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承乾宫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承乾宫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同样也是东六宫之首。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为承乾宫。清沿明旧称。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77

渗金圆顶,如穿堂之制。建极殿后曰云台门,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亦名曰平台。又东则景运门,西则隆宗门,中则乾清门,上则为乾清宫。崇祯元年八月初四日,题敬天法祖牌。东暖阁曰昭仁殿,西暖阁曰弘德殿。左曰日精门,右曰月华门。曰端凝殿,曰懋勤殿。左小门曰龙光,右小门曰凤彩。西御憩房,万历中更寿安居。乾清宫后披檐,东曰思政轩,西曰养德斋。中圆顶则交泰殿,上则曰坤宁宫,皇后所居。坤宁东露顶曰贞德斋,西露顶曰养正轩,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围廊曰游艺斋。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再北左曰端则门,右曰基化门,便接琼苑左、右门矣。此中一路之大略也。

乾清宫后,过日精门之东曰崇仁门。稍南则曰奉慈殿。万历中,改东裕库曰弘孝殿,崇先殿改为神霄殿。日精门往北曰顺德北门,则东一长街也。再北向西与龙光门斜对者曰咸和左门,向南者曰景仁宫,其东则东二长街也。南首曰麟趾门,北首曰千婴门。麟趾门之东曰延禧宫,曰怡神殿。再东曰嘉德左门。再东曰苍震门。咸和左门之北,向西与景和门相对者曰广和左门,向南者曰承乾宫,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端则门相对者曰大成左门,向南者曰锺祥宫,皇太子所居,后改兴龙宫。东二长街之东曰景阳宫。千婴门之北并列者,则乾东之房五所,宫

卷之六 四七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87

长宁门更长宁左门牌 嘉福门更琼苑东门牌

已上七门,嘉靖十四年十月初九日更。

长安宫更景仁宫牌 景仁门牌

惟和亭扁 从善亭扁

长寿宫更延祺宫牌 延祺门牌集瑞亭牌

瑞安左门牌 瑞安右门牌

永宁宫更承乾宫 崇祯五年八月十二日安牌。承乾门牌

东配殿 崇祯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安贞顺斋扁。西配殿 崇祯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安明德堂扁。

永安宫更永和宫牌 永和门牌

咸阳宫更锺粹宫牌 锺粹门牌 隆庆五年十一月二十日,锺粹宫

前殿更兴龙殿牌;后殿添圣哲殿牌;后小院添龙德斋扁。

长阳宫更景阳宫牌 景阳门牌

卷之六 五七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33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十五

国朝宫室

钦安殿后为承光门,向,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其北相对为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牌石,即紫禁城北门也。国朝宫史

日精门东为东一长街,南即内左门,中为近光左门,北为长宁左门,稍北而西即琼苑东门。由近光左门而北,向西之门凡三,曰咸和左门,广生左门,大成左门。咸和左门东相对为景曜门,中间南向者曰景仁门,内为景仁宫。同上

〔臣等谨按〕景仁官顺治十二年重建。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赞德宫闱。

广生左门东相对为履和门,中间南向者曰承乾门,门内为承乾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承干(乾)宫顺治十二年重建。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德成柔顺。后殿联曰:三秀草呈云彩焕;万年枝茂露香凝。

大成左门东相对为凝瑞门,中间南向者曰钟粹门,门内为钟粹宫。国朝宫史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49

西向曰端凝殿。右曰月华门,门之北东向曰懋勤殿。左小门曰龙光,右小门曰凤彩。西御憇房,万历中更寿安居。乾清宫后披檐东曰思政轩,西曰养德斋。中圆顶则交泰殿,上则坤宁宫,皇后所居。坤宁东露顶曰贞德斋,西露顶曰养正轩,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围廊曰游艺斋,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再北左曰端则门,右曰基化门,便接琼苑左右门矣。此中一路之大略也。干清宫门后过日精门之东曰崇仁门,先名迎祥。稍南则曰奉慈殿,万历中改东裕库曰弘孝殿,崇先殿改为神霄殿。日精门往北曰顺德北门,则东一长街也。再北向西与龙光门斜对者曰咸和左门,先名百福门。向南者曰景仁宫。先名长宁。其东则东二长街也。南首麟趾门,先名寿春。北首千婴门,先名庆安。麟趾门之东曰延禧宫,曰怡神殿,再东曰嘉德左门,再东曰苍震门。咸和左门之北向西与景和门对者曰广和左门,向南者曰承乾宫,先名永宁。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先名永安。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端则门对者曰大成左门,先名长庆。向南者曰钟粹宫,先名咸阳。皇太子所居。前殿曰兴隆宫,后殿曰圣哲殿,其后小院曰龙德斋。东二长街之东曰景阳宫,先名长阳。千婴门之北并列者则乾东之房五所,宫正司六尚局皆在乾清宫之东。此东一路之大略也。乾清宫门后过月华门之西曰遵义门,即膳厨门。向南则养心殿,西南则祥宁宫,宫前向北者曰无梁殿,嘉靖中炼丹药之所。月华门之西南者曰隆道阁,原名道心阁,即皇极阁。下曰仁德堂,阁东曰忠义室,曰荡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73

原苍震门恒闭,遇扫雪则开。芜史

原大内每雪后,即于京营内拨三千名入内廷扫雪,轮番出入,每岁俱然。亦有游闲年少代充其役,以观禁掖宫殿者。又南京旧制有拣花舍人,额设五百名。盖当年供宗庙荐新及玉食糖■之用,今废久矣。五百拣花,三千扫雪,亦两都佳话也。野获编

原宫正司六尚局,曰尚衣,曰尚食,曰尚功,曰尚服,曰尚寝,曰尚宫,皆在乾清宫之东。芜史

原景仁宫初名长宁宫,有惟和、从善二亭。延祺宫初名长寿宫,有集瑞亭。永宁宫,崇祯五年八月更承乾宫,东配殿曰贞顺斋,西配殿曰明德堂,俱崇祯七年八月安扁。明宫殿额名

原田贵妃居承乾宫。玉堂荟记

原永和宫初名永安宫,咸阳宫更钟粹宫。隆庆五年十一月,更前殿为兴龙殿,后殿为圣哲殿,后有小院名龙德斋。景阳宫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五月更名。明宫殿额名

原千婴门之北并列者则乾东之房五所。芜史

原过月华门之西曰遵义门,向南者养心殿也。向北则司礼监掌印秉笔之直房。祖制,宫中膳房原在隆道阁后,魏忠贤移于怡神殿,而以其房为直房。养心殿之西南曰祥宁宫,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172

国朝宫史

一四六

张挂春联、门神

  每岁十二月二十六日张挂春联、门神。先期,工部奏闻。至日,外朝三大殿等处,工部、内务府官员督同匠役人等张挂。其内廷等处,由门神库太监先期报知宫殿监,宫殿监传齐营造司首领太监舆进。先自乾清门、乾清宫以及各门各宫等处验明左右,敬谨张挂。次年二月初三日仍传营造司太监等收下,交门神库太监领回收贮。

张挂宫训图

  每岁十二月张挂门神、春联之日,宫殿监传知十二宫首领,将各宫钦定宫训图敬谨张挂。次年二月收门神之日,仍行收贮。

  景仁宫燕姞梦兰图 御制赞曰:乙始启商,兰亦征穆。吉人在宫,天使诒谷。国香扬扬,掌梦其卜。嘒彼小星,三心五噣。椒聊远条,爰昌七族。郑多君子,宣尼所录。

  承乾宫徐妃直谏图 御制赞曰:元成有言,愿为良臣。流风不振,乃自宫嫔。徐妃上书,东征抗陈。惜哉唐宗,纳而弗断。外事征讨,内营宫馆。顿忘初年,如圜斯转。

锺粹宫许后奉案图 御制赞曰:后母天下,首崇俭德。坤顺承干,柔嘉维则。繄惟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65

殿西稍北为延晖阁,额曰凝清室。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西为毓翠亭。斋前有池,池上为澄瑞亭。卽亭为斗坛。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东向者七楹,南北向相接者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卽琼苑西门。

殿后为承光门,北向。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其北为神武门,紫禁城之北门也。

长元按:明宫室坤宁宫北有围廊曰游艺斋,与御园相接。其钦安殿后顺贞门,卽坤宁门。今改围廊为坤宁门,而界御园于外,则钦安之奉玄武神,更为严肃矣。日精门东为东一长街,有景仁宫,前为景仁门;承干宫,前为承乾门;钟粹宫,前为钟粹门;俱南向。

长元按:承乾宫明为东宫贵妃所居。

钟粹宫之东为东二长街,有延禧宫,前为延禧门;永和宫,前为永和门;俱南向。

东二长街之东有景阳宫,前为景阳门。宫内御题额曰学诗堂,藏宋高、孝两朝御书诗经真迹及马和之所绘毛诗图,共十二卷,有御制记并诗。

景阳宫之东有小长街。街西向东直出者为苍震门。街东为内库房。街北向西者为钦昊门,内为天穹宝殿,祀昊天上帝。

东二长街之北为千婴门。门之北有殿宇五,所谓干东五所也。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79

① 坤宁门 本书民国十九年(一九三〇年)版引《故宫考》作"坤宁门"。而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再版时则改为"地宁门"。今录此供参考。

由日神[精]门而东为东一长街,南即内左门,中为近光左门,北为长宁左门,又北而西,即琼苑东门。由近光左门而北,西向门凡三:曰咸和左门、广生左门、大成左门。咸和左门之东,相对为景曜门,中间南向者为景仁门,门内为景仁宫。广生左门之东,相对为履和门,中间南向者为承乾门,门内为承乾宫。出咸[大成]左门之东,①相对为凝瑞门,中间南向者为钟粹宫。三宫之东为东二长街,南为麟趾门,北为千婴门,街东与景曜门相对为凝祥门,再东为昭华门,中间南向者为延禧门,门内为廷[延]禧宫。街东与履和门相对为德阳门,再东为仁泽门,中间南向者为永和门,门内为永和宫。[一]街东与凝瑞门相对为昌祺门,再东为衍瑞门,中间南向者为景阳门,门内为景阳宫。六宫之东为小长街,街南向东直出者为苍震门。[二]街东为内库房,其北向西者为钦昊门,[门中向南为天穹门,]②门内为天穹宝殿,恭祀昊天上帝。千婴门之北有殿宇五[所],③所谓乾东五所也。

注:

[一]《彤史拾遗》:"田妃见后稍倨,后每抑之以礼。会岁旦,妃当诣坤宁宫,适天寒雨

书名:明宫词 页码:88

每晨摘花簇成毬,缀于鬟髻。(又)宫中收紫茉莉实,研细蒸熟,名珍珠粉。取白鹤花蕊,剪去其蒂,实以民间所用粉蒸熟,名玉簪粉。此懿安从外传入,宫眷皆用之。顾帝不喜涂 泽,每见施粉稍重者,笑曰:「浑似庙中鬼脸。」

史学渊源溯绛纱,久期黄阁拜黄麻。乍观除目心私喜,误赞吾家老探花。

(崇祯宫词注)陈文庄仁锡尝舍于周皇亲家。后少时出见,仁锡奇其容貌,谓后父曰:「君女,天 下贵人。」使以通鉴教之,后于此书最详贯。(又)一日后与上同看除目。后见陈文庄名,指之曰: 「此吾家探花也。」上不悦,曰:「既是汝家翰林,莫想得阁老。」后因言他事以解之。

沉香山子对雕屏,共说先皇手制成。偏是宫娥争巧思,梅篮独有阿奇精。

(崇祯宫词注)熹庙手制器物极精巧,时犹存沉香假山一座,暨灯屏香几数种。帝见之,谕收贮。 曰:「亦一时精神所寄也。」(又)时有宫女阿奇者,能以青梅雕剜脱核,镂成花鸟,纤细可爱,擘 之玲珑如小盒,阖之依然梅也,名梅篮。

宫绫浅碧镇相夸,瑟瑟波纹漾月华。一自御前邀奖后,衬衣不羡海天霞。

(崇祯宫词注)一夕,袁贵妃侍于月下,衣浅碧绫即所谓天水碧也。帝曰:「此特雅倩。」于是宫眷 皆尚之,绫价一时翔贵。(天启宫词注)当时用天青竹绿花纱罗当青素,衬以海天霞色淡红里衣, 内外掩映,望之如波纹木理焉。

崆峒引子烂柯游,访道聊思解国忧。选侍同称琴弟子,弹将五曲让谁优。

(崇祯宫词注〕帝好鼓琴,尝制访道五曲,曰崆峒引、曰敲爻歌、曰据桐吟、曰参同契、曰烂柯

游,命田贵妃操之。(又)选侍范、侍选薛从田贵妃学琴,称为入室弟子。

月台张幄为花忙,花与如花恰颉颃。一段蘅芜香不散,始知国色即天香。

  (彤史拾遗)田贵妃宫西建一台,累石为洞,莳花药,每张幄坐其傍,曰玩月台。(又)贵妃体洁有 蘅芜香,虽盛暑无汗。

宝冠随例缀鸦青,新换珠胎分外明。燕见无烦钗珥饰,髲藏偏称髻云轻。

  (彤史拾遗)上冠旧缀鸦青石,与珠相间。妃去珠易以珠胎,而嵌鸦青于其中,望之有光焉。(又) 妃善妆拢,每以新饰变宫中仪法。燕见却首饰,别作副髲藏髪间。

大牖崇杠变曲房,新来什器尽维扬。夜深灯影群称快,金缕疏绡澈四方。

  (彤史拾遗)妃尝厌宫闼崇杠大牖,所居不适意,乃就廊房,为低槛曲楣,蔽以敞槅。杂采扬州诸 什器床簟,供设其中。(又)宫中灯多镂金叵匝,虽烜丽而炬不外达。妃乃刳灯扇,每当炬处去一 方,以疏绡幕之,炬影左右澈,观者称快。

编椶织蕟覆晴空,永巷深深跸路通。风日不教侵御盖,从今来往录云中。

(彤史拾遗)妃以永巷接宫门,御盖往来,必行风日中。妃令为蕟薄夹椶叶覆之。

步舆安稳压香肩,细步纤纤夹路旋。恃宠频番更旧制,翻因知礼博君怜。

(彤史拾遗)贵妃用心工巧,虽变易旧制,然较便,故上亦听之。且尝去小黄门之舁已舆者,而易以宫婢,上称其有礼。

承乾宫里昼厌厌,画卷书囊拥翠帘。写就群芳呈御览,晴窗磨墨自题签。

(崇祯宫词注)袁、田二妃同选,袁居翊坤宫在西,田居承乾宫在东。(又)田贵妃幼习钟、王楷 法,继得禁本临摹,遂臻能品。凡书画卷轴,帝每谕妃签题之。(又)田贵妃工写生,尝作群芳图 进上,帝留之御几,时展玩焉。

手疏谆谆戒放淫,居然大宝备良箴。獬冠拜赐宫花补,应喻深宫补衮心。

书名:明宫词 页码:66

子李国正讦其兄国瑞藏禁物,自庄房土地外,精镠珍宝累万万。上召见国瑞,谕以输饷。国瑞辞不能。上怒责之。时瀛国太夫人、嘉定伯奎、驸马都尉昺同辞为上请,不听。既而国瑞 死,皇五子疾剧,有凭之为言者曰:「吾九莲菩萨也,上待吾宗薄。吾逝将去,此皇五子慧,随 我行。」先是神庙时,孝事慈圣皇太后。有言慈圣为九莲化身,宫中遂以慈圣象装九莲菩萨祀之。 武清侯即慈圣宗也。至是,宫中祷九莲彻三昼夜,而皇五子终不起。上悔,叹息曰:「竟以我故杀此儿。」谥曰:悼灵王。

白头宫女说先朝,爱子初封念路遥。三岁来朝嫌太晚,如今追忆却魂消。

后上至妃宫,思悼灵哀之。值寇乱甚,河南诸王多被害,怆念骨肉闲伤怀。呼宫婢能言宫中往事 者,使言之。因言福王之国时,神庙钟爱,王出宫门,召还者三。且约三岁当入朝。上屈指曰: 「三岁一千日,但恐皇父不待汝,如何?」时上年高,王皇后稀进见。当大渐时,犹顾视贵妃,谆谆以河南为念。今何如矣。(时福王己遇害。)上欷歔而起。

卧病承乾念主恩,君王临视更何言。怪他不及寻常语,女弟频将托至尊。

后田妃居承乾宫,病笃,上数自临视。妃无言,惟以外家女弟为属,上雅知妃意,且亦微闻其女 弟甚美,然无意求也。

平明贼骑满宫闱,帝后升遐事已非。奇节何来巾帼辈,青霞女子孰如归。

青霞女子,青霞室中签书女也。上自后妃诸嫔外,不欲多宫宠,每有选淑女承侍者,于乾清宫旁

室更名青霞。令杂居室中。名女子共奔入乾西,阖户自焚死。时诸宫宫人多徇者,不得其姓氏。

诈称贵主思擒贼,天意难回志未成。宫婢能捐三尺钮,一时朝省愧簪缨。

昭仁宫婢费氏,为贼得,自称昭仁主。贼以献自成,自成令宫监验之非是,以赐贼帅罗让。费氏

曰:吾虽非主,然故名家子。必欲犯者,须以礼。帅乃张宴集诸渠豪饮,拥入室。费氏挟刀舂帅

喉,连刺数渠,遂自剄。曰:「吾之不能杀自成,天也。」自成闻,大惊,令收葬之。

(扫叶山房本)

全史宫词(明及明补遗)一百九十二首 清史梦兰

明太祖姓朱,名元璋,钟离人。至正十二年起兵,二十八年即帝位,都应天。在位三十一 年,崩,葬孝陵,改元一。洪武。恭闵惠皇帝允玟,太祖孙,懿文太子标子。在位四年。 燕王举兵犯阙,城破,帝自焚。成祖立,革除建文年号,世称建文君。大清乾隆元年,追 加尊谥,改元一。建文。太宗棣,太祖第四子,初封燕王。永乐元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号北京,以应天为南京,十八年迁顺天。二十二年崩,葬长陵,改元一。永乐。子仁宗高 炽,立一年崩,葬献陵,改元一。洪熙。子宣宗瞻基,立十年崩,葬景陵,改元一。宣德。 子英宗祁镇,立十四年,帝亲征也先,败于土木。也先执帝以北。景帝即位遥尊为太上 皇。景泰元年八月还都,居南宫。七年正月,徐有贞等迎帝复辟。八年崩,葬裕陵,改元二。正统、天顺。景帝祁钰,英宗弟。英宗入北,孙太后命帝监国。在位八年,帝寝疾,英宗复位,废为郕王,寻殂,葬西山。成化初,追加尊谥,改元一。景泰。宪宗见深,英宗 子。立二十三年崩,葬茂陵。改元一。成化。子孝宗祐樘,立十八年崩,葬泰陵,改元一。 弘治。子武宗厚照,立十六年崩,葬康陵,改元一。正德。世宗厚熜,宪宗孙,兴王祐杭 子,初嗣封兴王。武宗无子,张太后与大臣杨廷和等征帝立之。四十五年崩,葬永陵,改元一。嘉靖。子穆宗载垕,立六年崩,葬昭陵,改元一。隆庆。子神宗翊钧,立四十八年崩,葬定陵,改元一。万历。子光宗常洛,立一月崩,葬庆陵,改元一。泰昌。子熹宗由校, 立七年崩,葬德陵,改元一。天启。庄烈愍皇帝由检,熹宗弟,初封信王。熹宗无子,遵 遣诏即位。十七年,李自成陷都城,帝自缢。大清顺治元年,追加尊谥,葬思陵。改元 一。崇祯。十六王凡二百七十六年。

书名:明宫词 页码:45

帝感天下乱,诸藩陷没,凄怆骨肉,辄废飧。军书旁午省之每彻夜,尝自叹曰:「年才逾壮,为国 事磨耗,早困劣尔。」

列屋虽同雨露沾,等闲应不免猜嫌。缘憨得惜司花女,傍辇宁知礼数严。((隋朝遗事)洛阳献合蒂迎辇花,炀帝令袁宝儿持之,号司花女。虞世南应制诗云:「缘憨却得君王惜,长把花枝傍辇行。」

十五年正月九日,后礼玉帝回宫,受各宫朝贺。赐座侍茶,谕尔辈小心供奉皇上。有新进者未谙规矩,须教导之。盖卢妃于十四年十一月选入也。

朝来冠服借龙光,短发才留未入囊。刚是临轩宣册过,贵妃扶病谢君王。

三月二十一日,册封皇四子为永王。王,田贵妃生,年甫十龄。妃久病请封,且云恐不及见,故亟慰之。凡皇子十余岁始留发,约岁余择吉入囊,盖冬用纻,夏用纱作囊,阔二寸,长尺余,束发以垂于后。

担货堆盆点勘工,教依月令绘豳风。兵戈已尽耕桑业,剩有繁华画障中。

武英殿画士所画锦盆,堆名花杂菓,或货郎担,百物毕陈。画围屏成架,御用监按节安设。是年 帝谕置豳风图,设于乾清西暖阁。

翠染芳丛来别渚,(天河一名别渚。)秋开御苑缀清班。不知谁与更名字,贬置江村壁落间。

宫中旧无牵牛花,熹庙时客氏自民间传入。其色青紫,如初出炉之银,亦称为炉银花。宫中音讹 为露行。后识为牵牛也,亦喜,宫嫔戴之。后闻露行之名,谕尽除去。

粉痩朱愁卧绮栊,得从临问罄丹衷。芳魂零落招何处,应化重云绕旧宫。

田贵妃还至承乾宫,病笃,帝数自临视。至七月十六日,妃嘱托外家兄弟而殁。

一名弹压惟天宠,两字参稽有卦辞。我道厚终刚是吉,神州犹未陆沉时。

初田弘遇生儿,属妃求上取名,上弗许。妃言父艰于得子,欲得天灶,以压之尔。帝因将(易经) 命妃随意展开,得艮之上九,遂取敦艮。弘遇甚喜,以告科臣孙承泽。泽曰:「此非佳兆也。」弘遇 再三叩其故,孙未敢言。未几妃薨。盖十五年七月也。弘遇又问,泽曰:「艮,止也。又上九象 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是实为妃之兆乎。」

暖屋教排几日筵,(王建诗:大姨前日暖房来。今里巷间有迁居者,邻里醵金过之,名暖屋。)况当

寒燠适中天。月娥可与怜孀独,不放清光此夕圆。

八月,懿安移入仁寿殿,风雨连宵不辍。

六合为炉鼓铸工,((庄子)今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幺么形体类须同。((春秋后语)赵 人谓孟尝君乃幺么丈夫尔。)圣人不用轻相笑,曾否山龙蜕裸虫。((续博物志)裸虫之精曰

圣人。)

小人屋在御厕之左廊,人二,夫妇也。长尺许,屋倍之。凡几榻枕席动用之物毕具其中,外则绕以阑干。其声啁哳,亦时作嬉笑怒骂之状。一日帝御厕,出临视焉,二人若甚惊恐,帝大笑。

笃于怀旧可重亲,((史记)吕太后欲为重亲。)花萼难邀雨露新。毕竟圣明无女谒,昭阳专宠是何人 ((汉书)赵皇后女弟为昭仪,居昭阳殿,姊弟专宠十余年。)

帝追悼田贵妃不置,时妃有女弟亦美艳,帝知之,竟不求也。

丹石宽依手掌裁,笼于双袖觉春回。从兹身被天恩重,暄暖长如挟纩来。((左传)三军之士,皆 如挟纩。)

一日钱守俊侍上,天甚寒,上顾之曰:「汝寒否。」曰:「寒」。命取一暖手赐之,且谕曰:「合此于掌 中以笼袖,则通体俱暖矣。」守俊谢恩。暖手,盖雄黄之最明透者。大如饼,重七两,试之果然。

漫教计值与鸠工,立一长竿作梵宫。日淡风微庭寂寂,幡幢新影落寒空。

懿安于别殿供安佛像,欲立幡竿于殿前,谕所司进估工值,奏该银一千五百两。时工尚某谓司官 曰:「最

书名:明宫词 页码:42

宫眷岁节朝贺,俱穿纻靴,或缎靴。后独穿锦鞋,从不穿靴,想以示别也。

宵旰殷忧且蹵开,新呈歌舞自苏台。梧垣柏府今寥落,只有承乾谏草来。

苏州织造局进女乐,帝颇惑之。田贵妃疏谏云:「当今中外多事,非皇上燕乐之秋。」批答云:「久 不见卿,学问大进。但先朝有之,既非朕始,卿何虑焉。」

何当禁篽清严地,忽奏沟塍沓杂歌。顶笠腰鎌装束好,阿谁来赴力田科。

旧例,秋收时,钟鼓司有打稻之戏。驾幸旋磨台无逸殿,本司扮农夫村妇及田峻官吏征租词讼等 事。十年后,凡时节游幸多废,此独举行,重农事也。

午窗萦梦正春和,其奈惊回笑语何。任是鸦群来往路,得人嫌处噪声多。

兴龙宫本名钟粹,为皇太子所居。一日,后赐皇太子茶菓,宫人道经承乾宫,戏推石狮子以为笑 乐,惊贵妃昼寝,几构两宫之衅。

虎踞龙蟠说旧京,六宫拟从翠华行。君王也道江南好,只是因循计不成。

后尝以京师急于寇警,微言曰:「吾在南尚有一家居。」上曰:「谁与言之。」因不语。

上苑春回草树芳,殿前玉女侍东王。骁壶博得天为笑,遮莫人间见电光。((神异经)东荒山中有石 室,东王君居焉。与玉女投壶,设有入不出者,天为之笑。张华曰:「笑者,开口流光,即电也。」) 十一年二月某日,上幸西苑,坐万春亭,宣后暨东西两宫至投壶。袁贵妃胜,赐银牌四事。

碧焰青烟品自奇,((南越志)珠有九品。)紫莲花朵彩琉璃。要凭四表验光被,岂就一冠分等夷。

东宫束发冠,缨前一珠,碧焰如盘,投火中,绿烟勃起,不知何名。其时有大珰,翼善冠,上嵌 一珠较巨,紫光如莲花,至晚则五彩如琉璃,盖夜光也。

谁拆偏旁两字呈,梦中占梦转分明。截长补短图轮广,((周礼)东西曰广,南北曰轮。)破碎山河凑 不成。

帝梦一冠裳者,呈片纸,祗书一有字。次日语于后妃,大约言大有富有为休征也。既而宣之外 廷,对亦然。后有解之者曰:「就字拆之,则大不成大,明不成明,何休征之有。」上闻之,亦不之罪。

锦罽平铺界紫庭,(有草名锦扇界球。)裙衫风度压娉婷。天边自结齐云社,(宋小说:蹴鞠曰圆社,亦 曰齐云社。)一簇彩云飞更停。

宫眷喜蹴鞠之戏,田贵妃风度安雅,众莫能及。

舞按西施结束成,当筵为寿玉尊擎。莫言长袖娇无力,曾拂苏台一夜倾。

万寿节排宴昭仁殿,例有梨园乐人祇应。上谕陈伶作西施舞,舞罢,赐银五两。

小殿清斋浴佛期,玻璃声碎越磁时。雷掀电抉都无用,(司空图题(柳州集)「若掀雷抉电,撑决于天地之垠。」)但觉春温满玉墀。

四月八日,帝持斋。近侍吴某捧大龙磁碗,以进午馔,失足破于阶。声震响,宫正将治罪。上徐 曰:「来,得毋惊恐乎?」戒勿问。

璇扃启处晓星多,才听三更五点过。谁是宵衣分念者,早朝频问夜如何。

帝三日一视朝,漏鼓四下,辄出御殿。廷臣至多后期。

敕赴覃怀远慰存,铢分禁帑亦殊恩。捧香中使传哀痛,上有宫闱涕泪痕。

十二年正月二日洛阳陷,王死之,世子与王妃走至怀庆。帝发御前银一万,坤宁宫四千,承乾宫 三千,翊坤宫三千,又慈庆宫懿安后一千,慈宁宫皇祖宣懿康昭妃五百,皇考孝温懿妃五百,俱命王裕民、冉兴让、叶高标赍往以慰恤之。

刚是山河澄正气,岂容日月翳纤尘。明明法网轻投者,刀锯应嫌剩此身。

夏试随堂、秉笔,时李承芳署司礼监印,其名下顾三聘者,亟欲升迁,托己之名下王建鼎代作,选 于众

书名:明宫词 页码:36

不是鸣球传郑重,(齐拂舞歌:暧暧鸣球,或丹或黄。)亦非蟠木荐离奇。(邹阳书:蟠木离奇为万乘器 者,左右先为之容。)采珠拾翠来江浦,点缀房栊也自宜。

帝每幸承乾宫,入夕,供设多江南器玩。

廿四番风逐候新,等闲红紫漫争春。托根讶是藏花洞,(严休复诗:「不如满树琼瑶蕊,笑对藏花洞 里人。」)妒杀雕阑笑赏人。

凡西苑花开,司苑具报,后每遣宫婢采折,以供赏玩。闲亦行幸,或宣某宫,或宣合宫同游。至则聚于花所,不过一二时而已。

四月轻绡进六宫,素衣惊与至尊同。裁冰笼雪慈云影,不踏莲舟一瓣红。

宫眷暑衣从未有用纯素者,葛亦惟帝用之,余皆不敢用。后始以白纱为衫,不加盖饰。上笑曰: 「此真白衣大士也。」

连宵裁就暑衣新,掩映深红雪里春。淡作桃花浓酒晕,((日札)云:妆既传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 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分明脂粉画全身。

自后穿纯素暑衣,一时宫眷裙衫俱用白纱裁制,内衬以绯交裆红袙腹,掩映而已。

圣德惟应俭是求,不遑袪服为身谋。就闲损益通为计,寸积须成万里裘。(白居易诗:「安得万里裘, 盖裹周四垠。」)

帝御讲筵,所御里衣袖微损,衔于外。帝以手纳之。讲官某奏曰:「衣之敝,虽过于俭,然美德也,

何必讳。」

紫界宫垣夹道长,日中行馓翠罗张。编成寒碧三千丈,一路清阴作夏凉。

宫中有夹道,驾行幸御盖行日中。田贵妃命作籧篨覆其上,从行者皆得休息。驾行宫中,例张青罗小伞,以蔽日光。

宫壶无端起怨咨,愤辞不道是微辞。信王莫讶尊称误,一醒艰难共历时。

一日,后忤帝意,帝怒詈之。后愤甚,连呼信王云。

五夜提铃绕殿行,太平高唱韵凄清。凄清偏解倾宸听,半是回风送雨声。

例选年高有学内官教习宫女,率教者升女秀才、女史官等职。有罪罚每夜提铃,自乾清宫门至日

精门、月华门,高唱「天下太平」,与铃声相应,仍还乾清宫门而止。一夕风雨中,帝觉唱声凄婉,命宣至,问姓字,曰:「韩翠娥。」特赦之,后为女史官,亦异数也。

百华幢盖护金颜,灵迹犹留殿陛间。争此一重门户隔,朝来香火是尘寰。

坤宁后苑有钦安殿,供安玄天上帝。殿东北有足迹二,传云世庙时,两宫回禄,玄帝曾立此救 火。五年秋,帝谕隆德、英华殿诸像,俱送朝天宫、隆善寺等处,惟此殿圣像独存,以有灵迹也。

一朵慈云驻不飞,堆纱宝相是皈依。(自持白业为孀操,)(涅盘经)达摩谓南天竺王曰:「汝勤修白业, 言天堂自在明了也。」)并汰黄桑作羽衣。

懿安尝用素绫作地,剪五色绢叠成大士宝相,宫中谓之堆纱佛。又用素绫与黄桑色绫相间,制衣如鹤氅式,服之以礼大士,宫中称为霓裳羽衣。后并不用黄桑色。

碧枚丹实悬初熟,东枣西桃候不兼。投合最怜冥果味,(冥果,蜜煎而冥于缶中。)露和崖蜜十分甜。

田贵妃性喜甘果,亦以非时进上。

不计工夫刻镂成,遗来屏几叹专精。假山一簇无多景,直与江山并重轻。

熹庙手制器物极精巧,时犹存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悉具,暨灯屏、香几数种。帝见之,谕收 贮,曰:「亦一时精神所寄也。」

书名:明宫词 页码:33

狐岂有威堪假道,鼠曾无穴可容身。盈廷莫讶褫冠佩,半是当时向火人。((天宝遗事)张九龄曰:「今 时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尽灰冷,暖气何在。」)

帝既处分魏奄,阁臣仅以四五十人为余党,列案以请。帝谕以称颂、赞导、速化为题,皆列入。阁 臣以外廷不知内事对。阅日,帝召阁臣入,先有黄袱累累,指示曰:「此皆红本,珰实迹也。」于 是案所罗列者甚广。

上元排当最今年,((古杭记)宫中饮宴名排当。)牌额鳌山火烂然。霹雳一声开夜色,九重星斗九重天。

旧例,上元之前,宫眷内臣穿灯景补子蟒衣,于乾清宫丹陛上安放牌坊灯,于寿皇殿安放方圆鳌山灯。元年特盛,牌坊至七层,鳌山至十三层,十九日乃撤,上鳌山山顶之灯,点放神器三位。

仙馆才封系臂纱,((晋书〕武帝简良家子女充内职,中选者以绛纱系臂。)丹宫旋驻镂金车。((拾遗记〕 灵芸既发常山,帝以文车十乘迎之,车皆镂金为轮辋。)樊桐县圃虽分位,总在增城阿家母。((道 经)海外有五岳灵山,中岳昆仑之山,东曰樊桐、西曰县圃,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治也。)

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后亲下聘礼,迎入宫。袁居翊坤宫在西,田居承乾宫在东。

员分百二领璇宫,((周礼)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

治,总一百二十员。(拾遗记)皇娥处璇宫。)撙节咸资内教功。三洒亲蚕重澣服,((古今舆服杂事)后 饲蚕礼曰三洒。)拟将恭俭赞王风。

后有恭俭之德,既定位,首减椒房资用,亲妇事,衣浣衣,内治克修。

禁闱初试罗衣薄,台砌刚逢谷雨芳。(牡丹至谷雨日乃开,因名谷雨花。)花与如花浑不辨,秾华从领御袍黄。

旧制,宫眷自三月初四日至四月初三日穿罗。是时观花殿牡丹方开,每结彩缯为棚以护之。元年 花较盛,各宫相邀宴赏无虚日。丁卯春,忠贤以二百株献于潜邸,署其名于长笺,首列御袍黄。 是秋登宝位,亦先兆也。

讨逆已严钦定案,展亲仍拜旧除官。紫微芒动金书册,(唐故事,中书为紫微舍人。)慈庆宫中署懿安。

帝之继统,颇德懿安。故逮刘志选、梁梦环于狱,钦定逆案,倾危国母,驱逐戚臣,论斩。复右都督张国纪爵,即懿安父也。慈庆宫即端本宫,在东华门内。张后移居焉,改今名。上尊号曰懿 安,以诏天下。旧例,凡遇微号册封大典,阁臣率领中书官篆写金宝、金册于南薰殿。

退红蘸碧轻逾艳,((续笔记)王贞白诗:「龙脑香调水,教人染退红。」若今之粉红也。(凤池编)唐尚 轻绡。紫蘸碧,为妇人衣。)远黛飞霞淡自真。((酉阳杂俎)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日札)薄施朱, 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就里细参苏样好,内家妆束一时新。

后籍苏州,田贵妃居扬州,皆习江南服饰,谓之苏样。

法酒清醇酿得工,尊罍亦自畅皇风。太禧白与金茎露,不若长春是混同。

御用酒皆内臣监酿,光禄不得与。上喜饮金茎露、太禧白二种,尝名之曰长春露、长春白。盖内 法酒总名长春,自以二字冠之,宫中不复称金茎、太禧矣。

一字平分九域遥,笑凭抛掷赌娇饶。嫣然既解倾人国,只恐金城也动摇。((增韵)掉,训摇动。)

神庙中叶,御意创掉城之戏。用色罗一方,绣井字为九营,中为上营,四方为中营,四角为下 营。命宫人以银毬抛之,落上营者上赏,中、下次焉。落营外或压井字有罚。熹庙时,相沿未 息。说者谓掉城者,辽城也。殆先征也。帝在潜邸,已闻此说,后遂禁止不行。

绮笼不用麝兰熏,气似蘅芜得共闻。却笑延凉清室夜,幽香只许梦中分。((拾遗记)汉武帝息于延凉 室,梦李夫人授以蘅芜之香。)

书名:明宫词 页码:127

册)思陵在游艺堂,一日,忽命中官问词 臣曰:「今市肆交易,止言买东西,而不及南北,何也?」词臣猝无以对。辅臣周延儒曰:「南方 火,北方水。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此不待交易,故惟言买东西。」中官以其言入

奏,上善之。(召对记)崇祯丙子八月十六日,上御平台,召诸臣入对。入班,天气晴明,全无雨 状,俄而黄沙蔽天,风霆交发,怒吼不绝,滂沱大雨,杂以迷雾。

转轮辽海太逡巡,内殿祈年竟患贫。西苑不曾支节赏,胡桃满地代金银。

(山书)崇祯十七年正月二日,帝于禁内大光明殿行祈谷礼。(客燕杂记)往时宫中出游西苑,有「大 耍外」、「小耍外」之名,赏赐无算。临晚,用金银豆洒地,听内竖争拾取,为笑乐之例。崇祯悉罢 之,易以胡桃、红枣等物。

四骏神奇尽玉花,平明牵入紫皇家。莫闲千里追风足,好向昆山取玉瓜。

(雅坪散录)崇祯五年十一月长至,羣臣朝毕,思陵步至殿前,阅诸王府所进马,拔神骏者四匹, 画其状,命撰名以进。其一曰太平验,緑色,有紫点.,其三曰玉龙媒,曰吉良乘,曰璇台骏,皆 白马也。于是阁试以天闲四骏歌为题。有老中官云。(玉堂荟记)大内多异物,岁一阅视,出之庭。 有瓜子长五六寸,阔如之,不知何地所产。袁贵妃父佑说。

金铺日暖视朝时,水殿风清袅柳丝。阁部都承主恩泽,黄葵分赐御前卮。

(舟车集•崇祯宫词)水殿风摇杨柳丝,先皇朝罢独忧时。抽毫却写贤臣颂,面敕中涓赐主儿。自 注:故宫人左氏,今为民闲浣衣妇,能言掖庭旧事。(殷书)崇祯壬午九月,召阁部诸臣入明德殿。 上坐殿门内,外张御幄,左右各张黄幕,置宴榻十二张。诸臣分东西,就黄幕下入席。席设大花 瓶,插鸡冠花,酌用金葵花杯,大如盂,花有瓣,中心花点甚多,四旁列曰:「御前钦赐」。下刻

曰:「万历壬寅银作局造。」(艮斋笔记)崇祯十六年夏,一夕大雨,霹雳起奉先殿中。诘朝视之, 殿门俱开,门前白石为雷火所燔,有蟠龙痕,门上金铺龙爪印,其上爪所著处,金皆镕化。中官马从龙云。

宣瓷盘里海榴红,宣赐中书殿阁东。弹罢时雍于变曲,泠泠修竹引薰风。

(铁岩集•崇祯宫词)雉尾乘云启凤楼,特宣命妇拜长秋。赐来谷雨新茶白,景泰盘承宣德瓯。(明 诗综•崇祯宫词)日日南熏广殿风,甍缸初进海榴红。新调于变时雍曲,诏许中书谱殿中。(明诗 综)嘉靖元年,河南巡抚何天衢命百户亓修月堤,发一古冢,砖上朱书:「郭公砖,郭公墓,郭公 逢着亓百户。巡抚差尔修月堤,临时让我三五步。」砖空其中,人以为琴几。崇祯中,帝制于变时 雍琴曲,曾取此砖入禁。

姑苏歌舞烂生光,旁午军书动八方。红印绿绨封事进,微闻妃子谏君王。

(甲申小纪)苏州织造局进女乐,上颇惑之,田贵妃疏谏云:「当今中外多事,非皇上燕乐之秋。」 批答云:「久不见卿,学问大进。但先朝有之,既非朕始,卿何虑焉。」

凉风香熟玉山禾,西苑秋成乐事多。旋磨台连无逸殿,年年蓑笠唱农歌。

(甲申小纪)旧例,秋收时,钟鼓司有打稻之戏。驾幸旋磨台无逸殿,本司扮农夫村妇,及田峻官 吏征租词讼等事。十年后,凡时节游幸多废,此独举行,重农事也。(禁銮秘闻)内庭设立钟鼓司 至西内,秋收之时,有打稻戏。

金盘茶果手双擎,道向承乾宫外行。戏把石狮为笑乐,九华帐里玉妃惊。

  (甲申小纪)兴龙宫本名钟粹,为皇太子所居。一日,后赐皇太子茶果,宫人道经承乾宫,戏推石 狮子,以为笑乐,惊贵妃昼寝,几构两宫之衅。

朦胧宫树月凄凄,天子捎回玉殿西。香雾濛濛花外去,莫教触着小狻猊。

(霜猿集)上在宫,多微行,有肃皇帝风。(人海记)孝节贞肃渊恭庄毅烈皇后周氏,父奎,苏州人。 微

书名:明宫词 页码:122

之者辄瞑眩不自持,贵后始知其异。陈文庄仁锡舍于周皇亲家,后少时出见焉。仁锡奇其 容貌,谓后父曰:「君女,天下贵人。」使以通鉴教之。后于此书最详贯。一日,后与上同看除目, 后见陈文庄名,指之曰:「此吾家探花也。」上不悦。曰:「既是汝家翰林,莫想得阁老。」后因言 他事以解之。(崇祯诗集)传闻中宫好学,新参夫人,有延师习通鉴者。

朱阳新佩号宜男,日暖椒房学养蚕。莫道内家妆束好,传来苏样自江南。

(甲申小纪)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后亲下聘礼,迎入宫。袁居翊坤宫,在西,田居承乾宫, 在东。又后恭俭,既定位首,减椒房资用,亲妇事,衣浣衣。又后籍苏州,田贵妃居扬州,皆习 江南服饰,谓之苏样。又上每幸承乾宫,入夕,供设多江南器玩。

维扬服制艳朝霞,争羡承乾插戴奢。乞赐上前齐跪拜,一时忙索象生花。

(彤史拾遗记)宫中凡令节,宫人以插戴相饷。偶贵妃宫宫婢戴新样花,他宫皆无有,中宫宫婢齐 向上叩头乞赐。上使中官出采办,越数百里不能得。上以问妃,妃曰「此象生花也,出嘉兴。有 吴吏部家人携来京,而妾家买之。」上不悦。

芍药花开万寿筵,樱桃红熟麦秋天。年年四月初三日,齐换轻纱拜御前。

(甲申小纪)四月三日为万寿节。旧例,于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纱衣,牡丹盛后,即开筵赏芍药花也。 又四月尝樱桃,以为一岁诸果新味之始。取麦穗煮熟,去芒壳,磨成食之,名曰捻转,以为一岁 五谷新味之始。每岁圣节,必首进于筵问。蒋之翘(天启宫词注)北果园樱桃,内廷最为珍味。

连朝绣好兽头鞋,学跨银骢下玉阶。驰入毬场娇又怯,几番抛落紫金钗。

(甲申小纪)五六年闲,宫眷每绣兽头于鞋上,以辟不样,呼为猫头鞋。识者谓:猫,旄也,兵象 也。又上欲择隙地为习射之所,撤玉皇殿像,置城外天坛。射场既辟,上率妃嫔置酒殿中。是夕, 风雨大作,竟不可居。时有天弧引满,狼星易处之异。

拂拂凉飔入翠帷,雷琴昨夜赐昭仪。承恩怕鼓朝天曲,不似兰闺伴母时。

(西河诗话)吴博士崇祯宫词有云:「夜半昭仪赐凤皇,昭阳前殿奏霓裳。自言阿母亲传授,不比 新声出教坊。」按其事以田礼妃好鼓琴,上尝赐小雷琴令弹。忽一日,询云何师得之,妃以母授对。

既而妃请召母至,伺上见幸时,无意闲令母弹广陵散曲。上闻之,颇忆其语。大悦,赏赍最厚。

礼妃本秦产,母多技,幼尝教妃,妃恐上见疑,故令母入宫一实其语。(霜猿集)田妃善鼓琴,上 疑琴师所授。妃曰:「母所教。」上遣黄门召入,赐坐,鼓朝天一曲。(花笺录)田妃侍帝鼓琴,帝 情悦豫,因语于后曰:「后独不能此乎?」后正色对曰:「妾本儒家,惟知蚕织耳。妃从何人授指法?」帝色动,诘妃,妃以母授对。

连番龙直欲交更,游艺斋前缓缓行。掀起御帘磁碗进,内监尝过燕窝羹。

(甲申小纪)元年八月,于乾清宫大殿,居中向南悬扁,曰敬天法祖。五年十月,悬扁于干宁宫之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围廊曰游艺斋。又四月八日,上持斋。近侍吴某捧大龙磁碗以进午馔,失 足破于阶,声震响。宫正将治罪。上徐曰:「来,得毋惊恐乎?」戒勿问。又上嗜燕窝羹。膳夫煮就 羹汤,先呈所司尝,递尝五六人,参酌咸淡,方进御。

君王访道慕崆峒,写入丝桐一弄中。传授玉妃三四遍,泠泠弦上泛松风。

(甲申小纪)上雅好鼓琴,尝制访道五曲,曰崆峒引,曰敌爻歌,曰据桐吟,曰参同契,曰烂柯游, 命田贵妃操之。(道援堂集)烈皇帝御书松风二大字,布衣臣顾苓奉之草堂颜曰松风寝。(带经堂诗话)在京师士夫家,见明怀宗御书「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十字,笔势飞动,上有崇祯建极之宝。

平铺绣罽各分曹,花下双垂紫锦绦。裙衩芙蓉风飐起,凤鞋轻蹴彩毬高。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43



国朝宫史续编 四四四

存诚", 联曰:" 体道鸢鱼看活泼, 消闲书史挹菁英。" 又联曰:" 暇当绨几身聊憩, 景入纱疏意与存。"北楼下, 南向匾曰:" 悦心颐神", 联曰:" 古香研道秘, 新藻发春妍。" 南楼下东向联曰:" 四季风光无尽藏, 百城古帙有余馨。" 斋西南间, 南墙上联曰:" 商鼎周彝自典重, 槛葩苑树相芬芳。" 皆高宗纯皇帝御笔。斋之南, 即琼苑西门也。钦安殿之后为承光门, 北向, 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 右为集福门, 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 其北相对为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牌石, 即紫禁城北门也。

日精门之东为东一长街。南即内左门,中为近光左门,北为长康左门。稍北而西即琼苑东门

也。由近光左门而北,向西之门凡三,曰咸和左门、广生左门、大成左门。咸和左门之东相对为景曜门,中间南向者曰景仁门,门内为景仁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赞德宫闱"。东壁悬臣张照敬书圣制燕姞梦兰赞。恭见前编,后仿此。 西壁悬燕姞梦兰图。广生左门之东相对为履和门,中间南向者曰承乾门。门内为承乾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德成柔顺",联曰:"三秀草呈云彩焕,万年枝茂露香凝。"东壁悬臣梁诗正敬书圣制徐妃直谏赞,西壁悬徐妃直谏图。大成左门之东相对为凝瑞门,中间南向者曰锺粹门。门内为锺粹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淑慎温和",联曰: "篆袅猊炉知日永,风清虬漏报春深。"东壁悬臣梁诗正敬书圣制许后奉案赞,西壁悬许后奉案图。右三宫之东为东二长街,南则麟趾门,北则千婴门也。街东与景曜门相对者曰凝祥门,再东为昭华门,中间南向者曰延禧门。门内为延禧宫,前御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东壁悬臣梁诗正敬书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履和门相对曰德阳门,再东为仁泽门,中间南向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107

座,并随券城墙二道。(注一)

(3)重修慈宁宫英华殿 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重修慈宁宫、英华殿。(注二)

(4)建天安门前石桥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天安门外建石桥七座。(注三)

(5)重修三殿 康熙二十九年,重修太和、中和、保和三殿。(注四)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太和殿工成。(注五)

(6)建昭仁弘德及东西暖殿 康熙三十六年,建东暖殿、西暖殿,与昭仁、弘德二殿相对,俱同年所建。(注六)

(7)重建承乾永寿宫 康熙三十六年,重建承乾宫、永寿宫。(注七)

(8)筑紫光阁前长廊 康熙四十一年(一七〇二)增筑长廊于紫光阁之前。(注八)雍正御极,勤政爱民,且在位不过十三年,故宫中兴建极少。举其要者,不过五事:

注一、二、三、四、 清会典八六三。

注五 东华录。

注六 日下旧闻考一四。

注七 清会典八六三。

注八 清会典八六三。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101

咸安宫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建 清会典八六三

启祥宫 长春宫 咸福宫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五

文华殿 本仁殿 集义殿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二

延禧宫 永和宫 景阳宫 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五

宁寿宫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建 清会典八六三

天安门 端门券门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重修 同上

慈宁宫 英华殿 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重修 同上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重修 同上

围城 承光殿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建(?) 北京大学藏内阁档册

太和殿 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重修工成 同上 (东华录作三十六年)

昭仁殿 宏德殿 东暖殿 西暖殿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建 日下旧闻考十四

承乾宫 永寿宫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重建 清会典八六三

紫光阁前长廊 康熙四十一年(一七〇二)增筑 同上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54

(一五三五)七月初二日改曰坤宁门。以上内廷中路之叙置也。

十二宫 十二宫分东六宫与西六宫,俱在乾清宫左右,分述如左:

日精门外稍北,向南者曰景明门,今曰顺德左门,内为东一长街。再北向西,与龙光门斜对者,曰咸和左门,门内南向者曰景仁宫,其东则东二长街也。南首曰麟趾门,北首曰千婴门。麟趾门,之东,南向者曰延祺宫、怡神殿;(注一)再东曰嘉德左门,再东则苍震门也。咸和左门之北,向西与景和门相对者,曰广和左门,门内南向者曰承乾宫,酌中志云:东宫娘娘之所居也。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基化门相对者,曰大成左门;门内南向者曰钟粹宫,崇祯时为皇太子所居,改称兴龙宫。东二长街之东,曰景阳宫,孝靖皇后尝居焉。千婴门之北,并列者,为乾清宫东之房五所;又宫正司、六尚局,皆在乾清宫之东。以上东六宫及乾东五所之大略也。

月华门外稍北,向南者曰顺德右门,内为西一长街。再北向东,与凤彩门斜对者,曰咸和右门,即广安门。门内南向者曰毓德宫,即长乐宫,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

注一 春明梦余录云:怡神殿,万历三十九年四月十九日被毁;万历四十三年五月二日,拆西城清虚殿,添盖连房。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35

殿西稍北为亭,为斗坛、延晖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前有池。斋西有澄瑞亭,其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东向,七楹。东北向,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即琼苑西门。殿北为承光门,北向,门外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正中为顺贞门。

《宸垣识略》

明宫室坤宁宫,北有围廊,曰游艺斋,与御花园相接。其钦安殿后顺贞门,即坤宁门。今改围廊为坤宁门,而界御花园于外,则钦安之奉玄武,更严肃矣。

其北即神武门。(图十五)

图十五 神武门

内东路

由摛藻堂侧有门,往南转东曰大成左门。入门有钟粹宫。

《故宫图说》:

钟粹宫原名咸阳宫,为皇太子居处。前殿曰兴隆宫,后殿曰圣哲殿。明隆庆间始更名,清仍其旧。钟粹宫为东六宫之一,自德宗后居此,遂袭称为正宫。住所中有御书匾额“澄心正性”,东配厢额书“膺天庆”,西配厢额书“绥万邦”,与西路长春宫略似。至宣统后,移住储秀宫。今改作陈列宫中珍藏历朝名人书画之处。

东为景阳宫,两宫中有夹道,向北有门,曰千婴门。北面群屋一排,曰如意馆、寿药房、敬事房、四执库、古董房。景阳宫后有御书房。东为玄穹宝殿,殿祀玉帝。景地清幽,为宫内道观之一。千婴门极南为麟趾门。西为景仁宫、承乾宫

《故宫图说》:

景仁宫初名长宁宫,明末改名,清袭用之。为东六宫之一,在承乾宫之南,内有御书“赞德宫帏”匾额。迎门有汉白玉石屏一座,颇工细,相传为元代遗物。东西配殿,无额,为珍妃寝宫。逐渐颓废,经修理后,将正殿定为专陈列商周秦汉鼎彝古器之所。

承乾宫初称永宁宫,明末更名承乾宫,清末改名。为东六宫之一,渐沦为豢养鱼鸟之所。西配厢无额。迄宣统时,已满院榛芜,檐瓦圮侧,不堪入目,宫内亦无所存。今加修理,辟作陈列清代瓷器之用。

东为延禧宫。

《故宫图说》:

延禧宫在东二长街之东,为东六宫之一。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仁宗御书,额曰“慎赞徽音”。道光三十年及咸丰五年两遭回禄。厥后更名水晶宫。而殿庑未修,只建花洞数楹,作培植御用菜蔬之处。迨宣统时,拟改建一游息之地,适武昌革命军起,遂致停工。今院中未成之铁亭,犹当时物也。花洞现已破碎,闻系民国六年复辟时为炸弹所毁云。本院添设防火险库房,即建于此。

永和宫原名永安,崇祯时改永和,清因之。为东六宫之一。德宗时,瑾妃居此。又东为缎库(东有祭神库)、茶库、果房。由麟趾门西,出咸和门南行,转东有门,为斋宫。北为诚肃殿,东为毓庆宫。

《故宫图说》:

毓庆宫系康熙年间建造,为皇太子所居之宫。雍正年间,清高宗及和亲王亦曾居此。嘉庆帝于五岁时即赐居此宫,至十五岁,始移住东二所。后殿为继德堂,堂内西间悬“宛委别藏”匾额。东间为味馀书室,曲径重重。味馀书室之内屋为知不足斋。此宫内部状况或系乾嘉时之旧状。

惇本殿东,为奉先殿。

《宸垣识略》:

明宫室,自奉先殿以东,则外东裕库、仁寿殿、哕鸾宫、喈凤宫等处。今宁寿宫当即其址。又文华殿后,有慈宁宫、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皆无考,或即今文渊阁后置旷地欤?

南为奉先门。出诚寿门,达景运门,是为内东路。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42

民国三年内务部呈奉大总统令移运辽热两处行宫宝物庋藏于此,并于各殿内添制柜格,分类陈设,于是我民族数千年文化生活之结晶,数千年精神所系之史料,始得荟萃保存,以公诸国人。而古物陈列所于焉成立,其各殿阁掌故及所陈古物,该所另有专篇说明。

(三)故宫博物院概略

办公处在宫内西三所。民国十四年十月正式成立。先是十三年,逊帝出宫,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物品。讫迨本院成立,于内设古物、图书两馆。图书馆分图书、文献二部。

十五年,由国务院移送资政院、方略馆、观海堂原藏之书及前清军机处档案,分途整理。于是图书馆又设图籍、掌故二部,图籍部影印善本书,掌故部刊行《掌故丛编》。于十六年双十节起,公开游览。

(1)古物馆:在宫内东西路,各分为专门陈列室。坤宁宫迤东间,雕刻品陈列室;基化门迤南,陈设品陈列室;坤宁宫东暖阁,文具陈列室;坤宁宫迤西,玛瑙陈列室;景和门迤北,养心殿藏珍品陈列室;景和门北间,象牙陈列室;景和门南间,刀剑陈列室;龙光门迤北,第二陈设品陈列室;端凝殿迤北,珐琅器陈列室;日精门北间,烟壶陈列室;乾清门迤东,碑帖陈列室;月华门迤南,雕漆器陈列室;月华门南间,如意陈列室;月华门北间,古镜陈列室;月华门迤北,郎士宁画陈列室;坤宁宫西暖阁,为景泰蓝陈列室;坤宁门迤西,织绣品陈列室;坤宁门西间,第二雕刻品陈列室;咸福宫,乾隆珍赏物陈列室;钟粹宫前殿,宋元明书画专门陈列室;钟粹宫后殿,扇面专门陈列室;景阳宫前殿,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室一;御书房,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室二;承乾宫,清瓷专门陈列室;景仁宫前殿,大铜器专门陈列室;斋宫前殿,玉器专门陈列室。

(2)图书馆:设于寿安宫。据《宫史》所载,原为咸安宫旧址。乾隆辛巳,祝圣母七旬大庆,重加修葺,称觞于此。外院东西庑各五间。本馆即以东庑为善本书库,西庑为阅览室。内院南殿为春禧殿,北殿为寿安宫。左右延楼,回抱相属。今东楼上下,排列经史二部及志书。西楼上下,排列子集二部及丛书。北殿为殿本书库。南殿西屋,为满文书库,南殿东屋,庋杨氏观海堂藏书。东西后院之福宜斋、萱寿堂,则为重复书库。与寿安宫毗连之英华殿,则为善本书及佛经陈列室。

(3)文献馆:设于宫中外东路,锡庆门之南三所。为乾隆时皇子所居,中曰撷芳殿,即嘉庆潜邸。本馆以西所为办事处,中东两所为存档库房。皇极殿、宁寿宫,陈列图像;养性殿,陈列礼器图;东暖阁,陈列印玺;西暖阁,陈列玉策;畅音阁,陈列戏衣切末;阅是楼,陈列剧本盔头等;乐寿堂,陈列档案;后殿,陈列抄币符牌勋章等;东暖阁,陈列图书;西暖阁,陈列慈禧后用品;颐和轩,陈列盔甲兵器;景祺阁,陈列朝服;景福宫,陈列有系统之史料;神武门楼,陈列銮舆仪仗。寿皇殿在景山后,寿皇门内,南向,陈列清帝后像及乐器,仍当日岁朝奉祀形式。皇史宬在东华门内东南隅,藏清代各朝《实録》及圣训。大高玄殿在神武门西北。十五年,移存军机处档案于内。后殿为本馆办公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