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南库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宋代储藏钱币与物资的仓库。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0

有泡稻草池,池中石灰泸渣积成卧象形,因名曰象山。作房七十二间,各具一灶突,名曰七十二凶神。自西中门之西,则尚宝监也,鹰坊司也,再西,出西苑门。芜史

原御用监成造五色雕填剔漆龙床、顶架、袍匣、服厨、宝箱及坛庙供器、上用兜罗绒袍、应用鱼牙柘茨,安置各宫床柜、膳卓、天灯、万寿灯、日月仙灯。水部备考 以上二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增御用监掌印太监一员,里外监把总二员,典簿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凡御前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诸玩器,皆造办之。又有仁智殿监工一员,掌武英殿中书承旨所写书籍画册等,奏进御前。明史职官志

〔臣等谨按〕御用监废,其旧址今为玉钵庵,即明真武庙也。在西华门外西南。庵内

有翰林院侍读曹曰瑛重修真武庙碑记。又西南有关帝庙,为御用监南库旧址,亦有碑。

增曹曰瑛重修真武庙记略云:紫禁城西华门外西南里许,乃前明御用监旧址也。房舍尽为军民所居,惟真武庙存焉。殿前有古玉钵一口,大可容二十石,山龙海马,云容水态,备极雕镂之巧。且露处庭中,久历年所,沐日月之精华,经风雨之嘘润,斑斓光彩,夺人心目。以故文人墨士时共访观。忆予于儤直之暇,亦曾摩挲数匝,徘徊久之,深叹有器如此而竟散置于禁近之地也。辛丑春,僧性福过访,云住此二十六年,一瓦一木,咸出行乞。至康熙五十年庀材鸠工,重建真武殿三楹。复建前殿三楹,供大士像,移玉钵于座下,叠石为小山贮水于玉钵,以示普陀南海之意。左右增修禅堂各三楹。虽殿宇无多,而钟鼓不缺。更喜落成之日,适值今上御极六十年,甲历初周,香灯佛火,朝夕讽礼,仰祝我朝宝历万年之盛,敢乞一言记之。是为记。

〔臣等谨按〕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年十二月,渎山大玉海成,勅置广寒殿。辍耕录谓之玉瓮。后在西华门外真武庙中,俗称为玉钵,因以名庵。本朝乾隆十年,勅以千金易之,移置承光殿。御制玉瓮歌并命内廷翰林等分赋镌勒楹柱。十六年重修是庙,别制石钵,以存旧名。御制诗及玉瓮相传始末详见宫室门。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1

增明嘉靖癸丑修造南库碑记略云:御用监初立为行在作房,次改御用司,宣德朝更为监,置设公厅。各库作东则外库、大库,西则花房库作、南库冰窨,左右四作,曰木漆、碾玉,曰灯作,曰佛作。

增西苑门迤南向东曰灰池。春明梦余录

〔臣等谨按〕御用监诸库作今废,惟冰窨尚存。又东南掌仪司署有观星台,即芜史所称灵台也。又织女桥南真武庙中有明万历八年重修宝钞司内真武庙碑记,则真武庙即宝钞司故址也。灰池、象山、作房灶突久废,今其地犹有七十二烟洞之名。按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南花园在西苑门迤南,东向,明时曰灰池。种植瓜蔬于炕洞内,烘养新菜,以备春盘荐生之用。立春日进鲜萝葡,名曰咬春。本朝改为南花园,杂植花树,凡江宁苏松杭州织造所进盆景,皆付浇灌培植。又于暖室烘出芍 药、牡丹诸花。每岁元夕宴时安放。是今之南花园即灰池旧址。尚宝监、鹰坊司无考。

原左临海亭右临海亭在西苑门外,嘉靖二十三年五月建。明宫殿额名 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左右临海亭久废。

原乾明门在大高玄殿之西,承光殿之东。金鳌退食笔记 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承光殿之东街北今为桑园门,街南今为蕉园门,俱详宫室门。

原太液池中驾长桥,两端立二坊,西曰金鳌,东曰玉蝀。天气清明,日光滉漾,清彻可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90

门外真武庙中,俗称为玉钵,因以名庵。本朝乾隆十年,敕以千金易之,置承光殿。关帝庙在玉钵庵西南,卽明御用监南库旧址。

奉宸苑署在西华门外西苑门之旁,总理苑囿、河道、稻田之属。

书名: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屯里名称录 页码:58

南池子大街(南段)北至灯笼库西口与第二坊分界 冰窖胡同 南井胡同 飞龙桥 大苏州胡同 小苏州胡同 西银丝沟 银丝沟 菖蒲河 南库司胡同 北库司胡同 裱章库夹道 缎库前巷 扁担胡同 灯笼库 南湾子 官豆腐房 小井胡同 金钩胡同 南河沿(南段)北至太平巷东口与第二坊分界 东河沿(南段)北至太平巷东口与第二坊分界 太平巷 鸭蛋井 缎库后巷

第六自治区第二坊 本坊面积约合七十四万三千零七十五方公尺公所设于普渡寺前巷八号

东安门大街 南池子大街(北段)南至灯笼库西口与第一坊分界 东羊圈胡同 北井胡同 葡萄园胡同 石头缝胡同 箭厂胡同 冯家胡同 磁器库胡同 磁器库北岔 磁器库南岔 普度寺西巷 普度寺东巷 普度寺前巷 南河沿(北段)南至太子巷东口与第一坊分界 东河沿北至东安门大街东口与第三坊分界南至太子巷东口与第一坊分界 民生胡同

第六自治区第三坊 本坊面积约合二十二万九千八百方公尺公所设于银闸

北池子大街(南段)北至骑河楼西口与第四坊分界 骑河楼 小康家胡同 承侯大院 妞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46

北月偃

  帘子库胡同 井二。

  慈慧殿慧俗讹菇。井一。慈慧寺,详寺观。明司设监旧廨在此。

安乐堂胡同

井一。《春明梦余录》:安乐堂在地安门街东。《芜史》:北安门街曰安乐堂,内官有疾者徙此。山陵及外厂九门官,则不送也。《旧闻考》:安乐堂在街东,《芜史》作街西误。今堂额虽存,并非内官养病之所。

地安门东夹道

迤西即地安门,明曰北安门,俗沿元称曰厚载门,亦曰后门。内务府所属三旗佐领管领档册房,及监造花爆处在街西。董含莼乡赘笔: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上以海宇荡平,宜与臣民共为宴乐,特发帑金一千两,在后宰门架高台,命梨园演目连传奇用活虎活象真马。《茶余客话》:励文恪杜讷以编修赐第厚载门。

  皇城西中东坊

西华门外南长街

俗称南池子。井三。小胡同井一。内务府所属管理三旗,纳银庄署在东,掌内管领关防署在南,俱详衙署。万寿兴隆寺,详寺观。王士祯香祖笔记:米紫来汉雯迁侍讲,赐第西华门。《茶余客话》:张文端英,以谕德赐第西华门后,蒋扬孙、查声山皆赐第西华门内。《芜史》:自西上北门,过西上南门,则御用监也。《旧闻考》:御用监今为玉钵庵,即明真武庙。西南有关帝庙,为御用监南库旧址,皆有碑。查慎行人海记:西华门外西南一里许,明御用监在焉。又南数十步,为真武殿,庭前有老桧一株,下有元时玉酒海,承以石床。案:玉钵庵以玉瓮得名,乾隆十年移玉瓮置承光殿,详宫禁。《芜史》:石作阁又西,曰乾明门,迤南曰兵仗局,掌造兵器,每年七月兼供乞巧针,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48

明嘉靖祭丑修南库碑记:御用监初立为行在作房,次改御用司。宣德朝更为监,各库作,东则外库大库,西则花房库作,南库冰窨左右四作:曰木漆,曰碾玉,曰灯作,曰佛作。案:油漆作疑即明漆作遗址,余诸作当亦在御用监左右。《旧闻考》:以冰窖为御用监之冰窨,恐误。详下。

  羊圈

  西闸口井一,桥一。

织女桥

桥一。内务府所属掌仪司署在桥南。《明史》:永乐二十二年十二月,作观天台于禁中。《芜史》:御用监又南向西,则银作局也,再南过桥,曰灵台,亦有观象台。铜铸浑天仪,以测星度观云气。其占候书曰观象玩占,流星撮要等,皆钞录誊授,不敢传布于外。教法极严,比司礼监书堂较胜。每年历样造历,皆灵台钦天监同管。沈朝阳《嘉隆两朝闻见录》:嘉靖二年五月,雷震观星台。案:明灵台遗址,在织女桥南,今尚存,俗称观星台,互详衙署。

西华门外北长街

亦称北池子。井二。西北有三座门,明之乾明门也。迤西为承光殿,又西为金鳌玉蝀桥,详苑囿。昭显庙祀雷神,详祠祀。又有福佑寺在东,圣祖冲龄时避痘于此,见恩福堂笔记。南有静默寺,俱详寺观。内务府所属营造司署,管辖番役署在东。会计司署、庆丰司署、慎刑司署在西;奉宸苑署、都虞司署在北;内务府营造司所属官房租库在东,俱详衙署。童槐《今白华堂诗钞》:大庾师晋陟端揆招过其寓邸诗自注:公赐第在西华门外北池子。《程侍郎遗集》:时余寓西华门外,入直退直,必过金鳌玉蝀。内务府册:乾隆三十八年,创置活字版,锡名聚珍,置局西华门外北长街之东,排印各书。明朱国桢《涌幢小品》:余过西华门,马足恰恰有声,俯视见石骨黑,南北可数十丈,此真龙过脉处。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187

尚贮库中。按梁茝林中丞谓,在部清理南库时,与萨薌林迎阿注意检寻,渺不可得。不知失于何时。而二卉木今皆无恙。至优钵罗花,则久无存矣"。《匏庐诗存》有《咏礼部寿草诗》,注详见纪文达《笔记》。梁退庵《南省公余录》:"曹文恪长礼部时,改名长春草,并属陈约斋员外为图。天泽堂榜额及楹联亦文恪所书。礼部旧址今改设邮政局,一切文物扫地尽矣"。《匏庵诗存》有《典礼院移交事竣留别合署同僚诗》注:"春曹故事:同人有迁调者,留书一部为别,相传始渔洋先生。往时祠祭司厅事庋藏多至数千卷,庚子之乱散失略尽,此举亦废。"按:宣统间,改礼部为典礼院,仍礼部旧署。又按:《匏庐诗存·礼部旧有韩文公祠,南来军士借驻,毁为马厩,感赋诗》中有句云:"翰林土地祠已亵,刘井柯亭久湮废。春曹祠宇肇何时,数典无征亦其例"。又有句云:"去年榱桷再一新,庙壁贞珉待撰记"。此诗作於壬子,韩祠辛亥尚重修也。

按:民国以来,各署均多变更,所有题名碑记,皆磨冶迁移。古迹既湮,不可复睹。书肆今惟琉璃厂、隆福寺尚在,西河沿亦早无存。

校勘记:

① 《日下旧闻考》"官署"引《大清一统志》载:"宗人府设宗令及左右宗正、宗人各一"。据改。

② "吏部"二字原缺。今据《日下旧闻考》卷六三"官署"引《万历壬寅重建吏部正堂火房记》补。

③ "问"原误作"向"。今据《日下旧闻考》卷六三"官署"改。

④ 《日下旧闻考》卷六三引《刘忠愍集》云:"宣德六年五月,行在礼部成。逾月,上命属僚入■事"。据补。

⑤ "宗庙"原误作"祖宗"。《日下旧闻考》卷六三引《明典汇》:"天地宗庙社稷之重"。据改。

⑥ 余惟正阳门外西河沿间有之《京师坊巷志稿》卷上"富贵街"条云:"余惟正阳门外东河沿打磨厂间有之"。录此供参考。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441

[一] 《鞠部丛谈校补》:"南府本为吴驸马府第,后改为昇平署,习俗相沿,仍呼南府也。升平署总管一人,首领四人,所部太监并能演剧,但以时唱宴差一出而已。南巡后,伶人始得供奉,乃增外学首领二人。旧有之四首领,则别其名为内学首领,并隶于总管,于是太监伶人同时供奉矣。然伶人不住府中,杂居于邻近之官房,每人例得挈眷占官房三间,领十名之口粮及钱粮[银]四两。嘉庆中,有首领号王拐棍者,最得宠,以事得罪宣宗,及帝即位,乃革去首领,自是而后,无外学首领矣。同治以还,伶人多移居南城,官房则为总管据为己有,或以出赁,每年随意给原主税金若干,伶人莫敢与较也。"

[二] 《[日下]旧闻考》:"御用监[废],[其旧址]今为玉钵庵,即明真武庙。[西]南有关帝庙,①为御用监南库旧址,亦有碑。"《人海记》:"西华门外西南一里许,明御用监在焉。又南数十步为真武殿,庭前有老桧一株,下有元时玉酒海,承以石床。"《顺天府志》:"玉钵庵康熙五十年重建,[殿前有]玉瓮,(得名)[因以名庵]。②乾隆十年移玉瓮置承光殿。"《芜史》:"自西上北门过西上南门,则御用监也。"《明史·职官志》:"御用监掌印太监一员,里外监把总二员,典簿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凡御前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诸玩器皆造办之"。《水部备考》:"御用监承造五色雕填剔漆龙床、顶架、袍匣、服橱、宝箱及坛庙供器、上用兜罗绒袍、应用鱼牙杯箸[柘茨],③安置各宫床柜、膳桌、天灯、万寿灯、日月仙灯"。曹日瑛《重修真武庙(碑)记》略云:"[紫禁城]西华门外西南里许,④乃前明御用监旧址也。房舍尽为[军]民[所]居,⑤惟真武庙存焉。殿前有古玉钵一口,大可容二十石,山龙海马,云容水态,备极雕镂之巧。且露处庭中,久历年所,沐日月之精华,经风雨之嘘润,斑斓光彩,夺人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442

心目。以故文人墨士时共访观。忆余于曝[儤]直之暇,⑥亦曾摩挲数匝,徘徊久之,深叹有器如此而竟散置于禁近之地也。辛丑春,僧生[性]福过访,⑦云住此二十六年,一瓦一木,咸出行乞。至康熙五十年,庀材鸠工,重建真武殿三楹。复建前殿三楹,供康熙[大士]像,⑧移玉钵于座下,叠石为小山,贮水于玉钵,以示普陀南海之意。左右增修僧[禅]堂各三楹。⑨虽殿宇无多,而钟鼓不缺。更喜落成之日,适值今上御极六十年,甲历初周,香灯佛火,朝夕讽礼,仰祝我朝宝历万年之盛。"《顺天府志》:"乾隆十六年重建是庵,别制石钵,以存旧名。"《芜史》:"石作阁又西曰乾明门,迄南曰兵仗局,每年七月兼供乞巧针,亦称小御用监,曰旧监库、曰尚膳外监、曰甜食房,造虎眼糖松饼,曰西上北门,东则西下马门矣。"《顺天府志》:"今街西兴隆寺,即明兵仗局佛堂,其西直房旧监库、尚膳外监、甜食房,皆当在北长街,遗迹俱无考。吴长元称,今玉钵庵西关帝庙为旧监库余址,盖误以御用监为旧监库也。关帝庙在西华门外西南,与《芜史》所称西上北门之北者不合。"《明史》:"永乐二十二年十二月,作观天台于禁中。"《芜史》:"御用监又南向西则银作局也。再南,过桥曰灵台,亦有观象台,铜铸浑天仪,以测星度、观云气。其占候书曰《观象玩占》、《流星撮要》等[书],皆抄录[写]腾授[受],不敢传布于世。⑩教法极严,比司礼监书堂较胜。每年(历样)造历,皆灵台、钦天监[公]同[经]管。"⑾《顺天府志》:"灵台明遗址,在织女桥南,今尚存,俗称观星台"。《顺天府志》:"明《嘉靖癸丑修南库碑记》:御用监初立为行在作房,次改御用司,宣德朝更为监,各库作,东则外库大库,西则花房库作、南库冰窖[窨],左右四作:曰木漆,曰碾玉,曰灯作,曰佛作。按:油漆作疑即明漆作遗址,余诸作当亦在御用监左右。"《[日下]旧闻考》:"以冰窖为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469

校勘记:

① 后廷臣敦请储 《日下日闻考》卷一四引《先拨志始》云:"后廷臣敦请建储"。据补。

② 令同值陈元龙送归新第 "值"当作"直"。据《藤阴杂记》卷四改

③ 万法寺 《日下旧闻考》卷四一作"万法宝殿"。

④ 嘉靖四十四年十月,定新建万法宝殿 《日下旧闻考》卷四一引《明世宗实录》原作:"嘉靖四十四年十二月,定新建万法宝殿"。据改。

⑤ 黄华门营造库 《日下旧闻考》卷一四引《芜史》则云"黄瓦门营造库"。

① 兵部名铉 《顺天府志》卷一三原作"兵部主事名铉"。据补。

天安门之东,皇城之南面,有门三,曰南池子,[一]民国元年所新辟也。入门左右曰东银丝沟、西银丝沟,稍北有河曰菖蒲河,[二]御河之水所从出,循旧皇城内折而北曰南河沿,民国六年复辟时,张定武上将军守于是。[三]又北曰北河沿,以达于东不压桥。南池子大街以西最北曰官猪圈,稍北曰小苏州胡同、大苏州胡同。又北曰飞龙桥。[四]又北曰南井胡同。又北曰冰窖胡同。又北曰门神库,[五]今辟为西通太庙之门,改曰民声胡同。又北曰石缝胡同,[六]均不通行。再北即东华门。南池子大街之东,曰南库子、北库子,《顺天府志》作南、北库司胡同。再北曰皇史宬,[七]俗称表章库,其东曰官豆腐房,关颖人之稊园在焉。[八]又东曰十达子庙,今改为欧美同学会,[九]稍北曰南湾子,再北曰武备院。自皇史宬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69

建于乾隆十六年,而必欲于万寿山寿皇殿觅五亭以凑数,遂致前后覆出,误引群书,亦可慨已!

西苑及禁城之间 大高玄殿稍西曰石作,(今大小石作)曰圆明阁。又西曰乾明门,(今团城东三座门)门里迤南曰兵仗局,曰西直房,即尚衣监之袍房也。曰旧监库,属内宫监;曰尚膳外监,曰甜食房(皆当在北长街,遗迹俱无考。)曰西上北门,(今北长街中部街西)其东向北者,则西下马门矣。沿紫禁城护城河一带,其在东面者,原有内承运库起至北花房止数区;(见前)而西面护城河两岸,祇有矮墙,罗列石作物料而已。魏忠贤擅政,自西下马门迤北,乾明门迤南,于兵仗局对门一带,造房屋数区,以为秉笔直房。

自西上北门过西上南门〔疑为西上门之误〕向东,则御用监也。(注一)又南向西,则银作局也。(今织女桥北)再南过桥曰灵台。(在织女桥南,遗址尚存,俗称观星台。)亦有观

注一 日下旧闻考:『御用监今为玉钵庵,即明真武庙,西南有关帝庙,为御用监南库旧址,皆有碑。』査慎行人海记:『西华门外西南一里许,明御用监在焉。又南数十步,为真武殿,庭前有老桧一株,下有元时玉酒海,承以石床。』

书名:天咫偶闻 页码:39

花则不似,其说非也。在穿堂之北,治事处阶前甬道之西。相传生自国初,岁久渐成藤本,今则分为二歧,枝格杈丫,挺然老木矣。曹地山先生名之曰长春草。余官礼部,特作木栏护之。门人陈约园渼时官员外郎,使为之图。署中又有连理槐,在斋戒处南荣下。邹小山先生官侍郎时常绘图题诗,今尚贮库中。按梁茝林中丞谓,在部清理南库时,与萨芗林迎阿注意检寻,渺不可得,不知失于何时。而二卉木今皆无恙。至优钵罗花,则久无存矣。

王阮亭先生《春曹仪式》一书,梁茝林《南省公馀录》中载之,今录于此。式曰:一、朝参。入长安门,候鼓鸣序齐,出阙右门棕棚下,西向共一行立。少顷,北向,照官分三行立。如门朝,西向,郎中、司务前班;员外郎、主事次班;北向共一班,如殿朝,西向北向俱共一班,复班亦如之。散朝,鱼贯卷班而出,过金水桥,亦照官分三班行,俱要整齐,出长安门外序齿。一、衙门序官,火房序齿,出外亦序齿。一、谒文庙及一应公谒,俱序齿。一、终岁,同旧僚公会。仪司约旧僚官尊者,敛分举行,坐次序官,其馀同僚宴会序齿。一、同曹交谊,自昔称隆。前辈于大会外,另有私会。凡以商榷职业,讨论文艺,不惟联疏涣萃,而藉此规劝,庶几直道少存。今拟于四季照司轮会,其费则佐以公羡,务从省约。一、凡公礼,俱约齐行。在衙门则同出,在外则约会某所,非甚不得已事,勿托故不到。一、升任出衙门者,不拘在京在外,俱留书二三部本署中,以三十本为率。在部升任者,亦留书一二部本署中,以二十本为率。留别私礼,不拘。一、升任衙门在京者,同司者掌印,敛分四钱,举饯赆及文轴册叶。升任者到任寄四两,仪司收贮登簿,备同部公用。出差者,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