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中右门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位于故宫内。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84

春明梦余录 五四

华盖殿更中极殿牌 谨身殿更建极殿牌

已上左顺门起,俱嘉靖四十一年七月十三日更。

中左门牌 中右门

后左门牌 后右门牌

景运门牌 隆宗门牌

乾清门牌 乾清宫牌,殿内敬天法祖牌 崇祯元年

八月初四日悬安。

东暖殿 万历十一年闰二月添额,名弘德殿。本年四月初七日更昭仁殿扁。

西暖殿 万历七年五月十五日添额,名雝肃殿。万历十一年四月初七日更弘德殿扁。日精门牌 月华门牌

端凝殿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懋勤殿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

龙光门牌 凤彩门牌

西御憩房 万历二十二年十月初三日更寿安居,添额。万历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去额

不悬。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143

宋略仿其制。后则公、侯、伯三等皆在一品之上, 不与文武齿矣。弘治中, 主事林沂奏, 欲按品秩

列坐御史上,御史劾之曰:朝廷设官分秩,有拘品秩者,有不拘品秩者,故庆成赐宴,科道坐于郎中之上,翰林坐于科道之前,若概以品秩,则诸学士当列于少卿之下,京县知县、兵马司当列于御史、给事中之上矣。上以沂故违成宪,治之看马。

大朝毕,上暂退至谨身殿更便服,于殿外丹陛上设幄,群臣盛服侍班,御马监之马云锦成群,每一马各有名牌壮士控之,由东过西,最为盛观。其制始于嘉靖中,至后久不举行。崇祯壬申十一月初十日冬至,郊祀,十一日,百官入贺,朝毕,复一阅视,是日阅马三百三十三匹。

赐 宴

每岁三大朝贺及郊祀礼成,行庆贺礼,俱赐宴。文臣四品以上及诸学士,武臣都督以上,皆宴殿上;经筵官及翰林讲读官、尚宝司卿、六科都给事中、暨文臣五品堂上官,武臣都指挥以上官,宴中左、中右门;翰林院、中书舍人、左右春坊、御史、钦天监、太医院、鸿胪寺官及五品以上官,宴于丹墀。是日行礼毕,该宴官更衣立殿外,候上至,升堂,乐作,入拜,进花,进酒,跪候上饮讫乃起,即席簪花、啐酒。酒凡九进,汤五进,群臣则杀其二。会之时,拱卫司于殿庭设黄麾仗及擎执如奉天殿之仪,和声郎列乐于殿上之南,间作大乐、细乐。酒七行,食遍。凡行酒,初行,奏大乐,作太清曲;次行,细乐,奏感皇恩曲;五行,舞诸国来朝队;六行,细乐,奏朝天子曲;七行,舞长生队,细乐奏醉太平曲。凡进食,则作大乐。

卷之七 一一三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146

春明梦余录 一一六

第二十二卷刘理顺为状元,而李焻为二甲首,第二杨昌祚,第三吴国华,皆特拔也。庚辰殿试日,上御舆张盖,下丹墀徧观诸进士对策,及十六日呈进,十七日,上忽召四十人对文华殿,遂拔顺天通州魏藻德第一,鄞县葛世振、静海高尔俨俱一甲,而复拔赵玉森、姚宗衡、刘瑄、孙一脉、严似祖为简讨,命蒋德璟、王锡衮教习之,周鼎等为科道吏部主事有差。至癸未廷试在九月十五日,是年以兵事,会试改八月。

廷试以三月十五日,而十八日传胪,二十二日谢恩,赐状元袍服,故事上皆视殿。自永陵之末,玄嘿不出,后遂以为常。至崇祯御极,始照例陞殿,并武举亦如文举。传胪至于撤御膳,赐阁臣,如嘉靖之壬戌、隆庆之辛未、万历之癸丑,是时慈谿、江陵、福清三公皆受主眷最隆,故有殊典,不多见也。

蒋阁学德璟大殿侍班记:崇祯帝以丁卯八月十四日御皇极殿登极,三殿自万历丁酉毁后,久不临御,鸿胪茫然,仪注皆不知。时词臣侍班四人,宜在皇极殿内,御帘外,居东,而鸿胪曰宜分东西,于是词臣分二人亟奔而西,出东弘政门,复过西宣治门,过武成阁,入中右门,从西栏上至中极殿右门外,而上已衮冕御建极矣。时魏忠贤侄伪公良卿特奉旨遣南郊还,入奏,上曰:知道了,其声甚严。又曰:百官免贺,免宣表。御座处其上结为宝盖,光彩辉煌,行五拜三叩头毕,即趋出右门,循殿前而驰,从皇极殿入迎驾。上自建极过中极,出御皇极,侍班官两傍面驾,一躬,距上咫尺,即侍立御帘下。帘卷,上从中径上九级御座,两傍柱皆金妆,凡四柱,当御座处,其上亦皆金也。御座背及旁屏,皆祖宗镇器云。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59

原历日之颁,太祖定于九月之朔;其后改于十一月之朔,分赐百官,颁行天下;继又改十月朔。是日御殿,比于大朝会,一切士民拜于廷者,例俱得赐。野获编

原倪元璐皇极门颁历诗 凤阙开彤旭,猊炉散紫烟。六阶齐度纬,七政转玑璇。甲历龙躔改,寅宾象魏悬。明时功在革,资始义承乾。黑帝威初试,青皇位早传。周官新月令,甘氏旧星篇。人继羲和后,书成蓂荚前。庚先三日戒,贞下一元旋。图箓符垂赤,干支德应元。兴王惟省岁,太史又编年。赐出黄星曜,披看绿字鲜。因知天历数,如日起虞渊。忆草

原皇极门外两庑四十八间,除旷八间,实四十间。东二十间为实录、玉牒、起居诸馆,及东阁会坐,公揖在焉。西二十间,上十间为诸王馆,下十间则会典诸馆也。定王书堂在西第六间,为读书处,第五间悬先师孔子画像,四配侍侧,盖摹吴道子笔也。及永王出合,因移定王第四间,而永王在第六间。悫书

原洪熙元年六月,上听政于西角门。仁宗实录

原故事,文武群臣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今之皇极门东也。东曹笔疏

原皇极门内居中向南者曰皇极殿,即奉天殿也,左向西者曰文昭阁,即文楼也,右向东者曰武成阁,即武楼也。殿之两旁东曰中左门,西曰中右门。芜史

原奉天殿,永乐十五年十一月建。明典汇

〔臣等谨按〕明史,永乐四年,诏以明年建北京宫殿。八年七月,至北京,御奉天殿受朝贺。十二年八月,至北京,御奉天殿受朝贺。则十五年之前已两御北京之奉天殿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01

年,改尚方司为尚方院。十三年,改钟鼓司为礼仪监,尚宝监为尚宝司,织染司为

经局。十七年,改内官监为宣徽院,礼仪监为礼仪院。十八年,裁十三衙门,仍置

内务府,以兵仗局为武备院。康熙十六年,尽汰旧时名目,改为七司三院,而以内

府大臣统之,遂为定制云。

增广储司旧署在西华门内,白虎殿东配房。雍正八年移于尚衣监北筩子河路西,后屡有迁易。今置于酒醋房之南墙门内,前后三重,廨舍十有七间。所属银、皮、瓷、段、衣、茶六库,为内府库藏总汇之所。初名御用监。顺治十八年,分银、皮、段、衣四库。康熙十六年,改今名。二十八年,分设瓷、茶二库,皆统隶于司。银库,在太和殿弘义阁内,皮库在太和殿西南角楼房内及保和殿东配房,瓷库在中右门外迤西之西配房及武英殿前影壁后连房,段库在太和殿东体仁阁及中右门外西配房,衣库在弘义阁南之西配房。至恭制御服在咸安宫内,宫门三楹,正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内务府册

增茶库在右翼门内西配房,并太和门内西偏南向配房,中左门内东偏配房,并管理南薰殿所藏历代帝后图像。同上

〔臣等谨按〕历代帝后图像向贮茶库,乾隆十四年奉旨移藏南薰殿,殿内石碣恭刻皇

上御制藏图像记文并诗,详载宫室门。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06

十五顷九十余亩。其金河蛮子营、六郎庄、圣化寺、泉宗庙、高梁桥、长河两岸、

石景山、黑龙潭、南苑之北红门外稻田九十二顷九亩余,合官种稻田共一百八顷九

亩有零,较往时几数倍之,仰见我皇上勤民教稼务本重农之至意有加无已云。

增武备院兼管院事大臣,特简,无定员。卿二,掌供御用武备,制造兵仗。郎中一,掌章奏及库帑出纳。主事二,掌文移。所属四库,各设员外郎二,库掌三,未入流库掌二,笔帖式二十八,库守五十有九。司函长一,司函六,司弓、司矢各三,下五旗司弓五人并隶焉。掌御用甲胄弓矢。掌盖三,掌擎御盖。司幄三,掌御幄帐殿。司匠七,分掌各作匠役成造器物。大清会典

增武备院在东华门外北长街路西,甲库直房、毡库直房俱南向,靴皮作西向,鞍库直房东向,正南为账房处档案房北向,南鞍库直房南向。前后五重,房七十有九楹,掌御用武备及制造兵仗之事。初名靴楼,顺治十一年,改名兵仗局,十八年,改今名。内务府册

增甲库内库在左翼门内,体仁阁之南,西向,库房八楹。外库在东华门外北城下,房十有二楹,西向。同上

增景山官学之西,库房五楹,北向,所属亮铁作在东安门外迤北,西向,房八十有五楹。同上

增毡库内库在昭德门内,东西房共十一楹,又中右门内房十楹,东向,外库在东华门外北城下,房十有四楹,西向,所属箭厂坐落南池子长街石头缝胡同,房十有五楹,南向。同上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16

国朝宫史 一九〇

各十一楹,御笔匾曰:"建极绥猷],联曰:"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于时保之,遹求厥宁。]中设宝座,皇帝大朝御焉。每岁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国家有大庆典,则御殿受贺。凡大朝会燕飨、命将出师、临轩策士及百僚除授谢恩,皆御焉。恭遇加上皇太后徽号,则于殿内閲视册宝。册立皇后亦如之。遇圜丘大祀,前一日,皇帝于殿内视祝版。祈谷、常雩大祀亦如之。前爲露台,列龟、鹤彝器各二,日晷、嘉量各一。龙墀三重,丹陛五出。下重陛级二十三,中上二重陛级各九。上下列宝鼎十有八。左爲中左门,右爲中右门,皆南向,与昭德、贞度二门相对。其东出者爲左翼门,西出者爲右翼门。翼门之南,左爲体仁阁,右爲弘义阁,各崇楼九楹。廊庑四周相接,共六十六楹。庭中甬道,左右设品级铜山,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各十八,爲文武官员行礼班位。

  御制季夏视朝诗己巳诘旦奎中夜易阑,罘罳曙色上金銮。宫悬乐应林锺律,拜舞班齐九品官。何必舍人称絶唱,所希多士副其难。漫言例是鸿胪掌,拱手垂衣敢自安。

   御制暮春太和殿视朝诗壬申詄荡天门开曙曦,彤墀香霭露华滋。礼章乐亮诚何有,

拱手垂衣念在兹。百辟多遵博士制,七言谁继舍人诗。昭容已亵貂璫僭,未可明廷赞盛仪。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19

殿内御笔匾曰:"允执厥中],联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中设宝座,凡遇三大节,皇帝先于此陞座,内阁、内大臣、礼部、都察院、翰林院、詹事府堂官及侍衞、执事人员行礼毕,然后出御太和殿。恭遇加上皇太后徽号,则于殿内閲视奏书。遇方泽大祀及祀太庙、社稷之前一日,皇帝俱于殿内视祝版。亲祭历代帝王庙,先师孔子、朝日、夕月,亦如之。每岁耕耤,幷于殿内閲视农器。

  殿后爲保和殿,殿九楹。御笔匾曰:"皇建有极],联曰:"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中设宝座,每岁除夕,皇帝御殿筵宴外藩。每科朝考新进士,翰林院引入殿内,左右列试。殿之左门曰后左门,右门曰后右门,与中左、中右门相对。自太和殿至保和殿,两庑丹楹相接,四隅各有崇楼,中路甬道相属。保和殿后陛三出,向北卽干清门也。

  协和门之东爲文华殿,康熙二十二年建。殿门五楹,前殿七楹。御笔匾曰:"缉熙明德],联曰:"道脉相承,经籍昭垂千圣绪;心源若接,羹墙默契百王传。]每岁春秋仲月,皇上御经筵,讲臣于殿内进讲。皇上宣示御论,诸臣跪听毕,以次列坐,赐茶于殿内。御制秋日经筵诗庚申皎日丽中天,金风拂细旃。右文遵旧制,典学重经筵。爲进

邦家彦,爰咨经史诠。探渊思汲古,望道未忘筌。制事应惟义,执中犹在权。心恒期洞

卷之十一宫殿一 一九三

书名:酌中志 页码:157

酌中志卷之十七 九

善门外,归极门北,皇极门前,会极门北,文华殿西,而北,而东,自慈庆宫前徽音门外,蜿蜒而南,过东华门,古今通集库南,从紫禁城墙下地沟,亦自巽方出,归护城河。或隐或见,总一脉也。神庙久不临御,河遂壅塞不通,帮石圮泐者多。逆贤时勒令疏通,至今清流可鉴。虽鱼鳖蛙黾之微,亦得沐天波之泽,但恐事久禁弛,仍复阻闭龙脉耳。是河也,非为鱼泳在藻,以资游赏;亦非故为曲折,以耗物料。恐意外回禄之变,此水实可赖。天启四年六科廊灾,六年武英殿西油漆作灾,皆得此水之力。而鼎建、皇极等殿大工,凡泥灰等项,皆用此水。回想祖宗设立,良有深意。惟在后之人,遵守何如耳?况坤宁宫后苑鱼池之水,慈宁宫鱼池之水,各立有水车房,用驴拽水车,由地管以运输,咸赖此河。又如天启年一号殿、哕鸾宫被灾者二次,如只靠井中汲水,能救几何耶?疏通此河脉,诚急务也。大明门内承天门,其门里之东一门,内则太庙也。西一门,内则大社大稷也。曰端门,内则六科也。东曰阙左门。再东则松林,会推处也。西曰阙右门。其中巍然而向明者,午门也。钟鼓在焉,旗纛在焉。曰左掖门,右掖门。门内居中向南者曰皇极门,卽奉天门也。俗所云锣儿天铜壶滴漏在此。其左曰宏政门,卽东角门,考选通政司参议及鸿胪寺官,皆在此也。右曰宣治门,卽西角门也。居西向东,曰归极门,卽右顺门。居东向西,曰会极门,卽左顺门也。皇极门内居中向南者曰皇极殿,即奉天殿也。金砖玉瓦在殿额两傍。左向西者曰昭文阁,卽文楼。右向东者曰武成阁,卽武楼也。南北连属穿堂,上有渗金圆顶者曰中极殿,卽华盖殿也。殿两旁,东曰中左门,西曰中右门,正北曰建极殿,卽谨身殿也。俱嘉靖四十年重修所改今名也。殿后居中高踞三缠白玉石阑杆之上,与干清门相对者,云台门也。两旁向后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24



为文武官行礼班位。殿左曰中左门,右曰中右门,皆三楹,南向,与昭德、贞度二门相对。其东出者为左翼门,西出者为右翼门。翼门之南,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各重楼九楹。廊庑四周相接,共六十六楹,为内务府银库、衣库、缎库、皮库、茶库、瓷库分庋之所。武备院甲库、毡库、鞍库附焉。

臣 等谨案:高宗纯皇帝圣制太和殿视朝传胪诗暨皇上御制诸诗,皆以彰明巨典,谨分载典

礼门。

  太和殿后为中和殿,纵广各三楹,方檐,渗金圆顶,金扉、琐窗各二十有四,南北陛各三出,东西陛各一出,左右陛各三重,东西出。殿内,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允执厥中",联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中设宝座,凡遇三大节,皇帝先于此升座。内阁、内大臣、礼部、都察院、翰林院、詹事府及侍卫、执事人员行礼毕,迺出御太和殿。恭遇加上皇太后徽号,于殿内阅视奏书。方泽大祀及飨太庙、祭社稷前一日,于殿内阅视祝版。亲祭历代帝王庙、先师孔子、朝日、夕月如之。每岁耕耤,阅视农器及谷种青箱,均于此。殿后为保和殿,深广九楹,前陛各三出。殿内,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皇建有极",联曰:"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中设宝座,每岁除夕,皇帝御殿筵宴外藩。每科策试、朝考新进士,俱于殿内左右列试。殿之左曰后左门,右曰后右门,与中左、中右二门相对。自太和殿至保和殿,两庑丹楹相接,四隅各有崇楼,中路甬道连属,后陛三出,迄北十余武,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三 四二一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379



吉祥门至东北隅。迤而南, 过苍震门, 至东南隅。迤而西, 仍至景运门。凡十二汛为一周。紫禁城外每夕八筹递传, 自阙左门起讫。

一、门钥

  门钥之制:恭遇皇上乘舆出入,各门均启中门。每夕,景运门直宿司钥长率官军至后左门、后右门、中左门、中右门、左翼门、右翼门、太和门、昭德门、贞度门以次验视扃鐍。午门,以隆宗门护军参领;东华门,以苍震门护军参领;西华门,以启祥门护军参领;神武门,以吉祥门护军参领,分视扃鐍毕,各遣护军校纳钥于司钥长,受验诸门钥,汇贮于箧,复加扃钥。诘朝,各门校领钥以次启门,日以为常。

一、禁令

  紫禁城门禁令:凡王公、官员、执事人等,各有限制,不得擅行。其准于应行之门出入者,由直班官军询明放进。如有无故溷入及滥携入、滥纵入者,分别议处。午门右门,惟王公得行。左门,准各衙门官吏行。其内大臣、侍卫、内务府等官,及内廷有执事官与内府各执役人等,准由禁门行者,均将姓名及所隶旗分、佐领、内管领造册咨送登籍,于经由之门各置一通。工匠服役人等,则由该管衙门各给火烙印腰牌,书姓名、工作差役,持为出入符验。以护军之识字者,专检门籍,稽其出入。籍内无名及不带腰牌者,不准放行。又,每门设红杖二,以护军二人更番轮执,坐门下,亲王以下经行,皆不起立。有不报名擅入者,挞之。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四十八 三七五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377



于次日具奏。值皇上车驾行幸,阳文合符交留京办事王、大臣输班交替看守,俟皇上回跸还宫,即

恭缴交入大内。皇上迥跸驻圆明园,径送御园宫门缴进。

一、宿卫

  宿卫之制:○三旗侍卫,分六班,更番轮直。班分两翼,镶黄旗为左翼,正黄旗为右翼,正白旗半为左翼,半为右冀。各设侍卫班领二员。署班领二员,侍卫三十员,直乾清门,为内班。散秩大臣一员,侍卫亲军十名,直中和殿;侍卫什长三名,侍卫亲军三十名,直太和殿,为外班。以领侍卫内大臣一员总统之。内大臣、散秩大臣二员随班入直。○八旗前锋营,八旗护军营,一体分班守卫。景运门:直班大臣一员,司钥长一员,主事一员,护军校二员,传筹护军校一员,门笔帖式一员,阅门藉护军六名,护军十八名,传筹护军九名。隆宗门:印务参领一员,护军参领一员,护军校二员,传筹护军校一员,门笔帖式一员,阅门籍护军一名,护军十八名,传筹护军九名。后左门、后右门:护军参领各一员,护军校各二员,门笔帖式各一员,阅门籍护军各一名,护军各十三名。中左门:护军参领一员,护军校一员,阅门籍护军二名,护军九名。中右门:前锋参领一员,前锋校一员,阅门籍护军二名,前锋九名。左翼门、右翼门:护军参领各一员,护军校各一员,阅门籍护军各一名,护军各九名。体仁阁、弘义阁、昭德门、贞度门、协和门、熙和门: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九名。午门:护军参领一员。左门:阅门籍护军二名。左右门:护军校各二员,护军各十三名。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护军参领各一员,护军校各二员,阅门籍护军各二名,护军各十八名。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四十八 三七三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98

中曰太和、中和、保和殿,太和东西庑曰文昭阁、武成阁,(尚未改名)左翼门、右翼门,左右曰中左门、中右门;保和左右曰后左门、后右门。西曰武英殿,西南曰南熏殿。文华殿缺。

(2)内廷 前曰乾清门,东西庑曰景运门、隆宗门。中曰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宫左右为昭仁、弘徳殿,两庑为日精门、月华门,端凝殿、懋勤殿、龙光门、凤彩门;交泰殿东西为景和门、隆福门;坤宁宫左右为东西暖殿,永祥门、增瑞门,北为坤宁门、基化门、端则门。

(3)奉先殿养心殿及十二宫 十二宫之制,修复仅及其半:乾清宫东为奉先殿,北为景仁、承乾、钟粹三宫,再东为玄穹宝殿。乾清宫西为养心殿,北为永寿、翊坤、储秀三宫,再西为长春宫,不在东西六宫规制之列。

(4)慈宁宫慈宁宫花园咸安宫英华殿 本图俱载上列宫殿,咸安宫为今寿安宫地。

(5)御花园 中为钦安殿天一门,东为御景亭、浮碧亭、凝香亭、万春亭、绛雪轩;西为延晖阁、位育斋、澄瑞亭、玉翠亭(尚未改名)、千秋亭、养性斋。该图尚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51

即奉天门。(铜壶滴漏在此)其左曰宏政门,即东角门;右曰宣治门,即西角门也。居西向东曰归极门,即右顺门;居东向西为会极门,即左顺门。皇极门内居中向南者,曰皇极殿,即奉天殿也。殿两旁左向西者曰文昭阁,(注一)即文楼;右向东者曰武成阁,即武楼也。南北连属穿堂上有渗金圆顶者,曰中极殿,即华盖殿。殿两旁,东曰中左门,西曰中右门。正北曰建极殿,即谨身殿也。殿后居中,高踞三缠白玉石阑杆之上,与乾清门相对者,云台门也。两旁向后者,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即云台左右门,亦曰平台。

过皇极门而东,曰会极门,凡京官上本接本俱于此;各项本奉旨发抄,亦必由此。会极门外,向东南入曰内阁,辅臣票本清禁处也。宣宗赐有文渊阁印一颗,玉筋篆文,凡进封票本揭帖圣谕勅诏,用此印钤封。出会极门,循东阶下,有殿曰佑国殿。(供玄帝圣像)东为内承运库,银两表里等钱粮贮藏之所也。再东过小石桥曰香库。又稍北有库一进,坐东向西,有石牌曰古今通集库,系印绶监所掌,古今君臣画像符券典簿贮此。(今此石犹存,在銮仪卫内銮驾库前,名实已不相符。)再北曰东华门,门内石桥北

注一 海山仙馆本酌中志作『昭文阁,』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