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广储司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广储司是康熙十六年(1677)设立的清内务府所属机构,下设银、皮、瓷、缎、衣、茶六库,掌其出纳。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199

月,中选者来春二月赴大都省试。其法考较医经,辨验药味,合试经书,则素问、难经、圣济录、本草、千金翼方也。元惟重其选,故名医特多。明则试医士不过论一篇、歌诀一首而已,人多忽焉,不以为意。此华亭唐文恪公有京师无良医之叹也。缁素录 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叙太医院。

增总管内务府大臣,无定员,于满洲文武大臣或王公内简用,掌内务府一切事务。奉宸苑、武备院、上驷院并隶焉。所属广储、会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七司。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内务府之职,前代所未有,我朝厘革明代内官监司之弊,特设内府官属

以理之。其职不下数百员,内广储司管理六库郎中二,秩在诸司之上。至掌治堂

事、总理府属及各司院事宜,则有坐办堂郎中一,或由六库郎中升用,或择院卿及

内府护军统领兼摄之。盖内府总管下即以坐办郎中为要职也。

增内务府署在西华门内,当右翼门之西,循墙第四门,东向,前后凡五重,其廨舍之数共四十有三间。内务府册

〔臣等谨按〕内务府堂额曰职思综理。训辞曰:典司内府,庶务繁要,谨度课功,饬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01

年,改尚方司为尚方院。十三年,改钟鼓司为礼仪监,尚宝监为尚宝司,织染司为

经局。十七年,改内官监为宣徽院,礼仪监为礼仪院。十八年,裁十三衙门,仍置

内务府,以兵仗局为武备院。康熙十六年,尽汰旧时名目,改为七司三院,而以内

府大臣统之,遂为定制云。

广储司旧署在西华门内,白虎殿东配房。雍正八年移于尚衣监北筩子河路西,后屡有迁易。今置于酒醋房之南墙门内,前后三重,廨舍十有七间。所属银、皮、瓷、段、衣、茶六库,为内府库藏总汇之所。初名御用监。顺治十八年,分银、皮、段、衣四库。康熙十六年,改今名。二十八年,分设瓷、茶二库,皆统隶于司。银库,在太和殿弘义阁内,皮库在太和殿西南角楼房内及保和殿东配房,瓷库在中右门外迤西之西配房及武英殿前影壁后连房,段库在太和殿东体仁阁及中右门外西配房,衣库在弘义阁南之西配房。至恭制御服在咸安宫内,宫门三楹,正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内务府册

增茶库在右翼门内西配房,并太和门内西偏南向配房,中左门内东偏配房,并管理南薰殿所藏历代帝后图像。同上

〔臣等谨按〕历代帝后图像向贮茶库,乾隆十四年奉旨移藏南薰殿,殿内石碣恭刻皇

上御制藏图像记文并诗,详载宫室门。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35

监俱不许走苍震门,只许阿木孙章京、祭神房太监等行走。

  康熙三十二年二月十五日,上谕:朕见宫内太监衣服甚是褴褛,若赏伊等几月钱粮,到手即行花费,亦非经久之计。朕思若照八旗之例,借给官银。或随侍出外,急切需银,或死丧急用,借银二十两者,每月扣一两。借十两者,每月扣五钱。遇病故,免其退扣。如此或者可以永久。尔等总管详确妥议具奏。其外围太监俱交与掌仪司总首领经管。 总管太监等公议:查照旗下借银之例,支银三千两。查明实系出外置办之用,或白事急用,或诚实太监置买衣服之用,借二十两者每月扣银一两一钱。借十两者,每月扣银五钱五分。算一分扣利,以补逃亡之数,日久庶不致

亏缺。其外围太监交与掌仪司首领经管。具奏。 奉旨:好,依议。奉宸苑、营造司等处太监,着掌仪司官并首领经管。慈宁宫、宁寿宫、南薰殿太监,着总管并司房经管。宫内银两,向自鸣钟处支领。外围向广储司支领。再:查各太监有卖钱粮及私债逋负者,俱查明代伊清还。凡领借官银,须用保人,不许通同作弊。倘有虚冒,即令保人代赔,仍治其罪。若私借银两察出,将银入官,本人重处。 嗣因总管太监口奏:自鸣钟支过银一千两,敬事房扣除公费银三百两,俱已放完,尚有不敷。今再支银三千两,掌仪司亦支三千两。奉旨:内外广储司共暂借银六千两。如有余及收还者多,陆续交送还库。即先支过银两,亦系暂借,其收还余賸,一并陆续照原数交还。

卷之二 训谕二 九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86

国朝宫史 六〇

司官物陈设,向亦无查核,亦着年终具奏,交敬事房存查。至四执事等处,特派尔六人清查,可将乾隆元年至今所有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数目,彻底查明,看二十年以来该管太监虽俱尚小心,但其中亦有不可信者。尔等按档确查,如有不符之处,据实奏闻,朕自酌量开恩。若瞻徇不奏,朕另派人查出,并将尔等治罪。此次查明具奏之后,每年年底着本处开明,四柱具奏。其乾清宫等处凡有官物陈设之处,亦着年终开具,四柱汇奏,俱交敬事房存查。再,敬事房、自鸣钟二处,俱有存用银两,须用天平兑准。尔等现在先将各该处随来圆明园物件查明,再进宫内清查。

  乾隆二十二年九月初六日, 刘玉等奏称:总管内务府大臣催查上年随往木兰至遥亭子地方殴打披甲七

格之掌仪司太监王姓系何名字,即刻呈报,以便咨覆刑部。等因。随查问掌仪司副首领陈合,据称:系掌仪卫太监王遇喜。当经将姓名交出。续据掌仪司来文内开:慎刑司咨称,准刑部文开:王遇喜打骂七格缘由,业经查明具奏。

奉旨:王遇喜着发往海子铡草。

  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二日, 总管内务府大臣奏:为遵旨查得内廷一应库务编等归类、收发封锁等项章程,业经三和、倭赫奏准在案,应令该库总管太监人等遵照办理。惟查库务档案俱应盖用骑缝印信,请令总管太监

酌量一年足用张数,钉簿送内务府,逐张钤用广储司印信,存贮该库。凡有收发钱粮什物等项,俱令即时登记印档,不惟易于稽查,且杜搀混遗失之弊。等因。具奏。 奉旨:依议。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20

国朝宫史 九四

举御服恭代。若皇后随行礼,并如朝祀仪。司香等彻陈设,礼毕。

每月皇子等于坤宁宫各祭神一次。翌日还愿,皇子行礼,余仪并同。

  每岁四孟月大祭,并同朝祀、夕祀仪。涓吉,上驷院以白马二,侍卫牵之;庆丰司以牛二,所司头目牵之。广储司官举金二锭、银二锭;缎疋库官以蟒缎、龙缎、片金倭缎、闪缎、各色缎十,青布十,置于案。掌仪司官并司俎官前引,内务府总管暨上驷院卿同行,由乾清右门入,自乾清宫西楹经交泰殿至坤宁宫门外。陈马于西,陈牛于东。司俎太监等恭捧金银缎布入宫。司香陈缎布案,于朝祀神位前加金银于上。司祝进,跪致辞,叩,兴。司香复举案陈于夕祀神位前。司祝跪、叩、致辞亦如之。若皇帝亲诣行礼,俱如月朔之仪。陈献毕,司香以金银缎布贮神位前案下,大臣、侍卫官员以牛、马出。俟三日之后,宫殿监诣神前,奉金银缎布并所司,以献神之牛、马交会计司,如例行。

  每岁春秋二季,堂子恭立神杆,奉神位于堂子,大祭。回宫并于坤宁宫大祭。前期四旬,于宫内西炕上酿酒,祭前一日漉之。司香染布为神冠,制楮币〔帛〕。大祭日,司俎妇人打糕作穆丹条子。余并如前仪。

每岁十二月二十六日,恭奉神位至堂子,五鼓时,掌仪司以内监十六人并衣金黄缎衣。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75

  每岁十二月,造办处制椒屏四,懋勤殿翰林各拟吉语标题,恭颂于左方,并豫拟岁轴十联,交画院恭绘。俱由懋勤殿首领太监进呈御览后,交养心殿等处悬贴。

选看秀女

  凡三年一次引选八旗秀女,由户部奏请日期。届日,于神武门外豫备,宫殿监率各该处首领太监关防,以次引看毕,引出。其秀女等各给饭食并车价银两,俱由户部支领。

  凡一年一次引选内务府所属秀女,届期,由总管内务府奏请日期,奉旨后,知会宫殿监。宫殿监奏请引看之例同。其赏给饭食并车价银两,俱由广储司支领。

宫殿事宜

  一、乾清宫等处三年一次修葺,苫补渗漏,构根墙垣,修饰地面。 由宫殿监豫行奏准, 交总管内务府派员择吉修理。届日,内务府员役由内左右门分进,宫殿监率各处首领太监等关防。

一、春季换戴凉帽之日,各宫门俱换竹帘。秋季换戴暖帽之日,各宫门俱换毡帘。

卷之八典礼四 一四九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76

国朝宫史

工部、内务府司其事。届期,宫殿监传知各宫关防。

一五〇

  一、每年三月,宫内等处淘沟。总管内务府选择吉日、吉时,知会宫殿监。宫殿监先期奏闻。届日,营造司员役由内左右门分进,宫殿监率各处首领太监等关防。

  一、每年四月修鱼池,换新水。九月培葡萄,藏盖周密,至次年四月出之,引蔓架上。俱由奉宸苑知会宫殿监豫行奏闻。届日,奉宸苑官员督役由顺贞门进,宫殿监率首领太监等关防。

  一、宫殿庭院设有贮水大铜铁缸座,平时俱满贮清水,每岁小雪节安设缸盖,盖中设铁屉,贮火融氷。至开年惊蛰节彻去其缸盖铁屉。营造司首领太监等掌之。用火融氷,熟火处首领太监等掌之。统司于宫殿监。凡用火日期先后,俱宫殿监酌量气候寒暖传知,熟火处遵行。

  一、乾清宫等处安设激桶六十五架,慈宁宫等处安设激桶十架,宁寿宫等处安设激桶十架。每月二十五日,宫殿监率首领太监等查看,或有风干漏水之处,即行修理。其遮盖激桶布单,每遇岁暮染新。经五年后有损坏者,由宫殿监行文广储司换给。

  一、每年冬季,各宫殿宝座炕上铺设红毡、白毡有应更换之处,由武备院先期奏请知会宫殿监。宫殿监查看酌量应否更换若干,具牌奏闻,得旨后,知会武备院,定期率

书名:国朝宫史(下) 页码:87

钱粮事例

一、宫殿监每年奏请向广储司领银五万两,交自鸣钟库贮应用。于每月底开具四柱

奏销。

  一、内廷需用各项钱粮,应于总管内务府各衙门领用者,俱由宫殿监用敬事房图记按例行文支领。其各该处特奉上传立即需用各项钱粮无暇行文支领者,许各该处具支领人员职名向总管内务府支领后,仍报明敬事房。敬事房于五日内用图记补文备案。每月一次将支领过各项钱粮开写清单、钤盖图记,于下月十五日以内呈报内务府总管查对。一、奉特旨赏人银两,俱照数支给外,仍将某人传旨之处入于月底奏销摺内奏闻。

一、内廷年例银两按例支给。

一、官女子、乳母、保姆日用猪肉,俱准折银支给。

  一、出宫官女子在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妃、嫔等位下者,本主俱自行赏给、不支官赏外,自贵人以下之女子,进内十五年以上者,赏银三十两;十五年以下者,赏银二十两;十年以内者,赏银十两。其有过犯不在年限逐出者,不赏。

一、新进宫太监,十岁以上至二十岁者,每名给恩赏银五两。

卷之十九经费三 四三五

书名:国朝宫史(下) 页码:93

箭匠处十两,按摩处十两,御药房十两,御膳房二百两,御茶房二百两,干清门三十两,内左门三十两,内右门三十两,月华门三十两,遵义门二十两,做钟处三十两,造办处八十两,南花园三十两,圆明园一千两。

  一、每年年底于广储司取制钱一千五百串,恩赏众太监等。宫殿监临时酌定数目多寡,请旨。

  一、今年所定太监等各项额已属从优,以后非有别故,不得擅行奏请增添。宫殿监处分则例十一条

一、接奉上谕具奏事件,如不敬谨详明以致舛错者,罚月银一年。

一、拣选各处首领,如不秉公选择得人,并不将年久出力者保举,因而徇私者,罚月

银一年。

一、宫殿监俱系各处首领内补放之人,如有怀挟平日私憾、假公济私者,罚月银一

年。

一、宫殿监管辖各处首领太监等,如有不秉公按例办理、任性酷法者,罚月银一年。

一、钦奉上谕禁约事件,须实力永远奉行。如因日久废弛者,查出罚月银六个月。

卷之二十官制一 四四一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61

古,其源流可见。此诗叙述颇明,故録于清字经馆之后。

咸安宫在器皿库西,为教习八旗大臣子弟肄业处。其北有河流,自西北而东南,为内金水桥之经流,俗名筩子河。

三通馆在筩子河东墙门内。

方略馆在三通馆东,当武英殿后,南向。

回子馆学在右翼门外,东向。

缅子馆学在右翼门外造办处南。

造办处在白虎殿后房。

长元按:白虎殿系明仁智殿,俗称为办机密之所,今内务府官署卽其旧址。

内务府署在西华门内循墙第四门,东向。世宗御书堂额曰职司综理。

凡三院七司,掌内府财用出入及祭祀、燕飨、膳羞、衣服、赐予、刑罚、工作、教习诸事。有世祖严禁中官铁牌。

车库在筩子河西连房。

广储司署在西华门内酒醋房之南墙门内,所属银、皮、缎、衣、磁、茶六库,为内府库藏总汇之所。

御书处在西华门内稍北,专管恭刻御制诗文法帖之属。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62

门听宣而已。犹忆宣统二年,有人潜匿天安门内,为逻者所获,仅以疯人阑入奏,而守卫者尚遭严谴,门禁之严可知。民国初元,乃将长安左右门开放,嗣复将社稷坛改为中央公园,于是昔日之禁止行人者,今乃成为通衢。武英殿、文华殿均改为古物陈列所。銮驾库等处,则改为护军管理处。国史馆则改为清史馆。民国十五年,历史博物馆移设于午门之上,于是午门之外,亦恒为行人所往来。至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当袁项城就总统职,曾于是行礼。暨五年称帝时,改保和曰建极,中和曰体元,太和曰承运,太和门曰承运门,并于午门外之两庑,设大典筹备处,嗣以云南首义,乃未实行。民国八年,欧战初罢,徐东海嗣任总统,行各国阅兵之礼于太和殿前,行列整齐,威仪严肃,颇有泱泱大国之观。

由熙和门西出为武英殿,今为古物陈列所,殿门制与文华门同。[前]跨石梁三,周以石槛。殿广五楹,东西陛九级。殿前东为凝道殿,西为焕章殿,后为敬思殿,左右廊房凡三十六间[六十三间],皆贮书籍。凡钦定命刊各书,俱于殿左、右直房校刊[刻]、装潢。东北为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皆词臣校书直次。

武英殿之北为方略馆,为军机章京纂辑方略及直宿之所。再折而北,东向者为回子[馆]学、缅子[馆]学。①又正北为内务府官署,[一]为果房,为冰窖,为造办处。殿西为咸安宫,宫五楹,左右各三楹,为尚衣监,制御服皆于此。其后殿宇旧为皇子居(乾隆二十四年,奉旨将广储司、兆祥所、尚衣监改建皇子住房三百六十间,是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63

尚衣监为皇子居特改自乾隆时,后又改为别馆矣),嗣为三通馆,为清字[经]馆。

②又西为咸安宫学。

注:

[一]内务府[署]在西华门内,[当]右翼门之西,循墙第四门,[东向,]前后凡五重,其廨舍之数,共四十有三间。国初设置,凡内务府诸事总隶之。顺治十一年,分置十三衙门,十八年裁十三衙门,仍置内务府。康熙十七年改为七司三院,而以内务府大臣统之,遂为定制。其十三衙门曰司礼监、尚方司、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尚衣监、尚膳监、尚宝监、司设监、兵仗监[局]、④惜薪司、钟鼓司、织染司,尚沿明代旧名。十二年,改尚方司为尚方院。十三年,改钟鼓司为礼仪监,尚宝监为尚宝司,织染局为经局。十七年,改内宫[官]监为宣徽院,⑤礼仪监为礼仪院。康熙十六年,尽汰旧时名目,改[为]七司三院。《[大清]会典》:"总管内务府大臣无定员,于满洲文武大臣或王公内用之,掌内府一切事务。奉宸苑、武备院、上驷院并隶焉。所属广储、会稽[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七司"。《旧闻考》:"内务府之职,前代所未有,我朝[厘]革明代内官监之弊,⑥特设内务府官属以理之。其职不下数百员,内广储司管理六库,郎中二,秩在诸司之上。至掌治堂事、总理府属及各司院事宜,则有坐办堂郎中一员,或由六库郎中升用,或择院卿及内府护军统领兼摄之。盖内府总管下即以坐办郎中为要职也"。顺治十六年设严禁中官铁牌:"(上略),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钦此。"《旧闻考》:

书名:雪桥诗话三集 页码:425

已疲,神仙不可遇。为念祈招诗,广心焉所务。循吏有倪宽,乃以负租黜。设吏为茧丝,何以责乾没。念彼魏二臣,属厌风馈毕。岂不爱吾君,惧以滋遗失。高亭发秋吹,广野多边声。谁和羌笛歌,难为愁士听。昔应县官募,希有绝幕名。奋随两校尉,西诣车师城。夷虏众且桀,汉帐悬孤旌。创夷更登陴,回首涕纵横。累月鬻弩铠,援绝城遂倾。将军既效命,旧卒皆凋零。归来家室尽,门巷荆棘平。昨闻汉天子,已拔单于庭。微功不得录,委弃秋草并。兰如久列门墙,称其发为咏歌,怀抱独远,故是知言。至和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一首,尤惜抱言志之作也。

南薰殿旧藏古帝王圣贤图像,附以内务府广储司茶库收贮历代功臣各像,凡册卷轴一百二十有二,为像大小五百八十有二。乾隆戊辰,诏重装池,椟以香楠,韬以文缎。帝后像黄表朱里,功臣像朱表青里。每岁夏月抖晒。嘉庆乙亥,命纂入石渠。仁和胡以庄一手参考,成南薰殿图像考一卷。元代服制自中叶以后,朝祭参用唐宋制度,而旧俗要未尝废,图中?笠、罟姑犹存本色,按图核实,可以补史阙文。纯庙时,两次纂辑历朝名画,均以院画附后,至是诏辑三编,一如往例,因仿樊榭南宋院画录,成国朝院画录二卷。其丙子恭和御制重华宫茶宴联句元韵云:缥缃美萃晋唐前,珠玉千番续旧编。垂露悬针书造古,模山范水笔余妍。品题不爽邀真鉴,制作长新握化权。册卷轴看重纂辑,闻韶丹陛锡华筵。珠采随和玉采璠,古今名迹富收存。因文见道昭宸训,正笔由心仰圣言。始信储藏宏策府,又看闻见广词园。升平盛事芳华节,喜起虞歌协泰元。以庄为煦斋门人,诗文甚富。此二书及西清劄记,足资谈往。其定乡杂著,则家祠祭田之所在也。张少南先生定乡杂咏,补所未备。永乐大典·杭字韵下正

雪桥诗话三集卷第十 四〇九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30



国朝宫史续编 四二八

  熙和门之西为武英殿, 制如文华殿。门前御河环绕, 跨石梁三, 护以石阑, 殿广五楹, 后为敬思殿, 皆贮书籍。东庑曰凝道殿, 西庑曰焕章殿。左右廊房六十三楹。凡钦定刊布诸书俱于此校刻装潢, 简命王大臣管理。提调、纂修以翰、詹官充。乾隆三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命创制聚珍版, 排印群书。东北为恒寿斋, 西北为浴德堂, 皆词臣校书直次。殿垣之北, 南向为方略馆、为军机章京直宿处。再折而北, 东向为回子学、缅子学。又北为冰窖, 为造办处。其中为内务府公署。堂中恭悬世宗宪皇帝御笔匾曰:" 职思综理", 圣训曰:" 典司内府, 庶务繁要, 谨度课功, 饬法制用, 必规画周详, 各尽厥职, 俾宫府相为一体。"

  内务府铁牌, 铸设所属院司公署, 其制: 高四尺五寸, 广一尺九寸, 厚一寸。恭勒顺治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世祖章皇帝勅谕曰:" 中官之设, 虽自古不废, 然任使失宜, 遂贻祸乱。近如明朝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等, 专擅威权, 干预朝政, 开厂缉事, 枉杀无辜, 出镇典兵, 流毒边境, 甚至谋为不轨, 陷害忠良, 煽引党类, 称功颂德, 以致国事日非, 覆辙相寻, 足为鉴戒。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

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

钦此。"

   臣 等谨案:内务府衙门,我国初裁抑中官,肃清内政,爰创斯制,以总管内务府大臣统之。于满洲文武大臣或王公内简用,掌内府一切事务,奉宸院、武备院、上驷院并隶焉。所属广储、

会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七司,内广储司管理六库郎中二员,秩在诸司之上。至掌治堂事、总理府属及各司院事宜,则有堂郎中一员,或由六库郎中陞用,或择院卿及内府护军统领摄之。盖总管内务府大臣下即以堂郎中为要职,等秩厘然,一扫明代内官监司之积弊。敬绎宝训,允为法制关系之重,谨著于编。

  武英殿西为咸安宫,门三楹,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为恭制御服之所。其后殿宇二层,今为恭修高宗纯皇帝实录馆。谕旨详载又西为教习内府三旗及满洲八旗大臣子弟肄业处,是为咸安宫官学。学舍二十有七楹,以翰、詹官督课之。殿之南为外瓷器库,稍西为南薰殿。乾隆戊辰,高宗纯皇帝诏以内府所藏历代帝后暨先圣名贤图像尊藏于此。图像详载并弆明诸帝玉册之贮工部外库者,移

于殿之西室。殿前卧碑一,恭刻圣制南薰殿奉藏图像记并诗恭见前圣制书明列代玉册事文。恭载典

编。

御制恭阅南薰殿收藏列朝帝王图像敬记 辛酉

礼门。

念典心殷古帝王,南薰什袭敬尊藏。珠庭如挹重瞳焕,日角犹含八彩彰。慕道深惭多失政,见

墙祇愧未升堂。展观自省衷弥凛,鉴戒昭垂谟诰详。

殿西为御书处,凡四十三楹,御制诗、文、法帖皆于此镌刻。稍北即西华门,门外有下马牌

石,紫禁城之西门也。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三 四二九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160



宫,各换缎匹若干,俱各开单交敬事房,着总管知会内务府。每次着内务府大臣一人率同堂郎中前往,并着总管桂元、王忠内去一人监看弹压,一同带领各宫首领太监至缎库更换缎匹,对换颜色。自换之后,不许私自再行更换。

  四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总管内务府大臣等奏:遵旨查养心殿、圆明园、广储司银库及户部银库收放银两章程。养心殿收贮银项,如系库平,兑发时每千两扣存二十两;苏广平兑发时,每千两扣存十两;苏州市平兑发时,照原平给发不扣。所有扣项,年终汇奏。圆明园收贮银项,如系库平,兑发时每千两扣存四十两。所有扣项,除发工程处公费等项外,余银归入正款,年终汇奏。广储司收贮银项,内除阿哥月例、内用、赏用及成造活计照依库平给发外,其各工交领等项,每库平千两扣存五两。所有扣项,年终汇奏。报闻。

五十二年十月二十九日,奉谕旨:嗣后广储司造办处等库应行拨发银两,即着内务府苏拉匠役

抬运;圆明园库拨发银两,即着苑户抬运,不准雇用民夫,以示慎重。

  嘉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奉谕旨:我朝家法相承,宫庭之用,甚为节省。每岁自皇后、妃、嫔以至女子等所得绸缎分例,载在宫中则例,永远遵循。前年因内廷例用之件,有需外省织办者,朕意不如将库贮之物量为抵给,既可省交办之烦,而宫中亦得适用。是年缎库所抵物件,均属敷足。皇后曾率同妃、嫔等陈谢,咸深欢感。至去岁抵给对象,多属平常,且不足数。皇后以事属细微,未及具奏。至本年又值支领公用之期,皇后曾谕令总管太监孙进忠,传谕内务府大臣等:皇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一 六五五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163



国朝宫史续编 六五八

赫四人撤调别处当差, 其缎匹库郎中二缺、员外郎二缺, 另行详慎保送, 带领引见, 候朕补放。至

现在清查缎库, 尚未完结, 俟查明有无亏短再行核办。

钱粮事例

一、宫殿监每年例于广储司奏请拨银五万两,交自鸣钟库贮应用。每月将用款开具奏销。

  一、内庭需用各项钱粮,例应向总管内务府各衙门领用者,俱由宫殿监用敬事房图记行文支领。如奉上传有立即需用之款,准各该处具支领人员职名赴领,领后随报明敬事房,于五日内补用图记,行文备案。每月一次将支领过各项钱粮逐款分晰开具清档,钤盖敬事房图记,于下月十五日以内呈报总管内务府,以凭核对奏销。

一、奉特旨赏人银两,俱按数支给,仍将某人传旨之处于奏销月折内声明。一、内庭宫分银两按例支给。例见前卷。

一、各宫女子至二十五岁俱令出宫,皆由本宫自行给赏。其贵人以下所用女子,定有恩赏银两,照例支给。进内十五年以外者赏银三十两,十五年以内者赏银二十两,十年以内者赏银十两。

一、房租银,系雍正四年钦奉恩赏官房一所取租,交敬事房库贮,遇一切杂差公项酌量支用。

敬事房仍于每岁底开具奏销。

一、赏借官银,系乾隆八年钦奉恩赏官银一万两,凡首领太监等整制衣帽并家中有事,准借官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170



监,共银三十两。 造办处首领、太监,共银四十两。 南花园首领、太监,共银二十两。 宁寿宫首领、太监,共银五十两。 瀛台首领、太监,共银二十两。 永安寺首领、太监,共银十两。画舫斋首领、太监,共银十两。 伺候射箭首领、太监,共银十五两。 圆明园总管、首领、太监,共银一千两。

以上各项,宫殿监临时按例请旨。

凡年终,于广储司项下取制钱一千五百贯,恩赏众太监等,宫殿监临时酌定请旨。

处分则例

  乾隆二十八年二月初十日,总管王常贵奉谕旨:初九日,乾清门侍卫车必色、富尔哈、呼什、依德等,带领虎鎗处人等至静宜园内,杀虎三只。据车必色奏称,尚有人脑骨一具,谅非外人,或系该园太监,或系园户。彼时因见人被虎伤,朦混呈报,只称病故,或报逃走,以图了事。至鹿圈内少鹿九只,岂有虎三只于三五日内即能食鹿如许之多?尔等详查自上年腊月以前,静宜园太监内病故几名,逃走几名。至园户人等,着交总管内务府大臣和尔经额,亦一体严查。再,此事与总管杨茂、李三屯无干。该总管向隔数日始至该处查看地方,该园总领、副总领及园内首领隐瞒不肯呈报有虎者,恐奏后无虎,致涉谎报。再,车必色奏,杀虎之处尚有猪毛。因朕不在彼驻跸,太监等养猪亦或有之,致被虎攫食。该处当差之人,再无不知之理。若即时具奏,朕派人前往,亦断不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二 六六五

书名:佳梦轩丛著 页码:58

外由广储司赏银五千两经理丧事。朕于十一日亲临赐奠,以示优崇,所有饰终典礼,着该衙门察例具奏。朕于初九日不赴仪亲王府,初八日、初十日同乐园听戏派出之王大臣俱着停止。钦此。”初八日又谕曰:“本月十二日至十五日俱穿常服,不穿蟒袍,十二日、十五日毋庸推班,十一日着推班一日。”云云。旋谥曰慎,子绵志袭多罗仪郡王,谥顺,志子奕𬘡现多罗贝勒云。

九未有名。

十未有名。

十一永瑆,封成亲王,隶正红旗,王善书法,嘉庆九年八月上谕曰:“朕兄成亲王自幼精专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博涉诸家,兼工各体,数十年来临池无间,近日朝臣文士工书者罕出其右。早应摹勒贞珉,俾广流传,而王㧑谦自矢,不肯遽付钩镌。昨特命军机大臣传旨,谕令将平日所书各种自行选择刻石。始据王具折陈谢遵旨,于回京后觅工摹刻,着照所请以“诒晋斋”名颜其卷帙。王即缮朕此旨,勒冠简端,以当制序。本日王所奏之折,亦著另书一通,附刊于后,以志一时翰墨欣赏之盛。”云云。嘉庆二十四年五月谕曰:“本月二十四日恭修地坛皇祇室内高宗纯皇帝牌托座,行告祭礼,据监礼御史永明额等参奏,终献时恭诣列圣神位前献爵,赞引次序错误,成亲王及太常寺堂官俱各自请治

书名:石渠余记 页码:159

闽县王庆云敬述

纪库

凡帑藏之在京师者曰内务府,银库曰户部银库、内府银库。国初沿明制,隶于御用监。顺治十六年改为广储司,兼领缎库、皮库、衣库。康熙间增茶库、磁库,是为六库。户部银库各省岁输、田赋、盐课、关税、杂赋皆纳焉。乾隆二十六年定解部关税、盐课,每千两加十办物料及凡应用市平者,五两;漕项每千两加五两。四十一年定库放买每库平千两扣平余三十六两。兼设颜料库、缎匹库,是为三库,属于户部总理,以王大臣设以官役。康熙四十五年以银库所贮甚多,盘查不易,诏将新收别贮,而挨用旧银。四十八年盘查部库多余银二十外则东三省、盛京、户部,各将军、副都统及城守尉皆有库,以待其用。直省布余万。政司库以贮田赋为一省出纳收支之总汇。按察司库贮赃罚,岁输之刑部。及驿站钱粮之收发盐粮驿河各道皆贮其所入以待用。关税贮以解部。分巡道及各府州之地居冲要者,则拨司库分贮焉。州县之库,惟存留者贮焉。此内外设库之大略也。直省司库备用之额,谓之留贮,定于雍正五年。令督抚于春秋二拨时酌留分贮,用则预期报闻,擅动者

石渠余纪卷四 纪库一五一

书名:石渠余记 页码:147

又拨广储司百万。时四川亦请拨茶盐秏羡三十万,以供支放。于是金川用兵。三十九年谕曰:“四川军需,节经部拨及各省协拨、捐解,通计三千四百余万。见在将次荡平,而善后事宜,亦当豫计。着户部于各省存留内拨银五百万两解川。”是年九月又于附近省分拨银四百万,十一月拨部库捐款五百万,次年又拨部库一千六百万,通计六千余万。嗣是又拨三百万,盖七千万有余矣。四十六年拨甘肃一百八十万。其闲遇圣驾南巡,辄赏银二三十万两办理差务。其修葺行宫,每次赏给二三万。又屡拨贮热河道库备,赏赉外藩之用。每事关库款,辄谕以“府藏充实,国用充饶。”四十六年谕曰:“朕卽位之初,部库不过三千万,今已增至七千余万,复有何不足,而不加惠天下乎!”五十四年安南用兵,有帑项现存六千余万之谕。

康熙四十五年十月,谕“钱粮支用太多,理当节省,否则必致经费不敷。彼时又欲议开捐纳乎?每年有正项蠲免,有河工费用,必大加节省,方有裨益。前光禄寺一年用银百万两,今止用十万;工部一年用银二百万两,今止用二三十万。必如此,然后可

谓之节省也。”康熙四十九年十月谕曰:“朕践祚五十年矣,除水旱灾伤,例应豁免外,其直省钱粮,次第通蠲一年者,屡经举行。更有一年蠲及数省,一省连蠲数年者,前后蠲除之数,

石渠余纪卷三 纪会计一三九万;

书名:石渠余记 页码:146

石渠余纪一三八

满先期请旨,卽于该处正法。二十六年平定新疆,廷臣较核叶尔羌、喀什噶尔等城应需经费,合之陕西节省诸费,视未用兵以前减用三之二,谕曰:“用兵之初,无识之徒好生浮议。今武功大定,又或以长驾远驭,不无多秏内地物力为疑。将此通谕中外知之。”四十六年甘肃折收监粮揑灾冒赈,命阿桂、李侍尧查办。谕以“甘肃素称硗瘠,冒赈之弊,不可不办,而赈恤之事,仍不可不行。”时京外添兵,并赏恤红白,岁增百万;武职养廉,岁增二百万。又案乾隆闲经费及本省留备供支之外,凡京外各库之拨用,有可得其略者,如直隶城工,则十六年拨山东、山西、河南秏羡二十五万;三十年拨安徽三十万;四十六年拨广储司四十万。如河工,则十八年豫省工,拨浙江藩库百万;二十三年南河工,拨粮道库二十三万;三十六年北河工,拨部库五十万;四十一年拨部库贮河道库三十万;四十四年豫省黄河漫口,拨部库及盐课五百六十万;四十七八年豫省见四十八添筑新堤,开挖引河,拨部库及内库七百万。合之司库所出,盖千余万。年谕旨。又免民闲新旧摊征加价一千三十余万。时又以山东运河堤闸,拨部库五十万;又堤埝之工百余万。如军需,则二十二年甘肃军需,拨邻省二百万;次年又拨三百万,再拨三百万为屯田籽种之用;二十四年西北荡平,两淮等商捐银一百五十万以备屯务;三十二年云南军需,淮商捐银百万;次年拨广储司一百五十万;又次年拨江宁藩库二百万,邻省一百万;

书名:石渠余记 页码:108

石渠余纪一〇〇

以明事附证焉。案:七司,一曰广储司,掌银、皮、瓷、缎、衣、茶六库之藏物,相类者兼贮焉,稽其出纳,掌银、铜、染、衣、皮、绣、花七作之匠,以供御用,及宫中冠服、器币、三织造,及内织染局属焉。案:明司钥库掌收制钱,给赏赐。内承运库掌库藏金银诸宝货。甲乙十字库贮物料。又之。织染局今有尚衣监,银作,巾帽、针工、织染等局。其织造太监,顺治三年裁简,内府司官充二曰都虞司,掌府属武职之铨选,官兵之俸饷。凡佃渔采捕之政,咸属焉。明营有提督、坐营、监枪诸内监,国初已革。今都虞司,实内廷之兵部,京府属文职,掌于堂郎中,则内廷之吏部。又明有牲口房,掌畜珍禽异兽。其三曰掌仪司,掌大内之祭祀,紫禁城内之庙祀。凡宫中朝贺筵燕,嘉礼大事,咸掌之。设陵寝及赞礼官属,辨内监之叙。设太监六十四人,以与敬事房接,兼管景山旧管南府,今裁。及果园。明内司礼监掌一应礼仪,权势最重。司苑局掌瓜果。今掌礼仪房掌皇子成婚,公主下嫁等礼。司实内廷之礼部。四曰会计司,掌京外皇庄之入,以供内祭祀之粢盛,内府之粮饩。掌管仪三仓之物。凡选宫女、太监,选乳母、保、姥,皆掌之。明内供用库掌食米等物选乳媪由礼仪司。,五曰营造司,掌宫禁之缮修。其属有木、铁、房、器、薪、炭之六库,铁、漆、炮之三作。凡匠役辨其在官在民者,入宫匠作,则令司设太监领之。门吏长夫运送诸物。给其饩。明内官监掌营石、瓦、土诸作。御用监掌造木器。惜薪司掌薪炭。、造工程,凡木、又今之炮作,造花炮而已。与明王恭厂火药局迥异。六曰庆丰司,掌牛羊之羣牧供其用。明尚膳监有牛羊等房。七曰慎刑司,掌内府所属之处分及审谳。收狱之政,缉捕番役属焉。明司礼监掌一应刑名提督,今慎刑司凡议罪徒以东厂剌缉刑狱,国初已革。上,皆送刑部定之。右七司之大略也。详见会典。又三旗银两庄头处,初隶会计司。官房租库初隶营造司。后乃分设。

书名:石渠余记 页码:105

十三衙门,广招党类,以窃威福。各衙门事务任意把持,广兴营造,糜冒钱粮,以致民力告匮,兵饷不敷。二人朋比作奸,情辠重大,吴良辅已处斩;佟义亦伏冥诛,着削其世职;十三衙门尽行革去。凡事遵太祖、太宗定制,内官俱永不用。又以其党刘正宗,当遵遗诏置重典。念其年老得免死,其党并皆赦宥。”于是复内务府,以御用监之职立广储司,以尚膳监之职改采捕衙门,以惜薪司之职改内工部。又改御马监曰阿敦衙门,兵仗局曰武备院。初名鞍楼,改设鞍库。后至康熙十六年,改宣徽院为会计司。初内官监。礼仪院为掌仪司,初钟鼓司。尚方院为慎刑司,又改采捕衙门为都虞司,内工部为营造司,阿敦衙门为上驷院。其内监别立敬事房,设总管、副总管,较若画一,不相侵越。二十三年分掌仪司立庆丰初司,名牛羊羣牧处。分都虞司立奉宸苑,初归尚膳监。于是内七司三院之职粲然大备,与外廷六部、九卿相表里。所谓宫中、府中,具为一体者。昔闻其语,今真见之矣。时明季宫监犹有在御前服役者,每为上述明宫中费用之奢,工作之广,彼其余孼尚存,卒不敢复萌故智者,诚驭之得其道尔。初,内官未有阶秩,雍正元年定其长为四品,自总管及随侍宫殿等处首领,以其品为差。旋定宫殿监督、领侍及正副侍、执事侍、执守侍、侍监等衔,盖既备使令,不得不立之阶级统属。而自四品至八品,皆不分正、从,则微而略之也。乾隆七年钦定宫中则例,内监官职以今四品为定,再不加至三品。又谕:“明代内监多至数

石渠余纪卷三 纪裁十三衙门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