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十方普觉寺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十方普觉寺,位于北京市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2001年6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5

佛、藏经宝阁,禅室、方丈、斋庖、库庾,并左右缮治菩提舍利宝塔二座,后有延寿宝塔一座,增饰像设,金碧交辉,照耀山谷,范铜为钟。凡奉佛之仪饭僧之具制所宜有者,靡不精备。外则缭以穹垣,荫以巨木,俨然祇园之境。以为大功德禅寺下院,延僧洪永为住持。正统十一年九月,蒙车驾临幸,有白金彩缎宝钞之赐,时以为荣。乃伐石书之,俾来者得以考见其所自,而知构兴之岁月云。)

  增静明园西宫门外迤北有妙喜寺、香露寺、普通寺、妙云寺,四王府北有广润庙。(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西山泉脉随地涌现,其因势顺导流注御园以汇于昆明湖者,不惟疏派玉泉已也。其自西北来者尚有二源:一出于十方普觉寺旁之水源头;一出于碧云寺内石泉;皆凿石为槽以通水道。地势高则置槽于平地,覆以石瓦;地势下则于垣上置槽。兹二流逶迤曲赴至四王府之广润庙内,汇入石池,复由池内引而东行。于土峰上置槽,经普通、香露、妙喜诸寺夹垣之上,然后入静明园,为涵漪斋、练影堂诸胜,详见苑囿门。妙喜寺正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香海同源。联曰:台相涌祥辉,等成七宝;镜光澄慧照,合证三摩。后殿额曰菩提普印。联曰:大圆镜照三千界;微妙香凝二六时。皆御书。妙喜寺西为香露寺,又西为普通寺,普通寺南为妙云寺,又西为广润庙,祀龙神,皆乾隆年间勅建。

  〔又按〕四王府东北至静明园外垣皆有土山,土山外为东北一带泄水河。其水东北流,合萧家河诸水,经圆明园后归清河。四王府西南亦有土山,土山外为西南一带泄水河。其水流经小屯村、西石桥、平坡庄、东石桥折而南流,经双槐树之东,又东南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10

醒历劫之沈迷;梵喝鱼歌,度众生之热恼。允矣花宫之胜地,洵哉香阜之名区也。乃者沈氏,德懋珩璜,职优组紃。忽求解脱,遂尔皈依。爰以世胄之名闺,居武夷之彩屋。心镜面壁,经演三车;吸露餐霞,莲生五色。坐石则云生于衲,添泉则月入于铛。婆娑乎柰苑之场,遁迹乎尘寰之外。其始祝发自朝阳之洞,厥后乃徙于普陀之山。于是宜寿闻钟,永兴推宅,犹之庐峰之乍辟,挟银殿以飞来;汉观之初成,降玉梁以自下。真仙呵护,香界赖以重新;善信捐施,金容因以复焕。可谓绛云成盖,人间开舍利之城;绿玉为阶,海上观辟支之佛矣。故树无量之碑,用昭盛事于不朽云。大清乾隆十二年且月吉旦立。)

  增静宜园东四旗健锐云梯营房之制,镶黄旗在佟峪村西碉楼九座,正白旗在公交车府西,碉楼九座,镶白旗在小府西,碉楼七座,正蓝旗在道公府西,碉楼七座。(旗册)

  〔臣等谨按〕香山东四旗健锐云梯营房,乾隆十四年奉命建设,后西四旗同。

  原聚宝山在玉泉山西南,行数里,度两石桥,循溪转至卧佛寺。寺在唐为兜率寺,今名永安,殿前娑罗树来自西域,相传建寺时所植,今大三围矣。(春明梦余录)

  〔臣等谨按〕玉泉山西南平壤中有冈阜隐起,俗称荷叶山,疑即孙承泽春明梦余录所称聚宝山也。卧佛寺,雍正十二年世宗宪皇帝赐名十方普觉寺。殿前恭立世宗御制文碑。方丈恭悬世宗御书联曰:花气合炉香馥郁;天光共湖影空明。其殿檐额曰双林邃境,卧佛殿额曰得大自在。禅堂联曰: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方丈额曰:是地清凉。联曰:雨花点地成金粟;水月莹秋贮玉瓶。檐前联曰:云开春阁图书静;雨霁秋窗竹桂闲。皆皇上御书。明碑六:一寿安禅寺记,明礼部尚书毘陵胡濙撰;一檀越题名记,皆景泰三年立。一明宪宗寿安寺如来宝塔铭;一勅谕碑,皆成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11

化十八年立。一重修记,嘉靖三十五年立。一明神宗寿安寺碑,万历十四年立。寺内娑罗树今尚存。

  原卧佛寺于深山绝涧中乃得。寺以窣波为门。殿前娑罗树二株,西有泉注于池,池上有石如碧玉。(珂雪斋集)

  〔臣等谨按〕十方普觉寺山门旧塔今已无存,池与石在寺西观音堂之下,今尚存,详见后条。

  原寿安寺白塔卓山门上,入门古桧百章,殿前二娑罗树大数十围,左一海松,后殿卧佛一,又后小殿更置卧佛一,俗遂称卧佛寺。(游业)

  〔臣等谨按〕卧佛今仅存铜佛一尊,其香檀像已无存。

  原卧佛寺名寿安,因山得名,卧佛,俗称也。寺门有胡濙碑。卧佛凡二:一香檀像,唐贞观年造;一铜像,宪宗皇帝时造。寺僧云。(长安可游记)

  原卧佛寺唐名兜率,后名昭孝,名洪庆,今曰永安,以后殿香木佛又后铜佛俱卧,遂目卧佛云。寺西广慧庵,东五华阁,西南宏法寺。(帝京景物略)

  〔臣等谨按〕广慧庵已圮,仅存明万历间庶吉士胡尚英碑,详见后卷。五华阁遗址在十方普觉寺东北山坡上,宏法寺今无考。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13

默色义见前,旧作锁咬儿哈的迷失。今译改。)

  原三月,益寿安山造寺役军。十二月,冶铜五十万斤作寿安山寺佛像。二年八月,增寿安山寺役卒七千人。九月,给寿安山造寺役军匠死者钞,人百五十贯。幸寿安山寺,赐监役官钞,人五千贯。(元史英宗纪)

  原泰定元年二月,修西番佛事于寿安山寺,三年乃罢。(元史泰定帝纪)

  原天历元年,立寿安山规运提点所。三年,改昭孝营缮司。(元史百官志)

  原至顺二年正月,以寿安山英宗所建寺未成,诏中书省给钞十万锭供其费,仍命雅克特穆尔、萨勒迪等总督其工役;以晋邸部民刘元良等二万四千余户隶寿安山大昭孝寺为永业户。(元史文宗纪)

  〔朱彝尊原按〕寿安山即五华山,果啰洛纳延题张文忠谏罢灯山稿诗自注:至治间,御史观音保谏五华山事弃市,公时为中书参议,翊曰上谏灯山疏,可证也。今之卧佛寺,疑即元昭孝寺,当时凿山开寺,最称巨刹。五华广慧其地甚隘,必合卧佛而为一尔。卧佛铜像虽传成化时造,而碑记未详。安知非冶铜五十万斤所铸耶?

  增世宗御制十方普觉寺碑文 西山寿安有唐时古刹,以窣堵波为门,泉石清幽,层岩夹峙,乃入山第一胜境。寺在唐名兜率,后曰昭孝,曰洪庆,曰永安,实一寺也。中有栴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14

  檀香佛像二:其一相传唐贞观中造;其一则后人范铜为之;皆作偃卧相,横安宝床,俗称卧佛,见于纪载诗歌者屡矣。岁久颓圮,朕弟和硕怡贤亲王以无相悉檀,庀工修建;嗣王弘晈弘晓继之,舍赀葺治。于是琳宫梵宇,丹雘焕然,遂为西山兰若之冠。工既竣,命无阂永觉禅师超盛往主法席。夫象教之设,所以显示真宗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是以造像多为五色莲台,结跏趺坐。而兹独示卧相者,其义何居?善见毘婆沙律释佛游王舍卫城,谓游有四:一者行,二者住,三者坐,四者卧。以是四法名之曰游。然则竖穷三际,横亘十方,惟一真心,泯绝对待,应缘现迹,任物成名,凡此四威仪边在在三摩钵地,如玉镜之交照,似宝珠之五色。非同非异,非即非离,居斯常寂光中,便是毘卢顶上。今者石泉流于舍下,木叶飘于岩间。非王舍卫城行法游乎?塔铃少选而声销,旛角无风而动息。非王舍卫城住法游乎?行者住者如是,坐者卧者同然矣。夫虚空无相,不拒诸相发挥;法性无身,匪碍诸身显见。果能不起有情无情之妄想,不生心内心外之邪思,将一法才通,万象悉归心地;千途并会,光明遍满恒沙。此七宝床上古佛,现前丈六金身,盖覆大地,占断三际,不往不来,岂非一佛卧游十方普觉欤?因名之曰十方普觉寺,而勒是语于碑。并记朕弟和硕怡贤亲王修寺缘起,以示来者。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一级臣励宗万奉勅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22

昆明湖卽西湖,景为玉泉、龙泉所潴。此地最洼,受诸泉之委,汇为巨浸。土名大泊湖,环十里。

乾隆癸亥,命疏浚开拓,周四十里,西山泉脉随地涌现,因势顺导,流注于湖。其自西北来者,尚有二源:一出于十方普觉寺旁之水源头,一出于碧云寺内石泉。又开泄水河二:自静明园土山外为东北一带泄水河,其水东北合萧家河诸水归清河;自四王府土山外为西南一带泄水河,其水经小屯村折而南经双槐树之东,又东南至八里庄,汇于钓鱼台前湖内,为正阳、广宁、广渠三门城河之上流。皆乾隆间开浚,赐名昆明湖。堤上有廓如亭,亭北为昆仑石,勒御制诗。其旁笵铜为牛,背镌御制金牛铭。又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勒石清漪园。

西湖方十余里,有山趾。其崖曰瓮山寺,曰圆静寺,左田右湖。又三里为功德寺,洪波衍其东,幽林出其南。路尽丛薄,始达于野,乃有玉泉出于山下,喷薄转激,散为溪池。池上有亭,宣宗驻跸处也。又一里为华严寺,有洞三。其南为吕公洞,一窍深黑,投以石,有水声,莫有穷之者。

水从高梁桥而西,旁有极乐、真觉诸寺临之。前广源闸节之上,麦庄桥越之。过桥为湖,界以长堤,湖在堤南,稻田豆场在堤北。曰西堤者,城西堤也。堤行八九里龙王庙,庙之旁黑龙潭,又行一里堤尽,右有村,上青龙桥,卽玉泉山下也。

明王直西湖诗:玉泉东汇浸平沙,八月芙蓉尚有花。曲岛下通蛟女室,晴波深映梵王家。常时凫雁闻清呗,旧日鱼龙识翠华。堤下连云秔稻熟,江南风物未宜夸。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32

陈元龙晓望西山诗:春城景融融,风日喜朗畅。凌晨试凭眺,使我心目旷。凤阙高嵯峨,历历皇居壮。西山峙其右,势若列屏嶂。天青沆瀣合,气暖露华酿。草树郁葱蒨,岩岚分背向。朝霞淡犹明,初旭霭未上。或时紫嶙峋,或时青滉漾。或时见山腰,莹静却尘坱。或时露峯顶,微茫翳云浪。名胜杳难穷,变幻不可状。神工蓄雷雨,岩穴含宝藏。千秋卫帝京,环拱屹相向。卧游致足乐,时来一骋望。

吴晟西山诗:山泻琼池胜,披图按水经。洞名疑小有,泉品类中泠。缥缈朝烟白,微茫晚岫青。涓涓通太液,终古赴沧溟。

宋至西山道中诗:莺花三月漾春晖,杏子开残桑叶肥。废寺寻来碑半仆,断桥行处柳成围。抽芒小麦翻新浪,掠水轻沤鬬素衣。望里诸峯图画好,吟鞭早喜谢尘鞿。

中营游击署驻四王府。

静宜园千总署在四王府。

普陀山在四王府东北里许,有天仙庵、普庵塔院,皆明建,本朝重修。

荷叶山在玉泉山西南平壤,中有冈阜隐起,俗以其形名之,疑即孙承泽所称聚宝山也。

十方普觉寺,俗称卧佛寺,唐时建,在唐名兜率,元名昭孝,名洪庆,明曰永安。殿前娑罗树二,来自西域。相传建寺时所植,今大三围矣。后殿铜卧佛一,明宪宗时造。又小殿,内香檀卧佛一,唐贞观年造,已无。本朝世宗赐今名,有御制碑,又今上御书联额。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186

之庙遗址,现仅存琉璃塔一座,高七级,(图四十四)北平女界红十字会改建医院。甘露寺原址则改为甘露旅馆。其他地址则辟为慈幼院、男女工厂等等,设备颇完美。山巅石崖壁立处,有亭曰森玉笏,以西南峰旧有御题勒石,今仍其名。登临远眺,目穷千里。园中名景,有听法松,(图四十五)他如乳峰石,蟾蜍石,丹井,璎珞岩,来青轩等,均约略可指。夏令游人极多,可由旅馆代雇肩舆,遍览全山胜景。

图四十三 双清别墅

图四十四 宗镜大昭庙琉璃塔

图四十五 听法松

(三十)卧佛寺

在香山旁之五华山。唐时修建,原名兜率。明改永安。清名十方普觉寺。以中有卧佛,故名卧佛寺。佛系铜质,倒眠殿上,长三丈馀。(图四十五)殿前有娑罗树,大可数围。寺后有屋数楹,杂以池沼亭阁、古木怪石,曲折有致。

图四十六 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