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阙)楼其上,连内(两)观,旁出为十字角楼。其左有门为东华,右为西华,中为大明门。仍旁建掖门,绕为长庑,中抱丹墀之半。左右为文、武楼,与庑相连。中为大明殿,乃登极、正旦、寿节、会朝之正衙也。殿后连为主廊十二楹,四周金红锁窗,连建后
宫,广三十步,殿半之。后有寝宫,俗呼为拏头殿,东西相向。至冬,则自殿外一周皆笼护皮帐,夏则黄油绢幕。内寝屏幛,重覆帷幄,而后裹以银鼠。席地皆编细簟,上架深红厚毡,后覆茸单。宫后连抱长庑,以通前门,以贮妃嫔。而每院间必建三楹,东西相向为绣榻。庑后横亘道以入延春宫,丹墀皆植青松,即万年枝也。置金酒海,前后列红莲床。其上为延春阁,后仍为主廊。东有文思小殿,西有紫檀小殿。寝东有玉德殿,又东有宣文阁,旁有秘密堂,西有鹿顶小殿,前后散为便门,高下分引而入,更为别殿,飞甍数座。又后为清宁宫。宫后引抱长庑,远连长春宫,其中皆以处嬖幸也。又后为厚载门,上建高阁。东百步有观星台,台傍有雪柳万株。台西为内浴室,有小殿在前。由浴室而出内城,临海子。广可五六里,驾飞桥于海中。起瀛洲之殿后,引长桥上万岁山。山高可数十丈,东临太液池,西北皆俯瞰海子。下有故殿基,尚存金主围棋石盘。山半有方壶殿,又(右)为吕公洞,洞上数十步为金露殿。由东而上为玉虹殿。殿前有石岩如屋。绕层阑,登广寒殿,内列二十四楹。出为露台,绕以白石阑。
卷之六 四三
春明梦余录 四四
道旁有铁竿数丈,上置金葫芦三,引銕练以系之,乃金章宗所立,以镇其下龙潭。山下万柳中有浴室,前有小殿。为穴,中盘双龙,昂首共吐一丸于上,注以温泉。自瀛洲外城西度飞仙桥上,入明仁殿,半临邃河。河流引自瀛洲西,邃地而出,绕延华阁,达于兴圣宫,复西折秃乐斯后老宫而出,抱前苑东下于海子,约远三四里。新殿后有二水晶圆殿,中有修衢、长桥,远而升懿德殿。桥傍二石柱,度桥前苑入懿德殿,主廊、寝宫亦如前制,乃建都之初基也。山后仍为寝宫,连以长庑。庑后西绕邃河东,流水出便门走。绕东北,又绕红墙,入红门,可二十步许为光天门。仍辟左、右掖门,而缭以长庑,中为光天殿。殿后穿廊如前,但廊后高起为隆福宫,左右后三向皆为寝殿。殿东有沉香殿,长庑环抱。又后为兴圣宫,中建小直殿,引邃河分流绕其下,甃以白石,翌为仙桥,四起锁(雕)窗,而抱彩楼。楼后东西为日月殿。后又有礼天台,高跨殿上。又少东有流杯亭。又少东,出便门,步邃河入明仁殿。后为延春阁,规制高大,与延华相望,四面皆临花苑。苑东有端本堂,又东为棕毛殿。少西,出掖门为慈仁殿。又后苑中为金殿,四外尽植牡丹百余年(本),高可五尺。又西有翠殿,又有花亭球阁。金殿前有野果,名红姑娘,外垂绛囊,中空有(如)桃,子如丹朱(珠)。苑外重绕长庑。庑后出内墙,东连海子,以接厚载门。
春明梦余录 一〇六
朝 制
古天子有内朝,有外朝。如文华殿,所谓内朝也;奉天殿,所谓外朝也。外朝古在应门之外,人君不常御,国家有大典礼,则于此朝会,而朝士掌其法。有大疑难则于此询事,而小司寇掌其政,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而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左嘉石平,罢民焉,右肺石平,穷民焉。又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
汉、唐、宋有大朝、常朝。如御正殿,所谓大朝也;如御门,所谓常朝也。汉以十月朔为元旦,行飨礼,二千石以上上殿称寿;唐以元旦、千秋节含元殿受朝贺;宋以元旦、五月朔、冬至、千秋节行大朝会于文德殿,此所谓大朝也。汉宣帝五日一朝;唐以宣政殿为前朝,谓之正衙,日见群臣,谓之常参,以紫宸为便殿,谓之入阁;宋于垂拱日见待从官,谓之常参,于紫宸五日一朝,谓之六参,朔、望一朝,谓之朔参、望参,此所谓常朝也。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正旦,始御大明殿受朝贺及后天寿节皆行朝贺礼,每日则宰执入延春阁及别
殿奏事而已。
元大朝,殿上设漏案、香案、酒海,殿门外中道设褥位,丹陛中道设鸣鞭,丹陛中道设香案,又设表案、礼物案,中道南东西设乐位,设内黄麾立仗,设外牙门立仗。又酒海之前,一人手执玉钺,立于陛下。钺乃殷时之物,长三尺有奇,广半之,通体花纹,宋藏宣和殿中,为金所
山景仰深长思。
乾隆三十三年御制三友轩诗 乔松恒落落,新笋已亭亭。虽是梅子候,无妨通体馨。允宜诗着句,况有画传形。轩中弆曹知白十八公图、元人君子林图、宋元梅花合卷,因以命名。而窗外亦植松竹梅三种。即景思三益,堪为砥锡型。
〔臣等谨按〕三友轩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凝晖堂之前为延春阁,北与敬胜斋相对。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延春阁内南面额曰惠如春。联曰:瑶阶鹤绕三株树;玉宇鸾鸣九子铃。又联曰:玉砌风清,五色祥光连栋宇;铜签昼静,四时佳气集蓬壶。东室门上额曰清华,西室门上额曰朗润。东次室联曰:四序调和怀育物;万几清暇爱摊书。东面室内额曰洁素履。联曰:山水之间发清响;古今以上多同人。右室联曰:拂槛露浓晴树湿;卷帘风细落花香。西面额曰静观自得。联曰:闲为水竹云山主;静得风花雪月权。又联曰:燕贺莺迁,乐意相关禽对语;兰芽桂蕊,生香不断树交花。左室额曰芝田,右室额曰兰畹。二层楼上额曰澄怀神自适。联三,一曰:吟情远寄青瑶障;悟境微参宝篆香。一曰:春蔼帘栊,氤氲观物妙;香浮几案,潇洒畅天和。一曰:绿水亭前罗带绕;碧山窗外画屏开。最上楼额曰俯畅群生。延春阁之西门上御
题石刻,南向者曰含象,北向者曰怀芬。阁前迭石为山,上结亭曰积翠,山左右有奇石,西曰飞来,东曰玉玲珑。山之西穿石洞而南,洞口恭勒御题曰鹫峰。南有静室东向,额曰玉壶冰,又额曰鉴古。联曰:湘管摛新会;芸编发古香。折而南有联曰:地学蓬壶心自远;身依泉石兴偏幽。又联曰:奇石尽含千古秀;好花长占四时春。其上有楼供大士像,联曰:智珠不断恒河界;明镜长悬兜率边。又联曰:流水如有意;高云共此心。
乾隆七年御制延春阁对雪诗 天衣叆叇罩寒原,诘旦琼霙集瓦鸳。望去玉龙犹夭矫,舞来银凤正联鶱。含毫裁句端溪润,引火烹茶古鼎温。卜麦乐余忧更继,谁家茅屋冻鸱蹲?
乾隆三十年御制正月十一日延春阁恭奉皇太后观灯即事诗 年年御苑赏花釭,兹近南巡启跸幢。节卜斋前迎凤驭,以明日始值祈谷大斋云。月先望夕丽天杠。兰珍百品罗琼几,华烛千行照绮窗。高阁延春春信递,骈供慈豫啿祺庞。
乾隆三十一年御制延春阁牡丹诗 雨中牡丹对,春过恰延春。得意有多态,通身无点尘。高松宜作伴,群卉那堪伦。自爱清香递,何须睡鸭陈。
〔臣等谨按〕延春阁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古;一庭花木验农桑。其东佛室门额曰西方极乐世界赡养道场。联曰:一龛古佛钟鱼寂;半榻天风衣袂寒。室内联曰:春鸟有言率和乐;上林无树不森沉。
乾隆四十二年御制养和精舍诗 和于气为春,和于理为仁。夫人所宜养,最要者为君。九?及万物,方寸怀应肫。有时或用义,由仁施乃纯。洁治宁寿宫,聊以备倦勤。精舍号养和,拟议非不伦。乾惕励此日,优游待他辰。苟诚得斯憩,余年颐此身。仁尚可弗居,义更何足论?养和乃真养,图称无事人。
〔臣等谨按〕养和精舍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萃赏楼后圆亭额曰碧螺,其北相对南向者为符望阁。阁下南门左额曰欣遇,右额曰得全。门内联曰:居中揽外襟怀畅;击毂摩肩职植殷。又联曰:俯临常似披图画;得契宛堪悦性灵。东门内联曰:云卧天窥无不可;风清月白致多佳。西门内联曰:画情八窗纳;春意百花舒。北门内联曰:绿树岩前疏复密;白云窗外卷还舒。阁上北室联曰:清风明月含无尽;近景遐观揽莫遗。
乾隆四十一年御制符望阁诗 层阁延春肖,是阁肖建福宫中延春阁式为之。题楣意有存。耄期致勤倦,颐养谢尘喧。豫葺优游地,略惭恭俭门。其诚符我望,惟静候天恩。
〔臣等谨按〕符望阁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三十
宫室元一
〔臣等谨按〕元代宫室一毁于明徐逹(达)改筑都城之初,再撤于永乐迁都之岁。禁扁仅存其名。永乐大典所采元宫室制作一书,第详其制,其地分方位惟昭俭、辍耕二录载之最晰。而若清宁、睿安、九龙等殿,缺载者甚多。明初萧洵以毁元宫室,遍阅内禁,为故宫遗录一卷,较为该备。然其地分方位多与诸书不合。大都宫殿考本萧洵之说而推广之,尤难藉据。今谨就朱彝尊原书各条,凡与他书纪载异同者,略为疏证。其有疑者则阙以俟考焉。
原大都宫之扁曰庆福,曰兴以下阙。殿之扁正曰大明,西曰紫檀,东曰文思,北曰宝云,四殿大内前位也。延春阁东曰慈福,西曰明仁,二殿大内后位也。清颢门西曰玉德,后曰宸庆,二殿大内后位也。兴圣宫正曰兴圣,西曰宝慈,东曰嘉德。隆福宫正曰光天,东曰寿昌,西曰嘉禧,西位曰文德,东位曰睿安。万岁山下曰仁智,山上曰广寒,方壶亭
南曰荷叶,仁智东北曰介福,西北曰延和。太液池南圆殿曰仪天,延春阁后曰咸宁。堂之扁,曰芳润,曰拱宸。亭之扁曰碧芳,曰徽清,延华,阁曰芳碧。广寒西南曰玉虹,又西南曰瀛洲,广寒东南曰金露,又东南曰方壶。楼之扁,兴圣东厢曰凝晖,西厢曰延颢,东曰骖龙,西曰翥凤。阁之扁,大内后宫正殿曰延春,兴圣殿后曰徽仪,其北曰延华、宣则,北门曰奎章。门之扁,宫城正南曰崇天,左曰星拱,右曰云从,东有东华,西有西华,北曰厚载。大内前宫正门曰大明,左曰日精,右曰月华,西有麟瑞,东有凤仪、宝云,东北向曰嘉庆,西北向曰景福。大内后宫,延春在宝云之后,左曰懿范,南对嘉庆,右曰嘉则,南对景福,东曰景曜,西曰清颢。兴圣宫正门曰兴圣,左曰明华,右曰肃章,宣则在延颢之北,弘庆在凝晖之北。隆福宫正门曰光天,左曰崇华,右曰膺福,青阳在翥凤之北,明晖在骖龙之北。山曰万岁,岩曰翠岩,壑曰云龙。峰曰丛玉,在奎章阁前;曰仁寿,在万岁山下。石曰瑞云、曰丹霞,洞天曰银汉飞星,池曰太液。禁扁
补元建国曰大元,取大哉乾元之义也。建元曰至元,取至哉坤元之义也。殿曰大明,曰咸宁。门曰文明,曰健德,曰云从,曰顺承,曰安贞,曰厚载,皆取诸乾坤二卦之辞也。其建国号诏曰:诞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绍百王而继统。肇从隆古,
增西华门在延春阁西,萧墙外即门也,门内有内府诸库、鹿苑、天闲。析津志
原至元十一年二月,初立仪鸾局,掌宫门管钥供帐灯烛。元史世祖纪
原西有鹰房。辍耕录
原至大元年二月,立鹰坊为仁虞院。元史武宗纪
原至大四年二月,罢仁虞院,改置鹰坊总管府。元史仁宗纪
原国制自御位及诸王皆有锡宝齐,盖鹰人也。及一天下,又设捕猎户,俾致鲜食以荐宗庙,供天庖齿革羽毛以备用,而立制加详。地有禁,取有时,违者罪之。冬春之交,天子或亲幸近郊,纵鹰隼搏击,以为游豫之度,曰飞放。仁庙以谷不熟民困,曰朕不飞放。且勅诸王位锡宝齐皆不听出。经世大典序录 按:锡宝齐,蒙古语养禽鸟人也,旧作昔宝赤。今译改。
原柯九思宫词 元戎承命猎郊垧,勅赐新罗白海青。得隽归来如奏凯,天鹅驰道入宫庭。玉山雅集
原张昱辇下曲 天朝习俗乐从禽,为按名鹰出朗阴。立马万夫齐指望,平空鹅影雪沉沉。张光弼诗集
原大明门在崇天门内,大明殿之正门也。七间三门,东西一百二十尺,深四十四尺,重檐。辍耕録
原大明门旁建掖门,绕为长庑,中抱丹墀之半,左右为文武楼,与庑相连。大都宫殿考
原上尊号受朝贺,前期二日,仪鸾司设大次于大明门外。元史礼乐志
宫,俗呼为拏头殿,东西相向。至冬则自殿外一周皆笼护皮帐,夏则黄油绢幕。内寝屏幛重复,帷幄而后裹以银鼠。席地皆编细簟,上架深红厚毡,后露茸单。宫后连抱长庑以通前门,以贮妃嫔。而每院间必建三楹,东西相向,为绣榻。庑后横亘道以入延春宫。丹墀皆植青松,即万年枝也。置金酒海,前后列红莲床,其上为延春阁。大都宫殿考
原宝云殿在寝殿后,五间,东西五十六尺,深六十三尺,高三十尺。凤仪门在东庑,中三间,一门,东西一百尺,深六十尺,高如其深。门之外有庖人之室,稍南有酒人之室。麟瑞门在西庑中,制度如凤仪,门之外有内藏库二十所,所为七间。钟楼又名文楼,在凤仪南,鼓楼又名武楼,在麟瑞南,皆五间,高七十五尺。嘉庆门在后庑宝云殿东,景福门在后庑宝云殿西,皆三间,一门。周庑一百二十间,高三十五尺。四隅角楼四间,重檐。凡诸宫周庑并用丹楹壁藻绘,琉璃瓦饰檐脊。延春门在宝云殿后,延春阁之正门也。五间三门,东西七十七尺,重檐。辍耕录
〔臣等谨按〕昭俭录:凤仪、麟瑞二门在大明殿东西庑。今考陶宗仪辍耕录及元宫阙制度,所载相符。此条所称凤仪在东庑,麟瑞在西庑,嘉庆、景福在后庑者,盖皆指大明殿而言,与宝云殿无涉。朱彝尊原书征引此条,未经分晰,附辨于此。
原成宗崩,安西王阿南达谋继大统,即位有日。李孟曰:事急矣,不可不早图之。仁宗
召卜人入筮,遇乾之睽。孟曰:筮不违人,是为大同,时不可以失。仁宗喜,振袖而起,乃共扶上马。孟及诸臣皆步从,入自延春门,收首谋及同恶者送都狱,奉御玺北迎武宗。元史本传 按:阿南达,梵语阿难也,旧作阿难答。今译改。
原懿范门在延春左,嘉则门在延春右,皆三间一门。延春阁九间,东西一百五十尺,深九十尺,高一百尺,三檐重屋。柱廊七间,广四十五尺,深一百四十尺,高五十尺。寝殿七间,东西夹四间,后香阁一间,东西一百四十尺,深七十五尺,高如其深。重檐,文石甃地,藉花毳裀,檐帷咸备。白玉石重陛,朱阑铜冒楯,涂金雕翔其上,阁上御榻二,柱廊中设小山。屏床皆楠木为之,而饰以金。寝殿楠木御榻,东夹紫檀御榻,壁皆张素画飞龙舞凤,西夹事佛像。香阁楠木寝床,金缕褥,黑貂壁幛。辍耕录
原大德十一年十二月,命留守司以来岁正月十五日起灯山于大明殿后、延春阁前。元史武宗纪
原延佑七年十二月,作延春阁后殿。元史英宗纪
原至治三年十二月,塑玛哈噶拉佛像于延春阁之徽清亭。元史泰定帝纪 按:玛哈噶拉,梵语大黑神也,旧作马哈吃剌。今译改。
〔臣等谨按〕徽清亭,据禁扁注在延华阁。昭俭录,延华阁在兴圣宫后,徽清亭在延华阁后,圆亭之东与芳碧亭相对。析津志,绣女房墙外南墙内,是圆殿一,直板房
前,即延华阁。西有娑罗树,徽清亭。据此,则徽清亭在延华阁后无疑。又考延春阁下为延春宫,东为慈福,西为明仁,后为后宫寝殿香阁,又后为清宁宫。禁扁、昭俭录、故宫遗录诸书载之颇详,俱无及徽清亭者。泰定纪盖讹华作春,朱彝尊原书未订其误,兹谨辨正如右。
原帝宴大臣于延春阁,特赐达尔玛白鹰以表其贞廉。元史本传
原至正十七年,将大赦天下,宣欧阳原功赴内府。原功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元史本传
原张翥直延春阁诗 蓬莱海上第三山,仙掌云间十二盘。鸡树烟深殊窅窱,凤楼天近自高寒。铜壶传漏声相应,紫诏封泥墨未干。愿祝君王千万寿,坐施雄断济艰难。蜕庵集
原延春阁后仍为柱廊,东有文思小殿,西有紫檀小殿。大都宫殿考
〔臣等谨按〕文思、紫檀二殿,辍耕录谓在大明寝殿之东西。昭俭录所载与辍耕录同。惟萧洵故宫遗录谓在延春阁后,与二书不合。考禁扁注,大明西曰紫檀,东曰文思,北曰宝云,此四殿为大内前位,则当以辍耕录为是。大都宫殿考盖沿故宫遗录之误也。
原文思殿在大明寝殿东,三间,前后轩,东西三十五尺,深七十二尺。辍耕录
原紫檀殿在大明寝殿西,制度如文思,皆以紫檀香木为之。缕花龙涎香间,白玉饰壁,
原东香殿在玉德殿东,西香殿在玉德殿西,宸庆殿在玉德殿后,九间,东西一百三十尺,深四十尺,高如其深。中设御榻,帘帷裀褥咸备。前列朱阑,左右辟二红门后山字门三间,东更衣殿在宸庆殿东,五间,高三十尺。西更衣殿在宸庆殿西,制度如东殿。辍耕録
补大德五年,嘉兴张枢以官本船浮海至西洋,遇其王合赞所遣使臣那怀等如京师,遂载之以来。那怀等朝贡事毕,请仍以枢护送西还。丞相哈喇哈斯逹尔罕如其请,奏授忠显校尉海运副千户,佩金符,与俱行。以八年发京师,十一年仍至其登陆处。用私钱市其土物白马、黑犬、琥珀、蒲萄酒、蕃盐之属以进。平章政事察纳等引见于宸庆殿。黄文献集 按:哈喇,蒙古语黑色也,哈斯,玉也,逹尔罕,凡有勤劳者免其差役之称也,旧作哈喇哈孙荅剌罕。察纳,蒙古语,那边也,旧作察那。今俱译改。
原延春宫后为清宁宫,后引抱长庑,远连长春宫,其中皆以处嬖幸。大都宫殿考
〔臣等谨按〕萧洵故宫遗录,延春阁又后为清宁宫,引抱长庑,远连延春宫,盖后宫之正殿也。禁扁作咸宁,注在延春阁后,而载清宁宫为上都殿名。今考析津志所载游皇城一则云:自东华门内经十一室,皇后鄂尔多前转首,清宁殿后,出厚载门。据此则大都亦有清宁宫也。大都宫殿考盖沿萧洵之说讹宁作寒,今谨改订其误。按:鄂尔多,满州语宫也,旧作斡耳朶。今译改。
红门,由东华门过延春门而西。帝及后妃宫主于玉德殿门外搭金脊吾殿彩楼而观览焉。及诸队仗社直送金伞还宫,复恭置御榻上,帝师僧众作佛事至十六日罢散,岁以为常,谓之游皇城。元史 按:帕克斯巴,唐古特语圣也,旧作八思巴。今译改。
补袁桷皇城曲 堂堂瞿昙生王宫,幼年夙悟它心通。梵书未睹口已诵,底用城阙穷西东?净居老人幻竟异,故作恐怖生愁容。世间习妄了莫喻,要以神化开盲聋。岁时相仍作游事,皇城集队喧憧憧。吹螺击鼓杂部伎,千优百戏群追从。宝车瑰奇耀晴日,舞马装辔摇玲珑。红衣飘裾火山耸,白伞撑空云叶丛。王官跪酒头叩地,朱轮独坐颜酡烘。蚩氓聚观汗挥雨,士女簇坐唇摇风。人生有身要有患,百岁会尽颜谁童?西方之国道里通,至今生老病死与世同。清容居士集
原至元二十七年十二月,命帝师西僧递作佛事于万岁山厚载门。英宗即位之初,作佛事于宝慈殿。六月,修佛事于万寿山。十月,作佛事于文德殿。十一月,作佛事于光天殿。十二月,铸铜为佛像,置玉德殿。是月作延春阁后殿,修秘密佛事。至治元年正月,复修佛事于文德殿。五月,修佛事于大安阁。十月,修佛事于大内。泰定帝即位初,修佛事于大明殿。泰定元年正月,命僧讽西番经于光天殿。四月,修佛事于寿昌殿。六月,修黑雅满达噶佛事于水晶殿,帝受佛戒于帝师。十月,命帝师作佛事于延春阁。二年二月,命西僧作烧坛佛事于延华阁。三年二月,修佛事厌雷于崇天门。七月,皇后受雅满达噶戒于水晶殿。九月,帝师还京,修洒净佛事于大明、兴圣、隆福三宫。致和元年三月,帝御兴圣殿,受无量寿佛戒于帝师。天历元年,分命诸僧于大明殿、延
门,前绕金红阑槛,尽列花卉,以处妃嫔。而每院间必建三楹,东西向为床,壁间亦用绢素冒之,画以丹青。庑后横亘长道,中为延春宫,丹墀皆植青松,即万年枝也。门庑殿制,大略如前。甃地皆用浚州花板石甃之,磨以核桃,光彩若镜。中置玉台,床前设金酒海,四列金红小连床。其上为延春阁,梯级由东隅而升,长短凡三折而后登。虽至幽暗,阑楯皆涂黄金龙云,冒以丹青绢素,上仰亦皆拱为攒顶,中盘金龙,四周皆绕金珠琐窗,窗外绕护金红阑干,凭望至为雄杰。宫后仍为主廊,后宫寝宫大略如前。廊东有文思小殿,西有紫檀小殿,后东有玉德殿。殿楹栱皆贴白玉龙云花片,中设白玉金花山字屏台,上置玉床。又东为宣文殿,旁有秘密室。西有鹿顶小殿。前后散为便门,高下分引而入,彩阑翠阁,间植花卉松桧,与别殿异。飞甍凡数座。又后为清宁宫,宫制大略亦如前。宫后引抱长庑,远连延春宫,其中皆以处嬖幸也。外护金红阑,各植花卉异石。又后重绕长庑,前虚御道,再护雕阑,又以处嫔嫱也。又后为厚载门,上建高阁,环以飞桥舞台于前,回阑引翼。每幸阁上,天魔歌舞于台,繁吹导之,自飞桥而升,市人闻之,如在霄汉。台东百步有观星台,台旁有雪柳万株,甚雅。台西为内浴室,有小殿在前,由浴室西出内城,临海子。海广可五六里,驾飞桥于海中,西渡半起瀛洲圆殿,环为石城圈门,散作洲岛拱门,以便龙舟往来。由瀛洲殿后北引长桥,上万
有莫能穷。楼后有礼天台,高跨宫上,碧瓦飞甍,皆非常制。盼望上下,无不流辉,不觉夺目,亦不知蓬瀛仙岛又果何似也。又少东有流杯亭,中有白石床如玉,临流小座,散列数多。刻石为水兽潜跃其旁,涂以黄金。又皆制水鸟浮杯,机动流转而行,劝罚必尽欢洽,宛然尚在目中。绕河沿流,金门翠屏,回阑小合,多为鹿顶,凤翅重檐,往往于此临幸,又不能悉数而穷其名。总引长庑以绕之。又少东,出便门,步邃河上,入明仁殿,主廊后宫,亦如前制。后宫为延华阁,规制高爽,与延春阁相望。四向皆临花苑。苑东为端本堂,上通冒素纻丝。又东有棕毛殿,皆用棕毛以代陶瓦。少西,出掖门为慈仁殿。又后苑中有金殿,殿楹窗扉皆裹以黄金,四外尽植牡丹,百余本高可五尺。又西有翠殿,又有花亭球阁,环以绿墙兽闼,绿障魫窗,左右分布,异卉幽芳,参差映带。而玉床宝座,时时如浥流香,如见扇影,如闻歌声出户外而若度云霄,又何异人间天上也!金殿前有野果名红姑娘,外垂绛囊,中空如桃,子如丹珠,味甘酸可食,盈盈绕砌,与翠草同芳,亦自可爱。苑后重绕长庑,庑后出内墙东连海子以接厚载门。绕长庑中皆宫娥所处之室。后宫约千余人,掌以阉寺,给以日饭,又何盛也!庚申以荒淫久废朝政。洪武元年,为诸将叛背,捐弃宗庙社稷而逃走依西北,盖立彼蒙古之国逾年,不为所容,思庇翁吉喇特氏鲁王所封之国以求生,即应昌府也。府有西江焉。庚申心知
不可为已,因泣数行下,未几以痢疾崩。子阿裕尔锡哩达喇立五日,我师奄至,阿裕尔锡哩达喇仅以身免,二后阿裕尔锡哩达喇妻子及三宫妃嫔、扈卫诸将军将帅、从官悉俘以还,元氏遂灭。至是始验当初指望说生涯、死在西江月下之谶云。故宫遗录 按:纳奇锡,蒙古语绒线也,旧作纳失失。今译改。翁吉喇特旧作翁吉剌,今从八旗姓谱改正。
〔臣等谨按〕萧洵故宫遗录,其中多有与诸书不合者。如文思、紫檀二殿在大明殿东西,此云在延春阁后。玉德殿在清颢门外,清颢为延春西庑之门,此云在延春阁后之东。仪天殿此作瀛洲殿;广寒殿前大玉海,此作金酒海。仪天殿西渡飞桥为兴圣宫,此作明仁宫。明仁,延春阁之西暖殿也。嘉禧殿在光天殿西,其东相对者有寿昌殿,此云西前苑新殿之后,而脱载寿昌。延华阁在兴圣宫后,此云在明仁后,端本堂在兴圣殿西庑,即旧奎章阁也,此云在苑东。大抵萧氏毁元宫室,不过得诸一览之余,万户千门,纷错杂出,讵能无少疏误?今但仍其旧文,而以诸书纪载不同者附识于兹,以资互证。至其中字句之讹,则据王佐格古要论所载元故宫考参校同异,为之厘订如右。
补吴节故宫遗录序 故宫遗录者,庐陵萧洵之所撰也。革命之初,任工部郎中,奉命随大臣至北平,毁元旧都,因得徧阅经历,凡门阙楼台殿宇之美丽深邃,栏楹琐窗屏障金碧之流辉园苑,奇花异卉峰石之罗列高下曲折,以至广寒秘密之所,莫不详具该载,一何盛哉!近古以来未之有也。观此编者,如身入千门万户,登金马,历玉阶,高明华丽,虽天上之清都,海上之蓬瀛,犹不足以喻其境也。洵因宰湖之长兴,将镂诸梓而不果,遂传于是邦。予因馆
原托克托以私财造大寿元忠国寺于健德门外,为皇太子祝厘。(元史本传)
〔朱彝尊原按〕今之土城关,即元大都城故址。元时所称健德门外,乃今之土城关北也。
(增六月,大都涓日遣翰林院官一员赴上都注香,比到,大臣奏上位亲嘱香授使者,乘传回京,至健德门外礼贤亭住夏,宰辅百官恭迎至京。凡各寺有影堂者,分其祭仪。析津志)
(原至正二十四年三月,图沁特穆尔陈兵自健德门入,觐帝于延春阁。七月,博啰特穆尔驻兵健德门外,与图沁特穆尔、娄都尔苏入见帝于宣文阁。二十八年闰月,帝御清宁殿,集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同议避兵北行,至夜半,开健德门出奔。元史顺帝纪 按:图沁,唐古特语大力也,特穆尔义见前,旧作秃坚帖木儿。娄,蒙古语龙也。都尔苏,规模也,旧作老的沙。今俱译改。)
增多宝佛塔禅院在德胜门土城外。(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多宝佛塔禅院,出土城西北里许,旧名千佛寺。明碑一,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赵志皋撰,临海侯李言恭书,万历二十六年立。寺后有浮图,七级,题曰华严永固普同塔,明万历乙酉年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建。
(增赵志皋大护国千佛寺遍融大师塔院碑略 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根盘仙李,华茂金枝。赐金百镒,范象千身。千佛寺所由建也。仍于万历十一年遣内官赉白金七十八两,于德胜门土城关外鹰房村置地四顷八十七畂有奇,于中建立普同大塔一座。内列八十一龛,其中一以藏师全身舍利,余以待继师者。)
增德胜门土城外有北极寺。(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北极寺明碑一,广阳居达撰,正德六年立。铜钟一,天启乙酉年造,无姓氏,上铸金刚经文。
驾鹅风起白毰毸,秋夏跟随驾往回。圣主已开三面网,登盘玉食自天来。
守宫妃子住东头,供御衣粮不外求。牙仗穹庐护阑盾,礼遵估服侍宸游。
三宫除夜例驱傩,遍洒巫臣马湩多。组烛小儿相哄出,卫兵环视莫如何。
绯国宫人直女工,衾裯载得内门中。当番女伴能包袱,要学高丽顶入宫。
壁衣面面紫貂为,更绕腰阑挂虎皮。大雪外头深一尺,殿中风力岂曾知。
天朝习俗乐从禽,为按名鹰出柳阴。立马万夫齐指望,半空鹅影雪沉沉。
大安阁是延春阁,峻宇雕墙古有之。四面珠帘烟树里,驾临长在夏初时。
万岁山中琼岛居,广寒宫殿画难如。回銮风过黄金镫,飘下炉香十里余。
栏马墙临海子边,红葵高柳碧参天。过人不敢论量数,雨露相将近百年。
宫中词
元张昱
宫中词,唯唐陕西司马王建一百首为得体,盖从内臣出入宫闼,所赋倶实见其事。厥后蜀主花蕊夫人效其体,赋诗一百首,亦其身亲见之。宋王安国校官书,见其本,序而置之内阁。元初,奉天杨兴(一九)录宋宫人语五言诗十八首,颇得其情,足次二家后。大抵宫中词论富有天下,贵为天子,不可以文章工拙称。必非想象,必亲见,皆非闾巷之士可拟而赋
大业从兹起,莫忘龙沙汗血功。
闻说龙骧破敌回,乍看降表笑颜开。遐荒从此仪文盛,胜国新收卤薄来。
(元史?世祖纪)至元十三年二月。宋主?率文武百僚诣祥曦殿,望阙上表,乞为藩辅。宋主祖母 太皇太后亦奉表及笺。(又)伯颜遣宋内侍王埜入宫,收宋国衮冕、圭璧、符玺,及宫中图籍、宝玩、车辂、辇乘、卤薄、麾仗等物。
青草平原走画轮,风暄纳宝暖回春。捷书奏进金公主,齐揭毡帘看美人。
(滦京杂咏诗注)凡车驾行幸顿宿之所,谓之纳宝,又名纳钵。(元史?太祖纪)九年甲戌春三月, 驻跸中都北郊,遣使论金。金遂遣使求和,奉卫绍王女岐国公主及金帛、童男女五百、马三千以
献。
笑酌葡萄酒满杯,紫檀小殿晚风来。宫娥手进齐纨扇,才报红栏芍药开。
(元史?世祖纪)中统二年,敕平阳路安邑县葡萄酒自今毋贡。(又)二十八年五月,宫城中建葡萄 酒室。又(文宗纪)至顺元年三月,木八剌沙来贡葡萄酒。西番哈剌火州来贡葡萄酒。诸王哈儿蛮 遣使来贡葡萄酒。(又)二年十二月,西域诸王秃帖木儿遣使献西马及葡萄酒。(又)三年二月,诸王答儿马失里、哈儿蛮各遣使来贡葡萄酒、西马及金鸦鹘。又(世祖纪)至元二十八年三月,发侍御兵营紫檀殿。又(英宗纪)至治二年闰月,作紫檀殿。(大都宫殿考)延春阁后仍为主廊,东有文 思大殿,西有紫檀小殿。(禁扁)殿之扁,西曰紫檀。(陶宗仪辍耕录)紫檀殿在大明寝殿西,制度
(元史?仁宗纪)詹事院臣启:「金州献瑟瑟洞,请遣使采之。」帝曰:「所宝惟贤,瑟瑟何用焉。若此者,后勿复闻。」先是近侍言贾人有售美珠者,帝曰:「吾服御雅不喜饰以珠玉,生民膏血,不可轻耗。汝等当广进贤才,以恭俭爱人相规,不可以奢靡蠹财相导。」言者惭而退。又,淮东宣慰使撒都献玉观音、七宝帽顶、宝带、宝鞍,却之,戒论如初。
延华佛座涌莲花,宝盖纷翻映彩霞。三十六宫同梵呗,金轮大会本无遮。
(元史?泰定帝纪)泰定二年三月,命西僧作烧坛佛事于延华阁。(辍耕录)延华阁五间,方七十九 尺二寸。重阿十字脊,白琉璃瓦覆,青琉璃瓦饰。其檐脊立金宝瓶单陛御榻从臣坐床咸具。(故 宫遗録)延华阁规制高爽,与延春阁相望。(元史泰定帝纪)泰定元年冬十月,帝师作佛事于延 春阁,造金宝盖饰,以七宝贮佛舍利。又(世祖纪)中统三年,敕圣安寺作佛顶金轮会。
频开禁雨止风坛,诏写金经到上兰。自是慈悲关圣念,又传纶綍赦鸡竿。
(滦京杂咏注)西番种类不一,每卽殊礼。燕享大会,则设止雨坛于殿隅。(元史?泰定帝纪)泰定 四年三月,命西僧作止风佛事。又(文宗纪)至顺元年春正月,遣使赍金千五百两、银五百两,诣 杭州书佛经。又(仁宗纪)皇庆五年八月,作佛事,释重囚三人,轻囚五十三人。又(泰定帝纪)泰 定三年十一月,命帝师修佛事,释重囚三人。
线殿功添彩缕长,尚衣新制衮龙裳。明朝令节逢天寿,宫锦先薰笃耨香。
(辍耕录)针线殿在寝殿后,周庑一百七十二间,四隅角楼四间。侍女直庐五所,在针线殿后。
留雄辞。君子林称真定论,国子博士小篆题。更爱梅事合元宋,小清祕物传今斯。拣金集狐有如是,自天合也非人为。尝鼎一脔足味道,况斟雉膏道可知。箧藏书室识宝重,窗外延客霜其眉。千株一穗翩左右,是一是二谁然疑。因苏遡孔志未逮,高山景仰深长思。
御制三友轩诗庚辰 妙迹缘收益友三,名轩聊复助佳谈。讵惟笈里古香挹,更爱窗前生意含。触目无非远尘俗,会心皆可入研覃。几余适足供清赏,广厦千间忆辄惭。
凝晖堂之前为延春阁,北与敬胜斋相对。阁内南面匾曰:"惠如春",联曰:"瑶阶鹤绕三株树,玉宇鸾鸣九子铃。"又联曰:"玉砌风清,五色祥光连栋宇;铜签昼静,四时佳气集蓬壶。"东室门上匾曰:"清华",西室门上匾曰:"朗润"。东次室联曰:"四序调和怀育物,万几清暇爱摊书。"东面室内匾曰:"洁素履",联曰:"山水之间发清响,古今以上多同人。"右室联曰:"拂槛露浓晴树湿,卷帘风细落花香。"西面匾曰:"静观自得",联曰:"闲为水竹云山主,静得风花雪月权。"又曰:"燕贺莺迁,乐意相关禽对语;兰芽桂蕊,生香不断树交花。"左室匾曰:"芝田",右室匾曰:"兰畹",二层楼上匾曰: "澄怀神自适"。联三,一曰:"吟情远寄青瑶障,悟境微参宝篆香。"一曰:"春霭帘栊,氤氲观物妙;香浮几案,潇洒畅天和。"一曰:"绿水亭前罗带绕,碧山窗外画屏开。"最
卷之十三 宫殿三 二四七
国朝宫史
上楼匾曰:"俯畅群生"。
二四八
御制延春阁对雪诗壬戌 天衣靉靆羃寒原,诘旦琼霙集瓦鸳。望去玉龙犹夭矫,舞来银凤正联鶱。含毫裁句端溪润,引火烹茶古鼎温。卜麦乐余忧更继,谁家茅屋冻鸱蹲。
御制雪后登延春阁眺望诗癸酉 瑞霙既委积,祥曦亦曈曨。素云扶柏枝,芳飙递梅丛。新正清暇余,延阁深禁中。载豁即景目,兼舒体物胸。皇都千万户,珠楼十二重。抚此金瓯固,益切玉烛融。北斗挹璇杓,西山展画峯。和风鬯萌阳,吾将事祈农。
延春阁之西门上石刻御笔,南向者曰:"含象",北向者曰:"怀芬"。阁前叠石为山,巖洞磴道,幽邃曲折,间以古木丛篁,饶有林岚佳致。山上结亭曰"积翠",山左右有奇石,西曰"飞来",东曰"玉玲珑"。山之西穿石洞而南,洞镌御笔曰:"鹫峯"。南有静室,东向匾曰:"玉壶氷",又匾曰:"鉴古",联曰:"湘管摛新会,芸编发古香。"折而南有联曰:"地学蓬壶心自远,身依泉石兴偏幽。"又曰:"奇石尽含千古秀,好花长占四时春。"其上有楼,供大士像。联曰:"智珠不断恒河界,明镜长悬兜率边。"又曰:"流水如有意,高云共此心。"
御制赋得玉壶冰诗戊寅 玉壶愔愔嘉夜长,华灯兰燄氷为光。箕风毕雨此清暇,泼
夹六间,后连香阁三间,高七十尺。中设七宝云龙御榻,并设后位。寝室后为宝云殿。东庑中曰凤仪门,西庑中曰麟瑞门,周庑一百二十间。宝云殿后曰延春门,内为延春阁。阁左曰懿范门,右曰嘉则门。延春阁九间,后寝殿七间,东西夹四间,后香阁一间。大明寝殿东曰文思殿,西曰紫檀殿。慈福殿在寝殿东,明仁殿在寝殿西。左庑中曰景耀门,南为钟楼;右庑中曰清灏门,南为鼓楼。玉德殿在清灏门外,东西有香殿。宸庆殿在玉德殿后,左右有更衣殿。
隆福殿在大内之西,兴圣之前。南红门三,东西红门宫各一,缭以砖垣。南红门一,东红门一,后红门一。光天殿前为光天门,左为崇华门,右为膺福门。殿后寝殿五间,左青阳门,右明晖门。青阳门南为翥凤楼,明晖门南为骖龙楼。寝殿东曰寿昌殿,西曰嘉禧殿。针线殿在寝殿后,周庑一百七十二间。后侍女直庐五所及左右浴室。文德殿在明晖门外,又曰楠木殿。盝顶殿在光天殿西北,香殿在宫垣西北隅,前后有寝殿。文宸库在宫垣西南隅,酒房在宫垣东南隅。
兴圣宫在大内西北万寿山之正西,周以砖垣。南红门三,东西北红门各一。兴圣门内为兴圣殿,七间。左明华门,右肃章门,寝殿五间,后香阁三间。东庑中弘庆门,西庑中宣则门。凝晖楼在弘庆南,延影楼在宣则南。嘉德殿在寝殿东,宝慈殿在寝殿西。兴圣宫后为延华阁,阁右为畏吾儿殿,后为妃嫔院。
奎章阁在兴圣殿西廊,至正间改为宣文阁,后又改为端本堂,为皇子肄学之所,旁有秘密室。元宋褧晚晴出丽正门诗:团团碧树压宫城,白凤门楣澹日明。回首琼华仙岛上,片云犹欲妬
室额曰长春书屋。
重华宫之东为漱芳斋,东次室曰静憩轩,后为金昭玉粹,东室曰随安室。
长元按:抑斋有御制记,取卫武公抑诗,他如宁寿宫、圆明园、热河避暑山庄,凡燕息之所,
皆题此额,仰见圣敬日跻也。又随安室额亦是处有之。
启祥宫之西南向为延庆殿,后为抚辰殿,为建福宫,后为惠风亭。又北为静怡轩,轩后为慧曜楼。楼西为吉云楼,又西为敬胜斋,斋垣西为碧琳馆。馆南为妙莲华室,南为凝晖堂,又南为三友轩。凝晖堂前为延春阁。其右室有楼,前迭石为山,上有积翠亭。山有奇石,西曰飞来,东曰玉玲珑。穿石洞而南,有静室曰玉壶冰。洞口题曰鹫峯。
长元按:建福宫以下,所谓西花园也。
月华门之西为遵义门。中南向者为养心殿,为皇上宵旰寝兴之所,召对引见,视乾清宫。
张英元日养心殿侍宴诗:暖日和风漾凤城,履端清燕在承明。楼前晴雪消金掌,玑上春星转玉衡。三殿班联同恺乐,万方歌舞颂升平。欣瞻元日恩晖早,听奏钧天第一声。
高士奇元日养心殿侍宴诗:青阳淑景满乾坤,楼阁祥云捧至尊。鸳鹭两行依绣幄,笙箫一派引金樽。臣心愿比春冰洁,天语真同化日温。称祝华封歌既醉,还将斑管纪殊恩。
养心殿东暖阁内有随安室,西室为三希堂。西暖阁后有轩三楹,东为无倦斋,西为长春书屋。
沈德潜奉敕恭赋三希堂歌:江左风流数王氏,司徒以后多闻人。羲献父子树清节,法护文学超
当时称为台星可汗九王,见毛奇龄《后鉴录》。其旧府,据恩福堂笔记,在东安门内之南,明时南城,今吗哈噶喇庙。吴伟业读史偶述诗:松林路转御河行,寂寂空垣垣宿鸟惊。七载金縢归掌握,百僚车马会南城。与今地址悉合。赵翼瓯北诗话:南城本明英宗北狩归所居。本朝摄政王以为府第。顺治七年,王薨,故云七载金縢也。案:元史泰定帝纪:至治三年十二月,塑吗哈噶拉佛像于延春阁之徽清亭。又释老传:元贞间,海都犯西番街,成宗命帝师丹巴祷于吗哈噶拉神。梵书言吗哈喇佛有十二,皆文殊观音化身,及护法神也。明南城有洪庆宫,供番佛之所,见梦余录、明宫史诸书。吗哈噶喇佛,盖其遗制也。元史本作摩诃葛剌,今译改。
瓷器库
井一。内务府所属瓷器库,在南池子东,地因以名。《芜史》:内承运库在东下马门,职掌库藏。在宫内者曰东裕库、宝藏库,谓之里库。其会极门宝善门迤东一带,及南城瓷器等库,则谓之外库。《旧闻考》:缎匹库,库神庙东,地名瓷器库。巷口石狮二,临河巷有南北双汊,内有黑琉璃瓦房,盖即库房未毁者。
葡萄园御马圈 井一。
东安门大街
有东安桥,亦称皇恩桥。《啸亭续录》:武英亲王府在东华门,今为光禄寺署。戴璐《藤阴杂记》:寺为英亲王故邸,规模宏敞,今半空闲。谨案:王讳阿济格,太祖十二子,初封武英郡王,晋亲王,顺治八年以罪除。《芜史》:过东上北门、东中门,街北曰弹子房、曰学医读书处、曰光禄寺街,南曰篦头房。再东,则东安里门,俗称墙门,过桥则东安门也。案:光禄寺在东安里门,今仍明旧,余无考。查嗣瑮查浦诗钞:长连墙接短连墙,紫禁沧洲列南厢。催取四时花酿酒,七层吹过竹风香。长连、短连两街名,在仁智殿西南,御酒房后,见《芜史》及《西河诗话》。此大内之御酒房,非光禄寺御酒房也。查诗似未晰。《藤阴杂记》引《西河诗话》,系于光禄寺者误。紫禁沧洲额在光禄署中,明
怡轩,轩后为慧曜楼,西为吉云楼。斋垣之西为碧琳馆,馆南为妙莲花室,室南为凝辉堂,堂南室曰三友轩,堂前为延春阁,阁北相对,即敬慎斋。[四][五]
注:
[一] 《故宫考》:"广德门南为延庆殿,殿前为延庆门,殿前三楹已荒废,现存木器伞灯
等项。以上各处,近年全为宫中堆煤之所"。
[二] 《故宫考》:"建福门内为抚辰殿,殿三楹,殿前有铜炉二,明嘉靖二十一年制,殿
内祀普天众仙暨春夏秋冬四官神位"。
[三] 《故宫考》:"建福宫凡三楹,乾隆五年改建。屋瓦用蓝色,异他宫,原为守制时所
居,后未果,见《乾隆御制隆福宫赋》及诗。中为宝座,东间祀孝贞显皇后神位,西间杂置佛龛甚多"。
[四] 《故宫考》:"民国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夜(阴历五月十三日),宫内敬慎斋失慎,
延烧东西南三面,历代古物之存于此者,均付焚如。起火原因,人言言殊,宫内事秘,莫可究诘。火后宣统就其原址夷为球场,场东盖玻璃室一,内有鞋二帽一,硕大无朋,其为何用不可知也。复有刀矛剑戟等物,宣统皇帝游戏之所也。据《宫史》所载,惠风亭以下各处,今俱无存,惟余延春阁前之石洞而已"。
[五] 《清室内务府报告德日新失慎延烧情形及灾后办法》:
"谨查五月十三日夜内德日新失慎,延烧延春阁、静宜轩、广生楼、中正殿、香云亭等六处,
[三] 《故宫考》:"梵宗楼在昭福门西,内供番佛"。
[四] 《故宫考》:"进昭福门为宝华殿,殿后为中正殿,前年火后修墙间之。殿内供有欢
喜佛多尊,此地明时供奉道教,为研究导引吐纳之所,清时改奉佛教"。
[五] 《故宫考》:"延春阁外石洞南为中正殿原址,明为玄极宝殿,隆庆时更名隆德,奉
三德神,万历丙辰灾,天启丁卯重修,崇祯癸酉改为中正殿,殿南为香云亭,今俱■"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乾隆二十七年重修。殿西北有城隍庙,雍正四年敕建,其祀典则内务府掌仪司司之。庙东为祀马神之所,其西路连房,为酒醋房,东即神武门也。神武,明称元武,[一]以在宫禁之北也。清高宗时避圣祖庙讳改今名。[二][三][四][五][六]
注:
[一] 神武门每夜更鼓在焉。
[二] 《人海记》:"北京宫殿遇灾凡九:永乐辛丑四月庚子三殿灾;壬寅闰十二月戊寅乾清宫灾;宏治戊午十月甲戌坤宁宫灾;正德甲戌正月庚辰乾清宫灾;嘉靖辛丑四月辛酉九庙灾;丁己[巳]四月丙申三殿灾;辛酉十一月辛亥万寿宫灾;万历丙申三月乙亥乾清、坤宁宫灾;丁酉六月戊寅三殿灾"。
[三] 《四友斋丛说》:"成祖迁北平,其宫殿牌额,皆朱孔阳笔。孔阳,松江人"。《客燕
杂记》:"崇祯癸未遶禁城行,夹道皆槐树,十步一株"。
司,建在东华门外。小南城名里新库,则里新库亦小南城也。东南为普胜寺,寺前沿河,尚有城墙旧址。"《顺天府志》:"明南城本东苑旧地,英宗复辟后,大加修拓,遗址甚广。"
[十一] 《顺天府志》:"普度寺旧名玛噶喇庙,[国]初为睿亲王府。"⑦《癸巳存稿》:"墨尔根王,[为睿亲王,为摄政王,]⑧当时称为台星可汗九王,见毛奇龄《后鉴录》。其旧府据《恩福堂笔记》,在东安门内之南,明时南城,今玛哈噶喇庙。吴伟业《读史偶述诗》云,与今地址悉合。"《元史·泰定帝纪》:"至治三年十二月,塑玛哈噶拉佛像于延春阁之徽清亭。梵书言玛哈喇佛有十二,皆文殊观音化身,及护法神也。明南城有洪庆宫,供番佛之所,见《梦余录》、《明宫史》诸书。玛哈噶喇佛盖■遗制。"《天咫偶闻》:"明之南内,今已拆尽。按行遗迹,惟普胜、普度二寺,似犹是旧殿之仅存者。普度寺殿宇极宏,佛像极奇,皆西天变相。手执戈戟,骑狮象。陈设多宝物,沈香长及丈,雕镂花纹。明成化中,番僧板的达所贡七宝佛座,即仿其规式造[五塔寺者],⑨今尚供寺中,完好无恙,乃木雕加漆者。疑《涌幢小品》记所云南内最后一殿,供佛甚奇古者,或即指此而言。国初,睿忠亲王曾作府邸,吴梅村诗所谓:十载金縢归掌握,月明车马会南城者也。今殿极东一间,北墙下番佛五,皆乘狮象。南窗下悬王之甲胄弓矢,甲长七尺余,黄缎绣龙,鲜好如新。胄径九寸余,护项亦黄色。刀剑弓矢长于今三之一,弓无弰而一人之力不能开。旁二护卫像,著甲执兵,皆真物,王之二巴图鲁也。殿外作龙尾道,直抵山门,道旁古松林立,清荫甚美。"《荃詧余斋诗》注:"南池子即明南宫故地,清初为摄政王府。今玛哈噶喇庙,殿基高峻,盖其遗趾。旧传壁间挂有多尔袞弓箭,亦久无考。前清开国及禅国,皆由摄政王,亦异事也。"《燕京访古录》:"玛嘎啦庙在旧都东安门内磁器库后,为元代所建。正
年终,各督抚进呈贡礼。光绪末叶某年,直隶总督所进为一黄缎衣,上以各种贵重珍宝盘成大牡 丹花,其叶则以翡翠制之,光彩夺目。太后见之喜,衣以朝元。
内家书翰压承明,燕寝承观重管城。写就凌云新殿额,延春阁子自题名。
隆裕太后久侍孝钦皇后,喜学草书,宣统初元,时以草书擘窠扁联。延春阁,其自署斋名也。
百宝庄严丈六身,宫娥持帚侍清尘。当门更倚韦陀杵,金甲如来护法神。
孝钦好佛,自照一观音像,一宫娥装龙女立于侧,以李莲英装韦陀,怀杵而立。
画阁连云跌宕开,一声拂子殷晴雷。监奴解唱蟠桃会,不唤梨园子弟来。
宫中太监皆能唱曲,孝钦演蟠桃会诸戏文,使太监演习登场,不召外班。
固伦公主久承恩,四姓贤侯许结婚。一子麟光麟角贵,不随恩幸出金门。
荣寿公主为恭忠亲王之女,文宗以其聪慧轶群,屡欲抚为己女。同治初元,奉孝贞皇后、孝钦 后懿旨,封为固伦公主,恩遇甚渥。额驸志端早卒,子麟光,以先后代世职袭公爵,屡求 要差,孝钦以其年少,终不与也。
凸晶双镜许当头,照见仙人到十洲。不是内家装束贵,天然蓑笠小渔舟。
孝钦皇后于颐和园,率后妃乘小艇照像,用渔家服。
大红江缎绣双龙,云彩盘金瑞锦重。更赐耳环珠珞索,内人齐妒主恩浓。
孝钦万寿,赐德菱礼服,用大红缎,上绣金龙,护以云彩,镶金边,内衬灰鼠皮,袖口及领用貂
枢臣草遗诏,孝钦扶病披阅。又明日,孝钦上仙,相去仅二日耳。
懒梦山人冰雪姿,婕妤宠幸冠当时。焚香绣佛应多暇,自绘林峦缀小诗。
穆宗之瑜皇贵妃,能画山水,墨笔作兰,自题小诗,署款曰懒梦山人。
岂有诸兄笔砚供,翻从草圣学鸾龙。延春阁上澄心纸,钗股分明染墨浓。
隆裕太后,承恩公桂祥之女。桂祥父子未尝学问。隆裕侍孝钦皇后久,喜学草书,宣统初元,时 以草法书擘窠扁联。延春阁,自署斋名也。
御花园近石廊西,灵沼轩头榜字题。引得玉泉三百斛,光明世界现瑠瓈。
大内御花园之东,有土阜一区,向以日者之言,不宜建筑。宣统己酉,兴修水殿,四围浚池,引玉泉山水环绕之。殿上窗棂、承尘、金铺,无不嵌以玻璃。隆裕太后自题扁额曰灵沼轩,俗呼为水晶宫。辛亥之冬尚未毕工也。
赵家姊妹共承恩,娇小偏归永巷门。宫井不波风露冷,哀蝉落叶夜招魂。
瑾贵妃、珍贵妃,为侍郎长叙之女,己丑,同被选。戊戌,珍贵妃被黜,庚子之变,死于宫内井中。
石头旧记寓言奇,传信传疑想象之。绘得大观园一幅,征题先进侍臣诗。
瑾、珍二贵妃,令画苑绘红楼梦大观园图,交内廷臣工题诗。
坤宁宫里拜南膜,萨满名称译语殊。世袭竟同三品俸,曼珠旧俗亦崇巫。
国朝宫史续编 四六〇
听、言、动、思" 五箴也。恭见前编。联曰:"墨壶琴荐相先后,旧咏新裁自品评"。又联曰:"兰殿蔼晴晖,炉烟结翠;芝宫呈秀采,砌草舒芳。"后西室,皇上御书匾曰:"萃胜",又匾曰:"集英"。轩后为慧曜楼。楼西为吉云楼联曰:"吉云垂大地,慈镜照诸天。"楼下匾曰:"如是室",联曰:"华海澄明,性源离色相;法铃朗彻,觉地了声闻。"皆高宗纯皇帝御笔。吉云楼西为敬胜斋,阁上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旰食宵衣",联曰:"看花生意蕊,听雨发言泉。"阁下东室,皇上御书联曰:"吉传颛帝训,义取召公书。"西室匾曰:"性存",联曰:"致虚涵白室,式古凛丹书。"斋西匾曰:"德日新",楼上联曰:"恭己奉三无,澄心待万几。"又联曰:"牙签披古鉴,香篆引澄怀。"斋内有亭,匾曰"风雅存",联曰:"金掌露浮盘影动,莲台风送漏声迟。"皆高宗纯皇帝御笔。其庭中垣门内,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朝日晖"。西为碧琳馆,东向楼上匾曰:"静中趣",联曰:"参得王蒙皴法,写将杜甫诗情。"又联曰:"与物皆春,花木四时呈丽景;抗心希古,图书万轴引清机。"又左联曰:"轩墀饶秀润,书史足吟哦。"右联曰:"味道研精义,随时爱景光。"楼下联曰:"素心悦澹泊,胜托惟静虚。"又联曰:"窗意包涵画,天容醖酿春。"馆南为妙莲花室,联曰:"青莲法界本清净,白毫相光常满圆。"又联曰:"转谛在语言而外,悟机得真实之中。"室南为凝晖堂,联曰:"十二灵文传宝炬,三千净土荫慈云。"南室匾曰:"三友轩",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三友轩诗。恭见前编。轩内,皇上御书联曰:"植物咸发育,内照务澄清。"凝晖堂之前为延春阁,阁内南向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惠如春",联曰:"玉砌风清,五色祥光栋宇;铜签昼静,四时佳气集蓬壶。"皇上御书联曰:"瑶阶鹤绕三株树,
都沿北上门墙外,傍河而行。其北上东门、北上西门,尚未拆也。二十年后,故宫博物院为便利交通,并筑宽马路计,拆北上东西二门。筑驰道于景山门、北上门之间。于是顿改旧观:向之北上门属于景山,名符其实;今则隶之故宫,为神武门外第一重门,非『北上』而为『南下』矣。
旧制
景山
景山门
背上西门 北上门 北上东门
马路
紫禁城河
神武门
景山
景山门
马路
北上门
紫禁城河
神武门
新制
(五)中正殿及西花园之失慎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六月二十六夜,西花园敬胜斋(斋额曰德日新)失慎,延烧静怡轩、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室、延春阁、积翠亭、玉壶冰、中正殿、香云亭十处。起火原因,言人人殊,当以点查内宫古物,宫监惧罪纵火一说,较为可信。(注一)清室善后委员会,因点查养心殿,得当时内务府报
绢本,高二·三八公尺,阔一·七八七公尺,图之范围,南起大清门,东至东安门,西至西安门,北至地安门,易言之,即明皇城三十六红铺内之区域。该图年代,据刘敦桢君考证,成于康熙十八年或十九年以前,惟刘君表示怀疑者:一为大内宏德殿、昭仁殿与东西暖殿,据日下旧闻考,建于康熙三十六年;一为吗哈噶喇庙,建于康熙三十三年,图中亦皆收入,致与其他建筑,前后抵触,未能一致。实则此二点亦易于解答:(一)昭仁、宏德二殿,已见于明刘若愚酌中志卷十七大内规制纪略,(注一)坤宁宫东西暖殿,该书虽未明载,然亦可因制类推。今按东华录,顺治元年(一六四四)兴乾清宫,二年乾清宫成:又据清会典事例八六三,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重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据同书,康熙八年(一六六九)重修乾清宫;又据国朝宫史卷十二,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重建坤宁宫、交泰殿。前后凡四次兴修,昭仁宏德,乃乾清宫耳房,而东西暖殿,又系坤宁宫配殿,清初以修复明代规模为事,岂有不加兴修之理。此该图中不妨有昭仁、宏德及东西暖殿一也。(二)吗哈噶喇庙系普度寺旧名,其名称之来由,实远起于元。元史泰定帝纪:至治三年,(一三二三)十二月,塑马哈吃剌佛像于延春阁之徽清亭。梵书
注一 酌中志卷十七:『乾清宫……东西有廊,廊后左曰昭仁殿,右曰宏德殿。……』
燕京杂咏(浦庵集)释来复
锦貂公子跃龙媒不怕金吾夜漏催阿刺声髙檀板急棕毛别殿宴春回
元宫词(诚斋新录)周宪王
棕殿巍巍西内中御筵箫鼓奏熏风诸王驸马咸称寿满酌葡萄献玉钟
第九节不可考之诸殿
以上各宫制度,根据陶录萧录,历历可考。惟尚有若干殿名,杂出正史别录,多不可考,列表如左,以存疑焉:
(一)见于王士点禁扁者:
(1)咸宁殿禁扁注在延春阁后。
(2)徽仪阁禁扁阁之扁:大内后宫正殿日延春;兴圣殿后日徽仪,其北日延华。「朱启铃元大都宫苑图考,引禁扁作徽仪殿,误。」
(3)慈仁龙光慈德殿日下旧闻考三十二:『龙光殿辍耕录不载,见王氏禁扁;又有慈仁、慈德二殿;注云:三殿并巴延鄂尔多。考元史:太祖后妃有四鄂尔多,
第五章宫殿坛庙分叙一六三
日下旧闻考卷三十:萧洵故宫遗录:延春阁又后为清宁宫,引抱长庑,远涟延春宫,盖后宫之正殿也。禁扁作感宁,注在延春阁后;而载清宁宫为上都殿名。今考析津志所载游皇城一则云:自东华门内经十一室皇后鄂尔多〔一作斡耳朵,室名〕
前,转自清宁殿后,出厚载门。据此则大都亦有清宁宫也。……
草木子:至正十一年!:二二五一''-正月,京师清宁殿灾,焚宝玩万计,由宦官熏鼠故也。
元史顺帝纪:皇太子常坐清宁殿,分布长席,列坐西番高丽诸僧。
延春阁诗(蜕庵集) 张翥直
蓬莱海上第三山仙掌云间十二盘雞樹煙深殊窅窱凤楼天近台高寒
锢壶传漏声相应,紫认封泥墨未乾顾祝君王千万寿坐施雄断济艰藤
明仁殿进讲诗(玩斋集) 贡师泰
春日君王出殿迟千官帘外立多时狐棱雪转寒无奈先许儒臣列讲惟
黄绫写本奏经筵正是虞书第二篇圣圭从容听讲罢许教留在御床边
殿前冠佩俨成行玉碗金瓶进早汤自愧平生饭藜藿朝来得食大官羊
第五章宫殿坛庙分叙三九
元大都宫殿图考.三八亭。註三).
元史达尔玛传:帝宴大臣于延春阁,特赐达尔玛白鹰,以表其贞廉。、元史欧阳原功传:至正十七年〔一三五七〕将大赦天下,宣欧阳原功赴内府,原功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
元史王结传:元统二年(二二三四〕王结召拜翰林学士。中宫命僧尼于慈福殿作佛事,已而殿灾。结言僧尼亵渎,当坐罪。
元史许有壬传至正初,许有壬进讲明仁殿;帝悦,赐酒宣文阁中。
元史英宗纪:延佑七年(一三二0〕十二月,铸铜为佛像,置玉德殿。
萧洵故宫遗录:……又后为清宁宫,宫制大略亦如前,宫后引抱长庑,远连延春宫。.
注三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徽清亭,据禁扁注在延华阁;昭俭录:延华阁在兴圣宫后,徽清亭在延华阁后圆亭之东,与芳碧亭相对。析津志:编女房墙外南墙内,一是圆殿一,直板房前,卽延华阁,西有娑罗树,徽清亭。据此则霉清亭在延华阁后无凝。……泰定纪盖讹华作春,朱彝尊原书(指月下旧闻〕未订其误,兹谨辨正如右。
元大都宫殿图考 三六
雨润风调四海宁丹墀大乐列优伶年年正旦将朝会殿内先观玉海青健儿千陵足如飞随从南郊露未晞鼓吹声中春日晓殿前咸着只孙衣元日朝回书事诗(柳侍制集)柳贯九宾陈仗建朱干六译传声贽白环法部清商初按桀宫阑重翟已趋班云筝遥映龙旗动日色纔临凤盖闲万歳玉杯谁刻字忽闻送喜入天颜
第三节延春阁及玉德殿
大明殿之后,为延春阁,大内后廷之正宫也。自宝云殿后,横亘长道,中为延春门,延春阁之正门也,五间三门,东西七十七尺,重檐。左为懿范门,右为嘉则门,皆三间一门。延春阁九间,东西一百五十尺,深九十尺,高-百尺,三檐重屋,盖为楼阁,故又高于大明殿矣。(大明殿高九十尺)柱廊七间,广四十五尺,深一百四十尺,高五十尺。寝殿七间,东西夹四间,后香阁一间,东西一百四十尺,深七十五尺,高如其深,重簷。
慈福殿又曰东暖殿,在寝殿东,三间,前后轩,东西三十五尺,深七十二尺。明仁
殿又曰西暖殿,在寝殿西,制度如之。寝殿之后日清宁宫,引抱长庑,远连延春阁。东庑之钟日景耀门,三间一门,高三十尺。西庑之中日清顾门,制度如之。钟楼在景耀南,"楼在清颅南,各高七十五尺。周庑一百七十二间,四隅角楼四间。
清韵门外为玉德殿,七间,东西一百尺,深四十九尺,高四十尺,饰以白玉,整以文石,中设佛像。东为东香殿,西为西香殿,后为宸庆殿,九间,东西一百三十尺,深四十尺,高如其深。左右辟二红门,后山字门三间。东更衣殿在宸庆殿东,五间,高三十尺;西更衣殿在宸庆殿西,制度如之。此皆大内延春阁西之偏殿也。
清宁宫后为厚载门,即宫城之北门矣。析津志尝载游皇城一则云:自东华门内经十一室皇后斡耳朶前,转自清宁殿后,出厚载门。可想见大内之规制也。厚载门前为舞台,台西为内浴室,有小殿在前,东为观星台,并见萧洵故宫遗录,兹不多赘。元史成宗纪:大德十一年〔一三〇七一十二月,命留守同以来岁正月十五日,起灯山于大明殿后,延春阁前。
元史英宗纪:延佑七年'二二二〇〕十二月,作延春阁后殿。
元史泰定帝纪…至治三年(一三二三〕十二月,塑马哈吃剌佛像于延春阁之徽清第
五章宫殿坦庙分叙三七
元大都宫殿图考三二
拏头殿,龙床品列为三,亦颇浑朴。殿前宫东西仍相向为寝宫,中仍设金红小屏。……
辍耕录则云:
寝室五间,东西夹六间,后连香阁三间,东西一百四十尺,深五十尺,高七十尺。:::
综二书所记,一则日『殿前宫东西仍相向为寝宫,』二则日『寝室五间,东西夹六间,』其为三面相向之三合房无疑。朱启铃元大都宫苑图考,不信萧录东西相向之说,谓『陶录不言东西相向;』不知辍耕录固明言『东西夹六间』也。按元代宫殿,后宫寝室,都作三合式,故故宫遗录记隆福宫云:『左右后三向皆为寝宫,大略亦如前制。』朱氏不信三合之说,故不得不曲解为『系后来添建』也。
文思殿在大明寝殿东,三间,前后轩,东西三十五尺,深七十二尺。紫檀殿在大明寝殿西,制度如之,皆以紫檀香木为之,缕花龙涎香间白玉,饰壁,草色糅緑其皮为地衣"二殿辍耕录及昭俭录,皆谓在大明寝殿之东西,独萧洵故宫遗录,谓在延春阁后,大都宫殿考沿其误。按禁扁注云:大明西日紫檀,东日文思,北日宝云,此四殿为
元大都宫殿图考 八
延春阁后。玉德殿在清额门外,清类为延春西庑之门,此云在延春阁后之东。仪天殿此作瀛洲殿。仪天殿西渡飞桥为兴圣宫,此作明仁宫;明仁,延春阁之西暖殿也。嘉禧殿在光天殿西,其东相对者为寿昌殿,此云在西前苑新殿之后,而脱载寿昌。延华阁在兴圣宫后,此云在明仁后。端本堂在兴圣殿西庑,卽旧奎章阁,此云在苑东。盖萧氏毁元宫室,不过得诸一览之余,万户千门,纷错杂出,少有疎误,亦情之常也。王佐格古要论补釆人,更名大都宫殿考,且又删削十之二三,非复本来面目。本文所考,以故宫遗录(原文载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二)为主,重实地调査也.,以辍耕录为副,重时人记载也;此外更参以昭俭录、元史、、析津志、日下旧闻考诸书,以相互参证也,每章之末,引宫词及名家题咏若干首,以为调剂,兼兴观感。又诸书记载,都有说无图,难以详其制度方位,--此为旧书记载宫殿之通病,故特制为图,(底稿根据光绪三十四年常琦测绘北京精细全图)以补文字之不足也。
今人朱启铃氏,尝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一卷第二册,发表元大都宫苑图考,以为陶宗仪辍耕录,本于经世大典将作所疏宫阙制度之文,尺龄井然,远出萧录之上,因就其方位尺度,手自摹绘,制图凡七:(一)元京城图;(二)元大内图;(三)元万寿山图;
元大都宫殿图考 四
十二间,四隅角楼四间;』『隆福宫……周庑一百七十二间,四隅角楼四间。』可见元代主要宫殿,皆有周庑及角楼。今『自太和殿至保和殿,两庑丹楹相接,四隅各有崇楼,』(清宫史续编卷五十三)皆元制也。
(八)宫城四隅为楼之制,辍耕录云:『角楼四,据宫城之四隅,皆三趋楼,琉璃瓦饰檐脊。』按今紫禁城四隅,亦有角楼四,重檐三层,覆以琉璃,亦直接仿元制也。(九)东华、西华、厚载门之制辍耕录云:「宫城……东日东莘,七间三门,东西一百十尺,深四十五尺,高八十尺;西日西华,制度如东华.'北日厚载,五间一门,东西八十七尺,深高如西华。I按今东华、西华,各七间三门,与元制相同.,惟神武门(相当于元厚载门)亦七间三门,与元制稍有不同耳。元代宫阙制度之过于后代者,亦可『而举如左:
(一)元代宫殿,夹太液池两岸以除大明殿、延春阁,相当于今之太和殿及干清官外,尚有太液池西岸之隆福宫、兴圣宫,制度一如大内。萧洵故宫遗录,谓隆福宫、兴圣宫,『大略亦如前制/『殿制比大明差小。』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一,亦圆隆福宫、光天、寿昌、嘉禧等殿,皆在兴圣之前;奎章、延华等阁,在兴圣之后,其制,度亦如大内,其
(四)大明殿东西之文武楼 金围经亦有文武楼,惟在宣阳门内东西,与后世文武楼之在正殿左右者不同。萧洵故宫遗录云:『大明门旁建掖门,绕为长廉,中抱丹墀之半。左右有文武楼,楼与应相连。正中为大明殿。按今太和殿之东西,为饐仁阁、弘义阔,与应相连,明代称昭文阁、武成阁,明刘若愚酌中志卷十七,(大内规制纪略)犹有文楼、武楼之称。盖直接承元制也。
(五)大明殿三重白石关及三级陆之制 萧洵放官遗录云:『正中为大明殿,殿基高可十尺,前为殿陛,纳为三级。绕以龙凤白石开,阑下毎楯压以鳌头,卢出关外,四绕于殿。ω其制与今之太和殿完全相同。
(六)大明殿十一楹之制 陶宗仪辍耕录云:『大明殿,乃登极、正旦、寿节、会朝之正街也,十一间,东西二百尺,深一百二十尺,高九十尺。清宫史续编云:『正中南向,为太和殿,皇朝之正殿也,基崇二丈,殿高十有一丈,八去基卽为九十尺し广十有一楹,纵五楹,上为重檐垂脊。试比较观之,尤可见其沿袭之迹。
七)大明殿、延春宫、隆福宫周应四隅角楼之制 陶宗仪辍耕录云:『大明殿…
周应一百二十间,高三十五尺,四隅角楼四间,重檐。又云『延春阁……周应一百七
第一章导言 三
目录
第一章导言 一
第二章史料之选择及其批评 七
第三章元大都故城考 一一
第四章元宫城之四至及诸宫之地点 一九
第五章宫殿坛庙分叙 二九
第一节宫城诸门 二九
第二节大明殿 三一
第三节延春阁及玉德殿 三六
第四节御苑 四〇
第五节万寿山或万岁山 四一
第六节太液池 四六
第七节兴圣宫 四八
目录 一
落,云光疑下锦流苏。词臣不识金泥秘,指点薇垣颂六符。《清容士集》
至元七年阙下贺正〔二六〕王 恽
盘盘账殿敞彤廷,天仗宵严拥万灵。玉笋东班分列辟,龙墀首拜认前星。烟蟠鳌柱沾吟
袖,乐泛仙音近御屏。岁举大酺恩例溥,〔二七〕自惭虚薄仰皇扃。《秋涧集》
直延春阁至元中,大晏羣臣于延春阁。赐荅里麻白鹰。阁九间,东西百五十尺,高一百尺,在大明殿之后。见《元大都宫殿考》张 翥
蓬莱海上第三山,仙掌云间十二盘。鸡□□□殊窅窱,凤楼天近自高寒。铜壶传漏声相
□,□诏封泥墨未干。愿祝君王千万寿,坐施雄断□艰难。《蜕庵集》
光天殿进三朝实录〔二八〕元国史院臣进实録,定于光天门外齐立候朝,侍仪使引入,至光天殿中分班。见《元礼乐志》 范 梈
仪鸾簇仗满云端,玉钥初开众乐攒。三后龙光周典册,羣臣鹄立汉衣冠。炉香着日浮晴
卷一六七
人海诗区五二
七律
瑞光楼中秋赏月应制……………………………………………………赵沨六六
元日大明殿朝回卽事……………………………………………………柳贯六六
前题……………………………………………………………………袁桷六六
至元七年阙上贺正………………………………………………………王恽六七
直延春阁…………………………………………………………………张翥六七
光天殿进三朝实録………………………………………………………范梈六七
兴圣殿进史………………………………………………………………黄清老六八
奏对兴圣殿后……………………………………………………………马祖常六八
天寿节朝罢口占简张博士………………………………………………贡师泰六八
兴圣宫上尊号礼成卽东出奉祠斋宫次袁伯长见贻原韵………………虞集六九
嘉禧殿三朝御容把香前宫………………………………………………张翥六九
太子受册礼成赴西内朝贺………………………………………………柳贯六九
至正元年九月宴文臣拱辰堂首…………………………………………宋本七〇
样,罗帕垂弯畏兀妆。愿尔康强好眠食,金汤万■未渠央。《铁崖集》
北平有感〔七五〕宋 讷
虎将朱旗直指燕,燕山王气更萧然。〔七六〕轻如晋武平吴日,远似唐皇幸蜀年。朝市夜沉
三辅月,禁闱寒断六宫烟。延春阁上秋风早,散作哀音泣播迁。
其二
将士城门解甲初,不知相府已收图。霓裳宫女吴船载,绣服朝臣汉驿趋。甲第松筠几家
在?名园花草一时无。行人千步廊前过,犹指宫墙说大都。
其三
相臣无策奏岩廊,倾国倾城总祸殃。同辇谁辞婕妤诏?后庭多学丽华妆。出墙御柳先零
雨,入塞宫花半谢霜。毕竟玉颜成底事,空遗残粉污椒房。
卷一三五
抚太和镌。是钟铭金太和二字。遐想姬周礼,徒观器尚存。
听法松 高宗纯皇帝诗引:山多桧柏,惟香山寺殿前有松数株,虬枝秀挺。山门内一松尤奇古,百尺乔耸,侧立回响。自殿中视之,如偏袒阶下,生公石不得专美矣。
蓬岛飞龙 高宗纯皇帝液池泛舟诗注:蓬岛飞龙,液池舟名,尚前明时物,时加修饰供御用。
瀛海飞龙 高宗纯皇帝太液池泛舟即景杂咏诗注:液池中有瀛海飞龙船,层楼飞甍,势甚闳丽,盖明时旧制。
蟾蜍峰 峰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明高谷文义集谓之虾蟆石。高宗纯皇帝诗引:香山寺西岗,巨石侧立,如蟾蜍哆口张颐,盱目皤腹,昂首而东望。宇宙间石最顽,而象物象形,往往出人意表。
鹫 峰 延春阁前叠石为山,左右有奇石,西曰飞来,东曰玉玲珑。山之西穿石洞而南,洞口恭勒高宗纯皇帝题曰鹫峰。
文 峰 高宗纯皇帝诗序云:昨于西山得玲峰,树之文源阁,既为之歌,兹以其副置景福宫之门,名曰文峰,而系以诗。
北枕双峰 北枕双峰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碧城鸾鹤义山诗 宁寿宫抑斋后为古华轩,轩后为遂初堂。其萃赏楼下西室联曰:金界楼台思训画;碧城鸾鹤义山诗。
绘图著说,传之万世。又御制诗云:奉若钦惟显,研几懔曰明。瑶枢调律纪,珠贯验天行。翠辇临黄道,星台据月城。浑仪观建象,神器惕持盈。命羲仲和叔,在璇玑玉衡。授时熙庶绩,敢恃泰阶平!
晾鹰台 晾鹰台在南海子,本元仁虞院,凡恭值大阅之典于此举行。
蓬岛瑶台 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旧名蓬莱洲。由蓬岛瑶台东南度桥为东岛,有亭,为瀛海仙山。西北度桥为北岛。高宗纯皇帝诗引:福海中作大小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阁之状,岧岧亭亭,望之若金台五所,玉楼十二也。有句云:天上画图悬日月,水中楼阁浸琉璃。
黄金台 高宗纯皇帝诗注:都城、定兴、安肃、易州皆载有金台,而李善引上谷图经云:台在易水东南,则易州似为可据。
碧山窗外画屏开 延春阁楼上联曰:绿水亭前罗带绕;碧山窗外画屏开。
天地一家春 圆明园九州清晏殿东为天地一家春。
胸中常养十分春 乐寿堂之西为三友轩,额曰胸中常养十分春。
与物皆春 养心殿后穿堂屏门向北额曰兰戺涵春。二层殿上北向额曰与物皆春。联曰: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
德日新 敬胜斋阁之西额曰德日新。联曰:牙签披古鉴;香篆引澄怀。
制兹漏莲。玉柱金筒,水火燥寒。协其高卑,别以方圆。九十六刻,成一日焉。视彼阳晷,明晦无愆。较自鸣钟,淫巧徒传。摄提有纪,孟陬用平。于以考时,寝兴慎旃。于以熙绩,勤民礼贤。业业兢兢,俯察仰观。器与道偕,是验是虔。作铭垂诫,贻百曾元。
玉壶冰 延春阁前叠石为山。山之西穿石洞而南,洞口高宗纯皇帝题曰鹫峰。南有静室东向,额曰玉壶冰。高宗纯皇帝赋得诗曰:精庐玉壶似,内外映空澄。岂必买其酒,真如在以冰。琼葩纷缬瓣,瑶岫迥添层。漫虑余寒峭,蜃窗正可凭。
坐石临流 坐石临流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在水木明瑟东南,溪水周环,轩宇三楹西向。高宗纯皇帝诗云:白石清泉带碧萝,曲流帖帖泛金荷。年年上巳寻欢处,便是当时晋永和。
芳渚临流 芳渚临流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建极绥猷 太和殿基高二丈,殿高十一丈,广十一间,纵五间。前后金扉四十,金琐窗十有六,列鼎十有八,铜龟、铜鹤各二,日圭、嘉量各一。丹墀为文武行礼位,范铜为山形,镌正从一品至九品,东西各二行,行十有八,列于御道两旁。每岁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大庆典则受贺,凡大朝会、燕飨、命将出师、临轩策士及百僚除授谢恩皆御焉。圜丘大祀前一日视祝版,祈谷、常雩亦如之。高宗纯皇帝题额曰建极绥猷。
采芳洲 洲为圆明园内安澜园十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是芳皆可采,不必学楚骚注意兰荃。诗曰:澄波之上敞轩临,䔩䔩芊芊满碧浔。是药文殊胥命采,此芳宁向楚骚寻?
日下尊闻录卷三
上声
云垂波动 乐善园内之约花栏,有轩为云垂波动。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在圆明园内,为高宗纯皇帝御制万方安和九咏之一。额为世宗宪皇帝御书。
轻鯈出水 高宗纯皇帝赋得结句云:忘言亦庄语,底更较知不?
洁素履 凝晖堂之前为延春阁,与敬胜斋相对。其东室额曰洁素履。联曰:山水之间发清响;古今以上多同人。
浮瓜沉李 浮瓜沉李,得消字。高宗纯皇帝诗云:一例冰盘朗,坐教暑气消。
南海子 高宗纯皇帝海子行注:元明诸家纪载并称海子周围一百六十里,今缭垣故址划然,实按之不过百二十里。日下旧闻称水泉七十二处,近经细勘,则团河之泉可指数者九十有四,一亩泉亦有二十三泉,较旧数殆赢其半。旧称三海,今实有五海。但第四、第五,夏秋方有水,冬春则涸耳。
恺悌君子 高宗纯皇帝乾清宫屏风铭曰:和乐且湛,君子之恺。平易近民,君子之悌。君子终日乾
图十五 新五牌楼
拨款收用。凡五牌楼附近各商店一律拆除,五坊毕现(图十三十四十五)。此处为北平市最繁盛适中之地,街衢广阔,直达天桥、永定门,是谓正阳门大街,俗称前门大街,亦名五牌楼大街,全系柏油路,亦现市府所改造。又以五牌楼历年既久,柱木朽,改建铁筋洋灰柱,去其两旁戗木,巍然矗立,愈益美观。(图十四)
辽金旧城,据明刘定之《游梁园记》,遗址犹有存者。现时西郊外,自阜成门至八里庄以南,丰台以北,土城断续可见,即唐藩镇、辽金都城遗址。定之记云:“元迁都稍东,东半遂入于都市间,无迹可见。而西半犹存。”云云,其说良信。
《天咫偶闻》于都城变迁,考核甚精,惟于历代宫城未能详考,兹取诸书记辽、金、元、明宫城状况于后。
辽宫城
《辽史》:南京析津府,城方三十六里,大内在城西南隅,西城巅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
金宫城
《大金国志》:宫城四周凡九里二十步,自天津桥之北曰宣武门,内城之南门也。又应天门,内城之正南门也。楼高八丈,四角皆垛楼,瓦皆琉璃,金钉朱户。五门列焉。东西相去一里许,又各设一门,左曰左掖,右曰右掖,正东曰宣华门,正西曰玉华门。殿九重,凡三十有六楼,门倍之。北曰拱宸,又西至玉华门,曰同乐园,若瑶池、蓬瀛、柳庄、杏村尽在于是。《金史》:鱼藻池、瑶池殿,贞元元年建(按,同乐园地当今钓鱼台)。又京师北,离宫有大宁宫,大定十九年建,后更为宁寿,又更为寿安。明昌二年,更为万宁宫(按,万宁宫今西苑地)。《尧山堂外纪》:章宗为李宸妃建梳妆台于都城东北隅,今禁中琼花岛妆台,本金故物也。金台集西华潭,金之太液池(按,此潭当是今南河泊,在今宫城之内)。《北行日録》:左掖门,后为敷德门,其东廊之外,楼观辇飞,闻是东苑。又城濠外土岸高厚,夹道植柳甚整,行约五里,经端礼门外,方至南门,过城濠,上大石桥,入第一楼,七间无名,旁有一亭,两旁青粉高屏,墙甚长,相对开六门,以通出入,或言其中禁军所屯也。次入丰宜门,门楼九间,尤伟丽,分三门,由东门以入,又过龙津桥,二桥皆以石栏分为三道,中道限以护阱,国主所行也。龙津雄壮特甚,中道及扶栏、四桥华表柱皆以燕石为之,其色正白,而镌镂精巧,如图画然。桥下一水,清深东流,桥北二小亭,东亭有桥名碑。次入宣阳门,门楼九间,分三门(按,所谓桥下水,乃今凉河也)。
元宫城
《大都宫殿考》:南丽正门,千步廊可七百步,建灵星门,门建萧墙,周迥可二十里,俗呼红门。阑马墙内二十步有河,上建白石桥三座,名周桥,桥四石白龙擎载,旁尽高柳,郁郁万株,远与城内海子西宫相望。度桥可二百步,为崇天门(按,此云海子西宫,则元大内,在今大内少北)。《宸垣识略》云:宫城周九里三十步,砖甃分六门,正南曰崇天门,崇天之左曰星拱门,右曰云从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厚载。崇天门内有白玉石桥三虹。中为御道,星拱门南有拱宸堂,为百官会集之所。崇天门内曰大明门,大明殿之正门也,旁建掖门,绕为长庑,与左右文武楼相接。大明门左曰日精门,右曰月华门。大明殿十一间,高九十尺,柱廊七间,高五十尺,寝室五间,东西夹室六间,后连香阁三间,高七十尺。中设七宝云龙御榻,并设后妃寝室。后为宝云殿,东庑中曰凤仪门,西庑中曰麟瑞门,周庑一百二十间。宝云殿后曰延春门,内为延春阁,阁左曰懿范门,右曰嘉则门。延春阁九间,后寝殿七间,东西夹四间,后香阁一间。大明寝殿东曰文思殿,西曰紫檀殿,慈福殿在寝殿东,明仁殿在寝殿西。左庑中曰景曜门,南为钟楼。右庑中曰清灏门,南为鼓楼。玉德殿在清灏门外,东西有香殿,宸庆殿
本文在梳理乾隆皇帝于紫禁城之内兴造的时间线索、规制线索的基础上,以建福宫花园之延春阁和宁寿宫花园之符望阁为典型案例,根据历史档案和现存情况,整理了这两座在紫禁城中共存约150年的高阁建筑的空间及其陈设信息,通过对二者位处园林的功能地位,尤其是近乎明堂的独特空间格局的着重解读,结合相关案例,对乾隆皇帝参与建筑设计的深度和可能的思想动机进行分析和阐释。
<正>此帧延春阁照片拍摄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是紫禁城内建福宫花园中体量最大的楼阁。延春阁平面呈方形,面阔五间,四出廊,二层出平座,四面各三间,为明二暗三有夹层的楼阁式建筑。建福宫花园坐北朝南,东西长六十七米,南北长六十四米,占地面积三千八百五十平方米。以延春阁为中心,周围散布有敬胜斋、碧琳馆、凝晖堂等建筑。这里殿阁亭馆错落有致,假山叠石点缀其间,是一座集庄严大气与玲
<正>~~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