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集福门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位于御花园内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86

春明梦余录 五六

四神祠牌

观花殿 万历十一年闰二月二十五日拆去。垒垛石山子,券门石扁名堆秀;山子上盖亭子一座,牌名御景亭;东西两边鱼池二,池上盖亭子,东边牌名浮碧亭,西边牌名澄瑞亭。已上万历十一年三月初二日添盖。

清望阁牌 金香亭牌

玉翠亭牌

已上嘉靖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添牌。

乐志斋、曲流池 万历十九年闰三月十九日拆西连房,添盖扁。

承光门牌 集福门

延和门牌

坤宁门更顺贞门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牌。东长街

景和门更顺德左门牌 迎祥门更崇仁门牌百福门更咸和左门扁

千祥门更广生左门扁 长庆门更大成左门扁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33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十五

国朝宫室

钦安殿后为承光门,向,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其北相对为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牌石,即紫禁城北门也。国朝宫史

日精门东为东一长街,南即内左门,中为近光左门,北为长宁左门,稍北而西即琼苑东门。由近光左门而北,向西之门凡三,曰咸和左门,广生左门,大成左门。咸和左门东相对为景曜门,中间南向者曰景仁门,内为景仁宫。同上

〔臣等谨按〕景仁官顺治十二年重建。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赞德宫闱。

广生左门东相对为履和门,中间南向者曰承乾门,门内为承乾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承干(乾)宫顺治十二年重建。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德成柔顺。后殿联曰:三秀草呈云彩焕;万年枝茂露香凝。

大成左门东相对为凝瑞门,中间南向者曰钟粹门,门内为钟粹宫。国朝宫史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45

纱疏意与存。]北楼下东向匾曰:"悦心颐神],联曰:"古香研道祕,新藻发春妍。]南楼下东向联曰:"四季风光无尽藏,百城古帙有余馨。]皆御笔。斋之南卽琼苑西门也。钦安殿之后爲承光门,北向列金象二。左爲延和门,右爲集福门,东西向。正中爲顺贞门,其北相对爲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牌石,卽紫禁城北门也。

日精门之东爲东一长街。南卽内左门,中爲近光左门,北爲长康左门。稍北而西卽

琼苑东门也。由近光左门而北,向西之门凡三,曰咸和左门、广生左门、大成左门。咸和左门之东相对爲景曜门,中间南向者曰景仁门,门内爲景仁宫。前殿御笔匾曰:"赞德宫闱]。广生左门之东相对爲履和门,中间南向者曰承干门。门内爲承干宫。前殿御笔匾曰:"德成柔顺],后殿联曰:"三秀草呈云彩焕,万年枝茂露香凝。]大成左门之东相对爲凝瑞门,中间南向者曰锺粹门。门内爲锺粹宫。前殿御笔匾曰:"淑慎温和],联曰: "篆裊猊炉知日永,风清虬漏报春深。]以上三宫俱顺治十二年重建。三宫之东爲东二长街。南则麟趾门,北则千婴门也。街东与景曜门相对者曰凝祥门,再东爲昭华门。中间南向者曰延禧门。门内爲延禧宫。前殿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与履和门相对者曰德阳门,再东爲仁泽门,中间南向者曰永和门。门内爲永和宫。前殿御笔匾曰:"仪昭淑慎]。与凝瑞门相对者曰昌祺门,再东爲衍瑞门,中间南向者曰景阳门。门内爲景阳宫。前殿

卷之十二宫殿二

二一九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65

殿西稍北为延晖阁,额曰凝清室。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西为毓翠亭。斋前有池,池上为澄瑞亭。卽亭为斗坛。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东向者七楹,南北向相接者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卽琼苑西门。

殿后为承光门,北向。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其北为神武门,紫禁城之北门也。

长元按:明宫室坤宁宫北有围廊曰游艺斋,与御园相接。其钦安殿后顺贞门,卽坤宁门。今改围廊为坤宁门,而界御园于外,则钦安之奉玄武神,更为严肃矣。日精门东为东一长街,有景仁宫,前为景仁门;承干宫,前为承乾门;钟粹宫,前为钟粹门;俱南向。

长元按:承乾宫明为东宫贵妃所居。

钟粹宫之东为东二长街,有延禧宫,前为延禧门;永和宫,前为永和门;俱南向。

东二长街之东有景阳宫,前为景阳门。宫内御题额曰学诗堂,藏宋高、孝两朝御书诗经真迹及马和之所绘毛诗图,共十二卷,有御制记并诗。

景阳宫之东有小长街。街西向东直出者为苍震门。街东为内库房。街北向西者为钦昊门,内为天穹宝殿,祀昊天上帝。

东二长街之北为千婴门。门之北有殿宇五,所谓干东五所也。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77

[四]堂之东为凝香亭,池上有亭曰浮碧。其南为万春亭,又南而西向者为绛雪轩,[五][轩]南即琼苑东门也。殿西稍北为(亭为斗坛)延晖阁。[六]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前有池,池上有亭曰澄瑞,[七][即亭为斗坛]斋西为毓翠亭,[八]其南为千秋亭,[九]又南为养性斋,[十]东向七楹,南北向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即琼苑[十一]西门。殿北为承光门,北向,门外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十二]其北为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石碑,即紫禁城之北门也。

注:

[一] 《故宫考》:"嘉靖十四年四月,额为"天一之门",取"天生一水"之义,谓可防火,清时改为天一门"。

[二] 《故宫考》:"崇祯十五年隆德、英华殿诸像,并移朝天宫、大隆善寺,惟此殿像如

故。相传殿东北有二足迹,嘉靖时两宫灾,元武神常立此拯火云。说见谈迁《枣林杂俎》"两京宫殿"条。"

[三] 《故宫考》:"山名堆秀,旧为观花殿,万历十一年二月拆去,叠石为山,中有洞,

额曰"堆秀"。今山石危险,不可登也"。

[四] 《故宫考》:"摛藻堂向为藏弃[弆]秘笈之所。乾隆二十八年,命择《四库全书》之精要者,为《四库荟要》,储于此。现尚存,实海内孤本也。堂之西有古柏,院壁刻清高宗《御

书名:酌中志 页码:161

酌中志卷之十七 十三

之意也。自嘉德右门之西,向南者曰二南门,门之北则八角井也。水不堪汲,天启六年亦曾修浚,而味不改,真废井矣。正北曰四德门,再西曰咸安宫,穆庙继选皇后陈老娘娘居此,天启年间客氏移住者。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隆福门相对者,曰广和右门。向南者曰翊坤宫,西宫李娘娘之所居也。西二长街之西,曰永宁宫,先帝改曰长春宫,成妃李老娘娘曾居之。及遭革封之后,移于干西某所居焉。广和门向东与端则门相对者,曰大成右门。向南者曰储秀宫。西二长街之西曰咸福宫,神庙时惠王、桂王共居之。百子门之北并列者,则乾清宫西之房五所。其西后小门,凡有事则开,如东后小门总干清门官经管启闭也。以上则西一路之大畧也。东西后小门之外,皆有惜薪司贮柴炭之园,备宫中进用。坤宁之后,则宫后苑也,钦安殿在焉,供安玄天上帝之所也。有门曰天一之门。殿之东西有足迹二,相传世庙时,两宫回禄之变,玄帝曾立此默为救火,其灵迹显佑云。崇祯五年秋,隆德殿、英华殿诸像俱送至朝天等宫、大隆善等寺安藏,惟此殿圣像不动也。曰承光门,集福门,延和门。苑内曰万春亭,千秋亭,曰对育轩,清望阁,曰金香亭,玉翠亭,曰乐志斋,曲池馆,曰四神祠,观花殿。万历十一年拆去垒垛石山子,券门石扁名曰堆秀。上盖亭一座,名曰御景亭。东西两处鱼池二,其东曰游碧亭,西曰澄瑞亭。奇花异卉,禽声上下,春花秋月,景色可人。东南曰琼苑东门,西南曰琼苑西门,卽东一长街、西一长街之北首也。其南首则东西夹墙也。钦安殿后坤宁门,嘉靖十四年秋更名曰顺贞门。其宫墙外,则紫禁城之玄武门,报夜更鼓在焉。逆贤时,更鼓房牌子侯得用惨■无比,较外之许显纯为更甚。凡需索不遂而心欲毙之,则用连七纸写病重手本一件,藏于身边,叩见逆贤,探其口气。可以毙,卽将手本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43



国朝宫史续编 四四四

存诚", 联曰:" 体道鸢鱼看活泼, 消闲书史挹菁英。" 又联曰:" 暇当绨几身聊憩, 景入纱疏意与存。"北楼下, 南向匾曰:" 悦心颐神", 联曰:" 古香研道秘, 新藻发春妍。" 南楼下东向联曰:" 四季风光无尽藏, 百城古帙有余馨。" 斋西南间, 南墙上联曰:" 商鼎周彝自典重, 槛葩苑树相芬芳。" 皆高宗纯皇帝御笔。斋之南, 即琼苑西门也。钦安殿之后为承光门, 北向, 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 右为集福门, 东西向。正中为顺贞门, 其北相对为神武门。门外有下马牌石, 即紫禁城北门也。

日精门之东为东一长街。南即内左门,中为近光左门,北为长康左门。稍北而西即琼苑东门

也。由近光左门而北,向西之门凡三,曰咸和左门、广生左门、大成左门。咸和左门之东相对为景曜门,中间南向者曰景仁门,门内为景仁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赞德宫闱"。东壁悬臣张照敬书圣制燕姞梦兰赞。恭见前编,后仿此。 西壁悬燕姞梦兰图。广生左门之东相对为履和门,中间南向者曰承乾门。门内为承乾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德成柔顺",联曰:"三秀草呈云彩焕,万年枝茂露香凝。"东壁悬臣梁诗正敬书圣制徐妃直谏赞,西壁悬徐妃直谏图。大成左门之东相对为凝瑞门,中间南向者曰锺粹门。门内为锺粹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淑慎温和",联曰: "篆袅猊炉知日永,风清虬漏报春深。"东壁悬臣梁诗正敬书圣制许后奉案赞,西壁悬许后奉案图。右三宫之东为东二长街,南则麟趾门,北则千婴门也。街东与景曜门相对者曰凝祥门,再东为昭华门,中间南向者曰延禧门。门内为延禧宫,前御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东壁悬臣梁诗正敬书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履和门相对曰德阳门,再东为仁泽门,中间南向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55

冬,更曰永寿宫,其西则西二长街也,南首曰螽斯门,北首曰百子门。螽斯门之西,南向者曰启祥宫,此宫乃兴献帝发祥之所,原名未央宫,嘉靖入继大统,至十四年(一五三五)夏,更曰启祥宫,宫门内石坊,向北扁石青地金字四,曰贞源茂始,后改曰圣本肇初;向南四字曰庆泽无终,后更曰元德永衍。再西曰嘉德右门,即景福门也。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龙德门相对者,曰广和右门;门内南向者曰翊坤宫,酌中志云:西宫李娘娘之所居也。西二长街之西,曰永宁宫,天启改曰长春宫。广和右门之北,向东与端则门相对者,曰大成右门,门内南向者曰储秀宫。西二长街之西,曰咸福宫,万历时惠王、桂王共居之。百子门之北,并列者,则乾清宫之西房五所。以上西六宫及乾西五所之大略也。

御花园 坤宁宫之后,为宫后苑。中为钦安殿,供玄天上帝。殿之东西,有足迹二,相传嘉靖时两宫被灾,玄帝曾立此,默为救火。崇祯五年(一六三二)秋,隆德殿、英华殿诸像,俱送至朝天等宫大隆善等寺安藏,惟此殿圣像不动也。殿前有门,曰天一之门。殿后有门,中曰承光门,左曰集福门,右曰延和门;再北为坤宁门,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秋,更名曰顺贞门,其宫墙外,则紫禁城之玄武门,报夜更鼓在焉。苑内曰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35

殿西稍北为亭,为斗坛、延晖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前有池。斋西有澄瑞亭,其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东向,七楹。东北向,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即琼苑西门。殿北为承光门,北向,门外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正中为顺贞门。

《宸垣识略》

明宫室坤宁宫,北有围廊,曰游艺斋,与御花园相接。其钦安殿后顺贞门,即坤宁门。今改围廊为坤宁门,而界御花园于外,则钦安之奉玄武,更严肃矣。

其北即神武门。(图十五)

图十五 神武门

内东路

由摛藻堂侧有门,往南转东曰大成左门。入门有钟粹宫。

《故宫图说》:

钟粹宫原名咸阳宫,为皇太子居处。前殿曰兴隆宫,后殿曰圣哲殿。明隆庆间始更名,清仍其旧。钟粹宫为东六宫之一,自德宗后居此,遂袭称为正宫。住所中有御书匾额“澄心正性”,东配厢额书“膺天庆”,西配厢额书“绥万邦”,与西路长春宫略似。至宣统后,移住储秀宫。今改作陈列宫中珍藏历朝名人书画之处。

东为景阳宫,两宫中有夹道,向北有门,曰千婴门。北面群屋一排,曰如意馆、寿药房、敬事房、四执库、古董房。景阳宫后有御书房。东为玄穹宝殿,殿祀玉帝。景地清幽,为宫内道观之一。千婴门极南为麟趾门。西为景仁宫、承乾宫。

《故宫图说》:

景仁宫初名长宁宫,明末改名,清袭用之。为东六宫之一,在承乾宫之南,内有御书“赞德宫帏”匾额。迎门有汉白玉石屏一座,颇工细,相传为元代遗物。东西配殿,无额,为珍妃寝宫。逐渐颓废,经修理后,将正殿定为专陈列商周秦汉鼎彝古器之所。

承乾宫初称永宁宫,明末更名承乾宫,清末改名。为东六宫之一,渐沦为豢养鱼鸟之所。西配厢无额。迄宣统时,已满院榛芜,檐瓦圮侧,不堪入目,宫内亦无所存。今加修理,辟作陈列清代瓷器之用。

东为延禧宫。

《故宫图说》:

延禧宫在东二长街之东,为东六宫之一。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仁宗御书,额曰“慎赞徽音”。道光三十年及咸丰五年两遭回禄。厥后更名水晶宫。而殿庑未修,只建花洞数楹,作培植御用菜蔬之处。迨宣统时,拟改建一游息之地,适武昌革命军起,遂致停工。今院中未成之铁亭,犹当时物也。花洞现已破碎,闻系民国六年复辟时为炸弹所毁云。本院添设防火险库房,即建于此。

永和宫原名永安,崇祯时改永和,清因之。为东六宫之一。德宗时,瑾妃居此。又东为缎库(东有祭神库)、茶库、果房。由麟趾门西,出咸和门南行,转东有门,为斋宫。北为诚肃殿,东为毓庆宫。

《故宫图说》:

毓庆宫系康熙年间建造,为皇太子所居之宫。雍正年间,清高宗及和亲王亦曾居此。嘉庆帝于五岁时即赐居此宫,至十五岁,始移住东二所。后殿为继德堂,堂内西间悬“宛委别藏”匾额。东间为味馀书室,曲径重重。味馀书室之内屋为知不足斋。此宫内部状况或系乾嘉时之旧状。

惇本殿东,为奉先殿。

《宸垣识略》:

明宫室,自奉先殿以东,则外东裕库、仁寿殿、哕鸾宫、喈凤宫等处。今宁寿宫当即其址。又文华殿后,有慈宁宫、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皆无考,或即今文渊阁后置旷地欤?

南为奉先门。出诚寿门,达景运门,是为内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