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四年御制建福宫题句 初葺建福宫,乃在壬戌岁,循名及责实,其义赋中备。有建福宫赋。亦有引未发,则别具深意。忆当元二年,廿七月守制。宫居未园居,夏月度两次。炎热弗可当,少壮禁之易。慈闱祝万龄,然终必有事。图兹境清凉,结宇颇幽邃。庶可逭烦暑,以为日后备。前岁遭大故,畅春虔奉置。因循乃园居,昔皇考大事,常居养心殿,二十七月后始居御园,宫内凡经两夏。彼时年力正壮,虽烦暑不甚觉也。后葺建福宫,以其地较养心殿稍觉清凉,构为邃宇,以备慈寿万年之后居此守制,然亦不忍宣之于口。前岁圣母大事,于畅春园九经三事殿安奉,本欲以无逸斋为倚庐。而王大臣敦请,以居御园之九州清晏,与养心殿无异,不得已而从之。予亦自揣春秋望七,实不能如初元之耐热,即欲居建福宫之初意亦未得遂,每为抱歉。向意惜未遂。慈宁南花园,实复同斯例。于慈宁宫南花园葺治朴宇数间,本亦如葺建福宫之意,且以备慈躬或不豫,为日夜侍奉汤药之所。丁酉正月,即以为苫次。后因王大臣固请,遂亦移居养心殿。长上声。年孰弗愿,筋力难从志。缺礼实已多,永言志吾愧。
〔臣等谨按〕建福宫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臣等谨按〕畅春园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畅春园宫门五楹,门外东西朝房各五楹,小河环绕宫门,东西两旁为角门,东西随墙门二,中为九经三事殿。殿后内朝房各五楹。畅春园册
〔臣等谨按〕宫门悬畅春园额,殿内联曰:皇建有极,敛时敷锡,而康而色;乾元下
济,亏盈益谦,勉始勉终。与九经三事额皆圣祖御书。
二宫门五楹,中为春晖堂,五楹,东西配殿各五楹,后为垂花门,内殿五楹为寿萱春永。左右配殿五楹,东西耳殿各三楹,后照殿十五楹。畅春园册
〔臣等谨按〕春晖堂、寿萱春永及西耳殿内额曰松鹤延年,皆皇上御书。寿萱春永联
曰:璇阁香清,露华滋蕙畹;萱阶昼永,云锦蔚荷裳。亦御书。
乾隆二十年御制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诗 上林行庆奉徽慈,日日承欢祝介眉。安乐歌中度华节,矞卿云里驻瑶池。柳稊福地争先发,冰泮灵源不后期。春永寿萱园中皇太后所居殿名。香穗细,民依政要奏移时。
乾隆二十四年御制诣畅春园恭问皇太后安诗 平明传跸凤城垣,问寝钦先诣寿萱。寿萱春永,皇太后所居园中寝殿名也。数日兴居悬紫禁,高年颐养喜仙园。皇太后喜园居,故奉养于此,尚未还宫。便临御苑消清暇,依旧明窗坐宴温。砚匣琉璃宁虑冻?每当触兴亦形言。
建,爰锡嘉名。皇上祗奉慈闱于此。因在圆明园之南,亦名前园。
宫门内有小河环绕,中为九经三事殿。殿后二宫门,中为春晖堂,后为垂花门,内殿曰寿萱春永,后倒座殿为嘉荫。两角门中为积芳亭,正宇为云涯馆。后度桥循山而北,有河池,南北立坊,曰玉涧、金流。门内为瑞景轩,为林香山翠。后为延爽楼,楼后河上为鸢飞鱼跃。亭稍南为观莲所,左为式古斋,斋后为绮榭。
考按:园内筑东西二堤,长各数百步,东堤曰丁香,西堤曰兰芝。西堤外别筑一堤曰桃花。东西两堤之外,大小河数道,环流苑内,出西北门五空闸达垣外,东经水磨村,趋清河西流,则由马厂注入圆明园。自宫门至此,为畅春园中路。
王鸿绪赐游畅春园恭纪:西岭千重水,流成裂帛湖。分支归御苑,随景结蓬壶。玉冻凌波迥,瑶台入汉孤。上林曾有赋,于此见真图。湖映千林緑,山围一苑青。花间开凤阁,树杪出龙亭。香气无边散,莺声不断听。更看幽絶处,鱼网挂烟汀。
蔡升元赐游畅春园恭纪:高斋凌碧汉,甲观俯清漪。静槛无遗照,澄渊岂易窥?燕闲仍典籍,苑囿亦茅茨。俭德尤堪纪,规模百世师。若比武陵源,尤堪避俗喧。桑麻新辟野,桃李俨成村。列肆符天市,平畴接禁园。吾君游息处,念念在黎元。
胡会恩畅春园侍宴恭纪:黄纶夙戒下瑶天,遴集儒臣禁苑前。晓月联镳三事后,熏风鸣佩五云边。昼长缓递花间漏,宫静惟闻柳外蝉。清切尚方调玉膳,年来三度渥琼筵。 画鹢兰旌曲岸
宜民", 联曰:" 生机对物观其妙, 义府因心获所宁。" 殿后为建福宫, 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 " 不为物先", 东室联曰:" 交泰三阳肇羲象, 敛时五福协箕畴。" 西室联曰:" 香霭绮疏, 蕙圃敷荣滋湛露; 风清扣砌, 芝房擢秀映长春。" 圣制建福宫赋。恭见前编。
圣制建福宫题句 己亥
初葺建福宫,乃在壬戌岁。循名及责实,其义赋中备。有建福宫赋。亦有引未发,则别具深意。忆当元二年,廿七月守制。宫居未园居,夏月度两次。炎热弗可当,少壮禁之易。慈闱祝万龄,然终必有事。图兹境清凉,结宇颇幽邃。庶可逭烦暑,以为日后备。前岁遭大故,畅春虔奉置。因循乃园居。昔皇考大事,常居养心殿,二十七月后始居御园宫内,凡经两夏,彼时年力正壮,虽烦暑不甚觉也。后葺建福宫,以其地较养心殿稍觉清凉,构为邃宇,以备慈寿万年之后居此守制,然亦不忍宣之于口。前岁圣母大事,于畅春园九经三事殿安奉,本欲以无逸斋为倚庐,而王、大臣敦请以居御园之九洲清晏与养心殿无异,不得已而从之。予亦自揣春秋望七,实不能如初元之耐热,即欲居建福宫之初意亦未得遂,每为抱歉。向意惜未遂。慈宁南花园,实复同斯例。于慈宁宫南花园葺治朴宇数间,本亦如葺建福宫之意,且以备慈躬或不豫为日夜侍奉汤药之所,丁酉正月即以为苫次,后因王、大臣固请,遂亦移居养心殿。长上声年孰弗愿,筋力难从志。缺礼实已多,永言志吾愧。
御制建福宫新正成咏,用杜甫宣政殿退朝诗韵 癸亥
献岁元辰敷景运,东郊迎气飏青旗。雪滋锦甸麦方沃,寒勒芳园柳未丝。四始昭宣生庶汇,三阳发育畅佳时。惟皇建福予钦继,徧锡臣民曷敢迟。
建福宫后为惠风亭。又北为静怡轩。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与物皆春",联曰:"雨润湘帘,
苑外青峦飞秀;风披锦幙,阶前红药翻香。"西室,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四美具"。屏间,则圣制"视、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六 四五九
国朝宫史续编 一四八
三十一年十一月,冬至次日,遵懿旨,免行礼。至四十一年皆如之。
三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军机大臣等议奏:向例庆贺之期,福晋、命妇均应齐集行礼,现多有
不到者。嗣后凡遇庆贺,例应行礼之命妇等,令其由该旗咨报礼部,于年终汇查。除实有事故外,
其三次不到者,交部照本职齐集不到之例察议。得旨:依议。但大臣命妇,谅非敢违例不到,或因
无朝服所致。着加恩交内务府制备朝衣二十分。其品秩较崇者,不准给领。若副都统、内阁学士及
子男命妇,如无朝服者,临期行礼,准其服用。嗣后倘仍托故不到,即照例查议。
三十六年十一月,圣母皇太后八旬圣寿节。先期甲寅,大学士由内阁奉奏书出,陈设彩亭上,
华盖御仗前导,导迎乐作,内阁、礼部官前引,大学士、学士、礼部堂官随引,至畅春园宫外,乐
止。大学士奉奏书入,至九经三事殿,置正中黄案上。内监总管恭奉奏书,诣皇太后宫陈设。上礼
服,诣畅春园,恭进皇太后崇上徽号奏书。奏书恭载前卷册尊仪。
丙辰,上自畅春园奉皇太后御辇,上龙袍衮服,乘骑前导。三班九老、王公、宗室、满汉文武大臣、庶官、在京文武外吏,以及各大臣命妇并在籍绅士、老民老妇等,各于恭祝万寿亭前依次跪迎。奉懿旨:颁赉各有差。皇太后驾还寿康宫。
午刻,上礼服,御太和殿恭阅册、宝,率王公大臣诣慈宁宫,恭上徽号,进册、宝,行礼如仪。
仪具前编。册文、实文恭载后卷册宝门。
丁巳,上奉皇太后于寿安宫侍膳。至乙丑皆如之。庚申,赐三班九老宴游香山,命画
工艾启蒙绘图,御题九老会诗。圣制诗恭载卷内。
辛酉,圣寿节,上诣寿康宫行庆贺礼,王、大臣于慈宁门、
庶官于午门行礼。上制"鸿称积庆颂",书屏恭进。
圣制颂恭
载卷内。是日,上奉皇太后于寿安宫侍早膳,慈宁宫侍宴,上捧进御题玉蟠桃,彩衣躬舞,捧觞上寿,诸皇子、皇孙、皇曾孙、额驸以次进舞。礼成,颁恩诏中外。
臣等谨案,前编于乾隆二十四年恭遇圣母皇太后圣寿,又值平定回部,另撰乐章,登载卷内。
兹三十六年恭际圣寿八旬,乐章亦经另撰。谨依例载入,用昭礼备乐隆之盛。
圣母皇太后八旬圣寿乐章
圣母万万岁,既寿而康。皇帝逾六旬,孝治弥光。絪缊化宇兮,太和洽翔;诸福毕至兮,纯嘏
尔常。
右第一章
重光冒卯岁序新,万寿八秩启令辰。景祜自兹以永庆,日引而日申。
右第二章
皇帝舞彩,圣母燕喜。协气充周,福禄萃止。
右第三章
璇宫丹雘新增,卿云糺缦交凝。端符翕集,如松柏之茂承。
右第四章
奉安舆以时迈,迺东至于岱宗。陟乔岳而行礼,百神衞佑咸来从。
右第五章
普陀肇灵刹,宗乘宣祝延慈厘;群藩诸部长,咸来膜拜瞻威仪。
右第六章
敷天合欢忭,共球万邦献。玉册扬徽称,辉■晋萱殿。
右第七章
庆筵乐备,孙曾效舞。成文协节,嘏词迭举。
右第八章
寿如南山崇,福如瀛海广。运会超郅隆,亘古实无两。
右第九章
振振绳绳乐含饴,撙撙总总福履绥。捧进如意肩相随,同祝圣寿征攸宜。
右第十章
金门詄荡开,彩仗棽丽陈。群工忭贺,莫不尊亲。
右第十一章
八方太平日,负戴来纷阗。佥曰盛哉乎斯世,惟申庆于万年。
右第十二章
湛恩汪秽,中外禔福。臣庶戴德,久而弥笃。
国朝宫史续编 一六
递降者, 至镇国公而止; 郡王以次递降者, 至辅国公而止。其公爵均属世袭罔替。盖锡爵延恩, 若
不定以等差,则国家亿万年之久,王爵愈积愈多,又不免于冗滥。昨四库全书荟要处呈进缮本宋史,朕几余披阅,见宗室世系表内,其燕王、楚王之子,即降为公;公之后,降为三班奉职,是其再传而后,即已下同齐庶。视现今所定恩封之亲王、郡王以次递袭者,仍得世膺公爵。其厚薄为何如耶?且朕于诸子中,惟皇长子、皇五子皆因病剧时始加封亲王;至于皇四子、皇六子,则以出嗣诸叔,得袭郡王爵,余尚未有特予册封者。非朕沽名而薄待己子,正因理当然耳。所以昭示久远之道,无有大于此者。我世世子孙所当遵守勿替。着将此旨录示阿哥书房,并谕令宗室王公等知之。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上召大学士臣 舒赫德、臣 于敏中、协办大学士尚书公臣 阿桂、额驸尚书公臣福隆安、尚书公臣丰升额、将军伯臣明亮、尚书臣袁守侗、侍郎臣梁国治、臣和珅,面奉谕旨:今日奉移大行皇太后梓宫于畅春园之九经三事殿,妥侑圣灵。盖缘畅春园乃皇祖旧居,雍正九年,皇妣孝敬宪皇后丧仪即在此安奉。朕恭奉圣母皇太后颐和养志四十余年于畅春园,神御所安,最为怡适。是用易盖黄瓦,敬设几筵,奉移成礼。所谓礼缘义起,行乎心之所安也。若圆明园之正大光明殿,则自皇考世宗宪皇帝爰及朕躬,五十余年莅官听政于此,而门前内阁及各部院朝房左右环列,规模远大,所当传之奕祀子孙,为御园理政办事之所,恐万年后子孙有援九经三事之例,欲将正大光明殿改换黄瓦者,则大不可。且观德殿及静安庄所建殿字宫门,体制闳整,以之移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