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文渊阁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文渊阁,位于北京市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文华殿后,   是北京故宫中一座清代皇家藏书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渊阁建成,用于专贮《四库全书》。
文渊阁坐北面南,在建筑规制、建筑功能和理念上,都仿效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文渊阁则采取“明二暗三”的建造方式,即外观看上去重檐两层,实际全阁共有上、中、下三层。文渊阁面宽33米,进深14米,面阔6间。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阁前凿一方池。   文渊阁建筑装饰和油漆彩画以冷色为主,  其建筑结构反映了清代宫廷建筑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对于研究中国清代藏书文化和建筑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1961年3月4日,包含文渊阁在内的北京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487

艺文录第二十

 纪录昌平事之书

昌平县图志

 佚

卷数、撰人无考。见文渊阁书目:暑字号第一厨,旧志二册。按昌平于正德元年升州,此志在正德前,犹名县也。

昌平县志

 佚

 卷数、撰人无考,见文渊阁书目:往字号第一厨,书目新志。

崔学履昌平志八卷

 佚

学履,昌平人,见选举表。官尚宝寺少卿。隆庆间曾修州志。徐序称其简括有体裁。辽史拾遗卷十四,日下旧闻卷卅三,均引之。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5

力。《行状》叙述孙承泽著述的背景与状况说:" 明史未有成书, 久或失实, 纂述《春明梦余录》、《( 畿辅、四朝) 人物志》、《山书》、《( 天府) 广记》、《元、明典故编年考》、《典制纪略》、《寰宇志略》、《山居小笺》、《研山斋集考》等书。" 此外, 尚有《烈皇勤政记》、《思陵典礼记》等。其中以《春明梦余录》一书最为突出。朱彜尊《天府广记序》云:" 北海孙退谷先生博学鸿览, 多识轶事, 初著《春明梦余录》,

历载先代典制景物, 刊行传世, 几使洛阳纸贵。复有《天府广记》, 搜采广罗, 文献彰著, 洵为艺林

之大乘, 考核家藉此以为据信也。...... 余修辑《日下旧闻》,...... 引用成书千有余种,...... 皆不若退

谷...... 致之尽而罗之广也。"

孙承泽在他的《庚子销夏记小序》里说:" 庚子( 顺治十七年, 一六六〇年) 四月之朔, 重订所著

《梦余录》", 因此,《春明梦余录》一书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一年或稍后定稿的。《天府广记》自署" 都门八十老人孙承泽著", 则当康熙十年辛亥, 则又过了十年左右。《广记》一书已于一九六二年整理、校订、标点后在北京出版社出版。

粗略对照《春明梦余录》与《天府广记》两书目录,大同小异,稍稍浏览一下内容,也都差不太

多,似乎并无多大差别。但是,稍加比较,就会发现两书在编排上、内容上、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从形式上看,成书于后的《天府广记》编排次序有了调整,项目有所删简,卷数作了压缩归并。宫阙八卷仅保留宫殿一卷,略述梗概,正殿、殿门、文华殿、文华傍室、武英殿、仁智殿、文渊阁、皇史宬等具体项目及有关典制记述,除朝仪、中宫朝仪、冠服之制、宫官之制、内侍之制、宫禁移入礼部外,其余全部删简;坛庙九卷,合并为四卷,未叙太庙、社稷坛;内阁、六部等官署四

前言 三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0

春明梦余录 二

内官监承运等库局附 附载 礼仪房奶口 后市附 登闻鼓院附

卷七 一〇三

正殿朝制 章服 卤簿 御乐 朝服 班次 赐宴 策士

卷八 一二一

殿门御门常朝答旨 常朝御史纠仪载风宪事宜 西垣笔记

卷九 一二七

文华殿张居正进日讲仪注 神宗遗事

卷十 一四五

文华傍室

卷十一 一四九

武英殿

仁智殿卤簿 冠服 命妇冠服

卷十二 一五三

文渊阁附记内府刊刻书目

卷十三 一六一

皇史宬唐修史例 宋史 宋、辽、金三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三朝要典 光宗实录 西垣笔记 国本 妖书 挺击红丸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166

春明梦余录 一三六

详。朕欲与大小臣工日相晋接,共筹庶务,而诸司各有职掌,办理各有公署,宣召频烦,恐滋耽阁。惟是辅臣,职任股肱,谊协心膂,票拟挈封疆之要领,献纳关庶政之权舆,呼吸联通,斯为最切。今后,除盛暑祁寒之外,朕当时御文华,一切章奏,与辅臣面加参详,分别可否,务求至当。尔大小臣工,各宜精白乃衷,靖共尔位:有官守者,恪修职业,毋饰虚文,而隳实事;有言责者,殚竭悃诚,毋昧自心,而恣剿说。其事关奏对,论宜剖晰者,仍不时单宣,面垂询察,核举废,以程勤惰,按是非,以辨贞邪。奉公有特简,徇私有显罪,一洗欺玩颓靡之习,共收奋庸熙绩之功尔等。钦哉,故谕。

崇祯十五年八月,经筵。勅谕:朕惟帝王图治,必以务学为先,盖敬怠总握于君心,而法戒备彰于古训,讲学、勤政,相须尚矣。我祖宗神圣御天,率隆斯轨,朕用逊志,罔敢荒宁。爰自元年讲筵肇举,于今十有五载,方以明透经义,实禆治理,为儒臣勗,乃至宥密之地,弥资启沃之功。兹特命太傅成国公朱纯臣、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周延儒知经筵事,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陈演、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黄景昉、蒋德璟、吴甡同知经筵事,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林欲楫等充经筵讲官。于戏,终始典于学,克建赫濯之猷,缉熙单厥心,爰迓昄章之福。自古帝王之学问,非徒文字之敷陈,其道在知人安民,其本在正心诚意,脉络虽远,纲领可寻。朕每寤寐五三,表章六子,间沿今以溯古,而实效尚稽,即因理以求心,而精义未晰。卿等学在经世,志矢格君,尚其深研危微,明陈标本,以及人才、国是、吏治、民生,一切安内攘外之图,务求制胜保邦之要,各殚忠荩,勿骋繁华,俾嘉言得见诸施行,而上理可追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183

春明梦余录卷之十二

文渊阁

文渊阁系中秘藏书之所。明初伐燕,诏大将军收秘书监图书、典籍,太常法服、祭器、仪卫,及天文、仪象、地里、户口、版籍。既定燕,诏求遗书散民间者。永乐辛丑,命修撰陈循将南内文渊阁书各取一部至京,计取书一百柜,载以十艘;又遣官四出购买。故阁中所积书计二万余部,近百万卷,刻本十三,抄本十七,蓄积之富,前古所未有也。嘉靖中,阁灾,书移通集库及皇史宬。

洪容斋云:梁元帝在江陵蓄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亡之夕,尽焚之。隋嘉则殿有书三十七万卷,唐平王世充,得其旧书于东都,浮舟泝河,尽覆于砥柱。贞观、开元,募借缮写,两都各聚书四部,禄山之乱,尺简不存。代宗、文宗时,复行搜采,分藏于十二库,黄巢之乱,存者盖鲜。昭宗又于诸道采访,及徙雒阳,荡然无遗。宣和殿、太清楼、龙图阁所储,靖康荡析之余,尽归于燕。观此,则知燕之书盖合宋、金、元三朝所蓄,而为一代之书,计数百万卷,缥

卷之十二 一五三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184

春明梦余录 一五四

缃之侈,造物所忌也。

周礼: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又有外史掌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汉氏图籍所在,有石渠石室,延阁、广内,贮之于外府;又有御史居殿中,掌兰台秘书,及麒麟、天禄二阁,藏之于内禁。后汉图书在东观。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书监一人,掌典图书,考合同异。唐制秘书省掌经籍图书之事,秘书郎掌四部图籍,较书郎掌较雠典籍,刊正文章。宋有秘书监,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官有少监、监丞,属有著作郎、秘书郎、较书、正字,各以其职隶于长、贰。明初设秘书监,秩正六品,先除监丞一员,直长二员,使掌秘书,后改典籍。及文渊阁中书移之他所,而典籍乃为内阁办事官,失立官之意矣。弘治五年,阁学士邱濬请于文渊阁近地别建重楼,不用木植,但用砖石,将累朝实录、御制玉牒及干系国家大事文书,盛以铜柜,庋于楼之上层;如诏、册、制、诰,行礼、仪注,前朝遗文、旧事,与凡内府衙门所藏文书,可备异日纂修全史之用者,盛以铁柜,庋之下层。每岁曝书,先期奏请,委翰林院堂上官一员晒晾,事毕封识。内外衙门因事欲有稽考者,必须请旨,不许擅开。旨允行。正德间,阁学士杨廷和请令中书胡熙、典籍刘伟、与主事李继先查校书籍,由是盗出甚多。永乐初,问文渊阁书皆备否。解缙对:经史粗备,惟子集尚缺。上曰:士人起家,皆欲积书,况朝廷可阙乎。遂召礼书郑锡,令择通知典籍者四出购求。且曰:书籍不可较价值,惟其所欲与之。又曰:置书不难,须常览有益。

洪武二年八月,诏儒臣修纂礼书。其书以吉、凶、军、宾、嘉、冠服、车辂、仪仗、卤簿、字学、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186

春明梦余录 一五六

二千二百一十一卷,装成一千九十五本,各以韵为类,赐名永乐大典,贮文渊阁,副本贮皇史

宬。

永乐中,命儒臣集宋儒五经四书传注纂修之,其诸儒论说,于传注互发,足其所未备者,分注其下;不合者不取。周官、仪礼不课士置科,不列。书成,赐名四书五经大全书。诸儒语录足羽翼圣经者,汇为一编,赐名性理大全书。

成化十年,命编纂宋元纲目。以阁臣彭时等为总裁,官以宫坊,翰林刘珝、邱濬、程敏政、刘健、杨守陈、尹直、彭华、谢一夔等为纂修官,分八馆,未五年而书成。

弘治五年,命内阁诸臣仿唐、宋会要及元人经世大典、大元通例编成一书,赐名大明会典。其书以诸司职掌为纲,以度数、名物、仪文、等级为目,附以历年事例,使官各领其属,而事皆归于职,用备一代定制,以便稽考。嘉靖二十八年修之,万历十五年再修之,一代之大经大法备焉。其余诸书不具载。

陆文裕深曰:宋太宗平列国,所得祼将之士最多,无地以处之,于是设六馆,修三大部书,命宋白等总之。三大部者,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文苑英华也。御览外又修广记五百卷,永乐靖难后修永乐大典亦此意。余按宋太宗诏诸儒编集故事一千卷,曰太平总类;文章一千卷,曰文苑英华;小说五百卷,曰太平广记;医方一千卷,曰神药普救,总赐名曰太平御览。若册府元龟一千卷,乃真宗编集也。文裕所考,或未确乎。至靖难之举,不平之气遍于海宇,文皇借文墨以销垒块,此实系当日本意也。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192

春明梦余录 一六二

而臣下旷废之耳。迩者纂修世宗、穆宗实录, 臣等祇是总裁, 凡所编辑, 不过诸司章奏, 稍加删

润,櫽括成篇,至于仗前柱下之语,章疏所不及者,即有见闻,无凭增入,是以两朝之大经、大法,罔敢或遗,而二圣之嘉谟、嘉猷,多所未备,此皆史官职废致然也。今日讲官,密迩天颜,见闻真切,又每从阁臣后出入便殿,即有密勿谋议,非禁秘不可宣泄者,皆得知闻。宜令讲官日轮一员,专记起居,录圣谕、诏勅、册文及内阁题稿;其朝廷政事见诸司章奏者,另选年深文学素优史官六员编纂。仍遵照祖制,除御殿外,例内史官侍班,常朝列班六科给事中之上,午门列御座西稍南,专记注言动。凡郊祀、耕籍、幸学、大阅诸大典,有举辄书。至不时宣召,及大臣秘殿独对,恐有宣泄,则自纪圣谕,及奏对始末,封送史馆铨次。其诸司章奏,该科奉旨发部,即全抄送阁转发史馆。其纪录体例,祇备事由颠末,日月先后,待异日之考求,所贵核实,不尚文词,不得妄以己意,及轻信传闻为褒贬。每月终,史官编草稿为七册,一起居,六册六曹,于册面记年月,记史官姓名,送阁验讫,即投小柜,用文渊阁印封锁。岁终,内阁同各史官开取各月草稿,收入大柜,印封如前,永不开视。旨允行。

一日,神宗顾见史官还宫,偶有戏言,虑外闻自失,曰:莫使起居闻知,闻则书矣。起居之有益

于主德如此。

元宰相拜住言:朝廷虽设起居注,所录皆臣下闻奏事目,上之言动,宜悉书付史馆。盖起居之废,其职自元已然。观通鉴续编所纪元人事实,与明之实录,规格不甚相远,以此知明之实录,乃国初诸人袭元人之法而成,所以远不及古。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56

春明梦余录 三二六

春明梦余录卷之二十三

内阁一

大学士直舍,所谓内阁也。在午门内东南隅外,门西向,阁南向。入门一小坊,上悬圣谕。过坊即阁也。初制,规模甚狭。嘉靖十六年,命工匠相度,以文渊阁中一间,恭设孔圣暨四配像,旁四间各相间隔,而开户于南,以为阁臣办事之所。阁东,诰勅房,装为小楼,以贮书籍,阁西,制勅房。南面隙地添造卷棚三间,以处各官书办,而阁制始备。其职掌:入内阁,预机务,出纳帝命,率遵祖宪,奉陈规诲,献告谟猷,点简题奏,拟议批答,以备顾问,平庶政。不得专制九卿事,九卿奏事亦不得相关白。凡上所下:一曰诏,二曰诰,三曰制,四曰勅,五曰册文,六曰谕,七曰书,八曰符,九曰令,十曰檄;凡下所上:一曰题,二曰奏啓,三曰表笺,四曰讲章,五曰书状,六曰文册,七曰揭帖,八曰会议,九曰露布,十曰译,皆审署而调剂焉,平允乃行之。凡东宫出阁讲读,领其事,叙其官,而授之职掌;凡脩实录、史、志诸书,充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57

总裁官,实录成,呈上,焚其草禁中;凡宗室请名、请封及诸臣请谥,并拟上焉;凡图书缮写、讐较,皆课而察之;凡郊祀、巡狩、亲征,扈行;凡累朝御笔、实录、宝训、玉牒之副,古今书,皆籍而藏之;凡会勅,稽其由状,而叙述上请焉;凡礼部会试,廷试贡生、国子生,月课岁贡生,廷试夷馆译生,皆总领之。其属:制勅房书办制勅、诏旨、诰命、册表、宝文、玉牒、讲章、碑碣、题奏、揭帖、一应机密文书及王府勅符底簿;诰勅房书办文官诰勅、番译勅书并夷书、揭帖、纪功、勘合,皆稽按典故,起草进呈,若漏泄、稽缓、遗失、妄误,皆有罸。凡入内阁曰直文渊阁。官至三殿、二阁、二坊大学士。无入内阁者,不得与机务。虽编修、赞善等官有入内阁者,亦得预机务。

阁门圣谕

机密重地,一应官员闲杂人等不许擅入,违者治罪不饶。

宣德御制箴:廷有司言,自周则然,后世袭用,愈密而重。策命所出,讲学所资,几务之严,于度于咨。代有贤哲,博闻明识,克励翼之,用光厥职。咨尔儒臣,朝夕左右,必端乃志,必慎乃守。啓、沃之言,惟义与仁,尧、舜之道,邹、孟以陈。词尚典实,浮薄是戒,谋议所

卷之二十三 三二七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58

春明梦余录 三二八

属,出毖乎外。心存大公,罔役于私,昔人四禁,汝惟励之。献纳论思,以匡以益,以匹前休,钦哉无斁。

文渊阁落成,驾幸视,谢表:具官臣杨荣等,兹者钦蒙圣驾临幸文渊阁,周视臣等寓直之所,

特颁恩命,增益室宇,兼赐饮馔器用,周悉备至。圣恩广大,感戴惟深,谨上表称谢者。臣等诚懽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日月光华,当大圣龙兴之运,车书混一,正文明天啓之时,銮御幸临,儒绅遭遇,恭惟皇帝陛下,圣神天锡,刚健日新,典章法度之弘脩,功成理定,华夏蛮貊之率俾,近说远来,万几余闲,怡神稽古,六龙捧御,宠顾延英。上深轸于天心,頫垂矜于寒士,广其室宇,遂凉燠之攸宜,给以饔飱,兼什器之咸备,凡百所用,靡一弗周,同乾坤覆载之恩,踰父母生成之赐,是皆皇上圣仁广大,明睿照临,溥德泽于万方,施由侍从,昭礼文于千载,高出古今,所以致海宇之雍熙,所以隆皇图于永久。臣等深惭末学,幸际明时,被沐恩荣,匪名言之可罄,策励驽钝,岂报效之敢忘,端秉寅诚,恭陈申谢。龙翔凤翥,瞻五彩于中天,春育海涵,祝万年之圣寿。

列辅起家考

洪武九年(人),先置中书省,十五年,始置殿阁。胡惟庸以上俱中书省。

李善长 徐 达俱翊运勋佐

汪广洋令史 胡惟庸宁国县知县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66

春明梦余录 三三六

谢 陞知县 陈 演庶吉士

蒋德璟庶吉士 黄景昉庶吉士

吴 甡知县 魏藻德修撰

李建泰庶吉士 方岳贡主事

范景文推官 邱 瑜庶吉士

文渊典故

洪武元年,改中书省左、右相国为左、右丞相,左、右丞各一人,参知政事二人,以宣国公李善长为左丞相兼少师,统六部事。三年,召山西参政杨宪为右丞相,陕西参政汪广洋为左丞。已,善长封韩国公,进太师,广洋封护军忠勤伯。后以胡惟庸败,善长等皆坐累。上御奉天殿,敕文武羣臣,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多小人专权乱政。自今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嗣君,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者,文武羣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命翰林、春坊官入看详诸司奏啓平驳之,平允则列名封进,署曰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某官某进。其时召耆儒鲍恂、张长年、俞铨至,命为文华殿大学士,三人辞不就,而命吏部尚书邵质、检讨吴伯宗为华盖、武英殿大学士,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吴沈为文渊阁、东阁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永乐入践极,始开内阁于东角门,简翰林待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67

诏解缙为侍读,中书舍人黄淮、王府审理杨士奇为编修,进修撰胡广为侍讲,编修杨荣为修撰,户科给事中金幼孜、桐城县知县胡俨为检讨,入直文渊阁,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秩五品,而恩礼赐赉与尚书等。至洪熙初,设谨身殿大学士,既又建弘文阁,谕大臣曰:卿等各有职务,朕欲得学行端谨老儒数人,日侍燕闲,备顾问,可咨访以闻。杨士奇等以翰林侍讲王进、苏州儒士陈继对,命学士传旨:继授五经博士,掌阁事;进佐之。尚书蹇义举学录杨敬、训导何澄敦实,即授敬编修,澄给事中,皆直弘文阁。于是华盖、谨身、武英三殿,及文渊

阁、东阁,俱有大学士。

永乐初,建内阁于东阁门内,以解缙等七人在阁办事,以备顾问。永乐之世,杨士奇、杨荣官

止五品,是时尚沿国初之旧。至仁宗朝,陞士奇为礼部侍郎,■(寻)加少保,转少傅,兼华盖殿大

学士;荣为太常卿,进太子少傅,兼谨身殿学士;溥为太常卿,兼翰林学士,盖以东宫旧恩,

非例也。后杨荣陞尚书,授以工部,盖不欲以兼官压六卿之上。杨溥丁忧起复,不入阁,宣德间,以九年考满,陞礼部尚书,至英宗时,复命入阁。故宣德以前,内阁与外九卿为平交,执礼持法,不相顾忌。宣德以后,三杨眷重,渐柄朝政。英宗以九岁登极,凡事啓太后。太后避专,令内阁议行,此内阁票旨之所由始也。及杨荣卒于正统五年,杨士奇卒于正统九年,杨溥卒于正统十一年,则渐改于其旧。及景泰易储之后,虽天子亦藉内阁以为己用。但其官品,如萧鎡、江渊、许彬、王一宁、商辂等,皆不脱学士之衔。天顺初,李贤始以兵部侍郎陞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入阁,薛瑄由大理卿陞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成化、弘治,多由侍郎陞尚书入

卷之二十三

三三七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68

春明梦余录 三三八

阁。若先陞尚书,则无入阁之命。至正德初,刘瑾以其私人焦芳吏部尚书入阁,盖以外寮之首而入主中秘之权。至张孚敬、张居正,则直以相体自尊,危坐诸卿之上,而名委之,然两文忠虽好高不惧,绝利一源,乃其具美。

阁员初无定额。洪武初,吴伯宗以武英殿大学士复为翰林院检讨。永乐初,王文忠以庶吉士入翰林,未几召同王直入内阁,书机宜奏疏,五年,陞脩撰,十四年,进侍讲,入阁在先,授官在后。嗣后,始以翰林院衔直文渊阁。然惟胡文穆靖修撰,杨文敏荣编修,彭文宪时、商文毅辂以修撰,其他黄文简淮以中书舍人,杨文贞士奇以齐王府审理副,陈汝静敬宗、张子玉瑛以乡举,金文靖幼孜以给事中,胡若思俨以桐城知县,俞纲以审理,权谨以光禄署丞,徐武功有贞以都御史,李文达贤以主事,王毅愍文、薛文清瑄以御史,高文义谷以中书舍人,刘宇、曹元以知县,袁荣襄宗臯以长史,杨文襄一清以总督,张文忠璁、方献夫、桂蕚二文襄、霍文敏韬以主事,席文襄书以户侍,许文简赞以吏书,夏文愍言以给事中,皆不由馆选。自兹会推内阁,冢宰掌院必列名。至崇祯朝,遂定为故事,每次枚卜,必内外兼推。

初设内阁,杨文贞士奇历二十三年,官止五品,后加至少师,止兼兵部尚书、华盖殿三官。时蹇忠定义以少师为冢宰,朝廷不欲文贞班居其上,以存冢宰之体也。陈芳洲循虽兼五官,亦止户部尚书。后李文达贤以吏侍领吏部尚书,而彭文宪时、商文毅辂、万安相继领吏部尚书,自后遂为首辅故事。

内阁外出者。永乐中,解缙为广西参议,胡俨为国子祭酒;宣德中,张瑛、陈山以干请诸司,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70

春明梦余录 三四〇

宰李公默得罪去,亦未可全谓之政出于阁也。政出于阁者,独前武功与后韩蒲州。

内阁出为六卿者,皆不带阁衔。即出将如杨公一清,自家起,改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督三边,奉诏而出,阅九边。如翟公銮,亦改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唯华盖殿大学士张公瑛,以原官掌南京吏部,然诎之也。文渊阁大学士孙公承宗,则亦以原官督理辽、蓟、津、登军务,自边累官至少师中极殿。则出将入相者,本朝惟中山、高阳二公而已。然中山带相衔而实不与机务,则又似高阳独也。

文渊阁未有言掌者。徐武功有贞以勋臣领之,遂改为掌文渊阁,王世贞讥之,以谓文渊阁不可

掌也。吏部左侍郎李贤,为本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文渊阁事,则又不止武功也。又考解大绅缙入阁居七人之首,其系衔亦曰掌文渊阁事,则又不始于武功也。

经筵大典,初惟勋臣一人知之,至李文达贤,始与勋臣并列。至同知经筵,阁臣亦不尽与,如景泰初,江渊、商辂与陈循、高谷同在内阁,陈、高二人同知经筵,而江、商二人止称兼经筵官。

票拟事有关两部者,必明标之,三部以上,始曰该部。至天啓而后,无人知此典故矣,每有一

部而亦称该部。

凡事有两罪应处,始曰从重。如一事,自有正议,何曰从重。高新郑每以此戒同列。

票旨称卿,隆、万间惟二品得之,而中亦有不能得者。天啓中,凡腰犀者,尽卿之。考天顺间,祭酒吴节以满九年,加从三品俸,又三年,以老请。上曰:国学师傅,正须老成,卿宜懋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71

称无恳辞,是四品而三品亦卿矣。朝廷优其人则称之,原无定例也。

阁中有文渊阁印章,玉箸篆。凡封进、诏草、题奏、揭帖用之,不得下诸司。即下诸司,以翰林院印行;诸司行内阁,亦止称翰林院。

凡内阁题本,用小揭帖,楷书,斜摺。其本佥官衔,则发科抄行;止称臣某,则不送科发抄。禁密文书,一小匣在几上,钥之而不合。大学士暮出,钥其门,匙悬门上,恐禁中不时有宣索也。旧规,不得举火,皆出食于外。宣德时,始令置厨庖,会食中堂。

旧制,辅臣在直,辰入申出,率以为常。崇祯壬申后,必二鼓始出。及己卯后,遂至四鼓始出,间有彻夜者。周宜兴至,始议轮一人宿精微科,候传票。精微科九间,在午门外西庑,其南兵科直房也。

旧制,红本到阁,首辅票拟,余唯诺而已。崇祯中,御史倪元珙疏请分票。其后,本下,即令中书分之。首辅之权虽稍分,然水火之端啓,而中书之弊种种矣。

孙高阳承宗曰:阁体重首辅,其图事揆策,主之首辅,当予陪末缀,每见上传首辅主裁,语不及次。首辅即贤,次辅以下岂无一得当。上或间与首辅相参差,而两意各主,朝士之从意者随分。盖自古分合之议,竟与国运相随也。

王司宼世贞曰:阁臣于体至贵倨也,视百司乃无重相压,何以相称焉。其喜怒借上意,故上不嫌逼也;威福间己意,故下屏息也;创白由六曹,故难不与也;裁取以诏行,故众无敢訾也。贤者当之,不见迹而治;不肖者当之,不及败而乱,此在人主择矣。

卷之二十三 三四一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73

可使臣下有市恩之渐。此相臣事主之法也。

先正模范

票拟宜密

大学士刘健疏:臣等仰见皇上委任腹心,慎重机务,开决壅蔽,防闲漏泄之意。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正为此也。臣等俱以庸驽谬承简任,辅导无状,尸素有年,圣谕下临,扪心知感。窃惟内阁之职,所以承德弼违,献可替否,辅佐朝廷,裁决政务,与百司庶府职掌不同,中间事情,诚为秘密。在祖宗朝,凡有谘访、论议,或亲临幸,或召见便殿,或奉天门,或左顺门,屏开左右,造膝面谕,以为常制。臣等不暇远引,且如宣宗章皇帝屡幸内阁,御座所在,至今臣等不敢中坐;英宗睿皇帝视朝将罢,不时面召李贤;宪宗纯皇帝亦常召李贤、陈文、彭时,或遣司礼监太监如牛玉、怀恩一二人到阁计议。上有密旨,则用御前之宝封示;下有章疏,则用文渊阁印封进,直至御前开拆,此臣等耳闻目见者也。因循至今,事体渐异,朝参、讲读之外,不得复奉天颜;虽司礼监太监,亦少至内阁。朝廷有命令,必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之太监,太监乃达至御前。至于誊写之职,例委制敕房中书一二人,臣等虽时常戒饬,而经历太多,耳目太广,岂能保无漏泄。宜有如皇上所谕者,臣等自当涤虑省躬,尽忠补过,以副圣心。但内阁文书,多系机密,凡事关得失利病,职在辅导,不敢阿顺缄默,未免有

卷之二十三 三四三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462

春明梦余录 四三二

班等职,则以补科臣不足,亦以联署而及之耳,絶无缮写之职。其以选入制勅房者,旧时进士亦为之,今止以待举人之高选。其职为草武臣诰命、赠卹诰勅、谕祭文,此外制也,亦不与缮写。其余两房史馆,文华殿则以缮写为职,而武英殿办事,及旧有仁智殿办事,则且及于画,即古之书画学,又不特缮写也。至于赀入两殿者,则借以带衔,实无职掌。他衔皆可办事,盖在办事,不在中书也,以中书多譌而为两殿中书耳。而两殿资深者,亦有较理书籍之名。书不在殿,何以得较,此欲文其名,而失其实也。

诰勅房中书。永乐初,选翰林文学之臣六七人直文渊阁,参典机务,诏册、制诰皆属之,而誊副缮正则中书分直更入,事竣辄出。宣德间,三杨始置厨馔于阁之东偏,而选能书者处以阁之西小房,谓之西制勅房;诸学士则居阁之东五楹,专管勅诰具稿,定正于阁臣,乃付中书缮进,谓之东诰勅房。而带知制诰衔,则惟阁臣与诸学士而已。中书等官不敢僭也。时诸学士每早与阁臣会食乃退。正统九年,陈循入阁后,学士惟刘铉一人,过自逊避,朝退止于东阁,不复会食、视诰勅。以后学士皆因之,至后诰勅悉委于中书,而中书称为内阁书办。

万历元年,定两殿中书九年考满,官阶升至正五品止,如再有年劳,止得加升服俸。

识余录云:中书周令,温州人,尝言成化年间授职,彼时中书与阁下如同僚,然投刺俱平交,盖宣德以前,本一堂相处。今之西房,即文渊阁也,阁臣居中,中书居东、西两房,各办其事。已撤内库十间,以西五间居阁下,谓之文渊阁;以东五间藏书籍,而东房中书亦迁居之。故今以阁下称中堂,而东、西非房矣,犹称两房者,沿旧名也。凡阁下到任,尚之两房,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526

春明梦余录 四九六

格式,但用常行白纸密行楷书,不论本数多寡,并作一封送入。

一、议纪录体例。照得今次纪录,祇以备异日之考求,俟后人之删述,所贵详核,不尚文词,宜定着体式。凡面奉上谕,直书天语;圣谕、诏、勅等项,备录本文。若诸司奏报一应事理,除琐屑无用、文义难通者,稍加删削润色外,其余事有关系,不妨尽载原本,语涉文移,不必改易他字,至于事由颠末、日月先后,务使明白,无致溷淆。其间事迹可垂劝戒者,但俱据事直书,美恶自见。不得别以己意,及轻信传闻,妄为褒贬。

一、议开设馆局。照得东西十馆,原系史臣编校之所,密迩朝堂,纪述为便。今合用东馆近上四所,令史臣分直其中,一起居,二吏、户,三礼、兵,四刑、工,除典守誊录人役随同供事外,一应闲杂人等不许擅入。其合用纸札、笔墨、酒饭等项,俱照纂修例给。

一、议收藏处所。照得国史,古称为金匮石室之书,盖欲收藏谨严,流传永久。今宜稍倣此意,月置一小柜,岁置一大柜,俱安放东阁左右房内。每月史官编完草稿,装为七册,一册为起居,六册为六曹事迹,仍于册面记年月、史官姓名,送内阁验讫,即投入小柜,用文渊阁印封锁。岁终,内阁同各史官开取各月草稿,收入大柜,用印封锁如前,永不开视。

一、议誊录掌管。照得史馆纪录所用誊录典守官吏,见今纂修实录,即可通融选用,合将各馆誊录官选取勤谨善书者二员,专誊秘密文字,行吏部选拨善书贴写办事吏十二名,专写各衙门章牍,拨当该吏四名专管文册,及朝夕启闭馆,常川供事满日,各照常送部拨补,不给恩典。一、议补修记注。伏睹圣明践阼之始,即召见辅臣于平台。二年之春,召见计吏亷能卓异者,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532

春明梦余录 五〇二

周,惟圣明垂察。

庶吉士

洪武六年,诏天下乡贡举人,罢会试,开文华馆禁中,命选举人年少质美者肄业其中。河南解额内选张唯等四人,山东选王琏等五人,并各省共一十七名。上召见便殿,亲命题赋诗,称旨,皆擢翰林编修,命入堂中读书。诏儒臣宋濂、桂彦良等分教之。

永乐三年正月,上命学士解缙等于新进士中选材质英敏者,俾就文渊阁进学。至是,缙等选修撰曾棨,编修周述、周孟简,庶吉士杨相、刘子钦、彭汝器、王英、王真、余鼎、章敞、王训、柴广敬、王道、熊直、陈敬宗、沈升、洪顺、章材、余学夔、罗敬汝、卢翰、汤流、李时勉、段民、倪维哲、袁天禄、吴绅、杨勉二十八人入见。上谕勉之,曰:朕不任尔以事,文渊阁古今载籍所萃,尔各食其禄,日就阁中恣尔玩索,务实得于己,庶国家将来皆得尔用,不可怠惰,以负朕期待之意。时庶吉士周忱自陈年少愿进学。上喜曰:有志之士也。命增忱,二十九人。遂命司礼监月给笔、墨、纸,光禄给朝、暮膳,礼部月给膏烛,钞人三锭,工部择近第宅居之。

宣德五年,命杨士奇等曰:新进士多年少,其间岂无有志于古人者。朕欲循皇祖时例,选择俊

秀十数人就翰林教育之,俾进学励行,工文章,以备他日之用。卿等可察其人选,文词之优者以闻。于是士奇等选萨琦、逯端、叶锡、陈玑、林补、王振、许南杰、江渊八人以闻。上命行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535

自今以后,立为定制,一次开科,一次选用。待新进士分拨各衙门办事之后,俾其中有志学古者,各录其平日所作文字,如论策、诗赋、序记之类,限十五篇以上,于一月之内赴礼部呈献。礼部阅试讫,编号封送翰林考试。其中词藻、文理有可取者,按号行取,本部仍将各人试卷记号,糊封姓名,印送。照例于东阁前出题考试。其所试之卷,与取投之文相称,即收以预选。若其词意钩棘而诡僻者,不在取列中。间有年二十五以下,果有过人资质,虽无宿构文字,能于此一月之间,有新作五篇以上,亦许投试。若果笔路颇通,其学可进,亦在备选之数。每科不必多选,所选不过二十人。每选不必多留,所留不过三、五辈。如此,则所选者多是已成之才,有所论撰,便堪供事。将来成就,必有足赖者。如是,则预列者无徇私之弊,不预者息造言之谤。臣等皆出自此途,引进后贤,储之馆阁,以报国厚恩,乃其职也。

万历中管志道疏:二祖始选庶吉士,皆令肄业文渊阁,读中秘书,常亲视校试,验其进修,务在通达国体,熏陶德性,以储异日之用。自正统以后,抡选多非出自圣意,而从阁臣议请举行,亦不得读中秘书,而以唐诗正声、文章正宗为日课,不知将来所以备顾问,赞机密者,果用此糟粕否乎?事固有以祖宗宏深之美意,而翻成末流偏重之敝习者,此举是也。臣谓自今以后,如复选庶吉士,则当求二祖作养之初意。若止如今日之所教所习,则莫若停止此途一二十年。翰林员缺,亦如先朝将各衙门之有器识者对品改入,假以岁月,明习典章,何患侍经筵、典制诘、及纂修校士之乏人哉。嘉靖中曾旷十余年弗选,圣虑良远。且今以偏重而暂止,后以特旨而复开,犹善法祖宗鼓舞豪杰之便计也。

卷之三十二 五〇五

书名:春明梦余录(中) 页码:215

春明梦余录 七二二

恐臣之不尽言也。仰惟祖宗所以置文渊阁,简命学士居之者,寔欲其谋议政事,论讲经史,培养本原,弼正阙失;非欲其阿谀顺旨,惟其言而莫之违也。臣等待罪此地,积岁累时。今经筵早休,日讲久旷,异端邪说,得以乘间而入。此皆臣等讲读不勤,辅导无状,不能事事规正,以启陛下之圣心,保陛下之初政。忧愧之至,无以自容。近数月来,凡奉中旨处分,其合理者,自当仰承德意,不敢违越;间于民情有干,治体相碍,亦不敢苟且应命,以误陛下,未免封还,执奏至再至三,迹似违忤,情寔忠爱。似此者多,伏愿陛下垂日月之明,廓天地之量,俯加鉴察,曲赐依从。臣等益当勉策驽钝,庶几少有裨益,非但乐章一事而已。

刘文靖健革除滥祀疏:今月十七日冬至节,灵济宫祭金阙真君、玉阙真君,奉旨遣尚书李东阳行礼。臣等切有愚悃,谨昧死为陛下陈之。佛、老二教,圣王所必禁,儒者所不谈。中世以来,正道不明,人心久溺。如秦始皇、宋徽宗好仙,汉楚王英、梁武帝好佛,唐宪宗仙佛俱好,求福未得,皆以得祸。载在史册,事迹甚明。若灵济宫所奉二真君,乃南唐徐温二子知证、知谔。谨按正史所载,徐温养子知诰篡伪吴王杨氏,诸子皆为节度使,知证夭死,知谔病死。五代石晋时,无故立庙,称之为神。国朝虽有庙宇,然亦止称为真人,令道士供奉香火。成化末年,加为上帝,礼官失职,不能规正。先帝初年,革去帝号,天下传闻以为圣政。真君旧称,尚未尽革。至于神父、神母、仙妃,皆是僭叛家属,滥冒美名,尤为非礼。每岁三大节,分官祭祀,不知何时复遣内阁儒臣。臣等初承遣命,未敢固违,因循至今,勉强从事。恭遇孝宗皇帝崇儒访治,舍已听言,方欲具奏论列,而龙驭上升,徒深怅慕。近者文华殿所供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244

春明梦余录 一二五六

寺。

海月庵 在皇墙之西,乃吴文定宽之居。文定在翰苑及佐铨日,以读书为事。公余,披

白袷据案录书如儒生,至今传之。

文定海月庵冬日赏菊图序:弘治二年十月二十八日,翰林诸公会余园居,为赏菊之集。既各有诗,宽又以为宜有图寘其首,乃请乡人杜谨写之。盖据案停笔而构思者,今南京国子祭酒致仕方石谢鸣治也;并方石坐濡笔伸纸欲作字者,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西涯李宾之也;持杯而傍坐者,南京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成斋陈玉汝也;举茗碗而顾后者,掌国子祭酒事礼部右侍郎泉山林享大也;背立而观飞鹤者,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石城李世贤也;循除而采菊者,故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治斋陆亷伯也;后至而褫衣者,今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守溪王济之也;坐泉山之次,呼童子进馔者为宽;而小儿奭捧卷而进,亦与焉。大率写其意,不求甚似,至于衣冠古雅,亦不必似今人,而况草、木之产乎!夫古今人雅集多有图传于世,以宽所见,如宋王晋卿之西园,元顾仲瑛之桃源,国朝杨文敏公之杏园,皆模写一时人物,各极其思,而又必有序之者,后世得以按而识之,故述其人于图,付奭藏之,览者庶识其为某某也。后十年,己未四月廿四日,吏部左侍郎前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匏庵吴宽原博撰。

吴文定佐铨时,手植藤于堂之右厢。既而王文恪继公之后,乃命陆包山为图,诸公题咏之。莆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245

田方兴邦刻记藤下。余家有文定小楷诗稿一册,钱尚湖题曰:吾乡吴文定公手书诗藳一册,北海先生出以相示。公平生好学,老而不倦。家有丛书堂,藏书万卷,凡古书秘本多出手钞,其题署有云书于吏部东厢者,则其佐铨时书也。王文恪公手钞唐六典,今镂版吴中,先辈遭时承平,读书汲古,优游翰墨,其风流可想见也。

文渊阁石台芍药 其花较时花硕而艶。大学士有撷之私第者,传玩数日不落。

李文达玉堂赏花记:文渊阁右植芍药,有台,相传宣庙幸阁时命工砌者。初植一本,居中澹红者是也。景泰初,增植二本,纯白居左,深红居右。旧常有花,自增植后,未尝一开。天顺改元,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同时入为学士,居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既而三人皆去,惟贤独留,人以为兆。明年暮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则甚多,而彭时、吕原、林文、刘定之、李绍、倪谦、黄谏、钱溥相继同升学士,凡八人。贤约开时共赏。首夏四日,盛开八花,贤遂设宴以赏之。时贤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玉带白,深红者曰宫锦红,澹红者曰醉仙颜。惟谏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众谓谏足以当之。贤赋诗十章,阁院宫僚咸和,汇成曰玉堂赏花诗集,贤序其端。

月河梵苑 僧道深别院,池亭幽雅,甲于都邑。

学士程敏政记:月河梵苑,在朝阳关南苜蓿园之西,苑之池亭景为都城最。苑后为一粟轩,轩名曾西墅学士题。轩前峙以巨石,西辟小门,门隐花石屏,北为聚星亭。亭四面为栏槛,以息

卷之六十五 一二五七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247

也。楼阁出小牖为梅屋,盆梅一株,花时,聚观者甚盛。梅屋东为兰室,室中莳兰。前有千叶碧桃,尤北方所未有者。苑主道深,性疏秀,通儒书。宣德中,住西山苍雪庵,赐号圆融显密宗师,而自称苍雪山人。后归老,乃营此自娱。谐者颇寡,而独与予善,故辄记之,以示夫未游者。

怀麓堂 李文正第堂名也。公名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举神

童。景皇帝抱置诸膝。六岁、八岁两召见,讲尚书大义,命入京学。天顺八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成化元年,授编修。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累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正德七年,致仕。又四年,卒。年七十,谥文正。公殁后,故第业已易主。嘉靖乙酉,耿公定向赎回,构一小祠,塑公遗像。其中内有一椟,贮公纻衫及小朱履,盖幼时所着以见上者。椟上耿公刻铭。

文正秉政久,门生故吏满朝。或朝退,或散衙,即集其家,分题吟咏岁以为常。公殁,诸门人哭公,有国贤诗一卷。陆文裕深跋云:右户侍邵二泉先生国贤诗一卷,皆西涯李文正公卒后之作以致哀,慕者萃寄都谏俞正斋国昌。国昌示深读之,迂曲之情不可已,敦厚之义不可穷,实近世以来师生之所鲜有,千载而下读之,犹将涕泗满襟,况于识西涯,知二泉如吾国昌者。往岁丙子秋,深起告北来,舟次广川,适闻文正之讣,亦有一诗哭之。曰:细推天运几生贤,又是山川五百年。廊庙江湖今复少,文章功业古难全。重来东观嗟何及,再过西涯定惘然。白

卷之六十五 一二五九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13

总裁

原任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户部事务世袭一等轻车都尉 臣于敏中

经筵讲官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 臣英 廉

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管步军统领事务世袭三等轻车都尉

臣和 珅

经筵讲官太子少保户部尚书 臣梁国治

经筵讲官礼部尚书 臣德 保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今任工部尚书 臣刘 墉

原任刑部侍郎 臣钱汝诚

督办

太子太保文渊阁提举阁事兵部尚书额驸公 臣福隆安

刑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府尹事 臣胡季堂

户部侍郎兼管顺天府府尹事今任总督仓场户部右侍郎世袭一等轻车都尉 臣蒋赐棨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14

原任顺天府府尹改授光禄寺卿 臣刘纯炜

总纂

宗人府府丞今提督浙江学政 臣窦光鼐

原任编修 臣朱 筠

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读 臣张 焘

监察御史 臣许宝善

编修 臣蔡廷衡

纂修

编修提督贵州学政 臣潘曾起

编修 臣吴锡麒

编修 臣关 槐

编修 臣陆伯焜

监察御史今任工科掌印给事中 臣戈 源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183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十一

国朝宫室

外朝之制,午门内东西两庑各二十二间,皆崇基。东庑之中为协和门,西庑之中为熙和门,门各五间,东西向。两庑之北,正中南向者为太和门,九间三门,重檐,崇基,石阑,前后陛各三出,左右陛各一出。门前列铜狮二,其南环以金水河,跨石梁五,即内金水桥。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午门内东西两庑,东为稽察上谕处及内阁诰勅房,西为翻书房及起居注公署。东南隅为内阁公署,西南隅旧为国史馆,今为膳房库,俱详见官署门内。金水桥之水由神武门西地沟引护城河水流入,沿西一带经武英殿前,至太和门前,是为内金 水河,复流经文渊阁前,至三座门从銮驾库巽方出紫禁城。

太和门左右各一门,皆南向,左曰昭德,右曰贞度,门各三间。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昭德、贞度两门庑为侍卫直宿处,详见官署门。

太和门之内东西两庑各三十二间,东庑之中为体仁阁,西庑之中为弘义阁。东庑之北为左翼门,西庑之北为右翼门,各五间,皆东西向。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体仁阁、弘义阁两庑为内府银、皮、段、衣及瓷、茶六大库,详见官署门。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194

御论,诸臣跪听,行礼毕以次引入殿内列坐,赐茶,自建设文渊阁,命于阁内赐茶,实稽古之荣遇也。

康熙二十四年,定以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学士、詹事由翰林出身者充经筵讲官。大清会典则例

雍正三年谕:自古修己治人之道,载在经书,帝王御宇膺图,咸资典学。我圣祖仁皇帝天亶聪明,而好古敏求,六十余年,孜孜不倦。朕幼承庭训,时习简编。自即位以来,更欲以研经味道之功,为敷政宁人之本。顾以亮阴之际,未举经筵。今八月二十三日为释服之期,尔部可择日举行经筵典礼。钦此。同上

乾隆五年谕:经筵之设,原欲敷宣经旨以献箴规。朕观近日所进讲章,颂扬之辞多,而箴规之义少。殊非责难陈善、君臣咨儆一堂之意。人君临御天下,敷政宁人,岂能毫无阙失?正赖以古证今,献可替否,庶收经筵进讲之益。若颂美过甚,不能实践躬行,反滋朕心之愧。此后务剀切敷陈,期有裨于政治学问,勿尚铺张溢美之虚文,而无当于稽古典学之实义。钦此。同上

乾隆七年谕:今日举行经筵典礼,礼部据向例以天雨奏请改期。朕思魏文侯将出猎而雨,左右不欲行,文侯曰:吾已与虞人期矣,岂可无一期会哉?乃往身自罢之。夫田猎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00

乾隆四十年御制二月六日经筵作 轻云酿雪仲春和,广厦谈经儒彦罗。讵曰崇文循典故?欲因体道互研磨。新民要在于修已,惠我还须勿问他。是日进讲大学日日新、又日新,易经有孚惠我德。殿后文渊将建阁,文渊阁向仅沿袭虚名,今拟于文华殿后建阁,为贮四库全书之所。待成四库贮书多。

乾隆四十一年御制春仲经筵诗 经年讲席一躬临,龙袖儒臣喜盍簪。经筵讲官满汉各八员,进讲侍班服领袖袍以别于众,此旧例也。日丽风和春蔼吉,周书鲁语义抽寻。是日进讲论语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书经君子所其无逸。抚民时切不足志,勅己惟怀无逸心。后阁文渊新庆洽,殿后度地建文渊阁为贮四库全书之所,今始落成。俾观合有共赓吟。

乾隆四十四年御制春仲经筵诗 经筵两岁阙临诸,抚帙犹然意戚予。丁酉戊戌两年未举经筵之典,兹已踰大祥,进讲惟允。虽戚未能忘而礼不敢过也。况阅大祥应讲习,相将精义绎经书。先劳劳更期无倦,上下下斯光有余。是日论语进讲先之劳之请教曰无倦,易经进讲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予所制御论于论语则以为夫子此言为有司亲民者而发,而人君为政之道实不外此。臣之劳在身,君之劳在心。于易经则以为自上下下二语非止申明损上益下,盖言为上者当不自恃崇高,应虚已撝谦,尊贤纳谏,乃由上以下其下,其道有弗大光者乎?虽文臣皆以为确论,而斯之犹未能信耳。着论聊因抒己见,盈廷咨尔莫虚誉。

〔臣等谨按〕节年恭逢经筵,俱有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文华殿之东为传心殿,中祀皇师、帝师、王师、先圣,先师殿之前为景行门。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传心殿东西设两角门,北向者五楹为治牲所,南向者三楹为景行门。院东井亭一,殿五楹,其后祝版房三楹,神厨三楹,再后直房五间。殿内祀皇师伏羲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01

氏、皇师神农氏、皇师轩辕氏、帝师陶唐氏、帝师有虞氏、王师夏禹王、王师商汤王、王师周文王、王师周武王,均正位南向,先圣周公东位西向,先师孔子西位东向。每岁皇帝御经筵,先遣官祗告。惟乾隆六年仲春经筵,上亲诣传心殿行礼。

文华殿之后为文渊阁。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明代置文渊阁,其地在内阁之东,规制庳陋。又所储书帙,仅以待诏、典籍等官司其事,职任既轻,散帙多有。逮末叶而其制尽废,遗址仅有存矣。本朝定制以文渊阁为大学士兼衔,第仍其名而未议建设之地。乾隆三十九年,命于文华殿后规度方位所宜,创建文渊阁,用贮四库书籍凡三万六千册。复谕令仿宋时三馆秘阁官制,自大学士以下置领阁事二员,总司典掌;提举一员,用资管理;直阁事六员,司典守厘辑之事;校理十六员,分司注册点验;检阅八员,随时点阅。其阁内收发宿直诸职,于内府司员、笔帖式内分派掌管。煌煌乎馆阁之宏规、文明之盛治矣。至同时并建者,则有圆明园之文源阁,避暑山庄之文津阁,皆仿浙省范氏天一阁之制,崇构而鼎峙焉。凡以揽胜蓬山,珍储秘籍,为伊古以来所未有。兹按文渊阁制凡三重,上下各六楹,层阶两折而上,瓦用青绿色。阁前甃方池,跨石梁一,引御河水注之。阁东恭立皇上御制文渊阁记碑亭,阁内设宝座,恭悬御书额曰汇流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02

澄鉴。联曰:荟萃得殊观,象阐先天生一;静深知有本,理赅太极函三。又联曰:壁府古含今,藉以学资主敬;纶扉名副实,讵惟目仿崇文?又联曰:插架牙签照今古;开编云气吐芳芬。皆皇上御书。阁后叠石为假山,山后垣门一,北向。门外稍东设直房数楹,为直阁诸臣所居。恭遇经筵进讲毕,圣驾亲临,赐茶于殿内,自乾隆四十一年始遂为定制。

乾隆四十一年六月初一日,奉上谕:昨四库馆进呈裒集永乐大典散篇,内有麟台故事一编,为宋待制程俱撰,具详当时馆阁之制。所载典掌三馆秘阁书籍,以执政领阁事,又有直秘阁秘阁校理等官,颇称赅备。方今搜罗遗籍,汇为四库全书,每辑录奏进,朕亲披阅厘正。特于文华殿后建文渊阁弆之,以充策府而昭文治。渊海缥缃,蔚然称盛。第文渊阁国朝虽为大学士兼衔,而非职掌。在昔并无其地。兹既崇构鼎新,琅函环列,不可不设官兼掌,以副其实。自宜酌衷宋制,设文渊阁领阁事总其成;其次为直阁事,同司典掌;又其次为校理,分司注册点验。所有阁中书籍,按时检曝,虽责之内府官属,而一切职掌则领阁事以下各任之,于内阁翰詹衙门内兼用。其每衔应设几员及以何官兼充,着大学士会同吏部、翰林院定议,列名具奏,候朕简定。令各分职系衔,将来即为定额,用垂久远。至于四库所集,多人间未见之书。朕勤加采摘,非徒广金匮石室之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03

藏,将以嘉惠艺林,启牖后学,公天下之好也。惟是镌刻流传仅什之一,而抄录储藏者外间仍无由窥睹,岂朕右文本意乎?翰林原许读中秘书,即大臣官员中有嗜古勤学者,并许告之所司,赴阁观览,第不得携取出外,致有损失。其如何酌定章程,并着具议以闻。上谕簿

御制文渊阁记 国家荷天庥,承佑命,重熙累洽,同轨同文。所谓礼乐百年而后兴,此其时也。而礼乐之兴,必藉崇儒重道以会其条贯。儒与道匪文莫阐。故予搜四库之书,非徒博右文之名,盖如张子所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胥于是乎系。故乃下明诏,勅岳牧,访名山,搜秘简,并出天禄之旧藏以及世家之独弆,于是浩如渊海,委若邱山,而总名之曰四库全书。盖以古今数千年,宇宙数万里,其间所有之书虽伙,都不出四库之目也。乃抡大臣俾总司,命翰林使分校。虽督继晷之勤,仍予十年之暇。夫不勤则玩日愒时有所不免,而不予之暇,则又恐欲速而或失之疏畧E(略),鲁鱼亥豕因是而生。语有之,凡事豫则立。书之成虽尚需时日,而贮书之所则不可不宿构。宫禁之中不得其地,爰于文华殿后建文渊阁以待之。文渊阁之名始于胜朝,今则无其处,而内阁大学士之兼殿阁衔者尚存其名。兹以贮书,所为名实适相副。而文华殿居其前,乃岁时经筵讲学所必临。于以枕经葄史,镜己牖民,后世子孙奉以为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04

家法,则予所以继绳祖考,觉世之殷心,化育民物,返古之深意。庶在是乎,庶在是乎!阁之制一如范氏天一阁,而其详则见于御园文源阁之记。

乾隆四十一年御制题文渊阁 每岁讲筵举,研精引席珍。文渊宜后峙,主敬恰中陈。旧有殿名主敬,在文华殿之后,其后隙地新建文渊阁。四库庋藏待,层楼结构新。肇功始昨夏,断手逮今春。经史子集富,图书礼乐彬。宁惟资汲古?端以励修身。巍焕观诚美,经营愧亦频。纶扉相对处,颇觉叶名循。国朝大学士兼衔三殿三阁,有文渊阁之名,而无阁之实,今新建于文华殿后,且与内阁相近,适当其地。

乾隆四十四年御制经筵毕临文渊阁有作 文渊咫尺近文华,礼蒇经筵此赐茶。文华殿进讲毕,御文渊阁,召讲官及侍班诸臣入,列坐赐茶。新署冰衔协名实,新设文渊阁领阁事二员,以大学士兼掌院者充之。提举一员,以内务府大臣充之。直阁六员以内阁学士、詹事、少詹事、学士充之。校理十六员,以庶子、侍读、侍讲、编修、检讨充之。检阅八员,以内阁中书充之。待藏四库焕云霞。次排虽毕事求核,于永乐大典散篇内集辑成编不下三百八十余种,多有世不经见之书。命馆臣详加校勘,分别应抄应刊,以公同好。检校宜精期与赊。伫迟去声功成开庆宴,木天佳话更堪夸。

乾隆四十七年御制经筵毕文渊阁赐宴以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庋阁内用幸翰林院例得近体四律首章即叠去岁诗韵 长律昨春示程督,昨年经筵,四库全书第一部未竣,故有咨尔校雠总群辈,可宜淹过浃旬期之句,以示程督。兹第一部书已于昨冬告蒇,而第二、三、四部全书亦俱缮就万册以上,此后照钞,较易成书矣。迅成膏晷竟前移。书多二酉本难究,岁始浃旬原弗迟。库四群欣瞻有蒇,奉三我自凛无私。繁于永乐醇于典,按明永乐大典一万一千九十五册,凡五年书成。今四库全书每部三万六千册,又荟要每部一万二千册,自癸巳年起至今壬寅,将及十年间,荟要两部及全书第一部共六万册均已蒇事,装潢贮阁,较之永乐大典数多五倍。又按涌幢小品载,编辑供事者凡二千一百六十余人;今纂修誊录等不过千人,而五年期满,即予甄叙录用,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05

是以人皆踊跃,事半功倍。又大典于经史皆依韵编次,割裂凌舛,漫无统纪,有乖柱下藏书之义。兹四库全书悉以经史子集为部次,体例尤较醇整云。嘉矣儒臣善副期。百年礼乐合兴哉,礼乐原从经史来。溯此津源渊已得,四库全书共钞录四部,今第一部已得者弆文渊阁,其第二、三、四部则分庋盛京之文溯阁、避暑山庄之文津阁、圆明园之文源阁。述兹言行德犹该。共殷刘向校书志,宁数相如献赋材?诸子虽曾预董事,皇六子、皇八子、皇十一子,并命充总裁,阅四库全书,近复命诸皇子暨师傅等选录明臣奏议。祗当二宋速宾陪。用宋祁延客修唐书事。是日赐宴,即令诸皇子侑诸臣酒,并颁赏。丙申高阁秩干歌,今喜书成邺架罗。宋辑明修彼有为,去声。宋太宗践位后,恐世人讥其惭德,因集文士修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文苑英华三大书,欲以疲其力而钳其口。明永乐亦以得位不正,集文人为大典,以弭草野私议。今所辑四库全书,惟在搜辑遗佚,以广流传,为万世艺林津逮,实非彼用意所可比也。重熙累洽此无他。较其三万犹富矣,即此十年讵久么?鼓瑟吹笙筐将是,二月初二日春仲经筵礼毕,即于是日赐四库全书馆总裁、总纂、总校、分校、提调各官等宴,并徧赏总裁九人、总纂各官等七十七人如意、杂佩、文绮、笔墨、研笺等物。其誊录等不得与宴者,令颁赐宴席果品食物。至办理全书之总纂纪昀,先是已屡迁至内阁学士,陆锡熊屡迁至光禄寺卿,陆费墀屡迁至少詹事,兹并将孙士毅擢为太常寺少卿,韦谦恒升授赞善,曹锡宝、王太岳均升授国子监司业,其编修吴省兰等记名遇缺升用,以示优奖。庆兹日丽与风和。从来举事待时节,四库修书未预筹。癸巳经营谓迟也,癸巳岁始思及依经史子集为四库全书,并命辑永乐大典中散篇成帙。然朕临御已三十余年,亦望七之岁矣。斯事体大,而物博,时略嫌迟,故甲午联句诗有逢会略嫌迟岁月,就将惟亹愿观成之句。今壬寅甫及十年,荟要两部及全书第一部均已蒇事,装潢贮阁。适当春仲经筵锡宴行庆,遹观厥成,实堪喜慰尔。壬寅庆落可歌不?副吾志矣志诚惬,励我为哉为正悠。回亿四章吟翰苑,即今宴祗一人留。乾隆九年十月幸翰林院赐宴,彼时赋诗者共三十八人,阅今三十余年,重与陪此宴者,惟大学士嵇璜一人,不无今昔之感。

〔臣等谨按〕文渊阁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08

法,外庭臣仆何由共悉?且自古显谟令典,多泐之金石,晓谕群工。我皇祖太宗之睿圣,特申诰诫,昭示来兹,益当敬勒贞珉,永垂法守。着于紫禁箭亭、御园引见楼及侍卫教场、八旗教场,各立碑刊刻,以昭朕绍述推广至意。俾我后世子孙臣庶,咸知旧制,敬谨遵循,学习骑射,娴熟国语,敦崇淳朴,屏去浮华,毋或稍有怠惰,式克钦承彝训,冀亿万世子孙共享无疆之庥焉。特谕。钦此。

文华殿东稍北有石桥三,过桥有殿宇三所,凡大内俱黄琉璃瓦,惟此用绿,为皇子所居。其前为王公文武大臣轮班宿卫直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文华殿东北度石桥为三座门,东为鹰房、狗房,西为御马廐旧地。今移廐于上驷院署之南,其地皆属之文渊阁矣。三座门北殿宇三所,是为撷芳殿。稍西夹道内为茶膳房库宇,其东南一带为花马廐、药房等处。按鹰房、狗房、茶膳房、花马廐、 药房各条,俱详见官署门。

文华殿东南为户部内库,为銮仪卫銮驾库,稍北即东华门,门外有下马碑石,紫禁城之东门也。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东华门内稍北为国史馆,旧在午门内熙和门西南,后移置于此。

熙和门之西为武英殿,规制如文华。门前御河环绕石桥三。殿前后二重皆贮书籍。凡钦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77

宁宫行祀神礼,一如清宁宫之制。至今遵循旧章。余将来归政时,自当移坤宁宫所奉之神位神竿于宁寿宫,仍依现在祀神之礼。朔吉修祀,宁寿斯踵。虽谢万几,宁期九畿。始予一人,寿同黔黎。告我子孙,毌逾敬胜。是继是承,永膺福庆。

乾隆四十一年御制新葺宁寿宫落成于新正二日恭侍皇太后宴敬纪八韵 元旦率群辟,东朝典礼循。翼辰呈曲燕,首祚笑言亲。宁寿庆成落,祯祥邀锡申。妃嫔陪肃肃,孙子集振振。鸠杖全无藉,皇太后步履康健,虽制玉鸠杖恭进,仍不藉扶持也。兕觥奉有伦。高年健太极,行乐信天真。此日旰宵志,他时宴息身。期仍斯侍膝,永祝万千春。

又御制经筵罢因至宁寿宫诗 讲学勤兹日,引年待异时。文臣胥燕见,经筵毕,命讲官及听讲之部院诸大臣随至文渊阁赐茶,俾观阁中规制。荩旅扈追随。御前大臣侍卫等,凡所临幸,无不扈从。步辇乘暇耳,耆宫遂幸之。旧名袭宁寿,致政冀期颐。居此应无事,而今尚有为。筹民及律己,衍义示忱辞。是日进讲论语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句,书经君子所其无逸句,并制御论以阐其义,宣示讲筵。

又御制蒙圣母赐膳于宁寿宫喜而成什一韵二首 西筰蒇勋绩,东朝豫懿怀。膳颁八珍列,乐奏六英谐。调鼎盐梅共,采薇将士偕。皇太后幸宁寿宫,既赐余膳,并于阶下赐将军阿桂、丰升额暨成功将领之功绩最著者抡二十三人及军机大臣六人,饭食赉物有差。古来多凯宴,几见赐思斋。母子情牵处,忧劳略释怀。砌花都色喜,檐鸟亦音谐。旸雨幸时若,孙曾绕膝偕。还期就闲此,仍复侍萱斋。

乾隆四十三年御制宁寿宫遣怀诗 葺治宁寿宫,戒奢固非俭。以俟归政时,老景消荏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84

补中式举人殿试,内阁大学士、学士等官详定试卷,次日同赴文华殿。内阁官将第一甲三卷以次进读,俟御笔批定出,将二甲、三甲姓名填写黄榜。又次日早同赴华盖殿,内阁官进至御座前,以次拆卷,将姓名籍贯面奏。司礼监官授制勅房官填榜毕,开写传胪帖子,内阁官一员捧榜出,至奉天殿授礼部尚书,制勅房官将帖子授鸿胪寺官传胪。明会典

补初,读卷用祭酒修撰等官,正统中犹与其事。其后非执政大臣不得与,而去取之柄则在内阁。初,于殿试之明日即传胪揭榜,今制稍宽,约以三日内阅卷,礼部地专而人众,庶得尽心鉴别云。明登科考

原嘉靖十七年,作圣济殿于文华殿后以祀先医。明典汇

〔臣等谨按〕圣济殿,今文渊阁即其旧址。

原黄谏尝作京师泉品,谓玉泉第一,文华殿东大庖井第二。玉堂丛语

〔臣等谨按〕大庖井在今之传心殿前左侧,泉味独甘,甲于别井,今作亭覆其上。

原崇祯时,中外多事,每遣羽流于南城为章醮之举,上与后妃密往行礼。自文华殿西夹道中往来。一日,有部僚接本在会极门,忽传驾返,皇遽避入文华门西直房。于窗隙中窥见上乘小辇,辇前立两宫娥,其次后辇,又次田、袁二妃辇,历历见之,不知上亦窥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304

旁,即阁臣亦昼夜供事,不复至文渊阁。盖君臣上下,朝真醮斗几三十年,与帝社稷相终始。至穆宗绍位,不特永寿宫为牧场,并西苑督农大臣亦裁去矣。野获编

〔臣等谨按〕嘉靖十年,采帝耤之义,改为帝社帝稷,以上戊明日祭,后改次戊,次戊在望后则仍用上巳。春告、秋报,为定制。隆庆元年,礼部言:帝社稷之名自古所无,宜罢。从之。见明史礼志。

原西苑农务凡占地五顷有余,役农五人,老人四人,骡夫八人,每人日支太仓米三升,仍复其身。耕畜则从御马监支粮草。先是,工部盖农舍,筑牛宫,造仓厫,顺天府岁进谷种。比其获也,户部以本年所入之数上闻。盖自夏言皇后亲蚕之说行,于是农桑并举,以复邃古神农之政。未几,亲蚕礼即废,而农务则终世宗之世焉。野获编

补无逸殿三间,用砖写刻大字农家忙诗一首,并记。东西间作沙壁,写无逸一篇。豳风亭正面用砖写刻大字,题豳风诗一首。东西两边作沙壁,写七月诗。谕对录

原嘉靖十年八月,帝御无逸殿之东室,曰:西苑旧宫是朕文祖所御,近修葺告成,欲于殿中设皇祖位祭告之,祭毕宜以宴落成之。又曰:无逸之作,虽所以劝农,而勤学之意亦在其中。今用宴以落成之,经筵日讲官俱与,仍各进讲七月诗无逸书各一篇。明世庙圣政纪要

原嘉靖二十一年上元,上御豳风亭,赐朱希忠等五臣宴,观灯。肃皇外史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307

嫔、命妇未见蚕事,势难久行,乞择近地便。户部亦言:安定门外水源不通,无浴蚕所。初,礼部议于皇城内西苑中有太液琼岛之水,且唐制亦在苑中,宋亦于宫中。从礼部议便。上命筑亲蚕坛于安定门外。十年三月,改筑坛于西苑仁寿宫侧。坛高二尺六寸,四出陛,广六尺四寸,东为采桑坛,方一丈四尺,高二尺四寸,三出陛,铺甃如坛制。台之左右树以桑,东为具服殿,北为蚕室,又为从室以居蚕妇。设蚕官署于宫左,置蚕官令一员,丞二员,择内臣谨恪者为之。十四年,皇后亲蚕于内苑。明典礼志

原嘉靖十年三月,建土谷祗先蚕坛于西苑,名曰土谷坛,曰帝社帝稷。召大学士张孚敬、尚书李时至太液池,使中官操舟济之,入见于旧仁寿宫,赐酒馔,出御制西苑视谷祗先蚕坛位赋,手授孚敬曰:朕偶有所作,卿等和之。孚敬请上手书并装成帙,名曰咏和录。嘉隆闻见录

原嘉靖九年三月,皇后亲蚕,点差采桑命妇一十七人:会昌侯孙果妻顾氏、玉田伯蒋荣妻黄氏、靖远伯王瑾妻韦氏、宣城伯卫錞妻张氏、成山伯王洪妻周氏、兵部尚书李成勋妻袁氏、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翟銮妻刘氏、户部尚书梁材妻杨氏、礼部尚书李时妻何氏、刑部尚书许赞妻李氏、都察院副都御史汪鋐妻程氏、礼部左侍郎严嵩妻欧阳氏、刑部左侍郎闻渊妻方氏、工部右侍郎苏民妻王氏、通政使司通政使张阙妻杨氏、国子监祭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365

文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关防。天启四年,避御讳,改铸,官校曰官旗。万历初,冯保奏建扁曰朝廷腹心。有钦给密封牙章一枚,应封奏者以此钤封。芜史 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今御马圈南地名银闸,有真武庙,即明御马监里草栏旧址也。庙内有天启三年碑记可考。又南为骑河楼庙儿胡衕,旧名暖阁厂,内有关帝庙。庙有钟二,一铸暖阁厂关帝庙字,一铸暖阁厂关帝庙康熙四十九年孟秋虔造字。至南北膳房,考春明梦余录,万历二十八年拆去盖造观心殿、修补乾运殿。其杆子房、明器厂、混堂司今无考。

原东厂置自永乐十八年,其衙门无设官,主之者司礼监秉笔太监一人,司属隶役悉取给于锦衣卫,故各员役升转皆在卫,而太监乃司礼监堂上官,秩最尊,有去留而无升转。其衔曰钦差总督东厂官旗办事司礼监秉笔太监。凡掌司礼监者号曰宗主,督东厂者号曰督主,或宗与督合一人领之。有掌刑千户一员,以锦衣卫千户充之,有加指挥至都督者。又理刑百户一员,或曰贴刑,二人共坐理事。熹宗时尝赐东厂刑官过肩狮子服,有加宫保府臣者矣。其爪牙,司文移者曰掌班,写字房、管事房、办事房,以十二支分十二伙,头目一人曰挡头,外人称之曰伙长,专司缉察。各伙分数人,动刑曰刑上,每伙挡头下有番子数人,名曰干事的,专持人阴事。或缙绅私札交际礼,或言语可质证者,密白于挡头。得一事,挡头先捐金予之。事曰起数,予之金曰买起数。挡头随同番役,于所犯之家左右寺庙空所,名曰打桩。挡头设座,番子直入所犯之家执犯者,非刑拷掠。一曰干醡酒,一曰搬罾儿。或以细竹鞭筋,其酷十倍官刑。每月旦分遣办事人于各衙门及各城门守定,名曰坐记。以衙门所行事必小幅纸开报,名曰打事件。事件到东华门,虽深夜,司门者从门隙中传入,顷刻到掌厂,即时达至尊矣。客窗偶谈

原掌厂内直房有钦赐牙印一方。凡打进事件奏闻者,用此印钤,直至御前。盖得比辅臣之文渊阁印,亦僭紊极矣。野获编

原唐末,两枢密使及左右中尉柄事禁中,与宰相表里。号为中贵,亦称内大臣。枢密即今司礼,中尉即今东厂也。谷城山房笔尘

原隆庆中,刑科给事中舒化疏:朝廷设立厂卫,原以捕盗防奸细,非以察百官也。驾驭百官,乃天子之权,而奏核诸司责在台谏,朝廷自有公论。今以暗访之权归诸厂卫,万一人非正直,事出寃诬,是非颠倒,殃及善良,非盛世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64

殿九间,复阁衡廊,穷极伟丽。复灾于崇熙,又复兴修。金皇统二年,留守邓王益加完葺。四年又灾。海陵天德三年为宫,世宗大定二十一年会有司别锡地重建此寺。泰和二年工甫就,六年八月立石,翰林待制路铎撰记。元一统志

〔臣等谨按〕尉使君寺,春明梦余录谓则天时改为大云。据元一统志,则自东魏元象年间初建已名大云,非则天时矣。隋塔及唐时所立精舍并东西浮图与辽时所建殿,其遗址今俱无考。

增绵山寺在悯忠阁西,今已废之甚矣。析津志

增灵虚观在悯忠寺前虾蟆北岸,内有大古槐一株。元一统志

〔臣等谨按〕绵山寺、灵虚观俱无考。虾蟆北岸,地名,今土人亦无此称矣。

原都城之南旧有寺曰静宁,圮已久矣。有僧宏琼栖其地,御用监太监潘瑛为之建寺,肇自天顺庚辰,讫于成化丁亥。寺成,请于朝,赐额崇福。寺有二碑:一兵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淳安商辂撰,中书舍人直文渊阁钱塘凌晖书;一鄱阳释道源撰,礼部郎中鄞人章规书。寺今圮矣,而土人尚目之曰新寺。析津日记

〔朱彝尊原按〕都城自辽金以后,至于元,靡岁不建佛寺,明则大珰无人不建佛寺。梵宫之盛倍于建章万户千门。成化中,京城内外勅赐寺观已至六百三十九所,见周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66

学蛰龙蟠。忆赴尚书酌,霜天酒似渑。吁谟关庙社,泛爱及宾朋。园果经秋熟,山泉向晚澄。高台重上处,徙倚记吾曾。晚出沙堤上,山游谢傅耽。振衣凌绝壑,把炬认层岚。暝色千门结,霜容万木酣。夜归敧独枕,端不梦江南。湖海楼诗集

增吕履恒初夏怡园宴集诗 东山旧墅净无尘,暇日登临景更新。群木阴能清首夏,孤花香欲表余春。序宾初举升堂觯,谈艺徐闻隔水邻。十载江关萧瑟后,欣从哲匠玩芳晨。梦月岩诗集

增赵恒夫所居寄园,浚池累石,分布亭馆,种花木,海内名士入都恒留连不忍去。曝书亭集

〔臣等谨按〕寄园在教子胡同,本朝康熙中户科给事中赵吉士之别业也。今亭馆已圮,仅存遗址矣。

增吕履恒月夜寄园诗 暝色苍然至,遥光剧可怜。鸟栖明月下,人语落花前。有约琴樽合,无拘坐卧偏。暗香通石罅,清响接云巅。心觉缁尘洗,衣看白袷鲜。草萌茵藉软,茶洁椀生妍。远市城烟重,高台树影连。醉宜春露浥,醒待曙钟还。风物私吾党,盈虚属彼天。欲归仍徙倚,形影昵岩泉。梦月岩诗集

原永庆寺在教子胡同,无碑记可考。析津日记

〔臣等谨按〕永庆寺今尚存,殊隘陋,惟有一钟,铸万历壬寅五月字。

原宣南坊白马寺,隋刹也。殿后尊胜陀罗尼幢上刻仁寿四年正月上旬造。寺重建于洪熙元年,正统八年赐额。有翰林学士南昌张元祯,工部尚书直文渊阁嘉禾张文宪二碑。其东有僧塔,塔前有古碑,已为侵占者所毁矣。析津日记

〔臣等谨按〕白马寺今已圮,其地犹名白马寺坑,明张元祯、张文宪二碑尚树于土阜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30

〔又按〕宗人府署理事官以下,其初以宗室及满洲兼用,近年以来全用宗室。惟主事

中有汉缺二。

增宗学,左右翼各一,雍正三年特建,以教宗室子弟。左翼旧在大市街东,今移灯市口。右翼旧在瞻云坊北,今移绒线胡同。有正副总管及教习清汉书骑射各员,并选翰林官稽察之。乾隆二十一年,裁汉教习九人改为翻译教习。大清一统志

增觉罗学,八旗各一所,雍正十年建,以教觉罗子弟。大清一统志

增觉罗学左翼在安定门香儿胡同者为镶黄旗,在南小街新鲜胡同者为正白旗,在东四牌楼北十条胡同者为镶白旗,在崇文门内大阮府胡同者为正蓝旗;右翼在西直门内北卫儿胡同者为正黄旗,在阜成门内宫门口者为正红旗,在承恩寺街者为镶红旗,在玉带胡同者为镶蓝旗。宗人府册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叙宗人府。

原大学士直舍,所谓内阁也。在午门内东南隅。外门西向,阁南向。入门,一小坊,上悬圣谕;过坊即阁也。永乐初,开内阁于东角门,简翰林待诏解缙为侍读,中书舍人黄淮、王府审理杨士奇为编修,进修撰胡广为侍读,编修杨荣为修撰,户科给事中金幼孜、桐城知县胡俨为检讨,入直文渊阁办事,以备顾问。终永乐之世,士奇、荣官止五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31

品。盖宣德以前,内阁与外九卿为平交。至宣德后,三杨眷重,渐柄朝政。英宗九岁登极,凡事启太后。太后不欲专,多令内阁议行,此内阁票旨之所由始也。春明梦余录

原阁制初甚隘,嘉靖十六年命工相度,以阁中一间奉孔子四配像,旁四间各相间隔,开户于南,以为阁臣办事之所。阁东诰勅房装为小楼,以贮书籍。阁西制勅房南面隙地添造卷篷三间,以处各官书办,而阁制始备。同上

原殿阁大学士虽设自洪武中,然同在内阁视事,则自永乐年始。其坐次不敢正席者,以车驾所尝临幸故也。天顺中,大学士李贤欲正席而坐,同列彭时不可,乃止。翰林记

文渊阁在午门之内迤东,文华殿南,砖城凡十间,皆覆以黄瓦。西五间中揭文渊阁牌,牌下置红柜,藏实录副本。尽前楹设凳,东西坐,余五间皆后列书柜,隔前楹为退休所。李公令人移红柜壁后,欲设公座。予曰:不可,殿阁皆至尊所御。原设官之意,止可侍坐以备顾问,无正坐礼。李语塞,意犹未已。逾数日,上遣太监傅恭送范铜饰金孔子并四配像一龛来,置于中间。又数日,遣太监裴富送圣贤画像一副来,悬龛后壁上,乃罢不设焉。可斋笔记 以上四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旧文渊阁在内阁旁,当文华殿之前,明时已毁于火。乾隆四十年,皇上

命于文华殿后度地创建藏书之阁,仍名曰文渊。详见宫室门。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33

〔臣等谨按〕明代用宝之制,尚宝司以揭帖赴尚宝监,得旨乃赴内司领取。考明史宦

官十二监,有尚宝监,女官六局,有尚服局,领司四,一曰尚宝,此其职也。永乐

后,女官之职移于宦官,遂成秕政。本朝定制,内阁奏用宝之数,内阁学士率侍读

学士、侍读及典籍等官同总管内务府大臣赴乾清门,总管内监奉宝出,阁臣等验

用。其外司与内监内司之职悉汰除之,典守既极尊严,法制益征清肃矣。

原故事,禁中不得举火,虽阁老亦退食于外。一日宣宗过城上,令内监覸阁老何为,曰:方退食于外。上曰:曷不就内食?对曰:禁中不得举火。上指庭中隙地曰:是中独不可置庖乎?今烹膳处是也。自是得会食中堂。又一日过城上,覸阁老何为,曰:方对弈。问何以不闻落子声?对曰:棋用纸。上笑曰:何陋也!明日赐象牙棋一副,至今藏阁中。震泽长语

原成化中始赐内阁两连椅,借之以褥;又赐漆床、绵绮衾褥,以便休息。阁门则夏秋悬朱筠帘,冬春紫毡帘。琐缀录

文渊阁印不得下诸司;下诸司以翰林院印。明宪宗类编

文渊阁印银铸,方一寸七分,厚六分,其文玉筯篆也。各衙门印皆用于行移中,独内阁印惟机密文字钤封进至御前开拆,始用之。翰林记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34

原永乐初,选翰林文学之臣六七人直文渊阁,参典机务,诏册制诰皆属之。而誊副缮正则中书分直更入,事竣辄出。宣德间,三杨始置厨馔于阁之东偏,而选能书者处以阁之西小房,谓之西制勅房。诸学士则居阁之东五楹,专管诰勅,具稿定正于阁老,乃付中书缮进,谓之东诰勅房。而带知制诰衔则惟阁老与诸学士而已,中书等官不敢僭也。琐缀录

原翰林旧选学士六七人直内阁,掌诰勅,居阁之东号东诰勅房。以阁西小房处中书能缮写者为西制勅房。诸学士晨与阁老会食。至陈循时,刘铉过自逊避,会食之例遂废。后止轮一人专掌,多挨次入阁者。吴宽以司制诰久,虽不相,例称阁老,苏郡阁老坊见存。嘉靖中罢,今为中书官供事之所。国史唯疑

原成化年间,中书与阁下如同僚然,投刺俱平交,盖一堂共处,今之西房即文渊阁也。阁臣居中,中书居东西两房,各办其事。已撤内库十间,以西五间居阁下,谓之文渊阁。以东五间藏书籍,而东房中书亦迁居之,故今以阁下称中堂。而东西非房矣,犹称两房者,沿旧名耳。明世庙识余录

原中书舍人每大朝会则与翰林史官上殿,东西班侍立,东宫朝贺文华殿,导驾侍班,其初本与翰林宫坊六科同为侍从之臣,诸司无相并者。石淙稿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35

文渊阁本翰林内署,非衙门名,故朝廷之宣召,诸司之文移,虽事关机务,亦止称翰林院或称会同翰林堂上官,初不以内阁名。琐缀录

原王文端直题梁用之诗后谓内阁在东角门内,常人所不能到。其外为文渊阁,则翰林诸公所处也。今内阁傍文渊而不在东角门之内,诸学士所处则在左顺门之南廊,而旁为东阁云。玉堂漫笔

增旧制辅臣直阁率辰入申出。崇祯间,出必二鼓,始议轮一人宿精微科候票。春明梦余录

原会极门在皇极门之东,凡京官上下接本俱于此处。南入为内阁,辅臣票本地也。宣庙赐有文渊阁印一颗,凡封进票本、揭帖、圣谕、勅稿用此钤之。万历中为人开内阁锁盗去。上命补铸赐之。玉光剑气集

补东阁五间,夹为前后十间,前中一间供先圣位,为诸辅臣分本公叙之所。阁辅第四员以下则居后房,虽白昼亦秉烛票拟。薛韩城当国,特凿一牖,复开门构数椽以通日色。及韩城赐死,说者谓破坏风水。然韩城即不破坏风水,能免此祸哉?明烈皇小识

补永乐初,内阁官遇常朝,立金台东,锦衣卫在西,后因不便,移下贴御道东西对立。后因雨,各衙门俱上奉天门奏事,五府立西檐柱外,六卿序立东檐柱内,内阁遂无地可立。景泰二年秋,以户部尚书兼学士陈循奏,始令常朝内阁学士与锦衣卫官东西对立。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36

明典故记闻

文渊阁在奉天门东庑之东,文华殿之前,前对皇城,深严禁密,百官莫敢望焉。吏人无敢至其地,阁中趋侍使令惟厨役耳。防漏泄也。禁密文书一小匣在几上,钥之而不合,大学士暮出,钥其门,匙悬门上,恐禁中不时有宣索也。震泽长语 以上十五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增永乐初,命编修等官于文渊阁参预机务,谓之内阁,渐升至学士诸职。洪熙元年,或加师保及尚书、侍郎、卿,仍兼学士、大学士衔,自后因之,称内阁大学士。凡大学士加三师则为一品,加尚书二品,侍郎三品,若未加升而止系大学士者,则仍正五品。词林典故

原永乐四年,上视朝之暇,御便殿阅书史,问:文渊阁经史子集皆备否?解缙对曰:经史粗备,子集尚多阙。上曰:士人家稍有余赀,尚欲积书,况于朝廷乎?遂召礼部尚书郑赐,命择通知典籍者四出购求遗书。且曰:书籍不可较值,惟其所欲与之。又顾缙等曰:置书不难,须常览阅乃有益。凡人积金玉亦欲遗子孙,金玉之利有限,书籍之利岂有穷也!明成祖实录

原永乐辛丑,北京大内新成,勅翰林院凡南内文渊阁所储书,自有一部至百部,各取一部送北京。时修撰陈循如数取进,得一百柜,督舟十艘,载以赴京。青溪暇笔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37

原十九年四月,三殿灾,火势猛烈。奉天门东庑切近秘阁,学士杨荣麾武士三百人将御书图籍舁至东华门河次。是时书籍淆乱无纪,典籍周翰理淆葺乱,逾二载而后复旧。今馆阁书目,盖永乐间定也。翰林记

原宣德四年十月,上临视文渊阁,少傅杨士奇,太子少傅杨荣,太子少保金幼孜,学士杨溥、曾棨、王直、王英,侍读李时勉、钱习礼,侍讲陈循等侍。上命典籍取经史,亲自披阅,与士奇等讨论已,询以时政,从容密勿者久之。命中官出尚膳酒馔赐士奇等,并赐纂修实录等官。士奇等叩首谢。上曰:朕闻有道之朝,愿治之主,崇礼儒硕,讲求治道。卿等为朕傅保,与诸学士皆处秘阁,朕躬至访问,冀有所闻耳。稍暇当复至,卿等必有所陈论也。已而亲制诗赐士奇等。明宣宗实录

原中秘书在文渊阁之署,约二万余部,近百万卷,刻本十三,抄本十七。阁凡五楹,中一楹当梁栱间竖一金龙柱。宣庙常幸其地,与阁臣翻阅咨询,故史臣不得中立设坐。东湖集

原正统六年六月,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行在翰林院侍讲学士马愉、侍讲曹鼐上言:文渊阁见贮书籍有祖宗御制文集及古今经史子集之书,自永乐十九年南京取来,向于左顺门北廊收贮,未有完整书目。近奉旨移贮于文渊阁东阁,臣等逐一点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38

勘,编置字号,

辑成文渊阁书目,请用广运之宝钤识,仍藏于文渊阁,永远备照,庶无遗失。奉旨:是。次日于左顺门用宝讫。文渊阁书目

原弘治五年,大学士邱浚请于文渊阁近地别建重楼,不用木植,但用砖石,以累朝宝录御制玉牒庋于楼上,内府藏书庋之下层,每岁曝书,委翰林堂上官查验封识。上嘉纳之。明典汇

原弘治九年三月,大学士徐溥以内阁书籍浩繁,请以翰林待诏潘辰管典籍事,仍乞命吏部于教官内选除典籍一员与之共事。从之。因以河南息县教谕夏赉为翰林院典籍。明孝宗实录

原正德十年十一月,大学士梁储等言:内阁并东阁藏书年久残阙,必须专官管理,方可次第修补。诰勅房办事中书舍人胡顺、序班刘伟,俱堪委用,宜令顺仍旧,伟改典籍,同原管主事李继先管理前项书籍。从之。由是其书为继先等所盗,亡失者多矣。明武宗实录

原初永乐大典书成,贮之文楼。及三殿灾,上命左右趣登文楼,出大典。甲夜中,谕凡三四传,是书遂得不毁。嘉靖四十一年,选善书人礼部儒士程道南等百人重录一部,命高拱、张居正等校理之。明世宗实录

文渊阁藏书,十九皆宋板,但历朝以来所失已强半。正德十年乙亥,命原管主事李继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39

先查校,由是更攘取其精者,所亡益多。向来传闻,俱云杨升庵太史因父为相,潜入窃去,然乙亥则新都公方忧居在蜀,升庵又安得阑入禁地?野获编

文渊阁藏书皆宋元秘阁所遗,虽不甚精,然无不宋元板者。因典籍多赀生,既不知爱重,阁老亦漫不检省,往往为人窃去,今所存仅千百之一矣。郁冈斋笔尘

〔朱彝尊原按〕宋靖康二年正月,金人索秘书监文籍,节次解发。见丁特起孤臣泣血

录,而洪容斋随笔亦云宣和殿、太清楼、龙图阁所储书籍,靖康荡析之余,尽归于

燕。元之平金也,杨中书惟中于军前收集伊洛诸书,载送燕都。及平宋,王承旨构

首请辇宋三馆图籍,宋之实录正史皆完。当时勅平章政事太原张易兼领秘书监事,

有诏许京朝官假观。由是言之,文渊阁藏书乃合宋金元所储而汇于一。益以明永乐

间南都所运百柜,考正统六年编定目录,凡四万三千二百余册。而列朝实录宝训不

下数千卷,若永乐大典一书多至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皆藏诸皇史宬,不与焉。

缥缃之富,古所未有。其后典守不严,岁久被窃。万历三十三年,内阁制勅房办事

大理寺左寺副孙能传、中书舍人张萱等奉阁谕校理,纂辑书目,则并累朝续添书籍

入焉。大半残阙,校之正统目录十仅存二三尔。崇祯甲申之变,散佚转多,秘本罕

得。欲复香厨四库之盛,戛戛其难矣。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40

补永乐十七年三月,上在北京,遣侍讲陈敬宗至南京起取文渊阁所贮古今书籍,自一部至百部以上各取一部北上。皇太子乃遣修撰陈循如数赍送,其余封贮本阁。南京詹事府志 以上十四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此条与原采青溪暇笔略同,但奉命取书者陈敬宗,而陈循则系太子遣送

书籍,其纪载较前条尤明晰耳。

〔又按〕明代文渊阁逼迩内阁,庳狭暗黑。所藏宋元以来秘籍,典籍官既不知爱惜,

阁臣又无暇留心,故积久阙失,无复香厨四库之盛。我皇上稽古右文,搜宛委之

奇,发琅嬛之秘。命儒臣纂校四库全书,几暇亲为厘订,特建文渊阁为珍贮之府。

有领阁、直阁事及校理、检阅诸职。文治光昭,旷古罕俪矣。

原宣德幸文渊阁,命于阁右筑石台,植淡红芍药一本。景泰初,增植二本,左纯白,右深红。留青日札

文渊阁芍药,旧尝有花。自景泰增植后,未尝一开。天顺改元,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同时入为学士,居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既而三人皆去,惟贤独留。明年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则甚多,而彭时、吕原、林文、刘定之、李绍、倪谦、黄谏、钱溥相继同升学士,凡八人。贤约开时共赏。夏四月盛开八花,遂设宴以赏之。时贤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白玉带,深红者曰宫锦红,淡红者曰醉仙颜,惟谏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众谓谏足以当之。贤赋诗十章,阁院官寮咸和,汇成曰玉堂赏花诗集。双槐岁抄

原玉堂赏花会赋诗者四十人,学士则南阳李贤、安成彭时、檇李吕原、莆田林文、安成李绍、永新刘定之、钱塘倪谦、东吴钱溥,侍读则金城黄谏,詹事则庐陵陈文、长洲刘铉,侍讲则眉山万安、渔阳李泰,中允则古杞孙贤,赞善则范阳牛纶,修撰则吴中陈鉴、博野刘吉、钱塘童缘、华容黎淳,编修则西蜀李本、毘陵王■、余姚戚澜、宜兴徐溥、琼山邱浚、泰和尹直、安成彭华、霅川陈秉中、临川徐琼、四明杨守陈、临江吴汇,检讨则严州傅宗、安成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41

张业、河东邢让,翰林五经博士则天台鲍相,典籍则西蜀李鉴、泰和陈谷,侍书则浙江谢昭,其二人则礼部员外郎临淮凌耀宗、中书舍人江东曹冕。诗成,李贤序之,彭时作后序。渌水亭杂识

原南大内有红芍药一本,仁宗为太子监国时,遇花开尝设宴与宣宗赏之。后宣宗嗣位,移植京师禁中,历宣德、正统两朝,无岁不花,繁郁无比。景泰改元,复增植二本,凡历七年皆不花,及英宗复辟之春,花忽盛开,识者异之。当时赏花诸学士计花开多寡,合其同升之数,亦浅之乎为言者矣。说听

原景泰中内阁赏芍药赋诗,本院官皆和之,有玉堂赏花集盛行于时。成化末,少傅徐溥在内阁赏芍药,赋二诗,次年又赋二诗,本院官亦皆和之。正德中,大学士梁储、杨一清赏芍药唱和,则人各四首。按宣德八年本院诸寮有文渊阁赏雪诗,盖词林纪事多有题咏,不特赏花而已。翰林记

原嘉定宣嗣宗为中书舍人。宣宗幸内阁,以银钱撒地,令诸从官竞取。嗣宗俟诸臣取毕,徐拾一支。寓圃杂记

原内阁二瓷缸,乃宪庙所赐种莲者。谦斋集

原明宣宗诗 秘阁弘开当巽隅,充栋之积皆图书。仙家蓬山此其处,上与东壁星相符。罢朝闲暇一临视,衣冠左右环文儒。琼琚锵锵清响振,宝鼎馥馥香烟敷。维时日上扶桑初,始看曈昽绚绮疏。忽已灿烂明金铺,从容燕坐披典谟。大经大法古所训,讲论启沃良足娱。朝廷治化重文教,旦暮切磋安可无?诸儒志续汉仲舒,岂直文采凌相如?玉醴满赐黄金壶,勖哉及时相励翼,辅德当与夔龙俱。庶几致治希唐虞。明宣宗御制集

补顾清文渊阁赋 昔我文皇之统万方也,稽往古,遵旧章。揽众维,提要纲。谓六典之分,虽仿于周礼;而百揆之总,实自于虞唐。或合而分,或约而详。盖不可无枢机之总,畴咨之良也。乃眷斯顾,禁垣之隅。乃崇杰阁,翼彼宸居。锡文渊之嘉号,擢銮坡之硕儒。职论思于九重,赞元化于中枢。虽官曹之未彰,实名体之隐如。此其大略也。若乃其地则日华之右,丹凤之东。重门侧启,复磴中通。长廊后带而龙矫,层城对起而缭虹。非密勿之有关,盖不得以闯乎其宫。其中则有石渠之秘,金匮之藏。殷周训诰,洙泗典常。班马之所叙述,贾董之所铺张。奎光壁耀,照灼乎虹梁。其前则有玉阶珉磩,仰接俯延。文杏敷锦,碧芸连钱。瑶台植和鼎之卉,铜池分并蒂之莲。承雨露之先及,各献巧而呈妍。其为制也,邃密高闳,沉深肃清。黄扉豁其前敞,白间疏以通明。案有朱墨,庭无讼争。希夷乎紫宫,逍遥乎玉京。邈风雨之何及,时仙韶之远聆。乃有皋夔之辈,稷卨之伦。大冠长剑,鸣玉垂绅。坐于两楹,敷帝猷而演皇坟。万几倚以裁决,庶绩赖以经纶。则有大官供帐,天府奇珍。湛恩渥礼,眷我儒绅。至于睿思时凝,事资访逮。中贵传宣,东朝赐对。日度晷而徐还,步金扉而缓退。其或金根戾止,玉辇幸临。略等级于堂陛,咨失得于古今。每先过而陈善,亦随时而献箴。或都而俞,或吁而咈。言皆可书,动鲜有慝。此则建阁以来累朝之盛节也。呜呼!汉开金马,贤俊云蒸。唐启学馆,士夸登瀛。徒取技于雕虫,尚无关于大经。然犹耀简策,熙鸿名。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85

四年复设,改正七品,以单仲立为之,久,复革。万历初,张位始请复设。江陵相定议以修撰、编、检史官充日讲者日轮一员记注起居,兼录圣谕、诏册等。今日之制,即本江陵遗意也。盖明初起居注别为专官,而万历后乃归之史官尔。然今制自掌院掌詹以下皆得充起居注官不专史官,此其异也。按唐六典:起居郎二人,从六品上,掌录天子之动作法度,以修记事之史,属门下省。起居舍人二人,亦从六品上,掌录天子之制诰德音,以修记言之史,属中书省。此即古左右史之分职,至明而合为一官,今仍之耳。池北偶谈

补永乐二年,始选进士杨相等为庶吉士,就文渊阁进学。宣德九年,命于翰林院读书。以后或间科一选,或连科屡选,或数科不选,或合三科同选,或重阅殿试卷取选,或限年三十五以下,或不限年。吏部职掌

补教习庶吉士,翰林院行户部给灯油钱,兵部拨皂隶,刑部给纸札,工部拨房屋,顺天府给笔墨,光禄寺给酒饭。明会典

原京官俱不用伞,惟考试官入场、状元归第乃得用之。明良记

原国初庶吉士或在中书省,或在文华堂,后改置翰林。蓉塘诗话

原故事自十月朔日始赐庶吉士酒,至四月晦止,岁以为常。未轩集 以上五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86

原永乐中,召试庶吉士文艺多在文华殿。宣德八年,上御文华殿,召庶吉士诣文渊阁试,亲第其高下,取十三人。盖因永乐之旧也。翰林记 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增教习庶吉士,满、汉各一人,以掌院学士或内阁学士领其事;大学士、尚书、侍郎之不兼掌院事者亦得掌之。于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内择学问优长者为小教习。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庶吉士无定员,每科馆选后,掌院学士择其年三十以下者八九员,分习

国书,余俱习诗赋,馆中月给廪饩以资膏火,实国家培养人才之渥典也。

增往时教习庶吉士未有专馆,就院中闲旷屋宇及大堂廊庑居之,为肄业之所。雍正十一年,世宗宪皇帝特赐官房一区于正阳门内迤东,当翰林院之西南,面城。门南向,堂西向,堂侧东西屋各一,堂后左右厢,东为学掌厅,其西吏人居之,后堂侧东西屋如外制,东西厢各有楼。词林典故

〔臣等谨按〕庶常馆门榜曰恩赐教习庶常馆。乾隆三十三年重加修葺,皇上御书额曰

芸馆培英。

〔又按〕旧制,门南向,堂西向,今新葺之门与堂皆南向,又省去堂后之左右厢,即

以后堂侧之东屋为学掌厅,其东西厢之楼亦省。惟后堂内有楼,仍旧制也。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126

原天顺七年八月,久雨坏国子监碑亭,仆进士题名碑五通。上命有司修碑亭,并竖其碑。同上

原明永乐十三年,始会试天下举人于北京,登科考谓是年即令立石国子监,然今无有。有之,自宣德五年始。六馆日抄 以上七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元代题名三碑,本朝国子监祭酒吴苑于启圣祠土中得之。至明代七十有

六碑,始永乐十六年李骐榜,讫崇祯十六年杨廷鉴榜。谓始于宣德五年林震榜者,

误也。其缺者惟万历八年、崇祯十年两碑耳。

原永乐十三年乙未陈循榜,十六年戊戌李骐榜,十九年辛丑曾鹤龄榜,二十二年甲辰邢宽榜,宣德二年丁未马愉榜,碑无。宣德五年庚戌林震榜,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金幼孜撰文,礼部精膳司郎中陈景茂篆书。宣德八年癸丑曹鼐榜,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杨溥撰文,礼部郎中黄养正书。正统元年丙辰周旋榜,碑无。正统四年己未施盘榜,翰林院学士钱习礼撰文,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书程南云书。正统七年壬戌刘俨榜,碑无。正统十年乙丑商辂榜,翰林院学士经筵官曹鼐撰文,中书舍人程学书。正统十三年戊辰彭时榜,兵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苗衷撰文,中书舍人黄采书。景泰二年辛未柯潜榜,少保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陈循撰文,太常寺少卿王谦书。景泰五年甲戌孙贤榜,少保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陈循撰文,吏部考功司郎中董玙书。天顺元年丁丑黎淳榜,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知制诰李贤撰文,顺天府丞余谦书。天顺四年庚辰王一夔榜,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撰文,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凌耀宗书。天顺七年癸未彭教榜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撰文,礼部祠祭司员外郎谢宇书。成化二年丙戌罗伦榜,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陈文撰文,礼部郎中陈纲书。成化五年己丑张升榜,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彭时撰文,太常寺少卿林章书。成化八年壬辰吴宽榜,碑仆。成化十一年乙未谢迁榜,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万安撰文,太常寺少卿谢宇书。成化十四年戊戌曾彦榜,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刘珝撰文,礼部仪制司主事兼司经局正字凌晖书。成化十七年辛丑王华榜,碑仆。成化三十年甲辰李旻榜,碑仆。成化二十三年丁未费宏榜,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徐溥撰文,太仆寺少卿姜立纲书。弘治三年庚戌钱福榜,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邱浚撰文,大理寺右寺副刘棨书。弘治六年癸丑毛澄榜,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刘健撰文,大理寺左寺副兼司经局正字周文通书。弘治九年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127

丙辰朱希周榜,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撰文,尚宝司卿兼司经局正字刘棨书。弘治十二年己未伦文叙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刘健撰文,太常寺少卿周文通书。弘治十五年壬戌康海榜,碑仆。弘治十八年乙丑顾鼎臣榜,碑仆。正德三年戊辰吕柟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焦芳撰文,太常寺少卿周文通书。正德六年辛未杨慎榜,碑仆。正德九年甲戌唐皋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廷和撰文,太常寺卿刘棨书。正德十二年丁丑舒芬榜,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贾咏撰文,太常寺少卿兼经筵侍书刘棨书。正德十六年辛巳杨维聪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廷和撰文,太常寺卿刘棨书。嘉靖二年癸未姚涞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费宏撰文,太常寺卿刘棨书。嘉靖五年丙戌龚用卿榜,碑仆。嘉靖八年己丑罗洪先榜,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李时撰文,顺天府丞周令书。嘉靖十一年壬辰林大钦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夏言撰文,太仆寺卿张文宪书。嘉靖十四年乙未韩应龙榜,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李本撰文,通政司使张文宪书。嘉靖十七年戊戌茅瓒榜,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严嵩撰文,礼部左侍郎兼司经局正字张电书。嘉靖二十年辛丑沈坤榜,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徐阶撰文,工部右侍郎谈相书。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秦鸣雷榜,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孙承恩撰文,大理寺右寺副阙□书。嘉靖二十六年丁未李春芳榜,太子太保礼部尚书顾可学撰文,大理寺左寺正吴昂书。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唐汝楫榜,吏部尚书李默撰文,大理寺右评事吴应凤书。嘉靖三十二年癸丑陈谨榜,少保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徐阶撰文,山东布政司参议王槐书。嘉靖三十五年丙辰诸大绶榜,碑文剥落。嘉靖三十八年己未丁士美榜,太子宾客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郭朴撰文,中书舍人管翰林院典籍事顾从礼书。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申时行榜,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袁炜撰文,大理寺右寺正丛恕书。嘉靖四十四年己丑范应期榜,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严讷撰文,大理寺左评事兼翰林院侍书李中书。隆庆二年戊辰罗万化榜,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李春芳撰文,尚宝司少卿兼翰林院侍书吴自成书。隆庆五年辛未张元忭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申时行撰文,太仆寺少卿兼司经局正字徐继申书。万历二年甲戌孙继皋榜,大学士王锡爵撰文,光禄寺少卿兼司经局正字成楫书。万历五年丁丑沈懋学榜,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许国撰文,太仆寺少卿兼司经局正字马继文书。万历八年庚辰张懋修榜,大学士叶向高撰文,通政司知事唐尚忠书。万历十一年癸未朱国祚榜,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王锡爵撰文,大理寺右寺副赵应宿书。万历十四年丙戌唐文献榜,记无。万历十七年己丑焦竑榜,记无。万历二十年壬辰翁正春榜,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张位撰文,通政司经历章如铤书。万历二十三年乙未朱之蕃榜,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陈于陛撰文,通政司经历汤应龙书。万历二十六年戊戌赵秉忠榜,记无。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张以诚榜,记无。万历三十二年甲辰杨守勤榜,记无。万历三十五年丁未黄士俊榜,记无。万历三十八年庚戌韩敬榜,记无。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周延儒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叶向高撰文,通政司知事周承禹书。万历四十四年丙辰钱士升榜,记无。万历四十七年己未庄际昌榜,记无。天启二年壬戌文震孟榜,记无。五年乙丑余煌榜,记无。崇祯元年戊辰刘若宰榜,记无。崇祯四年辛未陈于泰榜,记无。崇祯七年甲戌刘理顺榜,记无。崇祯十年丁丑刘同升榜,记无。崇祯十三年庚辰魏藻德榜,记无。崇祯十六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33

沼)

  〔臣等谨按〕澹泊宁静、多稼轩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澹泊宁静度河桥而西为映水兰香,西向五楹。东南为钓鱼矶,北为印月池。池北为知耕织,又北稍东为濯鳞沼,映水兰香西南为贵织山堂,祀蚕神。(圆明园册)

  〔臣等谨按〕映水兰香四十景之一,额为皇上御书。钓鱼矶、印月池、知耕织、濯鳞沼、贵织山堂诸额皆世宗御书。

  乾隆九年御制映水兰香诗在澹泊宁静少西,屋旁松竹交阴,翛然远俗。前有水田数棱,纵横绿荫之外,适凉风乍来,稻香徐引,八百鼻功德兹为第一。园居岂为事游观?早晚农功倚槛看。数顷黄云黍雨润,千畦绿水稻风寒。心田喜色良胜玉,鼻观真香不数兰。日在豳风图画里,敢忘周颂命田官?

  〔臣等谨按〕映水兰香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映水兰香东北为水木明瑟。(圆明园册)

  〔臣等谨按〕水木明瑟,四十景之一,额为皇上御书。世宗御书额曰一溪清水引风凉。

  乾隆九年御制水木明瑟词(调寄秋风清)用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转风扇,泠泠瑟瑟,非丝非竹,天籁遥闻,林光逾生净绿。郦道元云: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达;智仁之性,共山水效深。兹境有焉。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斯时斯景谁图得?非色非空吟不成。

  〔臣等谨按〕水木明瑟御制词,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水木明瑟之北稍西为文源阁,上下各六楹。阁西为柳浪闻莺。(圆明园册)

  〔臣等谨按〕文源阁乾隆三十九年建,与文华殿后之文渊阁、避暑山庄之文津阁,皆以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222

然亦重檐七层,其第一层有石陷壁间,刻曰僧录司左善世大慈仁寺开山第一代住持传曹洞宗师大机老人塔。寺西北隅林木中冢累累,遗碑尚存,大珰徐澄、王朝等所瘗也。(行国录)

  〔臣等谨按〕宏化寺遗址去天宁寺东南不半里。殿今废,诸珰碑亦无有,大机老人塔今尚存。

  补广宁门外御菜园观音寺一称海会禅林,亦白纸坊地也。成化中上林苑监覃盈建。以北有玉河乡观音寺,土人目为南观音寺。殿右一碑,直文渊阁中书舍人永嘉姜立纲所书也。碑建于成化五年正月。(隩志)

  〔臣等谨按〕大慈观音寺又名海会禅林,俗名南观音寺,在广宁门外西南一里。寺楼恭悬圣祖御书额曰寄兴高远。雍正十一年发帑重修。殿内恭悬世宗御书额曰慈云甘露。殿前恭立世宗御制碑。寺中碑二:一明成化五年碑,吏部郎中刘文撰;一康熙四十二年碑,大学士陈廷敬撰。

  增世宗御制大慈观音寺碑 盖闻观音大士从闻思修获证真实圆通,得二殊胜。一者上同诸佛慈力,二者下同众生悲仰。其上同慈力也,当无一众生不可度,其下同悲仰也,亦无一诸佛不可感。虽曰诸佛,实非诸佛。虽曰众生,实非众生。非众生即无众生相,非诸佛亦无诸佛相。斯所谓无相道场,大士实于此道场中,兴慈运悲,无相示相,随类应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278

水,下入牛家港,达宝坻境。

  原香河县境南有大龙湾、小龙湾二水,夏秋始合流,经宝坻县界,入七里海。相传辽时海运故道。(长安客话)

  〔臣等谨按〕大龙湾今名青龙湾,在城南四十里;小龙湾在城南四十五里。雍正八年,奉旨开青龙湾引河,自县治南中营庄历宝坻境,直达宁河之宁车沽,计长九十里。境内之水藉以宣泄。七里海今在宁河县境。

  原至元十一年十一月,以香河荒地千顷置中卫屯。(元史)

  〔臣等谨按〕元时中卫屯今废。

  原营州前屯卫在香河县治东。本在旧大宁卫境,永乐元年移于此。(方舆纪要)

  〔臣等谨按〕明时卫署久废,今城内东北隅尚有前卫后卫地名。

  原隆安寺在县治东,明成化中重修,有礼部郎中直文渊阁关西倪让碑,中书舍人直文渊阁广昌王礼书。(香河县志)

  〔臣等谨按〕隆安寺在城西,俗名东大寺,以其在县治之东,故得此名也。寺渐就颓圮,明时倪让碑尚存。

  增灵塔在隆安寺方丈。塔废,仅存铭,石高四五尺许,八角,阔径尺,元时僧定仁塔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58

传心殿在文华殿之东,前为景行门,祀皇师、帝师、王师、先圣、先师之位。院东有大庖井,上覆以亭。

明黄建京师泉品谓:玉泉第一,大庖井第二。

文渊阁在文华殿之后,凡三重,上下各六楹,层阶两折而上。青緑瓦前甃方池,跨石梁一,引玉河水注之。贮四库全书于内,有御制碑记。自乾隆辛丑以后,经筵毕,赐讲官茶于此。

长元按:文渊阁之名始于前明,今无其处。嘉靖中作圣济殿于文华殿后,以祀先医,今文渊阁卽其遗址也。阁制仿浙江鄞县范氏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此外圆明园有文源阁,热河避暑山庄有文津阁,奉天有文溯阁,皆仿式建造,以贮四库全书。俱有御制记,

勒石。

上驷院署在文华殿后,西向。

箭亭在上驷院北,南向。有御书太宗文皇帝谕旨卧碑,并跋。

御茶膳房在箭亭东外库,东向。

文华殿东北度石桥为三座门。东为鹰房,为狗房,西属之文渊阁

撷芳殿在三座门北,殿宇三所。稍西夹道为茶膳房库宇,其东南一带为花马厩、药房等处。

长元按:三座门北殿宇,明曰端本宫,光宗青宫也。今改建三所,为皇子所居。

御药库在东华门内东三所之东,东向。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70

址。又文华殿后有慈宁宫、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皆无考,或卽今文渊阁后之旷地欤?

隆宗门之西为冰窖四座。又西为慈宁宫,东为永康左门,西为永康右门。中南向者为慈宁门。前列金狮二。内为正殿,御书额曰宝箓骈禧。殿前东庑曰徽音左门,西庑曰徽音右门。后殿供佛像。殿后东庑佛室,圣祖额曰,四星容华。宫左殿宇二层,东曰慈祥门,与启祥门相对。

慈宁门之东为长信门。

慈宁宫花园前宇为咸若馆。馆之左为宝相楼,右为吉云楼。自宝相楼南为含清斋,自吉云楼南为延寿堂。池上为临溪亭。咸若馆后为慈荫楼。

慈宁宫之西为寿康门。内为寿康宫,额曰慈寿凝禧。东暖阁后殿西室皆御书额。寿康宫之后为寿安宫,东西为长街,街西为长庚门。

长元按:明宫室嘉德右门之西曰长庚门,凡夫匠淘沟修造,或宫人疾故,皆开此门。

正中南向为寿安门,内为春禧殿,殿后为寿安宫,正殿额曰长乐春晖。东西暖阁皆御书匾联。殿前延楼,左右相属,中为崇台三层,演戏。殿后庭中,叠石为山,东曰福宜斋,西曰萱寿堂,皆御书。

慈宁宫之东北,卽启祥门夹道。其北南向者为凝华门,内为雨华阁,俱供佛。西为梵宗楼。阁后为昭福门,内为宝华殿,殿后为香云亭,其北为中正殿。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63

正统中,在朝每宴享,廷中陈五兽。近陛之东西二兽:东麒麟,身似鹿,灰色,微有文;颈特长,殆将二丈,望之如植竿;其首亦大概如羊,颇丑,非所云麕身凤肩,有许文彩也。西驺虞亦与传记所称不同。

长元按:西河诗话云:康熙二十八年春,余姚县民家黄牛产麟,火光穴地,鸣声如风琴,不乳数日而毙。予于会城观之:牛首,眉有虬纹,双瞳露处皆碧色。唇红,下齿正方,两牙隐颔间。自背胁以下至膊,青鳞如鲤然,甲毛片片张翕,以渐而杀。喉下至腹薄红色,蛇断;胫毛亦然,然不红。鹿蹄,深碧有光。尾柢犹带细鳞,末拖丛毛。真神物也,与正统中所陈麒麟迥异。附録于此,以广见闻。

文渊阁芍药,系宣德年植,旧尝有花;景泰增植后,未尝一开。天顺改元,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同时入为学士,居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既而三人皆去,惟贤独留。明年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则甚多,而彭时、吕原、林文、刘定之、李绍、倪谦、黄谏、钱溥,相继同升学士,凡八人。贤约开时共赏。夏四月,盛开八花,遂设宴赏之。时贤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玉带白,深红者曰官锦红,淡红者曰醉仙颜。惟谏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众谓谏足以当之。贤赋诗十章,阁院官寮咸和,汇成曰玉堂赏花诗集。赋诗者四十人,李贤序之,彭时作后序。考宣德八年,本院诸寮有文渊阁赏雪诗,词林纪事,多有题咏,不独赏花而已。

书名:畿辅人物考 页码:44

中书省征儒士十八人纂修《礼》、《乐》,讷与焉。事竣,不仕而归。五年秋,过元故宫,衋焉伤之,作诗以寓《黍离》之感。诵讷诗者,知其明于《春秋》华夷之辨也。十三年,四辅官杜斅荐讷才堪任用,召至京。上与语,大悦之,授国子助教,横经发难,击蔀廓塞,学者如客得归。同诸儒应制,撰诸敕文,操笔立成,雅称上意,超拜翰林院学士。有上《治平策》者,上览之,顾谓侍臣曰:"此人论治而不及用贤,天下之大,乃欲朕一人理之乎?盖独智自用,则所见者狭;资贤而用,则所及者广。"讷对曰:"诚如圣谕。但贤才之在天下,人主岂能周知?必赖群臣荐举。得贤与否,系夫举之者何如耳。"上然其言。改文渊阁大学士。年逾七十。太学初成,中外岁贡生徒日众,适巽懦者掌之,师生相奸,教尼不行。十六年,命讷掌国子监祭酒,严立学规,诸生皆知敬畏。讷虑功臣子弟有不服朴罚者,上命曹国公李文忠兼领监事,由是,贵冑肃然。十八年二月,久雨,求直言,献《安边策》,略云:"备边固在乎兵食,足食在乎屯田。汉本始年,匈奴为寇,赵充国将四万骑分屯沿边九郡,单于闻之引去。夫以四万骑分屯九郡,而充国统制其间,则当时之筹划区分,概可想见。诸将中勇智谋略,岂无如充国者哉?宜选数人,每将以东、西五百里为制,随其远近高下,立法分屯。率五里屯一将,布列沿边之地,远近相望,首尾相应,耕作以时,训练有法,遇敌则战,寇去则耕,此长久安边之策也。"上嘉纳之,遂令边军皆屯田,且耕且守,着为令。乙丑、戊辰两科,上策

书名:畿辅人物考 页码:80

弄之,岂人臣之道耶?"有《晴川钓者集》若干卷,藏于家。

岁寒老人曰:事之堕也,咎在当事者不任怨而市恩,顾职分不胜其徇情面。间有能任怨者,又虑其以刻薄寡恩之行,而事之裂也滋甚。襄毅既举其大,又不遗其细,能任怨矣。而不爵一人,不杀一人,又不窃弄人主之大柄。洵矣!古之名臣。

李文正公东阳

东阳,字宾之。曾祖以戎籍隶金吾,遂家京师。公四岁能作大书,景帝召见,命书麟、凤、龟、龙十余字,上喜甚,抱置膝,赐赍甚优。六岁、八岁复两召试,讲《尚书》大义,命入顺天府学。天顺壬午,十六举乡试,甲申登进士,选庶吉士。成化元年,授编修,升侍讲。癸卯,进侍读学士。弘治二年己酉,迁左庶子。辛亥,升太常寺少卿,仍兼前职。甲寅,擢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乙卯,命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时安南侵占城,国王奏请命官往。问公,曰:"《春秋》,王者不治夷狄。安南虽奉正朔、修职贡,然恃险负固,积岁已久。今若遣官至其国,海岛茫茫,徒掉寸舌,小必掩过饰非,大或执迷抗命。若置而不问,损威已多,即问罪兴师,贻患尤大,宜勿听。"武冈知州刘逊逮系,科道具奏,上震怒,并下科道于狱。公疏救,得释。戊午,加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清宁宫火,公上疏切谏,大要谓:"以邪妄之术、姑息之谋,终成误国而慢天

书名:畿辅人物考 页码:131

于东华门外,瑾为钦所杀。事平,赠凉国公,谥忠壮,与世侯。

曹文忠公鼐

鼐,宁晋人。疏俊明伟,内刚外和,练达国务,才量出人。初,举于乡,署代州训导,非其好也,愿得一剧官自效。改泰和典史,益肆力学问。尝督工匠入京,自陈愿就礼部试。宣德八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正统五年,升侍讲。九年,升翰林学士。十一年,入内阁,与政典制。文词宏润,日讲音旨清畅,升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是时,东杨卒,凡议大事,诸阁老推决于鼐。鼐才明敏,类东杨,视中官王振正色,不少假,振益惮之。十四年,没于土木之难。赠太傅、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改谥文忠,赐衣冠葬。官其孙荣锦衣,世百户。

岁寒老人曰:曹文忠以典史自陈愿就礼部试,有李御史者,定兴人,阅其文,奇之,力荐,得中进士第一人。土木之难,王振不与大臣议,挟天子帅师亲往。百官伏阙上章,不从。钦天监正彭德清斥振曰:"象纬示警,不可复前。若有疏虞,陷乘舆于草莽,谁执其咎?"学士曹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振怒詈之曰:"倘有此,亦天命也。"振之顽冥凶横乃至是哉!轻天子于一芥,即族诛碎首,何济于事?予窃怪振之毒痛至此,犹不悔祸,而逆瑾继之,逆贤复继之,何

书名:畿辅人物考 页码:186

石文介公珤 附兄尚书公玠

  珤,字邦彦,藁城人。成化丁未进士,入翰林即着声。历任国子祭酒,以身率人,教严而诸生莫敢犯。时武宗无嗣,上疏请于藩王中择其亲且贤者育于宫中,代行温凊蒸尝之礼。武宗始狩宣、大,疏请回銮曰:"六师不备,远违法宫。内无亲近之托,外有事变之虞。若銮舆一日未返,则臣子之心一日未安。"后百官相率谏南巡者罪且不测,瑶上疏救之,辞尤切直。进吏部尚书,时承群小窃柄之余,政以赂成,官以意授,士习靡然日趋于坏。属考察京官,凡诸清议有干者多见屏黜。是时辅臣有不悦者托辞请命,仍兼学士,在内阁专管诰敕,实夺之权也。前后所上封事太要劝上清心省事,法尧舜之恭己无为,用汉文之与民休息。其讽上力行王道、辨别邪佞;中才皆可用之,人不必求备;平易有近民之实,不必务奇;治有端绪,不必责效旦夕之间;事可包荒,不必刻意渊鱼之察。人谓其为救时之药石。嘉靖三年,手敕兼文渊阁大学士,人典机务。有所论列多触忌讳,上优容之。有勋戚怙势夺民田万余顷,既得旨,民大骚;为言于上,仍还之民。瑶沉静寡默,居政府不轻发言,遇事所难,徐出一二语辄中节。有不当意者,愤激见词色间。人或诮其过直,久乃服之。屡典文衡,以平正简要取士,文体为之一变。锦衣官有构飞语讦辅臣者,并中伤之,遂逮下廷鞫。台諌皆白其无他,大学士杨一清力

书名:畿辅人物志 页码:29

安,赐钞十锭。上每观书,或论用人,必与拟议,皆称旨。十一月,改文渊阁大学士,时年逾七十,上亲制诰词,引尚父与周公为比。盖自宋濂、詹同而后,惟公时被召对。既感知遇,日有补拾,甚见亲信。尝寒附火,燎胁下,至肤乃觉,上制文警讷曰:"胁者,协也,岂尔居内不能协人主至然耶?"公皇恐谢。明年,祭酒吴颙免官,上简用公,特赐敕以往。严绳准,推恩义,身言并教,寝食学厢,不复家宿,一时士皆适用。上犹虑功臣子弟有不服者,以曹国公兼领监事,由是贵胄肃然。一日,公病,遣中使谕:"卿禀天命之性,发仲尼之诚,施己之幽德,修道教人,所以病不病而速差,以其有神也。"又尝言宋祭酒骨格必寿,命画工图像,上问:"昨公服坐堂上,何以有怒色?"对:"一生献茶,踣而碎其瓯。念臣不才,失于教敬,中心自讼,不意为陛下所知。"上喜慰,出画像示之。以老,召其子进士望江主簿麟侍养。十八年,久雨,求直言,献《安边策》曰:"今海内既康,蛮夷奉贡,惟沙漠□□未遵声教,若置之不治,则恐岁久丑类为患边圉;若欲穷追远撃,又恐六师往还万里,馈运艰难,士马疲劳。陛下欲为圣子神孙万世之计,要不过谨备御之策耳。备边固在乎兵食,足食又在乎屯田。屯田之制,必当法汉。本始年中,匈奴帅十余万骑,南向欲为寇。汉将赵充国乃将四万骑,分屯缘边九郡,单于闻之引去。夫以四万骑分屯九郡,而充国统制其间,则当时筹划区分,概可想见。我朝诸将中,勇知谋畧岂无如充国者哉?陛下宜选如充国者数人,随其远近高

书名:畿辅人物志 页码:63

书麟、凤、龟、龙十余字,上喜甚,抱置膝,赐赍甚优。六岁、八岁复两召,试讲《尚书》大义,命入顺天府学肄业。天顺壬午,年十六,举乡试。甲申,登二甲进士第一,选庶吉士。成化元年,授编修。十年,升侍讲。十九年癸卯,进侍读学士。二十二年,主考顺天乡试,其妻弟刘钊令回避,不得人试。寻丁忧。弘治二年己酉起复,迁左庶子。四年辛亥,升太常寺少卿,仍兼前职。癸丑,主考会试,得汪俊为第一,其妻弟刘钊已中乡试,仍不得人试,人称其公。甲寅,擢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八年乙卯,命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时安南侵占城,国王奏请命官往,问公,曰:"《春秋》,王者不治夷狄。安南虽奉正朔,修职贡,然恃险负固,积岁已久,今若遣官至其国,海岛茫茫,徒掉寸舌,小必掩过饰非,大或执迷抗命,若置而不问,损威已多,即问罪兴师,贻患尤大,宜勿听。"十年丁已,中官李广以烧炼斋醮被宠,公会同官疏奏,不报。会武冈知州刘逊逮系,科道具奏,上震怒,俱下狱,公上疏救,获释。十一年戊午,加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九月,清宁宫灾,公疏曰:"近年以来,灾异频仍,内府火灾尤甚。或以天道茫昧,变不足畏,此乃慢天之说;或以天下太平,患不足虑,此乃误国之言;或以斋醮祈祷为弭灾,此乃邪妄之术;或以纵囚释罪为修德,此乃姑息之谋。"越二日,有为李广乞祠额者,公以为不可。及清宁宫成,又召能仁寺僧人大内庆赞,公又力言不可。上俱从之。己未,程敏政典试,为给事中华杲所劾,上命公覆试。十七年,命祀孔

书名:畿辅人物志 页码:82

即束装就道。既归清苑,杜门谢客,迹不至郡,辟园城西,莳花植木,日与亲旧饮酒赋诗为乐,绝口不谈朝政,不通书朝贵。中①有佳山水,趣携亲友往游,浃旬而返,峻绝幽邃,人所不至之地,皆留题焉。十年四月,以疾卒,年五十有七。公为人厚重朴直,沉毅端方,耻浮薄,寡嗜好,内刚外和,与人言侃侃无所隐伏,自检甚严,于绳墨不失尺寸,居闲浑然,遇事则精核明审,人不敢欺。主应天试事,时帘外官有权要,嘱之行私者送廪靝,时令一私人至帘内,欲有所请白,即叱出,痛笞之,曰:"此岂汝所至之地。"其人竟不敢言,说者谓当时一容其人启口,则行私者得以藉词矣。在礼部尤称执法,一时士夫倚以为重。为文平生不事剜刻,有《北潭集》八卷,藏于家。卒之日,棺椁衣敛之具皆自处分,书籍词翰之类皆封以付诸弟,且戒死后勿乞恩祭葬,勿求墓志铭,勿作佛事。既卒,抚巡官以闻,上命赐葬祭。公在翰林时,无事表见,及柄用则刚大之气、忠贞之节、经济之才、镇定之力,卓然不群,而其处进退死生之间,尤为骏伟,求之古人,盖无愧云。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石文隐瑶

石瑶,字邦彦,藁城人。举成化丁未进士,入翰林,声价大振。历任国子祭酒,以身率人,教严而诸生莫敢犯。时武宗无嗣,上疏请于藩王中择其亲且贤者育于宫中,代行温清蒸尝之礼。武宗始狩宣、大,疏请回銮,曰:"六师不备,远违法宫,内无亲近之托,外有事变之虞,若銮舆一日未返,则臣子之心一日未安。"后百官相率谏南巡者罪且不测,公上疏救之,辞尤切直。进吏部尚书,时承群小窃柄之余,政以赂成,官以意授,士习靡然,日趋于坏。属考察京官,凡诸清议有干者多见屏黜。是时辅臣有不悦者,托辞请命仍兼学士,在内阁专管诰敕,实夺之权也。前后所上封事,大要劝上清心省事,法尧舜之恭己无为,用汉文之与民休息,其讽上力行王道,辨别邪佞,中才皆可用之人,不必求备,平易有近民之实,不必务奇,治有端绪,不必责效旦夕之间,事可包荒,不必刻意渊鱼之察。人谓其为救时之药石。嘉靖三年,手敕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典机务,有所论列,多触忌讳,上优容之。有勋戚怙势夺民田万余顷,即得旨,民大骚,公言于上,仍还之民。公沉静寡默,居政府不轻发言,遇事所难,徐出一二语,辄中节,有不当意者,愤激见词色间,人或诮其过直,久乃服之。屡典文衡,以平正简要取士,文体为之一变。锦衣官有构飞语讦辅臣者,并中伤之,遂逮下廷鞫,台谏皆白其无他,大学

① 《畿辅人物考》卷四作闻。

---------------

------------------------------------------------------------

---------------

------------------------------------------------------------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8

① "御殿",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一"按语"增补。

② 南北陛各三出 "南北",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二引《大清会典》增补。

自午门至此,凡门数重,历殿三,皆外朝之制。而在午门左右者,由协和门东出为文华殿,今为古物陈列所。[一]殿深广五楹,南向,康熙二十三年重建。殿前门三间,崇阶九级,丹陛与露台相值,台左右各二陛,各十一级。东为本仁殿,西为集义殿,殿各五楹,东西向。殿后为主敬殿,乾隆三十九年建,殿五楹。由本仁殿折而东为传心殿,康熙二十四年建,殿广五楹,内祀皇师伏羲、神农、轩辕氏;帝师陶唐氏、有虞氏;王师夏禹、商汤、周文王,皆南向。先圣周公,东位西向,先师孔子,西位东向。每岁经筵,先遣官祭告。殿前东西角门二,北向五间为治牲所,南向三间为景行门。东有大庖井,上覆以亭,泉味独甘,甲于别井。黄谏尝作京师泉品,谓玉泉第一,文华[殿]东大庖井第二,即此。殿后有祝版房、神厨各三间。再后为直房五间。文华殿后为文渊阁,乾隆三十九年敕建,仿浙江鄞县范氏天一阁之制,藏《钦定四库全书》凡三万六千册。[二][三][四]每岁御经筵毕,赐讲官茶于此。阁制三层,上下各六楹,层阶累折而二,上覆绿色瓦,前甃方池,跨石梁一,引玉河水注之。阁

后垒[叠]石为[假]山,[山后]垣门一,北向。[门外稍东设]直房数楹,①为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9

直阁诸臣所居。

注:

[一] 《大清会典事例》:"凡临御经筵之礼,鸿胪寺官豫设皇帝书案及讲官讲案,翰林院官将御览讲章正本,及讲官所讲副本,豫设案上,四书讲章在左,经讲章左[在]右。至时皇帝御常服乘舆出宫,由景运门诣文华殿,皇帝于殿前丹陛上降舆升座,各官行礼毕,满汉讲官以次进讲四书毕,皇帝宣讲御论,各官跪听。满汉讲官复以次讲经毕,皇帝宣讲御论,各官复跪听。经筵礼成,皇帝由文华殿御文渊阁,赐各官茶。皇帝乘舆还宫,赐燕。各官于文华殿东配殿,歌抑戒之诗。燕毕,于太和门外谢恩。每岁春秋仲月各举经筵一次"。

[二] 《故宫图说》:"文渊阁为明旧名,然与明之文渊阁绝不同其地。盖清之文渊阁专以貯《四库全书》,先修书,后建阁也。乾隆三十七年正月,下诏征书,三十八年正月,始令蒐辑遗籍,命名《四库全书》。三十九年六月始命仿天一阁制,于热河避暑山庄建文津阁,于圆明园建文源阁。十月,始诏于北京禁城内建文渊阁。四十年夏,文津阁、文渊阁成。四十一年夏,文源阁成。四十七年正月,始建盛京文溯阁。阁六楹,前有石渠,盖取"天一生水"、"地成六之水"之义。阁中储书凡百有三架,另《[古今]图书集成》十二架"。

[三] 《天咫偶闻》:"《茶余客话》谓,文渊阁,遍质之先辈博雅诸公,皆无以答。余意今之内阁大库,仿佛近之。当时杨廷和在阁,升庵挟父势屡至阁繙书,攘取甚多。又典籍刘伟、中书胡熙、主事李继先奉命查对,而继先即盗《易》宋刻精本。观此情形,必非内廷深严邃密之地。而沈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1

注:

[一] 《三朝野记》:"天启三年,杖屯田司郎中万燝于午门外,寻卒,以劾魏璫也"

[二] 《春明梦余录》:"大学士直舍。所谓内阁也,在午门内东南隅外,门向西,阁南向。门前小坊上悬圣谕,过坊即阁也。初制规模甚狭,嘉靖十六年,命工匠相度,以文渊阁中一间恭设孔圣暨四配像,旁四间各相间隔,而开户于南,以为阁臣办事之所。东诰勅房装为小楼,以貯书籍。西诰敕房南面隙地,添造卷棚三间,以处各官书办,而阁制始备。阁门圣谕机密重地,一应官员闲杂人等,不许擅入,违者治罪不饶"。

[三] 《郎潜纪闻初笔》:"本朝优礼耆臣,有赐紫禁城骑马之制。受赐诸臣,多用二人舁小椅乘之,非皆骑马趋朝也。余初入东华门时,问之老辈,或曰:"禁卫森严,恐牲畜无知,冲突仪仗"。余颇疑之。后读乾隆五十五年上谕曰:"内外文武大臣,特恩赏在紫禁城骑马,用资代步。但年老足疾之人,上马亦觉艰难,嗣后已经赏马之大臣,因有疾艰于步履者,仍加恩准令乘坐椅,旁缚短木,用两人舁行入直",始知此制之由来。按《麈史》称,唐宰相皆乘马,五代始用檐子,宋时惟文潞公年高,司马温公以病,乃许乘檐子(檐子即肩舆),可知膺此异数,一朝仅有二人。以视我朝,凡卿贰已上,年及六十,洎在外曾著战功者,什九拜朝马之赏。即此一端,亦可见圣朝之宽大矣。又按《左传》称,公叔文子老矣,辇而如公。盖以人挽舆,尤觉安适也。此则如今制之赏紫禁城乘轿,尤为养老尊贤之旷典"。

[四] 紫禁城以内,在民国以前,禁御森严,普通人民,无由涉足。光宣之叶,余官京曹,除殿试至太和殿,验放至内阁外,惟于孝钦、德宗殡天时,曾随班至乾清门行礼。宣统登极,曾至天安

书名:酌中志 页码:164

酌中志卷之十七 十六

旨发抄,亦必由此处。会极门里,向东南入,曰内阁,辅臣票本清禁处也。宣庙赐有文渊阁印一颗,玉筯篆文,凡封进票本、揭帖、圣谕、勅稿用此印钤封〔三六〕。万历十四年五月廿二日,不知何人开内阁锁,将印盗去。六月朔,神庙准补铸赐之。出会极门之东■■下,曰佑国殿,供安玄帝圣像,签最灵。像金铸者,曾经盗去镕化,惟像首屡销不化,盗藏之肚兜,日夜随身,由此发露正法。至如宝善门、思善门、干清门、仁德门、平台之西室及皇城各门皆供有关圣像也〔三七〕。佑国殿之东,则内承运库,银两表里等钱粮贮藏之所也。两库之间有槐一株,自徽音门南望,枝干扶疎,翠茂可爱。有井一,甘冽可用。再东,过小石桥,曰香库,乃内府供用库答应钱粮之所。又稍北,有库一连,坐东向西,有石牌曰古今通集库,系印绶监所掌。古今君臣画像符券典籍贮此,每年六月初六日晒晾,如皇史宬例。再北曰东华门。门内有石桥,桥北有树二株,曰马缨花。再北,曰马神庙,御马监该班官及良马十余匹在此。有飞龙二大字,太监萧敬笔也。会极门东向南者,文华殿也。后殿匾曰:学二帝三王治天下大经大法。乃慈圣老娘娘御书,后人以为神庙御书也。分六行,每行二字。前殿匾曰:绳愆纠谬。亦慈圣因世庙时建有省愆居,是以特命小臣杜诗写此四字为扁,以垂戒万世。殿内围屏,中数扇画舆地图,左数扇贴文官职名,右数扇贴武官职名,遇升迁则易之,此系万历初年辅臣张文忠公居正所创造者。至二十四年后,神庙御居启祥宫,复另置一小围屏,高二尺余,中左右亦如之,于启祥宫前殿安设。凡文华殿前后柱上对联,亦张文忠进献,王庭策等所书写。其文曰:念终始,典于学,期迈殷宗;于缉熙,殚厥心,若稽周后。又曰:披皇图,考帝文,九宇化成于几席;游礼阙、翔艺圃,六经道显于羹墙。又曰:四海升平,翠

书名:大清畿辅先哲传 中册 页码:240

踪,又何论稽樏橇于禹迹,画圻甸于尧封,徒以九野之内,尊修己而戴陈锋哉。臣乃拜手稽首而作颂曰:帝锡嘉祥,惟德克受。俾炽而昌,百禄益阜。谟烈重光,丕基孔厚。笃生圣皇,启以圣母。于维圣皇,轶古莫耦。于维圣母,平格益寿。大化翔洽,弥于细柳。古曰西陬,仙释之薮。鹫峰鹿苑,荒唐什九。瑶池阆风,渺茫何有。方趾圆颅,实皆黔首。格之斯孚,如指随肘。前古德凉,画疆而守。狉狉榛榛,鸿荒未剖。皇耆其武,灵夔震吼。柔祗效珍,如辟于丑。疏凿涂轨,区画畎亩。既字孩幼,亦颐耆叟。蕃殖鲲鲕,温煦■㪍。戴尧如天,喁喁额手。推本思齐,曰皇太后。舞者旋袂,讴者拊缶。声闻感届,牲牲奔走。来值嘉辰,厥衷天牖。贡其龙媒,亦献春酒。众吁紫霄,以祈黄耇。帝曰贶哉,天地长久。遐躅轶前,荣光炳后。臣作颂声,写模众口。亿万斯年,昭回星斗。三十八年,擢侍读,开四库全书馆,命为总纂官。昀贯彻儒籍,旁通百家,凡六经传注诸史异同,子集支分派别,以及词曲医卜之类,罔不抉奥提纲,溯源竟委。每进一书,仿刘向、曾巩例,作提要,冠简首,上辄览而善之。又奉诏撰《简明目录》、《存书存目》,类皆昀手所订,评隲精审,识力在王仲宝、阮孝绪之上,论者谓:本朝大手笔,推昀一人。四十一年,擢侍读学士,充文渊阁直阁事,日讲起居注官,旋擢詹事,晋内阁学士。四十七年,授兵部右侍郎,仍兼直阁事,改任不改缺,乃异数也。时《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昀撰表上进,其文曰:伏以天玑甄度,书林占五炜之祥,帝镜悬光,艺苑定千秋之论。立纲维于鳌极,函列云珠;媲删述于龙蹲,契昭虹玉。理符心矩,絜三古以垂谟;道叶神枢,汇九流而证圣。治资鉴古,德洽敷文。臣等诚欢诚抃,稽首顿首上言:窃惟

书名:大清畿辅先哲传 中册 页码:206

大清畿辅先哲传第二十三

文学传五

翁方纲 子树培

翁方纲,字正三,号覃溪,大兴人。年十二,补府学生。十五,登乡荐。二十,成

进士,是为乾隆十七年壬申,改庶吉士。十九年,授编修。初,清朝新进士用馆职,例择年少者十余人学习清书,庶常馆课及次科散馆,皆以清书第甲乙。是年散馆,上以翻译陶潜《桃花源记》命题,方纲甫脱稿,适驾出,至其跪所,取卷阅之,问姓名至再,谕曰:牙拉赛音。汉语甚好也。御定一等一名,方纲之受知自此始。二十四年,典江西乡试。二十七年,典湖北乡试。越二年,督广东学政,凡三任,前后八年。四十一年,充文渊阁校理官。四十四年,典江南乡试。四十六年,擢国子监司业,升洗马。四十八年,充顺天乡试副考官。四十九年,迁少詹事。五十一年,督江西学政。五十五年,扈跸山东。明年,督山东学政。嘉庆元年,年六十四,预千叟宴,赐上方珍物十三种。四年,授鸿胪寺卿。十二年,重预鹿鸣宴,得旨,赐三品衔。十九年,重预琼林宴,赐二品衔,时年八十

书名:清宫词 页码:179

源阁。十月,于禁城内建文渊阁。四十七年正月,又诏于盛京建文溯阁。其余如扬州大观堂之文 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次第建成。阁六楹,前有石渠,盖取天一生 水,地六成之之义。阁中储书凡百有三架,计六千一百四十四本。每五本装一木匣,裹以黄绫。

九五尊严壁九龙,上皇宫殿又重重。一生占尽人间福,不问桐棺吉与凶。

皇极殿为乾隆为太上皇后御此者也。规模一如乾清宫制,而略小。东有铜壶滴漏,西有大自鸣钟。皇极门外有九龙琉璃壁,华丽过于北海。民国十七年,东陵被掘,乾隆裕陵及孝钦陵寝棺椁皆开。

大福安能冀久长,深宫佛骨亦遭殃。残余贝叶如翻读,请检韩文一较量。

雨华阁凡三层:上供欢喜佛,中供康熙大成功德佛神位,下供西天番佛。中有脑骨灯、人骨笛,皆喇嘛法物。敬胜斋火延烧中正殿,残余之各种梵书夹板,均移置阁下。

井梧秋梦不堪思,翠辇仓皇出走时。兴废知干妃甚事,忍教碧水唤胭脂。

贞顺门为宁寿宫全院之后门,与乾清宫全院之后门顺贞门倒置一字。庚子,慈禧出走,即出此门。内有穿堂三楹,楹前有井一,慈禧出门时,曾推光绪宠妃珍妃于此。今井已封禁,穿堂中间尚供珍妃神位。

一庭绛雪烂如霞,憇赏曾经驻翠华。三十年来尘叠劫,不堪还说太平花。

绛雪轩在御花园内,为隆裕太后休憇之所。轩前植绛雪花一株,花似春海棠,色都丽而气芬馥,

书名:清宫词 页码:178

前为漱芳斋,东一室为随安室,荣惠贵妃之宝在焉。

复复椒房十一间,珠围络索玉连环。锦衾不暖罗帏薄,鸾凤瑶阶立亦闲。

翊坤宫后为体和殿,广五楹。中三间多陈设瓷玉及西洋乐器,西间为宣统后书室,东间有铜床 一,再西曰平康室,再东曰益寿斋,均各有床帐等物。殿后为储秀宫,中有宝座,庭前多陈列铜制龟鹤鸾凤,东为卧室,西为浴室,此为帝后之内宫。宫后为丽景轩,中为西式食堂,东间亦有铜床,锦帏绣幞,颇极华丽,西间壁上绘有北海琼岛风景。东西两厢:曰猗兰室、曰风光室,皆空洞无一物。有谓出宫时迁运所致,今无考证。此皆宣统帝后所居之处也。

御制诗文乐善堂,红雕盒子谨收藏。山人见惯留题墨,不敢讥评又颂扬。

崇敬殿在重华门内,额曰乐善堂。乾隆御制诗文,有乐善堂集,即指此。殿前有乾隆书平定台湾 茶宴廷臣翰林诗刻,中有宝座,后有玉饰屏风,旁列红雕漆盒,内贮乾隆诗文稿。窗前有古编钟、浑天仪等物。

煌煌杰阁大文章,仅此微波亦足伤。要使天渠流不尽,韩陵片石急重光。

四库全书为有清一代鸿宝。今所存者,闻仅有文渊阁、文溯阁尚完全无阙。前年,两阁均有上石 印行之议,后亦不果。按:文渊阁原系明时旧称,清沿其名而绝不同。其地在文华殿之后,皇极殿之前。乾隆三十七年,下诏征书。三十八年二月,始令搜辑遗集,命名曰四库全书,凡三千四 百五十九种,三万六千三百七十五册。三十九年六月,于热河避暑山庄建文津阁,于圆明园建文

书名:雪桥诗话 页码:362

雪桥诗话三四四

子,梦谷典试山东,时年十七,出其门下。辛卯成进士,官检讨。丁内艰,陈情归养,筑仪郑堂,读书其间,梦谷尝为之记。旋遭家难,以父继汾所著书,为族人所讼,将西戍塞外,扶病走江淮河洛间,称贷四方,纳赎锾,父因之获宥。未几,居大母与父丧,竟以毁卒,时乾隆丙午,年三十有五。其仪郑堂骈俪文,汪容甫读之,以为绝手。博学多通,着春秋公羊传通义十一卷、大戴礼记补注十四卷、诗声类十三卷、礼记卮言六卷、经学卮言六卷、少广正员术内外篇六卷。

乾隆三十七年开四库馆,全书告竣,都万七百七十一部,十七万一千四百十卷。于文华殿建文渊阁,圆明园建文源阁,热河建文津阁,盛京建文溯阁,各分庋全书三万六千册。复发帑金,再建三阁:文汇在扬州东园大观堂,文宗在镇江金山寺,文澜在杭州圣因寺行宫旁,俾江浙士子得以就近观摩传录。汪容甫以拔贡典三阁事。五十九年,因校勘文宗阁书,往浙江借书雠对,卒于西湖葛岭园僧舍。卢抱经、孙颐谷、张芑塘、梁曜北为文以祭,有云:名园高枕,山茶双植。竹阁柏堂,风流允嗣。园为山舟学士祠宇,于我乎殡,正位中楹。孙渊如谒卢学士墓及访容甫葛岭园捐馆处诗云:我到西湖痛师友,一寻宿草一招魂。葛岭及金山精法楼,皆有容甫象祀焉。江郑堂谓:容甫一生坎坷不遇,至晚年,鹾使全德耳其名,延之鉴别书画,为谋生计,藉此稍能自给。全德号惕庄,戴佳氏。容甫曾祖快士先生,名镐宗,号西谷,善刻印,有红朮轩山水篆册,晚年有红朮轩印范,其紫泥法,王丹麓檀几丛书刻之。

霞川剌史琨玉,以乾隆乙酉拔贡生,官滁州,有拄笏轩存草。朱笥河燕歌行云:二十作令隶颍州,

书名:雪桥诗话 页码:525

非曰义。上亲制御论,午刻发下,即敬录。知会直讲官果益亭少农、秀楚翘少寇、戴可亭宗伯、汪瑟庵少宗伯。十七日,缮经筵御论讲章。二十日,赴翰林院署,换写经筵讲章。廿三日,改书经筵御论。廿七日,黎明,赴文华殿演经筵礼。廿八日,五鼓,诣文华殿,陈设御案,讲案上御论讲章。是日黎明,上御亮轿,至文华殿,经筵讲官及听讲之六部九卿,俱在两阶旁跪迎。上升御座,各官在丹墀上行礼,毕,分左右入殿内听讲。满直讲官先就讲案,用清语宣讲四书讲章。汉讲官继用汉语宣读,毕,上用清语宣讲四书御论。诸臣跪听,听毕,满大学士跪赞,诸臣起立。满直讲官乃就讲案,用清语宣读易经讲章,汉讲官继用汉语宣读,毕,上用汉语宣讲易经御论。诸臣跪听,听毕,汉大学士跪赞,鸿胪寺奏经筵礼成。诸臣出殿外,行礼,毕,上入御文渊阁。直阁事及校理检阅等官,俱在月池旁侍班。上赐讲官及听讲诸臣茶,皆跪饮,毕,上还宫。诸臣赴文华殿东庑与宴,奏乐八章,毕,恭缴御论讲章于奏事处。二月初九日,阅邸抄,知李许斋方伯之事。钦差熙少寇昌、王副宪引之,赴闽审办。三月初一日,知汪稼门制军引疾,开缺调理。董观桥中丞擢闽督。五月廿五日,闽省钦使奏到,有旨:汪制军革职,永不叙用。徐太守拟发军台,实属轻纵,令军机、刑部另拟,钦使亦议处。廿八日,知王南陔中丞照议褫职。六月初一日,松相国条奏,以天气亢旱,明

年圣驾勿诣盛京。奉旨:降都统。戊寅年正月,重华宫茶宴,以盛京土风联句。廿七日,翁覃溪先生逝世。二月初九日,有旨:于十三日大考翰詹。十三日,卯刻,赴干清宫考试,钦命题:澄海楼赋,以故观于海者难为水为韵。以义制事以礼制心论。赋得炉烟添柳重得烟字五言八韵。十四日,

雪桥诗话卷第十一五〇七

书名:雪桥诗话三集 页码:455

曹附姓名。上览麟台故事,因下诏设文渊阁领阁直阁校理检阅官。是书君所校上。敬观大成殿内颁周范祭器歌云:躬亲三献古未有,正中十器盎苾芬。旧献爵一次,皇上特行三献礼。癸卯入闱有述诗注:聚奎堂东偏为副考官所居,昔介野园宗伯有棘园暮鹊篇。聚奎堂阅卷云:宝匣题开瞻御墨,试官辈序尽词林。是科始以四书题、诗题同在首场,御题同在一匣。培儿选庶吉士云:盟心对影西江水,仿彿重拈侑坐歌。庶常馆后堂欹器图,初馆选时,与坤一赋诗。癸未教习庶吉士,复和前作。戊申和玉荫嘉谷歌韵注:上以相台五经镂版,特筑五经萃室藏之,近复诏用五经连岁试士。钱裴山出钱湘舲之门赋寄诗注:昔文端典乙丑礼闱,梦三大钱联系,是科得钱文敏,本房则钱相人琦。西苑朝房口占云:树引趋班处,灯明入奏前。每苑内东门灯出,则奏折以次递进。雨直西苑云:一行油笠影,点缀白沙鸥。有旨许诸臣戴雨帽。汪棣园学士题贡院柱联云:尔无文字休言命,我有儿孙要读书。覃溪历任文衡,皆书于坐隅。此皆碎事,附记于此。

敖器之谓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姚姜坞谓其代东门行音响峭促,孟郊诸人亦复近之。代出自蓟北门行云: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朱子游衡岳诗蜡屐得雁行,篮舆或鱼贯,意本明远。墓在黄梅,道光中,俞明府为之重修,陶凫香时守黄州,有诗纪之云:长眠唤起六朝人,志乘流传未失真。名士飘零依幕府,荒坟寂寞向江滨。表彰碑碣留前代,俊逸诗才迈等伦。难得使君高义在,几番培土辟荆榛。乱离何处说文章,词赋当年动帝王。祸比清流悲白马,歌闻子夜唱黄獐。丛祠尚有蘋蘩荐,浅土还余姓字香。地下定应修白业,佳城草木结禅房。凫香轩车所至,喜接词人。自序晚香堂唱和集云:大名郡斋,以魏公句名,置宾榻焉。朋簪辐辏,以诗酬答。既而荆台齐安时时继作,云云。盖其早接名流,尝佐兰泉司寇选湖海诗传。守大名,有畿辅诗传之选。复辑词综补遗。观察荆湖,欲选楚北诗未成,犹有琴画楼之遗风焉。

雪桥诗话三集卷第十 四三九

书名:雪桥诗话余集 页码:311

束之高阁,不一寓目。坐是于征实之学全荒,猝遇艰巨,无不面墙。由是研贯全史。时和相方事延揽,韩旭亭勖以大器晚成,无须躁进,株守冷局者二十余年。至嘉庆己未后,宗伯及刘文清、彭文勤交荐其才,始秉臬开藩,洊膺大用。其守意龛独坐句云:凡事守之贵,此心行所安。盖自言其所得力也。所至锄强植善,综核吏治。丙寅从广太守借书诗云:食字何从便得仙,牙签三万散云烟。父书未读头先白,肠断灯窗上学年。辛未,公子扎拉芬生,御赐嘉名,奉有天赐麟儿之谕,遂字以麟圃。六龄就傅,倩锡山老人华冠写青灯有味图,自题云:依然照眼旧灯光,老把芸窗味更长。帝有恩言臣忝荷,麟儿天赐绍书香。世代书香,亦朱批谢恩折中语。麟圃后文敏十三年卒,道光丙午,公孙玉年刻文敏诗,附刻其南陔遗草一卷。

壬寅,四库告成,庋文渊阁。高宗尝赐宴赋诗。嗣是入直词臣,日给官餐,校理职掌阁书,每十日更班侍直。张文敏入直简五坦园云:入直芸编司甲乙,浃旬蓂荚验亏盈。

黄相圃亲承杭、厉之绪论,湛深经术,有夏小正分笺一卷,异义一卷,国语补韦四卷。玉梳和顾涑园先生云:瑶情一片几年储,皓齿偏宜发有■。缟袂青裙无此物,云窗雾阁试新梳。安排钿朵崇朝后,掠削工夫十月初。吟遍香奁转铁体,可怜名重鲁璠玙。 真教在发愿为梳,玉艳相看揽镜初。已爱通明先入手,谁云理乱不关渠。水晶帘下朝朝见,新月堂前夜夜虚。忽讶锵鸣轻溜地,到门知有七香车。

乌程汪静圃之母金安人顺传书楼诗,采入汪秀峰户部撷芳集,沈归愚尚书别裁集,阮文达采入两浙

雪桥诗话余集卷第五

二九五

书名:雪桥诗话余集 页码:479

以广督拜协揆,二十八年授文渊阁大学士,三十年降,咸丰五年革。八年四月英夷至天津,赏侍郎衔往定议,五月以怯懦辱国赐自尽。年双峰刻陆忠宣公集,介春复重刊焉。乃均不克令终,亦可异也。相传文宗嗣位,严斥其无耻无能,乃自书楹语云:先帝隆褒有胆有识。今皇罪谪无耻无能。语颇上闻,致杀其躯云。

两广督标左营守兵张预佑,高要人。父广志,官把总,母梁氏,侧室也。佑一岁而孤,梁与其嫡抚之。道光庚子,年十七入伍,充弓箭手。明年,值英夷犯虎门,奉调戍横挡炮台。台陷被虏,见夷酋屹立不跪。酋欲割其发辫,叱曰:头可割,辫不可割也。怵以死,则曰:兵固为死来耳。酋曰:不思父母乎?则又曰:可以对皇上,即可以对父母,不思也。酋遽起,挥令去之。邓嶰筠尚书闻,以白大府,验其发,良信,乃亟拔之。谓足以愧厉有位。为作诗二首,并书于扇头与之。云:截发何如竟断头,盘空硬语压夷酋。男儿腰膂坚于铁,愧杀夸毗体惯柔。茕茕孤寡影形随,去日含凄归益悲。母节寒松儿劲柏,双清好报九原知。

吾乡傅乔年先生椿,官终兵部武选郎中。高邮城东南北隅,地本沮洳,旧名南北海子。先生牧高邮日,于东南城外筑堤,以防潴水,植柳造桥,获成沃壤,人称傅公桥焉。前此牧马南来,城市多扰。堤成,马不入城,俗呼马路。道光壬寅,城南泥水中得石碣,有文曰:傅公堤,又曰:乾隆三年三月,阖属士民公立。则历久不忘善政也。桥圮复修,而杨柳未补。王宽甫有诗云:老树随樵斧,今无东郭春。百年留孔道,十里便行人。贤宰流风在,荒陂片石沦。擘窠镌字出,拭看尚如

雪桥诗话余集卷第七

四六三

书名:明宫词 页码:67

大练衣裙浅淡妆,残缯败缕赐诸王。一言更溥胶庠惠,太学新添红板仓。

(明史•后妃传)太祖马后,平居服大练浣濯之,衣虽敝,不忍易。(彤史拾遣)高皇后马氏,缉裁余缯帛及织工治丝有荒类者,纂集为衣帔,以赐诸王、公主。(明史)帝幸太学还,后问生徒几何。 帝曰:「数千。」后曰:「人才众矣。诸生有廪食,妻子将何所仰给。」于是立红板仓积粮,赐其家。太 学生家粮自后始。

珍重农功睿虑劳,后庭刈稻晚风高。赏丰共饮香云阁,别供皇妃引口醪。

(椒宫旧事)成穆贵妃孙氏,尝与上登香云阁,观后苑刈稻。上命宫人取酒来,为赏丰饮,令妃诵 诗侑酒。妃为歌李绅悯农诗。上大悦,赐予有加。(又)皇淑妃李氏,性不爱酒,上为造引口醪, 每宴饮,特设以供妃。

方领蓝衫御手裁,曾将儒服共颁来。尚功局里新承旨,更举人间女秀才。

(椒宫旧事)孝慈见秀才巾服与胥吏同,乃更制儒巾蓝衫,令上着之。上曰:「此真儒服也。」遂颁天

下。(静志居诗话)明初识字妇女得举女秀才,入尚功局。

漫把骑牛笑阿婆,笛声吹出太平歌。马嵬青冢空埋怨,人到深宫薄命多。

(明诗综)范氏,清江人,椁孙女。早寡,选入禁中,偶题画寄意,高后见之,封为夫人,遣还 乡。其题老妪骑牛吹笛图云:「玉环赐死马嵬坡,出塞昭君怨更多。争似阿婆牛背稳,笛中吹出太 平歌。」

夜静炉香绕玉阑,清茶闲品小龙团。宫中给事多才女,阁上看书召讲官。

(玉堂丛语)洪武初,凡观经史中有未明者,必召翰林儒臣质之。虽有知书女侍,能文宫人,不得 近侍讲。方希直有诗曰:「风暖彤庭尚薄寒,御炉香绕玉阑干。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续文献通考)洪武二十四年,敕进茶必碾而揉之,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

宫车晚出地天哀,佛子诸天送雨雷。负帝犹留图画在,瓣香同祝马如来。

(剪胜野闻)马后既薨,临葬日,大风雨雷电,太祖甚不乐,召僧宗泐至,曰:「太后将就窀穸,汝其 宣偈。」泐应声曰:「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宣已,帝大悦,顷复朗 霁,遂启輀。(又)太祖尝为汉兵所逐,马后负之而逃,太子私绘为图。

飞飞燕子入金川,海峤云迷月半边。闻道外廷天使出,依稀犹说访张传。

(明史纪事本末)时谷王穗与李景隆守金川门,燕兵至,遂开门降。先是建文中,有道士歌于途, 曰:「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至是始验其言。(坚瓠集)建文初生,顶颅颇偏,高皇视

之,心甚不悦。尝抚而名之曰:「半边月儿。」(震泽纪闻)太宗师渡江薄都城,建文君阖宫自焚死。 然或传实自火逃出,或传蜀府兵来赴难,窃载以去,莫察其实。故遣胡淡巡行天下,以访张传为名,实为建文也。终莫知所之。

忽传天外魫灯过,知是君王夜听歌。贡女中宵向东望,玉箫吹处月明多。

(彤史拾遗)权妃,朝鲜人。永乐七年,朝鲜贡女充掖庭。上见妃色白而质复秾粹,问其技,出所 携玉管吹之,窈渺多远音。上大悦,遽拔妃出众女上,逾月,册贤妃。(续文献通考)永乐中,增 定卤簿,有魫灯二对。

秋声满院月黄昏,香烬熏炉闭殿门。欲试江南新进种,罗巾轻拭戗金盆。

(吕毖小史)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价贵至十数金。吴梅村有宣宗戗金蟋蟀盆歌。(格致镜原)宣德铜器,以炉鼎为首。入赏鉴者,如:鱼耳炉、鳅耳炉、乳炉、百折彝炉、戟耳炉、天 鸡彝炉、方员鼎、石榴足炉、橘囊炉、香奁炉、高足押经炉,已上诸款,皆上品赏鉴也。

仙姬新自凤阳来,托体椒宫廿日才。一觉自知春梦短,诗词激作楚声哀。

(明史•后妃传)宣宗郭嫔,名爱,凤阳人,贤而有文。入宫二旬而卒。自知死期,书楚声以自哀, 曰:

书名:明宫词 页码:17

绨几东边侍印公,维恩常在片言中。日斜接出文渊票,一半行间御笔红。

宣庙赐辅臣文渊阁印一颗,凡封进票本、揭帖、圣谕、敕稿,用以志之。魏忠贤目不识丁,然能强记,口奏「某票宜仍」、「某票宜易」,井井不误。且微词巧中圣情,喜怒任其颠倒。是以票本多为御笔增减。凡奏文书时,司礼监掌印西向侍,随堂、秉笔以下东向侍,此旧例也。0(西京杂记)天子玉几,冬加绨锦,谓之绨几。

奉先高殿月明天,寒犬金铃吠路边。白发内官残梦破,几回惊听不成眠。

奉先殿即内太庙,其地禁畜鸡犬。权珰某直房,去殿密迩。有金毛细狗,特所珍爱,违禁畜之, 众莫敢问。〇(王摩诘集)「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隔院秋千送好春,不堪愁坐对芳辰。吴绫蜀锦亲裁剪,堆出如来七宝身。

清明节宫中称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宫,俱设秋千一架,相邀嬉戏,至立夏前一日方卸。张后好静, 恒谕免之。后尝用素绫作地,手剪五色绫,迭成诸佛菩萨妙相。宫人奉释教者,互相仿效,谓之 堆纱佛。

星名次第列银光,点将标题当饮章。圣主青年方好武,卷头先问李天王。

邹之麟用水浒传天罡地煞星名,配东林诸人,以供谈谑之资。如托塔天王,则李三才也。天罡 星及时雨,则叶向高也。崔呈秀廉得之,名之曰「点将录」。佳纸细书,与天鉴录、同志录,同付忠贤。 忠贤乘间以达御览,上不解托塔天王为何语。忠贤述水浒传溪东西移塔事。上忽鼓掌曰「勇哉。」 忠贤于是匿其书不复上闻。◦(丹阳记)齐高帝造银光纸,赐王僧虔。(蔡邕传注)隐告人姓名,无可 对口,曰饮章。

琉璃波面浴鸥凫,艇子飞来似画图。认着君王亲荡桨,满堤红粉笑相呼。

上数偕中官泛小舟于西苑,手操篙橹,去来便捷。

无限春光转眼空,寻思翻欲悔铺宫。花容占断君前艳,推向雕檐暮雨中。

张裕妃被宠,客、魏疾之。既而有娠,铺宫应册妃礼,而逾期不乳。二奸遂力谮于上,尽逐侍从,

闭妃空宫,屏去水火者数日。妃馁甚,匍匐雨中,伏地啖溜水斗许,未及上阶而薨。

万几余晷建长廊,圣主经营食不遑。粉艘未干宣十作,庀材重建蹴圆堂。

圣性好营建,回廊曲室,多手操斧锯为之。然喜厌不恒,成而毁,毁而复成,以是累岁卒未竣工。 宫中旧有蹴圆亭,上又手造蹴圆堂五间。高永寿好蹴鞠,故怂恿造堂,以习此戏也。未几复毁。 十作,内监所辖,以供宫中营建之材料者。一曰木作、二曰石作、三曰瓦作、四曰土作、五曰漆作、六曰火药作、七曰婚礼作、八曰搭作、九曰东作、十曰西作。漆作本名油漆作,改漆作,避御名也。

小池龙见绿氤氲,金盒妆盛特奏闻。牌子北花门外望,日轮低处有红云。

乙丑十月,有龙见北花房之小河,长尺许,色黄碧,疑蝘蜓属耳。其地近宋缙直房,缙护以红锦, 盛金盒中奏进。奉旨送赴黑龙潭。是晚云霞明丽,御前牌子某迎缙意,复以奏闻。谓龙见云从,

天下文明之象。

春来保母骤承恩,御膳鸡枞敕赐频。纱盖轻舆来往路,几回错认是妃嫔。

客氏既封奉圣夫人,居然自视为天子八母之一。在宫中乘小轿,张青纱盖,与嫔妃无异。滇南鸡

枞菜,价每斤数金。圣性酷嗜之,尝彻以赐客氏。

龙凤旌旗左右分,广场排列阵如云。中宫谢病君王笑,红粉三人将一军。

上欲与张后同御内操。上将内官三百人,旗帜绘龙,列左;后将宫人三百人,旗帜绘凤,列右。后既至,称病,上不悦。顷之,后先辞归。上欢笑如初,命以宫人之丰而颀者代后,猝难其选,乃命 三宫人共将之。然非真有止齐之法,特各持战具,疾趋数周而已。

奉圣夫人暂赐归,一空红粉正霏微。水沉香里灯光畔,队队弓刀锦绣衣。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79



国朝宫史续编 四八〇

礼自殊。斟酌损益,匪曰侈图。殿称皇极,重檐建前。宫仍其旧,为后室焉。执豕敬神,我朝旧制。异日迁居,礼弗敢废。清宁坤宁,祖宗所奉。朔吉修祀,宁寿斯踵。虽谢万几,宁期九畿。始予一人,寿同黔黎。告我子孙,毋逾敬胜。是继是绳,永膺福庆。

圣制宁寿宫落成联句,召大学士及内廷翰林等至重华宫茶宴即席成什 丙申

八旬有五应归政,践阼之初盟宿忱。豫立中庸明训着,宛看宁寿落成吟。汉唐太上那须数,

上声。太上皇之称始于汉高祖之奉其太公,本不足比数。唐太宗兴兵逼父让位,更为逆伦。睿宗在位未一年,即因定乱传位明皇,及明皇幸蜀,传位肃宗,皆迫于势之无可如何,均无足称道也。尧舜传心是所钦。一日业乎宋儒语,敬兹敢懈凛难谌。

新正文宴例循成,吉语迎禧此共赓。宵雅昨因咏松茂,重华今用侑茶清。同庚异日胥耆宿,小翰他时亦上卿。同与茶宴诸臣,与余同庚及年相仿彿者,至朕归政时亦俱在八旬以外。即翰林中之年少者,彼时亦可至列卿矣。

圣制经筵罢因至宁寿宫诗 丙申

讲学勤兹日,引年待异时。文臣胥䜩见, 经筵毕,命讲官及听讲之部院诸大臣随至文渊阁赐茶,俾观阁中规制。荩旅扈追随。御前大臣、侍卫 等 凡 所 临幸, 无不扈从。

步辇乘暇耳,耆宫遂幸之。旧名袭宁寿,致政冀期颐。居此应无事,而今尚有为。筹民及律己,衍义示忱辞。

是日进讲论语"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句,书经"君子所其无逸"句,并制御论以阐其义,宣示讲筵。

圣制蒙圣母赐膳于宁寿宫喜而成什一韵二首 丙申

西筰蒇勋绩,东朝豫懿怀。膳颁八珍列,乐奏六英谐。调鼎盐梅共,采薇将士偕。皇太后幸宁寿宫, 既赐

余膳,并于阶下赐将军阿桂、丰升额暨成功将领之功绩最著者抡二十三人及军机大臣六人饭食,赉物有差。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27



  大典犹看永乐传,搜罗颇见费心坚。兼收释道欠精核,久阅沧桑惜弗全。未免取裁失蹖駮,要资稽古

  得寻沿。贪多遂致六书混,割裂都缘正韵牵。彼有别谋漫深论,我惟爱古命重编。词林排次俾分任,纶阁铅黄更总研。何不可征惟杞宋,宁容少误致天渊。崇文借以备四库,摛什因而示

万年。

西尽室南向,恭悬圣制用十二辰本字题四库全书作:

  四库搜经史集子,绝胜书画收张丑。木天群彦聚清寅,宁一青黎照金卯。名山搜校及兹辰,给札授餐岁始巳。讵以军事废旁午,速成欲信斯之未。玩愒有戒居申申,继晷焚膏穷二酉。乙览秉烛金屈戌,三豕子夏辨己亥。

阁外,东有碑亭一。碑南恭刻清、汉字圣制文渊阁记。碑北,恭刻圣制文渊阁赐宴诗。恭载典礼门。

臣 等谨案:高宗纯皇帝每御经筵,必颁圣制诗悬于殿阁,允为千古右文盛事。皇上继述钦

承,奉为彝典,节年讲学摅吟,特书张壁如例。谨依次分载典礼门经筵进讲仪。

  文华殿东为传心殿,东西设两角门。北向五楹,为治牲所;南向三楹,为景行门。东隅井亭一,殿后祝版房三楹,神厨三楹。再后直房五楹。殿中广五楹,祀皇师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帝师陶唐氏、有虞氏,王师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均正位南向。先圣周公,东位西向。先师孔子,西位东向。每月朔,太常寺堂官一员诣殿上香。每岁皇帝御经筵日,例请钦命大学士一员告祭。乾隆六年仲春,高宗纯皇帝御经筵,特行亲祭礼。六十年仲春,亲祭如初。嘉庆元年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四 四二五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26



国朝宫史续编 四二四

  国家荷天庥, 承佑命, 重熙累洽, 同轨同文, 所谓礼乐百年而后兴, 此其时也。而礼乐之兴,必籍崇儒重道, 以会其条贯。儒与道, 匪文莫阐, 故予搜四库之书, 非徒博右文之名。盖如张子所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胥于是乎系。故乃下明昭,勅岳

牧,访名山,搜秘简,并出天禄之旧藏。以及世家之独弆,于是浩如渊海,委若邱山,而总名之曰四库全书。盖以古今数千年,宇宙数万里,其间所有之书虽伙,都不出四库之目也。乃抡大臣俾总司,命翰林使分校,虽督继晷之勤,仍予十年之暇。夫不勤,则玩日愒时,有所不免。而不予之暇,则又恐欲速而或失之疏略,鲁鱼亥豕,因是而生。语有之:"凡事预则立",书之成,虽尚需时日,而贮书之所,则不可不宿构。宫禁之中,不得其地,爰于文华殿后建文渊阁以待之。文渊阁之名,始于胜朝,今则无其处。而内阁大学士之兼殿阁衔者,尚存其名。兹以贮书,所为名实适相副。而文华殿居其前,乃岁时经筵讲学所必临,于以枕经葄史,镜己牗民,后世子孙,奉以为家法,则予所以继绳祖考觉世之殷心,化育民物返古之深意,庶在是乎!庶在是乎!阁之制,一如范氏天一阁。而其详,则见于御园文源阁之记。

屏后,恭悬圣制题诸书诗十二首。分载书籍门。东内室南牀上,面西设宝座。三面仙楼,东仙楼南牀

上,面西设宝座。上层楼明间,中设方式书槅一,南北向各设宝座一。阁内上下,均贮四库全书。

前楹后庑,恭悬圣制题咏诸诗。分载书籍门。

东尽室后庑西壁间,南向恭悬圣制命校永乐大典因成八韵示意诗: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25



国朝宫史续编 四二二

崇基引陛南向者, 即乾清门也。

  协和门之东为文华殿, 门五楹, 南向, 崇阶三出, 九级, 内丹陛与露台相直, 台左右二出陛,各十一级。殿深广五楹。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 缉熙明德", 联曰:" 道脉相承, 经籍昭垂千圣绪;心源若接, 羹墙默契百王传。" 中设宝座, 屏上, 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 时惟长善春临仲, 典以兴贤岁举隆。" 屏中圣制辛丑春仲经筵诗恭。载典礼门。每岁春秋仲月,皇帝御经筵,讲臣于殿内进讲。礼成,随

驾至文渊阁,赐坐,赐茶,茶毕,讲臣退,诣本仁殿入宴。进讲仪,圣制暨御制经筵诗。俱恭载典礼门。东庑曰本仁殿,西庑曰集义殿,后殿为主敬殿。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逊修学懋敦时敏,庄敬成深裕日强。"中设宝座,屏上,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讵尚饰其貌,还因尊所闻。"屏中"圣制癸未仲春上浣经筵诗。"恭载典礼门。殿后为文渊阁,我朝定制,文渊阁为大学士兼衔,乾隆三十九年,高宗纯皇帝特勅鼎建斯阁,许兼衔如旧。阁中藏弆钦定四库全书,凡三万六千册。详载书籍门。置领阁事二员,提举阁事一员,直阁事六员,

校理十六员,检阅八员,其收发宿直诸职,内务府司员笔帖式等轮任之。阁三重,上下各六楹。层阶两折而上,瓦青绿色。阁前甃方池,跨石梁,引御河水注之。左右列值松桧,阁后曡石为山,山后垣门一,北向。门外稍东,设直房,为直阁诸臣所居。阁内,正中设宝座,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汇流澄鉴",联曰:"荟萃得殊观,象阐先天生一;静深知有本,理赅太极函三。"北向,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壁府古含今,借以学资主敬;纶扉名副实,讵惟目仿崇文。"又恭悬乾隆丙申五月高宗纯皇帝御笔题文渊阁诗:

  每岁讲筵举,研精引席珍。文渊宜后峙,主敬恰中陈。四库庋藏待,层楼结构新。肇成始昨夏,断手逮今春。经史子集富,图书礼乐彬。宁惟资汲古,端以励修身。巍焕观成美,经营愧亦频。纶扉相对处,颇觉叶名循。

圣制题文渊阁诗 戊申

阁建文华殿后,贮四库全书第一部,缥缃插架,实为书城巨观。每岁仲春经筵毕,于此赐

茶,遂成例事云。

重校兹看四库成,鲁鱼累牍辨从精。四库全书虽已列架排签,然其中鲁鱼亥豕累牍连编,不得不令重加雠校,以成善本。虽云举大遗其细,要在纂言观厥行。

从前钞录四库全书,誊录及分校、总校人员不无滥邀议叙者。予尝谓,成此大事,不妨宥其细过。

讵意提调、总校各员并不尽心经理,以致书中错谬不可枚举。姑念书已告成,不加重谴,原充提调侍郎陆费墀,仅予革职,罚令出资装潢文汇、文宗、文澜三阁书函。纂修尚书纪昀,罚令重缮应行赔写之书,并率领文渊、文源二阁未经校出讹错之分校、总校于上冬前往山庄,将文津阁未曾重校书籍再加详阅。在彼时原校各员均邀优叙,既以此为捷径,此番仅予薄惩,当亦无可置喙耳。

捷径既因得以速,薄惩岂可逭惟轻。源津溯并勘次第, 此次文渊、文源二阁看出疏漏之原校官,既罚令前往山庄重校文津阁书籍,将来文津阁看出疏漏之原校官,亦即罚令往盛京重校文溯阁之书。次第校勘,总期精审无讹,以示予右文典学之至意。

御制题文渊阁诗 丁巳

  文渊七阁首,圣记着精详。宗汇津源贯,史经子集藏。 皇父辑经史子集为四库全书,缮写七部,特建七阁以贮之。禁垣曰文渊,圆明园曰文源,避暑山庄曰文津,盛京曰文溯,扬州曰文汇,金山曰文宗,杭州曰文澜,用以嘉惠艺林。详见渊源津溯四阁御制记。崇楼连栋宇,东壁启图章。掞藻云霞护,辉煌奕禩彰。

阁中设宝座。屏上,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插架牙签照今古,开编芸气吐芳芬。"屏中圣制文渊

阁记: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三 四二三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391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一

宫殿

   臣 等谨案:宫殿为国家万年缔构,前编规制具详。自乾隆壬午以后,高宗纯皇帝创守贻模,道崇豫立,是以宁寿宫观成于丙岁,毓庆宫鼎新于卯秋,一则巩福基于廿年归政之前,一则扩鸿图于周甲建储之后。因时举重,冠古立隆,岂特壮王居、丽宸极,紫微阁道,上应天文已哉?又若焕帝家之堂构,内则有乾清宫之修;重圣作之图书,外则有文渊阁之建。凡夫经营缮治,可久可大之业,无一不本诸神谟广运,以为栋隆卜吉,丹雘示勤。古称合宫明堂,仪天矩地,诚曷能方斯之美备者。伏睹我皇上临轩御宇,时以亹承家法为心,恭读御制毓庆宫记、养心殿铭,悉皆阐述前徽,丕昭世守,不啻仰松云而祝苞茂焉。臣 等续辑是编,以宫殿为宫史名义所由起,自外朝以达内廷,各就其径路相属,依次增书。而若寿皇殿、雍和宫赡礼之所,暨西苑临御诸处,一如前例恭载。至圣制御制诗文以及禁匾楹帖,或珍怀手泽,或鉴著心箴,典要不刊,允宜详纪。若夫对时抒写诸作,备极富有日新之盛,久奉刊颁两朝御集,昭示寰区,无事缕陈,以归简要云尔。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一 三八七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393



御河。其由地安门东步梁桥入者,经东安门内望恩桥注御河。其入紫禁城者,由神武门西地道引护城河水流入沿西一带,经武英殿、太和门前,是为内金水河,复流经文渊阁前,至三座门,从銮驾库巽方出紫禁城。此皇城内外水道经由之次也。

  大清门在都城正阳门内,为皇城第一门,面南,正中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方广数百步,为天街,俗名棋盘街,周以石阑,左右石狮、下马石牌各一。门内千步廊,东西向朝房各百有十楹,又折而北向,各三十四楹,皆联檐通脊。凡吏、兵二部月选官掣签,礼部乡会试磨勘,刑部秋审,俱集于此。朝房外,东为户部米仓,西为工部木仓,其北天街横亘,东出为长安左门,西出为长安右门,门各三阙,东西向。门外下马石牌各一,趋朝者由此出入。其北,正中南向者为天安门,五阙,上覆重楼九楹,彤扉三十有六,前临御河,跨石梁七,为外金水桥。桥南北石狮各二。其南华表对峙。国家大庆覃恩,宣昭书于门楼上,由堞口正中承以朵云,设金凤衔而下焉。是为皇城正门。其北相直为端门,制与天安门同,南立华表二,东西两庑各二十六楹。此外朝三门之制也。

  太庙街门在端门东庑正中,门内为太庙。南向,朱门丹壁,覆以黄琉璃瓦,卫以崇垣。周二百九十一丈六尺,琉璃砖门三,左右门各一,戟门五,崇基石阑。中三门,前后俱三出陛,中九级,左右各七级。门内外列戟百有二十。左右门各三,均一出陛,各五级。前殿十有一楹,重檐垂脊,承沉香柱。正中三楹,饰金梁栋。阶三层,缭以石阑。正南及左右凡五出陛,一层四级,二层五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一 三八九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344



国朝宫史续编 三三六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四十三

典礼三十七 宴赉七

文渊阁赐宴仪

   臣 等谨案:我朝右文盛典,莫大于修辑四库全书。仰惟高宗纯皇帝圣学渊深,超绳越契,睿裁钦慎,举事因时。自乾隆癸巳迄壬寅岁,垂十年而全书第一分观成。先是命于大内建文渊阁,以重藏弆。又勅仿麟台故事,设官典掌,俾各分职系衔,着为定额。至是仲春撰吉,法驾亲临,爰推进讲赐茶例,集在事诸臣而宴劳之,所以嘉成功、示优礼也。窃维儒绅荣遇,渥被非常,斯举也,视甲子赐宴翰院,丙寅赐宴瀛台,同为旷典。臣等谨约举宴仪,并恭录圣制用幸翰林院例成诗四章,以彰千载一时之盛。至文渊阁赐茶诗什,分载经筵进讲仪。

  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初二日,上御经筵礼成,幸文渊阁,赐宴。豫期,诸司供备。设御筵于宝座前,布总裁、总阅、领阁事、提举阁事宴席于阁内,总纂、直阁事等宴席于阁外廊次,纂修、校理、总校、分校、提调、检阅等官宴席于丹墀内。张演剧行台于庭中。上临宴座时,命诸皇子率侍卫等行诸臣酒。所有入坐、进茶、进酒、进果馔,均如常宴仪。宴毕,上还宫,诸臣跪送。命诸皇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345

子分颁恩赏总裁等九人、总纂及各官等七十七人如意、文绮、杂佩、笔墨、砚、笺有差,咸跪领,

退。次日,恭诣乾清门谢恩,行三跪九叩礼如仪。

圣制经筵毕文渊阁赐宴,以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庋阁内用幸翰林院,例得近体四律,首章即

曡去岁诗韵 壬寅

长律昨春示程督,昨年经筵,四库全书第一部未竣,故有"咨尔校雠总群辈,可宜淹过浃旬期"之句,以示程督。兹第一部书已于昨冬告蒇,而第二三四部全书亦俱缮就万册以上,此后照钞,较易成书矣。迅成膏晷竟前移。书多二酉本难究,岁始浃旬原弗迟。库四群欣瞻有蒇,奉三我自凛无私。繁于永乐醇于典,按明永乐大典一万一千九十五册,凡五年书成。今四库全书每部三万六千册,又荟要每部一万二千册,自癸巳年起至今壬寅,将及十年间,荟要两部及全书第一部共六万册均已蒇事,装潢贮阁,较之永乐大典数多五倍。又,按涌幢小品载,编辑供事者凡二千一百六十余人。今纂修誊录等不过千人,而五年期满,即予甄叙录用,是以人皆踊跃,事半功倍。又大典于经史皆依韵编次,割裂凌舛,漫无统纪,有乖柱下藏书之义。兹四库全书悉依经史子集为部次,体例尤较醇整云。嘉矣儒臣善副期。

百年礼乐合兴哉,礼乐原从经史来。溯此津源渊已得, 四库全书共钞录四部,今第一部已得者弆文渊阁

其第二三四部则分庋盛京之文溯阁、避暑山庄之文津阁、圆明园之文源阁。述兹言行德犹该。共殷刘向校书志,宁数相如献赋材。诸子虽曾豫董事, 皇六子、皇八子、皇十一子并命充总裁阅四库全书。近复命诸皇子暨师傅等选录明臣奏义。祗当二宋速宾陪。用宋祁延客修唐书事,是日赐宴,即令诸皇子侑诸臣酒并颁赏。

丙申高阁秩干歌,今喜书成邺架罗。宋辑明修彼有为, 去声 宋太宗践位后, 恐世人讥其惭德, 因集文士修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三大书,欲以疲其力而箝其口。明永乐亦以得位不正,集文人为大典,以弭草野私议。今所辑四库全书,惟在搜辑遗佚,以广流传,为万世艺林津逮,实非彼用意所可比也。重熙累洽此无他。较其三万犹富矣,即此十年讵久么。鼓瑟吹笙筐将是,二月初二日春仲经筵礼毕,即于是日赐四库全书馆总裁、总纂、总校、分校、提调各官等宴,并徧赏总裁九人、总纂各官等七十七人如意、杂珮、文绮、笔墨、砚笺等物,其誊录等不得与宴者,令颁赐宴席果品食物。至办理全书之总纂纪昀,先是已屡迁至内阁学士,陆锡熊屡迁至光录寺卿,陆费墀屡迁至少詹事。兹并将孙士毅擢为太常寺少卿,韦谦恒陞授赞善,曹锡宝、王太岳均陞授国子监司业,其编修吴省兰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四十三 三三七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94

春仲经筵崇德辉,事虽仪典义深微。传心殿名祭俾思精一,会典载,御经筵日,例命大学士一员祭传心殿。予乾隆六年御经筵,特行躬亲致祭礼。昨六十年以践基符愿,仍亲祭以致虔恪。殿中所崇祀,自伏羲以至孔子,皆皇师、帝师、王师、先圣、先师、内圣、外王,道统相承,精一心传,乃治世临民之本。兹授位子皇帝,俾勤习庶务,训学即所以训政,因命依例以仲春御经筵,是日亦令先亲祭传心殿,令知治法不外心法、道法也。御论看犹足发挥。皇帝将所御制论呈览,此次首题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次题易经,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首题御论,言人君于民必当保赤求宁,则下民倾心感戴,若依父母。次题御论,言元者生物之始,亨者生物之通,春生夏长,自顺其序,发挥题蕴尚不至紊。训政讵应忘训学,知文实不外知几。元正昨甫相授受,陶景虞薰慎莫违。

御制仲春经筵诗 丙辰

青阳左个辟经筵,广殿华簪集众贤。论阐儒臣资启沃,旨承太上代敷宣。民依父母由恩浃,易

着元亨示象旋。是日进讲四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周易元者善之长也,享者嘉之会也。圣化渐摩文治盛,夙闻诗礼凛心传。

御制经筵后文渊阁赐茶即事 丙辰

仪成讲席列文华,层阁敷茵例赐茶。宸翰悬楣昭日月,全书充栋灿云霞。玉阶风静鑪烟直,珠

牖帘疏树影斜。交泰一堂歌湛露,皇州春色正无涯。

御制仲春经筵诗 丁巳

右文承旨御经筵,左个文华杰阁前。拂拂和风翻翠葆,融融绮旭度花砖。政勤人道中庸纪,训

本帝心洪范编。是日进讲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尚书是彝是训,于帝其训。探讨儒臣资启沃,披陈讲案义敷宣。

御制仲秋经筵诗 辛酉

春月经筵典曾举,仲秋讲学始陈仪。风凊旭皎辉高宇,鹭序鸳班集玉墀。节用爱人实政布,保

民孚惠吉占宜。是日进讲论语节用而爱人,周易有孚惠心勿问元吉二节。愧无文治敷王化,负扆中心惭作师。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三十四 二八五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93



国朝宫史续编 二八四

对越崇祠致敬虔, 文华咫尺御经筵。居今稽古春中月, 望道勤民六十年。敦化流川那大小, 达

聪明目勗仔肩。是日四书讲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书经讲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丙辰讲席应儿事,诗示心传及政传。

  乾隆戊午春,肇举经筵之典,亲制论二篇宣示。迨今岁乙卯,其间非有巡幸诸事,岁必行之。综计六十年中,御讲筵者四十九次,得论凡九十八篇,向无手录之本。乙巳秋,山庄几暇,因将戊午至癸卯以前之论,汇书一通,厘为五册。其自丙午近十年以来之论,则每岁经筵后,于养心殿续书之,自为一册,附装焉。予仰蒙天恩祖眷,践祚周甲,克遂初心。明年丙辰正月上日,即当归政,嗣后经筵为子皇帝之事,予可以不复御文华亲讲矣。因命将此六册陈之文华殿,以志数典。予自幼读书,服膺孔子之训,今当八旬有五,而好学孜孜,未曾少闲,是以历年经筵论中树义阐微,时有心得,固不敢离经创异,亦非欲与经师讲家较短絜长。惟期因文见道,阐明先圣立

言之旨,以示治世临民,总不出古圣心传政要,修己立诚。我子孙临讲席者,其聪听之。乾隆乙卯仲春御识。

圣制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之作 乙卯

六十经筵绝笔应,明年欣看子之承。明年丙辰元旦归政后,予岂遂耽安闲不为经理庶务,至如朝祭、讲学一切典礼,自属子皇帝之事,予可以颐适观成,洵千古未有之嘉祥也。千秋鲜有嘉祥事,一晌不无感慨增。学未至精今弃学,征惟在政那堪征。文渊阁赐茶临坐,曰惜曰惭念两仍。

圣制命皇帝春仲经筵郎事 丙辰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90



圣制春仲经筵有述 壬寅

  讲筵重启仲之春,书义经言细绎循。知者乐而仁者寿,在知人复在安民。是日进讲论语知者乐仁者寿,书经在知人在安民之句。 崇文讵祗诠其语,实力犹应行以身。高阁虽云落成久,书成四库庆斯真。文渊阁落成已久,而四库全书第一部昨岁冬始得告成,今排列架上,古今美富,毕聚于此,实为庆幸云。

圣制春仲经筵诗 丙午

昨岁辟雍行创礼,文华常例末重观。仲春于是典学业,稽古依然咨讲官。安利乎仁知去声利次,修和为政致和难。

是日所讲书,论语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尚书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之句。朕着论以为,颜渊安仁,子贡利仁,及修六府似易和三事为难,谓雨旸之和,非人力所能致也。详见论文。更教侑宴歌抑戒,向年经筵毕赐讲官等宴,无乐侑席。兹自本年为始,特命于经筵宴内歌抑戒,用古乐宫商角徵羽音律,颁之乐部,永远奉行。

圣制经筵毕文渊阁赐茶有作 丙午

御罢经筵例赐茶,崇儒恩谕特为加。经筵向无赐茶例,雍正年间皇考命增此典。文渊阁合敷茵坐, 向即于文华殿赐茶,因筑文渊阁成, 遂移于此。稽古义非梯几赊。口说躬行须有别,都俞吁咈莫争差。芸橱四库收诚富,钻仰无能喟自嗟。

圣制仲春经筵即事成什 丁未

依例经筵举仲春,耄龄肯便谢躬亲。虚名宁渠徒数典,实践由来在淑身。与子与贤凛天命,畜时畜巳慎时新。是日讲孟子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易经大畜卦刚健笃实, 辉光日新其德。无心立异以著论,亦弗泥乎疏者伦。予谓与贤与子,天命胥不可恃,惟在君人者敬天爱民,慎守其器,以为凝承之本耳。至解大畜者,注家俱以不家食为养贤,而贤者不食于家。予意当以家为私,以不家食为去私。又九二六五主柔臣刚之解,亦近曲说。玆所论非有心立异,但折衷于理而已。

圣制仲春经筵诗 戊申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三十四 二八一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89



国朝宫史续编 二八〇

义绎经书。先劳劳更期无倦,上下下斯光有馀。是日论语进讲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易经进讲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予所制御论,于论语则以为夫子此言为有司亲民者而发,而人君为政之道实不外此,臣之劳在身,君之劳在心。于易经则以为自上下下二语,非止申明损上益下,盖言为上者当不自恃崇高,应虚己㧑谦,尊贤纳谏,乃由上以下,其下其道有弗大光者乎,虽文臣皆以为确论,而斯之犹未能信耳。

抒己见,盈庭咨尔莫虚誉。

圣制经筵毕临文渊阁有作 己亥

文渊咫尺近文华,礼蒇经筵此赐茶。文华殿进讲毕,御文渊阁召讲官及侍班诸臣入列坐,赐茶。新署冰衔协名实, 新设文渊阁领阁事二员,以大学士兼掌院者充之。提举一员,以内务府大臣充之。直阁六员,以内阁学士、詹事、少詹事、学士充之。校理十六员,以庶子、侍读、侍讲、编修、检讨充之。检阅八员,以内阁中书充之。

待藏四库焕云霞。次排虽毕事求核, 于永乐大典散篇内集辑成编,不下三百八十余种,多有世不经见之书,命馆臣详加校勘,分别应钞应刊,以公同好。检校宜精期与赊。伫迟去声功成开庆宴,木天佳话更堪夸。

圣制春仲经筵诗 辛丑

南巡去岁经筵阙,广殿熙春集佩裾。学传去声易言分哳注, 是日讲大学传第十章,此之谓絜矩之道,因论发明忠恕一贯即絜矩之义,以见圣贤心传之一。又讲易文言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论以乾之德,不可见于四海,见之犹天不言而时行物生,所以为大,人君体天者也,有孚惠心,勿问元吉,即不言所利之义。清文汉义各陈书。经筵用满、汉文讲

官等依次进讲,御论亦满、汉文分别宣谕,以遵旧典。知之切在行之力,古与稽当今与居。漫颂古稀犹讲学,武公抑戒老于予。

圣制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 辛丑

经筵例着赐茶典,高阁成来遂此移。向例,讲筵毕赐茶。自文渊阁成后,丙申、己亥经筵即命讲官及侍班诸臣于文渊阁列坐,赐茶。鱼鲁纵教精致核,居诸间去声有故为迟。办理四库全书,始于癸巳岁,迄今将及十年,尚未成书。盖誊录议叙较优,承办者或欲留此馆局以为邀恩之地,则是自私自利而不计公事之淹留矣。 鸡鸣尝绎善和利,蠹简

要分公与私。咨尔校雠总群辈,可宜淹过浃旬期。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88



师古仍惟旧典式, 清书汉语各分曹凡。进讲,先书,次经书与经。各先清次汉,每讲官一巡毕,即发御论一

通,则以清、汉语分讲。龙香近护黄帷案,鹭序双排彩袖袍。是日讲官及侍班官并补服,惟讲官加服领袖袍。好恶同民可不慎,酢酬虑善敢从惂。是日进讲大学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说命虑善以动,动惟厥时二章。讲筵谩拟颂崇学,并进知行勉正劳。

圣制仲春经筵诗 甲午

朵殿彬彬群彦罗,右文大典举春和。两题着论宁劳我,一例辍为奚示他。后获先难诠以独,功崇业广解休讹。是日进讲论语仁者先难而后获,书经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余作御论,以克己复礼释书题, 而解经则以用卿士引为为君者之责, 义似亲切。载咨朗诵篇章者,颂语漫陈愿琢磨。

圣制二月六日经筵作 乙未

轻云酿雪仲春和,广厦谈经儒彦罗。讵曰崇文循典故,欲因体道互研磨。新民要在于修己,惠

我还须勿问他。是日进讲大学日日新又日殿后文渊将建阁, 文渊阁向仅沿袭虚名,今拟于文华待成四库贮书多。

新,易经有孚惠我德。

圣制春仲经筵诗 丙申

殿后建阁,为贮四库全书之所。

经年讲席一躬临,龙袖儒臣喜盍簪。经筵讲官,满、汉各八员,进讲侍班服领袖袍,以别于众,此旧例也。

日丽风和春蔼吉,周书鲁语义抽寻。是日进讲论语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书经君子所其无逸。

抚民时切不足志,勅已惟怀无逸心。后阁文渊新庆洽, 殿后度地建文渊阁, 为贮四库全书之所,今始落成。俾观合有共赓吟。

圣制春仲经筵诗 己亥

经筵两岁阙临诸,抚帙犹然意戚予。丁酉、戊戌两年未举经筵之典。兹已逾大祥,进讲惟允虽戚未能忘而礼不敢过也。况阅大祥应讲习,相将精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三十四 二七九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85



国朝宫史续编 二七六

扈卫如常仪。礼部堂官导引, 由后左门出左翼门, 至文华殿丹陛, 降舆, 御宝座。后扈大臣二人,立御座旁左右。前引之礼部堂官立殿门外左右。扈卫立阶下。记注官升西阶, 入殿右门, 立柱西, 东面。鸣赞官就立东西檐下, 赞" 排班"。讲官、侍班、纠仪各官就丹陛拜位立。赞" 跪, 叩, 兴", 行二跪六叩礼。兴, 鸿胪寺官一人, 引满讲官由殿左门闑右入, 大学士、吏户礼部尚书、侍郎、通政

司使、副使,詹事府詹事、少詹事、各侍班官,以次随入门,由闑左列满讲官后。若衍圣公入觐,列东班之首。纠

仪给事中二,立班末。鸿胪寺官一人,引汉讲官由殿右门闑左入。兵刑工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大理寺卿、少卿、各侍班官以次随入门,由闑右列汉讲官后。纠仪御史二,立

班末。鸿胪寺官退,就左右檐下立。鸣赞官赞"进讲",满、汉直讲官出班,诣讲案前,跪,三叩,兴,退,复位。满直讲官一人,出东班,南行数武,西趋及中门左枨前折旋,北面就案左,展书,进讲清文毕,却退折旋,东趋,复位。汉讲官一人,出西班,东趋,逾中闑,及左枨前折旋,北面就案左,展书,进讲汉文毕,却退,折旋,西趋,复位。皇帝阐发书义,宣示汉文御论,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又满直讲官一人,出班,西趋,逾中闑,就案右。汉直讲官一人,出班,东趋,就案右,先后讲经,毕,却退,复位。皇帝阐发经义,宣示清文御论,各官跪聆毕,满、汉大学士二人,各奏辞感服,兴。鸿胪寺官引由左右门出,就丹陛拜位序立,听赞,行二跪六叩礼。礼成,皇帝启座,由殿后临文渊阁。凡文渊阁直阁、校理、检阅等官,均于阁前丹墀内序立侍班。鸿胪寺官、引讲官、侍班官、记注官,分左右入阁内,按品分行序立。皇帝赐群臣坐,咸一叩,坐。赐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83



国朝宫史续编 二七四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三十四

典礼二十八 勤政四

经筵进讲仪

臣等敬惟我国朝列圣相承,右文重道,讲筵令典,岁必举行。高宗纯皇帝耄学焕章,精探道

藴。每圣论宣示,发先儒未发之奥,抉经师未抉之疑,创解天成,合内圣外王,一以贯之。自乾隆二十七年壬午迄六十年乙卯,其间乙巳以新建辟雍,躬行释奠礼,遂讲学于成均。壬午、辛卯、庚子、甲辰,因举巡典,余岁悉御讲筵。庚戌以来,进讲之日,皇上暨诸皇子、皇次孙俱恭侍经帷,备聆圣论。盖自戊午岁肇举斯典,乙卯以前,春秋亲讲者二十有三;癸未迄乙卯,二十有六,统计四十九次。皇上嘉庆元年丙辰及今十年乙丑,御春筵者七,秋筵者一。所有圣论、御论,先后刊入圣制、御制文集,具有成编。兹恭辑圣制、御制经筵即事及文渊阁赐茶诸什,并录臣工议增筵宴事宜、进讲仪注。伏读圣制乙卯经筵句云:"诗示心传及政传",仰见圣治圣学,道出一原。前编列于宫殿门文华殿进讲仪下,兹移载典礼,以彰勤政之实要云。

乾隆三十九年二月十一日,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查向来经筵礼成后,在协和门筵宴。嗣于乾隆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9



国朝宫史续编 二八

臣庆桂、王杰、董诰、朱珪、彭元瑞、纪昀、丰绅济伦、文宁等谨奏: 为请旨事,上年臣庆桂

臣董诰、臣 彭元瑞面奉谕旨, 续修国朝宫史。伏查原书于乾隆二十六年纂成恭进。书列六门: 曰训谕, 曰典礼, 曰宫殿, 曰经费, 曰官制, 曰书籍。计三十六卷, 已入四库全书史部。此次增纂, 事经四十余年, 若逐门补入原书, 不特排架贮函势须全行移动, 而成书后盛事巨典、前所未有者, 无可承接附丽, 难于编纂。臣 等恭查律吕正义一书, 初经圣祖仁皇帝钦定, 至乾隆六年高宗纯皇帝以 朝祭乐章俱经改撰, 而声音字谱阙如, 且郊劳铙歌, 从前未有, 爰命于原书之外, 另为后编。谨拟恭照此例, 于乾隆二十七年以后, 典礼门如授宝、千叟宴, 宫殿门如宁寿宫、毓庆宫、文渊阁, 胪纂详备; 另为续编六大门, 仍照原书。新事别增子目。是否如此办理, 伏祈皇上诲示遵行。其纂办司事者,臣等谨遴勤敏慎默之员充其选, 提调官则现充实录馆提调、军机处行走、员外郎玉宁, 翰林院编修施杓; 纂修官则内阁学士吉纶, 大理寺卿恩普, 詹事玉麟, 翰林院侍读学士刘凤诰, 侍讲学士李宗瀚, 侍讲法式善, 修撰姚文田, 编修狄梦松, 帅承瀛; 总校官则候补郎中谢扬镇; 收掌官则刑部郎中查有圻, 中书桂宁、多容安, 翰林院典簿朱抡英, 吏部笔帖式崑山, 翰林院笔帖式长文, 皆系现在承办实录之员。至校对誊录供事, 亦在本馆拣派, 俱支有桌饭银两, 不必更议经费。恭候命下,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12



国朝宫史续编 一〇

相关御制诗文。如记述雍和宫门宇殿堂, 附以弘历撰写的《喇嘛说》; 记述中南海勤政殿, 附以顒琰

撰写的《勤政殿记》, 以类相从, 读之引人入胜。

清入关以后, 紫禁城内悉沿前明之旧, 顺治、康熙两朝仅缮饰而居, 很少别有兴筑。至乾隆年

间, 新建、扩建一批宫殿, 土木丹青, 穷极闳丽。从《宫史续编》的记载中可知其大略:

  宁寿宫: 乾隆三十七年修建。原拟将坤宁宫所奉之神位、神竿移来, 一如坤宁宫祀神之礼。其后又于宁寿宫后筑养性殿, 制如养心殿, 以为弘历倦勤后寝兴之所。( 见本书卷五十九, 宫殿九, 内廷六)

  毓庆宫: 康熙时为皇太子允礽特建。弘历十二岁入居此宫, 十七岁结婚后移居重华宫。定制:皇子六岁入学, 多居于此宫。弘历即位后, 毓庆宫为" 龙潜发迹" 之地, 其他人不能再居住此处,实际上闲置起来。至乾隆六十年九月立顒琰为皇太子, 才重新葺治, 顒琰移居此宫。( 见本书卷六十, 宫殿十, 内廷七)

乾清宫: 嘉庆二年十月失火重建, 三年十月竣工, 复还旧观。( 见本书卷五十四, 宫殿四, 内

廷一)

  文渊阁: 在文华殿后, 明时已毁于火, 向仅沿袭虚名。乾隆三十九年重建, 制仿宁波范氏天一阁藏书楼, 贮藏第一份《四库全书》。大臣官员有嗜古勤学者许赴阁观览, 但不许携出室外。《四库全书》告成时, 弘历在此宴修书大臣; 每次御经筵毕, 也在此赐讲官茶。( 见本书卷五十三, 宫殿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10



国朝宫史续编 八

拔置前茅, 而将措辞浮夸的酌量抑置。( 见本书卷三十五, 典礼二十九, 勤政五) 懋勤殿勾到仪," 上系刑章, 下关民命", 皇帝操生杀大权。封建社会迷信鬼神, 遇有国家喜庆或日、月蚀及地震等都停止勾决。嘉庆朝的一封谕旨内称, 一次御殿勾到前夕, 顒琰" 默参天时气候, 以验用刑之能否协中", 恰好在审核一犯人窜入禁城放爆竹的案情, 原定" 情节甚重, 自应予勾"。这时天气渐渐转变, 风色稍觉阴寒, 顒琰心存畏惧, 恐有差错获罪于天, 于是重新查核案由, 鉴于该犯委系贫寒,一时情急糊涂, 可宽其一线, 决定免勾。不多时天气转晴, 等到次日升殿, 风日融和, 顒琰庆幸天人感应, 没有令死者含冤地下。( 见本书卷三十六, 典礼三十, 勤政六) 这也未免近于神话了。

"宴赉"也是宫廷里频繁举行的重要活动。列入"典礼"这一门的"宴赉"有十多种,如皇太后宴仪、乾清宫家宴仪、皇后千秋宴仪、皇贵妃千秋宴仪、太上皇帝宴仪、乾清宫宴亲藩仪、乾清宫普宴宗室仪、太和殿元会宴仪、保和殿宴外藩仪、乾清宫千叟宴仪、皇极殿千叟宴仪、文渊阁赐宴仪,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宴会,与宴者身份不一,宴会规模从几十人到数千人,礼仪也各有差别,但总的来说,都是要形成一种"万象清宁,海宇承平"的气氛,夸耀皇家的权势和豪富。其影响整个社会由俭入奢,乾隆朝无疑是一个转折点。

  列入"典礼"门的"宫规"分为三则:一,宫中定制:包括殿龛供奉、内廷朝贺、中宫庆贺、皇后千秋庆贺、宫中遇喜(姙娠)、皇子诞生、皇子就傅、引选秀女等;二,宫中事例:包括岁末书 "福"颁赐、新正重华宫茶宴联句、迎春帖子、进时宪书、上灯、开宝、封宝;三,宫中门禁:这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9



无明文, 非天子应行大典, 因此,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从未举行。是雍正帝胤禛始定的嘉平月( 腊月) 二十三日祭竈, 皇帝向灶王爷神位三拜。弘历在位时, 年年谨遵此典。( 见本书卷三十, 典礼二十四, 祭祀五)

  " 典礼" 中的" 勤政" 一项, 包括御门听政仪、宫中常日视事仪、御殿视朝仪、经筵进讲仪、御殿传胪仪、懋勤殿勾到仪等。御门听政仪是以皇帝御乾清门听政而得名, 起始于康熙六年( 一六六七年)。康熙帝玄烨亲政后, 改变顺治帝御太和殿听政为乾清门听政。届时, 大臣入班迟到或行走班次错误、读本生疏的, 都要受到训斥。弘历" 戊戌御门" 诗的注释称: 内阁学士都要在事先背诵奏折, 凡记忆未熟或清语( 即满语) 生疏者, 往往遗忘讹舛, 视为难事。每奏一摺本完毕, 皇帝都用清语降旨, 汉族大学士中曾习清语者亦能领会。( 见本书卷三十一, 典礼二十五, 勤政一)

  丰富的史料从各方面反映清代皇帝处理政务的情况。如太常寺有关坛庙祭典的奏折, 呈进时要列于是日各本章之前, 太监应准备盥洗器皿, 皇帝浣手后披阅, 以示虔敬。( 见本书卷三十二, 典礼二十六,勤政二) 经筵进讲仪是由翰林院派满汉讲官各二人讲解经书, 题目例由皇帝圈定后, 在文华殿举行, 讲官讲毕, 皇帝也加以阐述, 各官跪听。礼成后, 在文渊阁为讲官及侍班诸臣赐茶。( 见本书卷三十四,典礼二十八, 勤政四) 御殿传胪仪在太和殿举行, 皇帝御殿升座, 传胪官唱名, 新录取的进士行三跪九叩礼。有两封谕旨表明, 弘历不喜欢殿试的试卷中有过份的颂扬之辞, 他认为," 文章华实不同, 即系士习淳漓之辨, 贡士等进身伊始, 若徒挦撦浮辞, 习为腴颂, 岂敦尚实学本意?" 他多次将不过事铺张的文章

国朝宫史续编前言 七

书名:大清畿辅先哲传 上册 页码:247

 目为大器,擢首选。道光二十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授编修。二十六年,充湖北正考官。二十七年,充武英殿纂修官。二十九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丁父忧,服阕,署文渊阁校理。咸丰三年,充会试同考官,署日讲起居注,旋补讲官,南书房行走。四年,授右赞善,擢翰林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视学江西。旋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仍留学政任。

先是,宣宗方向用兆纶,遽丁忧去官,遗命诸臣可大用者,兆纶与焉。五年,补授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留任如故。当是时,粤寇据金陵,复遣悍党石达开上扰江、鄂诸省。侍郎曾国藩坐困江西,八府五十余城皆失陷。寇氛近逼省垣,人一日数惊,有汲汲不可终日之势。兆纶奏曰:江西自有军务以来,募勇约一万五六千人,名目繁多,或数百人为一队,或百余人为一队,管带者多系微员,不相统属。地方有警,则彼此推委,观望不前,胜则互讦以竞其功,败则争溃而不相救。甚且扰民冒饷,乘便营私,弊端不胜枚举。方今贼势日张,瑞州、临江相继失守。设有仓卒以此散而无纪者当之,何恃不恐?惟有将所募之勇裁去一切名号,并为三、四军,每军可得四、五千人。以三、四监司方面素有威望者各统一军,以责其成功,庶几后效可几而前弊可祛也。六年三月,兆纶试广信,贼陷吉安、抚州、进贤、东乡,进据饶属安仁县城。兆纶以江省支郡迭陷,省城四面皆贼,与广信声音不通,上疏请援师,并以练勇千人扼守贵溪。贼乃分窜德兴,陷建昌,广信益孤。兆纶急率诸生,招集烟户,练乡团二千人,日与广信知府沈葆桢、上饶知县杨升力筹防御,密檄上饶廪生郭守谦率乡勇三百,衔枚夜袭金溪。生员曾守诚奋勇首先攻入北城。贼不虞官兵至,夺

书名:大清畿辅先哲传 上册 页码:203

 文,习弓矢,设功课簿逐日登记。府丞亲往稽查,将军府尹每月考核以为常。奏添设宗室、觉罗二学副管长。

奏规订沈阳书院经费八千余金,发商生息,以资膏火。奏设立锦州书院。皆允行。

三十四年,丁母忧。服阕,补通政使参议。三十八年,仍擢奉天府府丞。奏定奉天满合字号生员考试章程四事。奏参盖平县学训导周蒲,因病废倩人顶认验看。奏毁奉天前明违碍碑碣一百六十六件。四十四年,转通政司副使。明年,迁大理寺卿。又逾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五月,稽查中书科事务。四十八年,充文渊阁直阁事。八月,提督江西学政,授江西巡抚,寻调湖南。值湘省水灾,奏请帑振饥,给谷播种。奏增衡阳、郴州诸路驿马。奏稽察西洋教。九月,调湖北巡抚。五十年,复内授兵部侍郎,转工部。五十二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五十三年三月,办理万寿庆典。五十四年,充上书房总师傅,赐紫城骑马。五十六年,卒,年七十有九。

绶持身贞介,不欲峣峣露圭角,而义所当为,皆毅然任之,一不稍顾忌。一典乡试,两督学政,两任奉天府丞。外莅疆畿,内掌风宪。前后条奏便宜,并邀褒赏,立见施行。乾隆乙已,绶与千叟宴。次子文杞以县丞改工部司务,特旨侍养,皆异数也。绶孝友有干略,年十七,父孔嘉罢官滞滇中,即能奉母归里。营大父丧,丰俭皆中礼。治家严肃而门庭雍睦。兄弟交相切劘以学,幼弟及诸侄婚宦皆藉以成就,而收恤孀妹徐氏,卒教其子朗元成名,尤为士夫所称。性喜读书,暮年尚手录文选。为诗

不下数千首,皆付子孙藏弆,不欲与时人争名。然文章具有法度,学者称杏浦先生。

书名:大清畿辅先哲传 上册 页码:197

 迁侍读学士。以撰进文册,受高宗知。二十四年,主河南乡试,奉使祭告南岳。明年,充会试同考官。秋,授福建粮道。毁和合诸淫祠,民大惊服。二十八年,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闽人裘自位假平台湾功,鬻武职,狱连数十人。珪诛正犯一人,诸受欺者皆不究。有告家谱妄逆者,谳之,仅戮一撰谱者尸,不坐其子孙。二十九年,丁父忧归。三十二年,补湖北按察使。时缅甸用兵,珪司驿务,无误无扰。明年,调山西。又明年,迁布政使。奏立保固城工法,以三十年为限。下部议行。三十六年,权巡抚事,奏拨归化、绥远二城谷十余万石搭放兵粮,以省采买而免红朽。奏免土默特蒙古私垦之罪,以所垦牧地三千一百余顷,许附近兵民认耕纳租,岁六千余两,增官兵公费。奏大仆寺牧地苦寒,宜改征折色,以便民除弊。皆下部议行。三十八年,勘归化城水灾,奏抚恤之。

明年,按察使黄检疏劾珪终日读书废事。又明年,入觐,授侍讲学士。四十一

年,命上书房行走,侍仁宗学。时初置文渊阁官,特命珪直阁事,主福建己亥乡试。四十四年,主福建乡试。明年,督福建学政。将行,上五箴于仁宗藩邸,曰养心,曰敬身,曰勤业,曰虚己,曰致诚。上力行之,及亲政,亦尝置座右。四十九年,扈跸南巡,授内阁学士,阅江浙召试卷。五十一年,授礼部侍郎,主试江南,督浙江学政。五十四年,置萧山祭田百亩。冬,还朝,充经筵讲官。明年,经筵进讲,诸皇子侍班环听。高宗称善者久之。春,总裁会试。秋,授安徽巡抚。命驰驿振水灾,乃携仆五人与村民同渡。振宿、泗、砀山、灵壁、五河、盱眙民以粮,借怀远、凤台、寿民以粮及种。筑决堤

书名:燕史 上册 页码:127

封广阳王子常得为方乡侯〔一〕,赵共王子吉为安国侯:〔二〕。八月,庚戌,中山孝王薨。十一月,丙寅,王莽为大司马,辅政。贬执金吾任宏为代郡太守。十二月,丞相方进、大司空何武奏言:"古选诸侯贤者以为州伯,《书》曰"咨十有二牧",所以广聪明、烛幽隐也。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位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重职大。

《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失位次之序。臣请罢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以应古制。"奏可。黄门郎扬雄作《幽州牧箴》曰:"荡荡平川〔三〕,惟冀之

別。北扼幽都,戎夏交逼。伊昔唐虞,实为平陆。周末荐臻,追于獯鬻。晋溺其陪〔四〕,周使不徂。六国擅权,燕赵本都。东限秽貊,羡及东胡。强秦北排,蒙公城疆。大汉初定,介狄之荒。元戎屡征,如风之腾。义兵涉漠,偃我边萌。既定且康,复古虞唐。盛不可不图,衰不可或忘。堤溃蚁穴,器漏箴芒。牧臣司幽,敢告侍傍。"省诸侯王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燕如制。中

〔一〕按:得、德,底本二字或混用,以下径改,不注。

〔二〕「吉」,底本作「昔」,今据《汉书·王子侯表下》改。

〔三〕按:川、州,底本二字或混用,以下径改,不注。

  〔四〕「陪」,底本作「倍」,今据福建本、《扬子云集·幽州牧箴》改(台湾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书名:燕史 上册 页码:137

而不知其年。它之散逸多矣。幽州之刺史,则惟王骏附父吉传,而政虽无闻,其后尹京兆有能名,则刺幽之政可知已。然子云之箴,爰语其大,故仅二千石有可观焉。而汉循良,二龚、渤海少卿无间然。君宾以卧治。涿徐明不蔽贤,贤亦不负所举。它之瑕疵不掩,取节而综核之。郑昌明经显,曷不经之宁失乎?其注定律令,亦经世之务哉。宣之所莅,为世吏师,居大位以苛察,视《甘裳》之意远矣。辽东有苏季之赋,亦缘饰之翘楚。甘延寿虽免官,材力尚足任,庶几文武,详则不知。严延年为屠伯,恶在其民父母!坐河南而弃市,若在涿亦足伤矣。彭宏之死莽,其得死所乎。屈氂之致异,有异政否欤?而歆守则无闻,皆宗室,以叛诛,使封涿侯王,不为绾、旦乎?视任宣于代,其罪浮之矣。令在前汉无列传,惟郭钦附于鲍宣。故乘文安有赵夔者,武帝时政多奇,大旱罪己自焚〔一〕,人为之立祠。爱人何必乃尔!其不能如谅辅,以格天而澍,何耶?故不敢补史阙,以比社于栾公。沮阳之刘茂,则出于《后书》,避莽而保全起家,视之君〔二〕,其幸哉!

〔一〕「焚」,底本作「杀」,今据福建本、北大本、《明一统志》改(台湾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二〕「宾」,底本作「实」,今据福建本、北大本、《汉书·龚胜传》改。

书名:燕史 上册 页码:173

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谓之曰:"昔高祖留萧何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当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他兵,勿令北度而已。"而以异为孟津将军,统二郡军河上,与恂合势,以拒更始大司马朱鲔于洛阳。王自引兵而北。恂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北军。军虽远征,未尝乏绝。十二月,赤眉西入关。燕王庆弟梁以侠气闻,起兵豫章,欲徇江东,自号就汉大将军,暴病卒。隗嚣从更始,以为御史大夫。

三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立前孺子婴为天子,更始兵击斩之。四月,公孙述称帝,建元龙兴。萧王北击尤来、大枪、五幡于元氏,追至北平,连破之。又战于顺水北,乘胜轻敌,反为所败。贼追急,王亲刃以御,未交锋,耿弇射之,贼不得前。岸高不得上〔一〕,王自投马〔二〕,值突骑王丰,下马授王,王抚丰肩而上,顾笑谓弇曰:"几为贼嗤。"弇频射却贼,马武在后战甚力,故贼阻岸,上得免。士卒死者数千人,我散兵保范阳。或言:"上已没矣!"军中恐惧,不知所为。数日,众乃复振。然贼虽战胜,惮王

〔一〕「得」,底本作「能」,今据福建本、北大本、《后汉纪》卷三改(台湾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

书》本)。 〔二〕「王」,底本作「任」,今据福建本、《后汉纪》卷三改。

书名:燕史 上册 页码:184

马〔一〕,众咸不悦。诏举可为大司马者,群臣惟推吴汉及景丹。帝曰:

"景将军北州大将,是其人也。然吴将军有建大策之勲,又诛苗幽州、谢尚书,其功大。旧制:骠骑将军官与大司马相兼也。"壬午,以汉为大司马,丹为骠骑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中坚将军杜茂为大将军。梁、咸渔阳人,诸将皆从征幽、蓟者也。帝以寇恂在河内,辇车骊驾,转输不绝,以廪百官,数策书劳问。恂同门生茂陵董崇说恂曰:"昔萧何守关中,悟鲍生之言而高祖悦。今君所将皆宗族昆弟也,无乃当以前人为镜戒。"恂遂称疾,不视事。帝将攻洛阳,先至河内。恂固请从军,不听,乃遣兄子张、姊子谷崇将突骑,愿为军锋。帝喜之,皆以为偏将军。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败。遣侍御史杜诗安集洛阳。诗到洛阳,勒郡兵,将突骑,击斩逆贼杨异等。朱鲔、苏茂降而洛阳平。十月,定都洛阳。十一月,刘永僭称帝。十二月,赤眉杀更始,而隗嚣据陇右,卢芳起安定矣。是年,张况迁涿郡太守〔二〕,以年八十,不任兵马,上疏乞身,许之。就拜代都尉苏竟为太守,使固塞备匈奴。莽及更始代太守赵永也纳上谷之劝,

〔一〕「用」,底本脱,今据《后汉书》卷二二《景丹列传》、《通鉴》卷四〇补。

〔二〕「况」,底本作「放」,今据《东观汉记》卷一一改(台湾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书名:燕史 上册 页码:226

渤海王。是年,复博陵、河间二郡,比丰、沛。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其事见中郎蔡邕《黄钺铭》:"孝桓之季年〔一〕,鲜卑入塞,盗起匈奴左部〔二〕,梁州叛羌逼迫,兵诛淫衍,东夷高句丽嗣子百固逆谋并发,三垂骚然,为国忧念。西府表桥公昔在凉州〔三〕,柔远能迩,不烦军师,而车师克定。及在上谷、汉阳〔四〕,连在营郡,旅力方刚,明集士众。征拜度辽将军,始受旄钺钲鼓之任,扞御三垂。公以吏士频年在外,勤于奔命,人马疲罢挠钝,请且息州营横发之役,以补困惫。朝廷许之。于是储廪丰饶,奉使不烦〔五〕,人逸马畜,弓劲矢利,而经用省息,官有余资。执事无放散之尤,簿书有进入之赢。治兵示威,戎士踊跃,旌旗耀日,金鼓霆奋。守有山岳之固,攻有必克之势。羌戎授首于西羌,百固冰散于东邻〔六〕。鲜卑收迹,烽燧不举。眎事三年,马不带鈌,弓不受 。是用镂石,作兹钲钺军鼓,陈之东阶,以昭公文武之勋焉。铭曰:帝命将军,秉兹黄钺。威灵振

  〔一〕「年」,底本作「耳」,今据福建本、北大本、《东汉文纪》卷二三《黄钺铭》改(台湾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二〕「奴」,底本脱,今据福建本、北大本、《东汉文纪·黄钺铭》补。

〔三〕「西府」,底本作「四月」,今据《东汉文纪·黄钺铭》改。

〔四〕「在」,底本作「存」,今据《东汉文纪·黄钺铭》改。

〔五〕「奉使不烦」,《东汉文纪·黄钺铭》作「室罄不悬」。

〔六〕按:冰、水,底本二字或混用,以下径改,不注。

书名:燕史 上册 页码:309

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

〔一〕,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惟竞利,且以避害

云尔。"

常璩述志曰:"政去王室,权流二桀。瓜分天壤,宰割民物。舍彼信顺,任此智计。大道既隐,诡诈竞设。并以豪特,力争当世。居正虑明,名号绝替。身兼万乘,籍同列国。"述刘先主譔曰:"汉末大乱,雄杰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韩、马、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踰万计,叱咤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而魏武神武干略〔二〕,戡屠荡尽。于时先主名微人鲜,而能龙兴凤举,伯豫君徐,假翼荆、楚,翻飞梁、益之地,元胤汉祚,而吴、魏与之鼎峙〔三〕,非英材命世,孰克如之?然必以曹氏替汉,宜扶信顺,以明至公,还乎名号,为义士所非。及其寄死,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陈子以为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一〕「略」,底本作「界」,今据福建本、北大本、《三国志·先主传》改。

  〔二〕「神武」,底本脱「武」字,今据福建本、北大本、《华阳国志》卷六《刘先主志》补(台湾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三〕「与」,底本脱,今据福建本、北大本、《华阳国志·刘先主志》补。

书名:燕史 下册 页码:14

 先是,隋废周之蔚州,以灵丘县属肆州。今以雁门郡之灵丘、易州之飞狐地置蔚州〔一〕。是年,契丹君长咄罗遣使贡名马、丰貂。室韦亦贡。其国部:曰岭西,曰山北,曰黄头,强部也,曰大如者,曰小如者,曰婆莴,曰讷北,曰骆丹,曰大,凡九。其诸部为鸟素固最西,与回纥接,而东为移塞没,为塞曷支〔二〕,为和解,为鸟罗护,为那礼,为蒙兀,为落俎。其称乌丸国,古乌丸之遗人也。武德及是时〔三〕,亦遣使朝贡,谓之东室韦焉。并在柳城东北,近者三千五百里〔四〕,远者六千二百里。霫亦贡方物。

七年,正月,己酉,高丽王建武遣使请班历。二月,丁未,遣使册封

为辽东郡王,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戊午,改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高开道见群盗相继平,欲降,自疑数反复,恐得罪,不敢,且恃突厥,遂无降意。其将卒皆山东人,思归心离。开道选勇士数百,谓之义儿亲兵,常直阁内,使部将张金树领之。所受黑闼故将张君立,与金树密谋取之。金树遣党数人入阁内,与义儿戏,向夕,

〔一〕「今以雁门郡」,底本脱五字,今据《旧唐书》卷三九《地理志二》、《旧唐书》卷三九《地理志三》补。

〔二〕「曷」,底本作「冒」,今据福建本、《旧唐书·北狄传·室韦传》、《新唐书·北狄传·室韦传》改。

〔三〕「武德及是时」,《唐会要》卷九六作「武德八年」(台湾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四〕「三」,底本作「二」,今据《旧唐书·北狄传·室韦传》改。

书名:燕史 下册 页码:176

郓使〔一〕,请于其帅马仆射,为之选军中,得故与彻相知张泰、李元实者,使以币请之范阳。范阳人义而归之。以闻,诏所在给船轝传归其家,赐钱物以葬,韩愈为墓志铭。九月,戊午,加克融检校司空。十二月,癸未,奚、契丹朝贡。

敬宗宝历二年,三月,敕罢修东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先遣中使杨文端赐克融时服,诡为殊恶,执敕使。又奏:"匄假将士春衣,乞给度支三十万端匹〔二〕,不省,军有变。且将遣工五千,助修宫阙。"帝患之,欲遣重臣宣慰,仍索春衣敕使。宰相裴度曰:"克融家本凶族,无礼已甚,殆将灭矣。譬豺虎山林间,自咆哮跳踉,而久当自困,必不敢离窟穴。今勿遣重使及索敕使,旬日,赐诏云:"闻中官稍失去就,反命,朕自处分之。春衣不谨,方诘有司。丁匠兵马,速赴东都,己令载涂供拟矣。"此则真挫其奸,得诏必章惶失图。若犹含容,则云:"营缮宫阙事,有司有绪,毋遣役为远劳。朝廷召发,乃有赐予,三军春衣,朕何惜之。第诸道未尝有此,安可以独与范阳哉!""帝悦,从其次,皆如度所料,而送文端归。五月,庚辰,幽州军乱,杀克融及子延龄,军中立次子

  〔一〕「郓」,底本作「晖」,今据福建本、北大本改;「使」,底本脱,今据《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三四《故幽州节度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补(台湾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二〕「端匹」,底本二字互乙,今据《旧唐书》《裴度传》、卷一八 o《朱克融传》、《通鉴》卷二四三正。

书名:燕史 下册 页码:252

书少监,兼御史大夫、恒州刺史、恒冀都团练观察使〔一〕,实封五百户;士真为副大使,而罢成德军。日知为赵州刺史、深赵都团练观察使,实封二百户。孝忠检校兵部尚书,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时赵州宁晋县仁孝里沙河北棠树甚茂,百姓祷之为神。忽有群蛇数千自东南来,趋北岸〔二〕,集棠树下,为二积〔三〕,留居南岸者为一。俄有三龟径寸,绕行积傍,积蛇尽死,而后各登其积。此分镇应之也。武俊素轻孝忠,又以手诛惟岳,功在日知上,不节度而团练与并,且怒失赵、定二州,又诏粮三千石给滔,马五百匹给燧,以朝廷不欲故人为节度,魏博既下,必取恒冀,故分其势以弱之,益疑惧,不奉诏。滔亦怨失深州。悦闻之,而得间,使王侑、许士则说滔及武俊。滔以深州归武俊,语在《卢龙记》。二镇遂连兵救魏,悦为燧等及昭义、河阳、神策等兵败于洹水,势蹙而复振。四月,庚申,诏中使发幽、恒等兵万人讨魏。武俊不受诏,执使者送滔。以士真为恒冀深三州留后,将兵围赵州;自将步骑万五千取元氏,东趋宁晋,会滔。帝遽遣孟华归,为团练副使,谕旨至而师出。华谏曰:"大夫不观安、史乎?当未覆灭时,自谓天下可

〔一〕「使」,底本脱,今据福建本、北大本、《旧唐书》《德宗纪上》、《王武俊传》、《通鉴》卷二二七补。

〔二〕「趋」,底本作「起」,今据《太平御览》卷九三三改(台湾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三〕「积」,底本作「集」,今据《太平御览》卷九三三改.,以下径改,不注。

书名:燕史 下册 页码:264

宗拒命,议不得谥。太常博士冯宿谓其世劳不可遗,上佳谥〔一〕,示不忘忠,追赠司徒,谥景襄。庚戌,诏曰:"朕临驭天下,及此五年,三叛诛夷〔二〕,四方清泰,不以武功自负,常推恩信为先〔三〕。尔父云亡,即欲命卿受诏。而远近方镇,内外人情,纷纷奏陈,皆云不可。朕以卿累代积勋贤之业,一门有忠义之风,功著艰危,恩连姻戚。虽中心是念,而众情难违,可否之间,久不能决。然亦欲观卿进退之礼,察卿忠孝之节。自罹悯凶〔四〕,倐经时月,待使臣而动皆得礼,奉章疏而言必由衷。请献官员,愿输贡赋,而又上陈密款, 远达深诚,洁身而谋出三军,捐己而让推二郡。斯真得臣子之大节,知君亲之大恩。公卿既然,朕意亦定,特加新命,仍抚旧封。命授卿起复左金吾卫大将军、检校工部尚书,充成德军节度使、恒冀深赵等州观察等使,兼御史大夫,仍赐上柱国,并赐诰身旌节等。往想卿忠孝,哀感兼深。其德、棣两州,以卿退让,元欲卿于亲属之内选受一人,在法虽有推恩,相时亦恐非便。今所以除薛昌朝德棣两州观察使。昌朝昔常事卿先父,今又

〔一〕「佳」,底本作「嘉」,今据《新唐书》卷一七七《冯宿传》改。

〔二〕「三」,底本脱,今据福建本、《白氏长庆集》卷五六补(台湾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三〕「推」,底本作「惟」,今据《白氏长庆集》卷五六改;「恩」,底本作「忠」,今据福建本、《白氏长庆集》卷五六改。

〔四〕「罹」,底本作「罗」,今据福建本、北大本、《白氏长庆集》卷五六改;「凶」、底本作「匈」,今据《白

氏长庆集》卷五六改。

书名:燕史 下册 页码:367

"太尉无官矣!"巢父又宣言曰:"军中谁可代太尉者?"于是宣诏未毕,噪杀巢父及中使啖守盈,怀光不之止,复缮兵为守拒。郢伏巢父尸哭。帝闻震悼,赠巢父尚书左仆射,赐其家采帛,授子正员官,诏河中平日,以礼祭葬。先是,瑊等攻怀光于同州,其将徐廷光以精卒六千军于长春宫以拒之,瑊等数为败,不能进。其妹婿要廷珍守晋,牙将毛朝敭守隰,郑抗守慈,河东节度使马燧皆遣人说下之。八月,癸卯,制:"天地殊位,君臣异制,苟不率道,兹谓乱常。退而增修,于是有舞干之义;谕以迁善,于是有文告之辞。若犹不悛,乃用致讨,兴戎动众,岂得已哉!李怀光擢自军候,委之节制,亟有勤绩,累加宠荣。总众骏奔,自远赴难,解围逐寇,朕甚德之。位极上台,寄崇总帅,亲之若同体,信之无间言。朕于斯人,亦已厚矣!而器小任重,固贻颠覆,有功自弃,无罪自疑,崇信谗邪,胁逐将帅,养寇资乱,蓄奸幸灾。朕素所推诚,犹谓非实,优容任遇,坦然如初。凶德既盈〔一〕,丑迹弥露〔二〕,谋危社稷,通结渠魁,公相往来,无复忌畏,穷极凶悖,所不忍言。朕播迁巴梁,违远陵寝,大惧失坠,为列圣羞。赖先泽在

  〔一〕「德」,底本作「迹」,今据《唐大诏令集》卷五九《马燧浑城副元帅同招讨河中制》改(台湾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二〕「露」,底本作「路」,今据《翰苑集》卷八《马燧浑城副元帅招讨河中制》改(台湾影印清乾隆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书名:燕史 下册 页码:468

乱则归之雄战。在西汉者,封建日轻,政出州部郡县〔一〕,乱则驱之中兴。大统定而善迹成,治安莫久于斯世。自统失于阉戚,则政失于州牧,夷狄乃入而为政,大统之绪斯戕矣〔二〕。惟唐视魏则独永,燕乃久没藩镇,如汉记之几何,故自兹而终始焉〔三〕。

燕追记叙

《诗》云"其追其貊",燕师之北国也。然貊为貉为狢,其音从陌从药,人知其为东夷久矣,而追莫知其北狄焉。夷狄名从其呼,本不可以义求。若追以为逐,虽胡骑则然。古之彼徒我车,于郑大奔,又败太卤,我亦毁车崇卒。未闻战国而上,胡有以骑胜者,故于经史,其义无征。然音有旁通者,即以《诗》可推焉。追而为之琢。追琢、敦琢,音义皆同。语在《山海经》,敦薨也〔四〕,敦头也,敦题也,敦与也,及 于北海,山皆北经之胡地。而追为敦、敦为 者,不惟《经》以类推,《礼》又谓之淳焉。其故《书》

〔一〕「部郡」,《燕史·燕政记叙》原作「郡部」,《存稿》卷四互乙。

〔二〕「戕」,《燕史·燕政记叙》原作「线」,《存稿》卷四改。〔三〕「焉」下,《燕史·燕政记叙》原有「万历辛巳夏季,越海郭造卿撰」,《存稿》卷四删去十二字。

〔四〕「薨」,底本作「毙」,今据《山海经》卷三《北山经》改(台湾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书名:燕史 下册 页码:495

靼。天会十三年,宋绍兴五年也,胡沙虎来攻,乃称蒙古。天眷二年,胡沙虎复攻蒙古。皇统七年十二月,蒙古始与金和,且册其酋熬罗孛极烈为蒙辅国王〔一〕。不受,自号大蒙古国。则蒙古之称,或金既兴之后乎?有曰:蒙古即盲骨也。盲骨子,其人长七八尺,捕生麋鹿食之。金人尝获数辈至燕,其目能视数十里,秋毫皆见,盖不烟火故眼明。与金隔一江也,尚渡江南为寇,御之则返,无如之何。《契丹事迹》谓:盲骨为朦骨国,即唐所谓蒙兀部。则蒙古亦盲骨、蒙兀诸语之转也。金既和,岁遗甚厚。于是蒙酋自称祖元皇帝,改元天兴,而其称帝称元也,有自来矣,其去铁木真岂远哉?而《元史》云其姓氏,为蒙古部人。有脱奔咩哩犍,及丽阿阑果火为世,博寒葛及博合睹撒里直〔二〕、其十世祖为世,官则无可考者。十世祖以来,未有称帝者,及其称帝为太祖,更三宗而改元。或蒙古部,《金》《元史》皆弗考,岂其不足征乎?虽地去燕甚远,而都燕之由,不可不知也,亦论其世焉。

〔一〕「孛」,底本作「索」,今据《宋史全文》卷二一改,(台湾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二〕「博寒葛」,《元史》卷一《太祖本纪》(中华书局一九七六年点校本)作「博寒葛答黑」。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205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五

  书籍

  臣等钦惟我国家文治光昭,典章明备,列圣御集,敷文成化,景铄万年,中祕所藏,册府所列,非前代天禄石渠、嘉则丽正所能嫓盛。宫史前编立书籍一门,列目凡十有六。嗣后圣文美富,纂辑刊布,增益良多。悉依门类,以次续编。我高宗纯皇帝典学崇深,文思光被,罗遗书于海内,萃儒士于禁中,编为钦定四库全书,珍藏七阁,其在大内者曰文渊阁。又撮其精要,爲四库全书荟要二部,其在大内者曰摛藻堂。又以古籍遗闻,人间未见,惧其终就湮没,特创聚珍版,印行绵宇,嘉惠来兹,武英殿司之。内藏宋辽金元明版旧书,难得罕觏,为经籍根柢,考证渊源,辑为天禄琳琅书目前后二编,昭仁殿司之。又若历代帝王名臣图像,尊藏南薰殿,法戒昭然,圣记、御诗等百世以垂奕禩。又若官绘、官撰、臣工恭进,凡天文地理、宫殿名胜之藻缋,藏于图房、茶库,均有关官府制度,图史并传。凡此诸目,皆前辑宫史时所尚未举行者,允爲云霞彬蔚,金石振声,自有书契至今,无能臻斯美备。谨推广前例,按部续编,曰实録,曰圣训,曰圣制,曰御制,曰御题,曰鉴藏,曰钦定,曰方略,曰典则,曰经学,曰史学,曰志乘,曰字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五 七〇一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224



  国朝宫史续编

  

七二〇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八

  书籍四 御题

  臣等谨案:四库书成,备邀睿鉴,复荷亲赐题咏,详审其是非得失,为之论定表章。不特从古帝学无此闳深,无此精覈,即自来嗜古文献家,亦断无能如此条贯赅通,折衷悉当者。仰惟高宗纯皇帝几暇摛毫,或弁诸简首,或揭在梠楣,无非右文觉世之殷怀所寄。臣等续编宫史书籍门,

  谨从圣制诗集暨文渊阁恭悬宸翰中,裒録御题诸书之作。诗注详见圣制诗集。撰注人名氏详见天禄琳琅书目。四库全书总目者概不备录。

  综计书

  凡五十九种,仍依经、史、子、集为后先,以见读书秘钥。幸赖圣言标举,获覩指归,而政治圭臬,经世范围,胥可由此领要而旁通焉。若夫异代着录儒臣,于千百载后,荣被宠光,搜罗评隲,则尤亘古未逢之旷典。其仰沐御题,储在天禄琳琅,以旧椠见珍者,别为鉴藏类,恭纪后卷。

  易传灯 四卷

  御题诗 有序 戊戌

  是书旧署徐总干撰而不著名。其子序谓,其父尝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所学似尚有禀承,顾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296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八十三

  书籍九 钦定二

  文渊阁

  四库全书

  臣等谨案:乾隆壬辰岁,高宗纯皇帝诏开四库馆,网罗天下遗书。复裒辑永乐大典中散篇,勒成善本。挈其事实为提要,胪其名数为总目,约之为简明目录,精之为全书考证,而荟要尤先庆观成焉。其权衡纲领,大而经训史法,细而博物考名,皆与世道人心、典章制度有所关系,莫不上秉睿裁,详见节年所颁谕旨。谨依次恭录,以着圣人剏举之大端。至全书浩博,贮文渊阁有年,我皇上敬念圣制增多,具关典训,爰命续缮尊藏,以次归入空函排架。仰见心法一中,光昭四表,诚穆然于文思文明之盛际焉。

  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日,奉谕旨:朕稽古右文,聿资治理,几余典学,日有孜孜。因思策府缥缃,载籍极博,其讵者羽翼经训,垂范方来,固足称千秋法鉴。即在识小之徒,专门撰述,细及名物象数,兼综条贯,各自成家,亦莫不有所发明,可为游艺养心之一助。是以御极之初,即诏中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八十三 七八七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304



邪之意。

  四十一年六月初三日,奉谕旨:昨四库馆呈进裒集永乐大典散片内,有麟台故事一编,为宋时待制程俱撰,具详当时馆阁之制。所载典掌三馆秘阁书籍,以执政领阁事,又有直秘阁、秘阁校理等官,颇称赅备。方今搜罗遗籍,汇为四库全书,每辑录奏进,朕亲披阅厘定,特于文华殿后建文渊阁以弆之,以充策府而昭文治。渊海缥缃,蔚然称盛。第文渊阁,国朝虽为大学士兼衔,而非职掌,在昔并无其地。兹既崇构鼎新,琅函环列,不可不设官兼掌,以副其实。自宜酌衷宋制,设文渊阁领阁事总其成;其次为直阁事,同司典掌;又其次为校理,分司注册点验。所有阁中书籍,按时检曝,虽责之内府官属,而一切职掌,则领阁事以下于内阁翰詹衙门内兼用各任之。其每衔应设几员,及以何官兼充,着大学士会同吏部、翰林院定议,列名具奏,候朕简定。令各分职系衔,将来即为定额,用垂久远。至于四库所集,多人间未见之书,朕勤加采访,非徒广金匮石室之藏,将以嘉惠艺林,啓牗后学,公天下之好也。惟是镌刊流传,仅什之一,而钞录储藏者,外间仍无由窥睹,岂朕右文本意乎?翰林原许读中秘书,即大臣官员中有嗜古勤学者,并许告之所司,赴阁观览,第不得携取出外,致有损失。其如何酌定章程,并着具议以闻。

  七月二十六日,奉谕旨: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嘉名。陈寿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存私见,遂不为之论定,岂得谓公?从前世祖章皇帝时,曾奉谕旨,封为"忠义神武大帝",以褒扬盛烈。朕复于乾隆三十二年降旨,加"灵佑"二字,用示尊崇。夫以神之义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八十三 七九五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307



国朝宫史续编 七九八

又若汇选各家诗文内有钱谦益、屈大均所作,自当削去,其余原可留存,不必因一二匪人致累及众。或明人所刻类书,其边塞兵防等门,所有触碍字样,固不可存,然祇须削去数卷,或削去数篇,或改定字句,亦不必因一二卷帙遂废全部。他如南宋人书之斥金,明初人书之斥元,其悖于义理者,自当从改,其书均不必燬。使无碍之书,原听其照旧流行;而应禁之书,自不致仍前藏匿,方为尽善。着四库全书总裁等妥协查办,粘签呈览,候朕定夺。并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奉谕旨:前经降旨,各省藏书家所呈书籍,于办毕后即行发还。至督抚等自购呈进者,俱经奏请,留供石渠之藏。其在京大臣官员等所进之书,亦俱请备储中秘。昨岁大学士等议定文渊阁藏书章程云:"俟全书告竣后,各藏其副于翰林院署,立架分贮"等语。朕命纂辑四库全书,原以嘉惠天下万世,公诸同好。令外省藏书家进到之书,既经陆续给还,所有在京大臣等呈进书籍,亦应一体付还本家,俾其世守。若为翰林院藏副计,则各处所进书函,长短宽狭不等,分签插架,不能整齐。莫若俟四库全书钞录四分完竣,令照式再钞一分,贮之翰苑,既可备躭书之人入署就阅而传布词林,亦为玉堂增一佳话。其各督抚购进诸书,将来仍可汇交武英殿,另行陈设收藏。将此谕令四库馆总裁等遵照办理。

十月初七日,奉谕旨:四库全书馆进呈李荐济南集,其咏凤凰台一首,有"汉彻方秦政,何乃

误至斯"之语,于理不顺。因检查北史文苑传叙,亦有"颉顽汉彻,跨蹑曹丕"之句,韵府因而录

入,均属未协。秦始皇焚书坑儒,其酷虐不可枚举,号为无道秦,后之人深恶痛绝,因而显斥其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312



一言蔽以无邪。即美人香草以喻君子,亦当原本风雅,归诸丽则,所谓托兴遥深,语在此而意在彼也。自玉台新咏以后,唐人韩偓辈,务作绮丽之词,号为香奁体,渐入浮靡。尤而效之者,诗格更为卑下。今美人八咏内所列丽华发等诗,毫无寄托,辄取俗传鄙亵之语,曲为描写,无论诗固不工,即其编造题目,不知何所证据。朕辑四库全书,当采诗文之有关世道人心者,若此等诗句,岂可以体近香奁,概行采录?所有美人八咏诗,着即行撤出。至此外各种诗集内有似此者,亦着该总裁督同总校、分校等详细检查,一并撤出,以示朕厘正诗体、崇尚雅醇之至意。

  五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奉谕旨:热河文津阁所贮四库全书,朕偶加翻阅,其中讹谬甚多。已派随从阿哥及军机大臣并部院随出之阮葵生、阿肃、胡高望、嵩贵、吉梦熊,再行详加校阅改正。因思文渊、文源二阁所贮四库全书,其讹舛处所亦皆不一而足。除年老大学士稽璜不派外,着派科甲出身之尚书、侍郎、京堂以及翰詹科道部属等官,分司校阅。其尚书、侍郎管理事务繁多者,每日每人着各看书一匣;六阿哥、八阿哥及事简之堂官各看书二匣;京堂翰詹科道部属等官,每人每日各看书二匣。再,六部司员中,并着该堂官每司各派出一人,每日各看书二匣。总计大小各员不下二百余人,每日二匣,计算不过两月,两阁书籍即可校阅完竣。其文渊阁书籍,着在文华殿、内阁等处阅看。文源阁书籍,着在圆明园朝房阅看。内中天中推算等书,交钦天监堂司各官专看。乐律等书,交乐部专看。医药等书,交太医院官员专看。文渊阁书籍,着六阿哥、阿桂专司收发;其挖改换页等事,即交彭元瑞、金简管理。文源阁书,着伊龄阿、巴宁阿专司收发;其挖改换页等事,着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八十三 八〇三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314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八十四

书籍十 钦定三

文渊阁

四库全书

圣制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用四库全书联句,复得诗二首 甲午

四库辑书焕东壁,七言联句聚西清。台衡乙乙都抽思,检校彬彬亦署名。四库全书总裁既令概与吟

令至重华宫入日谷却欣逢任养, 是日壬戌,任养于

月干更适建文明。正月建丙寅,明炳

漫言嘉会斯和乐,

宴、和韵。

心在金川愿洗兵。

壬,更符八谷祥占。

于丙,文明之象也。

琅嬛记载:张华尝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宫,遇一人于途,问华曰:"君读书几

                         何?"华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盖有之,若二十年外固已尽读之矣。"因共至一处大石中,忽有门,引入一室,陈书满架,其人曰:"此历代史也。"又一室,曰:"万国志也。惟一室封识甚严,有二犬守之,曰:"此玉京诸秘籍,二犬龙也。"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华欲赁住数十日,其人曰:"此琅嬛福地,岂可赁耶?"云云。古今书籍,即在人间者,岂能读遍?所史乘书仓屏忌讳, 初下采访遗书之旨,应者寥寥,意必督抚中疑有忌讳干碍字

言未免过夸,不必石室秘藏始足证其妄也。 面,豫存宁略毋滥之见,以致观望不前。因复谕各省,以既

下诏访求遗籍,岂有寻摘瑕疵罪及收藏家之理?令各稗官杂说概搜罗。要拈摛藻先誊缮, 御花园摛藻堂中,本就大内

明切晓谕,释其疑畏,于是天下之书皆踊跃呈献。 所有书籍分四库贮之。曾有

诗云:"芸篇贮万卷,牙签分四部"云云。兹命于敏中、王际华于全书典数上开元广勘磨。著作酬他业勤肄,施行愧我

中择其尤精者,别为荟要,与全书一体缮录,仍按四库陈弆堂中。 声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八十四 八〇五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402

恩福堂笔记 诗钞 年谱三九二

衔。恩命锡祉俟十八岁时,吏部带领引见,遇缺卽补。故事:满汉荫生皆以二十岁引见。此照宗

室例以十八岁引见,实为旷典。是月,因病请假,得旨:开文渊阁提举阁事,稽察钦奉上谕

事件处,管理奉宸苑之缺。六月,八孙锡蕃生,奎耀出。七月,奎照调礼部右侍郎,稽察右翼

宗学。

(五十五岁) 五年乙酉(公元一八二五年),正月,奎照充右翼税务监督。予综计天储,十年后或不继。百计筹之,如仓存豆粒,官用较少,每岁所余,尝有朽变。因思大小官员,孰不豢养骡马?奏请于禄糈搭放豆石。又以亲郡王等俸米,岁支最多,而各王公家向皆售于粮店,奏请每季支放折色。是时闻沈阳、河南粟米丰收,先致书于将军巡抚,商及采买,得有覆音,以其时市价贱于官价,访闻商民,乐于从事。然后奏请两处各办四十万石,闽督孙平叔尔准闻之书来,云‘是岁台米亦丰收,闽、浙两省足敷接济,十万石可浮海来。’当卽促其速运,以时价售买,商人踊跃而归。适南河水路阻滞,盘剥官粮,粒米狼戾,势不得不行海运。

四月初十日,奏言:‘为通筹漕河全局,酌量变通,应请暂雇海船以分滞运,酌折额

漕,以资治河,为一劳永逸,久安长治之计,仰祈干断,勅议施行事。窃查上年江南御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391

或亦开源之一端。我皇上励精图治,躬行节俭,爱育黎元,诸臣能仰体圣意,尽心尽

力,无玷厥官,定可感召天和,年谷顺成,百物蕃昌,天府日臻饶裕。臣世受国恩,仰

见我皇上筹备军需,筹赈,筹河,宵旰焦劳,臣实不敢以取给大捐,苟且塞责。谨就见

闻所及,披沥直陈。’后议开捐例奏遂寝。

二月经筵进讲‘经正则庶民兴’书议。调吏部尚书,正蓝旗满洲都统,复管咸安宫官学事务。四月,长子奎照中式第六十八名贡士,殿试二甲第十六名,朝考入选。次子奎耀散馆,列一等十七名,授检讨。五月,奎照改庶吉士,六月,奎照充武英殿协修。七月,奎耀充文渊阁校理。八月,任崇文门正监督。是月,圣驾恭谒东陵,留京办事。自是年至道光元年,咸应是命。十一月,赐貂裘一袭,命暂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兼署户部尚书。十二月,六孙锡章生,奎耀出。(四十五岁) 二十年乙亥(公元一八一五年)二月,经筵进讲‘仁民而爱物’书义。七月,命查户部三库。八月,三孙女生,奎照出。九月,奎耀转补侍读。十月,感冒请假。命干清门侍卫容照带医诊视,又派军机章京秦绳曾看视病势。

恩福堂年谱三八一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377

疏浚,不致倒仰,庶为一劳永逸。恭请勅下直隶督臣温承惠,选派精熟河务之员,会同

原估各员,覆加详勘,将上下游开挑做法,详悉奏明,请旨。’奏入,报闻。次子奎

耀聘前湖南巡抚高公杞女,是月为之授室。十一月,管御茶膳房事务,署掌院学士。赐貂裘一

袭。十二月,充文颕馆副总裁。

(三十八岁) 十三年戊辰(公元一八〇八年),二月,五女备选,赐翠钿彩缎,并命

先出,以免悬望。三月,恭随圣驾谒东陵,由南海子幸天津,赐食于柳墅行宫,赏赉有

差。阅召试卷,命大挑举人。四月,阅新进士覆试卷、朝考卷。署掌院学士。是月,廷

试卿僚,翌日,谕曰:‘汝未及巳刻卽交卷,向取汝第一,此次急就章,应抑置第二。’五

月,充武英殿总裁,文渊阁提举阁事,署户部左侍郎,军机大臣。六月,调户部右侍

郎,管理钱法堂、奉宸苑事务。七月,署武备院事。圣驾秋狝,和未扈从,命往孝淑皇

后陵寝查勘工程,具折附报恭递折至,适值简命顺天乡试主考,和名在内,因扣除不另

易满员。是科,仅曹文正公振镛、潘芝轩世恩入闱,九月揭晓,长子奎照中式第四十二名举

人。迨迎銮于两间房,并谢子中式,恩蒙召对行殿,谕曰:‘朕岂不忆及汝应查工,复令

汝充主考乎?特简用乏人耳。及阅汝折,因思乾隆年间,每有专用汉员之时,故但除汝

恩福堂年谱三六七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352

恩福堂笔记 诗钞 年谱三四二

敬思民维邦本,则庶政尤以民事为先。州县为亲民之官,知府有表率之责,诚使府州县

人人称职,天下自无不治。然羣吏各修其职,要在大吏先得其人。近督抚中如某某者,

声誉平常,恐负委任;两司中如某某者,办事认真,亦知自爱,若寄以封圻重任,似可

有为。大吏果能整躬率属,举一贤而凡可举者咸知所劝;劾一不肖而凡应劾者咸知所惩。

举劾公明,自必泽及黎庶。我皇上于大臣之贿赂公行者,法有必加,由是慎选乃僚,厪

恤民隐,薄赋税,絶贡献,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更以次厘剔各省钱漕积弊,圣治蒸蒸

日上矣。’是月,充实録馆纂修官。二月,充文渊阁直阁事,稽查左翼觉罗学。三月,四子

生,未命名,旋殇。是月,充会试同考官。上年考试试差,以亲老未与试,至是蒙特简。

四月,揭晓,得蔡銮扬等十一人。五月十四日,升詹事。二十三日,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

郎衔。

先公在翰林学士任仅九日,晋内阁学士,予在詹事亦仅十日晋阁学,实异数云。蒙召对,谕曰:‘汝家事朕皆深悉,惟当日和珅如何欲与汝缔婚,汝父何言以谢,其直陈无隐。’对曰:‘臣年八岁,时和珅初为侍郎,至臣家,适遇臣于门外,但问臣年几何,别无他语。及臣十一岁,一日臣父退直,谓臣母云:“白发夫妻日增老境,当早为儿授室。今日在公所,见八旗秀女中,有原任漕督阿思哈之女萨克达氏,未经记名,可卽通媒灼,并定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351

以圣制《观麦》七言古诗一章命和。十一月,充日讲起居注官。十二月,充玉牒馆纂修官。是年,遵恩诏加一级。为经太夫人及本身妻室请封。

(二十七岁) 二年丁巳(公元一七九七年),正月,六女生,旋殇。五月,转侍读。恭随仁宗睿皇帝,奉高宗纯皇帝圣驾,启跸幸避暑山庄。蒙高宗纯皇帝召对,论及诗古文,谕曰:‘朕之著作甚富,而儒生嗜好不同,汝喜朕何诗、何文,不妨直对。’因敬陈:如某诗某文,皆古人所未经道,天纵非人力也。又谕曰:‘朕不待汝颂扬,然汝颇有见解。’奬励再三,赐文绮,复命和圣制诗。九月,回京。十一月,充文渊阁校理。

(二十八岁) 三年戊午(公元一七九八年),二月,廷试翰、詹,钦取二等第五名,升翰林院侍读学士。十月,充顺天武乡试正考官,副为翰林学士、后官吏部尚书山东刘文恭公镮之。十二月,升少詹事。是月,玉牒馆书成,议叙加二级,并赐银缎。

(二十九岁) 四年己未(公元一七九九年),正月初三日,高宗纯皇帝升遐,时应诏言事,奏曰:‘伏以今日广开言路,下采刍荛,臣曷敢安于缄默?现在善政次第举行, 臣

恩福堂年谱三四一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151

不知秋已深,但觉暮寒侵。坐待金炉尽,听将玉漏沈。悠扬远天雁,断续隔墙砧。我欲问青女,杳然无处寻。霜信

有山尽凝紫,衰草一齐平。不许牛羊牧,应教雉兔惊。物原随气数,人为验枯荣。扇野春风好,依然处处生。烧痕

萧瑟传城角,凄清满院中。征夫千里梦,远戍五更风。伏枥嘶边马,将书托塞鸿。灯前论壮志,把玩剑雌雄。笳声

昨夜西风紧,庭槐叶渐稀。马头岚气重,鸦背夕阳微。酿酒须开瓮,装绵望授衣。故园欲墐户,药笼寄当归。寒色

和菊溪前辈八月十三日夜坐颐园见怀韵

风微云敛碧天宽,菊影重重上曲阑。翘首望迷秋色迥,耸肩吟耐夜光寒。树能作雨飘黄叶,月为寻人出翠峦。如此清辉如此景,惜无樽酒一同看。

蒙恩充文渊阁校理,恭纪

奇书天府广搜罗,烟海氤氲浩若何。曾向西清勤纂辑,岁甲寅充武英殿纂修*。又来东观切编摩。酉山

* 据《年谱》应在癸丑七月。

恩福堂诗钞卷三一四一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87

吴槐江参议以恩赐鲜荔枝见惠赋谢次东坡韵二首……………………………………………(一三八)

月下与常五侍卫角射……………………………………………………………………………(一三八)

槐江参议复惠荔枝并授以贮寄之法叠前韵一首………………………………………………(一三九)

中元日东屏侍郎约登广仁岭晚归步至滦河看灯………………………………………………(一三九)

登磬锤峯絶顶……………………………………………………………………………………(一四〇)

游石洞沟遂越岭而南得诗三首…………………………………………………………………(一四〇)

塞垣秋咏四首……………………………………………………………………………………(一四〇)

和菊溪前辈八月十三日夜坐颐园见怀韵………………………………………………………(一四一)

蒙恩充文渊阁校理恭纪…………………………………………………………………………(一四一)

御试翰詹名列二等第五恩授侍读学士恭纪……………………………………………………(一四二)

哭静庵师…………………………………………………………………………………………(一四二)

雨中过访谢芗泉侍御……………………………………………………………………………(一四二)

哭任畏斋军门……………………………………………………………………………………(一四三)

主试武闱次答菊溪前辈病中见怀韵……………………………………………………………(一四三)

恩福堂诗钞目録七七

书名:元大都宫殿图考 页码:24

(四)元兴圣宫图,(五)元隆福宫及西御苑园,(六)元太庙图,(七)元社稷坛图。该篇贡献,首在制图,以建筑学之服光,研究元代之宫殿。惟辍耕録所载,「但有局部之尺度,而无空间之距离,』故其所制,大半出自推定。至其缺点,亦可得而言,未能详考大内及兴圣、隆福诸宫地点,以为大内『南至天安门,北至神武门,东华、西华两门之间皆是“不知元大内偏西,明始东展,缺乏历史眼光,一也。隶宜文阁于玉德殿东以为『此关作于元之末造,放陶録不及,不知宜文阁卽奎章阁,文宗天历时建,陶録明述『在西宫兴圣殿之西廊,为今上皇帝改奎章日宣文,其误二也。元大内图,既未载宣文阁,而兴圣宫图,又漏载奎章阁,遂致一代文物之中心,如后世文渊阁者,竟不一见于其图中,其误三也。典圣宫一表中,既列奎章闷,又列端本堂,不知王韩王忠文集中,明载:「至正九年,卽兴圣宫西偏故宣文阁,改日端本堂。王韩尝作端本堂颂,其说必有据。可见奎章关,宜文阁、端本堂,实为一体,今朱氏析而为三,一隶玉徳殿二隶兴圣宫,其误四也。元代隆福宫,为崇奉太后之地、制度亦同大内,故萧洵故宫遗録云「光天殿……左右后三向皆为寝宫,大略亦如前制。」今按大明殿周廉一百二十间,东应之中为凤仪门。南为钟楼,又名文楼,西应之中为麟瑞门,南为鼓楼,又名武

第二章 史料之择及其批评 九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91

职。家居十年,值粤匪陷武昌,其弟多山【有谥法。】官武昌府,殉难。冠九先生冒险南去接灵,且藉收燹馀之物,到湖北,竟收得武昌府印信,并连同巡抚、藩、臬各官印六颗,送往曾文正大营。旋即克复武昌,以其有从军获印之功,保以道员用,后仕至浙江臬司。闻其死后以僧装葬于西湖。【如公为余妗氏叔父。据云大考获罪时,曾枷号示众,家人往省皆哭于衙门之前,恐无若是重罪也。余固不信。】

梁于渭,粤东名士。光绪丙戌、己丑间进士。【二科记忆不清。】既中进士,以大魁自许,尝榜其门曰:“候补状元及第。”既而以礼部主事用,大失意,不屑为司员,遂请假归粤。每夜出,车前灯笼犹以“候补状元”字样标识之,可谓妄诞不经,粤东故老多能言其荒谬之状云。

志颜,字馨山,文文达公【煜】之子。人极长厚,言讷讷不能出口。依其父兄之势,由工部郎官,历仕至工部侍郎。当光绪十八九年间,值工部值日,引见本署官缺。照例:引见,尚书捧折匣及排单,侍郎捧引见人名绿头签,每一项为一束,以黄绫条束之。志公至御座前,签坠地,散乱,当拾起,次序已紊,同官皆惊,德宗怒之以目。毕事后,召见军机,欲罢斥之,枢臣为之缓颊。因志公为恭邸姻家【载澄为文相之婿,志之妹夫也。】,是时恭邸虽罢政,众人不能不看旧面子,故代为乞恩。于是调盛京工部侍郎,未及行,复调理藩院侍郎。志公方私庆幸,适次年正月京察,与其岳父松吟涛尚书【森,亦理藩院尚书,为寿耆之父。】均入察典,同日休致。当其调理藩院时,盖政府诸公已蓄此念,凡入京察或大计案者,终身不能起用也。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为佟国维之后。其弟裕诚,字芸台,咸丰初官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裕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84

戏之所,前有喷水池,其顶可蓄水,楼中则长形,由西而东,如一工字。老人陆纯元谓堂中水戏最多,大概上下可流转也。今犹可见水漕。远瀛观在海源堂东,南向,石刻最精致,说者谓意大利人造,但未见记载。观其门窗石柱,方圆之准正,刻镂之精美,中国人不能作也。转马台又在远瀛观之东,陆老人谓系清帝骑马由台上下旋转游戏之所。自谐奇趣而下,其中历史皆陆老人云。

福海为全园之中心。其中曰蓬岛瑶台,其东曰雷峰夕照,其西南曰澡身浴德,其西北曰平湖秋月,皆四十景中之最著者也。海北有船坞,海西岸有乾隆题福海诗石刻。乘舟可达蓬岛瑶台殿,七楹。东南度桥曰东岛,西北曰北岛,皆有屋宇,今俱无存矣。海水久涸,芦苇甚多,远望若平原矣。★【按咸丰十年八月,管园大臣(包衣按班之一,专管御园。)文忠毅公丰,即于此投水殉节。文为内务府旗籍,姓董。其子福某,字承斋,以荫生改知府,终身未出仕,盖诚笃人也。其居在南池皇史宬后身表章库,屋宇甚精工,后售与闽人曾毓隽。】

文源阁,在水木明瑟之北稍西,上下各六楹,乾隆三十九年建。与文华殿后之文渊阁,避暑山庄之文津阁,皆以贮四库全书,而构制皆仿浙江范氏天一阁。阁前石为玲峰,今已仆地。上有乾隆御诗,阁东亭为石碣,刻乾隆《御制文源阁记》,诗文备载《日下旧闻考》。忆十三年游其地,有“月台”二字石刻,今已不见,不知何人取去。

汇万总春之庙,在濂溪乐处之南,正殿为蕃育群芳之殿,五楹。殿东北为香远益清楼,西为乐天和,为味真书屋,又西为池水共心月向明。庙东沿山径出为普济桥,今屋宇桥皆毁,仅存其基。是庙为供花神之所,东南两面环水,有路斜出,东南处境颇幽。今全园只花神庙一松尚存,挺然孤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59

泛水获咎,戍黑龙江,产亦入官。赦回后,无栖止处,始买得李公桥园居。其后人居之数十年,至光绪末年,售与贝子载振。闻英公在戍所,其门人穆【彰阿】、孙【尔准】二公,每年各助万金,亦云厚矣。★【史家胡同之宅,或云即西口内某官学;或云东口内一大第,后为肃王之弟隆某所居者。至西堂子胡同税务处所占大房数所,乃光绪初年大学士英桂之宅,非煦斋之第也。】

承恩公广科第,在香饵胡同中间路北,敝宅也。大而无当,陋而且洼,【广为孝贞显皇后之胞弟。】大雨后几成水泽。广仕至杭州将军,虽椒房之戚,亦终身穷困。

钦差大臣都统胜保宅,甚宏阔,在东城芳嘉园,抄没入官后,赐予承恩公桂祥。又改蒙古王府。

协办大学士刚毅宅,并不甚大,在西城学院胡同。后归公爵德仲华【即陆军部大府旧主人。】,盖价买者,不闻刚氏有抄没之事。

满洲八大姓,为钮祜禄氏【绎姓郎。】、瓜尔佳氏【关。】、舒穆鲁氏【舒。】、那拉氏【分叶赫、辉发二那拉,其初皆地名。】、完颜氏【王,或有姓金者。】、富察氏【傅。】、费莫氏【费。】、马佳氏【马。】、章佳氏,实为九姓。然费莫、马佳二姓乃一族也。余继祖母为费莫,其族中代有传人,四世凡有大学士数人。计乾隆朝有温福【殁于木果木之战。】,嘉庆朝有勒保【谥文襄。】,道光朝有讷尔经额【兼直督、文渊阁。】,咸丰朝有文庆【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谥文端。】,光绪朝有文煜【谥文达,武英殿大学士。】故其家有一印,曰:“三代四大学士之家。”其实有五人焉。此数公虽分隶正白、正蓝、正红各旗,实一家【八旗人只计姓氏,不计旗分。】也。即以余祖母【正蓝满洲。】兄弟行论,颇有政绩者,亦有文学者,列之于左: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17

外尚有四库,曰:节慎库、制造库、硝磺库、铅子库。各有数缺,尤以节慎、制造二库为重。例以节慎库郎中为满档房领办,曰监督,不称掌印。京中司员向有十大优差之目,为三库,三口,宝泉、宝源二钱局监督,及坐粮厅监督、崇文门奏派总办委员【俗呼奏委。】。三库者,银库、缎库、颜料库。【皆外库,属户部;内务府另有六库。】三口者,张家口、杀虎口、山海关税务监督。【同治中,设道员专缺,此差遂废。】皆以宗人府、六部、理藩院、八署,各送郎中、员外郎一员,引见简放。若粤海关、淮安关监督,及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则专以内务府司员充之。

内阁及东阁,满语曰“德尔济阿萨里”。《清文鉴》中称内阁谓之东阁。《清文补汇》内称东阁即内阁本衙门也。故大学士之缺有三殿【保和、文华、武英,谓之三殿。保和殿大学士,乾隆以后无授者。】三阁【文渊、体仁、东阁。】之分,为六处。而大学士只四人,故向来空一处,惟东阁向不空,以此人为主任也。协办大学士二人,不系以殿阁之名,犹之行走而已。惟乾隆末年两协办:福康安则系以武英殿;孙士毅则系以文渊阁。其时武英殿本阿桂,尚在朝,忽而添成双料者,真不可解也。

新疆回八城,道光初年长文襄公【龄】所底定。喀什噶尔赐名恢武城,叶尔羌名嘉艺城,英吉沙尔名辑远城,和阗名威靖城,阿克苏名普安城,乌什名孚化城,库车名巩平城,喀喇沙尔名协顺城。此与乌鲁木齐皆在天山南路。若伊犁、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则在北路,相隔数千里,瀚海、雪岭、戈壁介于其间。北路荒寒,人多苦之。南路丰腴,间有稻田之利,气候既佳,且多花木,有“小江南”之称。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422

恩福堂笔记 诗钞 年谱四一二

(六十五岁) 十五年乙未(公元一八三五年),三月,四孙女字庆丰司员外郎庆德之

子太学生锡畴为室。四月,会试揭晓,锡祉中式第八十四名贡士,殿试二甲一百八名。朝考入

选,改庶吉士。九月初二日,龙泉峪大工告成,奎照在工弹压,赏戴花翎。是月乡试揭晓,

锡章中式第五十九名举人。八孙女治格生,奎照出。是年刻《恩荣叠唱集》。九月作《石氏受姓源

流纪略》,勒之石。

(六十六岁) 十六年丙申(公元一八三六年),四月,锡祉散馆,授职编修。五月奎照调

京营右翼总兵,六月,署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及门英侍郎瑞,以刁公岩园居赠。是夏入

山,题所居曰‘观颐山墅’。七月,奎照授镶红旗汉军副都统。八月,锡祉授詹事府左赞善,旋

文渊阁校理。九月,三曾孙女洋格生,锡祉出,后三岁殇。二十六日夜,圆明园殿廷不

戒于火,奎照率兵扑救,赏加三级,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清漪园等处事务。十一月,

锡祉授詹事府右中允。奎照授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五孙女字热河都统嵩溥第三子

候补笔帖式昆联为室。是年得翁覃溪先生自记家事,为之刊行。

(六十七岁) 十七年丁酉(公元一八三七年),五月,奎照授都察院左都御史,镶红旗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107

端本宫在东华门之内,光宗为青宫时所久居也。见《悫书》。前 人

良家三载闭长门,已为青宫奏特婚。〔一〇七〕大礼至今犹寂寞,莫言贱妾未承恩。《万历宫词》

省愆居〔一〇八〕文华殿之西北为省愆居,其底用木为通透之基,高三尺余,下不令墙壁至地,四围亦不与他殿接,凡遇修省居此,卽斋宫也。见《芜史》。陆 深

斋辰服次圣躬劳,浅淡垂衣宝座高。昨日御批传帖下,龙纹重整赭黄袍。《俨山集》

文渊阁〔一〇九〕在奉天门东庑之东,自永乐中建,诏学士等入阁办事,似备顾问,卽所谓内阁东阁也。地居禁密,百官无敢至其地。大学士暮出,钥其门,匙悬门上,恐禁中有不时宣索。见《震泽长话》。蔡 羽

宣索随时候至尊,〔一一〇〕石渠银钥掌中阍。西昆学士封麻晚,斜日犹开左阙门。《林屋集》

钦安殿〔一一一〕坤宁宫之后为钦安殿,供玄天上帝之所也。有奇花异树。成、弘间,卽欲设斋醮于此,以非祖宗旧制而止。至嘉靖二年,大监崔文等,竟于大内请帝拜青词。给事中张嵩力谏,斥下所司。自此以

卷一九七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93

坤宁宫圣母万寿节朝贺〔七〇〕坤宁宫,皇后所居。东有贞德斋,西有养正

轩。左曰永祥门,右曰增瑞门。见《宫殿额名》。前 人

长乐凝和婺彩光,侍臣沾贶圣恩长。璆琳内苑开银瓮,云锦天机隐御香。鸟迹呈书仙算

永,龙文纪瑞宝符黄。朝来碧落箫韶度,内殿亲称万寿觞。

上出内阁画册,命讲官分题,分得宣庙御画二幅,诗成,各赐银叶一包〔七一〕大内藏书皆贮文渊阁,宣宗每临视,制诗赐少傅杨士奇等。见《实録》累朝实録,御制玉牒亦藏于

此。杨士奇等请辑成《文渊阁书目》,用广运之宝,逐部钤识,以垂世世。见《文渊阁书目》。

前 人

百年壁府护仙葩,奉诏恭题睿览赊。岂为丹青悬日月,欲凭翰墨发云霞。叨荣乍捧银为

叶,摛藻虚惭笔有花。文学承恩逢盛典,黄金买赋未应夸。

金建春宫〔七二〕大兴有建春宫,大定中,命都门内外,夹道重行植柳。见《金史·地理志》。

金章宗

卷一八三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67

刻漏房……………………………………………………………………前人九四

前 题二

首…………………………………………………………………王世贞九四

端凝殿……………………………………………………………………前人九四

玉食馆……………………………………………………………………前人九五

御憇房……………………………………………………………………前人九五

恭默室……………………………………………………………………前人九五

东阁……………………………………………………………………前人九五

暖阁……………………………………………………………………前人九六

慈宁宫……………………………………………………………………王毓德九六

端本宫……………………………………………………………………前人九七

省愆居……………………………………………………………………陆深九七

文渊阁……………………………………………………………………蔡羽九七

钦安殿……………………………………………………………………夏言九七

前题……………………………………………………………………王世贞九八

东朝卽事…………………………………………………………………朱国祚九八

卷一五七

书名:石渠余记 页码:323

时时入署,乃可共济而责成功。奏入,上韪之。时命中外大臣保举人才,礼部侍郎曾国藩以庆云应诏。三月擢詹事府詹事,复充日讲起居注官,十二月稽察右翼觉罗学,充文渊阁直阁事,旋署顺天府府尹。咸丰元年五月,升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仍署府尹。寻偕直隶总督讷尔经额议覆内务府,奏:“令庄头增租佃户勒限退地,实关系畿辅民生疾苦,恭録乾隆二十八年停设庄头、嘉庆五年户部奏禁增租夺佃例案,请饬内务府详查原租,不得任意取盈。”从之。七月充顺天乡试监临,寻偕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祁嶲藻等会奏:“江宁、苏州、安徽三藩司例应入拨各款延未造报,自道光三年起至本年八月止,共有一千五十九款,共银九百三十六万,亟应予限,分别清厘,请旨严饬遵办,以裕经费。”允行。又奏陈节流各款:一,严核各省,上下两忙,分别藩司功过;一,各省存剩款项,按年抵拨;一,外省驿站,留支剩款,提存司库;一,严查外任交代,以杜新亏;一,甲米复放本色,以节库支;一,缎疋库见存物料,分别应抵应停;一,裁马改步,以务军实。皆取国家自有之财而理之。果能实力奉行,积久自收成效。下所司议行。十月充武会试校射大臣。十二月命偕江苏布政使联英驰往山西,会同巡抚兆那苏图查办事件。二年正月奏言:河东商累,一在盐本贵,一在浮费巨,一在运脚重。从前盐每石价三五十两,见贵至百三四十两。河东盐行三省例规,几及岁课之半。官吏罔恤商

石渠余纪附録 国史列传三一五

书名:石渠余记 页码:322

石渠余纪三一四

附录

国史列传

王庆云,福建闽县人。道光九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二年散馆授编修,十四年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十七年提督贵州学政,二十六年充文渊阁校理,二十七年五月大考一等,升侍讲学士,旋充日讲起居注官,七月转侍读学士,九月充武会试副考官,二十九年迁通政使司副使。三十年文宗显皇帝御极,疏陈时务四条:一曰通言路,一曰省例案,一曰宽民力,一曰重国计。其重国计一条略言今正供岁额四千四五百万,岁出在四千万以下,而道光二十一二年实征止三千八百余万,迩来实征止二千八百万。夫旱潦事之偶然,而岁岁轮流请缓。盐课岁额七百四十余万,实征常不及五百万。生齿日繁而销盐日绌,南河之费嘉庆时止一百余万,迩来递增至三百五六十万。入少出多,置之不问,思为一切苟且之计,何如取自有之财,详悉讲求,地丁何以岁岁请缓,盐课何以处处绌销,河工何以年年报险,必得弊之所在而革除之。户部政务繁重,满汉尚书侍郎须

书名:石渠余记 页码:110

石渠余纪一〇二

造办处,掌供器物翫好。明御用监掌造翫器。 曰文渊阁提举。明文华殿书籍,掌以中书房太监。乾隆三十九年建文渊阁。曰武英殿修书处。明武英殿书籍,掌以仁智殿监工太监。曰御鸟枪处。国初名文书籍。曰总理工程处。明火药局、兵仗局,又有弹子房,专备泥弹。曰御书处。明内

官监掌木石等十作,掌营造宫室陵墓。国初改宣徽院。乾隆二十六年乃分设。

自上驷院以下皆典以府属司员,而命大臣管理,与管理内务府大臣同为内廷之右职。

史臣曰:美哉圣祖之创制。与历代之损益,可谓详且备矣!自内府既立,其奄寺之典守仅存者,诸陵庙直殿监及御前奔走执事而已。伊古以来,宫闱肃清,奄竖消阻,亦有如我朝之善守家法,二百余年而勿替者乎?方明太祖立铁碑,禁内官与政,乃旋命聂庆童使河州;成祖虽有私役工匠之禁,而感其迎戴,李兴、郑和纷纷四出。彼二君近代之英主也。夫岂忘其言而自蹈之哉!要结有其术,委任有其渐,诚习而不觉耳。臣以为我朝立法之善,在立内务府,以其职归之士大夫,使宫府一体矣。而累朝二百余年来,肃内治,遏乱源,实惟勤政故。勤政则无欲,无欲孰得而试之?勤政则无闲,无闲孰得而窃之?人主日与士大夫处,清明在躬。其视腐椓之辈,自不能以相昵,岂徒藉法禁哉!今阳刚在上,邪慝不作,几不知古来有汉十常侍、唐北司之祸矣。百世而下,尚无忘小过之九三哉!

杨士奇《文渊阁书目》与明代政府藏书目之编纂

杨士奇等编纂《文渊阁书目》是以文渊阁藏书的收贮位置与顺序为书目著录顺序,而非以文渊阁所藏之书的书籍形态为准,其目的是"永远备照",以便于对文渊阁藏书的查阅,而非目录学视域下的部类划分。故而,《文渊阁书目》不可避免地要恪守文渊阁以"国朝"为尊与维护政权统治作用为搜访、收贮图书的原则,这也是对明初钳制异端维护政权统治的直接反映。 

杨士奇与《文渊阁书目》

杨士奇与《文渊阁书目》戴长江《文渊阁书目》是目前我国完整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国家书目,由明杨士奇等人于1441年编撰而成。自《隋书·经籍志》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后,《文渊阁书目》是我国历史上各朝代官修目录中唯一一部不遵四部之法的目录。它著录内容丰... 

紫禁城的盲点

<正>在故宫上班,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守在寿安宫(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里,读《文渊阁四库全书》。在寿安宫,我看到的虽然只是台湾商务印书馆的影印版,但是完全依照《文渊阁四库全书》照相影印的,清代缮写者的硬朗笔锋还在,埋伏在纸页的清香里。或许只有在中国,存在着一种由无数种小书组成的大书,称"部书""类书",也称"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