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内阁大库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内阁大库,为建筑物名。建于明代,清代沿用,是内阁收贮文书、档案的库房,位于紫禁城东南隅、内阁大堂之东。内阁大库为砖石结构,墙面辟窗,窗中有铁柱,外有铁板窗。其存放红本、典籍、关防等件之库房,称之为红本库;存放书籍与三节表文、表匣及外藩表文之所称实录库;同时亦存贮满本堂之实录、史书、录疏、起居注及前代帝王功臣之画像等物。今建筑完好。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84

原李东阳采桑玉堂阴诗 采桑玉堂阴,分蚕长安郭。一劳累百枚,再分连数箔。宁知富贵地,此物能沃若。采桑玉堂阴,阴浓树婆娑。一采不满筐,竟日能几何?乃知富贵地,不及穷山阿。怀麓堂集

〔朱彝尊原按〕今院中先师庙庭古桑尚存,当即西涯所赋也。

增钱龙锡初入翰林院述志诗 皇风被奕叶,师济协重熙。妙选金闺彦,登兹白玉墀。惭予蹇劣士,何幸沐恩私?就将弥日月,模范承师资。雕虫既云拙,温饱非所思。独此葵藿心,耿耿誓不移。念昔皇祖日,讲艺恒孜孜。天颜瞻咫尺,密室奉畴咨。衮德信多补,臣忠实在兹。顾问久寂寞,簪笏徒委蛇。四郊渐多故,启沃効者谁?所愿回宸照,堂廉路不岐。兢余存稿

原岳正禁窗引烛诗 禁城儤直已昏黄,忽讶銮舆到玉堂。直欲踉跄趋几席,其如颠倒着衣裳?当窗莲炬分红焰,满室兰煤散暖香。已喜恩光耀今古,况将经术侍君王。类博稿

原程敏政玉堂散直图诗 金殿当头玉堂署,十二朱廊隐宫树。衣冠济济堂中人,犹似前时起居注。门下斜连金水河,石桥五垒横蛟鼍。叩阍不许外人到,挟册时见诸王过。奎文上应图书府,插架连签照今古。同游恐是十洲仙,下界纷纷半尘土。迩来新诏开中堂,储才圣训何洋洋!日令三馆坐群彦,应制往往催诗章。从容退食龙楼外,松下传餐解簪带。光禄之酒大官羊,终岁天厨有佳赉。宫壶卓午漏未央,旭日半下城西墙。出门跨马一分手,缓步不知归路长。篁墩集 以上二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增康熙九年,初置起居注馆于太和门西庑,五十六年停馆,雍正元年复设。日讲起居注官满六人,汉十有二人,满主事二人,满笔帖式十有四人,汉军笔帖式二人。十二年,增汉主事一人。乾隆元年,增满日讲起居注官二人。大清会典

增起居注官均兼日讲官,自掌院学士、詹事以下,坊局编、检以上,皆得以原官充补。同上

增记注册籍书明月日及该直官姓名,每月满汉文各一册,至次年按月排纂。册中用翰林院印钤缝,贮以铁匦,岁十二月题明记注官,会同内阁学士藏之内阁大库。词林典故

增明初,甲辰年设起居注,秩正四品,以宋濂、魏观为之。吴元年改正五品,后革。十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59

直阁诸臣所居。

注:

[一] 《大清会典事例》:"凡临御经筵之礼,鸿胪寺官豫设皇帝书案及讲官讲案,翰林院官将御览讲章正本,及讲官所讲副本,豫设案上,四书讲章在左,经讲章左[在]右。至时皇帝御常服乘舆出宫,由景运门诣文华殿,皇帝于殿前丹陛上降舆升座,各官行礼毕,满汉讲官以次进讲四书毕,皇帝宣讲御论,各官跪听。满汉讲官复以次讲经毕,皇帝宣讲御论,各官复跪听。经筵礼成,皇帝由文华殿御文渊阁,赐各官茶。皇帝乘舆还宫,赐燕。各官于文华殿东配殿,歌抑戒之诗。燕毕,于太和门外谢恩。每岁春秋仲月各举经筵一次"。

[二] 《故宫图说》:"文渊阁为明旧名,然与明之文渊阁绝不同其地。盖清之文渊阁专以貯《四库全书》,先修书,后建阁也。乾隆三十七年正月,下诏征书,三十八年正月,始令蒐辑遗籍,命名《四库全书》。三十九年六月始命仿天一阁制,于热河避暑山庄建文津阁,于圆明园建文源阁。十月,始诏于北京禁城内建文渊阁。四十年夏,文津阁、文渊阁成。四十一年夏,文源阁成。四十七年正月,始建盛京文溯阁。阁六楹,前有石渠,盖取"天一生水"、"地成六之水"之义。阁中储书凡百有三架,另《[古今]图书集成》十二架"。

[三] 《天咫偶闻》:"《茶余客话》谓,文渊阁,遍质之先辈博雅诸公,皆无以答。余意今之内阁大库,仿佛近之。当时杨廷和在阁,升庵挟父势屡至阁繙书,攘取甚多。又典籍刘伟、中书胡熙、主事李继先奉命查对,而继先即盗《易》宋刻精本。观此情形,必非内廷深严邃密之地。而沈

书名:雪桥诗话续集 页码:299

疑梦寐,十年长剑笑英雄。惊乌断雁休相乱,好听邻鸡唱晓风。廌青贫而隐,东郊贫而客,情山水而性风雅则同,宜其论诗之有合也。

大谷山堂诗,有极近王、韦者。薄暮至万松寺云:山翠昏阴崖,云际闻孤磬。怖鸽惊深丛,枯筇响萝径。松关晚森肃,荷衣拂深净。日落山风吹,琴筑洒深听。不见汤惠休,秋岩发高咏。曳屐循道门,檐间数峰暝。秋夜寄石堂云:嘉树昏夕阴,松际上初月。澄辉动疏牖,遥见数萤没。夜静寒露下,微响出深樾。穷巷数犬吠,幽虫语初歇。支枕澹相思,坐听孤钟发。

乾隆壬戌,邵叔宀以进士廷对,钱文端奉命读卷,独赏其书。尝为叔宀书朱子小学题词,叔宀献长句二首云:尚书荣遇冠儒臣,食禄家居宠眷频。两浙东西推大老,一湖烟水作闲人。并游英俊归陶铸,得意文章泣鬼神。白发门生偏有幸,退耕仍得近清尘。笺素堆床老爱书,行间筋骨压严徐。惭无左纸供挥翰,幸有羊裙乞满裾。亲示箴规进庸惰,谬将醇谨奖迂疏。平生话契缘豪末,敢忘彤墀对策初。比年内阁大库散出殿廷试卷,行款疏落,字体皆不失楷法,初不类咸、同以来竞尚平满光圆,致有匠书之诮。余素不工院体书,潘文勤师独见赏拔,谓有书味,廿余年来,学书不进,殊自恧也。纯庙御极,安平陈圣泉以孙文定荐,起废籍,知登州,监司河上。顾用方总漕陛见,奏称:陈法前知顺德,立乡长,行保甲,繁简得宜。时庐、凤数遭水旱,民转徙,户口难稽,特调庐凤道,行其法,清厘之。文定进呈其前官运河道所著河干问答,至是调淮扬道。寻改大名道,未任。以河工滨海防决,谪军台,请赎得归。陈文恭称其于得失荣辱之际,正范文正所谓如四时寒暑之过乎吾前岂有二

雪桥诗话续集卷第五二八九

书名:天咫偶闻 页码:21

储才之路。上交部议准行,此散馆分省之始。

翰林学士习国书,盖以备翻译编纂之任。故须专心熟习,辨析精微,积学功深,与年俱进,始为不负所选。康熙年闲,馆选之例,庶吉士年四十五以下者,悉皆分读清书。世宗御极以来,只择年少资敏者。每科不过十馀人,盖取其年富力强,可收记诵翻译之功也。而翰林甫经散馆,遂谓无从考验,束置高阁,以致教习三年,转为虚设。雍正十一年四月上谕:嗣后庶吉士等虽经授职,或数年以后,或十年,朕再加考验。若依然精熟,必从优录用,以示鼓励。其或遗忘错误,亦必加以处分。此翰林大考之始。

钱塘陈仙桥参议鸿尝建言:请轮班日讲。以为康熙、乾隆间,设官使日缮进经史讲义,讨论益精,义理愈出,辨别益确,施措益明。兼可鉴其才猷,验其学识,既备咨访之具,即储简拔之才,云云。其说甚允,窃谓此法实佳,然须有学校一番教育,然后其言始可用,否则以八比文、楷书字为讨论之具,恐非所以储才也。

《茶馀客话》谓:文渊阁,遍质之先辈博雅诸公,皆无以答。余意今之内阁大库,仿佛近之。当时杨廷和在阁,升庵挟父势屡至阁翻书,攘取甚多。又典籍刘伟、中书胡熙、主事李继先奉命查对,而继先即盗易宋刻精本。观此情形,必非内廷深严邃密之地。而沈景倩谓制度狭隘,窗牖昏暗,白昼列炬,当时俱属之典籍云,则与今日大库形势宛然。且紫禁殿阁绮窗藻井,罘罳玲珑,惟皇史宬为明季藏本之地,则石室砖檐,穴壁为窗,盖以本章要区,防火为宜。今大库之穴壁为窗,砖檐暗

书名:天咫偶闻 页码:22

室,较史宬尤为晦闷,则为当日藏书之所,正与史宬制度相合。

按光绪戊戌、己亥间,内阁大库因雨而墙倾。夙昔以幽暗无人过问,至是始见其中尚有藏书。如康节《蠢子》数堆庋充栋。又有《大舆图》一张,无处张挂,其大可知。以此知阮氏之言盖信。若今之文渊阁,乃乾隆中仿四明天一阁所建,非其旧地矣。

明之南内,今已拆尽。按行遗迹,惟普胜、普度二寺似犹是旧殿之仅存者。普度寺殿宇极宏,佛像极奇,皆西天变相。手执戈戟,骑狮象。陈设多宝物,沉香长及丈,雕镂花纹。明成化中,番僧板的达所贡七宝佛座,即仿其规式造五塔寺者。今尚供寺中,完好无恙,乃木雕加漆者。疑《涌幢小品》记所云:南内最后一殿,供佛甚奇古者,或即指此而言。国初,睿忠亲王曾作府邸,吴梅村诗所谓 “十载金縢归掌握,月明车马会南城”者也。今殿极东一间,北墙下番佛五,皆乘狮象。南窗下悬王之甲胄弓矢,甲长七尺馀,黄缎绣龙,鲜好如新。胄径九寸馀,护项亦黄色。刀剑弓矢长于今三之一,弓无弰而一人之力不能开。旁二护卫像,着甲执兵,皆真物,王之二巴图鲁也。殿外作龙尾道,直抵山门,道旁古松林立,清荫甚美。

东安门内,东安桥上有关帝祠,地极狭隘。相传此庙如灾,必出大工,故工部吏胥奉之极虔。

左文襄入都,僦居东安门内。《盾鼻馀渖》自记有石鼓阁,即此。公入军机,锐意欲有为。曾闻一章京云:公虽欲有为,而成例具在,丝毫难于展布。陈奏发行,急于星火,无暇推敲。且有明日拜章而今日甫定稿,了无更正之暇。有所建白,亦多中辍。所以文襄入直未几,即力疏求去,有以也。然

内阁大库及其档案

<正> 提起内阁大库,不能不说到清代的内阁。清代内阁,系沿自明代。在清雍、乾之前,为国家庶政中枢;雍、乾之后,虽然军政大权旁落军机处,但仍是为清帝承宣谕旨、进呈题奏、举行典礼仪式及收存国家档案文书的重要机关。其所属内阁大库,则保藏了有清一代大量档案及书籍,极为丰富和珍贵,清时就被人们称为秘藏之物,甚至"九卿、翰林,有终生不得窥见一字者。" 

内阁大库——清代最重要的档案库

<正> 内阁大库是清朝中央最重要的档案库之一。它藏贮着清代内阁和宫廷比较重要的档案文献——题本、实录、史书、起居注、表章等,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巨、遭遇之惨,都是堪称冠首并具有代表性的。它的建筑本身虽不具有特别独到之处,也并不具备奇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