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大慧寺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大慧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因寺内有大佛,俗称大佛寺。大慧寺的大悲殿将明代的三大艺术─建筑、彩塑和绘画熔为一炉,至今仍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
1957年,大慧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宣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237

  西峰寺赐经一藏,景泰四年□月十八日颁。

妙应寺赐经一藏,即白塔寺,天顺三年三月廿七日颁。

正法寺赐经一藏,成化年颁。

普济寺赐经一藏,成化年颁。

大慧寺赐经一藏,正德年颁。

极乐寺赐经一藏,嘉靖年颁。

永祥寺赐经一藏,隆庆年颁。以上各敕谕俱与大隆善寺同。

碧云寺有经一藏,不计年。

香山永安寺赐经一藏,不计年。

永寿寺赐经一藏,不计年。

功德寺赐经一藏,不计年。

  万佛寺赐经一藏,万历十八年八月。

皇帝敕谕万佛住持及僧众人等:朕惟佛氏之教,具在经典,用以化导善类,觉悟群迷,于护国佑民,不为无助。兹者圣母慈圣宣文明萧皇太后命工刊印续入藏经四十一函,并旧刊藏经六百三十七函,通行颁布。今以一藏安置本寺,尔寺务须庄严持诵,遵奉珍藏,不许诸色人等故行亵玩,致有遗失损坏,特赐护持,以垂永久,钦哉。故谕。

  二圣庙赐经一藏,万历十一年四月颁。

  翠峰庵赐经一藏,万历二十年四月颁。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243

  寺,在栗园庄,正统年间黄太监建,正德五年韦太监等重修。参政王沦记。感恩寺,在新店村,景泰年造,今废。永安寺,在何家村,宣德十年太监但住建,正统九年敕赐今名。太常卿程南云记。以上离城约四十里。大慧寺,在畏吾村,正德八年太监张惟建,赐护持敕谕。十年,学士李东阳撰真武殿铭。万寿戒坛寺,在小园村,辽清宁中建,名大慧聚寺。本朝宣德九年太监阮简等重建,正统五年敕赐今名。崇兴寺,在新城村,至正年建,今废。开元寺,在白家滩,旧传唐开元年建。本朝弘治六年太监罗秀重修。中宪大夫李纶记。崇兴寺,在新城村,正德年造。崇化寺,在城子村,元至正中建,名清水禅寺。本朝宣德年太监吴亮重修,正统二年敕赐今名。礼部尚书杨溥记。以上离城五十里。灵光寺,在黄村,正统年敕建。华藏寺,在高店村,浑河水冲废。大觉寺,在北安河,宣德年出内帑金重建,敕赐今名。正统十一年重修,有御制碑二道。广熙寺、隆恩寺、秀峰寺,俱在军庄。西峰寺,在李家峪,唐名会聚,元时改为玉泉。正统元年太监陶镕等重建,敕赐今名,有记。景泰四年赐护持敕谕,检讨严素记。隆庆六年又敕赐碑,鸿胪寺卿王之垣撰。广慧寺,在狮山下,永乐丁酉朝鲜僧懒赞来朝,筑精舍。成化戊子太监张轩等重建,易名为寺,吏部员外张骏记。正德元年太监王念等重修,大学士刘忠记。万佛寺,在冯村,旧名万佛堂,宣德壬子僧人辩重建,正统戊午敕赐今名,万历壬子重修,十八年钦赐藏经,有敕谕。净德寺,在童子山,成化戊子太监李棠建,奏请敕赐今名。祭酒吴节记。成化十一年敕谕护持。福昌寺,在童子山,系古泉庵旧址。正统乙丑僧无心募太监阮安等重建,敕赐今名。成化三年钦赐护持敕谕,僧道深记。宝峰寺,在冯村,天顺二年太监梁英建,正德十一年太监郑怀等重修,学士刘忠记。常觉寺,在冯村,正统十三年僧悟静修道于此。太监柴昇为闻于上,敕赐今名。嘉靖四年太监黄英等重修。宝林寺,在冯村,古刹废址。正统三年太监王直等重建,明年,敕赐今名。礼部尚书胡濙记。吉胜寺,在曹各庄,至元十三年僧圆从重建。林泉野老从伦记。净明寺,在岳家坡,天顺二年建,有敕谕。宝觉寺,在店子村,址本观音古刹。正统二年太监杨瑛重建,敕赐今名。镇南桑古鲁记。华严寺,在匣儿窑。洪智寺,在东务。以上离城六十里。

  圆照寺,在马鞍山,古刹。成化七年太监覃祥重修,十一年敕赐今名。吏部尚书彭时记。胜泉禅寺,在孟家胡同,系辽元故刹。本朝弘治末年,耆民刘政等重建。正德十一年、嘉靖十七年重修。沙门法瑁记。弘恩寺,在京西乡,系废刹。弘治十三年太监戴蒙重建,敕赐今名。有敕谕一道,户部尚书李东阳记。十七年钦降御香,有记,太常寺卿张元祯撰。潭柘寺,在平园村,金大定十三年建。旧名龙泉寺,一曰嘉福寺。正统年太监王振重修,礼部尚书胡濙记。弘治十年太监戴义请于朝,赐金重建寺,有蛇异。大学士谢迁记。洪恩寺,在小新房,正德二年重修。以上离城约七十里。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295

  登望湖亭:为览西湖胜,来登最上亭。云生拖练白,日出拥螺青。葭菼高低岸,鸥凫远近汀。真源何所藉,佛土共山灵。

  净业寺看莲:杖履吾何适,逢僧曲水边。三乘开宝地,六月涌金莲。雨过尘心净,风来爽气偏。浮生闲自惜,不是为逃禅。

  上元过慈寿寺:天家开宝地,咫尺是西方。塔拥慈云色,灯分慧日光。彤宫施玉食,贝阙锁金章。何以资灵贶,皇图万载昌。

  灵济宫访胡茂承:秋杪琳宫寂,因君一抱琴。楚人能觅句,燕市有知音。白发江湖梦,青山岁月心。但教吾党在,然诺即千金。

  过大慧寺:出郭访林丘,禅家物色幽。烟霞常蔽日,风露早惊秋。世事从多变,人生强半愁。逢僧聊共话,老境若为酬。

  广通寺独酌:背郭寻秋色,逢僧话净缘。性虽同白堕,口愿出青莲。兰若云常绕,菩提日并悬。逃禅须买醉,肯惜杖头钱。

  寿安寺卧佛二首:何年开佛土,宝像自安眠。有觉通三昧,无生了万缘。涅槃空外胜,般若梦中偏。幻迹疑难灭,重逢帝主怜。双树何人植,如来偃在床。三生开觉路,万劫委慈航。示寂形应苦,调心梦转长。檀施烦问讯,多是困津梁。

  出郭憩演梵寺:策杖寻幽境,传觞坐茂林。风来秋觉蚤,雨过昼仍阴。河朔尘中梦,平原世外心。老僧如问信,久已谢朝簪。

  法藏寺观塔:几年不出城南路,偶为幽寻过梵宫。四壁烟霞留白日,满堂钟磬起秋风。浮屠影落青霄外,舍利光生净土中。一笑远公回首别,虎溪忘却记西东。

徐学谟(吴郡人 提学副使)

  秋早同省僚登西直城楼:千山落木莽萧萧,万堞高墉倚碧霄。边塞有人烽燧少,衣冠无事啸歌饶。霜清古戍频休马,草尽平沙合射雕。千古中华还此地,河山长护紫宸朝。

  九日毗卢阁览眺二首:驻马空林夕照斜,坐舒清啸杂鸣笳。当杯翠滴千峰色,拂槛寒生九塞沙。浮世形骸聊白眼,他乡怀抱更黄花。十年钟梵经行地,愁对西风揽鬓华。凌绝丹梯万仞孤,诸天香界混虚无。西陵树隐浮烟外,南国台荒大海隅。渐老风尘随燕雀,相思兄弟隔茱萸。禅门镇日忘喧寂,醉里摩挲旧酒徒。

魏裳(蒲圻人 副使)

  雪月朝天宫习仪:东风初上万年枝,霁雪光摇赤羽旗。云净蓬莱通御气,天开元会盛朝仪。千山曙色浮金掌,三殿春晖动玉墀。闻道祈年劳圣主,甘泉谁继子云词。

书名:春明梦余录(中) 页码:216

佛像,有旨[见新,]令臣等撰文祝告。臣等以为事关治体,据理上陈。荷蒙圣断,即时撤去。

仰见陛下聪明正大,远过百王,善推所为,虽尧、舜之治,不难致矣。灵济真君生为叛臣,死

为逆鬼,而冒名僭礼,享祀无穷,惑世诬民,莫此为甚。臣等读圣贤[之]书,当劝陛下行帝王

之道。心知邪伪,而身与周旋,则讲读者皆为虚文,辅导者更为何事?且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纵使有之,亦须诚心对越,乃能感格。臣等心既不信,诚从何生?强使驱驰,虽祭无益。若先师孔子遣祭旧规,臣等自当竭诚奉命。其一应寺观祭告,自来并不干预。伏乞圣明洞察,俯听愚言,将前项祭祀通行革罢,免令臣等行礼。先帝革号于莅政之初,陛下革祭于嗣位之始,传之后世,于前有光。庶祀典不愆,治体无累,而臣等瘝官失职之咎,亦少逭于万一矣。

内阁杨廷和请停斋醮疏:夫斋醮之事,乃异端邪说,诳惑时俗,假此名目,以为衣食之计。佛教三宝,道家三清,名虽不同,其实同一。虚诞诬罔,圣王之所必禁。在昔梁武帝、宋徽宗崇信尊奉,无所不至,一则饿死台城,一则累系金虏,庙社邱墟,生灵涂炭,求福未得,反以召祸。史册所载,其迹甚明。若使二君当时,左右随侍皆得正人,何至受祸如此哉?二君且未暇详论,只如近日刘瑾建玄明宫,钱宁建石经山祠,张雄建大慧寺,张锐建寿昌寺,于经建碧云寺,张永建隆恩宫,所费金银不可胜计。其心本欲求福也,然皆身被诛窜,家底败亡,略不蒙佛与天尊之庇佑。由此观之,则其不足信也明矣!夫何谗邪小人,公私眩惑,不遵祖宗法度,不畏天下议论,至使宫闱之内修建斋醮,万乘之尊亲莅坛场,上惑宸聪,下诳愚俗,以为福田

卷之三十九 七二三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306

  原致和元年三月,命僧千人修佛事于镇国寺。(元史泰定帝纪)

  原驸马都尉万公白石庄在白石桥稍北。台榭数重,古木多合抱,竹色葱蒨,盛夏不知有暑。附郭园亭当为第一。(燕都游览志)

  〔臣等谨按〕白石庄今废。

  原万驸马白石庄有爽阁、郁冈轩、翳月池。(帝京景物略)

  (原刘荣嗣白石庄万都尉园作 仙圃宜秋色,相将恋夕曛。松青新濯雨,槐古旧侵云。竹牖池光合,山楼石翠分。凤箫遗韵在,拟向月中闻。半舫集)

  原延寿庵在白石桥西二里,殿宇精严。其后高楼九楹,左右翼楼各五楹。一启西窗,嘉木纤萝,纷敷翳荟,西山隐映,若以翠屏围之。(燕都游览志)

  〔臣等谨按〕白石桥之延寿庵今废。

  原大佛寺在西直门北三里寺,后有高阜,积土甃石为之,广袤几二里。山上有真武祠,踏青士女正月必先至其地。(燕都游览志)

  〔臣等谨按〕大佛寺即大慧寺,今存殿两重,本朝乾隆二十二年重修。前殿恭悬御书额曰慧灯常朗。联曰:妙示真如空色相;净开正觉摄声闻。后殿供范铜佛像,恭悬御书额曰灵峰慈荫。联曰:潮音普觉声闻界;水观中涵智慧珠。

  原明正德癸酉司礼监太监张雄建寺于宛平县香山乡畏吾村,赐额曰大慧,并护勅勒于

书名: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屯里名称录 页码:117

恩济庄 高庄(南部)北至东西洼大道与第十五坊分界 半壁店(北半村)南至马路与宛平县分界 田村(北部)南至马路与宛平县分界

第十三自治区第十二坊 本坊面积约合一四·七五方里公所设于西直门外北关高亮闸东

北下关街 娘娘庙胡同 大柳树北村 大榆树南村 五塔寺 太平庄 大影壁胡同 头堆胡同 大钱市胡同 小钱市胡同 小寺胡同 德宝胡同 小园胡同 糖房胡同 上园 慈献寺 红果园 大慧寺 青塔院 净土庵 笑祖塔院 胡家楼 白石桥

第十三自治区第十三坊 本坊面积约合三六·五〇方里公所设于万泉庄关帝庙

万泉庄 小南庄 三义庙 庞家村 五座坟 王公坟 双榆树 巴沟 通惠寺 厂洼 长春桥 魏公村 法华寺 白祥庵 红庙 万寿寺 半壁街

第十三自治区第十四坊 本坊面积约合二·一方里公所设于火器营村

书名:雪桥诗话 页码:348

雪桥诗话三三〇

抵死争,谁知争命原无计。此曹心力镇相怜,反自抛残辛苦地。两度战场餐血腥,先生手持千佛经。飘然上赴玉楼去,为道此间多不平。遂令感诵溢吾党,岂独贱子缘私情。暴腮点额无所愤,从此江东亦将隐。斥鷃何来负翼风,蛴螬只附伤心本。丹旐多时返故乡,楚云燕月两茫茫。可知德政崇碑下,尚有门生吊夕阳。其序云:景仁频年奔走,终未得一展拜,尽弟子之礼,隐隐之中,上负知己。今过所治,不觉怆然为此诗也。

觉罗成桂雪田,乾隆丙子举人,有读易山房诗。佳句如:林声早得秋,及秋在夕阳间,其风尚冷峭,可想见也。与傅凯亭、朱青雷、史宁约、乐汇川相友善,敝裘破帽,时集于慈因寺、青塔院、大慧寺、拈花寺、安化寺、极乐寺,看竹赏霜叶,状甚艰苦,而天机清妙,善谈论,一座每为之倾倒。老年贫病益甚,仰生活于臞仙将军,遗迹不多见。尝自书其诗为一卷,以贻臞仙,乱头粗服,具有逸趣,为莲峰居士所得,珍秘备至。法梧门谓:所阅臞仙诗稿,经雪田评者,推许未免过当,新城之于商丘,前辈已有行之者矣。仲子月龄,字虚舟,亦能诗。赠松坪上人句云:云霞变花气,钟磬下溪声。

秀水盛柚堂题柚诗序:先府君令龙川时,官舍东西斋各有柚一树。东树瓤微红,西树瓤白而微碧,味更胜,为邑中冠。予携核以归,种之堂北,十七年不花。丁丑春,予入长安,其岁始花,垂实六,且大,味亦不减于粤。十月归里,见余果二:一投瓜田征君张丈,张丈绘图题诗,并为说以赠。又以其一并征君说,呈于司寇香树先生;先生亦题诗,又别为书,并书诗与说,汇成卷,属百二题

书名:雪桥诗话 页码:458

雪桥诗话四四〇

金间事,曲洧依然纪旧闻。二帝播迁虽自取,祸缘新法变更纷。 建隆端拱政堪征,绍圣宣和百事兴。设使子孙守祖制,何愁万世不绳承。圣人之情见乎辞,惜后来秉政者莫之能守也。

湘乡谢芗泉振定,世所称烧车御史也。为程鱼门高弟,有云将小草。在扬州时,有酒痕红到绿杨城句。旧游礼邸,为言李西涯墓在长河北何太监墓侧。后法梧门访得之,在今大慧寺西三十步许,太监墓在其旁,与芗泉所闻礼邸之言合。盖其地旧隶礼邸,故老所传不诬也。梧门与萧昆田侍御芝,募修墓碣祠宇,芗泉为叙其缘起,略云:自古者,冢人墓。大夫之职废,而邱陇兆域之禁令,度数茫然,无为之主者。是以侵盗及枯骨,而狱讼日繁。其或古墓为田,松柏为薪,啾啾然衔夜台之泣者,所在皆是也。文正茶陵人,而世居于京师。有子先卒,故无嗣。五世皆葬畏吾村。万历中,宛平方公从哲封其墓。我朝广济金会公检讨,有致王文简书,于文正墓三致意焉。并属其转告黄冈王昊庐,今其墓地属浮屠氏,是宜请于典土者,而敛值为之偿,以次封崇之,表碣之,更得建祠屋三数间,庶几好事者岁时苹荐,以妥乡先生之灵,垂之永久。其于文正相业,言之亦颇委婉。嘉庆庚申,宛平令武进胡逊,捐俸赎墓田二十一畮于百祥庵,僧乃营葺墓道,建祠三楹,小屋二间。梧门记其始末,揭之祠壁,张皋闻为之书。王惕甫则谓:文正之卒,初非无后,瓦釜漫记以墓碑捶碎搀盐之事,非事理。大抵文正后人式微,故弃其祠墓。万历中,诸朝贵无繇物色,因而为之埋掩棺和。尧山堂外纪以谓:兆先殁,而公竟无嗣。非也。适假得秦敦夫编修恩复所藏,明弋阳汪文庄公俊、河间李文康时所作李文正继母麻太夫人九十寿言一册,序作于嘉靖癸未,距文正卒八九年。文

书名:知寒轩谈荟 页码:119

44.明代宦官建寺之多  藏园 龙顾山人 莼衷

有明中叶以后,宦官权势尤盛,貂珰窃弄威福,广集金赀,多以建造寺宇。如刘瑾建玄明宫,钱宁建石经山祠,张雄建大慧寺,张铁建寿昌寺,于经建碧云寺,张忠建隆恩宫,所费不可胜计。本欲求福,然皆被诛夷窜逐,其详亦见杨石斋奏疏。疏中未及列举者,如慈慧寺为司设监私廨,兴隆寺为酒醋局太监所建,华严寺为织染局太监所建,马神庙为御马监旧祠,万寿兴隆寺为兵仗局私廨,双节寺为惜薪司公立,药王庙为魏忠贤建,成寿寺为内监夏时建,法华寺为太监刘通、刘顺舍宅建,隆福寺为太监兴安请旨建,智化寺为太监王振建,永丰禅林为太监阮通奉敕建,承恩寺为太监冯保奉敕建,翊教寺为司礼太监焦忠修建、黄锦重修,崇元观为太监曹化淳建,正觉寺为太监韩谅舍宅建,慈善寺为太监高勋建,拈花寺明为千佛寺,为太监冯保承旨建,仁寿寺亦同法藏寺为太监裴善修建,崇真观为司礼太监张政舍宅建,广德寺为太监王勤请帑修建,崇效寺为太监袁福等修建,习故事者犹一一能指而述之;而翠微、旸台诸寺,金碧辉侈,土木相望,类出中涓,殆难殚举。所云正觉寺,在东四牌楼八条胡同,有正统十年敕建碑;别有一寺与同名,在宝禅寺街,为明弘治间司礼太监黄高所建,亦有弘治十四年敕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