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梦余录 四八
正司六尚局皆在乾清宫之东。此东一路之大略也。
乾清宫后过月华门之西曰遵义门,向南则养心殿,西南则祥宁宫。宫前向北者曰无梁殿,嘉靖中玄修之所。月华门之西南者曰隆道阁,原名道心阁,下曰仁德堂,东曰忠义室。曰仁荡门,曰义平门,西南则慈宁宫矣。月华门往北曰顺德右门,则西一长街也。再北向东与凤彩门斜对者曰咸和右门,向南者曰毓德宫,原名长乐宫,后又改永寿宫,则西二长街也。北首曰百子门,南首螽斯门。西曰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内二石坊,北曰圣本肇初,南曰元德永衍,盖兴献帝所生之地也。再西曰嘉德右门,曰隆德殿,祀三清诸神。左有容轩,右无逸斋,配殿左曰春仁,右曰秋义。再西北曰英华殿,有菩提树二株,北则北角井。再西则咸安宫。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兴福门相对者曰广和门,向南者曰翊坤宫,西宫贵妃所居。西二长街之西曰永宁宫,后改长春
宫。广和右门
[之北,向东]与基化门相对者曰大成右门,向南者曰储秀宫。西二长街之
西曰咸福宫,又后则乾西之房五所。此西一路之大略也。
坤宁宫,所谓中宫也。宫后则为后苑,钦安殿在焉。曰天一门、万春亭、千秋亭、对育轩、清望阁、金香亭、玉翠亭、乐志斋、曲流馆、四神祠。有假山曰堆绣山,山亭曰御景。池亭二:东曰浮碧,西曰澄瑞,万历十一年修。东南曰琼苑左门,西南曰琼
乾清宫后披檐东思政轩扁、西养德斋扁 俱崇祯五年四月二十日安。中圆殿更交泰殿扁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
景和门牌 隆福门牌
方殿 万历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添额。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拆方殿,改造寿安殿。泰昌元年十月二十六日拆。
坤宁宫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东露顶安德斋改贞德斋,崇祯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安扁。西露顶养正轩,崇祯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安扁。东披檐清暇居,崇祯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安扁。北围廊游艺斋,崇祯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安扁。
永祥门 增瑞门 俱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一日添额。
基化门牌 端则门牌
广运门更坤宁门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
钦安殿牌 天一之门 嘉靖十四年四月十一日添牌。
万春亭牌 千秋亭牌
已上二亭,嘉靖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添牌。
对育轩 嘉靖十四年五月初十日更玉芳轩,添牌。
卷之六 五五
乾隆十四年御制摛藻堂诗 文轩构琼苑,仙柏荫广宇。题额纵自今,考迹亦云古。御花园内殿宇率仍明旧。芸编贮万卷,牙签分四部。堂内所藏诸书,朕命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置。淡泊以怡情,节俭斯贻祜。掞毫戒丽妍,守器怀神巨。卑兹力沟洫,无间惟称禹。
乾隆四十三年御制题摛藻堂诗 全书收四库,荟要稡其精。事自己巳兆,命词臣校勘永乐大典,并搜辑遗书,分别应刊、应钞、应存目三种,汇为四库全书。复于应钞之中择其尤精者,录为荟要。列架弆摛藻堂内,以备临憩阅览。此堂原为御花园贮书之所,己巳秋即命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置,并有诗,盖已为之兆矣。工今戊戌成。荟要录于癸巳夏,至今戊戌始蒇工。于焉适枕葄,亦欲励尊行。设曰资摛藻,犹非识重轻。
〔臣等谨按〕摛藻堂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摛藻堂东为凝香亭,堂前有池,池上为浮碧亭,亭之南为万春亭,再南向西者为绛雪轩。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绛雪轩前多植海棠,轩内恭悬皇上御书额曰视履考祥。联曰:东壁焕图书,琳琅满目;西清瞻典册,经纬从心。右室联曰:树将暖旭轻笼牖;花与香风并入帘。内室联曰:花初经雨红犹浅;树欲成阴绿渐稠。皆御书。
乾隆十五年御制绛雪轩海棠诗 丹沙炼就笑颜微,开处春巡恰乍归。暇日高轩成小立,东风绛雪未酣霏。评香花国休嫌细,选色唐宫不碍肥。料量韶光思护惜,珠帘四面巧成围。是日微雨。
荡门,先名会极。曰义平门,先名归极。西南则慈宁宫矣。月华门往北曰顺德右门,则西一长街也。再北向东与凤彩门斜对者曰咸和右门,先名广安。南者曰毓德宫,原名安乐宫,后又改永寿宫,则西二长街也。北首曰百子门,南首螽斯门,西曰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内一石坊,北曰圣本肇初,南曰元德永衍,先曰贞源茂始,庆泽无终。盖兴献帝所生之地。再西曰嘉德右门,先名景福。曰隆德殿,即元极宝殿。祀三清神。左有容轩,右无逸斋,配殿左曰春仁,右曰秋义。再西北曰英华殿,先名隆禧。有菩提树二株,北则北角井,再西则咸安宫。先名咸熙。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兴福门相对者曰广和门,南向者曰翊坤宫,先名万安。西宫贵妃所居。西二长街之西曰长春宫,更永宁,后仍改长春宫。广和右门与基化相对者曰大成右门,向南者曰储秀宫,先名寿昌。西二长街之西曰咸福宫,先名寿安。又后则乾西之房五所。此西路之大略也。坤宁宫所谓中宫也,宫后则为后苑,钦安殿在焉,曰天一之门,万春亭、千秋亭、对育轩、更名玉芳轩。清望阁、金香亭、玉翠亭、乐志斋、曲流馆、四神祠,有假山曰堆绣山,山上亭曰御景亭。东西二池有亭,东曰浮碧,西曰澄瑞。万历十一年,毁观化殿垒此。东南曰琼苑左门,一名嘉福。西南曰琼苑右门,一名隆德。钦安殿后曰顺贞门,即坤宁门也。此外则玄武门矣。皇极门之东曰会极门,门东曰文华殿,有精一堂、恭默室、九五斋,殿之后曰玉食馆,北曰省愆居,殿之口曰崇本门,殿之后曰刻漏房,铜壶验时之所。再后则徽音门,曰麟趾门,其内则慈庆殿,又
原成化十二年八月,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商辂等言:祖宗创为郊祀,岁一举行,极为慎重。迩者传闻皇上于宫北建祠奉祀玉皇,取郊祀所用祭服祭品乐舞之具,依式制造,并新编乐章,命内臣习之,欲于道家所言神降之日举行祀礼。臣等稽之于古,未为合礼。夫天者至尊无对,非他神可比。事之之礼宜简而不宜繁,可敬而不可黩。今乃别立玉皇之祠祀,并用南郊之礼乐,相去一月之间,连行三祭,未免诚意不专。且郊祀所用执事并乐舞生皆神乐观道士为之,刑丧病疾之人一切不预。祖宗制礼盖有深意存焉。伏望圣明将所建神祠停罢,神像送宫观侍奉,祭服祭器乐舞之具送太常寺收贮,凡内廷一应斋醮悉宜停止。疏入,上命拆其祠。明宪宗实录
原弘治十一年七月,太监李广奏钦安殿设斋醮当用旛竿,工部尚书徐贯等谓非祖宗旧制,且宫禁之内不宜用此。上曰:是,其勿造。明孝宗实録
原嘉靖二年四月,太监崔文等于钦安殿修设醮供,请驾拜奏青词,给事中张嵩知其左道诬惑,请火其书斥其人,章下所司。明世宗实录
〔朱彝尊原按〕此乃建醮青词之始也。
原钦安殿门曰天一之门,嘉靖十四年添额。有万春亭、千秋亭。嘉靖十五年,添对育轩,嘉靖十四年,更玉芳轩。四神祠有观花殿。万历十一年毁之,垒石为山,中作石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御制摛藻堂诗己巳文轩搆琼苑,仙柏荫广宇。题额纵自今,考迹亦云古。芸编贮万卷,牙签分四部。淡泊以怡情,节俭斯贻祜。掞毫戒丽妍,守器怀神巨。卑兹力沟洫,无间惟称禹。
御制题摛藻堂诗辛巳浮碧亭阴潇洒居,春风绨几正怡如。映牕黛郁千年树,插架
芸芳四库书。鉴在胜朝基命密,游惟义府勅几余。展篇宁贵资摛藻,二典三谟永企予。堂东爲凝香亭。堂前有池,池上爲浮碧亭。亭之南爲万春亭。再南向西者爲绛雪
轩。轩前多植海棠,轩内御笔匾曰:"视履考祥],联曰:"东壁焕图书,琳琅满目;西清瞻典册,经纬从心。]右室联曰:"树将暖旭轻笼牖,花与香风并入帘。]又内室联曰:"花初经雨红犹浅,树欲成阴緑渐稠。]皆御笔。轩南卽琼苑东门也。
御制绛雪轩海棠诗庚午丹砂炼就笑顔微,开处春巡恰乍归。暇日高轩成小立,东
风绛雪未酣霏。评香花国休嫌细,选色唐宫不碍肥。料量韶光思护惜,珠帘四面巧
成围。
御制绛雪轩海棠诗壬申耤典春行命跸回,御园问景一徘徊。似缘翠馆今朝幸,不约东风特地开。缀玉有诗笑桃李,蕊珠何处惹尘埃。丁宁嵰雪枝头驻,莫便寻常点
卷之十二宫殿二
二一七
法海侍直懋勤殿诗:每有微风到玉墀,九重广达四聪时。闾阎莫谓君门隔,民隐深宫尽得知。
又南西出者为月华门,门之南为奏事房。转南向北者为南书房,为内廷词臣直庐。
朱彝尊蒙召入南书房供奉诗:本作渔樵侣,翻联侍从臣。迂疏人事减,出入主恩频。短袂红尘少,晴窗緑字匀。愿为温室树,相映上林春。
蔡升元蒙恩入直南书房诗:蓬壶方丈迥难攀,特诏趋陪供奉班。岂有寸长窥圣藻?常教尺五近天颜。尚方给札云窗静,秘阁翻书昼漏闲。从此朝昏依日月,更无尘梦到家山。
东为宫监办事处,有圣祖御书敬事房。
昭仁殿之左,东出者为龙光门。弘德殿之右,西出者为凤彩门。
交泰殿在乾清宫后,制如中和殿。藏御用宝玺于此,凡二十有五。两庑左出者为景和门,右出者为隆福门。
后为坤宁宫,广九楹。左为东暖殿,右为西暖殿。东暖殿之东为永祥门,稍北为基化门,俱东出。西暖殿之西为增福门,稍北为端则门,俱西出。
坤宁宫之后正中为坤宁门。外为御花园,左曰琼苑东门,右曰琼苑西门,正中为天一门。前列金麟二。门北为钦安殿,南向,奉玄武神。
殿东稍北叠石为崇山,中有石洞,御书云根二字。山上有御景亭。亭之东为摛藻堂,藏四库全书荟要于此。堂东为凝香亭。堂前有池,池上为浮碧亭。南为万春亭。再南为绛雪轩,西向,轩前多植海棠。南卽琼苑东门。
[四]堂之东为凝香亭,池上有亭曰浮碧。其南为万春亭,又南而西向者为绛雪轩,[五][轩]南即琼苑东门也。殿西稍北为(亭为斗坛)延晖阁。[六]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前有池,池上有亭曰澄瑞,[七][即亭为斗坛]斋西为毓翠亭,[八]其南为千秋亭,[九]又南为养性斋,[十]东向七楹,南北向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即琼苑[十一]西门。殿北为承光门,北向,门外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十二]其北为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石碑,即紫禁城之北门也。
注:
[一] 《故宫考》:"嘉靖十四年四月,额为"天一之门",取"天生一水"之义,谓可防火,清时改为天一门"。
[二] 《故宫考》:"崇祯十五年隆德、英华殿诸像,并移朝天宫、大隆善寺,惟此殿像如
故。相传殿东北有二足迹,嘉靖时两宫灾,元武神常立此拯火云。说见谈迁《枣林杂俎》"两京宫殿"条。"
[三] 《故宫考》:"山名堆秀,旧为观花殿,万历十一年二月拆去,叠石为山,中有洞,
额曰"堆秀"。今山石危险,不可登也"。
[四] 《故宫考》:"摛藻堂向为藏弃[弆]秘笈之所。乾隆二十八年,命择《四库全书》之精要者,为《四库荟要》,储于此。现尚存,实海内孤本也。堂之西有古柏,院壁刻清高宗《御
为寿皇殿,殿凡九室,重檐金楹,如太庙制,恭奉列代御容。[一]殿后东北曰集祥阁,西北曰兴庆阁,殿东为永思门,门内为永思殿,为列代苫庐地。凡临瞻谒日,必于永思殿传膳,办事,盖孝思不匮意也。又东为观德殿,[殿]东有护国忠义庙,塑关帝立马像,前对景山,后倚地安门云。[二][三]
注:
[一] 《国朝宫史》:"北上门左右向北长庑各五十楹,其西为教习内务府子弟读书处,东
曰山左里门,西曰山右里门,北上门之内为景山门,入门为绮望楼,楼后即景山也。山周二里余,有峰五,中峰高十一丈六尺,左右峰各高七丈一尺,又次左右峰各高四丈五尺。峰各有亭,踞其巅。中曰万春,[左]曰观妙,又左曰周赏。右曰辑芳,又右曰富览,俱乾隆十六年建。山后为寿皇殿,殿旧为室三,居景山东北。乾隆十四年,上命所司重建,南临景山中峰,正中宝坊一,前榜曰"显承无■",后曰"明格维馨"。左右宝坊二。北为砖城,门三,门前石狮二。门内戟门五楹,大殿九室,规制仿太庙,左右山殿三楹,东西配殿五,碑井亭各二,神厨神库各二"。
[二] 《骨董琐记》:"《图书集成》一书,初为闽中陈梦雷省斋所编,梦雷始附耿精忠,
后发遣关东,旋放归,交诚亲王处行走,奉命编《图书集成》。迨世宗嗣位,罪其招摇,仍配边外,别选人赓续成之。按诚亲王胤祉,康熙第三子,四十八年封亲王,雍正六年降郡王,八年二月复亲王,五月褫爵禁锢景山万春亭,十月五日病卒。乾隆二年十二月复爵,谥曰隐,能书。予藏其行书一幅,逼似世宗书。又精赏鉴,书中往往见其印章。当时诸王竞招宾客为树党计,梦雷附诚
酌中志卷之十七 十三
之意也。自嘉德右门之西,向南者曰二南门,门之北则八角井也。水不堪汲,天启六年亦曾修浚,而味不改,真废井矣。正北曰四德门,再西曰咸安宫,穆庙继选皇后陈老娘娘居此,天启年间客氏移住者。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隆福门相对者,曰广和右门。向南者曰翊坤宫,西宫李娘娘之所居也。西二长街之西,曰永宁宫,先帝改曰长春宫,成妃李老娘娘曾居之。及遭革封之后,移于干西某所居焉。广和门向东与端则门相对者,曰大成右门。向南者曰储秀宫。西二长街之西曰咸福宫,神庙时惠王、桂王共居之。百子门之北并列者,则乾清宫西之房五所。其西后小门,凡有事则开,如东后小门总干清门官经管启闭也。以上则西一路之大畧也。东西后小门之外,皆有惜薪司贮柴炭之园,备宫中进用。坤宁之后,则宫后苑也,钦安殿在焉,供安玄天上帝之所也。有门曰天一之门。殿之东西有足迹二,相传世庙时,两宫回禄之变,玄帝曾立此默为救火,其灵迹显佑云。崇祯五年秋,隆德殿、英华殿诸像俱送至朝天等宫、大隆善等寺安藏,惟此殿圣像不动也。曰承光门,集福门,延和门。苑内曰万春亭,千秋亭,曰对育轩,清望阁,曰金香亭,玉翠亭,曰乐志斋,曲池馆,曰四神祠,观花殿。万历十一年拆去垒垛石山子,券门石扁名曰堆秀。上盖亭一座,名曰御景亭。东西两处鱼池二,其东曰游碧亭,西曰澄瑞亭。奇花异卉,禽声上下,春花秋月,景色可人。东南曰琼苑东门,西南曰琼苑西门,卽东一长街、西一长街之北首也。其南首则东西夹墙也。钦安殿后坤宁门,嘉靖十四年秋更名曰顺贞门。其宫墙外,则紫禁城之玄武门,报夜更鼓在焉。逆贤时,更鼓房牌子侯得用惨■无比,较外之许显纯为更甚。凡需索不遂而心欲毙之,则用连七纸写病重手本一件,藏于身边,叩见逆贤,探其口气。可以毙,卽将手本
宫眷岁节朝贺,俱穿纻靴,或缎靴。后独穿锦鞋,从不穿靴,想以示别也。
宵旰殷忧且蹵开,新呈歌舞自苏台。梧垣柏府今寥落,只有承乾谏草来。
苏州织造局进女乐,帝颇惑之。田贵妃疏谏云:「当今中外多事,非皇上燕乐之秋。」批答云:「久 不见卿,学问大进。但先朝有之,既非朕始,卿何虑焉。」
何当禁篽清严地,忽奏沟塍沓杂歌。顶笠腰鎌装束好,阿谁来赴力田科。
旧例,秋收时,钟鼓司有打稻之戏。驾幸旋磨台无逸殿,本司扮农夫村妇及田峻官吏征租词讼等 事。十年后,凡时节游幸多废,此独举行,重农事也。
午窗萦梦正春和,其奈惊回笑语何。任是鸦群来往路,得人嫌处噪声多。
兴龙宫本名钟粹,为皇太子所居。一日,后赐皇太子茶菓,宫人道经承乾宫,戏推石狮子以为笑 乐,惊贵妃昼寝,几构两宫之衅。
虎踞龙蟠说旧京,六宫拟从翠华行。君王也道江南好,只是因循计不成。
后尝以京师急于寇警,微言曰:「吾在南尚有一家居。」上曰:「谁与言之。」因不语。
上苑春回草树芳,殿前玉女侍东王。骁壶博得天为笑,遮莫人间见电光。((神异经)东荒山中有石 室,东王君居焉。与玉女投壶,设有入不出者,天为之笑。张华曰:「笑者,开口流光,即电也。」) 十一年二月某日,上幸西苑,坐万春亭,宣后暨东西两宫至投壶。袁贵妃胜,赐银牌四事。
碧焰青烟品自奇,((南越志)珠有九品。)紫莲花朵彩琉璃。要凭四表验光被,岂就一冠分等夷。
东宫束发冠,缨前一珠,碧焰如盘,投火中,绿烟勃起,不知何名。其时有大珰,翼善冠,上嵌 一珠较巨,紫光如莲花,至晚则五彩如琉璃,盖夜光也。
谁拆偏旁两字呈,梦中占梦转分明。截长补短图轮广,((周礼)东西曰广,南北曰轮。)破碎山河凑 不成。
帝梦一冠裳者,呈片纸,祗书一有字。次日语于后妃,大约言大有富有为休征也。既而宣之外 廷,对亦然。后有解之者曰:「就字拆之,则大不成大,明不成明,何休征之有。」上闻之,亦不之罪。
锦罽平铺界紫庭,(有草名锦扇界球。)裙衫风度压娉婷。天边自结齐云社,(宋小说:蹴鞠曰圆社,亦 曰齐云社。)一簇彩云飞更停。
宫眷喜蹴鞠之戏,田贵妃风度安雅,众莫能及。
舞按西施结束成,当筵为寿玉尊擎。莫言长袖娇无力,曾拂苏台一夜倾。
万寿节排宴昭仁殿,例有梨园乐人祇应。上谕陈伶作西施舞,舞罢,赐银五两。
小殿清斋浴佛期,玻璃声碎越磁时。雷掀电抉都无用,(司空图题(柳州集)「若掀雷抉电,撑决于天地之垠。」)但觉春温满玉墀。
四月八日,帝持斋。近侍吴某捧大龙磁碗,以进午馔,失足破于阶。声震响,宫正将治罪。上徐 曰:「来,得毋惊恐乎?」戒勿问。
璇扃启处晓星多,才听三更五点过。谁是宵衣分念者,早朝频问夜如何。
帝三日一视朝,漏鼓四下,辄出御殿。廷臣至多后期。
敕赴覃怀远慰存,铢分禁帑亦殊恩。捧香中使传哀痛,上有宫闱涕泪痕。
十二年正月二日洛阳陷,王死之,世子与王妃走至怀庆。帝发御前银一万,坤宁宫四千,承乾宫 三千,翊坤宫三千,又慈庆宫懿安后一千,慈宁宫皇祖宣懿康昭妃五百,皇考孝温懿妃五百,俱命王裕民、冉兴让、叶高标赍往以慰恤之。
刚是山河澄正气,岂容日月翳纤尘。明明法网轻投者,刀锯应嫌剩此身。
夏试随堂、秉笔,时李承芳署司礼监印,其名下顾三聘者,亟欲升迁,托己之名下王建鼎代作,选 于众
时寓京师,为人箢库。后生东宫及定王,田贵妃生永王及悼灵王。贵妃灶日甚,意图夺嫡。一 日,永和宫婢于金狻猊下误触定王,中宫衔之。
茸茸苔绿印弓鞋,西苑风光二月佳。玉女投壶天一笑,有人花下谢银牌。
(甲申小纪)十一年二月某日,上幸西苑,坐万春亭,宣后暨东西两宫至,投壶。袁贵妃胜,赍银 牌四事。
片片幽兰画里春,胭脂红点玉芽匀。昨宵新绣宫花补,捧出宫门赐谏臣。
(甲申小纪)上敕田贵妃写兰于便面,携之怀袖。又刘文烈理顺为御史时,上赐以宫花补子,精致 异常,云出自田贵妃手。今犹在雍丘文烈祠中。
阅遍封章涕泪垂,青袍视事掩黄扉。比来御袖犹多损,才信才人着布衣。
(红蕉集•宫女曹静照宫词)阅遍司农水旱书,君王减膳复斋居。御厨阿监新承旨,明日羹汤不进 鱼。俭德慈恩上古稀,他方织锦尽停机。赭黄御服重经擀,内直才人着布衣。(甲申小纪)七年某月,贼破凤阳,焚皇陵飨殿,上震怒,勒限平贼。斋居武英便殿,减膳撤乐,青袍视事,以示行 闲文武,甘苦与同之意。又上御讲筵,所御里衣袖微损,衔于外,上以手纳之。讲官某奏曰:「衣之敝,虽过于俭,然美德也,何必讳。」
禁林风度步虚声,氅服云璈队队行。总为苍生求福祐,袆衣深夜拜通明。
(甲申小纪)畿甸大旱,后谕道经厂宫女于大高玄殿建醮禳灾。宫女数十人,氅服云璈,与羽流无 异。盖熹庙时命内官教成者。
通灵夜醮达天明,遥见宫娥引驾行。愁绝万方多难日,一声清跸过南城。
(玉堂荟记)崇祯时,中外多事,每遣羽流于南城为章醮之举。上与后妃密往行礼,自文华殿西 夹道中往来。一日,有都僚接本在会极门,忽传驾返,逡巡避入文华门西直房,于窗隙中窥见上 乘小辇,辇前两宫娥,其次后辇,又次田、袁二妃辇,历历见之。不知上亦窥见矣。俄使中珰问 姓名,上复遣谕之,至外勿言也。
甲煎沉香院院烧,张灯欢赏闰元宵。长春重设临光宴,五凤楼头雪尽消。
(甲申小纪)十三年闰正月,后命各宫循例放灯,重赏元宵。
衾裯昨向翊坤移,偶忤中宫待罪迟。笑问羊车何处宿,君王语默两难时。
(甲申小纪)十一月,袁贵妃偶忤后意,后怒。是夜上幸翊坤宫,后已闻之矣。次日见上,后故问 曰:昨宿于何处?上嗫嚅久之,曰:袁。后佯笑,上默然。
女叔充班非祖制,皇妃加册系私恩。仪曹斥去貂珰议,犹见朝臣骨鲠存。
(甲申小纪)十四年春,进东宫田皇贵妃,西宫袁皇贵妃,仿万历中例也。部具仪注,举行有日 矣。大珰复以永乐中坐受长公主四拜为请。下部中察议,部臣林欲楫等,以会典洪武所定,皇妃 受封谢恩,止称内命妇诸亲,以次贺如常仪。夫于妃曰诸亲,则与皇后前称妾者不同,故累朝皆 遵守之。惟永乐五年,仁孝皇后崩,上追思甚笃,不再立中宫,故妃礼稍隆。而累朝有中宫在 上,则此礼自不复行。今两宫受封,恐非慎夫人却席之意。又永乐时,长公主于成祖女弟行也。 今荣昌大长公主,则上亲姑也。而忽充班首,行四拜礼于贵妃之前,恐亦未安。万历十四年,进 封郑为贵妃。当时部议仪注,亦止照洪武所定。且惟天子议礼,礼臣守礼,未闻内臣议礼者。制曰:应照会典洪武时例行。
休征枉自梦冠裳,驿骑惊飞赤白囊。侵早殿头宣撤炙,六宫和泪问襄阳。
(甲申小纪)上梦一冠裳者,呈片纸,只书一有字。次日语于后妃,大约言大有富有,为休征也。 既而宣于外庭,对亦然。后有解之者曰:「就字折之,则大不成大,明不成明,何休征之有。」上闻 之,亦不
西室门外联曰:" 左右图书, 静中涵道妙; 春秋风月, 佳处得天和。" 门内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
曰:" 宿凤", 联曰:" 从来多古意, 可以赋新诗。" 摛藻堂院壁, 恭刻高宗纯皇帝圣制御花园古恭柏行。
恭兄前编石上恭刻皇上御制古柏诗:
古柏布清阴, 悲含寸草心。先皇遗泽厚, 雨露亿年深。
堂东为凝香亭。堂前有池,池上为浮碧亭。亭之南为万春亭。再南向,西者为绛雪轩。轩前植海棠,轩内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视履考祥",联曰:"东壁焕图书,琳琅满目;西清瞻典册,经纬从心。"右室联曰:"树将暖旭轻笼牖,花与香风并入帘。"又内室联曰:"花初经雨红犹浅,树欲成阴绿渐稠。"轩南即琼苑东门也。
钦安殿之西,稍北为延晖阁。阁上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凝清室"。东室联曰:"雪朗西山送寒色,花辉东壁发生馨。"阁下联曰:"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又联曰:"锦座凝香,花敷春苑丽;晴窗挹翠,霞带晓屏舒。"阁前相对为四神祠。西为位育斋。斋西为毓翠亭。斋前有池,池上为澄瑞亭。即亭为斗坛,正面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神枢景福",联曰:"仁寿仰宏慈,长绵宝算;发生资大始,密运璇枢。"亭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斋东向,七楹;南北向相接者各三楹,皆有楼。楼上正中恭悬圣祖仁皇帝御笔匾曰:"飞龙在天",左室联曰:"心迹只今偏爱澹,诗情到此合添幽。"又联曰:"一室虚生无限白,四时不改总常青。"右室联曰:"自是林泉多藴藉,依然书史得周旋。"又联曰:"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楼下正中,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居敬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五 四四三
中曰太和、中和、保和殿,太和东西庑曰文昭阁、武成阁,(尚未改名)左翼门、右翼门,左右曰中左门、中右门;保和左右曰后左门、后右门。西曰武英殿,西南曰南熏殿。文华殿缺。
(2)内廷 前曰乾清门,东西庑曰景运门、隆宗门。中曰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宫左右为昭仁、弘徳殿,两庑为日精门、月华门,端凝殿、懋勤殿、龙光门、凤彩门;交泰殿东西为景和门、隆福门;坤宁宫左右为东西暖殿,永祥门、增瑞门,北为坤宁门、基化门、端则门。
(3)奉先殿养心殿及十二宫 十二宫之制,修复仅及其半:乾清宫东为奉先殿,北为景仁、承乾、钟粹三宫,再东为玄穹宝殿。乾清宫西为养心殿,北为永寿、翊坤、储秀三宫,再西为长春宫,不在东西六宫规制之列。
(4)慈宁宫慈宁宫花园咸安宫英华殿 本图俱载上列宫殿,咸安宫为今寿安宫地。
(5)御花园 中为钦安殿天一门,东为御景亭、浮碧亭、凝香亭、万春亭、绛雪轩;西为延晖阁、位育斋、澄瑞亭、玉翠亭(尚未改名)、千秋亭、养性斋。该图尚
万春亭、千秋亭,曰对育轩(今位育斋)清望阁,(今延晖阁)曰金香亭,(今凝香亭)玉翠亭,(今毓翠亭)曰乐志斋,(今养性斋)曲池馆,曰四神祠,观花殿,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拆去。垒垛石山子券门石扁,名曰堆秀,上盖亭一座,名曰御景亭。东西两处鱼池二,其东曰游碧亭,(疑浮碧之误)西曰澄瑞亭。其间奇花异卉,禽声上下,春花秋月,景色宜人。东南曰琼苑东门,西南曰琼苑西门,外即东一长街、西一长街之北首矣。
奉先殿 日精门之东,曰崇仁门,稍南曰内东裕库,曰宏孝殿、神霄殿,即崇光殿也。再东曰奉先殿,即内太庙也。殿外西与景运门相对者,曰隆祀门,其内则外东裕库也。
一号殿仁寿宫 奉先殿之东,当苍震门外,为南北长街。街东并列二门向西者,曰履顺,曰蹈和,则一号殿仁寿宫之外层小门也。宫往往为太后辈所居,酌中志卷十七云:苍震门恒闭,遇扫雪、修造则开;孝靖皇后、王老娘娘疾革时,光庙每日来问安入此门,盖由乾清宫至仁寿宫,以入苍震门为捷径也。内有哕鸾宫、喈凤宫,凡先朝有名封之妃嫔,无名封之宫眷养老处也。
慈庆宫 奉先殿之南,文华殿、圣济殿之北,为慈庆宫。由圣济殿入徽音门,再进
又,乾清宫丹陛下有老虎洞,洞中瓷石成壁,可通往来。明天启帝尝于月夕,率内侍赌迷藏,潜匿其内。
陈悰《天启宫词》:
石梁深处夜迷藏,雾露溟蒙护月光。捉得御衣旋放手,名花飞出袖中香。
乾清北为交泰殿,又北为坤宁宫。交泰在乾清、坤宁之间,内圆顶渗金,雕刻花纹,极精致。(图十一)
图十一 交泰殿顶
坤宁宫广九楹,左为冬暖阁,右为西暖阁。后为坤宁门,门外即御花园。(图十二)
御花园正中南向者为天一门,左曰琼苑东门,右曰琼苑西门。天一门列金鳞二。门内南向者为钦安殿,(图十三)殿顶镶渗金宝瓶,恭祀玄天大帝于殿中。殿前方亭二,后叠石为山,山有石洞,山巅有御景亭。山之东为摛藻堂,旧藏《四库荟要》于此。堂之东为凝香亭,其南为万春亭。又南而西向者为绛雪轩,轩前有太平花。(图十四)
图十二 御花园
(四)景山
景山亦名万岁山,俗呼煤山。山周二里许,坡遍植松柏,翠色参天,层阴匝地,景物极幽。清时改称景山。山上依地望高下,分建亭阁。入门南向为绮望楼,(图三十六)内供孔子牌位。山有五峰,峰各建亭,最高主峰曰万春亭。登此亭远望,全城在目。有铜佛一座,为人截去左臂。左二亭,曰观妙,曰周赏。右二亭,曰辑芳,曰富览。(图三十七)东麓道旁,有古槐一株,为明崇祯帝殉国处,现有碑。(图三十八)山北为寿皇殿,东西各有配殿,系仿太庙制而约之。其旁旧有永思殿、观德殿、兴庆阁,今多朽坏,无足观矣。按《野获编》:万岁山相传其下皆积石炭,以备闭城不虞之用,故俗又名煤山。
图三十六 景山绮望楼
图三十七 景山全景
明顾景星《万岁山》诗并序:
辽始筑土山。宣和中,汴京筑艮岳。每驾幸,群鸟飞鸣,主山者唱:“万岁山鸟雀迎驾。”金主移艮岳花石于此,亦号万岁山,历代为游幸之所。
禁城朝日敞瞳蒙,玄武门前望郁葱。种就虬龙皆绕殿,教成鸟雀解呼嵩。萧条云气来天寿,鸣咽流泉出御宫。历代相传行乐地,更无杜宇敢啼红。
清成德《景山》诗:
雪里琼华岛,云端白玉京。削成千仞势,高出九重城。绣陌回环绕,红楼宛转迎。近天多雨露,草木每先荣。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