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界湖桥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北京界湖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内外湖与后溪河的分界处,是西堤最北面的桥梁。该桥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焚毁,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在清漪园时代,这座桥叫柳桥,而西堤南端的柳桥则称为界湖桥,重建颐和园时这两座桥的名称互易了。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80

  廓如亭西度长桥为广润祠,祠西为鉴远堂,东北为望蟾阁。(清漪园册)

  乾隆十五年御制广润祠诗昆明湖上旧有龙神祠,爰新葺之而名之曰广润云。灵祠俯碧津,丹雘为重新。云气生帷幄,波光漾柍桭。含弘敷大泽,时济佑斯民。梦雨昨飘瓦,知时恰及春。

  〔臣等谨按〕广润祠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绣漪桥北湖中圆岛,上为凤凰墩。(清漪园册)

  乾隆十七年御制凤凰墩诗渚墩学黄埠,(在锡山之阳,四面临水,此墩适相肖。)上有凤凰楼。一镜中悬画,四时长似秋。山容空外秀,波态席前浮。何事三山远?还期佺羡游。

  〔臣等谨按〕凤墩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西堤之北为柳桥,为桑苎桥,中为玉带桥,稍南为镜桥,为练桥,再南为界湖桥,桥之北为景明楼。(清漪园册)

  〔臣等谨按〕西堤六桥并直亘昆明湖。

  景明楼西南湖中为藻鉴堂,堂西湖岸为畅观堂。(清漪园册)

  〔臣等谨按〕畅观堂在昆明湖西南隅。

  乾隆三十年御制畅观堂诗左俯昆明右玉泉,背屏镜治(阁名。)面溪田。四围应接真无暇,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64

宫门前东西二堤,廓如亭,绣漪桥。详见郊垧。

界湖桥之北为景明楼,楼西南湖中为藻鉴堂,堂西湖岸为畅观堂。西北湖中圆城为门四,其上为治镜阁,阁北湖岸为延赏斋。

长元按:延赏斋左右廊嵌耕织图石刻,河北立石,勒耕织图三字。

静明园在玉泉山下,康熙十九年建,初名澄心,三十一年更今名。康熙、雍正间,尝阅武于此。

宫门南向,内正殿为

廓然大公。殿北临后湖,湖中为

芙蓉晴照。西为虚受堂,堂之西山畔有泉,为

玉泉趵突,上为龙王庙。

考按:玉泉从山根仰出,喷薄如珠,实与趵突之义允合,详见御制记中。

泉上碑二:左刊天下第一泉五字,右刊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龙王庙南,循石径入,为

竹垆山房,南为开锦斋,后为观音洞、赏遇楼。观音洞南为真武庙,为吕祖洞,旁为双关帝庙。庙南为

圣因综绘,西为写流轩,后为层明宇。又西为福地幽居,为冠峯亭。迤西梵宇为华藏海,又西为绣壁诗态,西为

溪田课耕,临河皆水田。又西为迸珠泉。绣壁诗态之北为水月庵,东为城关庵,北为圣缘寺,寺北为仁育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65

宫,奉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像。又北为

清凉禅窟,后为嘉荫堂,东为霞起楼,西为犁云亭。仁育宫前度石桥,为园之西宫门,达香山跸路也。清凉禅窟之北为涵光斋,西为飞淙阁,东为练影堂,稍南为挂瀑檐、涵漪斋。西夹墙门外为妙喜寺,门殿三层。西为静宜园界。

采香云径在清凉禅窟之北,南有楼曰静怡书屋,稍北折而东为招鹤庭,南为

峡雪琴音。迤南山巅为

玉峯塔影,前为香岩寺,后为妙高台。北峯上为妙高寺,有妙高塔,又后为该妙斋。妙高峯西为崇霭轩,东为含醇室,为咏素堂。含经堂在妙高寺东山麓,其东北临溪为书画舫。含经堂南有楼曰

风篁清听,东为如如室,西为近青阁,又西稍南为飞雪■。西度桥而南有池,池东为延緑厅,西为漱远緑,为试墨泉。又西为

镜影涵虚,南为分鉴曲,为写琴廊,为观音阁。写琴廊迤南为含晖堂,为清音斋。斋前为

裂帛湖光,斋西山麓为碧云深处,东为心远阁。由心远阁折而北,为罗汉洞,又上为水月洞。又西山麓为古华严寺,寺后为

云外钟声,东为伏魔祠。碧云深处以南为

翠云嘉荫,后为翠云堂,东为甄心斋。翠云嘉荫卽华滋馆门额。翠云嘉荫之东为小南门,稍南为东宫门。

静明园南宫门西南为影湖楼。小东门外长堤石桥上建石枋二,迤东为界湖桥,桥下水北注玉河。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26

玉带桥,稍南为镜桥、练桥、界湖桥。湖北岸为蚕神庙,北为织染局,后为水村居,自此西接 玉泉。

青龙桥在瓮山北五里,元明白浮堰之上流也。其西通金山口,其北斜界百望山。有御制诗。其闸之制,今仍其旧。东半里许设城关,有御书额。

七里泊在碾庄,源自昌平州,东南流至宛平县,合高梁,青龙桥跨其上。

查慎行青龙桥诗:瓮山西北巴沟上,指点平桥接碾庄。自甃清渠成石碣,尽回流水入宫墙。残荷落瓣鱼鳞活,高柳飘丝鹭顶凉。不碍蹇驴行躄躄,有人缓辔正思乡。

慈恩寺在青龙桥侧,明万历中敕建。寺东有塔院。

○西方庵在青龙桥南里许,东望据湖,梵宇虽不雄伟,而极精严。稍南为三元寺,甚隘而颇饶水木之胜。

红石山有妙应寺、关帝庙,皆明建,本朝重修。

妙应寺后有碉房全座,并亭一。碉房之下为山神庙。

宝藏寺,明正统间建,本朝重修。

过金山口数里,有谷颇幽邃。上坡三里许,度大壑,又三里许,是为宝藏寺。正统四年,系西域僧道深建。初名苍雪庵,敕赐今额。

画眉山,由金山口度岭至冷泉村泰州务后,产石,黑色浮质而腻理,入金宫为眉石,故名。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94

通。南行有铜牛,(图五十九)峙于堤畔,通十七孔桥。(图六十)度桥至涵虚堂、月波楼、鉴远堂三处,均在湖心。再南为凤凰墩、绣漪桥,(图六十一)是为东南部。湖之西北部,迤西傍湖为畅观堂。西湖心有治镜阁,阁旧为三层,下为圆城,今已颓,址只馀圆城旧基。渡湖为玉带桥。(图六十二)北沿堤曰豳风桥,昔名桑苎。界湖桥南为镜桥,上有敞亭、练桥、柳桥。凡桥制各异,绣漪、玉带俱作穹形,十七孔桥尤为美观。综计全园周长十六里又四八,即公里八二四。其大略如此。

图五十九 铜牛

图六十 十七孔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