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慈宁门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慈宁门是内廷外西路慈宁宫的正门,清乾隆年间改建慈宁宫时一并拆建。慈宁门为殿宇式大门,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上,周围环以石雕望柱、栏板。门前出三阶,当中设龙凤御路石。阶前左右陈列铜鎏金瑞兽各1。门内接高台甬道与慈宁宫月台相连。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79

苑右门。钦安殿后曰顺贞门,此外,则玄武门矣。

皇极门之东曰会极门。门东曰文华殿,中悬神宗御书学二帝三王治天下大法十大字。有精一堂、恭默室、九五斋。殿之后曰玉食馆,西北曰省愆居。殿之西曰崇本门。殿之后曰刻漏房,铜壶验时之所。殿东向后开门者曰圣济殿,御用药饵之所。再则徽音门,亦曰麟趾门,其内则慈庆宫,又奉宸宫、勗勤宫、承华宫、昭俭宫。麟趾门之东曰关雎左门,西曰关雎右门。再西曰元辉殿。再北朝南者曰宝善门。迤东曰慈庆宫后门。门之外曰奉先殿,即内太庙也。街东则隆祀门,其内则外东裕库也。又东北并列二门:曰履顺、蹈和,则一号殿仁寿宫之门内有哕鸾宫、喈凤宫,宫妃养老之处。自宝善门亦可通玄武门,其中之门则莲花门也。皇极门之西曰归极门,门西曰武英殿。殿西曰大庖,曰尚膳监。东北曰思善门,曰仁智殿。西南曰御酒房,又北曰慈宁门。嘉靖十五年,以仁寿宫故址并撤大善殿建慈宁宫。过慈宁宫,皆内侍直房。再北过长庚桥则玄武门矣。

紫禁内城之外,北安门东曰黄瓦东门街,南曰尚衣监街,北曰司设监。再东酒醋面局,曰内织染局,曰皮房、纸房,曰针工局,曰巾帽局,曰火药局。再东稍南曰供用库,曰番经厂,曰汉经厂,曰司苑局,曰钟鼓司。再南曰新房,曰都知监,曰司礼监,曰御

卷之六 四九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93

嘉庆左门牌 嘉庆右门牌

履顺门牌 蹈和门牌

景福宫牌 景福门牌

元吉阁牌 协瑞门牌

哕鸾宫牌 泰昌元年十月二十四日被毁。

喈凤宫牌 宫正司

尚衣局 尚食局

尚功局 尚服局

尚寝局 尚宫局

短连库座 万历二十七年五月十二日添盖。

仁寿宫大善殿 嘉靖二十一年九月初八日拆盖。

慈宁宫牌 慈宁门

长信门牌 徽音左门牌

徽音右门牌 永安门牌

慈宁宫花园咸若亭一座 万历十一年五月内更咸若馆扁。 翠芳亭扁

卷之六 六三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89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十九

国朝宫室

隆宗门之西为慈宁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慈宁宫顺治十年建,乾隆十六年重加修葺。东为永康左门,西为永康右门,正中南向为慈宁门,前列金狮二。门内正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宝箓骈禧,又额曰庆隆尊养。屏联曰:兰殿颐和尊备养;萱庭集庆寿延禧。楹间联曰:爱日舒长,兰殿春晖凝彩仗;慈云环荫,萱庭佳气接蓬山。殿前东庑门曰徽音左门,西庑门曰徽音右门。后殿供佛像,恭悬圣祖仁皇帝御书额曰万寿无疆。皇上御书联曰:百八牟尼,现庄严宝相;三千薝卜,闻清净妙香。又联曰:人天功德三摩地;龙象威神两足尊。皆御书。殿后东庑佛室,圣祖御书额曰四星容华。

慈宁宫左殿宇二层,东有门曰慈祥门,与启祥门遥对,慈宁门之南为长信门。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长信门又南旧为永安门,其左为迎禧门,右为览胜门,今制惟正南有长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90

庆门。

圣祖御制慈宁宫问太皇太后安诗 定省深宫曙气催,承恩献寿捧霞杯。晨昏敬睹慈颜豫,不尽欢欣踊跃回。

乾隆三十六年御制恭祝皇太后八帙寿颂 懿懿慈宁,乾清宫右。历代敦崇,以奉文母。昔实单檐,今易重构。申无方养,祝无疆寿。三大朝礼,率群辟公。观瞻斯协,庆忭攸同。熊熊丸丸,实实隆隆。左平右墄,纳陛惟中。岁在重光,月惟阳复。八帙爰开,万年永卜。五世曾元,一堂雍肃。曷其有极,介祉景福。

乾隆三十七年御制皇太后圣寿节慈宁宫行礼是日雪即事成什 值斋庆典例移前,今年冬至在月之廿七日,圣寿节前一日即应致斋,因预于廿二日行庆祝礼。节步新叨恩谕宣。向遇朝贺行礼,例于永康左门降舆步入。今恭奉懿旨,以朕年逾六旬,虽精力强健,亦宜随时撙节。命嗣后元旦于慈宁门东阶下降舆,万寿节于西阶下降舆,并就门旁预设便坐,以资小憇。敬率群公趋凤阙,恰逢六出降瑶田。瓦沟积索连祥色,树杪悬英引瑞烟。骈叠天庥何以荷?爱民勤政益乾乾。

乾隆四十二年御制二十五日为圣母诞辰诣慈宁宫瞻拜感成长句志痛 依旧慈宁清晓时,沾襟肃拜曷胜悲!龙■已送元宫闭,凤扆空瞻宝殿垂。神御罢陈遵昔典,列后神御,惟遇元旦敬同列祖、列宗供奉寿皇殿瞻礼,余日尊藏。遇诞辰亦不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今圣母之事,虽哀莫能罄,而礼不敢踰,一切悉遵旧典。兹值诞辰,惟诣慈宁宫佛堂瞻拜,以申悲悃耳。杯桊敬抚切今思。祝厘昨岁那堪忆,一变谁知忽若斯?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51

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麟趾门之东曰关睢左门,再西曰元辉殿,再北朝南者曰宝善门,迤东曰慈庆宫,后门门之外曰奉先殿,即内太庙也,街东则隆祀门,其内则外东裕库也。又东北并列二门曰履顺、蹈和,则一号殿,仁寿宫之门内有哕鸾宫、喈凤宫,宫妃养老之处。自宝善门亦可通玄武门,其中之门则莲花门也。皇极门之西曰归极门,门西曰武英殿,殿西曰大庖,曰尚膳监,东北曰思善门,曰仁智殿,西南曰御酒房,又北曰慈宁门。嘉靖十五年,以仁寿宫故址并撤大善殿建慈宁宫,过慈宁宫皆内侍直房,再北过长庚桥则玄武门矣。春明梦余录

〔臣等谨按〕前明宫室规制,本朝多仍其旧,有更易其名者,如皇极门今改为太和门,弘政门今改为昭德门,宣治门今改为贞度门,会极门今改为协和门,归极门今改为熙和门,广和左、右门今改为广生左门、广生右门,文昭、武成二阁今改为体仁阁、弘义阁,其宏孝、神霄等殿今改建斋宫及毓庆宫。详见国朝宫室。

原顺天主考,例不赐宴,独南畿二主考辞朝,赐宴于阙东松林,相传云遵洪武旧制。春明梦余余

补唐人入朝,多侈言花柳之盛。五言诗如王维云: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杜甫云: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又云: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蘂红。戴叔伦云:月沉宫漏静,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85

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府县生员舁进,礼部官前导,尚书、侍郎、府尹暨丞后随,由午门中门入,至乾清门、慈宁门恭进。内监各接奏,礼毕皆退。府尹乃出土牛环击,以示劝农之意。(大清会典)

  原上元穿灯景补子,三月三日换罗衣,四月四日换纱衣,五月朔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七月七日穿鹊桥补子,九月四日穿重阳景菊花补子,十月朔换穿纻丝,冬至节穿阳生补子蟒衣,腊月二十四日祭灶后,宫眷内臣穿葫芦景补子蟒衣。(芜史)

  原清明,戴柳枝于发。夏至戴萆麻子叶、长命菜,即马齿苋也。立秋日戴楸叶。(同上)

  原铎针者,内官钉帽中央,金银珠翠珊瑚皆可制。元旦则大吉葫芦,元夕则灯笼,端午则天师,中秋则月光,重阳则菊花,冬至则绵羊。太子颁历日则宝历万年,其制八宝荔枝、卍字鲇鱼也。万寿节则万寿洪福齐天,其制于齐天字两旁各红蝙蝠一枚,又有枝个,其制减小,偏向成对。又桃枝则不垂。(同上)

  原岁除,檐楹插芝麻秸,院中焚柏木柴,名曰㷒岁。元旦起,掷门闩于地者三,曰跌千金。以小榼盛驴肉食之,曰嚼鬼。立春日,无贵贱食萝卜,曰咬春。二月二日,用黍面枣糕以油熬之,曰薰虫。三月食鲊,曰桃花鲊。四月八日,进不落夹,用苇叶方包糯米,长可四寸,阔一寸,味与粽同。六月六日,食银苗菜,即藕苗也。九月食迎霜兔。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98

国朝宫史 七二

彩缎等物,咸欢忭叩首。谢恩毕,理藩院尚书引陪臣退,仍由殿右门趋出。众咸退。皇帝迁便殿。凡属国陪臣于乾清宫觐见者仪同。 恭查乾隆十八年博尔都噶里雅贡使巴哲格伯里多玛那等入觐,亦于乾清宫召见,礼如之。

册尊皇太后及恭上徽号仪

  册尊皇太后及恭上徽号之礼:内阁既承旨,礼部诹吉以闻,乃遍布诸司供备。豫期,礼部、工部官会制册宝,既办,舁奉内阁恭镌册文、宝文。前期一日遣官祗告天地、太庙后殿、奉先殿、社稷如常仪。是日,内阁具奏书书词前期撰拟进呈,恭候钦定,敬谨书写。盛于函。质明,内銮仪卫陈皇太后仪驾于慈宁门外至长信门外,掌仪司内监陈中和韶乐于慈宁宫檐下,陈丹陛大乐于长庆门内,俱北向。礼部鸿胪寺官豫设黄案一于慈宁门外,一于中和殿内,均正中南向。武备院卿豫设皇帝拜褥于慈宁门外,黄案南北向。大学士一人,朝服,奉奏书函。中书舍人前导至中和殿阶下,导者止。大学士以奏函入殿,陈于案,启缄展书加函上,退,俟于东檐。礼部尚书、侍郎二人诣乾清门奏时,遂前导驾。皇帝礼服,乘舆出宫。内大臣、侍卫前引、后扈如常仪。至中和殿北阶降舆,诣殿内案前,北向阅奏书毕,转立东次,西向。大学士一人进,纳书函内,恭奉由殿中门出。礼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99

部尚书、侍郎导引前行,皇帝乘舆从至永康左门。奉奏书大学士由中门入,至慈宁门东阶下,导者止。大学士进跻中阶,近案前折旋,就左门之东负序西面立。皇帝降舆,入左门。礼部尚书、侍郎恭导, 以 下 行 礼 皆 恭 导 。升慈宁门东阶,西向立。后扈内大臣从凡行礼,进退皆从。 立于后。前引十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豹尾班侍卫止立东阶下,如三大节仪。大学士一人由西阶进,就立西檐下,宣读官一人从少后立,均西面。鸿胪寺鸣赞二人于东西楹相对立。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请皇太后御慈宁宫。皇太后礼服出宫,中和韶乐作,奏「豫平之章」。 曰:「慈闱福履昌瑞云,承辇献嘉祥。徽流宝册光玉食,欢心萃万方,旭日正当阳。

绥眉寿,乐且康,瑶池蓂叶芳,如山阜,永无疆。」陞座,乐止。皇帝诣拜位北向立。奉奏书大学士

暨西檐大学士咸进至案前,左右立。鸣赞奏「跪」,皇帝跪。大学士跪进奏书于右。皇帝受奏书,恭献,大学士跪接于左,兴,跪陈于案,退。鸣赞赞「宣奏书」,宣读官进至案前,北面跪,启函恭奉奏书宣读,毕,仍纳于函,兴,退。皆复位,奏「叩,兴」。丹陛大乐作,奏「益平之章」。 曰:「皇家燕喜,福寿协慈徽。千官拜舞,万国瞻依,霭璇宫,圣日辉。」皇帝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旋位。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礼成」,皇太后起座,中和韶乐作,奏「履平之章」。 曰:「璇宫瑞霭霏,翚翟山河上衮衣,宝箓庆璇帏。万国欢愉颂德徽,长日丽晴晖。青鸾舞,凤在墀,康强福禄宜,亿万载,祝期颐。」还宫,乐止。皇帝降阶,导从如来仪,出永康左门,乘

卷之五典礼一 七三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00

国朝宫史 七四

舆还宫。内监举奏书案入。大学士以下皆退。至日昧爽,皇太后仪驾、乐悬所司照前陈设。銮仪卫设皇帝法驾卤簿,乐部陈乐悬于太和殿前至午门外,礼部鸿胪寺设黄案一于太和殿内,一于慈宁宫门外,一于阶下,均正中南向。又设黄案一于阶上左门之东,西向,乃序班位。慈宁门外案南正中为皇帝进册宝位,北向。奉册宝大学士二人,位左案之东西面。接册宝大学士二人,位西檐下东面。宣读官二人,位西檐大学士后。鸿胪寺鸣赞二人,分立于前檐东西面。前引、后扈内大臣、侍卫、王公、文武百官、记注、纠仪、传赞各官立位、拜位均与三大节同。是时,王公、文武百官朝服毕,会所司设龙亭二于内阁门外。礼部侍郎诣阁,暨内阁学士奉金册、金宝于盝,奉宣读册文、宝文于函,分置亭内,銮仪校舁行,前册亭,后宝亭。礼部官属十人前引,导以御仗二、黄盖一,至太和殿内。册亭左肆,宝亭右肆。奉册宝官陈金册、金宝于案,册东宝西。鸿胪寺引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由昭德、贞度门入,于丹陛上序立,引公、侯、伯、子、男、文武二品以上官于右翼门外序立,引三品以下官于午门外序立。礼部尚书、侍郎二人诣乾清门奏时,遂前导驾。皇帝礼服,乘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午门鸣钟鼓。至太和殿北阶降舆。皇帝御太和殿,中和清乐作,奏「海上蟠桃之章」。 曰:「海上蟠桃乍熟,日边红杏

初芳,慈闱履庆承天贶,景福正绵长。(一解)启蓬莱,排仙仗,露漙漙,凝仙掌。袆衣翟服烂明珰,耀金铺日拥扶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01

桑。喜风和骀荡,罏薰百和香。太平有象,孝德光昌。(二解)殿当中,云光瀁,驾临轩,金闺敞。孝思不匮重天常,展瑶函宝册辉煌。喜风和骀荡,罏薰百和香。太平有象,孝德光昌。(三解)紫霞杯,葡萄酿,九华灯,芙蓉桁。流霞绀雪酌天浆,颂期颐,地久天长。喜风和骀荡,罏薰百和香。太平有象,孝德光昌。(四解)玉衡平,金波朗,湛露融,阶蓂长。云璈法曲奏清商,奉慈徽长信传芳。喜风和骀荡,罏薰百和香。太平有象,孝德光昌。(五解)万方玉食尊亲养,孝治蒸蒸天下仰,敬歌万寿无疆。(趋辞)"皇帝北向阅册宝。礼成,乐止。奉册宝官恭奉置亭内,銮仪校舁行,诣慈宁宫。皇帝乘舆从。王公暨文武二品以上官各于所立位跪候,龙

亭、御驾过,兴。以次从至永康门外,龙亭由中门入,至慈宁门东阶下。皇帝降舆,礼部尚书、侍郎恭导, 以下行礼皆恭导。 入左门。礼部侍郎、内阁学士奉金册、金宝陈于阶下案上。大学士二人奉宣读册文、宝文,由中阶进,陈于左案,遂就位立。皇帝升,自东阶西向立。大学士二人由西阶进,就立西檐下。宣读官二人从立少后。鸣赞立东西楹。鸿胪寺引王公百官咸依班位序立,与三大节同。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请皇太后御慈宁宫。皇太后礼服出宫,中和韶乐作,奏"豫平之章"。乐章与进奏书同,下仿此。升座,乐止。礼部侍郎、内阁学士就阶下案奉金册、金宝升中阶,陈于中案,退。皇帝诣拜位,北向立。鸿胪寺引王公以下文武百官咸北面就位,立。大学士就案奉宣读册文、宝文,暨西檐大学士咸进至中案前,左右立。鸣赞奏"跪",皇帝跪,群臣皆跪。奏"进册",大学士跪进册

卷之五典礼一 七五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02

国朝宫史 七六

于右,兴,退。皇帝受册恭献,大学士跪接于左,兴,陈于中案,退。奏"进宝",如进册之仪。赞"宣册",宣册官进至案前,北面跪,启函恭奉册文宣读讫,仍纳于函,兴,退。赞"宣宝",如宣册之仪。毕,皆复位。内监四人举册宝案,二人前导,由中门入,陈于慈宁宫槛外正中,南向,退。奏"叩,兴",丹陛大乐作,奏"益平之章",皇帝率王公群臣行三跪九叩礼。午门外序立百官承传随班行礼。毕,乐止。皇帝旋位,东次立。王公以下各退就班位立。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礼成",皇太后起座,中和韶乐作,奏"履平之章"。还宫,乐止。皇帝降阶,出永康左门,乘舆还宫。翊卫如来仪。众皆退。内监移设丹陛乐于慈宁门东西檐下,设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拜褥于慈宁宫月台上,设公主、福晋、命妇拜位于丹陛上,均北向。内监转奏皇后。皇后率六宫、公主、福晋、命妇诣慈宁宫行礼,如三大节之仪。贵人及皇子、皇孙等于皇太后后宫行礼,及宫殿监率阖属首领太监随从行礼,俱由宫殿监先期具奏请旨。 翌日,皇帝御太和殿,王公、文武百官上表行庆贺礼,颁诏布告天下。

册立皇后仪

册立皇后之礼:制下,礼部诹吉以闻,遍布诸司供备。豫期,礼部、工部官会制册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05

景运门授册使。正使持节,副使从,诣后左门复命,册立礼成,还节。有司各退。翌日昧爽,皇太后仪驾、乐悬全设,鸿胪寺官设进表黄案一于慈宁门外,礼部官捧王以下文武各官庆贺皇太后表文送内阁。内阁捧皇帝庆贺皇太后表文恭进于皇太后宫。武备院卿豫设皇帝拜褥于慈宁门槛外正中。鸿胪寺官引王公于慈宁门,文武大臣二品以上俱于长信门外,三品以下于午门外,各依常次祗候。礼部尚书奏请皇帝诣皇太后宫行礼,王公、文武大臣官员俱随行。礼毕,皇帝还宫,王等俱出。是日,銮仪卫陈皇帝法驾卤簿,乐部陈乐悬,皇帝御太和殿,诸王、文武各官上表行庆贺礼,颁诏宣示天下。是时,皇后诣皇太后宫行礼。礼毕,俟驾还宫,诣皇帝前行礼。皇贵妃率贵妃、妃、嫔、公主、王妃、命妇于皇后前行礼,均如三大节仪。贵人及皇子、皇孙等于皇后宫行礼,及宫殿监率阖属首领太

监随从行礼,俱由宫殿监先期具奏请旨。

册封皇贵妃、贵妃、妃、嫔仪

  册封皇贵妃之礼:命下,礼部诹吉以闻,所司制册、宝送内阁镌字。届期,礼部奏请命大学士、尚书一人充册封使,侍郎、内阁学士一人充副使。先一日,遣官祗告太庙后殿、奉先殿,俱如常仪。至日质明,礼部鸿胪寺官设节案、册宝案于太和殿内。銮仪卫

卷之五典礼一 七九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08

国朝宫史 八二

毕,乐止。皇后率皇贵妃等各还后宫。升帘。宫殿监引诸皇子、皇孙升东、西丹陛,北面立,行三跪九叩礼。是时,宫殿监率阖宫首领太监在东、西丹墀下随行礼。毕,引皇子等退立两旁。皇帝起座。中和韶乐作。万寿奏"泰平之章",曰:"皇躬福禄宜,永绍鸿图丕丕基。彤陛

长仙芝,乐奏箫韶丹凤仪。南山献寿卮,人心悦,天意随。为德遍群黎,歌乐恺,万年斯。"元旦奏"和平之章",曰: "圣人延俊英,钧天乐奏绕彤廷。华夷一统宁,士庶欢忻乐太平。宝鼎御香盈,祥烟袅,瑞霭生。箫韶喜九成,齐庆祝,万千龄。"冬至奏"允平之章",曰:"皇心克配天,玉琯葭灰得气先。彤廷胪唱宣,四海共球奏御筵。珠斗应玑璇,金镜朗,麟凤骞。人间景福全,咨屡省,懋干干。"乐止,各退。其贵人等位俱由宫殿监请引至后宫行礼。

皇太后圣寿、元旦、冬至三大节庆贺仪

  是日,内銮仪卫豫陈皇太后仪驾于慈宁门阶下至长信门外。掌仪司内监设中和韶乐于慈宁宫檐下,设丹陛大乐于长庆门内,俱北向。所司豫设案一于慈宁门东。内阁学士自内阁奉皇帝庆贺表文出, 表文先期由内阁如式具拟,恭候钦定,敬谨书写。 内阁官前导, 大学士从,由熙和中门至永康左门外,导者止。大学士奉表文,礼部尚书、侍郎导入,至慈宁门升东阶,陈表案上,退。内监举案,宫殿监侍二人前引,由左门入,恭设于宝座东西向。礼部官奉诸王大臣、内外文武官庆贺表文安龙亭内,校尉舁行,鼓吹前导,由东长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09

安门至午门外,陈设如仪。是时,武备院卿豫设皇帝拜褥于慈宁门外正中,北向,辨群臣朝位及执事官位。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立中阶下左右,先集永康左门外候驾随入。宗室公、将军、公、侯、伯、大学士、内大臣、尚书、都统、子、侍郎、副都统、男、内阁学士、前锋统领、护军统领、步军统领、侍卫集长信门外,文武三品以下集午门外,皆按翼东西面序立。记注翰林四人,立慈宁门外西阶下。御史二人,立慈宁门外。纠仪御史、礼部官属各二人,立午门外,皆东西面北上。执事、鸿胪寺卿二人,鸣赞二人,立慈宁门檐下。引进王公鸣赞二人,二品以上鸣赞二人,三品以下鸣赞二人,视所司为位。又鸣赞二人,立午门外,皆东西面。又鸣赞一人,立于永康左门;一人立于右翼门,二人立于熙和门内外,二人立于午门内外,闻唱承传百官行礼。质明,礼部尚书、侍郎诣乾清门奏时。皇帝具礼服,乘舆出宫。元旦由乾清门出隆宗门,圣寿、冬至出启祥门。 导从、翊卫如常仪。礼部尚书、侍郎导至永康左门,降舆,入。礼部恭导皇帝升慈宁门东阶,于门左西向立,后扈大臣从侍于后,前引十大臣于长信门内左右序立。领侍卫内大臣率豹尾班侍卫夹东西阶佥立。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请皇太后升慈宁宫宝座。皇太后礼服出宫,中和韶乐作,奏"豫平之章"。乐章见册尊礼,下仿此。惟乾隆二十四年冬至恭遇圣寿,又值平定回

部,另撰乐章曰:"慈宁集庆长,坤元叶德焕嘉祥。晴晖转一阳,玉食承欢福履昌。西极尽来,同稽首,颂寿康。尧

卷之五 典礼一 八三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10

国朝宫史 八四

阶蓂叶芳,受兹福,永无疆。"升座,乐止。礼部尚书、侍郎恭导皇帝就拜位北向。是时,鸿胪

寺官引王公于阶下,引长信门外大臣暨午门外百官咸就位,北面序立。丹陛大乐作,奏 "益平之章"。皇帝率诸王、文武群臣行三跪九叩礼。承传鸣赞官接传午门外,各官均随行礼。乐止,皇帝旋位立,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请皇太后还宫,中和韶乐作,奏"履平之章"。乾隆二十四年冬至另撰乐章曰:"瑶宫霭紫烟,日丽彤墀百福全。德范播尧天,文笥珠玑晋九边。翬翟耀琼筵。添宫线,玉戺前。绥和兆万年,永乐恺,协玑璇。"乐止,礼部尚书奏"礼成",恭导皇帝出永康左

门,乘舆还宫。礼部官捧王公、百官所进庆贺表文送内阁。皆退。是时,皇太后仪驾、中和乐器照常陈设,其丹陛大乐移设于慈宁门内檐下北向。侍卫、命妇豫设皇后拜褥于丹陛上正中,设皇贵妃、贵妃、妃、嫔拜褥于左右各稍后,序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命妇以上拜位于丹陛上。按左右翼依次分立,均北面。设引礼命妇二人赞相礼仪。又设命妇八人前引。自公主逮命妇凡与朝贺及执事者,咸朝服,自永康右门入,进慈宁门,于东西丹墀序立。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请皇后诣皇太后宫行礼,皇后率皇贵妃、贵妃、妃、嫔具礼服,升舆,以次出启祥门。前引命妇恭导至徽音左门外降舆,入升丹陛,至檐前东向立。皇贵妃以下各依左右位东西向立。引礼命妇转传内监奏请皇太后升座。皇太后礼服出宫,中和韶乐作,奏"豫平之章"。乐章如前,下仿此。升座,乐止。引礼命妇引皇后、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16

国朝宫史 九〇

诣皇太后、皇帝、皇后宫门前,行三跪九叩礼,各如仪。内务府官率銮仪校以公主妆奁诣额驸邸第,内管领命妇二人偕女侍随往铺陈。至日黎明,额驸家备九九礼物,文马十有八,鞍辔具,胄甲十有八,马二十有一,驼六,羊八十有一,酒九十尊,诣午门恭纳。午刻筵燕于保和殿、慈宁宫,如初定礼。是日,所司豫奏请王、福晋、贝勒、贝子夫人中结发偕老者,钦命陪送。内务府大臣命妇二人,内管领命妇十人充导从,皆盛服于宫外别室祗候。赞事命妇豫诣额驸邸别室祗候。自公主所出宫门至额驸邸,步军统领饬所部洒扫清道。銮仪卫备仪仗彩舆。内务府总管一人,官属四人,内管领二人,护军参领二人,护军校二人,蟒袍补服,偕护军二十人于所出宫门前祗候。吉时届,公主吉服诣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行礼。若妃、嫔出者,并于所生妃、嫔前行礼。各如仪毕,命妇翊升舆,下帘,内校舁行出宫。仪仗前列灯八、炬十前导。陪送福晋夫人及随从命妇乘舆随行。内务府总管、内管领乘骑稍远导从,参领及护军乘骑扈行,诣额驸邸第合卺。翼日,公主、额驸夙兴,朝服,公主诣皇太后、皇帝、皇后及所出妃、嫔前行礼。额驸诣慈宁门外东阶下、乾清门外、内右门外行礼,各如仪。毕,还邸第。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38

国朝宫史 一一二

国朝宫史卷之七

典礼三

礼仪下

慈宁宫筵宴仪

  恭遇皇太后圣寿及元旦诸庆典,慈宁宫筵宴。前期,礼部疏请,得旨,遍布诸司供备。内务府奏请钦命进爵命妇,尚膳内管领具御馔宴席,诸王进馔筵牲酒。届日黎明,内銮仪卫设皇太后仪驾卤簿,内监设乐悬均如朝贺仪。公主、福晋、夫人、命妇咸朝服集永康右门外祗竢。武备院张黄幕于慈宁门外阶下正中。内管领设反坫于幕下,尊、爵、金巵、壶、勺具。尚膳女官等入殿布席。设皇太后御筵于宝座前,加黄羃。东为皇后御筵,西南向稍后。左右为皇贵妃、贵妃、妃、嫔宴席,东西向。再后为公主、福晋以下乡君、入八分公夫人以上宴席。殿外丹陛左右为公、侯、伯、子、男、满洲一二品大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39

臣命妇宴席,并重行,北上东西向,加羃。所司具乐舞、杂技祗竢。届时,内监引公主以下自永康右门进慈宁门,序立于东西丹墀。巳刻,礼部尚书、侍郎转传内监,奏请皇后诣皇太后宫筵宴。皇后率皇贵妃以下具礼服升舆,以次出启祥门。前引命妇恭导,由慈祥门至徽音左门外降舆,入。皇后进至殿内,东向立。皇贵妃以下随入,稍后东西序,立。公主、福晋、夫人、命妇按翼升丹陛序立。引礼女官转传内监,奏请皇太后御慈宁宫。皇太后礼服出宫,中和韶乐作,奏"豫平之章", 乐章见册尊仪,下仿此。 升座,乐止。引礼女官引皇后以下就宴位、引公主以下各趋宴次。咸于本座行一拜礼,坐进茶,丹陛清乐作,奏"海宇升平日之章"。曰:"海宇升平日,景物雍熙,偏乾坤,草木乐清时。河清海晏麦双歧,麟

游凤集枝连理。风澹澹,日依依。正蓬壶乍启,天顔有喜。金门嶰竹传仙吹,金猊篆袅香烟细,合殿欢声殷地。一统山河,万年天子。(一解)佳气佳瑞满皇畿,天门詄荡御筵披,千峯叠嶂排晴翠。动龙蛇,日煖旌旗,青葱玉树万年枝。燕温温,玉戺金墀。(二解)天工四序平分岁,皇心惟念小民依。一自农功始,祁寒暑雨编畴咨。崇墉栉比,丰乐成民瑞;真民瑞,茅檐外,箫鼓乐豳诗。(三解)溯当年,深仁厚泽;到于今,累洽重熙。皇心继述踵前徽,勤宵旰,敕惟时惟几。(四解)孝飨吉蠲,修祀事,奉明粢。于豆于豋祝繁禧,为民祈,圣心无逸。天庥至,天心锡福圣无为。圣无为,太平恭己重裳治。(五解)得贤臣,襄上理,贲干旌,连茹汇征至。蝉有緌,鹭在墀。九苞飏彩映朝曦,来集上林枝。(六解)民俗恬熙,盈宁妇子,康衢黄发偕儿齿。食旧德,服新菑。想中天,尧舜世,鼓腹共游嬉,亦越于兹。戴尧天,遵舜轨。(七解)重译来时,梯航万里,冠裳玉帛图王会。于万载,太平基。想中天,尧舜世,鼓

卷之七 典礼三 一一三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84

国朝宫史 二五八

  圣祖仁皇帝御制景福宫颂 慈顔懿教,祗奉铭箴。福祉灵寿,遐龄喜深。松筠玉树,绕砌清音。淑德纯嘏,萱枝茂林。挥毫敬颂,永日葵心。

景福宫之后为兆祥所,今为皇子所居。西为花园,又西即神武门也。

  隆宗门之西为慈宁宫,顺治十年建。东为永康左门,西为永康右门。正中南向为慈宁门,前列金狮二。门内正殿御笔匾曰:"宝箓骈禧",又匾曰:"庆隆尊养",联曰: "爱日舒长,兰殿春晖凝彩仗;慈云环荫,萱庭佳气接蓬山。"后殿供奉佛像,圣祖仁皇帝匾曰:"万寿无疆",御笔联曰:"百八牟尼,现庄严宝相;三千薝卜,闻清净妙香。"又联曰:"人天功德三摩地,龙象威神两足尊。"前殿东庑南有佛堂,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四星容华",宫左殿宇二层,东有门曰慈祥门,与启祥门遥对。慈宁门之南为长信门,凡大朝贺,门前陈设皇太后仪驾,文武二品以上大臣俱于门外随班行礼。南为永安门。其左为迎禧门,右为览胜门。右门之内即花园也。园中为咸若馆。东北为端化亭,上有楼。楼之南有室,匾曰:"含清晖"。咸若馆前有池,池上为临溪亭。东为翠芳亭,西南为绿云亭。

  圣祖仁皇帝御制慈宁宫问太皇太后安诗 定省深宫曙气催,承恩献寿捧霞杯。晨昏敬睹慈顔豫,不尽欢欣踊跃回。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70

址。又文华殿后有慈宁宫、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皆无考,或卽今文渊阁后之旷地欤?

隆宗门之西为冰窖四座。又西为慈宁宫,东为永康左门,西为永康右门。中南向者为慈宁门。前列金狮二。内为正殿,御书额曰宝箓骈禧。殿前东庑曰徽音左门,西庑曰徽音右门。后殿供佛像。殿后东庑佛室,圣祖额曰,四星容华。宫左殿宇二层,东曰慈祥门,与启祥门相对。

慈宁门之东为长信门。

慈宁宫花园前宇为咸若馆。馆之左为宝相楼,右为吉云楼。自宝相楼南为含清斋,自吉云楼南为延寿堂。池上为临溪亭。咸若馆后为慈荫楼。

慈宁宫之西为寿康门。内为寿康宫,额曰慈寿凝禧。东暖阁后殿西室皆御书额。寿康宫之后为寿安宫,东西为长街,街西为长庚门。

长元按:明宫室嘉德右门之西曰长庚门,凡夫匠淘沟修造,或宫人疾故,皆开此门。

正中南向为寿安门,内为春禧殿,殿后为寿安宫,正殿额曰长乐春晖。东西暖阁皆御书匾联。殿前延楼,左右相属,中为崇台三层,演戏。殿后庭中,叠石为山,东曰福宜斋,西曰萱寿堂,皆御书。

慈宁宫之东北,卽启祥门夹道。其北南向者为凝华门,内为雨华阁,俱供佛。西为梵宗楼。阁后为昭福门,内为宝华殿,殿后为香云亭,其北为中正殿。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89

北为苻望阁,阁后为倦勤斋。斋西廊外为竹香馆,[四]阁西为[玉]萃[粹]轩,①其南曰得闲室,北为净尘心室。[五]景福宫之后为兆祥所,旧为皇子所居,西为花园,又西即神武门也。

注:

[一] 《故宫考》:"古华轩额已毁"。

[二] 《日下旧闻考》:"亭中刊有[御笔临]董其昌《兰亭[记]》,②今无存"

[三] 《故宫考》:"抑斋之外,有撷芳亭,西为矩亭"。

[四] 《故宫考》:"竹香馆内结构悉以竹为之"。

[五] 《故宫考》:"自衍祺门至苻望阁、倦勤斋,是为宁寿宫之西一路,西路旧无人居,荒芜特甚,与中路、东路之曾为慈禧住处者迥别。盖自乾隆卒后,迄今已百二十有五年矣"。

校勘记:

① 阁西为玉粹轩 玉,原脱。粹,原误为萃。《日下旧闻考》卷一八"按语"云:"苻望阁西门外为玉粹轩"。

据改。

② 亭中刊有御笔临董其昌《兰亭记》《日下旧闻考》卷一八"按语"云:"(古华轩)轩西亭额曰禊赏亭,亭中恭刊御笔临董其昌《兰亭记》"。据补。

由隆宗门而出,右为慈宁宫,[一]顺治十年建,乾隆十六年重修。正中南向者为慈宁门,东为永康左门,西为永康右门,门前列金狮二,门内即慈宁宫正殿。殿前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70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八

宫殿八 内廷五

慈宁宫

臣等钦惟高宗纯皇帝承奉懿徽,光天孝养,岁三大朝,率王公大臣诣慈宁宫称庆,逾四十

年。考是宫向不施层檐。恭届皇太后八旬晋祝,始增加前殿重檐而遹新之。宫西为寿康宫。亦颐侍起居之所。宫后本咸安宫旧址。乾隆辛未改建寿安宫。越辛巳,重加修葺,则恭祝萱闱六七袠时,递举上仪之崇构也。泊丁酉以后,前二宫旧供佛地,庄严为宝殿。敬于孝圣宪皇后诞辰暨上元前日,升香瞻礼,志慕人天,并蒙训垂奕禩,留为奉养东朝所居,以昭旧典,义详圣制诗什。

臣等胪叙三宫规制,并识缘起,用表万亿年钧庭福地,慈云环荫之吉祥焉尔。

  隆宗门之西为慈宁宫。东为永康左门,西为永康右门,正中南向为慈宁门。前列金狮二,门内左出者为徽音左门,右出者为徽音右门。正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宝箓骈禧",又匾曰: "庆隆尊养",联曰:"爱日舒长,兰殿春晖凝彩仗;慈云环荫,萱庭佳气接蓬山。"屏联曰:"兰殿颐和尊备养,萱庭集庆寿延禧。"屏上,恭刻圣制慈宁宫颂: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八 四七一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71



国朝宫史续编 四七二

懿懿慈宁, 乾清宫右。历代敦崇, 以奉文母。昔实单檐, 今易重构。申无方养, 祝无疆寿。三

大朝礼,率群辟公。观瞻斯协,庆忭攸同。熊熊丸丸,实实隆隆。左平右墄,纳陛惟中。岁在重

光,月惟阳复。八袠爰开,万年永卜。五世曾玄,一堂雍肃。曷其有极,介祉景福。

圣制还宫诣慈宁宫恭问皇太后安喜而成什 丙申

三千余里往还路,八十五龄康健躬。巷舞衢歌申众悃,陆舆水舫慎予衷。安祥蒇事诚堪庆,今

古膺厘孰与同。适自东巡虔祝愿,高年定并岱宗崇。

圣制二十五日为圣母诞辰,诣慈宁宫瞻拜感成长句志痛 丁酉

依旧慈宁清晓时,霑襟肃拜曷胜悲。龙■已送元宫闭,凤扆空瞻宝殿垂。神御罢陈遵昔典,列 后

神御,惟遇元旦敬同列祖、列宗供奉寿皇殿瞻礼,余日尊藏。遇诞辰亦不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今圣母之事虽哀莫能罄,而礼不敢踰,一切悉遵旧典。兹值诞辰,惟诣慈宁宫佛堂瞻拜,以申悲悃耳。桮桊敬抚切今思。祝

厘昨岁那堪忆,一变谁知忽若斯。

  后殿供奉佛像,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万寿无疆",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百八牟尼,现庄严宝相;三千薝卜,闻清净妙香。"又联曰:"人天功德三摩地,龙象威神两足尊。"前殿东庑南有佛堂,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四星容华"。宫左殿宇二层,东有门曰慈祥门,与启祥门遥对。慈宁门之南为长信门,又南旧为永安门,左为迎禧门,右为览胜门。今制,惟正南曰长庆门。右门内即花园也。园中为咸若馆,供佛。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寿国香台",联曰:"证最胜因,金界庄严欢喜地,赞无量寿,宝轮拥护吉祥云。"馆前有池,池上为临溪亭。馆东为宝相楼,西为吉云楼,西南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191



国朝宫史续编 一五四

九老会诗 有序 辛卯

  征会昌之盛事,祝厘曾颂叶作朋;继辛巳之鸿仪,增美仍序偕尚齿。兹届慈闱八旬万寿,复得香山九老三班,秩文武之崇阶,领以宗藩矍铄;列林泉之耆硕,遂其嘉会逍遥。合廿七人之岁月多多,积荣而延洪若券;卜万亿年之升恒永永,依旬而纪瑞如环。累洽重熙,欣符景运。载赓作绘,具有成规。用倡长言,更期递举。

九老三班前例曾,十年一举介厘增。八旬庆溯七旬典,辛卯祥开辛丑征。旰食宵衣犹此佐, 右

王七文臣,共

启疆拓宇底须能。右武臣九人,共优游林下同来贺, 右致仕九人,共万寿称觞合作朋。

六百八十八岁。

六百八十五岁。

七百二十九岁。

皇太后圣寿节慈宁宫行礼是日雪即事成什 壬辰

今年冬至在月之廿七日。圣寿节前一

日,即应致斋,因预于廿二日行庆祝礼。

向遇朝贺行礼,例于永康左门降舆

步入。今恭奉懿旨,以朕年逾六旬,

虽精力强健,亦宜随时撙节,命嗣后元旦于慈宁门东阶下降舆,万寿节于西阶下降舆,并就门旁预设便座,以资小憩。

色,树杪悬英引瑞烟。骈曡天庥何以荷,爱民勤政益干干。

臣等恭辑册尊皇太后仪,并及册尊太妃之礼。伏读圣制诗集,有温惠皇贵太妃八旬、皇贵裕

太妃九旬寿诗,谨依前卷之例,以次登载。

高宗纯皇帝圣制诗

恭祝温惠皇贵太妃八旬千秋 壬午

椒涂连岁庆筵频,五世孙曾共燕申。八秩鸿禧初启节,三宫眉寿最高人。芳称早见盈彤史,淑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187



国朝宫史续编 一五〇

计,呼嵩鞠跽来如云。

右第十七章

慈顔有喜安以愉,德洋恩普周寰区。纯庥永永庆那居,亿万斯年乐于胥。

右第十八章

三十七年十一月,礼部奏:本月二十五日,皇太后圣寿节,二十七日长至,恭届南郊大祀,已

入斋戒期内,所有庆贺典礼,请先期于二十二日举行。得旨:是。癸丑,奉谕旨:奉皇太后懿旨,

向来每遇庆典令节,皇帝诣慈宁宫朝贺,至永康左门外即降舆步入。今皇帝春秋已逾六旬,虽气体

强健,精力如常,而礼数过劳之处,亦宜随事撙节。嗣后遇元旦行礼,在慈宁门东阶下降舆;万寿

行礼,在慈宁门西阶下降舆,并就门旁着内监设便坐,以资小憩,以示惓惓爱护之意。钦此,朕钦

承慈命,敢不祗遵。着传谕各该衙门,载入仪注,敬谨遵照。

高宗纯皇帝圣制文

恭祝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鸿称积庆颂

谨序

臣闻思齐显德,徽乃播音,繁祉介眉,庆宜歌颂。惟天保之福孔固,以莫不增;由嘉乐之佑自

申,必得其寿。累万万而推轩纪,旋八八以畅伶筩。列纂组以成文,效台莱而称祝。恭惟圣母崇庆

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皇太后陛下,承天资始,敛福用敷。伣挚缵莘,驾姒任之毓粹;膴

原正域,本嫄简之储祥。俾寿而臧,昭德之致。日星以为纪,岁以为量,惟曰至于万年;子孙其逢

吉,身其康彊,推而放诸四海。兹者苞符介祉,图筴衍禔,并悠久于两仪,届延洪之八袠,年符丕

冒,运际悉新。月阳则庚兆大横,日德则酉占留熟。骈彰寿牒,曡奉嘏词,赋沿古诗之流,五旬俶

啓;颂集群经之液,六甲环周。洎乎七十万寿之年,祥呈合璧;爰有六十三章之作,体演联珠。尔

乃吉祚大来,熙台共上。屯丰蒙泛,亩服纨牛。皁远渥洼,道通缣马。耕有余者三九,扇景濩甘;

蠲惟正者万千,镠租漕糈。三依彩鹢,标水志以恬澜;四奉和鸾,涨沙亹而巩轴。接析津之星次,

海近添筹;写岱岳之真形,山基积寿。广途铨士,汇吉茅茹。特榜兴贤,作人棫朴。槐街乡禄,越

百岁以扶鸠;棘院耆儒,锡乙科而鸣鹿。门旌人瑞,翁媪齐豋。书授民时,羲和增録。凡皆寅循慈

训,九垓布大顺之庥;实惟申锡景禧,六幕蒸太和之气。况复纯嘏弥厚,戬谷罄宜,秉庄敬以日

强,茂养恬之时引。松斋留憩,颐凝性以加康;兰塞廻瞻,喜和神之益健。膝前子帝,荫越六旬;

庭下孙曾,支蕃五世。负黼扆而臻三纪,萃寰瀛以奉一尊。爱日方升,春晖久煦。每当嘉辰令节,

宴侍顔和。荷承温语之有加,谓可礼文之从简。言不称老,敢纾鞠■之虔;命滋益恭,弥戴恩勤之

德。且夫高堂华发,竞羡萱荣,前席彩衣,艳称莱戏。适大年之眠食,事美含饴;罗问旦之儿孙,

人夸点颔。此在一门有喜,便成家庆之图。矧乃六合同春,罕觏史书所纪。予小予并受其福,故能

以孝事亲;我圣母长发其祥,是谓承天之祜。庆逢祝嘏,忻展呼嵩。敞都福之庭,璇宫贲采;崇归

善之典,璆册肇尊。宝瓮八鸿,春盈瑞露。金函四果,寿普慈云。击壤听歌,■衢称斝。筐篚备陈

庭之实,丝纶宣锡类之恩。嘉予九有臣民,共兹大庆;外逮四裔君长,莫不来同。盛礼咸昭,上仪

具举。跻一世于仁寿,无疆惟庥;合万国之欢心,有秩斯祜。臣愉殷酌斗,忭溢循陔,十六字义绎

鸿称,亿万年词申燕喜。结缠绵之至性,绪倍抽丝;迓曼羡之贞龄,绣征添线。鸾璈八曡,王母歌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十五 一五一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185



国朝宫史续编 一四八

  三十一年十一月,冬至次日,遵懿旨,免行礼。至四十一年皆如之。

三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军机大臣等议奏:向例庆贺之期,福晋、命妇均应齐集行礼,现多有

不到者。嗣后凡遇庆贺,例应行礼之命妇等,令其由该旗咨报礼部,于年终汇查。除实有事故外,

其三次不到者,交部照本职齐集不到之例察议。得旨:依议。但大臣命妇,谅非敢违例不到,或因

无朝服所致。着加恩交内务府制备朝衣二十分。其品秩较崇者,不准给领。若副都统、内阁学士及

子男命妇,如无朝服者,临期行礼,准其服用。嗣后倘仍托故不到,即照例查议。

三十六年十一月,圣母皇太后八旬圣寿节。先期甲寅,大学士由内阁奉奏书出,陈设彩亭上,

华盖御仗前导,导迎乐作,内阁、礼部官前引,大学士、学士、礼部堂官随引,至畅春园宫外,乐

止。大学士奉奏书入,至九经三事殿,置正中黄案上。内监总管恭奉奏书,诣皇太后宫陈设。上礼

服,诣畅春园,恭进皇太后崇上徽号奏书。奏书恭载前卷册尊仪。

丙辰,上自畅春园奉皇太后御辇,上龙袍衮服,乘骑前导。三班九老、王公、宗室、满汉文武大臣、庶官、在京文武外吏,以及各大臣命妇并在籍绅士、老民老妇等,各于恭祝万寿亭前依次跪迎。奉懿旨:颁赉各有差。皇太后驾还寿康宫。

午刻,上礼服,御太和殿恭阅册、宝,率王公大臣诣慈宁宫,恭上徽号,进册、宝,行礼如仪。

仪具前编。册文、实文恭载后卷册宝门。

丁巳,上奉皇太后于寿安宫侍膳。至乙丑皆如之。庚申,赐三班九老宴游香山,命画

工艾启蒙绘图,御题九老会诗。圣制诗恭载卷内。

辛酉,圣寿节,上诣寿康宫行庆贺礼,王、大臣于慈宁门

庶官于午门行礼。上制"鸿称积庆颂",书屏恭进。

圣制颂恭

载卷内。是日,上奉皇太后于寿安宫侍早膳,慈宁宫侍宴,上捧进御题玉蟠桃,彩衣躬舞,捧觞上寿,诸皇子、皇孙、皇曾孙、额驸以次进舞。礼成,颁恩诏中外。

臣等谨案,前编于乾隆二十四年恭遇圣母皇太后圣寿,又值平定回部,另撰乐章,登载卷内。

兹三十六年恭际圣寿八旬,乐章亦经另撰。谨依例载入,用昭礼备乐隆之盛。

圣母皇太后八旬圣寿乐章

圣母万万岁,既寿而康。皇帝逾六旬,孝治弥光。絪缊化宇兮,太和洽翔;诸福毕至兮,纯嘏

尔常。

右第一章

重光冒卯岁序新,万寿八秩启令辰。景祜自兹以永庆,日引而日申。

右第二章

皇帝舞彩,圣母燕喜。协气充周,福禄萃止。

右第三章

璇宫丹雘新增,卿云糺缦交凝。端符翕集,如松柏之茂承。

右第四章

奉安舆以时迈,迺东至于岱宗。陟乔岳而行礼,百神衞佑咸来从。

右第五章

普陀肇灵刹,宗乘宣祝延慈厘;群藩诸部长,咸来膜拜瞻威仪。

右第六章

敷天合欢忭,共球万邦献。玉册扬徽称,辉■晋萱殿。

右第七章

庆筵乐备,孙曾效舞。成文协节,嘏词迭举。

右第八章

寿如南山崇,福如瀛海广。运会超郅隆,亘古实无两。

右第九章

振振绳绳乐含饴,撙撙总总福履绥。捧进如意肩相随,同祝圣寿征攸宜。

右第十章

金门詄荡开,彩仗棽丽陈。群工忭贺,莫不尊亲。

右第十一章

八方太平日,负戴来纷阗。佥曰盛哉乎斯世,惟申庆于万年。

右第十二章

湛恩汪秽,中外禔福。臣庶戴德,久而弥笃。

书名:佳梦轩丛著 页码:84

道光二十三年因筹备经费,将侍卫所拴官马撤出一匹。

侍卫之在乾清门行走者,不入军政。

凡坛庙大典,例设卤簿,即用步行提炉靶灯,以侍卫执之,切近御辇,在内务府包衣灯之后,包衣灯例以库使执之。

三旗冰鞋,每年挑选时例以三旗续办事章京兼班领充当翼长,操去取之权,颇得肥口。数年来冰鞋已撤,不知仍作此肥梦否?

先年侍卫颇讲衣履,其袍服之色,亦视皇上所御,自御前大臣而下必须一色,所谓灰、蓝、绛者缺一不可。近年来我皇上力崇节俭,屡谕兵丁不可妄穿绸缎,且衣服不取其鲜,洁净而已。故侍卫等得各从其便,布袍布靴反觉随时。至应穿吉服之日,破烂污秽,不堪寓目,其丑万状,偶有冠服华美者入其队内,反不自安。至有站班之侍卫,胸前只钉一补,背后则否,盖一分补服,二人分用,以取一时之便也。思之不觉喷饭。

驾在宫内,神武门方设侍卫值宿,以什长领之,在门内东配房宿焉。

驾幸圆明园,神武门不用侍卫。

皇太后在慈宁宫,则设侍卫十员,什长领之,宿于慈宁门下。如幸绮春园,则移于绮春园宫门,如其数焉。

书名:元大都宫殿图考 页码:20

地当并属太液西岸之西。』今则除太和殿、干清宫外,别无宫殿足以与之颉旗者。按明代大内之外,犹有南内(崇质宫)西内,(万寿宫)而重华宫(亦〕犹干清宫之制,8,,后有两井,东西有两长街,(酌中志卷十七)遍列偏殿。可见前代宫殿之制。实视清为宏,而尤以元代为最。

(二)元代宫殿正门,皆为重檐黄屋.,据辍耕录所载,大明门七间三门,重檐;延春门五间三门,重檐;光天门五间三门,重檐;兴圣门五间三门,重檐。今日宫门,除太和门『广宇九楹,中辟三门,重檐崇基,石阑历列』(清宫史续编卷五十三)外,最大如干清门、慈宁门、宁寿门,皆不过五间三门,无有重檐者。卽此一端,亦可见元代宫阙之庄题矣。

(三)至于元代通筑工艺之技巧,如大明殿之小偶人,『当时刻捧牌而出;』(辍耕录)又如水晶宫漏,『备极覆巧,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证鼓;』(明卓异记)又如万岁山(今琼华岛)之『转机运蝌,汲水至山顶,出石龙口,注方池,至仁智殿后,有石刻蟒龙,昂首喷水仰出,然后由东西流入于太液池,』(辍耕录)皆非后世所可几及。其所仅存之玉瓮,今置承光殿,黑质白章,随其形刻为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其雕琢之生动,

第一章导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