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继德堂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毓庆宫,古代宫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宫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系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添建大殿1座并游廊、抱厦,嘉庆六年(1801年)继续扩建,光绪十六年(1890年)和二十三年(1897年)加以修缮。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80

雪,翟车止门外不即入,又不令传免。久之,袁淑妃车至,即传入相见,且故为好语谢之去。于是始传妃车入坐朝之,朝已遽下无他言,妃大恨,向上泣诉。上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推后仆地。上寻悔,令贵妃省愆,退居启祥宫,三月不召。既而后在永和门看花,请召妃,上不应,后遽令以车迎之,乃相见如初"。按:《日下旧闻》引《悫书》,坤宁宫皇后所居,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是永和乃田妃之宫,景和乃周后召妃看花之门也。永和门"永"字当作"景"。

[二] 《国朝宫史》:"乾隆元年上谕:朕闻前有皇太后之弟谢恩,竟进苍震门内,尔等查

明。嗣又奉谕,苍震门亦系宫闱之地,未奉旨意,岂可擅将外人领入门内,将来移居慈宁宫,若如此轻易带领,成何事体"。

校勘记:

① 大成左门之东 大成,原误为"出咸"。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五引《国朝宫史》改。

② 门中向南为天穹门 此句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五引《国朝宫史》增补。

① 千婴门之北有殿宇五所"所"字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五引《国朝宫史》补。

日精门长街之南,向东为仁祥门,又东相对为阳曜门,正中为斋宫,[凡]大祀致斋于此。再东为毓庆宫,乾隆六十年,仁宗受封皇太子后,自撷华殿移居此宫。德宗登极后,几暇读书于此。东室西向者为继德堂,东大[次]室为味余书室,①再东为知不足斋。宫前为祥旭门,再南为前星门,祥旭门内为惇本殿。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52



国朝宫史续编 二四二

御制进宫斋戒诗 丙辰

初承大祀肃虔恭,跸启西郊入法宫。稼穑力田四时首,天人交感一诚通。祈辛省岁丰登祝,出

震乘春品汇融。三日清斋致寅畏,为民精意体皇衷。

御制味余书室斋宿诗 丙辰

  韶光度春孟,节候益和暄。斋居临仲月,清跸启御园。书室宜静憩,澄观涤心源。释奠仰至圣,右坛民社尊。承旨致虔祀,主敬恒存存。愿希寸诚格,甘泽春夏蕃。洗兵靖苗逆,润陌耕犂翻。诞敷造化力,丰稔蒙天恩。

御制初夏斋居诗 丙辰

  人君统万方,敬天第一要。呼吸皆感通,明旦时临照。雨露蒙沾濡,日月荷焜耀。■躬沐昊慈,寅承凛父教。尺度慎身心,克勤力仿效。祀典肃虔恭,继泽昭祈祷。敬望连春膏,沛然感大造。入春以后旸雨,维时二麦蕃滋,大田亦俱播殖茁发,惟望继沛甘膏,以资接润,倍庆丰登,益拜昊慈鸿佑。

御制斋宫静坐成咏 丙辰

朱鸟司南日正长,斋居清閟敞虚堂。观心宁静思承祀,恭已端严念答阳。松荫玉阶微拓影,茗

调石鼎淡闻香。铜龙昼漏徐徐转,默念流光物我忘。

御制继德堂斋居诗 丙辰

命名继德义深长,敬述寸衷刻不遑。斋宿季秋临禁阁,那居永夏驻山庄。避暑山庄,皇父赐书,所居堂额,亦名继德。 额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101



国朝宫史续编 五六

贮十五箱。现在皇考高宗纯皇帝硃笔, 又共有一百八十四箱。若统归红本处存贮, 则日积日多, 几

成充栋,且箱只亦大小不齐,殊非敬谨尊藏之道。除现在每年各处存缴硃笔,仍交红本处随时存贮,以备查核外,所有先朝硃笔,恭请至太和殿东夹室,永远尊藏。着派总管内务府大臣恭查皇祖世宗宪皇帝、皇考高宗纯皇帝两朝硃笔,应分贮明黄油宽大板箱共若干只,即行如数董造,敬谨装贮,届时奏闻,择吉恭备彩亭,敬将皇祖世宗宪皇帝硃笔由红本处请至乾清门外,舁往安奉。皇考高宗纯皇帝硃笔,此时应暂贮实录馆,毋庸缴进。届时一体恭备彩亭,即由实录馆请出,舁往安奉,亿万年永远遵行。

  嘉庆十四年十一月初七日,军机大臣面奉谕旨:重华宫本西二所,为皇考高宗纯皇帝潜龙旧邸,至即位后,诏升为宫,实为吉祥初地。每岁新韶庆节,嘉与臣工等乐衎赓吟,数十年举行盛轨。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内,曾经钦奉谕旨,以世世子孙惟当永远奉守,毋事更张。至东五所为年少皇子、皇孙等公共所居,若照重华宫之例,另行兴建,不特宫墙四围别无隙地可以廓展,亦非朕垂示后昆之意。圣训煌煌,奕祀所当敬守。朕从前为皇子时所居之处,如东华门内撷芳殿之中所,宫内之东头所、二所,福园门内之西北所,现在仍准皇子等在彼居住。惟毓庆宫系朕于乙卯九月仰蒙皇考高宗纯皇帝敕立为皇太子后,于是年十一月特命由撷芳殿移居,并蒙赐额继德堂,锡福凝祥,始基于此。迨丙辰元旦,寅承大宝,训政三年,朕尚在此宫居住,是则非东五所诸屋可比。是以自嘉庆四年之后,略加修葺,以备几余临莅,不复令皇子辈居住,所以杜中外揣摩之渐,不得不然。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4



国朝宫史续编 四九八

临幸时所赐, 乾隆六十年十月请入, 恭悬于此。皇上御书惇本殿敬纪诗:

九经要义重亲亲, 惇叙本枝溥圣仁。尽孝弟忱大干建, 以天下养寸心纯。泽周遐迩人民感, 寿

庆期颐茀禄臻。殿额日瞻诗敬纪, 诞敷帝德徧含淳。

  东西暖阁皆供佛。东佛堂, 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 慧灯朗照诸天晓, 甘露长涵大地春。' 西佛堂, 皇上御书匾曰:' 调御能仁'。后殿为毓庆宫, 正中南向皇上御书联曰:' 就傅幼龄居, 前星继照; 慎储家法守, 旧地重华。

御制毓庆宫记

  紫禁东偏, 地当左个, 为毓庆宫。雍正年间, 皇考同和恭亲王奉命居此宫。至乾隆年间, 予与诸兄弟子侄同居者益众矣。实诸皇子、皇孙养正毓德之那居, 非予一人武功庆善之潜邸也。敬溯庚戌正月三日, 谕以' 重华宫为兴祥之所, 即归政以后, 亦尚思年节重临, 奉时行庆, 世世子孙, 惟当永远奉守, 毋事更张。至东五所内, 为年少皇子、皇孙公共所居, 若照重华宫之例, 另行兴建,不特宫墙四围别无隙地可以廓展, 且亦非朕垂示后昆之意。' 仰见我皇考垂裕贻谋, 昭兹奕禩, 世世所当敬守。然今之不令诸皇子居此之故, 则不可不明示予意也。予在潜邸时, 宫中曾居毓庆宫及千婴门内之头二所, 后移居撷芳殿之中所, 今皆仍循其旧, 遵训曷敢少易哉。岁乙卯九月三日, 宣谕立储, 于十一月十八日命自撷芳殿移居毓庆宫, 复赐额继德堂。丙辰元旦, 寅承大寳, 日侍寝门之膳, 敬申定省之忱, 胥自此宫趋诣, 诚古今未有之盛事也。我皇考曾着储贰金鉴一书, 立万世之大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5



防,为熙朝之良法,予之不令诸皇子居此宫者,亦敬法皇考慎简元良,维持久远,非敢别有创造,为几暇游观之地。敬申此义,书于宫庭,观斯记者,亦可知予承先垂后之深意矣。系以铭曰:

  寅荷天眷,渥承考慈。继德爰处,受福无涯。书成金鉴,念兹在兹。既屏窥测,庶杜猜疑。岂图逸乐,匪事游嬉。竹苞松茂,桂栋云楣。国祯家庆,巩我邦基。子孙永保,敬守良规。

御书毓庆宫述事诗

左个青宫额毓庆,髫龄于此十年居。予五岁卽蒙恩赐居此宫,至十五岁始移住东二所。改元训政恩难报,养志承欢愿未舒。

乙卯九月三日,蒙恩封皇太子,命居毓庆宫,赐额继德堂。丙辰元旦,改元嘉庆,命卽皇帝位,日聆慈训,侍膳承欢,方冀永侍春晖,孰意追攀不及,又逾两年之久矣。

民社关心继大德,经书载道味三余。味余书室,予昔日书房旧额,今移置此室。几闲临莅存深意,敬体考衷慎建储。

  毓庆宫,系康熙年间建造,为皇太子所居之宫。至雍正年间,皇考及和亲王亦曾居此。乾隆年间,予兄弟及侄辈自六岁入学,多有居于此宫,至成婚时,始赐居邸第,此数十年之定则也。予蒙恩独厚,自乙卯至己未,居此四年。今虽居养心殿,若仍令皇子居毓庆宫,致启中外揣摩迎合之渐,大非皇子之福。敬遵我皇考历年所降之旨,于建储一事,万分慎重,永守勿替。此予留置毓庆宫为几暇临幸之处,意在杜邪心,息诐说,非为游览消遣也。嘉庆辛酉孟春月御识。

御制新正毓庆宫诗 丙辰 以后 按年续载。

开韶喜气满宫庭,畅发三阳候始青。绮旭徐移瑶砌影,和风静袅御炉馨。辉煌彩胜依椒壁,馥

郁唐花透玉瓶。福地承恩毓嘉庆,祯祥敷锡万方宁。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六十 四九九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7



紫禁东偏髫岁居,何期圣泽独施予。宫接紫禁斋宫之东垣,向为养蒙之地。予髫龄时亦曾居此,乙卯夏间,皇父重命缮葺,是年九月,恩旨建储,予遂蒙赐居,仔肩重寄,笃念肯堂,

庆幸之余,常怀敬惕。 沐恩志切肯堂构,承训心怀辑里闾。毓德危微稽典诰,庆丰积蓄始耕畬。深宫晏坐筹民瘼,后乐先忧意漫舒。

御制毓庆宫敬述 戊午

  髫岁曾居此,诗书昕夕吟。敬承皇父泽,巨任勉寸忱。自惭才梼昧,抚字曷克禁。日聆庭训切,䌷绎复讨寻。遵循期永久,天恩时懋钦。毓庆应嘉兆,斯干歌矢音。

御制毓庆宫忆昔有感诗 壬戌

髫龄即居此,训政复三年。

永慕慈恩厚,常思考泽延。龙光昌厥后,燕翼继于前。薄德衷滋惧,安民为政先。

御制毓庆宫叠戊午旧作韵 壬戌

  法宫左个依丹禁,绮旭满窗忘冱寒。省岁愁多旱涝患,临民未觉室家安。殚心测度羣情幻,图治辛勤九宇宽。宵旰不遑恐辜德,力行身体作君难。

御制毓庆宫宴坐作 癸亥

初韶多暇玩年光,春转玑衡泰运昌。书笥诗囊探旧迹,竹炉茗椀发新香。昔时深沐慈恩厚,此

日常怀圣泽洋。福地亿龄传盛事,建储考训守毋忘。毓庆宫予于髫龄时曾蒙赐居,嗣于乙卯岁正名储位,赐额继德堂。今虽帝居中御,而兹地仍为临幸之所,实仰承皇考不

豫建储之意,为我大清万禩不易之法守也。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六十 五〇一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8



国朝宫史续编 五〇二

御制春日毓庆宫诗 癸亥

丹禁春和盎,宫庭丽景谐。惠风扬珠树,暖旭绚瑶阶。煑茗延新爽,观书寄静怀。寸衷系民

事,愿协雨旸佳。

农功起南亩,力作庶民劳。心轸茅檐下,身居魏阙高。曷能苏困苦,尚未靖逋逃。年稔羣情

定,可纾宵旰忉。

东室西向,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插架牙签照今古,开编芸气吐芳芬。'幅书圣制宴坐斋中偶

尔成咏:

岁月堂堂忽六旬,书窗昔日忆修身。宵衣旰食兹谁代,夕惕朝干切己频。大率懒为高兴事,不

期喜用长年人。金刚不住念深契,却住勤民一念真。

  右诗幅,亦为皇上藩邸时所拜赐,后居是宫请入者。北向联曰:'非留游目骋怀地,时切承先启后心。'西室南向联曰:'一室常延九宇庆,四时惟念万民安。'过穿堂为后殿,高宗纯皇帝赐额曰: '继德堂'。东室联曰:'知人则哲,安民则惠;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乃皇上御书也。

御制继德堂诗 丙辰

大德愧难继,仰瞻祇自惭。寅恭寸心凛,恩泽万方覃。城市春光满,肖翘生意含。授时思曰

肃,畿甸溥和甘。

御制继德堂斋居诗 丙辰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9



  命名继德义深长, 敬述寸衷刻不遑。斋宿季秋临禁阁, 那居永夏驻山庄。避暑山庄皇父赐书,所居堂额亦名继德。额同境异心无逸,德薄位尊体自强。庭训日聆凛遵守,诞敷仁寿徧遐方。皇父纪元建号乾隆,干行至健,备具四德。予仰蒙付托,日聆慈训,惟自强不

息,夙夜敬承,冀寰宇同游仁寿尔。

御制继德堂静坐成什 丁巳

迟迟昼景日初长,静下书帷玩典章。德礼心符境高远,君师道合意包藏。授时又盼霏甘雨,靖逆渴思殄寇狂。冬春雪泽优沾,田畴透润,但时届雨水,东作方兴,得应候之雨,于农功更当有益。至郧襄教匪逆首久应俘获,达州匪徒亦当剿净,连日未见军报,跂望喜音,倍为殷切耳。继德钦瞻御题额,爱民勤政寸衷蘉。

御制继德堂有会诗 丁巳

  安安息万缘,至静通幽隐。返照透虚灵,外诱慎牵引。察理公则明,遇事必勤敏。圆镜发容光,磨炼功夫尽。物来无遁形,妍媸为标准。养气纯浩然,观心自平允。善继岂易言,德化孚庶尹。

御制继德堂自箴诗 丁巳

继德颜堂义深远,心存肯构迪前光。先言追绎持精一,庭训亲承敢怠忘。典则昭垂奕代守,威

仪敬慎万夫望。居高御下衷常凛,图易思艰刻不遑。御制继德堂述志诗 丁巳

五朝承骏业,大德洽生民。堂额钦父命,善继凛予身。肯构非易事,君难古训陈。小子实梼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六十 五〇三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117

(2)重修太庙前后中三殿 嘉庆四年(一七九九)高宗及孝贤、孝仪后升神太庙,重修前后中三殿,并两庑配殿。(注一)

(3)重修斋宫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重修斋宫,并添建继德堂一座。(注二)

(4)重修午门 同年,重修午门。(注三)

(5)重修养心殿等宫太和等门 嘉庆七年(一八〇二)重修养心殿、储秀宫、延禧宫及上书房;又重修重华宫及建福宫、太和门、昭德门、贞度门、重华门,又重修宁寿宫。(注四)

(6)修仁寿宫 嘉庆十五年(一八一〇)修仁寿宫。(注五)

(7)重修大高玄殿 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重修大高玄殿。(注六)

道光一朝,工事盖寡仅十七年(一八三七)重修圆明园三殿,较为浩大。(注七)咸丰即位,

注一 清会典八六四。

注二、三、四 清会典八六三。

注五、六 嘉庆一统志。

注七 道光东华录。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105

宁寿宫 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成 嘉庆一统志

乾清宫 交泰殿 昭仁殿 弘德殿 嘉庆二年(一七九七)重修 清会典八六三

太庙前后中三殿 嘉庆四年(一七九九)重修 同上

斋宫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重修 同上

继德堂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建 同上

午门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重修 同上

养心殿 储秀宫 延禧宫 上书房 重华宫 建福宫 太和门 昭德门 贞度门 重华门 宁寿宫 嘉庆七年(一八〇二)重修 同上

仁寿宫 嘉庆十五年(一八一〇)修 嘉庆一统志

大高玄殿 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重修 同上

南北海工程 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勘修 清史稿德宗纪

太和门 昭德门 贞度门 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修 清会典八六三

宁寿宫 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修 同上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35

殿西稍北为亭,为斗坛、延晖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前有池。斋西有澄瑞亭,其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东向,七楹。东北向,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即琼苑西门。殿北为承光门,北向,门外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正中为顺贞门。

《宸垣识略》

明宫室坤宁宫,北有围廊,曰游艺斋,与御花园相接。其钦安殿后顺贞门,即坤宁门。今改围廊为坤宁门,而界御花园于外,则钦安之奉玄武,更严肃矣。

其北即神武门。(图十五)

图十五 神武门

内东路

由摛藻堂侧有门,往南转东曰大成左门。入门有钟粹宫。

《故宫图说》:

钟粹宫原名咸阳宫,为皇太子居处。前殿曰兴隆宫,后殿曰圣哲殿。明隆庆间始更名,清仍其旧。钟粹宫为东六宫之一,自德宗后居此,遂袭称为正宫。住所中有御书匾额“澄心正性”,东配厢额书“膺天庆”,西配厢额书“绥万邦”,与西路长春宫略似。至宣统后,移住储秀宫。今改作陈列宫中珍藏历朝名人书画之处。

东为景阳宫,两宫中有夹道,向北有门,曰千婴门。北面群屋一排,曰如意馆、寿药房、敬事房、四执库、古董房。景阳宫后有御书房。东为玄穹宝殿,殿祀玉帝。景地清幽,为宫内道观之一。千婴门极南为麟趾门。西为景仁宫、承乾宫。

《故宫图说》:

景仁宫初名长宁宫,明末改名,清袭用之。为东六宫之一,在承乾宫之南,内有御书“赞德宫帏”匾额。迎门有汉白玉石屏一座,颇工细,相传为元代遗物。东西配殿,无额,为珍妃寝宫。逐渐颓废,经修理后,将正殿定为专陈列商周秦汉鼎彝古器之所。

承乾宫初称永宁宫,明末更名承乾宫,清末改名。为东六宫之一,渐沦为豢养鱼鸟之所。西配厢无额。迄宣统时,已满院榛芜,檐瓦圮侧,不堪入目,宫内亦无所存。今加修理,辟作陈列清代瓷器之用。

东为延禧宫。

《故宫图说》:

延禧宫在东二长街之东,为东六宫之一。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仁宗御书,额曰“慎赞徽音”。道光三十年及咸丰五年两遭回禄。厥后更名水晶宫。而殿庑未修,只建花洞数楹,作培植御用菜蔬之处。迨宣统时,拟改建一游息之地,适武昌革命军起,遂致停工。今院中未成之铁亭,犹当时物也。花洞现已破碎,闻系民国六年复辟时为炸弹所毁云。本院添设防火险库房,即建于此。

永和宫原名永安,崇祯时改永和,清因之。为东六宫之一。德宗时,瑾妃居此。又东为缎库(东有祭神库)、茶库、果房。由麟趾门西,出咸和门南行,转东有门,为斋宫。北为诚肃殿,东为毓庆宫。

《故宫图说》:

毓庆宫系康熙年间建造,为皇太子所居之宫。雍正年间,清高宗及和亲王亦曾居此。嘉庆帝于五岁时即赐居此宫,至十五岁,始移住东二所。后殿为继德堂,堂内西间悬“宛委别藏”匾额。东间为味馀书室,曲径重重。味馀书室之内屋为知不足斋。此宫内部状况或系乾嘉时之旧状。

惇本殿东,为奉先殿。

《宸垣识略》:

明宫室,自奉先殿以东,则外东裕库、仁寿殿、哕鸾宫、喈凤宫等处。今宁寿宫当即其址。又文华殿后,有慈宁宫、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皆无考,或即今文渊阁后置旷地欤?

南为奉先门。出诚寿门,达景运门,是为内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