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南海神庙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东庙,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场所。庙宇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昭灵宫,两侧有廊庑;西南章丘岗上有浴日亭,是古代观望海上日出之地,宋元时期即为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
南海神庙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在对外交通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也是对外贸易交往的历史见证和重要史迹。古庙地处珠江出海口,中外海船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祭拜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风顺。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南海神庙举行祭典,留下了不少珍贵碑刻,故有“南方碑林”之称。每年农历三月在此举行的祭祀南海神的传统民间信俗“波罗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南海神庙获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12

  原卧佛寺亦以泉胜,层岩夹道,木石散置,可游可坐。两殿各卧一佛,长可丈余,其一渗金甚精。寺内娑罗树二株,子如橡栗,可疗心疾。门西有石盘,方广数丈,高亦称是。上创观音堂,周以栏楯。石盘下有小窦出泉,淙淙琤琤,下击石底,听之泠然。寺多牡丹,盖中官所植,取以上供者。(长安客话)

  原卧佛寺今上曾驻跸,有重修御制碑。(燕都游览志)

  (原娑罗不芘凡草,不止恶禽。酉阳杂俎)

  (原娑罗花苞大如拳,叶似枇杷叶,凡二十余叶,相沓捧,苞类桐花,一簇三十余朵,经月方谢。茅亭客话)

  (原娑罗者,其木叶如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春夏间开。吴船录)

  (原娑罗外国之交让木也,叶似柟,皮如玉兰,色葱白,最洁,鸟不栖,虫不生,子能下气。通雅)

  (原五台山僧侈言娑罗树灵异,至画图镂版,然如巴陵、淮阴、安西、伊洛、临安、白下、峨嵋山,在处有之。闻广州南海神庙四本特高。今京师卧佛寺二株亦有干霄之势。顾或著或不著,草木亦有幸不幸也。渌水亭杂识)

  原英宗即位,是年九月建寿安山寺,给钞千万贯。十月,命拜珠督造寿安山寺。(元史英宗纪 按:拜珠,蒙古语存也,旧作拜住。今译改。)

  原至治元年春,诏建大刹于京西寿安山,索约勒哈达默色与御史观音保、成珪、李谦亨上章极谏,以为东作方始,而兴大役,以耗财病民,非所以祈福也。且岁在辛酉,不宜兴筑。帝杀索约勒哈达默色与观音保,杖珪、谦亨,窜诸遐裔。(元史本传 按:索约勒,蒙古语教化之化也。哈达,刚也。

书名:雪桥诗话三集 页码:221

睫巢集有三器歌,陈石闾尝为和章。一曰粤鼓,广州波罗江上,南海神庙有铜鼓二。大者面五尺,脐隐起。高州林霭得之峒户,以献节度使郑絪,絪寘诸庙。小者杀大者五之一,从浔州滩涌出者。每岁二月上壬,土人击之以乐神,民有疾祷于庙,亦击之。三川、百粤亦皆有鼓。相传鼓初成时悬于庭,宰牲置酒,子女繁会,出金银钗叩之,纳诸主者,目曰都老。有仇怨相攻,则鸣鼓集众。蜀鼓直牛千,苗民得之,雄视一方,蛮俗如此。而制铜为鼓,则莫知其所由来。考之南齐书,广汉什邡人段祥以錞于献始兴王鉴,高三尺六寸六分,围三尺四寸。圆如筩,色黑如漆,甚薄。上有铜马,以绳系马去地尺余,灌之以水,又以器盛水于下,以芒当心,跪注錞于,以手振芒,则其声如雷。今鼓制与錞于等而来自粤,盖蛮仿錞于而为之。或以为伏波平交、诸葛渡泸皆制鼓,是殆不然。伏波毁鼓为马,非铸鼓也。一曰书言府弩,涿鹿之市得铜弩,长四寸强,高四寸,弱阔二寸,重一斤,有奇色,黝碧而泽。考之宣和图谱,弩为延光三年书言府作,汉安帝即位之十九年也。书言府者,盖汉之武库,随府有之,如盾省是也。一曰十二辰鉴,得自唐邑,径八寸,背环十二乳,间以十二辰篆,于子午上叠青马二,正书;再重,又环八乳旁,直卯有人具冠服,执笏象;再重,具周天度。藏箧数十年,无事磨治,纤垢不入。考宣和图谱云:圜者规天,方者法地。六出所以象诸物,八方所以定其位。左右上下则有四灵,错综经纬则有五星。具一日之数则载以十二辰。具一岁之数则载以十二月。今鉴与谱合,盖亦汉物也。铁君累世显贵,而冲然远到,清寒若贫士。慎靖郡王尝为写盘阴高适、破窗风雨二图。其博物精鉴,读此三序亦略可见矣。生平壮游,得佳境十八,

雪桥诗话三集卷第五 二〇五

书名:雪桥诗话余集 页码:312

雪桥诗话余集

二九六

輶轩录,并题诗一绝。乾隆癸卯,陈无轩于瑞安学舍为写付剞劂。桐乡金鄂岩题词云:文瑞楼空黯夕阴,当年万卷供闲吟。青邱诗格清江派,自是中闺得力深。文瑞楼为其尊人仑圃寺丞注书处,仑圃刊青邱、清江诸集,安人女红之暇,辄能成诵。鄂岩其从子也。

乾隆甲午,铁冶亭尚书观政吏部。其尊人淳斋公卒于泰宁镇署。淳斋公节省历年马干银两,除为兵丁制皮衣御冬及修整本营军装外,尚余存五千余金,将备咸请以为营葬费。尚书曰:先人镇泰宁五年,丝粟无所取,吾何敢于身后违先人意。力却之,并取印甘结存案焉。其易州寓中句云:故老相逢无近语,旧游重到似前生。戊申以讲学膺广庭相国荐,高宗命题考试五排一首。逾三日,诏试满洲内班出身翰林于军机堂,以外班特旨与焉,钦定第一。不四十日擢礼侍。己酉典试,如汪文端、那文毅、刘金门、钱裴山、阮文达,多拥节旄升槐鼎。壬子江南榜,得史望之、潘文恭、吴棣华会、状四元,乙卯大考侍郎以下至编检各官,诗题为:黄花晚节香。诗中用白衣送酒事,名列第七。高宗笑问:尔素必喜酒,何以赋诗不忘酒字?因奏以素性不饮。归而为诗自嘲曰:试罢归来日未央,墨池犹带御炉香。都缘习用糟丘语,博得君恩笑酒狂。一时传为佳话。任喀什噶尔参赞时有回民风土记略及卡浪圭毕石、徕宁果木等记。自谓一身三为学士,兄弟同为学士,以学士兼参赞大臣总理回疆,书之年谱以志幸。官铨曹最久,调户部郎中及补少詹,均仍兼吏部行走。镌级后再迁农曹,升吏部郎中,掌考功司印。嗣补翰林讲学,仍兼部务。长山袁清悫由阁读调掌选曹,嗣以太仆寺卿命兼文选司事,皆与后来官制不同。南海神庙遣祭题名:乾隆元年,詹事府少詹兼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行走福什宝。

走向善治:城市庙会的现代转型——基于广州南海神庙波罗诞的观察

依托南海神庙举办的波罗诞庙会是岭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最富影响力,承载广府文化"遗产性记忆"的民间庙会。21世纪10年代,南海神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波罗诞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年的精心运作与培育,波罗诞已成为岭南地区大型民俗节庆活动的知名品牌。它的再兴是民俗传统活化的一种典范,展示了以传统庙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本研究基于对南海神庙波罗诞的持续观察,考察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波罗诞庙会如何在"传统"与"现代"间取得动态平衡,步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社会善治,并走向城市民俗文化的自我治理和延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