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延庆寺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延庆寺,坐落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北部阳白乡善文村,该寺在建筑形制上耍头、补间、斜拱、驼峰的手法同境内佛光寺文殊殿相似。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221

  荷花池题额:卓锡泉之前,有一小亭,又前为小池,蓄泉水,布莲其中。沿池松柏年久,状如虬龙,若攫若飞。每岁夏,泉水流溢,荷花盛开,上下云烟,如坐天上。万历十四年,驾至,爱之,为书"水天一色苍松古柏"八大字。

  

  田宅 历朝所赐过宛平界内田宅不可胜纪。中间有跋前疐后而去其籍者,有时异势殊而售之他者,有胙土专制而不经本县者,典籍淆乱,未易诘问,姑据宛籍之可征者,序次如左:

  皇亲杜继宗地,共叁拾壹顷陆拾叁亩叁分。每亩征银叁分,共银玖拾肆两捌钱玖分玖厘。本县征解:真立地一十二亩、祖高地四十亩、觉宁地十亩、周文地三十二亩、刘刚地五亩、宋胜地五十亩、李廷地四十亩、屈禄地十亩、于进地二十七亩、法荣地三十亩、孙才地二顷六十二亩、云二地十亩、善会地二十亩、田润地十亩、李三滕奉地二十六亩、□雄地一十亩、王夏地五十亩、高奉地一顷二十五亩五分、张三地六亩、郭豪地三十亩、张洪地共一顷七十三亩、闵支地四十亩、许文地二顷五十二亩、蔡敖地十亩、梁玉地二十亩、惠禄地八十亩、王忠地五亩、干堂地一十亩、杜三地四顷四十九亩三分、洪禄地一十五亩、丁信地三十四亩、高二地一顷九十八亩、高平地四顷四十三亩、李锦地一顷、刘守仁地六十亩、张雄地二十亩、张儒地十亩、会坛地三十亩、葛相地四十亩、真禄地十亩、真远地一十五亩、梁盘地十亩、邢宗仁地二十亩、滕三地五十亩、元宝地八亩、庆云地四十亩、妙泉地十亩、洪勋地四十亩、广能地二十亩、修崇地一十四亩、康安地一十六亩、赵昇地十二亩、谢伦地三十五亩、支五地七十亩。

  驸马许从诚地,共壹百捌拾贰顷肆拾亩伍分肆厘捌丝,每亩征银叁分,共银伍百肆拾柒两贰钱壹分陆厘贰毫贰丝肆忽。本县征解:隆安寺下李福等地共五顷七亩五分、会昌侯下高奉芦沟桥等处地共二十二顷八十六亩九厘八丝、兴福寺下惟恒地共一顷三亩、广泉寺下智海地一顷二十亩、弘教寺下修崇地共二顷五亩、景隆寺下谨顿地一顷三十八亩三分、华严寺下清存地一顷六十七亩、广缘寺下庆朋地一顷一十七亩、永寿寺下修住地共四顷、张永龄下张海地七顷、保恩寺下能贤地五十亩、张承朴永祥寺傍地五十七亩、延庆寺下清印地一顷二十三亩、昌化寺马恩地七十亩、何穆太监下谭豫寺地共九顷八十五亩、王承胤地共四顷、大觉寺下圆景地七顷四十九亩二分五厘、庆云侯下苑夏地共五顷二十四亩八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309

房初建置,(昨岁议为火器营两翼各建营房一区,视健锐营之制,选劲旅居之,演习火器,因于堤西之南坞度地鸠工。)无非惠众俾安身。东岸墙临圣化寺,其中林木颇清幽。晨凉图趁归御苑,更弗门前命系舟。轧轧鸣榔过绣漪,(桥名。)昆明百顷绿波披。舟行十里诗八首,却未曾消四刻时。(一时八刻,四刻始半时也。)

  〔臣等谨按〕圣化寺、绣漪桥应载苑囿门。恭读御制诗,此八章乃由广源闸易舟即景之作,今仍以始事为重,谨载入广源闸条。

  (原何御广源闸望西山诗 山水有佳趣,景象在朝暾。晨倚河堤望,旷然尽平原。春干寂已歇,秋容粲复繁。疏峰互对立,叠涧迅相奔。行人穿露薄,樵子出烟村。陟岭遂及巅,泝流得穷源。讵询世外乐,聊辟区中喧。白湖集)

  增朝真观西有延庆寺。(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延庆寺凡明碑三:正德年间勅谕碑二,崇祯癸未年重修碑一,翰林院侍讲清苑孙从庆撰。

  原郑公庄在万寿寺左,度桥而南有亭在平畴,亭外俱稻田,缘堤莲芡,盖郑戚畹园也。(燕都游览志)

  〔臣等谨按〕郑公庄今无考。

书名:日下旧闻考(七) 页码:114

涿州西二十里有禹钧墓,人呼为十郎冢。(长安客话)

  〔臣等谨按〕州志,今团柳村北有河形,旧名康河,北岸上有荒邱,微有甃形,空缺处望之不尽。其后有小穴,以瓦石投之,铿然有声。土人呼为十郎冢。今考墓前石碣,为明正统时太监窦吉祥墓,惟碣文内称吉祥为宋学士仪九世孙,葬于康河之阳祖茔之次云。

  原窦谏议禹钧,尝因元夕往延庆寺烧香,于后殿阶侧拾得银二百两,金三十两,遂持归。明旦清辰诣寺守候失物主,须臾见一人涕泣至。公问所因,其人具以实告曰:父犯刑至大辟,遍恳至亲,贷得金若干,将赎父罪。昨暮以一相知置酒,酒昏忽失去,今父罪已不复赎矣。公验其实,遂与同归,以旧物还之。(范文正别集)

  原窦氏同宗及外姻,贫困有丧不能自举,公为出金葬之,由公葬者凡二十七丧。亲戚故旧遗孤有女未能嫁者,公为出金嫁之,由公嫁者孤女凡二十八人。相知窘困由公活其族者数十家。及公之亡,有持心丧三年者。(同上)

  原禹钧五子:仪、俨、侃、偁、僖。仪至礼部尚书,俨礼部侍郎,皆为翰林学士,侃左补阙,偁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僖起居郎。同上

  原窦仪尚书本燕人,家法整肃,尚书每对客,即二侍郎、三起居、四参政、五补阙皆侍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04

寺弥陀塔中空可登。塔崇十丈,窗八面,窗置一佛,凡五十八佛,佛设一灯。岁上元夜,僧燃灯绕塔奏乐。金光明窗,乐作天上矣。

明郭正域法藏寺诗:古刹城南寺,莲花处处开。金轮平地转,香雨半天来。清话逢元度,论文有辨才。真如非幻境,云水两徘徊。

〇大悲寺在崇南坊,有敕建碑,久废。

左安门在外城南之东。

太阳宫在法藏寺西,本朝顺治初年建,奉太阳日君,羽士居之。

长元按:殿庭有无字碑二,或明旧碑磨去,亦未可知。其创建年月无考。

五虎庙在太阳宫后,系明旧刹,本朝康熙年重建,无碑可考。殿前古松二株,浓阴满院,盖二百余年物也。寺僧云:昔时五虎庙塑关、张、赵、马、黄西蜀五将得名,后毁于火。关圣加封帝号。

今前殿祇奉关帝,而五虎之名仍旧。

云集观在五虎庙东北,本朝康熙年建,亦羽士所居。后有斗姥阁,旁翼二亭,修饰甚完整。

延庆寺在缆竿市,无旧碑可考,有康熙十年鼎炉一。

华严寺俗称槐寺,在三转桥,地名魏村社大市庄。有辽天会五年梵书尊胜陀罗尼石幢,仙露寺讲经比邱圆秀、开国男任师诲立,明正统二年重修。

景福寺旧名石佛寺,在三转桥,有明正德间费宏、陈天祥二碑。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14

朝真观在白石桥西,本朝康熙三十三年重修,有太常少卿励杜讷碑。

延庆寺在朝真观西。

长元按:燕都游览志有延寿庵在白石桥西二里,殿宇精严,疑卽延庆寺

〇元欧阳原功墓、李孟墓,俱在香山乡石井村。

广源闸在西直门西七里,元至元二十六年建,本朝频加修葺。于此易舟入昆明湖,达绣漪桥,至清漪园。

万寿寺在广源闸西数十武,明万历五年建,殿宇极其宏丽。左钟楼,前临大道。钟铸自永乐,径长丈二,内外刻佛号,弥陀、法华诸品经,蒲牢刻楞严咒。铜质精好,字画整隽,相传沈度笔,少师姚恭靖公监造,名曰华严钟,击之声闻数十里。有敕建碑,大学士张居正撰。后钟弃于荒地。

本朝乾隆十六年,移钟于城北觉生寺,有御制碑,清、汉、蒙古、西番四体书。

明朱国祚万寿寺诗:贝叶三车少,华钟万石余。声仍到长乐,地合置精庐。潇洒人王界,庄严学士诗。秋来霜落后,流响更何如?

万寿街在万寿寺西,路北设关门,有长衢列肆,北达畅春园,居人称为苏州街。

魏之琇诗:楼馆青红百货俱,水村山郭似姑苏。小人近市真堪羡,翻作人间大隐图。

昌运宫在广源闸之南,三虎桥西里许,初名混元灵应宫,明正德六年,司礼太监张永建。有敕建碑,又大学士李东阳、副使刘效祖碑二。本朝乾隆三十四年敕修,有御书并御制诗碑清汉各一。

书名: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屯里名称录 页码:84

儿胡同 大石桥 火神庙街 染房夹道 小粪厂 官马圈 延庆寺 米市口南河漕 首院胡同 拐棒胡同 细米巷 细米厂 两棵槐

第九自治区第十二坊 本坊面积约合十二万二千零五十方公尺公所设于标杆胡同北口外路南二十八号

东草市 栏杆市 烟袋胡同 拐湾胡同 关王庙街 倪家胡同 东马尾帽 东利市营 利市营大院 标杆胡同 西厅胡同 西河漕 三转桥

第九自治第十三坊 本坊面积约合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五方公尺公所设于西利市营路北

蒜市口 抽分厂 石板胡同 地藏寺东街 地藏寺大院 驴驹胡同 南烟筒胡同 香炉胡同 西唐洗伯街蒲帘胡同 草截胡同 东香炉营 西马尾帽 西利市营 张家大院 地藏寺街 箭杆胡同 黄花苑 耳挖勺胡同 黄花苑东胡同 黄花苑中胡同 黄花苑西胡同 九道湾 竹头胡同

第九自治区第十四坊 本坊面积约合九万三千四百五十方公尺公所设于西利市营路北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14

 兴隆街 井一。有关帝庙、兴隆庵、弥勒庵、福宁禅林。有明工部主事翁淇碑,有松江义园。

  八条坑

  四棵树胡同

  米市口 又名细米厂头条胡同。

  火神庙街 有延庆寺

  南河漕井三。

  右在左安门北,广渠大街南,天坛东,西与南城界。

外城南城

城册:外城地址隶南城者,正东坊,第一铺:东至崇文门大街与东城界,南至北官园南口,西至新开路北口,北至城根。二铺:东至喜鹊胡同东口,南至平乐园,草厂二条胡同与中城界,西至阎王庙前街,又至萧公堂与中城界,北至巾帽胡同,又至东河沿城根。三铺:东至崇文门大街,南至石板胡同,均与东城界,西至磁器口,北至五老胡同。四铺:东至平乐园北口,南至三里河桥,西至草厂七条胡同南口,北至北官园南口。五铺:东至火药局,南至何家庄,均与东城界,西至鞭子巷三条胡同,北至柳树井。六铺:东至鞭子巷二条胡同,南至天坛,西至西珠市大街与中城界,北至三里河与中城界。

崇文门大街

俗称哈达门大街。东属东城,西属南城。跨护城河有桥,曰崇文门桥。崇文门税务署在东,详衙署。有镇海寺。有山东会馆。《水曹清暇录》:得天张司寇照旧居在崇文门外,屋宇宏深,有楠木厅,楼多鬼怪。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564

自广渠门大街而南以达于左安门,均为荒凉寂寞之区,蔬圃麦畦,颓垣废冢,一望皆是。其有名称可记者,惟二三寺庙而已。广渠门大街[一]以北有地曰南里,自是而南,曰夕照寺,[二]曰南台寺,[三]曰安化寺,[四]曰育婴堂,[五]稍西曰炉圣庵、[六]土地庙、弥勒庵。再西曰兴隆街、[七]小兴隆街、四棵树胡同。又西曰延庆寺。稍南曰银锭坑,曰放生池。[八]又南曰文昌宫,曰宋家胡同,稍东曰南极庵。[九]再南曰玉清观,[十]有玉清观街。又南曰五虎庙,[十一]曰太阳宫。[十二]其西曰龙须沟,逾沟为天坛东墙外地。曰四块玉,曰小酱房,曰北小庙、南小庙,曰八道桥,曰南缺口。曰法藏寺,寺已毁,塔尚在,[十三]是为北宁火车入城经由之地。自南极庵而东,曰火神庙,曰五圣祠,曰交龙庵。再南曰万柳堂,[十四]曰拈花寺,曰魁星桥。再南曰五里屯,曰打把厂。再南曰三义庙,曰甘露寺,广东新义园。其东曰东火桥,有袁督师庙。[十五]再南即左安门,[十六]路西有吉祥庵,有

大西街,张园在焉。[十七]路东有头条、二条、三条、四条小胡同。

注:

[一] 《顺天府志》:"广渠门大街即南大街,俗称沙窝门大街。迤西直崇文门街者曰缆杆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569

《游南台寺诗》墨迹,今尚在。"《宸垣识略》:"东南寺院多停旅榇,故旧址重新,颇为宏敞。夕照、南台其最著者。"魏之琇《过夕照寺诗》:"钟声[磬]不闻林鸟寂,②鲍家诗唱古先生。"

[四] 《万历沈志》:"安化寺在崇南坊,有勅建碑。"《顺天府志》:"兴隆街以东为安化寺,明天顺八年赐额,③有景泰间三衢释大善、弘治间光禄卿张天骏二碑。"

[五] 《顺天府志》:"南台寺迤南里许为育婴堂,康熙时建,有世宗赐额。"《顺天时报丛谈》:"育婴堂在安化寺南,夕照寺西,今移东珠市口、三里河之间,已非昔日之故址。"

[六] 《顺天府志》:"炉圣庵为山西冶工所建,明刹也。有孙嘉淦、戴章甫二碑。旁为潞安会馆。又有弥勒庵。"《顺天时报丛谈》:"炉圣庵在广渠门内,亦明代所创修,原为山西冶行公建,乾隆十一年重修,现该庵已零落。"

[七] 《顺天府志》:"兴隆街有关帝庙、兴隆庵、弥勒庵。福宁禅林,明天顺间建,有工部主事翁洪碑。"

[八] 《顺天时报丛谈》:"延庆寺无碑可考,有康熙十年之鼎、炉各一,均铁制,故其地

又名为铁香炉云"。《天咫偶闻》:"放生池在火神庙街。顺治中,浙人范思敬建。范尝梦至一兰若,院悬木鱼。有人云,东坡居此。遂入谒。坡云,吾有王文正金书《法华经》以授汝。坐侧一人侍立,云姓何。放生池既成,延一老宿居之,而未之往也。一日至寺,则宛然梦境也。僧云,有一法宝,今赠居士,视之,王文正金书经也。室有募缘疏,乃何御史书,乃知僧为东坡后身。此段见《池北偶谈》。乾隆中,果邸重修之,后渐颓。光绪初,僧洞天募而新之,别建幽室数楹,颇为明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578

帘胡同,曰烟扫胡同,曰东胡同,曰黄花院,曰黄花中胡同。再南即法华寺。又南曰东大院,曰三教宫,曰红桥。再南即天坛北墙。

注:

[一] 《顺天府志》:"米市口,亦名细米厂头条胡同"。按:《顺天府志》此地附近有八条坑、板桥、双龙坑诸名,①今俱不见。又案:米市口、细米巷、兴隆街等处,今俱在广渠门大街中间之北,距左安门尚远,而《顺天府志》列于左安门大街之下,未谂何故。入左安门,有头条、二条、三条、四条、吉祥庵、甘露寺诸名,《顺天府志》乃均不载,大约当时左安门内左近,并无街市,近始逐渐加增也。

[二] 《顺天府志》:"火神庙街,庙建自明成化间,有建昌侯张延龄碑。又有延庆寺。"

[三] 《顺天府志》:"蓝旗小营房、大营房,顺治十八年改设正蓝旗教场于此。见《八旗通志》。中有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胡同。"按:今其地胡同自四条以下至十四条,又其旁有宽街,在营房街之南。

[四] 《顺天府志》:"三转桥无桥。华严寺俗名槐寺,金天会五年经幢称其地为魏村社大市庄。少西景福寺,旧名石佛寺,有明正德间费宏、陈天祥二碑。又寺始无考。有金天会经幢一,仙露讲经论比邱僧圆委建寺,后有明僧塔三,寺久颓圮。光绪二年,僧洗尘重立殿宇,稍西有景福寺,明建,今圮。两寺碑犹存。"《日下旧闻》:"张爵纪五城坊巷,崇南坊有南河漕、子[于]家湾、②递运河[所]、缆[揽]竿[杆]市,③又有三转桥、纪家桥、板桥、双马庄、八里庄、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892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八五六

 

十五年工竣。朝天宫。在州城东街。康熙三十九年建,内有万寿亭,官属拜牌于此。灵照寺。原名观音寺,在州城东南隅。金时建,明宣德五年重建。安神寺。在州城东南灵照寺东。显化庵。在州城儒林街。吕祖庙。在州城内,以旧察院改建。子孙庙。在东岳庙左,康熙六十年建。三清庙。在州城乐善街。藏经阁。在州城乐善街,内侍罗本赉俸道藏至州,建阁藏之。财神庙。在州城待理街。三义庙。在州城咸宁街。三圣堂。在州城武宁街。灶君庙。在州城内小西门北。延庆寺。在州城内西城根。始建无考,昔为尼所据。明成化四年,知州李鼒逐尼募僧居之。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732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六九六

 

观音阁,在州城守诚街。康熙六十年,住持僧了见募修。一在州城阜成街。协天大帝庙,在州城东门内。明万历中,住持行慧重修。乡官李先春施香火地十亩,

张凤翼施地十亩,贡生张应旗施地三亩,乡民钟臣妻李氏施地二十二亩,俱坐落城东。吕祖庙,在州城内,以旧察院改建。刘道人重修。子孙庙,在东岳庙左。康熙六十年,住持尼僧海德募修。东岳庙见卷五。三清庙,在州城乐善街,道人文宣言重修。藏经阁,在州城乐善街。明万历二十三年,内侍罗本赍捧《道藏》至州,道人周云

清立道场,建阁藏之。财神庙,在州城待理街。三义庙,在州城咸宁街。三圣堂,在州城武宁街〔二二〕。灶君庙,在州城内小西门北。延庆寺,在州城内西城根。始建无考,昔为尼所据。明成化四年,知州李鼒逐尼,

募僧居之。国朝康熙四十七年,邑人葛九调、住持僧性理募修。三灵侯庙,在州城内州治西。按:三灵侯,即汉三义。

北京河道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更新——以北京延庆寺棚户区更新为例

北京的河道文化遗产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产物,随着时代变迁,很多文化遗产淹没在周边高楼大厦中,与人们的生活割裂。以北京长河文化遗产延庆寺为例,通过延庆寺及其周边棚户区的更新改造,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思路及规划方法,使其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