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改尚方司为尚方院。十三年,改钟鼓司为礼仪监,尚宝监为尚宝司,织染司为
经局。十七年,改内官监为宣徽院,礼仪监为礼仪院。十八年,裁十三衙门,仍置
内务府,以兵仗局为武备院。康熙十六年,尽汰旧时名目,改为七司三院,而以内
府大臣统之,遂为定制云。
增广储司旧署在西华门内,白虎殿东配房。雍正八年移于尚衣监北筩子河路西,后屡有迁易。今置于酒醋房之南墙门内,前后三重,廨舍十有七间。所属银、皮、瓷、段、衣、茶六库,为内府库藏总汇之所。初名御用监。顺治十八年,分银、皮、段、衣四库。康熙十六年,改今名。二十八年,分设瓷、茶二库,皆统隶于司。银库,在太和殿弘义阁内,皮库在太和殿西南角楼房内及保和殿东配房,瓷库在中右门外迤西之西配房及武英殿前影壁后连房,段库在太和殿东体仁阁及中右门外西配房,衣库在弘义阁南之西配房。至恭制御服在咸安宫内,宫门三楹,正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内务府册
增茶库在右翼门内西配房,并太和门内西偏南向配房,中左门内东偏配房,并管理南薰殿所藏历代帝后图像。同上
〔臣等谨按〕历代帝后图像向贮茶库,乾隆十四年奉旨移藏南薰殿,殿内石碣恭刻皇
上御制藏图像记文并诗,详载宫室门。
已疲,神仙不可遇。为念祈招诗,广心焉所务。循吏有倪宽,乃以负租黜。设吏为茧丝,何以责乾没。念彼魏二臣,属厌风馈毕。岂不爱吾君,惧以滋遗失。高亭发秋吹,广野多边声。谁和羌笛歌,难为愁士听。昔应县官募,希有绝幕名。奋随两校尉,西诣车师城。夷虏众且桀,汉帐悬孤旌。创夷更登陴,回首涕纵横。累月鬻弩铠,援绝城遂倾。将军既效命,旧卒皆凋零。归来家室尽,门巷荆棘平。昨闻汉天子,已拔单于庭。微功不得录,委弃秋草并。兰如久列门墙,称其发为咏歌,怀抱独远,故是知言。至和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一首,尤惜抱言志之作也。
南薰殿旧藏古帝王圣贤图像,附以内务府广储司茶库收贮历代功臣各像,凡册卷轴一百二十有二,为像大小五百八十有二。乾隆戊辰,诏重装池,椟以香楠,韬以文缎。帝后像黄表朱里,功臣像朱表青里。每岁夏月抖晒。嘉庆乙亥,命纂入石渠。仁和胡以庄一手参考,成南薰殿图像考一卷。元代服制自中叶以后,朝祭参用唐宋制度,而旧俗要未尝废,图中?笠、罟姑犹存本色,按图核实,可以补史阙文。纯庙时,两次纂辑历朝名画,均以院画附后,至是诏辑三编,一如往例,因仿樊榭南宋院画录,成国朝院画录二卷。其丙子恭和御制重华宫茶宴联句元韵云:缥缃美萃晋唐前,珠玉千番续旧编。垂露悬针书造古,模山范水笔余妍。品题不爽邀真鉴,制作长新握化权。册卷轴看重纂辑,闻韶丹陛锡华筵。珠采随和玉采璠,古今名迹富收存。因文见道昭宸训,正笔由心仰圣言。始信储藏宏策府,又看闻见广词园。升平盛事芳华节,喜起虞歌协泰元。以庄为煦斋门人,诗文甚富。此二书及西清劄记,足资谈往。其定乡杂著,则家祠祭田之所在也。张少南先生定乡杂咏,补所未备。永乐大典·杭字韵下正
雪桥诗话三集卷第十 四〇九
为文武官行礼班位。殿左曰中左门,右曰中右门,皆三楹,南向,与昭德、贞度二门相对。其东出者为左翼门,西出者为右翼门。翼门之南,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各重楼九楹。廊庑四周相接,共六十六楹,为内务府银库、衣库、缎库、皮库、茶库、瓷库分庋之所。武备院甲库、毡库、鞍库附焉。
臣 等谨案:高宗纯皇帝圣制太和殿视朝传胪诗暨皇上御制诸诗,皆以彰明巨典,谨分载典
礼门。
太和殿后为中和殿,纵广各三楹,方檐,渗金圆顶,金扉、琐窗各二十有四,南北陛各三出,东西陛各一出,左右陛各三重,东西出。殿内,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允执厥中",联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中设宝座,凡遇三大节,皇帝先于此升座。内阁、内大臣、礼部、都察院、翰林院、詹事府及侍卫、执事人员行礼毕,迺出御太和殿。恭遇加上皇太后徽号,于殿内阅视奏书。方泽大祀及飨太庙、祭社稷前一日,于殿内阅视祝版。亲祭历代帝王庙、先师孔子、朝日、夕月如之。每岁耕耤,阅视农器及谷种青箱,均于此。殿后为保和殿,深广九楹,前陛各三出。殿内,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皇建有极",联曰:"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中设宝座,每岁除夕,皇帝御殿筵宴外藩。每科策试、朝考新进士,俱于殿内左右列试。殿之左曰后左门,右曰后右门,与中左、中右二门相对。自太和殿至保和殿,两庑丹楹相接,四隅各有崇楼,中路甬道连属,后陛三出,迄北十余武,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三 四二一
盛世之应存。"他希望八旗臣仆代代相传,"崇文而未忘习武"。另有乾隆五年续编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各一部,系内府所藏历代名人书画目录。乾隆时,内府搜集唐宋以来名人书画不遗余力,储积稀世珍品万有余种,诚为人类文明史上宝贵的艺术遗产。
"校刊":乾隆朝刊版之书,较之康熙时更多。设书局于武英殿,凡纂修诸书告成,专司刊刻,颁行海内。《宫史续编》载入武英殿聚珍版印行书目一百二十六种。弘历在《武英殿聚珍版十韵诗》注释中述及,康熙时编纂《古今图书集成》,首次刻铜字为活版,排印蒇工后,铜字贮武英殿,历年既久,被窃缺少,司事者怕受处罚,适值乾隆初年京师钱贵,遂请毁铜字供铸,"所得有限而所耗甚多",后日思及此事,为之惋惜不已。(见本书卷九十四,书籍二十,校刊)
"图像"、"图刻"、"图绘":清代比较重视用图像来描绘人物、事件和文物典制,如南巡、大阅、献俘、礼器、卤簿、职贡等,都有精美的图片贻留后世。《宫史续编》详细列出南薰殿保存的历代帝后图像目录和茶库收藏的历代功臣像目录。内务府舆图房掌图版之属,内容极其丰富。舆图分为天文、舆地、江海、河道、武功、巡幸、名胜、瑞应、效贡、盐务、寺庙、山陵、风水等类,乾隆二十六年编为《萝图荟萃》,六十年续编。《宫史续编》列出的舆地图图目达五百多幅,包括全国和各省、州、府的地图等。其中康熙五十七年经十年之久绘成的《皇舆全览图》,是经过实地测量而绘制的我国第一幅详细的全国地图,被李约瑟博士称为"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更好,更精确。"(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
国朝宫史续编前言 二一
国朝宫史续编 二二
第一册, 第二三五页) 由于绘制此图时, 天山南北尚处在准噶尔部的控制之下, 未能派人去实测,故此图西部只到哈密为止。乾隆时, 平定准噶尔和回部, 弘历派刘统勋率领何国宗、明安图及外国传教士到伊犁和南疆进行测量, 到达今我国新疆境内许多地方, 后来编成《皇舆西域图志》。乾隆二十五年,在此图基础上修订增补,完成比康熙朝《皇舆全览图》更为详细完备的《乾隆内府舆
图》。
在"图刻"这一部份,有《御题平定伊犁回部全图》目录一份。此图共十六幅,铜版纸印本,每幅纵一尺六寸,横二尺七寸。描绘此战役经过,始于伊犁受降,讫于回部献俘,亦称《得胜图》。说起此图,亦有些来历。据有关学者考证,西陲平定之后,弘历命内廷西洋画家郎世宁、王致诚(又名巴德尼)、艾启蒙、安德义
绘成战图十六幅,乾隆三十年命两广总督李侍尧寄往法国,雕成精美铜版,印出图画运回北京,前后历时十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弘历将这批珍贵的铜版画陆续赏赐诸皇子及文武大臣,至今尚有颁赏清单存于故宫博物院。内廷西洋画家后来又奉命作《平定两金川图》、《台湾战图》、《廓尔喀战图》、《安南战图》,皆内务府造办处在中国自制铜版刷印。(见庄吉发《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附录:《清代乾隆年间的铜版得胜图》,第五一八页,台湾故宫博物院
出版)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五
书籍
臣等钦惟我国家文治光昭,典章明备,列圣御集,敷文成化,景铄万年,中祕所藏,册府所列,非前代天禄石渠、嘉则丽正所能嫓盛。宫史前编立书籍一门,列目凡十有六。嗣后圣文美富,纂辑刊布,增益良多。悉依门类,以次续编。我高宗纯皇帝典学崇深,文思光被,罗遗书于海内,萃儒士于禁中,编为钦定四库全书,珍藏七阁,其在大内者曰文渊阁。又撮其精要,爲四库全书荟要二部,其在大内者曰摛藻堂。又以古籍遗闻,人间未见,惧其终就湮没,特创聚珍版,印行绵宇,嘉惠来兹,武英殿司之。内藏宋辽金元明版旧书,难得罕觏,为经籍根柢,考证渊源,辑为天禄琳琅书目前后二编,昭仁殿司之。又若历代帝王名臣图像,尊藏南薰殿,法戒昭然,圣记、御诗等百世以垂奕禩。又若官绘、官撰、臣工恭进,凡天文地理、宫殿名胜之藻缋,藏于图房、茶库,均有关官府制度,图史并传。凡此诸目,皆前辑宫史时所尚未举行者,允爲云霞彬蔚,金石振声,自有书契至今,无能臻斯美备。谨推广前例,按部续编,曰实録,曰圣训,曰圣制,曰御制,曰御题,曰鉴藏,曰钦定,曰方略,曰典则,曰经学,曰史学,曰志乘,曰字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五 七〇一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九十六
书籍二十二 图像
臣等谨案:虞书观古人之象,周礼掌天下之图,所以鉴百王出治之程,而非特铺张润色已
也。我朝文焕功巍,凡羣工应诏,绚采彰施,要皆缋陈实事。其中如南巡、大阅、礼器、卤簿、职贡、诸图,攸关制度典章,久藏祕府,与石渠宝笈同编。洎我高宗纯皇帝敬观实录,载摹开国战图,以昭有赫而示无疆。嗣是绩阐十全,铭勋绘像,实为炳燿鸿业千古莫京之盛。又且圣德景行,如南薰殿累朝缣素,甲乙珍储,舆图房、茶库所藏,则上究司天,下赅益地,旁括河形海道,细写风土名物,用以备官府稽覈,识旰宵经画之大端。古人所为最重图籍,与右史并陈者,义系乎此。臣等续辑宫史书籍门,增列图像、图刻、图绘三类。盖绨函锦贉,什袭宏多,为之次第区详,如列眉,如指掌,彬乎斐然,尤足以便披寻,而补前编之所未及者也。
南薰殿尊藏图像
乾隆十二年,诏藏历代帝后图像,为轴七十有九,为册十有五,为卷三。
乾隆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奉谕旨:朕阅内务府库所藏历代帝后图像,盖沿袭前明以来之旧,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九十六 九四三
廓尔喀畏威,乞降归顺,武成平定,功臣効力,宜有图赞。例应论爵,以军机大臣为首。而大学士阿桂以此番绝域历险,实异常之劳,当以大将军福康安为首,因嘉许之,为之序曰:武成图功,逮此凡四。紫光阁图功臣像,各为之赞,自平定夫用兵岂易言哉?必出于不得已,而不出于贪得恃强。审时应机,既明且断,信赏必罚,仍总赖天贶助顺,舍斯数者,未有不见其败,而资穷黩之讥者
也。伊犁、回部、金川既受俘蒇事,余已不复萌用武之心,无何而台湾叛,福康安等渡海勦贼,不久生擒贼首,故此战图,仍依例以阿桂为首。今之廓尔喀又在西藏数千里外,绝壁冲天,急湍临峡,舍马单步,非福康安、海兰察二人同心鼓勇,身先士卒,断不能成此七战七胜之功。首图其像,允合予心而符众望也。西师、金川功臣各百,予亲为赞者各五十,余命儒臣为赞各五十,以成百数。台湾功臣,予亲赞者二十,余命儒臣为赞者三十,以成五十数。今平定廓尔喀之功臣,予亲赞者十五,余命儒臣为赞者十五,以成三十数。盖以西师及金川,历年久而扩地广,故人数多。台湾成功速而地非广,故人数次之。若廓尔喀则又速于台湾,地虽险而实弗广也,故予亲为赞者不过十五,儒臣为赞者亦祇十五,然以总数较,仍胜凌烟云台之所表也。此实昊苍护佑,国家祖宗教养所贻,贤材接踵,为邦家光。予藐躬钦承惟谨,盛满是惧,且归政年近,老而畏事,遑敢复有他图哉?茶库藏贮图像
臣等谨案:茶库在太和门迤西,隶内务府管理。乾隆十四年,移藏历代帝后图像于南薰殿,
其历代功臣像仍弆斯库。为轴二十有一,为册三。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九十六 九五三
弥月之期,与小儿衣料鞋帽,富家加以金银铃锁之类,亦女往贺,男不往,虽至亲亦如此。如生子家张筵演剧,大办满月,先期柬约者,则男女可并往,大约士夫多以此等酬应近于琐屑,京谚所谓“婆婆妈妈事”也。
世俗:父母之丧至小祥,有在各寺中办一周年祭者,亦唪经焚楼库,遍请亲友,主人皆素服,来宾亦素服。大祥之祭,无办二周年者。至三年之祭,与周年同,若请亲友,往祭者则常服,不着素衣,惟男客不穿补褂,女客不着红衣耳。一周、三周之祭,亦有不请亲友,只本家自在家或庙中唪经者。
北京饮茶最重香片,皆南茶之重加茉莉花薰制者。茶店首推西华门北拐角之景春号,宫中日用皆取之。内府虽有茶库之名,所储皆各省方物,且杂诸药材等物,不适于御用之品。景春茶色极纯洁,而香味不浓。以香味而论,当数齐化门北小街之富春茶庄,及鼓楼前之吴肇祥为上。若正阳门外鸿记,及汪氏、张氏诸茶店,皆色浓而口重,无清腴之致也。景春、富春皆久已歇业,惟肇祥独存耳。
内外城糕点铺所制诸品,上之备祭祀之用【满筵俗呼饽饽棹子,丧礼中隆重之品,有三层至九层之别。】,下之为馈节之需【如月饼、花糕应节诸点心。】。各种应门市者,率以八种为全份,如大八样、中八样、小八样,以至中果、南糖、小炸食【此点心中至细者。】等等,皆以八种集成者。如另选一种买之亦可,但价较全份者为昂。当年以东四南大街合芳楼为最佳。此店始于道光中,至光绪庚子后歇业,全部工人及货色,皆
闽县王庆云敬述
纪库
凡帑藏之在京师者曰内务府,银库曰户部银库、内府银库。国初沿明制,隶于御用监。顺治十六年改为广储司,兼领缎库、皮库、衣库。康熙间增茶库、磁库,是为六库。户部银库各省岁输、田赋、盐课、关税、杂赋皆纳焉。乾隆二十六年定解部关税、盐课,每千两加十办物料及凡应用市平者,五两;漕项每千两加五两。四十一年定库放买每库平千两扣平余三十六两。兼设颜料库、缎匹库,是为三库,属于户部总理,以王大臣设以官役。康熙四十五年以银库所贮甚多,盘查不易,诏将新收别贮,而挨用旧银。四十八年盘查部库多余银二十外则东三省、盛京、户部,各将军、副都统及城守尉皆有库,以待其用。直省布余万。政司库以贮田赋为一省出纳收支之总汇。按察司库贮赃罚,岁输之刑部。及驿站钱粮之收发盐粮驿河各道皆贮其所入以待用。关税贮以解部。分巡道及各府州之地居冲要者,则拨司库分贮焉。州县之库,惟存留者贮焉。此内外设库之大略也。直省司库备用之额,谓之留贮,定于雍正五年。令督抚于春秋二拨时酌留分贮,用则预期报闻,擅动者
石渠余纪卷四 纪库一五一
满大臣二人,率司属盘查一次。每值盘查,辄肆侵盗。觉罗炳半聋尝随其堂上官往,有一库皆帘幕、衣履之属,一珍珠帐幔,宽长可八尺,皆用珍珠穿就,四围间以红绿宝石,小者如绿豆,大者竟如龙眼核,穿线已朽败,一抖晾则珠纷落,必一一拾而裹之,记于簿,加印花焉。然所裹皆赝鼎,盖已为匠役潜易之矣。更有宫人绣履七八箱,嵌珠如椒,皆万历间物。更有皮张库,则皆鞹矣。又有药库,内多毒药,有不知名者,相戒不敢动。更有金库、银库,则历年报空者。”所述情形如绘,特不曰“十库”而曰“六库”,莫详其故。至光绪丙戌,因修葺三海,以西什库换蚕池口地,西人乃于此建新教堂。闻建堂时,尚有桐油及漆若干窖未动,犹是明代之遗也。何平斋丈为吏部郎时,尝奉派随同查库,谓京师有十库:“内库及户部三库之外,则有内务府六库。六库中银库在太和殿旁弘义阁。库藏最贵者为蓝宝石,约两指六,仅三斤。金钢钻大如青果核者两口袋。馀则金玉珠宝,璀璨满目而已。瓷库内,宋元所制,排列数十架,色色俱备。若南薫殿茶库所藏字画尤多,可观历代帝王像,有盘古,有汤、武,唐宋以下则较全,亦有皇后像,此外如徽钦二帝及李、杜小像,各十馀帧。又有王右军墨迹、吴三桂斗鹌鹑像。他如缎库、皮库,又有一颜料库,皆视外库为优。”余疑平丈所阅六库,即半聋所查视者,其珍物当即明库之遗,而康熙时移存于此,故半聋谓之明六库,而平丈谓之内务府六库。
殿西稍北为亭,为斗坛、延晖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前有池。斋西有澄瑞亭,其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东向,七楹。东北向,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即琼苑西门。殿北为承光门,北向,门外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正中为顺贞门。
《宸垣识略》
明宫室坤宁宫,北有围廊,曰游艺斋,与御花园相接。其钦安殿后顺贞门,即坤宁门。今改围廊为坤宁门,而界御花园于外,则钦安之奉玄武,更严肃矣。
其北即神武门。(图十五)
图十五 神武门
内东路
由摛藻堂侧有门,往南转东曰大成左门。入门有钟粹宫。
《故宫图说》:
钟粹宫原名咸阳宫,为皇太子居处。前殿曰兴隆宫,后殿曰圣哲殿。明隆庆间始更名,清仍其旧。钟粹宫为东六宫之一,自德宗后居此,遂袭称为正宫。住所中有御书匾额“澄心正性”,东配厢额书“膺天庆”,西配厢额书“绥万邦”,与西路长春宫略似。至宣统后,移住储秀宫。今改作陈列宫中珍藏历朝名人书画之处。
东为景阳宫,两宫中有夹道,向北有门,曰千婴门。北面群屋一排,曰如意馆、寿药房、敬事房、四执库、古董房。景阳宫后有御书房。东为玄穹宝殿,殿祀玉帝。景地清幽,为宫内道观之一。千婴门极南为麟趾门。西为景仁宫、承乾宫。
《故宫图说》:
景仁宫初名长宁宫,明末改名,清袭用之。为东六宫之一,在承乾宫之南,内有御书“赞德宫帏”匾额。迎门有汉白玉石屏一座,颇工细,相传为元代遗物。东西配殿,无额,为珍妃寝宫。逐渐颓废,经修理后,将正殿定为专陈列商周秦汉鼎彝古器之所。
承乾宫初称永宁宫,明末更名承乾宫,清末改名。为东六宫之一,渐沦为豢养鱼鸟之所。西配厢无额。迄宣统时,已满院榛芜,檐瓦圮侧,不堪入目,宫内亦无所存。今加修理,辟作陈列清代瓷器之用。
东为延禧宫。
《故宫图说》:
延禧宫在东二长街之东,为东六宫之一。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仁宗御书,额曰“慎赞徽音”。道光三十年及咸丰五年两遭回禄。厥后更名水晶宫。而殿庑未修,只建花洞数楹,作培植御用菜蔬之处。迨宣统时,拟改建一游息之地,适武昌革命军起,遂致停工。今院中未成之铁亭,犹当时物也。花洞现已破碎,闻系民国六年复辟时为炸弹所毁云。本院添设防火险库房,即建于此。
永和宫原名永安,崇祯时改永和,清因之。为东六宫之一。德宗时,瑾妃居此。又东为缎库(东有祭神库)、茶库、果房。由麟趾门西,出咸和门南行,转东有门,为斋宫。北为诚肃殿,东为毓庆宫。
《故宫图说》:
毓庆宫系康熙年间建造,为皇太子所居之宫。雍正年间,清高宗及和亲王亦曾居此。嘉庆帝于五岁时即赐居此宫,至十五岁,始移住东二所。后殿为继德堂,堂内西间悬“宛委别藏”匾额。东间为味馀书室,曲径重重。味馀书室之内屋为知不足斋。此宫内部状况或系乾嘉时之旧状。
惇本殿东,为奉先殿。
《宸垣识略》:
明宫室,自奉先殿以东,则外东裕库、仁寿殿、哕鸾宫、喈凤宫等处。今宁寿宫当即其址。又文华殿后,有慈宁宫、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皆无考,或即今文渊阁后置旷地欤?
南为奉先门。出诚寿门,达景运门,是为内东路。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