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宁宫牌 祥宁左门牌
祥宁右门牌 临宝室扁
元极宝殿 隆庆元年六月二十日更隆德殿牌,天启七年三月初二日添盖,崇祯六年四月十五日更中正殿牌,左有容轩,右无逸斋,俱扁。左配殿春仁殿,右配殿秋义殿,俱牌。
元极门 隆庆元年六月二十日更隆德门牌,崇祯六年三月内拆。二南门牌 四德门牌
隆禧殿更英华殿牌 崇祯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拆去牌面,出回衙门收贮。英华门 隆庆元年六月二十日更扁。
仁智殿牌 思善门牌
武英殿扁 大庖厨牌
南薰殿牌
世 庙
景神殿牌 永孝殿牌
卷之六 六五
又联曰:灵鹫风香传妙偈;澄潭月皎印真如。其西为梵宗楼。楼上联曰:妙会梵香三界上;实参宗印四天中。楼下联曰:七宝共庄严,金光高暎,四花纷拥卫,香雨浓霏。皆御书。
雨华阁后为昭福门,门内为宝华殿,殿后为香云亭,其北为中正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中正殿恭悬御书额曰然无尽灯。联曰:妙谛六如超众有;善根三藐福群生。
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英华殿庭内方亭恭勒皇上御制诗碑。
乾隆七年御制英华殿菩提树诗 何年毕钵罗,菩提树一名毕钵罗,见酉阳杂俎。植兹清虚境。径寻有旁枝,蟠拏芝幢影。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举一堪例诸,树以无知省。
乾隆二十六年御制英华殿菩提树歌 我闻法华调御丈夫成道处,乃于伽耶城中菩提树。又闻华严海会诸如来,一佛一树乃至恒沙数。一亦非合,恒沙数非离。是佛是树皆菩提。娑罗贝多阎扶谁则见,惟有菩提之树郁葱蔚郁,常依佛日生光辉。英华之殿耸层甍,胜国莫考,国初曾以居慈宁。思斋太任笃奉佛,爰供法像,延禧笃祜贻云仍。时来瞻礼意肃
宫前向北者曰无梁殿,世庙炼丹药之所也。月华门西南岿然者,隆道阁也。同上
原嘉靖四十一年九月,改乾清宫右小阁名曰道心,旁左门曰仁荡,右门曰义平。明世宗实录
原隆庆四年二月,命工部于道心阁、精一堂、临保室旧址重建阁曰隆道,堂曰仁德,室曰忠义。明穆宗实录
原长乐宫更名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十一月又更名永寿宫。未央宫更名启祥宫。明宫殿额名
〔臣等谨按〕万历十八年正月,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于毓德宫。见明史本纪。
补嘉靖十四年五月,建启祥宫。侍讲学士廖道南作颂以献,上优诏答之。宫为献皇帝诞降之地。嘉隆闻见录
原启祥宫,神庙自两宫灾后,遂居于此。芜史
〔臣等谨按〕万历三十年召大学士沈一贯于启祥宫,命罢矿税。见明史本纪。
原嘉德右门南向为隆德殿,供三清、玄武诸神,神庙时灾,天启七年重修。芜史
原隆德殿即元极宝殿,隆庆元年更名,崇祯六年更中正殿。左有容轩,右无逸斋,俱扁。左配殿曰春仁,右配殿曰秋义。明宫殿额名
〔臣等谨按〕嘉靖十七年,大享上帝于元极宝殿,奉睿宗配。十八年二月,祈谷于元极宝殿。见明史本纪。
原崇祯六年,乾清宫、隆德殿所供神佛像尽移于朝天宫大隆善寺。崇祯遗录
〔臣等谨按〕明隆德殿旧制,今改建中正殿、雨花阁。
原隆德殿西北曰英华殿,以供西番佛像,有菩提树二株。芜史
原英华殿前菩提树两株,六月开黄花,秋深子落。子不从花结,与花并发,而附于叶之背,莹润圆整,可作佛珠。此树为李太后所植。太后上宾,神庙上尊号曰九莲菩萨,祀慈容于树北之别殿。天启宫词注
补大内西北隅英华殿前有菩提二树,慈圣皇祖母手植也,高二尺,枝干婆娑,下垂着地,盛夏开花,作黄金色,子不于花蒂生而缀于叶背。秋深叶下,飘扬永巷,却叶受子而念珠出焉。其颗较南产差小而色黄,且间分瓣之线界作白丝,名曰多宝珠。菩提子诗序
〔臣等谨按〕今寿安宫之北为英华殿,亦供奉佛像之所。庭中菩提树御制诗,恭载国朝宫室卷内。
原英华殿先名隆禧殿,隆庆元年更名,崇祯五年撤额。明宫殿额名
原英华殿元旦供年饭素浇头,立春供素■饼、春茧、卧馒■,元夕供果馅茧儿,四月八日供大不落夹二百对、小不落夹三百对,五月五日供粽子四百枚,冬至日供素馄饨,腊八日供粥料。光禄寺志
国朝宫史 二六二
亭。其北为中正殿。匾曰:"然无尽灯",联曰:"妙谛六如超众有,善根三藐福群生。"
皆御笔也。
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亦供奉佛像之所。庭中有菩提树七株。
御制英华殿菩提树诗壬戌 何年毕鉢罗,植兹清虚境。径寻有旁枝,蟠拏芝幢影。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举一堪例诸,树以无知省。
御制英华殿菩提树歌辛巳 我闻法华调御丈夫成道处,乃于伽耶城中菩提树。又闻华严海会诸如来,一佛一树乃至恒沙数。一亦非合恒沙数非离,是佛是树皆菩提。娑罗贝多阎扶谁则见,惟有菩提之树郁葱蔚郁常依佛日生光辉。英华之殿耸层甍,胜国莫考,国初曾以居慈宁。思斋太任笃奉佛,爰供法像延禧笃祜贻云仍,时来瞻礼意肃穆,装严宝轴相好合梵经。或云:即是北斗之七星,贝帙一一名可征。菩提七树森列庭,是诚不可思议标祥祯。枝枝叶叶数无万,如斯无万数,绳绳继继永世绵皇清。
御制英华殿菩提子数珠诗辛巳 七树恒沙结子多,数珠拈百八云何。欲因悠久卜皇祚,讵是寻常佞佛陀。颗颗圆融开意蕊,纍纍联缀振禅柯。莲池净业吾无暇,静置如闻鸣法螺。
国朝宫史
专司香烛、洒扫、坐更等事。祭神房
四六四
首领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
副首领一名 无品级。每月银二两,米二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二十六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专司祭神省牲、坐更等事。中正殿
首领一名 无品级。每月银三两,米三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
太监八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专司香烛、洒扫等事。
英华殿
首领一名 无品级。每月银三两,米三斛。
址。又文华殿后有慈宁宫、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皆无考,或卽今文渊阁后之旷地欤?
隆宗门之西为冰窖四座。又西为慈宁宫,东为永康左门,西为永康右门。中南向者为慈宁门。前列金狮二。内为正殿,御书额曰宝箓骈禧。殿前东庑曰徽音左门,西庑曰徽音右门。后殿供佛像。殿后东庑佛室,圣祖额曰,四星容华。宫左殿宇二层,东曰慈祥门,与启祥门相对。
慈宁门之东为长信门。
慈宁宫花园前宇为咸若馆。馆之左为宝相楼,右为吉云楼。自宝相楼南为含清斋,自吉云楼南为延寿堂。池上为临溪亭。咸若馆后为慈荫楼。
慈宁宫之西为寿康门。内为寿康宫,额曰慈寿凝禧。东暖阁后殿西室皆御书额。寿康宫之后为寿安宫,东西为长街,街西为长庚门。
长元按:明宫室嘉德右门之西曰长庚门,凡夫匠淘沟修造,或宫人疾故,皆开此门。
正中南向为寿安门,内为春禧殿,殿后为寿安宫,正殿额曰长乐春晖。东西暖阁皆御书匾联。殿前延楼,左右相属,中为崇台三层,演戏。殿后庭中,叠石为山,东曰福宜斋,西曰萱寿堂,皆御书。
慈宁宫之东北,卽启祥门夹道。其北南向者为凝华门,内为雨华阁,俱供佛。西为梵宗楼。阁后为昭福门,内为宝华殿,殿后为香云亭,其北为中正殿。
长元按:中正殿雨华阁卽明隆德殿,又名元极宝殿,祀三清神。左有容轩,右无逸斋。配殿 二,曰春仁、秋义。今改供佛像,为内监喇嘛所居。
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内为英华殿,有菩提树,一名毕钵罗,有御制诗。
长元按:英华殿菩提树为明神宗母李太后所植,卽九莲菩萨也。今树尚存,盖二百年物矣。
英华殿西北有城隍庙,雍正四年敕建。其祀典则内务府掌仪司司之。
城隍庙东为祀马神之所。其路西连房为酒醋房,东为神武门。
长元按:明大内御酒房后墙有名长连者,阅三十一门,短连者,阅三门,共三十四门,并在元武门西,名廊下家。凡内官答应长随皆于此造酒射利。其酒色殷红,类琥珀光。
神武门外为北池子。过桥为北上门,达景山。
明制:内皇城周围共四十铺,每铺旗军十名,昼夜看守。铜铃二十有八,每夜起更时,分从右阙门第一铺发铃,军提一铃,摇至第二铺,相续传递,至左阙铺门第一铺止,次日将铃仍送右阙门第一铺收贮。
长元按:今制传筹,亦从右至左,不复提铃矣。
怡轩,轩后为慧曜楼,西为吉云楼。斋垣之西为碧琳馆,馆南为妙莲花室,室南为凝辉堂,堂南室曰三友轩,堂前为延春阁,阁北相对,即敬慎斋。[四][五]
注:
[一] 《故宫考》:"广德门南为延庆殿,殿前为延庆门,殿前三楹已荒废,现存木器伞灯
等项。以上各处,近年全为宫中堆煤之所"。
[二] 《故宫考》:"建福门内为抚辰殿,殿三楹,殿前有铜炉二,明嘉靖二十一年制,殿
内祀普天众仙暨春夏秋冬四官神位"。
[三] 《故宫考》:"建福宫凡三楹,乾隆五年改建。屋瓦用蓝色,异他宫,原为守制时所
居,后未果,见《乾隆御制隆福宫赋》及诗。中为宝座,东间祀孝贞显皇后神位,西间杂置佛龛甚多"。
[四] 《故宫考》:"民国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夜(阴历五月十三日),宫内敬慎斋失慎,
延烧东西南三面,历代古物之存于此者,均付焚如。起火原因,人言言殊,宫内事秘,莫可究诘。火后宣统就其原址夷为球场,场东盖玻璃室一,内有鞋二帽一,硕大无朋,其为何用不可知也。复有刀矛剑戟等物,宣统皇帝游戏之所也。据《宫史》所载,惠风亭以下各处,今俱无存,惟余延春阁前之石洞而已"。
[五] 《清室内务府报告德日新失慎延烧情形及灾后办法》:
"谨查五月十三日夜内德日新失慎,延烧延春阁、静宜轩、广生楼、中正殿、香云亭等六处,
经臣等会同王怀庆、薛之珩、聂宪藩等督饬消防队当场救护,遂即会商清理火底办法,由警察厅护军管理处派拨官弁,刨挖检拾,并由臣等拣派司员逐日前往监视,现在清理完竣,所有检拾熔化佛像经版铜锡等项,共五百另八袋,金色铜片及残伤玉器等项共四十三箱。复经臣等前往详勘,恭查残缺佛像,亟应量加修饰,敬谨供奉。焚■经版情形较轻者,拟交中正殿尊藏保管。其熔■铜锡玉器等件,择其完整者四十九件,交进。其余残缺不齐者,交由中正殿司员妥为收存"。
月华门之西,相对为遵义门,门内西南向者为养心门,门内为养心殿,嘉庆七年重修。是殿为列帝宵旰寝兴之所。殿东,西暖阁,阁后室东为寝宫,西曰随安室。西暖阁有室曰三希堂,阁后北接后轩三楹,东为无倦斋,西为梅坞,向后为穿堂,为二层殿。殿之北曰能见室,其东曰攸芋斋。由景运门东出,左为肃诚门,门中南向者为奉先殿,殿前后各七楹,中奉安列圣神龛。殿东为夹道,即苍震门前直街也。街东为宁寿宫,清高宗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葺,备归政后尊养之所。[一][二][三]门凡六:正中为皇极门,东出曰敛禧门,西出曰锡庆门,又西向曰履顺门、蹈和门,东向曰保泰门。皇极门之内为宁寿门,门前列金狮二。门内为皇极殿,殿重檐,仿乾清宫制。[四]殿庑东出者为凝祺门,西出者为昌泽门,又西即履顺门,殿后即宁寿宫。亘以长街,正中为养性门,门内为养性殿,[五]殿后为乐寿堂,[六]堂西为三友轩,堂后为颐和轩。
东庑门曰徽音左门,西庑曰徽音右门。东庑之南有佛堂,后供佛像,左殿宇二层,东曰慈祥门,与启祥门对。又南为长庆门。慈宁宫之前为咸若馆,馆之左为宝相楼,其南为含清斋,右有吉云楼,其南为延寿堂,堂北为慈荫楼。慈宁宫之西为寿康门,门内为寿康宫,又南为慈宁右门。寿康宫后为东西长街,街西[为]长庚门,门内正中南向者为寿安门,门内为春禧殿,殿后为寿安宫,本咸安宫旧址,乾隆十六年改建。殿前延楼左右相属,中为崇台三层,殿后庭中叠石为山。室三楹,东曰福宜斋,西曰萱寿堂。慈宁宫之东北,即启祥门外夹道。其北南向者为凝华门,门内为雨华阁。[二]阁三楹,覆以金瓦,俱供佛。阁后为昭福门,门外为梵宗楼,[三]门内为宝华殿,殿后为香云亭,其北为中正殿。[四][五]
注:
[一] 《国朝宫史》:"本朝定制,皇帝尊圣祖母为太皇太后,尊圣母为皇太后,居慈宁、
寿康、宁寿等宫。奉太妃太嫔等位随居,皇后中宫主内治,皇贵妃一位,贵妃二位,妃四位,嫔六位,分居东西十二宫佐内治"。
[二] 《故宫考》:"雨华阁,明时属隆德殿,南为凝华门,后改春华门。阁凡三层,上层
供欢喜佛五尊,中层供康熙功德佛神位,下层供西天番佛,有脑骨灯人骨笛等,均喇嘛教法物,东西配殿亦供佛,有佛像、藏经及残余龙藏经等"。
[三] 《故宫考》:"梵宗楼在昭福门西,内供番佛"。
[四] 《故宫考》:"进昭福门为宝华殿,殿后为中正殿,前年火后修墙间之。殿内供有欢
喜佛多尊,此地明时供奉道教,为研究导引吐纳之所,清时改奉佛教"。
[五] 《故宫考》:"延春阁外石洞南为中正殿原址,明为玄极宝殿,隆庆时更名隆德,奉
三德神,万历丙辰灾,天启丁卯重修,崇祯癸酉改为中正殿,殿南为香云亭,今俱■"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乾隆二十七年重修。殿西北有城隍庙,雍正四年敕建,其祀典则内务府掌仪司司之。庙东为祀马神之所,其西路连房,为酒醋房,东即神武门也。神武,明称元武,[一]以在宫禁之北也。清高宗时避圣祖庙讳改今名。[二][三][四][五][六]
注:
[一] 神武门每夜更鼓在焉。
[二] 《人海记》:"北京宫殿遇灾凡九:永乐辛丑四月庚子三殿灾;壬寅闰十二月戊寅乾清宫灾;宏治戊午十月甲戌坤宁宫灾;正德甲戌正月庚辰乾清宫灾;嘉靖辛丑四月辛酉九庙灾;丁己[巳]四月丙申三殿灾;辛酉十一月辛亥万寿宫灾;万历丙申三月乙亥乾清、坤宁宫灾;丁酉六月戊寅三殿灾"。
[三] 《四友斋丛说》:"成祖迁北平,其宫殿牌额,皆朱孔阳笔。孔阳,松江人"。《客燕
杂记》:"崇祯癸未遶禁城行,夹道皆槐树,十步一株"。
有滑县之变),可招而至也"。余应声曰:"君言大是"。伊乃骋骑去。时镇国公永玉、护军统领石瑞龄曰:"禁内隘窄,恐有不测之变,可速备车乘,以备后妃之行"。余亦是其言。宗室原任大学士禄康首拂其论曰:"此系何等语,乃敢出口耶"?众皆默然,其心实叵测也。成亲王永瑆后至,时已被酒,乃大呼曰:"何等草寇,敢猖獗乃尔。贼在何处,俟吾手击之"。因脱帽露顶,势甚雄伟。时内监有言,贼甚凶猛,已攻中正殿门,入者约计二百余人,盖即其党也。亦实有醇良辈登延薰阁数十人,眺览于外,屡促官兵,声泪俱下,惜不知其名也。须臾,奕灏率火器营官兵入,凡千余人,鱼贯横枪,意甚踊跃,实祖宗百年涵养之功也。庄王因率百余人,并矛手数十,从西城根进,余在后督率官兵后至者,励以大义,皆奋勇前进。副都统公安成者,超勇公海兰察子也。少年勇锐,时方徐行,余抚其背曰:"君乃勋臣世荫,不可有坠家声"。安乃奋勇而前。遥闻枪声砉然,知官兵已对敌也。时有数十贼入慈宁宫伙房者,庄王首射一贼,应弦而倒,官兵复枪伤数人,贼遂披靡。庄王同安成、奕灏先后追至隆宗门,贼首李五、祝现方积直宿者之襆被于檐下,意欲纵火。庄王率众攻之,擒获数贼,其余皆由南遁去。时副都统苏公尔慎、钮钴禄公格布舍方衔命南征,入京整行装者,闻警趋入,亦首先杀贼。有侍卫那伦者,纳兰太傅明珠后也。少时家巨富,凡涤面银器,日易其一,晚年贫窭,一冠数十年,人争笑之。是日应值太和门,闻警趋入。时有劝其缓行者,那故迂直,曰:"国家世臣,当此等事敢不急赴所守耶"?因急趋至熙和门。门已闭,那方傍皇间,适贼蠭至,遂被害。高广福时杂于众贼中,因引贼由马道上城,腰出白旗摇展,或书"大明天顺",或书"顺天保民",皆庸劣可哂,以白布裹首,呼号于雉堞间。奕灏、苏尔慎因上城驱逐,高广福持旗呼众间,奕灏弯弓射之,自城楼坠殒,众声欢忭如雷。有御书处苏拉某,乃导李
酌中志卷之十七 十二
墨笔标日月,在京各官体自应尔,惟永贞独用朱笔焉。可乎?原案在库,后人见之不知何如冷笑也。此永贞之所以为永贞也。阁之西南,过义平门,则慈庆宫矣。万历时,慈圣李老娘娘所居。泰昌元年八月,皇贵妃郑娘娘亦曾居之。光庙圣孝,凡朝谒尊礼,一如神庙时见仁圣陈老娘娘、慈圣李老娘娘故事,中外毫无间言,从来疑端讹语,一时冰释。王太监安调剂力也。先帝登极,复迁郑老娘娘于一号殿之仁寿宫,请神庙东宫昭妃刘老娘娘于慈宁宫居住。天启七年八月后,熹庙皇贵妃范娘娘亦共居此宫,非制也。此王体乾之误也。月华门往北,曰顺德右门,则西一长街也。再北,向东与凤彩门斜对者,曰咸和右门,卽广安门。向南者曰毓德宫,卽长乐宫。万历四十四年冬,更曰永寿宫。逆贤曾以此为蹴踘处。其西则西二长街也。南首曰螽斯门,北首曰百子门。螽斯门西,曰启祥宫,神庙自两宫灾,初移居于毓德宫,后复移此。万历三十年春,圣体不豫,召辅臣沈一贯至此宫。此乃献皇帝发祥之所,原名未央宫,世庙入继大统,至十四年夏,更曰启祥宫。宫门内石坊向北,扁石青地,金字四,曰贞源茂始,后更曰圣本肇初。向南四字曰庆泽无终,后更曰元德永衍。凡旧隶兴邸钱粮,至今曰未央宫,改进乾清宫也。再西则嘉德右门,卽景福门也。其两旛竿插云向南建者,隆德殿也。旧名立极宝殿,隆庆元年改今名,供安三清上帝诸尊神。万历四十四年冬被灾,天启七年三月修盖。崇祯五年九月内,将诸像移送朝天等宫安藏。六年四月十五日,更名中正殿。东配殿曰春仁,西配殿曰秋义。东顺山曰有容轩,西顺山曰无逸斋。再西北,曰英华殿,卽降禧殿,供安西番佛像。殿前有菩提树二株,婆娑可爱,结子堪作念珠。又有古松翠柏,幽静如山林。十三年秋,殿复供安圣像如前,盖体祖宗以来神道设教
源阁。十月,于禁城内建文渊阁。四十七年正月,又诏于盛京建文溯阁。其余如扬州大观堂之文 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次第建成。阁六楹,前有石渠,盖取天一生 水,地六成之之义。阁中储书凡百有三架,计六千一百四十四本。每五本装一木匣,裹以黄绫。
九五尊严壁九龙,上皇宫殿又重重。一生占尽人间福,不问桐棺吉与凶。
皇极殿为乾隆为太上皇后御此者也。规模一如乾清宫制,而略小。东有铜壶滴漏,西有大自鸣钟。皇极门外有九龙琉璃壁,华丽过于北海。民国十七年,东陵被掘,乾隆裕陵及孝钦陵寝棺椁皆开。
大福安能冀久长,深宫佛骨亦遭殃。残余贝叶如翻读,请检韩文一较量。
雨华阁凡三层:上供欢喜佛,中供康熙大成功德佛神位,下供西天番佛。中有脑骨灯、人骨笛,皆喇嘛法物。敬胜斋火延烧中正殿,残余之各种梵书夹板,均移置阁下。
井梧秋梦不堪思,翠辇仓皇出走时。兴废知干妃甚事,忍教碧水唤胭脂。
贞顺门为宁寿宫全院之后门,与乾清宫全院之后门顺贞门倒置一字。庚子,慈禧出走,即出此门。内有穿堂三楹,楹前有井一,慈禧出门时,曾推光绪宠妃珍妃于此。今井已封禁,穿堂中间尚供珍妃神位。
一庭绛雪烂如霞,憇赏曾经驻翠华。三十年来尘叠劫,不堪还说太平花。
绛雪轩在御花园内,为隆裕太后休憇之所。轩前植绛雪花一株,花似春海棠,色都丽而气芬馥,
收羊牢。持之更须臾,骨肉生蓬蒿。地力有必尽,天险非可争。北人昧沟洫,南人勤畬耕。强夺蛟龙宫,辟为畦与町。惧其反侵轶,堤垸连长城。室庐聚妇子,畚筑土木兴。咄此下泽居,何异长平坑,万死易一饱,徼幸终何成。作歌谂当轴,庶为知者听。指事造怀,有以自尊其体。
年例:腊八日,中正殿送祟,呼图克土襄事,排当极为烜赫。以面作鬼怪状,送至神武门西弃之,谓之撂巴苓,索绰络文靖公诗云:雨华峻阁插青冥,法鼓金饶震万灵。佛意去邪期务尽,鸳鸯桥畔送巴苓。文靖集十二卷,率多漫兴,绝少完篇。其小诗间有可诵者。海淀杂诗云:碧水红山罨画廊,菊花澹冶桂花香。忽逢开宝闲鹦鹉,絮絮风前说上皇。 松树畦长拥钓矶,水光山色昼依稀。风鬟雾鬓人多少,疑是前明旧浣衣。 阅武楼前秋草深,重阳天气屡晴阴。玉峰塔影如招手,待我登高鸾凤吟。北人为金石之学者,大兴之翁,偃师之武,阶州之邢雨民,武威之张介白,皆为世推重。他如素兰畦廉访多藏汉铜器,以及虎符、鹊印、櫑具、带钩、弩机、泉布,搜采甚夥。查恂叔得嘉祐石经周官残本,疏其原委,订其纰缪,作嘉祐石经考。徐星伯西域水道记,于汉、唐以来碑刻,皆录全文,并记尺寸。于敦煌搜得汉沙南侯获碑、唐索勋碑、李氏修功德二碑。边袖石及南乐段筠坡锡由,尝佐沈匏庐撰常山贞石志。沧州王侣樵国均著沧州金石志。宛平杨翰息柯著粤西得碑记一卷。李光庭著吉金志略四卷。通州刘孝廉锡侯,得唐李丕墓志,并于潞河东得唐瀛州景城主簿彭君权殡志铭,为之跋尾,证明东汉渔阳郡治潞。莱阳赵北岚嗜金石,自署所居曰百汉碑斋。初渭园有吉金所见录十六卷。翟文泉著有隶篇四十五卷。益都杨栩与桂未谷、郝兰皋友善,有徙建北齐临淮王碑记。栖霞牟农星房
雪桥诗话续集卷第七四七九
国朝宫史续编 四七六
圣制寿安宫铭
辛未题额, 匪创伊修。慈宁六袠, 行庆延庥。爱日循环, 干甲载周。金穰辛建, 物盛己逑。七
袠爰开,万寿惟悠。合天下养,与太古谋。琼宫枚枚,有桷有斿。兰陔叶什,梅席称觩。鸿仪重
举,以十为筹。则百斯十,始而复周。
慈宁宫东北,即启祥门夹道。其北,南向为春华门。门内为雨华阁,阁三层,覆以金瓦,俱供奉西天梵像。上层,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雨华阁",中层匾曰:"普明圆觉"。联曰:"青莲法界普清净,白毫相光离色空。"又联曰:"三身具足根尘外,万法齐归愿海中。"下层阁内联曰:"善果皆欢喜,香云普吉祥。"又联曰:"灵鹫风香传妙偈,澄潭月皎印真如。"下层匾曰:"智珠心印",联曰: "花布妙香霏四种,金涂杰阁现诸天。"又联曰:"般若慈源,远通华海汇;菩提觉路,妙转法轮圆。"又联曰:"妙果圆成,华海同归无尽藏;灵因静证,珠宫常雨四时花。"又联曰:"宝界现庄严,云凝华鬘;香台开般若,雨散曼陀。"东配楼下,联曰:"佛日九层悬最上,智珠三界证真如。"西配殿联曰:"不生波处心恒定,大寂光天相总融。"阁后为昭福门。门外,西为梵宗楼,楼上联曰:"妙会梵香三界上,实参宗印四天中。"楼下联曰:"七宝共庄严,金光高映;四花纷拥卫,香雨浓霏。"门内为宝华殿。殿后为香云亭,其北为中正殿,匾曰:"然无尽灯",联曰:"妙谛六如超众有,善根三藐福群生。"皆高宗纯皇帝御笔也。
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亦供奉佛像之所。庭前有菩提树七株,殿前亭内碑上,
国朝宫史续编 三七四
苍震门、启祥门: 护军参领各一员, 护军校各二员, 阅门籍护车 苍震门二名,启祥门一名。 护军各十三名。中正殿:正门、后门、东北隅、东南隅: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九名。吉祥门、西北隅:护军参领各一员,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九名。文华门:护军校一员,护军九名。茶膳房:护军参领一员,护军校一员,护军十名。箭亭:护军校一员,护军九名。银库门、内银库:护军参领各一员,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九名。内东小库、西小库: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四名。寿康宫长庚门、西南门:护军参领各一员,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九名。西隅:护军校一员,护军九名。宁寿宫宁寿门、皇极门、敛禧门、锡庆门、履顺门、蹈和门、保泰门、茶膳房、东北隅、西北隅:护军参领各一员,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九名。紫禁城四门内磴道、栅栏:护军校各一员,护军各九名。北上门:护军校一员,护军九名。火班:护军校一员,护军七名。以上各委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官军,按日分班。凡丑未日为镶黄旗首班,寅申日为镶黄旗二班,己亥日为正黄旗首班,子午日为正黄旗二班,卯酉日为正白旗首班,辰戌日为正白旗二班。各轮番直宿。又,防范火班遇应用齐集处,由直班之护军统领及司钥长等,于左翼门等处护军每门调二人,共四十六人,协同内府直班官兵候遣, 阙门以外五门及紫禁城外周围,俱用下五旗护军,每旗各二日轮班直宿。
总隶于景运门直班统领稽察。
一、传筹
传筹之制:紫禁城内,五筹递传。每夕,自景运门发筹,西行,过乾清门,出隆宗门。循而
北,过启祥门。迤而西,过凝华门。迤而北,过中正殿后门。迤北至西北隅。迤而东,过顺贞门、
国朝宫史续编 六〇
俱照议罚俸一年。明亮、永珠、书明阿、景禄, 着改为罚俸半年。又桂芳应奏不奏, 例降二级留任之处, 着从宽改为降一级留任。明亮、永珠、书明阿、景禄, 在内值宿, 未经得信, 是以未具奏,情尚可原, 其处分着加恩宽免。至护军参领玉成等, 俱系是日进班之员, 朕因得林在内值宿两月,若将四月以后进班之护军官兵等概行惩处, 未免人数过多, 是以加恩宽免。如祇将是日进班之人予以实降, 亦未免过重。所有护军参领玉成、副护军参领新德、护军参领司钥长如来保、嵩山, 俱着改为降一级从宽留任。鄂勒哲依图、绵志, 虽系护军统领, 俱未进班, 兵部以该二员未经预为交派巡查, 各议以罚俸, 未免深文。伊二人处分, 着加恩宽免。
六月二十八日, 奉谕旨: 前明旧制, 紫禁城内, 非特官员等不能轻至, 即大臣亦祇在外听宣,
不敢无事辄入。其宫廷之内,狃于宴安,廷僚召对绝少,以致内外阻隔,下情不能上达,纲纪堕坏。我朝革除一切秕政,首在通下情而宣上意,每日宵衣视事,召对臣僚,周咨庶政,乃至外来道府等官,亦俱准其亲诣宫门,递摺请训,无不随时召对,法良意美,从无堂廉隔绝之事。然禁城重地,咫尺宸垣,守卫不可不严,体制不可不肃。乃近来门禁废弛,各处值班官兵全不认真管辖,以致闲杂人等任意拦入,毫无稽考。即如前日查出膳房太监于进忠之姪得林,在外膳房居住两月,投井身死,该值班之文武大臣官员等均全然未知,可谓愦愦。迨一经惩治之后,则相率严紧,纷纷查办,专向各太监下处检察闲人,即以为认真查禁,不过数日之后,旋即因循怠玩。况禁城之内,如各王公大臣值班之处,以及各馆、内阁、文华殿、中正殿各处,岂别无闲离之人容留居住,何以不
国朝宫史续编 四八
永锡种种不合, 着将伊所管镶蓝旗汉军都统及管理圆明园八旗事务俱行革退, 仍着交宗人府议处。伊子敬敏, 着革去副都统; 敬叙, 革去额外散秩大臣, 俱在闲散王公上当差, 稍示内外之限制。至内外臣工此后如尚有不知谨饬, 仍前以陈设玩好私相馈送者, 一经察出, 必重治其罪, 决不姑贷。将此通谕王公、内外满汉大臣等, 一体凛遵, 并着传集各亲王、郡王, 将永锡所进物件, 当面掷还。七月初四日, 奉谕旨: 朕临御以来, 凡于内廷太监等频加赏赉, 屡有恩施。乃竟不知感戴, 渐
致骄纵, 甚至本日补放五品总管, 萧得禄胆敢于朕前妄行渎奏, 滥保常永贵可胜五品总管之职, 实属谬妄已极。若不严行惩治, 无足以示儆诫。萧得禄着革去督领侍, 降为食二两钱粮太监, 着往裕陵当差。常永贵平日在敬事房, 于差务尚为熟习, 是以屡次加恩, 近来渐多狂妄, 今竟敢于朕前欲辞总管,往万年吉地当差,是其骄纵已甚。常永贵着革去六品总管,降为八品首领,仍食四两钱
粮,在万寿山当差,交管理三山大臣不时稽查。伊若再不知悛改,即行参奏严办。所有督领侍之缺,着张进喜补授;其五品总管之缺,着阎进喜、马朝栋补授;其六品总管之缺,着裕陵首领太监张国泰补授。并着总管内务府大臣派委司员,将萧得禄解往,即带领张国泰来京当差。
嘉庆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奉谕旨:据护军统领丹巴多尔济等奏,失察中正殿太监及护军等赌博一事,自请议处,已加恩宽免矣。向来紫禁城内派有六大班,诸王、文武大臣及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轮流值宿,严密稽查,乃日久渐涉疏懈。又总管内务府大臣等从前均轮班上夜,后亦废弛,以致太监及护军人等竟敢乘夜赌博,无所畏忌。禁地森严,岂可不加意整肃?嗣后总管内务府大臣等
国朝宫史续编 五二八
一元涵万汇,斯殿更涵元。义若符干德,心因企善源。况当春以始,愿阐福之门。实政祛虚语,十行宁靳恩。每岁新正颁发恩旨,展赈蠲缓,加惠羣黎,以普春泽。
圣制涵元殿诗 癸卯
趯台宫殿建前明,即境还因间去声易名。每至涵元思乙乙,仰钦大造德生生。四时消息由他运,
万物色形祇自呈。一部羲经注于此,勖哉惟是体干行。
圣制题涵元殿诗 乙巳
涵元义寓涵元气,元气之涵岂易言。必也己私净以去,乃能天理静而存。试看即景春将发,都
契无形道作原。可不对时物思育,宁徒依例诏颁温。
圣制涵元殿诗 戊申
朶殿趯台中,胜朝规制崇。西苑创自前朝,今瀛台上之涵元殿诸处皆仍其旧,至迤北之丰泽园、惇叙殿各处,乃康熙年间所建,迤南之淑清院、寳月楼、同豫轩一带,则又乾隆年间所增也。
乘除余想象,景物渐冲融,且勒杨稊绿,已熏梅萼红。贞元消息处,橐钥具鸿功。
圣制题涵元殿诗 壬子
趯台中正殿,题额曰涵元。即景春方孟,会心道与存。阳舒气以始,仁实政之原。一念周九
㝢,吾民可被恩。
东室,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含经味道',联曰:'四面波光动襟袖,三山烟霭护壶洲。'又联
曰:'风篁叶韶濩,云树霭蓬壶。'又匾曰:'澄观朗鉴',又联曰:'精神山水萃,义理知仁该。'又联
国朝宫史续编 六九〇
斛半, 公费制钱六百。
臣等恭查: 天穹殿旧额八品首领二, 嗣裁。
祭神房
八品首领一,侍监。副首领一,无品级。太监二十六。专司祭神省牲、坐更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旧额二,嗣裁为一。副首领月银三两,米三斛,公费与首领同。太监均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中正殿
首领一,无品级。太监八。专司香烛、洒扫等事。首领月银三两,米三斛,公费制钱七百。太
监均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英华殿
首领一,无品级。太监四。专司香烛、洒扫等事。首领月银三两,米三斛。太监均月银二两,米一斛半。首领、太监俱不设公费。
钦安殿兼城隍庙
八品首领一,侍监。太监十四,俱充道士。专司唪诵经忏、焚修香火等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均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臣 等恭查:钦安殿兼城隍庙,旧额首领三,太监十二。嗣裁首领二为一,增太监二为十四。
乾隆己卯,汉州西门城外市房后掘得一井,深数丈,形八方,悉琉璃砖砌成。每砖长尺半,广一尺许。面刻三塔,每塔三层,每层中坐一佛像。塔外花草穿联,玲珑透漏,色如黄金,由井底层累而上,天然浑合无斧凿痕。州牧闻之,令封闭焉。
康熙十六年,南昌令张齐仲禁止景德镇陶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之患。
嘉兴张廷济得汉、晋砖八:曰万年不败,曰蜀师,曰太康二年,曰永宁元年,曰元康二年,其不全者曰吴氏,曰儒墓,曰万固。以八砖颜其斋。阮芸台元为书“八砖精舍”额,朱为弼作《八砖精舍歌》以纪之。
琉球国名帽曰八卷,向无缨绊。乾隆五十六年国王尚穆仿中国制,以缨系帽。王用黄丝组,王子、按司青丝组,自法司以下至诸士秀才俱用黑丝组。其通行钱名鸠目,二十为一贯,顺治十三年国王尚质所铸。然以铜少,用宽永钱者居多。宽永钱来自东洋,非其国钱也。
螺俱左旋,西藏有右旋之螺,亦甚难得。云载之舟中,可免水厄,故尊为圣螺。福建藩库贮一右旋圣螺,凡有事海外者,使臣必请以行。大内中正殿供一右旋圣螺,大仅如拳,缀以珠络,贮以檀座,甚尊重也。
乾隆三十二年台湾奸民倡天地会,以三指按心,大指为天,小指为地。地方官改书添弟
告失火情形及修理火场价单各一纸,内中仅列六处,以多报少,亦宫中欺朦习惯,不足怪也。兹摘录于后,以供参证。(注二)
谨査五月十三日夜内,德日新失慎,延及延春亭、静怡轩、广生楼、中正殿、香云亭等六处,经臣等会同王怀庆、薛之珩、聂宪藩等,督饬消防队当场救护,遂即会商清理火底办法。……现在清理完竣,所有检拾镕化佛像经版铜锡等项,共五百另八袋,金色铜片及残伤玉器等项共四十三箱,复经臣等前往详勘:恭査残缺佛像,亟应量加修饰,敬谨供奉,焚燬经版情形较轻者,拟交中正殿尊藏保管;其镕燬铜锡玉器等件,择其完整者四十九件交进,其余残缺不齐者,交由中正殿司员,妥为收藏。谨此奉闻。
今焚余经版,悉存雨华阁,有洋白铁箱装载者皆是。于是西御花园及中正殿一带,一代豪华,悉成灰烬矣!
(六)北海大圆镜智宝殿及阐福寺之被焚 民国八年春,北海大圆镜智宝殿(今运
注一 见慎言著故都秘录,虽为说部,颇近写实。
注二 见故宫图说第二编(内西路及外西路)十至十一页。
都沿北上门墙外,傍河而行。其北上东门、北上西门,尚未拆也。二十年后,故宫博物院为便利交通,并筑宽马路计,拆北上东西二门。筑驰道于景山门、北上门之间。于是顿改旧观:向之北上门属于景山,名符其实;今则隶之故宫,为神武门外第一重门,非『北上』而为『南下』矣。
旧制
景山
景山门
背上西门 北上门 北上东门
马路
紫禁城河
神武门
景山
景山门
马路
北上门
紫禁城河
神武门
新制
(五)中正殿及西花园之失慎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六月二十六夜,西花园敬胜斋(斋额曰德日新)失慎,延烧静怡轩、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室、延春阁、积翠亭、玉壶冰、中正殿、香云亭十处。起火原因,言人人殊,当以点查内宫古物,宫监惧罪纵火一说,较为可信。(注一)清室善后委员会,因点查养心殿,得当时内务府报
无擒藻堂,余与今日相同。
(6)景山 山上无亭,山后为寿皇殿(略偏东北)、万福阁、观德殿,余因字迹模糊,而制版又不甚清晰,故不可考。
他若延禧、永和、景阳、启祥、咸福以及重华、寿康等宫,宁寿宫、乾隆花园西花园建福宫、雨花阁、宝华殿、中正殿等处,皆付阙如。此图足以推求明清交替之状,表示清代修复时期之制度,所关至为重要也。
附满清一代宫苑重要工事表
名称 修建年代 出处
乾清宫 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建 东华录顺治四
太和门 太和殿 中和殿 体仁阁 宏义阁 位育宫 协和门 雍和门 贞度门 昭德门 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建 东华录顺治七
午门 顺治四年(一六四七)建 东华录顺治四
太庙 顺治五年(一六四八)建 东华录顺治五
送朝天等宫安藏;六年(一六三三)四月十五日,更名中正殿,东配殿曰春仁,西配殿曰秋义;东顺山曰有容轩,西顺山曰无逸斋。再西北曰英华殿,即隆禧殿,供西番佛像,殿前有菩提树二株,婆娑可爱,结子堪作念珠;又有古松翠柏,幽静如山林焉。自嘉德右门之西,向南者曰二南门,门之北则八角井,(今存)直北曰四德门,中为永巷。巷西曰咸安宫,酌中志卷十七:『穆庙(隆庆)继选,皇后陈老娘娘居此;天启年间,客氏移住者,』以上,西六宫外西路之叙置也。
廊下家 自嘉德右门之西,曰太安门,其外向西曰长庚门,凡放夫匠淘沟及修造,或年老有劳宫人病故,皆奏开此门,以便出入。玄武门内迤东,有廊下家可十一门,尽东首为更鼓房,紫禁城之艮隅也。玄武门内迤西,可九门;自北而南,过长庚桥,至御酒房后墙曰长连,可三十一门,再前曰短连,可三门。并玄武门东计之,通共五十四门,总曰廊下家,俱答应长随所住,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时钟磬,宛如梵宫。各门所栽枣树森郁,其实甘脆异常,众长随各以麴制酒,货卖为生,都人所谓廊下内酒是也。
总结 综观明代大内,其规制几全系对称。(后经清代改建,始渐趋参差。)前为外
慈宁宫 慈宁宫成于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七月,(明史世宗纪)母后之所居也,然亦有例外。(注一)宫制诸书不详,前有园,曰慈宁宫花园,有亭,曰咸若亭,前有池,池上有亭曰临溪亭。(春明梦余录)
自隆宗门外,朝东者曰司礼监经厂直房,日用纸札书箱,皆贮于此,候御前取用。过慈宁宫外层向东小门之南,曰北司房即文书房也。再南曰司礼监管掌处。再南曰外膳房。再南曰南司房,即监官典簿直房也。再南则宝宁门,门外偏西,即仁智殿矣。
中正殿、英华殿、咸安宫 西六宫之西,为中正殿、英华殿,祀释道之处,曰咸安宫,亦太后辈所居。启祥宫之西,其两幡竿插云,向南建者,隆德殿也。旧名立极宝殿,亦名玄极宫,(明宫史)隆庆元年,更曰隆德殿,供三清上帝诸神。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冬被灾。天启七年(一六二七)三月修建。崇祯五年(一六三二)九月,将诸像移
注一 酌中志卷十七:『慈宁宫,万历时慈圣李老娘娘所居。泰昌元年八月,皇贵妃郑娘娘亦曾居之。光庙圣孝,凡朝谒尊礼,一如神庙时,见仁圣陈老娘娘,慈圣李老娘娘故事,中外毫无间言,从来疑端讹语,一时冰释,王太监安调剂力也。先帝(天启)登极,复迁郑老娘娘于一号殿之仁寿宫,请神庙东宫昭妃刘老娘娘于慈宁宫居住。天启七年八月后,熹庙皇贵妃范娘娘亦共居此宫,非制也,此王体乾之误也。』
60向来大小臣工,凡赓和天章,其诗折、诗片皆存南斋。至嘉庆四年,奉旨统交翰林院收贮,从此名流华翰、宿学篇章,悉为人所剽窃更换,不复覩《兰亭》真本矣。
61椒屏、岁祝,故事:每届岁除,南书房翰林循例为之。椒屏用素绢,纵一尺余,横二尺余,每幅各题四字于上,并系以赞,如用‘化日舒长’四字,其赞语卽隐切字意,署欵臣某敬题。题毕,交如意馆,就所题字意先黏椒于绢,复翦五色绸绫作四婴儿状,一持画,一执旗,旗上画日形,一捧书,一手提长字,别无点缀。装成锦边挂屏,约二十余幅,每幅语句不同,婴儿所执亦各异,皆以此类推而附会之。岁祝乃五色绢对,长四尺,阔一尺,画岁朝图,各题五字上下联,属对工整,但用臣某章而不署欵,亦交如意馆装成软屏,约二十余对,每对字画各有区别,均于掖庭分挂。其制:每岁更换,届期用黄折片缮拟,先呈御览,然后发馆装潢。其黄片存于懋勤殿,百余年来,元臣故老笔迹颇多,足资抚楷。
62佛背光,每岁嘉平,中正殿更换佛像,每像背后对佛光处,各书佛名号,用清字、蒙古字、西番字、汉字四体,前三体字画各有所司,其汉字则南斋翰林事也。
63南书房随时拜赐,稠叠便蕃,更仆难数,冬令时赐皮衣,和蒙赐貂裘不下二十袭。若乾隆年间,彭文勤公以集千文,恭跋《御制全韵诗》,有元狐端罩之赐,以表进《御制十
恩福堂笔记卷上四一
昔人笔墨贵凤髓,睿藻箴勖扬龙文。承命作歌识卷末,疑有荣光腾起烂烂辉星辰。
养心门膳房大库北为西二永巷。巷东永寿宫、翊坤宫、体和殿、储秀宫、丽景轩。巷西为太极殿。
图二十二 重华宫
《故宫图说》:
太极殿(即启祥宫),殿五楹,在启祥门内,即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嘉靖十四年五月,更名启祥宫,为明兴献帝诞生之所。兴献帝者,成化之子,嘉靖之父也。有石坊二,北曰“圣本肇初”,南曰“元德永衍”。今已不存,且遗址亦无从考矣。清乾隆时,西壁悬姜后脱簪图及张照书赞,亦改旧观。宣统未出宫时,为同治瑜太妃所居,中为宝座,前后廊有慈禧书联匾。殿内陈设悉仍原式。
体元殿、长春宫、咸福宫、同道堂。正北为崇敬殿、重华宫。(图二十二)
沈德潜《恭和御制正月十日小宴重华宫示大学士内廷诸臣元韵》诗:
重来瑶席从群仙,瑞雪初消景物鲜。歌诵唐虞真幸矣,班联风雅亦欣然。鱼旟牧梦占丰岁,松鹤天书赐老年。林壑已安仍恋主,潞河归棹敢云遄。
日丽风和是令辰,赐来珍馔命重申。宸章纪圣高唐律,乐府联吟见汉人(时演柏梁联句故事)。十叶蓂还开旧荚,一枝梅已绽新春。银花火树逢元夕,又听千门笑语频。
东西配殿,左曰葆中,右曰浴德。东曰漱芳斋,前有戏台。又东为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东与御花园邻。是为内西路。
(五)外西路
螽斯门之西为启祥门。门以西为春华门,门内为雨华阁。阁凡三层,供欢喜佛五尊,中层供康熙大成功德佛神位,下层供西天番佛,有脑骨灯、人骨笛等,均喇嘛教法物。后为宝华殿。再后为中正殿,于民国十二年失慎后,修墙间之。殿内供欢喜佛多尊。后为西花园,火后改为球场。东为惠风亭,亭内有石化铜一方,为希见之物。有建福宫。
《故宫图说》:
建福宫,宫凡三楹。乾隆五年改建,屋瓦用蓝色,异他宫。原为守制时所居,后未果,见乾隆御制《建福宫赋》及诗中。为宝座,有乾隆匾曰“不为物先”。嘉庆联曰:“受益本于谦功崇业广,立诚贵以预言物行恒。”东间祀孝贞显皇后神位。孝贞者,咸丰后,同治初偕,孝钦垂帘听政,世称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