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利,而陆处者又以入室如在舟中为适。然则山居水宿,无事强生分别。况载舟覆舟,为鉴又岂独在水哉!是处绿阴稠,几余静憩留。烟霞常荟蔚,鱼鸟任飞浮。不系乔松畔,将寻古渡头。周裨归妙契,天地一虚舟。
〔臣等谨按〕绿云舫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丽瞩楼迤南为虚朗斋,斋前石渠为流觞曲水,南为画禅室,后为学古堂,东为郁兰堂,西为伫芳楼,又后宇为物外超然,其外东西南北四面各设宫门。
东宫门外石路二,南达香山寺,东建城关,达于带水屏山。(静宜园册)
〔臣等谨按〕虚朗斋为二十八景之一,相传即永安村地。
学古堂前周廊嵌御制静宜园二十八景诗石刻。东宫门檐额曰涧碧溪清,圣祖御书。带水屏山详后。
乾隆十一年御制虚朗斋诗由丽瞩楼而南,度石桥,为北宫门。沿涧东行,折而南,为东宫门。中为广宇回轩,曲廊洞房,密者宜燠,敞者宜凉,杗棁不雕,楹槛不饰。砻石周庑之壁,书兹山旧作,与摹古帖参半。南为曲水,藤花垂蔓覆其上。向南一斋曰虚朗。虚则公,公则明,朗之为义,高明有融。异夫昭昭察察之为者,要非致虚极不足语此。澹泊志乃虚,宁静视斯朗。川云供啸咏,天地任俯仰。隐几极目清,披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