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金圆顶,如穿堂之制。建极殿后曰云台门,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亦名曰平台。又东则景运门,西则隆宗门,中则乾清门,上则为乾清宫。崇祯元年八月初四日,题敬天法祖牌。东暖阁曰昭仁殿,西暖阁曰弘德殿。左曰日精门,右曰月华门。曰端凝殿,曰懋勤殿。左小门曰龙光,右小门曰凤彩。西御憩房,万历中更寿安居。乾清宫后披檐,东曰思政轩,西曰养德斋。中圆顶则交泰殿,上则曰坤宁宫,皇后所居。坤宁东露顶曰贞德斋,西露顶曰养正轩,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围廊曰游艺斋。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再北左曰端则门,右曰基化门,便接琼苑左、右门矣。此中一路之大略也。
乾清宫后,过日精门之东曰崇仁门。稍南则曰奉慈殿。万历中,改东裕库曰弘孝殿,崇先殿改为神霄殿。日精门往北曰顺德北门,则东一长街也。再北向西与龙光门斜对者曰咸和左门,向南者曰景仁宫,其东则东二长街也。南首曰麟趾门,北首曰千婴门。麟趾门之东曰延禧宫,曰怡神殿。再东曰嘉德左门。再东曰苍震门。咸和左门之北,向西与景和门相对者曰广和左门,向南者曰承乾宫,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端则门相对者曰大成左门,向南者曰锺祥宫,皇太子所居,后改兴龙宫。东二长街之东曰景阳宫。千婴门之北并列者,则乾东之房五所,宫
卷之六 四七
〔臣等谨按〕钟粹宫顺治十二年重建。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淑慎温和。联曰:篆袅猊炉知日永;风清虬漏报春深。
钟粹宫之东为东二长街,南则麟趾门,北则千婴门,街东与景曜门相对者曰凝祥门,再东为昭华门,中间南向者曰延禧门,门内为延禧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慎赞徽音。
东二长街之东与履和门相对者曰德阳门,再东为仁泽门,中间南向者曰永和门,门内为永和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永和宫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仪昭淑慎。
东二长街之东与凝瑞门相对者曰昌祺门,再东为衍瑞门,中间南向者曰景阳门,门内为景阳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景阳宫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柔嘉肃敬。后殿联曰:古香披拂图书润;元气冲融物象和。东室联曰:生机对物观其妙;义府因心获所宁。西室联曰:蜃牕(窗)日朗兰喷雾;鸡树风轻玉霭春。又联曰:书圃礼园无斁好;瓯香研净有余欣。皆御书。其后殿因鉴定内府现藏之宋高宗所书毛诗及马和之所绘图卷合箧弆藏,御题额曰学诗堂,并御制学诗堂记。
西向曰端凝殿。右曰月华门,门之北东向曰懋勤殿。左小门曰龙光,右小门曰凤彩。西御憇房,万历中更寿安居。乾清宫后披檐东曰思政轩,西曰养德斋。中圆顶则交泰殿,上则坤宁宫,皇后所居。坤宁东露顶曰贞德斋,西露顶曰养正轩,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围廊曰游艺斋,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再北左曰端则门,右曰基化门,便接琼苑左右门矣。此中一路之大略也。干清宫门后过日精门之东曰崇仁门,先名迎祥。稍南则曰奉慈殿,万历中改东裕库曰弘孝殿,崇先殿改为神霄殿。日精门往北曰顺德北门,则东一长街也。再北向西与龙光门斜对者曰咸和左门,先名百福门。向南者曰景仁宫。先名长宁。其东则东二长街也。南首麟趾门,先名寿春。北首千婴门,先名庆安。麟趾门之东曰延禧宫,曰怡神殿,再东曰嘉德左门,再东曰苍震门。咸和左门之北向西与景和门对者曰广和左门,向南者曰承乾宫,先名永宁。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先名永安。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端则门对者曰大成左门,先名长庆。向南者曰钟粹宫,先名咸阳。皇太子所居。前殿曰兴隆宫,后殿曰圣哲殿,其后小院曰龙德斋。东二长街之东曰景阳宫,先名长阳。千婴门之北并列者则乾东之房五所,宫正司六尚局皆在乾清宫之东。此东一路之大略也。乾清宫门后过月华门之西曰遵义门,即膳厨门。向南则养心殿,西南则祥宁宫,宫前向北者曰无梁殿,嘉靖中炼丹药之所。月华门之西南者曰隆道阁,原名道心阁,即皇极阁。下曰仁德堂,阁东曰忠义室,曰荡
界无有少间,上下古今无有不贯。虽三藏十二部之文,无一字离,终无一字著也。教不云乎:四十九年说法未曾有一字。故虽讲演而本无讲演,修证而本无修证。惟能因讲演而识无讲演,起修证而达无修证,妙契真心,圆修万行,则欣厌之情灭,尘缘之妄空。一心即法界,而自他之境胥忘;法界即一心,而能所之见悉泯。融般若智而无碍,证菩提果以何难?何不可共臻广大神通之域,普续慧灯于无尽也欤?
增乾隆七年御制过广通寺诗 门隐松篁天雨华,驱车偶过梵王家。山僧想是萧闲甚,古鼎敲烟自煮茶。闲抛贝叶觅云门,试问迦文旨若存?会得经禅都是幻,风旛公案不须言。(广通寺旧为教院,后亦参禅云。)
(增徐阶重修广通寺碑略 广通寺实法王寺之别院也,至元间,圆明普教三藏法师默克沙实哩沙克节依于斯,为诵经之所,住持贵吉祥建石以纪其事,至我朝余二百年,渐就颓坏,太监黄锦重建之。经始于嘉靖己未八月,迄工于庚申三月。嘉靖三十九年立石。按默,唐古特语火也。沙,肉也。实哩义见前,旧作谟沙室利。沙克节依,番姓也,旧作沙津爱。今俱译改。)
(增俞兆晟重修广通寺碑略 都城西直门外乾隅有寺,原名法王,乃元至元间,僧贵吉祥所建,为三藏法师默克沙实哩宏法道场。历今四百年,中经兴废,详载明大学士徐阶碑记。寺基垲爽,左列雉堞,右环西山,而玉泉之分流禁籞者,穿林澄碧,沿洄寺门。九衢尘土之外忽标清境焉。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冬,延禧宫随跸过此,悯其倾圮,传命禅师实资移锡寺中议兴复之举。师劝善鸠工,十历寒暑,成无量寿佛殿三楹,前为天王殿,后为大雄宝殿,左右环以十八阿罗汉,再后为方丈各二十七楹,为禅堂,为斋堂,厨库。山门左偏复建茶房五间,隆冬盛夏设茶汤以给行者。康熙五十一年三月十八日,蒙御书广通寺额,天章彪炳,与奎壁同辉,用勒石以志胜因云。康熙五十一年岁次壬辰七月建。)
原巡河厂在高梁桥稍西。门外临流,内环以渚水。东西两轩,东可待月,西则诸山浓
许后,贵而能抑。不忘寒微,车服是饬。日朝长乐,用修妇职。懿彼芳型,永为后式。延禧宫曹后重农图 御制赞曰:稼穑惟宝,王政所崇。袯襫耒耜,必亲必躬。维宋
曹后,播种于宫。彷彿亲蚕,献茧效功。克勷内治,聿着芳踪。嗤彼雕镂,何事伤农。
永和宫樊姬谏猎图 御制赞曰:先民有训,聿戒禽荒。卓彼樊姬,感悟楚庄。有肉
弗御,乃止王欲。一语进贤,霸功以卜。不谓妇人,克相其君。邈矣邑姜,十乱称臣。景阳宫马后练衣图 御制赞曰:十岁持户,侯家整肃。母仪天下,六宫钦服。练裙
澣衣,以率戚族。俭德之共,绥将福禄。车水马云,明训在牍。岂伊辉汉,作则椒屋。
永寿宫班姬辞辇图 御制赞曰:王者求贤,爰载后车。左右前后,正士与俱。景仰
休风,三代之隆。何逮汉季,嬖媵辇从。一言称善,如圜斯转。永鉴班姬,远彼婉娈。翊坤宫昭容评诗图 御制赞曰:玉秤降天,乃生女子。衡才汝耶,孩笑而唯。昆明
赋诗,彩楼落纸。辞华哲匠,月旦自彼。千载骚坛,一时牛耳。展如之人,文亦可喜。储秀宫西陵教蚕图 御制赞曰:在昔轩辕,正妃嫘祖。孕虞毓唐,发汤启武。得姓
十二,如千子乳。创制蚕织,窳陵为辅。衣被天下,功垂万古。后世文胜,乃崇黻黼。启祥宫姜后脱簪图 御制赞曰:黄裳六五,以顺为正。子有几谏,妻宁无诤。卓哉
姜后,宫闱之镜。金镮进退,瓜瓞衍庆。彤史攸司,慎仪宜令。鸡鸣朝盈,脱珥待命。
卷之八典礼四
一四七
纱疏意与存。]北楼下东向匾曰:"悦心颐神],联曰:"古香研道祕,新藻发春妍。]南楼下东向联曰:"四季风光无尽藏,百城古帙有余馨。]皆御笔。斋之南卽琼苑西门也。钦安殿之后爲承光门,北向列金象二。左爲延和门,右爲集福门,东西向。正中爲顺贞门,其北相对爲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牌石,卽紫禁城北门也。
日精门之东爲东一长街。南卽内左门,中爲近光左门,北爲长康左门。稍北而西卽
琼苑东门也。由近光左门而北,向西之门凡三,曰咸和左门、广生左门、大成左门。咸和左门之东相对爲景曜门,中间南向者曰景仁门,门内爲景仁宫。前殿御笔匾曰:"赞德宫闱]。广生左门之东相对爲履和门,中间南向者曰承干门。门内爲承干宫。前殿御笔匾曰:"德成柔顺],后殿联曰:"三秀草呈云彩焕,万年枝茂露香凝。]大成左门之东相对爲凝瑞门,中间南向者曰锺粹门。门内爲锺粹宫。前殿御笔匾曰:"淑慎温和],联曰: "篆裊猊炉知日永,风清虬漏报春深。]以上三宫俱顺治十二年重建。三宫之东爲东二长街。南则麟趾门,北则千婴门也。街东与景曜门相对者曰凝祥门,再东爲昭华门。中间南向者曰延禧门。门内爲延禧宫。前殿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与履和门相对者曰德阳门,再东爲仁泽门,中间南向者曰永和门。门内爲永和宫。前殿御笔匾曰:"仪昭淑慎]。与凝瑞门相对者曰昌祺门,再东爲衍瑞门,中间南向者曰景阳门。门内爲景阳宫。前殿
卷之十二宫殿二
二一九
内左门
首领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十二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专司啓闭关防、洒扫、坐更等事。
内右门
首领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十二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专司啓闭关防,稽查茶膳房人等出入,衆太监等出入。每晚起更时候,宫内等处报
"无事"毕,具单呈送敬事房,并洒扫、坐更等事。
景仁宫 永寿宫 承干宫 翊坤宫 锺粹宫 储秀宫 延禧宫 启祥宫 永和宫 长春宫 景阳宫 咸福宫
以上十二宫首领各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
卷之二十一官制二 四五五
殿西稍北为延晖阁,额曰凝清室。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西为毓翠亭。斋前有池,池上为澄瑞亭。卽亭为斗坛。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东向者七楹,南北向相接者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卽琼苑西门。
殿后为承光门,北向。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其北为神武门,紫禁城之北门也。
长元按:明宫室坤宁宫北有围廊曰游艺斋,与御园相接。其钦安殿后顺贞门,卽坤宁门。今改围廊为坤宁门,而界御园于外,则钦安之奉玄武神,更为严肃矣。日精门东为东一长街,有景仁宫,前为景仁门;承干宫,前为承乾门;钟粹宫,前为钟粹门;俱南向。
长元按:承乾宫明为东宫贵妃所居。
钟粹宫之东为东二长街,有延禧宫,前为延禧门;永和宫,前为永和门;俱南向。
东二长街之东有景阳宫,前为景阳门。宫内御题额曰学诗堂,藏宋高、孝两朝御书诗经真迹及马和之所绘毛诗图,共十二卷,有御制记并诗。
景阳宫之东有小长街。街西向东直出者为苍震门。街东为内库房。街北向西者为钦昊门,内为天穹宝殿,祀昊天上帝。
东二长街之北为千婴门。门之北有殿宇五,所谓干东五所也。
酌中志卷之十七 三
印、佥书、写字诸人所住之署也〔七〕。此路总名之东河边。其余尚有房八区,则司礼监印公、秉笔等众住,所谓河边直房是也。过东上北门、东中门,街北则弹子房曰学医读书处,曰光禄寺。街南曰篦头房。再东则东安里门,俗称墙门者。过桥则东安门也。自东上南门之东,曰重华宫,前曰重华门,曰广定门、咸熙门、肃雍门、康和门,犹乾清宫之制。后有两井,东西有两长街。西长街则有曰兴善门、丽景门、长春门、清华门、宁福宫、延福宫、嘉福宫、明德宫、永春宫、永宁宫、延禧宫、延春宫,凡妃嫔、皇子女之丧,皆于此停灵,至发引时,出东上南门、东上北门、北中门、北安门,诣西山等处坟林安厝。东长街则有广顺门、中和门、景华门、宣明门、洪庆门、洪庆殿,供番佛之所也。又有膳房,其门曰景和门,又东,则内承运库也。自东上南门迤南,街东曰永泰门,门内街北则重华宫之前门也。其东有一小台,台有一亭。再东南则崇质宫,俗云黑瓦殿。景泰年间,英庙自北狩回所居。永泰门再南,街东则皇史宬,珍藏太祖以来御笔实録,要紧典籍、石室金匮之书,此其处也。皇史宬每年六月初六日奏知晒晾,司礼监第一员监官提督董其事而稽核之,其看守则监工也。左右小门曰■(音龙)历左门、■历右门,再东则追光殿、曰钦天阁,透玲碑在焉。世庙御制《钦天颂》勒于碑,碑石光润,阔有竖之二,近似卧碑制也。再南则御前作也。皇史宬之西,过观心殿射箭处,稍南曰苍龙门〔八〕。其南则昭明门,其西南则嘉乐馆。其北曰丹凤门,列金狮二,内有龙德左殿、崇仁右殿,正中广智殿之后,则飞虹桥也。桥以白石为之,凿狮、龙、鱼、虾、海兽,水波汹涌,活跃如生。云是三宝太监郑和自西域得之,非中国石工所能造也。桥前,右边缺一块,中国补造,屡易屡泐,亦古迹也〔九〕。桥之南北有坊二:曰飞虹、戴鳌,姜立
国朝宫史续编 四四四
存诚", 联曰:" 体道鸢鱼看活泼, 消闲书史挹菁英。" 又联曰:" 暇当绨几身聊憩, 景入纱疏意与存。"北楼下, 南向匾曰:" 悦心颐神", 联曰:" 古香研道秘, 新藻发春妍。" 南楼下东向联曰:" 四季风光无尽藏, 百城古帙有余馨。" 斋西南间, 南墙上联曰:" 商鼎周彝自典重, 槛葩苑树相芬芳。" 皆高宗纯皇帝御笔。斋之南, 即琼苑西门也。钦安殿之后为承光门, 北向, 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 右为集福门, 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 其北相对为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牌石, 即紫禁城北门也。
日精门之东为东一长街。南即内左门,中为近光左门,北为长康左门。稍北而西即琼苑东门
也。由近光左门而北,向西之门凡三,曰咸和左门、广生左门、大成左门。咸和左门之东相对为景曜门,中间南向者曰景仁门,门内为景仁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赞德宫闱"。东壁悬臣张照敬书圣制燕姞梦兰赞。恭见前编,后仿此。 西壁悬燕姞梦兰图。广生左门之东相对为履和门,中间南向者曰承乾门。门内为承乾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德成柔顺",联曰:"三秀草呈云彩焕,万年枝茂露香凝。"东壁悬臣梁诗正敬书圣制徐妃直谏赞,西壁悬徐妃直谏图。大成左门之东相对为凝瑞门,中间南向者曰锺粹门。门内为锺粹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淑慎温和",联曰: "篆袅猊炉知日永,风清虬漏报春深。"东壁悬臣梁诗正敬书圣制许后奉案赞,西壁悬许后奉案图。右三宫之东为东二长街,南则麟趾门,北则千婴门也。街东与景曜门相对者曰凝祥门,再东为昭华门,中间南向者曰延禧门。门内为延禧宫,前御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东壁悬臣梁诗正敬书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履和门相对曰德阳门,再东为仁泽门,中间南向
臣等恭查: 基化门、端则门二处, 旧额首领各二。嗣裁为一, 仍以侍监为之。
内左门 内右门
八品首领各二,均侍监。太监各十二。内左门专司启闭关防、洒扫、坐更等事。内右门除启闭,关防、洒扫、坐更外,兼查茶膳房人等、众太监等出入,每晚起更时,宫内等处报无事毕,具单送敬事房。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月钱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景仁宫 永寿宫 承干宫 翊坤宫 锺粹宫 储秀宫 延禧宫 启祥宫 永和宫 长春宫 景阳宫咸福宫
以上十二宫,八品首领各二,均侍监。太监十二。专司本宫陈设、洒扫、承应传取、坐更等
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臣等恭查:景阳宫首领太监兼司御书房收贮书画等事,设额名数,仍与各宫同。
近光左门
不设首领,属景仁宫首领兼辖。太监五,专司启闭关防、洒扫、坐更等事。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近光右门
不设首领,属永寿宫首领兼辖,所司及太监额与左门同。
养心殿 重华宫 建福宫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三 六八三
此时期中,除颐和园工程较大,以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兴工,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工成外,无足多述。然季世制度败坏,记载多阙,如延禧宫何时被灾,延禧宫灾后,水晶宫何日兴建,皆不可考。此中材料,惟有整理内府档案,或可得之。此则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之专责矣。
******
综观满清一代宫苑建置,属于守成者多,属于创造者少。试登景山而望,蓟门烟树,宫阙嵯峨,彼郁郁苍苍者,无一非朱明经始之烈。然明代规模得以历三百余年而保持不坠者则又不得不归功于清代诸帝守成之功矣。
(2)重修太庙前后中三殿 嘉庆四年(一七九九)高宗及孝贤、孝仪后升神太庙,重修前后中三殿,并两庑配殿。(注一)
(3)重修斋宫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重修斋宫,并添建继德堂一座。(注二)
(4)重修午门 同年,重修午门。(注三)
(5)重修养心殿等宫太和等门 嘉庆七年(一八〇二)重修养心殿、储秀宫、延禧宫及上书房;又重修重华宫及建福宫、太和门、昭德门、贞度门、重华门,又重修宁寿宫。(注四)
(6)修仁寿宫 嘉庆十五年(一八一〇)修仁寿宫。(注五)
(7)重修大高玄殿 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重修大高玄殿。(注六)
道光一朝,工事盖寡仅十七年(一八三七)重修圆明园三殿,较为浩大。(注七)咸丰即位,
注一 清会典八六四。
注二、三、四 清会典八六三。
注五、六 嘉庆一统志。
注七 道光东华录。
宁寿宫 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成 嘉庆一统志
乾清宫 交泰殿 昭仁殿 弘德殿 嘉庆二年(一七九七)重修 清会典八六三
太庙前后中三殿 嘉庆四年(一七九九)重修 同上
斋宫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重修 同上
继德堂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建 同上
午门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重修 同上
养心殿 储秀宫 延禧宫 上书房 重华宫 建福宫 太和门 昭德门 贞度门 重华门 宁寿宫 嘉庆七年(一八〇二)重修 同上
仁寿宫 嘉庆十五年(一八一〇)修 嘉庆一统志
大高玄殿 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重修 同上
南北海工程 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勘修 清史稿德宗纪
太和门 昭德门 贞度门 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修 清会典八六三
宁寿宫 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修 同上
咸安宫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建 清会典八六三
启祥宫 长春宫 咸福宫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五
文华殿 本仁殿 集义殿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二
延禧宫 永和宫 景阳宫 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五
宁寿宫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建 清会典八六三
天安门 端门券门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重修 同上
慈宁宫 英华殿 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重修 同上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重修 同上
围城 承光殿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建(?) 北京大学藏内阁档册
太和殿 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重修工成 同上 (东华录作三十六年)
昭仁殿 宏德殿 东暖殿 西暖殿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建 日下旧闻考十四
承乾宫 永寿宫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重建 清会典八六三
紫光阁前长廊 康熙四十一年(一七〇二)增筑 同上
顺治一代,规制草创,修复宫室,首重观瞻。故先建乾清宫,以定宸居,(顺治二年)次建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体仁、宏义二阁,位育宫、协和门、雍和门、贞度门、昭德门,(顺治三年)以奠外朝;次修建午门、(顺治四年)天安门,(顺治八年)以重观瞻。又建太庙于外朝,(顺治五年)奉先殿于内廷,(顺治十四年)以谨时飨;建慈宁宫,以奉母后,(顺治十年)重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重建景仁、承乾、钟粹三宫于东,永寿、翊坤、储秀三宫于西,以居妃嫔。(顺治十二年)盖工有先后,事有缓急,不得不尔。然明代宫室,穹宏崇丽,修复尚未及半也。
康熙继位,始加经营,修复宫殿,力求充实。六年重建端门;八年重建太和殿,重修乾清宫;十二年重建交泰殿、坤宁宫、景和门、隆福门;十八年重建奉先殿,皆继顺治修建之工;二十一年建咸安宫;二十二年重建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于内廷之西,文华殿、本仁殿、集义殿于外朝之东;二十五年又重建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于内廷之东。至是明代旧规,可谓完全修复。至若康熙十八年兴建毓庆宫、惇本殿,则已轶出前朝规模,而迹近踵事增华矣。
修复时期之大内宫殿,可以北平图书馆所藏之清皇城宫殿衙署图为实物例证。该图
西长街则有兴善门、丽景门、长春门、清华门,宁福宫、延福宫、嘉福宫、明德宫、永春宫、永宁宫、延禧宫、延春宫,凡妃嫔、皇子女之丧,皆于此停灵。东长街则有广顺门、中和门、景华门、宣明门、洪庆门、洪庆殿,供番佛之所也。(按即今吗哈噶喇庙,清初与南内同为睿亲王府)又有膳房,其门曰景和门,又东则内承运库也。
俞正燮癸巳存稿:墨尔根王为睿亲王,为摄政王,当时称为台星可汗九王,见毛奇龄后鉴录。其旧府据恩福堂笔记,在东安门内之南,明时南城,今吗哈噶喇庙;吴伟业读史偶述诗云云,与今地址悉合。
吴伟业读史偶述诗
松林路转御河行 寂寂空垣宿鸟惊 七载金滕归掌握 百僚车马会南城
南内 自东上南门迤南街东,曰永泰门,门内街北,则重华宫之前门也。其东有一小台,台有一亭,再东南则崇质宫,俗云黑瓦厂,景泰年间英宗自北狩回所居,亦称小南城。按南内有广狭二义,狭义之南内,仅指崇质宫,即今之缎疋库。啸亭续录云:『睿忠亲王府,旧在明南宫,今为缎疋库。』日下旧闻考云:明英宗北还,居崇质宫,谓之小南城。今缎疋库库神庙,有雍正九年重修碑云:『缎疋库为户部分司建,在东华门外
殿西稍北为亭,为斗坛、延晖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前有池。斋西有澄瑞亭,其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东向,七楹。东北向,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即琼苑西门。殿北为承光门,北向,门外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正中为顺贞门。
《宸垣识略》
明宫室坤宁宫,北有围廊,曰游艺斋,与御花园相接。其钦安殿后顺贞门,即坤宁门。今改围廊为坤宁门,而界御花园于外,则钦安之奉玄武,更严肃矣。
其北即神武门。(图十五)
图十五 神武门
内东路
由摛藻堂侧有门,往南转东曰大成左门。入门有钟粹宫。
《故宫图说》:
钟粹宫原名咸阳宫,为皇太子居处。前殿曰兴隆宫,后殿曰圣哲殿。明隆庆间始更名,清仍其旧。钟粹宫为东六宫之一,自德宗后居此,遂袭称为正宫。住所中有御书匾额“澄心正性”,东配厢额书“膺天庆”,西配厢额书“绥万邦”,与西路长春宫略似。至宣统后,移住储秀宫。今改作陈列宫中珍藏历朝名人书画之处。
东为景阳宫,两宫中有夹道,向北有门,曰千婴门。北面群屋一排,曰如意馆、寿药房、敬事房、四执库、古董房。景阳宫后有御书房。东为玄穹宝殿,殿祀玉帝。景地清幽,为宫内道观之一。千婴门极南为麟趾门。西为景仁宫、承乾宫。
《故宫图说》:
景仁宫初名长宁宫,明末改名,清袭用之。为东六宫之一,在承乾宫之南,内有御书“赞德宫帏”匾额。迎门有汉白玉石屏一座,颇工细,相传为元代遗物。东西配殿,无额,为珍妃寝宫。逐渐颓废,经修理后,将正殿定为专陈列商周秦汉鼎彝古器之所。
承乾宫初称永宁宫,明末更名承乾宫,清末改名。为东六宫之一,渐沦为豢养鱼鸟之所。西配厢无额。迄宣统时,已满院榛芜,檐瓦圮侧,不堪入目,宫内亦无所存。今加修理,辟作陈列清代瓷器之用。
东为延禧宫。
《故宫图说》:
延禧宫在东二长街之东,为东六宫之一。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仁宗御书,额曰“慎赞徽音”。道光三十年及咸丰五年两遭回禄。厥后更名水晶宫。而殿庑未修,只建花洞数楹,作培植御用菜蔬之处。迨宣统时,拟改建一游息之地,适武昌革命军起,遂致停工。今院中未成之铁亭,犹当时物也。花洞现已破碎,闻系民国六年复辟时为炸弹所毁云。本院添设防火险库房,即建于此。
永和宫原名永安,崇祯时改永和,清因之。为东六宫之一。德宗时,瑾妃居此。又东为缎库(东有祭神库)、茶库、果房。由麟趾门西,出咸和门南行,转东有门,为斋宫。北为诚肃殿,东为毓庆宫。
《故宫图说》:
毓庆宫系康熙年间建造,为皇太子所居之宫。雍正年间,清高宗及和亲王亦曾居此。嘉庆帝于五岁时即赐居此宫,至十五岁,始移住东二所。后殿为继德堂,堂内西间悬“宛委别藏”匾额。东间为味馀书室,曲径重重。味馀书室之内屋为知不足斋。此宫内部状况或系乾嘉时之旧状。
惇本殿东,为奉先殿。
《宸垣识略》:
明宫室,自奉先殿以东,则外东裕库、仁寿殿、哕鸾宫、喈凤宫等处。今宁寿宫当即其址。又文华殿后,有慈宁宫、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皆无考,或即今文渊阁后置旷地欤?
南为奉先门。出诚寿门,达景运门,是为内东路。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