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天坛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明清祭天之所。明初建于南京正阳门外,钟山之南,又称圜丘。洪武十年(1377)于坛上建大祀殿,改为合祀天地之所。永乐十八年(1420)复建于北京正阳门南之东。初名天地坛。嘉靖十三年(1534)改专祭昊天上帝,复名圜丘。更殿名为大享殿。殿为木构圆形建筑,高38米,直径30米,三重圆檐,深蓝色琉璃瓦,金宝顶。为祈谷求雨之处。清乾隆十六年(1751)更名祈年殿。坛为石构圆坛,高约38.67米,三层,直径分别为30米、50米、70米。此外还有皇穹宇、皇乾殿、回音壁等。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2000-03)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85

燕台新月令三月云:"是月也,栾枝红,丁香白,炕火迁于炉,芦 芽入馔,

蒲根肥,黄瓜重于珍,榆钱为糕,蟠桃会,靴师报祖。"(见水曹 清暇录)

三月初三日游蟠桃宫,十五日至二十八日游东岳庙,清明日南城 城隍庙厉坛,人家上冢。《天咫偶闻》

三月初三日游蟠桃宫,十五日至二十八日游东岳庙,清明游南城 城隍庙厉坛。《清稗类钞》

三月初一至初三日,蟠桃宫开庙三日,游人甚多,椀豆黄与杂抓

(糖拌山査等类各种果品,购时各抓少许)为应时之食品,俗又以栽 植葫芦必于三月三日下种,否则结实不繁。清明前后多祭扫坟茔,车 马往来,不绝于道,辄插柳于车棚以归,儿童多戴柳枝编成之帽圈, 谣曰:"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十八日梨园行祭于精忠庙,戏馆 多休息,曰"戏子会"。《民社北平指南》

三月食龙须菜

三月采食天坛之龙须菜,味极清美。(帝京岁时纪胜) 天坛生龙须菜,清明后,都人以鬻于市,其茎食之甚脆。(析津

日记)

三月撇泥钱 是月,小儿以钱泥夹穿而干之,剔钱泥,片片钱状,字幕备具,

曰"泥钱",画为方城,儿置一泥钱城中,曰"卯儿";拈一泥钱远掷 之,曰"撇",出城则负,中则胜,不中而指杈相及,亦胜,指不及而 犹城中,则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17

青一掏,荷花夹,西湖近岁过苕霅。血色金罗轻汗搨,宫中画扇 传油法,雪腕彩丝红玉甲,添香鸭,凉糕时候秋生榻"。(圭斋集) 五月朔日至旬杪,女儿艳衣,戴花满头。五日前,民间不得市苏

州席子。端午用角黍杏子相遗,挈酒游高梁或天坛,坛中有决射者, 盖射柳遗意。薄暮争门入,无赖子弟,以是日刺臂作字,或木石鸟兽

形。民间是日生子,束一木或荆条,祭于堂,斩其木五六尺许,祝曰: "如是止,勿长抵户"。《北京岁华记》

燕台新月令五月云:"是月也,灵符发,贩蒜有税,天坛摸壁,官 捕蟾,城隍庙有市,神盆添水,甜瓜始脆,角黍弄丸"。(见水曹清暇 录)

五月初一日至初五,崇文门外游卧佛寺。初一日至初十日,都城 隍庙庙市。初一日至十五日,南顶庙市。十三日十里河关帝庙进香, 月坛外瓜市,至立秋止。沿街卖冰振酸梅汤,至七月。《天咫偶闻》

五月初一日至十五日游南顶,(即碧霞元君庙,在永定门外)。旧 有九龙冈,环植桃柳,南邻草桥河,是日游人辄就河上苇棚小饮,且 有歌者侑酒。初一日至初五日游崇文门外卧佛寺,初一日至初十日游 都城隍庙,十三日十里河关帝庙进香,游月坛外瓜市,至立秋止。《清

稗类钞》

五月鲥鱼 何景明鲥鱼诗:"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赐鲜遍及

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舡。银鳞 细骨堪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26

金故有鱼藻池,旧志云:"池上有殿,榜以"瑶池,""殿之址今不 可寻矣。居人界池为塘,植柳覆之,岁金鱼以为业。池阴一带,园亭 甚多,南抵天坛,一望空阔。每端午日走马于此。《帝京景物略》

王崇简饮金鱼池诗:"都人夙昔歌游地,此际犹然杂管弦;到处 风光须共醉,从来得失有谁怜。平池薄暮寒烟起,古殿清秋落日悬。 更喜西山出马上,遥遥空翠落天边"。(青箱堂诗集)

王鸿绪金鱼池诗:"城南鱼藻池,一泓荡清碧。萋萋菰蒋翻,漠 漠水云积;都人竞欢赏,丝管恣裙屐"。

又燕京杂咏诗:"金鱼池畔艳阳时,夹岸人家扬酒旗;何处香车 来女伴?银筝低唱白翎词。"(以上横云山人集)

刘体仁杂兴诗云:"金鱼池上柳烟阔,祈穀坛边松气髙;十里疲 驴一放眼,不教颜色对儿曹。肩舆车马逐朝晴,径仄泥深一道争;堕 履摧轮浑见惯,难甘尺寸让先行"。(七颂堂诗集)

黎士弘燕京四月歌:"金鱼会伴约行齐,队队红衫暖碧溪;看岸 上人花上艳,更无闲眼放池西"。(托素斋诗集)

五月五日游天坛松林,高梁桥柳林,满井藤阴,结伴携觞者甚众。 近咸集于金鱼池上,他处皆闃寂矣。(咏归录)

都门杂咏金鱼池云:"天坛北面水池深,大小金鱼映柳阴,曲径 游人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27

欣玩赏,手持气凸岸边寻"。

金鱼池,崇文门外西南,畜养金鱼,以供市易,都人夏日多轰饮 于此。(《京师地名对》注)

五日走解 五月五日,赐文武官走骠骑于后苑。一人执旗引于前,二人驰马

继出,呈艺于马上,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腾跃跷捷,人马相得,如 此者数百骑。后乃为胡服,臂鹰,走犬,围猎状,终场,俗名曰"走 解"。(彭文宪公笔记)

重午游天坛 京师最重午节,天坛游人极盛,联镳飞鞚,豪门大估之外,则中

官辈竞以骑射为娱,盖皆赐沐请假而出者。(野获编) 五月五日,多集天坛。《燕京杂记》

五日女儿节 燕都自五月一日至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

各归宁,俗呼是日为"女儿节"。《宛署杂记》 余有丁帝京午日歌:"都人重五女儿节,酒蒲角黍榴花辰。金锁

当胸符当髻,衫裙簪朵盈盈新。长安街道人人趋,三条九陌无断尘。 赤日中天万户动,棕藤清道骑官从。高肩大轿风奔驰,五侯七贵相迎 送。陌上相望不相知,络绎追寻海子 湄。隐隐朱楼围翠幰,深深金 谷驻襜帷。买笑追欢日不足,喧过通衢喧水曲。蹋归百草毒可禳,系 出五丝命可续。结缕仍将艾叶悬,祓祥却把兰汤浴。我来戚里列侯家, 眩恍疑乘天汉槎。画壁丹楼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28

池砌白,朱鱼翠鸟绮疏斜。竟日淹留天欲 暮,纷纷轩驷红尘度。公子王孙合沓归,摩肩击毂忘来路。人生行乐 须及时,汨罗之人非所为"。

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五 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曰避毒也。过午出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 投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南则耍金鱼池,西耍 高梁桥,东松林,北满井,为地不同,饮醵熙游也同。太医院官旗物 鼓吹,赴南海子捉虾蟇,取蟾酥也。其法针枣叶刺蟾之眉间,浆射叶 上,以蔽人目,不令伤也。(以上帝京景物略)

五月五日,家悬五雷符,插门以艾,午具角黍,渍蒲酒,阖家饮 食之。以雄黄涂耳鼻,取避虫毒之义也。(舆地记)

五月五日,悬蒲插艾,幼女佩灵符,簪榴花,曰"女儿节"。日午 具角黍,渍菖蒲酒,阖家饮食之。以雄黄涂耳鼻,避虫毒。天坛墙下,

走马为戏。金鱼池草桥聚水潭皆树荫,可醵饮,相望不绝。(康熙大 兴悬志)

北平俗曲:"五月五日把端阳庆,节届天中,苍蒲艾虎,物阜财 丰,共乐太平。玉楼人酒醉雄黄把肩并,脸赛芙蓉,石榴花鬓,斜衬 钗头凤,血染鲜红。浮瓜沉李,水阁凉亭,阵阵荷风划龙舟,夺桥竞 彩相争胜。锣鼓叮咚采莲歌,悠悠扬扬真好听,燕语莺声"。(白雪遗 音选)

彭蕴章幽州土风吟女儿节云:"女儿节,女儿归;耍青去,送青 回。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64

处,远则西山八刹等处,赋诗饮酒,烤酒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燕京岁时记》

天坛之东有法藏寺,浮图十三级。登之,所见甚远,都人以重九 登高于此。

九月初九日游法藏寺,登浮图,齐化门外土城登高。(以上天咫 偶闻)

白塔寺在平则门内,以塔得名,九日登高,士女云集,不见一题 糕载酒者。(《京华百二竹枝词》注)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居民率多提壶携榼,出郭登高,如钓鱼台

(俗呼望河楼),陶然亭,龙爪槐,天宁寺,蓟门烟树,清浄化城以及 西山八大刹等处,皆游观之所也。近年多至北海公园之白塔山上,天 朗气清,登高远眺,洵一时之快事也。是日居民多食羊肉火锅,又食 花糕,盖以麦粉为糕,置枣栗糖果于上者也。父母必迎其出嫁之女同 食之,故亦曰"女儿节。"是月也,菊花盛开,巨室每陈花作山形,或 缀成吉祥字,招邀戚友,把酒赏菊,中等之家,则栽花于盆,阶下案

头,以时观赏,近则中山北海各公园,及西郊之万牲园,类皆举行赛 菊大会,亦盛事也。《民社北平指南》

重阳闹染坊 重阳,乞丐向染坊讹索,名"闹染坊。"《燕都杂咏注》 重阳赛马

钓鱼台在阜城门外三里许,有行宫一所,南向,每届重阳,长安 少年,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07

五种,而密云小者最佳;李有五种,而麝香最佳;瓜有九种,而蜜 瓜最佳;柰有二种,而緑柰最佳;菱有三种,而小红最佳;杏有三种, 而黄杏最佳;菜有天坛龙须,尤松脆可口;至于苹婆,文官果,西山 之白樱桃,虽浪得名,殊无足取也。《水曹清暇录》

严缁生忆京都词注云:"京都多佳果,如夏之火里冰,小于苹果, 大于花红。冬之雅儿梨,水葡萄,皆南中所无,而桃为最。来自深州 者较大,然以董思墓所产为最,比滬上之水蜜桃,殆胜百倍。董思者,

前明内监也,但非枢臣相识者,未易得食"。 北地产果,畿辅为最。凡市阛所有,曲院罔不罗致,若杏、若桃、

若苹果、若葡萄,味隽沁脾,美逾琼葩,灯红酒绿间,解渴醒酲,品 诚无上也。西瓜出通县,霞梨出天津,(北音霞字与雅字近似,故南 人称为雅梨,然以霞字为准)。爽冽甘美,妙味各擅。而沙田之柚,闽 粤之橘,台湾之蔗,适于时令,弥不毕陈,恣客啖嚼,足润燥吻。即 海南鲜荔,亦以轮轨利便,采供甚易,有杨太真癖嗜者,不虑佳果之 迟延矣。冬令,雪深街头,小贩担筐,多有呼售鲜萝卜者,甘冽之余, 微含辣性,然爽脆异常,较霞梨为胜,且值炉炭殷红之际,偶啖一二 片,可解除焰毒,则尤不仅以味擅美也。惟青莲雪藕,以都门素鲜荷 池,求过于供,价值乃昂,暑筵初列,盛以晶盘,出诸瑶席,老饕鲜 有不攘腕而争取者矣。《京华春梦录》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09

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苦水

京师井水多苦,而居人率饮之,茗具三日不拭,则满积水碱。(以 上酌中志)

燕中有甜苦水之别。(《拟故宫词》四十首注) 王士祯都门竹枝词:"京师土脉少甘泉,顾渚春芽枉费煎,只有

天坛石甃好,清波一勺买千钱"。《渔洋诗集》 京师之水,最不适口,水有甜苦之分,苦固不可食,即甜者亦非

佳品,卖者又昂其价,且画地为界,流寓者往往苦之。《燕京杂记》 吃蟹 凡宫眷内臣吃蟹,活洗浄,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

自揭脐盖,细将指甲挑剔,蘸醋蒜以助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 如蝴蝶式者,以式巧焉,食毕饮苏叶汤,用苏叶等件洗手,为盛会也。

《酌中志》

严缁生忆京都词注云:"都中蟹出最早,往往夏日已有,故余诗 有"持螯北地翻佳话,却对荷花背菊花,"然赏菊时间亦有之,特不 多耳"。

田雀

京师田雀,以四月肥,背有黄羽,与江乡纯色者别,而以江南食 法制之,亦甚腴美,盖江南黄雀所食者稻,疑北地以食麦而肥也。(小 丹邱客谈)

铁雀色黑而肉腴,有似江南黄雀,然无人用糟制者,前明盘馔已 尚之,见《酌中志》。《水曹清暇录》

洗心糖

茅地经冬,烧去枝梗,至春取土中余根,白如玉者,捣汁煎之, 至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10

甘,可为洗心糖。(幽燕纪异)

酒之种类

钱谦益饮酒诗有云:"长安多美酒,酒人食其名;酒旗蔽驰道, 车毂相摩争。刁酒非沼水,味薄甜如饧;易酒酿(天坛,市沽安得清? 魏酒销芬芳,劲正乖典刑"。《初学集》

酒,白甘最烈,玫瑰露味酣而香,茵蔯色浅碧,五加皮酒极醲浊, 与茵蔯皆带药气,绍兴酒本以京庄为上,然真陈年者亦不易得,席间 所用酒,祇此数种。有所谓都一处者,专卖酒,酒品极多,非真能饮 者,不敢入其座。若食蕃菜,则用外国酒,亦惟葡萄酒、啤酒、进之 则香槟、白兰地而已,啤酒为小麦及槐花所制,宜暑时饮之。《都门琐

记》

北地驰名之酒,绍酒而外,惟有汾酒,产于山西,今旧都海味店, 家家有块"代售真正老汾酒"招牌(因海味店都是山西老板)。此中 风味,作何比较,想喜欢 喝几盅的先生,必能细细品题。《旧都百话》

食酱

京师食酱,取给于海岱门外弥陀寺,城中西北隅,取给于郭外酒 醋店。

温面

刑部街田家温面,出名最久,庙市之日,合食者不下千人,亦缘 垄断得地,街前后有铁匠手帕等胡同,皆诸曹邸寓,庙市之日,五方 饥渴,饮食之场,人所骛也。内官家人呼为"猫食店",南方糖果,诸 出崔猫食店,市利与田家等。(以上旧京遗事)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68

戒烟丸 又戒瘾丸云:"九城贴报卖灵丹,到处皆添戒瘾丸,服去休言无

效验,那知数粒佐盘餐"。 眼药

又眼药云:"光明匾额挂楼头,寄卖红条利遍搜,若欲购求真正 药,除非亲自下通州"。

益母膏 又益母膏云:"方茎紫萼产天坛,芟草熬膏性入肝,疗血补虚能

益母,儿将买去孝何安?" 打胎药

又打胎药云:"近来药室更胡为,包打生胎法自奇,服下果然离 母腹,闺房暧昧更谁知?"

又化胎方云:"票黏巷口费心裁,传出奇方是化胎,利辈那知阴 骘事,儿孙报应暗中来"。

卖假药 又卖假药云:"施针送药喊如雷,摊上钱多一大堆,百病休言无

效验,本堂专为治杨梅"。 又松香膏药云:"瓦炉炭火把儿锅,随卖随摊药一坨,走遍九城

无准地,不能去病反添多"。 又洋药局云:"药局兴隆到处开,磁瓶土坑瓦灯台,大钱二百分

三日,临走还饶一点灰"。(以上同治都门纪略) 光绪都门纪略洋药局诗:"近来洋药好生涯,都下新开数百家,

莫道货真皆茂盛,欲图多利贵多赊"。(见市廛门)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68

  京之民向外输纳,不亦劳乎?谓宜具呈请详总查所属州县,将一应钱粮,除芝麻、绵花外,其余查照节年额派银数,彼此并解。近京者派以京仓,近边者派以边储,则道里近便,查考为易,下易于输纳,而上易于行催,可以无迟延,可以无拖欠矣。

  

力 役

  役分二等,每三年本县官申请详允审编一次。一曰实役,择丁之有力者,佥为正户,次为贴户,各照丁则银数,取足所定工食,而止编给由票,自行收讨。一曰募役,查照丁则征银,在官听募役领给。节年征派数目无可考,姑记万历贰拾年者。实役共计一千五十二名,通共该编银叁千捌百叁拾陆两陆钱。分计之则有园陵之役:天寿山园户五名,皇太子八名,悼恭太子一十五名,哀冲太子二名,庄敬太子一名,裕王世子一名,太康公主二名,归善公主二名,仙居公主一名,裕王长女坟户一名,蔚悼王五名,康定景王三名,申懿王五名,忻穆王六名,岐惠王三名,景公王五名,月精秀怀王一名,汝定王三名,邠哀王一名,英庙恭靖贤妃四名,端庄贤妃四名,荣思贤妃二名,仁庙三妃六名,荣淑康妃一名,裕王妃李氏五名,荣昭德妃五名,悼陵皇贵妃二名,荣惠宜妃五名,世庙贵妃文氏一名,安妃杨氏五名,顺嫔张氏三名,十三娘娘七名,英庙魏娘娘五名,保圣夫人九名,辅圣夫人六名,奉圣夫人二名,回回圣人一名,孙氏夫人二名,惠昌侯一名,惠安伯十名,以上各坟户,俱每名银四两。有各坛场之役:天地坛神乐观库夫一名,银叁两贰钱。天坛坛户一十三名,每名银叁两陆钱。地坛坛户九名,每名银叁两陆钱,月夕坛坛户一名,银叁两陆钱。有内府之役:銮驾库夫二名,每名银肆两。内承运库夫一十二名,每名银肆两。内承运库子一名,银肆两。外承运库夫五十六名,每名银肆两。天财库夫七十名,每名银肆两。广盈库夫六名,每名银肆两。广积库夫八名,每名银肆两。广惠库夫四十二名,每名银肆两。赃罚库夫一十五名,每名银肆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137

  

第十四卷 宛署杂记 以

经费上(坛壝 宗庙 行幸 宫禁)

  

一坛壝

  各坛除大兴县额有编办外,本县应该分管天坛坛户一十三名,地坛坛户九名,夕月坛坛户一名。以上各工食银三两六钱。徭编。

  天地坛神乐观库夫一名,工食银三两二钱。徭编。

  社稷坛春秋二祭,共该银叁拾玖两伍钱。春祭火杆五根,竹竿二根,价柒两。秋祭火杆五根,竹竿二根,价七两。税契银内办送。又秋祭苇把八十四束,每束重五十斤,脚价使用银三钱,烧香木炭五十斤价三钱,行银办送。

  朝日坛春分祭,共该银玖钱。苇把四束,每束重二十五斤,脚价使用银一钱五分;烧香木炭五十斤,价三钱,行银办送。

  三皇春祭共该银玖钱。苇把四束,每束重二十五斤,脚价使用银一钱五分,烧香木炭五十斤,价三钱,行银办送。

  方泽夏至大祭,共该银贰两肆钱玖分。柳箕七个半,价二钱二分五厘;木掀五把,价一钱五分;扫帚十把,价一钱五分;苕帚十五把,价七分五厘;竹箩五个,价五钱;大荆筐五个,价一钱五分;芦席六领,价二钱四分;麻绳二十条,价二钱;抬牲扛十根,价三钱;扒沙板五片,价五钱;苇把八束,每束重二十五斤,脚价使用银一钱五分;烧香木炭一百斤,价六钱,俱行银办送。

  夕月坛秋分祭,共该银壹两伍钱。苇把六束,每束重二十五斤,脚价使用银一钱五分;烧香木炭五十斤,价三钱;又赁房银三钱,行银支办。工部祭旗纛,霜降取用,共该银捌钱壹分肆厘。净盆焰硝三斤八两,价一钱四分;熟硫黄八两,价二分;柳柴炭一斤八两,价六分;白面二斤,价一分六厘;黄连七纸五张,价三分;开化纸五十张,价六分;白麻一斤八两,价六分;高头黄纸一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207

视,似乎百索,其实一也。群儿乘其动时,轮跳其上,以能过者为胜,否则为索所绊,听掌绳者绳击为罚。摸瞎鱼:群儿牵绳为圆城,空其中方丈。城中轮着二儿,各用帕,厚蒙其目,如瞎状。一儿手执木鱼,时敲一声,而旋易其地以误之。一儿候声往摸,以巧遇夺鱼为胜。则拳击执鱼儿,出之城外,而代之执鱼轮入,一儿摸之。耍燕丘:阜城门外有白云观,相传金道人丘长春修炼之所,正月十九,飞升。士女往观,许人物下。自是岁以为常,是日天下伎巧毕集,走马射箭,观者应给不暇。

  二月引龙,熏百虫: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白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三月祭墓:清明日,小民男妇盛服携盒酒祭其先墓,祭毕野坐,醉饱而归。每年是日,各门男女拥集,车马喧阗。朝东岳:城西有古庙,祀东岳神。规制宏广,神象华丽。国朝岁时敕修,编有庙户守之。三月二十八日,俗呼为降生之辰,设有国醮,费几百金。民间每年各随其地预集近邻为香会,月敛钱若干,掌之会头至。是盛设,鼓乐幡幢,头戴方寸纸,名甲马,群迎以往,妇人会亦如之。是日行者塞路,呼佛声振地,甚有步一拜者,曰拜香庙。有神浴盆二,约可容水数百石,月一易之,病目人虔卜得许,一洗多愈。

  四月赏西湖景,登玉泉山游寺,耍戒坛秋坡。西湖在县西三十里,玉泉山在西湖旁,山水佳丽。碧云、香山二寺,都下称福地。俱详别卷。戒坛在县南七十里,先年僧人□□奏建说法之所,自四月初八说法起,至十五日止。天下游僧毕会,商贾辐辏,其旁有地名秋坡,倾国妓女竞往逐焉,俗云赶秋坡。宛俗是月初八日,耍西湖景、玉泉山,游碧云、香山。十二日耍戒坛,冠盖相望,绮丽夺目,以故经行之处,一遇山坳水曲,必有茶篷酒肆,杂以妓乐,绿树红裙,人声笙歌,如装如应,从远望之,盖宛然图画云。观佛蛇:县西潭柘寺有二青蛇,与人相习,每年以四月八日来见,寺中僧人函盛事之。事传都下,以为神蛇,游人竞往施钱,手摩之,以祈免阨。僧人因而致巨富云。游高梁桥:高梁桥在县西五里,有娘娘庙。塑像如妇人育婴之状,备极诸态,桥适当前,即西湖水流入禁城口也。俗传四月八日,娘娘神降生,妇人难子者宜以是日乞灵,滥觞遂至倾城妇女,无长少竞往游之。各携酒果音乐,杂坐河之两岸,或解裙系柳为围,妆点红绿,千态万状,至暮乃罢。

  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端午日,集五色线为索,系小儿胫。男子戴艾叶,妇女画蜈蚣、蛇、蝎虎、蟾,为五毒符,插钗头。踏青:端午日,士人相约携酒果游赏天坛松林、高梁桥柳林、德胜门内水关、安定门外满井,名踏青。妇女如之,比之南京雨花台更盛。

书名:北京牛街志书——《冈志》 页码:32

灾 异1

康熙三年,教人于官园洪福寺看戏2,稠人拥挤,误踏一少年鞋脱。少年怒,相欧[殴]骂而散。明日,少年率健汉十余人,手持梃杖,自西街北口秽骂而南,适教人率皆贸易他出,惟甄某在家,急出对骂。有刘青煤者,外教人也,居西街三世矣,亦出而忿骂,众执二人去。俄教众大集,亦持木棍追及猪市口3,且骂且击,混战于通衢,店肆闭户,往来人皆不得行。已而陆续至者渐多,两边约四五百人,转战于天坛街。西城御史兵马司指挥,率衙役远望,不敢擒捕。教人廉大寿、大腔子赵四,身长多力,舞枣木棍往来阵中,棍如硃漆,衣衫皆赤。三营武弁勒兵猪市口,逡巡不敢动。战至日哺,汉人黄三、黄四、阮二、屠六,皆跪叩请命,教人少敛。御史谕以祸福,挥

官兵悉捕,送刑部司狱司。检验打死者四人,教居其一;伤者不计其数。已而,歇后死者三人。刑官受汉人之赂,严刑拷掠,诬回民造反,令供其党,声言欲诛首恶,将尽徙回民于烟瘴。人情汹汹,流言不息。有杜大,年十八,善拳棒,自天坛逸回家内。其父杜春宇,富饶,恐祸及门,逼子自尽。其他逃窜者不可胜记[计]了。法官逐日夹讯,血浸台砌,教人无异言。骆思敬,年十七,美姿容,便[辩]口,给夹四次,不承叛状。捕系人多,狱中至不能容。时汉人恃财货,教人恃忍刑,初不如[赂]刑部一钱也。东西两街口置箩筐,教人贸易回者,无不置钱其中,为狱中饮食之费;每日备鸡、鱼、鸭、肉、米面、菜蔬八九担赴狱中,络绎不绝。凡五阅月,狱具,其弃市者三人,教人居主,其实一教人,一刘青煤也,死狱中六人,徒者各二三十人。

①灾异:《冈志》沈抄本所录灾异一节,连续有三事,其一、天坛械斗;其二、京师地震;其三、康熙三十三年赛一德案。 此后紧连的"冈之族大者"等五个自然段,已不是灾异的内容。再后赵家园井、小栅栏井、糖房胡同白告及无头鬼三段,和最后赵家井一段,又应属灾异部分,疑沈抄本抄录时原稿页已零散,前后次序有颠倒,今按沈抄本顺序,未子集中。

②官园:据《京师坊巷志稿》载"官菜园上街,街西里许曰官园,皆明时蔬圃也"。官园即指此处,地处南横街北侧。

③猪市口:即现在的珠市口。

---------------

------------------------------------------------------------

---------------

------------------------------------------------------------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1

卷十四 一九一

天坛慎配享 告祭 斋期 祭器 省牲 脱舄 戒饰 世宗更制 元郊祀考

祈谷坛祈谷纪斋宫附

神乐观辨大司乐之误 西垣笔记

牺牲所

卷十五 二一七

山川坛神祇坛地祇坛太岁坛

先农坛明宗伯蒋德璟耤田考 考先农 考祭与耕同日 考不用亥 考坛制 考耕所 考谷种 考劳酒 考大蜡

旗纛庙

卷十六 二三二

地坛西垣笔记朝日坛

夕月坛

目录 三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52

春明梦余录 二二

城河,其源出昌平州白浮村神山泉。通榆河,会一亩、马眼诸泉,汇为七里门。东流,环绕都城,曰玉河。由大通桥而下,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与卢沟河合,长一百六十余里。元都水监郭守敬所凿,赐名通惠河,又名大通河,即潞河也。又西山玉泉,从水关,经越桥,俗谓银锭桥,流入西苑,遶宫禁,自玉河桥出,入城河,合流至大通桥入漕。玉河桥凡三:一跨长安东街,一跨文德坊街,一近城垣。

崇祯己卯二月,内监曹化淳议京城外开河以通漕粮。自是年三月十九日起,至辛巳六月,所开河:自土城广渠门起,至大通桥运粮河北岸,挑河长三千八百六十二丈;又东直门外关帝庙,挑月河长二百七十丈;鬭虎营至关帝庙大石桥,挑河长三千一百五十一丈。命内监于跃为河工总理,而以兵部司官轮督班军。共用班军二百三万二千余名,五城两县募夫二万九百余名。兵部侍郎吴甡视工,以为劳费无益,且伤地脉,抗疏止之。尚有一万三千五百丈未完。总理者侵冒不赀,而震、巽方之地势大伤矣。

南城三里河,元时运河,名文明河。在天地坛前,去通州五十里,地形高通州六丈九尺,置二闸,可行舟,今铁闸尚存。

南城外有减水河,与天坛后河相通。又城之东南有两水磨,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吴中奏

请修治。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21

春明梦余录卷之十四

天 坛

天坛,在正阳门南之左,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墻,周回九里三十步。初遵洪武合祀天地之制,称为天地坛。后既分祀,乃始专称天坛。按吴元年,建圜丘,以冬至祀昊天上帝;建方丘,以夏至祀皇地祇。及即位,犹分祀如故。至洪武十年,因风雨不时,灾异时见,览京房灾异对,始定合祀礼,采古明堂遗制,即圜丘旧壝作大祀殿,坛而屋之,罢方丘,而是岁即奉天殿行焉。十二年,殿成,祀昊天上帝、皇地祇位,南向。仁祖配,西向从祀。丹墀四坛:曰大明,曰夜明,曰星辰,又曰星辰;内壝外二十坛:曰五岳坛五,中岳坛以钟山附,曰五镇坛五,曰四海坛四,曰四渎,曰风云雷雨,曰山川,曰太岁,曰天下神祇,曰历代帝王,各坛一,凡二十四坛,大臣分献。因命太常每岁祭天地于首春三阳交泰之时。二十一年,增修坛壝,殿丹墀中叠石为台,东西相向,为坛四;内壝外为坛二十,亦东西相向。罢朝日、夕月、禜星之祭,并罢太岁、风云雷雨、

卷之十四 一九一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37

圜丘侧,永乐因之。

郊坛门外每祀设大次,驾临坛,入幕次,脱舄,升坛。其升坛,执事导驾赞礼、读祝,并分献陪祭官皆脱舄于外,以次升坛供事;协律郎、乐舞生依前跣韈就位;祭毕,降坛纳舄。嘉靖中享庙,皇后助祭,遂罢脱舄礼,后不复行。

斋宫东西悬大和钟,每郊祀,候驾起则钟声作,登坛则止。礼毕,升驾,又声之。

洪武中,礼部尚书崔亮奏:宋祥符九年,议南郊坛祀天,或值雨雪,则就太尉斋所望祭。元经世大典载,社稷坛壝外垣之内,北垣之下,亦尝建屋七间,南望二坛,以备风雨,曰望祀堂。请依此制于圜丘、方丘坛南皆建殿九间,社稷坛北建殿七间,遇风雨则于此望祭焉。上从之。

嘉靖中,上以旧存斋宫在圜丘北,是踞视圜丘也,欲改建于丘之东南。夏言言:更起斋宫于圜丘之旁,似于古人扫地之义未为允惬。且秦汉以来,并无营室者,正谓质诚尊天,不自崇树,

以明谦恭肃敬之旨。故惟大次之设,为合古典。陛下前日考据精密,岂今偶未之思耶,愿寝其议,仰答太灵,报闻。

神乐观

神乐观,在天坛内之西,设提点知观,教习乐舞生。内有太和殿,遇祭则先期演乐于此。

卷之十四 二〇七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260

春明梦余录 一二七二

元天庆寺 原辽之永泰寺 大安兵毁,元世祖至元壬申重建。明成化二年,锦衣指挥

朱善重修,后有高阁,可望天坛。僧舍中有李龙眠画罗汉十六轴。

元学士袁桷记: 至治三年三月甲寅, 鲁国大长公主集中书议事执政官、翰林、集贤、成均之在位者,

悉会于南城之天庆寺,命秘书监丞李某为之主,其王府之寮宷悉以佐执事,笾豆静嘉,尊斝洁清,酒不强饮,簪佩杂错,水陆毕凑,各执礼尽欢,以承饫赐,而莫敢自恣。酒阑,出图画若干卷,命随其所能,俾识于后。礼成,复命能文词者叙其岁月,以昭示来世。窃尝闻之,五经之传,左国是先,女史之训,有取于绘画,将以正其视听,绝其念虑,诚不以五采之可接而为之也。先王以房中之歌达于上下,而草、木、虫、鱼之纤悉,因物以喻意,观文以鉴古,审时知变,其谨于朝夕者尽矣。至于宫室有图,则知夫礼之不可僣;沟洫田野,则知夫民生之日劳;朝觐赞享,冕服悬乐,详其仪而慎别之,亦将以寓其儆戒之道。则是鲁国之所以袭藏而躬玩之者,诚有得夫五经之深意,夫岂若嗜奇侈闻之士为耳目计哉?河水之精,上为天汉,昭囘万物,矞云兴而英露集也。吾知缣缃之积,宝气旁达,候占者必于是乎得之。泰定元年正月,具官袁桷记。

元报国寺 在元彰义街,今广宁门内。成化改大慈仁寺。后有高阁,西山翠色,以手可扪。前殿奇松,离奇飞舞,有如怒虬。阁下窑变观音仅高尺许,宝冠绿帔,暝而右倚,以手承颐,宛是吴道子妙画。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265

关帝庙 在皇城北安门东者曰白马庙,隋基也。姚彬盗马庙在三里河天坛北,亦隋基也。正阳门瓮城庙建于明初,蒲州杨太宰慱每元旦入拜,先以名刺通之,曰乡晚生。明因寺 在天坛北,内有贯休所画罗汉十六轴,僧紫柏各系以赞。僧寮左壁有董文敏其昌书佛成道纪,天启二年刻石。

隆安寺 天顺间建,万历己酉重修。后有一堂,曰净土社。

弘善寺 在左安门外,所谓韦公寺也。正德中内侍韦霦建。寺后有西府海棠二株,高二寻,每开,烂如堆绣,香气满庭。昔人恨海棠无香,误也。寺东临池一亭,亭后假山极其幽胜。

龙华寺 在德胜门东,成化三年建,万历五年重修。寺外稻田千亩,宛如江南。大隆福寺 景泰四年建,极其钜丽。大法堂石栏,乃南城翔凤殿物,撤用于此。摩诃庵 在阜成门外八里庄,嘉靖丙午建。

都人王崇简记:予少时猎西郊,偶过摩诃庵,见石工勒金刚经,集篆于石。呼僧问之,廓上人曰:此汪中丞所得之古集篆也。其始,青衣鼓枻于黄莲洲垝垣间,一箧浮水上触舟,视之,故经没灭耳。夜则有鬼物恍惚呵护,惊告中丞。于日中辨之,为古集篆金刚经。中丞欲刻之金陵,旋以抚军云中未果。其门人洪度刻木相贻,且告之。故感此奇,因愿勒之石,以示久远,并募

卷之六十六 一二七七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267

兴教寺 在双林寺东,成化中建。

药王庙 在天坛北,戚畹李成铭建。

长椿寺 万历四十年孝定皇太后建,在宣武门外斜街。

都人米万踵水斋禅师传:长椿寺水斋大师者,名明阳,故中山郡鹿氏子,阴入母腹,已立禅,于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十有一日生,泡质虽蒙,识田无染。见僧而悦,闻佛而称。镇星甫周,即从剃落。嗣法本郡慈氏寺太和座下,餐麸跣立,肇修苦行。八越暑霜,色腰参请。初受记嵾岭不二和尚,谓当十方弘济,大展宗风,某甲不当汝师。再走云雾山,谒无穷长老,心心印可,冺言谛矣。自是三十余年间,普陀大士、峨眉普贤菩萨、少林达摩祖师道场,躬亲顶礼,往来五台、终南、伏牛等山,普行饶益,一切诸苦,徧经罔摄。其在中台,古松和尚问师云:空假中是甚么?师默然玄对:当体全空,顿见本来心地,为然指以谢。复于普陀问大智禅师云:如何是生死?荅云:生死原是大智。师了然,更然一指,炙背八十一炷,如华卷数,乃去。通天和尚者,峨眉老宿也。问师西来意,晴天日头出,下雨地皮湿,说破无生话,只恐信不及。又问识得么?师左指天,右指地,不更下一语。机缘既投,衣法旋授,二十七代之灯嘱师重剔,盖至是师,复然一指。通前而三矣。略述苦行,实难缕数。尝割体肉半斤于伏牛,兼刺骨悬耳,立禅一年,负椽求饲虎于本山暨大漫者前后共六年。其临崖泼水以供僧,细事尔。最后来京师,以水斋著,人号水斋师。先期不食七,再七后,然后呷水,日数以为常。初师持之终

卷之六十六 一二七九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296

春明梦余录 一三〇八

王衡记:今岁戊子春季之二十二日,约友人张益之、陈锡玄、张仲立、郑子瞻游香山,以了花事,而以卢师足之。比期,而仲立以事辞,锡玄复拉入他队中,余与张益之、郑子瞻、周生如春者且行矣,而黄风如矢,益之又谢病归。余三人独当风行,葆发盖面,蹇且不前也。已至高梁桥,而风窢然,柳枝不摇,巾角微拂。子瞻顾谓余:是风留花耶,抑花留客耶?余笑曰:噫

〔嘻〕,互有之。半里许,为真觉寺。寺前浮图高五六丈许,而上为塔五方。陟其顶,山林城市之胜收焉。余语子瞻:此不当胜天坛耶!吾于此订雪盟矣。由真觉寺缘湖堤。堤柳婀娜妥水,色油油然,而其下则茭芽蒲戟,虚着柳丝鸭绿,正与鹅黄相贴,顾尚不多得花。初见花数十树,或百树,则纡骑赏之,以簪余帽,且满。已而,去城渐远,花渐繁,则当马首者视之,已则左右指而已。小憩于望湖亭,俯而窥泉,以所佩花尽施之池,清飔或来,红翻绿皱,悠然有春江花月之想。余乃以杯酒坐花瓣上,候于桥左,杂水二停。因呼子瞻和花嚼之。自亭右沿山膝行,又遡一小村,而香山、碧云始见。见山以上下皆漫漫遥白,余曰:云也。子瞻营视不应,徐而曰:其云耶?将无是英英者耶?已而问之山农,乃真杏花也。始大叫以为奇绝。相羊至卧佛寺,面面皆花,而一绯杏据西原上者,大可盈抱,且殊丽。三人缘而上,则枝轮樛覆,若倒挂茱萸网,网外复施百步锦障。余骀荡不自持,而日且晡矣。期以明日假碧云道,脱衣挂壶于此,乃舍而至香山,宿于来青轩。从轩前望花如春后薄雪,鬖鬖满野而不蔽襳浓草树之观。诘朝,陈锡玄从碧云来视予,予与凭轩指画诸胜,次及新柳。余曰:人尽云烟柳,烟安得柳容?其似者,正在露叶时若眠若起、半空半色之间耳。锡玄深赏其言,相携而上流憩亭。亭西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326

春明梦余录 一三三八

通州,入白河。此河元郭守敬由古水道开濬,非自守敬创始。盖西山诸水,由皇城东出,每当山水泛涨,由此而泄,引之入白河,以济漕运,故置闸以时启闭,初非为行舟设也。成化十二年,平江伯陈锐不察其故,建言脩复。宪宗皇帝命户部左侍郎翁世资、工部左侍郎王诏挑濬,仍濬西湖诸泉,以益水势,可放运船千余,直抵大通桥下。既而水急岸狭,船不可泊,未几即耗,船退,几不能全,遂不复行。正德七八年,亦尝挑濬,竟无成功。盖京师之地,西北高峻,自大通桥下视通州,势若建瓴,而强为之,且未免有害,非徒无益而已。惟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西有玉泉庵,至今基下俱有泉脉,由三里河绕出慈源寺、八里庄、五箕花园一带,直抵张家湾烟墩港,地势低下,故道俱存,冬夏水脉不竭。见今天坛北芦苇园草场九条巷,其地下者俱河身也。高者即旧马头,明白易见。不假经画,稍加脩治,即可复也。但附近势家庄园,故成化六年杨茂虽尝建议,而不敢尽言,但请置坝而已,后亦竟沮不行。成化十二年踏勘,而势家买通钦天监,以为地居京师子午方位为说,不知三里河乃在都城巽巳,实非子午方也。今若诚按此修濬,则公私大船俱可直抵三里河,不但便搬剥而已。

白河 源出边外,经密云县雾灵山为潮河川,而富河、罾口河、七渡河、桑乾河、三里河俱于此会,名白河。南流经通州,合通惠及榆、浑诸河,至张家湾,总名曰潞河,并南流杨村以北。通惠之势,峻若建瓴;白河之流,淤沙易阻,夏秋水涨则惧潦,冬春水微则病涩,藉濬治焉。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74

李全、王玉廷,御书旌勇祠及折冲抒荩额。

增御制原任将军公明瑞建祠碑文 朕惟荩臣授命,书竹册以扬名;懋典褒忠,饰丹楹而举祀。惟驰驱之共励,斯义烈之常新。载妥崇祠,并垂贞石。尔云贵总督将军兵部尚书一等诚嘉毅勇公明瑞,誉隆门胄,望着岩廊。玉塞从戎,早炳云台之图画;金符出镇,久扬月竁之旌麾。属因炎海之鲸波,俾司总制;爰及期门之虎旅,分统戎行。城指三江,兵分两路。自悬军而深入,每陷陈以登先。蓐食方传,绝嶂则垒摧十六;衔枚并进,横桥则兵渡三千。已成破竹之形,舆图在掌;更作因粮之计,胆略从心。而乃中军独効长驱,别队不闻后继。天戈决荡,仍整旅而孤行;地络阴森,遂全师而独殿。毒锋屡及,竟至捐躯;急递俄传,良深扼腕。既易名以表烈,复裕后以延庥。考制而立专祠,推恩而及同难。尔都统扎拉丰阿,护军统领观音保,总兵李全、王玉廷,或以将门宿卫,志切同仇;或以专阃分裨,心期共命。率虎罴而奋武,冒矢石以抒忠。义不独生,礼宜配食。呜呼!璇题璀璨,长回日月之辉;雕琰嵯峨,永壮风云之气。灵其式鉴,尚惟永钦!

原关帝庙在皇城地安门东者曰白马庙,隋基也。姚彬盗马庙在三里河天坛,亦隋基也。春明梦余录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67

里河绕出慈源寺八里庄五箕花园一带,直抵张家湾烟墩港。地势低下,故道俱存。冬夏水脉不竭。见今天坛北芦苇园草场九条巷,其地下者俱河身也,高者即旧马头,明白易见,不假经画,稍加修治,即可复也。但附近势家庄园,故成化六年杨茂虽尝建议而不敢尽言,但请置坝而已。后亦竟沮不行。成化十二年亦踏勘,而势家贿通钦天监,以为地居京师子午方位为说。不知三里河乃在都城巽巳,实非子午方也。今诚按此修浚,则公私大船俱可直抵三里河,不但便船剥而已。桂文襄集

〔朱彝尊原按〕张爵纪五城坊巷胡同,南城正东坊有西三里河、东三里河、芦苇园,崇南坊则有南河漕、于家湾、递运所、缆竿市,又有三转桥、纪家桥、板桥、双马庄、八里庄、十里河,皆三里河入张家湾故道。今其名虽存,而深谷为陵,遗迹渐不可考矣。

〔臣等谨按〕玉泉庵今存,在芦草园西席儿胡同内。南泉寺、缆竿市在三里河桥东,隶南城。

原三里河之故道已成陆矣,然时雨则停潦泱泱然河也。武清侯李公疏之入园中,园遂以水胜,可泛舟,周廊过亭,其东梅花亭,砌亭为瓣五,镂为门为窗,绘为壁,甃为地,范为器,其形皆以梅。帝京景物略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93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七

城市 外城南城一

〔臣等谨按〕朱彝尊原书,南城坛兆止载明代而不及金元。考元史祭祀志,中统十二年于丽正门外东南七里建祭台,设昊天上帝、皇地祇位。成宗即位,始为坛于都城南七里。则知元之郊坛亦在城南。又考析津志,郊天台在京城之南五里,即金大定时拜郊所建。然则原书载在郊垧,金之拜郊台者即是也。今附述缘起于此,以存金元坛兆旧典,而其详则见于郊垧门云。

天坛周十里,内有圜丘、神乐观、天师府、牺牲所,在正阳门外永定门内街东。五城坊巷胡同集

天坛在正阳门之左,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回九里十三步。初遵洪武合祀天地之制,称为天地坛,后既分祀,乃专称天坛。春明梦余录

原嘉靖九年正月,吏科都给事中夏言请更定郊祀,言国家合祀天地于南郊,又为大祀殿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00

云。太岳集

原圜丘琉璃阑干,诏用青色。明嘉靖祀典

原嘉靖十三年二月奉旨:圜丘、方泽今后称天坛、地坛。同上

原唐时明堂制度,其宇上圜,覆以清阳玉叶。清阳,色也。玉叶亦瓦之类。今大享殿及圜丘阑干皆用回青瓦,亦清阳玉叶之类。唐每郊祀启南门,灌其枢用脂百斛。今都城南门亦闭不开,惟郊祀驾出方启。谷城山房笔尘

原万历十三年四月十七日,上以天旱,祷于郊坛,自宫中步行而出,祷毕仍步还宫。累瓦编

原蔡羽郊坛诗 辇道风清碧野平,紫烟常自锁南城。行宫岁幸乘龙近,仙侣朝来学凤鸣。小殿沉香金气郁,圜丘芳草玉华清。祠官记得天行处,万烛光中候佩声。林屋集

补许谷谒皇穹宇诗 分祀崇郊典,严居肃帝宫。高明一祖配,陟降八神同。紫气团华盖,元阴接上穹。万年瞻秉璧,灵贶自无穷。石城集

原黎民表雨后经天坛沙河作 平沙雨湿草茸茸,白玉高坛紫翠重。马上行人看不厌,石廊流水绕疏松。瑶石山房集

原冯琦恭倍圣驾步祷南郊纪事诗 鸣虎新军罢,勾陈御路开。红尘都不扫,留待雨师来。北海集

增圜丘在正阳门外南郊,形圆象天。南向,三成。上成径九丈,高五尺七寸;二成径十有五丈,高五尺二寸;三成径二十一丈,高五尺。上成石面九重,自一九环甃递加至九九;二成自九十递加至百六十有二;三成自百七十有一递加至二百四十有三;合一三五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15

门,左右各一门。墙外环池,前跨石梁三,左右各一。东北隅钟楼一。外宫墙方一百九十八丈二尺,环以回廊一百六十三间,复绕以深池,宫门石梁均与内同。大清会典

增乾隆七年谕:天坛、地坛,旧制建有斋宫,年久倾圮,未经缮修。朕意于大祀前期,致诚赴坛斋宿行礼,其应如何修建之处,该部即前往相视,绘图呈览。至兴修之时,着委内务府熟谙工程之人,仍会同工部太常寺委官一同监修。又谕:朕惟郊坛祭祀,必致诚敬,以笃明禋,历来前期斋戒,悉遵旧制,住宿别殿。今郊坛建有斋宫,若于致祭之期亲诣斋宫,更为祗肃。该部详酌妥议具奏。大清会典则例

增乾隆七年十一月御制南至前一日诣斋宫斋宿诗 消息微阳届复辰,虔居斋室洁明禋。葳蕤凤辇迎黄道,棽丽龙旗出紫宸。槐柳成行界道明,铜壶漏永午窗晴。篆烟微袅心如水,寂静阶墀近太清。冲融月窟与天根,治理几康在默存。守德由来胜守险,当年何事堑防门。斋宫犹明朝所建,重墙周池,警卫甚严云。缇帷候律验璇筩,百辟斋居此日同。黼座景长增肃穆,泰坛东峙缭垣红。

增乾隆十年十一月御制斋宫叠旧作韵 将临大祀惕予躬,肃肃清斋此在宫。一气回时天意见,诸缘净处道心融。闲听韶磬松风外,斋宫墙外即神乐所,每以豫日执事官演礼于此。坐验周圭日影中。昭事惟馨吾敢谓,只余颙若数年同。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18

渥,仍望春云霈瑞霙。年年躬祭敬诚申,忽作六旬有一人。依例遣官视笾豆,欲留余力肃明禋。向诣斋宫谒神位拈香瞻拜后,视笾豆之礼,亦每亲行之。兹以年逾六旬,依例遣官行礼。万几神运非繁简,五夜心清凛旦明。虽是无时不用敬,于斯敬实倍常情。

增十一月御制诣斋宫作 善霁曦光暖,俗以无风而霁谓善晴。平明出凤闉。重楼皆积玉,九陌渐融银。天泽先长至,慈厘被普垠。斋宫排鹄立,陪祀王公百官例于斋宫候驾。此喜共群臣。

增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御制诣斋宫作 玉辇陈仪金水桥,午门钟动御街迢。诣坛致敬先庚日,稽典惟遵值岁朝。今岁祈谷以次辛日,依会典,若元旦逢斋则以次辛行礼。重楼都积玉层层,瑞色祥烟昆郁蒸。祈谷斋逢谷日雪,何修斯遇凛钦承。翠殿崔巍护紫垣,瓣香瞻拜进西门。向诣斋宫日,皆于祈年殿砖城门外降辇步入,恭诣皇乾殿上香瞻拜。今议定仪注,由西门步入行礼,略节行陟之劳。近缘步履微从省,久拟躬行永弗谖。

增乾隆四十一年御制正月八日诣斋宫作 占穰农谚值金庚,况是兼逢谷日晴。夜雪午风经昨过,盅融和旭扬前旌。黄道直南路转东,入坛谒位礼崇隆。柏松根下积余雪,泽在农田感谢中。斋殿南厢十笏居,明窗坐觉体安舒。案陈诗册从头看,自己卯年冬至始,每岁祈谷、常雩、南郊三大祀,所有诣斋宫及礼成诗,皆书于册,陈之案头,每至辄披览一过。敬怠因心自检予。

原神乐观在天坛内之西,设提点知观,教习乐舞生。内有太和殿,遇祭则先期演乐于此。春明梦余录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21

间,豕房五间,牛房五间,鹿槛、牛枋均分列屋之左右。西北隅官厅三间,东向。井一,北门一间。围墙东西五十二丈,南北五十二丈五尺。坛外垣前方后圆,周千九百八十七丈五尺,高一丈一尺五寸,趾厚八尺,顶厚六尺,西向门一,三间,角门一。大清会典则例

〔臣等谨按〕大祀牺牲之事,向例掌于太常。乾隆二十六年奉谕,改隶内务府,每年复特派大臣经理之。详见官署门太常寺条下。

原泰元门东有禜雩坛,为制一成,东为神库。嘉靖中以孟夏后祭天祷雨。春明梦余录

原雩坛止去地一级,四围用炉鼎四,坛面用炉鼎二,比圜丘减四分之一。明嘉靖祀典

〔臣等谨按〕雩祭之礼,今制皆于圜丘敬谨将事,至泰元门迤东,今惟建设神库、祭器库及宰牲亭、井亭,其禜雩坛不复存矣。

天坛之北药王庙,武清侯李诚铭立也。左墀碑文,恭顺侯吴惟英书也。帝京景物略

〔臣等谨按〕药王庙吴惟英碑今存。后楼本朝康熙三十二年建。有詹事沈荃撰碑。

原鱼藻池在崇文门外西南,俗呼曰金鱼池,畜养朱鱼以供市易。都人入夏至端午,结篷列肆,狂歌轰饮于秽流之上,以为愉快。燕都游览志

原金故有鱼藻池。旧志云,池上有殿,榜以瑶池。殿之址今不可寻矣。居人界池为塘,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22

植柳覆之,岁种金鱼以为业。池阴一带园亭甚多,南抵天坛,一望空阔,每端午日走马于此。帝京景物略

〔臣等谨按〕鱼藻池俗称金鱼池,其民仍畜金鱼为业焉。

原天庆寺原辽之永泰寺,金大安中兵毁,元世祖至元壬申重建,明宣德中重修。后有高阁,可望天坛。僧舍有李龙眠画罗汉十六轴。春明梦余录

〔臣等谨按〕天庆寺今存,在药王庙西,罗汉像则无考矣。

原天庆寺碑,至元九年学士王恽撰并书。春明梦余录

原天庆寺僧舍有雅致亭。燕石集

原天庆,古刹也,今止存明碑二:其一天顺戊寅尚宝司卿重庆蹇英撰文,礼部员外郎钱塘吴谦书;其一嘉靖乙丑建极殿大学士华亭徐阶作记。行国录

〔臣等谨按〕天庆寺中明蹇英、徐阶碑今存。

增元天庆寺辽永泰寺,成化二年饬右指挥朱善重修。天府广记

原袁桷记 至治三年三月甲寅,鲁国大长公主集中书议事执政官、翰林集贤成均之在位者,悉会于南城之天庆寺,命秘书监丞李某为之主。其王府僚宷悉以佐执事,笾豆静嘉,尊斝洁清,酒不强饮,簪佩杂错,水陆毕凑,各执礼尽欢以承饫赐,而莫敢自恣。酒阑,出图画若干卷,命随其所能俾识于后。礼成,复命能文辞者叙其岁月以昭示来世。窃尝闻之,五经之传,左国是先。女史之训,有取于绘画。将以正其视听,绝其念虑,诚不以五采之可接而为之也。先王以房中之歌达于上下,而草木虫鱼之纤细,因物以喻意,观文以鉴古,审时知变,其谨于朝夕者尽矣。至于宫室有图,则知夫礼之不可僭,沟洫田野,则知夫民生之日劳。朝觐赞享冕服乐悬,详其仪而慎别之,亦将以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36

原辽大昊天寺碑,道宗皇帝书。墨池编

补大定二十四年二月,大长公主降钱三百万建昊天寺,给田百顷,每岁度僧尼十人。续文献通考

补辽道宗喜作字,秦越大长公主舍棠阴坊第为大昊天寺,帝为书碑及额,今在燕京旧城。书史会要

原昊天寺,辽刹也,碑记无一存者,访之惟有万历间山阴朱敬循一碑。其建置本末俱不详,塔址已为居民所侵。寺门一井,泉特清洌,不下天坛夹道水也。析津日记

〔臣等谨按〕昊天寺故基在西便门大街之西,今已废为农田,古迹久湮。寺有宝塔,今无考。辽道宗碑及额之外,尚有乾文阁待制孟初碑,见元一统志,今俱无考。即明朱敬循碑亦不可得见矣。惟井泉尚存。

原大昊天寺在旧城,寺建于辽。按乾文阁待制孟初所撰燕京大昊天寺传菩萨戒故妙行大师遗行碑铭,道宗清宁五年,秦越大长公主舍棠阴坊第为寺,土百顷,道宗施五万缗以助,勅宣政殿学士王行己领役。既成,诏以大昊天寺为额,额与碑皆道宗御书。大殿之后,建宝塔高二百尺,有神光飞绕如火轮,清信施财者沓至。师寿八十二。又按辽咸雍三年翰林学士王观奉勅撰御笔寺碑,谓尾络之分,燕为大邦。辟千里之日围,聚万家之星井,中有先公主之馆地。雕华宏冠,甲于都会,改而为寺,遵遗托而荐冥福也。诏王行己督辖丁匠,梓者斤,陶者埴,金者冶,彩者绘,锸云屯,杵雷动,三霜未逾而功告毕。栋宇廊庑,亭槛轩牖,甍檐栱桷,栏楯栎栌,皆饰之以丹青,间之以瑶碧,金绳离其道,珠纲罩其空。缥瓦鸳翔,修梁蜺亘。晓浮佳气,涵宝砌以生春;夜纳素辉,烁璇题而夺昼。又曰:中广殿而崛起,俨三圣之睟容,傍层楼而对峙,龛八藏之灵编。重扉呀启,一十六之声闻列于西东,邃洞异舒,百二十之贤圣分其左右。或鹿苑龙宫之旧迹,或刻檀布金之遗芬。种种庄严,不可殚记。元一统志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118

  原鸡头,北燕谓之■。(方言)

  原天坛生龙须菜,清明后都人以鬻于市,其茎食之甚脆。(析津日记)

  原松伞产盘山,土人目为紫蘑菇。(盘山志)

  补京师无笋,以芦芽为笋。按杜诗:渚秀芦笋短。又云:泥笋苞初荻。又云:春饭兼苞芦。注:苞芦,芦笋也。则唐时已尚之。(排闷录)

  补大房山有草,叶初生类椿芽,微有白毛。上房山僧摘以为蔬,食之甚腴,目为莿头菜。(奥室记)

  增家园种莳之蔬:白菜、莙荙、蔓菁、同蒿、葫芦、萝卜、王瓜、茄、天菁葵、赤根、青瓜、稍瓜、冬瓜、蒲笋、葱、韭、蒜、苋、匏塔儿葱、茴茴葱。(析津志)

  增京南北东西山土地所宜之蔬:壮菜、蕨菜、解葱、山韭、山薤、黄连芽、木兰芽、芍药芽、青虹芽、洒花芽、灰条、紫团参、槐柳椿梨芽、山药、沙参、皮袴脚、马齿苋、黄雀花、摘蒜、刺榆、红七、击菜、段木芽、赤子儿、芃科、豆芽、带三、句络英磨菰、英山石榆、句黄必苗、句养术苗、句莺雀儿、句人杏、句山蔓菁、春不老、甘露、白皮、苦马里、句沙芥、地椒、山葱、戏马菜、白菜。(同上)

  增野蔬之品:苍耳子、莠子、稗草子、芃蒿子、金乔麦、黄腊子、紫苏子、仁杏子、乔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97

多死。吾乡朱公儒为院使,俾两眉止刺其一,蟾虽被刺,得活,后遂因之。(闾史掇遗)

  补燕都自五月一日至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各归宁,俗呼是日为女儿节。(宛署杂记)

  增五月五日,渍酒以菖蒲,插门以艾,涂耳鼻以雄黄,曰避毒虫。家各悬五雷符,簪佩各小纸符簪,或五毒五瑞花草,项各彩系,垂金锡若钱者、若锁者,曰端午索。(帝京景物略)

  增端阳节,中官于端门鬻内造紫金锭。(居易录)

  补踏青本清明故事,独燕京以五月五日游天坛松林、高梁桥、柳林、满井,藤阴结伴携觞者甚众。近咸集于金鱼池上,他处皆閴寂矣。(咏归录)

  〔臣等谨按〕金鱼池觞酒游戏今亦无有,别详城市卷中。

  原欧阳原功渔家傲词 五月都城犹衣夹。端阳蒲酒新开腊。月傍西山青一掐。荷花夹,西湖近岁过苕霅。血色金罗轻汗搨。宫中画扇传油法。雪腕彩丝红玉甲。添香鸭,凉糕时候秋生榻。(圭斋集)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95

  原夏至日谓之朝节,妇人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礼志)

  原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球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

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镞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已而击球,各乘所常习马,持鞠杖,杖长数尺,其端如偃月,分其众为两队,共争击一球。先于球场南立双桓置板,下开一孔为门,而加网为囊,能夺得鞠击入网囊者为胜。球状如小拳,以轻韧木枵其中而朱之。(金史礼志)

  原五月朔日至旬杪,女儿艳服,戴花满头。五日前,民间不得市苏州席子。端午,用角黍杏子相遗,挈酒游高梁或天坛,坛中有决射者,盖射柳遗意。薄暮争门入,无赖子弟以是日刺臂作字,或木石鸟兽形。民间是日生子,束一木或荆条祭于堂,斩其木五六尺许,祝曰:如是止,勿长抵户。(北京岁华记)

  增午节,宣徽院进宝扇、彩索、珠花、金罗、酒醴、凉糕、香粽,中正院三后所属衙门各有故典仪物以次进献,礼部亦然,盖以此为大节故耳。(析津志)

  增击球者,今之故典。五月五日、九月九日,太子诸王于西华门内召集各衙万户、千户能击球者,咸用上等骏马,系以雉尾缨络,萦缀镜铃,装饰如画。一马前驰,掷大皮缝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96

  软球子于地,群马争骤,各以长藤柄球杖争接之,而球子忽绰在球棒上,随马走如电,终不坠地。力捷而熟闲者,以球子挑剔跳踯于虚空中而终不离于球杖,然后打入球门,中者为胜。(同上)

  原京师最重午节,天坛游人极盛,联镳飞鞚。豪门大估之外,则中官辈竞以骑射为娱。盖皆赐沐请假而出者。内廷自龙舟之外,则修射柳故事,其名曰走骠骑,盖沿金元之俗。命御马监勇士驰马走解,不过御前一逞迅捷而已。惟阁部大老及经筵日讲词臣得拜川扇香果诸赐,视他令节独优。(野获编)

  补端午,赐京官宫扇,竹骨纸面,俱画翎毛不工。彩绦一条,五色线编者,须头作虎形。彩仗二根,长丈许,五色线缠绕。艾虎纸二幅,方尺许,俱画虎并诸毒虫。(戒庵漫笔)

  补京城端午,贵贱人等必买新蒲鞋穿之过节,岁以为常。(暖姝由笔)

  补五月五日,赐文武官走骠骑于后苑。其制,一人骑马执旗引于前,一人驰骑出呈艺于马上,或上或下,或左右腾掷趫捷,人马相得,如此者数百骑,后乃衣蕃服,臂鹰走犬,围猎状终场,俗名曰走解。观毕,赐宴而回。(强识略)

  补永乐时,禁中有剪柳之戏,即射柳也。(识小编)

  补故事,五月五日,太医院官具旗物鼓吹赴南海子捉虾蟇,取蟾酥,以针刺其两眉,蟾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39

甚谙经史。崇祯颇读书。流贼将至,京营官兵俱分遣至真定、保定、居庸关诸处堵御,其守城者惟内监数万人而已。贼兵破外罗城,由西便门转攻阜成门,崇祯率内监数人,微行至襄城伯家,其家方闭门演戏,不得入,回登万寿山,四顾无策,犹欲出奔。太监王承恩止之曰:"出恐受辱于贼。"崇祯乃止,以身殉国。明朝费用甚奢,兴作亦广,一日之费,可抵今一年之用。其宫中脂粉银四十万两,供应银数百万两,至世祖皇帝登极,始悉除之。紫禁城内砌地砖,横竖七层,一切工作俱派民间。今则器用朴素,工役皆现钱雇觅。明季宫女至九千人,内监至十万人,饭食不能遍及,日有饿死者。今则宫中不过四五百人而已。明季宫中用马口柴、红炉炭以数千万斤计,俱取诸昌平等州县。今此柴仅天坛焚燎用之。尔等亦知所谓马口柴乎? 大学士等奏曰:"不但不知,亦所未闻。"上曰:"其柴约长三四尺,净白无黑点,两端刻两口,故谓之马口柴。"又明季所行,多迂濶可笑。建极殿后阶石高厚数丈,方整一块,其费不赀。采买搬运至京,不能舁入午门,运石太监参奏:"此石不肯入午门",乃命将石捆打六十御棍。崇祯尝学乘马,两人执辔,两人捧镫,两人扶鞦,甫乘辄已坠马,乃责马四十,发苦驿当差。马犹有知识,石何所知?如此举动,岂不发噱?总由生于深宫,长于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

康熙五十年五月初五日,上谕:宫中各处首领,凡有傲慢狂妄、懒惰不堪者,尔等

卷之二训谕二 一三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50

嘉靖二十三年,筑重城包京城南面,转抱东西角楼,止长二十八里。为七门:南曰永定、左安、右安,东曰广渠、东便,西曰广宁、西便。城南一面长二千四百五十四丈四尺七寸,东一千八十五丈一尺,西一千九十三丈二尺,各高二丈,垜口四尺,基厚二丈,顶收一丈四尺。四十二年,增修各门瓮城。

嘉靖三十二年,给事中朱伯辰言:城外居民繁伙,不宜无以围之。臣尝履行四郊,咸有土城故址,环绕如规,周可百二十余里。若仍其旧贯,增卑补薄,培缺续断,可事半而功倍。乃命兵部尚书聂豹等相度京城外四面宜筑外城约七十余里,自正阳门外东马道口起,经天坛南墙外及李兴、王金箔等园地,至荫水庵墙东止,约计九里;转北经神木厂、獐鹿房、小窑口等处,斜接土城旧广禧门基止,约计一十八里。自广禧门起,转北而西,至土城小西门旧基,约计一十九里。自小西门起,经三虎桥村、东马家庙等处,接土城旧基,包过彰义门,至西南直对新堡北墙止,约计一十五里。自西南旧土城转东,由新堡及黑窑厂,经神祇坛南墙外,至正阳门外西马道口止,约计九里。大约南一面计一十八里,东一面计一十七里,北一面势如倚屏,计一十八里,西一面计一十七里,周围共计七十余里。内有旧址堪因者约二十二里,无旧址应新筑者约四十八里。其规制俱有成议,因经费不敷,事遂寝。

考按:金都外郛在今城西南,凡七十五里,元徙而东北,凡六十里,共应周一百三十五里。今朱伯辰仅云百二十余里,则所缩者约十五里,准以围三径一,南北相直,约缩五里。此五里卽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53

文门外大街迤东,出蒜市口,东南至左安门,转广渠门、东便门,隶东城。西河沿关帝庙起,至宣武门大街路东,经菜市口,出横街中南抵城墙,北转石头胡同西,隶北城。宣武门外大街迤西南至横街,西抵右安门,转广宁门、西便门,隶西城。其萧公堂东至崇文门外大街路西,南绕天坛、永定门,北转三里河桥东,仍隶南城。其坊巷间有两城所共,不能明晰也。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83

汉寿亭侯庙在地安门西,面皇城,明洪武年建。本朝顺治九年,敕封神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追封神曾祖祖父三代公爵,崇祀后殿。五年,修葺,世宗御书忠贯天人额。乾隆四十六年,今上加封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改谥忠义,门殿皆易黄瓦。有世宗暨今上御制碑二通。每春秋二仲及五月十三日,遣官致祭。

昔慕容氏都燕罗城,有白马前导,因以为祠。盖隋旧基。又庙碑载明英宗梦见帝乘白马,故名。

考按:关帝庙在地安门西者曰白马庙,在南城三里河天坛北者曰姚彬盗马庙,皆隋基也。

元果罗洛纳新白马庙诗:祠宇当城角,霜蹄刻画真。房星何日堕?骏骨自能神。曾蹴阴山雪,思清瀚海尘。长疑化龙去,腾踏上云津。

徐干学白马关庙诗:当年北狩事苍皇,白马金鞭护毅皇。说与祠官修岁祀,残碑落日倚颓墙。明英宗北狩时,神显应,有碑记。

又祈雨白马关庙诗:几回圭玉告虔过,炎景隆隆奈若何!彤毂日翻烧广野,赤珠云散压高柯。

圣人有道终须格,臣职无功愧已多。安得泰山肤寸起,滂沱满眼水层波。

贤良祠在白马关帝庙旁,雍正八年敕建,祀王公大臣之有功国家者。有世宗御书额曰崇忠念旧,又御制碑。

半藏寺在关帝庙西,元至正间,僧义佛驻锡之所。人羡其道行,名曰半藏。明嘉靖中,改名保安寺。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95

宸垣识略卷九

外城一 东

长元按:外城叙次,二书虽属明晰,然正阳门外竟接天坛与三里河桥,则疏脱太甚,观者茫然莫辨。今不分五城,以猪市大街划分四段;其前门市■坊曲,略述大概;又采録省郡会馆之着者,以便公交车戾止,则是书简明之意也。附绘图于简端。

正阳外门设而不开,惟大驾由之。月城东西设二洞子门,为官民出入。

观音大士庙在月城内之东边,有明万历壬辰修筑都城碑记,兵部职方司郎中虞淳熙撰,又本朝刑部尚书张照碑。

关帝庙在月城内之西边,有明万历间焦竑碑记,董其昌书。

龙王堂在东洞子门外东城根,又名朝阳阁,明建,本朝乾隆间重修。每岁僧人募缘舍粥,自十月十五日起,至来春二月十五日止。

东月墙在东洞子门外至正阳桥,形如扇面,列肆居之。其傍城夹道曰荷包棚。

正阳桥在正阳门外,跨城河为石梁三;其南绰楔五楹,甚壮丽。金书正阳桥清汉字。

大街石道之旁,搭盖棚房为肆,其来久矣,今仍之。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97

一。

关帝庙在打磨厂东口,有明万历二十八年鼎一。

〇吉安二忠祠在鲜鱼口内手帕胡同,明建,祀宋文文山、谢迭山两公。今圮废,门额尚存。

崇真观在打磨厂之南巷,明司礼监张政舍宅建。正统十四年赐额。景泰四年,国子监祭酒胡濙碑。

关帝庙在高庙胡同,有明嘉靖间鼎一。

中城吏目署在北芦草园。

吴越王钱镠祠在芦草园,雍正二年敕封诚应吴越武肃王。其裔孙世章创建西竺庵,在南芦草园。

玉泉庵在南芦草园西席儿胡同。

乾泰寺在冰窖胡同,康熙三十九年重修,有礼部尚书杜永臻碑。

铁山寺在三里河桥西,明正德间僧宗洪号铁山者募缘修桥,有修撰周叙重修三里河碑。

三官庙在三里河桥东,羽士居之。二槐树甚古。

南泉寺在三里河桥北湾,已圮。

三里河元时名文明河,接通惠河,为漕储运道。今铁闸尚存。

大通桥去通州四十里,形势高通州五丈,置十闸方可行舟。三里河在天坛前,去通州五十里,高通州一丈九尺,置二闸便可行舟,但一二走沙耳。

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西有玉泉庵,至今基下俱有泉脉。由三里河绕出慈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98

源寺、八里庄、五箕花园一带,直抵张家湾、烟墩港,地势低下,故道俱存,冬夏水脉不竭。现今天坛北芦苇园、草场九条巷,其地下者俱河身也。高者卽旧马头,明白易见,不假经画,稍加修治,卽可复也。但附近势家花园,故成化间杨茂虽尝建议,竟沮不行。诚按此修浚,则公私大船,俱可直抵三里河,不但便剥船而已。

原按:张爵纪五城坊巷胡同,南城正东坊有西三里河、东三里河、芦苇园,崇南坊则有南河漕、于家湾、递运所、缆竿市,又有三转桥、纪家桥、板桥、双马庄、八里庄、十里河,皆三里河入张家湾故道。今其名虽存,而深谷为陵,遗迹渐不可考矣。

长元按:今草场胡同东有平乐园、南官园、北官园、贾家花园等名,要皆昔时园亭遗址。

关帝庙在薛家湾,系旧刹,前有坊曰关帝圣境。

明教寺在阎王庙前街,明成化年建,碑磨泐无考。

天仙庙在木厂胡同,创于明隆庆间,羽士居之,今为禅院。有万历二十九年王汝升碑,本朝康熙丁丑詹事李録予重修碑。

永寿寺在石虎胡同,系旧刹,有敕赐额。

泰山行宫在蒜市口,明天顺年建,有万历间太常寺少卿徐富、庶吉士姜逢元二碑。

中营参将署在崇文门外抽分厂。

崇文门税务署在崇文门外大街。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06

考按:姚彬关王庙塑姚彬盗马被缚像,如帝京景物略所云,今存。赵吉士云,殆元时塑也。

药王庙在天坛之北,明武清侯李诚铭建。左墀碑文,恭顺侯吴惟英书。本朝康熙间重修,有詹事沈荃碑。

天庆寺在药王庙之西,原辽之永泰寺,金大安中兵毁。元至元壬申重建僧舍,有雅致亭,有李龙眠罗汉十六轴。元学士王恽碑云:役初作,掘地得废钟,所刻天庆二字,考之盖有辽建号也,卽为新寺名。明天顺、嘉靖重修,有蹇英、徐阶二碑。

蹇英重修天庆寺碑略云:距城南三里河之滨曰魏村社,其地幽旷阒寂,林木丛茂。有古刹曰天庆,其创始不可考。宣德中,僧德志仍其故址更新之,建大殿,禅堂、斋堂、丈室,以次而成。天顺戊寅十月,或请于朝,仍赐额曰天庆寺。

〇圆觉寺在魏村社,明景泰中建。金井在魏村社。

考按:圆觉寺在三里河桥东,寺已无存,今其地犹仍寺名。金井无考。

永济桥在金台书院东,有乾隆四十七年重修碣。

金台书院在慈源寺东,本义学,康熙四十一年,圣祖御书广育羣材额以赐。乾隆十五年,改为书院,有御制碑。

慈源寺在金鱼池之东,明成化二年,指挥朱善建,有太常少卿潘宸碑。本朝康熙甲寅重修,有致仕大学士卫周祚碑。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07

鱼藻池,俗呼金鱼池,在三里桥东南,天坛之北,畜养朱鱼,以供市易。旧志云:金时故有鱼藻池,池上有殿,榜以瑶池。殿之址今不可寻矣。居人界池为塘,植柳覆之,岁种金鱼以为业。池阴一带,园亭甚多。南抵天坛,一望空阔,每端午日走马于此。

叶映榴五日集金鱼池诗:客心争良辰,芳燕卜清昼。深树含凉风,方塘回碧溜。鬘花露蕊鲜,兰根土香瘦。乱离所见花,人眼如故旧。回首异河山,抚怀惊节候。兹偕胜侣游,盘格忘粗陋。藉草倾蒲觞,丹砂笑勾漏。一掷喝卷波,十巡夸射覆。掬水扰游鳞,腮鬐炫金绣。投饵荇藻开,徘徊若避就。鱼知人乐无?吾从惠庄后。谈谑清具移,酒渴晚汀漱。被襟连臂歌,岸帻缘溪走。肴核纷道旁,酣呼杂老幼。佩萱游女归,鞍马如辐辏。钗符压轻蝉,朱索牵衫袖。歌舞喧城隅,啁啾和猿狖。长安惊繁华,荆楚犹战鬬。杯酒酬左徒,独醒世所诟。慷慨诵离骚,谁为后来秀?天涯诗酒怀,芬芳同兰臭。双鬓不易青,一醉塞机窦。斜阳树杪催,弦月女墙逗。归鞭指西爽,苍然满烟岫。

王士祯诗:端阳躤柳足欢娱,雾縠新裁胜六铢。爱傍横塘不归去,拔钗亲市七星鱼。

又冬日过金鱼池诗:记来剧饮暮春天,络马青丝白玉鞭。却倚回阑望朱箔,吴歌赵舞为君妍。折苇荒蒲临断岸,暮云寒雪压重楼。独来不见高阳侣,斜日烟波迥自愁。

〇李园,明武清侯李伟别业,在三里河旁。疏水入园,有金鱼池,遂以水胜,可泛舟。中有梅花亭,砌亭为瓣五,镂为门为窗,绘为壁,甃为池,范为器,其形皆以梅。又有沤台、凫楼、船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09

紫竹林在精忠庙南,俗名担子市。

南营守备署在三里河桥大街西。

街道厅署在东珠市口大街。

中营游击署在正阳门外猪市口。

天坛周十里,在正阳门外永定门之东,明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九里十三步,今仍之。圜丘又称天坛,形圆象天,南向。三成:上成径九丈,高五尺七寸;二成径十有五丈,高五尺二寸;三成径二十一丈,高五尺。上成石面九重,自一九环甃,递加至九九;二成自九十递加至百六十有二;三成自百七十有一递加至二百四十有三。合一三五七九阳数。每成四出陛,皆白石,九级。上成石阑七十有二,二成百有八,三成百八十,合三百六十周天之度;柱如之。内壝形圆,周百有六丈四尺,高五尺九寸。壝门四,皆六柱三门;柱及楣阈皆白石,扉皆朱棂。壝外东南丙地燔柴垆一,高九尺,径七尺,甃以緑琉璃。瘗坎一。东南燎垆四,分设于壝东西门之左右。壝北门后为皇穹宇,南向。环转八柱,圆檐,上安金顶。基高九尺,径五丈九尺九寸。石阑四十有九。东西南三出陛,各十有四级。左右庑各五间,一出陛。殿庑覆瓦,均青色琉璃。围垣形圆,周五十六丈六尺八寸,高丈有八寸。南设三门,崇基石阑,前后三出陛,各五级。外壝东门外。东北隅为神库、神厨,各五间。井亭一。祭器库、乐器库、■荐库各三间。又东为宰牲亭、井亭各一。壝外内垣门四,东曰泰元,南曰昭亨,西曰广利,北曰成贞,皆朱扉金钉,纵横各九。昭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11

徐乾学孟春扈从祈谷坛诗:銮舆晓出凤城边,圣主勤民为祝年。苍辂初阳方布令,瑶台瑞气早

占天。风和宛宛闻仙乐,日丽遥遥敞御筵。执简小臣随豹尾,欣逢盛事赋甘泉。

成贞门外西北为斋宫,东向。正殿五间,崇基石阑,三出陛。陛前左设斋戒铜人石亭一,右设时碑石亭一。后殿五间,左右配殿各三间。内宫墙方百二十三丈九尺九寸。中三门,左右各一门。墙外环池,前跨石梁三,左右各一。东北隅钟楼一。外宫墙方一百九十八丈二尺,环以回廊一百六十三间,复绕以深池。宫门石梁,均与内同。

王士祯天坛斋宿诗:穹宇中宵启,斋心上日虔。星河明泰畤,燎火动甘泉。紫禁传清漏,青松覆御烟。竹宫空望拜,不数汉皇年。

广利门西北为神乐署,东向。大门三间,中凝禧殿五间,后显佑殿七间。凡奉祀协律各廨舍,均连檐通脊,分设廊庑中。西为牺牲所,大门三间,南向,房九十三间,中祀牺牲之神。后为官署,东西列屋,以饲牲牵。外垣内西南钟楼一。

冯廷櫆春杪集神乐观送同年之官诗:尺五天边春昼晴,同游南陌曲尘生。客来弥勒龛中坐,诗向桃花潭上成。文苑千秋应作传,酒徒四海旧知名。于今却被闲人笑,好事罗郎又送行。

圜丘祈年殿共围垣六重。内垣高丈一尺,址厚九尺,顶厚七尺,周千二百八十六丈一尺五寸。外垣高丈一尺五寸,址厚八尺,顶厚六尺,周千九百八十七丈五尺。西向。门二,南北并列,南入圜丘,北入祈年殿,皆三门,角门一。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12

考按:朱彝尊原书,南城坛兆,止载明代而不及金元。考元史祭祀志:中统十二年,于丽正门外东南七里建祭台,设昊天上帝皇地祇位;成宗即位,始为坛于都城南七里。则知元之郊坛,亦在城南。又考析津志:郊天台在京城之南五里,即金大定时拜郊所建。然则原书载在郊垧,金之拜郊台者即是也。今附述缘起于此,以存金元坛兆旧典,而其详则见于郊垧云。又按:明代泰元门内有禜雩坛,今则雩祭之礼皆于圜丘敬谨将事,至泰元门迤东,今惟建设神库、祭器库及宰牲亭、井亭,其禜雩坛不复存矣。

明黎民表雨后经天坛沙河诗:平沙雨湿草茸茸,白玉高坛紫翠重。马上行人看不厌,石廊流水绕疏钟。

天坛井泉甚甘洌,居人取汲焉。

王士祯竹枝词:京师土脉少甘泉,顾渚春芽枉费煎。祇有天坛石甃好,清波一勺买千钱。

天坛生龙须菜,又益母草,羽士炼膏以售,妇科甚效。

永定门在外城之正南。

长元按:永定门东扇属南城,西扇属中城,以街心分界。

东城会馆之著者,东河沿曰奉新、浮梁、句容,打磨厂曰粤东、临汾、宁浦,鲜鱼口曰南康,孝顺胡同曰长沙,长巷头条胡同曰武林、南昌、汀州、江右,长巷二条胡同曰广丰、浦城、泾县,长巷三条胡同曰金溪、元宁、临江、南城,长巷四条胡同曰岳阳、贵池、上新、德兴、新城、南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28

西城吏目署在西便门内。

西便门在外城之西北隅。

华藏庵在西便门大街。

〇一茎庵在西便门内,本朝龚尚书芝麓别业所改,内有妙光阁、香林亭。

汤右曾过妙光阁诗:披藓香门入,穿云小阁登。松间耿残照,天外刷秋鹰。胜节清游数,流年百感增。西风重九日,吹灔酒三升。

〇辽大昊天寺故基在西便门大街之西,今已废为农圃。有宝塔,无考,惟井泉尚存。

昊天寺,辽刹也。碑记无一存者,访之,惟万历间山阴朱敬循一碑,其建置本末俱不详。塔址已为居民所侵。寺门一井,泉特清洌,不下天坛夹道水也。

辽道宗喜作字,秦越大长公主舍棠阴坊第为大昊天寺,帝为书碑及额,在燕京旧城。

元王恽登昊天寺宝严塔诗:高标直上跨苍穹,物外方知象教雄。九陌市声开晓色,两都乔木动

秋风。遥怜汉马屯湘渚,安得长书附塞鸿?寂历村墟野烟外,谁家帘幙夕阳红?

王士祯柬陈蔼公于昊天寺诗:重来依老衲,兰若倚西城。白日一何速,青山无世情。冢中王辅嗣,林下古先生。好共蝉连语,宁论世上名!寺旁多古冢,故戏及。

朱竹垞寓居在槐市斜街。

朱彝尊移居槐市斜街诗:莎衫桐帽海■鞋,随分琴书占小斋。老去逢春心倍惜,为贪花市住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42

眼药庵卽浙绍乡祠之旁室,明时称稽山会馆,在虎坊桥东。庵内古铜大士像,传是晋阳庵移置者。

仁寿寺在先农坛北,显德庙遗址也。明万历元年,伏牛山行者真玉卓锡于此,内官张朝因宫女陈秋香闻之仁圣太后,遂捐赀属司礼监冯保建寺。有李廷机、刘效祖二碑,今无存。本朝乾隆间,士民重修,殿宇甚完整。

灵佑宫在先农坛北仁寿寺之东,旧为十方道院。明万历癸丑,司礼监魏学颜辟地数十亩,建阁一,为殿五,请于朝,赐护国灵佑宫。有大学士叶向高碑。本朝乾隆间重修。

天仙庙在灵佑宫西,本宫内旁殿,今为他羽士居之。

施闰章天仙宫寻徐善长诗:城东仙观远,白日到人稀。移病从开卷,官闲肯息机。青萝深石壁,高树隐郊扉。却许论诗客,淹留坐不归。

中城正指挥署在鹞儿胡同。

斗姥宫在天桥西,康熙年建,有圣祖御书普慈、延寿阁二额,三十四年翰林侍讲学士高士奇碑,四十四年翰林侍读学士查升碑。今士民重修,甚完整。

真武庙在斗姥宫东,建于明代,本朝康熙间重修,有翰林编修左敬祖碑。

先农坛一名山川坛,在正阳门外西南永定门之西,与天坛相对。缭以垣墙,周回六里。中有天神坛、地祇坛、太岁坛、先农坛,耤田俱在其内。

先农坛,制方,南向。一成,方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陛,各八级。东南为瘗坎。坛北为殿

书名: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屯里名称录 页码:97

恕里一巷 忠恕里二巷 忠恕里三巷 忠恕里一横巷 忠恕里二横巷 天坛

第十一自治区第十一坊 本坊面积约合四万二千四百四十五方公尺公所设于铺陈市路西庙内

正阳门大街 铺陈市 十八寓 鹞儿胡同(东段)西至铺陈市西与第十二坊分界 赵锥子胡同(东段)西至铺陈市西与第十四坊分界 达圆镜 小圆镜 任家头 天汇夹道

第十一自治区第十二坊 本坊面积约合八万九千五百五十方公尺公所设于铺陈市九道湾路西

留学路(北段)南至仁民路与第十四坊分界 校尉营 九道湾 赵锥子胡同(西段)东至铺陈市西与第十一坊分界 鹞儿胡同(西段)东至铺陈市西与第十一坊分界 花枝胡同 四圣庙

第十一自治区第十三坊 本坊面积约合十万零九千三百五十方公尺公所设于香厂路南

板章胡同 板章路 华严路(东段)西至万明路与第十五坊分界 照阴阳胡同 王家大院 双五道庙 养羊胡同 华兴里 华仁路(北段)南至香厂路与第十四坊分界 仁寿路(北段)南至香厂路与第十四坊分界 大保吉巷 珍家花园 三元庵 华康里 铁香炉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3

正西坊 六牌二十四铺

正阳门外西河沿,至宣武门东响闸桥东。

徐家胡同 延寿寺 汾州营 三眼井 廊房胡同 羊肉胡同 柴胡同 笤帚胡同 二条胡同 取灯胡同 炭胡同 云峰寺 三条胡同 四条胡同 斜街 琉璃厂东门

抬头庵 杨毡胡同 缸市口 朱家胡同 刘?儿街 观音寺 五圣庙 店子街 筒子胡同 新火神庙 安南营 章家桥东 王皮胡同 小井儿 留守卫营

石头胡同 蔡家胡同 施家胡同 张善家胡同 云居寺胡同 井儿胡同 干井儿胡同 车营儿 马神庙街 猪市口西北 煤市口 寄骨寺(即万善寺)

正南坊 四牌二十铺 在新城中门里,天地坛西。

猪市口(西南往西) 厨子营 牛血胡同 宝鸡巷 西分司厅 千儿胡同 砖儿胡同 崇兴寺 双庙菜园 蛮子营 荣家胡同 响鼓庙 粉房刘家街 潘家河沿

黑窑厂(已上街南已下街北) 税务口 正阳门宣课司 皮条胡同 柏树胡同 陕西巷 河南营 外郎营 留守卫营 五道庙 猪市口南 要儿胡同 校尉营

焦狗头胡同 古佛庵 般若寺 赵锥子胡同 养牲所 养羊胡同 埋马坟

天坛即南郊,周十里,内有圜丘、神乐观、天师府、牺牲所,在正阳门外永定门内东。

地坛即山川坛,周六里,内有先农坛藉田,在永定门内街西。

崇北坊 七牌三十七铺 在新城广渠门东北角里。

崇文门外,东河沿往东,至都城东南角外,新城便门东北角内。

头条胡同 乔铁胡同 新板桥小市口 关王庙娘娘庙 二条胡同 中板桥小市口 天仙庙土地庙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41

上清宫道士,嘉靖三年征入京,见于便殿,大加宠信,俾居显灵宫。祷雨雪有验,封为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元衍范默秉诚致一真人,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寄园寄所寄》引耳谈:万历甲午,河南一方士寓显灵宫道士房。道士出行淫,方士辄知之,盖其腹中鬼语也。道士贿授其术,用符水于天坛僻地杀一行旅小儿,取肝心及耳鼻唇尖,咒之,儿灵爽即归道士腹中,语祸福幽隐皆验,赚取资财无算。忽在市遇其父曰:公非某乎?我某也。为道士杀如此。道士惊谔,莫能禁,父及逻者以闻于东厂大珰,并缉方士,于他郡得之,论死。

砖塔胡同

井一。神机营所辖右翼汉军排枪队置厂于此,详兵制。《帝京景物略》:金元间有僧自称万松野老,居燕京从容庵,耶律楚材见之,参学三年,僧以湛然目之。著有从容录。今干石桥北砖塔七级,高丈五尺,草萦其顶,人倚塔造屋,为酒食店。万历三十四年,僧乐庵入而周视,有石额曰万松老人塔,乃募资赎而居守之。渌水亭杂识:万松老人,耶律文正王之师,其语文正王曰: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王亟称之。老人有万寿语录、释氏新闻。善抚琴。尝从文正王索琴,王以承华殿春雷种玉翁悲风谱赠之。见湛然居士集。案:塔在今大市街西,乾隆间重修,其北则砖塔胡同也。互详寺观。

  核桃酿胡同

  羊肉胡同 井二桥一。小胡同曰炭厂胡同。

  真武庙

  阴凉胡同 井一。

  西沟沿 亦称河沿,井一。正红旗箭厂在东,井一。沟沿多小桥,见后。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95

靠山胡同

  北桥湾井一。巷西隶中城,东隶南城。有安国寺,详寺观。

中芦草园

芦草园即《坊巷胡同集》之芦苇园也,盖前明积草之地,故其北草厂诸胡同皆以是名。《宸垣识略》:吴越王钱镠祠在芦草园,雍正二年敕封诚应吴越武肃王,其裔孙世章创建。明桂萼文襄集: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西有玉泉庵,今天坛北芦苇园、草场九条巷,其地下者俱河身也。案:南泉寺见南城。三里河、玉泉庵互详后。又元世祖于文明门外东五里立苇场,岁收苇百万以蓑城,至文宗有警,用谏者言,因废,此巍止供内厨之需,岁役市民修补,事见于《析津志》。盖元筑都城以土不以砖也。文明门今之崇文门,志言场在门东五里,其遗址固未必在此,然可知南城之有苇场,其来久矣。明时亦于台基厂收芦苇,神木厂收芦苇席,见《明水轩日记》。

  南芦草园 有武宁、京江会馆。

  南趹子胡同

  大、小西竺庵

  驴尾胡同

大、小席儿胡同 大胡同井一。有玉泉庵。有石埭、德化、庐陵会馆。

冰窖胡同 有乾泰寺,康熙三十九年重修。有唐县、漳州、浙瓯、建宁、平镇诸会馆。

  前营

  后营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03

厨子营

斗姥宫康熙三十四年建,地以宫名。东有真武庙,西有仁寿寺,旧为昭显庙,俱详寺观。

  任家头胡同

  大、小喇叭胡同 小胡同曰明开夜合胡同。井一。

  韭菜胡同

  穷汉市 亦称补拆市。拆或作陈。井三。小胡同曰大小眼镜胡同。

永定门大街

北接正阳门大街。井三。有桥曰天桥。桥西南井二,街东井五。东南则天坛在焉,西则先农坛在焉。俱详坛庙。农坛之南观音井一,明崇祯时王应魁所凿,以济道喝者。又南里许有佑圣庵,俱详寺观。《春明梦余录》:神乐观在天坛内之西。《藤阴杂记》:天坛道院即神乐署,昔为讌游之地,冯大木廷櫆神乐观送同年之官诗:尺五天边春昼睛,同游南陌麴尘生。客来弥勒龛中坐,诗向桃花潭上成。胡南苕会恩道院看牡丹诗:碧落清虚人罕到,春林诘屈马偏谙。又有道院祈雨诗,斋宿即事诗。乾隆七年,因游人杂沓,奏禁栽花,拆毁酒肆,至今不植花卉,惟古松尚存。《卷葹阁集》:偕同人饮天桥酒楼诗:过桥春五里,登阁树三重。风转阛声沸,尘将游骑冲。莺花怜震荡,衣袂竞织秾。咫尺郊坛外,春云总似龙。孙尔准泰云堂词集:小寒食宿雨初霁,蹋春至天桥,登酒楼小饮,稚柳清波,漪空皱绿,渺渺予怀,如在江南村店矣。楼额曰杏花天,因倚声书壁。野或编:京师最重午节,天坛游人极盛,联镳飞鞚,豪门大估之外,则中官辈竞以骑射为娱,盖皆赐沐请假而出者。《水曹清暇录》:天坛中隙地产益母草,守坛人煎以为膏售人,颇道地。春时又产龙须菜,生食香脆可口。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04

右在西珠市口大街南,板章胡同东,永定门大街西,东与南城界,西与北城界。

外城东城

城册:外城地址隶东城者,崇南坊第一铺:东至东便门,南至东河漕,西至崇文门大街南城交界,北至城根。二铺:东至城根,南至广渠门大街,西至崇文门大街、与南城界,北至上四条胡同。三铺:东至广渠门口,南至万柳堂,西至瓜市,与南城界,北至东河漕。四铺:东至广渠门,北至麻绳市,西至天坛,与南城界,南至右安门。案会典:东城分七铺,与今制异。

崇文门东夹道

有税务司。井一。东城根 井一。《坊巷胡同集》:崇北坊在新城广渠门东北角,崇文门外东河沿往东,至都城东南角,东便门东北角七牌三十七铺。有天仙庙、崇恩观、卧云庵、无量庵、崇恩寺、卧佛寺、增福庙、白云寺、积谷寺、万福寺。案:天仙庙、崇恩观、卧云庵、卧佛寺、增福庙、白云寺、万福寺俱见后,余无考。《人海记》:崇文门东南有净度寺,元张中丞养浩作其子雁奴圹铭有云:权厝文明门外净度寺之南原。寺盖元时有之矣。《宸垣识略》:水木清华亭,元侍御史王俨别业,在文明门外东南里许,园池构筑,甲诸邸第。许有壬记云:北瞻闉阇,五云杳霭,西望舳舻,泛泛于烟波浩渺云树参差之间。虞道园有诗。案:净度寺、水木清华亭遗址皆无可考,核其地望,当与今花儿市大街相近,姑附此。

  上、中、下河沿 井二。有圣泉寺。

  上头条胡同 井一。

  上二条胡同 有蓟州试馆。

上三条胡同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14

 兴隆街 井一。有关帝庙、兴隆庵、弥勒庵、福宁禅林。有明工部主事翁淇碑,有松江义园。

  八条坑

  四棵树胡同

  米市口 又名细米厂头条胡同。

  火神庙街 有延庆寺。

  南河漕井三。

  右在左安门北,广渠大街南,天坛东,西与南城界。

外城南城

城册:外城地址隶南城者,正东坊,第一铺:东至崇文门大街与东城界,南至北官园南口,西至新开路北口,北至城根。二铺:东至喜鹊胡同东口,南至平乐园,草厂二条胡同与中城界,西至阎王庙前街,又至萧公堂与中城界,北至巾帽胡同,又至东河沿城根。三铺:东至崇文门大街,南至石板胡同,均与东城界,西至磁器口,北至五老胡同。四铺:东至平乐园北口,南至三里河桥,西至草厂七条胡同南口,北至北官园南口。五铺:东至火药局,南至何家庄,均与东城界,西至鞭子巷三条胡同,北至柳树井。六铺:东至鞭子巷二条胡同,南至天坛,西至西珠市大街与中城界,北至三里河与中城界。

崇文门大街

俗称哈达门大街。东属东城,西属南城。跨护城河有桥,曰崇文门桥。崇文门税务署在东,详衙署。有镇海寺。有山东会馆。《水曹清暇录》:得天张司寇照旧居在崇文门外,屋宇宏深,有楠木厅,楼多鬼怪。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21

鞭子巷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胡同 四条胡同 井一。有山西会馆。

  奶子胡同

  东小市桥一。小桥二其东北亦称黑市。

  铁香炉 旧有山右、宣城、海昌、正定、嘉应诸会馆,今多废。

金台书院夹道

金台书院互详学校。东有永济桥,乾隆四十七年重修,有碑。叶名浓桥西杂记:洪庄者文襄公承畴赐园也。康熙庚辰,钱大京兆晋锡设大宛二义学,宛平寄长椿寺,大兴僦屋于洪庄,后宛平之学并归大兴,延王源主其事,从游日众。京兆欲市庄内隙地构堂,文襄孙奕沔不可,乃上疏,托言奕沔愿割地以建学。圣祖嘉其请,书广育群才额以赐。奕沔闻之大惊,而无可如何。王源为之记。乾隆十五年改名金台书院。

金鱼胡同

有金鱼池。桥二。迤东有水道,抵大街,盖三里河故道也。东有慈源寺,成化二年指挥朱善建。《行国录》云,有正统初太常少卿括苍潘辰碑,今已泐。惟康熙间大学士卫周祚碑尚可读。又东数百武,有姚斌关王庙,元崇恩万寿寺遗址。又有天庆寺,互详寺观。迤北有真武庙、海潮寺,今皆圮。《明一统志》:鱼藻池在宣武门外西南燕京城内,金时所凿,池上旧有瑶池殿。《帝京景物略》:殿址今不可寻,池泓然也。居人界地为塘,垂柳覆之,岁种金鱼以为业。池阴一带,园亭多于人家。南抵天坛,一望空阔。岁午日,走马于此,盖金元躤柳遗意也。躤柳今名射柳。案:园亭今无存者,惟种鱼、走马,俗尚犹然。朱筠金鱼池赋序,言池广数十亩,分百余池。紫桃轩又缀:正德中,南城金鱼日食蒸饼白面二十斤。燕石集:天庆寺僧舍有雅致亭。孙承泽天府广记:元天庆寺,辽永泰寺也,成化二年饬右指挥朱善重修。《春明梦余录》:寺后有高阁,可望天坛。僧舍有李龙眠画罗汉十六轴。案:雅致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24

仓甚便。从之。方发军夫九万修浚,会以灾异罢。明陆釴病逸漫记:三里河在天地坛前,去通州五十里,地形高通州六丈九寸,置二闸,可行舟,但有一二处走沙。《宸垣识略》:三官庙,羽士居之,双槐甚古。衎石斋纪事稿:杭大宗蒜市杂记序:蒜市在京师海岱门南二里。

  右在永定门大街东,东珠市大街南,天坛北,东与东城界,西北与中城界。

外城西城

城册:外城地址隶西城者,宣南坊,第一铺:东至宣武门街之西与北城界,南至广宁门街夹道居,西至老墙根柴厂,北至宣武门西城根。二铺:东至菜市口与北城界,南至广宁门街之北,西至广宁门街韦?庵,北至宣武门西城根。三铺:东半截胡同与北城界,南至白帽胡同,西至牛街,北至广宁门街之南。四铺:东至牛街,南至枣林街,西至广宁门城根,北至广宁街之南。五铺:东至小川淀迤南至姚家坑与北城界,南至右安门城根,西至广宁门城根,北至南横街大川淀之北。六铺:东至土地庙斜街,南至广宁门街韦?庵,西至西便门,北至宣武门城根。七铺:东至窦家坑,南至广宁门街,西至广宁门,北至城根。

宣武门外大街

俗称顺承门大街。街东属北城,西属西城。跨护城河有桥,曰宣武门桥。井三。全闽会馆井一。又有直隶、关中、翼城、天门、歙县、韩城、灵石、咸长、善化、永济、南通州诸会馆。旧有四川、永丰、建昌、抚临诸会馆,今废。西小胡同曰花枝胡同、曰堂子胡同,东小胡同曰球子巷,属北城。有太仓会馆。香祖笔记:韩宗伯菼所居与胡侍讲任舆为邻,韩逝未浃月,胡亦卒。《藤阴杂记》:宣武门街右为陈少宗伯邦彦第,堂曰春晖,屋有藤花。文简丙午自粤还朝,见花盛放,赋诗。今屋归全浙会馆,藤花尚盛。又龚芝麓尚书寓宣武门左,有香严斋,海内文人延致门下,岁暮各赠炭资。又吴少司空应棻寓顺承门街东井书屋,常以秋日召客,名曰秋盘,酒具曰犀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35

二十三年尚宝卿河间李圻碑记。《析津志》:归义寺在旧城时和坊。《旧闻考》:善果寺西半里许菜园中,有辽弥陀邑特建起院碑。《倚晴阁杂钞》谓其地即归义寺。以碑考之,似别为一寺,而归义寺乃其寺之北至也。案:辽碑详金石。又有辽幢二,移置善果寺,今仅存其一,亦详金石。幢记言:建法幢于灏村之坟,京东之墓。考归义寺近燕角,在辽都城东北隅,此幢从他处移置,非归义寺中旧物。第灏村既在京东,要去归义不远,盖亦今南城内之地。钱大昕过归义废寺诗:一泓古井两株槐,券尾比邻署字皆。软?模糊埋碧藓,古幢剥落卧空阶。老僧持钵身全病,过客寻碑眼独揩。听话闲坊宣化事,刹那兴废漫牵怀。自注:寺有弥陀邑特建起院碑,载咸雍元年卖地券,云:今卖自己在京宣化坊门里面街西小巷子内空闲地,内有井一眼,槐树两株。末有东邻、南邻、西北邻人姓名。又载寺所藏画像大小硬?九坛,软?四坛云云。宣化坊当亦在元旧城中,其名不见于《元一统志》,盖辽时旧名也。

西便门大街

井二。有华严庵,详寺观。迤东四川义园,井一。《藤阴杂记》:顾侠君嗣立寓有晚翠阁。查他山诗云:依稀宣北坊西角,鸿爪留泥我亦曾。似在西便门街,今无存。《元一统志》:大昊天寺在旧城,寺建于辽。乾文阁待制孟初撰妙行大师碑,言道宗清宁五年,秦越大长公主舍棠阴坊等为寺,道宗施五万缗以助,额与碑皆御书。殿后建宝塔,高二百尺,有神光飞绕如火轮。清信施财者沓至。又有咸雍三年翰林学士王观撰御笔寺碑。王圻续文献通考:大定二十四年二月,大长公主降钱三百万建昊天寺,给田百顷,岁度僧尼十人。中统三年十二月作佛事于昊天寺七昼夜,赐银一万五千两。《析津日记》:昊天寺塔址已为居民所侵,寺门一井,泉特清冽,不减天坛夹道水也。案:寺故基在西便门街之西,宋徽、钦二帝曾会于此,见燕云录。元郝经陵川集、王恽《秋涧集》皆有登昊天寺宝严塔诗。王士祯有同施愚山、陈蔼公集王山史昊天寺寓观唐子华水仙图诗。又有柬陈蔼公于昊天诗:重来依老衲,兰若倚西城。白日一何远?青山无世情。冢中王辅嗣,林下古先生。好共蝉连语,宁论世上名?自注:寺旁多古冢。知寺在国初尚未废也。今遍为菜圃,遗迹不可问矣。《元一统志》:大开泰寺在昊天寺西北。寺之故基,辽统军邺王宅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3

凡 例

一、本编分为上、中、下三编:第一编专载沿革、城池、宫室、苑囿、坛庙之属;第二编专载内城街市;第三编专载外城街市。其四郊以外,留俟将来。

二、本编所采书籍,自明清著述以及现代名人著作,偶有见及,无不分类排列。但编者见闻有限,自不无举一漏百之讥。

三、本编引据书籍,俱仍原书,不加改窜,如本朝或前清等语,多仍其旧。

四、本编以正文与附注相资发明,并于正文之下载明次叙,以便检阅。

五、本编所采诸家记述,以事实为主,不重艺文,故于诗词文章,仅录一二,余多从略。

六、本编街市,系按坊间发行之《北京街市图》所列界线划分区域,其中管辖不免或有差误,

容俟随后订正。其一街而分属两区管辖者,只能列于一区之内,不另他见。

七、各处游览处所,本可系属于各区街市之间,且故宫已改为故宫博物院,景山、三海、天坛、社稷坛、先农坛已改为公园,而以历史关系,故列宫阙、苑囿、坛庙与沿革、城池并为一编,并以钟楼、鼓楼附于编末,以便考古者之研究,余仍各从其地。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23

  桥[街]、甘石桥、西单牌楼、宣武门,南至宣武门迤西城根。

  九曰内右三区,北至德胜门东西城根,西至新街口南北大街,东至旧鼓楼大街、鼓楼大街、地安门外大街,南至地安门外迤西城根。

  十曰内右四区,北至城根,西至西直门城根,东由新街口南北大街,折而东,经庄王府北墙外,至西皇城根,南至阜城[成]门大街。

  十一曰外左一区,北至正阳门迤东城根,西至正阳门大街,东至打磨厂中间新开路、草厂上下九条、西八角胡同,南至东珠市口、东柳树井、三里河。

  十二曰外左二区,南[北]至崇文门迤西城根,西至打磨厂中间新开路、草厂上十条、东八角胡同,东至崇文门外大街,南至三里河。

  十三曰外左三区,北至崇文门迤东城根,西至南北羊市口、北河槽,东至广渠门迤北城根,南至大石桥、广渠门大街。

  十四曰外左四区,北至大石桥、广渠门大街,西至标杆胡同、三转桥,折而西,顺东西唐洗泊街,折而南,至瓷器口大街,经红桥至天坛东墙外,东至广渠门迤南城根,南至左安门迤西城根。

   十五曰外左五区,北至东珠市口、东柳树井、三里河,西至天桥,东至标杆胡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24

  同、三转桥,折而西,经东西唐洗泊街,折而南,至瓷器口大街,南至天坛北墙外。

  十六曰外右一区,北至正阳门迤西城根,西至宣武门大街,东至正阳门大街,南

自西珠市口,至煤市街,折而北,至杨梅竹斜街,折而西,经琉璃厂至椿树胡同,折

而南,经椿树头条又折而北,经永光寺西街至枣林街。

  十七曰外右二区,北自枣林街折而南,经永光寺西街折而东,经椿树头条折而南,经椿树胡同、琉璃厂、杨梅竹斜街,西至宣武门外大街,东至煤市街,南至西柳树井、虎坊桥、骡马市大街。

  十八曰外右三区,北至宣武门迤西城根,西至广安门迤北城根,东至宣武门大街,南至广安门大街。

   十九曰外右四区,北至广安门大街、骡马市大街,西至广安门迤南城根,东至果子巷、

贾家胡同,至南横街折而西,经南堂子胡同、财神庙、龙泉寺西,南至右安门东西城根。

  二十曰外右五区,北至骡马市大街、虎坊桥、西柳树井,西珠市口,折而南,经正阳门大街,至天桥折而东,至天坛北墙,西至果子巷、贾家胡同、南堂子胡同、财神庙、龙泉寺,东至天坛东墙,南至永定门东西城根。

十八年,公安局裁节经费,将内外城二十区,合并为十一区。内城六区,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25

外城五区。自中华门以东,顺皇城外至翠花胡同、马市大街、东四牌楼、朝阳门大街以南,为内一区;中华门以西,顺皇城而北,至大酱坊胡同折而西,丰盛胡同、武定侯胡同以南,为内二区;安定门大街以东,马市大街、东四牌楼、朝阳门大街以北,为内三区;大酱坊胡同、丰盛胡同、武定侯胡同以北,西安门皇城以北,经棉花胡同、罗儿胡同达于积水潭以西,为内四区;安定门大街以西,积水潭以东,地安门皇墙以北,为内五区;皇城以内为内六区。前门大街[以东],③东珠市口以北,崇文门大街以西,为外一区;前门大街以西,西珠市口以北,宣武门大街以东,为外二区;崇文门大街以东,外城墙垣以北,为外三区;宣武门大街以西,贾家胡同以南,至外城墙垣以北,为外四区;东西珠市口以南,东至天坛东外墙,西至黑窑厂、陶然亭,为外五区。

校勘记:

① 据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卷上"中西坊"条增补。

② 据《北平市内外城分区地图》改。

③ 据《北平市内外城分区地图》改。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7

城垛六十三,堆拨房四十三所,雉堞九千四百八十七,[二]炮窗八十八。东便门东、西便门东,水关各一,皆三洞,每洞内外均有铁栅。东便门西水关一,内外二层,铁栅如之。自光绪庚子京奉火车自永定门之东辟门而入,其后遂经东便门以达通州,京汉火车亦自东便门而入,于是外城增辟三门。[三]

注:

[一] 外城之筑自明始,嘉请[靖]二十一年,掌都察院毛伯温等言宜筑外城。二十九年,命

筑正阳、崇文、宣武三关厢外城,既而停止。三十二年给事中朱伯展[辰]言①:"城外居民繁夥,不宜无以圉之。臣尝履行四郊,咸有土城故址,环绕如规,周可百二十里。若仍其旧贯,增卑补薄,培缺续断,可事半而功倍"。乃命相度兴工。

闰月丙辰,兵部尚书聂豹等上言:"臣等于本月六日,会同掌锦衣卫都督陆炳、总督京营戎政平江伯陈圭、协理戎政侍郎许论、督同钦天监正杨纬等,相度京城外四面,宜筑外城约七十余里。自正阳门外东马道口起,经天坛南墙外及李兴王金箔等园地,至荫水庵墙东止,约计九里。转北经神木厂獐鹿房小窑口等处,斜接土城旧广禧门基止,约计一十八里。自广禧门起转北而西至土城小西门旧巷,约计一十九里。自小西门起经三虎桥村东马家庙等处,接土城旧基,包过彰义门至西南直对新堡北墙止,约计一十五里。自西南旧土城转东,由新堡及黑窑厂,经神祇坛南墙外,至正阳门外西马道口止,约计九里。大约南一面计一十八里,东一面计一十七里,北一面势如椅屏,计一十八里,西一面计一十七里,周围共计七十余里。内有旧址堪因者约二十二里,无旧址应新筑者约四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60

 民国三四年间,长内务部,从政余暇,与僚友经始斯园。园中庶事决于董事会公议,凡百兴作,及经常财用,由董事蠲集,不足则取给于游资及租息,官署所补助者盖鲜。岁日骎骎,已逾十稔,董事会诸君砻石以待,谨述缘起,及斯坛故实,以谂将来。后之览者,庶有所考镜也。民国十四年十月十日紫江朱启钤"。

[三] 社稷坛之祭殿,前数年夏间曾设电影场,民国十七年改为中山堂,丹雘一新。其后拜殿,今为革命图书馆。又西有哈丁纪念石,哈丁者,美前总统召集太平洋会议者也。药言亭原当公园入门之正面,民国八年欧战既终,毁东单牌楼之克林德纪念碑[牌],移于公园,为公理战胜坊,乃移药言亭于坛北门之外,而建坊于药言亭之旧址。又有施、王二烈士像,民国十三年建于祭殿外之东西,嗣为当道所仆,埋诸后圃,民国十七年复建于习礼亭之东,且泐铭焉。二烈士者,辛亥革命时滦州起义者也。此皆为朱记所不载,用缀于此,藉备佚闻。

二、天 坛

天坛周十里,在正阳门外,永定门之东,明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九里十三步,今仍之。坛内有圜丘,亦称天坛,形圆象天,南向。三成:上成径九丈,高五尺七寸;二成径十有五丈,高五尺二寸;三成径二十一丈,高五尺。上成石面九重,自一九环甃,递加至九九;二成自九十递加至百六十有二;三成自百七十有一,递加至二百四十有二[三];①合一三五七九阳数。每成四出陛,皆白石,九级。上成石阑七十有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62

十有二,中龙井柱四,檐三重,上安金顶。左右庑各九间,均覆青琉璃。前为祈年殿[门],⑥崇基石阑,前后三出陛,各有一级。⑦门外东南燔柴炉一,瘗坎一,燎炉五,[制如圜丘]。内壝周一百九十丈七尺二寸,门四。北门后为皇乾殿,五间,上覆青琉璃,南向。正面三出陛,东西一出陛,各九级,石阑五十有九。内壝东门外长廊七十二间。[二]十七间至[神]厨、井亭,⑧又四十七[五]间至宰牲亭,⑨为祭时进俎豆、避雨雪之用。壝外(廊)围垣东西北三面各有门,[南]接成贞门。⑩[一][二]

注:

[一] 《天咫偶闻》:"光绪己丑八月大雨雷,天坛祈年殿灾,一昼夜始息。诏群臣修省,于是议重建而《会典》无图,且不载其崇卑之制。工部无凭勘估,搜之于《明会典》亦不得。乃集工师询之,有曾与于小修之役者,知其约略,以其言绘图进呈,制始定,至丙申乃毕工"。

[二] 《天咫偶闻》:"天坛之殿壝皆用蓝瓦而朱柱,其坛上东[陈]设帟幄,亦皆蓝色,执事者衣青衣。坛旁有天灯竽[竿]三,高十丈,灯高七尺,内可容人,以为夜间骏奔助祭者准望"。

校勘记:

① 递加至二百四十有 三"四十有三"原作"四十有二"。《日下旧闻考》卷五七引《大清会典》云"递加至二百四十有三"。今录此待考。

② 壝外东南丙地燔柴炉一 "丙"原作"内"。《日下旧闻考》卷五七引《存心录》云:"燎坛一座,在壝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65

中祀牺牲之神。后为官署,东西列屋以食[饲]牲牵。外垣内西南钟楼一。

圜丘祈年殿共围垣六重。内垣高丈一尺,址厚九尺,顶厚七尺,周千二百八十六丈一尺五寸,外垣高丈一尺五寸,址厚八尺,顶厚六尺,周千九百八十七丈五尺。西向。门二,南北并列,南入圜丘,北入祈年殿,皆三门,角门一。[一][二][三][四]

注:

[一] 《宸垣识略》:"考按:朱彝尊原书,南城坛兆,止载明代而不及金、元。考《元史·祭祀志》:中统十二年,于丽正门外东南七里建祭台,设昊天上帝皇地祇位。成宗即位,始为

坛于都城南七里。则知元之郊坛,亦在城南。又考《析津志》:郊天台在京城之南五里,即金大定时拜郊所建。然则原书载在郊坰,金之拜郊台者即是也。今附志[述]缘起于此,以存金元坛兆旧典云"。

[二] 《宸垣识略》:"又按:明代奉[泰]元门内有禜雩坛,①今则雩祭之礼皆于圜丘敬谨将事,至泰元门迤东,今惟建设神库、祭库及宰牲亭、井亭,其禜雩坛不复存矣(按:禜雩坛今在先农坛之南,系乾隆七年另设)"

[三] 《宸垣识略》:"天坛井泉甚甘冽,居人取汲焉。又生龙须菜,又益母草,羽士炼膏

以售,妇科甚效(按:天坛益母膏,至今犹为妇科圣药,但设肆以售,非羽士也)"。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66

[四] 按:自古圣王之制祀典,礼莫大于郊,义莫重于配天。惟天子父天母地得以行之。三代之制,冬至日则祀圜丘,以大报天。孟春上辛为民祈谷,岁凡郊祀者再。仲夏而雩,夏至则祀方泽,礼至备,义至精也。汉承秦制,采律书方士之说,其礼丛杂不经。又率领于祠官,亲祀者寡。若南郊、北郊,分祀、合祀,自汉及唐,纷纭莫定。宋世三年一郊,于义极疏,盖其礼文太繁,仪卫太甚,赏赉太厚,而肆赦尤滥,非大礼必简之义也。明初合祀礼行,而冬至反阙。嘉靖定礼,颇酌古今之中,然祭多遣摄,诚敬微矣。有清自太宗时,即于盛京德盛门外建圜丘以祀天。世祖入关,亲祀南郊,告祀天地。自时以后,均于每岁冬至祀天于圜丘,孟春上辛祈谷于上帝。郊祀之日,立昊天上帝神位于一成,而以大明夜明星辰云雨风雷设位于二成从祀,太祖太宗以下历代皇帝神主,均升祔配享。至成宗始以遗诏谦辞。文宗仍奉升配。文宗后,始定以三祖五宗升配,嗣皇不得再与。旱燎[潦]亦告祭焉。祀典或亲或摄,然康、乾之际,亲祀为多。其亲祀也,前一日圣驾先期■斋宫,乘步辇入西天门,由斋宫南御礼轿至神道西降舆,步入琉璃左门,诣皇穹宇上香,礼成,仍于降舆处御礼轿还斋宫,至坛内阅视坛位。祀日,驾自斋宫乘辇行至神道西阶下幄次相对处降辇,升阶,由棂星左门步入,礼成,仍至降辇处御礼轿还宫。其行礼时,皇帝初升至二成拜位立,赞引奏升坛,皇帝升阶上香毕,还至二成拜位,行迎神礼。典仪官唱奠玉帛礼,还就读祝位立,以次进俎,三献,及饮福受胙。礼成,仍还至二成拜位,行谢福胙及送神礼,其典仪之隆重如此。民国肇兴,议者谓祀天为帝王之礼,废而不行。项城洪宪之时,曾一行之,并制九章祀服,以为上下等差之辨,乃未久而废。六年制宪,以祈年殿为草宪之所,集两院议员于一堂,数月斯就。民国十二年,曹锟所公布之宪法,即天坛之所草也。其西斋宫则改为农林试验场,隶属于农工商部。南则设无线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69

中殿九楹。惟太庙为太祖之庙,中殿中楹,自应仍照旧规,不加改饰。其东西各四楹,敬仿道光元年奉先殿成案,增修改饰,余地尚为宽,展东次楹及又次楹为昭位,供奉太宗文皇帝、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圣祖仁皇帝、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高宗纯皇帝、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宣宗成皇帝、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孝静成皇后神牌。西次楹及又次楹为穆位,供奉世祖章皇帝、孝惠章皇后、孝康章皇后;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孝圣宪皇后;仁宗睿皇帝、孝淑睿皇后、孝和睿皇后;文宗显皇帝,孝德显皇后神牌。将来穆宗毅皇帝、孝哲毅皇后神牌升祔,供奉宣宗成皇帝之次"。观此,可知前清庙制之大概矣。

[四] 又按:祔祀太庙诸臣:武功郡王礼敦、武功郡王福晋、礼烈亲王代善、睿忠亲王多尔

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通亲王多铎、武肃亲王豪格、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通达郡王雅尔哈齐、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慧哲郡王福晋、多罗宣献郡王界堪、宣献郡王福晋配飨东庑;直义公费英、东宏毅公额亦都、武勋王杨古利、忠义公图尔格、昭勋公图赖襄、勤伯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阿桂、超勇亲王策凌、傅恒、福康安、兆惠、僧格林沁配飨西庑。又按:太庙于民国十三年曾一度改为和平公园,开放数日,即行停止。至今仍封闭如故。

四、先农坛

先农坛,一名山川坛,在正阳门外西南,永定门之西,与天坛相对,缭以垣墙,周回六里。中有天神坛、地祇坛、太岁坛、先农坛,藉田俱在其内。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198

掌院刘文正公、觉罗奉公相继逝。又门前沙堤中,有土凝结成丸,倘或误碎,必损翰林。癸未,雨水冲激,露其一,为儿童掷裂,吴云岩前辈旋殁。又原新[心]亭之西南隅,⑨翰林有父母者,不可设座,坐则有刑尅。陆耳山时为学士,毅然不信,竟丁外艰。至左角门久闭不启,启则司事者有谴谪,无人敢试,不知果验否也。其余部院,亦各有所[禁]忌。如礼部甬道屏门,旧不加搭搭渡以夹木二方,夹于门限,坡陀如桥状,使堂官乘车者可从中入,以免于旁绕。钱箨石前辈不听,旋有天坛灯杆之事[者],亦往往有应,此必有理存焉,但莫详其理安在耳"。《阅微草堂笔记》:"余在翰林日,侍读索公尔逊同斋戒于待诏厅厅旧有何义门,书衡山旧署一匾,又联句一对,今联尚存,匾则久忘矣。"《郎潜纪闻》:"朱竹垞官翰林时,寻访《永乐大典》不获,每太息曰:"被李自成衬马蹄矣"。不知三百余年埋藏灰尘中,卷帙实裒然无恙。纪文达公在翰林院署斋戒,始于敬一亭上得之按《鲒埼亭集》:谢山先生尝与临川侍郎就翰林院同抄《永乐大典》中秘帙,是物色此书不始于文达,或密阁清严,陈编繁冗,自二公后,无问津者,故文达以为创获耳·每直宿之暇,翻阅一过,已记诵大略。后纂辑四库书,经文达一手裁定,宜其溯源彻委,抉奥提纲,如驾轻车而就熟道也。见刘文恪公权之所作公遗集序"。

[三] 《顺天府志》:"理藩院在玉河桥东长安街,南向。本朝特设,掌外藩蒙古及喇嘛事。西域平定,凡回部伯克讷皆隶之。其署旧在刑部北,后移今处。分典属、王会、旗籍、柔远,徕远、理刑六司。司务厅一,银库司库附焉。自平定金川以来,凡各土司入觐之职,亦隶于理藩院"。《[大清]一统志》:"理藩院设尚书一,侍郎三[二]⑩,及郎中、员外郎、主事、笔帖式等员,皆用满州[洲]并蒙古人"。《啸亭续录》:"温郡王府在理藩院大街"。《顺天府志》:"王讳猛峩,肃武亲王支子,以恩推封,谥曰良。子延信袭贝勒,雍正中,以党附阿其那,黜属籍。俗谓肃府为前府,温府为后府,今后府尽圮,惟温良郡王祠仅存"。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487

屏车骑,易冠裳,轻裘缓带,笑傲自得,放浪形骸之外,不复有拘束矣。酒庄则公宴小集,听从其便,是合戏庄酒馆为一者,特无歌舞耳。乾隆间,金陵楼与今戏庄异,亦合戏园酒馆为一者,雅座小卖,熊鱼兼美,任适口体,无愧醉乡(小屋垂帘,分曹而饮曰雅座,肥甘蔬筍选味而尝曰小卖,酒庄酒馆皆然,戏庄则无之,今戏园俱有茶点无酒馔,故曰茶楼)。金陵楼于五十一年丙午秋八月停市,今多不知其处,或以五和楼、东昇楼当之,非也。广和楼盖即其地云。又广和楼柱今皆欹斜南向,如金陵瓦官阁然,或言楼高受朔风震■,理或然欤!又春台、三庆、四喜、和春为四大徽班,其在茶园演剧,观者人出钱百九十二曰座儿钱(此散座也,官座及桌子则有价)。惟嵩祝座儿钱与四大班等。堂会必演此五部,日费百余缗,纒头之采不与焉。(戏庄及第宅綵觞宴客皆曰堂会)。下此则为小班,为西班,茶园座儿钱,各以次递减有差,堂会则非所与闻。"

外城南面天坛、先农坛两处,占地甚广,前清时皆禁地也。今则虽已开放,然以距城较远,游者仍稀。城南游艺园,备具诸般杂耍,系由商办,近年亦稍衰落,现已停办。故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一带,仍多荒僻,苇塘菜圃,与冢墓相间,昔年官立义冢,多在外城以内。[一]施粥厂舍,亦均在南横街、三里河各处,以其为贫民之所麇集也。[二]

注:

[一] 《大清会典事例》:"中城义冢三:一设永定门内香厂;一设南城永定门外地方;一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05

西有玉泉庵。今天坛北芦苇园、草场九条巷,其地下者俱河身也。"《顺天府志》:"元世祖于文明门外东五里立苇场,岁收苇百万以蓑城。至文宗有警,用谏者言,因废。此苇只供内厨之需,岁役市民修补,事见《析津志》。盖元筑都城以土不以砖也。文明门今之崇文门,志言场在门东五里,其遗址固未必在此,然可知南城之有苇场,其来久矣。明时亦于台基厂收芦苇,神木厂收芦席,见明《水轩日记》。"

[十二] 《顺天府志》:"南芦草园有武宁、京江会馆。"《顺天时报丛谈》:"南、北芦草园之间为中芦草园,均为昔日三里河之沿岸,现居人已久。其西有冰窖胡同,益证此为河边窖冰之所。至在冰窖胡同之乾泰寺,已无可考。"

[十三] 《顺天府志》:"东珠市口大街即南大街,珠或作猪。管理街道御史署、步军统领所属中营守备署俱在南。乾隆初,[中营]游击驻此,⑤后省。有天津、南康会馆。迤东为三里河。" [十四] 《顺天府志》:"三里河有桥曰三里河桥。有三官庙。迤东为东柳树井。又东为蒜市、瓜市,南有泰山行宫,祀碧霞元君,明天顺间建。徐富庶、姜逢元二碑。北有双关帝庙。迤西有铁山寺,旧有南泉寺。"《藤阴杂记》:"朱竹垞,康熙戊午入都,舍于三里河桥之南泉寺,与李武曾良[年]同寓,⑥撰《惜字林记》,见《竹垞年谱》。今[圮,惟]寺门尚存。"《宸垣识略》:"三官庙,羽士居之,双槐甚古。"《衎石斋纪事稿·杭大宗蒜市杂记序》:"蒜市,在京师海岱门南二里"。献县戈芥舟学士涛《坳堂诗文集·本新建街道公署记》言:"乾隆三十一年,始命御史二人、工部及步军统领衙门司员各二人,督理街道沟洫。时学士以御史膺其选,创建公署于三里河西,更定条规。"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64

自广渠门大街而南以达于左安门,均为荒凉寂寞之区,蔬圃麦畦,颓垣废冢,一望皆是。其有名称可记者,惟二三寺庙而已。广渠门大街[一]以北有地曰南里,自是而南,曰夕照寺,[二]曰南台寺,[三]曰安化寺,[四]曰育婴堂,[五]稍西曰炉圣庵、[六]土地庙、弥勒庵。再西曰兴隆街、[七]小兴隆街、四棵树胡同。又西曰延庆寺。稍南曰银锭坑,曰放生池。[八]又南曰文昌宫,曰宋家胡同,稍东曰南极庵。[九]再南曰玉清观,[十]有玉清观街。又南曰五虎庙,[十一]曰太阳宫。[十二]其西曰龙须沟,逾沟为天坛东墙外地。曰四块玉,曰小酱房,曰北小庙、南小庙,曰八道桥,曰南缺口。曰法藏寺,寺已毁,塔尚在,[十三]是为北宁火车入城经由之地。自南极庵而东,曰火神庙,曰五圣祠,曰交龙庵。再南曰万柳堂,[十四]曰拈花寺,曰魁星桥。再南曰五里屯,曰打把厂。再南曰三义庙,曰甘露寺,广东新义园。其东曰东火桥,有袁督师庙。[十五]再南即左安门,[十六]路西有吉祥庵,有

大西街,张园在焉。[十七]路东有头条、二条、三条、四条小胡同。

注:

[一] 《顺天府志》:"广渠门大街即南大街,俗称沙窝门大街。迤西直崇文门街者曰缆杆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71

陀塔七级,高十余丈,中空可登。天气晴时,北望宫阙,黄瓦参差,西观两坛,松桧郁茂,西山黛色,如在簷前。今塔尚存。"《帝京景物略》:"法藏寺旧名弥陀寺,金大定中立。景泰二年,太监裴善[静]修之,⑤更曰法藏。有明碑二:一祭酒胡■撰,一沙门道孚撰。道孚,戒坛第一代戒师,世人称鹅头祖师者也。"《天咫偶闻》:"天坛之东有法藏寺,浮图十三级。登之所见甚远,都人以重九登高于此。寺已毁尽,惟浮图仅存,而往者如故。其中容人之地无多,登者蚁附至绝顶,则才容二客挨肩而过,斗室之中,喘息不得出,意不知其何乐。恥庵尝登而苦之,问余此何所取?余曰:都人重九喜食蒸蟹,蟹入甑中,不得转侧,其苦万状而食者怡然,登浮图殆所以忏此业耳,相与绝倒。"《顺天时报丛谈》:"法藏寺在震家桥,俗呼为白塔寺,金时之弥陀院也,系金大定中建。明景泰时重修,始改为法藏寺。因北地多风,故塔不空。该塔崇十丈,窗八面,每窗各置一佛,共五十八佛。佛前各设一灯,每岁值上元节,即燃灯绕塔,念经作乐,极为热闹。现此塔犹存,此种盛典久付缺如。"

[十四] 《京城古迹考》:"万柳堂在广渠门内,为国朝[国初为]大学士益都冯铨别业。⑥康熙时,开博学鸿词科,待诏者尚雅集于此。"《藤阴杂记》:"益都相国冯文毅仿廉孟子万柳堂遗制,既建育婴会于夕照寺傍,买隙地种柳万株,亦名万柳堂。毛西河奇龄、乔石林莱作赋,陈其年序,朱竹垞记。"《西河诗话》:"壬戌上巳,益都夫子率门下士二十二人修禊万柳堂,首唱二首,有"水萍风约故淹留"句,似有寄。及阅和诗,每遇是韵,辄沉吟良久。最后至潘稼堂耒,东山身为草堂留,拍案而起,称为第一,盖其年七月将致政归也。"《藤阴杂记》:"高念东珩《亦园记》:"万缕将披细柳,知浓阴行埒苏堤;数尺自出清泉,是神力驱成香海。"是万柳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578

帘胡同,曰烟扫胡同,曰东胡同,曰黄花院,曰黄花中胡同。再南即法华寺。又南曰东大院,曰三教宫,曰红桥。再南即天坛北墙。

注:

[一] 《顺天府志》:"米市口,亦名细米厂头条胡同"。按:《顺天府志》此地附近有八条坑、板桥、双龙坑诸名,①今俱不见。又案:米市口、细米巷、兴隆街等处,今俱在广渠门大街中间之北,距左安门尚远,而《顺天府志》列于左安门大街之下,未谂何故。入左安门,有头条、二条、三条、四条、吉祥庵、甘露寺诸名,《顺天府志》乃均不载,大约当时左安门内左近,并无街市,近始逐渐加增也。

[二] 《顺天府志》:"火神庙街,庙建自明成化间,有建昌侯张延龄碑。又有延庆寺。"

[三] 《顺天府志》:"蓝旗小营房、大营房,顺治十八年改设正蓝旗教场于此。见《八旗通志》。中有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胡同。"按:今其地胡同自四条以下至十四条,又其旁有宽街,在营房街之南。

[四] 《顺天府志》:"三转桥无桥。华严寺俗名槐寺,金天会五年经幢称其地为魏村社大市庄。少西景福寺,旧名石佛寺,有明正德间费宏、陈天祥二碑。又寺始无考。有金天会经幢一,仙露讲经论比邱僧圆委建寺,后有明僧塔三,寺久颓圮。光绪二年,僧洗尘重立殿宇,稍西有景福寺,明建,今圮。两寺碑犹存。"《日下旧闻》:"张爵纪五城坊巷,崇南坊有南河漕、子[于]家湾、②递运河[所]、缆[揽]竿[杆]市,③又有三转桥、纪家桥、板桥、双马庄、八里庄、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06

万缗以助,额与碑皆御书。殿后建宝塔,高二百尺,有神光飞绕如火轮。清信施财者沓至。又有咸雍三年翰林学士王观撰御笔寺碑"。王圻《续文献通考》:"大定二十四年二月,大长公主降钱三百万建昊天寺,给田百顷,岁度僧尼十人。中统三年十二月作佛事于昊天寺七昼夜,赐银一万五千两。"《析津日记》:"昊天寺塔址已为居民所侵,寺门一井,泉特清冽,不减天坛夹道水也。"《顺天府志》:"寺故基在西便门街之西,宋徽、钦二帝曾会于此,见《燕云录》。元郝经《陵川集》、王恽《秋涧集》皆有登昊天寺宝严塔诗。王士祯有《同施愚山、陈蔼公集王山史昊天寺寓观唐子华水仙图诗》。又有《柬陈蔼公于昊天寺诗》:"重来依老衲,兰若倚西城。白日一何远?青山无世情。冢中王辅嗣,林下古先生。好共蝉连语,宁论世上名。"自注:寺旁多古塚。知寺在开国初尚未废也。今遍为菜圃,遗迹不可问矣。"《元一统志》:"大开泰寺在昊天寺西北。寺之故基,辽统军鄴王宅也。始于枢密史魏王汉宁所置,赐名圣寿。圣宗开泰六年,改名开泰。殿宇楼观雄壮,冠于全燕。至金国又增之,后毁于兵,独存大殿。壬子春,海云诸大老请云山珍公开堂演法,遂为寺之五代祖。宪宗弥加崇重,赐以金帛"。《辽史·遊幸表》:"开泰八年十二月,幸开泰寺宴饮。"《兴宗本纪》:"重熙二十三年冬,以开泰寺铸银佛像,曲赦在京囚。"《洪忠宣行状》:"永祐陵讳闻,皓北乡泣血,旦夕临,后遇讳日,即开泰寺为文以荐,有云:故宫为禾黍,改馆空馈于秦牢;新庙游衣冠,招魂徒歌于楚些。故臣读之,无不掩涕。"《顺天府志》:"按:寺在明时已废。据志言在昊天寺西北。新城筑后,其限于城外与否,莫可考也。"

[三] 《顺天府志》:"西北距西便门半里许,镶蓝旗营房在焉。康熙间自内城徙此,中有头条、二条、三条、四条、五条胡同,各分东、西、南、北。凡小胡同二十,今仅存大半矣。迤东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57

第六章 外五区各街市

自正阳门大街过东西珠市口而南以达于永定门,曰天桥,[一]桥之东西,商贩云集。桥之南,东为天坛,西为先农坛。均见第一编。两坛之外多洼地,春夏之交,常成泽国。民国五、六年时,先农坛外商人支茅作屋,建水心亭,设茶肆,游人颇盛,近已俱废。秋季水涸,都人放马赛车于此,今此风亦渐息矣。永定门内东西有小街市,东曰棋局子胡同,其北有头条、二条、三条胡同,西曰佑圣寺。稍北曰北夹道,再北曰蒋家胡同,再北曰观音寺,其西曰南大院,曰井儿胡同。

注:

[一] 《顺天时报丛谈》:"天桥在正阳门和永定门之间,有桥无水,地处极高,相传为北京平原之最高处。桥仅三梁,石栏四,两旁原有矮棚,久已倾圮。至民国又复重修,戏棚甚多,在东则率多布摊及旧货摊、估衣棚,北连草市,东至金鱼池。善于谋生之经济家,每多取材于此。至其西面,则较东为繁盛,戏棚、落子馆(即坤书馆)为多,售卖货物者殊尠。民国三、四年间建有水心亭,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58

亦颇有清凉之致,现已改修。其北建有天桥市场,内多酒饭店、茶馆之属,其他营业总难持久,颇呈寥落状况。惟此处收买当票及占算星命者异常之多,亦殊为市场中之特色。天桥迤西,先农坛以东,今日已成最繁盛之区域,且自电车路兴修以后,天桥之电车站,更为东西两路之总汇,交通便利,遊人益繁。自水心亭停业后,该地基已为某资本家取得所有权,现已平垫地基,鸠工运料,行将为大规模之建筑,是该处将必有最大娱乐场。即现在该处所有戏棚,已有五、六处之多,落子馆亦称是,茶肆酒馆尤所在多有。该处有福海居者,俗所谓王八茶馆是也,系年代最久之茶馆,至今犹依然存在,亦该处之陈迹也。由此迤西,沿途均为市肆,茶馆为最多,饭铺次之,杂耍场与售卖货摊亦排列而下,洵为繁夥之市廛。至其西则与先农市场接武矣。先农市场,为先农坛之一部份,系近从城南遊艺园划分而来。缘先农坛在今日已分为四:一为先农坛;一为城南公园;一为城南遊艺园;一即为先农市场。该处市场,成立之时最晚,系仿照东安市场办法,中设市肆及遊戏处所,以备遊人之观览,建筑亦极趋新,虽较之东安市场为弗逮,然亦为外城最通俗之娱乐所在云。其西则为城南遊艺园,该园景物,久为都人士所欣赏,然此已为两次改造,第一次之园门,即今日城南公园之园门,与新世界相对峙,后以新世界停业,该园又另辟新门,即今日所有之门楼,处于大森里之间,洵可为北京繁华娱乐之优胜区域。又西偏则为城南公园,在炎夏中为消夏之福地。园中景物,本先农坛之旧观,茶坊酒肆,少资点缀,亦足为软红尘中之清凉世界。西首有四面钟,遊人蝟集,每至夕阳西下,绿女红男,成群结夥而来,指点园中景物,犹如海上望神山,大有可望而不可及之势。天桥之东为天坛,本郊祭之所,较先农坛少小。坛中风景最足令人注目者为圜丘,其有兴趣者为土井及益母草,现虽几经沿革,而风景犹昔。清季曾于是地设立陆军无线电传习所,未久即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63

已无水,园久废圮,其地已无可考。或谓东小市,空旷十余亩,有平桥渠水,当即其遗址云。"

[五] 《顺天府志》:"苏家坡有金华会馆。"

[六] 《明一统志》:"鱼藻池在宣武门外西南燕京城内,金时所凿,池上旧有瑶池殿。"《帝京景物略》:"殿之址,今不可寻。池泓然也,居人界地而塘之,柳垂覆之,岁种金鱼以为业。池阴一带,园亭多于人家,南抵天坛,一望空阔,岁午日,走马于此。[关西胡侍曰:端午走马,]金元躤柳遗意也。"②躤柳,今名射柳。"《顺天府志》:"园亭今无存者,惟种鱼、走马俗尚犹然。"朱筠《金鱼池赋》序言:"池广数十亩,分百余池。"《京尘杂录》:"金鱼池在昔盛时,几如唐之杏园、曲江,今则已无酒肆,但有淫舍,人皆掩鼻而过之,能无今昔盛衰之感?惟市人鬻生鱼者,寄畜池中耳。"《天咫偶闻》:"鱼藻池,俗名金鱼池,在天坛之北,金章宗曾幸之。有瑶池殿,久废。明人《帝京景物略》称,池阴一带,园亭甚多。今则居人几家,寥寥数村屋而已。池亦为种苇者所侵,地多于水。国初尚有端午游赏之举,故王横云诗有"花底张云幔,风光露[满]碧汀。③一杯同洛禊,曲水即兰亭"之句。王渔洋句有:"记来剧饮暮春天,络马青丝白玉鞭。却依迴廊望珠箔,吴歌赵舞为君姸。"今久废。"《顺天时报丛谈》:"鱼藻池,俗呼为金鱼池,池边绿柳掩映如画,泉水清洁,游鱼可数。池内蓄养金鱼,均各鱼棚之所有。棚下并设有盆养细种金鱼,价值颇昂,购者多系中人以上之资。在清时,一般贵族多喜购,今已一落千丈。"《顺天府志》:"金鱼胡同有金鱼池,迤东有水道,抵大街,盖三里河故道也。东有慈源寺,成化二年指挥朱善建。《行国录》云,有正统初太常少卿括苍潘辰碑,今已泐。惟康熙间大学士卫周祚碑尚可读。迤[又]东数百武,④有姚斌关王庙,元崇恩万寿宫遗址。⑤又有天庆寺,迤北有真武寺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65

曰天庆寺。"《[日下]旧闻考》:"寺有嘉靖乙丑碑,徐阶撰。"《燕石集》:"天庆寺僧舍有雅致亭。"孙承泽《天府广记》:"元天庆寺,辽永泰寺也,成化二年饬右指挥朱善重修。"《春明梦余录》:"寺后有高阁,可望天坛。僧舍有李龙眠画罗汉十六轴。"《顺天府志》:"雅致亭罗汉像今已无存。孙承泽言天庆即辽之永泰,考元王恽撰寺碑略云,永泰寺肇基自辽,弥陀者永泰之别院,至元乙酉重建是院,阙地得废钟,刻"天庆"二字,即以名额。据此,则天庆为永泰别院也。又明蹇英修寺碑,谓三里河之滨,地名魏村社,幽旷阒寂,林木丛茂。今社名亦湮没矣。"《行国录》:"圆觉寺在魏村社,明景泰中建。有嘉靖四十二年重修碑,云南道御史赵镗撰文。"《[日下]旧闻考》:"寺在三里河桥东,已废。其地犹仍寺名。"《明一统志》:"金井在府南魏村社,永乐间尝驻跸于此,饮而甘之,遂命甃焉。"《顺天府志》:"按:今无考。"《天咫偶闻》:"天庆寺,元代名刹。《袁清容集》有《大长公主书画记》即作于此。马石田有《天庆寺纳涼联句》,则寺在昔日亦胜地矣。寺东即南药王庙,朔、望庙市"。《顺天时报丛谈》:"天庆寺即辽永泰寺故址,金大安毁于兵。元至元间重建,僧舍有雅致亭,中藏李龙眠罗汉像十六轴,元时并掘得废钟一,亦刻有"天庆"字样,盖辽时年号也。现庙已无考,像与钟更不知流落何所矣。"

校勘记:

① 亦不得以内城当之《顺天府志》卷一四"估衣市"条原作:"亦不得以外城当之"。据改。

② 金元躤柳遗意也《帝京景物略》卷三"金鱼池"条原作:"关西胡侍曰:"端午走马,金元躤柳遗意也"。躤柳,今名射柳"。据补。

③ 风光露碧汀"露"应作"满"。据《天咫偶闻》卷六引《王横云诗》改。

① 迤东数百武《京师坊巷志稿》卷下"金鱼胡同"条引《行国录》云:"又东数百武"。据改。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66

⑤ 元崇恩万寿宫《京师坊巷志稿》卷下作"元崇恩万寿寺",而《顺天府志》作"崇恩万寿宫"。

⑥ 真武寺《京师坊巷志稿》卷下"金鱼胡同"条作"真武庙"。

⑦ 有僧普仁《日下旧闻考》卷五八引王恽《大都创建天庆寺碑》载:"僧原姓张,字仲山,号雪堂,讳普仁"。录此供参考。

自卧牛胡同而东曰南桥湾,曰鞭子巷,东西横出者,曰鞭子巷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胡同。[一]在二条、三条之间者曰奶子胡同。在四条之南者曰马家井,曰狮子胡同,(《顺天府志》作狮子馆)。其东曰铁香炉,[二]曰东胡同,稍南有顺直学堂,昔日金台书院也。[三]南有东极宫。鞭子巷之东曰明因寺街,[四]曰清化寺街,[五]南有丹凤火柴公司,稍东曰水道胡同,曰药王庙后身,[六]曰水道湾,南曰东晓市,(《顺天府志》作东小市)。[七]又南曰油勺胡同,曰水道子,曰狗尾巴胡同,今改作高谊胡同。曰红桥前街,东即磁器口大街,南达于天坛之北墙。

注:

[一] 《顺天府志》:"鞭子巷四条胡同有山西会馆。"按:《顺天府志》此处附近有安国寺中街,并云《藤阴杂记》安国寺建于天顺元年,有胡■撰碑。今安国寺碑已毁,其东有普贤禅林,比丘尼居之。西有关帝庙,明隆庆鼎一,今均无考。

[二] 《顺天府志》:"铁香炉旧有山右、宣城、海昌、正定、嘉应诸会馆,今多废。"

[三] 《桥西杂记》:"洪庄者,文襄公承畴赐园也。康熙庚辰,钱大京兆晋锡设大、宛二义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668

[二十九年],②紫柏大师梦十六僧请挂瓶钵,亭午,有负巨轴售者,轴凡十六,贯休画罗汉也。师购之,系以賛,传寺中。又碑二:一万历十七年立,洗马王祖嫡撰;一万历二十年立,侍郎何洛文撰。殿后右庑南北壁嵌董其昌所书《释迦如来成道记》石刻,凡十二版。"《帝京景物略》:"天启二年,董宗伯其昌过此书。贯休画十六罗汉像,赝本也。"

[五] 《顺天府志》:"三里河阳有清化寺,今其街即以寺为名。旧志寺在正东坊,有勅建碑。"《隩志》:"清化寺,宣德壬子,奉圣夫人东安里王妙秀,命其弟义勇后卫百户荣以赐金买故保安寺基,即蔬圃为寺,落成于正统甲子。有奉议大夫金陵宋拯撰碑。正德壬申四月望毁于火,癸酉二月重建,乙亥五月讫工,有右中允濮阳李廷相碑。"《洪北江年谱》:"乾隆五十五年秋,与仲弟移寓三里河清化寺街,饶有竹木之胜,查给事莹旧宅也。"《篁墩集》有《宿清化寺诗》。《顺天时报丛谈》:"清化寺在正东坊三里河南,久废。今其街尚以寺名。南城正指挥署即在其处,现已改为外左五区署矣。明因寺亦在三里河东,故三圣寺也,亦明时之旧刹。寺有李伯时渡海尊者画像,早已失去。明万历间,紫柏大师购得罗汉画像十二,挽董香光书道记,刻石存庙中。现寺址虽存,石刻亦茫渺难觅,所存者祇有街名而已。"

[六] 《顺天府志》:"药王庙在天坛北,明武清侯李诚明[铭]立,③有恭顺侯吴惟英书碑。本朝康熙年间止存后楼,至三十二年重建,有碑,詹事沈荃撰。朔、望有庙市。"《六街花事》:"药王庙有花市。"《顺天时报丛谈》:"药王庙在天坛之北,明武清侯李诚明[铭]建,

至今犹存。庙内设有戏楼,规模宏大,现已作为药行公会,余房并出租为各行堆货房。现在盛称庙内某字号之油炸蜜供为最驰名云。"

书名:清宫词 页码:162

听之,乃中国曲调也。北方钟表匠虽能修理八音盒,从无敢涉想自制八音盒者,皇上不待外人指

授,得诸书籍之中,而老斫轮手始叹读书之益无所不有也。诸傻旗人至今尚有谓景皇疯傻者,而吴光耀遂以入其书中。张雪岩为吾官话字母学生。

附记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九日,阜宁县知县周景涛,诣南海子瀛台为德宗诊脉,见御案上有四库全书提要医家类一册、贞观政要卷八一册、太平御览卷三十二一册、大学衍义卷十二一册,又有理财学四册,似新购尚未开封。景涛语余曰:宫中陈设极为简陋,视两江总督端方书室,相去

渊霄矣。江瀚补记。

其十六

敝袴韩侯待有功,浣衣魏主亦称隆。岂知龙衮庄严里,终岁无襦悴圣躬。

内务府专司洗衣之马姓,马君家曾设官话拼音分塾,余忘其名字矣。一日入上寝殿领应洗之件,见御榻旁架上挂一极破小褂,不在领洗件内,亦不堪洗。问留此何用?上凄然曰:此乃自陕至京数月不换 之小褂,与我患难相依,故留为记念,不忍弃也。盖行在各色人等,仰体太后之意,但饰外表借 上作傀儡,而切身之端无人顾及,上亦不求人而心蓄之也。此与悬珍妃旧帐一类事,皆为抑郁之深,不能自抢,逆党不能不注意也。

附记 德宗尝亲祀天坛,闻陪祀人言,是日御前大臣前趋甚疾。上谓之曰:尔等着好靴可速行,我着破靴安能及,曷少缓之。此盖光绪三十三年事也。江瀚补记。

书名:清宫词 页码:52

前清宫词一百首

佚名

崇文学士奏铙歌,滇蜀初平庆止戈。敕取金鸡宣大赦,一双驯象宝瓶驮。

清初有崇文院,取海内知名者为学士,如吴伟业、王士禛、朱彝尊等,滇、蜀平,皆作铙歌,颂 扬功德。清制朝会大典如献俘、宣赦,以驯象驮宝瓶立于班前皆朝仪也。自越南、缅甸相继属于英、法,无复有贡象者。而宣武门象坊象,亦多老死,此制遂废。

五月薰风殿阁凉,忽传避暑到山庄。金盆急罢兰汤浴,随跸亲询总管房。

热河行宫名曰避暑山庄,清先皇每值盛夏,驻跸于此,乘舆待发,嫔御随侍。先期,惟总管太监知之。同、光时,虽经重修,然国家多事,遂不复幸。

亲割鸾刀奉玉盘,宣炉厂盒爇沉檀。近臣遍有花猪赐,昨日宫中正拜竿。

清制:每祭竿时,立竿于庭,以特豚颁胙,惟清贵有之,外臣不与。

木落桑干见早霜,官家明日幸围场。万骑夹道金吾肃,前马班联豹尾枪。

清乘舆出入,必有侍卫前导,荷豹尾枪,以大臣领之,沿明制也。

入值朝臣尽紫貂,六街人静朔风号。至尊昨晚斋宫宿,遥望天坛燎火高。

书名:清宫词 页码:53

清时,冬至祭天坛,上宿于斋宫。与祭诸王大臣,皆服貂蟒。燎火之光,照耀远近,盖巨典也。 图开王会列瑶屏,又值年班换岁星。闻道班禅新入觐,雍和宫侧听皇经。

清每年年班,喇嘛进京,于雍和宫诵经,以祝圣寿。

盈盈十五不知春,偏惹君王注视频。妒杀宫中诸女伴,一方红锦束腰身。

内制:凡宫娥进御者,以红锦被裹之,负入寝宫。

温殿消寒岁欲残,唐花开遍玉阑干。朝元法服先收拾,亲拣东珠缀宝冠。

清制:臣僚冠以五色顶戴,王公勋爵冠以宝石,天子冠以东珠。

御屏环列净于揩,四库图书次第排。回忆右文全盛日,早朝才罢幸南斋。

南书房亦名南斋,选翰林工诗文善书画者,供奉其间。康、雍、乾、嘉四朝,得人最盛。道、咸 之际,已不如前。至同、光时,虽选置如旧,而此风渺然矣。

宜春小殿画凝香,妆罢抬身度曲廊。欲向乾清先探问,阿哥可出尚书房。

清制:不立太子,皇子均称阿哥。入上书房读书,师傅选翰林充之。每日授课数小时。皇上退朝,即入宫请安。

春来试马系雕鞍,集凤轩前拓地宽。作势飞身方欲上,不禁忍俊又盘桓。

集凤轩在大西门内,上尝较射试马于此。

沉李浮瓜溽暑清,御园佳果荐时新。葡萄十种离离熟,内诏先颁赐近臣。

书名:雪桥诗话 页码:50

雪桥诗话 三二

钱塘布衣潘云客问奇,字雪帆,诗与田梅岑合刻,田曰埋照集,潘曰拜鹃堂草。寓扬州天宁寺,傅育庵时为太守,分俸为之置田,客死,葬之平山堂侧,为文志其墓,查二瞻书丹。其郯城诗云:舍棹才逾宿,征尘又满衣。酒浆经鲁薄,枫叶过淮稀。水涸鱼仍贱,秋深枣渐肥。津亭多麦饭,此日可调饥。葫芦谷云:一径如蛇入,苍藤手自分。石生都是笋,岚起不成云。觅路经熊馆,抨弓散鹿群。日晡逢鬼唱,疑是鲍家坟。纪陈震生与友人话别云:四十年前数弟昆,后来生事不堪论。身如鲁殿经秦火,世若麻姑语上元。倏尔竟成三度浅,岿然曾有几人存。今朝话尽西窗烛,可是当时旧酒樽。严滩云:漫整荷衣酹逸民,滩声犹自动星辰。富春近日谁渔父,天子当年有故人。名到先生才是隐,贤如光武不曾臣。羊裘去后烟波阔,留得桐江一钓缗。秋兴云:少小襟期与世违,布袍时复傲轻肥。为寻无忌栖梁苑,曾吊灵均入秭归。苜蓿花寒天马病,神仙字老蠹鱼饥。晴窗检点奚囊句,风月年年有是非。书陈将军便面云:虎头垂老卧江滨,李广空余百战身。马蹀平原芳草绿,角弓闲杀射雕人。梅岑诗如:鬓冷窗侵雨,园荒灯引虫。破扉犹入燕,老树自生花。亦复冷峭。彭羡门少宰,学于其兄孙贻仲谋。仲谋一字羿仁,终于诸生,乡人私谥孝介先生,有茗斋集。其遣怀云:南陲闻转战,岭上昔经过。荜路连熊绎,桄榔隐尉陀。春归巴鸟怨,雪尽越蚕多。何日还初服,云山卧薜萝。尤工长律,天坛晚眺云:周垣环辇道,云物锁圜丘。大典刑牲帛,祠官职冕旒。银潢扶砌落,珠宿抱坛流。二祖功殊绝,群伦博考诹。乾坤含一气,岳渎祀诸侯。神鼎高陵閟,斋宫御跸留。绿苔蟠古簋,香花入空卣。夹路松阴直,虚筵鸟迹浮。两京分郏鄏,百战定嬴刘。五马

书名:明宫词 页码:113

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慈圣徙居乾清宫,视上临御。诸外廷事,一切倚任阁臣,不敢预。独于上起 居,务极严切。上偶不读书,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戏作讲臣进讲后前,后亦以是验其记 否。每朝日五更至上寝所呼曰 「帝起今日上朝。」敕左右被上坐取水为蓝而挈之登车以出。故上在宫中颇祗畏,而一二中官,奉太后懿旨,左右夹持,时至过当。六年,上大婚,太后将返慈宁宫,敕谕阁臣,谓:「吾不能视皇帝朝夕,恐不若前者之向学勤政,有累圣德。先生亲 受先帝付托,有师保之责,其为我朝夕纳诲,用终先帝凭几之谊,社稷苍生永有赖焉。」

露湿红兰夜气清,高低台殿月孤明。西风吹入秋香馆,罗袜寒侵梦不成。

(万历宫词)兰茝萧条白露凝,夜深台殿起秋声。君恩何似中天月,一片清光处处明。宫殿额名,有澄辉阁,万历中更名曰涌福阁,有秋香馆。

御屏风上墨华新,宣取奎章示近臣。圣母宫中好儒术,自将书史课妃嫔。

(神宗实录)万历七年四月,辅臣张居正进肃虽箴,上览而纳之,命书于御屏。十一年四月,大学 士张四维等进昭仁殿、弘德殿箴。(春明梦余录)万历三年,日讲毕.,上命中使捧皇太后御书示辅 臣,言圣母在宫中,惟观书史,课宫人俱读书写字。张居正曰:「此圣母爱不忘劳,端身教也。」(赢隐集)文华殿后扁,慈圣太后书六行,嵌以丹朱。殿内围屏,画舆地图。(酌中志)孙太监隆所造 清谨堂墨,款制精巧,神庙最重之,今不易得。

朱篆灵符降玉坛,南郊风雪念天寒。黄门飞递姜苏盒,传道东朝赐讲官。

(于侍讲集)十一月二十九日,圣母万寿圣节,赐金币、镂金篆字、黄朱灵符等物,岁以为常。又 丙戌冬至南郊扈驾,圣母较念天寒,特赐姜苏杏仁一盒。诗云:「黄门飞鞚到天坛,传道东朝赐讲官。」

羽骑三千珠络纷,平明点入大明门。花中芝盖随风转,柳外春旗映日翻。

(野获编)今上甲申岁之午日,预选少年强壮内侍三千名,俱先娴习骑射。至期,弯弧骋辔,云锦成群,有京营所不逮者。上大悦,赏赍二万余金。然是日酷热,当值候操诸珰,擐甲操兵,伺命于赤日中,因而暍死者数人。按禁中本非观兵之所,其事起于正德初年。盖不特八虎辈各有偏裨列校,仿效外廷,而本兵王恭襄,亦顶罛剌飘靛缨,杂处于中贵之中矣。今上因癸未谒陵,始选内 臣具军容扈从,旋跸后,益广其伍,俱江陵败后事也。近年来,则内教场已鞠为茂草,想武事置不讲矣。

鹦鹉惊寒夜有霜,钟声催月下回廊。宫娥白发谈遗事,自入长门漏便长。

(田亭草万历宫词)霜毛鹦鹉傍雕阑,巧舌依人似结欢。白发宫娃空堕泪,先皇觅到不曾看。(酌中 志)三十年后,于西直门外万寿寺中建大钟楼,悬大钟一口。钟铸楷字佛经,样式淳古,其 音洪大,可闻数十里。日夜撞不绝声,云十万八千杵。至天启间,即废不撞,今不知钟存何处。

万岁山头树色迷,银牌仙鹿踏花泥。上林自有金柯种,传敕江南不贡梨。

(酌中志)万岁山上,树木极葱郁。神庙时,鹤鹿成群,而呦呦之鸣,在阴之和,互相响答,闻于 霄汉矣。(南京太常寺志)万历八年,南京太常寺卿沈节甫,以子鹅道远抵京,已非子鹅;雪梨采自秋前装运,色味易变,不如在京河间所产。议子鹅别派大兴、宛平二县,悉尼派河间。敕下礼部行,太常、光禄议覆未报。二十四年九月,南太常寺卿杨时乔,请移文应天府,取鹅、梨价银,至京买子鹅,河间买梨进献。

书名:明宫词 页码:34

田贵妃所居,空中常有异香,若蘅芜,茏而不散。

隔日罗衣要换纱,圣人生日最繁华。牡丹春宴才排过,又报新开芍药花。

四月三日为万寿节,旧例,于四月宫眷内臣换穿纱衣,牡丹盛后,即开筵赏芍药花也。

万寿筵开锦一般,时新不数蔗浆寒。麦为捻转樱桃熟,碧浅红深白玉盘。

四月尝樱桃,以为一岁诸果新味之始。取麦穗煮熟去芒壳,磨成条,食之,名曰捻转。以为一岁 五谷新味之始。每逢圣节,必首进于筵间,视前此较早尔。

随时随事喜更新,琐琐无烦更上陈。最是礼防加峻处,((洛神赋)峻礼防以自持。)朝来初换舁舆人。

田贵妃好变易宫中仪制,如后妃之舆,旧用小黄门舁之,妃易以宫婢,上以为知礼。

历数应参受命先,稽谋止竟倩谁传。卜年卜世同归尽,莫算通盘廿五年。

五凤楼前获黄只一袭,内有字卷,复加以小函,题云:「天启七,崇祯十七,还有福王一。」内侍 奏呈帝即命火之。

冠帔加严盛暑中,凭教啜热见清风。杨家罗帕空矜艳,狼籍桃花一抹红。((杨妃外传)妃夏月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有汗出,红腻而香,拭于巾帕之上,色如桃花。)

田贵妃盛暑御礼服不汗,帝令啜热羹以试之,卒如常。

金壁瑶基耸禁庭,路灯依旧碧荧荧。紫微垣里占玄象,光焰长参第四星。(荆州星占北极五星,在紫微宫中名天枢,其第四星为后宫。)

禁中有东一长街、西一长街等街。街有楼,楼以石为座,铜为壁,铜丝为窗。户中设路灯,每日 晚,内府供用库监工灌油燃火。忠贤概令废之,以便侦察诸宫、诸直房之言动也。至是乃复旧焉。

足陌乌纱给遍无,((南史〕有足陌短陌钱。)皇家恩许附葭莩。朝来九族俱冠带,不数南朝贵戚图。((画 谱)戴逵有「南朝贵戚图」。)

帝赐袁贵妃父进贤冠百,以荣其戚属。

风雨凭威下玉台,((礼乐志)游阊阖观玉台。注:上帝所居。)锦筵空为射堂开。天弧夜夜高张在,却放狼星易度来。

帝欲择隙地为习射之所,命撤玉皇殿像置城外天坛。射场既辟,帝率妃嫔置酒殿中,是夕风雨大 作,竟不可居。时有天弧引满、狼星易处之异。

七弦挑抹何清畅,一室师承不等闲。此曲自经天听后,肯分余响落人间。

帝听田贵妃琴,忽问在家何师,对以母氏所教。次日,召母入宫,与妃一再弹,厚赐而遣之。自 此隶籍宫门,出入听之。

参于鼻观气非清,脉脉遗芳媚寝情。((拾遗记)汉武帝改延凉室为遗芳梦室。又吴孙亮有灶姬四人, 合四气香,目其室曰思香媚寝。)雨迹云踪易牵引,莫容轻霭上空明。

一日帝御便殿,觉香气异常,心评评动。问之近侍,对曰:「圣驾临幸之所,例焚此香」。上叹 曰:「此皇考、皇兄所以促其天年也。」禁勿用。

肴分四膳味须和,(七命四膳异肴,注言四时各异其肉。)翠釜朝朝沦燕窝。谁是调羹供奉手,吴梅狄 酪不争多。(吴梅、狄酪,调和物也。)

帝嗜燕窝羹,膳夫煮就羹汤,先呈所司尝,递尝五六人,参酌咸淡,方进御。

玉莹珠辉骨并清,果然肤彩自天成。((陆机赋)肤彩,犹今言水色也。)世间涂泽休嫌少,尽与蜂须蝶 翅争。

后颜如玉,不事涂泽。田贵妃亦然,余不及也。

书名:明宫词 页码:32

明朝郊祀较春官,昨夜殷憩寝未安。列戟悬灯连十里,大明门内到天坛

九门税额几千千,例给中宫脂粉钱。近日内妆崇雅素,半颁戚畹半教蠲。

凤头鞋子制偏穹,内裹相沿代代同。一瓣莲名传母后,尽翻新样学吴中。

经岁宫闱鼠雀消,更擒蝴蝶过墙腰。狸奴饶有勤劳绩,败赐黄金带一条。

文书半日积成堆,屡诏催呼女秀才。才近御床承顾问,官人传道后宫来。

天书夭矫似飞虬,几暇临池不肯休。颁赐中官人一幅,崇祯建极宝当头。

自掩长门绝世情,画闻喧雀夜闻更。年年厌杀薰风到,传出南头鼓吹声。

圣躬几见说忧勤,召对还宫动日曛。兀坐不知因底事,攒眉无语入宵分。

(宫词小纂卷中)

祟祯宫词一百八十六首 清王誉昌

夫宫词之作,体传绮丽,事写升平。至于劫换灰飞,天荒地老,固何取焉。然而旧社邱墟,悲深禾黍,暮年词赋,哀动江关。所谓长言之不足,则嗟叹而咏歌之也。况乃时当阳 九,为三百祀之竟场;身殉宗祧,实四千年之仅事。伊可怀也,不其烈欤。鸣呼!永寿兵 来,景阳钟坠,日才沦丧,陆已平沉。十七载之旰食宵衣,传来天上;数万人之佩声钗影,散自人间。白发宫监,说于闲坐,青林耆旧,笔之偶闻。则禅榻鬓丝,纸窗灯火。斜 行小字,比事属词。摭拾应有未该,毫素不容或诬。一篇三致,感慨系之矣。庚午冬,得 诗九十首。辛未自春入夏,得诗九十六首,分为上下二卷。聊纪一时之闻见,以俟同志之参稽。康熙三十年岁在重光协洽窒皋之月既望自序。

勖勤宫里雷初动,西苑池中浪几重。金柱旧曾占好梦,锦鳞今始识真龙。

勖勤宫,帝龙潜处也。夏日昼寝,梦两乌龙蟠柱,适大雷雨,惊而寤。雨止,汲水于井者,得金 鲤长尺余,目晴转动。再汲亦如之。上命畜之西苑池中。勖勤宫在崧音门内。

国连休论叔叶微((后汉书〕「数开叔叶。」)弟昆相对觉依依。乃身自切痌瘝意((周书〕「痌瘝乃身。」) 验取苍生瘠与肥。((唐书〕「玄宗曰:「朕虽瘠,天下必肥。」)

熹宗大渐前数日,帝跪床前问安,因言:「弟弟何痩,须自保重。」

玉步行看入五云,饼笼双袖麦香闻。芜蒌豆粥滹沱饭,可抵明廷此策勋。

熹宗崩,大奄魏忠贤谋迎福王。懿安召帝入继大统。密戒云:「勿食宫中食。」帝从周皇亲家作麦 饼,怀以自饷。

沙麓祥开六六宫,(前汉(元皇后传)昔春秋沙麓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沙麓 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即元后也。)福缘直与至尊同。谁堪铢两三生业,折尽当年一拜中。

嘉定伯周奎,以继室丁夫人生后,家贫。后尚幼,躬操作,不苟言笑。尝岁时出拜亲故,当之者 辄瞑眩不自持。贵后始知其异。

天教重整旧乾坤,一涤腥闻觉斩新。((周书)腥闻在上。)此日讴歌胥四海,当时忧愤更何人。

光庙雨李妃。宫中称西李娘娘者,即康妃也。其一为庄妃,奉神庙诏旨,抚上于勖勤宫,称东李娘娘。素简重,为客、魏所忌。每为上道二凶之罪恶,相对欷歔。继统后,奸邪为之一清。四海 之内,咸称之曰:信天子。因帝初为信王,言信可为天子也。客为熹庙乳母,封奉圣夫人者。

珪璧丰神锦羽翰,那争秾艳与清寒。一株分自瑶华圃,不落凡花甲乙看。

当后选入宫,名在第三。懿安见其丰容端丽,特拔之为信王妃,故正位后深德之。

双排天仗凤楼前,恭迓灵舆御几筵。白发内臣相顾问,玉容可觉老当年。

帝自以少失恃,大具仪仗,集百官迎孝纯皇后御容,入奉于内殿。

书名:明宫词 页码:122

之者辄瞑眩不自持,贵后始知其异。陈文庄仁锡舍于周皇亲家,后少时出见焉。仁锡奇其 容貌,谓后父曰:「君女,天下贵人。」使以通鉴教之。后于此书最详贯。一日,后与上同看除目, 后见陈文庄名,指之曰:「此吾家探花也。」上不悦。曰:「既是汝家翰林,莫想得阁老。」后因言 他事以解之。(崇祯诗集)传闻中宫好学,新参夫人,有延师习通鉴者。

朱阳新佩号宜男,日暖椒房学养蚕。莫道内家妆束好,传来苏样自江南。

(甲申小纪)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后亲下聘礼,迎入宫。袁居翊坤宫,在西,田居承乾宫, 在东。又后恭俭,既定位首,减椒房资用,亲妇事,衣浣衣。又后籍苏州,田贵妃居扬州,皆习 江南服饰,谓之苏样。又上每幸承乾宫,入夕,供设多江南器玩。

维扬服制艳朝霞,争羡承乾插戴奢。乞赐上前齐跪拜,一时忙索象生花。

(彤史拾遗记)宫中凡令节,宫人以插戴相饷。偶贵妃宫宫婢戴新样花,他宫皆无有,中宫宫婢齐 向上叩头乞赐。上使中官出采办,越数百里不能得。上以问妃,妃曰「此象生花也,出嘉兴。有 吴吏部家人携来京,而妾家买之。」上不悦。

芍药花开万寿筵,樱桃红熟麦秋天。年年四月初三日,齐换轻纱拜御前。

(甲申小纪)四月三日为万寿节。旧例,于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纱衣,牡丹盛后,即开筵赏芍药花也。 又四月尝樱桃,以为一岁诸果新味之始。取麦穗煮熟,去芒壳,磨成食之,名曰捻转,以为一岁 五谷新味之始。每岁圣节,必首进于筵问。蒋之翘(天启宫词注)北果园樱桃,内廷最为珍味。

连朝绣好兽头鞋,学跨银骢下玉阶。驰入毬场娇又怯,几番抛落紫金钗。

(甲申小纪)五六年闲,宫眷每绣兽头于鞋上,以辟不样,呼为猫头鞋。识者谓:猫,旄也,兵象 也。又上欲择隙地为习射之所,撤玉皇殿像,置城外天坛。射场既辟,上率妃嫔置酒殿中。是夕, 风雨大作,竟不可居。时有天弧引满,狼星易处之异。

拂拂凉飔入翠帷,雷琴昨夜赐昭仪。承恩怕鼓朝天曲,不似兰闺伴母时。

(西河诗话)吴博士崇祯宫词有云:「夜半昭仪赐凤皇,昭阳前殿奏霓裳。自言阿母亲传授,不比 新声出教坊。」按其事以田礼妃好鼓琴,上尝赐小雷琴令弹。忽一日,询云何师得之,妃以母授对。

既而妃请召母至,伺上见幸时,无意闲令母弹广陵散曲。上闻之,颇忆其语。大悦,赏赍最厚。

礼妃本秦产,母多技,幼尝教妃,妃恐上见疑,故令母入宫一实其语。(霜猿集)田妃善鼓琴,上 疑琴师所授。妃曰:「母所教。」上遣黄门召入,赐坐,鼓朝天一曲。(花笺录)田妃侍帝鼓琴,帝 情悦豫,因语于后曰:「后独不能此乎?」后正色对曰:「妾本儒家,惟知蚕织耳。妃从何人授指法?」帝色动,诘妃,妃以母授对。

连番龙直欲交更,游艺斋前缓缓行。掀起御帘磁碗进,内监尝过燕窝羹。

(甲申小纪)元年八月,于乾清宫大殿,居中向南悬扁,曰敬天法祖。五年十月,悬扁于干宁宫之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围廊曰游艺斋。又四月八日,上持斋。近侍吴某捧大龙磁碗以进午馔,失 足破于阶,声震响。宫正将治罪。上徐曰:「来,得毋惊恐乎?」戒勿问。又上嗜燕窝羹。膳夫煮就 羹汤,先呈所司尝,递尝五六人,参酌咸淡,方进御。

君王访道慕崆峒,写入丝桐一弄中。传授玉妃三四遍,泠泠弦上泛松风。

(甲申小纪)上雅好鼓琴,尝制访道五曲,曰崆峒引,曰敌爻歌,曰据桐吟,曰参同契,曰烂柯游, 命田贵妃操之。(道援堂集)烈皇帝御书松风二大字,布衣臣顾苓奉之草堂颜曰松风寝。(带经堂诗话)在京师士夫家,见明怀宗御书「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十字,笔势飞动,上有崇祯建极之宝。

平铺绣罽各分曹,花下双垂紫锦绦。裙衩芙蓉风飐起,凤鞋轻蹴彩毬高。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74



  十一年四月初七日,奉谕旨:本日朕亲诣行礼毕,由天坛至承光殿用早膳办事。是日系镶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值日推班,呈递幷无事件之折,殊可不必。倘呈递并无事件之后,即有紧要事件,或递与不递,岂得因推班日期而误要事乎?嗣后遇朕亲祭之日,奉事着推班,其余出入俱着照旧轮班奏事,带领引见。

  六月十三日,奉谕旨:昨因晋隆于陈奏谢恩事件并不亲赴宫门呈递,已另降谕旨,将晋隆及误行接收之奏事官分别惩处矣。满、汉文武大臣等年逾六旬以外者,前经准令于趋朝入直之期,差人先递缮牌,以示体恤。至遇有自行陈奏事件,及本身谢恩等事,自仍当躬亲呈递。其年在六旬以内,无论缮牌折奏,俱不准差人代递。该文武大臣等各宜凛遵训谕。嗣后倘复有率意差人代递者,奏事官着不准接收。

  九月二十四日,奉谕旨:现在将交冬令,天气渐寒,朕秉烛披章,照常办事。惟王公、大臣等奏事入直,其年老者冲寒待漏,未免精力不支。嗣后时届三冬,所有应行入朝之王公及一二品文武大臣,年在七十以上者,均着加恩于辰初进内,预备宣召,以示体恤耆臣至意。

  十月二十六日,奉谕旨:朕亲制勤政殿记及勤政箴,实因身受皇考厚恩,不敢暇逸,惟勉勤政治民,庶酬遗志。而近来内外诸臣怠惰于心者甚多,实心任事者少,每以晨兴为苦,以致沉搁事件颇多。从前屡经降旨,饬令在京各部院衙门遇有应奏事件,即逢朕传地方日期,亦皆随时陈奏,无得怠惰积压。乃昨朕诣阐福寺拈香,在彼传膳办事,各部院衙门无一奏事之折。本日则六部、理藩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三十二 二六五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40



国朝宫史续编 二二八

谨, 其奠玉及供荐香、帛, 躬阅如制臣。等于前编外增辑祝版规制, 并视版仪注事宜, 以驾出殿

庭将事, 本肃共神明之德, 裕承致多福之原, 允足以彰宫史巨仪, 不特补曩代礼书所未及。谨据

会典通礼诸编, 胪次如左。祝版之制,以木为之。圜丘、方泽,方一尺五寸,径八寸四分,厚三分。祈谷坛方一尺一寸,径一尺,厚如之。太庙后殿方一尺二寸,径八寸四分。前殿方二尺,径一尺一寸,厚如之。常雩、社禝坛、日坛、月坛,均与太庙后殿同。余中祀、羣祀,方径各有差。天坛,青纸青缘朱书。地坛,黄纸黄缘黑书。太庙、社稷坛,均白纸黄缘黑书。中祀日坛,朱纸朱书。月坛,白纸黄书。绿黑书。羣祀,白纸黑书,不加缘。太常寺派祝版官先期褾饰,于祀前二日昧爽送内阁,授中书,安奉洁室。书祝辞毕,仍授祝版官缘边。内阁典籍,预设黄案于政事堂正中,中书奉版陈于案,南向,大学士诣案前立,北面展祝文,敬书御名毕,覆以销金青缎袱,仍尊藏洁室。翌日,陈于内阁,竢太常寺官祗请。

凡亲诣之祭,前二日,太常寺奏请皇上于祀前一日阅祝版。是日, 奏派读祝官一员,并请恭阅玉、帛、香如仪。 圜丘、祈谷、

常雩祝版,御太和殿阅视。方泽、太庙、社稷祝版,御中和殿阅视。钦天监以定例日出时刻送太常寺具奏,如奉旨,改于日出前数刻。祝版案上,设羊角镫二,由掌仪司官率殿中首领内监燃烛预备,太常寺执事官届期执镫以竢。

视版之日,太常寺设黄案于太和殿内正中御座之南,设香亭于殿内左楹之东,设奉祝版亭、奉玉帛香亭于殿内右楹之西。中和殿不设香帛亭,余仪同。太常寺赞礼、读祝各官具玉帛于篚,贮香于盘,祗竢太和门外。太常寺卿率属赞事殿内。至时,诣乾清门启奏。皇帝御龙袍衮服, 中和殿视版, 御衮服。如遇忌辰,惟太庙祝版御常服阅视。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38



国朝宫史续编 二二六

大祀, 虽照常斋戒, 而不亲宿斋宫。若各衙门本章概不呈进, 恐致事多积压。嗣后凡遇斋戒日期,

如圜丘、祈谷、常雩亲宿斋宫之日,各部院仍照向例不进本章;至方泽、太庙、社稷,致斋三日内,除刑部不必进本,及各部院、外省本章有关涉刑名者俱不呈进外,其余寻常事件,着各该衙门照常进本。卽以本年方泽大礼为始,着为令。

  初七日,奉谕旨:礼部具奏五月初一日夏至方泽大礼,高宗纯皇帝升配事宜一折,于祭日先诣高宗纯皇帝神牌上香行礼,尚未周备。上年冬至,恭逢圜丘大祀,祗奉高宗纯皇帝神牌升配,朕于前一日恭赴天坛斋宿,卽敬诣皇穹宇拈香,随至高宗纯皇帝神牌黄幄敬谨行礼。今春祈谷升配,前一日,先诣皇乾殿,次诣神牌黄幄,礼节亦同。今方泽大祀,高宗纯皇帝升配地坛,因每年例系在宫内斋宿,礼部请于祭日先诣神牌黄幄行礼,视升配天坛礼仪尚缺先期致告一节,朕心殊觉未安。因思地坛于乾隆十七年初建斋宫,皇考曾诣斋宿一次,彼时新栽树木,尚未成阴,随从官员致有受暍者,皇考俯加体恤。以后夏至地坛,俱卽斋宿宫内。祭日,始诣坛行礼。此次升配前一日,自应先期致告,若礼毕仍还宫,于义未合。若住宿坛内斋宫,虽属正理,但随从之王公、大臣、侍卫人等,车马喧阗,其时高宗纯皇帝神牌黄幄恭设北天门外,相距甚近,实不足以昭虔肃,心实不安。再四思维,惟有前一日阅祝版毕,还宫办事后,朕由东华门恭赴皇秖室拈香,随至高宗纯皇帝神牌黄幄行礼毕,卽诣雍和宫斋宿。其随从王公、大臣、侍卫等,亦可就近致斋。朕于次早恭诣地坛行礼,庶圜丘方泽升配前期致告之仪,既昭画一,而礼缘义起,节次更为详备。着礼部遵照此旨,于

书名:大清畿辅先哲传 上册 页码:431

 尼其行,弗顾也。居父母丧,悉从古礼。

五十九年,中顺天举人。乾隆七年,壬戌会试,同考官任启运荐第一,不得。十二年,谒选得陕西石泉知县。县在万山中,民性朴野。具庆课农桑,兴教化,舆颂翕然。金川兵起,石泉当孔道,念供应疲敝,破产偿之民,忘其劳,积劳致病卒。

具庆性严而接物和厚,束修励行,唯日孜孜,虽屏绝声华,名重天下。少从父宦都门,读书天坛,与湘潭陈鹏年结交,以实学相砥砺。雍正七年,诏内外臣工各举所知,苏松道王澄慧欲以具庆应诏,力辞。具庆于学尤精易礼、洪范。其论政首推郑子产,及其治石泉,或颂曰子产复生。少即有志正学,中年以后,读书日富,观理日

亲。于天人性命学术异同之故,灼然洞见其所以然,退而反求诸身,一 一得其本原。

尝言浩然之气,当以卓然之志贯之。又言为学宜先辨义利,义利明,然后不汨于俗学。又言朱子、阳明末学强生畛域,实则朱之穷理物,王之致良知,皆所以复吾性而已矣。故学以性为主,则朱王之见可以不生。著正学论二篇,辨其所从生,而推之至于其所终极。识者谓自韩愈原道、石介怪说以后,未能或之先也。著有四书惕中录、尚书日思录、读易自考录、孝经章句、孝经外传、仪礼经传通解、礼记类诠、洪范论、荀子大醇、子产言行录、求志山房诗文稿诸书。

王定柱 边廷英 杨亶骅

王定柱,字于一,号椒园,正定人。乾隆四十二年举人,五十五年进士,选授云南师宗知县,

书名:大清畿辅先哲传 上册 页码:162

省。近来资送流民回籍,途中虽暂资糊口,而归乡仍无计谋生。请敕奉天、山东、山西、河南等处各府州县,流民入境,仿宋臣富弼知青州法,随宜安集,或耕旷土,或作工程,务令遂生,免填沟壑。倘故乡丰稔,流民情愿复业,则给以路引,听其自归,毋庸押送。至于兴工代振,原救荒善策,直属应修城工三十余处,请酌量兴筑,俾资民食力佣工,更为有益。并请仿照雍正五年营田事例,于江南捐限届满之时,改于直隶收捐助振。诏下大学士、九卿、科道议行。七月,疏言:近日士不务学,多以夹带获中,竟有才识之无已登高第者。即素称能文之士,亦相率效尤,不但鉴衡淆实,而苟且侥幸之私中于人心者,为患甚大。请敕礼部、顺天府、步军统领、五城等衙门,先期出示申明禁谕,点名时特派近信大臣监同查察,官卷、旗卷一体严搜,仍约束兵役不得凌辱刁难。监试官徇纵者,即指参勿贷。得旨允行。

十二月,迁工部右侍郎。十年,调刑部,寻因门客沈文杰行贿事,部议革职,予杖徒。特旨宽免,勒令回籍。宗万自念年逾四十,再起再斥,恩不可屡幸,归里后,筑室于老屋旁,曰蔬圃。杜门扫迹,有终焉之志。越二年,坐族子与里豪讼田事,罚修固安城。于是,尽鬻其田宅,给工费,犹不足,官限且满。上怜其穷,特赏帑金四千,俾竣事。十六年,起授侍讲学士,十七年,因事调用。十八年,补鸿胪寺少卿,迁太常寺。二十二年,以天坛递香失仪,降二级留用。二十四年,迁光禄寺卿。秋,得失音疾,九月卒,年五十有五。

宗万书法力追晋人,得其韵度,每奉敕写经书及自进诗册,辄蒙褒异,赏赐无

算。励氏父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45

门之炮,旗随起,夜则悬灯。一门炮起,各门炮声咸应。尔时曾将科条颁存各衙门,历年既久,人无知者。余因按照原折译汉,使人易晓,奏明发刻,谓之《白塔信炮章程》,颁给京城大小文武各衙门一体存案。可知当日之为此奏,老成谋国不讳言兵也。

41太和门外,东为石亭,西为石匮。一日上自天坛还宫见之,以问南书房翰林,莫知其名。或以语彭春农,春农举《阅微草堂笔记》中云,曾闻之督三殿工者言,其中多朽粟,纪文达公断以为嘉量。后穆鹤舫亲往视,以告春农,言匮之盖非构架不能启,文达之说亦未确。春农曰:‘地近起居注,其石室金匮之意乎?’是或一说也。

42坤宁宫食肉,惟王、贝勒等及一品大臣方列名牌,请派二品者,惟军机大臣及值南书房者方与。每岁除夕保和殿,上元正大光明殿筵宴,蒙古亲藩,满洲一二品武职大臣,同许入座。嘉庆七年上元,特许一品汉大臣入宴,后以为常。

43赐福苍生笔,圣祖仁皇帝旧物也。余癸丑入翰林,课《锡福苍生赋》,以题为韵,同人皆不得解,请之馆师,知为康熙年漆管大笔之名。故事:圣驾于每岁十二月朔,诣阐福寺升香,回建福宫以此开笔,书‘福’字一,又易笔书‘福’字九,因阐发此意。迨余入南书房,亲见此笔,亦椶制也,而纯粹异于他毫,想见挥洒如意。漆管金字刻‘赐福苍生’四字。嘉平朔日开笔,乃在重华宫,此笔所书福字无定数,惟珍重不多书,专贴宫庭,

恩福堂笔记卷上三五

书名:光绪延庆州志 延庆州乡土志要略 页码:249

北路共领三十五村,户一千二百八十,口六千九百二十。

村名

北关属西北里,距城半里许。李家场〔六○〕属西北里,距城一里。下水磨属西北里,距城一里。

四至

东至八里店八里,南至州城半里,西至下水磨半里,北至李家场半里。

东至广积屯八里,南至北关半里,西至下水磨半里,北至王家庄一里。

东至北关半里,南至西关半里,西至窑头半里,北至王家庄一里。

八到

东南至东关一里,西南至西关一里,东北至米家堡八里,西北至东〔五九〕五里营五里。东南至东关一里,西南至窑头一里,东北至上水磨半里,西北至河半里。

东南至州城半里,西南至小店屯二里,东北至李家场半里,西北至天坛半里。

街道

东西街一。 东西街一 南北街一

户口

户三十七,口二百零九。 户二十七,口一百四十二。 户三十五,口一百三十二。

田赋

共地二顷五十亩。共地一顷四十亩。共地一顷。

井泉

山川 护城河在村南,自西来东下。 村西有小河,自北来南下。 村东有小河,自北来南归护城河。

庙宇

龙王庙在村中。

五道庙在村东头。

延庆州志卷二二一三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122

误差,人众中缺一人,上亦不觉也。】至天明祭毕,应差人皆去,斋宫门已由礼部执事人封锁。去已久,志公始觉,于是大声亟呼,坛地既辽阔,又无人役,幸门外有志之车马来接,询问,始知斋宫门内尚闭一人。现差役到礼部请钥匙开锁,始将此公放出,不然几乎饿死天坛中,亦能为之请恤典乎!【志公为余远戚,曾闻其家人言之甚详。】

故事:引见官员,例由吏部带领,应着蓝袍天青褂,挂朝珠,每逢朔望,及五日、十日,着补褂。遇夏季,穿亮纱,或伏日,穿葛纱期,亦照例着蓝实地纱袍,以亮、葛二纱皆不足蔽体也。朝珠不准用有节者【即每个珠颗以绿圈界之。】。若有花翎、蓝翎人员,其翎管只准用白玉,其翡翠或带皮子玉者,皆以违例论。至召见,大致服色略同。惟长袍不一例,蓝者、深驼色、浅酱色者,皆可着,亦配忠孝带【俗称荷包手巾带。】。

当年文武衙门,每日按班入朝值日,文署八日为一周,武署十日为一周。文衙门:一吏部、翰林院,二户部、通政使司、詹事府,三礼部、钦天监、宗人府,四兵部、太常寺、太仆寺,五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六工部、鸿胪寺,七理藩部、銮舆卫、光禄寺,八内务府、国子监。原有内阁值日,道光朝罢之。此文官衙门次序也。武职衙门,则由镶黄旗为首【皆统满洲、蒙古、汉军三者而言。】,次正黄旗,三正白旗,四正红旗,五镶白旗,六镶红旗,七正蓝旗,八镶蓝旗,九侍卫处,十八旗两翼。【此为护军、中前锋、左右翼及八旗之统领,所称十堂者也。】以上各值日衙门,有事则奏折,无事则递无事片,各长官皆须预备召见,而召见者不恒有。遇有紧急公事,虽非值日,亦可加班奏事,此例至宣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121

乖戾,然胡涂不至于此,盖另有缘因在。何以汉巡城御史无处分,是劝之不听耶?抑是日未到署耶?其兄瑞璥,字藴山。官礼部郎。尤有神经病,夙笃信星相等术,每日睡卧,夜夜迁移,及出门拜客入署,皆须研究方向,宜向何方吉,或不宜出行,虽遇公事亦告病假。盖其兄弟皆一种怪物,非但不近乎人情,且不祥也。

李若农侍郎【文田】,当咸丰己未科,来京会试,祷于正阳门关帝庙。签语有“名在孙山外”,自以为此次必落第耳。及发榜,中进士高第,此签实不灵验。至殿试,状元为孙家鼐,榜眼名孙念祖,李氏得探花,实列二孙之后,与签语真巧合也。此闻之粤中耆旧云。

春小楼太守【庆】,继莲畦方伯布政之尊人也。曾为河南知府,以性情乖戾,办事操切,为上官所劾【事在同治年。】。居家三十年,日以饮酒观剧为乐。光绪丁丑,莲畦成进士,为工部郎,兼军机章京,此老仍出入广德楼柜房,独踞一室【避嚣之意。】,非老友不得入与谈。其听戏之癖,不可解,谓其好也,则每一伶人出,必骂之,至有不堪者;谓其恶此辈也,又何必日日观之。即此一端,足见其人性情乖戾也。★【继莲畦由工部郎中,外简湖南长宝道,升江宁布政使,忽升新疆巡抚,经端午桥奏保,调回安徽巡抚,未到任,卒。】

志宝臣公爵【钧】,为六额驸景寿之季子。所袭承恩公,盖孝贤纯皇后之荫爵。官乾清门侍卫,兼副都统。人极懒惰,且有大员褊急性情,与同僚多不合。某年,光绪帝祭天坛,宿斋宫,例由御前侍卫及乾清门侍卫于门洞两旁值宿。午夜,应起对引后护之差。志于是时酣眠未醒,同人皆不呼之。【虽属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46

其他皆用满钿;孀妇及年长妇人则用半钿。

礼服,脚下应穿高底绣花靴,其色红绿黄蓝皆有,仅靴甬短于男靴,过踝而已。晚近趋于简便,皆穿绣花平金鞋,然非高底不可。

褡忽【满语。】即反穿貂褂。【另有玄狐一种。】普通貂褂皆天青或元青为表,正穿反穿皆可。褡忽则月色托子【即里也。】,左右开衩,各缀飘带二条。皇帝祀天坛,及元旦各处行礼,随从官皆着此褂,上加貂披肩,下穿貂朝裙,皆皮向外。至玄狐者,惟帝得穿;特许都察院总宪【左都御史。】穿。此则闻之故老所云,未经目睹。

车有方车,有四尺长辕车,有三尺八大鞍车,有三尺六小鞍车。以上所说尺寸,皆以车厢为度,前辕后椅,不在数内。方车围用绿呢,上顶有缨络网,妇女遇大典时所乘者。四尺长辕车围用蓝色红障泥【俗呼拖泥布。】,多旁开门【亦有正门者,凡遇旁门,车左右皆有。】,此则各部长官所乘者。前有引马,后有跟马。御车之夫不得跨沿,皆牵骡而行,谓之拉小拴。尚有一参加车夫,谓之双飞燕。此阔官也。三尺八大鞍车,男女皆可乘坐,惟五品以下官则用绿油障泥。三尺六小鞍车,谓之要车。上者驾快骡,表里无不华美,官员所乘,前有引马,在车之右,则非若大鞍之式。其马与骡只差一头,谓之旁顶马,行走如风,足显轻肥风度也。【北方曰率,南方曰标。】下者胥吏仆夫所乘,备一种车而已。车轮有中挡、后挡之别。【无前挡者。】后挡车,人乘之舒适稳妥,而骡曳之费力,不能快行。方车、长辕车皆如此。大鞍、小鞍皆中挡,为其行走便利也。【辕之下有勾心四根,此搭挡处,故前后可随意挪动,按月修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393

花间风月好,打球场上自年年。〔二二〕

帝京午日歌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闺女妍饰,簪以榴花,曰女儿节。五日之午前,羣入天坛,曰避毒也。或南耍金鱼池,西耍高梁桥,东松林,北满井,各饮醵熙醉。见《帝京景物畧》。余有丁

都人重五女儿节,酒蒲角黍榴花辰。金锁当胸符当髻,衫裾簪朶盈盈新。长安街道人人趋,三条九陌无断尘。赤日中天万户动,椶藤清道骑官从。高肩大轿风奔驰,五侯七贵相迎送。陌上相望不相知,络绎返寻海子湄。隐隐朱楼围翠幰,深深金谷驻襜帷。买笑追欢日不足,喧过通衢喧水曲。蹋归百草毒可禳,系出五丝命可续。结缕仍将艾叶悬,祓祥却把兰汤浴。我来戚里列侯家,眩恍疑乘天汉槎。画壁丹楼池砌白,朱鱼翠鸟绮䟽斜。竟日淹留天欲暮,纷纷轩驷红尘度。公子王孙合沓归,摩肩击毂忘来路。人生行乐须及时,汨罗之人非所为。

燕京五日走马歌京师天坛,游人极盛,竞以骑射为娱。内廷自龙舟之外,则修射柳故事,名曰走骠骑。见《野获篇》。程正揆

大风柲发黄尘起,緑柳平堤驰騄駬。尾项提顿镮勒鸣,健儿骑过长安市。手挽㕲嗽鹰相

卷四七九五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335

夜,东皇鸾辂驾灵风。何如得接云霄去?一看烟花绕禁宫。《蜕庵集》

立春日寓北方赋雪吴 澄

腊转洪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剩添吴楚千江水,压倒秦淮万里山。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草庐集》

人日书怀元 淮

丽日池塘冰水消,嫩红娇白见芳苗。郊原雪霁东风软,篱落梅残碧玉雕。便好踏青穿细草,不妨携酒骤鸣镳。遥怜九曲沙堤畔,多少鹅黄上柳条。《金囦集》

人日立春赵孟俯

今年人日与春并,人得春来喜气迎。宫柳风微金缕重,御沟冰泮玉鳞生。阴消已觉余寒

卷四七三七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249

三里河李园小集三里河,在元代名文明河。接通惠河,为漕运故道。今铁闸尚存。见《春明梦余録》。三里河在天地坛前,去通州五十里,地形高通州一丈九尺。见《病逸漫记》。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直抵张家湾烟墩港。见今天坛北芦苇、草场九条巷,其地洼者,皆河身也。但附近势家庄园,故成化六年,杨茂虽议置坝而不行。成化十二年,又令踏勘,势家贿钦天监,以为地居都城子午方位不便开。不知三里河在都城巽巳,实非子午方也。见《桂文襄公奏议》。三里河故道虽已成陆,雨后犹停潦泱泱也。武清矦李公引水入园中,园遂以水胜。见《帝京景物畧》。刘同升

小桥行过柳溪湾,为访园亭竟日闲。出郭已知依緑水,登楼更喜见青山。寒泉落木疑丘壑,瘦马深衣自往还。剩采东篱寻旧约,君应无梦到尘寰。《两朝遗诗》

侍驾泛通惠河联句通惠河之源,出自昌平州神山泉。引入都城,出文明门,过大通桥至通州。元都水监郭守敬所开,以免通州至都五十里陆挽之费。见《元史》。明成化十二年,平江伯陈鋭浚通惠河,漕舟曾至大通桥下。后因黑青之说,事竟阻行。见《水部备考》。嘉靖六年,巡仓御史吴仲言汉、唐、宋漕运皆从汴、渭直达京师,未有贮仓庾于五十里之外者,请急修通惠河。礼部尚书桂蕚疏称:修通惠河不便,请改修三里河。上以桂蕚疏示大学士杨一清、张璁,一清等俱主修通惠河。七年河成,漕运直至都城者一百九十九万三千八百有奇,省脚价银十一万三千三百余两。见《世宗实録》。嘉靖丁亥,吴仲奏修通惠河成,上登舟观之,大学士张璁等联句以闻,上喜,给光禄馔,又赐御膳焉。见《帝京景物畧》。张 璁 杨一清 翟 銮

卷三六五一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311

西风罥藤如罥索,急雨穿棚如穿幕。树梢投地水溅珠,葛衫吹上毘卢阁。乍黑乍丹云态多,骤寒骤燠天公疟。热席得雨亦快人,愁杀山僧卖花蕚。

和黄平倩寒字时平倩有文君盘,出以行酒。见本集。前 人

临卬酒垆卓氏盘,携向禅堂醉里看。橘皮蟹爪未足云,分明远山秋水寒。残膏剩馥沾唇吻,引得青娥入肺肝。世远物微不可知,且欲借此为乐端。百盘一吸无余沥,奔走有若顺风湍。醉中逸思不可止,援却老僧新竹竿。书空十丈作凰字,平地跃跃飞生鸾。《中郎集》

集张园分得对字太傅惠安伯张元善园,在嘉兴馆西二里。牡丹、芍药各数百亩。花时,主人制小行兜,供游客行花塍中。见《燕都游览志》。袁宏道

秋芳老尽枯香在,缸花夜暖朱丝佩。洞庭橘子割霜寒,碧椀青盘雅相对。钩月半牎吐薄

晖,长眉小史换宫衣。金炉火急焦声碎,杯面鱼珠点点飞。《中郎集》

饮韦园柰子树下〔四四〕京师七奇树,而韦园柰子树其一也。天坛之拗榆钱,其钱以秋显;灵宫之折枝栢,雷披一枝折而不殊。报国寺之矬松,卧佛寺之古娑罗,合韦园之海棠、苹婆,以及寺后五里之柰子而七。见《帝京景物畧》。雷思霈

卷二三〇一

论乾隆时期天坛祭天制度的发展

<正>中国祭天制度始自西周,延续千年,至清代继续发展完善。清乾隆皇帝统治时期,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其在位时期国运昌隆,"康乾盛世"达至鼎盛,乾隆对天坛祭天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包括扩建圜丘,改建祈年殿,新建圜丘坛门,建斋宫寝宫等一系列工程,从而形成今日天坛的基本格局。对祭祀期间的各类仪制也进行了重新规范,加强对祭祀乐舞生的管理和约束,对祭天器具外形材质进行规范,等等。乾隆对祭天建筑、仪制的更定最终延续至清末,在祭天制度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天坛:说不尽的玄机

天坛,有无法超越的信仰,有无法抗拒的皇权,有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精髓,更有独特的建筑理念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可以说,天坛所涵纳的建筑思想和建筑技艺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其背后,又蕴含了怎样令人叹为观止的智慧? 

天坛斋宫

<正> 祭天,是封建时代国家大典。北京天坛,就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每年冬至,皇帝都要到天坛祈祷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祭天前三天,皇帝又必须先期走出皇宫住进斋宫,进行斋戒。斋宫,是天坛的组成部分,在西天门以南,是一处坐西朝东的小宫殿群。明永乐十八年修建,叫天地坛。古人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于是就用天坛北面的圆形坛墙表示天象,用南部方形的坛墙表示地象。明嘉靖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