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白鹿书院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
精度维度: 经度:116.021780纬度:29.544069
关键字:
北宋著名书院之一。白鹿洞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星子县北)。南唐升元间因洞建学馆,置田以给诸生,时称“庐山国学”。宋太宗时诏赐《九经》,称“白鹿洞国库”。真宗咸平五年(1002)重修,仁宗皇祐五年(1053)扩建,称“白鹿洞之书堂”。自唐至北宋初,不少名人在庐山隐居并任教,后渐废圮。南宋朱熹主持南康军(治今星子)期间(1179—1181)再次重修,请皇帝赐书、题额,并延师、置书、招收生徒;又亲自制定《白鹿洞揭示》(亦称《白鹿洞书院教条》),提出“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宗旨及“为学”、“修身”、“处事”、“接物”四要目。每一要目均有具体规定:“为学之序:博学之,慎思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上述学规后成为南宋书院统一的教规,元、明、清三代的书院也共同遵循,对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有重大影响。此书院至明清仍存。(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132

春明梦余录 一一四四

老十余为之牵驴洒泣。乃政本大老,方侈以为得计。嗟嗟!覆亡之祸,岂尽关气数哉?余生长辇毂,于首善书院曾见其建,又见其毁。而冉冉老矣,思兴复之无期,不能不于此愤惋留连,三致意焉。

按宋人浚仪王应麟曰:汉初郡国,往往有夫子庙而无教官,且不置博士弟子员。其学士尝课试,供养与否不见经传。然诸儒以明经教于其乡,率从之者数百人。其齐、鲁、燕、赵之间,诗、书、礼、乐、春秋、论语名家者甚盛,则设书院昉是矣。盖未修庠序之教,士病无所以学,相与择胜地立精舍,为羣居讲习之所,若岳麓、白鹿洞之类是也。逮庆历、熙宁之盛,学校之官遂徧天下。彼时书院在南康者曰白鹿书院,在湖广者曰岳麓书院,在归德者曰应天书院,在登封者曰嵩阳书院,称四大书院。

书院之设,莫盛于元,而皆设山长以主之,给廪饩以养之,几遍天下。而在京师者,有太极书院。中书行省杨惟中请建书院。德安人赵复,贤士也,皇子阔出征江南,俘得之。会姚枢奉命搜访人才,见复与语,大悦之,同北上,遂以复居书院中,录其所记程朱之书以教学者,由是河朔始知道学。

按元人吴莱渊颖集云:赵复,字仁甫。国初南伐,攻德安,溃之。仁甫遭掳,遇姚文献公中军。文献与言,信奇士。仁甫方以国破家残,不欲北,且蕲(祈)死。会夜月出,卽逃,乃亟被鞍跃马,号积尸间,见其解发脱屦,仰天呼泣,盖欲求至水裔而未(求)溺也。文献晓以徒死无益,乃还。然后尽出程、朱性理等书及诸经传,故今文献与许文正公遂为当代传宗,仁甫为有

书名:大清畿辅先哲传 中册 页码:466

大清畿辅先哲传第二十九

贤能传二

伦品卓 子可大

伦品卓,字宣明,滦州人。顺治三年,拔贡生,授江西南康府经历。康熙十年,南

康大饥,品卓请帑金三千,市粮减粜,饥民赖之。南康地处下流,旧制以米交漕运,舟多漂溺患。品卓力请督漕,以南康米竟达京口,著为例。明年亲运粮赴通仓,除私折、盗卖诸弊。仓漕合疏荐之,擢南康知府。爱民重士,重修白鹿书院,文风蔚兴。十三年冬,饶贼逼城,守兵单弱,品卓激劝乡团,乞师会剿,每战辄捷,歼其渠,上嘉其功。会遭父忧,以军事夺情,先后抚伪官百二十余,贼党七千余,余匪悉平。旋以失重臣意,劾之,落职。事白不复仕,年八十五卒。

子可大,字子受,贡生,官四川新津知县。邑遭兵燹,城中遗民仅二十余家,可大

斩荆棘,招流亡,垦荒除赋,五年生聚大蕃,荐升广东化州知州。州多积逋,士民遭系辱者,悉与宽释,至镌十五级,怡然受之,而逋亦竞苏。丁内艰。服阕,补山西泽州,杜苞苴,革陋弊。时有鹾商,贿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