九尺三寸,西一千五百六十四丈五尺二寸。下石上砖,共高三丈五尺五寸,堞高五尺八寸,[一]址厚六丈二尺,顶阔五丈,设门九,门楼如之。角楼四,城垛一百七十二,旗炮房九所,堆拨房一百三十五所,储火药房九十六所,雉堞[二]一万一千三十八,炮窗二千一百有八,城围九,惟正阳门城闉辟三门。民国八年改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6

建,辟为五门。余八门,城闉各一门。正阳门东西,崇文门东,宣武门西,朝阳门南,东直门南,德胜门西,各设水关一,均内外三层,护以铁栅。正阳门东之水关,前清庚子后辟为新门。

注:

[一] 北平城池,民国以来,未改其故。惟正阳门本为瓮形,四方各有门,平时开其三。南门在前清时,惟皇帝出入始启之。民国三年,始将东西瓮城拆去,而南门仍沿旧例关闭,以备大总统之出入。北门虽开,仅可人行,车马往来,则于北门之束[东]西各辟二门,以分轨辙。其后电车亦于是出入。正阳门例不许民人出殡,今尚如是。民国十七年于正阳门南楼,设国货陈列所,以备市民游览。

[二] 按:旗炮房、堆拨房、储火药房今已尽废。城垣驰道,蔓草荒芜,不复能行,其门楼

亦多折[拆]卸,惟正阳门于庚子之役被焚,嗣经修筑,犹颇壮丽。

外城环京城南面,转抱东西角楼,长二十八里。为门七:南为永定门,左为左安门,右为右安门,东为广渠门,西为广宁门。在东西隅而北向者,东为东便门,西为西便门。明嘉靖三十二年建,四十三年成。[一]前清重加修整。外城南面二四百五十四丈四尺七寸,东长一千八百五丈一尺,西一千九十三丈二尺,下石上砖,共高二丈,堞高四尺,址厚二丈,顶阔一丈四尺。设七门,门各有楼,城闉七,角楼六,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7

城垛六十三,堆拨房四十三所,雉堞九千四百八十七,[二]炮窗八十八。东便门东、西便门东,水关各一,皆三洞,每洞内外均有铁栅。东便门西水关一,内外二层,铁栅如之。自光绪庚子京奉火车自永定门之东辟门而入,其后遂经东便门以达通州,京汉火车亦自东便门而入,于是外城增辟三门。[三]

注:

[一] 外城之筑自明始,嘉请[靖]二十一年,掌都察院毛伯温等言宜筑外城。二十九年,命

筑正阳、崇文、宣武三关厢外城,既而停止。三十二年给事中朱伯展[辰]言①:"城外居民繁夥,不宜无以圉之。臣尝履行四郊,咸有土城故址,环绕如规,周可百二十里。若仍其旧贯,增卑补薄,培缺续断,可事半而功倍"。乃命相度兴工。

闰月丙辰,兵部尚书聂豹等上言:"臣等于本月六日,会同掌锦衣卫都督陆炳、总督京营戎政平江伯陈圭、协理戎政侍郎许论、督同钦天监正杨纬等,相度京城外四面,宜筑外城约七十余里。自正阳门外东马道口起,经天坛南墙外及李兴王金箔等园地,至荫水庵墙东止,约计九里。转北经神木厂獐鹿房小窑口等处,斜接土城旧广禧门基止,约计一十八里。自广禧门起转北而西至土城小西门旧巷,约计一十九里。自小西门起经三虎桥村东马家庙等处,接土城旧基,包过彰义门至西南直对新堡北墙止,约计一十五里。自西南旧土城转东,由新堡及黑窑厂,经神祇坛南墙外,至正阳门外西马道口止,约计九里。大约南一面计一十八里,东一面计一十七里,北一面势如椅屏,计一十八里,西一面计一十七里,周围共计七十余里。内有旧址堪因者约二十二里,无旧址应新筑者约四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4

迹,当在今宣武区西南部青年湖一带。参见王灿炽:《金中都宫苑考略》,载《北京社会科学》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⒃ 鱼藻池瑶池殿位 "位"字原脱。今据《金史·地理志》补。

⒄ 京城北离宫有太宁宫,大定十九年建 城,原误"师";太,原误"大"。今据《金史·地理志》改。

⒅ 后更为宁寿 《金史·地理志》载:"后更为寿宁"。据改。

⒆ 在金宫城之内 金,原误"今"。据改。

⒇ 旁有二亭 二,原误为"一"。今据《天咫偶闻》卷一〇第二二一页引《北行日录》改(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

(21) 门楼九间 "门",原脱。今据同上书引文增补。

(22) 乃今凉水河也 "水"字原脱。今据同上书引文增补。

(23) 健德 健,原误"建"。今据《元史·地理志》改。

(24) 金名同乐园 按,此说误。参见⒂。

(25) 金名万宁宫 宁,原误"安"。今据《金史·地理志》改。

城有濠,皆玉泉水也。内城之水,发源玉泉山,经高梁桥至[城]西北分二支,一循城北转东折而南,一循城西转南折而东,环绕九门,经九闸,汇流至大通桥而东(自西直门角楼北河口以南由西直、阜城[成]门绕宣武、正阳、崇文门三[孔]闸止,长三千九百四十七丈,自西直门角楼北三岔河口以东,由德胜[门]、安定门[绕]东直门至朝阳门窎桥止,长三千八十七丈)。正阳门外跨石梁三,余八门各一。外城濠水亦自玉泉分流,至西角楼绕城南流,折而东,至东角楼环绕七门,东达运河(自西便门外东边砖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5

券桥,由西便门、广宁门绕右安、永定、[左安]广渠门以北,至东便门二道桥止,长四千七百四丈,汇流达于通惠河。自钓鱼台前三孔石闸以东,由圆通观以南,绕小青龙桥东达护城桥,长一千一百二十丈)。城内外各跨石梁一。[一][二]

注:

[一] 《大清会典事例》:"京城河道,西自玉泉山发源,迤东为长河,经高梁桥至城西北分为二支:一循城北历安定、朝阳门而东入通州,会于白河。一由水关入内城,亦分为二:一自地安桥迤东经东步梁桥入皇城东北隅;一自西步梁桥入皇城西北隅,合流出玉河桥,是为紫禁城护城河。玉河桥之水迤南由内城水关流出,会于正阳桥城河,环绕九门,是为内城濠河,皆界以水关。又自高梁桥分流经西角楼,迤而南,历右安门东流至于东角楼,折而北,至东便门外,与内城濠河合流,汇于大通桥,是为外城濠河"。

[二] 外城自昔河流甚多,崇文门外之三里河等处,顺治门外之梁家园等处,皆舟楫之所往

来也,后俱夷为民居。有清中叶,已不复稍留遗迹。内城西则有大明濠,由积水潭而南,经西直门大街,直达于象房桥,迨民国十四五年,始改为马路,坦平直达,无复沟洫之遗。东城自东水关经东不压桥,入皇城北箭亭、北河沿、南河沿出皇城,以达于东交民巷,即昔所谓玉河(亦称御河)者是也。疏柳垂杨,时形题咏,至今追想,犹足鬯怀。民国十五年,东交民巷一段玉河改筑马路,砌为暗沟,碧草平铺,杂草间植,为西人妇孺散步之所。二十一年,由皇恩桥迤南玉河亦改砌暗沟,成为马路。正阳门外之桥,始为穹形,民国八年改筑,改为平形,面积加宽,合而为一,间而为四,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6

以分来往,亦非复前时之旧。

皇城在京城中,围径三千二百二十五丈九尺四寸。[一]正阳门之内向南者曰中华门(旧曰大清门,民国元年改今名),东南曰长安左门,西南曰长安[右]门,①东曰东安门(今东西两面红墙已折[拆]去,仅余门阙。民国二十三年,并门阙亦折[拆]去),西曰西安门,正北曰地安门,旧曰北安门,顺治九年改今名。[二][三]

注:

[一] 《国朝宫史》:"皇城重建于乾隆十九年,至二十五年工竣。又增筑长安左门外围墙一

百五十五丈,长安右门外围墙一百六十七丈五尺一寸,各设三座门"。

[二] 《读史方舆纪要》:"永乐四年,营建宫殿,百度维新(原注:十八年宫殿始成),乃

缮京城。于内为宫城,周六里一十六步,亦曰紫禁城。南曰午门,亦曰承天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北曰元[玄]武门。宫城之外为皇城,周一十八里有奇。南曰大明门,曰长安左、右门,中曰东安、西安门,北曰北安门。

[三] 皇城四面,历年逐渐拆毁。长安左、右门自民国元年即已拆去,仅余门阙,俗所称三

座门者是也。乾隆时所增筑之围墙,亦于是年改修。东安门于民国十三年拆去,今惟西安门巍然尚存。西皇城根如灵清宫一带,民国六年拆去,以其砖移修大名濠,惟以近处民居,群起反对,遂只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7

拆其半面,至今嶙峋如齿,殊碍观瞻。东皇城根则向南一段,拆于十三四年,向北一段,拆于十五六年。北面皇城拆于十五六年,皇城所余者仅矣。又按,皇城南面东西两端与皇城之天安门成一平线,民国初元,于东则辟南池子门,于西则辟南长街门,又西则辟灰厂墙门。于是,南、北长街,南、北池子以及灰池、石板房诸处,昔为行人所不易至者,今俱成为通衢孔道矣。其皇城东面,则辟翠花胡同一门,以通马神庙大学堂之路。北面则辟宛平县署一门,以通德胜门之路。至民国十六年,则城垣尽拆,翠花胡同、宛平县署之新门,亦无余迹。

校勘记:

① 据《日下旧闻考》卷三九引《大清一统志》改。

中华门在正阳门内,门三阙,飞檐翼空,下绕石栏,广数百步,前为天街,左右列石狮一,下马石牌各一。门内有千步廊,东西相向者各一百一十间,又左右折而北向者各三十四间。[一]其外东为户部米仓,西为工部木仓。长安左门、长安右门,门各三阙,东西向,门外下马石牌各一,东西缭以红墙。[二]

注:

[一] 《国朝宫史》:"左右朝房,凡吏、兵两部月选官掣签,刑部秋审,礼部乡会试磨勘俱

于此"。

[二] 按:前清之时,中华门名大清门,即明之大明门也。中华门暨左、右长安门以内,均为禁地,人民不得往来。民国以来,始开放为东西孔道,下马石、千步廊及户部米仓、工部木仓,均已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5

[二] 《天咫偶闻》:"光绪己丑十二月,太和门火,自未至酉。是日,余以事至地安门,南望黑烟如芝盖,市井喧传为正阳门火,明日始知为太和门。明年庚寅正月二十六日大婚,不及修建,乃以扎彩为之,高卑广狭无少差,至榱桷之花纹,鸱吻之雕镂,瓦沟之广狭,无不克肖,虽久执事内廷者,不能辨其真伪。而且高踰十丈,栗冽之风,不少动摇,技至此神矣"。

[三] 《大清会典事例》:"凡闲人毋许擅入禁门。又凡王公大臣官员进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所带仆从人等,均有限制。自王以下至文职三品、武职二品以上,并内廷行走各官所带之人,准其至景运门、隆宗门,此外跟随之人,概令于左翼门、右翼门台阶下为止。其经由神武门者,出入俱令循东西夹道行走,勿许附近景运门、隆宗门外停立"。

校勘记:

① 后,原脱。今据《国朝宫史》卷一一补。

太和殿,殿基崇二丈,殿矗十一丈,广十一楹,纵五楹,康熙八年建。[一]皇朝之正殿也。上为重檐脊四垂,前后金扉四十,金琐窗十有六,龙墀丹陛,陛间列宝鼎十八,铜龟铜鹤各二,日圭嘉量各一。丹墀下为文武官行礼位,范铜为山形,俗呼为品级石。镌正从一品至九品,东西各二行,行十有八。每岁元日、冬至、万寿三大节,及大庆典则[御殿]受贺。①凡大朝会燕飨、命将出师、临轩策士及百僚除授谢恩,皆御焉。[二][三]圜丘大祀前一日视祝版,祈谷常雩亦如之。殿左为中左门,殿右为中右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96

  村至者,以李五、宋进财为首,约于菜市口齐集,由西华门而入。正阳门外开庆隆戏园刘姓者,亦其党羽,曾授逆职为巡城御史。是日延李五等入其戏园观剧,酣饮竟日,而营坊诸官莫有过而问者,其去木偶几希矣。十五日午,太监刘得才引祝现等由东华门入,会有卖煤者与之争道,贼脱衣露刃,为司阍官兵觉察,骤掩其扉,贼喧然出刃,阑入者陈爽等十数人,屈五等皆遁逃。有今礼部侍郎觉罗公宝兴者,侍直上书房,甫退直出,适遇贼舞刀入,白光灿然,宝踉跄奔入。时署护军统领为杨述曾,汉军人,由参领起家,初无智略,因率数护军御之,杀数贼于协和门下,而官兵受伤者亦多。宝侍郎遂命掩景运门,入告皇次子。皇次子从容布置,命侍者携鸟枪入,并严命禁城四门,促官兵入捕贼。刘得财引二贼入苍震门,欲手刃太监督领侍常永贵,泄其夙忿,为太监顾某击擒之。其由西华门入者,时仓卒门不及阖,遂全队入,杨进忠与其徒高广福引之。尚衣监为制上服处,杨尝乞其补缀而不与值,司衣者拒之。杨以是隙,遂引贼入,全行屠害,存者无几,有老妇数人藏于荆棘中获免。遂入文颖馆,杀供事数人。陶凫芗编修梁方校书,闻门外履声橐然,突然问曰:"金銮殿在何所"?其愚蠢也若此。陶僕骆升方提茶榼至,遂以身障凫,贼伤数刃,凫芗得以免。其贼遂从集隆宗门,门已阖,有护军某,知事急,怀合符于身,亦被数刃,懵然卧阶下,合符得以保全。贼由门外诸廊房得踰墙窥大内,皇次子立养心殿阶下,以鸟枪击斃二贼,贝勒绵志亦趋入,随皇次子捕贼。后有二贼潜入内膳房屋中,众内监击杀之。时诸王大臣闻变,皆由神武门入,余在邸方与僮手弈,闻变,骋马入。至神武门,庄亲王绵谋、贝子弈绍亦先后趋至,闻贼已聚攻隆宗门。纳兰侍郎玉麟方迎驾归,短衣踉跄入,皆聚集城隍庙前,时官兵至者未逾百人,余皆僕隶而已。众错愕无策,镇国公奕灏,勇士也,掌火器营事,因曰:"是日火器营官兵,皆聚集箭亭以备拣出征(时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60

 民国三四年间,长内务部,从政余暇,与僚友经始斯园。园中庶事决于董事会公议,凡百兴作,及经常财用,由董事蠲集,不足则取给于游资及租息,官署所补助者盖鲜。岁日骎骎,已逾十稔,董事会诸君砻石以待,谨述缘起,及斯坛故实,以谂将来。后之览者,庶有所考镜也。民国十四年十月十日紫江朱启钤"。

[三] 社稷坛之祭殿,前数年夏间曾设电影场,民国十七年改为中山堂,丹雘一新。其后拜殿,今为革命图书馆。又西有哈丁纪念石,哈丁者,美前总统召集太平洋会议者也。药言亭原当公园入门之正面,民国八年欧战既终,毁东单牌楼之克林德纪念碑[牌],移于公园,为公理战胜坊,乃移药言亭于坛北门之外,而建坊于药言亭之旧址。又有施、王二烈士像,民国十三年建于祭殿外之东西,嗣为当道所仆,埋诸后圃,民国十七年复建于习礼亭之东,且泐铭焉。二烈士者,辛亥革命时滦州起义者也。此皆为朱记所不载,用缀于此,藉备佚闻。

二、天 坛

天坛周十里,在正阳门外,永定门之东,明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九里十三步,今仍之。坛内有圜丘,亦称天坛,形圆象天,南向。三成:上成径九丈,高五尺七寸;二成径十有五丈,高五尺二寸;三成径二十一丈,高五尺。上成石面九重,自一九环甃,递加至九九;二成自九十递加至百六十有二;三成自百七十有一,递加至二百四十有二[三];①合一三五七九阳数。每成四出陛,皆白石,九级。上成石阑七十有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69

中殿九楹。惟太庙为太祖之庙,中殿中楹,自应仍照旧规,不加改饰。其东西各四楹,敬仿道光元年奉先殿成案,增修改饰,余地尚为宽,展东次楹及又次楹为昭位,供奉太宗文皇帝、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圣祖仁皇帝、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高宗纯皇帝、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宣宗成皇帝、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孝静成皇后神牌。西次楹及又次楹为穆位,供奉世祖章皇帝、孝惠章皇后、孝康章皇后;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孝圣宪皇后;仁宗睿皇帝、孝淑睿皇后、孝和睿皇后;文宗显皇帝,孝德显皇后神牌。将来穆宗毅皇帝、孝哲毅皇后神牌升祔,供奉宣宗成皇帝之次"。观此,可知前清庙制之大概矣。

[四] 又按:祔祀太庙诸臣:武功郡王礼敦、武功郡王福晋、礼烈亲王代善、睿忠亲王多尔

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通亲王多铎、武肃亲王豪格、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通达郡王雅尔哈齐、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慧哲郡王福晋、多罗宣献郡王界堪、宣献郡王福晋配飨东庑;直义公费英、东宏毅公额亦都、武勋王杨古利、忠义公图尔格、昭勋公图赖襄、勤伯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阿桂、超勇亲王策凌、傅恒、福康安、兆惠、僧格林沁配飨西庑。又按:太庙于民国十三年曾一度改为和平公园,开放数日,即行停止。至今仍封闭如故。

四、先农坛

先农坛,一名山川坛,在正阳门外西南,永定门之西,与天坛相对,缭以垣墙,周回六里。中有天神坛、地祇坛、太岁坛、先农坛,藉田俱在其内。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79

《析津志》所举街名,今多仍旧,惟五门街、三义[叉]街遗址不可考)。"衖通"即胡同也。《顺天府志》:"明代以前,三门外为南城,故内城只分中、东、西、北四城。我朝规制,内、外城各分五城。其皇城内,前明为禁地者,今则悉隶中城,余亦各有分并。惟正阳门为向明出治之区,棋盘街在门内,地属南城。"

按:前清时,内、外城各街巷均系土路,故有"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之谚。宣武门大街、崇文门大街及地安门大街各处,且系甬路,高逾三尺,车行其上,有陨越之虞。光绪之末,民政部兴,乃有马路之设。嗣后逐渐推广,迄于今日,内、外城马路约有一百八十四里之长,其工程优劣不一。民国六年,张远伯总长任市政公所督办,于西长安街修柏油路,最为坦平,足为各路之模范。其后前门大街、西单牌楼继续兴修,然工程不逮,终难经久。惟王府井一带,建造颇佳,两旁便道,亦颇整齐,可与西长安街媲美。今年,天安门前复行改筑,闻工料均颇考究,惟此时尚未告成也。

校勘记:

①三叉街 "叉"误作"义"。按《析津志辑佚·城池街市》载:"长街:千步廊街、丁字街、十字街、钟楼街、半边街、棋盘街。五门街、三叉街"。据改。

皇城周十八里有奇,前明悉为禁地,民间不得出入。清时东安、西安、地安三门以内,紫禁城以外,悉为民居列肆之所,即今内六区所辖各街市及各胡同地也。[一]

注: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81

第二章 内一区各街市

正阳门之北,中华门之南,为棋盘街。[一]昔时四围列肆,百货云集,又名千步廊。[二]朝会时为护卫驻足之地。[三]今则石阑周遭,空旷清廓,两旁为入东、西城孔道,中间仅为行人散步之所。

注:

[一] 《[日下]旧闻考》:"大清门外俗称棋盘街,乾隆四十年修葺,周围石阑,以崇体制。《东华录》顺治六年五月癸巳,钦天监奏:宸居九重,负阴抱阳,阴宜敛藏,阳宜开广。棋盘街房屋蔽塞,宜禁;文德、武功两坊,左右相配,今文德坊已火,即宜修建。从之"。《宸垣识略》:"棋盘街四围列肆,长廊百货云集,又名千步廊。元欧阳原功诗:"丽正门当千步街"。则千步廊为阛阓之所明矣。今大清门外,居人犹仍此名。《日下旧闻考》以门内朝房当之,盖缘金志而言"。《长安客话》:"棋盘街,府部对列街之左右,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此亦见国家[门]丰豫之象[景]"。《查浦诗钞杂咏诗》:"棋盘街阔静无尘,百货初收百戏陈。向夜月明真似海,参差宫殿涌金银"。《析津志》:"崇文[天]门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82

①正南,出周桥、灵星三门,外分三道,中千步廊街。出丽正门。又菜市,在丽正门三桥。穷汉市,一在丽正门西"。《顺天府志》:"今之正阳门,元之丽正门也。明初筑京城时,不言有所更改,第证以《元一统志》、《析津志》,则丽正门当与今长安街相近,所谓千步廊者,未必即在今棋盘街之地。以他无可附丽,姑附此"。《燕都游览志》:"棋盘街直宫禁大明门之前,每朝会诸大典,京营将先期领营军护卫,驻足其中,树帜甚盛。若乃天街步月,虽城中多旷,观乎此属第一"。《桃花圣解庵日记》:"皇后奁具由大清门迎入大内,士女拥观,棋盘街左右以填道,久屏车骑。京官皆由宣武门出入矣。皇城以内,花灯彩棚直接乾清门。工部司官分日守视,直宿朝房,

侍卫轮班掌烛去栉,士夫皆花衣补服,交错宫门"。

按:此系前清光绪十六年大婚时事。

按:清光绪庚子前,棋盘街东、西商店林立,拳匪构乱毁于火。今东面为美国操场,西面亦仅商店数家,千步廊更无可考,惟周围石阑尚存。井二,俗谓之龙眼者,轴轳依旧。石阑之内,杂植树木,黄槐绿柳,夹道环列。天街步月,犹为胜景。吾乡沈文慤公瑜庆《涛园集》有《棋盘街步月诗》。

校勘记:

① 据《析津志辑佚·城池街市》(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改。

自棋盘街东面而北,为公安局街。昔为户部街,亦称富贵街。宗人府、[一]吏部、[二]户部、[三]礼部[四]均在街东。民国以后,宗人府迁于东安门大街之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86

例》,吏以无从检查[察],例不能具。公乃悉从节抄中补之,书赖以成,亦留心之效也"。

[四] 《典故纪闻》云:"宣德五年二月,北京五府六部皆未建。宣宗首建礼部,地位、规制如南京,加宏壮焉。六年六月工成"。《刘忠愍集》:"宣德六年[五月],行在礼部成。[逾月],上命僚属入■事"。④《顺天府志》:"礼部在户部南,西向,亦仍明旧址建。门左为铸印局,右为韩昌黎祠。堂之南为督催所(旧儒士厅),北为司务厅。仪制、主客二司在左,祠祭、精膳二司在右"。《[大清]一统志》:"礼部设尚书满汉各一,侍郎满汉各二,仪制、主客、祠祭、精膳清吏四司,各设满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司务厅、铸印局、会同四译馆附焉"。《明典汇》:"明宣德五年,北京五府六部皆未建。上以礼部所典者天地祖宗[宗庙]社稷之重,⑤及四方万国朝觐会同,皆有事于此,遂首建之"。《少室山房笔丛》:"燕中书肆多在大明门右及礼部门外,拱宸门西。每会试举子,则书肆列于场前,岁朝后三日,则移于灯市,朔望并下浣五日,则徙于城隍庙中"。《顺天府志》:"拱宸门即公生门,见《菽园杂记》。今内城书肆在隆福寺街,外城在琉璃厂,余惟正阳门外西[东]河沿间有之"。⑥《天咫偶闻》:"纪文达《槐西杂志》云,礼部署中有寿草,春开红花,缀如火齐,秋结实如珠。《群芳谱》、《野菜谱》皆未之载,不知其名。或曰即田塍公道草。此草种两家田塍之上,用识界限。犁不及,则一茎不旁生。犁稍侵之,则蔓衍不止,反过于所侵之数,故得此名。然余审谛署中之草,叶作锯齿略相似,花则不似,其说非也。在穿堂之北,治事处阶前甬道之西,相传生自国初,岁久渐成藤本,今则分为二歧,枝格杈桠,挺然老木矣。曹地山先生名之曰长春草。余官礼部,特作木栏护之。门人陈约园汉[渼]时官员外郎,使为之图。署中又有连理槐,在斋戒处南荣下。邹小山先生官侍郎时,常绘图题诗,今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87

尚贮库中。按梁茝林中丞谓,在部清理南库时,与萨薌林迎阿注意检寻,渺不可得。不知失于何时。而二卉木今皆无恙。至优钵罗花,则久无存矣"。《匏庐诗存》有《咏礼部寿草诗》,注详见纪文达《笔记》。梁退庵《南省公余录》:"曹文恪长礼部时,改名长春草,并属陈约斋员外为图。天泽堂榜额及楹联亦文恪所书。礼部旧址今改设邮政局,一切文物扫地尽矣"。《匏庵诗存》有《典礼院移交事竣留别合署同僚诗》注:"春曹故事:同人有迁调者,留书一部为别,相传始渔洋先生。往时祠祭司厅事庋藏多至数千卷,庚子之乱散失略尽,此举亦废。"按:宣统间,改礼部为典礼院,仍礼部旧署。又按:《匏庐诗存·礼部旧有韩文公祠,南来军士借驻,毁为马厩,感赋诗》中有句云:"翰林土地祠已亵,刘井柯亭久湮废。春曹祠宇肇何时,数典无征亦其例"。又有句云:"去年榱桷再一新,庙壁贞珉待撰记"。此诗作於壬子,韩祠辛亥尚重修也。

按:民国以来,各署均多变更,所有题名碑记,皆磨冶迁移。古迹既湮,不可复睹。书肆今惟琉璃厂、隆福寺尚在,西河沿亦早无存。

校勘记:

① 《日下旧闻考》"官署"引《大清一统志》载:"宗人府设宗令及左右宗正、宗人各一"。据改。

② "吏部"二字原缺。今据《日下旧闻考》卷六三"官署"引《万历壬寅重建吏部正堂火房记》补。

③ "问"原误作"向"。今据《日下旧闻考》卷六三"官署"改。

④ 《日下旧闻考》卷六三引《刘忠愍集》云:"宣德六年五月,行在礼部成。逾月,上命属僚入■事"。据补。

⑤ "宗庙"原误作"祖宗"。《日下旧闻考》卷六三引《明典汇》:"天地宗庙社稷之重"。据改。

⑥ 余惟正阳门外西河沿间有之《京师坊巷志稿》卷上"富贵街"条云:"余惟正阳门外东河沿打磨厂间有之"。录此供参考。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92

校勘记:

① 明黄锦石刻尚存 《日下旧闻考》卷六四按语云:"明黄锦石刻一,尚存"。据改。

② 后为睿王所陷 《顺天府志》卷一三原文如此,而《京师坊巷志稿》云:"后为摄政睿亲王所陷"

③ 《啸亭杂录》 当作《啸亭续录》。

④ 惇亲王府 "惇"应作"淳",见《啸亭续录》卷四《京师王公府第》。

自棋盘街而东,其最南者,为正阳门内东城根。昔日有怡贤亲王祠、庶常馆[一]、四译馆,[二]今已为美国兵营、美国使馆、荷兰使馆地。以东过南玉河桥,为昔日之太仆寺,[三]今为六国饭店、比国使馆地。《顺天府志》尚有毘卢庵、松雪庵、元明寺、武郡会馆等地,今俱无存。

注:

[一] 《词林典故》:"恩赐教习庶常馆在正阳门内以东,往时教习庶吉士未有专馆,就院中闲旷屋宇及大堂廊庑居之,为肄业之所。雍正十一年,特赐官房一区于正阳门内迤东,当翰林院之西南,面城。门南向,堂西向,后有楼以贮赐书。中后堂为教习庶吉士大臣讲道[课]之所,①余东西[从]房皆庶吉士居之。②乾隆三十三年重加修葺。《会典》:教习庶吉士,满汉各一人,以掌院学士或内阁学士领其事;大学士、尚书、侍郎之不兼掌院事者亦得掌之。于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内择学问优长者为小教习"。《顺天府志》:"道光以前,每科馆选后掌院学士择庶吉士八九员,分习国书,谓之清书翰林。自道光戊戌年裁。《匏庐诗存》有《咏庶常馆老桑诗注》,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93

见《□斋诗注》,相传洗眼最效"。

[二] 《顺天府志》:"会同四译馆,旧在正阳门外杨梅竹斜街,乾隆十三年归并礼部会同馆,以礼部郎中兼鸿胪寺少卿提督之。并典务厅、正教、协教序班隶于礼部。凡八馆:曰西天;曰暹罗;曰回回;曰高昌;曰八百;曰西番;曰缅甸;曰百译。并设译字生。其外有朝贡使人之公馆,一在宣武门内京畿道胡同;一在宣武门外横街;一在东江米巷御河桥。旧设行人公署,在西长安门外"。《燕都游览志》:"四译馆在御河桥西,永乐五年十一月始设"。《顺天府志》:"明四夷馆隶翰林院,故其地与院相连。吴长元谓今庶常馆东有高丽人所居馆舍,殆即四夷馆之别宇是也"。

[三] 《顺天府志》:"太仆寺署在中心台,迤西则会同四译馆,教习庶常馆在焉。又有怡贤亲王祠、毘卢庵、松雪庵、元明寺,东有武郡会馆。又太仆寺在正阳门内东中心台,堂三楹,东有当月印房、土地祠、文昌阁,西有主簿厅、茶房。国初无专署,惟分兵部武库司廨舍六间为办事之所,亦无兼管大臣。雍正三年,始建官署。乾隆四十四年特命大臣总理署[寺]事"。《[大清]一统志》:"太仆寺卿满汉各一;少卿,满汉各一;员外郎、主事各四;主簿厅附焉"。

《[日下]旧闻考》:"明太仆寺在皇城西,乃元兵部旧署。今兵部夹道称太仆寺胡同,即旧署址也。"

校勘记:

② 中后堂为教习庶吉士讲道之所 《日下旧闻考》卷六四引《词林典故》"道"作"课"。据改。

① 余东西房皆庶吉士居之 《日下旧闻考》卷六四引《词林典故》云"余东西从房皆庶吉士居之"。据补。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202

台基厂以东,昔时尚有北夹道、柴火阑、薛家胡同、三义庵、苕帚胡同、白家栅栏、[一]小头条、二条胡同、花枝营、经板库、黄土坑、旧衙门、破府、铁门、牛角湾、卖羊肉胡同、白家大门、龙王庙、四王栅栏、[二]化成寺夹道、中街诸名,今俱圈入使馆地,惟台基厂东海关胡同仍有铁门之名,余均无考。台基厂之东有昭忠祠,今亦为奥国兵营地。

注:

[一] 《天问阁集》:"崇祯甲申三月十八日暮,愍帝带亲军四百骑,驰至正阳门。门者疑内变,反炮将击之。帝震,返骑不得,上从白家胡同绕出乃得。上见守备单弱,下幸成国公朱纯臣弟[府],①纯臣言燕饮他处,帝竟不得见"。

[二] 《顺天府志》:"昭忠祠在四王栅栏北"。《啸亭续录》:"饶余亲王[府]、廉亲王府,在王府大街,今皆为昭忠祠"。《顺天府志》:"饶余郡[亲]王讳阿巴泰,太祖七子,以功封郡王。复以子岳乐晋亲王,赠如其爵,追谥敏,三传无嗣,爵除。廉王讳允禩,圣祖八子,雍正四年黜属籍。乾隆四十三年诏复之。今昭忠祠在台基厂东少[北]半里。②台基厂本王府街,明中叶后置厂于此,故名。《续录》所称,从其朔也"。

按:前清光绪庚子以前,各国在华派使设馆,即在东交民巷一带,然仍与衙署民居互相杂处,未尝有一定之区域。光绪庚子拳匪倡乱,殺教民,戕德使及日本书记官,董福祥率领甘军围攻使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212

注:

[一] 《顺天府志》:"金鱼胡同,鱼或作银。神机营所属震字马队置厂于此。又有军器库"。《宸垣识略》:"一等褒绩公第在金鱼胡同。"《顺天府志》:"康熙时,都统平南大将军赉塔封褒绩公,谥襄毅,赉一作赖。"

[二] 《畏卢文集·枕雷图记》略云:"袁珏生太史,以刘参议聚卿所藏唐建中小忽雷请予为图,图成归之,参议遂集饮于小忽雷阁,时庚戌九月九日也。逾两月再见参议于忽雷阁,则大忽雷亦已归参议处,遂豫更阁名曰双忽雷"。

[三] 《大清会典事例》:"雍正四年,拨乾鱼胡同暨玉河桥官房各一所为会同馆舍,以备

外国使臣居住。乾隆二年,将乾鱼胡同官房缴还工部,另拨安定门大街官房一所,以待朝鲜贡使。八年,又将正阳门外横街官房一所,拨交会同馆。十三年,因南掌暹罗入贡,复将安定门旧馆收回,改拨地安门外原建正一真人公馆,充设贡使馆舍。二十一年,复移地安门外贡使馆于宣武门内瞻云坊"。《坊巷胡同集》:"澄清坊九铺。有[成寿寺]、元极观"。①元极观今在甘雨胡同。

[四] 《顺天府志》:"成寿寺,明内监夏时所建也,在东安门外椿树胡同。"《[日下]旧闻考》:"明太监夏时所建,时有弟诏封翌教禅师,敕住此寺。成化元年建,有成化敕建碑。又万历癸丑重修碑,詹事叶云举记。"

校勘记:

① 澄清坊九铺。有元极观 《京师坊巷志稿》引《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云:"澄清坊九铺。有成寿寺、元[玄]极观"。据补。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243

銮仪卫[五]诸署。宣统之末,以都察院改建大理院,崇楼伟然,今为北平地方法院。民国以后,刑部改建司法部,今为公用局暨省党部。大理寺曾一度为高等审判厅,嗣高等审判厅迁移于北,其旧址暨刑部旧监地,并售诸中华懋业银行,而旧日衙署俱尽。其中间有横胡同曰双沟沿,河北高等法院分院设于此。再北之横胡同曰銮舆卫夹道。[六]再北有坊曰蹈和,与公安局街北头之履中坊遥对。

注:

[一] 《顺天府志》:"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太常寺、銮仪卫俱在西,理藩院旧在刑部北,后移东长安街"。《[日下]旧闻考》:"明大理寺署,其地距旧刑部街当不远,其迹已湮废无考。今署乃本朝移建,传为明南镇抚司故址。明通政司署,国朝改为都察院。又銮仪卫署,明锦衣卫也。刑部署亦相传为锦衣卫故址,殆即其地而分建二署欤"。《一统志》:"大理寺卿满汉各一,少卿满汉各一,有左右寺丞、评事诸职,司务厅附焉。"《燕京访古录》:"正阳门内旧刑部南大理寺衙署廨舍内设一碧绿菠菜色立石,高四尺六寸,两峰角立,一竅中通,锦纹粲然,碧绿青秀,上刻"大梁戊戌岁"五字,诚天壤奇石也"。

[二] 《顺天府志》:"刑部在皇城西,即明锦衣卫故址移建。大堂壁间旧有锦衣卫题名

碑,后毁于火。大堂东向,直隶、奉天二司在堂左右,左廊湖广、广东、陕西三司,右廊河南、山西、山东、江西四司,及司务厅在二门外。江苏、安徽、福建、浙江、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并督捕司凡九,在南夹道内。督催所在江西司稍北。西南、西北二隅各置狱,曰南北所。北所围垣东,大榆树一株,传为明杨继盛手植云。又有脏罚库、秋审处"。《一统志》:"刑部设尚书满汉各一,侍郎满汉各二,直隶、奉天、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并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250

辅等宴于行在中军都督府。"

省党部街而西之南北胡同,在北曰旗守卫,[一]在南曰司法部后身,其南有舍饭寺。

注:

[一] 《明一统志》:"旗守卫在通政司后"。《顺天府志》:"手俗讹所。旗手卫属锦衣卫,今废,其地犹仍旧名。"案:手今又讹作守。

正阳门顺城根以达于宣武门为正阳门西城根,[一]其西有化石桥,原名花石桥,今于其中辟和平门。

注:

[一] 《顺天府志》:"正阳门内西城根西有花石桥,东沟水由此入护城河,有愿学堂,有桐城试馆。"《今白华堂诗钞》有《移寓正阳门西城根诗》,自注:"昔为谢金圃少宰邸第,芸台师尝居其门下。"《雷塘庵主弟子记》:"丙午年,公至京师,寓于前门内西城根"。陈用光《太乙舟诗集》有《和顾晴芬皋移居西城根东偏诗》。《改虫斋杂疏》:"绿雨楼,陆文裕深旧邸也,在正阳、宣武二门之间,其东曰素轩,其北曰潜室,其中为书窟,文裕有记载集中,今已失其处。"《诗史阁丛刊》:"新年新辟和平门,九衢通达,极天门詄荡之观,而清高宗御制之帝京篇石刻,旧立天桥右侧者,已捶折横卧於道旁矣。盖建筑学之不可晓如此。"按:化石桥之沟,今已湮塞。桐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251

城试馆,前清宣统谋炸考察宪政大臣之吴樾,即居于此。愿学堂改为国民大学,今已迁移。其西有自来水公司、电灯公司。又按:《顺天府志》西城根附近尚有头甲巷、二甲巷、三甲巷、剪子巷、取灯胡同、财神庙、高井诸名,今惟财神庙尚存,余均无考。

正阳门内西城根与西交民巷之间,在东有估衣胡同,有小财神庙。又西曰碾儿胡同,[一]中间有小胡同曰喜通胡同,《顺天府志》作喜春胡同。又西曰扁担胡同,民国十七年改称平安胡同。再西曰兵部洼,曰松树胡同,曰兵部洼中街,有文文忠故宅,[二]曰半壁街。

注:

[一] 《曾文正年谱》:"道光二十四年三月,移寓[前门内]碾儿胡同。"

[二] 文祥,费莫氏。字博川,满洲正红旗人。居奉天。道光乙巳进士,官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光绪二年卒,谥文忠。

自司法部后身而西,其在北者曰绒线胡同,原为小胡同,民国元年辟为东西大道,中间有崇德学校。再西有成公府、矞公府,[一]其西有小胡同曰宜家胡同,曰于抚院胡同,稍南曰高碑胡同。[二]再南曰后红井、前红井,[三]中间南北之胡同曰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267

注:

[一]《顺天府志》:"镶蓝旗蒙古都统署在太仆寺街北,西有衍圣公第"。《明史·衍圣公传》:"英宗复辟,孔宏绪入贺,朝见便殿,帝握其手置膝上语良久。宏绪才十岁,进止有仪,帝甚悦。每岁入贺圣寿,帝闻其赐第湫隘,以大第易之"。《顺天府志》:"衍圣公第,旧在东安门外,今第在太仆寺街者,即明英宗所赐"。《揅经室四集》:"己未,[借]寓京师衍圣公邸,

① 曾栽竹三丛,藤花两本。庚午再寓,添栽槐、柳、桃、海棠、栾枝、丁香,并旧有古槐、榆、椿、枣共三十余株,记以一律,授之馆人"。《颐道堂诗集》有《重至太仆寺街旧寓诗》。《明一统志:"太仆寺在万宝坊,主簿厅附焉"。《春明梦余录》:"太仆寺乃元兵部旧署"。杨士聪《玉堂荟记》:"太仆寺石刻画马二:一史道硕画;一赵孟頫画。皆王世贞官太仆时摹勒。道硕五代时人"。《[日下]旧闻考》:"兵部夹道,今仍称太仆寺胡同,即旧署址也"。《顺天府志》:"万宝坊元旧名,据《元一统志》在大内前[右]千步廊,②坊门在西。明五军都督府所属彭城卫在万宝坊,见《明一统志》。今太仆寺署,雍正三年移建正阳门东城根"。《查氏烈女编》:"崇祯甲申三月十七日,太仆寺街查氏一门九女子投缳死。十九日,流贼破城入其室,颜如生,贼曰:伪死也。引刃试之,骇而去。是日绳绝,二女复苏,一度为尼,一寿终"。《子翙集》:"七烈者,查氏三女子,两娣姒,一黄氏女子,一廉氏母,皆以明甲申三月,城破之前一日,致命于查氏之庐者也"。《顺天府志》:"姜宸英《西溟集》亦有传,杭世骏《道古堂集》有宛平查氏七烈诗"。 [二] 《燕都游览志》:"朝爽楼在双塔寺后,吕氏园中楼也。"《[日下]旧闻考》:"今[双塔]寺后有名菜园者,或即吕氏园欤"!按:此条《顺天府志》列于宽街之下,朝爽楼当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00

注:

[一] 《顺天府志》:"双碾胡同,碾或作辇。《八旗通志》误作塔。有舍饭旛竿寺、兴福禅林"。《谷城山房笔尘》:"唐时禁京城丐者,分置病坊于诸寺以廪之,亦谓之悲田院,即今蜡烛、旛竿二寺也"。《顺天府志》:"蜡烛寺见西城"。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兴福院在都城保大坊北"。[《顺天府志》案]:"今无考"。①《顺天府志》:"兴福禅林旧为舍饭、旛竿

寺。在正阳门内双碾胡同"。《[日下]旧闻考》:"元称舍饭寺,建于至元间,在明称旛竿寺"。

《明武宗实录》:"旛竿寺本永乐年建,日给光禄寺粟米三石,②后府属卫月办柴薪万二千五百斤,煮饭施贫民"。《[明]世宗实录》:"嘉靖元年[正月],御史郑本公请出钱赈济京师冻饿穷民。户部议,朝廷旧设养济院,穷民各有记籍,无籍者收养蜡烛、旛竿二寺"。《[日下]旧闻考》:[舍饭、旛竿寺]在双碾胡同,本朝康熙三十二年重建,改今名,③其北为弓弦胡同,有延禧寺,有明万历三十八年重修碑,兵科给事中吴某撰。④及康熙二十三年重修碑。又王府大街有迎禧观,明天顺四年勅建"。

[二] 《顺天府志》:"《万历沈志》:"延禧寺、迎禧观在明照坊,俱有敕建碑"。案:寺在弓弦胡同。据《坊巷胡同集》,弓弦胡同隶保大坊,《万历沈志》作明照坊,其后或有改并也"。案:李君释戡宣倜居弓弦胡同,有无边华庵。

[三] 麟庆《鸿雪因缘图说[记]》⑤:"半亩园在弓弦胡同内,本贾中丞汉复宅。李笠翁客

贾幕时,为葺新[斯]园,⑥叠石成山,引水作沼,平台曲室,奥如旷如。乾隆初,杨韩[静]葊员外得之,⑦又归春馥园观察,道光辛丑始归于余"。《天咫偶闻》:"完颜氏半亩园,在弓弦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60

曰砖塔胡同。砖塔胡同之南曰口袋底,曰城隍庵,曰钱串胡同。钱串胡同之南曰大院胡同,大院胡同之西曰三道栅栏,其南曰小院胡同,三道之南曰玉带胡同。曲家鳞比,约二十户。初时只三五家,多京畿人,今则半津门人矣。初有而今存者天喜、三喜,初有而今无者天顺、三宝,初有而今易名者,双顺之旧为聚凤,万升之旧为西连升也。又云,双顺、天喜、天顺所居为其世产,余皆赁之德小蜂、明芝轩、车四,租资特昂,余所记甚详。大约始于光绪初叶,一时宗戚朝士,趋之若鹜。后为御史指参,乃尽数驱逐出城。及今三十年,已尽改民居。话章台故事者,金粉模糊,尚一一能指点其处。卷末有萍迹子再识一跋云:呜呼!盛衰之故,其殆有先机乎?余之为是书也,其时方太平无事,无何而驱逐令下,歌场为之一变,又无何而团民兴,其不鞠为茂草几希,甚而兵败师丧,寇入都城。咫尺之地,阻而不通,风尘回首,黯然神伤。揆之澹心之作,先后若同也,岂非先机乎?嗟呼!余生三十年来,或越或燕或汴洛,自谓甚奔波矣,孰意更增之以丧乱乎,而犹幸是书之不与劫灰同烬也。庚子闰中秋之下三日。"《天咫偶闻》:"明代勾阑,皆在东城,故有勾阑、本司之名。至本朝裁教坊,其地尽改民居。即迤南之泡子河一带,所谓昔之歌舞场者,亦不可问。而正阳门外以西,则改为花柳之窟矣。未几,西四牌楼左近,复变歌吹之林。始只砖塔胡同寥寥数家,继则方以类聚,日变逾多。今则闾阎扑地,歌吹沸天。金张少年,联骑结驷,挥金如土,殆不下汴京之瓦子勾阑也。"《旧京闲话》:"曲中里巷,半在西大市街之西,曲中所唱有三:曰"时调大鼓";曰"档调";曰"二簧"。人人习之,不必人人工也。女郎梳拢谓之"成人",言成其为人也。已成之人,谓之"浑官"。未成人者,谓之"清官"。女郎称客曰"尔",客之友曰"某爷",客称女郎曰"姑娘",客称假母曰"掌班",女郎称之曰"娘"。伻头则统曰"夥计",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05

"天顺敕命",下刻"成化诰命",盖当时道录司也。"《东华录》:"乾隆九年十月,以京师钱价昂贵,令各当铺官借本银收钱发市流转,以正阳门外布巷市房一所,地安门外鼓楼东官房一所为钱局,其收钱发银,造册文票,俱用顺天府治中印。"陆继骆[辂]⑧《崇百药斋续集·黄垆感旧诗》自注:"完颜曙西[墀]太守旧宅,⑨在鼓楼东街,合欢作花特盛,花下小斋,余及洁士、于丕、申耆、孟慈、曾容、保绪醉眠处也。"《天咫偶闻》:"顺天府在交道口之西,即元之大都路总管署也。地极宽阔,堂亦宏壮。其私宅甚小,厅事中有秦小岘侍郎书额并堂记。考近代京尹,以周小棠先生家楣称首,惠政极多。光绪九年之水,为之请帑于庙。不足,又募助于各省,凡得若干万。沿村设厂施粥,择公正绅士司之,民得以不病。余款未尽,设义仓积谷,令首事司之,惜后人不善守,公殁不数年,湮没不可问矣。"《瓶庐诗稿》有《喜驾航以京尹内召诗》,注云:"黄寿臣、林颖叔、卞颂臣、彭芍亭尹京时,觞客于后圃宜晴快雨之阁,周小棠、沈仲复尚修旧迹,今改为海棠院矣。"

校勘记

① 真武之神为靖王太子 《顺天府志》卷六云:"真武之神为靖乐王太子"。据补。

② 前朱雀而后元武 《日下旧闻考》卷五四引《御制重修显佑宫碑记》云:"前朱雀而后玄武"。

③ 元武即龟,为祧有四旒 "祧"当作"旐",《顺天府志》卷六云:"元武即龟蛇,为旐有四旒。"据改。

① 竟耻于无文之秩乎 "耻"应作"齿"。据《日下旧闻考》卷五四引《御制重修显佑宫碑记》改。

② 正数典不忘其祖 《日下旧闻考》卷五四引《御制重修显佑宫碑记》云:"正数典不忘其朔",与《顺天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65

"《[日下]旧闻考》:"万历中,皇三子生,郑贵妃即乞怜于上,欲立为太子。北上西门之西有太[大]高元[玄]殿,以祀真武,贵妃要上诣殿行香设密誓,御书誓词,缄玉合中,存贵妃所。后廷臣敦请[建]储,①慈圣又坚主立长,上始割爱,立皇长子。既立,遣人往贵妃处索玉合至,封识宛然,内所书已蚀尽,止存四腔素纸而已,上悚然异之。"《骨董琐记》:"《枣林杂俎中集》,京师西苑高元[玄]殿桧一松四,并金时植。嘉靖中,封松指挥使,俸米专给孤贫。"按:即衡山西苑诗所称为数百年物,予甲子四月过之,已槁其半矣,为低徊[回]久之。

[二] 《芜史》:"大高元[玄]殿稍西曰石作,有阁。"

[三] 《藤阴杂记》:"西华门内雪池,康熙中赐蔡升元,饬内府司员,冰雪施工,尅期告竣,令同值[直]陈元龙送归新第"。②按:蔡升元为康熙时状元,今北海有状元府,当即赐蔡之第,周退舟有《状元府考》甚详。

[四] 《芜史》:"内官监所管十作,曰木作、石作、瓦作、土作、搭材作、东作、西作、油漆作、婚礼作、火药作,并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里冰窖"窨]、金海等处。"《顺天府志》:"《旧闻考》以冰窖[窨]为御用监所属之冰窖[窨]。据《芜史》所言,则里冰窖[窨]属内官监,与御用监相去颇辽阔,疑当时本有两冰窖[窨]也。"《大清会典事例》:"紫禁城内设冰窖五,景山西门外冰窖六,德胜门外冰窖三,正阳门外冰窖二,分藏京河、通州龙王堂、莲花池等处之冰。"

[五] 《金鳌退食笔记》:"大高元[玄]殿之东,即北上西门,有桥,甃砖石各半,谓防车轮耳。"《顺天府志》:"迤东为大高元[玄]殿,又东北为景山西门,与景山门相值[直]者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88

设西城广宁门内老君[庙]地方。东城义冢四:一设崇文门外文昌宫前;一设东便门外核桃园;一设东便门外储济仓后;一设东直门外北后街。南城义冢四:一设广渠门外地方;一设金鱼池地方;一设金台书院前;一设右安门内圣贤庙东。西城义冢四:一设广宁门内报国寺后;一设潘家地内;一设广宁门内老君地东;一设阜成门外三塔寺。北城义冢二:一设宣武门外黑窑厂;一设西城地方白马寺坑。"[二] 《大清会典事例》:"中城饭厂二:一设正阳门外珠市口给孤寺;一设永定门内佑圣庵。东城饭厂二:一设朝阳门外海会寺;一设崇文门外蒜市口兴隆庵。南城饭厂二:一设广渠门外积善寺;一设三里河安国寺。西城饭厂二:一设阜成门外万明寺;一设广宁门内增寿寺。北城饭厂二:一设德胜门外关帝庙;一设宣武门外永光寺。"

外城亦曰罗城,其街市之大者曰正阳门街、永定门街、宣武门街、崇文门街、东便门大街、西便门大街,和平门开辟以来,南新华街亦与北新华街相接,直达香厂,是为南北经路;曰东、西珠市口,曰骡马市大街,曰彰义门大街,曰三里河大街,曰广渠门大街(其总名亦曰南大街),曰南横街,曰打磨厂,曰西河沿,是为东西纬路。其余街市交贯纵横,然斜行互出,不如内城之坦直矣。

按:前清光绪庚子以后,京奉火车由永定门西首通轨入城,京汉火车由西便门之南通轨入城,俱达于前门,为东、西两站。论者以为外城之守已失,然民国九、十年间,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90

第二章 外一区各街市

正阳门而南曰正阳门大街,俗称前门大街,跨护城河[一]有桥,甃以文石。民国八年,以石栏间之为四,以便往来。桥南昔为驰道,今已平为马路,并设铁轨以行电车。南有坊,颜曰"正阳桥",迤南直达永定门街。夹道肆廛林立,中孚银行、北平证券交易所均在路西,小食肆都一处亦颇有名。[二]庚子以前,桥北傍月墙者东曰荷包巷,西曰帽巷,其后改为正阳商场,今俱拆去,[三]惟东有观音庙,[四]西有关帝庙,[五]岿然尚存。

注:

[一] 《寄园寄所寄》:"万历四十六年四月,礼部奏城河水赤,西自宣武门外东响闸起,至正阳门外御河闸止,约长三里许,水色尽赤,深红紫暗,状如积败之血。四十七年四月中,正阳门外御河水复殷赤如前,时正辽阳三路丧师之候。"

[二] 《顺天时报丛谈》:"正阳门都一处,小饭店也。地势狭小,门中甬路一道,凸起如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92

阜,称曰土龙,坑坎难行,亦不加修葺。自谓设肆百余年,生意兴隆,土龙有力焉。"

[三]高承埏《鸿一亭笔记》:"正阳门前搭盖棚房居之为肆,其来久矣。崇祯七年,成国公朱纯臣家灯夕被火,于是司城毁民居之侵占官街棚房壅塞衢路者。金侍御光宸上言:穷民出[僦]居无资,①藉片席以棲身,假贸易以餬口,其业甚薄,其情可哀,皇城原因火变,恐延烧以伤民,今所司奉行之过,概行拆卸,是未羅[罹]焚烈之惨,②而先受离析之苦也。且棚房半设中途,非尽接栋连楹,若以火延棚房,[即毁棚房]③,则火延内室,亦将并毁内室乎?疏入,有旨停止"。吴伟业《读史偶述诗》:"布棚摊子满前门,旧物官窑无一存。王府近来新发出,剔红香盒豆青盆"。《香祖笔记》:"灯市初在灵佑宫,稍列书摊,自移于正阳门大街之南,则无书矣。"《燕石集》:"四方进士来试南宫者,率僦居丽正门外。"《明一统志》:"南城兵马司在城外正阳街。"《燕京访古录》:"正阳门旧制,城外有月墙,环月墙东西为荷包巷,其始东曰帽巷,西曰荷包巷,后统名曰荷包巷,本系临时市集,商民于此支棚架屋,日久遂成为商场。行人辐凑,毂击肩摩。《都市竹枝词》有曰:"五色迷离眼欲盲,万方物货列纵横。举头天外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可想见当日之繁盛。光绪庚子之变,焚毁无遗。宣统元年,商人集资奉准内务部修复,于冬季开工建筑。计两边共分六门,南北两头各一门,中间东西各一门,内留平地走道,距石路三丈,安设玻璃亮窗,装置电灯,靠城墙另筑小道一股,约宽二尺余,二年夏工竣。各行旧商,仍复迁回原住房舍营业。民国二年,国务院有规划全城电车之议,交内务部土木警政两司暨警察厅,会同议订拆卸月城,改修马路,移让房屋,增辟门洞各办法,议决交由内务、交通两部办理。三年六月,两部会派人员组织委员会共同研究,决议将东、西月墙分别拆改,东、西各辟二门,组织工程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93

处与工程司罗克格磋订包修合同,定实修价为十八万二千二百元,并组织督修工程处,将所有各商铺房屋及公私民房,大小六十余所,一律收用,迁移拆让。迄四年六月始毕,共费七万八千余元。是年六月十六日开工,十二月全工告竣。五年一月呈请派员验收,总其事者为内务总长朱启钤,交通总长梁敦彦,警察总监吴炳湘云。"

[四] 《匏庵诗存》有《论洪文襄诗》,序云:"前门月城大士庙,相传明庄烈闻洪承畴殉难,建祠以配关公,嗣知已降清,撤之奉佛,其事不甚可信。《顺天府志》亦载之云云。"又注:"文襄西庄遗址,在金鱼池侧,向为流妓所聚。"

[五] 《寄园寄所寄》:"关夫子庙,独显京师正阳门者,以门近宸居,在左宗庙、右社稷之间,朝廷岁一命祀。万国朝者退必谒,辐辏者至必祗祷也。"《祀典》:"岁五月十三日,祭汉前将军关某。先十日,太常寺题,遣本寺堂上官行礼。凡国有大灾,祭告之。万历四十三[二]年十月十一日,④司礼监太监李思赍捧九旒冠、玉带、龙袍、金牌,牌书"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于正阳门祠,建醮三日,颁知天下。然太常祭祀,则仍旧称。史官焦竑奏言:"应阳[称]汉前将军,侯志也。"⑤天启四年七月,礼部复题得旨,祭始称帝。先是,成祖北征本雅失礼[理],经阔滦海,至幹[斡]难河,击败阿鲁台,军前每见沙漢[濛]雾霭中,有神,前我军驱,其巾袍刀状[仗],貌[色髯影],果然关公也,独所跨马白。⑥凯还,燕市先传,车驾北发日,一居民所畜白马,晨出立庭中,不动不食,哺则喘汗,定乃食,回跸则止。事闻,乃敕崇祀。祠有修撰焦竑碑,庶吉士董其昌书之。祠签最灵,休咎一[后]无爽者"。《诗史阁丛刊》:"正阳门关壮缪祠,三百余年夙著灵应。《王阮亭年谱》、《李越缦日记》均详载之。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94

"《燕京访古录》:"正阳门关帝庙中之关帝法身,乃明世宗宫内旧关帝像。世宗以宫内所祀者形体小,不惬意,命木工制大像一。像成,就卜者问焉,卜者谓,旧像曾受数百年香火,灵异显著,弃之不吉。世宗韪其言,乃命祀之于此。及崇祯帝临朝,李闯陷燕城,入宫禁,古物多被摧残,而新像亦遭劫。先是,清兵入关,举朝失措,帝设筵招洪承畴,授上方剑,命北征。未几,洪负义,投诚清军。诸臣固已知之,恐帝震怒,乃伪奏洪死。帝闻奏,哭失声,挥涕草文,设位于此而祭之。"

校勘记:

① 穷民出居无资 《京师坊巷志稿》卷下原作云:"穷民僦居无资"。据改。

② 是未罗焚烈之惨 "罗"当作"罹"。据《京师坊巷志稿》卷下引《鸿一亭笔记》改。

③ 若以火延棚房 此句之后有"即毁棚房"句。据《京师坊巷志稿》卷下引《鸿一亭笔记》补。

④ 万历四十三年十月十一日 《帝京景物略》卷三"关帝庙"条云:"万历四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司礼监太监......"。录此待考。

⑤ 应阳汉前将军,侯志也 《帝京景物略》卷三"关帝庙"条原作:"称汉前将军,侯志也"。据改。

⑥ 《帝京景物略》卷三"关帝庙"条原作:"先是成祖北征本雅失理,经阔滦海,至斡难河,击败阿鲁台。军前每见沙濛雾霭中,有神,前我军驱,其巾袍刀仗,貌色髯影,果然关公也"。据改。

正阳门大街而东,为东车站,北宁铁路(原名京奉铁路)之车站也。[一]南越城壕为东河沿,[二]东口曰戥子市。[三]又南为打磨厂,[四]其间小胡同在西曰北深沟,稍东亦曰东河沿,再东曰鸭子店,再东曰箭杆胡同。打磨厂为正阳门大街直达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95

于崇文门大街之东西孔道。自打磨厂而南,以达于东珠市口、东柳树井、三里河大街,其间胡同最为纵横交错。

注:

[一]《坊巷胡同集》:"正东坊自正阳门[外]至东河沿,①至崇文门外西河沿,八牌四十铺。有萧公堂、崇真观、天庆寺、慈源寺、清[青]化寺、②西三里河、东三里河、芦苇园。"《顺天府志》:"正阳门外东城根有朝阳阁,明建,乾隆间重修,置粥厂于此,今废。东有桥,玉河水出水关后,迳桥下入护城河。自庚子后,京奉铁路设东站于前门之东,铁路沿东城根而入,水关则辟为门,通于东交民巷,以便外人之出入。"

[二]《顺天府志》:"后河沿即东河沿,步军统领所属南营守备署在南,今废。奉新、浮

梁、句容诸会馆皆在。"

[三]《顺天府志》:"戥子市迤东歧为东河沿、打磨厂二胡同。"

[四]《顺天府志》:"打磨厂有玉皇庙、关帝庙,有粤东、潮郡、临汾、宁浦、应山、钟祥诸会馆。旧有郢中会馆,今废。铁柱宫本名灵佑宫,明嘉靖间建,祀许旌阳真人。萧公堂明万历间建,祀鄱阳湖神[萧公]。(萧公堂)均(今为)江西公所。"③沈进《行国录》:"山川坛之北有灵佑宫,旧为十方道院,止一楹。万历壬寅,始拓为三楹,名真武庙。越岁癸丑,太[司礼]监魏学颜辟地数十亩,建阁一,为[殿五],请于朝,赐额曰灵佑殿[护国灵佑宫]。④外有碑二:一大学士叶向高撰;一天启乙丑王绍徵[微]撰。"⑤《魏贞庵年谱》:"时有打磨厂菜园圈占,公肩舆行南城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96

察院公署,有百姓数百号泣云,厂南菜园空地住有千家,今大兴县票传,奉户部堂牌,云系嘉蔬署官地,百姓无栖。公曰:勿啼,为尔请命也。即具疏以闻,上欣然从之,免圈至今。"《洪北江年谱》:"乾隆乙[己]亥,⑥开四库馆,座师董公诰为总裁,属总核[校]江宁孙舍人溶延先生至打磨厂寓斋,总司其事。"王崇简《青箱堂集》:"打磨厂,金忠洁公弦故居。"《马氏日钞》:"正统己巳春,打磨厂西军人王胜家,井中有五色气[云]起。"⑦《顺天时报丛谈》:"打磨厂在正阳门外,为有名之街市,原多刀剪铺及各种铜铁棕制杂货,现时则大旅馆大客店麇集,一改旧观。萧公堂即在其处,并有金公铉之故居,均已无考。而奉祀许旌阳真人之灵佑宫,至今尚存,此系江西会馆之故址,后楼存有明严分宜所书额,并天启二年之鼎云。"

校勘记:

① 正东坊自正阳门东河沿至崇文门外西河沿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云:正东坊"自正阳门外东河沿,至崇文门外西河沿"。据补。

② 清化寺 "清"当作"青"。据《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改。

③ 萧公堂均今为江西公所 《顺天府志》卷一四"坊巷下"云:"均江西公所"。据改。

④ 太监魏学颜辟地数十亩,建阁一,为请于朝,赐额曰"灵佑殿"《日下旧闻考》卷五五引《行国录》云:"司礼监魏学颜辟地数十亩,建阁一,为殿五,请于朝,赐额曰"护国灵佑宫"。"据补改。

⑤ 王绍徵 《日下旧闻考》卷五五按语作"王绍微"。

⑥ 乾隆乙亥 "乙亥"应作"己亥",《京师坊巷志稿》卷下引《洪北江年谱》云"乾隆四十四年开四库馆......"乾隆四十四年为己亥年。据改。

① 井中有五色气 《京师坊卷志稿》卷下引《青箱堂集》云:"井中有五色云起"。据改。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97

正阳门外街之东,其南北并行之胡同曰肉市。正阳楼食肆,以蟹及羊肉著名。广和楼在北,即旧日之查楼也。[一]其南曰鲜鱼口,[二]曰梯子胡同,曰南豆腐巷,市廛繁盛,有天乐园剧场。自肉市而东小胡同曰穿店胡同,曰井儿胡同。又东曰罗圈胡同(《顺天府志》作罗筛胡同),北孝顺胡同,南孝顺胡同。[三]又东曰庆隆大院。又东曰长巷上一条胡同、长巷下一条胡同,[四]曰长巷上二条胡同、长巷下二条胡同,[五]曰长巷上三条胡同、长巷下三条胡同,[六]曰长巷上四条胡同、长巷下四条胡同,[七]其北曰鸾驾胡同(《顺天府志》作鸾庆胡同),[八]中间小胡同曰扁担胡同。再东曰高井胡同,[九]曰大施兴胡同,曰小施兴胡同(《顺天府志》作大小始兴胡同)。再东曰南深沟,[十]稍南曰庆云巷胡同,再南斜出而西者曰大席儿胡同[十一],又南斜出而西者曰冰窖胡同,[十二]以达于东珠市口。肉市之南曰布巷子,[十三]其西曰果子市,其东曰西湖营(《顺天府志》作西河营),曰抄手胡同,[十四]曰大、小蒋家胡同,[十五]曰后营、前营,[十六]曰吊打胡同(十七年改为孝达胡同),曰罗家井胡同,曰小席儿胡同,曰坑洞胡同(十七年改为康阜胡同),曰半间楼,曰高庙胡同。[十七]

注: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98

[一] 《宸垣识略》:"查楼在肉市,明巨室查氏所建戏楼,巷[衖]口有小木坊,[旧]书"查楼"[二]字。①乾隆庚子毁于火。今重建。"《藤阴杂记》:"京师戏馆,惟太平园、四宜园最久,其次则查家楼、月明楼。比年如方壶斋、蓬莱轩、昇平轩最著。语见《亚谷丛书》,此康熙末年酒园也。查楼木榜尚存,[改名广和],余皆改名,大约在前门左右,[庆乐、中和似其故址]"。②《京尘杂录》:"陈银儿盛时,召侑酒者非金陵楼不赴,其地在肉市,今为广和楼,即昔查家楼也。今日肉市酒楼最多,而味最恶劣,无谙水火之齐者,余尝谓携美人赴肉市饮食,亦焚琴煮鹤之一事。其南则晋元楼在焉。皆西商所集,其中不设雅座,诸伶足跡所不到。园中问,今夜宴集何所?答曰晋元楼,则摇首径去矣。"按:今肉市戏园有广和楼,或即查楼旧址,余则大栅栏之庆乐园,门框胡同之广德楼,粮食店之中和园,鲜鱼口之同乐园,西珠市口之第一舞台文明茶园,内城东安市场之吉祥园,皆颇繁盛。"

[二] 《顺天府志》:"鲜鱼口有帽市。迤东有小桥,迤西抵大街,有鱼市。"《京尘杂录》:"旧时挡子班打采,多在正阳门外鲜鱼口内天乐园,今为小戏园矣。"《顺天时报丛谈》:"鲜鱼口该处原为鱼市,因以得名,且接近肉市也。迤南为手帕胡同,其地有吉安二公祠。祠中奉祀文文山、谢叠山两公,今已圮废,门额犹存。向北则为打磨厂矣。"

[三] 《顺天府志》:"南、北孝顺胡同有长沙会馆。"

[四] 《顺天府志》:"长巷上、下头条有泾县、南昌、汀州、江右、丰城诸会馆。旧有武林会馆,今废。"

[五] 《顺天府志》:"长巷上、下二条有临江、汀州、浦城、武陵诸会馆。旧有广丰会馆,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00

"《顺天府志》:"祠今已重修。忠肃殉节当在内城,《[日下]旧闻考》之言不误。邵长蘅作忠肃传,言十八日贼破外城,公移宿吉安会馆文信公祠下,诘朝,外城陷,亟奔大内,门闭不得入,归馆投缳而绝。考《甲申小纪》,十八日薄[暮],[贼]蚁傅正阳、崇文二门,③十九日黎明,守城珰开正阳门迎贼。是时寇骑充斥,忠肃如寓外城,安能奔至大内?况怀忠会馆在信国祠旁,《梦余录》载其地甚明,信国祠在柴市,不闻在外城也。郡邑会馆例祀乡贤,二忠祠盖景慕遗徽而作,不必定为殉节之区,戴说固矣。"

[十五] 《顺天府志》:"大蒋家胡同,有旌德、松江、吉安、贵州诸会馆。旧有韶州会馆,

今废。"

[十六] 《顺天时报丛谈》:"西湖[河]营,④前营、后营不知当时有何根据,现在西湖

[河]营接近东珠市口,前营、后营为三等娼寮,其繁华虽逊于西城之八大埠,然较之黄花苑已有天渊之别。"

[十七] 《顺天时报丛谈》:"芦草园之北有关帝庙,其地即名高庙胡同。在崇真观之侧,有小巷一名小观。先时亦为土娼之薮泽,现已无有。至崇真观,原明时之旧刹,现已成为小货贩之公寓。"按:《顺天府志》此处附近有冰窖厂、花绒胡同诸名,今不见。又半间楼作十间楼,疑亦传称之误也。

校勘记:

② 巷口有小木坊,书"查楼"字《宸垣识略》卷九原作"衖口有小木坊,书"查楼"二字"。据改。

① 查楼木榜尚存,余皆改名,大约在前门左右《藤阴杂记》卷五原记:"查楼木榜尚存,改名广和,余皆改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01

名,大约在前门左右,庆乐、中和似其故址"。据补改。

③ 十八日薄,蚁傅正阳、崇文二门《顺天府志》卷一四原作云:"十八日薄暮,贼蚁傅正阳、崇文二门"据补改。

④ 西湖营"湖"作"河"。据《京师坊巷志稿》卷下改。

自南深沟而东曰翔凤胡同,[一]再东曰宏福寺(《顺天府志》作红佛寺),再东曰衙门胡同,再东曰贾家花园,[二]再东曰新开路,[三]再东曰北官园,[四]再东曰细米胡同(《顺天府志》作细米巷),再东曰大沟沿胡同,其南曰大桥胡同(《顺天府志》有打雀胡同,应即此地)。再东曰三川柳胡同,再东曰板井胡同,[五]其南曰灵官庙胡同。再东曰翟家口,再东则为东西胡同,曰喜雀胡同,[六]其南曰巾帽胡同,又南曰豆腐巷(十七年改为东豆腐巷)。巷之东曰宋姑娘胡同(《顺天府志》作送姑娘胡同),曰莲子胡同,曰北粉浆胡同(《顺天府志》作粉线胡同),以东达于崇文门大街。《顺天府志》此处附近有大、小崇真观,今不见。

注:

[一] 《顺天府志》:"翔凤胡同,或作墙缝,旧有泸溪会馆,今废。"《顺天府志》:"崇真观,明珰张政故宅也。今其地以观名。又崇真观在正阳门外打磨厂之南巷,明司礼监太监张政舍宅立,正统十四年赐额。有景泰四年碑,胡■撰。"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04

"妓何如此"?顾氏曰:"本不过妓,只是见京师忽然改变,不见旧时朝廷,甚愤不能平,故死耳。"又问:"欲死,死耳,何杀我人?"曰:"实欲取快,不思后矣!"宗敏怒,命支解之。"

按:芦草园无四条胡同,当是草厂四条胡同,与芦草园相近耳。"

[六] 《顺天府志》:"五条胡同有宝庆、仙谿、黄梅诸会馆。"

[七] 《顺天府志》:"上、下七条胡同有孝感、南安、袁州、惠州诸会馆。"

[八] 《顺天府志》:"八条胡同有辰沅、汉阳会馆。"

[九] 《顺天府志》:"九条胡同有蕲州会馆。"

[十] 《顺天府志》:"十条胡同有[上]湖南、②湘潭、长沙、湘乡、京山会馆。"《野获编》:"今京师全楚会馆,故江陵张相第也,壮丽不减王公,然特分宜严相旧第四之一耳。会馆

之右一小房,虽不及大第十之一,然亦轩敞。先人以廉价僦居,不意其有祟也。迁寓不数月,妖魔百出。时龙虎山真人在都,面请手画一符,悬中堂镇之。是夜,魔投瓦石,专投符上。比明,则糜烂无存。先人寻大病,给假南旋。此房为京师富人徐性善所得,重构华甍,以餽吏部侍郎徐松[检]庵。③侍郎先与先人比邻,至是拓为大第,未久亦以白简告归。不数年,性善坐他事籍没,此房亦为官物矣。"《诗史阁丛刊》:"虚舟舫舍邑馆,为陈恪勤公鹏年故宅。客次虚舟扁乃公手书,邑邸在东草厂十条胡同,庚子毁于拳乱,今馆移建保安寺街路北。"

[十一] 《顺天府志》:"芦草园即《坊巷胡同集》之芦苇园也,盖前代[明]积草之地,④故其北草厂诸胡同皆以是名。"《宸垣识略》:"吴越王钱镠祠在芦草园,雍正二年勅封诚应吴越武肃王。其裔孙世章创建。"明桂萼《文襄集》:"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09

第三章 外二区各街市

正阳门而西为西车站,即平汉铁路之车站也。越城濠而南为西河沿,[一]旅馆最多,交通、盐业两银行在其北。斌升楼食肆原名龙源楼,清穆宗微行,尝饮宴于是。由东口而南曰珠宝市,再南曰粮食店,[二]有中和戏园,南达于西珠市口。由珠宝市而西,曰廊房头条胡同,[三]有劝业场,建筑壮伟。其北有南北小胡同曰通源夹道,曰堂子院,曰鸟枪胡同。其南曰廊房二条胡同。再南曰廊房三条胡同。[四]中间南北小胡同曰门框胡同,广德楼戏园在焉。再南曰大栅栏,[五]为北平昔日商业最盛之区,有三庆园,[六]庆乐园戏场。[七]再南曰小齐家胡同、大齐家胡同,曰王皮胡同,[八]曰蔡家胡同,曰施家胡同,[九]昔日有华威银行、殖边银行,现均停闭。今尚有河北省银行、泉通银行在是。再南曰掌扇胡同。再南曰云居寺胡同。

[十]再南曰湿井胡同。[十一]再南曰甘井胡同。[十二]再南即西珠市口。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11

注:

[一] 《顺天时报丛谈》:"正阳门外正阳桥迤西,为北京都市极繁华之区域,商铺花埠咸集于斯,一切景物较城外迤东亦有生气,如大栅栏、观音寺之繁盛,八埠一带之奢丽,城南公园之雅静,以及天桥各小市之热闹,均为都市可观玩之形色,是北京风景之富丽,要当以此为冠云。"《顺天府志》:"西河沿南小胡同迤西有万寿关帝庙。庙东隶中城,西隶北城。正乙祠,康熙五十一年建。关帝庙明建,俗称粗旗杆庙。有萧山、渭南、代州诸会馆,皆在北城界内。旧有如泰会馆,今废。西河沿之北为南河沿,又北逾河抵城根为北河沿。北河沿近正阳门者为[曰]贯市。"《汪琬钝吟续稿》:"京师丰台、西河沿皆与同人习游者,病中追赋:"病怀衰骨两支吾,记得年时卧酒垆。借问河边攀賸柳,也应憔悴似人无。""《[王]渔洋集·同人集河楼下诗》:①"下直经旬髮不梳,河楼高会剪春蔬。已喜绿蒲藏睡鸭,更烧红烛射游鱼。玉河杨柳见飞花,露叶烟條拂狭斜。十五年前曾系马,数株初种不胜鸦"。《今白华堂诗钞[录]·公?诸同年诗自注》:"西河沿之禄寿堂、虎坊桥浙绍乡祠戏席最盛。"《坊巷胡同集》:"正西坊自正阳门外西河沿至宣武门响闸桥东,六牌二十四铺。有延寿寺、云峰寺、观音寺、云居寺、万善寺、抬头庵。"《顺天府志》:"按:云峰寺无考。"《顺天时报丛谈》:"西河沿最古之庙宇,为万寿关帝庙,该庙为明时旧刹,又名为双旗杆关帝庙。设有惜字纸老会。有[往]年,庙内余屋甚多,现已分居各商贩,然在表面上观之,尚可谓为巍然独存之老庙。由此向东则为正阳市场,内分鱼市、肉市,各立门户,营业极好,两市场皆直达后河沿,迥非小市场之可比。佘家胡同西口外有正乙祠,为明代古寺,清康熙五十一年重修。②在东复有一关帝庙,则在西河沿之晌闸,名为粗旗杆,用别于双旗杆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12

云。"按:南河沿、北河沿之名,今已废。贯市今亦不存,西车站当即其址。近年城濠淤塞,粪土污积,过者掩鼻。汪钝翁、王渔洋所谓"河边賸柳"、"露叶烟条"殆无余迹。西河沿与打磨厂相并峙,而街道与商户则较打磨厂为少强,古蹟亦较多。但前此则以金店、皮铺为该处之极大商号,现在金店、银店而外,又加以各大旅馆,较之他处旅馆,亦似稍胜一筹。至其最足令人注意者,则为该街极东之劝业场。劝业场建于前清光绪末叶,层楼洞开,百货骈列,真所谓五光十色,令人目迷。惟两次被火,加之近今市况,该场商业亦无可发展。讵料,前日复遭回禄,近虽修复,然商业萧索,远不如东安市场之盛。

[二] 《顺天府志》:"粮食店有火德真君庙。"

[三] 《人海记》:"永乐初,北京四门、钟鼓楼等处,各盖铺房店房,召民居住,召商居贷,总谓之廊房。视冲僻分三等,纳钞若干贯,洪武钱若干文,选廊房内居民之有力者一人,签为廊头,计庸纳钱钞,歛银收买本色,解内府天财库交纳,以备宴赏支用。今正阳门外廊房胡同,犹仍此名。"

[四] 《顺天府志》:"廊房三条胡同有临汾会馆。"

[五] 《西巡大事本末记》:"庚子五月十六日,拳匪焚崇文门内教堂,十八日,焚顺治门

外教堂,其大栅栏等处教民所开之店铺,亦遭焚毁。二十日,大栅栏有老德记药房为西人所开,从北焚烧,是日西南风大作,延烧四处,东尽前门大街,西尽煤市街、南河沿,又逾河而至月墙荷包巷,正阳门城楼亦被延及,是日共计被焚店铺不下四千余家。"《顺天时报丛谈》:"观音寺迤东为大栅栏,该处为北京最繁盛之区域,其热闹光景,可谓为数百年如一日。在拳匪构衅时,于清光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13

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日,由老德记药房起火,连及小齐家胡同、廊房头、二、三条以至西河沿、正阳门城楼,均付一炬,实为未有之浩劫。乃自庚子后,不惟次第修复,且更愈增华丽,如大观楼(大栅栏)、第一楼(廊房头条),均庚子以后之建筑也。"

[六] 《京尘杂录》:"今日三庆园,乾隆年间宴乐居也。其地昔甚广大,今当铺亦从此析出。又其旁有六合居,③亦其地也。"

[七] 《骨董琐记》:"大栅栏庆乐园有"大千秋色在眉头,看遍翠暖书香,轻游瞻部;十万春华如梦里,记得丁歌甲舞,曾睡昆仑"一联,脍炙人口。相传出吴梅村笔,又谓龚芝麓,恐皆非是。彼辱身二姓,岂不忸怩思讳,安肯自道身世如此,盖遗老余澹心一流人所为也,或讹睡为醉,醉字终隔一层。"

[八] 《顺天府志》:"王皮胡同有仙城会馆"。

[九] 《顺天府志》:"施家胡同有青阳、广德会馆"。

[十] 《顺天府志》:"云居寺胡同有云居寺"。

[十一] 《顺天府志》:"湿井胡同有真武庙"。

[十二] 《顺天府志》:"甘井胡同有赣宁会馆。"《潜研堂集·柬曹习庵诗》:"甘泉[井]汲井[泉]宜勿幕,④官园种菜自为乡。自注:予寓官菜园上街,习庵寓甘井胡同。"

[十三] 《顺天府志》:"西珠市口大街,即南大街。中城副指挥署在南。有珠市汛。迤西为西柳树井,北有万善给孤寺,传云创自唐贞观间,疑即《坊巷胡同集》之万善寺也。东偏为关帝

庙[祠],⑤有津南、潞安、赣宁、奉天、九江、平定、翼城、仁钱、卢州、孟县诸会馆。又有越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16

延寿寺驻跸,所取本朝辂辇逍遥子俱在延寿寺安放。七月中旬,郑后体违和,渊圣诸后同来延寿寺问候")。金人以汴京所获车辇悉置于寺,意今之厂地,昔皆寺之基,而今之寺特其一隅耳。明正统六年开渠得断碑,上有大金延寿寺,太原僧湛然因为重建。有明碑二,其一即重建碑,四明汪奉撰。碑云:"寺在京畿正阳门关外西二里许,《方舆胜览》载有延寿寺,未知是否。自元季是寺废弛,至为榛芜之区。宣德八年,湛然禅师自太原交城圆明禅寺游方至此,施主郭金等留住持是寺。于是改其故址,鸠工命匠,始创建焉。正统六年五月兴工,构正殿以居诸佛,树山门以通官衢。工未克就而师圆寂。众人以是寺无主,[佥]举其徒道晟住持,②言于僧籙司,剳付入寺,祝圣寿万年,以主维之。晟常受业祖[定]禅师,③痛念其为是寺开山,不有文以记之,久则泯没无闻,来谒为记云。时正统十二年夏五月。"其一为嘉靖二年敕赐延寿寺碑,字跡漫剥,惟岁月及篆额差可辨耳。又琉璃厂有兴胜寺,道光十一年重修。又延寿寺有平乐、潮州、长元吴[诸]会馆。西小胡同曰泰小[山]巷。"③《辽史·游幸表》:"圣宗统和六年四月,幸延寿、延洪二寺。十五年四月,幸延寿寺"。《松漠纪闻》:"燕京兰若相望,大者三十有六,然皆律院,自南僧至,始立四禅寺,曰大觉、招提、竹林、瑞像。延寿院主有质坊二十八所,僧职有正、副判录,或呼司空。"

校勘记:

① 勤碑于寺以纪功"勤"当作"勒"。据改

② 晟常受业祖禅师《日下旧闻考》卷六一引汪奉《延寿寺碑略》记"晟常业祖定禅师"。据改。

③ 延寿寺有平乐、潮州、长元吴会馆。西小胡同曰泰小巷《京师坊巷志稿》卷下"延寿寺街"条云:"延寿寺有平乐、潮州、长元吴诸会馆。西小胡同曰泰山巷"。据改。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26

文端公第在煤市街,今为旅店。查礼铜《鼓书堂集·移居宣南坊诗注》:"今岁夏就任农曹,正阳门外煤市街旧有老屋数椽,湫隘不能容足。"

[三] 《顺天府志》:"樱桃斜街有贵州会馆。"《藤阴杂记》:"樱桃斜街阮都谏应商寓,侄学浩入翰林,吴文简襄赠诗:"斜街旧雨忆黄门,六十年来老弟昆。""《骨董琐记》:"当涂黄钺左田《壶斋集》有《十一月七日移寄樱桃斜街诗》四首,时乾隆乙巳丙午间也,至乙亥年复有诗题云,范摄生太常旧宅在樱桃斜街,余馆其家前后几十年,听事老榆犹余昔时手植,今已出屋寻丈矣。又有诗注,蒙恩赐宅地安门西堂子胡同,盖嘉庆癸未也。"

[四] 《顺天府志》:"观音寺街有寺"。《顺天时报丛谈》:"观音寺为外城之热闹处所,如宾宴楼、青云阁,均为新式之商场,百货陈列,极见繁富。最近两处各约票友演唱清音,热闹场中之别开生面者也。至一般商铺之生意,虽不如大栅栏之畅旺,然在该处以南,娼寮丛处,所谓八大埠是也。八大埠者,如王广福斜街、石头胡同、陕西巷、韩家潭、朱茅胡同、朱家胡同、胭脂胡同、燕家胡同、柏兴胡同、留守卫、小李沙帽胡同、火神庙、青风巷等,是以数计之,实不止八,且在煤市街迤东尚有王皮胡同(俗谓之王八胡同)、蔡家胡同两处,虽为少下等级之娼寮,然均俗所谓之大街北之娱乐处所,此盖以西珠市口大街为经,用以区别雅俗耳。由王广福斜街迤西,大半为少有声色之小班,其东则多为二三等茶室下处,至该处地名如火神庙本以庙名街,现庙已败陋而名犹存。留守卫则辽金时之禁兵营卫故址,至今乃红楼碧户,舞扇歌衫,未可谓非该地之佳运。"

[五] 《顺天府志》:"李铁拐斜街有襄陵、延定会馆,又有肇庆会馆。"[二]③《藤阴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30

列置左右。几案无纤尘,四时常供名花数盎。王述菴笑谓之曰:入君燕寝,已如在断桥篱落间,使人不复忆西子湖矣。其雅洁萧澹,非东华輭红尘土中人所能企也。"《香祖笔记》:"韩宗伯菼所居与胡侍讲任舆为邻,韩逝未浃月,胡亦卒。"《燕京访古录》:"韩家潭在正阳门外虎坊桥东北,又名寒葭潭,无可考。或曰清康熙时,韩宗伯慕卢(菼)之旧居。慕卢,江苏人,以八股文名一时。"

[三] 《顺天府志》:"百顺胡同旧有太平、晋太会馆,今废。"李文藻《游琉璃厂记》:"乾隆乙〔己〕丑,②予以谒选至京师,寓百顺胡同。"

[四] 《顺天府志》:"骡马市大街迤东有桥,曰虎坊桥,明虎坊遗址也。今桥北小巷,犹有是名。房或讹坊。有福州、湖广、宜昌、三原、襄陵、曲沃、杭州诸会馆。南小胡同曰九道门槛。北小胡同曰磨脐胡同,曰虎房,在魏染胡同西。"《藤阴杂记》:"竹垞己未同徐检讨釚移寓虎坊桥,辑《瀛州道古录》。查他山《别谭都谏瑄诗》:"宣武门东旧宅,虎坊桥畔凭栏。可惜手栽红杏,花开又让人看"。似皆桥西赁宅。阎恭定循琦廓而大之,继居者王韩城、赵副宪。陈无轩焯肄业城均。③馆韩城邸中。宋芝山葆淳作《湘管斋图 题屋字韻七古》,和者甚众。朱笠亭炎诸君又合作一图,无轩答诗,后录为《湘管联吟》。又毛西河会鸿博同年于众春园,各赋一诗。始未知其地,偶见笔肆招贴[帖],④乃即今虎坊桥西炭厂。"邵斋焘《玉芝堂诗集》:"虎坊桥新寓有作。"《潜研堂集·移寓诗》:"客居燕台两寒暑,有似泽雉遊樊笼。虎坊柴[菜]市三易寓,⑤去住踪迹风转蓬。"纪昀《姑妄听之》:"余虎坊桥宅为岳威信公故第,厅事东偏一石高七八尺,云是雍正中[初]造宅时所赐,⑥移自兔儿山者。余号孤石老人,以此。宅有青桐,数百年物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33

会馆。"明王象乾《建玉帝殿碑记》:"正阳门西,由臧家桥至宣武门,乃龙脉交通车马辐辏之地,旧有五道庙镇焉。其址广不数武,天中羽士揭真诚者见而喟然曰:冲衢应建玉帝行宫,率诸神威镇之斯可也。经始于万历三十五年七月,次年告成,乞言于予。文成即以交龙名碑。"《燕京访古录》:"韩家潭(旧名寒葭潭)西口有两斜街,其东名李铁拐,其西名为樱桃,界其间有小刹数椽,颜曰五道庙,有明王元美先生谓此处为正阳、宣武龙脉交接点,故立庙以镇之。或曰庙系明季诸阉为客魏所建以祈福者。及工成,乃求某名流为撰碑志其事,意在得其言以媚客、魏。某居权威之下,不敢辞,誉扬之又非所愿,乃率笔书曰:"夫五道庙者五道之神也,人以为树在庙前,我以为庙在树后,何则?请列芳名。"阉等不通文义,以为出自名手,即是佳构,乃选名工刻之于石,而树于庙中,今尚存焉。"按:此碑文亦曾见于他处记载,予曾亲访未得。《访古录》云今尚存,未谂确否。

校勘记:

① 借寓汪芍波给谏新宅"波"原作"陂",据《京师坊巷志稿》卷下引《陈句山年谱》改。

② 乾隆乙丑,予以谒选至京师《京师坊巷志稿》卷下引李文藻《游琉璃厂记》原作"乾隆己丑"。《琉璃厂小志》第三章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亦曰"乾隆己丑五月二十三日......"。据改。

③ 陈无轩焯肄业城均《京师坊巷志稿》卷下此句中"城"作"成",而《顺天府志》卷一四则作"城"。录此待考。

④ 笔肆招贴《京师坊巷志稿》卷下"骡马市大街"条"贴"作"帖"。

⑤ 虎坊柴市三易寓《京师坊巷志稿》卷下引《潜研堂集·移寓诗》"柴市"原作"菜市"。

⑥ 云是雍正中造宅时所赐,移自兔儿山者《京师坊巷志稿》卷下"骡马市大街条"云:"云是雍正中初造宅时所赐,移自兔儿山者。"

⑦ 《阅微草堂》,即纪昀著《阅微草堂笔记》。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36

肆,今皆易名矣。兹录其著者,余不取。"《宸垣识略》:"灯市向在东安门外,今散置正阳门外、花儿市、琉璃厂、猪市、菜市诸处,而琉璃厂尤盛。厂前陈设杂技,钲鼓聒耳,游人杂沓,市肆玩好、书画、时果、耍具,无不毕集。自正月初四五至十六七而罢,名曰逛[光]厂。"③《有正味斋日记》:"新年朝元会罢,士大夫联裾接袂以纵遊观,至收灯而止,谓之光厂。百戏之属,则有演书、跳鞬、料虎、驯熊、幻技、乔妆,穷变尽巧。"《倚晴阁杂钞》:"琉璃厂瓦有黄碧二种,明代各厂俱有内官司之。殿瓦之处所置,一曰鱼缸[瓶],貯红鱼杂[翠]藻于中。④一曰琉璃片,以五色渲染人物花草炼成,嵌入窗户。一曰葫芦,大或至经[径]尺,⑤其色紫者居多。一曰响葫芦,小儿口衔,嘘吸成声,俗名倒掖气。一曰铁马,悬之簷以受风戛者也。"鲍鉁《春游词》:"车驻雕轮马驻鞭,手拈瓜子步差肩。排门尽启君平肆。趁赚痴儿问福钱。丛脞书多卷帙残,几人著眼笑寒酸。南沙画遍[片]香泉字,幅幅装成[他]骨董摊。⑥料丝羊角灿成行,簇帛堆纱锦绣装。岁岁灯棚变新式,鳌山结撰到西洋。像生花草捻泥人,鼓板笙箫小店陈。风景不殊笑语杂,勾人情绪武邱春。"《明水轩日记》:"工部设五大厂,其一曰琉璃厂,烧作砖瓦及内府器用。"吴伟业《读史偶述诗》:"琉璃旧厂虎房西,月斧修成五色泥。插逼御花安凤吻,绛绳扶上广寒梯。"《潜研堂集》:"乾隆庚寅三月,琉璃厂窑户掘土得古墓,棺槨不具而骨节异常人,旁有一石,眦[视]其文,则辽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司空、行太子左卫率府率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陇西李公墓志铭也。督厂工部郎中孟澔募人改葬于故兆东二十步,别买石,书李公官位表于道,而志石则仍瘞之。其文骈丽,颇可诵。略云:公讳内贞,字吉美,妫汭人。以保宁十年六月一日薨于卢龙坊私第,以八月八日葬于京东燕下乡海王村。"《顺天府志》:"案:此石当时仍瘞墓中,世无拓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57

第六章 外五区各街市

正阳门大街过东西珠市口而南以达于永定门,曰天桥,[一]桥之东西,商贩云集。桥之南,东为天坛,西为先农坛。均见第一编。两坛之外多洼地,春夏之交,常成泽国。民国五、六年时,先农坛外商人支茅作屋,建水心亭,设茶肆,游人颇盛,近已俱废。秋季水涸,都人放马赛车于此,今此风亦渐息矣。永定门内东西有小街市,东曰棋局子胡同,其北有头条、二条、三条胡同,西曰佑圣寺。稍北曰北夹道,再北曰蒋家胡同,再北曰观音寺,其西曰南大院,曰井儿胡同。

注:

[一] 《顺天时报丛谈》:"天桥在正阳门和永定门之间,有桥无水,地处极高,相传为北京平原之最高处。桥仅三梁,石栏四,两旁原有矮棚,久已倾圮。至民国又复重修,戏棚甚多,在东则率多布摊及旧货摊、估衣棚,北连草市,东至金鱼池。善于谋生之经济家,每多取材于此。至其西面,则较东为繁盛,戏棚、落子馆(即坤书馆)为多,售卖货物者殊尠。民国三、四年间建有水心亭,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67

学,宛平寄长椿寺,大兴僦屋于洪庄。后宛平之学并归大兴,延王源主其事,从游日众。京兆欲市庄内隙地构堂,文襄孙奕沔不可,乃上疏,托言奕沔愿割地以建学。圣祖嘉其请,书"广育群材"额以赐,①奕沔闻之大惊,而无可如何。王源为之记。乾隆十五年改名金台书院。"《郎潜纪闻初笔》:"京师金台书院,在崇文门外金鱼池上,国初名"首善义学",乾隆中始称书院。然非前明首善书院也。明首善书院为邹南皋、冯少墟二先生讲学之所,在大时雍坊,宣武门内天主堂即其故址。今金台书院适奉邹、冯二木主,一时肄业诸生,遂懵然莫识其由来已。"《天咫偶闻》:"金台书院,本洪文襄园,施公世纶尹京兆,谋欲建书院,商之于洪后人某,不允,而施必欲得之,乃为之闻于朝云:洪氏愿施此园为义学。圣祖嘉之,御书"广育群才"额赐之。洪氏不敢争,遂建书院。至今为京师首善,肄业极盛。此外如宣武门内之愿学堂,宣武门外之观善堂,延词林阅卷与书院同,刻有课艺,风行一时。城内西四牌楼又有崇善堂,则系私学,而制亦同。月凡二期,讲书任人往听。此外有各义学,如崇正义塾、海岱精舍之类,皆有月课,亦延词林,不属于官耳。"《顺天时报丛谈》:"金鱼池东,有所谓金台书院者,在明时本为义学,至康熙四十一年,改为金台书院,用以甄录学子。每逢朔望,命题考试,优者给于膏火。此系以地名书院,该地并非金台旧址,都中人每以金台夕照即为此地之名胜,已属非是。现在该书院久已废弃,改为畿辅学校矣。"《顺天府志》:"金台书院夹道东有永济桥,乾隆四十七年重修,有碑。"《顺天时报丛谈》:"桥至今尚存"。

[四] 《顺天府志》:"明因寺,明慈圣太后所立也。在正阳门外旧三里河东。又:明因寺,故三圣寺也。明万历初,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改建赐额。旧有唐贯休罗汉画轴,万历十九年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70

同,曰斗姆[姥]宫,①有东西夹道,[四]不通行。再西有小腊八胡同、大腊八胡同。再西有岳王庙,其西尚有灵佑宫,[五]今不著。

注:

[一] 《顺天府志》:"穷汉市亦称补拆市,拆或作陈,小胡同曰大、小眼镜胡同。"

[二] 《顺天府志》:"高爵街,俗讹高台阶,有巴陵会馆。"

[三] 《顺天府志》:"中城正指挥署在鹞儿胡同北[南],②有浮山、平介会馆,旧有徽州会馆,今废。"按:今公安局侦缉队公署在鹞儿胡同,当即中城正指挥署旧址。

[四] 《顺天府志》:"斗姥宫在真武庙西。康熙三十四年建,乾隆二十二年敕修。殿前有碑二:一侍读学士查升书,一少詹士高士奇书。"

[五] 《行国录》:"山川坛之北有灵佑宫,旧为十方道院,止一楹。万历壬寅,始拓为三楹,

名真武庙。越岁癸丑,太监魏学颜辟地数十亩,建阁一,为请于朝,[赐]额曰[护国]灵佑[宫]。③殿外有碑二:一大学士叶向高撰,一天启乙丑王绍徽[微]撰。"④《顺天府志》:"佑或讹圣,灵佑宫旧为十方道院,旁为天仙庙。"《人海记》:"灯市旧在东华门外,今移正阳门外灵佑宫旁,至期,结席舍,悬灯高下,听游人纵观,盖京师坊巷元夕不放灯也。"查慎行《敬业堂集·凤城新年词》:"才了歌场便买灯,三条五剧一层层。东华旧市名空在,灵佑宫前另结棚"。《藤阴杂记》:"今宫前绝无灯市。陈泽州有《至日陪祀同王阮亭灵佑宫早起诗》。今天桥宫观悉为诸王斋宿之所。又陈其年有《同人集灵佑宫会饮诗》。案:施润章《学余堂集》有《天仙宫寻徐善长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71

诗》。"按:《顺天府志》此处附近尚有大、小燕翦胡同、韮菜胡同诸名,今不见。

校勘记:

① 斗姆宫《京师坊巷志稿》卷下作"斗姥宫"。

② 中城正指挥署在鹞儿胡同北《京师坊巷志稿》卷下云:"中城正指挥署在鹞儿胡同南"。

③ 额曰灵佑宫《日下旧闻考》卷五五引《行国录》云:"赐额曰护国灵佑宫"。据补。

④ 王绍徽"徽"应作"微"。据《日下旧闻考》卷五五按语改。

自高爵街而西曰牛血胡同,今改为留学路,曰养羊胡同,曰板章胡同,曰保吉巷,[一]曰王家大院,曰阴阳胡同。其南曰香厂,[二]曰翟家井、崔家井,《顺天府志》作赵家井,有仁寿寺。又西曰万明路,为民国以来新辟之通衢。

注:

[一] 《顺天府志》:"大、小保吉巷,保吉亦作包家。"

[二] 《顺天府志》:"香厂,有永安桥。万明寺,元水浙庵也,在香厂。元水浙庵故址,明万历重修时改今名。本朝康熙年间都司谷之麟重建。殿宇颇崇丽,称巨刹也。《谷之麟重建碑记》:"京师正阳门外有万明寺,相传为水浙庵故址也。考庵之所由,盖自元季有游僧水浙,道行最高,结茅于此,邦人钦仰,即以其名名之。明万历间始改万明禅林,康熙己丑岁重修。"寺后即虎坊桥东街。"《顺天时报丛谈》:"东岳庙东北,有永安桥。桥亦明代旧物,现在犹存。再东为万明寺,现改为万明路。东西横亘为香厂,现改为香厂路。万明寺为水浙庵,香厂原为一片荒地,现时建筑颇形壮丽,殊非旧观。先时之三仙洞、塔儿店,均为土妓丛居,现已拓为马路。北面之阴阳胡同、王家大院、双五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78

[六] 《顺天府志》:"慈悲庵,古刹也,在黑窑厂西,陶然亭东偏。庵有康熙二年侍读北平田种玉撰重修碑。碑作观音庵,谓创于元,沿于明,则招提胜境由来旧矣。壁间有康熙乙亥江藻《陶然吟》石刻,则曰慈悲,似一庵而二名也。其院内有辽石幢一,辽寿昌五年慈智大德师佛顶尊胜大悲陀罗尼幢并记。又其庭前有金石幢一,金天会九年造,四面各镂佛像,其三隅刻咒文,亦陀罗尼幢也。"《顺天时报丛谈》:"窑台附近一片荒塘,四围芦苇,清光绪间言此处有妖出现,遂空巷往观。芦苇尽为好事者拔去。芦苇为窑台庙中僧人种植,经此蹂躏,窑台和尚遂成贫乏,现在该处寺已无考,台上仅有大殿三间,夏间卖茶,夏日凉者多往就焉。"按:《天咫偶闻》:"先农坛之西,野水弥漫,荻花萧瑟,四时一致,如在江湖,过之者辄生遐思。光绪甲午四月,忽相惊水中有物,声如牛而不见其形,民庶骇然。讹言日起,逐日往观者近万人,大京兆出示禁之不止。"此即《顺天时报》所云光绪间有妖出现之说。民国初元,怪声又作,当事者拔除芦苇,戽去潭水,得一大鸟,怪声盖自鸟出。于是讹言乃息,鸟陈列于农事试验场,名之曰大老妖,予曾见之。

[七] 《顺天府志》:"龙泉寺在黑窑厂西,本旧刹。明成化间僧智林重建,旧为缁流挂锡之地。有明碑一,谢一夔撰。碑云:"出正阳门,南行五里许,有故寺曰龙泉,岁久倾废,无遗构,其地已为编氓所有。正统八年秋,大兴隆寺僧万松游锡于是,见地位亢爽,山水秀拱,喟然叹曰:是不可以作金刹而妥佛灵耶?询之邻叟,知为龙泉故址。遂诛茅结庵于其地之隙,慨然以兴复为己任,即赎回其地基,聚材鸠工,先作正殿,次祖师、伽蓝殿,又次之山门、廊庑、方丈、僧舍与夫庖庾之所,钟鼓之悬,像位之列,莫不次第毕具。而土木藻绘,焕然一新。事闻,诏复锡以旧额,

书名:酌中志 页码:45

酌中志卷之五 五

爷宽怀。如真有□警,兵部岂无塘报?此必讹传。其后始知,果蓟帅王国栋夷兵夜过昌平,擅拆民篱落,燃火御寒。而火光烛天,遥见夷妆,遂惊为□至也。其掌班侯清,笃信仁善人也。成家政颇严急,赖清救解为多。成卒于庚戌秋,塟于迎祥寺后。而掌东厂之魏伸继之,秉笔李浚掌东厂矣。伸碌碌苛谨,厂体从此渐隳。伸卒年余,神庙慎印缺,难其人,久不补。而后以督厂代摄印务,终浚之身未掌印也。辛亥冬,浚卒,特命乾清宫管事常云独力办膳。神庙升正阳门提督李恩、文书房卢受为秉笔。次年春以恩掌司礼监印,以受掌东厂。至癸丑秋,受接常云亦独力办膳,终事神庙也。万历乙卯闰八月,神庙重庆万寿圣节。时西山杨家顶观音庵僧处牡丹忽开一朵,管花内官知之,授费六十余两,为寺中功德。将所开牡丹移进御前,神庙甚嘉悦为瑞焉。受、魏伸皆嘉靖四十一年选入,李浚与恩皆嘉靖二十六年选入,于先监为同年。恩能书,为人坦率,令之秉笔,曾复起掌印。宋太监晋,其名下也。秉笔李太监凤翔、南京守备李太监秀华,又皆宋名下也。不数年,恩卒,卢受自此以掌东厂兼司礼监印,卽率意妄奏:若籍王体乾产可百余万,足备京城河上河工之用。后不能实其言,遂借影匿为题,逮体干名下李晋、田玉、刘文忠、赵本政等于东厂,并没晋等产。凡亲属牵连者,可数百家,都中为之不寕。承芳既不称任,于九月十五日亦褫逮刑部狱,晋等寻自东厂送刑部狱。承芳凡两次督厂,所参送内犯董贵、常国安、徐进喜等,外犯高腾震、高瞻昆、崔茂槐、路文显等,计二十余起。恐暗中肆毒报复,乃买许多厚木板,将所住房上下四旁徧壁厢之,房门、院门皆换以坚厚者,怖怯不宁,人多笑焉。后部覆拟绞,遂吃素叩佛,书写佛经,复虔事吕纯阳仙师,每夜礼拜北斗,至辛巳春遇赦。蒙内阁范相公复粹释承芳

书名:酌中志 页码:75

酌中志卷之十二 一

各家经管纪畧

王体乾名下:管文书官人薛光祚,天寿山某陵掌印,今闲住。田玉,曾任文书房,闲住〔一〕。因杨涟二十四款等本,保平安,逆贤感之,起升为正阳门提督,天启七年十一月升秉笔,今闲住。赵本政,曾任乾清宫管事,掌尚衣监印。日在御前后,为李永贞所忌,差往高桥督修关帝庙工程,今上登极复管事,闲住。刘文忠,曾任文书房,闲住。又任大同监视,谪南京,后为民。已上三人,俱文书房掌文书写字出身。李晋,正阳门提督,天启四年夏,逆贤升晋秉笔,闲住。并田玉等三人,俱于崇祯十二年籍没体乾时,株连下刑部狱,坐斩。十三年冬,体干瘐死。十四年夏,晋等四人遇赦,俱改充军。本政已断荤酒,皈依释氏,居然一头陀也。何失其名。陈失其名。马号文轩,失其名。鲍永吉曾任暖殿,退出。因籍没体干时,马、鲍二人逮东厂,俱督厂李太监承芳刑毙于狱。其司礼监名下则田维章,曾任典簿,护送桂藩之国,今闲住。樊秉忠、张忠素若干人也,凡有在先帝御前牌子,如高永寿、任升等,不备载也。逆贤下:管文书房,念本章,念东厂事件,写各边谕帖等项官人刘荣,曾任兵仗局管理,在局居住,今故。苗全,曾侍李太监浚及先监矩〔二〕,后任懋勤殿暖殿,宫内教书,又侍宋太监晋、刘文正,今故。纪用,曾任辽东镇守锦州。苏雄,原系文书房掌文书出身,今故。

书名:酌中志 页码:140

酌中志卷之十六 三十四

者免之。

当差听事 两班四拨。内使小火者,乌木牌,平巾。有总牌一名,二、三、四牌各一名。每拨余者各数十名。专答应司礼监官典簿人数。凡出票拿人、马房动刑,里外看守墪锁净军,皆其职管。夜则轮流叫火巡风,隔门缝听传使令,忙苦可怜。然间多骗诈嫖赌,答应宫人贪忍无耻,与外廷厮役相似者。大抵习俗移人,不能特立,或为饥寒廹耳。悲夫!

京城内外十六门 正阳门,掌门官一员,管事官数十员。带管外罗城南面居中永定门。凡冬至圣驾躬诣圜丘郊天,并耕藉田,崇祯辛未年五月初一日,今上因旱诣圜丘步祷,咸由正阳门出也。

崇文门,掌门官一员,管事官数十员。带管外罗城东南左安门,正东广渠门,东北之东便门。崇文门俗称海岱门,左安门俗称■■门,广渠门俗称沙窝门也。

宣武门,掌门官一员,管事官百余员。逆贤时几二百员。带管外罗城西南右安门,正西广宁门,西北之西便门。宣武门俗称顺成门,广宁门俗称彰义门,此京城之南一面也。

东面则朝阳门,俗称齐化门也。圣驾春分躬诣朝日坛及藩王之国,则由朝阳门出,再北则东直门也。

西面则阜成门,俗称平则门也。圣驾秋分躬诣夕月坛,则由阜成门出,再北则西直门也。

北面居西者得胜门也。圣驾谒陵及大行帝后发引,则出此门。北面居东者曰安定门,万历丙辰七月初六日晚,大风暴雨,将此门■刮折,拔清河一带大树无算,而皇城之北中门、东上门■俱折。凡遇夏至,圣驾躬诣方泽祭地,卽由安定门也。各掌门官一员,管事官十余员不等。与前三门亦同,稽查出入,交

书名:酌中志 页码:149

酌中志卷之十七 一

大内规制纪畧

皇城外层,向南者曰大明门,与正阳门、永定门相对者也。稍东而北,过公生左门,向东者曰长安左门。再东过玉河桥,自十王府西夹道往北,向东者曰东安门。转而过天师庵草场,再西向北,曰北安门,即俗称厚载门。转而过太平仓,迤南向西,曰西安门。再南,过灵济宫、灰厂向西,曰长安右门。红栅之内,门之北,则登闻鼓院在焉。此外围之六门,墙外周围红铺七十二处也。

紫禁城外,向南第一重曰承天之门。每年霜降后,吏部等朝审刑部重囚,在门前中甬道西,东西甬道之南。五府等衙门坐东向西,吏部等衙门坐西向东,吏部主笔者第一座,刑部正堂第二座,都察院第三座,余以次列。旧时,犯人朝北跪,而刑部事宜亦明载各旗尉押本囚上前,北面跪,则是有冤者,侧面西向主笔者分诉。今侍从之人大声喝曰:朝上跪。而乃直朝西,岂以西为上耶?主笔者思以上自居耶?无敢言非也〔一〕。南二重曰端门,三重曰午门。魏阙两分,曰左掖门、右掖门。转而向东曰东华门,向西曰西华门,向北曰玄武门。此内围之八门也。墙外周围红铺三十六处。每晚有勋臣一员,在

书名:清宫词 页码:160

宫中除硬胎之坐褥椅垫靠枕外,无他物,连英跪抱皇上之腿痛哭曰:奴才们罪该万死也。连英出,旋抱衾枕至,曰:今夜已深,不能再传他们,这是他们为奴才所设被褥,请主子将就用之,奴才罪上加罪,已无法也。余尝闻上驷院卿福启言:上还京后,每追念西巡之苦曰:若无李俺答,我活不到今日。俺答满语,如汉语之奶妈也。自戊戌以后,太后宫中,即二总管崔玉贵独揽大权,因连英出言谨慎,不敢附和逆谋,故太后疑忌之,以资格仍居大总管之名。

附记 袁世凯于京中事,先未明了,继合肥督直,专以杨士骧为导师,保定筹备行宫,亦杨所指 挥。杨宦京久,酒食征逐,习闻市井之谈,以李连英为主人翁。故行宫中太后褥垫,皆重以黄缎 狐皮褥,他物称是,连英室亦然,帝后宫皆无之,以是为深媚太后也。连英鄙之。至甲辰年,世 凯尚遣候补道庆小山者,入京先见连英之妹壻白寿山,后见连英,言欲奏保寿山为保定所练旗军 之帮办大臣。原来寿山不过一内务府郎中耳,貌堂堂,不甚识字,人却谨朴,力辞之。庆向连英 求其劝白寿山同意,连英曰:归告宫保,寿山不敢遵命,乃我教之也,万勿再啰嗦。至是世凯始 恍然于连英之无他志,遂改途专媚崔玉贵,卒成大事。

其十四

儆惕无忘蒙难艰,盈廷献媚壮观瞻。卧薪尝胆空赍志,傀儡重登独汗颜。

回銮未数日,大臣卽议筹款建正阳门楼。皇上曰:何如留此残败之迹,为我上下儆惕之资。而太 后以诸臣之议为是。月余,太后即召外优演剧,外城各班名伶皆与焉。故事,太后观剧,开场之

书名:雪桥诗话续集 页码:140

雪桥诗话一三〇

年南国太阴雨,翻江掣海风潮恶。此邦之人偏苦旱,土脉如焚废耕作。纵有锄犁少壮丁,那堪老稚填沟壑。嗟哉河夫汝勿忧,官给汝直惟汝求。美酒百斛羊万头,上田下田皆有秋。归来积粟如山丘,君不见宣房筑宫瓠子塞,穿渠溉田利南北。修人,顺治辛丑进士。此未改河夫为河兵时作。

吴江徐崧臞庵、俞南史鹿床,嘉兴沈进蓝村、周筼筜谷,长洲俞玚旅农,常熟顾文渊雪坡,为汪氏华及堂六客。吴日千诗:吴下无双士,桐乡老寓公。为臞庵作也。

顺治十八年搢绅录,大学士有九,学士有二十四,会署殿阁院名,列内阁之后。武进士选侍卫,有大教习教之,如遏必隆、鳌拜,皆兼此官。各省督抚莅都察院。当时规制如此。法梧门辑清秘述闻,得顺治壬辰、乙未、戊戌三科会试齿录于曲阜颜氏,叙次款式,亦与今通行本异。卷后有雕版于京师正阳门外西河沿浙江洪氏书坊印记,与此书同。其跋国子监司成题名碑录,谓汉员叙次较备。顺治元年,设满洲司业一员,助教三员。十五年,升司业图尔哈图为祭酒。十六年,吏部定以太常寺少卿管满洲祭酒事,太常寺寺丞管满洲司业事。十七年三月,裁国子监蒙古祭酒、司业,增设满洲监丞。七月,以通政司知事白成格、户部主事华善,俱为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志及旧碑,满洲司业有白清额、花善名,白清额无历任之年,花善则在康熙二十三年。因革损益,多难稽核。李越缦为潘文勤题顺治荐绅录,即纪文达所藏者,谓:录本无岁月,以庶吉士载至辛丑科张公玉书等十人,又王氏士禄时尚为助教,王渔洋时为扬州推官,汪苕文时为户部郎中,傅忠毅宏烈时为韶州同知,于清端

书名:雪桥诗话余集 页码:354

雪桥诗话余集

三三八

兄坦室司马,道光甲辰试春官,冠本房,有诗集。星桥乙未馆选,亦能诗。梧生答和星桥诗:春草池塘好,游君叔季间。十千荆市酒,万点蓟门山。静想幽燕气,应嗟时世艰。长城频策马,古月照弓弯。 昔者兰阳镇,风流钟侍郎。昌诗人潘彦辅,德舆由瑟独升堂。桀句寻师得,名山篇叶藏。朔南今倡和,未让旧时狂。时星桥官马兰镇总兵也。

朱少河锡庚,乾隆戊申举人,笥河先生次子也。读书好古,能世其学。南崖相国题椒花吟舫图云:少河抱书志肯构,扫除三径芟芜莸。椒馨花开一俯仰,棠棣虽远尚可求。有韩非子校正一卷。其跋宋本莆阳居士集云:庚子之夏,正阳门外不戒于火,逼迩里居。是书与家藏百衲本史记,仓猝中同为胠箧持去。余百计钩稽,始还青毡。神物护持,定非偶然。见楹书隅录曩所得书,有笥河府君遗藏书籍图记者,皆少河家故物也。

嘉庆丁卯,翁覃溪重预鹿鸣,赐加三品衔。前此重宴鹿鸣,未有晋秩者,自先生始。宴次得诗四律,和者数百家,装为四册。郝兰皋户部次韵云:鸣鹿秋高振远天,耆英会■接芳筵。不分先后称同辈,都合颠牙论忘年。恰值康成揆初度,郑司农以丁卯生。应从许浑续吟编。桥名真为科名设,才拜君恩便着篇。 燕喜文明接景光,联镳前后共腾扬。人看鹤发盈新帽,乐奏鸾笙暖旧簧。五叟之中松等寿,七旬以外桂重香。当年高会群仙日,曾着天孙云锦裳。 神姿龙鹤逊高骞,问字苏斋仿古言。昔有林闾宗雅训,今犹兰谱续芳尊。银钩墨迹家争购,金谷诗篇语不烦。海内依然称四杰,白头同日荷殊恩。 三五成名故未迟,华颠今更作人师。徐梁罗共登科日,黄绮园同预宴时。更老初沾新宠命,冠

书名:雪桥诗话余集 页码:375

粤督,越三年卒。尝上变通考试遴选真才一疏,大意欲仿唐宋制科为五目:曰博通史鉴,曰精熟韬钤,曰制器通算,曰洞知阴阳占候,曰熟谙舆图情形。不分文武,已未仕,及攻举业与不,果属通才,皆许以名上闻,详试录用。其乡会试第三场亦仿此五目,略如元人经疑之式,设问破格收之,议寝不行。盖在粤防夷筹海,欧血酸辛,知惟人才为足恃也。两莅广南,习其邦之善士。海堧屯田之议,创自樊昆吾。狮子洋之议,建自曾勉士。集思广益,虚怀延纳,既采其议,即因而任之,假以事权,无掣肘之虞。力排异议,无倾轧之虑。不费官帑一钱,而事举民悦。沿海各乡村举行团练,土著良民为七社,轮戍虎门诸台二千三十有奇,听调五万有奇。御史田润所奏三元里合歼夷匪一事,即其明征。其嘉庆甲子提学广西,所取多知名士。陈莲史方伯继昌,其尤着也。

嘉庆四年正月八日,成哲亲王入直军机处。十月以本朝向无诸王在枢垣行走者,正月初间因事务较繁,暂令入直办事,但究与国家定制未符,解机务。姚子寿诗:梁邸从容侍宴游,参差花萼倚高楼。月斜汉帝兰林艳,霜冷淮南桂树幽。井上桃生根易蠹,道旁瓜覆蒂难收。东阿莫赋芝田馆。乐府新声唱未休。

王石臞先生与钱竹汀、卢抱经、邵二云、刘端临有五君子之目,以河工漫口罢永定河道。文简公奉养京邸,居正阳门内西江米巷。退食之暇,以考订经义为承欢。乙酉重宴鹿鸣,撰杖以侍。汤文端题其校书松菊园图云:一代儒宗著述传,游思竹素养天全。卫公好学忘年耄,韦氏明经教子贤。台省文章开济在,丹铅事业折衷先。后凋松与延龄菊,老圃怡情鹤算绵。林清之变,有议加培圆明园宫

雪桥诗话余集卷第六

三五九

书名:明宫词 页码:76

问到西山感露霜,几回遣使奠椒浆。乾清画像新迎入,宫婢相看泣影堂。

(明史)孝纯刘太后,光宗妃,庄烈帝生母也。葬于西山。天启中,庄烈帝居勖勤宫,问近侍曰: 「西山有申懿王坟乎?」曰:「有。」「旁有刘娘娘坟乎?」曰:「有。」每密付金钱往祭。及即位,迁葬庆 陵。帝五岁失太后,问左右遗像,莫能得。傅懿妃自称习太后,言:「宫人中状貌有相类者,命太 后母瀛国太夫人徐氏指示画工,可意得也。」图成,由正阳门具法驾迎入。帝跪迓,于午门悬之, 宫中呼老宫婢视之。或言似,或曰否。帝为雨泣,六宫亦泣。按(彤史拾遗)作悬像乾清宫。

史康集库萃芸香,乙览先呈游艺堂。薇省郎官方夜直,黄门承问下回廊。

(日下旧闻)嘉靖十三年建皇史康于重华殿西,藏太祖以来御笔实录。又古今通集库以贮古今君臣

画像、符券、典籍。(又)崇祯中上设游艺堂,为涉览文史地,有所疑,下之武英殿掌殿中官,中 官以问供事中书。

被谴应知怙宠非,退居三月冷鸳帏。景和春到花争笑,似感昭阳召贵妃。

(彤史拾遗)田妃见后稍倨,后每抑之以礼。会岁旦朝正,妃当诣坤宁宫朝。适天寒雨雪,翟车止 门外,不即入,又不令传免。久之,袁淑妃车至,即传入相见,且故为好语谢之去。于是始传妃 车入,坐朝之。朝已遽下,无他言。妃大恨,向上泣诉。上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推后扑地。上 寻悔,令贵妃省愆,退居启祥宫,三月不召。既而后在永和门看花,请召妃,上不应,后遽令以 车迎之,乃相见如初。按(日下旧闻)引(殷书),坤宁宫,皇后所居。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 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是永和乃田妃之宫,景和乃周后召妃看花之门也。永 和门永字当作景。

凤阁晨开贺岁初,特宣命妇拜丹除。中宫好学勤咨访,多少香闺习史书。

(钱谦益崇祯诗集注)元日命妇朝贺中宫,传闻中宫好学,新参夫人有延师习通鉴者。

致身谁效古忠良,一纸新题试内珰。较艺廷前膺上选,蟾蜍眉认两斑黄。

(酌中志)郑太监之惠,任邱人。专心经史,亦能作时艺古文。天启五年起典籍,后升监官。时两眼上皮各生黄斑,一如蟾蜍眉也。今上御极元年冬,御前亲试,出「事君能致其身」题考时艺,中选升随堂,诚古今殊遇也。

薰风满殿起赓歌,琴曲钞来御制多。新入未谙皇极谱,调弦先问褚贞娥。

(轮庵和尚鼎湖篇序)丁丑、戊寅间,先公受知于烈皇帝,遵旨改撰琴谱。上自制「五建皇极」、「百 僚师师」诸曲,命先公付尹紫芝内翰,翻谱钩剔。时司其事者,内监琴张。张奉命出宫嫔褚贞娥 等,礼内翰为师,指授琴学。(按)轮庵名同揆,明相国文文肃弟震亨之子。少为诸生,名果,字 园公。沧桑后,逃于禅。震亨以善琴,供奉思陵。

玉勒金羁似锦铺,名牌粉沓控蛮奴。仗移皇极临轩看,画出周王骏马图。

(思陵典礼记)大朝后殿看马,其事始于世庙,久不举行。崇祯壬申十一月初十日,冬至郊祀,次 日,百官入贺,上受朝毕,更便服于皇极殿,丹陛上设幄,群臣盛服侍班,阅视御马监马匹。每一马各有名牌,壮士控之,由东过西,是日阅马三百三十三匹。云锦成群,真所谓天闲上驷也。

护体宫纱罨画轻,镂金匼匝夜添明。内入插戴粉相饷,谁识奇花号象生。

(彤史拾遗)田妃善妆拢,每以新饰变宫中仪法。燕见却首服,别作副髲藏发间,宫衣用纱縠杂缀 诸剪绣,而隐以他色,如罨画然。(又)宫中灯多镂金匼匝,虽烜丽而炬不外达。田妃乃刳灯扇每 当炬处,去一方,以疏绡幕之。炬影左右澈,观者称快。(又)宫中凡令节,宫人以插戴相饷偶, 贵妃宫宫婢戴新样花,他宫无有,上问妃,妃曰:「此象生花也。」

羽客南城设醮时,忧勤常恐外人知。玉熙漫进新番戏,昨日君王罢水嬉。

书名:明宫词 页码:63

里巷争传诏选妃,桃夭未及尽于归。闭门独自伤春色,何意翩然向紫微。

郑贵妃,大兴人。万历六年,上以大婚下选择令。民俗称大婚曰官婚。争嫁娶。虽城司禁之不 止。妃故许邻家子为妇,然阙聘物,妃家不听娶,而邻家强之。雨家争且哄,妃阖门哭。适中官 过门,见妃美,即籍姓去。入宫,册贵妃。及生皇三子,进皇贵妃。

高玄殿里祀星君,祈嗣常将玉帛焚。自有神明能共鉴,御书一纸更殷勤。

郑贵妃,权谲善媚,后庭宠幸者,无出妃右。时恭妃既生皇长子,顾无宠,册立未有属。妃恃宠,请立己子为太子,上许之。先是大内北上有大高玄殿祠星君最神,妃尝以祈嗣,过祠进祷

焉。及生皇三子,请谒谢,邀上设誓,许他日册立。因御书一纸,缄玉盒中赐妃,人未知也。

玉盒缄来封识真,那知蠹简已成尘。未谙天意当谁属,且广祈求敬福神。

时册立未定,多蜚语。外廷争之者,且纷纷至。凡请冠、请婚、请预教,不一而足。至二十九 年,羣臣争不已,而慈圣皇太后又坚持立长。妃复于是时小失欢于上,上乃移皇长子居迎禧宫, 既而册立为皇太子。同日,册妃子为福王,皇五子为端王,皇六子为惠王,皇七子为桂王。既立, 上遣人取玉盒视之,封识宛然,而内所书字则虫已尽蚀之矣。上观悚然,因助妃广建祠宇,以祈福焉。

东莱闺范旧流传,辇毂重刊亦偶然。何事致来东吉问,忧危竑议忽盈篇。

初,刑部侍郎吕坤为按察时,作闺范图说一书。太监陈矩从坊闲购之,持以进上。上偶赐郑贵妃, 妃为之重刻,坤不知也。二十六年,有撰闺范图说跋者,名曰:忧危竑议,以为此书本吕坤媚妃为 之,其中首颂汉明德马后,且首载其由贵人进位中宫一事,则明明以明德指妃,而妃之刻之,因 以自指。此易储之本也。故其文托朱东吉为问答。朱东吉者谓东朝也。其名忧危,则以坤曾上 忧危一疏,因即借其名风之。且曰 「此可忧危事然即忧危者为之也。」时其跋盛传京师,然不得其人。久之,有疑出于给事中戴士衡与全椒知县樊玉衡者,以士衡曾纠坤,玉衡曾弹妃也。妃弟郑养性为言于上,上重谪二人,然置妖言不问。

东吉初消又福成,贼曹四出网罗横。倾危个个难安枕,抵罪何缘得皦生。

越五年,又有为续忧危竑议者。其题曰:国本攸关。是时皇太子已立,然恐更易者之随之也。其 文托郑福成为问答。郑福成者,谓郑之福王当成也。且曰:朱赓为相。赓者,更也,更易之义也。 而赓所用者,文则有王世扬、孙玮、李汶、张养志四人,武则有王之桢、陈汝忠、王名世、王承 恩、郑国贤五人,共九人,合妃而十。周之十乱,有妇人焉。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即此是 也。上闻之大怒,谓诬罔宫闱,惎间骨肉,命贼曹四出捕,期在必得。于是辇下大臣,或借以倾 危,人人重足立,既久,得皦生光者,抵之乃已。

娘娘坟记在西山,内侍传知松柏闲。自是勖勤悲罔极,金钱私祭泪潺湲。

孝纯皇太后刘氏,初入太子宫为淑女。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庄烈愍皇帝。旋以细故失光宗 意,被谴,薨。既而光宗悔,恐神庙知之,戒掖廷勿复言,葬于西山。庄烈帝封信王,进贤妃。天 启中,信王未之邸,尝居勖勤宫,问近侍曰:「西山有申懿王坟乎?」曰:「有。」「其旁有刘娘娘坟 乎?」曰:「有。」每密封金钱,往祭焉。

自怜薄祜失慈亲,遗象寻求那得真。赖有梁生能绘影,至尊瞻拜独伤神。

庄烈帝嗣位,上尊谥曰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迁葬庆陵。上五岁失太后,问左右以 遗象,莫能得。傅懿妃亦东宫淑女也,生皇六女、皇七女,进封懿妃。尝与太后比宫居,自言宫 人有相类者,杂指其眉睫及颊辅闲,召太后母瀛国太夫人认之。时武英殿中书梁祝善形摩,瀛国 太夫人同懿妃出宫人,指示,揣以意,令仿佛为图。图成,敕具法驾卤簿,由正阳门警而入,上

书名:明宫词 页码:47

有诏坤宁共省愆,毁巢破卵事相缘。夜来帝座移于下,遮莫轩辕也失躔。

正月,司天奏帝座下移。帝谕后宫同日修省。后五月,轩辕绝续不常,大小失次,至九、十月间 乃复。轩辕者,后妃之舍,主内政,以弼太微。为周后同殉之象。

尺符重发羽林兵,明日谯楼又饯行。两橱金莲烧夜半,((唐书)令狐绚尝夜对禁中,帝以乘舆金莲烛送还院。)凤笺亲草勅书成。

大学士李建泰请督兵真、保,帝择吉幸正阳门楼亲饯。官军旗幡十余万人,赐宴出,御撰手敕奖

谕,亲临正阳门用宝以赐。

长乐钟声动九霄,玉衣常自坐中宵。而今鹤观铿然候,残梦犹惊误早朝。

三月九日,钱守俊升管长乐宫金钟。十九日罹国变,流落金阊为黄冠,后住虞山致道观。

玄武楼头漏点传,从亡一整旧宫员。笼灯莫讶联三盏,未必微行得万全。

十八日更余,上召太监王承恩入整内员,为出亡计。已而微服欲夺门出,不得,望见正阳门城上 悬白笼灯三,遂回。白笼灯者,自一至三,以表宼信之缓急也。玄武门据紫禁城之艮方,更鼓楼在焉。

忠谠其如不见原,到头惟有泪潺湲。多君社稷教同殉,知重微躯弗重言。

帝回宫见后曰:「大事去矣,尔为天下母,当死。」后恸哭曰:「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听一语,今日 同死社稷,亦复何恨。」遂自经。

影匿名埋气莫高,今从霄汉坠蓬蒿。缠绵衣带心同系,珍重蒙尘一布袍。

帝命传皇太子、二皇子至,犹盛服入。帝曰「此何时,而不易服乎。」亟命持敝衣来。帝为解其衣 换之。且手系其带,告之曰:「汝今日为太子,明日为平人。在乱离之中,匿形迹,藏姓名,见年 老者呼之以翁,年少者呼之以伯、叔。万一得全,报父母仇,无忘吾今日戒也。」左右皆哭失声。 不成哀怨不成怜,幸不赀躯就义全。((盖宽饶传)用不赀之躯。注言无赀量可以比之,贵重之极 也。)正是深宫三月暮,落花和雨葬婵娟。

帝欲自殉,先赐西宫及懿安后白带各一,并宫嫔之承宠者,皆令自裁。

云条无复剩根芽,((谢庄公主志)神叶云条,爰自帝尧。)此夕摧残一剑加。惊魄与魂应共语,((淮南子)有魄问于魂云云。)有生莫坠帝王家。

帝入寿宁宫,长平公主年十五,方哭。帝曰:「汝何故生吾家。」挥之以刃,殊左臂。又剑斫昭仁公 主于昭仁殿,年六岁矣。

风摧败叶一时散,水漫浮萍随处生。莫笑杞人忧自剧,果然此日见天倾。

时中珰七万人皆喧走。宫人亦奔进都市。

血渍衣襟诏一行,殉于宗社事煌煌。此时天帝方沉醉,不觉中原日月亡。

帝缢于万寿山之红阁,所御玄色镶边白紬。半臂有御笔血诏云:「朕在位十七年,薄德匪躬,上邀 天罪。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颜见祖宗于地下,将发覆面而死。任贼分裂朕尸,勿伤 吾百姓一人。」或曰衣袖墨书一行,云:「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不敢终于正寝。」

不敢悲君敢自悲,提兵中外竟何为。邀他一死恩尤重,祔葬桥山更有谁。((史记)黄帝葬于 桥山。)

帝与王承恩语良久,命酒对酌,至三更俱醉。帝起携承恩手,至万寿山,帝崩。承恩跪帝膝前, 引带扼脰同死。今思陵墓门之右,为承恩墓,以从死拊焉。时司兵柄者,外则李国栋,内则承恩也。

转眼宫庭便陆沉,洁身同葬御河深。只应皓月来相照,照出澄波一片心。

宫人魏氏,闻贼入,大呼曰:「贼入大内,吾辈必遭其污辱,有志者宜早自计。」遂跃入御河死。顷 之,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393



御河。其由地安门东步梁桥入者,经东安门内望恩桥注御河。其入紫禁城者,由神武门西地道引护城河水流入沿西一带,经武英殿、太和门前,是为内金水河,复流经文渊阁前,至三座门,从銮驾库巽方出紫禁城。此皇城内外水道经由之次也。

  大清门在都城正阳门内,为皇城第一门,面南,正中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方广数百步,为天街,俗名棋盘街,周以石阑,左右石狮、下马石牌各一。门内千步廊,东西向朝房各百有十楹,又折而北向,各三十四楹,皆联檐通脊。凡吏、兵二部月选官掣签,礼部乡会试磨勘,刑部秋审,俱集于此。朝房外,东为户部米仓,西为工部木仓,其北天街横亘,东出为长安左门,西出为长安右门,门各三阙,东西向。门外下马石牌各一,趋朝者由此出入。其北,正中南向者为天安门,五阙,上覆重楼九楹,彤扉三十有六,前临御河,跨石梁七,为外金水桥。桥南北石狮各二。其南华表对峙。国家大庆覃恩,宣昭书于门楼上,由堞口正中承以朵云,设金凤衔而下焉。是为皇城正门。其北相直为端门,制与天安门同,南立华表二,东西两庑各二十六楹。此外朝三门之制也。

  太庙街门在端门东庑正中,门内为太庙。南向,朱门丹壁,覆以黄琉璃瓦,卫以崇垣。周二百九十一丈六尺,琉璃砖门三,左右门各一,戟门五,崇基石阑。中三门,前后俱三出陛,中九级,左右各七级。门内外列戟百有二十。左右门各三,均一出陛,各五级。前殿十有一楹,重檐垂脊,承沉香柱。正中三楹,饰金梁栋。阶三层,缭以石阑。正南及左右凡五出陛,一层四级,二层五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一 三八九

书名:大清畿辅先哲传 上册 页码:81

 明年,迁太常少卿,擢副都御史。疏劾大学士陈之遴营私植党。诏解任,发辽阳闲住。户部议开吏员纳银事例,疏言:此衰世苟且之政,今纵不能加小吏工食,奈何著为令甲,以赀得官,使铨政由此而坏。又请定教官每年考察例,令学政刊布明儒薛瑄、王守仁等讲学诸书,以培真才。下部议行。

十四年,擢左都御史。因五月日月交食,上疏陈言,历举两汉日食诏书,及光武时大中大夫郑兴所云,国无善政,谪见日月之事。请广开言路,停罢土木,宽守令考成参罚,释解冤滞,矜恤鳏、寡、孤、独,酌复五品以下官俸,并令南方专意招抚,固防险隘,撤还旗下戍兵,省数百万供应之费。上嘉之,立即允行。尝春月侍经筵,听讲汉文帝春和之诏,因举仁政所先四事,即日以闻。上田蓟州,上疏切谏。报曰:朕不日即还矣。京师恶俗,人生女多弃不举,疏请严禁。上宣示讲筵,命阁臣纪其事。正阳门外菜园,居民稠密,为前朝嘉蔬圃地,所司檄归之官。裔介过其地,百姓遮道陈诉,即入言于上,立以予民。尝言天下未平,皆由征求太急,刑罚太繁。宜奖进直言,激发忠义,尚宽大平易之治,勿为刻薄琐碎之计。有旨令对状,终以其言直,不问也。寻坐言事附和,夺职,特旨留任。未几,复原官。十六年,加太子少保。上尝召至中和殿,谕曰:朕擢用卿,非有人荐达也。裔介稽首谢曰:敢不竭孤忠以报知遇?南宛阅武,每赐宴赋诗,天颜甚喜。一日,侍坐,问民间收获。对曰:畿内百姓困苦,丰年仅供官税。上称唐太宗英主,对曰:晚年无魏征苦谏,遂穷兵高丽,至贻后悔。其因

书名:元大都宫殿图考 页码:36

舟,以当其空."至车驾行幸上都,留守官则移舟断桥,以禁往来;是桥通兴圣宫前之夹垣。后有白玉石桥,乃万寿山之道也。犀山台在仪天殿前水中,上植木芍药。

(四)辍耕录又云:

兴圣宫在大内之西北,万寿山之正西。

隆福殿在大内之西,兴圣之前。

由上所引四点观之,可推得诸宫之地点如左:

2)宫城在太液池东,南直丽正门。(元时丽正门,较今正阳门偏西,证以旧鼓楼街及大内皆较今鼓楼及禁城偏西可知。)内日千步廊,可七百步,建灵星门,门建萧墙,周回可二十里,相当于今之皇城。(今皇城周十八里有奇。)门内数十步有河,河上建白石桥三座,又北二百步,为崇天门。以距离度之,当为今南海经雠女桥东流之水.,后世都城及皇城南拓,始导其水向南而东折耳。崇天门为宫城正门,相当于今之午门;左为星拱门,右为云从门.,(见辍耕录)宫城正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厚载门。宫城周六里三十步,东西四百八十步,(今紫禁城东西三百有二丈九尺五寸,合六百零六步;)南北六百十五步。(今紫禁城南北二百三十六丈二尺,合四百七十三步,)可见南北较今

第四章元宫城之四至及诸宫之地点一二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121

乖戾,然胡涂不至于此,盖另有缘因在。何以汉巡城御史无处分,是劝之不听耶?抑是日未到署耶?其兄瑞璥,字藴山。官礼部郎。尤有神经病,夙笃信星相等术,每日睡卧,夜夜迁移,及出门拜客入署,皆须研究方向,宜向何方吉,或不宜出行,虽遇公事亦告病假。盖其兄弟皆一种怪物,非但不近乎人情,且不祥也。

李若农侍郎【文田】,当咸丰己未科,来京会试,祷于正阳门关帝庙。签语有“名在孙山外”,自以为此次必落第耳。及发榜,中进士高第,此签实不灵验。至殿试,状元为孙家鼐,榜眼名孙念祖,李氏得探花,实列二孙之后,与签语真巧合也。此闻之粤中耆旧云。

春小楼太守【庆】,继莲畦方伯布政之尊人也。曾为河南知府,以性情乖戾,办事操切,为上官所劾【事在同治年。】。居家三十年,日以饮酒观剧为乐。光绪丁丑,莲畦成进士,为工部郎,兼军机章京,此老仍出入广德楼柜房,独踞一室【避嚣之意。】,非老友不得入与谈。其听戏之癖,不可解,谓其好也,则每一伶人出,必骂之,至有不堪者;谓其恶此辈也,又何必日日观之。即此一端,足见其人性情乖戾也。★【继莲畦由工部郎中,外简湖南长宝道,升江宁布政使,忽升新疆巡抚,经端午桥奏保,调回安徽巡抚,未到任,卒。】

志宝臣公爵【钧】,为六额驸景寿之季子。所袭承恩公,盖孝贤纯皇后之荫爵。官乾清门侍卫,兼副都统。人极懒惰,且有大员褊急性情,与同僚多不合。某年,光绪帝祭天坛,宿斋宫,例由御前侍卫及乾清门侍卫于门洞两旁值宿。午夜,应起对引后护之差。志于是时酣眠未醒,同人皆不呼之。【虽属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116

当年京师钱庄,首称四恒号,始于乾嘉之际,皆浙东商人宁绍人居多,集股开设者。资本雄厚,市面繁荣萧索与有关系。四恒号皆设于东四牌楼左右,恒和号在牌楼北路西【今改为警察派出所。】,恒兴号居其北,隆福寺胡同东口,恒利号在路东,恒源号在牌楼东路北【后改中美楼饭馆。】。凡官府往来存款,及九城富户显宦放款,多倚为泰山之靠。自庚子之役,颇受损伤,然犹支持十馀年,始次第歇业。恒源、恒兴歇业最早,恒利直至民十以后尚营业,当年所出银票,市民皆视同现金,故始终无挤兑之事。至内务府与宫内流动之款,则由泰源钱号司之。开设在西华门外,今之南长街。该号不出银票,所用皆二指阔兑条一纸,然多数有至万金者,为他家所无。故有“四恒不如一泰源”之谚。庚子五六月间,市面惶恐,金融不周,曾颁内帑八十万两接济,四恒号赖以稍安,乱后终亦无济于事。恒和号专交各大官富室存放各款,故其歇业后,因之受累者极众,从此各宅第渐形凋敝。恒利、恒源两号,专放当商款,其蒙损失久而亦见。

崇文门监督,为京师收税之总机关,每年更换正副监督各一人,以各部院满员尚、侍及各旗正副都统充之。例以七月二十五日,由户部奏请更换监督,以八月初二日到任视事。署在崇文门外大街路东。到任之后,不再赴署,事无巨细,皆由奏派总办委员【正副各举一人。】司之,其次有帮办委员各二人【谓之堂委,不必入奏。】。此之谓“务上”【即大关之称。】。此外散税口有十馀处,缺之肥瘠不等,最好者称桥、坝、海,即卢沟桥、东坝、海甸是也。至内外十三门,各有税局,所收皆零星小额,自火车通后,正阳门始设总局,其权亚于大关,遇特别之税,仍须请务上示,故所酬亦丰。余充崇文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100

立于阼阶】。北教场自安定门至德胜门之间,亦有走车赛马之会,北京马道,以此处为最长而平坦,赛马者以此会及五月间永定门外之会为盛。三十日,雍和宫番僧亦有打鬼散祟之俗,其例与黄寺相同,游人较黄寺尤众,但无走马场耳。

十五日,上元节,市廛订灯之期,正阳门外大街各肆皆争挂新灯【此事以糕点铺最注意。】。内城如西单牌楼、东安门大街、东四牌楼、地安门外鼓楼之前,各铺户皆争奇悬挂全部绘图灯【如全部《三国》《西游记》《水浒传》《聊斋》《绿牡丹》诸说部。】。庚子以前,衙署如工部、兵部、光禄寺等,皆于仪门以外、大门以内,遍挂纱壁灯,名为祀神。彼时隶役家皆殷富,每岁攒钱以为新年半月娱乐,至开印前期【在二十日前一二日。】,则一律收去矣。

二月初一日,太阳宫庙会,凡三日。宫在崇文门外南冈子,平日极为荒凉,一年只此三日,庙外有走马场,但往者不多耳。

三月初一至初五日,为东便门内南河沿蟠桃宫庙会。沿堤摊棚林立,百戏杂陈,自崇文门以东至此,三里之遥,车马喧阗,人烟杂遝,有清明上河风景。庙之西南亦有走马场,因季春风和日暖,往赛车马者较太阳宫为胜。

十五日至二十八日,为东岳庙开庙之期,较每月朔望为热闹,谓之诞辰会【俗呼担尘。】。盖东岳天齐大帝之附会。至二十七八末日,游人香客为最盛,出入朝阳门者,肩摩毂击也。

清明节,江南城隍庙开放。庙在虎坊桥之南,地名南下洼,其地多丛葬处,庙居其北。有戏台,为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99

广州将军。】之尊人,姓马佳氏。

钦差查办事件之不幸,未有如以下二案之甚者。陕甘总督乐斌因案被劾,于是派麟尚书【魁】、沈尚书【兆霖】查办。麟到兰州即病故,时甫得大学士十馀日【事在同治元年正月。】;沈亦于是年巡边,行至中途,被山洪暴发漂没。山西一案,派爱尚书【仁】、王侍郎【茂荫】查办。爱以年高劳瘁,故于中途;王亦未终其事,或言丁忧,或曰病殁,皆在同治元年。

夏历正月,自元旦起,所开庙会甚多。初一日,正阳门前关帝庙香火最盛,自五更即有香客前往烧香求福者,抵暮不绝。初二日,以广宁门外五显财神庙天未明即有候城者,终一日以千万人计,有借元宝之俗,发财后加倍还之。白云观,亦初一日开庙,至初八日祭星日,游人始盛,十八九两日为燕九节,游人最多之期,庙西垣外有走马场,半月之间,逐日比赛。【走马技术详于另记。】大钟寺,在德胜门外十里之遥,本名觉生寺,后院钟楼悬明永乐间所铸大钟,周身铸就《华严经》全部,一撞可抵数遍唪诵。庙期亦自元旦至十五日止,游人多郊外村民,当年甚盛。西直门内大街,有曹老公观,亦正月十五日以前庙期,盖国初曹化淳募捐所修者,故名。庚子前,殿宇皆圮,无人继修,故鲜有知者。惟琉璃厂厂甸之游,始终称盛。其庙会约分三期:庚子以前,重在窑厂及土地祠,今窑作辟为公园,多注意于火神庙;庚子后,移于香厂;不三数年,又移回原处,则遍于南新华街,棚摊林立,有一度最繁华。火神庙中玉器摊,尤炫奇争胜,贵族妇女及富商外贾多趋之,然当场成交者甚少,皆看定货色,庙期已过再交易。二十三日,安定门外黄寺番僧作打鬼之剧,即古之傩也。【乡人傩朝服而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97

弥月之期,与小儿衣料鞋帽,富家加以金银铃锁之类,亦女往贺,男不往,虽至亲亦如此。如生子家张筵演剧,大办满月,先期柬约者,则男女可并往,大约士夫多以此等酬应近于琐屑,京谚所谓“婆婆妈妈事”也。

世俗:父母之丧至小祥,有在各寺中办一周年祭者,亦唪经焚楼库,遍请亲友,主人皆素服,来宾亦素服。大祥之祭,无办二周年者。至三年之祭,与周年同,若请亲友,往祭者则常服,不着素衣,惟男客不穿补褂,女客不着红衣耳。一周、三周之祭,亦有不请亲友,只本家自在家或庙中唪经者。

北京饮茶最重香片,皆南茶之重加茉莉花薰制者。茶店首推西华门北拐角之景春号,宫中日用皆取之。内府虽有茶库之名,所储皆各省方物,且杂诸药材等物,不适于御用之品。景春茶色极纯洁,而香味不浓。以香味而论,当数齐化门北小街之富春茶庄,及鼓楼前之吴肇祥为上。若正阳门外鸿记,及汪氏、张氏诸茶店,皆色浓而口重,无清腴之致也。景春、富春皆久已歇业,惟肇祥独存耳。

内外城糕点铺所制诸品,上之备祭祀之用【满筵俗呼饽饽棹子,丧礼中隆重之品,有三层至九层之别。】,下之为馈节之需【如月饼、花糕应节诸点心。】。各种应门市者,率以八种为全份,如大八样、中八样、小八样,以至中果、南糖、小炸食【此点心中至细者。】等等,皆以八种集成者。如另选一种买之亦可,但价较全份者为昂。当年以东四南大街合芳楼为最佳。此店始于道光中,至光绪庚子后歇业,全部工人及货色,皆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95

黄彭年、吴福年,并登清要;”多年未有对者。又当年正阳门外观音寺有天然居饭馆,所烹调皆南味,有人出一上联,云:“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系回文语,亦无人能对。所见有对语数句,皆牵强不能成文,且不自然也,故不录。

秦树声,字宥衡,河南固始人。光绪丙戌进士,官工部郎。善属文,书法草书师阁帖,颇自负;楷书宗唐碑,在欧、虞之间,颇娴雅,较草书尤工。由工部郎中截取繁缺知府,例须召对。时在光绪末年,孝钦后问:“尔常到署中?”对以“不常到。”【例曰“是”,或曰“常到署。”】后诧问何故?曰:“无事可办。”又问工部堂官勤惰,复对以“不常到署,皆无事可办。”此皆出于寻常奏对之外。退后,召见军机大臣,后为述之。时秦方以御史记名,政府诸臣畏其狂妄,即日放云南曲靖府知府,【或曰传御史后,不久即出守。】后官至广东按察使,辛亥年始去官。后为清史馆纂修。其人弱不禁风,而学问博雅,诚畸人也。

每岁元旦贺年,男客于初一日例应着白风毛蟒袍补褂,挂珠拜贺,示郑重也。如有花衣不备之人,须穿蓝袍或酱色袍【灰驼二色不用。】补褂。在初五日以内,须将应贺之家拜毕。初六日,则女客出而拜年,不带钿子,不穿补褂,只以敞衣代礼服。向例如是,以敞衣有绣花捥袖加卷领为恭【敞衣无领,随时必加卷领,随时者,皮绒缎纱之别。】。如有父母服者,未过小祥,上元节后始出贺年,以其不能穿补褂,而蓝袍石青褂恐戚家见忌;如逾小祥,初六日贺年,虽着素服,贺年而不叩头,此风盖亦久矣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57

刑部各司【凡十八司。】,皆列于大堂之两廊,与他部各有司门及座落者异。惟首司直隶司有司门而不走,出入皆走旁门。相传司门下埋明杨公椒山当日刑具。【恐不可信。】奉天司有照壁,壁倘有裂纹,于长官不利,故每年涂垩不休。故部中谚语有“直不直,奉无缝”之说。

道咸以来,京师行医者士人绝少,多回教人主之,外科尤甚。自同光时胡荄甫【澍,安徽人。户部郎中。】、许济川【福建人。官刑部郎中。】、潘希彭【安徽人。官候选道。】出,始有士人行医取车费者。外科则董剑秋【酝卿尚书之子。】,尤多仁术,以诊药皆不收赀,且赠药云。【以前士大夫通岐黄术者,非戚友家不诊,未有取车资者,故不易延请。】

东麟堂,在正阳门外樱桃斜街,京师饭庄之最著者。自道光朝以来,凡有大公宴,如各省各科团拜,及科考之供给,以至承办陵差诸务,皆其料理。然平日其肆中不卖座,等于冷庄也。【只应外会,不作小卖,为冷饭庄。】庚子以后,改为宗显堂。入民国后,即无闻焉。又有衍庆堂【在大栅栏,同光间之会元堂,或其故址。】、燕喜堂【在北孝顺胡同。】,亦士大夫公宴之所。天福堂、天寿堂,虽旧字号,无悠久之历史。

荣寿公主,恭亲王长女也。同治初,育于宫中,封固伦公主,【亲王嫡出之女,皆为郡主,此特封者也。】下嫁于六额驸之子志端,不半年而寡。其后屡承特恩,赐金顶轿,增护卫。凡出入,行人皆回避,车马停止让路,予屡遇于途,皆策马入巷避之。光绪初,锡席卿尚书【珍】,官副都御史,遇诸市,其顶马偶犯卤簿,为公主驺从所捉,并其车夫皆押于协尉官厅中。锡无法前行,亦羁于官厅。后经协尉声明,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42

得其中耳。【早无此摊,或云西单某果店仍其业。】

西单有酱肘铺名天福斋者,至精。其肉既烂而味醇,其他肉食类毕备,与其他诸肆不同,历年盖百馀矣。后因内容复杂,有伙友出号,于其旁开一号,亦名天福,因之涉讼数年。今始改名天福春记,而新号优于老号矣。

芙蓉斋者,东四马市大街糕点铺也。各种糕点并不胜于瑞芳、正明、聚庆诸斋,【此三处,北平有名者。】惟所制黄、白蜂糕,为他处所不逮。糕不以面,而以米制,加之香脂油、核桃仁诸品,食之松腻,以其宣厚内多蜂窠,故名之。更有碎蜜供一种,亦为独步,他家虽有,不若其酥而味厚,都人皆嗜之。★【蜜供,素食也。为岁终供佛之用。以面条为砖,砌成浮屠形,或方或圆,或八角式。大者高数尺,小者数寸,外以蜜罩匀,大都摆样子者,不可食。碎供则另一种专作食品者。】

正阳门内户部街路东月盛斋,所制五香酱羊肉为北平第一,外埠所销甚广,价之昂亦无比。所称一斤者,不过十两,装以铁匣,其精致也,与罐头金华腿等。

致美斋,其初为点心铺,所制之萝卜丝小饼及闷炉小烧饼皆绝佳。又有炸春卷、肉角儿尤妙。肉角作橄榄形,长二寸许,两端尖,以油合面烤成,其酥无比。秋季月饼与他处不同,既大且厚,其馅丰腴,至有十三种之多。约以四块为一准斤,远近营销,真不让云南省之火腿月饼矣。

孙处,字菊仙,【从前票友入梨园者,皆谓之某处。】津人。初习武,应武举试,不第。后从英西林制军为武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20

北【亦可称皇城根路东,正对已烧之东安门。】,小卖点心,佐酒小吃,无一不佳;酒为自造,尤有盛名。后以民初壬子正月兵变,火焚东安门,左右皆付之一炬,遂未复业。

西河沿路南有龙源楼,即后来之斌升楼,于民十以前亦曾称盛。嗣因房主收房,遂移于煤市街路东,不久亦歇业。

戏园,当年内城禁止,惟正阳门外最盛。属于大栅栏内者五处:曰庆乐【今存。】,曰庆和【此园建造至好,后改瑞蚨祥鸿记绸店。】,曰广德【今存。】,曰三庆【今存。】,曰同乐轩【门框胡同内,今改影院。】。粮食店之中和【今存。】。街东之园凡三:肉市之广和楼,鲜鱼口之天乐【今改为华乐。】,抄手胡同内裕兴园【今废。】。崇文门外木厂胡同之广兴园,朝阳门外之芳草园,鸡市口之隆和园,【今皆废。】阜成门外之阜成园,德胜门外之德胜园。【久废。】当日内城只东四牌楼南之泰华轩,隆福寺之景泰二处,时演杂耍、八角鼓、曲词之类而已。

音乐中丝竹合奏谓之弹套。其指法节奏,见《弦索备考》【此书只有抄本,向无刻本,闻只四册。】。系以琵琶、弦子【即三弦。】、筝主之,合以笙管笛箫,音韵浏亮,颇堪悦耳。此技惟瞽师能之,道咸间有王馨远者,士大夫多延之。盖与石玉昆之说书【亦弹词也。】相并也。弹者凡十三套:曰《海青》,曰《普安咒》,【皆长调。】曰《将军令》,曰《舞鸣马》,曰《阳关三叠》,曰《合欢令》,【皆中调。】曰《琴音月儿高》,曰《琴音串》,曰《平韵串》,曰《琴音板》,曰《十六板》【或曰《石榴板》。】,曰《松青》。【皆短调。】王瞽师于此外,最精于西韵书。西韵者,出于昆腔,多情致缠绵之曲,如《玉簪记》《会真记》诸折皆有之。尚有东韵书,出于高腔,多悲壮激越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249

三里河李园小集三里河,在元代名文明河。接通惠河,为漕运故道。今铁闸尚存。见《春明梦余録》。三里河在天地坛前,去通州五十里,地形高通州一丈九尺。见《病逸漫记》。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直抵张家湾烟墩港。见今天坛北芦苇、草场九条巷,其地洼者,皆河身也。但附近势家庄园,故成化六年,杨茂虽议置坝而不行。成化十二年,又令踏勘,势家贿钦天监,以为地居都城子午方位不便开。不知三里河在都城巽巳,实非子午方也。见《桂文襄公奏议》。三里河故道虽已成陆,雨后犹停潦泱泱也。武清矦李公引水入园中,园遂以水胜。见《帝京景物畧》。刘同升

小桥行过柳溪湾,为访园亭竟日闲。出郭已知依緑水,登楼更喜见青山。寒泉落木疑丘壑,瘦马深衣自往还。剩采东篱寻旧约,君应无梦到尘寰。《两朝遗诗》

侍驾泛通惠河联句通惠河之源,出自昌平州神山泉。引入都城,出文明门,过大通桥至通州。元都水监郭守敬所开,以免通州至都五十里陆挽之费。见《元史》。明成化十二年,平江伯陈鋭浚通惠河,漕舟曾至大通桥下。后因黑青之说,事竟阻行。见《水部备考》。嘉靖六年,巡仓御史吴仲言汉、唐、宋漕运皆从汴、渭直达京师,未有贮仓庾于五十里之外者,请急修通惠河。礼部尚书桂蕚疏称:修通惠河不便,请改修三里河。上以桂蕚疏示大学士杨一清、张璁,一清等俱主修通惠河。七年河成,漕运直至都城者一百九十九万三千八百有奇,省脚价银十一万三千三百余两。见《世宗实録》。嘉靖丁亥,吴仲奏修通惠河成,上登舟观之,大学士张璁等联句以闻,上喜,给光禄馔,又赐御膳焉。见《帝京景物畧》。张 璁 杨一清 翟 銮

卷三六五一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380

人海诗区三七〇

堂堂丈夫,圣贤为徒。忠孝大节,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庶无愧吾。君恩莫报,鉴此愚。

正阳门明侍郎孟公阖门死节赞孟兆祥,字允吉,交河人。天启壬戌进士,官刑部右侍郎。崇十七年三月,守正阳门,贼至死于门下。子章明,崇祯癸未进士收父尸归,母何氏亦死。章明与其妻王氏俱自缢。见《昭忠録》。孟公预制漆棺一具,贮邸中,致身许国其素志也。见《畿辅人物志》。任皥臣

忠臣何求?孝子之门;孝子何德?资父事君。嗟彼袁粲,今罕厥伦!惟公父子,奕世芬。《表忠纪》

柴市招魂诗柴市在北城教忠坊,卽今国学之地也。宋文丞相尽忠于此。见《五城坊巷衚衕集》。邓光荐仕宋为侍郎,与丞相同产庐陵,忠肝相照。读其诗,其人可见也 郑光荐

思公泪悬河,九地无处泻。想公骑赤龙,请命苍梧野。世人醉生死,翻笑独醒者。焉千载英?精爽皦不夜。义士无废兴,时运有代谢。昔念丧乱初,公骑使君马。奋袂起勤王,慷慨泪盈把。须臾三万辈,如自九天下。灯棋书檄交,笑语杂悲咤。捧土障洪河,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374

人海诗区三六四

坊市目录

四古

燕市邸舍宋内人安康安定二夫人絶命词………………………………朱陈夫人三六九

教忠坊文信公祠明都御史李公絶命词…………………………………李邦华三六九

正阳门明侍郎孟公阖门死节赞…………………………………………任皥臣三七〇

五古

柴市招魂诗………………………………………………………………邓光荐三七〇

西市吊少保于忠肃公诗…………………………………………………郑继之三七一

哭员外郎杨忠愍诗………………………………………………………郭本三七二

庙市歌……………………………………………………………………黄景昉三七二

灯市……………………………………………………………………郑友元三七三

近代北京的“前三门”

<正>自清代后叶至民国时期,前三门各门及其外不同区域,既延续了历史发展的传统因素,又糅合了新的时代要素,各门职能及街区市井风貌有了新的变化。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的南大门,被称为"前三门"。正阳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门"之称。崇文门、宣武门分列其东、西两侧,与正阳门距3里。 

天安门广场的空间格局演变

<正>天安门广场首次进行大规模建设是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广场上国旗旗杆的位置、高度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选址都经过深思熟虑。北京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中心,四周道路环绕,北侧为天安门城楼,南侧为正阳门城楼,西侧为人民大会堂,东侧为国家博物馆。广场内沿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举行盛大集会。 

2021年中考语段综合试题精选精讲

<正>一、结合语段对字词的单独考查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造型感的文字,而软笔书写更让它散发出变(1)无穷的魅力。中国人使用一支有弹性的笔,锲而不舍地追求书法的线条美,创造出五彩斑斓的书法艺术。秦代李斯的铁画银钩,东晋王羲之的秀美飘(2),唐代柳公权的刚劲有力,明代徐渭的扭曲盘结……不同时代名家(3)出,掀起了书法艺术的一个又一个高潮。如今,随着书法教育的普及,我们期待这支笔焕发新的生机,带来新的风格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