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方略馆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康熙平定三藩后,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下谕设馆编纂《平定三逆方略》,是为方略馆缘起。最初书成即撤。
乾隆十四年(1749)二月对金川用兵结束,奏准重开方略馆,纂修《平定金川方略》后,遂成常设机构。方略馆设有文移、纂修、 誊录及校对4处和书、纸2库。最高官员为总裁,由军机大臣兼任,下设提调官,满汉各2人;收掌官,满汉各2人; 纂修官,满3人、汉6人。除汉纂修1人由翰林院咨送补充外,其余各官皆由军机章京兼充。另设译汉官及校对、供事等,无定额,分别由吏部、内阁及翰林院、詹事府等衙署调充。方略馆除编纂方略外,往往奉旨编修其他书籍,为此,方略馆保存了军机处全部档案,以备随时录用。
乾隆十四年以后,军机处存档中的录副奏折,绝大部分由方略馆供事抄录,以军机处名义的行文亦有由方略馆提调官签发者,以致方略馆渐成专为军机处办事的附属机构。遇有应修方略之时,反要另择办公地点,另调人员承办。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方略馆与军机处同时裁撤。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10

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刻铜字为活版,排印蒇工,贮之武英殿。历年既久,铜字或被窃缺少,司事者惧干咎,适值乾隆初年京师钱贵,遂请毁铜字供铸,从之。所得有限而所耗甚多,已为非计。且使铜字尚存,则今之印书不更事半功倍乎?深为惜之。刊木此惭予。既复羡梨枣,还教慎鲁鱼。成编示来学,嘉惠志符初。

〔臣等谨按〕武英殿惟聚珍版蒙御题篇什,今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武英殿北为内务府公署,为果房,为冰窖,为造办处。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内务府公署、果房、冰窖、造办处各条,俱详官署门。

武英殿西为尚衣监,其后殿宇二层为皇子所居。再西为咸安宫,教习八旗大臣子弟肄业处。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尚衣监、咸安宫学详官署门。武英殿西咸安宫东夹道内旧时皇子所居者,今为清字经馆。其北有河流,自西北而东南,为内金水桥之经流,俗称筒子河。筒子河东随墙门内为三通馆。又东当武英殿之后南向,门内为方略馆。并详官署门。

武英殿南为瓷器库,为南熏殿。乾隆十四年,诏以内府所藏历代帝后图像尊藏于此。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瓷器库详官署门。

南熏殿前卧碣一,恭刊御制南熏殿奉藏图像记,并御制诗。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42

而况地兼乎木天之重,名并乎凤池之荣。酌元气以运四时,敷王言而令庶正。宜乎万事于此理,万化于此成。而陶冶乎其中者又可阙于颂声耶?于是拜手稽首,敷陈其概而系之以歌。歌曰:五云葱龙,黄阁崇兮。东壁流照,光煜空兮。维帝伊佐,志浃道同兮。政于此成,民物丰兮。有隆自今,垂之无穷兮。东江集

原胡俨直阁诗 清晓朝回秘阁中,坐看宫树露华浓。绿窗朱户图书满,人在蓬莱第一峰。颐庵集

原陆粲赋内阁芍药诗 金门柳色萦深绿,上苑春余杂花扑。夭桃已歇秾李衰,红药翻阶正芬郁。此花初种自宣皇,百曲雕阑七宝妆。融光窈窕昭阳殿,暖日轻盈白玉堂。玉堂学士看花早,赋成芸阁留诗草。卷幔频看碧雾流,挥毫正耐红云绕。忆昨宣皇居法宫,太平乐事君臣同。宸游每出濯龙里,曲宴偏临翔凤中。沉吟此事六十载,当日繁华宛然在。绀幰金舆绝幸临,黄扉紫禁留风采。不羡扬州宝带围,长安红紫竞芳菲。五侯七贵同邀赏,宝马香车疾若飞。争似名花出天上,雾阁云窗俨相向。浪蝶游蜂未许窥,酒徒词客空惆怅。江南三月足豪华,绣帐围香富贵家。亦有幽姿在空谷,风雨憔悴天之涯。燕山游子江南客,独对名花感今昔。草木何知人自怜,逢时亦复升沉隔。世间荣辱偶然事,不独此花堪叹息。陆子余集 以上十一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增内阁后门东为红本库,又东为尊藏实录库及书籍表章库,俱北向。诰勅房在协和门之南。大清一统志

增雍正八年,于隆宗门外设上谕事件处,乾隆元年移昭德门外东廊议政处。内阁册

原中书科直房在午门外之西。春明梦余录

〔臣等谨按〕今中书科在午门外西朝房,凡六楹。

〔又按〕以上各条叙内阁。

增东华门内国史馆,南向,旁列书库,即前此恭修实录及会典处也。续三通馆在西华门内咸安宫垣后,方略馆在武英殿垣后,俄罗斯文馆在东华门外北池街西。馆册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61

古,其源流可见。此诗叙述颇明,故録于清字经馆之后。

咸安宫在器皿库西,为教习八旗大臣子弟肄业处。其北有河流,自西北而东南,为内金水桥之经流,俗名筩子河。

三通馆在筩子河东墙门内。

方略馆在三通馆东,当武英殿后,南向。

回子馆学在右翼门外,东向。

缅子馆学在右翼门外造办处南。

造办处在白虎殿后房。

长元按:白虎殿系明仁智殿,俗称为办机密之所,今内务府官署卽其旧址。

内务府署在西华门内循墙第四门,东向。世宗御书堂额曰职司综理。

凡三院七司,掌内府财用出入及祭祀、燕飨、膳羞、衣服、赐予、刑罚、工作、教习诸事。有世祖严禁中官铁牌。

车库在筩子河西连房。

广储司署在西华门内酒醋房之南墙门内,所属银、皮、缎、衣、磁、茶六库,为内府库藏总汇之所。

御书处在西华门内稍北,专管恭刻御制诗文法帖之属。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62

门听宣而已。犹忆宣统二年,有人潜匿天安门内,为逻者所获,仅以疯人阑入奏,而守卫者尚遭严谴,门禁之严可知。民国初元,乃将长安左右门开放,嗣复将社稷坛改为中央公园,于是昔日之禁止行人者,今乃成为通衢。武英殿、文华殿均改为古物陈列所。銮驾库等处,则改为护军管理处。国史馆则改为清史馆。民国十五年,历史博物馆移设于午门之上,于是午门之外,亦恒为行人所往来。至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当袁项城就总统职,曾于是行礼。暨五年称帝时,改保和曰建极,中和曰体元,太和曰承运,太和门曰承运门,并于午门外之两庑,设大典筹备处,嗣以云南首义,乃未实行。民国八年,欧战初罢,徐东海嗣任总统,行各国阅兵之礼于太和殿前,行列整齐,威仪严肃,颇有泱泱大国之观。

由熙和门西出为武英殿,今为古物陈列所,殿门制与文华门同。[前]跨石梁三,周以石槛。殿广五楹,东西陛九级。殿前东为凝道殿,西为焕章殿,后为敬思殿,左右廊房凡三十六间[六十三间],皆贮书籍。凡钦定命刊各书,俱于殿左、右直房校刊[刻]、装潢。东北为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皆词臣校书直次。

武英殿之北为方略馆,为军机章京纂辑方略及直宿之所。再折而北,东向者为回子[馆]学、缅子[馆]学。①又正北为内务府官署,[一]为果房,为冰窖,为造办处。殿西为咸安宫,宫五楹,左右各三楹,为尚衣监,制御服皆于此。其后殿宇旧为皇子居(乾隆二十四年,奉旨将广储司、兆祥所、尚衣监改建皇子住房三百六十间,是

书名:大清畿辅先哲传 中册 页码:219

治,竟以酒卒。著《钱录》若干卷,为世所称。泉谱,自唐封演以下,诸家多不传,传者仅宋洪遵泉志为最古。第其书虽赅博,不无附会。树培旁搜博采,综括靡遗,洵称专门之学。遗诗一卷,排募妥帖,比之苏氏斜川,不失长公家范云。

朱筠 子锡庚 章宗源

朱筠,字美叔,一字竹君,号笥河,大兴人。父文炳,官盩厓知县,筠与弟珪皆生

于盩厓。年十三,通七经。十五,为诗文,见者惊为老宿。与珪读书,同起卧,以道义文章互为师友。乾隆十年,兄弟同补诸生。顺天尹武进蒋炳集诸名人,设筵招筠、珪饮,试以《昆田双玉歌》,诗成,皆叹赏不绝。因受知于诸城刘纶,为之延誉。年二十五,中乾隆十八年癸酉举人,明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二十二年,授编修,充方略馆纂修官。二十六年,分校会试。甲申,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已请假矣,会珪入觐,上询及筠,乃不敢引疾,取假呈归。筠曰:弟败我清兴矣。是年,授赞善。明年大考,擢侍读学士,充日讲官,知起居注。戊子,分校顺天乡试。三十四年,钦派协办内阁学士批本事,充己丑科会试同考官。庚寅,典福建乡试。辛卯,分校会试。筠岁持文炳,宏才硕学多入彀中,益卓然以韩、欧自任。振起古学,奖拔寒畯,后生小子,一善之长,誉之如不及,因材施教,各餍其意而去,天下之士,翕然称之曰竹君先生。是年秋,提督安徽

书名:清宫词 页码:140

何尝是六钟二刻。我服事太后多年,方知内廷之表,比外廷臣工及东交民巷公使之表晚一钟。非表有不同,太后手拨表针如此。

劝公莫望赞纶扉,公赞纶扉国事非。但道侍郎谐笑语,今知推步甚精微。

某公谓李若农曰:前辈善推星命,晚生何时拜相?李曰:公勿望拜相,公拜相,国家已不可问 矣。都下相传以为姗笑语。事后思之,某公得协揆,清室已濒于亡。若农有先见,非戏言也。

楚粤兼圻誉望佳,门徒冤狱久沉埋。当年触怒中常侍,凛凛弹章蔡伯喈。

予在方略馆,见旧档册有一目录,曰:左春坊庶子忘左右二字。张之洞折一件。下摘事由曰:抑近 幸以防后患。寻原折不见。是时在己卯、庚辰间,忘其年。醇王与李莲英同作钦差,往天津阅兵, 张公上书论之,莲英衔恨甚深。叔峤遇祸,莲英欲因此倾陷张公,太后不允。此闻荣仲华相国 之言。后来张公入相,杨思尹缴呈密诏,冤狱竟未昭雪。或莲英之掣肘欤?

一双驯象自西来,御厩湖园后苑开。也似人生怕分别,呜呜交鼻傍宫槐。

壬寅、癸卯间,有印度象戏到湖园,共两象,太后买其一。临别,两象交鼻不开,呜呜而泣。象 奴再三慰藉,乃开鼻,听其出园。予闻而悲之,作双象歌,诗稿失去。

长安门内广平场,打鼓车停左右堂。来不相迎去不送,同看骑射趁朝阳。

司官不迎送堂官,到时,皂班打鼓吆喝,与入署同。

长壕百步向东南,三角红毯费讨探。领队大臣副都统,射完马箭要堂参。

书名:清宫词 页码:127

骆公骕临殿试,有目疾,不能完卷。其师杨叔峤为预备三抬头策材料,骆携上殿照写,添君辱臣死等语,皇上拔为状头。李姚琴曰:辛亥年山西联名请禅位表至,隆裕太后睹骆名,泣曰:爱国状元亦出名,势不可挽矣!遂将大权交出。

果报神灵不可欺,勿将迷信笑人痴。瞿公追讼冥王允,呓语流传戚友知。

某公病中呓语,言瞿相国控于冥中。冥王曰:为清室耶?气数已尽。为生前劾汝耶?所劾皆汝实 事。瞿相曰:某不应得贿。冥王曰:此言是也。听其索某命。某移寓避之,到寓而殁。山人闻某 君为过财介绍之人,何以漏网。往觇其门,已贴白纸,某君适毙。闻亦呓语喃喃,不应与人过财唆使劾瞿相云。

拣择名花赐四姬,信陵醇酒意相宜。珠囊宝匣归宫禁,银杏摧残更可悲。

宝文靖相国告我与城南弟曰:太后选择宫女四人赐老醇王。恩骏叔曰:老醇王薨,太后往哭之。哭已,将邸中箱箧珍物,概搬入大内。醇王坟首有极大银杏,太后谓有凶兆,命老恭王监视伐之。德宗痛泣。

宫花如锦草如茵,梦醒砖庐步水滨。青鸟不来迎汉武,长门深锁寂无人。

值日在方略馆睡醒,散步至馆后慈宁宫门口。承平时,宫门大开,卖玉器珠宝者,携篮入,列廊下,任宫女内监把玩购买。自珍妃死井中,大门用长铁锁闭之。

古井无波送洛妃,衮龙易去出宫闱。伤心误陷奸人计,甘作咸阳一布衣。

书名:清宫词 页码:119

允许。项城入,骤升三品章京。时新定大那弥为三品。大那弥,满语达拉密。

同年前辈有欧阳,丹凤凌霄羽翮张。忽为私亲遭摈斥,瞿公不易好商量。

江西欧阳旭庵同年,名熙。先予到枢垣,位次二班帮大那弥。内弟某入西苑访欧,遇瞿相诘问, 命兵卒押之,拟疏劾欧阳带私亲窥探宫禁。各枢堂为求情,乃饬回原衙门。

表里玲珑似水晶,一篇疏谏矢忠贞。篇终转语能纡祸,福寿康强得令名。

山人与裕小鹏到军机处画稿,见仁和相国出与总署章京言,喜笑颜开,杂以诙谐。小鹏密语我曰:此公现有不测之祸,何以风采焕然,毫无忧惧色,岂此公不知耶?后闻公上一疏,言使馆不宜围攻,篇末云:如以臣为荒谬,臣亦不敢胶执己见。端王初读疏,以为当杀,见篇末语,遂不罪。人谓相国不愧水晶灯笼之名。

天下英雄入网罗,二臣焉得请停科。应交内外臣工议,王相年高远识多。

歴代制科,所以网罗英雄也。袁世凯与张南皮请停科,王相曰:国家大典,应交内外臣工议,岂 能由二臣请停。南皮闻之,到王相宅谢疎忽之咎。

四世孙儿刻板翻,颍滨遗集宋朝存。禁中曾读西游记,邱祖专摹郦道元。

宫庭中有颍滨文集,是颍滨四世孙在高安作官时刻板,金、元时得之,遗留清宫中。革命时,人 窃出卖之,邓姓以百元买得一卷。傅沅叔借来,在余厅事中校正成化本。余在方略馆见邱长春西游记残本,刻甚精,想亦前代物,其文学郦道元。

书名:清宫词 页码:114

金銮琐记一百三十七首

戎部分曹重本兵,传宣簪笔侍承明。邓翁笑索金銮记,颦效成都胡砚生。

老友邓守瑕曰:胡砚生有长安宫词,君独无金銮记耶?予乃随笔追记,以资谈柄。师丹老而善忘,遗漏多矣。

黑水分藩忽建牙,舆夫煊赫众咨嗟。早朝卧傍明光殿,谁识当年王夜叉。

闻巡抚黑龙江为某公,余曰:此人何由起耶?有梦琴曰:往日领武弁引见,有黑面虬须,卧勤政 殿门外者,即其人也。曾为太后车夫,奉奔热河,遂得宠眷至今。

早朝退值入砖庐,禁篽萧闲一事无。宫监知予清睡醒,潜来请作扇头书。

退值入方略馆休息,有南书房太监来求书扇,言陆公凤石为书三百柄,似不及予书。可谓偏好矣。

迎旨班排鹓鹭俦,脱毛露革长官愁。加薪共沐天恩厚,同辈归功晏子裘。

迎旨排班,庆邸见予裘敝,问铁公宝臣曰:是何貂?铁公曰:未见是貂。庆邸曰:贫可知矣。每人月给薪金一百二十两。同辈大喜,谓非高君之裘不致此。

宁寿宫中拜御筵,随班称祝贺新年。绣囊银锞邀天赐,偏遇刘叉攫在先。

书名:雪桥诗话续集 页码:364

雪桥诗话三五四

共我两茫然,六载天街尽折旋。烂漫衣冠惭小吏,飞腾车马畏同年。官书罢进无余事。纂修通鉴已竣。阁俸频支未了缘。新例六年俸满,余尚欠一年。未免随行悲老秃,重来旧侣总成仙。谓自癸未到方略馆,不至票签处已四年,旧时同侣无一在也。甲申园直口号云:襆被趋西苑,从他石路纡。絮残人日雪,雷殷四更车。咫尺傍宫阙,三楹占直庐。新年班首到,努力敢趑趄。 年前无档领,兀坐闷难论。俄见催签急,初闻下本喧。两人稀笑语,五日计晨昏。又发京单去,粗官急禁门。可证旧制。

乾隆乙酉南巡,丹阳於震亦川,以武生召试,考列二等。律诗骨力格调,入七子堂奥。赠陈元孝后人碎琴开士云:诗派江湖三子集,酒瓢风雨六朝山。谒陈少阳公祠云:关河严谴烦元老,社稷偏安忆布衣。谒吴季子祠云:乐辨五音传上国,碑悬十字照南荒。题淮阴垂钓图云:一竿风雨淮阴夜,两汉功名垓下时。月夜重游虎丘云:半夜塔灯铃铎语,当年金气辘轳知。卒以江湖潦倒,客死海陵。其过吴野人墓诗:岸坼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之句,殆成诗谶。

桐乡宋贵镜楼秋夜杂感诗:廿年踪迹细评量,新署头衔字阿狂。惭愧梦魂无检束,又随秋雁过衡阳。 夜半涛声到枕边,忽惊帘外落飞泉。悄然省得浮生梦,两鬓沧桑一指禅。逐队新妆竞入时,望恩甘作有情痴。安闲不及长门女,无事平明起画眉。 秋风秋雨正秋三,书卷炉烟共一龛。赋到兰成难卒读,侬家况复住江南。镜楼乙酉拔贡,秉铎宁海。常有句云:诗犹垂老学,家为服官贫。先官西安训导,历权湖州、德清、太平、临安、萧山诸学篆。周恤寒畯,家亦因是稍落。迨官白峤,僻处海隅,其萧憀孤夐之概,于数诗可想见矣。以嘉庆丁卯卒于任。

书名:雪桥诗话三集 页码:427

次,进呈钦定后,带领引见。奉旨记名者,挨次补用。试分三日,以堂上地只容二十余席也。题为勤政殿疏,先生有句云:所其无逸,弼丕基于亿年万年;彰厥有常,思赞襄于一日二日。以第一名即予入直,例兼方略馆职,即日派充纂修。嗣后军机处抡选章京,即照此次办法,著为令。官至通副,卒年八十六。薇研先生精舆地之学,直上书房者二十六年。查办四川事件,秉正察微,能得其实。卒于光绪己丑,年七十二。

应诏首闻陈正字,听诗坐遍鲁诸生,潘功甫答陈范川句也。范川与徐星伯皆以翰林改官中书。嘉庆中,诏编全唐文,范川为纂修官,著有全唐文补遗、全唐文纪事。官书既成,私所撰述,将进呈而未果。道光中,掌教粤之越华书院,吴石华、曾勉士常与游。梁子春、侯君谟、谭玉生、陈兰浦与兄子宗元,皆在弟子之列。筑载酒亭,环植花竹,招诸名士,辨论书史,闲述乾嘉时名臣硕儒言行,感愤时事,慷慨激烈。殁归嘉兴,弟子因刻其诗以传。

嘉庆丁丑,吴县许氏石契斋刻其远祖鉴湖氏、高祖介亭氏诗,为巾箱集。鉴湖名察明,天启时,东事日棘,台符并海郡县皆修城濠,鉴湖属植受功,身操丈尺。自万历中税使四出,诛求无艺,吴民困上供,破产不偿。其避役有感诗序云:甲子之岁,苦于赋役,兄弟相率迁越,有伤衰老,不幸遭此。盖天启四年也。当是时政繁赋重,吴中有金花银、银花布之谣,至流宕他县,备极艰辛,故其诗多忧悲愁苦之思。介亭名徐翀,所居去惠氏东渚故居仅里许,与惠仲孺同补博士弟子员。惠天牧序其诗,谓:寝处山泽,有淖汋冰雪之姿。其寄托温藉自持,比之名香佳茗。盖生当康熙承平之世,亭障韬

雪桥诗话三集卷第十 四一一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30



国朝宫史续编 四二八

  熙和门之西为武英殿, 制如文华殿。门前御河环绕, 跨石梁三, 护以石阑, 殿广五楹, 后为敬思殿, 皆贮书籍。东庑曰凝道殿, 西庑曰焕章殿。左右廊房六十三楹。凡钦定刊布诸书俱于此校刻装潢, 简命王大臣管理。提调、纂修以翰、詹官充。乾隆三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命创制聚珍版, 排印群书。东北为恒寿斋, 西北为浴德堂, 皆词臣校书直次。殿垣之北, 南向为方略馆、为军机章京直宿处。再折而北, 东向为回子学、缅子学。又北为冰窖, 为造办处。其中为内务府公署。堂中恭悬世宗宪皇帝御笔匾曰:" 职思综理", 圣训曰:" 典司内府, 庶务繁要, 谨度课功, 饬法制用, 必规画周详, 各尽厥职, 俾宫府相为一体。"

  内务府铁牌, 铸设所属院司公署, 其制: 高四尺五寸, 广一尺九寸, 厚一寸。恭勒顺治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世祖章皇帝勅谕曰:" 中官之设, 虽自古不废, 然任使失宜, 遂贻祸乱。近如明朝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等, 专擅威权, 干预朝政, 开厂缉事, 枉杀无辜, 出镇典兵, 流毒边境, 甚至谋为不轨, 陷害忠良, 煽引党类, 称功颂德, 以致国事日非, 覆辙相寻, 足为鉴戒。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

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

钦此。"

   臣 等谨案:内务府衙门,我国初裁抑中官,肃清内政,爰创斯制,以总管内务府大臣统之。于满洲文武大臣或王公内简用,掌内府一切事务,奉宸院、武备院、上驷院并隶焉。所属广储、

会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七司,内广储司管理六库郎中二员,秩在诸司之上。至掌治堂事、总理府属及各司院事宜,则有堂郎中一员,或由六库郎中陞用,或择院卿及内府护军统领摄之。盖总管内务府大臣下即以堂郎中为要职,等秩厘然,一扫明代内官监司之积弊。敬绎宝训,允为法制关系之重,谨著于编。

  武英殿西为咸安宫,门三楹,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为恭制御服之所。其后殿宇二层,今为恭修高宗纯皇帝实录馆。谕旨详载又西为教习内府三旗及满洲八旗大臣子弟肄业处,是为咸安宫官学。学舍二十有七楹,以翰、詹官督课之。殿之南为外瓷器库,稍西为南薰殿。乾隆戊辰,高宗纯皇帝诏以内府所藏历代帝后暨先圣名贤图像尊藏于此。图像详载并弆明诸帝玉册之贮工部外库者,移

于殿之西室。殿前卧碑一,恭刻圣制南薰殿奉藏图像记并诗恭见前圣制书明列代玉册事文。恭载典

编。

御制恭阅南薰殿收藏列朝帝王图像敬记 辛酉

礼门。

念典心殷古帝王,南薰什袭敬尊藏。珠庭如挹重瞳焕,日角犹含八彩彰。慕道深惭多失政,见

墙祇愧未升堂。展观自省衷弥凛,鉴戒昭垂谟诰详。

殿西为御书处,凡四十三楹,御制诗、文、法帖皆于此镌刻。稍北即西华门,门外有下马牌

石,紫禁城之西门也。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三 四二九

书名:大清畿辅先哲传 上册 页码:261

 穿黄马褂。十二年,充教习庶吉士,会典馆正总裁。十四年,充方略馆总裁。十五年,补受大学士,管理户部。德宗大婚礼成,加太子太保衔,授体仁阁大学士,赐西苑门内乘坐肩舆。十八年,命管理吏部事,授东阁大学士。二十年,以总办太后六旬万寿庆典,赏双眼花翎,并赐用紫缰。二十二年,以病致仕,赏食全俸。二十三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七。遗疏入,天子震悼,册赠太保,赙赠有加,予谥文达,入祀贤良祠。

之万襟怀旷达,生平不见欣戚之色。其在师中,临危制变,不动声色。尝军叶县戏下,卒仅数百,贼大至,多设疑兵击却之。善于择将,张曜、宋庆、姚广武、张从龙等,皆拔之稠人之中,卒以战功显名于世。居政府十三年,让功推能,人尤称其相度。又工书,善画山水,澹远秀逸,在云林、子久之间。人得其片幅,争相宝藏。论者谓王翚卒于康熙丁酋,年八十六;之万卒于光绪之丁酉岁,亦一奇也。子嘉荫,大理评事,工画花卉,得恽寿平神妙。孙奎正,亦精绘事,专师戴熙。年甫冠而卒。

鹿传霖

鹿传霖,字滋轩,号迂叟,定兴人,都匀知府丕宗第五子也。幼与妻弟张之洞同学,以文行相砥砺。当丕宗守都匀时,叛苗麇聚城下。传霖方率二百健卒迎饷,闻警驰归,缒城入,助战守,相

书名:大清畿辅先哲传 上册 页码:92

 闻,讨平之后,胁从尚可邀恩,而首恶必无可赦,应熊之当诛戮,无待再计而决者,亦何庸缓其斧锧,而不以安天下之心哉。为今之计,惟速将应熊正法,传首楚、蜀,以寒老贼之胆,以绝群奸之望,以激厉将士兵民之心。今应熊亲随人等,发禁刑部者不下五六百人。人众则难防,时久则易玩,请敕法司鞫讯,情罪重者立决,次者分给各旗以绝祸本。章下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会议。应熊寻伏法。始,三桂凭藉其子为内应,西煽秦陇,东蔓江浙,自恃兵势,朝廷必不杀其子,以为之招,故上书多嫚语。及应熊伏诛,三桂惊悸,举军恸哭,竟以是恚发病死。人皆韪熙之特见,能声大义云。

十四年,充册立皇太子副使。寻奉谕专管密本。汉官与闻兵机,盖自熙始。十七

年,丁父忧。服阕,即家授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时黔南甫平,海内苦兵革久,熙为相务以和平宽大,宣上德意,与民休息,造次敷陈,必归于忠厚,将之以诚敬,奉法循纪,不敢失尺寸。其有应奏请变革者,必酌乎人心公论之同,然直言于上前无隐。平生不沽誉,不市恩,不立党。每论事阙廷,指画可否,具有经纬,闻者咸敛容钦服。其性无钳忌,能容众,尤乐奖进人才,宾礼后进。经史能随事举述大义,绝不以赅洽自矜。撰拟文字,属同官具稿,点定二一字,深中事理。诗词颂赋,间进于上,问则奏曰:实代作,非老臣所及,不欲取先词馆诸臣也。在帝左右,或危论,或微言,随事讽谏,率能动上听。平定三逆后,开方略馆,一日,谕阁臣曰:当三桂初反时,汉官有言不必发兵,七旬而有苗格者......又其时汉官尽移其妻子回家,何也?顾学士韩菼曰:汝为朕载之。菼商之熙,熙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383



国朝宫史续编 八七二

用鄙字,与今所定同文韵统音字及改正辽金元国语解未为画一,是张廷玉等原办纲目惟务书法谨严,而未暇考覈精当,尚不足以昭传信。着交军机大臣即于方略馆将原书改纂,以次进呈,候朕亲阅鉴定。其原书着查缴。

  十八日,奉谕旨:昨因明纪纲目考覈未为精当,命军机大臣将原书另行改辑,候朕鉴定。因思纲目三编,虽亦曾经披览,但从前所进呈之书,朕鉴阅尚不及近时之详审。若通鉴辑览一书,其中体例书法,皆朕亲加折衷,一本大公至正,可为法则。此次改编纲目,自当倣照办理。又明史内于元时人地名,对音讹舛,译字鄙俚,尚沿旧时陋习,如图作为兔之类,既于字义无当,而垂之史册,殊不雅驯。今辽金元史已命军机大臣改正另刊,明史乃本朝撰定之书,岂转可听其讹谬?现在改办明纪纲目,着将明史一并查改,以昭传信。朕非于此等音译字面有所偏袒,盖各国语音不同,本难音存牵合,即如满洲、蒙古文译为汉文,此音彼字,两不相涉,乃见小无识之徒,欲以音意之优劣,强为分别轩轾,实不值一噱。朕每见法司爰书,有以犯名书作恶劣字者,辄令改写。而前此书回部者,每加犬作□,亦令将犬旁删去。诚以此等无关褒贬,而适形鄙俚,实无足取。况当海宇同文之世,又岂可不务为公溥乎?将此通谕知之。所有原颁明史及纲目三编,俟改正时并着查缴。钦定明史本纪一部

此书经始于康熙十八年,续修于雍正二年,告成于乾隆四年,至是四十二年。因本纪中有疎

略,不足以资论定,奉勅补纂。凡二十四卷。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414



之盛。

钦定辽金元三史语解一部

乾隆三十六年奉勅校正。先是辽、金、元三史人名、地名、官名沿谬承讹,展转失真。兹一一

稽考更订,悉秉睿裁,勒成此事。凡四十六卷。

  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奉谕旨:前以批阅通鉴辑览,见前史所载辽、金、元人地官名,率多承譌袭谬,展转失真,又复诠解附会,支离无当,甚于对音中曲寓褒贬,尤为鄙陋可笑。盖由章句迂生,既不能深通译语,兼且逞其私智,高下其手,讹以传讹,从未有能正其失者。我国家当一统同文之盛,凡索伦蒙古之隶臣仆、供宿卫者,朕皆得亲为谘访,于其言语音声,皆能一一稽考,无纤微之误。是以每因摛文评史,朕向惩其弊,曾命纂辑同文韵统一书,按以三合切音,令其会意谐声,不相淆混。复因评史推阐及之,并命馆臣就辽、金、元史国语解内,人地职官氏族及一切名物象数,详晰厘正,每条兼系以国书,证以三合切韵,俾一字一音,咸归脗合,并为分类笺释,各依本来意义,以次进呈,朕为亲加裁定,期于折衷至是,一订旧史之踳駮。今金国语解业已订正,而诸史原文尚未改定,若俟辽、元国语续成汇订,未免多濡时日,着交方略馆,即将金史原本先行校勘,除史中事实久布方策,无庸复有增损外,其人地、职官、氏族等,俱依新定字音,确覈改正。其辽、元二史,俟其国语解告竣后,亦即视金史之例,次第厘订画一,仍添派纂修官司其事,总裁等综理考覈,分帙进览候定,用昭正讹传信之至意。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九十二 九〇三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49

文官保奖,向归吏部掌之。故文选、考功两司,皆设有派办处,专司其事也。例由帮掌印兼领之。同治以前,保案甚简,所保花样,亦皆循例而行,不难稽核也。自光绪初年,惠陵工程告竣,及修穆宗实录,又加之孝贞显皇后丧礼,数年之间,大保案迭兴,加官加衔,以及各种新奇花样,不可枚举,稽核尤难,以其所请之奖多逾例也。此后之奖案,更多更紊,不能不痛加驳斥也。

旧章:大保案只有五项,所谓异常劳绩也。一曰军功;二曰河工;三曰襄办大典礼【如大婚、万寿、大丧等。】;四曰方略馆【即军机处保案。】;五曰万年吉地工程。其馀保奖,皆属于寻常劳绩。

花翎虽属虚荣,而保案内视为重要。除军功可酌奖,无定额,他项异常劳绩,【寻常劳绩例不许请。】每案不得逾三员。保奖无论题选咨留、遇缺即补者,【此项花样,详后轮次之内。】亦不得逾三员。后以捐例大开,用二百元可捐花翎一支,遂无保花翎者。当年惟襄办大丧典礼案不许保翎支。

京中郎中、员外、主事题缺格式:

某部某司郎中缺

以实缺员外郎某 拟正

。。。。。某

或候补郎中某

拟陪

某司员外郎缺

以实缺主事某 拟正

书名:天咫偶闻 页码:14

堂上官有灯引至景运、隆宗二门;军机大臣以角灯入内右门,此原慎重火烛之意。然光绪初一夜大雨,有持折笔帖式某,竟溺死御河,由夜暗故耳。乾清门内,则有路灯。

军机处,在内右门之西,隆宗门之北,创自雍正初。军机大臣无定员,视事繁简,近古之枢密而权实过之。军机章京则由中书部曹考取,分满汉员。满章京向不拟旨,惟司翻清。盖其初拟旨原军机大臣之责,章京惟司缮录。久之,大军机习于宴安,遂交章京代拟。乾隆以前,廷寄清文多,故满章京事繁,近来多改汉文,满章京遂成闲曹矣。

军机大臣皆兼方略馆总裁,章京皆兼纂修。每日散值后,轮章京一人在馆住班。凡此日之折奏,亦归方略馆收庋,择要入方略。

升殿之仪,乐先作,殿后户辟。驾将入,殿后户御前侍卫,左右交互往来于殿门之内,内侍二人执二红灯盘旋而舞。少顷,各肃然就列,乐亦顿阕。上已端拱座上矣。陛下鞭声起,三鸣鞭而赞作,此定制也。

御前有刀名小神锋,长二尺馀。每驾出,侍卫一人,负之而行,此与神枪皆置御座之旁,顷刻不得少离。

诸王、贝勒、贝子、公皆于丹墀上行礼。行礼处,横布棕毯,由东而西,一字列之。元日皆貂服,二品以上同,三品以下朝服,馀日则皆朝服。召对引见皆服天青褂、蓝色袍。杂色袍概不得服,羊皮亦不得服,恶其近丧服也。故朝服但有海龙、猞利孙、貂、灰银鼠,而无羊皮。夏不得服亮纱,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42

民国三年内务部呈奉大总统令移运辽热两处行宫宝物庋藏于此,并于各殿内添制柜格,分类陈设,于是我民族数千年文化生活之结晶,数千年精神所系之史料,始得荟萃保存,以公诸国人。而古物陈列所于焉成立,其各殿阁掌故及所陈古物,该所另有专篇说明。

(三)故宫博物院概略

办公处在宫内西三所。民国十四年十月正式成立。先是十三年,逊帝出宫,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物品。讫迨本院成立,于内设古物、图书两馆。图书馆分图书、文献二部。

十五年,由国务院移送资政院、方略馆、观海堂原藏之书及前清军机处档案,分途整理。于是图书馆又设图籍、掌故二部,图籍部影印善本书,掌故部刊行《掌故丛编》。于十六年双十节起,公开游览。

(1)古物馆:在宫内东西路,各分为专门陈列室。坤宁宫迤东间,雕刻品陈列室;基化门迤南,陈设品陈列室;坤宁宫东暖阁,文具陈列室;坤宁宫迤西,玛瑙陈列室;景和门迤北,养心殿藏珍品陈列室;景和门北间,象牙陈列室;景和门南间,刀剑陈列室;龙光门迤北,第二陈设品陈列室;端凝殿迤北,珐琅器陈列室;日精门北间,烟壶陈列室;乾清门迤东,碑帖陈列室;月华门迤南,雕漆器陈列室;月华门南间,如意陈列室;月华门北间,古镜陈列室;月华门迤北,郎士宁画陈列室;坤宁宫西暖阁,为景泰蓝陈列室;坤宁门迤西,织绣品陈列室;坤宁门西间,第二雕刻品陈列室;咸福宫,乾隆珍赏物陈列室;钟粹宫前殿,宋元明书画专门陈列室;钟粹宫后殿,扇面专门陈列室;景阳宫前殿,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室一;御书房,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室二;承乾宫,清瓷专门陈列室;景仁宫前殿,大铜器专门陈列室;斋宫前殿,玉器专门陈列室。

(2)图书馆:设于寿安宫。据《宫史》所载,原为咸安宫旧址。乾隆辛巳,祝圣母七旬大庆,重加修葺,称觞于此。外院东西庑各五间。本馆即以东庑为善本书库,西庑为阅览室。内院南殿为春禧殿,北殿为寿安宫。左右延楼,回抱相属。今东楼上下,排列经史二部及志书。西楼上下,排列子集二部及丛书。北殿为殿本书库。南殿西屋,为满文书库,南殿东屋,庋杨氏观海堂藏书。东西后院之福宜斋、萱寿堂,则为重复书库。与寿安宫毗连之英华殿,则为善本书及佛经陈列室。

(3)文献馆:设于宫中外东路,锡庆门之南三所。为乾隆时皇子所居,中曰撷芳殿,即嘉庆潜邸。本馆以西所为办事处,中东两所为存档库房。皇极殿、宁寿宫,陈列图像;养性殿,陈列礼器图;东暖阁,陈列印玺;西暖阁,陈列玉策;畅音阁,陈列戏衣切末;阅是楼,陈列剧本盔头等;乐寿堂,陈列档案;后殿,陈列抄币符牌勋章等;东暖阁,陈列图书;西暖阁,陈列慈禧后用品;颐和轩,陈列盔甲兵器;景祺阁,陈列朝服;景福宫,陈列有系统之史料;神武门楼,陈列銮舆仪仗。寿皇殿在景山后,寿皇门内,南向,陈列清帝后像及乐器,仍当日岁朝奉祀形式。皇史宬在东华门内东南隅,藏清代各朝《实録》及圣训。大高玄殿在神武门西北。十五年,移存军机处档案于内。后殿为本馆办公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