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先农坛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 先农坛 先农,则神农也”引;“坛于田,以祀先农”引。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引)。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53

市人之巧者,又以各色彩纸制成莲花莲叶花篮鹤鹭之形, 谓之莲花灯。《燕京岁时记》

中元不为节,惟祭扫坟茔。初间,街头便有以彩纸作莲花及各种 花篮鹤鹭之形卖者,自十五日黄昏后,各巷儿童皆以纸莲荷叶,燃灯 其中,群行喊之:"荷叶灯,荷叶灯,今日点了明日扔。"众口一词。

又以巨蒿粘香,遍垂而燃之,如万点萤。又有好事者,糊棺材,屎桶 各灯,假锣鼓行敲之,有哭舅舅者。《春明采风志》

中元祭坟 中元不为节,惟祭扫坟茔而已。 中元烧法船

中元日,各寺院制造法船,至烧焚之,有长至数丈者。 中元城隍庙祀孤 江南城隍庙在正阳门外,南横街之东,先农坛西北,本朝康熙年建,

内有城隍行宫,每岁中元,及清明,十月一日,有庙市,都人近赛祀孤。

(以上燕京岁时记) 七月十五日,城隍庙赦孤,钓鱼台看河灯,各寺烧法船,阜城门

内荷花灯市,儿童点蒿灯、荷叶灯,人家上冢。 中元钓鱼台

钓鱼台俗名望海楼,即金代同乐园,又名鱼藻池,今为行宫,每 岁中元节日,游人多聚此,名为观河灯,实无灯可观。(以上天咫偶 闻)

下旬卖枣葡萄 七月下旬,则枣实垂红,葡萄缀紫,担负者往往同卖。《燕京岁时记》 七八月间金钟儿 金钟儿,续耻庵有齐天乐一词,序甚详。金钟儿,虫名,出明陵,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17

诗:"得意一声「拿纸片,」伤心三字「点灯笼,」"尝于某氏笔 记中见之。意殆"拿纸片"乃飞觞邀宾,其得意固宜;而"点灯笼" 则金尽裘敝,悒悒自去,其伤心亦可知。即此二语,于此中炎凉,概 括无遗,苟能尘梦参透,则裘马京华,直味同嚼蜡,复何趣之有?

曲院契盟 曲院中盛行契盟,诸姬多有结异姓骨肉,称姊妹行者,以齿雁列,

而行辈上率冠以"老",如行一则曰"老大",而行六则曰"老六"是 也。或曰,东粤闺女,有结十姊妹者,此俗今已蔓延及沪,沪风北渐, 先及曲中,其说似亦有所昉也。更有认干娘者,则犹世俗通行螟蛉之 例也。盖姬多认他姬之母或鸨为干娘,或径尊之为母,北姬通曰干妈

或妈,南姬则称为寄娘或姆妈。然鸨得继女,为计殊得, 他日姬得 适人,此干娘即须得有若干之酧赀。而诸姬以零丁孤苦,举目罕亲, 亦欲得藉干娘以自重,各有所见,而干娘之风盛矣。

新伶人 年来商侩牟利,沾染沪俗,崇楼七层,新世界独标奇观;旷野小

筑,先农坛遂成喧市。其间百戏杂陈,或歌或舞,倾城姝丽,连翩共 集,佻?无赖,趋之若骛,尤以演唱白话剧之新伶人,最为害马,曲 中诸姬,多受播弄,即大家姬妾,亦有遭其玷污者,叔世漓俗,可深 感喟。

捧角儿 斗方名士,饱嬉无聊,长日盘踞戏园,作牛吼怪态,名之曰"捧

角儿"。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319

途,魔力之大,可见一斑。近年 自行车会,最为时髦,青年富团结性,故迩日之集会,自行车大露头 角,名万里云程自行车会。如妙峰山走会中,及最近之先农坛游艺大 会中皆见之。自行车会自李学勤创练,蔚为艺术,后起之骑车家甚多,

其表演之种类,亦极复杂,惊险滑稽,大有可观。《民社北平指南》 在理会 北方有一种在理之会(不知是此理字否?其人自称为有理,或曰

在门槛),入会者不御烟酒,而鼻嗅明目散,如嗅鼻烟然。崇奉观音 像,有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之五字。余昔有一仆,曾在理,后因 不能戒酒,出会,告余不传之五字,即"观世音菩萨"五字也。此会 中人拳教视为师兄弟,不加害也。(拳匪闻见录)

在理教不吸烟,不饮酒,托之于观世音,而不能戒杀,食肉如常, 是非佛教而为杂教也。(京兆地理志)

阿肌酥 京师黄教喇嘛治病之药,有所谓"阿肌酥"者,丸药也,形如绿

豆,作丹砂色,又名"子母丸",分牝牡二种。以牝牡二粒置净瓶中, 严封其口,供养于净室中,每日清晨,焚香咒之,至四十九天,则满 一瓶,取治百病,据云,无不效者。(清代野记)

道教

京兆信道教者远不如佛教,而道观又远不及佛教十分之一。京师 白云观规模颇盛,然道教起于黄老,俗人信道者,但只向吕祖阁求药 方,及珍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329

祠庙记第十

社稷坛

 在州城西门外少南。

云雨、风雷、山川、城隍坛

 在州城南门外少西。

先农坛

 在州城北门外。

厉坛

 在州城东门外少北。

二贤祠

 在学宫内,祀狄梁公刘谏议。明昌平道栗永禄建,今废。

都龙王庙

在龙王山巅,明洪武八年重修,光绪四年祈雨有灵,奏请御赐祥征时若匾额,重修殿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369

灯夫肆名,每名岁支工食银柒两贰钱,雍正五年裁。闰银贰两肆钱,顺治十八年裁。

看监禁卒捌名,每名岁支工食银柒两贰钱,共银伍拾柒两陆钱。顺治九年裁银玖两陆钱,实支银肆拾捌两。闰银肆两捌钱,顺治十八年裁。

轿伞扇夫柒名,每名岁支工食银柒两贰钱,共银伍拾两肆钱。顺治九年裁银捌两肆钱,实支银肆拾贰两。闰银肆两贰钱,顺治十八年裁。

库书壹名,岁支工食银壹拾贰两,康熙元年裁。闰银壹两,顺治十八年裁。

仓书壹名,岁支工食银壹拾贰两,康熙元年裁。闰银壹两,顺治十八年裁。

库子肆名,每名岁支工食银柒两贰钱,共银贰拾捌两捌钱。顺治九年裁银肆两捌钱,实支银贰拾肆两。闰银贰两肆钱,顺治十八年裁。

斗级肆名,毎名岁支工食银柒两贰钱,共银贰拾捌两捌钱。顺治九年裁银肆两捌钱,实支银贰拾肆两。闰银贰两肆钱,顺治十八年裁。

  修理仓监每年银贰拾两,康熙十五年裁。

  贤良祠庙户壹名,工食银陆两,乾隆六年裁。

  先农坛农夫贰名,每名岁支工食银陆两。闰银壹两。

  功臣庙庙户壹名,工食银陆两,乾隆六年裁。

  仵作叁名,每名岁支工食银陆两。

州判俸银每年贰拾伍两捌钱玖分陆厘,薪银毎年叁拾陆两,共银陆拾壹两捌钱玖分陆厘,顺治十三年裁银壹拾陆两捌钱玖分陆厘,实支银肆拾伍两。乾隆二十六年改归延庆州,州判其银解部。闰银伍两壹钱伍分捌厘,顺治十八年裁。

  书办壹名,岁支工食银柒两贰钱,康熙元年裁。闰银陆钱,顺治十八年裁。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1

卷十四 一九一

天坛慎配享 告祭 斋期 祭器 省牲 脱舄 戒饰 世宗更制 元郊祀考

祈谷坛祈谷纪斋宫附

神乐观辨大司乐之误 西垣笔记

牺牲所

卷十五 二一七

山川坛神祇坛地祇坛太岁坛

先农坛明宗伯蒋德璟耤田考 考先农 考祭与耕同日 考不用亥 考坛制 考耕所 考谷种 考劳酒 考大蜡

旗纛庙

卷十六 二三二

地坛西垣笔记朝日坛

夕月坛

目录 三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33

衮,搢大圭,执镇圭;皇太子侍祀,服衮冕而执圭,诸臣奉祀。三献官司徒大礼使七梁冠,加笼巾、貂蝉。助奠以下诸执事官,冠制如貂蝉,无笼巾,而有六梁、四梁、三梁、二梁之异。御史冠二梁,加獬廌。俱青罗服,裳、绂、绶、环并同,笏以木。

祈谷坛

祈谷坛大享殿,即大祀殿也。永乐十八年建,合祀天地于此。其制十二楹,中四楹饰以金,余施三采。正中作石台,设上帝皇祇神座于其上。殿前为东、西庑三十二楹,正南为大祀门,六楹。接以步庑,与殿庑通。殿后为库,六楹,以贮神御之物,名曰天库。皆覆以黄琉璃。其后,大祀殿易以青琉璃瓦。坛之后,树以松柏。外壝东南凿池,凡二十区。冬月,伐冰,藏凌阴。以供夏、秋祭祀之用,悉如太祖旧制。至嘉靖二十一年,撤大祀殿,拟古明堂,名曰大享,每春行祈谷礼。隆庆元年,礼官言:先农之祭,即祈谷遗意,宜罢祈谷,于先农坛行事,大享礼亦宜罢。诏可。后至崇祯朝,复举行。

祈谷纪

祈谷用孟春上辛,礼也。明初,用二月上戊祭先农,不行祈谷,即嘉靖亦一再举而罢。崇祯

卷之十四 二〇三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47

春明梦余录卷之十五

山川坛

山川坛,在正阳门南之右,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墻,周回六里。洪武三年,建山川坛于天地坛之西。正殿七坛: 曰太岁, 曰风、云、雷、雨, 曰五岳, 曰四镇, 曰四海,曰四渎,曰钟山之神;两庑从祀六坛:左京畿山川,夏、冬季月将,右都城隍,春、秋季月将。二十一年,各设坛于大祀殿,以孟春从祀,遂于山川坛惟仲秋一祭。永乐建坛北京,一如其制,进祀天寿山于钟山下。嘉靖十一年,即山川坛为天神、地祇二坛,以仲秋中旬致祭。别建太岁坛,专祀太岁。东庑为春、秋月将,西庑为夏、冬月将,各二坛。前为拜殿、宰牲亭。南为川井,即山川坛旧井,有龙蛰其中。坛西南有先农坛,东旗纛庙。坛南耤田在焉。十年,定太岁、月将祭期,岁于孟春享庙,岁暮祫祭之日,遣官行礼。隆庆元年,礼官议天神、地祇既从祀南、北郊,仲秋不宜复有神祇坛之祭,罢之,而太岁之祭如故。

卷之十五 二一七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53

祀城隍之神,本非人鬼,安得诞辰,可谓妄谬。每岁南郊大祀坛、八月山川坛俱有合祭之礼,事体已重,比于天下府县之祭不同,所有前项祭告,烦渎无据,遂罢之。

先农坛

先农坛,在山川坛内西南隅,永乐中建。按洪武元年,御史寻适请耕耤田,享先农,以劝天下。上从之。二年,建坛。坛南为耤田,北为神仓。岁亲祭先农,以后稷配,已而又奉仁祖配。八年,令府尹祭,不设配。永乐建坛京师,一如其制,建于太岁坛傍之西南。为制一成,石包甎砌,方广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陛。西为瘗位,东为斋宫、銮驾库,东北为神仓,东南为具服殿。殿前为观耕台,用木,方五丈,高五尺,南、东、西三出陛。台南为耤田,护坛地六百亩,供黍、稷及荐新品物。又地九十四亩有奇,每年额税四石七斗有奇,太常寺会同礼部收贮神仓,以备旱潦。又令坛官种一百九十亩,坛户二百六十六亩七分。上耕耤田,亲祭,余年,顺天府尹祭。嘉靖中,建圆廪、方仓以贮粢盛。耕之日,上具弁服,诣坛躬祭如仪,更翼善冠黄袍,各官吉服。户部尚书进耒耜,顺天府官进鞭。上秉耒耜,三推三返。部臣受耒耜,府臣受鞭,府官捧

卷之十五 二二三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55

假借,岂籍田千亩,天子亲耕之乎?周礼疏云:籍田之谷,众神皆用,独言帝籍者,举尊言之。自天子三推以下,示有恭敬鬼神之法,又示帅先天下,故暂时耕,终之者,庶人也。说文曰:耤,帝耤千亩也。古者使民如借,故谓之耤,从耒,昔声,通作籍。韦昭曰:借民力治之,以奉宗庙,且以劝率天下使务农也。卢植曰:藉,耕也。左传鄅人藉稻,故知藉为耕。瓒曰:藉。谓蹈藉也。师古曰:瓒说是,今会典作耤,盖本之说文。

考先农

诗·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正义曰:周公、成王大(太)平之时,王者亲耕籍田,以劝农业,又祈求社稷,使获年丰岁稔。故序本其多获所繇,经则主说年丰,不及籍社,所以经、序有异也。月令:孟春,天子躬耕帝籍;仲春,择元日,命民人社。大司马:仲春,搜田,献禽以祭社。然则天子祈社亦以仲春,与耕藉异月,而连言之者,俱在春时,故以春总之。祭法云:王为羣姓立社,曰泰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亦曰帝社。此二社皆应以春祈之,但此为百姓祈祭文,当主于泰社,其稷与社共祭,亦当谓泰社、泰稷焉。郑玄谓:王社在籍田之中。按大明集礼云:周官·籥章: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郑氏曰:田祖,始耕田者,谓神农也。汉立官社,文帝令官祠先农。晋武诏复二社。北齐及隋又改曰先农。唐神龙中,礼官祝钦明议:以礼典无先农之文,先农与社本是一神,妄为改作,请改先农坛为帝社坛,以应礼经王社之义。至开元定礼,又采齐、隋之议,复曰先农。宋陈祥道曰:先儒谓王社

卷之十五 二二五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57

后亥日,经无明文。何佟之云:少牢馈食礼,禘太庙用丁亥,郑玄以不必丁亥,今若不得丁则用己亥、辛亥,苟有亥焉可也。梁天监中议,书云:以殷仲春,籍田理在建卯。于是改用二月。唐用孟春吉亥,宋用正月上辛后亥日。政和中,议礼局言:孟春亲耕,下太史局择日,不必专用吉亥。元用孟春吉亥。国朝以仲春择吉日行事。

考坛制

虢文公云:籍田之制,司空除于籍。汉文帝立坛于田所,其制如社之坛。宋于宫之震地八里外,整治千亩,中开阡陌,立先农坛于中阡西陌南。梁移籍田于建康北岸,筑兆域如南北郊。齐作祠坛于陌南阡西,广轮三十尺,四陛,三壝,四门,又为大营于外。唐高宗改籍田坛为先农坛,神龙初复改先农坛为帝社坛,于坛西立帝稷坛,礼同太社,惟不备方色,有异焉。坛高五尺,方五丈,四出陛,其色青。宋先农坛,九尺四十步,饰以青,二壝。元坛制同社坛,纵广十步,高五尺,四出陛,其色青,每方开棂星门。国朝坛在耤田之北,高五尺,阔五丈,四出陛。

考耕所

唐贞观中,议籍田所在。给事中孔颖达曰:礼,天子籍于南郊,诸侯于东郊。晋武时于东南,今于城东,不合古礼。太宗曰:礼缘人情,何常之有。虞书之平秩东作,已在东矣。又乘青

卷之十五 二二七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58

春明梦余录 二二八

辂,载黛耜者,所以顺于春气,故知合在东方也。于是遂定。宋初,耕于东郊。神宗元丰中,议以天子为籍于南郊,诸侯为籍于东郊,是为不易之典,而历世帝王循用东郊之制。乃依古礼,度地于京城东南,御耕位在先农坛壝门东南。

考谷种

周官内宰:上春,诏王后帅六宫之人,生穜稑之种,而献之王。先种后熟曰穜,后种先熟曰稑。必使后宫藏种者,以其有繁育之祥也;必生而献之者,示能育之,使不伤败,且佐王耕事,供祭祀也。此项,后惟宋文帝时行之。

考劳酒

周制:耕籍毕,反,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劳酒谓既耕而宴,以劳羣臣也。大寝,路寝御侍也。周语:虢文公曰:耕毕,膳(宰)夫陈享,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赏(尝)之,庶人终食。此礼,唐、宋皆行于还宫之次日,或择日赐宴。明制:耕毕,皇帝置酒于大次,从耕大臣、执事百官以及耆老、村社皆蒙赐焉。弘治元年二月,上亲耕耤穑田,礼毕,宴羣臣。时教坊司以杂剧承应,或出狎语,左都御史马文升厉声曰:新天子当知稼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听。即去之。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59

考大蜡

大蜡与耤田相为始终,而本朝唯于此阙焉。因请当东作方兴之始,既举耤田之礼,以祀先农于春,而以帅先农民,兴其务本之心,则百谷告成之后,载举大蜡之礼,以报先啬于冬,而以劳来农民,报其勤动之苦。惜未行。

崇祯壬午上亲耕耤田纪:今上御极之七年,岁在甲戌二月二十有七日,亲致祭于先农之神,行

躬耕耤田礼。至十五年壬午二月十九日,上复亲祭先农,行耕耤礼。泽为户科左给事中,同科员张希夏、沈胤培、左懋第、沈迅、戴明说导驾,躬逢大典,略纪其槩。壬午二月十九日己未卯刻,上驾至先农坛。六科同礼部堂上官导驾至具服殿,易皮弁,服绛纱祭服,至坛。坛上结黄幄。奉先农下设上拜位。上拜揖甚恭。礼毕,仍导驾至具服殿,易翼善冠、黄袍。太常寺奏请诣耕耤位,六科同礼部导驾至位,户部尚书傅淑训跪进耒耜,顺天府尹张宸极跪进鞭,六科、锦衣卫、太常卿导引上左手秉耒,右手执鞭,三推,步行犁土中,尽壠而止。耕时,教坊司引红旗两旁唱禾词,老人牵牛,二人扶犁,二人耕。毕,户部尚书跪受耒耜,置犁亭。府尹跪受鞭,置鞭亭。府尹捧青箱播种,耆老以御牛随而覆之。上御观耕台。于是大学士周延儒、贺逢圣、张四知、谢陞、陈演、吏部尚书李日宣六人耕东;定国公徐允祯、恭顺侯吴惟英、清平伯吴遵周、户部尚书傅淑训、兵部尚书陈新甲、工部尚书刘遵宪六人耕西;顺天府厅官各执箱播种。太常卿奏:耕毕,驾至斋宫,各官一拜三叩头,分班侍立;顺天府官率两县官耆老人等五

卷之十五 二二九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306

化光,德合无疆。超彼东周,嘉靖殷邦。西田集

原姜应麟无逸殿箴 维辟承天,日有万几。事起于忽,患生于微。惟彼哲王,励精宏化。若践春冰,若驭泛驾。几几公旦,远思令猷。爰陈无逸,入告嘉谋。勉勉我皇,愿思其义。自强不息,克勤罔替。毋谨大廷,而懈深宫。既虔厥始,必保其终。毋谓予明,视于无形。毋谓予聪,听于无声。毋谓天与,命不易哉。毋谓人归,民罔常怀。小臣进规,治道在迩。毋怠毋荒,夙夜敬止。考盘寤言

原夏言无逸殿西壁诗 睿藻承遗训,农歌启圣衷。千秋所无逸,七月咏豳风。帝学诗书在,神谋制作同。光昭文祖业,原上有新宫。桂洲集

原严嵩无逸殿直舍和夏少师韵 灯火通宵晃禁庐,雾窗云阁近宸居。瑞烟入坐香浮苑,寒色窥帘月到除。缑岭乍闻丹凤吹,谷城先访赤松书。归来未向人间说,天语新承燕对余。钤山堂集

增亲蚕殿在万寿宫西南,有斋宫、具服殿、蚕室、茧馆,皆如古制。按明世宗实录,礼部上言:皇后出郊亲蚕不便。是日召大学士张孚敬,令与尚书李时议,移之西苑。晡时,驾幸西苑,召二臣至太液池,使中官操舟渡之,入见于旧仁寿宫。上曰:朕惟农桑重务,欲于宫前建土谷坛,宫后为蚕坛,以时省观,卿等视其可否。二臣趋出视地,驾转昭和殿,期二臣于此。昭和殿即今瀛台也。金鳌退食笔记

原国初无亲蚕礼。嘉靖九年,勅礼部曰:耕桑重事,古者帝亲耕、后亲蚕以劝天下,自今岁始,朕亲耕,皇后亲蚕,其具仪以闻。于是大学士张璁等请于安定门外建先蚕坛,准先农坛制;旁设采桑坛,仿耤田制;其别殿如南郊斋制,少减其数;即斋旁起蚕房为浴蚕所。皇后采桑三条,后三宫夫人采五条,列侯、九卿夫人采九条,仍择民妇受桑浴蚕于内以终事。诏如议行。詹事府詹事霍韬言:皇后出难越宿,且郊外别建蚕室,则宫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333

行程录 以上四条原在世纪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据此条,燕京旧城周二十七里,至金天德三年展筑三里,见析津志所引金蔡珪大觉寺记。合计之,共周三十里。此皆指都城言之。至大金国志所称周七十五里者,则指外郛而言,犹今外城之制也。

〔又按〕辽金故都在今都城南面,元代尚有遗址,当时多谓之南城,而称新都为北城。自明嘉靖间兴筑外罗城,故迹遂渐湮废。其四至已不可辨。今即前人志乘、文集、碑刻所记,准以现在地面,参稽互审,如悯忠寺、昊天寺在今宣武门南,与广宁门相近,而元人皆称为南城古迹。又今城外白云观西南有广恩寺,即辽金奉福寺,距西便门尚远,而金泰和中曹谦碑记谓寺在都城内。又金天王寺即今天宁寺,在广宁门外稍北,而元一统志谓在旧城延庆坊内。又今琉璃厂在正阳门外,而近得辽时墓碑,称其地为燕京东门外之海王村。又今黑窑厂在永定门内先农坛西,而其地有辽寿昌中慈智大师石幢,亦称为京东。又图经志书载都土地庙在旧城通玄门内路西,通玄乃金都城北门,而都土地庙今在宣武门外西南土地庙斜街。由是观之,则辽金故都当在今外城迤西,以至郊外之地。其东北隅约当与今都城西南隅相接。又考元王恽中堂事记载,中统元年赴开平,三月五日发燕京,宿通玄北郭。六日午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68

增吴惟英游李园泛舟诗 海淀微嫌道路长,背城特地又新庄。登舟我欲偕元礼,选石君宜学赞皇。环榭依台浑是水,绕花沿柳半为廊。莫愁酒尽双杨下,村店青帘带夕阳。同上

〔臣等谨按〕李园今废。

增真武庙在先农坛西。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真武庙建于明代,本朝康熙十年修,有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编修左敬祖撰碑。

增斗姥宫在真武庙西。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斗姥宫,本朝康熙三十四年建,乾隆二十二年奉勅修。北极殿额曰神武镇斗姥阁,前楹额曰延寿阁,阁中额曰普慈。皆圣祖仁皇帝御书。北极殿前有碑二:一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查升书;一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高士奇书。

原灵佑宫在南城山川坛之北,旧为十方道院,止一楹尔。万历壬寅,始拓为三楹,名真武庙。越岁癸丑,司礼监魏学颜辟地数十亩,建阁一,为殿五,请于朝,赐额曰护国灵佑宫。碑文大学士福清叶向高所撰,湖广道御史晋阳潘云翼书。行国录

〔臣等谨按〕灵佑宫今存明大学士叶向高碑及天启乙丑王绍微撰重修碑。

原仁寿寺,显德庙遗址也。万历元年,银牛山行者真玉卓锡于此,内官张朝因宫女陈秋香闻之仁圣太后,遂捐资属司礼监冯保建寺。始于是年四月,明年正月赐额曰仁寿。有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69

李廷机、刘效祖二碑。析津日记

〔臣等谨按〕仁寿寺在灵佑宫西,李廷机、刘效祖二碑今俱无存。

原山川坛在天地坛之西,缭以垣墙,周回六里。中为殿宇,以祀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东西二庑以祀山川、月将、城隍之神。左为旗纛庙,西南为先农坛,下皆耕田。明一统志

原永乐十八年十二月,山川坛成。明成祖实录

原山川坛在正阳门南之右,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回六里。洪武三年,建山川坛于天地坛之西,正殿七坛,曰太岁,曰风云雷雨,曰五岳,曰四镇,曰四海,曰四渎,曰钟山之神。两庑从祀六坛,左京畿山川,夏冬季月将,右都城隍,春秋季月将。二十一年,各设坛于大祀殿,以孟春从祀,遂于山川坛惟仲秋一祭。永乐建坛北京,一如其制,进祀天寿山于钟山下。嘉靖十一年,即山川坛为天神地祇二坛,以仲秋中旬致祭。别建太岁坛,专祀太岁,东庑为春秋月将,西庑为夏冬月将,各二坛。前为拜殿、宰牲亭,南为川井,即山川坛旧井,有龙蛰其中。坛西南有先农坛,东旗纛庙,坛南耤田在焉。十年,定太岁将祭期,岁于孟春享庙岁暮祫祭之日,遣官行礼。隆庆元年,礼官议天神地祇既从祀南北郊,仲秋不宜复有神祇坛之祭,罢之,而太岁之祭如故。春明梦余录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70

原嘉靖九年,改定风、云、雷、雨神牌次序,曰云、雨、风、雷。上曰:云、雨、风、雷,天神也;岳、镇、海、渎,地祇也;城隍,人鬼也;焉可杂于一坛而祭之?议以城隍之神归之本庙,于常祭外添祭一坛。明嘉靖祀典

原祭云、雨、风、雷、岳、镇、海、渎、山川诸神,每三岁一亲祭,以丑辰未戌用事。云、雨、风、雷之神四坛,南向;五岳、五镇、五山、四海、四渎之神五坛,北向;京畿山川西向;天下山川东向。

原天神坛方广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级。壝墙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厚二尺五寸。棂星门六,正南三东西北各一。内设云形青白石龛四于坛北,各高九尺二寸五分。春明梦余录

原地祇坛面阔十丈,进深六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级。壝墙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厚二尺四寸。棂星门亦如神坛。内设青白石龛,山形三,水形二于坛北,各高八尺二寸;左从位山水形各一于坛东,右从位山水形各一于坛西,各高七尺六寸。同上

增神祇坛在先农坛内垣外之东南。正南三门,缭以重垣。东为天神坛,制方南向,一成方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级。坛北设青白石龛四,镂以云形,各高九尺二寸五分,祀云、雨、风、雷之神。壝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壝正南三门六柱,东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71

西北各一门二柱,柱及楣阈皆白石,扉皆朱棂。西为地祇坛,制方北向,一成广十丈,纵六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级。坛南设青白石龛五,内镂山形者三,祭五岳、五镇、五山之祇。镂水形者二,龛下四围凿池,祭则贮水,祭四海、四渎之祇,各高八尺二寸。坛东从位石龛山水形各一,祭京畿名山大川之祇。西从位石龛山水形各一,祭天下名山大川之祇,各高七尺六寸。壝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壝正北三门六柱,东西南各一门二柱,柱及楣阈皆白石,扉皆朱棂。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天神、地祇、太岁坛位俱在先农坛内,祈雨则遣官祭告,雨足则报祀。

原国初肇祀太岁,礼官杂议,因及阴阳家说十二时所直之神,太祖乃定祭太岁于山川坛之正殿,而以春夏秋冬四月将分祀两庑。或谓月将非经见者。按礼祭法,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太岁实统四时,而月将四时之候,寒暑行焉。今祭太岁、月将则固时与寒暑之神也。载诸祀典,孰谓非经见耶!余冬序录

原礼臣上言:太岁之神自唐宋以来祀典不载,惟元有大兴作,祭于太史院,亦无常祭。国朝始有定祀,是以坛宇之制,于古无稽。按说文:太岁,木星也,一岁行一次,应十二辰而一周天。其为天神明矣。亦宜设坛露祭,但坛制无考。应照社稷坛筑造,高广尺寸差为减杀,庶于礼适宜。诏可。明嘉靖祀典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72

原太岁坛在山川坛内。中为太岁坛,东西两庑,南为拜殿,殿之东南砌燎炉,殿之西为神库、神厨、宰牲亭,亭南为川井,外四天门,东门外为斋宫銮驾库,外为东天门。春明梦余录

原祭太岁、月将等神于太岁坛,每岁于立春大祫用事正祀某甲太岁之神,东庑春秋月将之神,西庑夏冬月将之神。明嘉靖祀典

增太岁坛在正阳门外西故山川坛内,明嘉靖八年建,本朝因之,乾隆十九年重修。每年于正月上旬吉日、十二月杪,恭祀太庙日,致祭太岁月将之神。恭遇皇上行耕耤礼致祭先农礼成,诣太岁坛拈香。正殿太岁,两庑月将坛。大清一统志

增太岁殿在先农坛之东北,南向七间,三出陛,各六级。东西庑各十有一间,一出陛,均四级。前为拜殿七间,拜殿东南燎炉一,坛内垣门四,各三间。神位南向,四时十二月各有主者,分祀两庑,东庑司春秋为位六,均西向,西庑司夏冬为位六,均东向。大清会典

先农坛在山川坛内太岁坛旁之西南,永乐中建。为制一成,石包砖砌,方广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陛。西为瘗位,东为斋宫銮驾库,东北为神仓,东南为具服殿。殿前为观耕台,台用木,方五丈,高五尺,南东西三出陛。台南为耤田,护坛地六百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73

亩,供黍稷及荐新品物。又地九十四亩有奇,每年额税太常寺会同礼部收贮神仓,以备旱潦。嘉靖中,建圆廪方仓,以贮粢盛,上耕耤田亲祭,余年顺天府尹祭。春明梦余录

〔臣等谨按〕明史礼志,嘉靖中建先农坛,高五尺,广五丈,与春明梦余录互异。

先农坛在太岁坛西南,明嘉靖中建,本朝因之,乾隆十九年重修。大清一统志

先农坛在正阳门外西南。制方,南向,一成,周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陛,各八级。东南为瘗坎。坛北为殿五间,以藏神牌,东神库,西神厨,各五间,左右井亭各一。东南为观耕台,方广五丈,高五尺,面甃金砖,四围黄绿琉璃,东南西三出陛,各八级,绕以白石阑柱。前为耤田,后为具服殿五间,南向,三出陛,南九级,东西各七级。东北为神仓,中廪制圆,前为收榖亭,左右仓十有二间,后为祭器库。大清会典

增乾隆十七年御制祭先农坛诗 莫非尔极粒群生,祀典躬行逮举耕。蔼蔼青郊含宿露,垂垂黄幕朗新晴。三推敢懈勤民志?七奏惟宣望岁情。好雨知时先受贶,益深兢业凛持盈。

增乾隆二十年御制祭先农坛诗 练日临祥亥,占农逮正晨。祈丰祀修洁,致敬宇维新。上年南北郊坛工竣,即命重修先农坛,并于壝外多植嘉树而禁种菜,以致蠲洁。时方蒇役。赞帝降嘉种,于时此大徇。即看土膏润,慰悚戴鸿钧。

增乾隆二十四年御制耕耤日祭先农坛诗 有事祈神佑,无非仰帝临。方坛修毖祀,姑洗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75

文、吏部右侍郎尹旻、通政使张文质耕其右。户部尚书马昂进耒耜,上耕耤三推,从耕者各五推九推讫,京尹及赤县令率耆庶终亩。水东日记

原嘉靖九年二月,上躬耕耤田,三公九卿执事官一十二员:昌国公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大学士张璁、翟銮,吏部尚书方献夫,兵部尚书李承勋,户部尚书李瓒,礼部尚书李时,刑部尚书许赞,工部尚书章拯,都察院右都御史汪鋐,翰林院学士顾鼎臣。进耒耜执事官五员:户部尚书梁材、太常寺卿陈道瀛、鸿胪寺卿魏璄、少卿孙伯义、顺天府尹黎奭。明嘉靖祀典

原崇祯七年二月,上亲祭先农坛,行耕耤礼。十五年二月,上复亲祭先农行耕耤礼。户部尚书傅淑训进耒耜,顺天府尹张宸极进鞭。上左手秉耒,右手执鞭,三推步行犁土中,尽垄而止。耕时,教坊司引红旗两旁唱禾词,老人牵牛二人,扶犁二人。耕毕,户部尚书跪受耒耜,置犁亭。府尹跪受鞭,置鞭亭。府尹捧青箱播种,耆老以御牛随而覆之。上御观耕台。于是大学士周延儒、贺逢圣、张四知、谢升、陈演,吏部尚书李日宣六人耕于东,定国公徐允祯、恭顺侯吴惟英、清平伯吴遵周、户部尚书傅淑训、兵部尚书陈新甲、工部尚书刘遵宪六人耕于西。顺天府厅官各执箱播种。太常卿奏耕毕,驾至斋宫,农夫终亩。科臣沈迅以教坊承应歌词俚俗,请改正。上谕礼臣:以后耕耤宜歌豳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76

风之诗。春明梦余录

〔朱彝尊原按〕耤田耕罢,燕及群臣,教坊承应作黄童白叟鼓腹讴歌为佯醉状。弘治初元耕耤,教坊以杂剧承应,左都御史马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黩乱宸听?即斥去之。思陵命改歌豳风,信卓见也。

增岁仲春吉亥,皇帝躬耕于帝耤,豫期由部奏请,命王三人、卿九人从耕。鸿胪寺豫于帝耤两旁东西各设从耕位,立表以识。前期一日,皇帝御中和殿,阅祭先农祝版,礼毕,阅耕具毕,乘舆还宫。至日,皇帝礼服诣先农坛,致祭毕,御具服殿更龙袍,从耕暨侍班各官更采服以竢。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具服殿御制额曰劭农劝稼。联曰:千亩肇农祥,寅清将事;三推勤御耦,亥吉祈年。皆皇上御书。

〔又按〕旧制,上耕耤,所司预设采棚于耤田上。乾隆二十三年奉上谕:吉亥耤亩,所重劭农,黛耜青箱,畚镈蓑笠,咸寓知民疾苦之意。而设棚悬采,以芘风雨,义无取焉。吾民凉雨犁而赤日耘,虽袯襫之尚艰,岂炎湿之能避?且片时用而过期彻,所费不啻数百金,是中人数十家之产也。其饬除之。遂为定例。

增帝耤正中陈躬耕黄耒,驾以黄犊。户部尚书一人立于右,东面;顺天府尹奉鞭立于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82

者,仁之锡也。庶土任宜,深耕易植者,政之式也。余一人念稼穑之艰难,躬胼胝而无逸。虽六府之孔修,犹日慎于一日。岂止于奉遗典而循行,慕前修而润色者哉?于时上率元臣,载拜稽首。奉万岁之觞,上一人之寿。镌玉策而纪瑶编,勒鸿猷以不朽。颂曰:于惟上圣,秉化权兮。洪泽汪濊,溢八埏兮。百祀咸秩,仪孔虔兮。爰稽昔典,耕耤田兮。帝既至止,三推先兮。群工卿寺,礼罔愆兮。农夫终亩,播殖蕃兮。以供粢盛,洁且蠲兮。雨风时若,大有年兮。小臣稽首,载扬言兮。顾文康集

原刘荣嗣驾耕耤田恭纪 青阳膏土动郊原,玉■乘时出应门。自古有年歌帝力,于今祈谷荷君恩。西畴柳带宫云暖,上苑花迎稼雨繁。田畯于时占介福,茨粱早已报曾孙。半舫集

增李霨耤田恭纪 昊天择厥子,惟德不以亲。圣人执大象,奠物非佚身。禋享有常秩,幽以悦百神。阜求不敢私,明以媚兆人。人神苟无憾,黄虞道弥淳。大兴县志

先农坛内垣东门外北为庆成宫,南向。正殿五间,崇基石阑,前左右三出陛,各九级。后殿五间,左右配殿各三间。正殿前时辰牌石亭一。内宫墙南三门,东西掖门各一。外宫墙南中三门,左右各一门。东南钟楼一。坛外垣周千三百六十八丈,东向门二,南北并列,南入先农坛,北入太岁殿,皆三门,角门一。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乾隆二十年会典进呈,奉御笔将先农坛斋宫改为庆成宫。

原旗纛庙在太岁殿之东,亦永乐中建。神曰旗头大将,曰六纛大神,曰五方旗神,曰主宰战船之神,曰金鼓角铳炮之神,曰弓弩飞枪飞石之神,曰阵前阵后神祇五猖等众,皆南向。旗纛藏内府,仲春遣旗手卫官祭于庙,霜降祭于教场,岁暮祭于承天门外。春明梦余录

〔臣等谨按〕旗纛庙旧址即今神仓,乾隆十八年奉谕旨:先农坛旧有旗纛殿,可彻去,将神仓移建于此。又原书引春明梦余录六纛大神,考明史礼志,作六纛大将,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83

彼此互异。

增观音寺在先农坛南。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观音寺,明崇祯十四年王应魁建,凿井施茶水。今井尚存,有翰林院编修鲁元宠撰碣。

增佑圣庵在观音寺南。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观音寺与永定门相近,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有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李戴撰碑。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11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八

城市 外城南城二

原祈谷坛大享殿,即大祀殿也。永乐十八年建,合祀天地于此。其制十二楹,中四楹饰以金,余施三采。正中作石台,设上帝皇祇神座于其上。殿前为东西庑三十二楹。正南为大祀门六楹,接以步庑,与殿通。殿后为库六楹,以贮神御之物,名曰天库,皆覆以黄琉璃。其后大殿易以青琉璃瓦。坛之后树以松柏,外壝东南凿池,凡二十区。冬月伐冰藏凌阴,以供夏秋祭祀之用。至嘉靖二十一年,撤大祀殿拟古明堂,名曰大享,每春行祈谷礼。隆庆元年,礼官言先农之祭即祈谷遗意,宜罢祈谷,于先农坛行事。大享礼亦宜罢。诏可。至崇祯十四年正月上辛,复行祈谷礼。十五年正月上辛,即在朔日,礼部以朝贺不便,请改十一日中辛。得旨,于中辛日行礼。春明梦余录

增祈年殿在成贞门北,坛圆,三成,南向。上成径二十一丈五尺,二成径二十三丈二尺六寸,三成径二十五丈。面甃金砖,围以石。石阑四百二十。南北三出陛,东西一出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79

王尹诸公一以重法绳之,使栗果恶少年交敛迹也!(寄园寄所寄录)

  补都中恶少年,狡狯百端,闻明季玉河桥有身蒙驴皮黑面利爪,夜吓行旅而谋其财者,相传谓为真鬼,既而事露伏法。又有于先农坛北昏夜两人相接为长人,葛巾木棉袍,见者以为魍魉,靡不惊仆,因取其衣资并以土塞人口耳鼻中,如此者岁余。一夕暗中有人贸贸而来,两人相接而立,其人亦渐长反过其顶,则真魍魉也。随以足踢两人,一殒于地,一气息尚存,为人言其事云。(查浦辑闻)

  补京师编民,男女之未年者,因事而出,多为奸民所攘,女胁为婢,子压为奴,否则载至遐徼殊域,若辽海,若朔漠,易羊马牛驼以规利。幸而败者常少,不幸而转市互鬻,使其父子兄弟妻女死生不相闻者,比比有焉。(归田类稿)

  补都人生子,往往阉割,觊为中官,有非分之福,或投为军,或夤缘入厂卫,穿白鞾刺事,又或十五结党横行街市间,号为闯将。其游手不自给者,目曰闲的儿,遇人移居,赁运家具。而长班一项尤多,见士子入京进取,辄随之,释褐后往来挟刺交谒,匪惟熟识缙绅邸舍,并娴习各衙门相见仪,以是仕者便之。然门生属吏修谒,必餍其欲而后许之入见,始进者未尝不以为憾。及为达官居要路,则每倚之为耳目腹心矣。迨崇祯甲申,都城一破,士大夫虽至不肖,未必尽甘心从贼,其如长班争先具职名投伪政府,并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44

贞元十五年岁次己卯七月,夫人卒于幽州蓟县蓟北坊,以其年权窆于幽州幽都东北五里礼贤乡之平原。是今之西安门,去唐幽州城东北五里而遥矣。金拓南城时,妆台在城之东北。至于元之中都,则今德胜、安定、东直三门外,皆城中地,而白马庙、琼华岛、妆台、太液池、柴市、悯忠寺、大悲阁,咸在南城。迨徐武宁又改筑,缩其北五里,废光熙、肃清二门,规制差隘。永乐中重拓南城,然悯忠寺、大悲阁,仍限门外。盖都城凡数徙,坊市变置,代有不同。今博访金元之遗迹,遂多湮没而无征矣。

考按:朱称琼华岛、太液池在南城者,乃指金时七十五里之外城,非金都三十里之内城也。元改建开都城去都东北三里,则指金之内城东北;若外城之琼华岛、太液池,元人卽于此营建大内,并未尝全弃其地。考又按:辽金故都在今都城南面,元代尚有遗址,当时谓之南城,而称新都为北城。自明嘉靖间兴筑外罗城,而故迹遂湮废,其四至已不可辨。今卽前人志乘、文集、碑刻所记,准以现在地面,参稽互审,如悯忠寺、昊天寺在今宣武门南,与广宁门相近,而元人皆称为南城古迹。又今城外白云观西南有广恩寺,卽辽金奉福寺,距西便门尚远,而金泰和中曹谦碑记谓寺在都城内。又金天王寺卽今天宁,在广宁门外稍北,而元一统志谓在旧城延庆坊内。又今琉璃厂在正阳门外,而近得辽时墓碑,称其地为燕京东门外之海王村。又今黑窑厂在永定门内先农坛西,而其地有辽寿昌中慈智大师石幢,亦称为京东。又图经、志书载,都土地庙在旧城通元门内路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52

居东直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并在东方。正红旗居西直门内,镶红旗居阜成门内,并在西方。正蓝旗居崇文门内,镶蓝旗居宣武门内,并在南方。盖八旗方位相胜之义。

按:无黑旗,两蓝旗卽黑旗也。其东方色则以汉兵緑旗补之。

京师虽设顺天府,大兴、宛平两县,而地方分属五城,每城有坊。中城曰南熏坊、澄清坊、仁寿坊、明照坊、保泰坊、大时雍坊、小时雍坊、安福坊、积庆坊。东城曰明时坊、黄华坊、思城坊、居贤坊、朝阳坊。南城曰正东坊、正西坊、正南坊、宣南坊、宣北坊、崇南坊、崇北坊。西城曰阜财坊、金城坊、鸣玉坊、朝天坊、河漕西坊、关外坊。北城曰崇教坊、昭回坊、靖恭坊、灵椿坊、发祥坊、金台坊、教忠坊、日中坊、关外坊。每城设御史巡视,所辖有兵马使指挥、副指挥、吏目。昔宋以四厢都指挥巡警京城,民间谓之都厢,元设巡警院,分领坊市民事,卽今巡城察院也。

  长元按:此五城分坊,系明旧制。明时内城隶中、东、西、北四城,外城隶南城。本朝五城,

  合内外城通分。内城割中城之东长安街迤南,沿城至西长安街路南,割东城之泡子街迤南,沿城至王府大街路东,割西城之抱子街迤南,西至城隍庙城根,隶南城。割中城之东单牌楼西至长安街,北沿王府大街至崇文街,割北城之东四牌楼路西至东直门大街交道口以南,隶东城。割北城之护国寺街路北至德胜门街西城墙止,隶西城。外城割南城之东河沿萧公堂起,出南北芦草园、三里河桥以西至猪市口,绕先农坛,北经石头胡同至西河沿万寿关庙止,隶中城。崇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40

透青天。与谁作伴人先老?阅世如流我独怜。卖却朝衫充一醉,免教归欠酒家钱。

长元按:同园、刺梅园,疑即李将军、封氏二园,俟考。

黑龙潭在先农坛西偏,有龙王亭,亦为祈祷雨泽之所。乾隆三十六年,命工鸠治,修饰整洁。

京师有三黑龙潭:一在城西画眉山,一在房山县,一在南城黑窑厂。其潭一方池尔,水涸时,中有一井,以石甃。

施闰章九日同人集黑龙潭,以偶病未赴诗:长安云物易为秋,九日羣登傍浦楼。雷雨此中生絶壑,蒹葭何处有孤舟?西山倒影当尊酒,大漠悲风试客裘。谁信少文怀五岳,良时偏卧不同游。

徐乾学集黑龙潭诗:城南仙馆问幽踪,陶穴人家路几重?古堞寒云连絶塞,高坛深树祀先农。绛霄九奏看翔鹤,碧甃千年起蛰龙。宴坐绳床无一事,洞门余霭落青松。

〇祝家园在先农坛西,左都御史祝氏别业,今无考。

王士祯同人招集祝氏园诗:黄门休沐暇,池馆惬招寻。人语碧苔径,鹤鸣修竹林。微风交落絮,流水澹春阴。坐爱儵鱼乐,悠然濠上心。

赵作舟同人集祝园诗:谁怜濠濮意,酒罢独登楼。藻动知鱼乐,花飞入客愁。无心同止水,何地不虚舟?芳草美人暮,惊风吹未休。

毛奇龄姬曼殊诗:阶草衔虚槛,亭榴接断垣。酒阑携锦瑟,请唱祝家园。西河注云:梁尚书清标有祝家园桂枝香词,姬最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41

爱歌之。

都城隍庙在横街之东,先农坛西北,本朝康熙年建。内塑城隍行宫,每岁清明、中元、十月朔日,都人迎赛祀孤。

东岳庙在都城隍庙东,本朝建,有顺治丙申内翰林刘泽芳、乾隆丁酉编修曹学闵二碑。

〇野凫潭在祈谷坛西北,积水十余顷,四时不竭,每旦有野凫游泳其间,因名之。

查慎行诗:潭潭积潦浸城隈,不长菰蒲长水菭。我梦江湖归未得,野凫何事却飞来?

〇南园在虎坊桥南,为昆山徐司寇乾学别业,今遗址无考。

徐乾学奉邀说岩先生同姜、朱二翰林虎坊别墅宴集诗:半岁苦淹病,病起乍行药。眷焉思所钦,踪迹久寥阔。市南虎坊园,幽居带林薄。雅堪延野色,凭眺有菌阁。相期展尘事,竟日共盘礴。巾车方及门,高驾俄趾错。青丝挈春酿,促坐成小酌。极望郊坛树,微风韵遥铎。惊沙白皑皑,流霭青漠漠。人生俯仰间,适志原无着。伊予经宿疴,盘辟类絷缚。翼大不能运,如彼雕陵鹊。托契惟沉冥,萦怀但邱壑。稷禹佐明时,巢许欣有托。己能齐鹏鷃,讵复岐龙蠖?粲粲濩泽公,开济负伟略。枯枝废雕锼,不材终匏落。潜见理则殊,奚烦更咨度?何为王僧孺,只解京华乐?吴歈让边筑,莼羹比羊酪。二君听我言,杯落大嗢噱。幸得张东门,无为咏场藿。

万明寺在虎坊桥东南香厂,为元水浙庵遗址。本朝康熙间重建,殿宇壮丽,称巨刹焉。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42

眼药庵卽浙绍乡祠之旁室,明时称稽山会馆,在虎坊桥东。庵内古铜大士像,传是晋阳庵移置者。

仁寿寺在先农坛北,显德庙遗址也。明万历元年,伏牛山行者真玉卓锡于此,内官张朝因宫女陈秋香闻之仁圣太后,遂捐赀属司礼监冯保建寺。有李廷机、刘效祖二碑,今无存。本朝乾隆间,士民重修,殿宇甚完整。

灵佑宫在先农坛北仁寿寺之东,旧为十方道院。明万历癸丑,司礼监魏学颜辟地数十亩,建阁一,为殿五,请于朝,赐护国灵佑宫。有大学士叶向高碑。本朝乾隆间重修。

天仙庙在灵佑宫西,本宫内旁殿,今为他羽士居之。

施闰章天仙宫寻徐善长诗:城东仙观远,白日到人稀。移病从开卷,官闲肯息机。青萝深石壁,高树隐郊扉。却许论诗客,淹留坐不归。

中城正指挥署在鹞儿胡同。

斗姥宫在天桥西,康熙年建,有圣祖御书普慈、延寿阁二额,三十四年翰林侍讲学士高士奇碑,四十四年翰林侍读学士查升碑。今士民重修,甚完整。

真武庙在斗姥宫东,建于明代,本朝康熙间重修,有翰林编修左敬祖碑。

先农坛一名山川坛,在正阳门外西南永定门之西,与天坛相对。缭以垣墙,周回六里。中有天神坛、地祇坛、太岁坛、先农坛,耤田俱在其内。

先农坛,制方,南向。一成,方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陛,各八级。东南为瘗坎。坛北为殿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44

瓮现,好雨杂珠倾。快慰豚蹄祝,潜消箕舌征。菑畬由宝训,庾廪寄苍生。共坐春台上,欣随木向荣。

太岁殿在先农坛之东北,正殿七间,南向。三出陛,各六级。东西庑各十有一间,前为拜殿七间。东南燎垆一。坛内垣南北东西各三门。

明初肇祀太岁,礼官杂议,因及阴阳家说十二时所直之神,太祖乃定祭于山川坛之正殿,而以春夏秋冬四月将分祀两庑。嘉靖间,礼臣言,太岁之神,自唐宋以来,不在祀典,惟元有之,祭于太史院。国朝始有定祀。按说文:太岁,木星也,一岁行一次,十二辰而一周天。其为天神明矣,亦宜设坛露祭。

神祇坛在先农坛内垣外之东南,正南三门,缭以重垣。

东为天神坛,制方,南向。一成,方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级。坛北设青白石龛四,镂以云龙,各高九尺二寸五分,祀云雨风雷之神。壝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壝正南三门六柱,东西北各一门二柱,柱及楣阈皆白石,扉皆朱棂。西为地祇坛,制方,北向。一成,广十丈,纵六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级。坛南设青白石龛五:内镂山形者三,祭五岳五镇五山之祇;镂水形者二,--龛下四围凿池,祭则贮水,--祭四海四渎之祇。各高八尺二寸。坛东从位石 龛山水形各一,祭京畿名山大川之祇;西从位石龛山水形各一,祭天下名山大川之祇。各高七尺 六寸。壝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壝正北三门六柱,东西南各一门二柱,柱及楣阈皆白石,扉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45

皆朱棂。

明嘉靖九年,改定风云雷雨神牌次序,曰云雨风雷。上曰:云雨风雷,天神也;岳镇海渎,地祇也;城隍,人鬼也;焉可杂于一坛而祭之?议以城隍之神归于本庙,于常祭外添祭一坛。坛垣东门外北为庆成宫,南向,正殿五间,崇基石阑。前左右三出陛,各九级。后殿五间,左右配殿各三间。正殿前时辰牌石亭一。内宫墙南三门,东西掖门各一。外宫南中三门,左右各一门,东南钟楼一。外垣周一千三百六十八丈。东向门二,南北并列,南入先农坛,北入太岁殿,皆三门,角门一。

〇旗纛庙在太岁殿之东,明永乐中建,神曰旗头大将,曰六纛大神,曰五方旗神,曰主宰战船之神,曰金鼓角铳炮之神,曰弓弩飞枪飞石之神,曰阵前阵后神祇五猖等众,皆南向。旗纛藏内府,仲春遣旗手卫官祭于庙,霜降祭于教场,岁暮祭于承天门。今庙废。

观音寺在先农坛南,近永定门,建于明万历中。崇祯时王应魁凿井施茶,今井存。有编修鲁元宠碑。佑圣庵在观音寺南。

西城会馆之著者,西河沿排子胡同曰江夏,三眼井曰婺源,延寿寺街曰潮州、长元,吴柴儿胡同曰鄱阳,杨梅竹斜街曰含和,廊房三条胡同曰浮梁,施家胡同曰青阳,煤市街曰漳郡,乾井胡同曰赣宁,百顺胡同曰晋太平,王广福街曰汾阳、新建,留守卫曰高安,石头胡同曰黄岩,西猪市曰潞安、赣宁、奉天、九江、平定、仁钱、翼城、浙绍,李铁锅斜街曰襄陵、三原、延定、肇庆,

书名: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屯里名称录 页码:99

大街 西市场西街 天桥商场 西市场南街 先农坛内 福长街 福长街头条 福长街二条 福长街三条 福长街四条 福长街五条 福长街六条 新农里 南纬路 西市场中街 西市场东街一巷 西市场东街二巷 西市场东街三巷 西市场东街四巷 西市场东街 城南商场 先农坛根 先农市场 天农市场 惠元商场 忠和商场 北三益里 文元里 积善里 义和里 信善里 聚星里 东经路 永安路(东段)西至万明路南口与第十七坊分界

第十一自治区第十七坊 本坊面积约合二十九万零九百二十五方公尺公所设于江南城隍庙内

蜡烛芯 高庙 永安路(西段)东至万明路南口与第十六坊分界 集贤里 寿长街 寿长街二条 寿长街三条 永安里 平安里 西经路 同益里 北纬路 禄长街头条 虎坊路 西四圣庙 铜法寺 荫德里 蔚文里 太平桥

第十一自治区第十八坊 本坊面积约合十二万四千二百方公尺公所设于粉房琉璃街路西廉钦会馆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3

正西坊 六牌二十四铺

正阳门外西河沿,至宣武门东响闸桥东。

徐家胡同 延寿寺 汾州营 三眼井 廊房胡同 羊肉胡同 柴胡同 笤帚胡同 二条胡同 取灯胡同 炭胡同 云峰寺 三条胡同 四条胡同 斜街 琉璃厂东门

抬头庵 杨毡胡同 缸市口 朱家胡同 刘?儿街 观音寺 五圣庙 店子街 筒子胡同 新火神庙 安南营 章家桥东 王皮胡同 小井儿 留守卫营

石头胡同 蔡家胡同 施家胡同 张善家胡同 云居寺胡同 井儿胡同 干井儿胡同 车营儿 马神庙街 猪市口西北 煤市口 寄骨寺(即万善寺)

正南坊 四牌二十铺 在新城中门里,天地坛西。

猪市口(西南往西) 厨子营 牛血胡同 宝鸡巷 西分司厅 千儿胡同 砖儿胡同 崇兴寺 双庙菜园 蛮子营 荣家胡同 响鼓庙 粉房刘家街 潘家河沿

黑窑厂(已上街南已下街北) 税务口 正阳门宣课司 皮条胡同 柏树胡同 陕西巷 河南营 外郎营 留守卫营 五道庙 猪市口南 要儿胡同 校尉营

焦狗头胡同 古佛庵 般若寺 赵锥子胡同 养牲所 养羊胡同 埋马坟

天坛即南郊,周十里,内有圜丘、神乐观、天师府、牺牲所,在正阳门外永定门内东。

地坛即山川坛,周六里,内有先农坛藉田,在永定门内街西。

崇北坊 七牌三十七铺 在新城广渠门东北角里。

崇文门外,东河沿往东,至都城东南角外,新城便门东北角内。

头条胡同 乔铁胡同 新板桥小市口 关王庙娘娘庙 二条胡同 中板桥小市口 天仙庙土地庙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03

厨子营

斗姥宫康熙三十四年建,地以宫名。东有真武庙,西有仁寿寺,旧为昭显庙,俱详寺观。

  任家头胡同

  大、小喇叭胡同 小胡同曰明开夜合胡同。井一。

  韭菜胡同

  穷汉市 亦称补拆市。拆或作陈。井三。小胡同曰大小眼镜胡同。

永定门大街

北接正阳门大街。井三。有桥曰天桥。桥西南井二,街东井五。东南则天坛在焉,西则先农坛在焉。俱详坛庙。农坛之南观音井一,明崇祯时王应魁所凿,以济道喝者。又南里许有佑圣庵,俱详寺观。《春明梦余录》:神乐观在天坛内之西。《藤阴杂记》:天坛道院即神乐署,昔为讌游之地,冯大木廷櫆神乐观送同年之官诗:尺五天边春昼睛,同游南陌麴尘生。客来弥勒龛中坐,诗向桃花潭上成。胡南苕会恩道院看牡丹诗:碧落清虚人罕到,春林诘屈马偏谙。又有道院祈雨诗,斋宿即事诗。乾隆七年,因游人杂沓,奏禁栽花,拆毁酒肆,至今不植花卉,惟古松尚存。《卷葹阁集》:偕同人饮天桥酒楼诗:过桥春五里,登阁树三重。风转阛声沸,尘将游骑冲。莺花怜震荡,衣袂竞织秾。咫尺郊坛外,春云总似龙。孙尔准泰云堂词集:小寒食宿雨初霁,蹋春至天桥,登酒楼小饮,稚柳清波,漪空皱绿,渺渺予怀,如在江南村店矣。楼额曰杏花天,因倚声书壁。野或编:京师最重午节,天坛游人极盛,联镳飞鞚,豪门大估之外,则中官辈竞以骑射为娱,盖皆赐沐请假而出者。《水曹清暇录》:天坛中隙地产益母草,守坛人煎以为膏售人,颇道地。春时又产龙须菜,生食香脆可口。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3

凡 例

一、本编分为上、中、下三编:第一编专载沿革、城池、宫室、苑囿、坛庙之属;第二编专载内城街市;第三编专载外城街市。其四郊以外,留俟将来。

二、本编所采书籍,自明清著述以及现代名人著作,偶有见及,无不分类排列。但编者见闻有限,自不无举一漏百之讥。

三、本编引据书籍,俱仍原书,不加改窜,如本朝或前清等语,多仍其旧。

四、本编以正文与附注相资发明,并于正文之下载明次叙,以便检阅。

五、本编所采诸家记述,以事实为主,不重艺文,故于诗词文章,仅录一二,余多从略。

六、本编街市,系按坊间发行之《北京街市图》所列界线划分区域,其中管辖不免或有差误,

容俟随后订正。其一街而分属两区管辖者,只能列于一区之内,不另他见。

七、各处游览处所,本可系属于各区街市之间,且故宫已改为故宫博物院,景山、三海、天坛、社稷坛、先农坛已改为公园,而以历史关系,故列宫阙、苑囿、坛庙与沿革、城池并为一编,并以钟楼、鼓楼附于编末,以便考古者之研究,余仍各从其地。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45

自外垣之北流入。④由南垣出,设闸启闭。先蚕神殿西向,左右牲亭一,[井亭一],⑤北为神库,

南为神厨。垣左为蚕署三间。蚕所亦西向,为屋二十有七间。

[三] 《皇朝通典》:"康熙年间,设蚕舍于丰泽园左。乾隆元年,建先蚕[坛]于安定门外,七年,改建先蚕[坛]于西苑之东北隅。垣周百六十丈,南门正门三楹,左右门各一。为坛一成,方四丈,高四尺,陛四出,各十级。西北为瘗坎。坛东为观桑台,台高一尺四寸,广一丈四尺,陛三出。台前为桑园,堂[台]后为亲蚕门,内为亲蚕殿。殿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殿后为浴蚕池,池北为后殿,规制如前殿,均覆以绿琉璃瓦。宫左为蚕妇浴蚕河,自外垣之北流入,由南垣出,设闸启闭。南北木桥二,南桥之东为先蚕神殿,西向,覆以绿瓦。左右牲亭一,井亭一。北为神库,南为神厨。(殿)垣左为蚕署三间。北桥之东有屋二十七楹,西向,是为蚕所,皆符古制云。每年季春之月,皇后亲飨先蚕,由礼部预劄钦天监,选择三月吉巳日致祭,具题请旨。皇后亲蚕,先期致斋三日,恭设斋戒牌铜人于交泰殿,届期以太牢祭先蚕之神,不读祝文,行三献礼领福受胙,并与皇帝亲耕先农坛同。皇后不行亲祭之年,则遣妃一人恭代行礼。妃嫔、公主福晋以下,文官三品、武官二品、大臣、命妇以上咸致斋陪祭。女官执事者,均于宫人内选充,并于内监中置蚕宫令一人,丞一人,专司蚕坛茧馆诸务"。

[四] 《大清会典事例》:"凡亲蚕之礼,置桑田于西苑先蚕坛之东南,中为躬桑位,筑台

于桑田北,为皇后观采桑之位。岁季春吉巳,皇后躬祀先蚕,如蚕已生,则于次日。如蚕未生,则内务府奏请另择吉日。豫期,宫殿监督领侍奏请妃嫔二位,内务府奏以公主、福晋、夫人三位,令[命]妇四人从采桑。前期一日,宫殿监设案于交泰殿中,内务府奉宸苑堂官率所属以龙亭彩亭陈采桑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57

自三代以下,虽颇有异同,其义率准诸此。前清之制,祭社稷坛之礼,每岁春秋仲月上戌祭太社太稷之神,同坛同壝。每遇旱潦,亦申虔祷。社主用石,半埋土中(其后全埋,今不知其所在)。稷主用木,祭则恭设神牌。太社位右,太稷位左,均北向。以后土勾龙氏配,东位西向,后稷氏西位东向。凡祀社稷坛为大祀,皇帝亲诣行礼。先于中和殿阅视祝版,版用白质墨书,玉用方珪,用礼神制帛,牲用太牢,乐用七奏。春以夹钟为宫,秋以南吕为宫。舞用八佾,配位无珪。祭日如遇风雨,则在拜殿行礼。雍正二年平定青海,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四十一年平定金川,俱在社稷坛行献俘礼。祭之日,设乐舞于壝门内,坛下两旁坛官各二人,执长竿侧立于坛东西,以御飞禽。又备龛于坛下,如遇风雨,即以覆护神牌。有司设幄次于拜殿内,大驾御辇,由阙右门入东北门,至社稷坛外门外,御礼轿入右门,循戟殿东行至拜殿东阶下,降舆升阶,诣坛行礼,礼成升舆亦如之。

 [二]社稷坛自民国三年朱启铃(钤)长内务时代,改为公园,辟门于南(嗣又辟门于西,今不用),名曰中央公园,是为北平公园之始。嗣后先农坛公园、北海公园等继之,而终不如中央公园之地位适中,故游人亦甲于他处。春夏之交,百花怒发,牡丹芍药,锦绣成堆。每当夕阳初下,微风扇凉,品茗赌棋,四座俱满。而钗光鬓影,逐队成群,尤使游人意消。逐年以来,建设亦臻完备。十七年南北统一,乃改名曰中山公园。兹录其碑记如左,以见兹园之大概:

  "民国肇兴,与天下更始。中央政府既于西苑辟新华门为敷政布令之地,两阙三殿,观光阗溢。而皇城宅中,宫墙障塞,乃开通南北长街、南北池子为东西两长衢,禁御既除,熙攘弥便,遂不得不亟营公园为都人士女游息之所。社稷坛位于端门右侧,地望清华,景物钜丽,乃于民国三年十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65

中祀牺牲之神。后为官署,东西列屋以食[饲]牲牵。外垣内西南钟楼一。

圜丘祈年殿共围垣六重。内垣高丈一尺,址厚九尺,顶厚七尺,周千二百八十六丈一尺五寸,外垣高丈一尺五寸,址厚八尺,顶厚六尺,周千九百八十七丈五尺。西向。门二,南北并列,南入圜丘,北入祈年殿,皆三门,角门一。[一][二][三][四]

注:

[一] 《宸垣识略》:"考按:朱彝尊原书,南城坛兆,止载明代而不及金、元。考《元史·祭祀志》:中统十二年,于丽正门外东南七里建祭台,设昊天上帝皇地祇位。成宗即位,始为

坛于都城南七里。则知元之郊坛,亦在城南。又考《析津志》:郊天台在京城之南五里,即金大定时拜郊所建。然则原书载在郊坰,金之拜郊台者即是也。今附志[述]缘起于此,以存金元坛兆旧典云"。

[二] 《宸垣识略》:"又按:明代奉[泰]元门内有禜雩坛,①今则雩祭之礼皆于圜丘敬谨将事,至泰元门迤东,今惟建设神库、祭库及宰牲亭、井亭,其禜雩坛不复存矣(按:禜雩坛今在先农坛之南,系乾隆七年另设)"

[三] 《宸垣识略》:"天坛井泉甚甘冽,居人取汲焉。又生龙须菜,又益母草,羽士炼膏

以售,妇科甚效(按:天坛益母膏,至今犹为妇科圣药,但设肆以售,非羽士也)"。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69

中殿九楹。惟太庙为太祖之庙,中殿中楹,自应仍照旧规,不加改饰。其东西各四楹,敬仿道光元年奉先殿成案,增修改饰,余地尚为宽,展东次楹及又次楹为昭位,供奉太宗文皇帝、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圣祖仁皇帝、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高宗纯皇帝、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宣宗成皇帝、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孝静成皇后神牌。西次楹及又次楹为穆位,供奉世祖章皇帝、孝惠章皇后、孝康章皇后;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孝圣宪皇后;仁宗睿皇帝、孝淑睿皇后、孝和睿皇后;文宗显皇帝,孝德显皇后神牌。将来穆宗毅皇帝、孝哲毅皇后神牌升祔,供奉宣宗成皇帝之次"。观此,可知前清庙制之大概矣。

[四] 又按:祔祀太庙诸臣:武功郡王礼敦、武功郡王福晋、礼烈亲王代善、睿忠亲王多尔

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通亲王多铎、武肃亲王豪格、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通达郡王雅尔哈齐、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慧哲郡王福晋、多罗宣献郡王界堪、宣献郡王福晋配飨东庑;直义公费英、东宏毅公额亦都、武勋王杨古利、忠义公图尔格、昭勋公图赖襄、勤伯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阿桂、超勇亲王策凌、傅恒、福康安、兆惠、僧格林沁配飨西庑。又按:太庙于民国十三年曾一度改为和平公园,开放数日,即行停止。至今仍封闭如故。

四、先农坛

先农坛,一名山川坛,在正阳门外西南,永定门之西,与天坛相对,缭以垣墙,周回六里。中有天神坛、地祇坛、太岁坛、先农坛,藉田俱在其内。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70

先农坛,制方,南向,一成,方四丈六尺,①高四尺五寸,四出陛,各八级。东南为瘗坎。坛北为殿五间,以藏神牌。东神库,西神厨,各五间。左右井亭各一。东南为亲[观]耕台,②方广五丈,高五尺,面甃金砖,四围黄绿琉璃,南东西三出陛,各八级,绕以石栏柱。前为藉田,后为具服殿五间,南向,三出陛,南九级,东西各七级。东北为神仓,中廪制圆,前为收谷亭,左右仓十有二间。后为祭器库,缭以周垣,南门一,每岁亲耕,有御制三十六禾词,被乐人歌之。[一][二]

[三]

注:

[一] 《大清会典事例》:"凡耕藉之礼,置耤田于先农坛之东南,中为帝藉[耤],筑台于藉[耤]田北,为皇帝观耕之位。岁仲春或季春吉亥,皇帝躬耕帝藉[耤],豫期由部奏请,命王三人、卿九人从耕。择吉,皇帝于丰泽园先行演耕。是日,顺天府尹以龙亭、彩亭陈设耕具,皇帝躬耕,耒耜及鞭皆饰以黄布,嘉种以稻。从耕三王、九卿布种以麦谷菽黍,各盛青箱,由长安左门入至午门外亭止。府属官奉入左门,至太和殿陈于案,户部官举案入中和殿,陈于殿中。皇帝御中和殿,阅视[祭]先农祝版,次阅耕具,毕,还宫。户部及顺天府官奉耤具送耤耕田所。至日,皇帝礼服诣先农坛,致祭毕,御具服殿更龙袍。帝耤正中,陈躬耕黄耒,驾以黄犊。户部尚书一人立于右,东面;顺天府尹奉鞭立于左,西面。耤田东西陈从耕朱耒各六,驾以黝牛。歌禾辞,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72

执叉扫,麾彩旗,披簑戴笠,执钱镈者暨牵牛耆老、上农夫、中农夫、下农夫均东西面序立。届时,礼部司官举红旗三麾,各执事齐赴耕所。礼部尚书奏时,皇帝出具服殿,恭导致耕位,南向立。从耕三王、九卿暨各官以次就位,户部尚书跪进耒,顺天府尹跪进鞭。皇帝右秉耒,左执鞭,耆老二人牵犊,上农夫二人扶犁,皇帝行耕耤礼。和声署吏[史]扬彩旗,鸣金鼓,歌禾辞,左右随行,顺天府丞奉青箱以从,户部侍郎播种。皇帝三推三返,毕,③歌止。户部尚书、顺天府尹跪受鞭耒,礼部尚书奏请御观耕台。从耕三王、九卿以次受耕耒,三王五推五返,九卿九推九返,顺天府两县官率耆老农夫仍至耤田终亩,礼部尚书奏礼成。皇帝乘舆还宫。及秋,玉粒告成,择吉收存神仓,以供天地宗庙"。

[二] 前清定制,每岁仲春亥日,皇帝亲诣先农坛躬行耕藉礼,先期户部、礼部堂官偕顺天府尹进耕藉耒耜及穜稑种,届期以太牢飨先农之神。祭之日,皇帝御礼轿自外北天门入内北天门,循太岁殿后,转至坛东北隅降舆(有时于观耕台东南隅降舆),诣坛,行三献礼,饮福受胙,礼成,乃躬耕藉田,仍于降舆处御礼轿诣太岁殿降香。民国以来,诸神之祀典均废,今已改该殿为忠烈祠。

[三] 《天咫偶闻》:"先农坛居永定门内之西,周回六里,缭以周垣。岁三月上亥,上率

王公九卿躬耕。彩旗轻飏,仰纷矞于五云;乐句徐敲,乐丰穰于万姓,礼乐皆寓稼穑艰难之意。旧制设彩棚于田上。乾隆二十三年上谕:耤亩所重劭农,黛耜、青箱、畚锸,簑笠,咸寓知民疾苦之意。而设棚悬彩以芘[庇]风雨,义无取焉。吾民涼雨犂而赤日耘,虽袯襫之尚艰,岂炎湿之能避。且片时用而过期徹,所费不啻数百金,是中人数十家之产也,其饬除之。此后遂为定例。又: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73

耕藉之乐,不同他典所用,有腰鼓、[拍]板。所歌皆御制禾词。每歌一句,偃一旂次。上四推毕,诸王及诸臣始耕。余备员水部,曾敬瞻焉"。

又按:顺治十年,定于仲春亥日祭先农。后改为三月亥日,以六壬亥为天仓也。往时以祈谷时祭,不燔柴。顺治十七年定用燔柴礼。

校勘记:

① 方四丈六尺 《宸垣识略》卷一〇"先农坛"条:"方四丈七尺"。今录此供参考。

② 观耕台 观,原误作"亲",今据《宸垣识略》卷一〇"先农坛"条改。

③ 皇帝三推三返,毕 《日下旧闻考》卷五五引《大清会典》载:"皇帝四推四返,毕"。今录此供参考。

太岁殿在先农坛之东北,正殿七间,南向。三出陛,各六级。东西庑各十有一间,前为拜殿七间。东南燎炉一,坛内垣南北东西各三间。[一][二]

注:

[一] 《宸垣识略》:"明初肇祀太岁,礼官杂议,因及阴阳家说十二时所直之神,太祖乃定祭于山川坛之正殿,而以春夏秋冬四月将分祀两庑。嘉靖间,礼臣言,太岁之神,自唐宋以来,不在祀典,惟元有之,祭于太史院。国朝始有定祀。按说文:太岁,木星也,一岁行一次,十二辰而一周天。其为天神明矣,亦宜设坛露祭"。

[二] 前清顺治元年,定每年于正月初旬诹吉,及十二月岁除大建于二十九日,小建于二十八日,遣官致祭太岁之神。太岁神牌新正月黄纸墨书,照年建干支,书某干支太岁之神,笼于牌上,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74

南向,俟岁除祭毕,同祝帛送燎。康熙时,亲征噶尔丹遣官致祭,凯旋遣官祇告亦如之。又每遇岁旱,则遣官致祭于天神、地祇、太岁之神,并于城外洁净处所,搭造席棚,遣官致祭四海之神。乾隆七年,议准孟夏后不雨祈于天神、地祇、太岁坛,次祈于社稷坛,次祈于太庙,皆七日一祈。或小雨不足,还于各坛祈祷如初。雨足报祀,并以四海神位已在地祇坛内,停止搭棚望祭。咸丰九年,文宗亲诣大高殿时应宫祈雪,派王分诣三坛恭祀。穆宗以后祈雨、祈雪恒如之。

神祇坛,顺治初年建,亦曰天祇坛,在先农坛内垣外之东南。正南三门,缭以重垣。东为天神坛,制方,南向。一成,方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上九级。坛北设青白石龛四,镂以云龙,各高九尺二寸五分,祀云雨风雷之神。壝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壝正南三门六柱,东西北各一门二柱,柱及楣阈皆白石,扉皆朱棂。西为地祇坛,制方,北向。一成,广十丈,纵六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级。坛南设青白石龛五:内镂山形者三,祭五岳五镇五山(启运山、天柱山、隆业山、昌瑞山、永宁山)之祇,镂水形者二。龛下四围凿池,祭则贮水,祭四海、四渎之祇。各高八尺二寸。坛东从位石龛山水形各一,祭京畿名山大川之祇。西从位石龛山水形各一,祭天下名山大川之祇,各高七尺六寸。壝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壝正北三门方[六]柱,①东西南各一门二柱,柱及楣阈皆白石,扉皆朱棂。[一]

注: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75

[一] 《宸垣识略》:"明嘉靖九年,改定风云雷雨神牌次序,曰云雨风雷。上曰:云雨风雷,天神也;岳镇海渎,地祇也;城隍,人鬼也;焉可杂于一坛而祭之?议以城隍之神归于本庙,于常祭外添一坛。"

校勘记:

① 壝正北三门六柱 六,原误为"方",今据《宸垣识略》卷一〇"神祇坛"条改。

坛垣东门外,北为庆成宫,南向,正殿五间,崇基石阑。前左右三出陛,各九级。后殿五间,左右配殿各三间。正殿前时辰牌、石亭(各)一。内宫墙南三门,东西掖门各一。外宫[墙]南中门三,左右各一门,东南钟楼一。外垣周一千三百六十八丈。东向门二,南北并列,南入先农坛,北入太岁殿,皆三门。角门一。

旗纛庙在太岁殿之东,明永乐中建,神曰旗头大将,曰六纛大神,曰五方旗神,曰主宰战船之神,曰金鼓角铳炮之神,[曰]弓弩飞枪飞石之神,曰阵前阵后神祇五猖等众,皆南向。旗纛藏内府,仲春遣旗手卫官祭于庙,霜降祭于教场,岁暮祭于承天门。今庙废。[一]

注:

[一] 按:先农坛,自民国初年即改为城南公园,售票较其他公园为廉,然以僻在城南,游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87

屏车骑,易冠裳,轻裘缓带,笑傲自得,放浪形骸之外,不复有拘束矣。酒庄则公宴小集,听从其便,是合戏庄酒馆为一者,特无歌舞耳。乾隆间,金陵楼与今戏庄异,亦合戏园酒馆为一者,雅座小卖,熊鱼兼美,任适口体,无愧醉乡(小屋垂帘,分曹而饮曰雅座,肥甘蔬筍选味而尝曰小卖,酒庄酒馆皆然,戏庄则无之,今戏园俱有茶点无酒馔,故曰茶楼)。金陵楼于五十一年丙午秋八月停市,今多不知其处,或以五和楼、东昇楼当之,非也。广和楼盖即其地云。又广和楼柱今皆欹斜南向,如金陵瓦官阁然,或言楼高受朔风震■,理或然欤!又春台、三庆、四喜、和春为四大徽班,其在茶园演剧,观者人出钱百九十二曰座儿钱(此散座也,官座及桌子则有价)。惟嵩祝座儿钱与四大班等。堂会必演此五部,日费百余缗,纒头之采不与焉。(戏庄及第宅綵觞宴客皆曰堂会)。下此则为小班,为西班,茶园座儿钱,各以次递减有差,堂会则非所与闻。"

外城南面天坛、先农坛两处,占地甚广,前清时皆禁地也。今则虽已开放,然以距城较远,游者仍稀。城南游艺园,备具诸般杂耍,系由商办,近年亦稍衰落,现已停办。故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一带,仍多荒僻,苇塘菜圃,与冢墓相间,昔年官立义冢,多在外城以内。[一]施粥厂舍,亦均在南横街、三里河各处,以其为贫民之所麇集也。[二]

注:

[一] 《大清会典事例》:"中城义冢三:一设永定门内香厂;一设南城永定门外地方;一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02

[二] 《藤阴杂记》:"陈泽州《三晋会馆记》,尚书贾公治第崇文门外,东偏,作客舍,以馆曲沃之人,曰"乔山书院",又割宅南为三晋会馆。"[三] 《顺天府志》:"新开路有常山、曲沃、安陆诸会馆。"按:大栅栏同仁堂药肆,相传数百年,贸易兴盛,肆主人乐氏寓新开路,栋宇联街,支族繁衍,北平商业以斯为最。

[四] 《顺天府志》:"北官园,旧有介休会馆。案:明桂萼疏言,三里河附近势家庄园,成化间杨茂尝议修濬,竟阻不行。吴长元谓,今草场胡同东有平乐园、南北官园、贾家花园等名,皆昔时园亭遗址也。"

[五] 《天咫偶闻》:"崇文门外板井胡同,有祝姓,人称米祝。盖自明代巨商,至今家犹殷实,京师素封之最久者,无出其右。祝氏园向最有名,后改茶肆,今亦毁尽(国初人多有祝家园诗词。《宸垣识略》谓在先农坛西;《藤阴杂记》谓在安定门西,皆非也。《毛[西]河诗》:①"挟筝怜小妇,请唱祝家园"。则当时且以入之时调矣)。"

[六] 《顺天府志》:"喜鹊胡同有杨氏园,近设电报(商)局于此"。②

校勘记:

① 毛河诗 应作"《毛西河诗》"。据《天咫偶闻》卷六改。

① 电报商局 应作"电报局"。据《京师坊巷志稿》卷下改。

自长巷上四条胡同之南口东达于崇文门大街者,在西曰兴隆街,十七年改新开路,迤东者为东兴隆街,[一]再东曰木厂胡同。自兴隆街而南[曰]庆云巷胡同,而东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44

外之确证也。嘉靖筑新城后,並未断流,故梁园得引入其中。今虎坊桥下有枯渠,直抵南下窪,盖其故道之仅存者,余皆不可考矣。元筑新城于辽、金故都东北,而以故都城为旧城。《元一统志》载旧城坊名颇悉,似新旧两城本不相属。《呆斋集》言东半入朝市间,以梁园废城为西半遗迹者,核其地望,疑未足据。"《茶余客话》:"黄兰岩民部寓梁家园,积水到门,颜其堂曰半房山,后有疑野亭、朝爽楼,前对西山,后绕清波,极亭台花木之盛。池之南北,旗亭歌榭不断,遊人泛舟,竟夜忘返,赋诗者甚多,惟张文端一首尤传诵。"《藤阴杂记》:"康熙中,龚尚书鼎孳《招董玉虬文骥梁园李家庄汎舟观灯诗》云:"此地足烟水,当年几溯遊"。王横云有《宋荔裳招饮梁家园诗》:"半顷湖光摇画艇,一帘香气扑新荷。"沈心斋有《陈以树招饮梁家园警露轩诗》:"野旷天高启八窗,门前一碧响淙淙。"《日下旧闻考》称,南极于魏村,似又在右安门外,今莫知其址。但知北城有梁家园,空旷平原,并无烟水。余己卯入都,但见堆积粪土,后筑官房,李吏部调元寓焉。筑看云楼,有"槛外远山排闼绕,楼前积水当湖看"之联。今有僧募盖寿佛寺,设义学。"《顺天府志》:"寿佛寺在梁家园。寺立于乾隆四十四年,僧莲性募建也。梁园明时都人建,在京都之西南废城边,旧有水道,今湮。"《有正味斋日记》:"二十七日过候罗碧泉修源于梁家园,昔王院〔阮〕亭①与宋荔裳诸君曾泛舟于此。"明程敏政《篁墩集》:"京师卖花人联住小南城,古辽城之麓,其中最盛者曰梁氏园。园之牡丹、芍药几十亩,花时云锦布地,香冉冉闻里余。"《匏翁家藏集》:"小南城梁家园往时芍药最盛,人多携酒赏之。后其家废,无一本在者。"《京尘杂录》:"梁家园在虎坊桥,或云故真定相园也。其南则下窪子在焉,是为先农坛。后梁园亭榭树石无存者。有僧营佛宇其中,曰寿佛寺。募诸善男子善女人,日费八金为糜粥以食饿者。五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57

第六章 外五区各街市

自正阳门大街过东西珠市口而南以达于永定门,曰天桥,[一]桥之东西,商贩云集。桥之南,东为天坛,西为先农坛。均见第一编。两坛之外多洼地,春夏之交,常成泽国。民国五、六年时,先农坛外商人支茅作屋,建水心亭,设茶肆,游人颇盛,近已俱废。秋季水涸,都人放马赛车于此,今此风亦渐息矣。永定门内东西有小街市,东曰棋局子胡同,其北有头条、二条、三条胡同,西曰佑圣寺。稍北曰北夹道,再北曰蒋家胡同,再北曰观音寺,其西曰南大院,曰井儿胡同。

注:

[一] 《顺天时报丛谈》:"天桥在正阳门和永定门之间,有桥无水,地处极高,相传为北京平原之最高处。桥仅三梁,石栏四,两旁原有矮棚,久已倾圮。至民国又复重修,戏棚甚多,在东则率多布摊及旧货摊、估衣棚,北连草市,东至金鱼池。善于谋生之经济家,每多取材于此。至其西面,则较东为繁盛,戏棚、落子馆(即坤书馆)为多,售卖货物者殊尠。民国三、四年间建有水心亭,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58

亦颇有清凉之致,现已改修。其北建有天桥市场,内多酒饭店、茶馆之属,其他营业总难持久,颇呈寥落状况。惟此处收买当票及占算星命者异常之多,亦殊为市场中之特色。天桥迤西,先农坛以东,今日已成最繁盛之区域,且自电车路兴修以后,天桥之电车站,更为东西两路之总汇,交通便利,遊人益繁。自水心亭停业后,该地基已为某资本家取得所有权,现已平垫地基,鸠工运料,行将为大规模之建筑,是该处将必有最大娱乐场。即现在该处所有戏棚,已有五、六处之多,落子馆亦称是,茶肆酒馆尤所在多有。该处有福海居者,俗所谓王八茶馆是也,系年代最久之茶馆,至今犹依然存在,亦该处之陈迹也。由此迤西,沿途均为市肆,茶馆为最多,饭铺次之,杂耍场与售卖货摊亦排列而下,洵为繁夥之市廛。至其西则与先农市场接武矣。先农市场,为先农坛之一部份,系近从城南遊艺园划分而来。缘先农坛在今日已分为四:一为先农坛;一为城南公园;一为城南遊艺园;一即为先农市场。该处市场,成立之时最晚,系仿照东安市场办法,中设市肆及遊戏处所,以备遊人之观览,建筑亦极趋新,虽较之东安市场为弗逮,然亦为外城最通俗之娱乐所在云。其西则为城南遊艺园,该园景物,久为都人士所欣赏,然此已为两次改造,第一次之园门,即今日城南公园之园门,与新世界相对峙,后以新世界停业,该园又另辟新门,即今日所有之门楼,处于大森里之间,洵可为北京繁华娱乐之优胜区域。又西偏则为城南公园,在炎夏中为消夏之福地。园中景物,本先农坛之旧观,茶坊酒肆,少资点缀,亦足为软红尘中之清凉世界。西首有四面钟,遊人蝟集,每至夕阳西下,绿女红男,成群结夥而来,指点园中景物,犹如海上望神山,大有可望而不可及之势。天桥之东为天坛,本郊祭之所,较先农坛少小。坛中风景最足令人注目者为圜丘,其有兴趣者为土井及益母草,现虽几经沿革,而风景犹昔。清季曾于是地设立陆军无线电传习所,未久即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72

道庙以及莲花河四神庙等处,虽为下等娼妓,然较之早年,亦已进化。在南之灵佑宫,现为外右五区警察署。天仙庙、斗姆[姥]宫故址犹存,而庙貌已不可仰瞻矣。先农坛以北,原有明沟,以通街市积水,夏日暑气薰蒸,行者掩鼻而过。清末即将此沟填平。其西一带,由永安桥以北直至虎坊桥以南,均兴修为土马路,交通上便利殊多。并在其北地方,如香厂改为香厂路,万明寺改为万明路,牛血胡同改留学路,复在其处建筑大森里楼房,开辟花埠。其北则新民戏院,亦最近之新建筑,惟规模较小耳。其后有平康里,开辟不久,原容纳三等妓女而设,初时尚有几家,生意极不畅旺,未几星散。现在之平康里,率多为乐户人家及附属者所僦居。由此而西,自城南遊艺园至第一舞台之南北马路,亦系最近开辟者,因其地原有板章胡同,故即名为板章路。沿此路而南两傍商店林立,多为新式建筑,可谓为北京最新式之商埠。该路一带饭庄饭馆极多,其次化妆品公司、绸缎店,最近又新辟落子馆矣。此项新布置未可谓非北京最新之进化。在此地层楼高耸,建筑宏丽之新世界,于民国初元成立,其时往遊者颇不少,都人士亦多赞赏。楼有四层,连接相通,建造颇不腐旧,布置亦颇得法。及至城南游艺园成立,新世界大形减色,其后逐渐低落,遂至債台高筑,断续数四,延至现在,正式歇业者已四、五年。近日纵有许多风传,谓该商场出售,改开某种商场云云,然均为揣测之词,未能见诸事实也。"按:香厂一带,近日市面尤为零落,新民戏院业被焚毁,城南游艺园亦已停办,大森里、平康里艳帜早撤,无复游人踪迹,固不仅新世界未能复整,徒有高楼矗立,供人怅望而已。

自万明路而西曰阡儿胡同,[一]又西曰腊烛芯胡同。《顺天府志》芯作心。又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74

[三] 《燕京访古录》:"宣武门外南横街东口外有城隍庙。城隍殿神楼前置有喜轿及仪式,其神楼中有床及新婚装饰品。相传某贵人女一日往祭城隍,及归昏迷不醒,未几即卒,当其弥留时,曾告家人曰:城隍爷欲娶我为妻,今将归之。比卒,某贵人痛惜掌珠,为制嫁妆,送其灵牌于庙中,置神楼前,至今犹存。"《顺天时报丛谈》:"江南城隍庙,在先农坛之西,清乾隆间重修。原为都城隍庙,后改为江南城隍庙。传说者甚为神秘,多不可靠。每年阴历清明节、中元节、十月一日,为该寺开放之期。开放时,亦颇热闹。东邻即为东岳庙,亦明刹,庙中有七十二司,所谓泥犁地狱是也。此两庙现均同时开放,烧香还愿者,每于开放时,纷至沓来,犹见迷信风俗盛之。"

[四] 《顺天府志》:"粉房琉璃街,《大兴张志》作粉房刘家是也。有汾水、延平、晋江、廉州、解梁、萍乡、万载、河南、怀宁、新会、天津诸会馆。"田雯《古懽堂诗话》:"己未,余领冬曹节慎库。七月,自横街移居粉房巷,先至其处,督奴子搬家具,闷坐久,作诗题壁,有"东野家具少于车,墙角殊立山薑花"之句。俄而渔洋至,见而和之。次日遍传都下,和者百人。"陈兆仑《紫竹山房集·移居和阮裴园学浩韵》:时与阮同日移寓,梁新居即仆旧赁也。诗有云:"灯原无尽传何代,粉已成灰剩有坊。自注:近寓粉房琉璃街,屋后隙地弥望,名下洼子"。齐召南《赐砚堂集·句山移寓粉坊叠韵诗》:"两髯公据东西垒,三馆人联远近坊。自注:张南华鹏翀、周石帆长发寓占东西。又同馆寓宣武门南约二十[余]人。"②《阅微草堂笔记》:"阳宅之说,余终不谓然。然所见实有凶宅。京师斜对给孤寺道南一宅,余行吊者五,粉坊[房]琉璃街极北道西一宅,余行吊者七,给孤寺宅曹中丞学闵尝居之,甫移入,一夕二仆并暴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77

[十四]东为哪叱庙,为黑龙潭,[十五]东达于先农坛后身,南达于右安门东城根。

注:

[一] 《日下旧闻考》:"黑窑厂为明代制造砖瓦之地。康熙三十三年奉旨,交窑户备办,此厂遂废。其地坡陇高下,蒲渚参差,都人士登眺者往往而集焉。"

[二] 《顺天府志》:"黑阴沟东有三圣庵,迤南有火神庙。又南里许曰黑窑厂。[其东半里许曰黑龙潭],①旧为祷雨之地,有龙王亭,今圮。西南里许曰陶然亭。"

[三] 《顺天府志》:"四屏园,屏俗讹平。"《藤阴杂记·毛西河四屏园送吴郎中归里赋诗》:"园在横街口,荒冢累然。"

[四] 《顺天府志》:"南堂子胡同有法华寺。迤南曰板井,东有关帝庙,明刹也。又南半里许曰东珠营、西珠营,有龙泉寺、[龙树寺],②西有太清观,明万历间建,今重修。"

[五] 《宸垣识略》:"黑窑厂今废。窑上建真武殿三楹,翼以小屋,道人居之。路口有灵官阁,坡径迂回,盘折而上,[可以眺远],③名曰窑台。夏间搭凉蓬,设茶具。重阳后,苇花摇白,一望弥漫,可称秋雪。沈德潜有登高诗。"《藤阴杂记》:"黑窑厂登高诗充栋,[不过写景]。④惟渔洋四律,苍凉沈郁。龚芝麓花朝 集,又招汪苕文、王阮亭、李湘北、陈其年饯董玉虬,以秦州杂诗分韵。《徐憺园集》有《陈说岩太宰招同竹垞、西溟黑窑厂最高处燕集诗》:张幄以御风,重毡覆青油。芳茵藉促坐,曲几罗庶羞。似支搭帐幄,未有亭阁。"《顺天府志》:"《觉生诗钞》,《春日瑶台看雪诗》,又有《雪后登瑶台诗》,改窑为瑶。"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78

[六] 《顺天府志》:"慈悲庵,古刹也,在黑窑厂西,陶然亭东偏。庵有康熙二年侍读北平田种玉撰重修碑。碑作观音庵,谓创于元,沿于明,则招提胜境由来旧矣。壁间有康熙乙亥江藻《陶然吟》石刻,则曰慈悲,似一庵而二名也。其院内有辽石幢一,辽寿昌五年慈智大德师佛顶尊胜大悲陀罗尼幢并记。又其庭前有金石幢一,金天会九年造,四面各镂佛像,其三隅刻咒文,亦陀罗尼幢也。"《顺天时报丛谈》:"窑台附近一片荒塘,四围芦苇,清光绪间言此处有妖出现,遂空巷往观。芦苇尽为好事者拔去。芦苇为窑台庙中僧人种植,经此蹂躏,窑台和尚遂成贫乏,现在该处寺已无考,台上仅有大殿三间,夏间卖茶,夏日凉者多往就焉。"按:《天咫偶闻》:"先农坛之西,野水弥漫,荻花萧瑟,四时一致,如在江湖,过之者辄生遐思。光绪甲午四月,忽相惊水中有物,声如牛而不见其形,民庶骇然。讹言日起,逐日往观者近万人,大京兆出示禁之不止。"此即《顺天时报》所云光绪间有妖出现之说。民国初元,怪声又作,当事者拔除芦苇,戽去潭水,得一大鸟,怪声盖自鸟出。于是讹言乃息,鸟陈列于农事试验场,名之曰大老妖,予曾见之。

[七] 《顺天府志》:"龙泉寺在黑窑厂西,本旧刹。明成化间僧智林重建,旧为缁流挂锡之地。有明碑一,谢一夔撰。碑云:"出正阳门,南行五里许,有故寺曰龙泉,岁久倾废,无遗构,其地已为编氓所有。正统八年秋,大兴隆寺僧万松游锡于是,见地位亢爽,山水秀拱,喟然叹曰:是不可以作金刹而妥佛灵耶?询之邻叟,知为龙泉故址。遂诛茅结庵于其地之隙,慨然以兴复为己任,即赎回其地基,聚材鸠工,先作正殿,次祖师、伽蓝殿,又次之山门、廊庑、方丈、僧舍与夫庖庾之所,钟鼓之悬,像位之列,莫不次第毕具。而土木藻绘,焕然一新。事闻,诏复锡以旧额,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82

寄啸歌。爱鵻绿之上帘,雨痕可染;比鹭樆之编径,月色都通。不必辨毛许之误文,究孙郭之同异。其东为楼三楹,绕以丛竹,可以栖止畸士,仿儗隐居。西为危楼一间,方广二仞,窗虚四敞,帘垂一重,西山缭青,凭槛可数。朱右臣侍郎眉之曰翰山楼,游息宜于高明,佳境副其题目矣。岁在桃除,月逢夏五,蒲英汛酒,榴火凝庭,小设羹匏,相邀裙屐,与胡匡伯比部东西分酿,南北夹厨,约恩施樊子云门、黄岩王子弢甫、会稽陶子仲彝孝貌兄弟饮于寓斋。小户易酣,佳兴未已,遂同车入寺,憩于斯楼,轻荫匝檐,凉风在幌,佳茗数瀹,清谈不疲,蝴蝶自飞,芳草无碍,语笑出于天半,鸦鹊望其下风。游女钗符,低飐于花雨;市人角黍,高堆于绿阴。有节物之娱,极婆娑之乐焉。至于南揽江亭,西带崇效,红墙近映,翠幕遥开,挹危蝶之浮云,数平林之过鸟,暮景晻暧,归骑缤纷。逝阴促于驶波,盖戬难于上第。古人不作,将续乎夜游;来者如斯,莫忘夫今乐。缀以短制,首唱八言,和而赓之,是存五子。"《骨董琐记》:"龙树寺本唐兴诚寺。龙爪槐,嘉庆中补植,其废亦久。南皮张文襄之洞尝补种二株,招名流觞咏其下,今即其地为祠,以祀文襄。"《天咫偶闻》:"野凫潭,在先农坛西。积水■然,与东城鱼藻池等。其北为龙泉寺,又称龙树院。有龙爪槐一株,院以此名,久枯,僧人补种一小株。院有二楼,东楼为满洲高士炳半聋所筑。炳故家子,以不治生而中落,亦不复仕进。筑此楼居之,贫至不能晨炊。日惟作书评画,相访者多不接纳。有音闻远、图牧山之风,亦近代一畸人也。吾友毓赞臣俊曾葬山左诗人王公玉于寺后,种杏花十余株。张淑宪篆书"山左诗人王公玉之墓"。刻石竖墓前,赞臣为作铭刻于后,又近代一畸事也。"周沈观《游龙树寺诗》序云:"同樊山竹勿寻龙树寺不得,遂过龙泉寺小憩。既苾■上人导往龙树,则楼宇荡然,惟双槐杂立榛莽中。相与徘徊嗟叹而已。樊山感而成咏,予亦继作。原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87

游燕处赋诗"。《顺天时报丛谈》:"黑龙潭,在先农坛西,原为旧时祈雨之所。潭边有龙王亭,极形清寂,现已蔓草荒烟,斜阳流水,潭之云何,祇一片蒹葭耳。"按:都中所称为黑龙潭者有

三:一在城西之眉山;一在房山县;一在黑窑厂,即上述者是也。

校勘记:

① 据《京师坊巷志稿》卷下"黑阴沟"条云,在"旧为祷雨之地"之前应补"其东半里许曰黑龙潭"句。

② 南堂子胡同......有龙泉寺。据《京师坊巷志稿》卷下"南堂子胡同"条云:"有龙泉寺、龙树寺"。本段

注[十一]亦曰有"龙树寺"。

③ ......有灵官阁,坡径迂回,盘折而上,名曰窑台《宸垣识略》载:"......有灵官阁,坡径迂回,盘折而上,可以眺远,名曰窑台"。据补。

④ 黑窑厂登高诗充栋《藤阴杂记》卷十原作:"黑窑厂登高诗充栋,不过写景"。据补。

⑤ 钟声互答"声"应作"鱼",即"钟鱼互答"。据《日下旧闻考》卷六一引《谢一夔重建龙泉寺碑略》改。

⑥ 武家窑《京师坊卷志稿》卷下"南堂子胡同"条云"武家窟"。录此备查考。

⑦ 宣武城之南 疑"城"作"门",即"宣武门之南"。

⑧ 慈慧庵"慧"应作"悲"。据《顺天府志》卷一四改。

书名:大清畿辅先哲传 下册 页码:52

 舍,择良师。主平山书院,进十县子弟训迪之,人文蔚兴。尝以延民累岁多逋粮,无以偿,辄请于上官,愿代民完补,以违例被劾,部议鉴其诚,驳之,复其官。兆梦以宦游久,不欲再出。家居数年而卒。

朱宏仁 李元升 刘羹和

朱宏仁,字完一,清丰人。雍正元年进士,五年,授山东昌乐知县。时田文镜为总督,吏治尚严急,宏仁持大体,多善政,其折狱务察情实,不轻笞人,人无不各得其意以去。催科吏未尝至里舍,岁终税不满,出俸银充之。异时,商民岁出官使钱悉罢免,耗羡银三分去一。乡士大夫间有馈遗,无所受。父老有献瓜菜者,受之,坐之堂下,赐以食,问岁丰歉及民间所疾苦。又时出循行乡社,民有娶妇生子者,劳以壶酒。在官四年,民大和悦,以诖误去官,邑民为立生祠。久之,复以事过县,民相率持一钱、饭一孟逆诸境上,数十里不绝。

同里李元升,康熙四十七年举人,雍正二年,选授陕西蓝田知县。八年秋,有螟食禾,元升具牲醴告以文,大雨忽作,螟绝而禾不伤。元升仁慈廉洁,见义勇为,举乡饮,纂邑志,一时百废俱兴。时奉檄建仓廒,修先农坛,立节孝祠,接济军需,悉出家财应之,秋毫不扰民。代篆高陵,蓝田民争于境上,后反蓝田,高陵民不能留,泣送数十里不绝。

书名:清宫词 页码:139

兵部尚书裕德告我曰:联军欲入乾清宫瞻仰,伊官服立于干清门外,印度兵到,拔其花翎,解其 朝珠而去。

景运门前缺守兵,裕公前步我随行。为言御马腾檐上,食尽苔花与草茎。

裕公为紫禁城留守大臣,山人入朝房请画稿。公往巡视景运门一带,予随行。公指某屋曰:是屋 中有御马多匹无人喂养,跳在房檐上,将青苔野草皆食尽。

泰和殿下谢天恩,进士排班入禁门。己丑而还音律缺,宫商雅奏向谁论。

向来殿廷音乐具备,皇上登泰和殿受贺,阶上击金钟玉罄,泰和门抚琴瑟击柷敔应之。己丑而后,泰和门音乐撤去,礼崩乐坏,而清室以亡。

兆民生计在犁锄,古意犹存耕藉图。稼穑不知根本失,公卿努力学农夫。

丙午祭先农坛,予以御史奉派弹压坛门跸路。是日奉旨派小恭王恭代。与其事者有张冶秋、陈雨苍及警部堂、司各官。

革命青年遍匿踪,督辕兵到逞威风。天街逮捕无人管,都在袁家掌握中。

丙午年春夏,袁世凯派兵入京城逮捕革党。官民惊愕,不敢过问,恐其反噬以为通党也。人人皆知指鹿为马,试行其术。而太后方向用,亲贵与交欢,百官噤不敢言,于是辇下亦归袁掌握中。 万国时针杪刻同,仁和王相抱疑衷。手招内监灯前看,却笑瑶池晚一钟。

一日王相早到枢廷,呼内监到灯前,取时表相校对。内监曰:开西苑门是六钟二刻。王相笑曰: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51

国朝宫史续编 二四〇

迁坐临斋日, 新年值上正。月令广义引田家五行云,上正三节,初三日也,尊岁首故称上,或曰彼中呼为夏正三,盖夏建寅正也。新岁祈年于初三日致斋,适逢令日。民天实惟食,国本莫如氓。腊雪恩虽被, 上年冬腊月,近畿及各省均得雪优渥,天膏普被,为近年所罕觏,实深欣感。 南方意每萦。上年湖北、安徽、江苏各属,秋成偶歉,虽截漕蠲绥,拯济再三,春前雨雪可冀麦收,而春耕尚早,南顾仍深缱念。

麦成三白渥,颙冀稻田耕。

圣制祭社稷坛斋居养心殿作 丙午

  节庆甫云毕,还宫肃三斋。张灯过闹厌,变食喜静皆。凡南郊大斋,迁居斋宫,忌用辛辣。若庙社之斋,则在养心殿斋居,虽弗忌辛辣,亦不用生葱韭。理事亦如常,引见抡弼谐。是日引见一百三十余人。春云时作止,祈佑甘雪佳。苏杭知渥沾,淮徐音尚乖。荆歙尤缱念,去岁逢旱灾。斋当清净心,奈愁纷萦怀。

圣制次辛祈谷还宫斋戒之作 丁未

例弗来年斋, 今年上辛在正月初二日,若于是日行祈谷礼,则致斋当自上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为始,是以遵定例,改用次辛。次辛精祭谐。还宫三日先, 去声卽景五言排。东壁图书聚, 斋宫东配殿,贮国初以来臣工恭进诸盛典诗册之入选者。层楼珠玉皆。占年诚庆慰,然敢释虔怀。

圣制养心殿斋居诗 己酉

郊祭御斋宫,余非迁坐躬。每岁祈谷、常雩、南郊三大祀外,凡遇祭祀,皆在养心殿致斋,虽不御斋宫,而𢥴恪之忱,则无异也。肃仪虽有别,致敬本来同。勅命励无逸,祈年吁屡丰。底知春意发,梅朵亚盆融。

圣制养心殿斋居诗 己酉

中祀弗迁坐,斋居一例诚。食非戒辛辣,乐定彻音声。常斋虽弗居斋宫,弗忌辛辣,然一例不饮酒,不作乐也。 半夜闻霏雪,逮辰幸放晴。慰和虞并集,总是为春耕。今春得雪甚优,又虑春寒有妨耕作。昨夜半复得雪,而辰刻旋卽晴霁,实堪欣慰。

圣制斋居有作 庚戌

三日斋居一日增,所为中祀欲亲承。夙愿一二年内于中祀躬祭一周。去岁于历代帝王庙、先农坛皆以亲祭。兹启銮前正值春仲祀期,是以朝日坛、文庙亦将躬亲荐享,以尽予诚。左坛朝日坛在都城东。北庙文庙在皇城北。值相接,今岁仲春适值二月初五日丙辰,次日丁祭释奠,又次日仲春上戊祭社稷坛, 故连四日斋戒。 春仲戊祈诣实应。天锡八旬曼以羡,心钦一已继而绳。缅夷又递请封信,富纲奏,据署腾越州总兵定住禀,探得缅国长孟陨将遣使来京祝厘,并欲求请封号,此皆希觏之事,感蒙昊眷,益切虔寅。美善尽裁滋业兢。

圣制斋宫卽事 辛亥

季月渥沾霖,宜农兆庶谌。趁耕苗已发,常请祭方临。已愿应时雨,其如靳泽阴。迩日傍晚,每阴而未雨。

明当诣坛宿,虔惕意难禁。

圣制斋居卽事 乙卯

   腊雪昨年渥,戒居斋殿深。慰和虑兼顾,上年秋雨过多,入冬后各直省多报雪泽,惟京畿微劳盼望,至腊月下 旬得雪盈尺, 固以为慰, 而雪大过寒, 又恐或致伤麦, 暨三日后快晴, 始释所虑。亏与昃殷心。日月薄食,固可前知。然予仰蒙昊佑,方以盛满自戒,今正朔望垂象示警,何莫非上天慈爱之心,惟当益增敬凛,不敢事虚文。以此惟增惕,无他祇益钦。消灾成语在,钦天监奏,日月食后三日得雪,其灾卽解。新年积雪未消,正宜晴霁,若上元后再得甘霙,是所颙望。节后祝霙谌。

圣制斋居卽事 乙卯

  昨岁因巡瀛,雩坛遣恭代。然而望泽忧,沿途惟轸慨。令春幸蒙佑,优渥甘膏沛。却以每作阴,心恐霖过最。自究愿尽善,愿多愁所会。时旸此斋居,颇觉方寸泰。咄此复失言,捷音盼卽逮。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二十九 二四一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891

先农坛。在州城西北隅。藉田四亩九分,坐落城墙根。旧在城隍庙东,雍正六年,知州李百奎建。每岁季春择吉,知州率僚属及农官致祭,行耕藉礼。厉坛。在州城北一里。每岁清明、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奉城隍主于坛正中,南向,设无祀鬼神位于坛下,左右祭之。城隍庙。在州城东南育秀街。明永乐中,知州陆震建。知州李鼒撤而新之。正德间,知州张轨重修。关帝庙。在州城东门内。康熙六十年,住持僧因临募缘补修。每岁春秋择吉并五月

十三日致祭。咸丰六年,升入中祀。火神庙。在州治东怀仁街。雍正九年建。土地祠。在州治仪门内,西向。明成化六年,知州李鼒建。东岳庙。在州治东北。旧所治东怀仁街。明正统八年,知州古节建。成化九年,知州

李鼒重修。三皇庙。在州治西南承化街。真武庙。在州治西北。明宣德十年建,天顺七年重修。玉皇阁。在州城十字街。台高数丈,下有四达门洞,左右有钟鼓楼。明崇祯五年建,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八五五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339

峰。仓谷十万石,又公仓三万余石,棉甲铁甲各八百副。使民菽粟如水火,尽充耘耔无疲慵。一万一千十二户,庶哉富矣登时雍。官屯三十座,耕种公田,养育兵三百四十名,壮丁三百名,牛三百头。丁岁交粮二十二石。旗站官庄共一万一千十二户,男妇共七万四千五百七十有六口。又惟大事戎与祀,岁时肸蠁凝蕃祉。雀跃争趋万寿宫,祝厘令节兹焉是。在南门外。文昌列宿耿元精,真武尊辰虔祝史。牛神马祖杂龙王,先啬先农田畯喜。文昌阁在马祖庙内,真武庙、牛神庙皆附焉。龙王庙在南门外,先农坛在土城外南门东。经画如斯已万全,蚩蚩淳闷安其天。随刊不数庚辰迹,拓始争谈癸亥年。神谶碑真自天发,‘莫来耕’语谁雕镌?康熙初,土人掘地得碑,上刻‘莫来耕’三大字,署唐年号。案唐疆宇不及此,疑好事者伪托之也。造物何心存悋惜,庙谟极力

穷垓埏。武将文臣何不有,故家巨族勤官守。崔枝(艹禄)由水师历仕至尚书,海兰察由行伍以军功世袭公,崔固汉军大姓,初隶孔藩,康熙初移驻于此,他姓汉军多自沈阳移驻。射虎多弯十力弓,马上健儿好身手。达呼里,索伦属也,俗误呼为打狐狸。其人射猎为生,挽弓皆踰十石。归化后,颇以武力自効,近有仕为近侍者,边人荣之。几日官中索贡貂,随身竿木量围腰。布特哈儿专世业,弢弓挟羽霜蹄骄。打牲名号各题记,品以三色缃签标。喜邀上赏公庭拜,尽有余惠羣商招。俄伦春人不食粮,视进貂等次给赏。其俗,户出丁以竿量身,足五尺者卽岁纳一貂皮,上书打牲人名,分别三等,紬签黄者雅法哈俄伦春、红者摩凌阿俄伦春、緑者索伦达呼尔物也。布特哈,汉语虞猎也。载猃鞲鹰几欢哄,方物岁时堪入贡。已闻驰进海东青,又献冬庖劚冰冻。六月进面,七月进鹰,十月进鲜鱼、野鸡等物,十一月进年贡及海东青,十二月进春鱼,附进箭笴、刮鳔等物,谓之走大车。从禽遭我峱之阳,并驱揖我谓我臧。草间扑速亲达罕,兔也,一名天马。黄羊猞猁兼香麞。烹割已堪供一饱,更有饔飱杂鲜薧。不能饭稻但羹鱼,乃知玉粒维民宝。鱼族甚广,土人用以充餐。迩来颇解事农甿,缇室灰飞候种芒。此间昼永夜偏短,羲辔入浴犹回光。日出早入迟,故昼长夜短,夜不昏暗,似日在

恩福堂诗钞三二九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411

耕耨王耤,以时入之。《国语》:农正陈耤礼。韦昭注:敷陈耤礼祭其神,为农祈也。《文献通考》:《汉旧仪》:春始,东耕于耤田,官祠先农。后汉耤田仪:正月始耕,以乙日祠先农,及耕于乙地。是月,命郡国守皆劝人始耕。宋元嘉二十一年,将亲耕,整制千亩,立先农于中阡西陌南,御耕坛于中阡东〔六〕陌北。以一太牢祀先农,班下郡国,悉备其礼。梁普通二年,移耤田,筑兆域〔七〕如南北郊,别有劝耕台在坛东。唐垂拱中,改耤田坛为先农坛。宋神宗元丰二年,诏于京城东南度田千亩为耤田,徙先农坛于其中。《明史》:洪武二年,建先农坛于南郊,在耤田北,祀仪与社稷同,祀毕行耕耤礼〔八〕。《大清会典》:雍正四年,令各省督抚转行府、州、县、卫,择东郊洁净丰腴之地,照九卿所耕耤田,亩数为田四亩九分,立先农坛。每岁仲春亥日,督抚以下等官率属员、耆老、农夫恭祭先农之神,一切礼仪、祭品与各省社祭坛同。

坛制:在东郊。东西二丈一尺,南北二丈一尺,高二尺一寸一成,四出陛,各三级,缭以周垣。三门朱色,自南门入,坛北建正房三间,东配房各一间〔九〕,坛东南隅设瘗坎一成,西向,寛四尺,深三尺,东面作踏道。上下神牌高二尺四寸,寛六寸,座高五寸,寛九寸五分,朱漆金字填写神号,临祭设于坛上,祭毕供设于正房之中。

延庆州志卷五三七五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410

光绪延庆州志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三七四

 

秋仲月致祭。雍正二年,奏准安设神位。风云雷雨称风云雷雨之神,居中;山川称某府、州、县山川之神,居左;城隍称某府、州、县城隍之神,居右,共享白色帛七,礼仪与社稷坛同。乾隆二十二年三月,礼部议覆陕西巡抚陈宏谋咨称「致祭社稷坛,定于春秋仲月上戊致祭,山川坛只载春秋仲月,未奉定有祭期,《会典》亦未载有祭日」等语,今拟山川之神于春秋仲月与社稷坛同日致祭,请载入《会典》,永远遵行。

坛制:东西二丈五尺,南北二丈五尺,高三尺一成,四出陛,各三级,缭以周垣。四门朱色,自南门入,坛北正中立石主一,去坛二尺五寸,露圆顶,余埋土中,坛东南隅设燎炉一座,甃砌,西向。神牌高二尺四寸,寛六寸;座高五寸,寛九寸五分,朱漆青字填写神号,临祭设于坛上,祭毕藏之。

先农坛,在州城西北隅。藉田四亩九分,坐落城墙根。旧在城隍庙东。雍正六年,知州李百奎建。每岁季春择吉,知州率僚属及农官致祭,行耕藉礼。

《月令》:天子以元〔五〕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耤。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周礼》:甸师掌帅其属而

先农坛古建筑数字化维护施工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大型的古建筑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和损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近些年来,随着数字仿真技术、测绘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古建筑数字化的管理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国内外对此类古建筑工作的相关研究还多集中在古建筑的测绘与恢复方法上,对古建数字化展示系统的研究较少,以先农坛为例,利用三维激光以及Skyline技术,对先农坛太岁殿进行数字化并建立三维展示平台。 

北京先农坛和皇帝的一亩三分地

<正>先农坛祭祀活动常在"仲春",每年例行藉田、祭先农活动,一般年份均为遣官致祭,逢新帝登基方有特殊的"亲耕"之礼,但清朝皇帝非常重视祭祀先农,常常"亲耕"。先农坛建筑群是北京中轴线上重要的礼制建筑,主要是皇帝进行农耕祭祀的场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先农坛位于中轴线南段永定门西侧,与天坛遥遥相对。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故宫、天坛同岁,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的地方。现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北京先农坛琉璃瓦表面保护材料的分析及清洗

位于北京市的先农坛是明清时期的皇家祭祀建筑,覆于屋面的琉璃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先农坛的琉璃瓦经历过多次修缮,修缮时在表面涂刷的加固材料经过长年累积后老化,在表面形成黄色的膜,不仅影响外观,更不利于保存。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差热分析发现,表面的老化材料中含有有机物,对表面老化材料的清洗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