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养性殿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养性殿,位于宁寿宫后的养性门内。为宁寿宫后寝主体建筑之一。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内廷养心殿建造,体量略小,平面布局特殊。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78

苒。屈指十七年,万几仍勤揽。余素志俟八十五岁即拟归政,兹距其期尚十七年,仍励精勤政,不敢预存懈忽之心也。即今望雨切,深愧诚无感。宁遁咏周雅,真遁吾何敢。常笑宋孝宗,图逸非佳范。宋孝宗在位廿八年,未满高宗大祥之期,即托固疾不能行孝,禅位于光宗。是盖图自逸而不以国事为念耳。无论人君之孝与常人异,即人君所行,胥当垂法子孙,以为万世恒守。若如孝宗之孝,则凡继世之君皆当甫即位即禅位以尽其子职,有是理乎?孝宗之事,余每非薄之,余则必待临御六十年始为倦勤之退,实异于彼所为也。

乾隆四十四年御制宁寿宫诗 斋居有暇夏方长,步辇看工亦趁凉。率已成之先十五,葺治宁寿宫拟为归政时所居,所司以明年为七旬万寿,率即告成,已先十五年矣。如斯茂矣据中央。前为皇极殿,后即养性殿。图临他日颐而养,敢懈今时敬不遑。一节憪然于意者,嫌他铺设为去声。端阳。宫中每遇佳节,宫殿例有陈设,兹以端午陈设节物,阅之转觉不惬。

〔臣等谨按〕宁寿宫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宁寿宫后亘以横街,其东即保泰门,西即蹈和门,正中为养性门,门内为养性殿。殿之东暖阁御书联曰:太和道共养;纯嘏性弥敦。其南牖额曰明窗。联曰:蜃窗日暖兰喷雾;鸡树风轻玉霭春。西暖阁之北为仙楼。联曰:泰符占岁美;颐志叶春和。又联曰:图书采秘藴;钟鼎玩清嘉。其西南室额曰长春书屋。联曰:花鸟引机绪;诗书蕴道荄。养性殿西宇额曰香雪堂,堂两庑壁嵌置敬胜斋石刻。

乾隆四十一年御制养性殿诗 养心期有为,养性保无欲。有为法动直,无欲守静淑。放弥与退藏,一起应一伏。伊予居养心,勤政恒自勖。久而弗肯懈,可以盟幽独。设诚六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79

十年,八旬有五足。允宜归大政,余日享清福。是用构养性,一仿养心屋。引义为长言,如愿未敢卜。

又御制明窗诗 养性明窗异养心,养性殿东暖阁临窗坐处颜曰明窗,固取窗纸通明,亦寓明目达聪之义。养性殿虽仿其制为之,然系他日归政后所居,仅取明窗本义,否亦借喻淡泊明志而已。惟应六一是知音。他年若得遂初愿,净几还欣帖背临。欧阳修引苏舜钦之言云: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云云。余倦勤后果能坐此临帖,岂非人生大乐乎!

  〔臣等谨按〕养性殿明窗御制诗,皆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养性殿后为乐寿堂。额曰与和气游。联曰:座右图书娱画景;庭前松柏蔼春风。宝座屏联曰:乐同乐而寿同寿;智见智而仁见仁。楹间联曰:土香阶草才苏纽;风细盆梅欲放花。又联曰:动静得其宜,取义异他德寿;性情随所适,循名同我清漪。东暖阁联曰:乐惟四时适;寿与万方同。又联曰:波含素影澄心镜;鱼跃清渊识道机。北室联曰:景清神谧天常泰;水趣山情静可论。东宇联曰:亭台总是长生境;鹤鹿皆成不老仙。西暖阁南室联曰:智者乐兼仁者寿;月真庆共雪真祥。西室联曰:趣为永哉畅非俗;乐惟仁者寄于山。又联二,一曰:夏鼎商彝共左右,墨华笔露永鲜新。一曰:闲披芸简窗前朗;静听松风户外敲。后厦联曰:笼庭水树宜凉影;匝砌烟花带露姿。阁之上联四,一曰:鸟吟花笑有余乐;月白风清无尽藏。一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69

殿东夹道卽苍震门前直街也。街东为宁寿宫,宫垣南北一百二十七丈有奇,东西三十六丈有奇。

门六:正中曰皇极门,东出曰敛禧门,西出曰锡庆门,又西向曰履顺门、蹈和门,东向曰保泰门。皇极门之内曰宁寿门,内为皇极殿,殿后为宁寿宫。宫后亘以长街,东卽保泰门,西卽蹈和门。正中为养心门,内为养性殿。西宇额曰香雪堂,两庑嵌敬胜斋石刻。殿后为乐善堂,西为三友轩。堂后为颐和轩,两庑亦嵌敬胜斋石刻。东暖阁曰随安室,西暖阁外曰如亭,后厦曰导和养素轩。后为景祺阁,阁东厅宇三楹。阶前湖石刊文峯二字,洞口刊云窦二字。山亭额曰翠鬟。保泰门北为崇楼三重,上额曰畅音阁,中额曰导和怡泰,下额曰壶天宣豫。其北与畅音阁相对者为阅是楼,前后殿宇共四所。前殿额曰寻沿书屋。后殿之东曰景福宫,宫后为梵华楼,稍西为佛日楼。

蹈和门内曰衍祺门。内东宇曰抑斋,东南隅曰撷芳亭,北曰矩亭。抑斋后为古华轩。轩西褉赏亭,刊御临董其昌兰亭记。亭北为旭晖庭。轩后为遂初堂,堂后迭石屏。其西为延趣楼,东向。楼外为耸秀亭,亭北为萃赏楼。西为云光楼,楼内额曰养和精舍。萃赏楼后圆亭曰碧螺。其北为符望阁,阁后为倦勤斋。斋西廊外为竹香馆,门曰暎寒碧。符望阁西门外为玉粹轩,东向。其南曰得闲室,北为净尘心室。

景福宫之后为兆祥所,今为皇子所居。西为花园,又西卽神武门也。

长元按:明宫室自奉先殿以东,则外东裕库、仁寿殿、哕鸾宫、喈凤宫等处,今宁寿宫当卽其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85

经臣等会同王怀庆、薛之珩、聂宪藩等督饬消防队当场救护,遂即会商清理火底办法,由警察厅护军管理处派拨官弁,刨挖检拾,并由臣等拣派司员逐日前往监视,现在清理完竣,所有检拾熔化佛像经版铜锡等项,共五百另八袋,金色铜片及残伤玉器等项共四十三箱。复经臣等前往详勘,恭查残缺佛像,亟应量加修饰,敬谨供奉。焚■经版情形较轻者,拟交中正殿尊藏保管。其熔■铜锡玉器等件,择其完整者四十九件,交进。其余残缺不齐者,交由中正殿司员妥为收存"。

月华门之西,相对为遵义门,门内西南向者为养心门,门内为养心殿,嘉庆七年重修。是殿为列帝宵旰寝兴之所。殿东,西暖阁,阁后室东为寝宫,西曰随安室。西暖阁有室曰三希堂,阁后北接后轩三楹,东为无倦斋,西为梅坞,向后为穿堂,为二层殿。殿之北曰能见室,其东曰攸芋斋。由景运门东出,左为肃诚门,门中南向者为奉先殿,殿前后各七楹,中奉安列圣神龛。殿东为夹道,即苍震门前直街也。街东为宁寿宫,清高宗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葺,备归政后尊养之所。[一][二][三]门凡六:正中为皇极门,东出曰敛禧门,西出曰锡庆门,又西向曰履顺门、蹈和门,东向曰保泰门。皇极门之内为宁寿门,门前列金狮二。门内为皇极殿,殿重檐,仿乾清宫制。[四]殿庑东出者为凝祺门,西出者为昌泽门,又西即履顺门,殿后即宁寿宫。亘以长街,正中为养性门,门内为养性殿,[五]殿后为乐寿堂,[六]堂西为三友轩,堂后为颐和轩。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86

[七]东暖阁亦曰随安室,西暖阁外曰如亭,后厦曰导和养素轩,后为景祺阁。[八]由宁寿宫而东,保泰门北,崇楼三层为畅音阁,[九]阁相对为阅是楼。后殿宇四所,前殿曰寻沿书屋,[十]后殿之东曰景福门,门正中南向者为景福宫。[十一]乾隆四十九年,因五代同堂之庆,额曰"五代五福堂"。[十二]宫后为梵华楼,稍西为佛日楼。[十三]

注:

[一] 《故宫考》:"宁寿宫垣南北百二十七丈有奇,东西三十六丈有奇,所占之地,约当内

廷四分之一。其规模全仿内廷各正宫正殿。皇极殿制如乾清宫,宁寿宫(宫统名宁寿宫,内特有一室,亦名宁寿)制如坤宁宫,养性殿制如养心殿,乾隆五十一年落成,奉太后称庆,并贺金川奏凯。每逢佳节,暨乾隆五十八年八旬万寿,均在是宫开祝。迄乾隆六十年归政后,永定此地为太上皇燕憩之所。中阅百余年至光绪亲政,孝钦皇太后舍慈宁宫不居,而居此宫,今官[宫]中东路粉垩犹新也"。

[二] 《故宫考》:"宁寿宫西楹,有煮肉祭神大锅,吃肉木炕,及满洲跳神法器等等。东楹为东暖阁,有乾隆御笔《宁寿宫铭》云:"小子践阼,历兹册[廿]载,①归政理得,适[遹]新

是宫。②殿称皇极,重檐建前,宫仍其旧,为后室焉。执豕敬神,我朝旧制,清宁坤宁,祖宗所奉。朔吉修祀,宁寿斯踵"。盖满洲旧制,凡祭必于正寝,此宫之制,恰同中路之坤宁,盛宗之清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87

宁,故铭云然"。

[三] 《鞠部丛谈校补》:"每年宁寿宫初演剧,皆先跳灵官,皆分配伶人饰之。头一对为

时小福王楞仙,其后易以乔蕙兰。原注:宫中各处每年初演剧,必跳灵官,不独宁寿宫为然也。戊戌以前,慈禧后傅[传]戏,每在宁寿宫,德宗则在漱芳斋,及帝被幽,遂无皇帝传戏之事。戊戌后传戏有四处:宁寿宫、颐年堂、纯一斋及颐和园是也。颐和园中有两处,一为德和园,其一余忘之矣。庚子后德和园传戏盖最多也。至于宣统,则丰泽园曾演一二次,其余专在漱芳斋矣"。

[四] 《故宫考》:"皇极殿如乾清宫而略小,殿中东设铜壶刻漏,西设自鸣钟,中有宝座,东西各有暖阁。皇极门外有九龙琉璃壁,华丽过于北海者"。

[五] 《故宫考》:"养性殿陛西盈而东朏,西陛南下,东陛东下,一如养心殿,盖满制也。

殿正中为宝座,东暖阁扃[匾]曰明窗。西楹之北间,有塔院,为奉佛之所,亦如养心殿。东西各有复室,曲折回环。西屋并结石成岩,中有坐禅处,乾隆有《题养性殿诗》:"允宜归大政,余日享清福。是用构养性,其仿养心屋"。可见其全仿养心殿也,现改为第三陈列室"。

[六] 《故宫考》:"乐寿堂后两庑嵌乾隆书敬慎斋石刻,乾隆四十一年题《乐寿堂诗》注云:向以万寿山背山临水,因名其堂为[曰]乐寿,③屡有诗。后得董其昌论书[古]帖,④知宋高宗内禅后有乐寿老人之称,喜其不约而同,因以为[名]宁寿宫书室[堂],⑤以为[待]倦勤之所,[倦勤后居之]。⑥按《清宫史续编》五十九卷言西楹北间为寝宫,今未能详指其所,此堂构造,亦极复杂,不知何所取义也。今改为第五陈列室"

[七] 《故宫考》:"轩两庑亦嵌《敬慎斋帖》"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85



国朝宫史续编 四八六

体赓韵, 亦西清一段佳话也。

  楼下东壁联曰:" 图书探秘藴, 钟鼎玩清嘉。" 室后匾曰:" 长春书屋", 联曰:" 花鸟引机绪, 诗书藴道荄。" 后室匾曰:" 香雪"。西佛堂联曰:" 篆凝细缕兰烟紫, 芳递疏棂菊蕊黄。" 南次室联曰:" 古树当庭直, 天花满庭馨。" 又联曰:" 闲情空外寄, 妙道箇中参。" 南尽室联曰:" 闲披芸简窗前朗, 静听松风户外敲。" 北次室联曰:" 到来月相原如是, 静处尘心 ■更生。" 又联曰:" 忍草禅枝恒自在, 芝田花雨相氤氲。" 养性殿后为乐寿堂, 联曰:" 乐在人和, 肯寄高闲规宋殿; 寿同民庆, 为申尊养托潘园。" 东暖阁次间联曰:" 波含素影澄心镜, 鱼跃清渊识道机。" 堂之前后廊壁, 嵌高宗纯皇帝御书敬胜斋法帖, 如淳化轩阁帖例详。载书籍门石刻类北阁内为寝宫,联曰:"景清神谧天常泰,水趣山情静可论。"又联曰:"乐惟四时适,寿与万方同。"寝宫东间联曰:"亭台总是长生境,鹤鹿皆成不老仙。"西暖阁联曰:"智者乐兼仁者寿,月真庆值雪真祥。"西次间联曰:"趣为水哉畅非俗,乐惟仁者寄于

山。"乐寿堂楼上匾曰:"与和气游",联曰:"座右图书娱昼景,庭前松竹蔼春风。"明间楼下,联曰: "土香阶草才苏纽,风细盆梅欲放荣。"后楼上北向联曰:"心触清机亲翰墨,日游润景足精神。"楼下北向联曰:"笼庭水树宜凉影,匝砌烟花带露姿。"堂后门内南向匾曰:"乐寿堂",联曰:"动静得其宜,取义异他德寿;性情随所适,循名同我清漪。"堂东联曰:"智仁适会动还静,枕葄无非史与书。"又联曰:"鸟吟花笑自余乐,月白风清无尽藏。"又联曰:"成阴乔木天然爽,过雨闲花自在香。"西室联曰:"庭饶芳毯铺生意,座有芸编结古欢。"又联曰:"商鼎周彝自典重,槛葩苑树相芬芳。"东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84



殿之制,而动静攸殊。申初咏,已着明此意。丙春月春风殊昔今。觉丙申遥丙辰近,陡思策语尚况吟。自丙申题句以来,至今岁乙卯,已二十年。计丙辰归政祇一年之近,然孜孜乾惕之意益未敢稍宽。因思国策 "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语,弥觉亲切有味。

殿西壁,恭悬圣制题董诰画懿戒图诗:

养性预成朵殿崇,经营不藉庶民攻。绍兴宴乐鄙宋帝,懿戒威仪慕武公。此日忧勤仍亟勗,他

时敬慎尚期同。抑斋迥忆当年额,斯志依然励始终。

东暖阁内匾曰:"明窗",联曰:"蜃窗日暖兰喷雾,鸡树风轻玉蔼春。"又东壁联曰:"太和道共养,纯嘏性弥敦。"东暖阁后匾曰:"随安室",室东匾曰:"俨若思",西暖阁联曰:"福并海山增宝帙,寿同松柏映瑶阶。"西室匾曰:"墨云室",高宗纯皇帝御笔墨云室记:

毕沅进古墨一方,长盈尺,博二寸,厚十分寸之二,匣刻晁氏记,以为僧法一所藏南唐李廷珪

之物。夫既为物矣,玩物丧志,一言皆可以概之。而有不然者,盖古之物朴于今,今之物华于古,尚朴屏华,孰谓蹈丧厥德之失。而况文房之器,继往昭来,漱六艺之芳润,视其他珍玩者为有间矣。墨之形之肤之款之价,晁氏言之详矣,兹弗赘。独其体刻为云,而晁则未言及之。夫云能致雨,墨生笔花,发为文,其与春膏之泽被万物何以异哉?予构筑养性殿于宁寿宫,以为倦勤后寝兴之所,其义已见向年之什。而其清温室宇,一如养心殿之式。养心殿西暖阁之温室昔名之曰三希堂,未可移之养性殿而名之也。兹适得此古墨,即可以"墨云"名此室。盖三希为内圣外王之依仁,正符养心;墨云为含英咀华之游艺,适合养性。爰记其实如右,并为之图,命诸臣各以己意和之,不必拘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九 四八五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83



国朝宫史续编

四八四

怀畅俯仰,重楼鸳瓦积余银。

圣制新正养性殿诗 壬寅

他年颐养处,新岁豫游辰。颇觉在兹近, 计复十三年即当居此矣。可能居此真。孜孜勤勉政,霭霭喜迎春。

三白昨冬渥,鸳楼尚积银。

圣制新正养性殿诗 甲辰

预搆菟裘归政前,新正每以憩临便。迎人佳矣阳和节,屈指待之十一年。宁寿宫为归政时所居。余夙愿以八十五岁归政,自今岁甲辰计之,尚十一年。去日可知来日近,盼时转觉到时延。如云百里半九十,惟是孜孜益勗旃。

圣制新正养性殿诗 丁未

  养心贵有为,养性图无事。初成是殿时, 在丙申年率已言其义。倐忽阅十年,新正每一至。去者日以远,来者日以近。叶屈指复八年,宿愿庶几遂。有望惧无成,增年乃减岁。兹犹日孜孜,遑敢懈初志。既而辴然笑,胥非第一谛。

圣制养性殿即事诗 庚戌

例以初韶迓新祉,庆开八袠拂吟笺。题词又复逮三岁, 自丁未题诗后,逮今又三年矣。 归政仍当候五年。

柏植假山渐成古,梅称真树欲含妍。有无为里分心性, 丙申题养性殿诗云:养心期有为,养性保无欲。心动而性静也,要之均宜得养。一字总须养以全。

圣制养性殿口号 乙卯

养心养性分动静,丙申岁新葺宁寿宫,是殿告成,题句云"养心期有为,养性保无欲。有为法动直,无欲守静淑。"盖予居养心殿,惟以勤政敕几为重。至六十一年归政后始居养性殿,可以优游无为。故是殿一如养心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82



语, 颐老待迟谋。此日仍勤政,为去声民敢忘忧。几闲心越凛,兴永句还遒。搅景初韶嫩,摛怀片刻

留。图斯恒养性,十八迟去声春秋。余意于八十五岁归政,以今计之,尚有十八年。

圣制新正养性殿诗 戊戌

豫葺菟裘养性便,输他臣例早车悬。予拟于八十五岁归政,较之人臣七十致任之例,已迟十五年矣。敕几忽阅册三载,归政犹迟十七年。人世由来特荏苒,春光又喜渐迥旋。昌辰庆落陪慈赏, 宁寿宫落成时,曾于丙申新正二日恭奉圣母宴赏,抚今思昔,实难为怀云。

俯首思量祇黯然。

圣制新正养性殿诗 己亥

养性新正例有诗,为缘归政纪其期。七旬年岁将临矣,十六春秋且候之。余初愿,俟春秋八十五岁

即当归政,以今岁计之,尚隔十六年。贺节即今犹未可, 今年元旦,尚在二十七月之内,故未举行朝贺庆典。随时爱景自相宜。西陵指日启行跸,追忆前春越益悲。

圣制新正养性殿诗 庚子

两年未此庆春禧,亦有长言志岁时。新正至养性殿,例有诗以纪。岁时戊戌、己亥两年,虽未庆春,亦仍循例有诗也。

五位十成开七袠,新来旧除去声指前期。犹余卅半恒居此, 余将以八十五岁归政居此,自今计之,犹隔十五年。 用

以春初再识斯。古纪悬车系臣职,自怜宵旰益孜孜。

圣制新正养性殿诗 辛丑

古稀天子兹开袠,自一数来又指旬。更阅四年乃居此, 今岁辛丑,余年七十有一,计至八十五岁归政,尚待十四年。

恰当斯日又逢春。孜孜敢懈仔肩佛,余仰蒙天祖眷佑,年逾七十,精神如昔,上年刻"古稀天子"之宝,即联刻"犹日孜孜"之玺,以自勗励,归政以前,不敢少懈也。 霭霭惟欣与物訚。底识予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九 四八三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81



国朝宫史续编 四八二

子皇帝嘉庆元年,其时子皇帝率王公大臣等吁恳仍以乾隆纪年,情词肫挚,实出至诚。因许进乾隆纪年宪书百帙,以备颁赐宫中皇子、皇孙及御前亲近王大臣等,俾遂爱戴悃诚。其颁行中外者,俱用嘉庆纪年,于予初元焚香告天,不敢上同皇祖纪年以次增载之意,仍并行不悖。两年以来,仰荷昊慈默佑,康健如昨,训政不倦,此实史册仅见之盛事。而予祗承洪贶,弗懈益虔,初无一毫系恋天位之心,洵可以质诸苍縡向于所作诗内曾屡及之。

洵沐天恩尚身健,仍勤政理训儿谙。却因望捷仅朝夕,矻矻心劳亦所甘。予春秋八十有八, 望九之年, 精神纯固, 眠食佳安。若遂耽怀逸豫, 置军国重务于不问, 非特无以仰副天眷, 且非予付畀子皇帝之初心,不惟不忍,亦不敢。近因官军剿捕教匪,虽屡经克捷,而川楚首逆如 王廷诏、李全、姚之富、齐王氏、王三槐、徐添德、冉文俦、罗其清、高均德、张汉潮、陈崇德、林亮公、覃加耀等尚未就擒, 盼望捷音早晚即至, 虽宵旰焦劳所不辞也。

宁寿宫后为养性门,门外左出者为保泰门,右出者为蹈和门,西为衍祺门。养性门内为养性

殿,殿东壁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题养性殿诗:

  养心期有为,养性保无欲。有为法动直,无欲守静淑。放弥与退藏,一起应一伏。伊余居养心,勤政恒自勗。久而弗肯懈,可以盟幽独。设诚六十年,八旬有五足。允宜归大政,余日享清福。是用搆养性,一倣养心屋。引义为长言,如愿未敢卜。

圣制题养性殿诗 丙申 以后按年续载

养心养性义各殊,向已言之兹不赘。圣母赐食适于斯,所为武成矜劳勩。劳勩我分何足云,况

厪慈念眷弗置。幸此定功纾懿怀,稍觉吾心释惭愧。心欲有为性无欲, 此句櫽括向诗意。无逸一篇今正励。惟

待他年息肩时,诚哉养性谢万事。

圣制新正养性殿八韵 丁酉

又喜新正至,光阴信若流。窗低和旭暖,帘飏协风柔。积素祥辉暎,当春瑞气浮。占农符吉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80



  母子情牵处,忧劳略释怀。砌花都色喜,檐鸟亦音谐。旸雨幸时若,孙曾绕膝偕。还期就闲此,仍复侍萱斋。

圣制宁寿宫遣怀诗 戊戌

葺治宁寿宫,戒奢固非俭。以俟归政时,老景消荏苒。屈指十七年,万几仍勤揽。余素志俟八十五岁即拟归政,兹距其期尚十七年,仍励精勤政,不敢预存懈忽之心也。

即今望雨切,深愧诚无感。宁遯咏周雅,真遯吾何敢。常笑宋孝宗,图逸非佳范。 宋孝宗在位廿八年,未满高宗大祥之期即托因疾不能行孝,禅位于光宗,是盖图自逸而不以国事为念耳。无论人君之孝与常人异,即人君所行胥当垂法子孙,以为万世恒守。若如孝宗之孝,则凡继世之君皆当甫即位即禅位,以尽其子职,有是理乎?孝宗之事,余每非薄之。余则必待临御六十年始为倦勤之退,实异于彼所为也。

圣制宁寿宫诗 己亥

斋居有暇夏方长,步辇看工亦趁凉。率已成之先十五, 葺治宁寿宫,拟为归政时所居。所司以明年为七旬万寿,率即告成,已先十五年矣。如 期茂矣据中央。前为皇极殿,后即养性殿。 图临他日颐而养,敢懈今时敬不遑。一节 然于意者,嫌他铺设为去声端阳。

宫中每遇佳节,宫殿例有陈设。玆以端午陈设节物,阅之转觉不惬。

圣制宁寿宫题句 癸丑

宁寿溯原名, 是处乃皇祖奉孝惠皇太后所居也。丙申豫葺为归政后燕憩之所,逮今十八年,名仍其旧。

倦勤希宿情。为期三载近, 屈指丙辰归政,祇余三年矣。

益笃一衷诚。符愿待天贶,敕几慎晚成。仔肩犹在已,忍不念民生。

圣制新正宁寿宫即事 戊午

嘉庆三年中外覃,乾隆六十并称三。斯缘诚悃从群愿,岂是徘徊遂已贪。予纪元周甲,克遂初愿,于乙卯颁朔之前,豫诏丙辰为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九 四八一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77



国朝宫史续编 四七八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九

宫殿九 内廷六

宁寿宫

臣等谨案:乾隆壬辰岁,敕葺宁寿宫,待归政后,备万年尊养之所。洎丙申落成,奉皇太后

称庆。是年金川平定,还师奏凯,皇太后复幸是宫,赐上珍膳,并荷懿旨,就阶下赐成功将佐及近臣等食,优赉有加。自是而后,中阅廿载,每佳节燕闲暨八旬开祝,凡在宫廷受贺,曲宴诸典,时一临莅举行。迨夫耋龄备福,周甲巽位,克副六十年升炷心盟,爰以嘉庆丙辰朔旦授玺礼成,诹吉初四日御皇极殿,受皇帝衮衣彩舞,晋万万寿觞,率天下万国耆叟八千余人呼嵩抃蹈。一时丹墀上下,紫垣内外,欢声若雷盖自黄帝制为合宫,创十二楼以迎年,邃古迄今,无如此蟠天际地之鸿庆。犹且健行训政,不以倦勤娱老稍即安闲。至今瞻仰端朝,钦承宝构,凡榜题吟什,悉征延祺保泰之殷怀。夫岂特绛阙金墉,诧阆崑之壮丽云尔哉? 臣等续辑宫史,详其制度,并恭载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诸巨制,以揭大端。而若颐和、萃赏、遂初、符望、一一轩阁题篇,恭见圣制诗四五集、余集中者,不具录焉。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359



宗宪皇帝、孝圣宪皇后神牌于一龛,万万年之后,嗣皇帝自当照此一例供奉。因思养心殿西佛堂现供之佛,将来朕移居宁寿宫之养性殿时,应移于养性殿之西配殿。现在养心殿之西配殿,照东佛堂一律造龛。将来万万年后,中间佛龛之左右,依次安设神牌。俟传至朕玄孙万年后,再将东佛堂圣祖牌位移于寿皇殿。等因,钦此。嗣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初六日,朕又面奉勅旨:将来万万年后,应敬将圣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后神牌移供寿皇殿,再敬将世宗宪皇帝、孝圣宪皇后神牌移供于西龛之东。嗣皇帝敬奉考妣神牌,供奉于西龛之西。钦此。朕祗聆面训,谨志勿忘。今钦遵嘉庆二年续奉勅旨,应敬将圣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后神牌移奉于寿皇殿,世宗宪皇帝、孝圣宪皇后神牌,移奉于西龛之东。即着祗造皇考高宗纯皇帝、皇妣孝仪纯皇后神牌,涓吉供奉于西龛之西,用昭妥侑。所有一切派员移奉各事宜,着该衙门敬谨预备。其圆明园安佑宫,亦敬谨照此恭移安奉。

臣等谨案:内殿虔奉帝后神位,晨夕展诚,洵为万世敬尊爱亲之创典。皇上慕笃寝门,恪

遵成命,昔瞻依而今对越,受福有常,实由宫庭密迩基之。御书龛额联句,谨分载宫殿门。

一、内廷朝贺

元旦朝贺之礼:长至万寿节同。先期由礼部奏请,得旨"受贺"。设中和韶乐于乾清宫檐下,丹陛大乐于

乾清门内,秖候皇帝御太和殿,受群臣朝贺。礼成,乘舆至乾清宫檐前,降舆。中和韶乐作, 乐 章与

外朝同。 皇帝御乾清宫,升座,乐止。槅扇垂帘,宫殿监恭导皇后率皇贵妃、贵妃、妃、嫔等位以次进,皇

后就正中拜位立,皇贵妃、贵妃、妃、嫔等位稍后,左右立、均北面。丹陛大乐作,奏"雝平之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四十五 三五三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358



国朝宫史续编 三五二

豋极后,即遵照成法,亦于右次添供皇考世宗宪皇帝神牌。丁酉年,复供奉孝圣宪皇后神牌于一龛。此系皇考不匮孝思之所创设,我子孙自当永远遵守。但历代久远,而神龛有一定位数,万万年之后,嗣皇帝自当照此一例供奉。因思养心殿之西佛堂现供之佛,将来朕移居宁寿宫之养性殿时,自应移于养性殿之西配殿。现在养心殿之西配殿,当照此东佛堂一律造龛,将来万万年后,中间佛龛之左右,朕及子孙皆可依次安设神牌。俟传至朕玄孙万年后,再将东佛堂圣祖牌位移于寿皇殿,从此世代递祧,依次移供,可以奉为世守。我国家亿万斯年,代代相承,云礽衍庆,瓜瓞绵延,为亘古所未有。至寿皇殿中龛,系雍正年间供奉圣祖仁皇帝圣容;左龛,系乾隆初年供奉皇考世宗宪皇帝圣容,将来朕万万年后,当在右龛。敬思圣祖仁皇帝践阼六十余年,深仁厚泽,超越史册。皇考世宗宪皇帝励精图治,纲纪肃清,且寿皇殿及养心殿供奉圣容、神位,皆系皇考遗制。朕仰荷天恩,纉承圣祖、皇考贻绪,自豋极以来,于今六十余年,开疆拓土,敬天勤民,自维功德,勉绍前徽,万万年后,圣祖、皇考及朕均当在不迁之列。将来寿皇殿九龛供满时,当由朕以下为始,以次递祧。所有圆明园安佑宫、热河永佑寺,均当照此一律供奉,以昭法守而示来兹。此系朕偶尔思及,豫为指示。若果能仰荷上苍眷佑,衍祚庞洪,实我国家无疆之庆,此朕之期望而不敢必者。我子孙当敬体此意,祈天永命,庶几上邀昊眷,克符斯愿耳。

四年正月初六日,奉谕旨:嘉庆元年十二月内,先经钦奉皇考高宗纯皇帝勅旨:雍正年间,于养

心殿东佛堂佛龛之右,供奉圣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后神位,是以朕遵照成法,亦于右次添供皇考世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12



国朝宫史续编 一〇

相关御制诗文。如记述雍和宫门宇殿堂, 附以弘历撰写的《喇嘛说》; 记述中南海勤政殿, 附以顒琰

撰写的《勤政殿记》, 以类相从, 读之引人入胜。

清入关以后, 紫禁城内悉沿前明之旧, 顺治、康熙两朝仅缮饰而居, 很少别有兴筑。至乾隆年

间, 新建、扩建一批宫殿, 土木丹青, 穷极闳丽。从《宫史续编》的记载中可知其大略:

  宁寿宫: 乾隆三十七年修建。原拟将坤宁宫所奉之神位、神竿移来, 一如坤宁宫祀神之礼。其后又于宁寿宫后筑养性殿, 制如养心殿, 以为弘历倦勤后寝兴之所。( 见本书卷五十九, 宫殿九, 内廷六)

  毓庆宫: 康熙时为皇太子允礽特建。弘历十二岁入居此宫, 十七岁结婚后移居重华宫。定制:皇子六岁入学, 多居于此宫。弘历即位后, 毓庆宫为" 龙潜发迹" 之地, 其他人不能再居住此处,实际上闲置起来。至乾隆六十年九月立顒琰为皇太子, 才重新葺治, 顒琰移居此宫。( 见本书卷六十, 宫殿十, 内廷七)

乾清宫: 嘉庆二年十月失火重建, 三年十月竣工, 复还旧观。( 见本书卷五十四, 宫殿四, 内

廷一)

  文渊阁: 在文华殿后, 明时已毁于火, 向仅沿袭虚名。乾隆三十九年重建, 制仿宁波范氏天一阁藏书楼, 贮藏第一份《四库全书》。大臣官员有嗜古勤学者许赴阁观览, 但不许携出室外。《四库全书》告成时, 弘历在此宴修书大臣; 每次御经筵毕, 也在此赐讲官茶。( 见本书卷五十三, 宫殿

书名:京城古迹考 日下尊闻录 页码:61

驯鹿坡 地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东海有使鹿之部,产驯鹿,胜负载,被鞍服箱,兼牛马之用,而性尤驯扰,用则呼之使前,用毕散走山泽。宁古塔将军以之入贡。中国不假为用,因放诸长林丰草,俾适其性。其毋以不见用自感耶!

金莲花 高宗纯皇帝诗云:种自五台出,蔓延遍塞堧。纳凉曾有峪方舆纪要:独石口北金世宗纳凉处,产黄花状若芙蕖。,开府亦名川元世祖开府金莲川,亦其地也。。直以陆为海,喜同金布田。漫生分别见,孰不是心莲。

风细盆梅欲放花 宁寿宫后为养性殿,殿后为乐康堂。楹间联曰:土香阶草才苏纽;风细盆梅欲放花。

西岭晨霞 西岭晨霞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四面芙蓉入绿纱 西苑春耦斋在丰泽园西,隔池相对者为听鸿楼,由径南折而东,面北为植秀轩,四围栽竹。联曰:几群鸾鹤随吟管;四面芙蓉入绿纱。

曲水荷香 曲水荷香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神童贾昌 高宗纯皇帝题宋玉镂戏婴图云:佳禽按队听使令,见说神童唤贾昌。注:陈鸿祖东城老父传,贾昌于元和时年九十馀,开元初被召,方七岁,华冠绣襦,指挥群鸡如神,故天下号为神鸡童。

惇叙堂 西苑丰泽园门内为惇叙堂,旧名崇雅殿,乾隆壬戌宴宗室于此,联句赋诗,因移崇雅额于别殿,易名惇叙殿。联曰:彝训念贻谋,本支百世;仙源长笃庆,华萼一堂。高宗纯皇帝诗云:

书名:京城古迹考 日下尊闻录 页码:62

惇叙名堂始自余,每来欲去且徐徐。

澄怀堂 堂在西苑惇叙堂后。高宗纯皇帝诗云:书堂构丰泽,七十有馀年。佳节春光驻,圣人宝额悬。堂额皇祖御书。席珍常接引,康熙初年,儒臣率于此进讲。义府足周旋。讵止羹墙慕,绍闻励勉旃。

含经堂 堂在长春园内。高宗纯皇帝夏日含经堂诗:高轩能却暑,邃室亦生凉。道味研精义,随时爱景光。苑禽鸣处乐,砌卉吐来芳。石鼎闲常煮,瑶琴静不张。诗吟西蜀杜,壁画辋川王。差喜娱清暇,还惭致治康。又有句云:内外讵殊视,如行要并蘉。

学古堂 堂在静宜园中,堂前周廊嵌高宗纯皇帝御制二十八景诗。学古堂诗曰:堂名因傅说,家法始神尧。避暑山庄有此堂名,皇祖御笔也。敬述山庄额,常循义府标。

韵古堂 堂在西苑。高宗纯皇帝诗注:古钟十一得自江西临江,廷臣辨识以为周器,补成十二,悬于此堂。

涵秋堂 为圆明园内安澜园十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西临长河,波光翻影,动摇楣梠间,坐此可悟南华。

乐寿堂 养性殿后为乐寿堂,额曰与和气游。高宗纯皇帝有御制诗。又清漪园勤政殿后亦有乐寿堂,前轩额曰水木自亲。

畅观堂 堂在清漪园内,居昆明湖西南隅。高宗纯皇帝诗云:左俯昆明右玉泉,背屏镜治阁名。面溪田。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36

(三)外东路

外东路旧统名宁寿宫。清乾隆三十七年始建,备归政尊养之用。宫垣南北一百二十丈,东西三十六丈有奇。所占之地,约当内廷宫殿四分一。规模俱仿内廷,各正宫正殿前,为皇极殿,制如乾清宫。(图十六)

图十六 皇极门

前为皇极门,门前有九龙壁,后为宁寿宫,制如坤宁宫。宫虽统名宁寿,仍特有一宫名此。北为养性殿,制如养心殿。(图十七)自乾隆三十七年兴工,至四十一年始落成。奉太后称庆,并贺金川奏凯。每逢佳节,均于是殿开宴。迨乾隆六十年归政后,永定此地为太上皇宴居之所。后越百馀年,慈禧太后曾居此。又北为乐寿堂。(图十八)后为颐和轩、景祺阁。东有景福宫,西有符望阁。

图十七 养性殿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42

民国三年内务部呈奉大总统令移运辽热两处行宫宝物庋藏于此,并于各殿内添制柜格,分类陈设,于是我民族数千年文化生活之结晶,数千年精神所系之史料,始得荟萃保存,以公诸国人。而古物陈列所于焉成立,其各殿阁掌故及所陈古物,该所另有专篇说明。

(三)故宫博物院概略

办公处在宫内西三所。民国十四年十月正式成立。先是十三年,逊帝出宫,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物品。讫迨本院成立,于内设古物、图书两馆。图书馆分图书、文献二部。

十五年,由国务院移送资政院、方略馆、观海堂原藏之书及前清军机处档案,分途整理。于是图书馆又设图籍、掌故二部,图籍部影印善本书,掌故部刊行《掌故丛编》。于十六年双十节起,公开游览。

(1)古物馆:在宫内东西路,各分为专门陈列室。坤宁宫迤东间,雕刻品陈列室;基化门迤南,陈设品陈列室;坤宁宫东暖阁,文具陈列室;坤宁宫迤西,玛瑙陈列室;景和门迤北,养心殿藏珍品陈列室;景和门北间,象牙陈列室;景和门南间,刀剑陈列室;龙光门迤北,第二陈设品陈列室;端凝殿迤北,珐琅器陈列室;日精门北间,烟壶陈列室;乾清门迤东,碑帖陈列室;月华门迤南,雕漆器陈列室;月华门南间,如意陈列室;月华门北间,古镜陈列室;月华门迤北,郎士宁画陈列室;坤宁宫西暖阁,为景泰蓝陈列室;坤宁门迤西,织绣品陈列室;坤宁门西间,第二雕刻品陈列室;咸福宫,乾隆珍赏物陈列室;钟粹宫前殿,宋元明书画专门陈列室;钟粹宫后殿,扇面专门陈列室;景阳宫前殿,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室一;御书房,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室二;承乾宫,清瓷专门陈列室;景仁宫前殿,大铜器专门陈列室;斋宫前殿,玉器专门陈列室。

(2)图书馆:设于寿安宫。据《宫史》所载,原为咸安宫旧址。乾隆辛巳,祝圣母七旬大庆,重加修葺,称觞于此。外院东西庑各五间。本馆即以东庑为善本书库,西庑为阅览室。内院南殿为春禧殿,北殿为寿安宫。左右延楼,回抱相属。今东楼上下,排列经史二部及志书。西楼上下,排列子集二部及丛书。北殿为殿本书库。南殿西屋,为满文书库,南殿东屋,庋杨氏观海堂藏书。东西后院之福宜斋、萱寿堂,则为重复书库。与寿安宫毗连之英华殿,则为善本书及佛经陈列室。

(3)文献馆:设于宫中外东路,锡庆门之南三所。为乾隆时皇子所居,中曰撷芳殿,即嘉庆潜邸。本馆以西所为办事处,中东两所为存档库房。皇极殿、宁寿宫,陈列图像;养性殿,陈列礼器图;东暖阁,陈列印玺;西暖阁,陈列玉策;畅音阁,陈列戏衣切末;阅是楼,陈列剧本盔头等;乐寿堂,陈列档案;后殿,陈列抄币符牌勋章等;东暖阁,陈列图书;西暖阁,陈列慈禧后用品;颐和轩,陈列盔甲兵器;景祺阁,陈列朝服;景福宫,陈列有系统之史料;神武门楼,陈列銮舆仪仗。寿皇殿在景山后,寿皇门内,南向,陈列清帝后像及乐器,仍当日岁朝奉祀形式。皇史宬在东华门内东南隅,藏清代各朝《实録》及圣训。大高玄殿在神武门西北。十五年,移存军机处档案于内。后殿为本馆办公分处。

北京故宫养心殿和养性殿的比较分析

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其主殿大木结构为明代中期遗构,为清代皇帝寝兴常临之所;养性殿位于宁寿宫区养性门内,清代乾隆年间仿内廷养心殿建造,作为乾隆颐养天年的倦勤后寝兴之所。以故宫养心殿、养性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宋代《营造法式》以及清代《工程做法》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对平面及大木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讨论,证明二者虽在型制、大小、功能上有诸多相同点,但在大木结构方面仍有其各自的时代特征,为后期我们进行明清建筑大木作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养心殿与养性殿还是明清建筑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历史价值。 

北京故宫养心殿养性殿大木作比较研究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永乐十八年建成。之后历经明代、清代、中华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同时,明清两朝也是中国古建筑大木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其主殿大木结构为明代中期遗构;养性殿位于宁寿宫区养性门内,为清代中期仿内廷养心殿建造。本文首先从养心殿、养性殿的个案剖析出发,选取大木构架的角度,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照宋代《营造法式》以及清代《工程做法》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对其平面形式、梁架结构、立面构成、斗栱样式以及梁架斗栱中若干分件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养心殿与养性殿主殿大木构架加以分析解读,并提出思考,证明二者虽在型制、大小、功能上有诸多相同点以外,在大木结构方面仍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为后期我们进行明清建筑大木作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歇山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屋顶形式之一,北京故宫的建筑之中,歇山顶建筑所占比重最大,种类也非常齐全。本文也在大范围的实地考察基础上,选取北京故宫内具有较清晰纪年、现状保存完好的典型歇山建筑实例作为案例,辅以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完善明清建筑大木作比较研究。为北京故宫歇山建筑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