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北平俗曲逛二闸云:"这佳人城中懒看繁华景,芳心儿惟望把郊 原景物酬。命仆从前往渡头将船雇,买了些爆竹花鸭作乐游。带了些 美干鲜果品,预备着对景开怀遣兴幽。众家人船中陈设多齐整,这佳
人香车慢下弃岸登舟。丫环连忙铺下坐褥,佳人坐定吩咐开舟。不多 时清风阵阵吹人面,仿佛身从镜内游。真可喜新晴一派清凉景,远望 郊原豁倦眸。傍岸野花香气放,沿堤杨柳翠烟浮。迢迢载米船来重, 款款寻泥燕子幽。观不尽水秀山青天然古画,真正是「山外青山楼外 楼。」三忠祠选胜人来争唤酒,得月轩叫会生喧过波头。弦管嘈杂三 槐板,笙歌宛转韵偏幽。柳阴时看垂钧客,花间笑语踏青畴。这佳人 画舫已过荷花沼,观不尽碧叶接天霞色浮。又只见两岸高桅排燕翅, 见船家拽缆停舟到渡头。寻茶社雅座偏宜如意馆,近水滨料看相对望 东楼。这佳人斜倚栏杆观佳景,一望山河爽二眸。又只见几个儿童浮 水面,盼望着下水摸钱把客兴留。这佳人彩扇轻摇消酷暑,词冰雪藕 要笑竹楼。不多时夕阳欲下催归棹,两岸边蝉韵悠扬绿树头。渡头前 从新复把香车上,前后围随进了皇洲"。(百本张钞本子弟书)
朝阳门外东南二里许,小桥架石,地亦清幽,为节制水流之地, 名曰庆丰闸,俗称二闸。水声潺潺,酷肖瀑布,小溪一泓,盈盈碧流。 循溪西行,可径通东便门。都城少水,得此已擅胜名,故当佳节良辰, 丽姝三
四围佳丽,玉蝀东有亭为饮练长虹,又东南度桥,折而北,设城关,为宁和镇。其东南为东楼门。(圆明园册)
〔臣等谨按〕饮练长虹、宁和镇诸额皆御书。
曲院风荷之北为同乐园,前后楼各五楹,南向。其前为清音阁,北向。东为永日堂,中有南北长街。街西为抱朴草堂。街北度双桥为舍卫城,前树坊楔三,城南面为多宝阁,内为山门,正殿为寿国寿民,后为仁慈殿,又后为普福宫,城北为最胜阁。(圆明园册)
〔臣等谨按〕永日堂、寿国寿民、仁慈殿、普福宫诸额皆世宗御书。舍卫城北坊额曰花界,曰香城,东曰莲涌,曰金池,西曰昙霏,曰珠林。多宝阁祀关帝,额曰至神大勇,寿国寿民殿额曰心月妙相,仁慈殿额曰具足圆成,普福宫额曰瑞应优昙,最胜阁坊额曰乾闼持轮,曰祇林垂鬘,皆御书。
洞天深处在如意馆西稍南。前宇乃诸皇子所居,为四所。东西二街,南北一街。前为福园门。四所之西为诸皇子肄业之所。前为前垂天贶,中为中天景物,东宇为斯文在兹,后为后天不老。(圆明园册)
〔臣等谨按〕洞天深处,四十景之一。额为皇上御书。前垂天贶、中天景物、后天不
老及如意馆诸额皆世宗御书。斯文在兹额恭悬至圣先师神龛上。联曰:道统集成归
坐石临流在澹泊宁静之东,溪水周环轩宇,东向。其东南当碧桐书院,正东为
曲院风荷,西佛楼为洛迦胜境。曲院风荷之南,跨池东西桥九空,枋楔二:西为金鳌,东为玉蝀。金鳌西南为四围佳境,玉蝀东为饮练长虹。又东南度桥折而北,设城关,为宁和镇。其南为东楼门。曲院风荷之北为同乐园,层楼南向。前为清音阁,东为永日堂,中有南北长街。街西为抱璞草堂,街北双度桥为舍卫城,前树枋楔三。城南面为多宝阁,内为山门正殿,为寿国寿民,后为仁慈殿,又后为普福宫,城北为最胜阁。
洞天深处在如意馆西稍南,前宇乃诸皇子所居,为四所。东西二街,南北一街,前为福园门。四所之西为诸皇子肄业之所,前为前垂天贶,中为中天景物,东为斯文在兹,后为后天不老。
长元按:圆明园御制四十景,各有小序并诗。今自正大光明至洞天深处,凡另行顶写者,卽四 十景之目也。
长春园本圆明园东垣隙地,旧名水磨村,依长春仙馆命名。园内诸河之水,东出七空闸,灌溉稻田。宫门内正殿为澹怀堂,后为众乐亭,后河北敞宇为云容水态,西稍南为长桥。云容水态西北宫门内为含经堂,后为淳化轩,东西庑嵌御定淳化阁帖石刻。后为藴真斋,额曰礼园书圃。含经堂东为霞翥楼,额曰味腴书屋,为渊映斋。堂西为梵香楼,为涵光室。澹怀堂以西,滨河水石之
间,为
蒨园,门西向。内为朗润斋,东为湛景楼,又东为菱香沜。朗润斋有石立于门内,为青莲朶。
项城荷枪卫士,以黄布裹头至足,画虎豹头,虎皮斑文。王公大臣骡马见之,皆辟易。宫监亦却 立呆看。查东西洋无此军服,惟中国戏场有之。项城入京城,以此示威,可谓妙想。
怒马锋车孰敢当,舍人奔避入朝房。偏言海外真天子,内监谰言亦太狂。
西苑当值下班,项城卫士驱逐行人,山人与徐博泉奔入朝房。行道者摇首曰:太凶猛!有一魁梧 内监,高声嚷于道曰:难道袁某非海外天子耶?无人与辩。京中岂海外之比,况在宫门口,何得 如此。此即清室禅位之影响,洪宪天子之先声。
紫薇学士赋才优,秉笔瞿公次第收。懒效东坡春帖子,何妨小史代高俅。
每新年,枢臣例进春帖子诗,章京代拟。瞿相每人选一首,加以修饰。林朗溪曰:往年欧阳旭庵录写,以位次论,今年当推蔚翁。自笑无东坡春帖子诗才,如苏家小史高俅代为录写,所不敢辞。以事冗未即动笔,湘人曹枚访取而书之。
朝罢沿堤数白鸥,荷花万柄暗香浮。桥头久立迎凉爽,行到兵曹汗雨流。
夏日西苑入直,最为凉爽。到兵部衙门,官吏如林,簿书盈案,解衣挥扇,汗出如雨。
上清画帧近臣题,御笔霜花墨彩飞。为友捉刀今记否,篱边开到旧朝衣。张长沙在南斋,值秋节,太后画菊赐臣寮,如意馆代笔,多至千百幅,命南斋翰林题诗。张公命 其门人马叙五代作。马请叔峤、城南、梓亭与山人代作。山人所作已无存稿,仅记二句云:近日天家多雨露,篱边开到旧朝衣。
孝钦时,宫中贿赂风行,皇帝每日问安一次,门包五十金,后妃以次皆然,称为宫门费,官眷苦 之。即南书房翰林,本内廷文学供奉,至为清苦,至赏赍宝翰,或代拟应奉文字,皆须贿赂内监。不然不达,恩眷亦渐疏远。
二十余年侍圣慈,内廷供奉女筌熙。金笺宝篆红泥印,认得先朝老画师。
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 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甚隆。内有大雅斋印,即孝钦自署。
内家折扇镂双鱼,遍写幽兰几叶疏。赐出金函花万寿,就中题句老尚书。
孝钦善写兰,常赐画兰折扇与胡延,张百熙尚书题。又,胡延见格格壁上黏山水小幅,画寿星小像,纯用朱笔钩勒,笔意超妙。
铁屏镂刻妙空群,万叶千花巧匠心。行幸匆匆邀一顾,费他开口相公金。
孝钦万寿,京内外进礼,穷极奢丽,孝钦不甚顾惜。刚毅献铁花屏风,未邀睿赏。孝钦过,太监 奏曰:此刚毅所孝敬,不知中老佛爷之意否?孝钦命置之寝殿。按:献礼非贿太监不得进御,谓之开口金。此风纯庙时已然。
万寿山前乐寿堂,倾城人拜衮衣裳。侍臣正有东方朔,偷得蟠桃献寿觞。
甲午冬,孝钦六旬万寿,各省疆吏派员祝嘏,自颐和园至西苑,沿途分段点景。会中东战事方亟,廷臣交章谏诤,乃命停止点景,仅于园内排云殿受贺,颁发内帯,以犒前敌将士。
同治初,孝贞皇后、孝钦皇后垂帘听政,命南书房翰林録孙嘉淦三习一弊疏进呈备览。既又命南 书房、上书房诸臣,取历代帝王治术足资法鉴者,汇纂成书进呈,名曰治平宝鉴。光绪癸卯、甲 辰间,命南书房翰林撰书经图说,排日呈览,书成颁行。丁未冬,又派儒臣七人轮班进讲,孝钦及德宗每日办事后,听讲于勤政殿。
库笺滑笏擘窠书,龙虎盘拿势卷舒。朝罢熏修惟礼佛,大圆宝镜映雕疏。
孝钦皇后喜作大字,用丈余之库腊笺,书龙虎松鹤等字,每岁多至数百幅。宫中及西苑、颐和园,均喜以大圆宝镜四字为扁额。
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筌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
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皇后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斋名也。
开国科名几状头,璇闺女诫近无俦。昭阳从古谁身殉,彤史应居第一流。
国初,满、汉分榜取士。顺治壬辰科,满状元为麻勒吉。乙未科亦分两榜。其后满、汉同榜。惟 同治乙丑科,崇文忠以一甲一名及第。孝哲皇后禀承家训,母仪懋著,当未受册封之时,已有明德和熹之令誉矣。
寝园新筑妙高峰,锯斧摧残马鬣封。银杏半枯松柏老,宵深风雨泣潜龙。
醇贤亲王园寝,在妙高峯,峰巅巨树,可数人合抱。某年,孝钦皇后命人斫之,根深数丈,有巨
蛇数十盘亘其下。
国朝宫史续编 一二
七月二十六日,奉谕旨:现在查审太监高云从,讯出李文照放粤海关监督时,听受高云从嘱托,携带伊弟高云惠为长随一事,太觉胆大。昨已降旨将李文照革职,拏解来京,交内务府大臣严审矣。向来内务府官员好与太监交结,实系最恶习气。今朕因李文照在如意馆行走多年,小心勤谨,是以用为监督,乃甫经加恩,即敢听太监嘱托,徇私收录,实系其福薄,不能承受朕恩。况太监等兄弟子姪,止宜在屯务农,或小本营生度日,是其正理。今乃跟监督充当长随,其意不过欲在关口婪索舞弊,累商窃课,皆所不免,岂可不急行严禁?今李文照现经败露,朕即将伊斥革,拏问治罪。可见与太监往来,非惟无益,且必身获重谴,后悔莫及。李文照即是众人榜样。凡内务府官员,俱宜引以为戒,痛自警省,毋蹈覆辙。嗣后倘有犯此者,朕不能稍为宽贷也。着交内务府大臣传谕内务府官员知之。
同日,奉谕旨:昨审讯太监高云从,供有高云龙在临清州当长随。外任知州,因何得与太监认
识,收留伊弟为长随?据供并不认识临清州知州,系托曾押贡到天津之参将王普,恳其将伊弟高云龙带往山东,寻觅跟随官府。后得信,知已在临清州魏家湾坐口等语。太监高云从既不认识临清州知州,与该州无涉,无庸革职审讯。至王普身为武职大员,乃敢与太监认识,听其嘱托,将伊弟代荐长随,殊属不堪。着传谕徐绩,即将王普革职,严审确情具奏。
七月二十八日,奉谕旨:向来在京部院各衙门陈奏事件,及各省督抚等赍奏差弁赴宫门具摺,设有奏事官员接递,转交奏事太监进呈。所以严内外之防,使宦寺人等概不得与外人交接,法至善
60向来大小臣工,凡赓和天章,其诗折、诗片皆存南斋。至嘉庆四年,奉旨统交翰林院收贮,从此名流华翰、宿学篇章,悉为人所剽窃更换,不复覩《兰亭》真本矣。
61椒屏、岁祝,故事:每届岁除,南书房翰林循例为之。椒屏用素绢,纵一尺余,横二尺余,每幅各题四字于上,并系以赞,如用‘化日舒长’四字,其赞语卽隐切字意,署欵臣某敬题。题毕,交如意馆,就所题字意先黏椒于绢,复翦五色绸绫作四婴儿状,一持画,一执旗,旗上画日形,一捧书,一手提长字,别无点缀。装成锦边挂屏,约二十余幅,每幅语句不同,婴儿所执亦各异,皆以此类推而附会之。岁祝乃五色绢对,长四尺,阔一尺,画岁朝图,各题五字上下联,属对工整,但用臣某章而不署欵,亦交如意馆装成软屏,约二十余对,每对字画各有区别,均于掖庭分挂。其制:每岁更换,届期用黄折片缮拟,先呈御览,然后发馆装潢。其黄片存于懋勤殿,百余年来,元臣故老笔迹颇多,足资抚楷。
62佛背光,每岁嘉平,中正殿更换佛像,每像背后对佛光处,各书佛名号,用清字、蒙古字、西番字、汉字四体,前三体字画各有所司,其汉字则南斋翰林事也。
63南书房随时拜赐,稠叠便蕃,更仆难数,冬令时赐皮衣,和蒙赐貂裘不下二十袭。若乾隆年间,彭文勤公以集千文,恭跋《御制全韵诗》,有元狐端罩之赐,以表进《御制十
恩福堂笔记卷上四一
景。】为芰荷深处,北垣门外为天真可佳楼,西垣外为影山楼。坐石临流【四十景之三十八。】在水木明瑟东南,澹泊宁静之东。曲院风荷【四十景之三十九,又仿西湖十景。】又在坐石临流东南,碧桐书院正东。其西佛楼为落伽胜境。其南跨池,东西桥九孔,坊楔二,西为金鳌,东为玉蝀。金鳌西南河北室为四围佳丽,玉蝀东亭为饮练长虹。又东南度桥,折而北,设城关为宁和镇。其东南即东楼门,其北为同乐园,前后楼各五楹。前为清音阁,东为永日堂,中有南北长街。街西为抱璞草堂,街北度双桥为舍卫城,前树坊楔三。城南面为多宝阁,内为山门,正殿为寿国寿民,后为仁慈殿,又后为普福宫。城北为最胜阁。洞天深处【四十景之四十。】在如意馆西稍南,前宇乃诸皇子所居,为四所,东西二街,南北一街,前为福园门。【盖园之东南隅也。】四所之西为诸皇子肄业之所,前为前垂天贶,中为中天景物,后为后天不老,东宇为斯文在兹,四额皆雍正御书也。
【按园中诸座落之名,悉参考吴氏《宸垣识略》中记之。当年旧藏之图,依稀仿佛记得每图一页为一景。其中殿阁斋馆等名,皆有小字注之,恨不得失去之本与之核对,然未必有误也。又近人陈君文波有《圆明园残毁考》,是民国某年亲履其地踏勘,并证诸陆老人之言,有为他书不详者,特节录焉。】
陈氏云:圆明园东为万春园。又东北隅曰长春园;园本隙地,旧名水磨村,因添殿宇,依圆明园中长春仙馆,故名。园北部有意大利建筑,楼台俱系白石雕刻,系罗马式。上图为谐奇趣,《日下旧闻考》仅存其名,楼制系泰西式,俗谓西洋楼,其中皆系游戏之所。下图为万花阵,阵植短松,分列小道无数,往往对面见人,而行道最易迷惑。阵东有白石建筑之楼,曰海源堂,正西向。堂为清帝水
澄波叠翠 澄波叠翠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濂溪乐处 圆明园水木明瑟西北,环池带河曰濂溪乐处,为四十景之一。额慎修思永。高宗纯皇帝御书诗小引:苑中菡萏甚多,此处特甚,小殿数楹,流水周环于其下。每月凉暑夕,风爽秋初,净绿粉红,动香不已。想西湖十里,野水苍茫,无此端严清丽也。左右前后皆君子,洵可永日。结二韵曰:时披濂溪书,乐处惟自省。君子斯我师,何须求玉井?
洞天深处 地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在如意馆西,稍南。前宇乃诸皇子所居,为四所。前为福园门。四所之西为诸皇子肄业之所。前为前垂天贶,中为中天景物,东宇为斯文在兹,后为后天不老。斯文在兹额恭悬至圣先师神龛上,联曰:道统集成归至德;圣功养正仰微言。系高宗纯皇帝御制万方安和九咏之一。额系世宗宪皇帝御书。
桃源深处 圆明园桃花坞西稍北为桃源深处。
翠微深处 乐善园之含清斋对河敞宇为池月岩云,中穿堂为翠微深处。乐善园旧为康亲王亭。
娑罗树 香山寺正殿门外有听法松,山门内有娑罗树。圣祖仁皇帝娑罗树歌云:娑罗珍木不易得,此树惟应月中植。想见初来西域移,山中有人多未识。海桐结蕊松栝形,千花散尽七叶青。山禽回翔不敢集,虚堂落子风泠泠。楚州遗碑今已偃,峨眉雪外双林远。未若兹山近可游,灵根终古蟠层巘。繁阴亭午转团圞,回睇精蓝路几盘。凭教紫府仙山树,写入披香殿里看。高宗纯皇帝亦有诗,恭依圣祖仁皇帝原韵。
诗。 《宋元人杂画》一册,无款。山水多作雪景,花卉以浓墨作圈,如铁线。 徐青藤《花卉》,凡见二册,一卷。大册最精。唐子畏《约斋图》卷,绢本。山作斧劈,绿树浓阴,填塞满幅。起手作一屋,一人偃坐,旁侍一童。其笔墨上承宋院体,下开如意馆,所谓北宋也。后有王履吉书《约斋记》。 沈石田《山水》册,十八叶,绢本。系仿宋元各家,用笔极细,着色极厚。有大青绿数开,尤奇。后但一总款,此盖缩临名迹以备夹袋者。所见沈画,以此为第一。又:山水卷,纸本。水墨乱头粗服,真气弥满。长几两丈,前有钱鹤滩题“烟飞含露”四隶字。石田自题云:笔床茶灶绕壶觞,到此欣然百事忘。自笑频来无俗客,止愁难却是清忙。池塘听雨烦心静,庭槛迎风醉面凉。绿树绕垣啼鸟寂,更从何处觅江乡。后跋云:夏五月望日,偶西山别业雨亭,与圭庵社友观察永思先生小酌,兴馀漫作此卷,并系小诗请教。弘治丙辰沈周。后有朱希周、申时行二跋,商丘陈淮审定印。又:人物轴,绢本。画高梧之下,芭蕉七本,一叟坐而啜茶。题云:桐影蕉阴合晚凉,暗泉流玉下银塘。自烧松火烹双井,要与诗通久涩肠。 文衡山《看云斋图》卷,纸本。引首隶字自题《看云图》三字,后有自书《看云斋记》。画系晚年笔,淡着色,勾勒云,脱尽笔墨痕迹。后有王谷祥、王履吉、钱磬室跋五段。又见一长卷,系中年笔,有恽南田跋。笪江上所藏也。 文氏父子书画合璧卷,纸本。钱鲁斯题引首曰:“文氏墨妙。”衡山摹梅道人《山水》一幅,水墨粗笔。款曰:庚申二月摹梅道人笔。征明。长尺馀,高九寸。次文嘉水墨《山水》,则系命纸略加钩染,后有范允临跋。 仇十洲仿宋人白描《美人按乐图》小立轴,细字款一行,工细绝伦。陆叔平设色《山水》一幅,系没骨法,景物艳冶而雅淡。
号,可补画史之缺。近世画家不讲笔法,徒以泼墨为能事;观夕庵之神明规矩,妙造天倪,可以愧矣!
268.袁江、袁曜、王斌、王云之界画 莼衷
界画为唐宋之遗。清朝画家能得其真传者,独推二袁。余于同学蒲子雅斋头,见袁江横幅,写楼台、人物俱妙。顷又见袁曜《拟醉翁亭意》山水,绢本巨幅,纵一丈四尺,宽四尺;作于丙辰嘉平;其山水笔法,在关仝、郭熙之间;短皴钩勒,石骨显露,危崖峻岭,气象万千;亭台仿宋界画,与文涛庶几骖靳。平生所见二袁画,当以此为巨擘,观之使人惊心动魄。曜字昭道,为袁江从子,与江同供奉如意馆。其画直追宋元,不徇时趋,于清代独树一帜;惜传习无人,遂至绝响。人情喜简率而惮工整,大抵然也。同时以界画驰名江淮间者,别有王斌、王云父子,而云尤擅其长。云字汉藻,号清痴,《桐阴论画》谓其人物、楼台近似仇实父;虽不无过誉,要亦二袁之亚也。余尝见其《溪山泛棹》:绢本,立轴,长六尺,宽二尺馀,山石钩勒精细,得其阴阳向背,皴法参用北宋,重楼叠宇,结构尤精,二袁外殊不多见。凡界画多用绢本,盖其画之取法
异也。后来如意馆诸人间有能效其法者,皆所谓画匠耳。
269.徐枋仿郭河阳《风雪运粮图》 莼衷
余旧藏徐俟斋仿郭河阳《风雪运粮图》,绢本,宽一尺四寸,长四尺四寸;写栈道插云,积雪无际,车马人物,皆刻画入细,后来无此能手也。自跋云:“河阳《风雪运粮图》,往时见之,今犹仿佛其意。鸟道盘空,天梯削玉,云关剑阁,涉履崎岖,对之如行关山风雪中也。俟翁徐枋。”按:俟斋,字昭法,自号“秦馀山人”,长洲人,明崇祯壬午举人;乙酉,父汧殉国难,庐墓不出,隐上沙土室,读书外,竟日无语;工书画,书仿孙过庭,山水师董、巨,诗文出入韩、柳间;居贫,非力不食,晚卖画自给,亦不苟作。郡邑志《列朝别裁诗集》小传及《居易录》《静志居诗话》皆载之,则其人尤足重也。是幅为甲寅春画于涧上草堂,盖其晚年得意之作。
270.明李开先、李舜臣书画及交谊 霜腴
有明嘉隆间,海内儒宗推二李:一为中麓先生,名开先,字清卿,章丘人,由甲
终践素志;其人其书,皆可重也!签题“南皮张氏可园珍藏”,又有“陈崇本伯恭收藏”签,“曹云樵书画”印,末有“铁如意馆”印,可略见历来收藏踪迹。是册久滞廛间,迄无问价者,余重其人,购以归,将与陶庵先生卷并函庋之。公之遗墨不多见,其姓字之沉黯,殆更甚于陶庵,叩寂求音,当世恐无同调矣!
278.曹秋崖山水画册 莼衷
寒晷无憀,偶过墨谑庼,见案头曹秋崖山水册,凡五页,皆工妙。一仿大米,一仿毕宏,一仿一峰道人,一仿董太守,一仿倪迂叟;似是失群之册。而墨笔皴染,浑然天成,较之同时画家中,极近王廉州,固不得以华亭派限之也。秋崖山水,取法于董思翁。思翁尝谓:“有唐人之致,当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当去其犷。”此数页庶几近之,宜竹垞、渔洋辈皆盛加推许也。册后附有彭士质、施馀泽、卢𫄧各一页,宗埙二页,盖收藏者以原册不足而集腋充之。诸人中惟馀泽名氏见于《图绘宝鉴续纂》。卢𫄧画近陆子传。士质写寒林小景,绝类宋比玉。宗埙两页:一为着色《柳岸晓风图》,一为墨笔《秋崖枯木图》,笔法简洁;于查士标、高澹游为近,而其名俱不见于画史。士君子黾勉
殿西稍北为亭,为斗坛、延晖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前有池。斋西有澄瑞亭,其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东向,七楹。东北向,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即琼苑西门。殿北为承光门,北向,门外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正中为顺贞门。
《宸垣识略》
明宫室坤宁宫,北有围廊,曰游艺斋,与御花园相接。其钦安殿后顺贞门,即坤宁门。今改围廊为坤宁门,而界御花园于外,则钦安之奉玄武,更严肃矣。
其北即神武门。(图十五)
图十五 神武门
内东路
由摛藻堂侧有门,往南转东曰大成左门。入门有钟粹宫。
《故宫图说》:
钟粹宫原名咸阳宫,为皇太子居处。前殿曰兴隆宫,后殿曰圣哲殿。明隆庆间始更名,清仍其旧。钟粹宫为东六宫之一,自德宗后居此,遂袭称为正宫。住所中有御书匾额“澄心正性”,东配厢额书“膺天庆”,西配厢额书“绥万邦”,与西路长春宫略似。至宣统后,移住储秀宫。今改作陈列宫中珍藏历朝名人书画之处。
东为景阳宫,两宫中有夹道,向北有门,曰千婴门。北面群屋一排,曰如意馆、寿药房、敬事房、四执库、古董房。景阳宫后有御书房。东为玄穹宝殿,殿祀玉帝。景地清幽,为宫内道观之一。千婴门极南为麟趾门。西为景仁宫、承乾宫。
《故宫图说》:
景仁宫初名长宁宫,明末改名,清袭用之。为东六宫之一,在承乾宫之南,内有御书“赞德宫帏”匾额。迎门有汉白玉石屏一座,颇工细,相传为元代遗物。东西配殿,无额,为珍妃寝宫。逐渐颓废,经修理后,将正殿定为专陈列商周秦汉鼎彝古器之所。
承乾宫初称永宁宫,明末更名承乾宫,清末改名。为东六宫之一,渐沦为豢养鱼鸟之所。西配厢无额。迄宣统时,已满院榛芜,檐瓦圮侧,不堪入目,宫内亦无所存。今加修理,辟作陈列清代瓷器之用。
东为延禧宫。
《故宫图说》:
延禧宫在东二长街之东,为东六宫之一。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仁宗御书,额曰“慎赞徽音”。道光三十年及咸丰五年两遭回禄。厥后更名水晶宫。而殿庑未修,只建花洞数楹,作培植御用菜蔬之处。迨宣统时,拟改建一游息之地,适武昌革命军起,遂致停工。今院中未成之铁亭,犹当时物也。花洞现已破碎,闻系民国六年复辟时为炸弹所毁云。本院添设防火险库房,即建于此。
永和宫原名永安,崇祯时改永和,清因之。为东六宫之一。德宗时,瑾妃居此。又东为缎库(东有祭神库)、茶库、果房。由麟趾门西,出咸和门南行,转东有门,为斋宫。北为诚肃殿,东为毓庆宫。
《故宫图说》:
毓庆宫系康熙年间建造,为皇太子所居之宫。雍正年间,清高宗及和亲王亦曾居此。嘉庆帝于五岁时即赐居此宫,至十五岁,始移住东二所。后殿为继德堂,堂内西间悬“宛委别藏”匾额。东间为味馀书室,曲径重重。味馀书室之内屋为知不足斋。此宫内部状况或系乾嘉时之旧状。
惇本殿东,为奉先殿。
《宸垣识略》:
明宫室,自奉先殿以东,则外东裕库、仁寿殿、哕鸾宫、喈凤宫等处。今宁寿宫当即其址。又文华殿后,有慈宁宫、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皆无考,或即今文渊阁后置旷地欤?
南为奉先门。出诚寿门,达景运门,是为内东路。
(8)塑像绘画
装塑与画,古时并重。盖塑为立体,画为平面,其揆一也。旧说杨惠之与吴道子同师长张僧繇学画,道子学成,惠之耻与齐名,转而学塑,皆为第一,足见塑在当时之价值。京师旧谈,像设之奇,古者曰刘銮塑。或曰銮别是一人,著名于正奉之先。或曰刘銮即刘元,銮与元音相近而误。后说为是。朝阳门外东岳庙诸像,白云观长春真人像,姚斌关帝庙像、传皆其手塑。《天咫偶闻》云:“姚斌关帝庙在药王庙东,相传始于隋代,盖无可考。”其像塑威严生动,絶非后代工人所能梦见。帝君正坐左顾,怒形于色视斌,斌袒禔赤足,系发于柱,勇悍不屈之色可掬。七将皆仰视帝旨,而意属于斌。马在右而左顾,若长鸣仰诉者。马身装饰甚奇古,尾亦有饰。合一殿人物如古画一幅,不似神像,或其初竟从古名人卷轴中来。而其塑手之高,恐非刘供奉不能办也。虞集《刘正奉塑记略》云:“至正七年,建护国仁王寺,诏求天下奇工造梵天佛像,得黄冠刘正奉,名元,字秉元,宝坻人。先事青州杞道,録传其艺。及被召,又从阿尼各国公学西天梵相,遂为絶艺。两都名刹,有塑土笵金搏换为佛者,一出正奉之手。尝敕正奉:非有旨不许擅为人造神像。梵佛多秘不得观,所见上都三皇庙尤占粹,造意得三圣人之微。大都长春宫都提点冯道颐,始作东岳庙于宫之东。正奉亲造仁圣帝像、炳灵公像、司命君像及佐侍诸神,正殿仁圣帝两侍女、两内侍、四丞相、两介士,其西炳灵公两侍女、两侍臣,其东司命君两道士、两仙官、两武士、两将军。初欲造侍臣像,适阅秘书图画,见魏徵像,矍然曰:‘得之矣,若此莫称为相臣。’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辍耕録》云:“所谓搏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其像。昔人尝为之,至正奉尤好抟丸,又曰脱活,京师语如此。”
旧都以塑捏泥人为业者众。大自寺院丈馀佛像,小至泥娃昆虫,罔不塑。独光绪年间有本地人王姓最著,人呼为泥人王。泥人王之技能,以塑传真,且为袖里捏,如与某人相对谈,手捏泥团藏袖内,谈笑自若,不令人知,少顷,而对谈人之小像自其袖里出,毫发毕肖,咸为骇异。此又塑技之神,无能及者。
又,壁画为平面画之一种。造始甚古,自汉以后,胡元以前,壁画之盛,实凌卷轴,其制作多系当时名家手笔。惜陵谷变迁,此奇伟富丽之壁画,每随建筑物夷为荒烟。蔓草中偶发见,如敦煌兴化寺等,一二残壁,已足使举世好古家欣赏若狂。故都壁画,无甚古者。西山磨石口法海寺大殿建于正统己未,至正德十年重修大殿,四周墙壁遍绘佛像,精妙无匹,断为明代之物,惜年久尘封,无人护惜耳。(图四十六四十七)左安门外弘善寺静观堂西壁,有康熙初禹之鼎画《双鹤图》,东壁有陈奕禧书徐渭《画鹤赋》,时称二妙。今寺毁,仅存残碣数块。夕照寺后殿两壁,陈寿山绘五松,王平囿写《五松赋》,乾隆乙未年作。《天咫偶闻》云:“夕照寺为东南城寺院之最整洁者,殿壁画松及《高松赋》,今皆无恙。人传松为陈松絶笔,信然。即左壁王安国之书,壁高丈馀,而行款端若引绳,亦不易也。按,寿山名松,天长人。五松纵横二丈有奇,松本围径尺。平圃跋称:‘笔墨阴森,一堂风雨,使游人见之,心自清凉。’非过誉也。”(图四十八)
绘画一道,自清朝亦仿前朝制度,有画院之设。康、乾诸帝皆喜文艺,画学人才一时称盛。乾隆时有邹一桂、董邦达、钱载、蒋溥、钱维城、张若霭、董诰常奉敕作画。又有由四方罗致,充画院供奉者,如唐岱、张宗苍、徐扬、余省、周鲲、丁观、黄应谌、金建标、郎世宁、方淙等。郎为意大利人,于康熙五十四年来中国,参中西画法,舍短取长,擅画花鸟走兽,更长画马,在中国画学上开一生面。后启祥宫设如意馆,馆饰数楹,凡绘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裱褙帖轴之匠皆在焉。乾隆帝每亲幸院中,看绘士作画,有用笔草率者,辄手教之。独爱张宗苍画。张学于黄鼎,黄鼎学于王原祁,为娄东正传。一时风气所趋,类皆浑厚丰腴,絶少秀逸出尘之品。益以如意馆画工与百匠为伍,雅流裹足,自乾隆以迄咸同治际,北方画家实甚寥落。风气之盛,偏在江南,盖文人畸士,偶事笔墨,辄能自写胸臆,不似内庭奉职,每受环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