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三圣寺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三圣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砂河镇西沿口村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金代建筑。清同治十年迁建现址。寺院座北向南,一进二院,寺共有殿堂禅房30余间。前院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前后院之间建有舞台一座,另有一处台基,南北两个舞台,中间用隔板分开,俗称鸳鸯台。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过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有木雕华严像三尊居中,后有雕花背光,前违院,侍立等泥塑。此外还有荆门三圣寺,盂县三圣寺,芜湖三圣寺,彭州三圣寺。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25

所云。

原正阳门外三里河东之明因寺,有李伯时渡海尊者卷,不知何年为人赚去。存者赝本,而僧不知也。万历二十九年,紫柏大师自五台来,夜梦十六僧请挂瓶钵。亭午,有负巨轴售者,轴凡十六,贯休所画罗汉也。师叹异购之,各系以赞,传寺中。天启二年,董宗伯其昌过此,书佛成道记。宗伯三十年前见紫柏此寺中,索书成道记,寻前诺也。今搨石置僧寮左壁。帝京景物略

补明因寺,故三圣寺也。万历初,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改建赐额。殿左一碑,万历十七年立,司经局洗马汝南王祖嫡撰。殿右一碑,万历二十年立,礼部左侍郎汝南何洛文撰。殿后右庑有董尚书其昌所书释迦如来成道记,自称香光居士记,凡十二版,嵌于南北壁,各六版。天启四年刻石。帝京景物略谓在僧寮左壁,非也。散怀录

〔臣等谨按〕今明因寺尚有十六罗汉画轴,上有明万历时释真可赞,似是后人伪托,非当时真迹也。王祖嫡、何洛文二碑尚可读,董其昌释迦成道记石刻亦在寺中。

原僧贯休,姓姜,字德隐,婺兰溪人。入两川,蜀王衍赐紫衣,号禅月大师,画罗汉像最著。蜀王取其本纳之宫中,设香案灯,崇奉累月,乃付翰苑文学士欧阳炳作歌以称之。罗汉状貌古野,殊不类世间所传,丰颐蹙额,深目大鼻,或巨颡槁项,黝然若貊■,见者无不骇瞩。自谓得之梦中,疑其托是以神之。宣和画谱

原禅月大师居定水禅院,尝梦游他国,于岩阿石室亲见大士,觉而追想,谓之应梦罗汉。率意挥染,皆其真容,非世间相。末乃照水自状本形,既而绝笔。后一轴题云:大蜀国龙楼待诏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翔麟殿引驾内供奉纪律论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05

关帝庙在蒜市口。

清化寺在正东坊三里河阳。明宣德壬子,奉圣夫人东安里王妙秀,命其弟义勇后卫百户荣,以赐金买保安寺基,卽蔬圃为寺,今存。其街卽以寺得名,有明宋拯、李廷相二碑。

明程敏政宿清化寺诗:早脱朝簪出帝城,喜分禅榻坐深更。顿疑身在山中住,追笑诗从马上成。把钓未应归计拙,照人偏爱佛灯明。枕酣一夜清无梦,蕉鹿当年亦浪惊。

南城正指挥署在清化寺街。

明因寺在三里河东,故三圣寺也。明万历初,明肃皇太后建,赐额。有李伯时渡海尊者卷,不知何年被人赚去,存者赝本,而僧不知也。万历二十九年,紫柏大师自五台来,夜梦十六僧请挂瓶钵,亭午有负巨轴售者,轴凡十六,贯休所画罗汉也。师叹异购之,各系以赞,传寺中。天启二年,董其昌过此,书佛成道记,自称香光居士,凡十二版。盖宗伯三十年前见紫柏于此寺,索书成道记,寻前诺也。今搨石置僧寮左壁。

考按:今明因寺有十六罗汉画轴,上有明万历时释真可赞,似是后人伪托,非当时真迹。王祖嫡、何洛文二碑,尚可读。董其昌成道记石刻在寺中。

姚彬关王庙在慈源寺东数百武,相传卽元崇恩万寿宫。殿中塑像甚古。俗传吴将姚彬盗关公马被获,强不屈。庙塑缚彬像,公戎服作色,左顾彬,彬反面色不屈;侍将七人怒视彬;缚彬者仰公颜色而受命;马回望公,其色喷沫。人曰隋时塑也。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22

亭罗汉像今无存。孙承泽言天庆即辽之永泰,考元王恽撰寺碑略云,永泰寺肇基自辽,弥陀者永泰之别院,至元乙酉重建是院,阙地得废钟,刻天庆二字,即以名额。据此,则天庆为永泰别院也。又明骞英修寺碑,谓三里河之滨地名魏村社,幽旷閴寂,林木丛茂。今社名亦湮没矣。《行国录》:圆觉寺在魏村社,明景泰中建。有嘉靖四十二年重修碑,云南道御史赵镗撰文。《旧闻考》:寺在三里河桥东,已废,其地犹仍寺名。《明一统志》:金井在府南魏村社,永乐间尝驻跸于此,饮而甘之,遂命甃焉。案:今无考。

  后池

药王庙街

井一。药王庙详寺观。朔望有庙市。六街花事:药王庙有花市。《明史·宦官传》:魏忠贤生祠,武清侯李诚铭建之药王庙。

  神路街二条胡同

明因寺街

明因寺旧为三圣寺,详寺观。寺有贯休画十六阿罗汉像,景物略云,赝本也。《水曹清暇录》:明因寺在三里河东。香光董宗伯因僧永舞之请,为书释迦成道记,笔法遒劲,勒石嵌寺壁上,惜已剥蚀。

清化寺街

有崇善暖厂。南城正指挥在北,详衙署。清化寺故保安寺基也,详寺观。旧志:寺在正东坊,有敕建碑。《洪北江年谱》:乾隆五十五年秋与仲弟移寓三里河清化寺街,饶有竹木之胜,查给事莹旧宅也。案:明程敏政《篁墩集》,有宿清化寺诗。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667

学,宛平寄长椿寺,大兴僦屋于洪庄。后宛平之学并归大兴,延王源主其事,从游日众。京兆欲市庄内隙地构堂,文襄孙奕沔不可,乃上疏,托言奕沔愿割地以建学。圣祖嘉其请,书"广育群材"额以赐,①奕沔闻之大惊,而无可如何。王源为之记。乾隆十五年改名金台书院。"《郎潜纪闻初笔》:"京师金台书院,在崇文门外金鱼池上,国初名"首善义学",乾隆中始称书院。然非前明首善书院也。明首善书院为邹南皋、冯少墟二先生讲学之所,在大时雍坊,宣武门内天主堂即其故址。今金台书院适奉邹、冯二木主,一时肄业诸生,遂懵然莫识其由来已。"《天咫偶闻》:"金台书院,本洪文襄园,施公世纶尹京兆,谋欲建书院,商之于洪后人某,不允,而施必欲得之,乃为之闻于朝云:洪氏愿施此园为义学。圣祖嘉之,御书"广育群才"额赐之。洪氏不敢争,遂建书院。至今为京师首善,肄业极盛。此外如宣武门内之愿学堂,宣武门外之观善堂,延词林阅卷与书院同,刻有课艺,风行一时。城内西四牌楼又有崇善堂,则系私学,而制亦同。月凡二期,讲书任人往听。此外有各义学,如崇正义塾、海岱精舍之类,皆有月课,亦延词林,不属于官耳。"《顺天时报丛谈》:"金鱼池东,有所谓金台书院者,在明时本为义学,至康熙四十一年,改为金台书院,用以甄录学子。每逢朔望,命题考试,优者给于膏火。此系以地名书院,该地并非金台旧址,都中人每以金台夕照即为此地之名胜,已属非是。现在该书院久已废弃,改为畿辅学校矣。"《顺天府志》:"金台书院夹道东有永济桥,乾隆四十七年重修,有碑。"《顺天时报丛谈》:"桥至今尚存"。

[四] 《顺天府志》:"明因寺,明慈圣太后所立也。在正阳门外旧三里河东。又:明因寺,故三圣寺也。明万历初,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改建赐额。旧有唐贯休罗汉画轴,万历十九年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668

[二十九年],②紫柏大师梦十六僧请挂瓶钵,亭午,有负巨轴售者,轴凡十六,贯休画罗汉也。师购之,系以賛,传寺中。又碑二:一万历十七年立,洗马王祖嫡撰;一万历二十年立,侍郎何洛文撰。殿后右庑南北壁嵌董其昌所书《释迦如来成道记》石刻,凡十二版。"《帝京景物略》:"天启二年,董宗伯其昌过此书。贯休画十六罗汉像,赝本也。"

[五] 《顺天府志》:"三里河阳有清化寺,今其街即以寺为名。旧志寺在正东坊,有勅建碑。"《隩志》:"清化寺,宣德壬子,奉圣夫人东安里王妙秀,命其弟义勇后卫百户荣以赐金买故保安寺基,即蔬圃为寺,落成于正统甲子。有奉议大夫金陵宋拯撰碑。正德壬申四月望毁于火,癸酉二月重建,乙亥五月讫工,有右中允濮阳李廷相碑。"《洪北江年谱》:"乾隆五十五年秋,与仲弟移寓三里河清化寺街,饶有竹木之胜,查给事莹旧宅也。"《篁墩集》有《宿清化寺诗》。《顺天时报丛谈》:"清化寺在正东坊三里河南,久废。今其街尚以寺名。南城正指挥署即在其处,现已改为外左五区署矣。明因寺亦在三里河东,故三圣寺也,亦明时之旧刹。寺有李伯时渡海尊者画像,早已失去。明万历间,紫柏大师购得罗汉画像十二,挽董香光书道记,刻石存庙中。现寺址虽存,石刻亦茫渺难觅,所存者祇有街名而已。"

[六] 《顺天府志》:"药王庙在天坛北,明武清侯李诚明[铭]立,③有恭顺侯吴惟英书碑。本朝康熙年间止存后楼,至三十二年重建,有碑,詹事沈荃撰。朔、望有庙市。"《六街花事》:"药王庙有花市。"《顺天时报丛谈》:"药王庙在天坛之北,明武清侯李诚明[铭]建,

至今犹存。庙内设有戏楼,规模宏大,现已作为药行公会,余房并出租为各行堆货房。现在盛称庙内某字号之油炸蜜供为最驰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