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暖殿之东为永祥门,稍北为基化门,俱东出。西暖殿之西为增瑞门,稍北为端则门,俱西出。坤宁宫之后北向正中为坤宁门。门外即御花园,左曰琼苑东门,右曰琼苑西门。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御花园内珍石罗布,嘉木郁葱,又有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
乾隆九年御制仲春御花园作 秾春何处归来早,堆秀山前绛雪轩。已许游蜂依蕊簇,未教新燕傍枝翻。周阿玉树斜临榭,放溜金波曲抱源。渴望甘膏疏宴赏,休言树背有丛萱。
乾隆十一年御制咏御花园藤萝诗 禁松三百余年久,女萝施之因亦寿。每携春色见熏风,似顾杏桃开笑口。或苍或艳虽不伦,齐年恰比列仙真。窥户小儿发已雪,双成绰约犹娇嫔。蜂衙蝶阵年年判,兔葵燕麦何须叹?清和沐雨影亦鲜,便入虾须上龙案。昼长几暇倚玫除,南亩初沾忧虑舒。却忆风人善体物,匪伊垂之带有余。
乾隆十四年御制御花园古柏行 摛藻堂边一株柏,根盘厚地枝拏天。八千春秋仅传说,厥寿少当四百年。御园松柏森森列,居然巨擘标苍颜。粗皮硉兀心不死,倚壁如拍洪崖肩。左日右月为两目,春草秋花参四禅。仙人炼气不炼肉,形若槁木神乃全。昔者公旦象六爻,是为九二见在田。又如瑶池会王母,赤松子应领群仙。韦偃直乾不可得,而今
乾隆十四年御制摛藻堂诗 文轩构琼苑,仙柏荫广宇。题额纵自今,考迹亦云古。御花园内殿宇率仍明旧。芸编贮万卷,牙签分四部。堂内所藏诸书,朕命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置。淡泊以怡情,节俭斯贻祜。掞毫戒丽妍,守器怀神巨。卑兹力沟洫,无间惟称禹。
乾隆四十三年御制题摛藻堂诗 全书收四库,荟要稡其精。事自己巳兆,命词臣校勘永乐大典,并搜辑遗书,分别应刊、应钞、应存目三种,汇为四库全书。复于应钞之中择其尤精者,录为荟要。列架弆摛藻堂内,以备临憩阅览。此堂原为御花园贮书之所,己巳秋即命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置,并有诗,盖已为之兆矣。工今戊戌成。荟要录于癸巳夏,至今戊戌始蒇工。于焉适枕葄,亦欲励尊行。设曰资摛藻,犹非识重轻。
〔臣等谨按〕摛藻堂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摛藻堂东为凝香亭,堂前有池,池上为浮碧亭,亭之南为万春亭,再南向西者为绛雪轩。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绛雪轩前多植海棠,轩内恭悬皇上御书额曰视履考祥。联曰:东壁焕图书,琳琅满目;西清瞻典册,经纬从心。右室联曰:树将暖旭轻笼牖;花与香风并入帘。内室联曰:花初经雨红犹浅;树欲成阴绿渐稠。皆御书。
乾隆十五年御制绛雪轩海棠诗 丹沙炼就笑颜微,开处春巡恰乍归。暇日高轩成小立,东风绛雪未酣霏。评香花国休嫌细,选色唐宫不碍肥。料量韶光思护惜,珠帘四面巧成围。是日微雨。
乾隆三十二年御制绛雪轩诗 绛雪百年轩,五株峙禁园。轩倚御花园东壁,绛雪亦旧额。元霜宝为伴,玉宇额犹存。岂必芳华对?常看逸韵骞。培根真是瑞,凡雪后必收培各树根,率成例事。色泽那堪论?
乾隆三十五年御制绛雪轩即景诗 御花园赏万几闲,坤宁门后为御花园,轩在东厢,庭前古海棠数本,以此得名。滕六飞祥意不悭。真瑞喜犹逢腊后,虚名何必取嵰山?鼎瓯烹瀹韵诚惬,筐筥扫收事已闲。每雪后仆役扫收培树,例有赏,故无不喜为。松柏可培海棠否,性殊贞脆识其间。
〔臣等谨按〕绛雪轩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绛雪轩南即琼苑东门。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琼苑东门详见前。
钦安殿西稍北为延晖阁。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延晖阁上恭悬皇上御书额曰凝清室。东间联曰:雪朗西山送寒色;花辉东壁发生馨。阁下联曰: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又联曰:锦座凝香,花敷春苑丽;晴窗挹翠,霞带晓屏舒。皆御书。
乾隆二十六年御制延晖阁春望诗 禁林崇阁枕红墙,暇日登临喜载阳。北户景山秀堪揖,南墀古柏俨成行。宫庭基业期恒固,帝里枢机协大当。累洽百年诚富庶,持盈惟是敬为防。
御制坤宁宫铭万物致养,是曰厚坤。安贞广大,配天爲元。昔在盛京,清宁正寝。
建极熙鸿,贞符义审。思媚嗣徽,松茂竹苞。神罔时恫,执豕酌匏。广博无疆,黄中正位。以继以绳,惟曰:欲至于万世。
御制小除夕坤宁宫作诗壬申喜气鬯宫寮,迎除先颂椒。从来称五祀,不觉到今宵。
爆引云车上,天临绛节朝。诚祈讵私祷,六幕愿均调。
御花园在坤宁宫后,左曰琼苑东门,右曰琼苑西门。园中奇石罗布,嘉木郁葱,有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
御制仲春御花园作甲子穠春何处归来早,堆秀山前绛雪轩。已许游蜂依蕊簇,未
教新燕傍枝翻。周阿玉树斜临榭,放溜金波曲抱源。渴望甘膏疎宴赏,休言树背有
丛萱。
御制御花园花朝诗丙寅堆秀山前景物芳,更逢晴日霭烟光。负氷锦鬣游文沼,试暖文禽遶画堂。彩燕缤纷先社日,青旛摇曳引韶阳。莫嫌花事迟追赏,遇闰应知春倍长。
御制御花园首夏诗丁卯宿雨轻烟罨绮棂,尚余春色博山屏。苍松四季曾无改,也觉虬枝分外青。一阵香风递玉墀,却缘锦绽墨辛夷。几余点翰消繁虑,幸似去年倚槛
卷之十二宫殿二 二一五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御制摛藻堂诗己巳文轩搆琼苑,仙柏荫广宇。题额纵自今,考迹亦云古。芸编贮万卷,牙签分四部。淡泊以怡情,节俭斯贻祜。掞毫戒丽妍,守器怀神巨。卑兹力沟洫,无间惟称禹。
御制题摛藻堂诗辛巳浮碧亭阴潇洒居,春风绨几正怡如。映牕黛郁千年树,插架
芸芳四库书。鉴在胜朝基命密,游惟义府勅几余。展篇宁贵资摛藻,二典三谟永企予。堂东爲凝香亭。堂前有池,池上爲浮碧亭。亭之南爲万春亭。再南向西者爲绛雪
轩。轩前多植海棠,轩内御笔匾曰:"视履考祥],联曰:"东壁焕图书,琳琅满目;西清瞻典册,经纬从心。]右室联曰:"树将暖旭轻笼牖,花与香风并入帘。]又内室联曰:"花初经雨红犹浅,树欲成阴緑渐稠。]皆御笔。轩南卽琼苑东门也。
御制绛雪轩海棠诗庚午丹砂炼就笑顔微,开处春巡恰乍归。暇日高轩成小立,东
风绛雪未酣霏。评香花国休嫌细,选色唐宫不碍肥。料量韶光思护惜,珠帘四面巧
成围。
御制绛雪轩海棠诗壬申耤典春行命跸回,御园问景一徘徊。似缘翠馆今朝幸,不约东风特地开。缀玉有诗笑桃李,蕊珠何处惹尘埃。丁宁嵰雪枝头驻,莫便寻常点
卷之十二宫殿二
二一七
国朝宫史
緑苔。
二一八
御制绛雪轩诗辛巳名轩因对花,取义缘体物。酣春虽尚遥,符甲机已郁。卽看六霙积,何异嵰山蔚。金麦玉壶供,银燕彩屏拂。休征协雨暘,宴息宥密勿。
钦安殿之西稍北爲延晖阁。阁上御笔匾曰:"凝清室],东间联曰:"雪朗西山送寒色,花辉东壁发生馨。]楼下联曰:"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又联曰:"锦座凝香,花敷春苑丽;晴牕挹翠,霞带晓屏舒。]
御制延晖阁春望诗辛巳禁林崇阁枕红墙,暇日登临喜载阳。北户景山秀堪揖,南
墀古柏俨成行。宫庭基业期恒固,帝里枢机协大当。累洽百年诚富庶,持盈惟是敬
爲防。
阁前相对爲四神祠。阁西爲位育斋。斋西爲毓翠亭。斋前有池。池上爲澄瑞亭,卽亭爲斗坛。亭南爲千秋亭。又南爲养性斋。斋东向者七楹,南北向相接者各三楹,皆有楼。楼上正中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飞龙在天],左室联曰:"心迹只今偏爱澹,诗情到此合添幽。]又联曰:"一室虚生无限白,四时不改总常青。]右室联曰:"自是林泉多藴藉,依然书史得周旋。]又联曰:"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楼下正中御笔匾曰:"居敬存诚],联曰:"体道鸢鱼看活泼,消闲书史挹菁英。]又联曰:"暇当绨几身聊憩,景入
法海侍直懋勤殿诗:每有微风到玉墀,九重广达四聪时。闾阎莫谓君门隔,民隐深宫尽得知。
又南西出者为月华门,门之南为奏事房。转南向北者为南书房,为内廷词臣直庐。
朱彝尊蒙召入南书房供奉诗:本作渔樵侣,翻联侍从臣。迂疏人事减,出入主恩频。短袂红尘少,晴窗緑字匀。愿为温室树,相映上林春。
蔡升元蒙恩入直南书房诗:蓬壶方丈迥难攀,特诏趋陪供奉班。岂有寸长窥圣藻?常教尺五近天颜。尚方给札云窗静,秘阁翻书昼漏闲。从此朝昏依日月,更无尘梦到家山。
东为宫监办事处,有圣祖御书敬事房。
昭仁殿之左,东出者为龙光门。弘德殿之右,西出者为凤彩门。
交泰殿在乾清宫后,制如中和殿。藏御用宝玺于此,凡二十有五。两庑左出者为景和门,右出者为隆福门。
后为坤宁宫,广九楹。左为东暖殿,右为西暖殿。东暖殿之东为永祥门,稍北为基化门,俱东出。西暖殿之西为增福门,稍北为端则门,俱西出。
坤宁宫之后正中为坤宁门。外为御花园,左曰琼苑东门,右曰琼苑西门,正中为天一门。前列金麟二。门北为钦安殿,南向,奉玄武神。
殿东稍北叠石为崇山,中有石洞,御书云根二字。山上有御景亭。亭之东为摛藻堂,藏四库全书荟要于此。堂东为凝香亭。堂前有池,池上为浮碧亭。南为万春亭。再南为绛雪轩,西向,轩前多植海棠。南卽琼苑东门。
[四]堂之东为凝香亭,池上有亭曰浮碧。其南为万春亭,又南而西向者为绛雪轩,[五][轩]南即琼苑东门也。殿西稍北为(亭为斗坛)延晖阁。[六]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前有池,池上有亭曰澄瑞,[七][即亭为斗坛]斋西为毓翠亭,[八]其南为千秋亭,[九]又南为养性斋,[十]东向七楹,南北向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即琼苑[十一]西门。殿北为承光门,北向,门外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十二]其北为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石碑,即紫禁城之北门也。
注:
[一] 《故宫考》:"嘉靖十四年四月,额为"天一之门",取"天生一水"之义,谓可防火,清时改为天一门"。
[二] 《故宫考》:"崇祯十五年隆德、英华殿诸像,并移朝天宫、大隆善寺,惟此殿像如
故。相传殿东北有二足迹,嘉靖时两宫灾,元武神常立此拯火云。说见谈迁《枣林杂俎》"两京宫殿"条。"
[三] 《故宫考》:"山名堆秀,旧为观花殿,万历十一年二月拆去,叠石为山,中有洞,
额曰"堆秀"。今山石危险,不可登也"。
[四] 《故宫考》:"摛藻堂向为藏弃[弆]秘笈之所。乾隆二十八年,命择《四库全书》之精要者,为《四库荟要》,储于此。现尚存,实海内孤本也。堂之西有古柏,院壁刻清高宗《御
制古栢行》。据寺人相传,乾隆南巡时,柏忽枯死,而乾隆则时时觉有树影前导,迨回銮以后,亦复活。乾隆以其通灵气也,故加封号焉。堂之东为凝香亭,明时金香亭旧址也。堂前为池,池上有亭曰浮碧亭"。
[五] 《故宫考》:"绛雪轩,轩前植绛雪花,即太平花,为仅见之品,轩以此得名。乾隆
时尝与群臣吟咏于此。隆裕太后曾以此作憩息之所"。
[六] 《故宫考》:"延晖阁,明名清望阁。今阁下层存列朝圣训,相对为四神祠,亦明建
清改。祠后有台,下为鹿囿"。
[七] 《故宫考》:"澄瑞亭,明万历十一年三月建,后为位育斋,即明之对育斋也"。
[八] 《故宫考》:"称为毓翠亭,与金青亭相对,嘉靖十五年十二月改,清改金香为凝香"。
[九] 《故宫考》:"千秋亭,嘉靖十五年十二月改,上供佛像"。
[十] 《故宫考》:"明时为乐志斋,斋前有曲流馆,万历十九年闰三月拆西连房添盖,清
改今名。曾为宣统习英文处,楼上下皆设西式器具"。
[十一] 《故宫考》:"承光门内为御花园,明为宫后苑。园内奇石罗布,佳树葱郁,有古
柏藤萝,皆明代旧物"。
[十二] 《故宫考》:"旧为地[坤]宁门,①明嘉靖十四年七月改为顺贞门,延和、集福
两门亦系同时改称"。
校勘记:
源阁。十月,于禁城内建文渊阁。四十七年正月,又诏于盛京建文溯阁。其余如扬州大观堂之文 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次第建成。阁六楹,前有石渠,盖取天一生 水,地六成之之义。阁中储书凡百有三架,计六千一百四十四本。每五本装一木匣,裹以黄绫。
九五尊严壁九龙,上皇宫殿又重重。一生占尽人间福,不问桐棺吉与凶。
皇极殿为乾隆为太上皇后御此者也。规模一如乾清宫制,而略小。东有铜壶滴漏,西有大自鸣钟。皇极门外有九龙琉璃壁,华丽过于北海。民国十七年,东陵被掘,乾隆裕陵及孝钦陵寝棺椁皆开。
大福安能冀久长,深宫佛骨亦遭殃。残余贝叶如翻读,请检韩文一较量。
雨华阁凡三层:上供欢喜佛,中供康熙大成功德佛神位,下供西天番佛。中有脑骨灯、人骨笛,皆喇嘛法物。敬胜斋火延烧中正殿,残余之各种梵书夹板,均移置阁下。
井梧秋梦不堪思,翠辇仓皇出走时。兴废知干妃甚事,忍教碧水唤胭脂。
贞顺门为宁寿宫全院之后门,与乾清宫全院之后门顺贞门倒置一字。庚子,慈禧出走,即出此门。内有穿堂三楹,楹前有井一,慈禧出门时,曾推光绪宠妃珍妃于此。今井已封禁,穿堂中间尚供珍妃神位。
一庭绛雪烂如霞,憇赏曾经驻翠华。三十年来尘叠劫,不堪还说太平花。
绛雪轩在御花园内,为隆裕太后休憇之所。轩前植绛雪花一株,花似春海棠,色都丽而气芬馥,
西室门外联曰:" 左右图书, 静中涵道妙; 春秋风月, 佳处得天和。" 门内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
曰:" 宿凤", 联曰:" 从来多古意, 可以赋新诗。" 摛藻堂院壁, 恭刻高宗纯皇帝圣制御花园古恭柏行。
恭兄前编石上恭刻皇上御制古柏诗:
古柏布清阴, 悲含寸草心。先皇遗泽厚, 雨露亿年深。
堂东为凝香亭。堂前有池,池上为浮碧亭。亭之南为万春亭。再南向,西者为绛雪轩。轩前植海棠,轩内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视履考祥",联曰:"东壁焕图书,琳琅满目;西清瞻典册,经纬从心。"右室联曰:"树将暖旭轻笼牖,花与香风并入帘。"又内室联曰:"花初经雨红犹浅,树欲成阴绿渐稠。"轩南即琼苑东门也。
钦安殿之西,稍北为延晖阁。阁上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凝清室"。东室联曰:"雪朗西山送寒色,花辉东壁发生馨。"阁下联曰:"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又联曰:"锦座凝香,花敷春苑丽;晴窗挹翠,霞带晓屏舒。"阁前相对为四神祠。西为位育斋。斋西为毓翠亭。斋前有池,池上为澄瑞亭。即亭为斗坛,正面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神枢景福",联曰:"仁寿仰宏慈,长绵宝算;发生资大始,密运璇枢。"亭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斋东向,七楹;南北向相接者各三楹,皆有楼。楼上正中恭悬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飞龙在天",左室联曰:"心迹只今偏爱澹,诗情到此合添幽。"又联曰:"一室虚生无限白,四时不改总常青。"右室联曰:"自是林泉多藴藉,依然书史得周旋。"又联曰:"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楼下正中,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居敬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五 四四三
中曰太和、中和、保和殿,太和东西庑曰文昭阁、武成阁,(尚未改名)左翼门、右翼门,左右曰中左门、中右门;保和左右曰后左门、后右门。西曰武英殿,西南曰南熏殿。文华殿缺。
(2)内廷 前曰乾清门,东西庑曰景运门、隆宗门。中曰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宫左右为昭仁、弘徳殿,两庑为日精门、月华门,端凝殿、懋勤殿、龙光门、凤彩门;交泰殿东西为景和门、隆福门;坤宁宫左右为东西暖殿,永祥门、增瑞门,北为坤宁门、基化门、端则门。
(3)奉先殿养心殿及十二宫 十二宫之制,修复仅及其半:乾清宫东为奉先殿,北为景仁、承乾、钟粹三宫,再东为玄穹宝殿。乾清宫西为养心殿,北为永寿、翊坤、储秀三宫,再西为长春宫,不在东西六宫规制之列。
(4)慈宁宫慈宁宫花园咸安宫英华殿 本图俱载上列宫殿,咸安宫为今寿安宫地。
(5)御花园 中为钦安殿天一门,东为御景亭、浮碧亭、凝香亭、万春亭、绛雪轩;西为延晖阁、位育斋、澄瑞亭、玉翠亭(尚未改名)、千秋亭、养性斋。该图尚
四首,勒于壁间。
淳化轩 淳化轩在长春园中含经堂之后,东西廊庑壁间嵌重刻淳化阁帖石。
翠交轩 宝相寺度城关而东,迤南为翠交轩,轩下石室为熙春洞,北为爱山楼,又北为泽兰室。
裕性轩 裕性轩在南苑新衙门后,殿之东,高宗纯皇帝旧书屋,中有玉兰。
来青轩 香山寺北为观音阁,后为海棠院。院东为来青轩,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圣祖仁皇帝题额曰普照乾坤。高宗纯皇帝有恭瞻四大字诗云:胜地绝尘喧,璇题耀网轩。余波流墨沈,健法突钗痕。尚睹云烟润,因惊岁月奔。圣情空想像,长此照乾坤。
绛雪轩 高宗纯皇帝绛雪轩诗注:坤宁门后为御花园,轩在东厢,庭前古海棠数本,以此得名。
三友轩 碧琳馆南为妙莲华室,室南为凝辉堂,其南室额曰三友轩。高宗纯皇帝御制诗云:三友之名始宣尼,直谅多闻益德资。香山取譬琴诗酒,放达繄非予所师。独有玉局称正见,直号植物松竹梅。
旧衙门 旧衙门建自前明,顺治十五年重加修葺。
新衙门 新衙门在镇国寺门内,东壁联曰:绿深草色轻风拂;红润花光宿雨晴。西壁联曰:树鸟鸣春声渐畅;砌台向日绿偏多。
百子门 百子门之北向者为乾西五所,近东者今为重华宫。
御 门 钦定大清会典:凡御门听政之礼,先期内阁得旨,传知各部院官。至日黎明咸集,俟侍卫传旨宣入,乃鱼贯以进。皇帝升座,记注官由西阶升,翰林科道至西阶下,咸就位立。部院奏事官
掌竹婆娑。低临禁苑滋苔藓,远带郊畿荫麦禾。更向五云最深处,好风时送九韶歌。
镜水云岑 镜水云岑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积水潭 高宗纯皇帝诗注:通潞转漕,藉玉泉引流汇济是潭,在都城西北隅。入皇城为太液池,东南出经大通桥为运河。以岁久淤垫,重加挑浚,并葺新旧祠,名曰汇通。
与天地参 日精门之南为御药房,南一室奉至圣先师。高宗纯皇帝额曰与天地参。联曰:开洙泗心传,圣由天纵;继唐虞道统,德合时中。其室转南向北为上书房。
雨收天色碧于蓝 流杯亭北为素尚斋,与避暑山庄圣祖仁皇帝书额同名。联曰:昼永花香醺似醉;雨收天色碧于蓝。斋西南向,室曰赏修竹,廊曰响雪。
花与香风并入帘 绛雪轩在摛藻堂西,多植海棠。高宗纯皇帝额曰视履考祥。联曰:东壁焕图书,琳琅满目;西清瞻典册,经纬从心。右室联曰:树将暖旭轻笼牖;花与香风并入帘。内室联曰:花初经雨红犹浅;树欲成阴绿渐稠。
璎珞岩 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在带水屏山之西,横云馆之东,有泉侧出。其厅亭三楹,为绿筠深处。圣祖仁皇帝题额。
无知此古事者矣。迨明代则郊西花事特盛,万历而后,摩诃庵杏花多至千株,朱太傅养醇诗云:“摩诃庵外袖吟鞭,繁杏春开十里田。曾与春翁旧相识,看花不费酒家钱。”台阁风流,后先辉映,今摩诃庵尚在,庵外绝无一杏。后来香山以多杏著名,盘山以红杏、青松称盛,陵谷迁变,都非昔观。惟旸台山下,杏花最繁,北自白龙潭,南抵玄同塔、寨口村,纵横三十里中,绿崖被谷,莫非杏林;每岁清明后,连山怒放,远望如紫烟绀雾,花光炫目,若行锦步障中,可谓锦绣万花谷矣!余入山二十馀年,无岁不往,往辄小住浃旬,且为修寺宇、平道途,又于胜处筑倚云、北梅两亭,以供游憩;由是紫陌飞车,倾城士女结队联镳而至,遂为西山胜赏之冠。尝赋《旸谷探杏诗》二十四首纪之。近岁山深林密,皆藏豺虎,花事遂不可问,转眼沧桑,能无慨叹!
114.御花园之太平花 龙顾山人
戊寅夏,金潜葊世兄索余画扇,以所蓄太平花二本为润笔,余分植于遁圃瓶花簃前后山石间,今将丈许矣。每夏初与芍药同时着花,花芽白色,四出,其味甘香。朱德簠尝过遁圃,共赏;余邀其对花写照,居然神似。是花曩惟禁中有之,在御园绛雪轩前,
又,乾清宫丹陛下有老虎洞,洞中瓷石成壁,可通往来。明天启帝尝于月夕,率内侍赌迷藏,潜匿其内。
陈悰《天启宫词》:
石梁深处夜迷藏,雾露溟蒙护月光。捉得御衣旋放手,名花飞出袖中香。
乾清北为交泰殿,又北为坤宁宫。交泰在乾清、坤宁之间,内圆顶渗金,雕刻花纹,极精致。(图十一)
图十一 交泰殿顶
坤宁宫广九楹,左为冬暖阁,右为西暖阁。后为坤宁门,门外即御花园。(图十二)
御花园正中南向者为天一门,左曰琼苑东门,右曰琼苑西门。天一门列金鳞二。门内南向者为钦安殿,(图十三)殿顶镶渗金宝瓶,恭祀玄天大帝于殿中。殿前方亭二,后叠石为山,山有石洞,山巅有御景亭。山之东为摛藻堂,旧藏《四库荟要》于此。堂之东为凝香亭,其南为万春亭。又南而西向者为绛雪轩,轩前有太平花。(图十四)
图十二 御花园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