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太医院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古代医疗机构名称,太医院名称始于金代,承袭于唐宋的太医署、太医局,以后历代均立有太医院机构,功能与唐朝太医署、宋朝太医局相差较远,且金代,元、明、清各代太医院职能、官位名称、品阶等也略有不同。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28

池砌白,朱鱼翠鸟绮疏斜。竟日淹留天欲 暮,纷纷轩驷红尘度。公子王孙合沓归,摩肩击毂忘来路。人生行乐 须及时,汨罗之人非所为"。

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五 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曰避毒也。过午出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 投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南则耍金鱼池,西耍 高梁桥,东松林,北满井,为地不同,饮醵熙游也同。太医院官旗物 鼓吹,赴南海子捉虾蟇,取蟾酥也。其法针枣叶刺蟾之眉间,浆射叶 上,以蔽人目,不令伤也。(以上帝京景物略)

五月五日,家悬五雷符,插门以艾,午具角黍,渍蒲酒,阖家饮 食之。以雄黄涂耳鼻,取避虫毒之义也。(舆地记)

五月五日,悬蒲插艾,幼女佩灵符,簪榴花,曰"女儿节"。日午 具角黍,渍菖蒲酒,阖家饮食之。以雄黄涂耳鼻,避虫毒。天坛墙下,

走马为戏。金鱼池草桥聚水潭皆树荫,可醵饮,相望不绝。(康熙大 兴悬志)

北平俗曲:"五月五日把端阳庆,节届天中,苍蒲艾虎,物阜财 丰,共乐太平。玉楼人酒醉雄黄把肩并,脸赛芙蓉,石榴花鬓,斜衬 钗头凤,血染鲜红。浮瓜沉李,水阁凉亭,阵阵荷风划龙舟,夺桥竞 彩相争胜。锣鼓叮咚采莲歌,悠悠扬扬真好听,燕语莺声"。(白雪遗 音选)

彭蕴章幽州土风吟女儿节云:"女儿节,女儿归;耍青去,送青 回。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30

上,石榴颜色樱桃在佛前,无处找龙船。(北平俗曲十二景)

五月初一至初五日为端阳节,又称端午,家家于门前插蒲艾,贴 五雷天师符,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也。供角黍(即粽子)、 樱桃、桑椹、五毒饼、玫瑰饼等于佛前,祀祖先亦如之,亦荐其时食 之义也,并有以之相馈送者。巧妇秀女,以绫罗制成小虎、桑椹、葫 芦之类,以彩线串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儿背,谓可避鬼,且不染瘟, 曰"长命缕",一曰"续命缕",又曰"葫芦",正午弃之,谓之"扔 灾"。以雄黄酒书"王"字于小儿之额,或涂其鼻耳,或墙壁,以避毒 虫。又有于是日午时以朱墨画钟馗像,以鸡血点眼,俗称"朱砂判" 者,悬屋中,谓能驱避邪。亦有纳古墨于蟆腹,向日晒之,谓其墨可 疗疾,故有"癞蛤蟆脱不过五月五"之谚语。此五日中,居民商肆, 皆盛治酒馔,曰过端阳节。夏至日,人家多食面条,且制糖蒜,以是 时蒜适成熟也。又谚称是月为"恶五月",禁造作等事。《民社北平指南》

太医院例于端阳日差官至南海子捕虾蟆挤酥,以合药制紫金锭。 某张大其事,备鼓吹旗幡,喧阗以往,或嘲以诗曰:"抖擞威风出凤 城,喧喧鼓吹拥霓旌;穿林披莽如虓虎,捉得虾蟆剜眼睛"。《长安客话》

长安客话载明时太医院例以端阳遣官于南海子捕虾蟆,取酥制紫

金锭。今端阳节,中官犹于端门鬻内造紫金锭,是其遗制也。(居易 录)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31

故事,五月五日,太医院官具旗物,鼓吹赴南海子捉虾蟆,取蟾 酥,以针刺其两眉,蟾多死。吾乡朱公儒为院使,俾两眉止刺其一, 蟾虽被刺得活,后遂因之。(闾史掇遗)

端午颁赐 端午赐京官宫扇,竹骨纸面,俱画翎毛,不工。彩绦一条,五色

线编者,须头作虎形。彩杖二根,长丈许,五色线缠绕。艾虎纸二幅, 方尺许,倶画虎,并诸毒虫。(戒庵漫笔)

京朝官端午赐食粽,重阳赐食糕,一费可七百金,食时助以酒脯, 取沾赍而毕。诸臣享食之后,长班以馂余纳寘筐篮,与其官长,矜宠 御路,自皇极门至长安街,马归洋洋,寻续不断。(旧京遗事)

内廷王公大臣,至端阳时,皆得恩赐葛纱及画扇。《燕京岁时记》 端阳悬符

端阳捕虾蟆 五月初一日起,至十三日止,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

门两旁安菖蒲艾盆,门上悬挂吊屏,上画天师或仙子仙女执剑降毒故 事,如年节之门神焉,悬一月方撤也。《酌中志》

都门杂咏端阳云:"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 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见节令门)

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 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

祟恶。《燕京岁时记》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257

有害无益。但是等到那东 西到了他们的手里,就成了"无价之宝。"不论是买进或是卖出,只 要 一经过他们的手,东西的价钱一定要贵上一倍。打硬鼓的专门收

买珍珠宝石,金银翡翠等的首饰,红木紫檀的家具,以及破的书,烂 的画,他们都很欢迎的。在表面上,他们与打软鼓的并没有什么分别, 只是穿得比较干净,手臂底下挟着一个小青布包儿。顶穷的人家,他 们是不去的,因为在那种地方,他们是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打 软鼓的正与打硬鼓的相反,他们专到穷人的家里,小的胡同里去收买 破旧无用的东西,无论是破鞋子,破瓶子,或是破洋铁盒子,他们都 要的。他们的本钱极微小,穿得也很穷苦。他们肩上挑着一个小担子, 担子的两头 放着买来的东西。因为他们的认识力比较小,所以不敢 上富贵的人家去。一则怕本钱小,买不起什么东西;二则怕自己不识 货,上了当,反叫人家笑话;三则因为大户人家的豪奴丽仆们的架子 太大,要底子钱的本事又利害,所以这些打软鼓的也只好在贫苦的人 家买一点破东西。(打小鼓的)

医生 京师医生,不言谢金,不言药资,惟说车马钱耳。医生车马钱,

各有定价,视其医之行否以为丰啬。价一定,虽咫尺之路不为减,十 里之遥不为增。其有盛名者,家累巨万,虽太医院不及也。《燕京杂记》

光绪都门纪略行医诗:"满墙贴报博声名,世代专门写得清,怂 恿亲朋送匾额,封条也挂御医生"。(见时尚门)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44

蚀疣

螳螂,陶景宏云:"咽、燕、赵谓之「蚀疣,」"今人病赘者捕食 之。(小化书)

不称敝

今人称谓,敝县,敝郡,敝省,昉于左传之"敝邑",盖谦词也, 唯京师至尊所在,不敢称敝字。(灯窗丛录)

板儿

正德丁丑,余始游京师,初至,见交易者皆称钱为"板儿"。(碧 里杂存)

一岁货声注:"俗谓一文钱为「光板。」" (见五月条) 官司俚语 今世官司,各有俚语,以寓讥评,如在京兵部四司曰:"武选武

选,多恩多怨;职方职方,最穷最忙;车驾车驾,不上不下;武库武 库,又闲又富"。闻他衙门中尚多,惜不得其详。(春风堂随笔)

京师向有谚语云:"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 医院药方",盖讥其名实之不称也。(野获编)

俗语谓京师有三不称,谓光禄寺茶汤,武库司刀枪,太医院药方。 余谓尚不止于三者,如钦天监之推卜,中书科之字法,国子监之人材, 太仓之蓄积,皆大舛误可笑。(五杂俎)

京师相传有十可笑: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神乐观祈禳,武 库司刀枪, 营缮司作场,养济院衣粮,教坊司婆娘,都察院宪纲,国 子监学堂,翰林院文章。(戴斗夜谈)

胜国都下谚云:"吏科官,户科饭,刑科纸,工科炭,兵科皂隶礼 科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45

看",至今尚然。(水曹清暇录)

京师谚云:"翰林院文章,太医院药方,光禄寺茶汤,銮仪卫轿 杠"。又云:"吏科官,户科饭,兵科纸,工科炭,刑科皂隶礼科看", 盖各举其职守也。(郎潜纪闻)

今北都谓人言行差谬者俱作"邹",不知为何字,顷观牟融寄陂 范使君诗,有曰:"从来姑息难为好,到底依栖总是诹",所用言与北 都语意相同,则所谓"邹"者,当以"诹"书乎。(宙载)

红姑娘

燕京野果"红姑娘"者,乃"红瓜囊"之讹。(巵言) 徐一夔元故宫记云:"棕毛殿前有野果,名「红姑娘,」外垂绛囊,

中含赤子如珠,甜酸可食,盈盈绕砌,与翠草同芳"。今京师人家多 种之,红姑娘之名不改也。(天禄识余)

小人

燕北风俗,不问士庶,皆自称"小人"。(钱氏私志) 黄六

今京师勾栏中诨语,谓绐人者曰"黄六"。 胡同 京师人呼巷为"胡同"。(以上疑耀)

京城各巷曰"某胡同"。(人海记) 京师街曰"胡同,"篇海"同街也"。(卍斋琐录) 进彰仪门,皇都壮丽,车马喧阗,士女杂沓,始得快睹焉。卸装

海昌会馆,实棉花胡同之西也。丹铅总录云:"今之巷道,名为胡洞, 字书不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167

  佥判笔六枝,价九分;银朱四两,价一钱六分;墨二笏,价六分。每年少卿出巡,纸札、卷箱、下程等价八两五钱四分;大呈文纸一百张,价三钱五分;中呈文纸一百张,价二钱;连七纸一百张,价八分;本纸二十张,价七分;宛红纸五张,价一钱;银朱二两,价七分;佥判笔四枝,价四分;墨一笏,价三分;卷箱四只并绳扛、盖席、架锁、油饰银二两五钱六分;刑具一副,价二钱二分;下程一分,价银四两八钱二分。寺丞堂取围屏、纸札、卷箱银三两九钱三分,卷箱二只并扛架、绳锁,银八钱五分;刑具一副,价二钱二分;木牌、手牌、挂牌各二面,价七钱二分;量马尺一副,银三分;木匠、油漆人夫工食四钱二分;围屏一副,银八钱;判笔二枝,银二分;银朱四两,价一钱四分;印色四两,价二钱;呈文纸二刀,价四钱;墨西笏,价八分;靛花八两,价五分。以上俱行银吏解。

  钦天监:取观象台谯楼油、炭,每年折价五两八钱四分四厘;历日黄绫九丈三尺七寸一分,价四两二钱一分七厘;蓝绫二丈二尺三寸六分六厘五毫,价一两一钱一分八厘;银朱五两五钱六分,价三钱三分三厘;墨煤三十六斤三钱,价四钱三分二厘五毫;白面四十六斤三两五钱零,价五钱五分四厘;黄丹九斤二两九钱,价五钱五分;紫粉二斤四两七钱零,价七钱三分四厘;木柴八十四斤十二两,价五钱九分三厘;香油十六斤十五两三钱,价一两一分七厘;棕毛十一斤四两八钱,价四钱四分;苕帚五十六把半,价五钱七分,以上共银十两五钱五分八厘五毫。以上俱行银大户解。

  太医院:额派本县代通州上纳苍术六百斤,价六两;牛黄一两,价六两;红黄纸,价五钱四分,以上共银一十二两五钱四分,行银大户解。

  左都督府:每年笔炭折价四十八两六钱。右都督府每年印色紫粉折价三两六钱;笔炭折价四十八两六钱。

  中都督府:每年笔炭折价一十三两九钱八分。

  前都督府:每年印色紫粉折价三两六钱。

  宗人府:每年印色紫粉折价九两七钱六分。以上俱行银大户解。

  上林苑园户,见徭编下。

  本府公用:每月四圣祠行香纸烛,除大兴分办朔日外,本县该办望日,价一钱二分。凡遇新任,堂上并上五厅上任,及朔望儒学行香纸张、笔墨、给赏不等。又学院、按院新任、学院朔望各行香、赏纸不等,每年共约银三十两。送院岁考生员,各年不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197

  杜其骄,号华南,戊辰进士,顺天府人。历任通政使。

  孙錝,号鹤峰,戊辰进士,锦衣卫人。历任太仆寺正卿。

  赵楫,号用吾,辛未进士,锦衣卫人。历任湖广副使。

  徐学礼,号莲渠,辛未进士,留守中卫人。历任河南府知府。

  沈涵,号石鹤,武功卫籍。辛未进士。原任河南归德府知府。

  孙鑛,号月峰,甲戌进士,锦衣卫人。历任右副都御史。

  张汝贤,号希山,甲戌进士,武功卫人。任刑部员外。

  朱国祚,号养淳,癸未进士,太医院人。任翰林院修撰。

  方从哲,号中涵,癸未进士,锦衣卫人。任翰林院编修。

  杨元祥,号屋垣,癸未进士。任翰林院编修。

  吕胤昌,号姜山,癸未进士,锦衣卫人。历任吏部验封司员外。

  沈凤岐,号鸣阳,癸未进士,旗手卫人。历任登州府知府。

  王岳锡,号肖塘,癸未进士,锦衣卫人。任池州府知府。

  黄腾春,号怡堂,癸未进士,留守左卫人。任行人司右司副。

  何选,号克斋,顺天府籍,嘉定县人。癸未进士,任御史。

  孙承荣,号震南,丙戌进士。历任武昌知府。

书名:北京牛街志书——《冈志》 页码:17

人 物

杨祥宇,字应瑞,明时世袭指挥,累功升后军都督府事(按:"事"之前应有"佥"字)。出镇大同,挂镇翔[朔]将军印。美髭髯,精骑射,通习教义,所著有《正教要册》一卷行于世。

刘小宇,器宇端整,谈吐异常,慷慨尚气节。国初为守备,后迁湖广游击将军。

白顺宇,胆略过人,乐施好善,家饶余财。所交皆当道士夫。

王东槐,道弘,相貌魁梧,拥赀十万,周济亲族,提携故旧。卒年七十余。

改弼廷,国辅,美须髭,善谋略,目炯炯然。所交皆知名之士;哈蜜[密]之狱,以身任之。先帝亦知其为改回子1。后以子贵,封奉政大夫,骁骑将军。享年七十余,四子六孙,天下知名。

王嘉谟,东槐子。神采英发,谈笑风流,入赀为武职,曾运粮助军,得赐一品服。

蔡允政,字执中,沉潜好学,精岐黄之术。乐施好善,亲旧赖其衣食者数十家。卒年八十。

常自慕,顺治年进士,授湖南慈利县知县。吴逆之变2,以身殉国。

马予良,字复元。博学善辨[辩],精医术。康熙二十五年,补太医院御医,屡蒙金帛之赐。

改日新,康熙丁丑武进士。精骑射,通国语3,充侍卫。授山西平垣营游击,转大同府,俄升陕西城守参,以功迁花马池副总兵。

①回子:旧社会对回民的贬意称呼。

②吴逆之变:指吴三桂叛清。

③通国语:国语,一般习惯指汉语,这里似指满语。

---------------

------------------------------------------------------------

---------------

------------------------------------------------------------

书名:北京牛街志书——《冈志》 页码:19

刘裕锡,字鼎臣。沉雅好学,通天文、岐黄之术,尤喜造仪器奇巧之物,以天文生转博士,迁五官(按:"官"字前疑有漏字,应为"迁五品官"),供奉养心殿,升任户部贵州司额外主事。

刘裕铎,字辅仁,裕锡从弟。精医学,充太医院吏目,后补知州。

黑永德,勇健多力。由营军授千总,转大同府守备。

张东湖,魁岸美髯,凝重有胆略。幼年善赌,后享数万之富。结交权贵,名满京师。

张祥甫,东湖子。豪侠尚气节,一乡赖之。虽不登仕籍,而名满京师。

王纶,字佩珩,嘉谟子。博学善谈论,慷慨有气节。初补博士弟子,后入赀转教职,授大名长垣县训导。

白业广,字振公,太医院医士,以勤慎擢本院吏目。

马润宇,长躯多力,以营军擢静明园把总。

改务新,弼廷子,日新兄也。顺天府武举,授州卫守备。

吴明恒,字中传,通西域天文。由博士迁秋官1掌回回(按:疑此处漏"科"字),专推交时凌犯四季天象,以考正中国古法之失。

古今誉,其先陕山[西]长安人,迁京师。初补博士弟子,入赀授教职,转山东高苑令,迁泰安知州。

吴应彪,长身猿臂,善骑射。以京营兵授千总,升大同守备。

朵世麟,其先西域人。明宣帝时,贡狮入中国。长身修髯,飘飘若仙。通五星,推人休咎多奇中。顺治十五年,召见乾清宫,奏事称旨,赏金币,世祖亲笔(按:疑此处漏一"书"字)四字赐之,日"云外老人"。

① 秋官:主管天文历法之官。

---------------

------------------------------------------------------------

---------------

------------------------------------------------------------

书名:北京牛街志书——《冈志》 页码:62

  沈元鼎,元佐之弟。美姿貌慈,善筹,入资授磁州知州,十年,忤河南抚杨宗义,论革。后捐复,补湖广随州知州。

  刘裕锡,字鼎臣。沉雅好学,通天文歧黄之术,尤善造仪器奇巧之物。以天文生(按:疑此处缺一字,似为"转"字)博士,迁五品俸,供奉养心殿。升户部贵州司额外主事。

  刘裕铎,字辅仁。格锡从弟。精医学,充大医院更目,后捐知州。

  黑水德,勇健力大,由营军授干总。转大同府守备。

  张东湖,魁伟美髯,凝重有胆略。幼年善赌,后享数万之富。结交权责,名满京师。张祥甫,东湖之子,豪侠尚气节,一乡赖之。虽未登仕籍,而名满京畿一带。

  麻举人,中举后,选授湖广麻城县令。

  王纶,字佩珩,王嘉谟之子。博学健谈,慷慨有气节。初补博士弟子,后入资教职,授大名府长垣县训导官。

  白业广,字振公,太医院医士。以勤慎擢本院吏司。

  马润宇,长躯,力大过人。以营军升静明园把总。

  吴明烜,字中博。通西域天文学,由博士迁钦天监秋官,掌回回科,专推交时四季天象,以考正中国古法之失,与常仙学齐名。古今誉其才1。闻其先辈系陕西长安人,迁京师后,初补教职,升山东高苑县令,迁泰安知州。

  吴应彪,长身猿臂,善骑射。以营兵授千总,升大同守备。

  朵世麟,其先辈西域人,明宣德时,贡狮入中国。长身修髯,飘飘若仙。通卜学,推算休咎多奇中,凡夫俗子,从不与人卜算。顺治十五年时入朝,召见于乾清宫,奏对称旨,颁赏金币。世祖亲笔书四字赐之,曰"云外老人"。

毛思范2。博学士,通医术,垂帘施医药,不交士大夫。于康熙十四年,皇太子病痢症,医官认为不能治时,或以思范荐上。试治之,得奇效。赏白金文币,复授以太医院医士,辞不拜受。上命顺天府尹造其宅,赐以二字额曰:"国手"。

① 抄本"古今誉"为另一个人,古氏存本的《冈志》抄误,夹入"吴明烜"条文中。

② 毛思范,沈抄本为茅思范

---------------

------------------------------------------------------------

---------------

------------------------------------------------------------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7

太常寺

卷五十二 一〇八五

四译馆

卷五十三 一〇九一

太仆寺苑马寺 茶马 南太仆

卷五十四 一一〇二

国子监国子师 监规 生徒 纳粟 监例

卷五十五 一一一九

府学谕旨 提督学校官勅谕 武学

卷五十六 一一三三

首善书院衍圣公府

卷五十七 一一四七

太医院

卷五十八 一一七一

钦天监一回回历 韩苑洛论天文 邢云路历 西洋历 岁差考

卷五十九 一二〇二

钦天监二观象台 附记(郭守敬)

目录 九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143

宋略仿其制。后则公、侯、伯三等皆在一品之上, 不与文武齿矣。弘治中, 主事林沂奏, 欲按品秩

列坐御史上,御史劾之曰:朝廷设官分秩,有拘品秩者,有不拘品秩者,故庆成赐宴,科道坐于郎中之上,翰林坐于科道之前,若概以品秩,则诸学士当列于少卿之下,京县知县、兵马司当列于御史、给事中之上矣。上以沂故违成宪,治之看马。

大朝毕,上暂退至谨身殿更便服,于殿外丹陛上设幄,群臣盛服侍班,御马监之马云锦成群,每一马各有名牌壮士控之,由东过西,最为盛观。其制始于嘉靖中,至后久不举行。崇祯壬申十一月初十日冬至,郊祀,十一日,百官入贺,朝毕,复一阅视,是日阅马三百三十三匹。

赐 宴

每岁三大朝贺及郊祀礼成,行庆贺礼,俱赐宴。文臣四品以上及诸学士,武臣都督以上,皆宴殿上;经筵官及翰林讲读官、尚宝司卿、六科都给事中、暨文臣五品堂上官,武臣都指挥以上官,宴中左、中右门;翰林院、中书舍人、左右春坊、御史、钦天监、太医院、鸿胪寺官及五品以上官,宴于丹墀。是日行礼毕,该宴官更衣立殿外,候上至,升堂,乐作,入拜,进花,进酒,跪候上饮讫乃起,即席簪花、啐酒。酒凡九进,汤五进,群臣则杀其二。会之时,拱卫司于殿庭设黄麾仗及擎执如奉天殿之仪,和声郎列乐于殿上之南,间作大乐、细乐。酒七行,食遍。凡行酒,初行,奏大乐,作太清曲;次行,细乐,奏感皇恩曲;五行,舞诸国来朝队;六行,细乐,奏朝天子曲;七行,舞长生队,细乐奏醉太平曲。凡进食,则作大乐。

卷之七 一一三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13

外闻者,心知其故,而难于言。至风癫之说倡,则议者谓其意有所为,而王之宷直发逆状,刑部尚书张问达深以为然,形迹愈露,顾必欲穷究其由来,则所伤实多。神宗默念大臣中无足与计,不得已而自行召谕,其不下二璫于理,亦有深意。而主风癫者遂齮齕王之宷,罢其官,史孟麟谪,何士晋补外,人甚不平焉。

红 丸

八月二十一日丙寅,召太医院官诊视,进方,赏银六十两。次日,大学士方从哲以未获入宫候安,上疏曰:臣询医官,知圣体御膳减少,兼有疾喘,必须一意调养,除每日发票本章外,俱宜暂辍。至于进药一节,尤宜十分谨慎。昔人谓治病者,以服药有效为上策,以不服药保养为中策。盖欲寡心清,元气自固;用之不当,其害更不可言。惟圣明留意。

兵科给事中杨涟疏陈圣躬违和之由,保摄万安之法。先是,十二日,诸臣见天颜顿减,不似登极之初。至十六日,诸臣到宫问安,旋奉有头目眩晕,身体软弱,不能动履之谕。各相惊骇,不知其故。及十七日,诸臣敬问圣安,因大选,问内官以违豫之故,因知外廷所传进御不节,流言绝谬,乃是崔文升用药差误所致。至是上召见大臣,亲奉天语,两夜未睡,米粥日不多食,困顿至此。于是给事中杨涟言:文升不知医,不宜以宗社托重之身,妄为尝试,如其知医,则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其事明白易见,以皇上之日日万几,茕茕哀痛,精神耗费,于法止宜清补,文升何投相反相伐之剂,然则外传流言,必文升借口,以盖其误药之奸耳。既

卷之十三 一八三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45

春明梦余录卷之二十二

三皇庙

三皇庙,在太医院之北,名景惠殿,永乐中建。前为景咸门,门东为神库,西为神厨,中奉安伏羲、神农、黄帝,皆南向,以勾芒、祝融、风后、力牧氏配,以僦贷季、鬼臾区、天师岐伯、俞跗、白高、少俞、少师桐君、太乙、雷公、马师皇、伊尹、神应王扁鹊、仓公淳于意、张机东庑,王叔和、华陀、皇甫谧、巢元方、抱朴子葛洪、真人

孙思邈、药王韦慈藏、啓元子王冰、钱乙、朱鋐、刘元素、张元素、李泉、朱彦

修西庑从祀,岁仲春上甲日,甲属东方,太常寺题请遣礼部堂上官行礼,太医院堂上官

二员分献,仲秋上甲如之。嘉靖初,复建圣济殿于内,以祀先医,春、秋祭同三皇,而以

太医官主之。二十一年,以太医院庙制湫隘弗称,命展拓今庙,随从礼官议增从祀僦贷季等二十八人。隆庆四年,礼部侍郎王希烈议:三皇既祀于帝王庙,请罢太医院庙祭,专遣太医院官祭先医,不允。

卷之二十二 三一五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46

春明梦余录 三一六

南宫奏议: 臣等稽诸礼曰, 圣王之制祭祀也, 法施于民则祀之, 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 非此

族也,不在祀典。盖闻上古圣神,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寿世福民,其功尤系于医。伏羲观天文,明历气;神农尝百药,制本草;黄帝与岐伯问荅,而有素问之书,医道盖昉于此矣。周礼·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说者谓祭以天帝,配食以五人帝,春以太昊,夏以炎帝,季夏以黄帝,秋以少昊,冬以颛顼。然此主于五方之位,未有医药之专祀也。至于有元,自国都以至郡县,皆立三皇庙于医者之学,如宣圣释奠礼,太昊伏羲氏以勾芒氏之神配,炎帝神农氏以祝融氏之神配,黄帝轩辕氏以风后、力牧氏之神配,及黄帝臣俞跗以下十人姓氏载于医书者,从祀两庑,有司岁春、秋二季行事,而以医师主之。其臣虞集有言:三圣人之所以惠利生人者,不必以医之一技,而求夫为医之道,不上达于三圣人,则不足以尽其至圣之能事。是其祭虽专为医而设,然徧于郡县,则又不免失之黩矣。肆我成祖御宇,诹经稽典,正名定祀,尤以医道关系民生至重,乃即太医院立庙,以崇祀三皇。正统间,重加修葺。圣祖神宗,先后一揆,咸欲跻斯世斯人于仁寿之域,而永贻燕翼之令图也。洪惟皇上膺正凝命,上法祖宗,谓修合御药,保和圣体,实惟兹所庙制湫隘,则祀典弗称,欲恢拓而一新之,创矩以尽度,备物以章虔,斯其佑享昭假于三皇在天之灵,而宣滞保和,以迓乎万寿无疆之庆,臣等敢不祗承德美,用树宏基。臣等切惟庙必有制,祀必合法,不为画一之制,则恐袭前时之故辙,而无以称,观瞻不正,从祀之名则恐失医圣之心传,而无以垂法。守臣等谨将合行规制,恭拟上进,伏乞裁定施行。

书名:春明梦余录(中) 页码:273

春明梦余录 七八〇

通饬。朕于冬至、正旦、寿节、端阳、中秋及诸大典礼,升殿行礼,方许作乐,其余皆免。朕浣衣、减膳,已有谕旨。今用锡、木、磁器,以示俭约。其金、银各器,系关典礼者留用,余贮库以备赏赉。内外文武诸臣,俱宜省约,专力办贼。太平之日,照旧。先生每再将先年旧旨参看,议妥来行,钦此。臣等叩头恭诵,不胜赞服。窃见近日风尚之奢,日甚一日,其僭几至于无等,其费总出于民间,严谕累颁,积习未变,真可痛恨。皇上谆谆戒饬,且特以身先之,至于典礼庆贺之外,暂撤宫悬;衣服澣濯之余,仍裁玉膳;器用锡、木,居然匏尊、土簋之风;库贮金刀,预为行赏酬功之用。恭惟圣祖时亦曾取法木辂,示训露台,洗表袱而得金,缉片毯以为被盖,深得古帝王菲食卑服之意。而在今日,则裕民足国,节俭为先,剿寇灭敌,忧勤尤急,诚可以远光祖德,下悚官方矣。至宴乐一事,尤为妨废职业。而京城首善,倍宜力行禁止,并服舍、器用、舆盖等项,典制甚严,尚多侈肆,皆不可不痛加裁抑者。诚辨上下,定民志,一大端,不独省财节费而已。

天顺时,礼部尚书胡濙省冗费议:钦天监历日五十万九千七百余本,省为十一万九千五百余本;太医院药材九万八千一百余斤,省为五万五千四百余斤;光禄寺糖蜜果品减旧数三之二,其添造腌腊鸡、鹅、猪、羊二万七千只,子鹅二千只,酥油四千斤,尽行革罢;厨役六千四百余名,拣选老疾者悉皆放回;湖广、江西等处荐新茶芽七千五百余斤,省为四千斤。上允之。风俗俭朴,必自朝廷始,此端本之道也。

刘玉惩奢说:一饭百金,一衣千金,一居万金,上之风之,下之从之,俗焉有不靡乎?犬马谷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135

春明梦余录卷之五十七

太医院

太医院,在阙东,礼部后。初置医学提举司,后改太医监,又改太医院。设院使、院判、御医、吏目等官,主诊眡、攻疗、调养之事。凡医术十三科,医生世专科习其业,曰大方脉,曰小方脉,曰妇人,曰疮疡,曰针灸,曰眼,曰口齿,曰接骨,曰伤寒,曰咽喉,曰金镞,曰按摩,曰咒(祝)由。后二科今无传。洪武六年四月,置御药奉御一人,直长二人,药童十人,俱以内官、内使充之。设太医院御医四人,以太医院

士充之。凡收受四方贡献名药,及储蓄药品,奉御一人掌之。凡贡御药饵,医官就内局循制。太医院官诊视御脉,御医参看,较同约会,奉御就内局合药,将药贴连名封记,具本开写本方、药性、治症之法于日月之下,医官奉御书名以进,置簿历,中书省印其缝。凡进药,奏本既具,随卽附簿,年月下书名,奉御收掌,以凭稽攷。烹调御药,太医官与奉御监视。每二服合为一服,使煎熟,分为二器:其一器太医院先尝,

卷之五十七 一一四七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277

隋立幽州智泉寺舍利塔 仁寿元年,内史令王臣暕宣。

隋智泉寺舍利感应记 王邵撰。

唐秀峯寺石幢心经 贞观二十二年书。

唐重藏舍利记 景福元年沙门南叙述,僧知常书。

唐石磴庵心经 广德二年,赵偃书。

唐重藏舍利记 会昌六年,采师伦书。

唐草书千文 僧亚栖书。自云: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唐云居寺石浮屠铭 王大悦撰,开元十五年。

唐云居寺石浮图铭 梁高望书,开元十年。

唐石经堂记 刘济撰,元和四年。

唐金仙公主奏请庄田记 王守泰撰。

唐隶书心经 天宝十五年二月一日,朝议大夫行尚书武部郎中上柱国徐浩书,都人孙

氏从墨迹勒石。

唐太尉朱怀珪碑 元载撰,李融书。

宋仁宗篆书针灸经石刻 在太医院三皇庙内。旧在汴中,移此。燕中无宋迹,以其地

卷之六十七 一二八九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30

卷五十八

城市外城南城二...........................九三三

卷五十九

城市外城西城一...........................九五〇

卷六十

城市外城西城二...........................九七二

卷六十一

城市外城北城..............................九九七

卷六十二

官署宗人府 内阁 中书科...............一〇一〇

卷六十三

 官署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理藩院 都察院 通政使司 大理寺

.................................一〇二六

卷六十四

官署太常寺 翰林院 詹事府 ............一〇五一

卷六十五

官署光禄寺 太仆寺 顺天府 鸿胪寺 ...一〇七三

卷六十六

官署国子监..............................一〇八八

卷六十七

官署国子监..............................一一〇七

卷六十八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二五

卷六十九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五〇

卷七十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六七

卷七十一

官署钦天监 太医院 内务府............一一七六

卷七十二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8

卷五十八

城市外城南城二...........................九三三

卷五十九

城市外城西城一...........................九五〇

卷六十

城市外城西城二...........................九七二

卷六十一

城市外城北城..............................九九七

卷六十二

官署宗人府 内阁 中书科...............一〇一〇

卷六十三

 官署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理藩院 都察院 通政使司 大理寺

.................................一〇二六

卷六十四

官署太常寺 翰林院 詹事府 ............一〇五一

卷六十五

官署光禄寺 太仆寺 顺天府 鸿胪寺 ...一〇七三

卷六十六

官署国子监..............................一〇八八

卷六十七

官署国子监..............................一一〇七

卷六十八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二五

卷六十九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五〇

卷七十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六七

卷七十一

官署钦天监 太医院 内务府............一一七六

卷七十二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77

原蔡羽诗 千门花柳转枫宸,百和香中过辇尘。银箭忽从天上落,六宫仙子听时辰。林屋集

原正统三年五月,书天下文武方面官姓名于文华殿。上谕行在吏部兵部臣曰:庶官贤不肖难知,使淑慝混淆莫辨,将孰与为善?尔等朝夕在左右,朕熟知之,在外者或知有未尽,先朝尝命书其姓名于武英殿南廊或于奉天门西序以备观览。尔等其书中都留守司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姓名揭于文华殿,候儒臣进讲之暇,因以考其人之贤否而加黜陟焉。明英宗实录

〔臣等谨按〕明仁宗即位,揭天下三司官姓名于奉天门西序。孝宗弘治元年,疏文武大臣中外四品以上官姓名揭文华殿壁。见明史本纪。

补文华殿在奉天门之东,比诸殿制稍减而特精雅,用绿色琉璃瓦,左右为两春坊,上之便殿所常御者也。今用为经筵之所。中设御座,龙屏南向。又设御案于御座之东稍南,设讲案于御案之南稍东。入殿中门当槛下白石一方,纯洁,可丈许,抬讲案官置案当其北二三尺地,始称讲官拜起也。殿中金鹤一双,东西相向立,盘中下有趺架,饰以金朱,以口衔香。香黑色如细烛状,外国所贡也。其下则以三山小铜屏风障金铜炭炉,两展书官各立其下。展书官悉从内阁题定,兼用坊院。每讲四子书,展书官从东班出,讲经史,展书官从西班出,进诣御案前,跪出沤手香,沤手,香名,太医院每岁制此以分馈各官。展讲章。二太监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8

卷五十八

城市外城南城二...........................九三三

卷五十九

城市外城西城一...........................九五〇

卷六十

城市外城西城二...........................九七二

卷六十一

城市外城北城..............................九九七

卷六十二

官署宗人府 内阁 中书科...............一〇一〇

卷六十三

 官署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理藩院 都察院 通政使司 大理寺

.................................一〇二六

卷六十四

官署太常寺 翰林院 詹事府 ............一〇五一

卷六十五

官署光禄寺 太仆寺 顺天府 鸿胪寺 ...一〇七三

卷六十六

官署国子监..............................一〇八八

卷六十七

官署国子监..............................一一〇七

卷六十八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二五

卷六十九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五〇

卷七十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六七

卷七十一

官署钦天监 太医院 内务府............一一七六

卷七十二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129

补翰林凡武举彻帘后,同考官及掌卷官置酒请主考官,主考答席。顺天乡试后,两京兆置酒请主考、监试,主考、监试亦答席。会试,同考于彻帘后醵金为会,掌科主办。其两京乡试事毕,四主考合请衙门前后辈,谓之鹅头会。眉公见闻录

补宋解试,诸路并以八月五日锁院,而福建则用七月,川广则用六月,以道远故也。南渡后,闽广改同诸路试期。绍兴二十四年有诏,太学及诸路并以中秋日引试,惟四川则用三月十五日焉。元乡试以八月二十日、二十三日、二十六日。明改从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元会试以二月一日、三日、五日。明改从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元御试以三月七日,明改从三月十五日。盖历代锁院为期不同如是。至于试士之地,金源或于竹林寺,或于悯忠寺,蔑有定所。元则试于南宫。明之贡院即元之礼部旧署也。盖试士子于此者四百年矣。雅坪散录

补王氏耳谭谓直隶乡试额取百名,外国学三十名,杂行五名,故曹鼐以典史解粮赴京得中乡试,而廷试为状元。今杂行无中者矣。按曹文忠以永乐癸卯中顺天乡试,本由诸生。宣德初,授代州学正,上书愿得剧职自効,改江西泰和县典史,督工匠赴京,乞与会试,遂中癸丑榜第二人,廷试第一。王氏谓以典史中乡试,误也。至文忠第后,杂行中式者不乏。景泰癸酉,吾乡吕文懿公原典顺天乡试,中式者二百五十人,内翰林院译字官一人,吏部听选官一人,户部书算一人,礼部儒士十人,刑部都吏一人,工部承差一人,太医院医士四人,武生一人,卫令史一人,卫吏一人,卫舍人一人,军余九人,军一人,杂项中者凡三十三人焉。载考国子监历科进士题名碑,正统壬戌则有长乐李森,都察院吏也,乐清南昱,刑部吏也,丰城郑温,松陵驿丞也。戊辰则有奉化舒廷谟,礼部办事官也,潜山汪甫,燕山卫小旗也。景泰甲戌则有潜山吴桢,锦衣卫译字官也。天顺癸未则有巴县刘淳,翰林院译字官也,嘉定马愈,钦天监天文生也。成化戊戌,则有泸州谭溥,山东旧县驿丞也,甲戌则有宣城张纶,富峪卫总旗也,宁远王璠,岷州卫吏也。盖自是而后,杂行中式者乃鲜矣。蓟邱杂抄

增贡院为元礼部旧基,永乐时改为贡院,万历初因故址拓地重建。本朝三年大比,屡加增葺,益为宏备云。畿辅通志

增贡院在崇文门内观星台西北,南向,外东西砖门各一。乾隆二十七年增南面砖门二。砖门外设五城巡墙官厅三楹。东砖门内有明经取士牌楼一,点名厅六楹,守备厅三楹,监试厅九楹,外厅三楹。西砖门内有为国求贤牌楼一,外供给所房九楹,进题公馆六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8

卷五十八

 城市外城南城二......................................................................................................九三三

卷五十九

 城市外城西城一......................................................................................................九五〇

卷六十

 城市外城西城二......................................................................................................九七二

卷六十一

 城市外城北城............................................................................................................九七二

卷六十二

 官署宗人府 内阁 中书科.......................................................................................一〇一〇

卷六十三

 官署史部 户部 礼部 刑部 工部 理藩院 都察院 通征使司大理寺............一〇二六

卷六十四

 官署太常寺 翰林院 詹事府....................................................................................一〇五一

卷六十五

 官署光禄寺 太僕寺 顺天府 鸿臚寺.....................................................................一〇七三

卷六十六

 官署国子检................................................................................................................... 一〇八八

卷六十七

 官署国子检................................................................................................................... 一一〇七

卷六十八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二五

卷六十九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五〇

卷七十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六七

卷七十一

 官署钦天检 太医院 内务附....................................................................................一一七六

卷七十二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9

原正统七年四月,建宗人府、吏部、兵部、户部、工部、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于大明门之东,翰林院于长安左门之东。明英宗实录

原宗人府在阙东吏部衙门之上,西向。考玉牒所载,亲王二十四,郡王二百五十一,镇国辅国、奉国将军七千一百,中尉八千九百五十一,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七千七十三,庶人六百二十,而未封、未名与夫齐府之余、高墙之庶皆不与焉。春明梦余录 以上二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宗人府署后明碑二:一为正德十四年宗人条格记,上党刘阙名撰;一为嘉

靖四年宗人府题名记,余姚孙清撰。今皆已摧剥,字画几不可辨。

增宗人府,皇城东,西向,设宗令及左右宗正、宗人各一,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宗室公、将军为之。又设汉府丞一,理事官、副理事官各四,及主事、经历等员。大清一统志

〔臣等谨按〕宗人府署,国朝顺治九年仍旧址而恢廓之。左为经历司,迤南为左司,

迤北为右司。又有黄档库、黄档房、银库、玉牒库,并在其后。堂额曰敦崇孝弟。

前列训辞曰:尧舜之道不外孝弟,天潢繁衍,尤宜亲逊恭顺,风示臣民,敦崇不可

不讲。世宗御笔也。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44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六十三

官署

〔臣等谨按〕六部公廨,其在元代者阅时既久,罕详其处。春明梦余录谓贡院为元之

礼部,太仆寺为元之兵部,殆亦相传云尔。明永乐时,吏、户、兵、工四部及鸿胪

寺、钦天监、太医院诸署皆仍旧官舍为之,散处无序。正统七年,始各以行列方

位,次第改建,本朝多因其旧焉。详见各条下。

原吏部在阙东,宗人府衙门之下,西向。春明梦余录 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增吏部在皇城东,宗人府之南。设尚书满汉各一,侍郎满汉各二,文选、考功、验封、稽勋清吏四司,各设满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司务厅一。大清一统志

增吏部署,明永乐十八年建,国朝仍其旧址。大堂西向,左司务厅,右土地祠。其南为文选、稽勋二司,北为考功、验封二司。又稽俸厅、督催所皆在其左。吏部册

〔臣等谨按〕吏部额曰公正持衡。前列训辞曰:能虚中之谓公,能端己之谓正,以才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196

更点。天主堂详见内恭遇车驾巡幸,委官随从直更亦如之。同上

原明宣宗钦天监箴 五帝之世,历象肇兴。建官作式,后世袭承。惟我祖宗,德合尧舜。天道民事,尤笃钦慎。尔职于斯,夙夜惟寅。用率厥属,咸致其勤。必精推策,必审观候。庶副钦若,爰及敬授。行奉天道,动协时宜。在予靡愆,实尔之资。惰慢而失,灾咎而隐。予则汝罚,勖哉惟谨。官箴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叙钦天监。

太医院在阙东礼部之后,西向。春明梦余录

太医院在钦天监南,生药库附焉,外有惠民药局亦隶之。明一统志 以上二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太医院院使一,左右院判各一,掌医之政令,率其属以共医事,掌九科之法以治疾,掌炙制之法以治药,教习二,简能者任之。大清会典

太医院在阙东礼部之后,门西向。堂内恭悬康熙四十三年圣祖仁皇帝赐院臣黄运诗曰:神圣岂能再,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大堂外左南厅,右北厅。后为先医庙,外门额曰棂星门,内门额曰咸济门,殿额曰景惠殿,供三皇圣像,恭悬圣祖御书永济群生额。左右庑列勾芒、风后至王冰各配位,殿旁为省牲房。先医庙外北向者为药王庙,有铜人像,盖即明英宗时所修者也。太医院

原太医署中有三皇小像,世庙从侍医之请,作景惠殿,令大臣春秋主祀。涌幢小品

原嘉靖二十二年七月,太医院三皇庙成,名其殿曰景惠,门曰咸济。明世宗实录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197

原景惠殿在太医院之北,前为景咸门,门东为神库,西为神厨,中奉安伏羲、神农、黄帝,皆南面,以勾芒、祝融、风后、力牧配,以僦贷、季鬼、臾区、俞跗、伯高、少俞、岐伯等东西庑从祀。岁仲春上甲日,太常寺题请礼部堂上官行礼,太医院堂上官二员分献,仲秋上甲如之。春明梦余录

原隆庆四年,遣礼部侍郎王希烈祭三皇于景惠殿,希烈因言三皇既祀于历代帝王庙,又祀于文华东室,乃又杂之医师,使共俎豆,不亦渎且亵乎?且官廨中止宜有祠,不宜有殿。上不欲改先帝之制,报罢。明典汇

原三皇庙内有针灸经石刻,元元贞初制,其碑之题篆,则宋仁宗御书,至元间自汴移至此者。燕都游览志 以上五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针灸图石刻今尚存,乃明时重摹上石者,观后英宗序略可证。

原元中统中,尼波罗国人阿尔尼格从帝师入见,帝问何所能。对曰:臣以心为师,颇知画塑铸金之艺。帝命取明堂针灸铜像示之曰:此安抚王檝使宋时所进,岁久阙坏,无能修完之者,汝能新之乎?对曰:请试之。至元二年新像成,关鬲脉络皆备,金工叹其天巧,莫不愧服。元史本传

原英宗铜人腧穴针灸图序略 宋天圣中,创作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刻诸石,复范铜肖人,分布腧穴于周身,画焉窍焉,脉络条贯,纤悉明备。考经按图,甚便来学。于今四百余年,石刻漫灭而不完,铜像昏暗而难辨。朕重民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198

命之所资,念良制之当继,乃命砻石范铜,仿前重作,加精致焉。建诸医官,式广教诏,

来者尚敬之哉!明英宗实录原院署有古铜人,虚中注水,关窍毕达,古色苍碧,莹润射目,相传从海潮中涌出者。长安客话 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铜人像在署内药王庙神像前,始作于宋天圣时,元至元间修之,明英宗

时又修之,长安客话谓从海涌出,殆传讹尔。

增洪武六年四月,置御药奉御一人,直长二人,药童十人,俱以内官内使充之。设太医院御医四人,以太医院医士充之。凡收受四方贡献名药及储蓄药品,奉御一人掌之。凡贡御药饵,医官就内局修制。太医院官诊视御脉,御医参看较同,约会奉御,就内局合药,将药贴连名封记,具本开写本方药性治证之法,于日月之下,医官奉御书名以进,置簿历,中书省印其缝。凡进药,奏既具,随即附簿年月下书名,奉御收掌,以凭稽考。烹调御药,太医官与奉御监视,每二服合为一服,使煎熟分为二器,其一器太医官先尝,次奉御;其一器进御。春明梦余录

太医院医士分十三科,循元医学之旧也。十三科者,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兼咽喉科,正骨兼金疮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书禁科。其设立医学,盖从太医院大使王猷、副使王安仁之请。其程试科目,每三年一试,期以八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199

月,中选者来春二月赴大都省试。其法考较医经,辨验药味,合试经书,则素问、难经、圣济录、本草、千金翼方也。元惟重其选,故名医特多。明则试医士不过论一篇、歌诀一首而已,人多忽焉,不以为意。此华亭唐文恪公有京师无良医之叹也。缁素录 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叙太医院

增总管内务府大臣,无定员,于满洲文武大臣或王公内简用,掌内务府一切事务。奉宸苑、武备院、上驷院并隶焉。所属广储、会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七司。大清会典

〔臣等谨按〕内务府之职,前代所未有,我朝厘革明代内官监司之弊,特设内府官属

以理之。其职不下数百员,内广储司管理六库郎中二,秩在诸司之上。至掌治堂

事、总理府属及各司院事宜,则有坐办堂郎中一,或由六库郎中升用,或择院卿及

内府护军统领兼摄之。盖内府总管下即以坐办郎中为要职也。

增内务府署在西华门内,当右翼门之西,循墙第四门,东向,前后凡五重,其廨舍之数共四十有三间。内务府册

〔臣等谨按〕内务府堂额曰职思综理。训辞曰:典司内府,庶务繁要,谨度课功,饬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8

卷五十八

 城市外城南城二......................................................................................................九三三

卷五十九

 城市外城西城一......................................................................................................九五〇

卷六十

 城市外城西城二......................................................................................................九七二

卷六十一

 城市外城北城............................................................................................................九七二

卷六十二

 官署宗人府 内阁 中书科.......................................................................................一〇一〇

卷六十三

 官署史部 户部 礼部 刑部 工部 理藩院 都察院 通征使司大理寺............一〇二六

卷六十四

 官署太常寺 翰林院 詹事府....................................................................................一〇五一

卷六十五

 官署光禄寺 太僕寺 顺天府 鸿臚寺.....................................................................一〇七三

卷六十六

 官署国子检................................................................................................................... 一〇八八

卷六十七

 官署国子检................................................................................................................... 一一〇七

卷六十八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二五

卷六十九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五〇

卷七十

 官署石鼓考附...............................................................................................................一一六七

卷七十一

 官署钦天检 太医院 内务附....................................................................................一一七六

卷七十二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96

  软球子于地,群马争骤,各以长藤柄球杖争接之,而球子忽绰在球棒上,随马走如电,终不坠地。力捷而熟闲者,以球子挑剔跳踯于虚空中而终不离于球杖,然后打入球门,中者为胜。(同上)

  原京师最重午节,天坛游人极盛,联镳飞鞚。豪门大估之外,则中官辈竞以骑射为娱。盖皆赐沐请假而出者。内廷自龙舟之外,则修射柳故事,其名曰走骠骑,盖沿金元之俗。命御马监勇士驰马走解,不过御前一逞迅捷而已。惟阁部大老及经筵日讲词臣得拜川扇香果诸赐,视他令节独优。(野获编)

  补端午,赐京官宫扇,竹骨纸面,俱画翎毛不工。彩绦一条,五色线编者,须头作虎形。彩仗二根,长丈许,五色线缠绕。艾虎纸二幅,方尺许,俱画虎并诸毒虫。(戒庵漫笔)

  补京城端午,贵贱人等必买新蒲鞋穿之过节,岁以为常。(暖姝由笔)

  补五月五日,赐文武官走骠骑于后苑。其制,一人骑马执旗引于前,一人驰骑出呈艺于马上,或上或下,或左右腾掷趫捷,人马相得,如此者数百骑,后乃衣蕃服,臂鹰走犬,围猎状终场,俗名曰走解。观毕,赐宴而回。(强识略)

  补永乐时,禁中有剪柳之戏,即射柳也。(识小编)

  补故事,五月五日,太医院官具旗物鼓吹赴南海子捉虾蟇,取蟾酥,以针刺其两眉,蟾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78

于头上,多有黑沙者。日稍出则高处即干燥,盖其沙土横纹故也。(析津志)

  增市民多造茶褐木绵鞋货与人,西山人多做麻鞋出城货卖,妇人束足者亦穿之,仍系行缠,欲便于登山故也。(同上)

  补杨劝农春卿夜读书,有鼠出,跃书几上,忽投膏罐中,杨取一方木覆之,随突以出,环书册走不辍。作人语曰:油着油着。杨笑起曰:吾避汝。燕城阙前晌午市合更忙,猝不能过,即擎虚器云:油着油着,人即开避,故鼠亦云云,闻者为笑。(玉堂嘉话)

  补京师相传有十可笑: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神乐观祈禳,武库司刀枪,营缮司作场,养济院衣粮,教坊司婆娘,都察院宪纲,国子监学堂,翰林院文章。犹汉世谚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之谓也。(戴斗夜谈)

  补村夫子诲人子弟必其父兄造请而后教之,无榜门招致人之理。独京师学究大书其门曰秋爽择日来学,则何异百工之肆?大非童蒙求我之义矣。(说臆)

  〔臣等谨按〕揭榜于门,招人就学,今时犹然。盖市贩小民不能延师,得此以训课子弟,体固未宜,事姑从便。其衣冠之家则不尔也。

  补唐诗咏少年子有云:楼下劫商楼上醉。又云:白昼杀人都市中。初读之以为过。观京师之六街九衢市有劫夺,居者行者相视而不敢救,是则都城习染,易地皆然。安得赵张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14

工部署在阙东兵部之南,西向。世宗御书堂额曰敬饬百工。其长官视事之所,亦曰藤花厅,枝干蚴蟉,与吏部相彷佛,不传为何人所植。

节慎库在署东,有金银元宝各一,盖镇库之物。梯登其上,其边尚高于人,上刻永乐九年字。

鸿胪寺署在阙东工部之南,西向。世宗御书堂额曰肃赞朝仪。

本朝定制:王公班于丹陛上,一二品官列于丹陛,三品以下,各就班次,东西面重行北上序立,外国使臣则随右班。乾隆二年定制:以吏、户、礼、翰、詹等为左班,兵、刑、工、都察院、大理寺等为右班;十七年始以庶子、讲、读等向列三班者改四班,中、赞、编、检等向列四班者改五班。

明初序班:执政大臣谓之擎天班,玉堂清署谓之焕壁班,言官法司谓之剑锷班,外戚谓之椒兰班,亲王谓之琼枝班,功臣将帅谓之豹首班,其余朝臣谓之随班。

钦天监署在阙东鸿胪寺之南,西向。世宗御书堂额曰奉时敬授。

太医院署在阙东钦天监之南,西向。堂内恭悬圣祖御制赐院臣黄运诗。

先医庙在堂左,南向,供三皇圣像。有圣祖御书永济羣生额。左右庑列勾芒、风后至王冰各配位。庙外北向者为药王庙,有铜人像,盖明英宗时所修者,每春秋上甲日祀之。

三皇庙内有针灸经石刻,元元贞初制,其碑之题篆则宋仁宗御书,至元间自汴移至此者。今所存乃明时重摹上石。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66

学之士,累十余年而就。

京师翰林院衙门左右各积有飞沙,高三四尺,并枑梐若短墙然,微风一动则坌起,出入者厌之。世庙中掌院某尝令除去,官僚罢谪几空,沙还积如故。或以为形势宜尔。

明旧制,御史乘驴,宣德间改骑马。

元时太医院程试科目,每三年一试,期以八月;中选者,来春二月赴大都省试。其法考较医经,辨验药味,合试。经书则素问、难经、圣济録、本草、千金翼方也。元重其选,故名医特多。明试医士,不过论一篇、歌诀一首而已,人多不以为意。此唐文恪叹京师无良医也。

北京工部厅前有铁砖,相传为石季伦家旧物。库中有玳瑁帘,横数尺,其长倍之,四旁缝以锦绣。又有玳瑁席,经纬相错,若莞与蒲,不知何代物。

棋盘街玩月最旷,杨升庵弹琵琶饮酒于此。

崔子钟好剧饮,尝至五鼓,踏月西长安街,席地坐。李文正以元相朝天,偶过早,遥望之,曰:非子钟耶?崔便趋至舆旁,拱曰:吾师得少住乎?李曰:佳。便脱衣行觞,火城渐繁,始分手别。

成化丁酉六月九日,京师大雨,雨中往往得钱。王文恪鏊有诗纪事云:苍天似悯斯人困,故向云中撒与钱。钱若了时民又困,何如只赐与丰年?

嘉靖六年六月十九日夜,京城雨电交作。次早东江米巷大街南李学等家房上,拾有古钱八十四文,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3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张爵 纂

中城 在正阳门里,皇城两边。

南薰坊 八铺

正阳门里,顺城墙往东至崇文门大街,北至长安大街。

宗人府吏部 户部礼部 东公生门 兵部工部 御药库鸿胪寺 钦天监太医院 东长安门 东长安街东朝房(留守等二卫) 銮驾库翰林院 东江米巷 白家胡同

金箔胡同 郑家胡同 新开口上林苑监 会同南馆(即乌马驿) 邵贤家胡同 唐神仙胡同 玉河中桥 王皇亲钱皇亲宅 台基厂南门 红厂胡同 法琅胡同

台基厂西门 詹事府 玉河北桥 皇墙东南角 夹道东安门 旗房烧酒胡同 锡蜡胡同 皮裤胡同 果厂留守右卫 金吾右卫 上角头西南

澄清坊 九铺

台基厂北门 柴炭厂 运薪厂 中街粪厂 单牌楼西 十王府 甜水井 诸王馆 头条胡同 二条胡同 三条胡同 内东巡捕厅 帅府胡同 煤炸胡同 长人道

校尉营 麻绳胡同 马厂崔姥姥胡同 会同馆北馆 四夷馆 菜厂 金鱼胡同 堂子胡同 天将庙 干鱼胡同 玄极观 椿树胡同 成寿寺 上角头东南 批验茶引所

下角头西南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4

明照坊 六铺

双碾街南 宝府巷 鞍子巷法华寺 鹁鸽市 上角头东北 太医院胡同 都税司 关王庙 福德 吉庆 福顺 和远 宝源 顺宁等六店 戎政府 张皇亲房

下角头西北 豹房胡同 普安店 小豹房胡同 四牌楼西南

保大坊 四铺

火道半边街 中街 上角头西北 灯市 府军前卫 中府草场 礼仪房即奶子府 器皿厂 羽林右卫 神武左卫 迎禧观 忠义王胡同 东厂 翠花胡同

刚太监胡同 堿胡同 拾饭旛竿寺 弓弦胡同 井儿胡同 彰武伯桥 取灯胡同 惠民药局 天师庵草厂 眉掠胡同 安定门街西南

仁寿坊 八铺

四牌楼西北 隆福寺街 钱堂胡同 马定大人胡同 红庙街 中兵马司 卫胡同(金吾左卫) 薰皮厂 仰山寺前后街 山青太监胡同 汪纸马胡同 小街

喇嘛杨家胡同 噶噶胡同 四眼井 铁狮子胡同

大时雍坊 十八铺

正阳门里,顺城墙往西,过化石桥羽林前卫,至宣武门里里大街东边。

大明门西下马牌北头往南 中府 左府 右府 前府 西公生门往南 后府 太常寺 通政司 锦衣卫 西长安门 西长安街 西朝房 旗房行人司 西江米巷

故衣胡同 叶堂宅 方铁胡同 旗手卫 红井胡同 高坡胡同 十间房 养马胡同 草帽胡同 麻绳胡同 黄井胡同 臭沟胡同 石碑胡同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62

三百八十七间。《明一统志》:上林苑监在文德坊玉河桥西,典簿厅附焉。外有蕃育、嘉蔬、冰鉴、川衡、林衡、良牧、左典察、右典察、前典察、后典察十署。《春明梦余录》:上林苑监在东江米巷南向,永乐十四年谕,凡牧养栽种地,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西南至浑河,禁不许围猎。案:监久废。明李诩戒庵漫笔:嘉靖六年六月十九日夜,京城雨雹交作,次早东江米巷南,李学等家房上有钱八十四文,一一壁立瓦栊中。御史张璠具奏,钱进入库。

富贵街

亦称户部街。甘露庵井一。宗人府、吏部、礼部诸署俱在东。详衙署。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燕中书肆,多在大明门右及礼部门外,拱宸门西。每会试举子,则书肆列于场前。岁朝后三日,则移于灯市。朔望并下浣五日,则徙于城隍庙中。案:拱宸门即公生门,见《菽园杂记》。今内城书肆在隆福寺街,外城在琉璃厂,余惟正阳门外东河沿打磨厂间有之。《水曹清暇录》:吏部大堂藤花,相传严世蕃手植;少宰署右藤花,相传吴文定公宽手植。

  抬头庵

  宗人府后胡同

  牛圈胡同井

  史家胡同

户部北夹道

兵部街 井二。兵部、工部、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诸署俱在东,详衙署。嘉靖间建三皇庙于太医院北,名景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88

此外,《顺天府志》所载抬头庵、宗人府后胡同、牛圈胡同、史家胡同、户部北夹道、鞑子营[馆]、鸡鹅馆、药库诸名,今俱并入东交民巷使馆界,不可考。

公安局街之后身,为兵部街。前清时兵部[一]、工部[二]、鸿胪寺[三]、钦天监[四]、太医院[五],咸在是街之东。光绪庚子以后,均并入东交民巷使馆界,为俄国操场,无复余迹。

注:

[一] 《顺天府志》:"兵部在宗人府后,亦仍明旧址建。大门向西,门内为会同馆。大堂五楹,武选、职方二司在其南,车驾、武库二司在其北。又司务厅、督催所、稽俸厅皆在大堂左右。又二堂五楹(中有照壁,刊周礼大司马法一则,犹明代物),又武选司设杨椒山祠。旧有兵部督捕公署,顺治十一年特设,一侍郎主之,佐以理事官及郎中、员外[郎]、主事、司狱等官,专诘八旗逃丁与窝逃者,并查缉盗贼。康熙三十八年裁并兵部"。《[大清]一统志》:"兵部尚书满汉各一,侍郎满汉各二,武选、职方、车驾、武库清吏四司,各设满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司务厅一,其外有会同馆附焉"。

[二] 《顺天府志》:"工部在户部后,西向,仍明旧址建。大堂西向,营缮、都水二司在左廊,虞衡、屯田二司在右廊。司务厅在大堂之右[左],科[料]估所在堂左[右]①,堂后为督催所。其堂官视事之所亦曰藤花厅,枝干蚴蟉,与吏部相似,第不傅[传]为何人所植也。陈泽州《午亭集》称,冬官署中南亭,张敦馥[复]英所葺②,今工部厅事植藤,亦曰藤花厅。旁有斋戒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89

房、节慎库,[旁有]捧日亭,相传为严世蕃书。今削其名,南亭疑即藤花厅,而人罕知,故记之"。《[大清]一统志》:"工部设尚书满汉各一,侍郎满汉各二,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各设满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司务厅一"。《天咫偶闻》:"工部大堂,屏风之后,门限之间,有铁砖,方二尺许,色泽甚古。明人著《鸿雪轩随笔》,谓是石季伦家物,未知何据。工部屯田司有文子乘郎中辂联:"粉署共宣猷,旧雨常怀杜工部;词人能作吏,晓风争唱柳屯田",为一时绝唱。文为丙辰进士,工诗"。

[三] 《顺天府志》:"鸿胪寺在工部南,西向。旧隶礼部统辖,嗣经奏准,与太常寺皆以礼部满尚书兼管"。《[大清]一统志》:"鸿胪寺卿满汉各一,少卿满汉各一,鸣赞、序班、主簿附焉"。

[四] 《顺天府志》:"钦天监在礼部后,西向。明正统七年建,乾隆四十一年奉诏重修,门西向。堂前月台设晷影一座。堂左右[石]碣一③,恭纪雍正二[三]年④二月二日庚午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之瑞。堂后凡三重,其廨宇之数共百有十。《会典》:钦天监兼管监事大臣无定员。监正,满一,西洋一;监副,满汉各一;左右监副,满汉、西洋各一。掌测候推步之法,占天象以授人时。所属时宪科,春夏中秋冬五官正,五官司[书]⑤,天文科五官灵台郎,五官监候,漏刻科

[五官]挈壶正,五官司晨博士,天文生,阴阳生,主簿,笔帖式"。

[五]《顺天府志》:"太医院亦在礼部后,西向。大堂外左南厅,右北厅,后为先医庙。外门[额]曰棂星门,内门[额]曰咸济门,殿[额]曰景惠殿,供三皇圣像。左右庑列勾芒、风后至

王冰[各]配位,殿旁为省牲房。先医庙外北向者为药王庙,有铜人像,盖即明英宗时修者也"。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90

《[日下]旧闻考》:"药王庙神像前铜人像,始作於宋天圣时,元至元间修之,明英宗时又修之。三皇庙内有针灸经石刻,明时重摹上石者"。《清会典》:"太医院使一,左右院判各一,掌医之政

令,率其属以供医事,掌九科之法以治疾,掌炙制之法以治药,教习二,简能者任之"。

按:兵部、工部各地,今俱夷为英俄两国操场,太医院则今日之俄国兵营也。

校勘记:

①《日下旧闻考》引"工部册"载"司务厅在大堂之左,料估所在堂右"。据改。

②张敦馥英 《(光绪)顺天府志》卷七"衙署"作张敦复英。录此供参考。

③堂左右石碣一 "石"原误作"右"。据《日下旧闻考》卷七一引《钦天监册》改。

④雍正二年 "二年"当作"三年"。据《顺天府志》卷七"衙署"条改。

⑤五官司 当作"五官司书",为钦天监时宪科官名。据《日下旧闻考》卷七一引《大清会典》补正。

兵部街之后,为东、西河沿,昔时有桥三:在城根者曰南玉河桥;在[东]交民巷者曰中玉河桥;在长安街者曰北玉河桥[一]。民国十四年砌为暗沟,芳草时卉,杂植其上,昔日垂垂之柳,久已无存。南玉河桥亦无余迹,惟北玉河桥虽亦填塞,石栏犹在。旧日之詹事府[二]、肃王府[三]已为日本正金银行、日本使馆及日本兵营占用。淳王府[四]已为英国使馆占用,故今日东西两岸,惟英国使馆与日本使馆、日本正金银行与英国麦加利银行互相对峙而已。昔有勾张胡同,今无考。

注:

书名:酌中志 页码:36

酌中志卷之三 三

黑。先帝左颧生白毛,有一年少暖殿孟兆祥者,误拔去。先帝甚恚,欲重责处,赖逆贤竭力救解始免。先帝自七年五月初六日以后,圣体便觉不豫,至六、七、八月之间,总未离御榻。逆贤将库中所贮金寿字大红纱搜括出许多,自王体乾等,至暖殿请小轿、御茶房、御药房、近侍,每给四匹或二匹,做贴里御前穿,以禳祝之。又移住懋勤殿旬日,而不时喧传云:圣驾万安矣。枢臣霍维华闻之,遂赞逆贤画固位攘功之策,进献仙方灵露饮并蒸法器具。逆贤遂着管家王朝用,照维华原样,用金造锅甑,付御药房提督王守安等,照方蒸进。是时太医院使吴翼儒等,唯唯听从,莫敢拦阻。先帝初进服数日,亦觉甘美,凡有剩者卽颁赐王体乾等分饮之。虽累臣之贱,亦得于永贞直房屡沾余沥,几半月焉。按维华原献蒸法,大畧用银锅一口,口径尺,内安木甑如桶,高尺余,圆径称之。甑底安篦,篦中央安长颈大口空银瓶一个,周围用淘净粇米或糯米、老米、小米、旋添入甑。候热气透一层,再添一层,约离瓶口七分,不可十分满,恐米涨入瓶不便。上葢一尖底银锅,底尖下垂,正对银瓶之口,离二三分许。外上添冷水,周围封固完密。下用桑柴或好炭火蒸之,候上内水热,卽换冷水,不数换而瓶中之露可满,取出温服,乃米谷之精华也。如不信,可将熟饭与尝,一些滋味俱无。其器忌铜、铁、锡,其火忌煤。先帝因进服日久,嫌水汪汪的,遂传御药房不必蒸进。自此之后,圣恙日增无减,日渐浮肿,诸药进益罔效。逆贤遂恚维华,维华心不自安,卽于乾清宫门问安之际,舒徐容与,故与逆贤相左。而力让宁锦之荫与袁崇焕,随转身求去,另盘算一条卷土重来报复之计。凡从来阻害正监中旨,起官速化,宫保倡修三案,自认为有胆有识,不知瞒得谁过,作何遮掩也。先是皇极等殿工完,夜中,间有一鸟,大如鹅、鹳,其声似枭非

书名:酌中志 页码:101

酌中志卷之十五 九

门,亦屑越至此,真可痛哭。其原疏现存者可证也。及刻《内臣便览》,复甘心让贤居首,特高一字,尤可笑焉〔三〕。又名下李晋以蹴踘为秉笔,赵本政以深文为乾清宫管事,田维章等以童穉而理问刑名,及维章护送桂藩且凌虐有司。而御前牌子高永寿等则实共先帝兴造、弄水、跑马、扮戏,至永寿覆舟渰死,几危圣驾,此可谓具大臣之体者耶?神庙时,功令宽,凡文书房官俱得与外廷结识往来,杨维垣、霍维华、徐大化等中旨之起,盖不特逆贤一人而已。天启七年八月,先帝不豫已久,乘先帝弥留之际,于八月十一日召今上至御榻旁,玉音亹亹不已。而是日阁臣揭所批中旨,有礼臣、厂臣、辅臣等字样,原揭具存内阁,可证验也。二十日巳时,永贞自御前问安毕,到忠义堂直房,于衣袖内取出白连四大纸花一个,内有鲜血一缕,长二寸余,阔三四分,似肉非肉,似痰非痰。云自万岁爷鼻中出来者,凝结如筋,当与丁绍吕及若愚等递视之,有嗟叹泪落者。若愚曰:此出自御前,龙体圣恙所关,不可轻易。遂用纸复包一层,上写某月某日,老公御前请出,有血纸花一个。随粘于屋壁高处。至申时,太医院官来问安,御前果索此血,以凭计药,当卽取下交进。至二十二日申时,龙御上宾。逆贤差文辅等迎请今上,先帝崩移晷矣。呜呼痛哉!先帝圣性虚明,推赤心置内外臣子之腹。惜体乾、逆贤非宗社之器,而南乐、蓟州、东光又皆浓于名利,刻于报复之人。梁栋龌龊不足齿。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皆少不更事,骤登荣宠,天低地窄,前无古人,后无清议,满眼只知有富贵,满腹只知有谄谀,嫉贤丑正,根于性成。伏法者伏法,逃亡者逃亡,或用重贿苟免平安。倘至夜气清明,良心忽萌之际,一追思之,不知魂梦中尚有何颜色而视息人间也?身死后又有何面目对越先帝之灵于在天也?鄙夫!鄙夫!可与事君也欤

书名:酌中志 页码:141

酌中志卷之十六 三十五

纳课程。以上听正副提督、掌司节制,而司礼监钤辖之。凡在京大小丧柩得于安定、西直、东直、阜成、崇文门发引,余四门不许丧柩出也。

在京府第 王府,每承奉正副二员,典宝官数十员。公主府,每中使一员,阍者数十员。

圣驾御前 凡每日亲近内臣,自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之次,而名位尊显者,曰乾清宫管事。其第一员或第二员则提督两司房者也。曰打卯牌子,则随朝捧剑者也。其次曰御前牌子,曰暖殿,则朝夕在侧者也。次曰管柜子,曰人数司房、管掌司房,曰御药房、御茶房,曰管库。又次曰管弓箭,曰弩马,曰尚冠等四执事,则并尚衣、尚履、管净者也。曰带刀,曰报时刻、并大庖厨、宫后苑、班上、吹响器,及钦安殿、隆德殿、英华殿之陈设,以上皆穿红,总谓之曰近侍也〔三七〕。曰某宫近侍,则答应皇后、妃嫔、皇子女等近侍,各数十员不等。总穿红也。

御药房 提督太监正副二员,分两班。余曰近侍,二三十员。未进宫、未穿红者,曰习医官人,三四十员。职掌上用药饵,与太医院相表里。凡选官人进内,必拨年少者三五十人,选医教习,读药性赋、医要集览及素问、脉诀等书。祖宗以来,无敢有闲人入药房者,防至密也。逆贤用事,则大不然,可叹也。凡圣体违和,传放御医。至日,四人或六人吉服入宫,不论冬夏,必于殿门之内设炭火一盆,中焚苍术杂香,人人从盆上入。叩头毕,第一员膝行跪诊左手,第二员跪诊右手,仍互更再诊毕,各将圣恙大畧,面奏数言,出至圣济殿,计药开方,具本。御药房用金罐煎进之,罐口以御药谨封缄之。

御茶房 秩视御药房,分两班。牌子四员,常行近侍三四十员。职司茶酒、瓜果。凡圣驾出朝、经筵讲

书名:酌中志 页码:176

酌中志卷之十八 六

金刚经批注一本,一百四十七叶。华严小钞一百十七本。诸真宝忏十二本。小道经一本。

累臣若愚曾闻成祖勅儒臣纂修《永乐大典》一部,系湖广王洪等编缉,时号召四方文墨之士,累十余年而就。计二万二千八百七十卷,一万一千九十五本〔一七〕。因卷帙浩繁,未遑刻板。其写册原本〔一八〕,至孝庙弘治朝以大典金匮秘方外人所未见者,乃亲洒宸翰,识以御宝,赐太医院使臣王、圣济殿内臣宠,盖欲推之以福海内也。阁臣王文恪鏊恭撰颂以揄扬盛美。相传至嘉靖年间,于文楼安置。偶遭回禄之变,世庙亟命挪救,幸未至焚。遂勅阁臣徐文贞阶,复令儒臣照式摹抄一部。当时供誊写官生一百八名,每人日抄三叶。自嘉靖四十一年起,至隆庆元年始克告成,凡二万二千九百余卷〔一九〕。及万历年间两宫三殿复遭回禄,不知此二部〔二〇〕,今又见贮藏于何处也。又累臣曾见《车驾幸第録》所载〔二一〕,正德十五年闰八月内,武庙南征回如镇江,幸大学士杨一清第,曾进抄本《册府元龟》一

部,共一千卷,计二百零二本〔二二〕。累臣曾向韩提督世禄言及,幸有一部,然舛错颇多,至不能句,似非杨宅所献之书。李永贞遂雇人借抄一部,仍将原本交还。而抄本一部,闻丁卯冬丁绍吕已献于王体乾,为自己呈身之贽矣!可叹也〔二三〕。至崇祯己卯夏,体干没产,又不知落何人手也。又江陵张文忠公在阁时,曾具书与张中翰后湖曰:先年张文简公曾得内阁所藏《册府元龟》一部。其后文简公卒于京邸,其仆卽将此书于部前货卖,令先翁识其为阁本也,赎而藏之于家。尝语区区曰:吾欲将此书仍送归内阁,以完先代之宝,何如?仆时起贺曰:幸甚!此义举也。无何而令先翁亦逝,竟勿克践其言。今忆此书必无恙也,仆欲倍价奉赎,仍归阁中,以卒令先翁之志。惟执事其幸许之。夫此一书也,

书名:雪桥诗话 页码:385

云:春气驱残腊,冰花作雨飞。冻泥融马足,轻絮点人衣。村舍炊烟湿,旗亭酒力微。江南春色好,征雁未曾归。又复音节和雅,裘带风流。瑶圃名奎林,号云麓,袭承恩公爵,累官兵部尚书、定边将军。壬子,征廓尔喀,卒于打箭炉,谥武毅。吴文溥称其嗜吴梅村诗集,背诵如流水。其所作诗,选言树骨,驱遣宏富,以自然为宗。七律尤健卓成家。吾则尤爱其忠臣不走嵇延祖,国士终伤罗企生。想见其绝域枕戈,慷慨破虏之致。忠烈集名北窗吟稿,武毅集名幽栖堂吟稿。群从如素人侍卫明仁,从军阵殁,亦能诗,其路过南阳柬袁香亭一首,见随园诗话。

钱竹汀题裘漫士少宰苑东寓直图云:去天尺五苑东偏,休沐归来步屧便。员峤蓬壶在人世,风光真不数平泉。 风前踠地万垂杨,曲录桥通宛转墙。不信软红香土里,神仙仍占最清凉。 楼外偏宜烟雨冥,西山窈窕入帘青。分明着色矾头景,一幅天然好画屏。 趯台西畔有新庐,履道坊南宅不如。原注:公赐第在长安右门西。案其地为石虎胡同。应为城居少花竹,天教销夏此闲居。温宜春更澹宜秋,避暑方知此地幽。载得碧筩三伏酒,芰荷香里荡扁舟。 棐几牙签次第排,清风朗月见公怀。若为评隲林居胜,应较秋屏阁更佳。 温室从容造膝陈,长源仙骨是前身。金莲烛外双驺引,傲煞东都独乐人。漫士体貌清臞,以文学侍值内廷,遍历六部,兼司撰着。癸巳,患关格症,绝食饮者三旬,敕太医院使陈世官与治,经久未愈。闻有盐场大使陈善继,能以狗宝疗此疾,试亦罔效。请解职调理。高宗谓钱陈群昔患反谷病,允其告归,寻即向愈,以其老也,许遂林泉之乐。今裘曰修甫逾六旬,且通达事体,不当引退,赐诗示慰,俾安心静摄,冀如陈群之沈疴复痊。公感泣,恭和二诗,手书进谢,而

雪桥诗话卷第八三六七

书名:雪桥诗话余集 页码:509

九江军。丙辰李次青攻抚州,司马及弥之领平江军自南昌来会,连克进贤、东乡,遂围抚州。七月弥之中谗谢去。九月司马与耿光宣战殁。都司唐德升以十五日来援,十七日同及于难。戊午官军克复抚州,又明年湘乡为立林君殉难碑记焉。弥之是诗,己未随大军驻临川作也。弥之尝将湘军援浙,官道员,以人言罢归,晚客江宁,主文正书院,癸巳卒。

陆秀山院判万成,一名毓成。吴人。父国栋守庆阳,因流寓秦中。少学医,得叶天士之术。道光初,从杨忠武于西陲,当得守备,辞不受。年逾七十,以访友至京师。咸丰庚申夏,文宗特召入。用药与御医不合,上颇迟疑,秀山叩头言:服民药不效,则杀民。服之,圣躬愈。赐六品服,为太医院判。伏谢不习仕宦,许就虚衔。有子方候选,或谓:不为子丐恩?笑不答。出入禁闼,值天津告警,上语及之。率尔而对,辞甚戆,为之动色。被遇殊异,意气夷然如平日。全州蒋申甫赠以诗云:着书远欲绍忠州,晚节高同黄绮俦。言可养生技进道,贫而逃仕乐忘忧。古来国手秦医缓,今见山人李邺侯。帷幄也应同苦口,扶危何以副旁求。申甫尹京时,曾有所陈。庚申夷警时,释服未除职,抗疏请幸三晋,固根本。格不及上,则单骑度太行,欲纠守臣故相为迎銮之举,事竟不果。雅重秀山之为人,往还甚密,是年年尽,重相遇于长安,盖不胜天涯今昔之感也。

同治纪元,蒋申甫京兆侨居上党,驰进中兴十二策,已而陈情乞养,居衡、永间以老。善化张伯舆怀旧诗:芝城山色寓公居,垂老扁舟返旧庐。四海犹传师弟疏,中朝不答友朋书。江穿粤岭孤城失,天入苍梧落照虚。云里数行知己泪,何堪南望洒丘墟。四海句谓王子寿比部同时应诏陈言,其甲辰

雪桥诗话余集卷第八

四九三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89



国朝宫史续编 四四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六

训谕六

皇上谕旨

  嘉庆四年正月初九日,总管萧得禄、张进喜、阎进喜、常永贵、张进忠奉谕旨:朕在养心殿召见满汉大臣,仍照向例,俱由乾清门行走。惟内廷军机大臣等准由内右门行走,有年逾七旬满汉文武大臣等,亦准由内右门行走。懋勤殿行走之官员赵秉冲及匠役人等,出入走内右门。本处太监带领太医院值班御医出入走乾清门。本处太监带领茶膳房章京、拜唐阿、厨役、值年内管领,出入走内右门,不许进月华门、遵义门。值班侍卫一名、拜唐阿二名随膳行走。本处首领太监带领传行关防,造办处官员进内接活计,出入走内右门。内廷工程营造司官员匠役人等,如有差务放匠报门,总管奏知放匠。再,军机处满汉章京只许在南书房办事,不许向别处行走,出入随军机大臣走乾清门。如朕在某处召见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不准跟随。再,军机大臣出入取送事件,使令南书房太监。

正月十六日,奉谕旨:谕总管等,嗣后南府总管首领、凡有官职太监及各学教习、学生等,在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312



一言蔽以无邪。即美人香草以喻君子,亦当原本风雅,归诸丽则,所谓托兴遥深,语在此而意在彼也。自玉台新咏以后,唐人韩偓辈,务作绮丽之词,号为香奁体,渐入浮靡。尤而效之者,诗格更为卑下。今美人八咏内所列丽华发等诗,毫无寄托,辄取俗传鄙亵之语,曲为描写,无论诗固不工,即其编造题目,不知何所证据。朕辑四库全书,当采诗文之有关世道人心者,若此等诗句,岂可以体近香奁,概行采录?所有美人八咏诗,着即行撤出。至此外各种诗集内有似此者,亦着该总裁督同总校、分校等详细检查,一并撤出,以示朕厘正诗体、崇尚雅醇之至意。

  五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奉谕旨:热河文津阁所贮四库全书,朕偶加翻阅,其中讹谬甚多。已派随从阿哥及军机大臣并部院随出之阮葵生、阿肃、胡高望、嵩贵、吉梦熊,再行详加校阅改正。因思文渊、文源二阁所贮四库全书,其讹舛处所亦皆不一而足。除年老大学士稽璜不派外,着派科甲出身之尚书、侍郎、京堂以及翰詹科道部属等官,分司校阅。其尚书、侍郎管理事务繁多者,每日每人着各看书一匣;六阿哥、八阿哥及事简之堂官各看书二匣;京堂翰詹科道部属等官,每人每日各看书二匣。再,六部司员中,并着该堂官每司各派出一人,每日各看书二匣。总计大小各员不下二百余人,每日二匣,计算不过两月,两阁书籍即可校阅完竣。其文渊阁书籍,着在文华殿、内阁等处阅看。文源阁书籍,着在圆明园朝房阅看。内中天中推算等书,交钦天监堂司各官专看。乐律等书,交乐部专看。医药等书,交太医院官员专看。文渊阁书籍,着六阿哥、阿桂专司收发;其挖改换页等事,即交彭元瑞、金简管理。文源阁书,着伊龄阿、巴宁阿专司收发;其挖改换页等事,着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八十三 八〇三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396

恩福堂笔记 诗钞 年谱三八六

日起斋宿于北署,旋蒙皇上简派恭理丧仪。八月初八日,天安门外宣读遗诏,王公文武

百官绅士耆老咸传集行礼举哀。二十日,恭迎梓宫于蔺沟,伏地呼号,不能起立,于芦

殿行礼后入城。次日再往清河,晚复入城。二十二日五鼓,至清河恭迎梓宫启行,由安

定门入东华门,安奉于干清宫。自是每日三奠如仪。

九月二十七日,皇上登极,朝服行礼,预饬所属官兵屯于禁门外。命充实録馆总

裁,授军机大臣,兼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授阅兵大臣。初九日,赏遗念染貂冠一顶、

皮袍褂一袭、绵纱袍一领、荷囊三、玉玦一、靴一双。初十日,恭送梓宫,安奉观德殿,

上居永思殿倚庐。十六日,大祭后,上还宫,王大臣官员释缟素归私第。十月,调户部

尚书,蒙特赐黄面紫貂端罩一袭、织染局元青素绸一连。十一月初九日,命入内食胙。是

日,皇上初御干清宫听政。十二月初二日,派出恭捧恭慈皇太后金宝,礼成,皇太后赏

大卷绸缎四及大小荷囊。是月,赏笺纸,管理御药房、太医院事务。先是,九月间面

陈,直省陋规,请清查定额,作为府厅以下办公银两。事交各省议,兹两江总督孙公玉

庭议为不可行,事遂寝。奉旨不必兼军机处行走。两奉谕旨,有‘人本明白,性复敢言’及

‘才力可取,办事认真,不避嫌怨’之褒。是年,遵恩诏请本身妻室封。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394

恩福堂笔记 诗钞 年谱三八四

(四十九岁) 二十四年己卯(公元一八一九年),为仁宗睿皇帝六旬万寿之年,元旦,蒙恩开复罚俸处分共二十九案,泥首于神武门,复蒙亲赐荷囊。是日午刻,侍班太和殿,如己巳之仪。吏部进京察本,交部议叙,有‘办事认真’之褒。二月,经筵进讲‘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书义。奎

耀授通政使。三月,署正黄旗汉军都统。四月,阅新进士覆试卷,又阅朝考卷。闰四月,阅庶吉士散馆卷。五月,调镶黄旗满洲都统。六月,奎照授少詹事。七月,署御药房、太医院、武备院事务。八月,复任崇文门正监督,镶红旗满洲都统。九月,在香山进膳,蒙赏赉有差。十月,万寿节,宴于正大光明殿,亲赐御酒,荷蒙温谕,赏玉如意及大小卷缎、绸、线绉。是日,崇文门进膳,又赐蟒袍、大缎。十九日,文颕馆火,带领官兵扑救,交部议叙加一级,又赐貂裘一袭。考试王贝勒子弟马步射。十一月,特赏黄缰、长柄刀、锁子甲、鸟鎗、鞄头、刀剑。奎

耀稽察左翼觉罗学,余自己未派是差至癸酉始卸事,儿复继之,拜恩非浅。是年,遵恩诏请本身妻室封。

(五十岁) 二十五年庚辰,(公元一八二〇年)三月,管理武英殿御书处事务。奎

耀每遇奏事之期,卽蒙召对,屡询以‘汝父今年五十岁,记是四月十四日生辰’,奎

耀退直为和述之。窃

金朝史料中的太医院——北京“太医”文化的开端

官方医学机构以"太医院"命名最早出现在金朝。它的设立是北京地区"太医"文化的先河,对金、元、明、清的医学文化与医政制度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金朝史料进行发掘,考证了北京太医院设立的大体时间在公元1153~1158年之间。在文化方面,金朝北京太医院承袭并改进了宋朝的制度,显著提高了医政效率。此外,基于其少数民族政权的特性,在积极学习宋朝的医学发展成果的同时,广泛吸纳周边不同民族的医学成就,营造了包容开放、积极交流的医学文化氛围,从而推动了金、元、明、清时期医学的发展。 

中医药建筑遗迹中的文化内涵

以民间医药建筑中的中华老字号药铺、药王庙以及宫廷医药建筑中的太医院、御药房为例,阐述中医药建筑遗迹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乾隆朝太医院事务档案(上)

太医院是清代宫廷医疗机构。初设于顺治元年(1644),置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左、右院判各一人管理太医院事务,乾隆三十五年(1770)特简管理太医院事王大臣一人;其他御医、吏目、医士、医生等设置十数人至数十人不等,历朝各有增减。其执掌多沿袭明代太医院,诸如负责皇室医疗、奉诏侍直医事、征召选任医生、因事派差诊治、选拔培养医生、管理其他医药机构、编修医书等。太医院分科诊治,清初分大方脉、小方脉、伤寒、妇科、疮疡、针灸、眼科、口齿、咽喉、正骨、痘疹11科,同治朝改设大方脉、小方脉、外科、眼科、口齿5科,是中国古代医学和医疗的最高代表。本组档案史料选编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及内务府咨文、呈稿等档案,所涉均系乾隆时期太医院及其执掌等相关事务性内容,可供相关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