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清凉禅窟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静明园十六景 其八 清凉禅窟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94

天门东望一诚格,阳德中齐万物亨。秩长群神孰可匹?功先六子独称兄。锡禧虽每叨鸿贶,惟励钦承凛旦明。

  〔臣等谨按〕仁育宫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仁育宫之北为清凉禅窟,后为嘉荫堂,堂东为霞起楼,西为犁云亭。(静明园册)

  〔臣等谨按〕清凉禅窟为十六景之一。

  〔又按〕仁育宫前迤西度桥,为园之西宫门。门外左右朝房,中为石桥,桥西即达香山之跸路也。

  乾隆十八年御制清凉禅窟诗佛火香龛,俨然台怀净域,更不问是文殊非文殊。名山结初地,葱萃四邻通。爱此清凉窟,常饶松竹风。花如悟非色,鸟解说真空。比似白莲社,回舆笑彼翁。

  又御制犁云亭诗绿甸高低绘麦禾,犁云锄雨较如何。一年最是关心处,忧为兹多乐亦多。

  〔臣等谨按〕清凉禅窟、犁云亭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清凉禅窟之北为涵漪斋,西为飞淙阁,东为练影堂,稍南为挂瀑檐。(静明园册)

  〔臣等谨按〕练影堂挂瀑檐诸水源,一自香山碧云寺出,一自卧佛寺后引注,经妙喜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95

  寺导入园中,汇为湖,与玉泉合流,出水城关,同会高水湖。

  涵漪斋之西夹墙门外为妙喜寺。(静明园册)

  〔臣等谨按〕寺内正殿额曰香海同源,后殿额曰优昙应现,曰菩提普印,皆御题。自妙喜寺以西为静宜园界。

  清凉禅窟之北为采香云径。(静明园册)

  〔臣等谨按〕采香云径为十六景之一,其南有楼曰静怡书屋。

  乾隆十八年御制采香云径诗由禅窟右转,东北行,磴道盘纡,山苗磵叶,馡馥缘径。松径招提出,兰衢宛转通。植援防鹿逸,学圃望鱼丰。是药文殊采,非云八伯丛。欲因知野趣,匪事慕莼菘。

  〔臣等谨按〕采香云径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采香云径稍北,折而东,为招鹤庭,南为峡雪琴音。(静明园册)

  〔臣等谨按〕峡雪琴音为十六景之一。内额曰丽瞩轩,东曰俯青室,北曰罨画窗。

  乾隆十八年御制峡雪琴音诗山巅涌泉潺潺,石峡中晴雪飞洒,琅然清圆,其醉翁操耶!抟壁上层椒,琤然仙乐调。色疑舞滕六,制不出雷霄。云雾生衣湿,川原入目遥。置身尘以外,得句亦因超。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269

  永远供福万历十年八月造等字。钟一,有天顺元年二月劝缘沙门信昂住持惠显檀越信官陈普锦等铸造本寺祖师殿供养等字。又殿前站台上大铁炉瓶灯檠及磬共六件,本宣武门外归义寺中物,嘉靖年间造。归义寺今废,因移置兹寺。

  〔又按〕明刘侗景物略与程敏政碑记皆误以玉河乡观音寺像为即天竺像,御制订讹文厘正其谬,恭载卷内。

  (补幽州大悲阁观音像,辽迁之于木叶山,临安天竺观音像金迁之玉河寺,佛亦疲于津梁矣。榆欓别录)

  增御制程敏政重修观音寺记订讹文 朱彝尊著日下旧闻,载玉河乡之观音寺所供奉观音大士像,谓自杭州天竺寺移来,而引程敏政记以实之。(程敏政记称近得石刻于土中,谓金天会七年梁王统军至杭,谒上天竺,礼观音大士像及大藏经,异之,因徙而北,有比丘智完率其徒以从,斯寺之所由始也。考梁王即乌珠。石刻于大定十七年。)然咸淳临安志又谓僧道元逢金难时,秘大士于井,兵退知井所在,得像归之,(咸淳临安志载,靖康初,属有金难,僧道元秘大士像于井,兵退,瓦砾中忽铿然有声,始知井所在,得像,归之院。)是疑案也,不可以不辨。夫大士为佛妙观察智,竖三际,横十方,无时无处不在,不系乎像也。故佛云以色见声求皆属邪道。法身化身不可见,报身则可见。像者,报身之偶托者耳。既云偶托,则假中之真亦不可不求其非中之是。既求其非中之是,则吾以为仍在天竺者是而玉河乡者非也。何也?天竺尝四至矣,大士相好,宛存于心,且命工肖斯像二而供奉之于御园之宝相寺及玉泉山之清凉禅窟。兹观程敏政之记,乃若实有其事,亦不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65

宫,奉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像。又北为

清凉禅窟,后为嘉荫堂,东为霞起楼,西为犁云亭。仁育宫前度石桥,为园之西宫门,达香山跸路也。清凉禅窟之北为涵光斋,西为飞淙阁,东为练影堂,稍南为挂瀑檐、涵漪斋。西夹墙门外为妙喜寺,门殿三层。西为静宜园界。

采香云径在清凉禅窟之北,南有楼曰静怡书屋,稍北折而东为招鹤庭,南为

峡雪琴音。迤南山巅为

玉峯塔影,前为香岩寺,后为妙高台。北峯上为妙高寺,有妙高塔,又后为该妙斋。妙高峯西为崇霭轩,东为含醇室,为咏素堂。含经堂在妙高寺东山麓,其东北临溪为书画舫。含经堂南有楼曰

风篁清听,东为如如室,西为近青阁,又西稍南为飞雪■。西度桥而南有池,池东为延緑厅,西为漱远緑,为试墨泉。又西为

镜影涵虚,南为分鉴曲,为写琴廊,为观音阁。写琴廊迤南为含晖堂,为清音斋。斋前为

裂帛湖光,斋西山麓为碧云深处,东为心远阁。由心远阁折而北,为罗汉洞,又上为水月洞。又西山麓为古华严寺,寺后为

云外钟声,东为伏魔祠。碧云深处以南为

翠云嘉荫,后为翠云堂,东为甄心斋。翠云嘉荫卽华滋馆门额。翠云嘉荫之东为小南门,稍南为东宫门。

静明园南宫门西南为影湖楼。小东门外长堤石桥上建石枋二,迤东为界湖桥,桥下水北注玉河。

书名:京城古迹考 日下尊闻录 页码:99

对时育物 西苑瀛台临水为迎薰亭,高宗纯皇帝书额曰对时育物。

平湖秋月 地在圆明园福海西北隅,为四十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词引:倚山面湖,竹树蒙密,左右支板桥以通步履。湖可数十顷,当秋深月皎,潋滟波光,接天无际。苏公堤畔,差足方兹胜境。

三潭映月 圆明园四宜书屋之东临池楼宇曰方壶胜境,为四十景之一。纯庙方壶胜境词引:东为蕊珠宫,西则三潭印月,净绿空明,又辟一胜境矣。

光风霁月 圆明园杏花春馆之西,度碧栏桥为坦坦荡荡,前为素心堂,后为光风霁月。

卢沟晓月 高宗纯皇帝诗云:兰若霜钟断续鸣,卢沟晓月正西横。苍烟淡接平芜迥,曙色才分远水明。傍岸人行闻犬吠,蹙波风动见鱼惊。车驰马骤长安道,何限低徊旅宦情!又诗引:卢沟河即桑干河,水黑曰卢,故以名之。桥建于金明昌初,长二百馀步。由陆程入京者必取道于此。诗云:茅店寒鸡咿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夹镜明。入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尤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

梨花伴月 地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松鹤清越 地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香雾窟 静宜园芙蓉坪西南曰香雾窟,为二十八景之一,即静室。香山室宇此处最高。

清凉禅窟 地为静明园十六景之一。

森玉笏 地为静明园十六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