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灯库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灯库,位于紫禁城西南、南薰殿东南侧,原为紫禁城内储存灯具之所。
灯库位于南薰殿东南侧、激桶处南侧,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廊房,顶覆黄琉璃瓦。灯库是紫禁城内储存灯具之所。如今,灯库是守卫故宫博物院的武警北京总队十四支队四中队的食堂。
在《乾隆京城全图》上,该建筑标为“磁器库”,此即紫禁城的“外瓷器库”。《古今地理述》上写道:“瓷器库在西华门内武英殿之南。”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68

春明梦余录 二三八

上翻阅章疏。久之,报卯时,上步出大次,从内壝棂星右门步入,行大祭礼,乐九奏,上升坛者五,而对越尽礼。仍至大次,易常服而还。正位黑犊一,黄琮、黄帛、黄玉爵,配位同,惟无玉;四从位黑犊四、北羊四、猪四,计用犊六只,北羊及猪各四只。北羊者,角弯下,价高;山羊,角直上,价廉。大祀不用山羊。

南祀配位藏于泰神殿,北郊配位在太庙,临祭前一日请出,入坛。祭毕,仍奉入。

朝日坛

朝日坛,在朝阳门外,缭以垣墻。嘉靖九年建,西向,为制一成。春分之日,祭大明之神,神西向。祭用大牢、玉,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甲、丙、戊、庚、壬年,皇帝亲祭,祭服拜跪,饮福,受胙。余年,遣文大臣摄祭。坛方广五丈,高五尺九寸,坛面用红琉璃,阶九级,俱白石。棂星门西门外为燎炉、瘗池,西南为具服殿,东北为神库、神厨、宰牲亭、灯库、钟楼,北为遣官房,外为天门,二座。北天门外为礼神坊,西天门外迤南为陪祀斋、宿房五十四间。护坛地一百亩。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167

神。坛方广五丈,高五尺九寸,坛面用红琉璃,阶九级,俱白石。棂星门西门外为燎炉瘗池,西南为具服殿,东北为神库、神厨、宰牲亭、灯库、钟楼,北为遣官房,外为天门二座。北天门外为礼神坊,西天门外迤南为陪祀斋宿房五十四间。护坛地一百亩。(春明梦余录)

原嘉靖九年,礼臣率钦天监正夏祚等,会看得朝阳门外三里迤北锦衣卫指挥萧韺地,东西阔八十一丈,南北进深八十一丈,堪建朝日坛。从之。(明嘉靖祀典)

原春分祭大明于朝日坛,间岁亲祀,以甲、丙、戊、庚、壬年行事。大明之神位版,金地朱书;其祝文,红纸版朱书。(同上)

(补马世奇扈从东郊朝日诗 羲驭辉黄道,銮舆肃紫宸。向离先视夜,出震恰当春。苍璧王宫近,元端帝座亲。朝光开万景,云起欲扶轮。澹宁居诗集)

增日坛在朝阳门外东郊,制方,西向,一成,方五丈,高五尺九寸,面甃金砖,四出陛,皆白石,各九级。圆壝周七十六丈五尺,高八尺一寸,厚二尺三寸。壝正西三门六柱,东南北各一门二柱,柱及楣阈皆白石,扉皆朱棂。壝西门外燎炉一,瘗坎一,西北钟楼一,壝北门外东为神库、神厨各三间,宰牲亭、井亭各一,北为祭器库、乐器库、椶荐库各三间,西北为具服殿,正殿三间,南向,左右配殿各三间。卫以宫墙,宫门三,南向。坛垣周二百九十丈五尺,西北各门一,皆三门,北门西角门一,覆均绿色琉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248

(5)玉器古玩

吾国自古以玉为珍品。古人比德如玉,朝聘祭祀,靡不用之。清代帝后尤好玉,网罗极富。满籍官吏,向例不准私自置产,拥厚资者辄以藏珠宝玉器为尚。故北平遂成为玉器之中心。凡游北京者,先买土产,而以翡翠为极品,盖聚藏之富使然也。琢玉之艺,远近闻名,其工人约分四种:有大砣子,所以解剖整料也;有小砣子,所以雕琢细纹也;又有打眼,有磨光,各专一艺。玉器业购备材料以后,第一步先开材料,又名拉活,即剖开石头取出玉石的一道工作。其制作程序:首先在材料上画出物品轮廓,照画开出坯子;次在坯子画花纹,如为人物,则须先刻衣纹,最后开脸;经此加细工作后,再加磨光,始为成器。

古玩之范围甚广,而鉴别最难,故此业亦为最有研究兴趣之一种技艺。北平代为国都,世家巨族竞言收藏古玩,因萃集于斯地,风气所趋,仿古日精,虽有鉴家,时或莫辨,于是此业隐然执国内之牛耳。迨中外互通,外人之嗜古好奇者,相率来华访购,随而扩张于海外矣。

北平之玉器、古玩二业,性质相近,不知者以为同业,其实各有行会,各不相谋也。盖古玩商品,以磁器为大宗,金石书画次之,瓦器木器又次之。玉器商品以珠宝玉器为主,玛瑙、翡翠、珊瑚、水晶等属焉。古玩器多为人造品,玉器则为天然品。古玩器以年代久远为贵,玉器则纯以物之本质高下为衡,此其大较也。

(6)纱灯造花

制灯造花,均为北平著名之手工业,盖亦含有历史之关系。明代即有灯画业,及前清宫内设灯库,每岁上元有观灯之制。清高士奇《城北集》有《灯市竹枝词》咏京师灯景,可见大概,兹録于后:

晴和惬称上元天,灵祐宫西列市廛。莲炬星球张翠幕,喧声直到地坛边。〔先农坛,都人呼为地坛。〕

堆山掏水米家灯,摹仿徐黄顾陆能。〔京师米灯,用铁线掏成山水人物花草,观以细绢,粘帖具上,加以渲染,幅幅如旧人画。〕愈变愈奇工愈巧,料丝画图更新兴。〔近日丹阳料丝灯,仿宋元画册,愈觉雅艳。〕

鸦髻盘云插崔翘,葱绫浅门月华娇。夜深结伴前门过,消病春风去走桥。〔正月十六夜,京师妇女行游街市,名曰走桥,消百病。多着葱白米色绫衫,为夜光衣。〕

火树银花百尺高,过街鹰架搭沙篙〔即杉木〕。月明帘后灯笼景,字字光辉写凤毛。〔月明帘、灯笼锦,皆盒子内放出者,最后有“五夜漏声催晓箭”诗全首,字如斗大,光焰荧荧,艮久方灭。〕

百物争先上市夸,灯筵已放牡丹花。〔京中灯节,牡丹、芍药已开,皆从燠室中出。〕咬春萝菔同梨脆〔立春后,竞贪生萝菔,名曰咬春。半夜中街市犹有卖者,呼曰赛过脆梨〕,处处辛盘食韭芽〔黄芽非初生,最为美品〕。

宫中各式灯品,雕刻彩画,精美絶伦。因出于宫中特制,称为宫灯。流风所播,王公大臣以及各衙署渐相沿用,市肆中之营灯业者,因之而起,工匠画师,悉由宫中匠师传习而来,制品遂独擅专长造花。当清鼎盛时代,此业最为发达。旗汉妇女戴花成为风习,尤以梳旗头之妇女,最喜色采鲜艳、花样新奇之品。故其时凡以造花名者皆能直接入宫送货,或径由宫内自出花样,令其承做。宫外王公府第及仕官家,亦常有卖花者之踪迹。今东安市场祥瑞花庄之铺长龚环,乃造花名手。万聚兴花庄之铺长刘亨元,即系从前入宫卖花之人,人呼为花儿刘。又,光绪间有金姓者,制纸质盆花及瓶花,精巧无匹,人呼为花儿金,至今此业尚无出金姓右者。

灯有六种:一宫灯,二台灯,三矗灯,四壁灯,五砌末灯,六新式灯。其形有方、圆、磬、折斗、亭、钟、球、心脏、葡萄、葫芦、杂剧等之不同。所用木料,以花梨、檀香、紫檀为上选,梨、枣次之。所用之绢,悉为南来之矾绢。所用之纱则为本地产之生丝粗纱。自光绪庚子以后,各灯业改制新式,博外人赞赏,以其有艺术上之精,能外销日畅故。自电灯与油灯、烛灯悉归淘汰,而此纱制灯品,犹能巍然独存,不可谓非变通尽利之事也。设肆多在廊房头条、二条、鲜鱼口、后门大街及东、西牌楼等处。造花之原料,大别为二:曰绢类,曰纸类。绢类中有绫、绢、缎、绸、绒之分,纸类中有洋毛、太粉、连通草及隔背之分。其造法有用模者,有用杵者,有用麻绳者。分功作业,有作叶子与作花头之分。又有作花与攒花之别,作花者指作叶与作花头而言,攒花者指各铺零星买来花叶花头,攒合成品而言。又分粗、细二派。作细花者,意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