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千佛塔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千佛塔坐落于梅州市东郊大东岩山顶,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女众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座宝塔建筑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亦是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塔灯高照,称谓是"岭南明珠",前来朝礼者络绎不绝。
千佛塔建于南汉大宝八年(公元96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塔分为七层,通高4.2米,呈四方形,塔底边长1.6米,为生铁铸成,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
为保护铁塔,1991年12月3日在铁塔上方新建一座千佛塔,整个佛塔用花岗石筑砌而成,塔高九层36米,八角形,宏伟壮观。
佛塔二至八层墙内镶嵌千尊汉白玉佛,九层供奉千尊鎏金铜佛,塔顶托起一座七层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铁佛、玉佛、金佛共容一塔的"三千佛塔"的艺术特色。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101

万善殿后圆盖穹窿为千圣殿,东为迎祥馆,西为集瑞馆。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千圣殿中奉千佛塔一,高七级,正殿东西建楼各三楹,南向,东曰朗心,西曰悦性。朗心楼联曰:花宫具见严而妙;别室还饶静且佳。又曰:松风谡诗意;水月空禅心。又曰:楼出轻烟横翡翠;池生新水彻琉璃。悦性楼联曰:洗不期其筝笛耳;悦原契此净明心。又曰:耆崛鸟吟都送喜;香林花色总无尘。迎祥馆、集瑞馆,在朗心悦性两楼之旁,东西结宇,各与圆殿相通。迎祥馆联曰:古树当庭直;天花满座馨。又曰:辨见还参柏;征心欲剥蕉。集瑞馆联曰:尘祛滋意蕊;闻复发心香。又东配殿之东建大悲坛五楹,额曰妙印真如。联曰:般若示禅修,檀熏澄观;陀罗参梵韵,贝赞精持。皆皇上御书。

万善殿之东为内监学堂。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万善殿之东院房六间,旧为内监学舍,后移置他处。内恭悬圣祖御书额曰惠迪吉,西室额曰敬佛,西配殿之后僧寮五间,额曰菩提。皆圣祖御书。

万善门西行抵水埠,有亭出水中,曰水云榭。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水云榭额为皇上御书,中有石碣恭刊御书太液秋风四字,为燕山八景之一。御制诗已恭载形胜卷内,兹不复缀。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55

  〔臣等谨按〕韩延寿墓今尚存。五华山详见前卷。双泉、翠峰、仰山皆详见后卷。

  (增明宪宗御制重修灵光寺碑略 都城西三十里许旧有寺曰龙泉,金世宗大定二年改曰觉山,至宣德三年重修,旧额不易。朕统承大业十有六载,凡一切神祠及孔子庙庭罔不一新,唯兹觉山佛刹,实我皇祖所修,岁久蠹挠,倾废不治。朕心弗安。肆成化十四年秋九月间,命官度材,宏广旧规,一木一石之费咸出官帑,不烦于民。兹既告成,足为壮观,特更其额曰灵光。)

  增灵光寺右有翠微寺。(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翠微寺无碑碣可考。寺后有塔,十层八棱,俗称画像千佛塔。绕塔基有铁灯龛十六座。塔西有井泉,深广约五尺余。

  (原廖希颜翠微寺诗 翠微西接古神州,石磴云盘阁道幽。白日烟霞林谷迥,长风鹤鹳海天浮。僧归黄叶峰前寺,水向青龙口下流。只道长安天尺五,谁云此地减瀛洲。东雩集)

  增翠微山东北有宏德寺、何家庵、三山庵。(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翠微山详见前卷。宏德寺炉一,明正统七年造。何家庵钟一,明万历丁酉年造。三山庵俗称麻家庵,在大悲寺之下,今上乾隆年间修葺。

  补过承恩寺里许,有海藏寺,径旁多嘉树,四山骈罗,寺若当玦口。殿方丈最高,望卢沟桥车骑可数。下寺门过桥,涧道三分:一通寺,一通山后,一通上普济寺。(山行杂纪)

  〔臣等谨按〕承恩寺明碑二:一为勅谕碑,正德八年立;一吏部尚书李东阳撰记,正德十年立。海藏寺今无考。普济寺详见前卷。

  (增李东阳承恩寺记略 都城之西山,自太行迤逦而来,二千余里,迄于古碣石之地,以入于海。屏嶂严固,岩峦起伏,奇踪巨丽,甲于天下。释刹道观,往往各得其胜。乃于金山之西、香山之南,有山名曰翠微,有新刹一区,额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125

柏,盘郁垂阴[荫],不复知有暑气"。又有《金海放灯诗》、《西苑赐川扇诗》。本朝顺治年间改为万善殿,供三世佛像,选老成内监,披剃为僧,焚修香火。木陈、玉林两老衲,奉召至京师,曾居万善殿。每岁中元,建盂兰(之)道场,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青碧熠熠,罗列两岸,以数千计。又用琉璃作荷花灯数千盏,随波上下。中流驾[龙]舟,奏[梵]乐,作[禅]诵。河汉微凉,秋蟾朗耀[正洁],(诚)苑中盛[胜]事也"。① [二] 《翁文恭日记》:"八[七]月初八日赴西苑门,待船坐柳阴中。前日奉宸郎中立山因殿中地出水,几被鞭,令俯首抹地。传奉宸苑苑[之]稿入内稽[核],令将前所开销着[著]落缴出。以后随侍皆豫[预]备食物,(并)每日进银二百,以为犒赏。又令中海造船一只,又采莲船一只。又闻中元日中海放[焰火]莲灯,盖尚沿旧俗也"。②

[三] 《三海见闻志》:"清高宗时,以蕉园为内监读书之所。乾隆三十六年《御制蕉园诗注》云: "蕉园向以举人教习小内监读书,年满备[录]用,③而僧舍书馆并[相]对,④甚不惬意,兹因修葺是处,爰命移置书舍他所,且若辈不过令识字记挡[档]案而已,⑤内府笔帖式足以教之,毋庸儒士训诲,遂并罢之""。

[四] 《三海见闻志》:"蕉园门之南,稍折而西,面南为万善门,门内有大铜炉一,升阶为万善殿。乾隆五年,有《御制中秋日恭侍皇太后万善殿瞻礼随游瀛台诸胜诗》。三十五年,有《御制万善殿瞻礼诗》,前后相隔三十年,盖是时殿已剥落,又饰[鼎]新之,⑥工既落成,缁流于大悲坛礼忏,忏文陀罗尼,乃依梵音厘正者。三十五年瞻礼[之]诗,盖即为斯殿落成志喜也"。 [五] 《三海见闻志》:"万善殿后圆盖穹窿为千圣殿,殿中奉千佛塔一,高七级,以紫檀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76

图十七 石室

图十八 紫光阁

(三)万善殿

殿为中海之一部,以其在中海东,自为一部落。明时为崇智殿。殿后药阑花圃有牡丹数十株。世宗于此设醮,凡先朝《实録》告成,于此焚草。七夕,宫中于此乞巧。十五日,作法事,放河灯。清改万善殿,供佛像,选老成内监披剃为僧。木陈、玉林两老衲奉召至京,曾居此。入西苑门,有琉璃门,转北旧为蕉园。

明廖道南《芭蕉园》诗:

旖旎芭蕉色,缤纷满御园。半阴便鹿梦,春雨龙蜂喧。緑借芙蓉润,青交薛荔翻。词林曾献颂,此日重承恩。

清成德《蕉园》诗:

见说斋坛密,前朝太乙词。莺边花树树,燕外柳丝丝。官籞人稀到,词臣例许窥。今朝陪豹尾,新长万年枝。

北为万善,后有千圣殿,圆盖穹窿,(图十九)殿中奉千佛塔一,高七级,雕刻极精。再后临海,有北固山。万善殿之旁,有亭立水中,曰水云榭,(图二十)内有“太液秋风”石碑。

朱彝尊《早秋水云榭》诗:

残暑秋逾炽,凉风午乍催。微波莲叶卷,新雨豆花开。宛转通桥影,清冷榜水隈。夕阳山更好,金碧涌楼台。

于此登舟,西可至居仁堂,南可至勤政殿,北可至金鳌玉𬟽桥,夏日池荷盛开,为西苑唯一胜境。

严嵩《金海赐乘凉》诗序:供事西苑,直宿无逸殿。时溽暑熏燠,上命中官导引,每日于未申前在金海边乘凉。是日,出迎和门,乘舟泊水云榭,观临漪亭,入蕉园,至崇智殿。尽栋雕薨,金碧辉焕,苍松翠柏,盘郁垂荫,不复知有暑气。

按,此地久废,荆榛遍地。上年,袁市长命陈宝书加意整理,始复旧观。其地较其他公园幽静,外报盛称,至深冬严寒时,尤不少外人游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