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太极殿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太极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宫殿名称。自三国时期,魏明帝始建太极殿后,直至唐朝历代皇宫正殿(类似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皆为太极殿,之后北宋西京洛阳的大内正殿亦为太极殿,清代北京紫禁城亦有太极殿。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113

广和门扁 广宁门扁

二 门

玉宫门牌 昭祥门扁

凝瑞门扁 大光明殿牌

左太始殿牌 右太初殿牌

宣恩亭牌 响祉亭牌

一阳亭牌 万仙亭牌

后 门

永吉门牌 左安门

右安门 太极殿

东统宗殿牌 西总道殿牌

帝师堂牌 万历三十年九月十九日拆。

积德殿牌 万历三十年九月十九日拆。

寿圣居 万历三十年二月十三日拆。 福真憩 万历三十年二月十三日拆。

卷之六 八三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43

人役,间艺黍稷及堆官柴草。南曰草厂,北曰柴阑云。金鳌退食笔记

〔臣等谨按〕金鳌退食笔记所称草厂者,今仍存其名。西为永佑庙,又西为大光明殿,迤南则拜斗殿也。

增寿明殿,寿明门。春明梦余录

〔臣等谨按〕寿明殿,本朝乾隆三十九年修。殿额仍旧,殿基二重,高丈余,殿三楹,中奉斗母,今其地犹称为拜斗殿云。

增永佑庙祀城隍神。城册

〔臣等谨按〕永佑庙,雍正九年建,正殿恭悬世宗御书额曰顺承协德。

原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大光明殿工成。明世宗实录

原大光明殿,门东向,曰登丰;曰广福,曰广和,曰广宁。二重门曰玉宫,曰昭祥,曰凝瑞。前殿则大光明殿也。左太始殿,右太初殿。又有宣恩亭、飨祉亭、一阳亭、万仙亭。后门曰永吉、左安、右安。中为太极殿,东统宗殿,西总道殿。其帝师堂、积德殿、寿圣居、福真憩、禄仙室五所,毁于万历三十年。后有天元阁,下有阐元保祚。明宫殿额名

补崇祯十七年正月二日,帝于禁内大光明殿行祈谷礼。山书 以上三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大光明殿,本朝雍正十一年修,乾隆三十八年重修,恭悬御书扁联。大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44

光明殿内奉玉皇,额曰鸿钧广运。联曰:覆育普无私,穆然垂象;监临昭有赫,俨若升阶。太极殿内奉三清四御,额曰太初司化。联曰:元气荟函三,上清同契;道源分列四,统御兼成。天元阁上奉斗母后土宝月光元君,额曰溯源参妙。联曰:月华育德资鸿运;雀御通灵洽富厘。阁下奉雷声普化天尊,额曰鼓化持衡。联曰:豫宣式宰扶阳令;解作兼资润物功。又朱彝尊原书所引宫殿额名,门曰登丰、曰广福、曰玉宫、曰永吉者,皆中门所悬额,今仍旧名。曰广和、曰广宁、曰昭祥、曰凝瑞、曰左安、曰右安者,皆左右门,今无额。大光明殿、太始殿、太初殿、一阳亭、万仙亭、太极殿、统宗殿、总道殿所悬额今仍旧名。天元阁上额亦仍旧,下无额。宣恩亭、飨祉亭今为钟鼓亭,无额。太极殿两旁曰三星殿、三皇殿、慈佑殿、慈济殿,皆本朝添建,额皆清汉书。后有方丈三,亦系添建,无额,当即原书所称帝师堂旧址也。

增乾隆七年御制光明殿诗 今日三清境,前朝万寿基。光明殿明万寿宫地也。彤闾卫虎豹,青殿罩罘罳。鹤立千年柏,云凝五色芝。瑶阶裁玉砌,宝像范金为。讵慕神仙术?惟祈旸雨时。来斋心惕若,顾諟奉无私。

〔臣等谨按〕光明殿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04

之类,各有引旗一对送上,所扮备极世间骗局俗态,并拙妇騃男及市井商贾、刁赖词讼杂耍诸项,欲深宫广见闻、恤民隐也。崇祯帝每宴玉熙宫,作过锦水嬉之戏。一日宴次,报汴京失守,

亲藩被害,遂大恸而罢。自是不复幸玉熙宫矣。

明曹静照宫词:口敕传宣幸玉熙,乐工先候九龙池。妆成傀儡新番戏,尽日开帘看水嬉。

考按:玉熙宫久废,今阳泽门内小马圈卽其遗址。

蚕池在三座门街南,东邻西苑,明宫人织锦之所。

蔡升元赐宅在蚕池。

蔡升元移居蚕池养疾恭纪:岂特终身去宿疴,移家妻子尽欢歌。平分翠色瀛台柳,依旧清光太液波。深院自驱尘翳少,广庭偏受月明多。那知天上蓬莱岛,长作人间安乐窝。

天主堂、琉璃作俱在蚕池口内草厂。

永佑庙在西安门内街草厂西,雍正九年建,以祀城隍神,有世宗御书额。

大光明殿在永佑庙西光明殿胡同,明万寿宫地,嘉靖中建。本朝雍正、乾隆年间,两次重修,有今上御书扁联。内两旁有三星、三元、慈佑、慈济四殿及后方丈,为乾隆间添建,有御制诗。

大光明殿地极敞豁,门曰登丰。前为圆殿,高十数丈,题曰大光明殿。中为太极殿。后有香阁,题曰天元阁。皆覆黄瓦,下列文石花础作龙尾道,丹楹金饰,龙绕其上。白石陛三重,中设七宝云龙牌位,以祀上帝。相传明世宗与陶真人讲内丹于此,又称大元都。今仍设内监道士守之。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81

由月华门而西为西一长街,南即内右门,中为近光右门,北为长宁右门,又北而西即琼苑西门。由近光右门而北,东向门凡三:曰咸和右门、广生右门、大成右门。咸右门之西,相对为纯佑门,中间南向者为永寿门,门内为永寿宫。广生右门之西,相对为崇禧门,中间南向者为翊坤门,门内为翊坤宫,[一]大成右门之西,相对为长泰门,中间南向者为储秀门,[二]门内为储秀宫。[三]三宫之西为西二长街,南为螽斯门,北为百子门。街西与纯佑门相对为嘉祉门,再西为启祥门。中间南向者亦曰启祥门,门内为启祥宫。[四]

注:

[一] 《故宫考》:"翊坤门内,原为万安宫,嘉靖十四年五月更为翊坤宫,为西宫妃

嫔所居,清因之。慈禧太后为贵妃时亦居此。相传同治即生于此。壁刻梁耀枢、陆润庠书《万寿无疆赋》。东厢为延洪殿,亦名云斋。西厢为元和殿,亦名道德堂"。

[二] 《故宫考》:"翊坤宫后为体和殿,凡五楹,旧为储秀门址。翊坤、储秀二宫合并后,即址建改此殿。东为大成右门,西为长泰门,东西厢为平康室、益寿斋"。

[三] 《故宫考》:"体和殿后为储秀宫,清因明名,宣统未出宫时,其后居此。东为卧

室,西为浴室,东厢为养和殿,西厢为绥福殿"。

[四] 《故宫考》:"太极殿,五楹,在启祥门内,即启祥宫。原为未央宫,嘉靖十四年五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449

有《居蚕池养疾恭纪诗》。"《茶余客话》:"虞山蒋文肃廷锡,以庶吉士侍直内廷,赐第西华门蚕池西,御题扁曰"揖翠堂"。"

[三] 《顺天府志》:"永佑庙在蚕池口内草厂西,庙祀城隍神,雍正九年建,庙西为大光明殿。"《金鳌退食笔记》:"万寿宫在西安门[内]迤南,②大光明殿之东,明成祖潜邸也。或曰即旧仁寿宫。明世宗晚年爱静,常居西内。今朱垣隙地,杂居内务[府]人役,③间艺黍稷及堆官柴草,南曰草厂,北曰柴阑。"《荃詧余斋诗注》:"瀛台西内,本明世宗玄修之所。"按:永佑庙在国务院之西,是该地确为当日之蚕池口,亦即明代之亲蚕坛地,惟仁寿宫或云即万寿宫,在大光明殿之东。又《日下旧闻考》云:先蚕坛在仁寿宫侧,则仁寿宫当在西苑之西北。《顺天府志》所云西苑东北隅者,殆误。

又按:蒋景祺《瑶华集》云,机庙故基,当时有毛家湾、巧机营等名,今俱无考。

[四] 《日下旧闻考》:"光明殿明万寿宫,嘉靖间建大光明殿,本朝雍正十一年修,乾隆四十八年[三十八年]重修。④殿内奉玉皇。又太极殿内奉三清四御,又天元阁内奉斗母后土宝月光元君,其太极殿两旁添建[曰]三星殿、三星[皇]殿、慈佑殿、慈济殿,后有方丈三,亦[皆本朝]添建。⑤又迤南为拜斗殿,本称寿明殿,乾隆三十九年修,殿基二重,高丈余,殿三楹,中奉斗姆,今其地亦称拜斗殿。"《明世宗实录》:"嘉靖三十六年,大光明殿工成。"《金鳌退食笔记》:"大光明殿在西安门内万寿宫遗址之西,地极厂[敞]豁,⑥中祀上帝。相传明世宗与陶真人讲内丹于此,即大玄都也。今仍设内监道士守之。顺治十八年正月,世宗章皇帝升遐,顾命大臣索尼、鳌拜、苏克萨哈辅政,⑦共来焚香盟心于此。各衙门亦次第设誓,余赐第在左侧。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452

山,余聆其音,与兔儿山相似,亟往访之,则适当光明殿右,乃悟所谓兔儿山者,不知何时剗去。今所称图样山,即此山耳。余周览近地,无他寺观,无二百年以上之古树,而废地甚多,有巨石若杵,若甑,若象鼻,若龙之半身,皆委置荆莽间,盖当时山上红亭中物,无可疑矣。先生游此山时,在康熙十四年,山中故物,经鼎革之后,尚未尽摧剥。今读其遊记,若有不胜痛惜之意,岂知阅时未久,并此山亦无存耶!山犹不能久存,而谓安重不如此山者,尚可望长留于人世哉"(下略)。[七] 《芜史》:"宫中用炭,皆易州产。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黄土刷筐盛之,名曰红箩炭。顺天府岁贡糯米十五石一斗,永平府岁贡红枣一万五千五百七十斤,于红箩厂交纳,厂中香匠制香饼兽炭,造将军等像,高三尺许,名曰彩妆。腊月二十四日安宫殿中旁,次年二月仍归本司。"

校勘记:

① 蔡文升 《京师坊巷志稿》卷上"蚕池口"条原作"蔡升元"。据改。

② 万寿宫在西安门迤南 《金鳌退食笔记》卷下"万寿宫"条云:"万寿宫在西安门内迤南"。据改。

③ 杂居内务人役 "务"原作"府"。据《金鳌退食笔记》卷下"万寿宫"条改。

④ 乾隆四十八年重修 《日下旧闻考》卷四二按语云:"乾隆三十八年重修"。

⑤ 三星殿 此处"星"当作"皇"。《日下旧闻考》卷四二按语云:"其太极殿两旁曰三星殿、三皇殿、慈佑殿、慈济殿,后有方丈三,皆本朝添建"。据改。

⑥ 地极厂豁 "厂"应作"敞"。据《金鳌退食笔记》卷下"大光明殿条"改。

① 顾命大臣索尼、鳌拜、苏克萨哈辅政 辅政顾命大臣除以上三人外还有遏必隆。

书名:酌中志 页码:154

酌中志卷之十七 六

西,土坡之上,曰昭和殿,拥翠宫,曰趯台陂,澄渊亭。又北曰紫光阁,再西曰万寿宫。寿源宫,嘉靖四十四年春更曰百禄宫。曰五福殿,承佑殿,左佑祥殿,右佑宁殿。曰龙吉斋,凤祥馆,昭祥阁,朗瑞居。曰曜曦门,耀朗门,含祥门,成瑞门。曰永和门,永顺门,永绥门,永祉门。曰纳康门,长宁门,凝一殿。其东曰万春宫,含春殿,万和宫,万华宫,万宁宫,御馔庖。曰体仁门,履康门,启泰门,纳祉门、泰安门。其西,曰僊禧宫,仙乐宫,仙安宫,仙明宫。其朝东南起,有门廿一,曰长宁,长和,长善,长耀,令宁,攸顺,攸利,金静,金瑞,宣惠,静安,康宁,金宁,常静,寿安,广成,东和。其南,曰阳德,永光,嘉安。其东,曰柏木殿,曰旋坡台,卽兔儿山显阳殿也。曰迎仙亭,牌坊二:南曰福峦,北曰禄渚。台上有七层,牌额曰玉光光华华耀耀,真真境境仙仙台。曰朝元馆,曰景德殿,大光明殿。曰登丰门,广福门。曰太始殿,太初殿。曰宣恩亭,向祉亭,一阳亭,万仙亭。后曰永吉门,左安门,右安门。曰太极殿,统宗殿,总道殿。曰天元阁,下曰阐元保祚,朝东外二门曰天平,丰和。曰无逸殿,豳风亭,落成殿。金海石桥之北,河之西岸,向南曰玉熙殿,承华殿,曰宝月亭,芙蓉亭,曰清馥殿,丹馨殿,曰锦芳亭,翠芬亭,曰长春门,昭馨门,瑞芬门,馥景门,仙芳门,馥东门,馥西门,曰澄碧亭,腾波亭,飞蔼亭。曰腾禧殿,卽黑老婆殿也。曰王妈妈井。河之上游,倒影入水如龙宫,曰干德阁,俗所云北台是也。高八丈一尺,广十七丈,磴道三分三合而上之。万历二十九年夏建,乾清宫牌子王朝忠、内官监总理陈永寿董其役。至天启元年十一月十四日,奉旨拆毁平之,盖犹春秋泉台之毁矣。至四年夏,就其处作嘉乐殿,其门曰延景门,牌坊南曰福渚,北曰寿岳。河干有亭五:中曰龙泽,左曰澄祥,右曰涌瑞,又左曰滋香,右曰浮翠,

书名:清宫词 页码:177

体元殿后为长春宫,宣统淑妃居此。宫五楹,中设宝座,西一间为卧房,再西为书室。东一间为 浴室,再东一间有大厨二。四围走廊壁上,分绘红楼梦全图。宫之东厢曰绥寿殿,杂置帐垫等物。西曰承禧殿,陈设皆西式,南间有书案、风琴等物,复有至圣先师牌位,中悬地图,皆淑妃读书处也。

翊坤门内翊坤宫,名位虽殊体亦崇。瞻仰丰容威厉处,果然巾帼有英雄。

翊坤宫原名万安宫,为西宫妃嫔所居。慈禧为贵妃时,亦居此,相传同治帝生于宫之西间。两廊 有砖刻梁耀枢、陆润痒两状元书万寿无疆赋。东西两间,分供慈禧、隆裕神像。

共扶幼主御朝廷,听政无须避尹邢。何物宫监薰焰甚,蔚蓝天亦暴雷霆。

建福宫屋瓦均蓝色,原为守制时所居,后未果。中设宝座,东阁祀孝贞后神位,另有画像一,蓝 袍便装,幽秀娴静,与孝钦威望不同。惟其诏除安德海事,实为孝钦所不及。

艳史何堪说未央,启祥宫亦不迎祥。伤心泪菊枯还在,莫责当年勿耐霜。

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又名太极殿,宣统未出宫时,为同治瑜太妃所居。陈列亦甚富丽,几案上尚 有枯菊数本,可想见当日之仓皇出走也。

听罢笙歌宴罢筵,重华春梦冷于烟。前因尚许留鸿爪,玉钮朱文印色鲜。

重华宫为乾隆为皇子时所居。每年新正,宴太后及赐宴廷臣,联句唱和,以为常例。宴于阗回长 漠洎帕尔,宴平台湾诸将,亦在此。后为同治瑨太妃所居。其东有戏台,即所谓重华宫戏台。

书名:燕史 上册 页码:405

表,亦不过分命将帅,引关东之兵南临淮、泗,下梁、益之卒东出巴、峡,又何必亲屈鸾辂,远幸沮泽乎!昔汉光武诛公孙述,晋武帝擒孙皓,未闻二帝自统六师,亲执枹 鼓,御矢石也。"坚乃止。五月,乙丑,秦兵六万围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去广陵百里,朝廷大震,临江列戍〔一〕。谢玄自广陵救之,与洛追战,大破之。秦人屡入寇,边兵失利,谢安每镇之以和静。

七年,十月,秦主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统承大业,垂三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餔。今略计吾兵杖精卒,可得九十七万。吾将躬先启行,薄伐南裔,何如?"秘书监朱肜曰:"陛下应天顺时,恭行天罚,啸叱则五岳摧覆,呼吸则江海绝流,若一举百万,必有征无战。晋主自当衔璧舆榇,稽颡军门,若迷而不悟,则走死江海,猛将追之,即可赐命南巢。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书契未有也。"坚喜曰:"是吾志也。"尚书左仆射权翼曰:"臣以为晋未可伐。夫以纣之无道,天下离心,八百诸侯不谋而至,武王犹曰"彼有人焉",旋师止旆。三仁诛放,牧野侯兴。今晋虽微

〔一〕「戍」,底本作「戎」,今据《晋书·苻坚载记上》、《通鉴》卷一〇四改。

书名:燕史 上册 页码:562

氐别其父兄,皆恸哭,哀感路人,识者以为丧乱流离之象。赵整因侍宴,援琴而歌曰:"阿得脂,阿得脂,博劳舅父是仇绥〔一〕,尾长翼短不能飞。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坚笑而不纳。

十七年,二月,东夷、西域六十二国入贡。

十八年,四月,以扶风太守王永为幽州刺史。永,猛之子。兄皮,凶险无行,谋反,赦之,徙朔方。永清修好学,故坚用之。时谋伐晋,以阳平公融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五月,幽州蝗生,广袤千里。坚使散骑常侍彭城刘兰发幽、冀、青、并民扑除之。十月,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平江南,议者多以为不可,久而不决。坚乃独留融询之,融泣曰: "晋未可灭,昭然甚明。今劳师大举,恐无万全之功。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深仇。太子独与弱卒数万留守京师,臣惧不虞之变,生于腹心肘腋,不可悔也。臣顽愚不足采,王景略一时豪杰,陛下常比之诸葛武侯,独不记其临没之言乎!"坚不听。朝臣进谏者众,太子宏曰:"今岁在吴

〔一〕「劳」,底本作「罗」,今据《晋书·苻坚载记下》、《通鉴》卷一〇四改。

书名:燕史 上册 页码:744

劫盗,卖术于市。后自代至秀容,因事荣。荣信卜筮,而灵助所占屡中,遂被亲待。奉车都尉卢道虔兄弟,亦相率朝于行宫〔一〕,灵助以其州里,卫护之,由是朝士与诸卢相随免害者数十人〔二〕。至是,言天时人事未可。荣曰:"若我未可,当迎天穆立之。"灵助曰:"亦不吉,惟长乐王有天命耳。"荣乃夜迎主还宫,望马首叩头请死。辛丑,攸入城,御太极殿,改元建义。荣乞追赠诸王朝贵横死者,以塞责。于是广阳王深以下,人皆得追封也。又诏复北平公长孙悦以王爵,以北平王还,复为安定王。超拜灵助光禄大夫,封长子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寻进爵为公,增邑,通前千户。五月,丁巳朔,加大将军荣北道大行台。六月,洛周、修礼之寇瀛、冀诸州,人多避乱,南向幽州。前平北府主簿河间邢杲〔三〕,拥率部曲,屯鄚城,以拒洛周、葛荣,垂将三载。及广阳王深等败后,杲南度,居青州北海界。青州刺史元世㑺以为新安郡太守,未报。其从子子瑶以资荫居前,乃授河间太守。杲深耻恨,遂反。所在流人先为土人凌忽,闻而率众从之,旬朔间十余

〔一〕「朝」,底本脱,今据《魏书·刘灵助传》补。

〔二〕按:杲、果,底本二字或混用,以下径改,不注。

书名:燕史 下册 页码:4

 帝,改元义宁,自为大丞相,封唐王,加殊礼、相国、九锡。次年,五月,戊午,称禅,为皇帝。

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位。罢幽、燕等郡,复置州,以太守为刺史。时凡边要州皆置总管府,以统数州之兵。辛未〔一〕,始毕遣骨咄禄特勒来,宴之太极殿,奏九部乐。是时避乱者多入突厥,突厥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皆臣之,控弦百余万。帝资其兵马,前后饷遗不可胜记。突厥乃恃功,每遣使者至长安,輙骄倨。帝以中原未定,优容之。十二月,丁酉,隋襄平太守邓暠以柳城、北平二郡来隆〔二〕,以暠为营州总管。初,宇文化及遣使招罗艺,艺曰:"我隋臣也。"斩其使者,为炀帝发丧,临三日。窦建德、高开道各遣使招之,艺曰:"皆剧贼耳,安足以共功名哉!"得隋通直谒者温彦博〔三〕,以为司马,赞成艺以幽州归唐。艺令众曰:"吾闻唐公已定关中,人望归之,事无不成,此真吾主也。吾将从之,敢沮议者斩!"会张道源以户曹参军慰抚山东,艺遂奉表,与渔阳、上谷等诸郡皆来降。癸未,诏以艺为幽州总管。彦博为府长史,字

〔一〕「辛」上,底本衍「六月」二字,今据《通鉴》卷一八五删。

〔二〕「降」,底本脱,今据福建本、《通鉴》卷一八六补。

〔三〕「直」,底本作「立」,今据《旧唐书》卷六一《温彦博传》、《通鉴》卷一八六改。

书名:燕史 下册 页码:436

赐昏。"帝迂其言,竟趣下降。辛巳,成婚。自是戚里,颇承恩顾。茂宗荐布衣张宿于广陵王府,及东宫出入,以谲辨宠擢而败。是年,复定州为大都督府,茂昭为府长史。

十五年,三月,壬申,易州满城县置永清军。

十六年,正月,乙巳,易定同恒冀、陈许、河阳四军讨淮西叛镇吴少诚〔一〕,战,败绩而归。

二十年,十月,辛亥,茂昭入朝,从容言河朔事,词情忠切。帝悚听之,曰:"恨见卿晚!"倚之经略北方,召宴麟德殿,赐良马、甲第、器币优具,诏其第三子克礼尚晋康县主,进封襄阳公主。

永贞元年,正月〔二〕,帝崩。茂昭每入临于太极殿,朝晡预列,哀咽

不胜,人皆奖其忠恳。嗣帝立,己酉,加同平章事,复遣之镇,赐二女乐,三表辞让。及中使护犊车至门,茂昭立辞曰:"天子女乐,出自禁中,非臣下所宜见。昔汾阳、咸宁、西平、北平,皆有大功,故当是赐。今下臣述职以朝,奈何猥叨盛赏。后日有立功臣,陛下何以加之?"

〔一〕「定」,底本脱,今据福建本、北大本、《通鉴》卷二三五补。

〔二〕「正」,底本作「二」,今据《旧唐书·德宗纪下》、《新唐书·德宗纪》、《通鉴》卷二三六改。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84

层台,回阑邃阁,高出空中,隐隐遥接广寒殿。……)明嘉靖时,复葺鉴戒亭,取殷鉴之义。又南为瑶景、翠林二亭,古木延翳,奇石错立,架石梁通东西两池。南北二樑之间,曰旋磨台,螺盘而上,其巅有甃,皆陶埏云龙之象,相传世宗礼斗于此台。下周以深堑,梁上玉石栏柱,御道凿团龙,至今坚完如故。老监云:明时重九或幸万岁山,或幸兔儿山清虚殿登高,宫眷内臣,皆着重阳景菊花补服,喫迎霜兔儿花酒。其所记旋磨台螺盘而上,在中国建筑上别开作风,颇堪注意。

又叙大光明殿云:大光明殿在西安门内万寿宫遗址之西,地极厂豁,门曰登丰。 前为圆殿,高数十尺,制如圆丘,题曰大光明殿。中为太极殿。后有香阁九间,题曰天玄阁,高深宏丽,半倍于圆殿,皆覆黄瓦,甃以青琉璃,下列文石,花础作龙尾道,丹楹金饰,龙绕其上,四面琐窗藻井,以金绘之。白石陛三重,中设七宝云龙神牌位,以祀上帝。相传明世宗与陶真人讲内丹于此。

(3)毁坏时期 西内兔儿山一带,毁于何时,已不可考。清初皇城宫殿衙署图,据余所考,制于康熙二十一年左右,图中规模尚存,与金鳌退食笔记所载相合。日下旧闻考修于乾隆三十九年以后,(据四库总目)则云:今废。(卷三十二)然则西内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80

长宁 长和 长善 长耀 令宁 金宁(即授衣) 攸顺 攸利 金赣 金瑞 宣惠 静安

寿康(酌中志作康宁) 常静 寿安 广成(酌中志作康成) 东和

其南曰:

阳德 永光 嘉安

其东曰柏木殿,曰旋坡台(一作旋磨台)即兔儿山显扬殿也。曰迎仙亭,牌坊二,南曰福峦,北曰禄渚。台上有七层牌额,曰玉光、光华、华耀、耀真、真境、境仙、仙台。曰朝元馆,曰景德殿,曰大光明殿,殿前门曰登丰,曰广福,曰广和,曰广宁;二重门曰玉宫,曰昭祥,曰凝瑞。左曰太始殿,右曰太初殿。殿前有亭,曰宣恩亭,曰响社亭,(酌中志作向祉亭)曰一阳亭,曰万仙亭。后有门曰永吉,曰左安,曰右安。曰太极殿、统宗殿、总道殿;曰天玄阁,下曰阐玄保祚;东外二门,曰天平,曰丰和。曰无逸殿、豳风亭,(注一)曰落成殿。(注二)今仿照考万寿宫办法,分期考证西内之建置,以见

注一 野获编:嘉靖时建无逸殿于西苑,翼以豳风亭,盖取诗书义,以重农务,而时率大臣游宴其中;又命阁臣李时翟銮辈,坐讲豳风七月之诗,赏赉加等,添设户部堂官,专领穑事。其后日事玄修,即于其地营永

书名:知寒轩谈荟 页码:69

二,引井水激灌,其中如趵突,如跳珠,逆沸而上,不知其从井来也。又以水斗置关捩汲水,可仰射数丈。其馀种种异制,皆目所未睹。是日也,雨过风清,斜阳在树,从竹径登崇台,大内宫阙,历历指顾间。偶咏‘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之句,为之悠然。归裁数语,以志岁月。”观此可见一斑。天主堂在宣武门内,彼教所谓南堂也,其制钩心斗角,屡见前人纪述,是序侈述喷水之异,而于西法画壁,重房复室,陈设宛然,日影在地,若举步可入,见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者;又架空一楼,广张夷乐,机括既启,众声并作,见于赵云崧《檐曝杂记》者,序中皆未述及。岂以‘种种异制,目所未睹’二语括之耶?抑后来踵事增华,而当日尚未有之耶?附述以待考证。

10.康熙《全唐诗》系季沧苇据钱本增益  鲒厂

钦定《全唐诗》九百卷,编定于康熙四十四年。盖据季沧苇重辑钱牧斋本而增益之;原本所收凡千八百九十五人,敕编本则增至二千二百馀人,搜罗尤广。余曩从先兰泉兄入瞻故宫图书馆,检殿本书目,因得见其原本,乌丝格精钞,凡七百十七卷,分装十二箱,藏于太极殿。初以唐高祖弁首。圣祖覆阅,以唐初无五星联聚之事,疑为伪托,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40

昔人笔墨贵凤髓,睿藻箴勖扬龙文。承命作歌识卷末,疑有荣光腾起烂烂辉星辰。

养心门膳房大库北为西二永巷。巷东永寿宫、翊坤宫、体和殿、储秀宫、丽景轩。巷西为太极殿

图二十二 重华宫

《故宫图说》:

太极殿(即启祥宫),殿五楹,在启祥门内,即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嘉靖十四年五月,更名启祥宫,为明兴献帝诞生之所。兴献帝者,成化之子,嘉靖之父也。有石坊二,北曰“圣本肇初”,南曰“元德永衍”。今已不存,且遗址亦无从考矣。清乾隆时,西壁悬姜后脱簪图及张照书赞,亦改旧观。宣统未出宫时,为同治瑜太妃所居,中为宝座,前后廊有慈禧书联匾。殿内陈设悉仍原式。

体元殿、长春宫、咸福宫、同道堂。正北为崇敬殿、重华宫。(图二十二)

沈德潜《恭和御制正月十日小宴重华宫示大学士内廷诸臣元韵》诗:

重来瑶席从群仙,瑞雪初消景物鲜。歌诵唐虞真幸矣,班联风雅亦欣然。鱼旟牧梦占丰岁,松鹤天书赐老年。林壑已安仍恋主,潞河归棹敢云遄。

日丽风和是令辰,赐来珍馔命重申。宸章纪圣高唐律,乐府联吟见汉人(时演柏梁联句故事)。十叶蓂还开旧荚,一枝梅已绽新春。银花火树逢元夕,又听千门笑语频。

东西配殿,左曰葆中,右曰浴德。东曰漱芳斋,前有戏台。又东为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东与御花园邻。是为内西路。

(五)外西路

螽斯门之西为启祥门。门以西为春华门,门内为雨华阁。阁凡三层,供欢喜佛五尊,中层供康熙大成功德佛神位,下层供西天番佛,有脑骨灯、人骨笛等,均喇嘛教法物。后为宝华殿。再后为中正殿,于民国十二年失慎后,修墙间之。殿内供欢喜佛多尊。后为西花园,火后改为球场。东为惠风亭,亭内有石化铜一方,为希见之物。有建福宫。

《故宫图说》:

建福宫,宫凡三楹。乾隆五年改建,屋瓦用蓝色,异他宫。原为守制时所居,后未果,见乾隆御制《建福宫赋》及诗中。为宝座,有乾隆匾曰“不为物先”。嘉庆联曰:“受益本于谦功崇业广,立诚贵以预言物行恒。”东间祀孝贞显皇后神位。孝贞者,咸丰后,同治初偕,孝钦垂帘听政,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