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八达岭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八达岭,Pa-ta-ling,亦作Badaling,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中的一个山口,位于北京西北60公里处,东经116°65’,北纬40°25’。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和杰出代表。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72

 

又十里至八达岭

山水记:八达岭有城,南北二门,元人所谓北口者是也。八达岭下视居庸关若建瓴,若窥井,故昔人谓,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也。

五里为岔道。

山水记参采访册:岔道有二路,一自怀来卫至宣化府,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卫四海为北路。由南口至八达岭凡四十里,两山壁立,中通一轨,重岭叠嶂,蔽亏天日。水经注所谓山岫层深,侧道褊峡,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羁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者也。淮南子曰:天下九塞,居庸其一。而金史言,中都之有居庸,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山自太行山迤北至此,数百里不绝。自麓至脊,皆陡峻不可登。中间为径者八,名之曰陉,居庸其第八陉也。谓之居庸者,元翰林学士王恽言,始皇筑长城,居息庸徒于此,故以名焉。亦谓之西关。三国志:田畴乃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趋朔方是也。亦谓之蠮螉塞。方舆纪要:晋咸康六年,慕容皝帅诸军入蠮螉塞,直抵蓟城是也。亦谓之军都关。魏书:杜洛周反于燕州,敕都督元谭西至军都关,北从卢龙塞,据此二险以杜贼出入之路是也。亦谓之纳款关。通典:居庸关在昌平县西北,齐改为纳款关。亦谓之冷陉。陉又作硎。新唐书:孙佺为幽州都督,帅兵讨李奚,大酺副将李楷洛周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73

以悌次冷硎。唐十道志:又名蓟门关。金史又名齐喇哈蕃。盖此关自古称之矣。其南北口之戍,则自元始。北口千户所属上都路龙庆州。南口千户所属大都路昌平县。史言睿宗于居庸关立南、北口,屯军徼巡盗贼,各设千户所。至大四年,枢密院奏:居庸古道四十有三,军吏防守之处仅十有三,旧置千户,位轻责重,于是改千户所为万户府,分钦察、唐兀、贵赤、西域、左右阿速诸卫军三千人,并南北口大和岭旧隘汉军六百九十三人屯驻,东西四十三处立十千户所,置隆镇上万户府以统之。皇庆元年,始改为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延祐二年,又以哈儿鲁军千户所隶焉。至明洪武三年,置守御千户所。永乐二年置卫,领千户所五,以为京师北面之固。本朝初设参将驻守,后改都司一,把总一,驻关城把总一,分防八达岭,外委一,分防南口。

最东曰渤海所下隘口。

隘口七,内有附墙台四座。嘉靖三十年建空心敌台四十四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方舆纪要:明弘治中,置千户。有新旧营城二座,嘉靖二十七年建。本朝设把总分防。

慕田峪关

明永乐二年建正关,并迤西王家坨、灯千岭、榨子墩、刘家项、分界墩,胡思峪至界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78

 又名翠平口,山势髙险,中有大河,外通大、小红山、柳沟等处,冲。

九里曰虎峪口。

 外险内平,不通骑。

五里曰养马峪口。

 在南口门,缓。草花顶山势内外髙险,人马难行。以上八口,明嘉靖十五年建。

八达岭下隘口

隘口七,内有附墙台四座,明嘉靖三十年建。空心敌台四十三座,隆庆二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三里曰石佛寺口。

 草花顶迤南,通步,缓。

三里曰青龙桥东口。

 西头青龙墩,迤东北山墩,迤西俱平漫,通众骑,极冲。

 以上二口有堡。

三里曰王瓜峪口。

赵家墩,三空。平漫通众骑,极冲。水口宽,厂南北石门,地髙,冲。以上三口,明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79

永乐中建。

三里曰八达岭口。

 明弘治中建。自熊窝顶至西门敌楼平漫,临大川。通众骑,极冲。余通步,缓。

三里曰黑豆峪口。

 内外平漫,威靖墩至冲峪墩通众骑,余通骑,冲。

三里曰化木梁口。

 中三墩通众骑,极冲。

二里曰于家冲口。

正城迤东一空,通单骑。迤西青石顶墩通于家沟,俱通众骑,冲,余通步,缓。青石顶山势外平内险。以上三口,永乐中建。

石峡峪下隘口

隘口三,内有附墙台十座,明嘉靖三十年建,空心敌台二十五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三里曰化家窑。

 内外高险。龙芽菜沟通单骑,城东头至西头,水口平漫,通众骑,极冲。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202

北沙河东南流,入南沙河。

北沙河源在亭子庄村西,东南流径四家庄村北。又东径辛庄村北,右合小埝头水。又东径古城村南,双塔村北。山水涨发时,左合白羊、汤谷、居庸诸水。又东躧河注焉。又东至沙河店北朝宗桥下,少东白浮泉注焉。又东南至小沙河村西北,会南沙河。刘万源南北沙河考:?余水即今南沙河。?余潭今之北辛立屯一亩泉也。而水出居庸关者,与?余无涉。易荆水今北沙河也。千蓼泉今亭子庄,小埝头诸泉也。或问,水经明明言?余水出上谷居庸关东,东流过军都县南,而注则云,其水南流出关,谓之下口,水流潜伏十许里也。又云:?余水故渎,东径军都县故城南,又东重源潜发,积而为潭,谓之?余潭。是?余潭即居庸水复出处也。以地势观之,其下流当为沙河店之北派,而子反以为今之南沙河。又指一亩泉为古?余潭,岂有说乎?曰:居庸水发源八达岭西,明一统志谓之涧河,而未尝言及?余字。此后人著作,原不足以驳古人,但其源在关之西北,而非在关东,此水经未尝深考,而不能无差可见也。南流出

关,潜伏固然矣,但不解何以知十许里外之潭为此潜伏之水也。此不免穿凿附会,又可见矣。此吾所以谓?余潭与居庸水无涉也。而以今之一亩泉为?余潭者,其说亦本之水经注,其言?余水故渎,东径军都县故城南,又东重源潜发,积而为潭,明明言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205

合易荆,今之虎眼泉,径注北沙。变迁则然,执所受以疑所入何与?而或据洪亮吉乾隆府厅州县志以易荆为今南沙河,或援王履泰畿辅安澜志,以南沙涧水即古易荆水,则又未免贻昌平志讥矣!此可两言决之,谓南沙河非易荆,则可,谓北沙河非?余,则不可。

白羊水入北沙河。

 白羊水发源白羊城西十五里钓明湖。出山潜伏,山水发时东流入北沙河。

汤峪水入北沙河。

 汤峪水发源汤峪石缝山,南流至古城村,西入北沙河。

居庸水入北沙河。

居庸水,明一统志谓之涧河,发源八达岭下。东南流出南口外,至狼窝潜伏,山水发时,下流径北小营村东,红桥村西,双塔村北,入北沙河。

躧河入北沙河。

躧河发源旧县城西北虎眼泉,南流径大埝头村东,左合暖泉水。其源在旧县城东百余步,西南流入虎眼泉水也。又东南至小埝头北,小埝头有二,此在红桥北,非四家庄西南小埝头村。马池口西,楼子庄南。左合百泉水。百泉在州城西南四里许,泉极多。大者曰源泉,清流澈底。曰黄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225

八年   二月初十日,亲征北虏,驾出德胜门,次清河。十一日晚,次沙河。十二日,次龙虎台,度居庸关。七月十五日入关,令金幼孜记关内桥,自八达岭出关口凡二十三桥。晚次龙虎台,十六日次清河,十七日还。   十二年   三月十七日亲征瓦剌,出安定门,午至清河下营,十八日发清河,午至沙河。命光禄寺赐酒馔。十九日早,雨,晨发沙河,途间雨止。午次龙虎台。二十日度居庸关。七月二十八日诏六师入关,有践伤田禾取民畜产者,以军法论。午后次新店,大雨。八月初二日还京。   十三年 正月,塞居庸以北隘口。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319

  周 淮 定州游击   张 冬 河间游击   韩 荣 八达岭守备   傅存住 潘家口守备   胡 忠 镇边城守备   杨继祖 曹家路参将   张大缙 神机营副总兵   吴一元 威远堡副总兵   石国珍 董家口守备   刘 麐 慕田峪守备   王 清 井堡都司   潘永福 黄花城参将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400

居庸路

参将一员,标下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八达岭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石峡峪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龙岭口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镇边路

参将一员,标下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横岭城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长峪城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白羊城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巩华城

 守备一员,标下把总一员。

兵额

昌平城马步兵共一万七千一百八名。黄花路马步兵共三千四百五十名。居庸路马步兵共四千四百一十五名。镇边路马步兵共三千三百三十名。巩华城马步兵共一千零七十七名。

马额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405

存城都司一员,中军把总一员,分防南口城经制外委一员,镇边路把总一员,八达岭把总一员,白羊城汛额外外委一员。

巩华城

存城守备一员,中军把总一员,经制外委一员,分防前屯汛把总一员,北旺汛经制外委一员。

怀柔城

存城都司一员,中军把总一员,经制外委一员,额外外委一员,分防黄花路把总一员。

汤泉营

存营守备一员,中军把总一员,经制外委一员,分防石槽汛经制外委一员,蔺沟汛经制外委一员。

兵额

昌平营马守兵二百五十五名,居庸路马守兵一百八十一名,巩华城马步守兵一百四十四名,怀柔城马守兵一百二十三名,汤泉营马守兵一百三十三名。

马额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314

春明梦余录 一三二六

际,有沙门留公、顺公亦增刻之。前后纳于洞中者,通千余卷,石凡七百余条。有石幢记其目甚悉。每洞皆以石为窗棂,用铁固之,纵广不可知。而石本之近窗者,可以窥见。观其字画,则辽、金所刻与隋、唐自异。其左洞有静琬贞观八年碑记,嵌于门上,大意谓未来世佛法有难,故刻此藏之,以为经本。若世有经,愿毋辄开。其用心亦可谓勤矣。石洞之北有石池、石井。池广七尺,而深半之;井深浅不可测,皆莹然涵虚,可鉴毛发。井之北十余步,有泉自窦中出,涓涓不绝。又有石为龙王像,民祷雨则祀之。古木苍藤,樛错其上,然阴翳惨淡,不可久居。由泉窦之南,复扳缘小径,盘屈数十折至山顶,有五石台。台之上,皆有白石小浮图。其南二者,乃唐金仙公主所建,刻字如新,余无题识,不可考。顶有巨石,后广而前锐,平出于虚空者数尺,相传谓之曝经台。予至其上,回视四山,则向之特立若书空之笔者,皆隐然在履舃之下,似可垂手抚摩。稍临石之锐处而俯视之,则陡绝万仞,无有底止。已而下至堂中,左右有碑十余通,特观其高大者,则唐元和四年幽州节度使刘济与其僚来游所建。主僧指曰:有云居寺,亦静琬所创,西偏下五里许,可造。乃至山麓,渡小溪丛薄间,寺规制已壮,然比旧基差小。墀中有唐时所建石浮图四,皆勒碑其上:其一开元十年助教梁高望书;其一开元十五年太原王大悦书;其建于景云二年者,则甯思道所书;而大极元年建者,则王利贞之书也,然独不著撰文人,岂即书者为之欤?予次第读之,爱其字画清奇,皆有虞、褚法。老僧复曰:后苑中石刻犹多,遂历榛翳间,见残碑断碣或立或仆,不知其几,而多贞观、开元时刻。

红螺崄 在上方东三十里。循九龙峪过八达岭,穿云会门,始及下崄;再挽铁绠而上,

书名:日下旧闻考(七) 页码:124

  补嘉靖三十六年,修复殿工,命侍郎张舜臣、主事李键于大石窝采石。(冬官纪事)

  〔臣等谨按〕县志,今石窝已沦入水中。

  增平峪山在房山县西二百里,峪中平坦,有水环流石田百余亩。(大清一统志)

  增三角山在房山县西二百里,山峰有三角。(同上)

  原一堵墙山在县西南四十里,石壁巉峭,高三百余寻,长五百步,俨若版筑,其下可容数百家。(房山县志)

  原红螺山在县西南四十里,即幽岚山,山势崚嶒,诸峰罗列如剑戟,古刹存焉。(涿州志)

  原红螺险在上方山东三十里,循九龙峪,度八达岭,入桃叶口,为下险。过龙潭水有洞曰红螺,为中险。复上半里,其右松棚庵,再右观音洞,为上险。出险有嘉遁庵。险旧名幽岚,一曰宝金山。(帝京景物略)

  原桃叶口俗呼黄山店。(燕都游览志)

  〔臣等谨按〕桃叶口今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原般州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上有般州山寨。(方舆纪要)

  原山有二寨,石室环列。(涿州志)

  原羊耳峪一名红羊峪,在县西北十二里,有大石,高二丈,其形似象,名象石。(房山县志)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227

  原吴扩过弹琴峡诗 悬崖峭壁磴千盘,峡里天光一线看。绕涧琴声听不尽,月明流水曲中弹。(贞素堂集)

  补袁桷弹琴峡诗 寒泉飞玉峡,谁弹使成声?下有战士骨,呜咽水中鸣。丝石本异调,摩戛生亏成。凿迹匪神禹,佳兵构秦嬴。驻马为听之,逝者何不平!虚牝纳新雨,急促浊复清。重华初省方,百神静相迎。为作薰风弦,散彼岩下情。(清容居士集)

  原居庸关内道旁一大石,其形似枕,俗呼仙人枕。(长安客话)

  补居庸南口关夹涧而城,左右可三四十步,行十五里,峰回路转,有城翼然而立者,实为居庸。地势较广而险倍之。又十里则居庸北关,再上二十五里至八达岭,盖由南口至是凡五十里。岩峦复合,两崖如削,足下石如马如象,轨不可方,辔不可合,而八达岭之城既险且坚。北至驴儿坨,抄陵寝而接灰岭口,南至靖边城,历沿河诸口而接紫荆,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前者也。(侦宣镇记)

  补居庸重镇,时平为上谷之襟喉,事亟真北门之锁钥。不惟雄临朔漠,亦且险类崤函。关西各隘自晏磨峪口起,至紫荆关沿河口止,共二十七处,俱系山前隘口;自火山口起,至合河口止,相兼怀来各隘共九处,俱系山后隘口。前后相距,远近不同,或七八十里,或四五十里。山川错杂,路径纡回,向以林密地险,敌不得骋。近年樵采,林木渐疏,往来无所阻矣。(东田集)

  补居庸关外抵宣府,驿递官皆百户为之,以其地无府州县故也。(菽园杂记)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226

井,故昔人谓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而岔道又八达岭之藩篱。元人于北口设兵,洵得地形之便者。(昌平山水记)

  原八达岭城一座,弘治十八年建。(四镇三关志)

  原昌镇疆宇幅员不逾五百里,而居庸关突据其中,盖未有郡邑之先已设险于外户矣。然八达岭去关北三十里,墉埴渐崇,驱马而南,势若建瓴,故先年经略大臣创城置守于此,诚得扼险之要枢哉。(同上)

  原刘迎过八达岭诗 山险路已出,弥望尽荒坡。风度日已殊,气象惟沙陁。我老倦行役,驱车此经过。时节春已夏,土寒地无禾。行路不肯留,奈此居人何!(山林长语)

  原居庸关有弹琴峡,水流石罅,声若调琴。(狮山掌录)

  增圣祖御制弹琴峡诗 琮琤流水意,彷佛似鸣琴。曲度泉归壑,声兼峡泛吟。空山传逸响,终古奏清音。不御金徽久,泠泠会素心。

  增乾隆十年御制弹琴峡诗在昌平州北居庸关,水流石罅,声若调琴,故名。 大地作琴声,迦叶亦如是。叶何待柴桑翁,挂壁始寓意。此峡曰弹琴,谁与标名字?岩谷敻而幽,石泉清且泌。野菊小于钱,十三星点缀。动操四山响,万籁纷丹翠。钟期未赏识,成连应走避。一洗筝琶耳,妙契烟霞思。

  〔臣等谨按〕弹琴峡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225

宣大咽喉,极冲。又三里至黑豆谷,内外平漫,威靖墩至冲谷墩,通众骑,余通骑,冲。又三里至化木梁,内险外平,人马可行。又二里至于家冲正城,迤东一空,通单骑,迤西青石顶墩通于家沟,俱通众骑,冲,余通步,缓。青石顶山势外平内险。三里至花家窑,内外高险。龙芽菜沟通单骑。城东头至西头水口平漫,通众骑,极冲。又三里至石峡口,城东至石崖子口,又西山墩至镇鲁墩俱通单骑,冲。又三里至糜子谷正关水口并镇西墩至南山墩通陈家坟,俱平漫,通众骑,极冲,余通步缓。(三镇边务总要)

  原经略边关右副都御史李瓒,以居庸关西路灰岭口上常峪地方外接怀来,所辖隘口计一十二处,经敌出没,请添设城堡以控险要。乃筑灰岭口城六百八十丈有奇,上常峪城减十之五,各立楼橹铺舍,于正德十六年五月讫工。议名灰岭口曰镇边城,上常峪曰常峪城,调别堡军士屯守,灰岭口千人,上常峪三百人,改设守御千户所及仓场官吏。兵部覆奏,从之。

(明世宗实录)

  原边贡入锥石口四首 濯足秋涧水,水寒清见沙。凌兢不可渡,碎石如狼牙。童子欣暮晴,笑指东风霞。穿林复渡河,佳兴未能尽。每当路穷处,更著祠官引。山女何处来?石上洗秋菌。西登锥石口,鸟道不盈尺。连山树如绣,云中日将夕。不闻樵采音,但见虎行迹。睥睨接崇岭,白处生浮岚。上有百尺崖,下有千尺潭。尔非豢龙子,那敢穷幽探!(华泉集)

  原上关七里至弹琴峡,上有佛阁。又七里为青龙桥,道东有小堡。又三里至八达岭,有城南北二门,元人所谓北口也,以守备一人守之。自八达岭下视居庸,若建瓴,若窥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224

  补皇甫汸居庸关诗 山城落日照居庸,抗岭回峦紫翠重。十月边陲尘不起,万年陵寝雾常封。(皇甫司勋集)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专叙居庸关。

  原居庸路东自门家谷口,西至糜子谷口,延袤一百五十里。南至关,北至永宁城,隘口二十。灰岭下隘口十:门家谷口、灰岭口、贤庄口、锥石口、雁门口、德胜口、虎谷口、双泉口、养马谷、西山口。俱嘉靖十五年建。边城二十六里,附墙台七座。八达岭下隘口七:石佛寺口、青龙桥东口、王瓜谷、俱永乐年建。八达岭口、弘治年建。黑豆谷、化木梁、于家冲。俱永乐年建。边城二十四里半,附墙台四座,空心敌台四十三座。石峡谷下隘口三:花家窑、石峡谷口、糜子谷口,俱永乐年建。边城一十六里,附墙台十座,空心敌台二十五座。(四镇三关志)

  原由枣园砦至居庸路界分水岭三里门家谷口,山势重叠,然通白龙潭路,来骑极冲。又三里至灰岭口,内外宽漫,极冲。又三里至贤庄口,本口路隘通永宁南山塔儿,来骑次冲。又七里至锥石口,两山险峻,林木稠密,中有河,外通塔儿谷,冲。又五里至雁门口,外险内平。又五里至德胜口,山势高险,中有大河,外通大小红山,冲。又九里至虎谷口,外险内平,不通骑,缓。又五里至养马谷,在南口门缓,川草花顶山势内外高险,人马难行。三里至石佛寺口,正口两山壁立,中通沟路,难行。又三里至青龙桥东口,山势内平外险。又三里至黄瓜谷口,亦内平外险。又三里至八达岭,内外平漫,为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926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八九〇

 

谷家营,有刘浩营支路自西来会。:,,,,,,。由谷家营西南行五里,至蒋家堡;又西南行十里,至刁千户营;又西南行,经康庄,五里许,至怀来县之榆林驿。,,。一支南行经李家场、百眼泉,十里,至簸箕营之北;又南行经大浮沱,十里许,至岔道,有怀来县之榆林驿大路自西来会;,;

,,。由岔道西南行逾八达岭,十里,至青龙桥之南,有小张家口径路自东北来会。,。南行经弹琴峡,十里,至上关之北;又南行经上关,十里,至居庸关;又南行十五里,至南口镇,分二支。一支东南行五里许,至昌平州境之龙虎台。。一支西南行三里许,至京张铁路车站。

物产

动物天然产

 禽类鹞、鹰、鵰、鹅、鸭、鹳、雉。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924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八八八

 

莲花池至州城南,称妫川焉。西行里许,有沽水自北来会,西北行至大路村北入西区界。经王化营至常里营西南,有蔡河自北来会,西南行至黑龙庙,有温泉河来会,西南经刘家堡、大小纸房屯、于家堡、七里桥出州界,入怀来县境,约行八十里。

涧河。源出八达岭西南山下。距州城东南三十里,在南区之北,经青龙桥入居庸关,至南口外出州界,入昌平州境,约行五十里。

道路

出州城之东门,逾普济桥,十里,至八里店之东;又东行三里许,有旧县支路来会。

:,,;,

。,,,;,,

;,,,,;,,

,,;,。又东行七里,至吕庄;又东行,逾龙湾河,十里,至龙湾村;又东行,逾屠家营河,十里,至永宁镇;出永宁之东门,十里,至刘斌堡之东;又东北行十里,至小管头村东;又东行十里,至周四沟村东;又东行十里,至东铺之东;又东行十里,至南湾村;又东行十里,至四海冶村,有海子口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920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八八四

 

八达岭。在州城南三十里。踞南区北部,岭巅有城,为南北通衢。南麓有水泉,流经青龙桥南,入居庸关沟。五龟山,一名五贵山。在州城南四十二里。踞南区北部青龙桥南七里许。有弹琴峡,水流石罅,声若调琴。香草山。在州城南六十里。踞南区北部居庸关北四里许、四桥村斜对。东山陈友亮沟产香柴,每岁内务府委员采取,自三月至九月,禁止关沟行人扶榇以此。青龙桥东山。在州城东南三十五里。踞南区北部八达岭之东南,山峡下有小泉,南流

入居庸关沟。又现时山麓,京张铁路之三等站在焉。横岭。在州城东南四十七里。踞南区北部,当居庸西北,亦要路也。明时,设兵戍守。小张家口山。在州城东南四十里。踞南区北部八达岭之东,山峡小径西南通青龙桥,

峡之中间有小泉,西北流,至山口伏地。西红山。在州城东南二十里。踞中区南部,有墩台敌楼。相传明将军刘綎守此时,射地得泉。今山麓村中只一井,即刘公泉也。红门山。在西红山东,去州城东南二十里。踞中区南部,高三里许,有大小红门口。昔时为戍守处,相近有蟒山,形如蟒头。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919

通赤城滴水崖。松树洼山。在州城东北四十五里,踞东区之西北部。神仙院山。在州城东北二十里,踞中区之东北部。下有深涧,源出大海陀山麓,南流

至峡口,伏入地中。古城山。在州城东北〔一二三〕二十五里,踞中区之东北部。冠帽山。在州城北十五里,踞中区之北部。状如幞头,与大海陀东西相望。应梦山。在州城北十八里,踞中区之北部、冠帽山之西。相传辽萧后应梦建寺于其巅。香炉山。在州城北十五里,踞中区北部应梦山前,突出如香炉。大翮山,一名佛峪山。在州城西北三十里,踞西区之西北部。相连为小翮山,形势差

卑。州西北有佛峪山,盖即此山也。温泉河自峡中发源,西南流,与妫水会入怀来县境。大海陀山。在州城西北三十里,踞西区西北部。在大翮山西北。高耸百仞,上有龙潭。黄树岭。在州城西北四十里佛峪口沟里,踞西区之北部。满山苍松无数,每岁春秋二

季,由内务府委员采取二株,以备冬至郊祀。帮水峪山。在州城西南太行山脉。由怀来县之南蜿蜒入州境,至西区西南部,名帮水

峪山,东行即八达岭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八八三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909

本区学堂

 

初等小学堂。共六处。在区北者,马营、小河屯、东红寺各一。西北,张山营、东门营、姚家营各一。

南区附镇内区内古迹、祠庙、桥梁、市镇、学堂各祠庙,或载在祀典,或有功于民者録之。(见附图十一 南区分图)

南区,北界长城,东、西、南俱界昌平州。以南口镇为中枢,魏人谓之下口。北行至八达岭,有城,南北二门,元人所谓北口也。居庸关在其中。关口南北相距四十里,两山夹峙,巨涧中流,悬崖峭壁,昔人称为絶险。今则汽车经过,履险若夷,虽形势变迁,实古今异宜焉。

本区古迹

 

居庸关。《中堂事记》:居庸关,世传北筑长城时,居庸徒于此,故名。两山巉絶,中若铁峡,控扼南北,实为古今巨防。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八七三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889

本区古迹

 

古长城。在州南二十里余,即燕塞。燕昭王用秦开谋,置上谷塞。自上谷以北至辽西,

秦始皇因其旧址而大筑之。至今岔道以北,迤逦而至永宁一带,遗迹犹存。古城。在州东北二十里,辽萧后所建。应梦寺。在州城北十八里。相传辽萧后应梦建寺于山巅,其山因名应梦山。莲花池。在州东南三里许。辽萧后植荷之所,基址犹存。东羊房。在州城北十里许。西羊房。在州城西北十五里。皆辽萧后养羊之所。杏园。在州城南七里。金时植杏于此。岔道。城南二十五里。《宣化镇图说》[一九]:旧无城。嘉靖三十年,以寇警修卒。

八达岭而北,地稍平,五里至岔道。有二路:一至怀来卫,历榆林、土木、鸡鸣三驿

至宣府,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卫、四海冶为北路。八达岭为居庸之襟喉,岔道又

八达之藩篱也。李尚书衍墓。在州城东北五里。《旧志》:明徐溥《户部尚书李公神道碑铭》。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八五三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855

分四部于四海冶、周四沟、永宁卫、靖安堡临边隙地驻牧,每月给粮,每岁给赏,为我外藩,居三十余年,边患始靖。至万历十八年六月,尽叛去,复为边患。参将解生率丁役三十六名问罪敌穴,大斩首级以归,敌震慑气沮。二十一年五月,续来效顺,率男妇百七十余在永宁城北黄峪口、烧窑峪、白草窊、古城等处寓居,与中华语言、俗尚略相仿佛。

庄烈帝崇祯七年七月,我大清兵略永宁。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犯居庸,守将唐通、太监杜之秩以关降。《通鉴》

《乾隆志》:居庸为京北之咽喉,岔道又居庸之门户,八达岭雄峙盘回,诚天设之险也。若一夫当关,万马辟易。金人平辽,闯贼陷明,均非险不足守,守无固心也。若当闯贼叩关之时,坚壁清野,设伏于两山之巅,多备蔺石、火器以击之,以奇兵由青龙桥出小张家口,蹑贼之臀,延庆、永宁出铁骑,断贼归路,则贼进退受敌,足可擒也。

国朝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初,义和团匪窜入州境,招聚党徒。无赖子闻风附和,声势颇盛。二十五日,焚烧永宁天主教堂并教民房屋。时教民逃难者俱集孔化营。永宁城西南二里,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八一九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854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八一八

 

乃登城与迟谅协力拒守。后所千户李梦淞及官绅、生监亦相率分布四面,持兵器捍御。至十五日,敌出境,始解严。《府志》

按:《宣府镇志》:九月,谍报敌窥镇安,时总兵官赵卿驻兵云州,去镇安仅三十里,未发。又报敌攻独石,卿悉军走独石,而敌遂由镇安斜坡岭南下,寇隆庆、永宁矣。隆、永久不被兵,至是遭荼毒特甚,卿师尚未至也。于是督府自以麾下合诸营老弱留城者驰而东,比至敌营,噪而鼓行,敌乃退,由滴水崖出。

嘉靖二十八年,谙达寇宣府滴水崖,在州境黄峪口北山后,属赤城县。把总江翰、指挥董旸战死,全军覆。遂犯永宁,总兵官周尚文力战,败之。《通鉴》[一三]

嘉靖三十三年八月,敌由云州两河口、静宁墩突入,寇雕鹗、永宁、怀来,攻毁尤甚。我军时〔六一〕因年饥逃亡且半,将领亦畏敌不敢径当其锋,遥望数日引军而归,敌亦得志去。四十年,西边犯岔道,攻八达岭,官军御却之。《乾隆志》

按:《万历志》:嘉靖间,北边屡兴大举入寇。至三十一年,受盟归降。千余口徙入华境,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853

正德十年秋,北边入寇。由大白阳入,至八达岭,大肆杀掠。明年秋,复至隆庆,永宁、保安悉被残害,居庸震动。至已六日,总兵官潘浩始率兵至贾家湾,对阵失利。保安都指挥朱寿以兵赴援,稍却,敌骑益至,众寡不敌,寿战死。同上

世宗嘉靖十六年秋,北部至,伏兵卫城东柳沟,而以数〔五七〕骑近城。参将张辅国新进,初任兵事,不审虚实,遽驱兵迫之。至柳沟,伏发,大败〔五八〕。死者千余人,辅国亦殁。《乾隆志》

嘉靖十七年秋,朵部寇隆庆州。参将〔五九〕丁璋御之。《乾隆志》

按:《镇志》原注:八月,朵颜潜师夜入隆庆。及廓门,参将丁璋闻之,仓卒出战。时部兵未集,率家丁数十人,战不利。城中大惧,会敌自解去,璋身被数创,犹〔六○〕手斩八级。人以为勇。

嘉靖二十七年九月十三日,北部拥众入隆庆,攻州城。时守备、把总等官俱赴红门防御,城中兵尽去,人心惶惑。吏目迟谅与其子梃楷领民壮火甲乘城巡守,用神枪击敌,敌乃退。州学正宋绍美顾谓训导苏琢、黄经、武德彰曰:「吾侪虽不娴武事,然事亟,可坐视乎?」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八一七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851

顺帝至正十二年五月,命留守帖木哥与诸王〔四七〕朵儿只守口北〔四八〕龙庆州。《元史·顺帝纪》至正十九年〔四九〕三月辛巳,枢密副使朵儿只〔五〇〕以贼犯顺宁,命鸦鹘〔五一〕由北口出,迎敌。同上

按:北口,即八达岭

明太祖洪武元年,元扩廓帖木儿将由保安径居庸以攻北平,徐达遣精兵袭其营。因建居庸关城。《明史稿·扩廓帖木儿传》及《四镇三关志》

《四镇三关志》: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建城。跨两山,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尺。

洪武二年,大将军达垒石为城,以壮幽燕门户。城,即今南口城。明年,徙山后诸州民于关内,于居庸关立守御千户所。《方舆纪要》惠帝建文元年秋七月,燕王棣举兵反。居庸关都督宋忠退保怀来。己卯,陷居庸。四年,燕王置隆庆卫〔五二〕于居庸关。《明史》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八一五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767

至岔道,攻八达岭,官军御却之。

丙寅,嘉靖四十五年,设南路参将。丁卯,穆宗隆庆元年,诏改隆庆州为延庆州,隆庆三卫为延庆三卫。避年号故。筑柳沟城。庚辰,神宗万历八年,展修延庆北城。甲午,万历二十二年,筑刘斌堡城。以上见《府志》壬寅,万历三十年,创修《永宁县志》成。参《志序》

按:永宁旧无志,是年,知县李体严创成之。

丙辰,万历四十四年,添修南关并新堡。《乾隆志》戊午,万历四十六年,重修《延庆州志》成。参《志序》甲戌,庄烈帝崇祯七年七月,我大清兵略永宁。癸未,崇祯十六年,设柳沟总兵。以上见《府志》

延庆州志卷十二七三一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766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七三〇

 十月,敌入州境,寻遁去。

《宣镇志》:敌寇隆庆、永宁。隆、永久不被兵,遂大遭荼毒。总督翁万达闻急,乃合麾下兵疾驰而东,敌闻,遁去。

庚戌,嘉靖二十九年,筑靖安堡城。辛亥,嘉靖三十年,筑岔道城。

按:岔道为州之聚落,旧无城。至是以警报频仍,议为护守之计。

壬子,嘉靖三十一年,筑黑汉岭城。

《乾隆志》〔六一〕:嘉靖十六年秋,北部至万全右卫,乃伏兵卫城东柳沟,而以数骑近城。参将张辅国新进,初任兵事,不审虚实,遽驱兵迫之。至柳沟,伏发,兵大败。死者千余人,辅国亦殁。二十七年,西边犯岔道,攻入八达岭,官军复御却之。三十三年八月,敌由云州、两河口、静宁墩突入,寇鵰鹗、永宁、怀来,攻毁尤甚。四十年,敌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764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七二八

 

州旧无志,是年,知州李鼒开局采访,聘谢时芳〔五八〕纂辑成之。

甲寅,孝宗弘治七年,徙永宁卫后千户所隶于州。《乾隆志》乙丑,弘治十八年,筑八达岭城。《四镇三关志》丙寅,武宗正德元年,创建永宁文庙。详碑记乙亥,正德十年秋,北部入寇。由大白阳至八达岭,大掠。将窥居庸,兵部尚书王

琼请以都督刘晖、参将桂勇、贾鉴等来屯,敌寻退。《明史·本纪》丙子,正德十一年秋,北部入寇,由岔道、怀来分兵四掠,东至隆庆。同上

《乾隆志》:正德十年秋,北部由大白阳入,至八达岭,大肆杀掠。明年秋,复至隆庆,永宁、保安悉被残害,居庸震动。至已六日,总兵官〔五九〕潘浩始率镇兵至贾家湾。对阵失利,保安都指挥朱寿以兵赴援。稍却,敌骑益至,众寡不敌,寿战死。十一年,敌至长峪村德胜寺,官军御却之。

丁丑,正德十二年八月,帝微服出居庸关。辛未,如宣府,命太监谷大用守关,无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760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七二四

 

壬辰,至正十二年五月,命留守帖木哥与诸王〔四五〕朵儿只守口北龙庆州。同上甲午,至正十四年五月,诏修北巡所经色泽岭等处道路。同上己亥,至正十九年,子规啼于居庸关。《琼台会稿》三月辛巳,枢密副使朵儿只〔四六〕以贼犯顺宁,命鸦鹘〔四七〕由北口出,迎敌。《元史·顺帝纪》

按:北口,即八达岭

甲辰,至正二十四年三月壬寅,秃坚帖木儿〔四八〕兵入居庸关。同上

七月丙戌,孛罗帖木儿〔四九〕前锋入居庸关。同上

明戊申,太祖洪武元年,元扩廓帖木儿将由保安径居庸以攻北平,徐达遣精兵袭其营。《明史稿·扩廓帖木儿传》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707

国朝重修石佛塔碑

在龙安山。太和县教谕阳湖史福臻撰,贵州候补知府邑人胡先达篆额,广平训导邑人吕全书,道光十五年七月立石。

国朝五贵山磨崖题记

八达岭南。河督麟见亭宦游因缘记,道光十九年春月题识。

国朝重修火神庙添建戏楼碑延庆州志卷十六七一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565

至〔一○四〕冬月,岔道一镇当八达岭之冲,朔风凛冽,行者常僵卧于道。公捐资煮粥,以济行旅贫乏,遇有疾病辄留养,赖以全活者甚众。丙辰春,阴雨浸霪,州之西城逼近妫水,而护城石坝久圮。公首出俸钱,鸠工修筑完好,因构小亭于隔岸,引溪环亭,教民艺荷术,以补稼穑不逮。或省耕省敛,常憩亭上,慰民疾苦。民环而观之,相亲爱如父母。

其他善政,如兵米之无红朽、营汛之无扰累、礼师儒、省刑敛,又皆数十年来之仅见者。余年老矣!幸亲见公之德化,惧其久而湮也,爰述之以志不忘。

周启瑶,江西瑞昌举人。由安徽六安州判升直隶保安州。道光四年,补延庆牧。下车之始,以端士习、励民风为己任。州有冠山书院,日久荒废,半为侵蚀。因清查地亩,生息勒石,详其出入数目,厘定课程,永垂久远。启瑶诚以励己,慈以治民,凡审理案件,不因己之喜怒妄加责惩,民咸德之。

吴增嘉,浙江归安人。道光五年,以进士知州事。寛厚廉静,缓差徭,惜民力。岁遇荒歉,捐谷济民。又倡捐书院经费,酌立章程。寻调任昌平。

恩符,字阶六,蒙古厢白旗人。道光乙巳,以荫生县尹升任兹土。才思敏捷,听断

延庆州志卷六五二九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497

靖安堡,守备一员。已裁。

《宣府志》:雍正十年,改设都司,裁缺。

靖安堡,千总一员。今止设外委一员。

《宣府志》:乾隆四年,裁都司,改设。

岔道城,守备一员,把总一员。今同。

《宣府志》:雍正十三年,设守备一员,原设把总,改归管辖。

居庸路,都司一员,驻居庸关。分防把总三员:一驻关城,一驻八达岭,一驻昌平州界。经制外委一员,驻南口。额外外委一员,驻昌平州界。以上文职隶宣化府,武职,居庸关营隶古北口提标,余俱隶宣化镇标。

延庆州志卷六四六一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488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四五二

 

《元史》:上千户所千户,从四品。中千户,正五品。下千户,从五品。上百户所百户,从六品。下百户〔四〕,从七品。弹压,蒙古、汉人参用,上千户所〔五〕,从八品,中下二所,正九、从九品内铨注。

北口千户所,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七员。

按:北口,即今八达岭

南口千户所,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一员,弹压一员。

按:南口,即今南口城。

明隆庆州,知州一员。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461

山东庵。俱渤海所一带地方。

由永宁川〔一○○〕东下四海冶,过西横岭东南由〔一○一〕莺嘴崖,南犯南冶口。正南至三岔口分路,东由〔一○二〕雪山东庵,西由草寺儿、大长峪〔一○三〕西行,过石垛子犯万涧口。过南横岭,由西盘道、杏花台东入三道关犯黄花本镇口。由灰子塘亦犯〔一○四〕本镇口〔一○五〕,由周四沟南山、宋王驼南下亦犯〔一○六〕本镇口,由莺查儿犯西三道关,由韩家川老长城犯鹞子峪。俱黄花镇一带地方。

由永宁南山谎炮儿,又石桥口迤东台子沟〔一○七〕南来,至二道河分路,东南由韩家川老长城犯黄花镇鹞子峪;正南由白龙潭,东南由莺窝岭〔一○八〕亦犯黄花镇。由砖庙儿岭南来犯家门峪、灰岭、贤庄、锥石。由莲花石正东过刺梅川通白龙潭,南犯德胜口。由麻池沟西通居庸关南口外双泉口,由郭家庄窠犯雁门石、锥石〔一○九〕。俱山陵后地,为灰岭口一带地方。

由延庆州南山入张家口,西南犯青龙桥、石佛寺、正瓜峪,入大、小红山口至柳沟,亦西犯前三口,南犯陈友亮〔一一○〕、黑豆峪、化木梁、岔道堡,至岔道、八达岭为急。八达岭、居庸外户,俱八达岭〔一一一〕一带地方。

延庆州志卷五四二五光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451

防守。金鸡小口,中口。在黄峪口西,系边墙倒坍。由香营通靖安堡,路狭,无防守。墩台:教场一座,大庙一座,三道墙一座,黑峪口一座。

柳沟城小口、红门口,内口。在柳沟城正南,距州二十五里,至昌平属德胜口七十里,路平有汛。小张家口,内口。在柳沟城西南,距州二十里,通居庸关内之青龙桥东。石佛寺口二处,路平无汛。墩台:西山梁一座,红门口一座。

岔道城小口、八达岭,内口。在岔道城东南,通京师,路狭,有汛。明弘治十八年建城。陈家堡,内口。在岔道城西南,距州七十里,通京师,路险狭,无防守。南帮水峪东、石匣口相近,俱有汛,墩台共十座。

州境正东上、下花楼口外,距州八十余里,通口外,周四沟、管头路稍平,无防守。

州境正南汤峪口,内口。距州六十五里,接昌平界,由岔道南园进口,通京师,路险,无防守。

州境正北白草洼渠口,中口。距州二十里,通赤城县,路险狭,无防守。小鲁家庄口,中口。距州二十里,通龙门、鵰窝驿,路险狭,无防守。西羊房口,中口。距州二十里,通龙门、鵰窝驿,路险,无防守。

州境东南东灰岭口、西灰岭,俱系内口。距州四十五里,至昌平属南灰岭口四十里,通

延庆州志卷五四一五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446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四一〇

 

按《营册》:居庸关都司所辖各沿边,计长一百四十里。东至三岔口与怀柔营交界,西至挂枝庵与沿河营交界,南至雪山与昌平营交界,北至水长峪河石碣与岔道营交界。

分设把总一员,专辖居庸存城及大小关口三处,马兵二十一名,守兵六十二名。

陈友亮口距营十里,双泉口距营五里,石峡峪距营三十八里。本汛东至果家庄十五里,与南口汛交界;西至石峡峪三十八里,与白洋汛交界;南至道阳坡十里,与南口汛交界;北至上关城十里,与八达汛交界。

分设八达岭汛,把总一员,专辖八达岭及大小关口二处,马兵六名,守兵四十三名。

汛地东至小张家口黄土梁十里,与岔道营交界;西至西边口沟八里,与居庸汛交界;南至上关十七里,与居庸汛交界;北至水长峪河二里,与岔道营交界。

分设南口汛,经制外委一员,专辖南口及大小关口四处,马兵六名,守兵十八名。

德胜口距汛三十里,灰岭口距汛二十里,贤庄口距汛二十五里,燕子口距汛五十里。本汛东至东三岔八里,与黄花汛交界;西至枯浆村十二里,与白洋汛交界;南至雪山,距汛十七里,与昌平营交界;北至道阳坡五里,与居庸汛交界。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316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二八〇

 

鼠狼。若虎、豹、熊、獐,俱在东山塞外。

鳞类

鳅、鲢、鲫、鲇、虾,俱间一有之。西辛堡、西栅子〔四四〕,东至冯家洿、南栅子,

河内产庆鱼,其味颇佳,近年时有时无。以上见《乾隆志》土贡,每岁甘草一百五十斤,黄芩一百五十斤,苍术一百斤,芍药一百斤。每岁杨木长柴八十斤,后改折色。按:土贡,《旧志》所载。按:延庆物产与他邑无大异,惟八仙洞山坡松、柏及居庸关沟香柴,内务府委员采

取进贡。其余金刚山金钩如意草治诸毒,金刚参其力不减辽东;八达岭杏仁,俗名叭哒杏仁;张山营王瓜,黄柏寺西瓜,西胡家营甜梨,杨董家庄苹果、槟子,及木炭、洗緑、刺皮山货,皆适于用也。

【校勘记】

〔一〕三千:原作「二千」。据《嘉靖隆庆志》改。

〔二〕四千:原作「一千」。据《嘉靖隆庆志》改。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225

续表十

青龙桥属延庆西卫,距城三十二里。

三铺属延庆西卫,距城四十里。

居庸关属延庆西卫,距城五十五里,有砖城,南北二门。税司在焉。州判、乡学、训导、镇边都司均驻此。

东至东沟半里,南至石佛寺五里,西至汤峪沟十五里,北至八达岭三里。

东至东沟半里,南至影壁石边,西至西沟半里,北至五贵山半里。

至山坡半里,南至臭泥坑东十里,西至山坡半里,北至上关十里。

东南至边墙三里,西南至剌峪沟三里,东北至边墙三里,西北至边墙三里。

东南至东南沟四里,西南至西南沟一里,东北至和胜沟一里,西北至西北沟一里。

东南至迭翠山五里,西南至灰岭子五里,东北至陈有亮寨五里,西北至岩沟峪五里。

南北街一,关沟大路南北街南赴居庸关。

南北街一,关沟大路南赴居庸关。

南北街一。

户二十三,口一百二十五。

户八十三,口四百六十一。

七十共地亩。共地一顷。共地一顷五十亩。

村西有泉一。

村北有小河,自西北来东南下。

五贵山在村北,有关帝庙。弹琴峡在村北。东山顶有魁星阁,南有影璧石。

石佛寺、关帝庙在村南。 石佛寺在村南。 乡学、文庙在村南,关帝庙、城隍庙、火神庙在村中,过街塔横跨街中,大路经其下,门洞刻四大天王像,又刻石佛像,共计二千二百一十五尊。经咒番书、篆、隶、楷、行,各体石刻,镌法备极工整。

延庆州志卷二一八九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80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一四四

 

[四八]张家口:指今延庆区大榆树镇南部小张家口村,南与八达岭镇接壤。明以前为北出塞外、南进京城的重要通道,曾长期屯兵于此。

[四九]郑芸:福建莆田人,嘉靖十四年(1535)韩应龙榜进士,官至巡按直隶监察御史。[五〇]棒樵峪:即棒槌峪。下同。

[五一]曾佩:字符山,临川人。嘉靖辛丑(1541)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五二]艾希淳(1514—?):字西麓,米脂县官庄人,明嘉靖十年(1531)辛卯科举人,十四年(1535)乙未科进士。历任南京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户部广西清吏司署员外郎主事、户部署郎中主事、浙江按察使司佥事、河南布政使司左参议、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保定等府巡抚兼紫荆等关提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职。嘉靖三十六年(1557),任户部右侍郎,加授通议大夫。

[五三]房柟:字国柱,益都(今山东青州)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累官贵州按察使,受中伤降职。因杨涟举荐,复擢户部郎中。后升陕西参议,以不附权贵再被黜。

[五四]温如璋:洛阳人,隆庆时任保定巡抚。按:明初,明朝对降服的蒙古、女真、回回,甚至降服元朝的汉人统称为「达官军」。隆庆二年(1568),时任巡抚保定都御史温如璋奏请:「降夷隶定州、保定、河间等卫者,已经授职给赏,而姓名犹仍达官之旧,非便,请改为忠顺官军。」得到批准。这一政策促进了明朝的民族融合。

[五五]孙世芳:字克承,宣化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国子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79

[三九]饮马流泉:居庸关城南有泉名饮马泉。

[四〇]《侦宣镇记》:明人张道浚着。凡一卷,收録于《张司隶初集》。本书有田同旭、赵建斌、马艳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另首都图书馆有藏本。

[四一]迎銮:元帝每年春季巡幸上都,秋季回归大都,除在龙虎台举行大庆典,还要派出大臣到妫川、八达岭迎驾。北口即今八达岭

[四二]龙虎台:在南口东南,是一个长三里,寛二里的条形高土台。元帝北巡、明帝北征,出居庸关北去或返回,都驻跸于此,扎下大帐,宴会羣臣。此台地势高,有虎踞龙盘之势,故名。

[四三]长安岭: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王家楼乡,距沙城北五十二里。古称枪杆岭,唐代设广边军,元代置枪杆岭驿。明永乐中,改名。建有防守城池,至今保存完好。

[四四]张士科:明万历年间任延庆州教谕,编纂《永宁县志》。该书有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刻本,共六卷,分别记述舆地、建置、食货、秩官、人物和艺文,今存一至四卷。

[四五]郑材:北直隶安肃(今河北徐水)人,字思成,号诚轩,明代万历朝名臣郑洛之子。进士及第,官山东布政使司参议,详见《安肃县志》。

[四六]靖安堡:即今延庆区白河堡,距延庆城区六十里,明代建靖安堡扼守白河峡谷,故又称白河堡。

[四七]汪道亨(?-1618):字汝立,怀宁(今安徽省怀宁县)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

历官巡抚宣府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卒赠兵部尚书。

延庆州志卷一下一四三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76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一四〇

 

弟子曰:『此地有灵怪,恐惊乘舆,当密持神咒以厌之。』未几,风雨大至,众咸震惧,惟幄殿无虞,

复赐碧钿杯一。」

[一七]行殿:指八达岭西棒槌峪行宫,据今人考证,其址约在今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里外炮村。

[一八]王世熙(约1265—1343):字继学,东平(今属山东)人。元英宗至治初任翰林待制,至治三年(1323),授右司员外郎,泰定四年(1327)任中书参政。致和元年(1328)八月,大臣燕铁木儿等发动宫廷政变,为燕铁木儿所囚,流于远州。免罪后,官至御史中丞,卒于任上,追封赵国公(一作鲁国公),谥文献。

[一九]枪杆岭:一名桑乾岭,明永乐中,改为长安岭。位于今河北省怀来县王家楼乡,距离沙城约五十里,北距赤城约八十里,建有防守城池,至今保存完好。

[二〇]禅宫:指居庸关永明寺。

[二一]果啰洛纳延:即乃贤(1309—1368),一作纳新。西突厥葛逻禄氏,汉姓马,字易之,别号河朔外史,能诗文,有《金台集》。元至正间,以荐为翰林院编修官,出参桑哥失里军事,卒于军。

[二二]朱德润(1294—1365):字泽民,号睢阳山人,河南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后迁昆山(今江苏苏州昆山)。受赵孟俯推荐,授翰林应举,兼国史院编修,寻授镇东行省儒学提举,以疾归。德润善诗文,工书法,格调遒丽,擅山水,有《存复斋集》。《光绪延庆州志》误以为明人。

[二三]山前:指今昌平区,南口东有龙虎台。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66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一三〇

 

〔四四〕成:《乾隆延庆州志》作「生」。

〔四五〕屯戍:原作「屯成」。据《乾隆延庆州志》改。

〔四六〕圣贤:《乾隆延庆州志》作「贤圣」。

〔四七〕垣:原作「趾」。据《水经注》改。

〔四八〕褊:原作「徧」。据《水经注》改。

〔四九〕径:原作「经」。据《水经注》改。

〔五○〕间:原作「闲」。误。

〔五一〕险:原作「陷」。据《乾隆延庆州志》改。

〔五二〕擒:《乾隆延庆州志》作「禽」。

〔五三〕八达岭:原作「八岭」。误。

〔五四〕夫:原阙。据《日下旧闻考》补。

〔五五〕篱:原阙。据《嘉靖西关志》补。

〔五六〕举城中无遁情:《嘉靖西关志》作「举城中无遁物,虚实易觇」。

〔五七〕口:原阙。据《嘉靖西关志》补。

〔五八〕近通:原作「通近」。据《嘉靖西关志》改。

〔五九〕里:原阙。据《嘉靖西关志》补。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46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一一〇

 

无坚固堪备守御,及各文武大小当事诸臣勤惰之状,分别奏请加赏罚,以示劝惩。如此则边有盘石之固,陛下无北边之忧矣。

明王士翘《固藩篱疏略》:

臣同兵备副使艾希淳[五二]徧诣〔一三四〕居庸关隘,阅视八达岭城。四望郊原〔一三五〕,人烟稀少,半里内有地名岔道堡,系隶隆庆州,民居辏集,大约千有余家〔一三六〕,路通宣大。往年虽建有土城而卑矮可逾,倾圮过半,虽设巡检而弓兵不过二十余名,虽协守以壮夫而往来不常,缓急莫倚。臣愚以为:居庸,京师之门户;岔道,居庸之藩篱,委岔道〔一三七〕而不守,是弃藩篱。然欲守此,非城不可,非兵不可〔一三八〕。又查得永宁县城相去岔道四十余里,往年因其近边,特于本城建立两卫,又于居庸关内隆庆卫所轮

〔一三九〕拨指挥一员〔一四○〕,千、百户五员,统率军士二百五十名,以〔一四一〕备御永宁。夫永宁既有两卫官军,又有参将、守备等驻札,而犹必藉于居庸区区数卒耶!盖因先年黑峪有警,权调防守。其后年久,遂以为常。夫永宁、岔道均重,今若掣改备御永宁官军备御岔道,亦岂待加兵而后足乎?在岔道免荼毒〔一四二〕之害,在居庸护藩篱之固,在京师有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44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一〇八

 

峪、西灰岭、东灰岭、火烧岭、井泉、韩家庄、谎袍沟、张家口凡十一口,俱各大壊尽坍。先年白羊等处失事,根因实在于彼。臣不胜惊骇。但地方非臣该管,废弛又经年久,难更查究。为今之计,宜照巡视居庸等关事例,专给敕一道付彼处巡按御史,或暂另差一员,严督各该衙门,将关外各隘口通行修理,拨军守把。及照怀宁地方以南,紫荆、倒马关之西一带,直至故关等处。关外各隘口不系臣巡视地方者,俱合〔一二七〕查处,专敕彼处巡按御史兼管巡视。庶责成专而综理周密,外隘固而关足恃矣。

明曾佩[五一]《请筑堡以固关隘疏略》:

臣巡视居庸等关,顷以宣大传报声息。臣会同巡抚都御史孙应奎驻札居庸关,以便调度策应。臣复自该关出八达岭外,前去巡访敌骑由来之路。第见八达岭外不一里许有岔道堡者,乃该关军民杂居贸易,久而成聚,大约千有余家。生聚颇繁,畜产颇盛。四周虽罗〔一二八〕以土墙,卑〔一二九〕矮可逾,敌若登坡临下,虽贲育莫御。臣切忧之。盖岔道此堡适当八达岭之口、居庸关之樊篱。如欲敌之絶意于居庸,必先使之无垂涎于岔道。未有岔道危而八达无事、居庸不震惊者也,若居庸震惊,则京师、畿辅不卜可知。故臣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43

黑峪口,在永宁西北二十里。口西为白草洼等处,要冲也。《方舆纪要》

东灰岭口,在永宁南十里。地势平坦,易于驰骋。内韩家口极冲,门楼沟次冲,俱山险可恃。二铺极冲,然地势险峻,不通零骑。水泉口地虽漫平,距永宁甚近,可恃以为北障。《宣镇图说》

明郑芸[四九]《议处隘口以重屏蔽疏略》:

窃惟关隘之设,大则关城,小则堡口,守以官军,联以墩台,遇有警报,各守其险,远近内外势实相倚。臣奉命前往该关巡视,自八达岭出岔道堡,经由怀来地方至火石岭而入,阅视横岭等口。由外以观内,历览其要害,则见八达、岔道势相连属,八达则军人全备,营房、城垣无不可守。岔道则城坍军少,全不足恃。至于火石岭等口,军止三四名,器械无一件。随据〔一二六〕居庸关分守官称:关外堡口不但岔道、火石岭等处坍坏如是,白羊口山外怀来卫地方,原有端云观、棒樵峪[五〇]、东棒樵峪、西羊儿岭、大山、小山及火石岭凡七口,居庸关东路山外永宁卫地方,原有大红门、小红门、柳沟、塔儿

延庆州志卷一下一〇七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33

日月瞻〔一○九〕元近,万国风烟入望低。佳节迎銮得〔一一○〕清赏,牛山初不羡东齐。

岔道口,在州城东南二十二里。《乾隆志》自八达岭而北,地稍平。五里至岔道,有二路:一至怀来卫,历榆林、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卫、四海冶,为北路。八达岭为居庸之襟喉,岔道又八达之藩篱也。《舆程记》:岔道口北行二十二里至州,西行六十里至怀来卫之榆林驿,与南山联为一体,其地逼临山险,为居庸之外卫。《方舆纪要》

《四镇三关志》:隆庆五年,建城。《宣镇图说》:旧无城。嘉靖三十年,以寇警议筑,随甃以砖。周二里百十一丈,高三丈〔一一一〕,西、南、北三门。《乾隆志》:东至八达岭四里,至居庸关三十里,西至榆林堡二十五里怀来县界,南至山五里,北至州。为居庸门户,地当极冲。

明杨士奇《岔道观猎》诗:

已度重关险,初临广野平。岚兼远水白,山拥半空青。扈跸同三事,搜原合五兵。

延庆州志卷一下九七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32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九六

 

八达岭城,在州城东南二十七里,南至居庸关二十七里,北至岔道口五里南北二门,今设把总驻守。《州册》东南去居庸上关十七里,为往来之要冲。元时以此为居庸北口,上有城,设兵戍守。《大清一统志》

《四镇三关志》:八达岭城一座,弘治十八年建。昌镇疆宇幅员不逾五百里,而居庸关突据其中,盖未有郡邑之先,已设险于外户矣。然八达岭去关北三十里,墉埴渐崇。驱马而南,势若建瓴,故先年经略大臣创城置守于此〔一○六〕,诚得扼险之要哉。〇按:居庸关,旧属昌平镇,故《志》言「昌镇」。

《昌平山水记》:上关七里至弹琴峡……上有佛阁。又七里为青龙桥,道东有小堡。又三里至八达岭,有城,南北二门,元人所谓北口者是〔一○七〕也,以守备一人守之。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一○八〕,若建瓴,若窥井。故昔人谓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而岔道又八达岭之藩篱。元人于北口设兵,洵得地形之便者。

元王恽《迎銮[四一]北口和寅甫学士韵》:

翠华南下拂云霓,驻跸军都汉苑西。龙虎台[四二]高惊峻絶,蓬瀛人老许扶携。九天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30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九四

 

上谷,阻军都之险以拒未波。魏道武伐燕,遣将军封真等从东道出军都袭幽州是也。亦谓之浑都。《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屠浑都」是也。亦谓之纳款关。《通典》:「古居庸关在昌平县西,北齐谓之纳款」是也。自南口而上,两山之间,一水流焉,而道出其上。十五里为关城,跨水筑之。有南北二门。以参将一人、通判一人、掌印指挥一人守之。又设巡关御史一人。往来居庸、紫荆二关按视焉。又八里为〔一○一〕上关,有小城,南北二门。

《侦宣镇记》[四〇]:居庸南口关,夹涧而侦,左右可三四十步,行十五里,峰回路转,有城翼然而立者,实为居庸,地势较广而险倍之。又十里则居庸北关。再上二十五里至八达岭。盖由南口至是凡五十里,岩峦复合,两崖如削,足下石如马、如象,轨不可方,辔不可合,而八达岭之城既险且坚。北至驴儿坨、杪陵寝而接灰岭口,南至靖边城。历沿河诸口而接紫荆,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前」者也。

金刘迎《南口作》:

危峰张屏幛,峻壁开户牖。崩腾来阵马,翔舞下灵鹫。秀色分后前,晴岚迷左右。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28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九二

 明孙绪[三七]《居庸关公署晚眺》诗:

一径崎岖万岭横,居民无地问农耕。霜催落叶晚山緑,雨溜荒苔秋水清。沙鸟远从天外度,寒蛩爱向夜中鸣。峰峦徙依休回首,何处孤云是故城?

明李中枢〔九六〕《过居庸关》诗:

峭壁含雪迥,岩墙接涧隈。虚闻三戍险,疑是五丁开。温语承天室,经邦乏世才。只惭持节度,二月出关来。

明黄纪[三八]《居庸关》诗:居庸絶险夸天堑,八达岭高表地雄。山拥重围环冀北,气运荒朔入云中。戍边漫倚秦城北,出塞终归汉将功。当

几年劳北顾,太元何日启元戎。○以上二诗刻石州判署壁。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29

朱彝尊《出居庸关》诗: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三九]落日低。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南口,在州城东南七十里,北至居庸关十五里。今设外委驻守。《州册》关之南,有南口城,魏人谓之「下口」,南北二门。自南口而上,两山之间〔九七〕,一水流焉,道出其上。十〔九八〕五里为关城。又八里为〔九九〕上关,有小城,南北二门。又七里为弹琴峡。又七里为青龙桥,道东有小堡。又三里至八达岭。《大清一统志》

《四镇三关志》:南口堡城、上关城,俱永乐二年建。

《昌平山水记》:居庸关南口,有城,南北二门。《魏书》谓之下口。《常景传》:「都督元谭据居庸下口」是也。《北齐书》谓之夏口。《文宣纪》「天保六年,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余里」是也。《元史》谓之南口,亦谓之西关。《三国志》「田畴乃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趋〔一○○〕朔方」是也。亦谓之军都关。汉立军都县于山之南,今昌平东有军都村,后汉卢植隐居昌平军都山中,昭烈修弟子礼事之。晋段匹磾欲拥其众,徙保

延庆州志卷一下九三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08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七二

 

是岭,关山最高者。凭高以拒下,其险在我,失此不能守,是无关矣。逾岭数百步即岔道堡,实关北藩篱〔五五〕,守岔道所以守八达岭,守八达岭所以守关也。由八达岭南下关城,真所谓降若趋井者。关北门外即阅武场,登场而望,举城中无遁情〔五六〕,况往来通衢,道路日辟,虽并车可驰,故曰:险不在关城也。关东灰岭等诸隘口〔五七〕,外接黄花镇,内环寝陵,更为重地,经画犹或未详。关西白羊口,号称要害。城西门外去山不十丈,而山高于城数倍,冈坡城漫,可容万骑,敌若据山,则我师不敢登城,拓城以跨山,今之急务也。长峪、横岭近通〔五八〕怀来,均之可虑。而横岭尤孤悬外界,山高泉涸,军士苦之。镇边城,虽云腹里〔五九〕,亦〔六○〕喉舌地。川原平旷,无险阻之固,雨霪溪涨,淹〔六一〕没频仍,越此而南,即长驱莫遏矣。是故镇边之当守,其形难察也。此固一关险夷,然去京师咸仅百余里耳,门户之险甚于潼、剑,设大将,屯重兵,未雨彻桑之谋,其可一日不讲哉!

唐高适《奉使入居庸作》〔六二〕:

匹马行将夕〔六三〕,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07

萦带隙罅。南曰南口,北曰北口。滴沥溅漫,常为冰霰,滑湿濡洒,侧轮跐足,殆六十里石穴。及出北口,则左转上谷之右,并长岭而西,阴烟枯沙,遗镞朽骨,凄风惨日,自为一天。中原能守则为阳国北门,中原失守则为阴国南门。故自汉、唐、辽、金以来,尝宿重兵以谨管钥。中统元年,皇帝即位于开平,则驻跸之南门;又将定都于燕都,则京师之北门。而屯壁荒圮,恐起狡焉,故作铭,畀燕京道宣慰府使勒石关上,且表请置兵以为设险守国之戒云。铭曰:

国宅天都,高寒之区,居庸其枢兮。辽右古北,阴幽沙碛,控带飞狐兮。山连岭重,键闭深雄,巍巍帝君兮。伊昔掣锁,金源败破,遂为垣途兮。函谷一夫,百万为鱼,竟执哥舒兮。思启封疆,备不可忘,祸生不虞兮。寇不可玩,机不可缓,实惟永图兮。天险地险,莫如人险,兵力相须兮。刻铭岩嵎,用告仆夫〔五四〕,当戒覆车兮。

明王士翘《居庸关论》:

居庸两山壁立,岩险闻于今古,盖指关而言。愚谓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

延庆州志卷一下七一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06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七〇

 

《四镇三关志》:居庸路,东自门家谷口,西至糜子谷口,延袤一百五十里;南至关,北至永宁城,隘口二十。灰岭下隘口十:门家谷口、灰岭口、贤庄口、锥石口、雁门口、德胜口、虎谷口、双泉口、养马谷西山口,俱嘉靖十五年建。边城二十六里,附墙台七座。八达岭下隘口七:石佛寺口、青龙桥东口、王瓜谷,俱永乐年建;八达岭〔五三〕口,弘治年建;黑豆谷、化木梁、于家冲,俱永乐年建。边城二十四里半,附墙台四座,空心敌台四十三座,石峡谷下隘口三:花家窑、石峡谷口、糜子谷口,俱永乐年建。边城一十六里,附墙台十座,空心敌台二十五座。

《东田集》:居庸重镇,时平为上谷之襟喉,事亟真北门之锁钥,不惟雄临朔漠,亦且险类崤函。关西各隘,自晏磨峪[九]口起至紫荆关沿河口止,共二十七处,俱系山前隘口;自火焰山[一〇]口起至合河口[一一]止,相兼怀来各隘,共九处,俱系山后隘口。前后相距,远近不同,或七八十里,或四五十里。山川错杂,路径纡回,向以林密地险,敌不得骋。近年樵采,林木渐疎,往来无所阻矣。

元郝经《居庸关铭》:

居庸关在幽州之北,最为深阻,号天下四塞之一。大山中断,两崖峡束,石路盘肠,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05

之东岸有石室三层,其户牖扃扉悉石也,盖古关之候台矣。南则絶谷,累石为关垣〔四七〕,

崇墉峻壁,山岫层深,侧道褊〔四八〕狭,林障邃险,路纔容轨。其水历山南,径〔四九〕军都县界,又谓之军都关。又南流出关,谓之下口。」《隋·地志》:「昌平,有关官。」唐《十道志》:「居庸关,亦名蓟门关。」《通典》:「居庸关,北齐改为纳款。」《唐·地志》:「昌平县西北三十五里有纳款关,即居庸故关,亦谓之军都关。」程大昌《北边备对》:「居庸关,太行山最北之第八陉也,东西横亘五十里,而中间通行之地纔阔五步。」《元史》:「睿宗于居庸关南北口屯军,各设千户所。」《方舆纪要》:「永乐二年,置隆庆卫,领千户所五,以为京师北面之固。国朝设参将驻守,后改设都司佥书。」《大清一统志》

《昌平州志》:居庸关城在州西北四十里,跨水筑城,夹两山间〔五○〕,周不及十四里,

南北二门。自居庸东至黄花镇,凡九十一口,而灰岭为冲要。

《乾隆志》:居庸为京北之咽喉,岔道又居庸之门户。八达岭雄峙盘回,诚天设之险

也。若一夫当关,万马辟易。金人平辽、闯贼陷明,均非险〔五一〕不足守,守无固心也。

若当闯贼叩关之时,坚壁清野,设伏于两山之巅,多备蔺石、火器以击之,以奇兵由青

龙桥出小张家口,蹑贼之背,延庆、永宁出铁骑断贼归路,则贼进退受敌,足可擒〔五二〕也。

延庆州志卷一下六九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02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六六

 

大水泉,在永宁东二十里。一在周四沟,一在刘斌堡。同上神仙溪,在永宁西北二十里。同上白马泉,在州城北三里,其深莫测。明永乐时,水自地涌出数尺,有白马夜见。《宣

府镇志》

赵家泉,在州城北三里河村,亦为沽河上源。又村东北有一泉,水极凉,饮之可以

愈疾。水多沙石,俗名「江石泉」。采访杜家泉,在州城北上水磨村,水极清凉,饮之愈疾。采访关沟,即居庸关沟。南北通衢,自南口至岔道,计长四十五里。山路崎岖,不可名

状。涧泉盘曲,大石林立。或陡崖峭壁,一线中通;或豁然开朗,数家成村。敌台雉堞,时隐见于云表。采访

关沟纪程:自南口入沟三里,臭泥坑。五里,东园。二里,南站里。五里,居庸关。三里,义林庵。一里,三桥。一里,四桥。五里,上关。五里,三铺。二里,石佛寺。五里,青龙桥。三里,八达岭。五里,岔道。共计四十五里。自岔道北至州城,西北至怀来。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99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六二

 

延庆〔三五〕州界。其东又有暖泉,皆南入妫河,盖即古九十九泉之余流,今皆指为妫河上源也。」《大清一统志》

临河,在州城东七里。源自八里店出,南入妫河。《乾隆志》龙湾河,在州城东、永宁西北十里。源出缙阳山下,西流入妫河。同上沽河,在州西城外。自米家堡前泉水发源西流,径屈家堡、三里河南流,径王家庄、李家场、白衣庵东折入州城西,入西水门,径南关、南水门,复西折,径小石桥入妫河。同上

《万历志》:源自州东北双营屯,入妫河。景泰间,后所官刘政导之,环流城西南。

香水河,在永宁西北三十里。同上神树屯河,在永宁西三里,一名屠家营河。同上闵河,在永宁西南二里。同上涧河,在州城东南三十五里,即古湿余水,一名榆河,自八达岭西南山发源。《明一统志》东南流径青龙桥,又东南径三铺村,又东南径弹琴峡,又东南径上关城,又东南径居庸关,又东南径饮马泉,又东南径腰店村,又东南径臭泥坑,又东南径南口城,又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98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六二

 

延庆〔三五〕州界。其东又有暖泉,皆南入妫河,盖即古九十九泉之余流,今皆指为妫河上源也。」《大清一统志》

临河,在州城东七里。源自八里店出,南入妫河。《乾隆志》龙湾河,在州城东、永宁西北十里。源出缙阳山下,西流入妫河。同上沽河,在州西城外。自米家堡前泉水发源西流,径屈家堡、三里河南流,径王家庄、李家场、白衣庵东折入州城西,入西水门,径南关、南水门,复西折,径小石桥入妫河。同上

《万历志》:源自州东北双营屯,入妫河。景泰间,后所官刘政导之,环流城西南。

香水河,在永宁西北三十里。同上神树屯河,在永宁西三里,一名屠家营河。同上闵河,在永宁西南二里。同上涧河,在州城东南三十五里,即古湿余水,一名榆河,自八达岭西南山发源。《明一统志》东南流径青龙桥,又东南径三铺村,又东南径弹琴峡,又东南径上关城,又东南径居庸关,又东南径饮马泉,又东南径腰店村,又东南径臭泥坑,又东南径南口城,又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83

黑山,在四海冶东三十里。明嘉靖中,总督翁万达言:「黑山头至密云城不五六十里,可直垣相属。」《府志》八达岭,在州城南三十三里,有城,为南北通衢。详见《关隘》

金刘迎[五]《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诗:

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鲸形曲腰膂,地势长首尾。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徐趋自循辙,躁进应覆轨。行行非我令,柅亦岂吾使。倦仆困号呼,疲牛革鞭棰。紞如五更鼓,相庆得戾止。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何以慰此劳,春醅正浮蚁。

又《出八达岭》诗:山险略已出,弥望尽荒坡。风土此已殊,气象微沙陀。我老倦行役,驱车此经过。时节春已夏,土寒地无禾。行路不肯留,奈此居人何?作诗无佳语,以代劳者歌。

延庆州志卷一下四七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41

〔四〕谷:原阙。据《日下旧闻考·边障三》及《乾隆延庆卫志略》补。

【注释】

 

[一]弹琴峡:在八达岭南十三里,五贵(鬼)头山间。峡谷中有温榆河,由北入峡,经过两个曲折后向南流。谷底溪水在石隙中流淌,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和上空谷回音,犹如弹琴之声,故名。因修建铁路加寛路基,弹琴峡已失原貌。

[二]睥睨:城墙上锯齿形的短墙,即女墙。(南朝梁)王筠《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罘罳分晓色,睥睨生秋雾。」

延庆州志卷首五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19

重修延庆州志序

延之为州,置自唐末。州之有志,创于前明。今志之存,实国朝乾隆七年重修本也。凡星野、疆域、山川、关隘,以及学校、仓储、风俗、物产,诸大端亦云具矣。第自壬戌,迄今己卯,百三十八年。星霜剥蚀,兵燹凋残,志板漫灭,缺略不备。况夫历时愈久,积事愈繁。政治沿革,岁异而月不同者固伙。如延庆卫旧置居庸关,与州接壤,州之故界仅至八达岭而止。乾隆二十六年裁卫,以其所领村庄改归州辖,复改州学司训移关上为乡学,而州境遂南拓六十余里。又如永宁旧县,雍正时设巡司管理,道光十九年缺裁,而簿书尽统于州。其余营制之变更、武弁之裁设、田赋之升除、户口之息耗、人物之振兴、官政之勤慎,一切可述可传之事,不有裒集,后将莫稽。

丙子冬,增来承乏,适大府以兴修《畿辅通志》檄府县各续志乘,以备采择,爰集州绅,开局采访。州绅以前牧屠君秉懿所辑底稿进披阅之,猥琐鄙俚,殊失体裁。盖属未成之本,无足讥也。乃延栾城张重斋萃科秉笔,以总其成。于是网罗旧闻,搜讨载籍,订讹辨疑,补阙增新,而反复核稽,以期乎不滥不遗。逾岁稿定,厘为十二卷,合

重修延庆州志序 三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127

〔二九〕前年人复铁作门‘人’,《雁门集》作‘又’。

〔三〇〕原题:《咏神京八景,居庸叠翠》。见《陈刚中诗集》卷一。

〔三一〕鸟飞不度山石裂‘山’,《陈刚中诗集》作‘苔’。

〔三二〕嵯峨老树无碧柯‘嵯峨老树’,《陈刚中诗集》作‘嵯岈枯木’。

〔三三〕六月太阴飞急雪‘飞’,《陈刚中诗集》作‘飘’。

〔三四〕本篇缺字颇多,《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均同。

〔三五〕原题:《宿喜峰口墩楼》,载《列朝诗集》丁集第十。

〔三六〕连山到此分‘连山’,《列朝诗集》作‘华夷’。

〔三七〕燕歌争欢酒‘欢’,《列朝诗集》作‘劝’。

〔三八〕原题:《奉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此为第一首,载《高常侍集》卷六。

〔三九〕匹马行将夕‘夕’,《高常侍集》作‘久’。

〔四〇〕原题:《出居庸》,载《中州集》甲集。

〔四一〕自本篇至《八达岭》,均系金幼孜所作,但不见于《金文靖公集》。按,金幼孜著作,文集之外,又有《外集》一卷、《北征集》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金文靖集十卷》条下云:‘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北征集》“大漠穷沙,靡不身历,时露悲壮之音。”则彝尊犹及见之,今亦未见。’疑本书所收未见集中诸篇,卽《北征集》中之作。

卷三五二九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116

人海诗区五一八

其三

岭出居庸上,窥关若井中。水声千尺落,林响万山同。地许孤城扼,天教一骑通。悲风吹不尽,战血染沙红。

其四

北口连南口,双峰壁立多。峡山迷一线,陉水阻重河。间道松林在,潜军半夜过。繇来天险地,容易倒前戈。

岔 道前 人

八达资屏障,秋来鼓角雄。上都西路出,延庆北门通。马渴衔冰乱,狼惊入草空。宣宗游猎地,不与四楼同。

八达岭前 人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93

次归化甸………………………………………………………………前人五一三

边 词十二首……………………………………………………………前人五一四

居 庸四首………………………………………………………………前人五一七

岔道…………………………………………………………………前人五一八

八达岭…………………………………………………………………前人五一八

七律

古北口………………………………………………………………苏辙五一九

过居庸关………………………………………………………………元明善五一九

前题…………………………………………………………………释梵琦五一九

前题…………………………………………………………………李默五二〇

前题…………………………………………………………………苏佑五二〇

前题…………………………………………………………………冯琦五二〇

扈驾度居庸……………………………………………………………薛元卿五二一

居庸感事………………………………………………………………张宁五二一

卷三四九五

书名:帝京景物略 页码:374

峪,度八达岭,犯云雾而上上,牛羊径,非人径也,曰桃叶口。入五里,数十人家,苑随崖起,户随涧开,远望云会门,两峰立矣。到门,而坠石开裂,真若门然。荒荒落落,亦有僧烟,如是者下崄。下崄而上里馀,凑凑出石隘中者,龙潭水也。过此径穷而梯,垂铁绠挽而下上。久之,梯穷,又径。洞曰红螺,当年有红螺放光也。洞石作古色,下土穹然,当年有人饮此,霹雳骤至也,龙窟欤?如是者中崄。中崄复上半里,崄意渐弛,僧渐拓其宇,峰蹙者渐列,面面见其巧,然势仍仄逼。直上视,莫及列峰之顶。右松棚庵,一松横阴,广轮四五丈,半覆庵,半覆空。僧聚石松根,为松御风也。再右百磴,观音洞。曲而容坐,深而朗朗。如是者上崄。出崄,有宇翼翼差差,花竹簇簇者,嘉遁庵,中贵山栖焉。崄旧名幽岚山,一曰宝金山。樵径之,成化年始。僧宇之,嘉靖年始。游人传之,万历年始。

公安袁宏道《初入红螺崄》:〇凿天出古空,意匠穷刻露。赎取长吉魂,幻作鬼工赋。霜岩透斑锷,石骨竦清怒。历劫至于今,雕镂不曾住。无石不巧心,转盻殊态度。一种老健中,自发嫣媚趣。阴𪩘夹琉璃,飞仄窘仙步。一死直青山,梯足于悬树。

《入红螺崄道中纪事》:〇山风吹晓作新岚,仙梦茫茫古石龛。欲识死生情切处,棺材峰上卓茆庵。山上有棺材峰。〇田家打枣妇盈亩,高髻垂肩竿在手。此是六郎系马桩,郎君未审停鞭否。〇葫芦棚下水平𩋋,古戍遗屯记宛然。马市时来今几载,边烽堡里宿枯禅。

京山王应翼《红螺崄》:〇久闻此幽閴,心眼相竞雄。旋螺奔鸟道,渐与危嶂通。仄路蜿以蜒,天际

书名:长安客话 页码:12

古潞阳 潞河 通惠河 佑胜教塔 将台 古临泃 错桥 圣水 古雍奴 三角淀 三沽 杨柳青 河西务 凤凰台 古漷阴 泗河 驻跸泉 晾鹰台 画眉郎墓 宝坻县 芦台 宝坻银鱼 北潭 石幢

卷之七

关镇杂记 一三九

边关 三关 昌镇 居庸关 龙虎台 弹琴峡 仙人枕 黄花镇 镇边城 蓟镇 古榆关 秦皇岛 姜女石 石门路 喜峰口 马兰峪 黄崖峪 古北口 潮河川 石塘岭 曹家寨 墙子岭 小兴州 大兴州 宜兴县 宣府 保安州 隆庆州 永宁县 桑干河 洋河 妫川 小石寺 响水堡 统幕

卷之八

边镇杂记 一六一

四海冶 火焰山 小天门 岔道 八达岭 怀来 土木 鸡鸣山 上花园 下花园 张家口 翠屏山 大胜甸 洗马林 兴和城 长安岭 龙门城 李陵台 雕鹗堡 滴水崖 朝阳道观 龙门所 赤城堡 云州堡 马营 独石城 开平 女直

蒋石原先生传 张三光 一七七

书名:长安客话 页码:174

平西瀚海,将军借此挂弓刀。”又张居来《登火焰绝岭望蓟门因有怀戚太保》:“杖策风从两腋生,参差芒屩凿空行。举头日与长安近,指掌图披督亢明。万叠芙蓉青入幕,千行杨柳细成营。山河绣错真如画,总为将军带砺盟。”

小天门在四海冶,海丰杨巍巡边度小天门有诗:“叠嶂回环处,桃源恐在兹。云从马足起,藤向树头垂。磵水喧迎客,岩花笑索诗。殷勤留姓字,记我独来时。”

岔道 八达岭

四海冶西至岔道一百四十里,出居庸关,北往延庆州,西往宣镇,路从此分,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南下关城降若趋井。故议者谓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逾岭数百步即岔道。堡实关北藩篱,守岔道所以守八达岭,守八达岭所以守关。

杨文贞公士奇《过岔道》诗:“已度重关险,初临广野平。岚兼远水白,山拥半空清。扈跸同三事,蒐原合五兵。农间陪阅武,亦得畅余情。”又会稽陶崇政诗:“开阳又涉岔东城,鼓角山河特地鸣。此去更无山划界,沙原一望数骡行。”

金人刘迎《过八达岭》诗:“山险路已出,弥望尽荒坡。风度日已殊,气象惟沙陁。我老倦行役,驱车此经过。时节春已夏,土寒地无禾。行路不肯留,奈此居人何?”又山阴徐渭诗:“八达高坡百尺强,径连大漠去荒荒。舆幢尽日山油碧,戍堡终年雾噀黄。”又会稽陶崇政诗:“千寻粉堞跨山脊,断壁横崖路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207



图十 居庸关佛像三

图十一 西夏文石刻

青龙桥在居庸关之西北,(图十二)为平绥路所通过之地,筑有车站。地势两山连峡,为长城冲要之地。四壁飞岩,下临深涧。平绥路线至站前,转如V字形,故两列车入站后,恰首尾倒转,再行前进。过站西行里许,即八达岭山洞,长约二千公尺,为世界著名工程(图十四)之一。元时置屯军于此,称为居庸北口。由岭下视,关城若建瓴。岭下悬崖,刻有“天险”二字。关门上刻有“北门锁錀”四字石额。为通蒙古咽喉。昔时以居庸关为重心者,今则转移于此矣。车站旁有詹天佑先生铜像。(图十三)广东南海人,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209



图十四 八达岭全景

金刘迎《八达岭推车行》:

浑河汹涌从西来,黄流正触山之崖。路窄仅容一车过,小误往往车轮摧。车摧料理动半日,后人欲过何艰涩。深山日暮人已稀,食物有钱无处觅。何时真宰遣六丁,铲此叠障如掌平。憧憧车马西山路,万古行人易来去。

周达《自居庸关南口穿八达岭止青龙桥登长城作》:

叠翠无尽藏,客行忘颠疲。奔走衔尾升,一线盘天梯。长城攒剑戟,远脉来安西。高瞻落建瓴,亘古摩撑犁。缅昔闭关时,于此封丸泥。设险界蕃汉,行旅严征讥。迩来辟孔道,日夕飙轮驰。窥边絶胡马,万里清秋凄。从知萧墙忧,不在羌与夷。操戈构同室,远略安所施。书生郁怀抱,吊古临边陲。浑忘出塞愁,苦觅寒荒诗。置身入泱漭,沙镞欲刺衣。碉楼据巉削,局促穷攀跻。同车坠悬岩,低与天根齐。君看碛柳旁,淡月如秦时。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210

钱塘龚自珍《居庸关说》:

居庸关者,古之谈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曰,昌平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门,故曰疑若可守然。关凡四十里,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盖自南口之南门,至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关之首尾,具制如是,故曰疑若可守然。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然,故曰疑若可守然。自入南口城甃,有天竺字、蒙古字。上关之北门,大书曰“居庸关”,景泰二年修。八达岭之北门,大书曰“北门锁錀”,景泰三年建。自入南口,流水啮吾马蹄,涉之瑽然鸣,弄之则忽涌忽洑而尽态,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八达岭者,古隰馀水之源也。自入南口,木多文杏、苹婆、棠梨,皆怒华。自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蒙古自北来,鞭橐驼与余摩臂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人大笑。余乃私叹曰:若蒙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耶。余江左士也,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者相挝,戏乎万山之间哉!蒙古来者,皆入京师诣理藩院交马云。自入南口,多雾若小雨。过中关,见税亭焉。问其吏:“今法网宽大,税有漏乎?”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余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自入南口,四山陂陀之隟,有护边墙数十处。问之民,皆言系明时修。微税吏言,吾固知有间道,出没于此护边墙之间。承平之世,漏税而已。设生昔之世,与凡守关以为险之世,有不大骇北兵自天而下者哉。降至八达岭,地遂平。(元帅破金居庸关,彻伯尔轻骑出间道,黎明已在南口,金鼓之声若自天下)。

元郝经《居庸行》:

惊风吹沙暮天黄,死焰燎日横天狼。巉巉铁穴六十里,塞口一喷来冰霜。导骑局脊衔尾前,毡车轣辘半侧箱。弹筝峡道水复冻,居庸关头是羊肠。横拉恒岱西太行,倒卷渤海东扶桑。幽都郄在南口南,截断北陆万古强。当时金源帝中华,建瓴形势临八方。谁知末年乱纪网,不使崇庆如明昌。阴山火起飞蛰龙,背负斗极开洪荒。且将尺棰定天下,匹马到处皆吾疆。百年一偾老虎走,室怒市色远猖狂。遽今逆血洒玉殿,六官饮泣无天王。清夷门折黑风吼,贼臣一夜掣锁降。北王淀里骨成山,官军城上不敢望。更献坚牧四十万,举国南渡尤仓皇。中原无人不足取,高歌曳落归帝乡。但留一旅时往来,不过数岁终灭亡。潼关不守国无民,便作龟兹能久长。汴梁无用筑子城,试看昌州三道墙。

元贡奎《居庸关》诗:

居庸关高五十里,壁立两崖雄对峙。回风作势遮欲断,百曲盘旋如磨蚁。阴风白昼吹飕飕,乱石当溪泉啮齿。道狭纔同车一辆,贯尾钩连行不止。我从北来识此险,巫峡镵天差可拟。但愿平生足游览,何用藏书岩穴里。马明关度日未斜,黄鹄远趁征云起。安得有酒令我歌,如城之愁今已矣。

元揭傒斯《居庸行》:

昔望居庸南,今出居庸北。岩峦争吞吐,风水清且激。逶迤数千里,曲折殊未息。关门西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荒鸡一鸣关吏起,列宿惨淡云徘徊。山盘盘,石围围,状如龙,势如虎。龙怒欲腾虎欲舞,太行剑戟犹如许。昔不容单车,今马列十五。圣人有道关门开,关门开,千万古。

明王讴《登居庸上关》诗:

盘石仍高处,微茫鸟道分。花齐春晕日,山远谷吞云。草宿除犹曼,莺迁去更闻。不能离世事,直欲醉朝曛。

明于慎中《望居庸关》诗:

设险真夸六郡雄,天山九塞有居庸。陉连白马悬边月,塞压黄花起朔风。未有捷书传大内,尚闻猎火照云中。北平飞将今谁是,已见东南抒轴空。

明公鼎《居庸关》诗:

太行来万里,天险冷陉西。银海围弓剑,全城列鼓鼙。近关烟火盛,絶幕塞尘低。想象犁庭日,忧时意转迷。

清张佩纶《居庸关》诗:

落日黄沙古候台,清时词客几人来。八陉列戌风云阔,重译通商锁錀开。暮兽晓禽催旅梦,长枪大戟论边才。从今咫尺天都远,疲马当关首旅回。

又《归次居庸》五首:

当路泉鸣积翠环,卢公隐迹白云间。如何海内矜人望,只占军都半亩山。

八达嵯峨势建瓴,谁云设险有常形。一篇痛哭《昌平记》,字字堪当剑阁铭。

建武深资大耿兵,控弦万骑即长城。徙民关内如何策,岂独输台悔易生。

今日居庸国北门,春风散作九边温。醉中未觉从军久,虎啸猿叹剩梦痕。

山程曙色惊荒鸡,芳草年年旧辙迷。缓鞚归来莺燕乐,风光流转帝城西。

康有为《由明陵出居庸关》诗:

镝弦老死不闻声,身是渔阳戌卒营。胡妇琶琶传大漠,边儿敕勒倚长城。帝陵千障秋盘马,玉塞平沙晓阅兵。百里盘崔红柳路,骑驼到驿月微明。

金隅力量 助力冬奥——金隅八达岭皇冠假日酒店荣登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榜单

<正>12月6日,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正式发布,作为延庆区入选的唯一一家五星级酒店,金隅八达岭皇冠假日酒店荣登"酒店及精品民宿类" 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榜单。本次评选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策划,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艺术、街区园区、新消费场景、夜间经济、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阅读空间、酒店及精品民宿、餐饮及创新零售等10大主题,全网海选共征集到打卡地提名线索2000余条,参与投票数超568万人次,经整理筛选,选出300家入围投票候选名单,最终评出100个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名单。 

北京金隅八达岭皇冠假日酒店为北京冬奥会提供高品质服务

<正>本刊讯(编辑李亚)北京金隅八达岭皇冠假日酒店是金隅集团积极践行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又一力作。酒店将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接待饭店"之一,为冬奥延庆区的赛事接待工作提供国际化的高品质服务保障。全新的北京金隅八达岭皇冠假日酒店是金隅八达岭温泉度假村改造升级的核心组成部分,已于2020年12月底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坐落在温泉度假村园区的中心区域, 

迎“冬奥” 新保障——空天地立体联动演练掠影

<正>9月25日,作为首届人民安防(八达岭)低空安全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迎"冬奥"空天地立体联动新保障演练在北京八达岭机场开展。本次演练包括空天地立体侦察、无人机火情侦察及火情识别、卫星遥感测绘、无人机灭火等多个科目,全方位展示北京延庆空天地立体联动的应急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