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广济寺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广济寺,北京著名古寺之一,座落于西城区,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文物巨丰,在国内外佛教界享有崇高声望和广泛影响。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239

 第十九卷 宛署杂记 言

僧道 寺、庵、宫、观、庙、堂、祠,共五百七十五处。诗、文不能悉梓,次第收遗文下。

寺凡二百一十一(城内七十二,城外一百三十九) 城内:大隆善寺,元皇庆元年建,名崇国寺,我朝改今名。设有僧录司于内,主天下寺僧之事。成化八年敕修,皇太后、中宫、妃主下至女官、宫人助修。制极壮丽。有御制碑一,见御制下;元圣旨碑二,见遗文下。万善寺,古刹,万历九年太监王臻重建,编修刘元震记。正觉寺,成化二年太监韩谅以钦赐宅舍建,请于朝,敕赐今名。兴福寺,景秦七年建。弘善寺,唐开元年创,成化丙戌太监崔安等重建,请于朝,敕赐今名。以上俱在北城发祥坊。

碧峰寺,古刹,一名碧云寺,正统初太监夏时等建。天顺元年敕赐今名,沙门道深记。大悲寺,嘉靖四十一年建。积善寺,隆庆二年建。华龙寺,古刹废址,成化二年锦衣卫指挥万贵建。敕赐今名,沙门道深记。寿明寺,古刹废址,天顺初太监段信等建,大理寺丞杜昌记。净业寺,嘉靖三十七年建。龙泉寺,元至正年建。海印寺,元初建,今废。兴德寺,寺址阮太监第也。正统十二年修宅,掘地得元至正二年碑;本龙泉寺旧址。阮即改建殿宇,请于朝,赐今名。学士李时勉记。千佛寺,万历九年建。万寿寺,正德十五年建。海藏寺,元皇庆二年建,成化三年重修,右通政陈嘉谟记。天寿万宁寺,元至正五年建,元学士欧阳玄记。慈善寺,万历十四年建。广化寺,古刹,弘治初重修,学士刘机记。观音寺,正统三年建。瑞云寺,成化二十二年建。广济寺,成化庚子年建。以上俱在北城日中坊。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240

  小福祥寺,嘉靖三十二年建。义利寺,元至正十一年建,隆庆二年重修。兴化寺,元至正十三年敕建,元学士欧阳玄奉敕撰,隆庆四年重修。嘉兴寺,弘治十六年建。以上俱在中城积庆坊。

  敕赐普恩寺,在中城安富坊,成化丁酉年建。观音寺,在中城大时雍坊,景泰六年建。

  双塔寺,元朝建寺,有双塔,其高入云,因名。观音寺,一弘治年建,一正德元年建。以上俱在中城小时雍坊。

  瑞云寺,占刹遗址,正德十六年王宣重建。广济寺,弘治年创,正德丁卯太监马永成奏请,敕赐今名。沙门定锜大勋记。慈恩寺,隆庆五年建。弥陀寺,嘉靖二十三年太监刘淮修,运使杜锜记。万宁寺,景泰五年太监兴安建,礼部郎中萧璁记。延寿寺,嘉靖十五年建。永泰寺,古刹,正统八年修武伯沈清建。请于朝,敕赐今名。沙门圆显记。太平寺,弘治戊申年建。永祥寺,万历元年建。万福寺,正德五年建。青塔寺,古刹,天顺初,宛民郭真重建;太监普安感梦助成。请于上,敕赐今名。编修蒋冕记。净因寺,嘉靖四十五年建。弘庆寺,其先曰黑塔寺,正统丁亥成国公重建。请于朝,敕赐今名,学士张益记。以上在西城日中坊。

  普济寺,正德十四年建。普庆寺,辽天历三年创,天顺庚辰重建。大能仁寺,元延祐六年建。石佛寺,正德丙辰建。崇善寺,成化十五年建。庆宁寺,成化二十二年建。广济寺,址本太监刘嘉林钦赏第,成化乙酉施为寺。请于朝,敕赐今名。英宗敕旨赐记,学士孙天济奉敕撰。观音寺,弘治十五年建。万善寺,正统年建。以上在鸣玉坊。

  普寿寺,古刹。普照寺、护国寺、鹫峰寺,正德四年建。以上俱在金城坊。

  正法寺,成化乙未太监黄高建,敕赐今名。学士李东阳撰记。宝禅寺,元武宗时建,后废为民居。成化庚寅,太监麻俊修宅,得元赵孟頫碑,知为普庆寺旧址,施为今寺。闻于上,敕赐今名。户部尚书万安记。普安寺,国初建,嘉靖甲子太监黄锦修,学士徐阶记。翊教寺,成化八年建,嘉靖三十一年修。妙应寺,旧名大圣寿万安寺,因有白塔,一名白塔寺。元至正八年修,有塔记。至宣德八年敕修白塔。景泰八年,宛民郭福请于朝,修寺,赐今名。刑部侍郎董矩记。观音寺,永乐二十二年建。祝寿寺,古名普庆。正德八年,上微疾,太监吴亮、焦宁重建,祷之。上闻,赐今名。编修孙清记。以上俱在西城河漕西坊。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289

  宿远公兰若:柏下青莲宇,高僧得远公。窗悬千嶂月,树纳九陵风。夜磬来墙外,山云堕枕中。尘心销欲尽,何处觅鸿濛。

  洪光寺:策杖探奇入,山头梵宇开。晴岚飞鹳鹤,秋色绣莓苔。磴转松阴合,云深锡影来。绯徊不能去,随处一衔杯。

  湖上:凫鹭亦自适,人到一惊翻。落日千山白,澄湖十里昏。乱泉飞马足,几处涌云根。不道身为客,还疑是故园。

  饭香山寺:炊烟起何处,驻马问斜曛。僧去烧黄叶,人来扫白云。暂分香积黍,同拜洞庭君。一入风尘里,空怀鸥鹭群。

赵完璧(吏部郎 直隶人)

  朝回望西山:初日早朝回,金天秀色开。彩云连巘崿,翠霭接城隈。幽远牵高兴,奔趋笑俗埃。何时谢朝组,随意踏莓苔。

  秋日出西直门:秋日避情旷,西风披面凉。征袍红叶满,羸马白沙长。曲水惊闲路,荒池度野芳。碧峰千万点,一望慰愁肠。

  宿弘恩寺:残阳投古寺,乘月访高僧。佛土风尘净,禅心池水明。玄关欣妙悟,白首绊浮名。半榻三生幸,千缘一芥轻。

  秋日兴教寺:古寺青林外,轻车白日斜。秋怀开野色,午茗惬僧家。山鸟清吟兴,云松静物华。禅关醒俗梦,坐晚意犹赊。

  广济寺:迢递驱山径,倥偬入梵宫。长廊喧燕雀,古殿郁杉松。采药神僧去,霏香禅榻空。清魂欲延伫,俗役未从容。

  望湖亭:云外下长坂,湖南过小亭。寒泉冷石窦,细草暗沙汀。骇鹭开清霭,游鱼破翠萍。钓矶未暂息,波影俗怀醒。

李环(丰城侯)

  卧龙岗诗一:何处嘘云气,避来此息形。风生沙作浪,日暖树为萍。曲曲成天胜,巍巍结地灵。翠华会幸跸,千古拱皇廷。

袁炜(慈谿人 大学士)

  冬日过朝天宫:萧飒寒空万木稀,仙宫晴覆晓烟微。风疏云磬随行珮,松落冰花缀法衣。尘隔萝烟知地迥,雪残芝砌觉春归。年来渐欲寻玄理,几向丹台觅静机。

余有丁(宁波人 大学士)

  帝京午日歌:蕤宾纪良节,金缕应嘉辰。宫阙烟光敛,山河景色新。长安大道直如矢,三条九陌无埃尘。夹槐复道通仙苑,垂柳平堤接绮繙。徐日中天万户动,景风清道千人从。青牛白马纷奔驰,玉路金羁无数控。簪履襟裙何若都,五侯七贵相迎送。妖童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296

  西山晴雪:蓟苑春回雪未残,西山积素失青峦。光摇三殿晴云合,色照千门晓日寒。琼岛忽移天阙近,玉峰遥倚帝城看。梁园此夕还堪赋,况复邹枚兴未阑。

  登毗卢阁:登高非浅兴,送远对朝氛。塔影悬青嶂,钟声散白云。杯从双树把,歌自九天闻。一别缘须合,何时挹紫芬。

屠本畯(甬东人 顺天府治中)

  过弘法寺:霁晓投双寺,春迟慧日开。翻经闲士集,说法宰官来。院静昙花落,风轻燕子回。生公阶下石,一半覆苍苔。扰扰劳生久,招邀那可辞。同瞻五供养,因整四威仪。遍礼僧都识,频过鸟亦知。幸逢休沐日,还与上人期。

何宇度(詹事府录事 湖广安陆人)

  广济寺:新秋羸马禁垣东,古刹林深殿阁崇。贝叶晴分榴树绿,慧灯凉映蓼花红。疏钟隔竹连萧寺,复道盘云拟汉宫。牢落一官如野衲,每从初地叹飘蓬。

  显灵道院:云璈霜磬照行杯,满座人因御李来。衣畔鹔鹴寒绰约,檐端鸾鹤影萦回。空坛月色赊青昼,古殿松声起暮哀。莫讶诗成中金石,挥毫原在步虚台。

  高梁桥秋望:一出郊关外,河出四望新。平堤欢驻马,秋水羡垂纶。桥以沙为岸,村依寺作邻。绿杨千万树,彷佛故园春。

  登真觉寺塔:宝塔闲能眺,秋原望不迷。白云双阙迥,绿树万行齐。沙转河流曲,天空雁影低。长安此行乐,山水满城西。

  游摩诃庵:西山遥在望,萧寺近堪游。食自中官供,幡从内苑留。苍松高拂殿,交石叠成楼。车马迷京洛,兹来始觉秋。

  游慈寿寺:层塔接遥天,芙蓉次第悬。明君延福地,慈后布金年。绣栱千寻接,瑶坛百尺连。朝霞笼桧柏,如结凤楼烟。

  望湖亭:孤亭秋一望,湖日两氤氲。远岫浮螺影,澄泉涌榖文。青占鸥岸柳,红闪凤楼云。安得凌波棹,飘摇泛夕嚑。

  碧云寺:寺里流泉寺外峰,碧云四合削芙蓉。佛天夜散松梧雨,帝里秋闻殿阁钟。僧饭香分中贵廪,宝幢字簇内廷封。玉桥金柱游人避,争道频年驻六龙。

  香山寺:古柏乔榆路欲迷,千年名胜帝城西。望穷平楚天垂尽,坐傍群峰云与齐。曲磴宛从山上下,危楼半倚树高低。登临却喜佳辰近,僧舍黄花开满畦。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316

春明梦余录 一三二八

玉之有相,大者为虹霓,小者为缟带,缥缈纠纷,不可穷诘。又上之,始见塔,体圆质素,卓立云际,峻整精洁,如经磨砻。山有三盘,而北据其上也。盘山者,以山之盘旋曲折而言之也。或曰:山有三盘焉,其说近是。又谓山有盘石可摇动,故名。下山从他道观之,石围数丈,一人摇之辄动。

吴郡王衡纪:出公乐十里许而山髻见,若黛染頳山头。晡,乃至广济寺。遶北而西,抵环翠亭。亭面山,松屏之,并东西崖者为三,望而第其伯仲焉。质明,复缘石涧下三里许,稍上,而群峯相拱揖。又上,

则围山而带林,莫可辨其隅面。其一峯稍远,对松立者,九华峯也。峯势

峭,欲摩天,意气渐上,而绀宫翠■,又自下以秀色留之。杖策策,然不能即行。良久,穿蔡氏巷,西折而陟北冈。长城蜿蜒界山半如线,沙白浩浩,际以浓云猛风,意色惨然。越数岭,倏陡下,俯瞰巨谷,窅然深黯(黮),百谷之缕纷出而缪聚于此。又里许,而为上方。自盘山而至上方,下下上上几百千折,行者相望于石根木杪,有相去数程,而望不盈咫者。计山形殆蛇萦而

瓣袭,山故名盘,名(谷)当不虚。上方之前,曰悬石亭。自此上,益陡绝。更百寻而至舍利塔。塔标峯首,五峯肩而随焉,盖山绝顶也。其西峯为无梁殿,殿后稍有余地,可纵立睹,层沙叠峦,面面萦抱。盖盘山之外,若有大盘山焉。三河、宝坻、甘泉、长城俱在望。又数里,双峯塔额,隐映树樾,如白鸟踏碧浪中。自双峯下走旱麓,忽东转,望见沉碧冉冉者,曰百草洼。其稍下而最深者,为天城寺。寺当谷口,岩壑肩背皆蔚蓝绀绿相为因依。自寺上之三里许,为李靖庵。又二里许,为舞剑台。侧东走为东甘涧,又西折而为西甘涧。又五六里许,至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00

銮舆返,回顾犹殷意绻如。

增乾隆五十年御制仲春祭历代帝王庙礼成述事有序 昨岁阅四库全书,内大清通礼所列历代帝王庙位号有弗惬于心者,敬忆皇祖实录,勅议增祀谕旨,凡帝王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

主,此外尽应入庙。乃命取红本阅之,始知尔时廷臣不能仰体圣怀,详细讨论。且疏奏在壬寅十一月皇祖大事以前数日,故致多遗漏。因谕大学士九卿等更议增祀,于乙巳年春祭入庙躬礼告虔,以申馨香妥侑敬承前典之意。昨年四库阅全书,祀典于心未惬诸。将谓圣言已遵毕,向阅皇祖实录,增祀历代帝王谕旨,意谓彼时诸臣已遵奉德意,秩祀无遗,是以乙未年躬祭帝王庙诗有但匪堕宗均入祀,仁皇奕代著金科之句。及昨岁阅大清通礼,并检阅红本,始知崇祀者尚少,而于前后五代则全无,反阑入后汉之桓灵,甚不惬于怀。因勅大学士九卿等更议,增入晋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简文帝,宋文帝、孝武帝、明帝,齐武帝,陈文帝、宣帝,元魏道武帝、明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唐宪宗,后唐明宗,周世宗,金哀宗,凡二十五帝,其桓灵则撤出之,以昭公论,用符前训。孰知廷议反成虚。重加考订俾全入,用洁声香侑定居。敢以古稀谢躬祭,曰钦曰监益殷予。

原弘慈广济寺,东望西安门,西接平则门帝王庙,南邻乾石桥万松老人塔,北近大街,寺基二十亩。弘慈广济寺

〔臣等谨按〕弘慈广济寺在历代帝王庙东,寺基二十亩,今无复旧规矣。

原万安弘慈广济寺碑 都城内西大市街北有古刹废址,相传为西刘村寺。景泰间人有得佛像及石龟石柱于土中,山西僧普慧与其徒圆洪辈图兴复之。尚衣监太监廖屏以闻,赐额曰弘慈广济寺,天顺丙戌岁也。弘慈广济寺

原万历癸未,彭城伯张守忠、惠安伯张元善重修。同上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01

〔臣等谨按〕弘慈广济寺旧为西刘村寺,金时刘望云建。明天顺初,僧普慧因其址重葺之,赐额曰弘慈广济寺。本朝康熙三十八年奉勅重修,御制碑文勒石,并临米芾观音赞及渗金释迦观音普贤像颁赐寺中。正殿额曰妙明圆通,戒坛额曰持戒律。皆圣祖仁皇帝御书。乾隆十二年皇上临幸兹寺,御制诗一首勒石殿西,并御书种诸善根额,恭悬殿内。

增圣祖御制弘慈广济寺碑 盖闻堂开鹿苑,夸祇树之香林;境辟鹫峰,传宝华之胜地。若其清风盈丈室,亦岂在于离群;皎月映禅心,初何嫌于近市?正以琳宫伊迩,瞻龙象者知尊;精舍非遥,听鼓钟者易肃。兹弘慈广济寺,夙称名刹,旧住高僧。梵宇庄严,峙凤城之兑位;呗音宣朗,接紫陌之西隅。古木垂荫于阶除,皓鹤闻经于戺户。境幽尘隔,如在山林。心远地偏,焉知阛阓?莲花幢内,常明日月之灯;柏子香中,深入栴檀之海。六时禅诵,铎铃响彻丹霄;四海缁流,钵锡云依法界。藏经阁敞,珠联贝叶之文;说戒坛高,石点雨花之偈。是以驻跸常临于净地,挥毫特贲于禅扉。眷此幽恬,赏其清旷。僧湛佑,心通释典,志励虔修。葺陈构而维新,率群衲以遵礼。住持僧然丛,克襄厥事,庭宇秩然。盖其教以利益群生为本,其事以修持戒律为归,朕嘉其同善之心,挹彼广慈之义。俯俞敦请,爰锡斯文。振宝筏之宗风,弘金绳之觉路。用垂贞石,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02

以示来兹。

增乾隆十二年御制广济寺铁树歌 石桥之北凤城西,庄严净域开招提。我来白昼考岁月,苔阶偶抚昔人碑。石龟石柱出废址,如幻具足非然疑。宝构珠缨悬日月,相好特表天人师。戒坛左峙授摩羯,擘窠神迹辉云楣。戒坛内持戒律扁,圣祖御笔也。曲廊右转筑精舍,虽城市也而幽奇。庭前倔强矗老干,摩挲不辨桐与桤。轮囷盘郁戛霄汉,层层旌节排神芝。白足僧人称铁树,木疏希见谁能知?大椿散木此其类,名以不坏理亦宜。佷山千岁挺不朽,彼小隐耳奚堪题!饱参佛定得如是,熟闻世道何纷兮?天风为我吹万虑,童童盖下聊依迟。

增张守忠张元善重修广济寺碑记略 弘慈广济寺肇自天顺丙戌,落成于成化甲辰,迄今历百年,殿宇倾颓。因与同志者于万历甲申孟夏鸠工修葺,易朽成坚,稍称完整云。弘慈广济寺

增高珩重修金佛像碑记略 弘慈广济寺,帝城古刹也。兵燹以来,丹青漶漫,绀宇白毫,风雨剥落。工部尚书巡抚畿辅捷轩王公太夫人刘氏捐赀鼎新之,下至法筵供器,一切灿然。康熙九年,岁次庚戌夷则月望日立石。同上

增严我斯栴檀佛记略 康熙中,王国弼与其弟国臣得栴檀香,高数尺,宝而藏之。江南刘拱北良工也,为刻佛像,三年像始竣,以辛酉之冬迎入广济寺供养,是年十月三十日圣祖临幸,解白帨悬像左臂焉。弘慈广济寺新志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18

铃寺。五城坊巷胡同集

〔臣等谨按〕神武等卫今废。宝禅寺详见前河漕西条下。响铃寺即今新街口祝寿寺,俗犹仍其名。净妙庵、普度寺俱无考。

原日中坊四牌十九铺,有永泰寺、广济寺、延寿寺。五城坊巷胡同集

〔臣等谨按〕永泰寺在西直门大街高井胡同。内有碑二,一为明成化八年沙门圆显撰,一为兵部侍郎谢九仪撰,而年号剥落不可辨。广济寺在西直门新街口。明正德九年为梅乐禅师勅建,有沙门大勋撰碑,又有梅乐禅师小传一碑,都穆撰,吴宽跋,今并存寺中。延寿寺隶中城,详本条下。

增西之北曰西直,永乐十九年立。明一统志

补弘治戊午夏,京师西直门熊入城,守卫者不知觉,有被伤者。钧阳马公谓野兽入城非宜,乞严武事,备盗贼。何孟春谓同列曰:熊之为兆,既当备盗,亦须慎火。未几,城内在处火灾,礼部毁焉。或问孟春此占出何书。曰:宋绍兴己酉,永嘉灾前数日,有熊自南渡至城下,高世则谓其倅赵允绦曰:熊于字能火,郡中宜慎火。果延烧官民舍十七八。偶忆此事云然,不意其验也。余冬序录

增新街口龙王庙,雍正七年勅建。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龙王庙在西直门内街东,雍正七年奉世宗宪皇帝发帑创建,乾隆十八年奉旨易盖琉璃瓦,三十八年奉勅重修。

增崇元观在西直门内新街口,俗名曹公观。大清一统志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206

  原罗将军墓在县北罗村,即罗士信也,征高丽经此道卒葬焉。(名胜志)

  〔朱彝尊原按〕新唐书,士信从秦王击刘黑闼洺水上,得一城守之,城陷不屈死,王购其尸以葬。初,士信为裴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然则士信之墓当在北邙矣。

  增大觉寺在县东街,辽重熙时建。(宝坻县志)

  原旧县治在东门大觉寺,内有古钟,传自东海浮来。(名胜志)

  〔朱彝尊原按〕张瓒记钟为寺僧行超所铸。东海浮来之说,传之者妄也。

  增僧洪源自颍州来居宝坻,建弥陀庵于城南,后趺坐而化。其徒阇维之,烈焰已绝,色身如故。乃作龛供之。发鬖鬖长,月一削之,后为女子摩其顶,发遂不长。(燕山丛录)

  (原金张瓒大觉寺记 下管院在新仓水南,始辽重熙间老僧常住建弥陀佛舍,后趺坐而化,火之不灰,夏腊七十余,其徒二人以师像立于佛侧,已而发再生,盈月则削,为女子所污而止。二僧传其法,度沙门五人:志普、志言、志名、志远、志月。自是佛宫日广,建毘卢殿,寻更为十方院,辽之天庆六年也。其后又建弥陀殿与两庑及藏经之所,又治钟,既成,将建楼,而主僧行超遇疾,以贞元初年十二月逝。僧善昶主寺,建窣堵以葬其师,又建内经一藏,漆函金饰,工制瑰玮,刻毘卢坛,覆以毳幙,珠缨宝帜,文采灿然。又建东堂及钟楼,开园凿井,砖垣一周。于是僧徒伐贞石,属西来客张瓒书其事。瓒为孔氏学,若浮屠非宿所嗜,见昶师不忘祖功,有足嘉者,于是乎书。宝坻旧志)

  原广济寺有辽碑二:一银青荣禄大夫检校司徒宋璋佛殿记,太平五年立;一重熙五年立。(宝坻县志)

  (增辽宋璋广济寺佛殿记略 夫闻宏高威德,运大神通,金刚座中,果结菩提之树;灵鹫山上,经宣菡萏之花。是以明帝梦从于汉室,佛宝初光;奘公取至于唐时,法轮渐转。故自三千界神化之后,五百年象教以来,通觉路于群生,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231

陵北征之作。呜呼,是亦可慨也已!乾隆七年秋,因谒陵回銮,便往游之。斥警跸,减仪从。轻舆朝陟,搴萝扳磴。晓岚豁开,泉白山青,飒然林空,郁然松翠。于是停盖驻辔,怡情纵目者久之。既而行漏催,吟兴尽,夕阳在山,金吾整驾,虽命省驺从,而近御执事者汗雨挥而尘烟腾,向诮隐者之绝少,翻疑隐者之避而远去耳。乃知千乘万骑不可以游山,偶一过之,山灵将无笑其不韵也耶!

  增乾隆四年御制登盘山口号 千林叶落见山容,翠嶂丹崖历几重。漫忆当年曾订约,今朝果上最高峰。(旧作望盘山,有寄语山灵频订约,他年拟上最高峰之句。)

  增乾隆七年御制盘山怀古诗 田畴不卖卢龙塞,李靖空余舞剑台。月镜团圞谁挂得,峰莲崒嵂自飞来。定光灯影犹飘忽,茶子松精类诡诙。只有开堂传宝积,求心何处一言该。

  〔臣等谨按〕盘山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增乾隆七年御制经唐太宗晾甲石诗 石名晾甲枕山陂,遗迹贞观藉抚追。若使当年无此役,何须重建魏征碑。

〔臣等谨按〕晾甲石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原王衡游盘山记略 盘山离京师百八十里。晡至广济寺,走大石涧中,东厓有松,题曰苍龙。折中盘中,观松从石罅出。绕北而西为环翠亭,山松如屏。一峰稍远,对松立者九华峰也。穿蔡氏巷,西折而陟北冈,长城蜿蜒界山半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238

  (补南抃上方感化寺碑略 渔阳古郡之西北,丛岫迤逦曰田盘山,冈峦倚叠,富有名寺。而感化者,魏太和十九年无终县民田氏兹焉营办。唐太和、咸通间,道宗、常实二师前季后昆,继踵而至。故碑遗像,文迹俱存。法堂佛宇敞乎下,禅窦经龛出乎上。野有良田百余顷,园有甘栗万余株。缁属三百,无城郭乞食之劳,斯为计久之业矣。蓟州志)

  原金上方感化寺,故监寺澄方遗行碑铭,大安七年释志隆立石。(盘山志)

  原元上方感化寺提点贤公长供记,至正八年香山永安寺僧福珪撰文,本山住持海畴立石。(同上)

  〔臣等谨按〕金元时二碑俱无考。

  (原僧福珪记 幽州之分,渔阳西北山曰田盘,出乎云表,山建十寺焉。上方感化寺其一也。至正甲申,予应命来住是山,创建方丈,四楹五间,贤公提点与有力焉。公讳觉贤,渔阳西花堠子峪人。蓟州志)

  补广济寺在盘山之麓,寺东一频婆果树,大可合抱。居人云,此树岁可得钱二十千,江南橘柚五十树不能及也。(三易斋稿)

  〔臣等谨按〕频婆果树今无考。

  原天香妙祥寺唐建,有元时重修石碣。(盘山志)

  〔臣等谨按〕天香妙祥寺元时石碣无考,乾隆九年重建于旧基之西北二里许,赐勅建天香寺额。正殿恭悬皇上御书扁曰无上法味。联曰:杨柳外晓风残月;净瓶中白日青天。

  原乾隆十年御制题田盘山色图古天香寺诗 嶂叶绿交轩,岫雾白封殿。隔岩望初地,金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72

则费文通迎合,识者非之。本朝初增祀元世祖、明太祖。康熙六十一年圣祖谕旨,凡帝王曾在

位者,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此外尽应入庙。时廷臣议增历代继体之君,并辽金二朝,而蜀汉、东西晋、元魏、后五代,皆以偏安不与焉。乾隆四十一年,皇上以会典所载,未能仰体圣祖谕旨,所增未协,乃命廷臣复议,于是昭烈、晋元、魏道武、太武、周世宗,皆入祀典。至明代之主,圣祖黜神、熹二宗,以为亡国所由;而愍帝身殉社稷,特令庙祀。今皇上亦撤汉之桓、灵,与明神、熹,并为殷鉴。褒贬予夺,毫厘不爽,实昭千古之大公矣。

弘慈广济寺在阜成门大街历代帝王庙之东,旧为西刘村寺,金时刘望云建。明天顺中重建,赐额。

本朝康熙间重修,有圣祖御制碑,并颁赐扁额。寺有古树,老干奇特,僧呼为铁树。今上有铁树歌,勒石。

严我斯栴檀佛记略:康熙中,王国弼与弟国臣得栴檀香高数尺,宝而藏之。江南刘拱北,良工也,为刻佛像,三年始竣,以辛酉冬迎入广济寺供养。圣祖临幸,解白帨悬像,有赞焉。

〔补〕一等敦惠伯第在西单牌楼石虎胡同。

三等承恩公第在西四牌楼羊肉胡同。

三等宣义伯第在阜成门大街。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193

兴德古刹在金刚寺后,今名兴德禅林。

〇莲花庵,从兴德寺折北而西,疏林朗樾,含吐余清。后一台,瞰湖阳诸寺,若列眉案。今未详其处。

明于慎行莲花庵诗:禅宫遥倚北楼开,楼下平湖落照来。金水环城全象汉,莲花涌寺宛成台。

诸香各捧空王座,一叶能浮太乙杯。便是忘归归亦醉,夕阳清角莫相催。

固山贝子讳弘景。府在蒋养房胡同。

长元按:贝子系圣祖派下,无封号与谥,谨书其讳。

响铃寺在鸣玉坊。今新街口祝寿寺卽普庆寺,俗犹仍其名。

龙王庙在新街口,雍正七年敕建,乾隆十八年易盖黄瓦。

惠郡王府在西直门新街口。

广济寺在西直门新街口,明正德九年为梅乐禅师敕建,有明碑二。

崇元观在西直门内新街口,俗名曹公观,为明珰曹化淳建。门有绰楔,上书三界圣境四字。本朝乾隆二十三年修,有御书联额、御制诗碑。每岁正月初一至初十日庙市。

正黄旗护军统领署在西直门内崇元观后宽街。

正黄旗汉军都统署在西直门内丁家井。

正黄旗觉罗宗学在西直门内北卫儿胡同。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9

各马房大小二十所各相距三四里,牧养御马。

西城 在宣武门里,街西往北,至城墙并西关外。

阜财坊 四牌二十铺

宣武门里,顺城墙往西,过象房桥,安仁草场,至都城西南角。

叉手胡同 真如寺胡同 没沟营 江家胡同承恩寺 铸锅厂(王恭厂) 留守右卫 圆洪寺街 贤孝牌街 萧家桥 河漕 石驸马街 闹市口 石虎胡同 祁家胡同

沙窝儿 甜水井 铁匠胡同 找马河 绛水胡同 打磨厂 棕帽胡同 二条三条四条胡同 土地庙 包头胡同 何薄酒胡同 保安寺街 卫胡同 单牌楼西 箔子胡同

三桥儿 三角庵 刑部 京畿道 都察院 大理寺 白帽胡同 燕山左卫 舍饭蜡烛寺 山西厂 白回回胡同 粪厂望乡台 史刚家胡同 干石桥(西南)

咸宜坊 二牌十铺

干石桥(西北) 斜街(南边) 一条胡同 二条胡同 三条胡同 小石佛寺 合包胡同 红庙儿街 小河漕儿 太常寺街 宽街儿 大石佛寺 千张胡同

沈篦子胡同 伊先胡同 翟家胡同 府军右卫(以上南边) 粉子胡同 缨子胡同 宽河鹰扬卫 通妙宅 丰城胡同 公署厅 西城兵马司 显灵宫 能仁寺

西院勾阑胡同 砖塔胡同 西角头 羊肉胡同 四牌楼(西南) 马市桥(东南) 阜成门街南

鸣玉坊 三牌十四铺

四牌楼(西北) 马市桥(东北) 阜成门街北 帝王庙 神武后街 广济寺净妙庵 驴肉胡同 关王庙 西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0

帅府胡同 箔子胡同 石老娘胡同 熟皮胡同猪市胡同 王贵桥胡同 王瑞老儿胡同 泰宁侯胡同 大桥胡同 武安侯胡同 古灯庵胡同 石碑胡同 宝禅寺胡同 普庆寺 帽儿胡同 燕山卫胡同 响铃寺

供用库胡同 新开路南 红桥儿(东南) 西直门街南

日中坊 四牌十九铺

新开路(北) 红桥儿(北) 西直门街北 永泰寺 獐鹿房 一条胡同 二条胡同 三条胡同 四条胡同 五条胡同 米市口 营房桃园 曹老虎观 官菜园

板桥胡同 广济寺 延寿寺 万宁寺东 台基厂 草场

金城坊 五牌二十二铺

阜成门街南 马市桥 金城坊胡同 水车胡同 半边街 内西巡捕厅 苦水井胡同 礼拜寺 王府仓胡同 武衣库 菜市口 娘娘庙 欧先胡同 盆儿胡同

刘和尚胡同 刘教胡同 孟端胡同 应天卫 豆腐巷 普照寺 车家胡同 井家胡同 铁佛寺 羊市口 杨和胡同 贺三胡同 广宁伯胡同 济州卫新房 陆家胡同

麻线胡同 羊毛胡同 龙骧卫街 新桥 养济院(住孤老无目人月给与粮) 阎家桥 关王庙(小桥) 许游击胡同 武太医胡同 刑部铁门儿 巡按公署

山西厂刑部后墙 柴灰厂 砂锅刘胡同 庙桥儿 惜薪司西厂 都城隍庙 曹杉板胡同 鹫峰寺街 和阳卫 曲子胡同 赵府大人胡同 双河儿胡同

河漕西 三牌十三铺

阜成门街北 马市桥西北 白塔寺 朝天宫东 普度堂 叉手胡同 苏家胡同 回回厂 茶叶胡同 王贵桥西 栅栏胡同 横街 大桥胡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48

灯廊百余楹,有过街彩坊,曰庆洽无疆。《明史·佞幸传》:继晓,江夏僧也,宪宗时以秘术进,日诱帝为佛事,建大永昌寺于西市,迫徙民居数百家。毛奇龄拟《明史·李梦阳传稿》:梦阳尝遇万宁侯大市街,乘醉数侯过,杂骂,举鞭梢挥击之,落二齿,侯隐忍去。案:寿宁侯张鹤龄也,梦阳尝以劾鹤龄系狱。

阜成门大街

阜成门俗沿元称曰平则门。井二。马市桥东西,井各一。迤东为马市街,详中城。历代帝王庙在北,故保安寺址也。东、西有坊,曰景德,亦称景德街,详祠祀。神机营所属中营步队置厂于此,详兵制。宏慈广济寺在庙东,临大市街,旧为西刘村寺。白塔寺在庙西,元为圣寿万安寺,明为妙应寺,俱详寺观。北小胡同曰白塔寺夹道,曰老虎洞。井一。曰六合大院。井二。《宸垣识略》:礼多罗贝勒府在阜成门大街北。又二等宣义伯第在阜成门大街。案:伊勒德依封宣义伯。《啸亭续录》:刘文定纶赐第阜成门大街。《析津志》:福田坊在西白塔寺。《燕都游览志》:成化元年,于塔座周围砖造灯龛一百八座。相传西方属金,故建白塔镇之。然同时元创有五色塔,而今仅黑塔在其后,余湮没莫考矣。《帝京景物略》:元初有童谣曰:塔儿红,北人来作主人翁;塔儿白,南人作主北人客。事见草木子古今谚。元世祖时,塔色焰赤,及明太祖兵起淮阳,塔白如故。岁元旦,士女绕塔,履屣相蹑,至灯市,盛乃歇。《甲申传信录》:田太监亡其名,住白塔寺后,三月十九日自缢,命仆卷其橐以逃,余书籍、花盆在焉,后杨士聪居之,览其中书多写册,亦有手录者。《坊巷胡同集》:河漕西三牌十三铺。有广平库、阜成厂、拣果厂、永清左卫、北新草厂、普度堂、白塔寺、翊教寺。《万历沈志》:有鹫峰寺、正法寺、宝禅寺、普安寺、妙应寺、祝寿寺。案:阜成厂、永清左卫、普度堂、鹫峰寺今无考,余见后。

  大、小罗圈胡同

  姚家胡同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58

南、中、北扒儿胡同

  扒亦作笆,南北胡同 井各一。妙清观明珰陈日新故宅也,详寺观。《啸亭续录》:泰郡王府在扒儿胡同。

西直门南小街

井一。《啸亭续录》:贝勒允祁宅、惇亲王府,俱在北小街。谨案:允祁,圣祖二十三子。乾隆四十九年,加郡王衔,谥曰诚。惇王讳绵恺,仁宗四子。道光七年降郡王,谥曰恪。

西直门南顺城街

井二。中心台井一。马圈井一。《燕都游览志》:月张园在阜成门内,傍城垣下。堂后枕一池,甚修广,倒影入屋,楹周遭菜畦。今属冉都尉。又宣家园在阜成门内,旧为宣城伯卫公别业,旁多宅宇,外有菜圃百塍。后属焦鸿胪,称焦园;又属毛户部,称毛园。旧有射堂,为习武地,今废矣。牡丹数种,向为京师第一。初创时,多奇石,石皆有名,曰隅虎,曰伫鹄,曰鹭羽,曰奋距。今不知所之矣。案:月张园有谓在下斜街者,疑未足据,详外城西城。宣园今无考。

  右在西直门街南,大市街西,阜成门街北,其东与中城界。

西直门大街

井四。横桥一,名洪桥,俗称红桥。井一。桥南有枯渠,直达宣武门西城根,明之河漕也。神机营所辖骧字马队置厂于此,详兵制。有菜市。崇元观在街北数十武,明珰曹化淳建,俗称曹老公观,岁元旦至上元日有庙市;少东为广济寺,俱详寺观。西有崇寿庵、万宁寺。《啸亭续录》:恂郡王府、惠郡王府、贝勒永璂宅,俱在西直门大街。谨案:恂王讳允璂,圣祖十四子。康熙时以贝子授抚远大将军,谥曰勤。今为寿庄公主府,公主宣宗九女也。同治二年下嫁额附德征。惠王讳绵愉,仁宗五子。道光十九年晋亲王,咸丰时授奉命大将军,谥曰端。贝勒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59

永璂高宗十二子,早薨。嘉庆四年追封,以嗣子绵偲袭贝勒,今为岐公第。《析津志》:金城坊在平则门内。《坊巷胡同集》:日中坊四牌十九铺。有永泰寺、广济寺、延寿寺。《明一统志》:有永清右卫。《万历沈志》有广化寺、瑞圣寺、慈恩寺、弥陀寺、佑圣寺、延寿寺、永泰寺、永祥寺、万寿寺、慈善寺、华严寺、弥陀庵、佑圣庵、延寿庵、三官庙、三清庙、天仙庙、三义庙、城隍庙、延福庙、药王庙。案:永泰寺见后;延寿寺详中城,余无考。元吴黼丹墀独对:至元二十九年,始用御史中丞崔彧言,以明年正月营社稷于和义门内少南,以春秋仲月上戊致祀。案:事具元史祭祀志。今西直门,元之和义门也。社稷坛遗址无考。《析津志》:牐河水门在和义门北,金水河水在和义门南。又安济桥在铁平章宅后,高梁河由铁平章桥流入元武池。元宋絅燕石集:安济桥濒危,俗呼舍命桥。案:元大内在今禁城西北。安济桥、铁平章宅,当在西直、阜成二门间。絅有渡安济桥入史局诗,今遗迹不可考矣。铁平章者,《旧闻考》以为特尔格,其赐第在大明宫左,见元史列传。

  头条胡同

  二条、三条、四条胡同 井各一。

  五条胡同

  六条、七条胡同 井各一。

  大铜井迤东有太平桥。

  小井胡同菜园 井一。

  板桥头条、二条、三条胡同

  菜园六条胡同 菜园 井一。七条胡同 菜园 井一。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55

番僧当减去者,又四百五十人(番僧所不分等级,第一碑僧众职名,颇与之同)。观此,可知当日待喇嘛之优。此四寺中之隆善,即护国寺。正统为英宗年号,其时仍用隆善之名,故知崇恩之为可疑也(见上)。宣德时,有大国师巴勒丹扎什寿像碑。天顺时,有主持巴辣些纳为西天大辣麻桑渴巴辣实行碑(第十一)。成化时,有第二代住持定常碑(第五碑阴)。弘治时,有国师后着癿领占铸铁钟(第四层殿内),正德壬申(七年),勅西番大庆法王凌戬巴勒丹、大觉法王札什藏布等居此(《帝京景物略》),第一碑僧众职名,即此也(碑文大庆法王作领占班丹,大觉法王作着肖藏卜)。嘉靖时,有藏卜坚参承继祖传住持碑(第十二)。以上所记,多为番僧,则明代为番僧主寺,又可知也。独第一碑阴,为顺治十八年,乃有新续、临济、正宗、海宽、觉慈等名,此确为僧。而康熙碑(第四)谓蒙古王公重修云云,想自康熙时,易番僧后,遂至今不改耳。康熙碑又云:"寺为元大德时所建,至明正德间,命大庆法王居之,为西僧香火地"。殆未之考也。今每月逢七、八日有庙市,不知所始。传言庙市始在西四牌楼广济寺,因修庙迁此,以庙地较广济为大,皆不愿迁回,遂以为常云。寺内有藏文碑二,志作梵文,俗呼西藏字为西番字,当时番讹梵耳。《皇朝通志》:六书略,六书为满、汉、蒙、回、藏、托忒也,具载其字式,梵字为印度古文,其字形正方,虽与藏文略似,惟较为整齐,佛经皆从梵文译出。今佛经中间有梵音梵字,完全梵文经,殊不多见,世又少习之者,久将失传。寺内正殿,多祀三世佛,俗误呼为三大士。三世佛者,过去、未来、现在三佛也。佛前二侍立者,为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三大士者,观音、文殊、普贤也。以上二则,皆世所习之,而不察其所以然,因附记于此。按:寺自康熙时修后,想至今未经重修,大好梵刹,竟任其荒落,殊可惜也。寺中掌故古迹,似尚不止此,然即此戔戔者,再阅数十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59

曰阴凉胡同,曰北褡裢胡同,曰炭厂,均不通行。

注:

[一] 《啸亭续录》:"贝子罗托宅在兵马司胡同"。

[二] 《顺天府志》:"能仁寺,元刹也,在兵马司胡同。寺本元延祐六年崇祥院使普觉圆

明广照三藏法师建,明洪熙元年赐额曰大能仁寺,正统九年重修,有胡■碑记。"

[三] 《顺天府志》:"神机营所辖右翼汉军排枪[队]置厂于砖塔胡同。"①《帝京景物略》:"金元间,有僧自称万松野老,居燕京从容庵。耶律楚材见之,参学三年,僧以湛然目之。著有《从容录》。今甘[乾]石桥北,②砖塔七级,高丈五尺,草荣其顶,人倚塔造屋,为酒食店。万历三十四年,僧乐庵入而周视,有石额五字曰"万松老人塔",乃募赀赎而居守之。"《渌水亭杂识》:"万松老人,耶律文正[王]之师也,③其语文正王曰:"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王亟称之。老人有《万寿语录》、《释氏新闻》。又善抚琴,尝从文正王索琴,王以承华殿春雷及种玉翁悲风谱赠之,见《湛然居士集》。"《顺天府志》:"塔在今大市街西,乾隆间重修,其北则砖塔胡同也。又万松老人塔在民居中,原额无存,乾隆十八年奉敕重修,级仍旧制,塔尖则加合者也。"《天咫偶闻》:"万松老人塔至今无恙,仍在居人屋里。又白塔寺及广济寺今亦完。大抵西城多元代旧刹,虽仅破屋数间,而问其名,则金元遗构也。若东城则多创自胜国,无复古人遗迹。"《骨董琐记》:"京师勾■昔萃居砖塔胡同,俗通呼口袋底,尝见《塔西随记》三卷,上卷感旧二十五则,中卷证今二十二则,下卷杂记十七则。其杂记有云:曲中里巷在西大市街之西,自丁字街迤西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63

医院,绅商所公建者也,颇壮伟。又东为帝王庙,殿宇崇宏。[二]庙之西曰西夹道,东曰东夹道。又东曰姚家胡同,又东曰马家头条、马家二条,曰六合大院,曰罗圈胡同。又东曰盒子胡同、澡堂子胡同,不通行。又东即广济寺,旧刹也。[三]其北曰礼路胡同,邓君守瑕之礼塔园在是。[四]又北曰帅府胡同,[五]中间小胡同曰绒线胡同,曰新开路,今改新成路,不通行。又北曰报子胡同,《顺天府志》作雹子胡同。[六]又北曰受壁胡同,《顺天府志》作臭皮胡同。[七]又北曰石老娘胡同,[八]王叔鲁克敏总长居于此,其后张宗昌居之。又北曰南魏儿胡同,《顺天府志》作卫儿胡同,原注"儿"或作"衣"。又北曰太安侯胡同,又北曰武王侯胡同,《顺天府志》作五王侯胡同。又北曰车儿胡同,曰前车儿胡同,曰后车儿胡同。又北曰石碑胡同,[九]其中间南北小胡同曰南下洼子、曰北下洼子。其东曰天一堂胡同,不通行。又北曰宝禅寺街,《顺天府志》禅或讹作善,[十]昔有新丰市埸,今已废,其东曰口袋胡同,不通行。又北曰公用库,曰后公用库,《顺天府志》作前后宫衣库。中间小胡同曰大帽儿胡同,[十一]曰北帽儿胡同,曰中帽儿胡同,曰前帽儿胡同,曰后帽儿胡同,曰八道湾,《顺天府志》作八条湾。曰金丝沟。又北即西直门大街。

注: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64

[一] 《顺天府志》:"阜成门俗沿元称曰平则门,迤东为马市街,历代帝王庙在北,故保安寺址也。东、西有坊,曰景德,亦称景德街。宏慈广济寺在庙东,临大市街,旧为西刘村寺。白塔寺在庙西,元为圣寿万安寺,明为妙应寺"。《宸垣识略》:"礼多罗贝勒府在阜成门大街北。又二等宣义伯第在阜成门大街。"《顺天府志》:"伊勒德依封宣义伯。"《啸亭续录》:"刘文定纶赐第阜成门大街。"

[二] 《顺天府志》:"历代帝王庙在阜成门内大街,南向。庙门三间,左右门各一,前石梁三。内景德门五间,崇基石阑,前后三出陛,中十有一级,左右各九级,左右各一门。景德崇圣殿九间,重檐,崇基石阑,南三出陛,中十有三级,左右各十有一级,东西一出陛,各十有二级。两庑各七间,燎炉各一。殿东御碑亭一,后祭器库五间,均南向。景德门外东为神库、神厨各三间,宰牲亭、井亭各一。西为承祭官致斋所。东西[南]钟楼一。①围垣周百八十六丈三尺八寸。庙门外东西下马牌各一。凡正殿、门庑均覆绿琉璃,门楹涂丹,梁栋五彩(乾隆十八年奏准帝王庙正门额书"景德门",请增"崇圣"二字)。庙建于明嘉靖十年(《明典汇》:"嘉靖十年三月,历代帝王庙成。先是,中允廖道南请撤灵济宫神,改设帝王庙,礼部以所在窄隘,宜择地别建。于是工部相度阜成门内保安寺故址,旧为官地,改置神武后卫,地势整洁,且通西坛,可鼎新之。诏可。遣工部侍郎钱如京督工,工完,上亲诣庙[祭]。②有萧端蒙《京师新建帝王庙碑》")。本朝顺治二年及康熙二十一年[六十一年]迭奉钦定增祀,③雍正二年,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七年重修。御制碑文:"历代帝王崇祀之制,肇于唐天宝七载,始置庙京城,止及三代以前而已。明洪武六年,始于金陵立庙。嘉靖十年,乃建于京师阜成门内。当明初定制时,议礼之臣不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69

[三] 《顺天府志》:"弘慈广济寺,为金西刘村寺旧址,在历代帝王庙东。西刘村寺,金时刘望云建。明天顺初,僧普惠因其址重葺之,尚衣监太监廖屏以闻,赐额曰"弘慈广济寺"。按:碑称天顺丙戌,丙戌为成化二年,非天顺矣,岂寺志讹刻耶。万历癸未,彭城伯张守忠、惠安伯张元善重修。寺东望西安门,西接平则门帝王庙,南邻甘石桥万松老人塔,北近大街,寺基二十亩。康熙三十八年奉敕重修,御制碑文勒石殿外,並临米芾《观音赞》,乃[及]渗金释迦、观音、普贤像[颁]赐寺中。⒂寺又有金佛像及旃檀佛。又乾隆十二年临幸兹寺,制诗一首,勒石殿西。康熙九年,高珩《重修金佛像碑记》云:弘慈广济寺,帝城古刹也。兵燹以来,漶漫剥落,工部尚书巡抚畿辅捷轩王公太夫人刘氏捐资鼎新之,下至法筵供器,一切灿然。湖州严我斯《旃檀佛记略》:康熙中,王国弼与其弟国臣得旃檀香,高数尺,宝而藏之,江南刘拱北,良工也,为刻佛像,三年像始竣,以辛酉之冬,迎入广济寺供养,是年十月三十日圣祖临幸,解白帨悬像左臂焉"。"《匏庐诗存》有《闰浴佛节燕孙招同人陪木斋中丞广济寺雅集诗》,中有句云:"玉堂金马总陈迹,仙枣灵椿同证果。注:燕孙甲午春闱出木斋门下,木斋时僦居寺中,其以广济为花之,邵伯綗、周退舟诸君已证其误,仙枣灵椿,俱见《广济寺志》。"《荃詧余斋诗注》:"京师所谓花之寺,即南西门外三官庙,以南城曾燠题榜得名,近三水梁燕孙君少作《浴佛日赋》有路迷兰若,寺认花之等句,为师所赏,因告以北京西四牌楼广济寺即花之寺。燕孙于乙卯四月八日宴集宾从于寺中,手书"寺认花之"四字,张于客寮,亦他日《春明梦余录》上一桩公案也。"按:广济寺为西城大丛林之一,民国十三、四年间,陆君宗舆等集资重修,轮奂之观,已渐恢复,道场亦颇兴盛,且其间庭宇寂静,花木幽深,一时士大夫亦恒藉以为游观燕集之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93

[一] 《顺天府志》:"横桥一,名洪桥。俗称红桥。南有枯渠,自西直门大街直达宣武门西城根,明之河漕也。有菜市。又广济寺,明建,在西直门内新街口。明正德九年为僧梅乐禅师敕建,有碑二:一沙门大勋撰;一梅乐禅师小传,都穆撰,吴宽跋。其附近有祝寿寺,亦称响铃寺。"《啸亭续录》:"恂郡王府、惠郡王府、贝勒永璂宅,俱在西直门大街。"《顺天府志》:"恂王,讳允■,圣祖十四子。康熙时,以贝子授抚远大将军,谥曰勤。今为寿庄公主府,公主宣宗九女也。同治二年,下嫁额驸德徵。惠王讳绵愉,仁宗五子。道光十九年晋亲王,咸丰时授奉命大将军,谥曰瑞[端]。①贝勒永璂,高宗十二子,早薨。嘉庆四年追封,以嗣子绵偲袭贝勒,今为岐公第。"《析津志》:"金城坊在平则门内。"《坊巷胡同集》:"日中坊,四牌十九铺。有永泰寺、广济寺、延寿寺。"《明一统志》:"有永清右卫。"《万历沈志》:"有广化寺、瑞圣寺、慈恩寺、弥陀寺、佑圣寺、延寿寺、永泰寺、永祥寺、万寿寺、慈善寺、华严寺、弥陀庵、佑圣庵、延寿庵、三官庙、三清庙、天仙庙、三义庙、城隍庙、延福庙、药王庙。"《顺天府志》:"案:永泰寺、延寿寺见后,余无考。"《丹墀独对》:"至元二十九年,始用御史中丞崔彧言,以明年正月,营社稷于和义门内少南,以春秋仲月上戊致祀。"《顺天府志》:"案:事具《元史·祭祀志》。今西直门,元之和义门也。社稷坛遗址无考。"《析津志》:"牐河水门在和义门北,金水河水门在和义门南。又安济桥在铁平章宅后,高梁河由铁平章桥流入元武池。"《燕石集》:"安济桥濒危,俗呼舍命桥。"《顺天府志》:"案:元大内在今禁城西北。安济桥、铁平章宅,当在西直、阜成二门间,集[宋褧]有《渡安济桥入史局诗》,②今遗迹不可考矣。铁平章者,《[日下]旧闻考》以为特尔格,其赐第在大明宫左,见《元史·列传》。"《天咫偶闻》:"靖逆侯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94

张勇第在西直门街。侯之勋,已具国史。后裔尚能守世业。按:其嗣侯张仁宗之配高夫人景芳,诗才清绝。张侯家财数百万,以好客喜施,不二十年而罄。逝后其子袭职,贫不能支。太夫人示以藏镪处,发之,得三十万,赖以济。盖侯在时,太夫人已预为之地矣。贤哉!夫人工骈体文,善词赋,有集三十六卷,名《红雪轩稿》。"《骨董琐记》:"礼亲王昭连[梿],③字汲修,号檀樽主人。著《啸亭杂录》。嘉庆二十年[十一月],④以擅用非刑器具、凌辱朝臣等罪,革爵圈禁三年。后迁居西直门大街路北。[废]后十三年卒,⑤年五十四。予所寓街有油盐店招牌,"福聚隆"三字,下署礼亲王铃[钤],⑥有汲修斋印,笔势高古,即其所书。"

按:自横桥达于宣武门之河漕,即大明濠,今已夷为马路。广济寺在阜成门大街之西[北]⑦,《顺天府志》云在新街口,当系另一寺矣。又陈太傅《沧趣楼诗》有《九日节庵招饮广济寺诗》,当即在此。

[二] 《顺天府志》:"崇元观在街北数十武,明珰曹化淳建,俗称曹老公观。岁元旦自上元日有庙市。少东为广济寺,西有崇寿庵、万宁寺。"《[日下]旧闻考》:"崇元观门去通衢数十武,绰楔表之,上有"三界圣境"四字。有旧碑一,漫灭不可读[辨],⑧乾隆二[三]十三年重修,⑨有御制诗,立碑庭中。"《天咫偶闻》:"崇元观在新街口。明奄人曹化淳建,俗呼曹老公观。正月庙市半月,近已倾圮无余,而市依旧。相传化淳于观中多藏珍宝,以为后人重建地,故俗有"观倒观修"之谚。然以此翻为观灾,尺椽寸瓦,搜求殆遍,今倒尽,更不能修矣。"《都市丛考》:"崇元观,光绪庚子后庙址仅存。民国以来,即以此址改建陆军大学校。"

[三] 《顺天府志》:"草场口有万佛寺,亦呼黑塔寺,其胡同亦名黑塔寺胡同,然寺已无

书名:燕都叢考 页码:395

塔,亦别无碑碣可考见,不知何以沿其称也。"按:此条已见前冰窖胡同。

 [四] 顺天府志》:"桦或讹作化。右翼正黄正红两旗炮厂在西北,地以厂名。迤南有火药局,明安民厂故址也。"《芜史》:"王恭厂灾后,移建于西直门街北,赐名安民。"《会典事例》:"安民厂在西直门内之北,收贮炮位,今尚贮废炮。又八旗火药厂,镶黄正黄二旗十有二间,在安民厂,今裁,厂亦废。"《绥寇纪略》:"崇祯十一年六月二日,安民厂灾,贴厂太监王甫、局官张之秀俱斃。"

校勘记:

① 惠王讳绵愉......谥曰瑞 《光绪顺天府志》云:惠王讳绵愉......"谥曰端"。据改。

② 集有《渡安济桥入史局诗》"集"当作"宋褧",《顺天府志》卷一三云:"宋褧有《渡安济桥入史局诗》。据改。

③ 礼亲王昭连 "连"应作"梿"。据《啸亭杂录》改。

④ 嘉庆二十年 据《骨董琐记》载为"嘉庆二十年十一月"。

⑤ 后十三年卒 《骨董琐记》原作"废后十三年卒"。据补。

⑥ 礼亲王铃 "铃"应作"钤"。据《骨董琐记》改。

广济寺在阜成门大街之西 "西"应作"北"。

⑧ 漫灭不可读 "读"当作"辨"。据《日下旧闻考》卷五二按语改。

⑨ 乾隆二十三年重修,有御制诗,立碑庭中 《日下旧闻考》卷五二按语云:"乾隆三十三年重修,有御制诗,立碑庭中"。据改。

书名:雪桥诗话三集 页码:234

雪桥诗话二一八

死,辛浦复归其丧,树碣表之。

查查浦长子基,幼颖异,十三游庠,随查浦谪蓝田,赦归,鄂文端致之东阁,举丙辰词科,会中酒失期而罢。山海关云:月落严关起暮笳,行人回首望京华。黄榆日淡边墙紫,白草风高塞雁斜。海漾东南浮蜃宅,山遮西北涌莲花。时平不必夸奇险,六合如今只一家。游辽左时作也。

查莲坡游盘日记,吴东壁谓:天柱之月,传于知微;华阳之云,传于宏景;三盘之雪,传于莲坡。其记宝坻西大寺辽太平年佛殿记最详。西大寺即古广济寺。殿有透灵碑,相传可以隔望,虽不足证,然光泽如镜。碑侧记:皇朝建号太平十有一载仲夏之月,商税麴铁都监、提点造船韩绍孚特建。供奉班祗侯前榷盐使、监造海行舟船刘可度重熙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受敕。碑正款题:检校司徒、使持节儒州诸军事、儒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广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宋璋撰文。太平,辽圣宗年号,重熙,兴宗年号。而县志所载寺有辽碑二:一、银青荣禄大夫、检校司徒宋璋佛殿记,太平五年立。一、重熙五年立。此碑记重熙五年受敕,当即是第二碑。然前一碑太平五年立者已失。但太平五年去重熙五年二十余年,其撰文人亦云宋璋,不无有误。儒州即石晋所割十六州之一也。陈对鸥诗云:禅关居湫隘,行车走喧阗。不知嚣尘中,而有净居天。苍苔遍白石,朝阳晞林巔。年深殿角摧,四檐失翚骞。时来鹳鹤巢,画栌落粉丹。两庑列海众,参覃形纷然。菩萨狮子坐,偏袒出右肩。梅檀清热恼,花雨吹宝鬘。巨碑趺灵赑,明泽如鉴盘。人言能透光,茹影可隔观。楷书法游丝,笔笔恣钩连。中题撰文名,检校司徒官。经始太平载,受敕重熙年。缅怀耶律帝,拓土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39

内城水局,属于西北隅。前为十刹海,水浅不能泛舟,多种莲花、稻米为生涯。中为秦家河地,俗呼后海,自广化寺门前抵德胜桥,亘成王府前,皆是也。水阔,然不甚深,可泛小舟。当年河地主人有采莲小舟二,游人可借乘之。最后德胜门西净业湖也,亦名积水潭,南北岸皆有庙。北为净业寺,西高阜上为汇通祠。南岸为普济寺,俗称高庙,中有楼可凭眺,北望城谯雉堞,足资遐赏。佛院凌霄花最佳,当年有牡丹台、鹿囿,近已废矣。

德胜门内亦有一拈花寺,庄严齐整,近年重修者。其西院厅旁后园,有古松一株,盖明季物。侧有井亭,树本皆作龙甲,斜枝如臂,荫可一亩,真如王麓台画中得意笔。墙外即关岳祠。此祠本为醇贤亲王所建,神主始终未奉入祠,而他属矣。

西城庙宇,以西四广济寺为冠。寺中以腊梅著名,后毁于火,其主僧多方募化,始复旧观,而花枯久矣。闻历任住持皆戒律精严,而屡出笑柄,独何故欤?

西直门南沟沿,有翊教寺者,潭柘山岫云寺之下院也。当年潭柘山寺奉有大青、二青二蛇神,灵验久著。大青化去;今二青移于翊教寺,烧香者往往见之,有时求见之而不得,盖神龙见首不见尾云。

西华门外北长街路东之福佑寺,在雍正朝本为宝亲王【高宗为皇子时封号。】邸第,并未迁入。登极后,改为喇嘛庙,牌坊上“泽流九有”之榜犹存。

东城名刹最少,只有校尉营冰渣胡同内贤良寺,本怡贤亲王允祥之邸,后舍为寺,故名贤良。几经

登芜湖广济寺

<正>寺院的轻盈,以鼎中香火的烟气呈现朱红大柱巍峨,比之于人心的倾圮人群刻意铸造信仰,铸就了一把锁跪拜,起身,再跪,再起,钥匙不在神佛的结印之间云有不同的命运,却修剪成殿前长短不齐的枫色,让心安于一池绯红的平波正掩映西山斗拱早已隐身,并不递给我一把一千年前的星光 

演觉会长在京会见泰国驻华大使馆、泰国金融驻华机构代表一行

<正>本刊讯2021年5月29日,值泰国银行北京代表处成立10周年之际,泰国驻华大使馆、泰国金融驻华机构等一行24人在广济寺举办供斋佛事活动,演觉会长在怀远堂热情接待来宾。演觉会长首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和北京广济寺对泰国银行北京代表处成立1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祝愿,并对泰国驻华大使馆、 

雷州海康广济寺创建衍化考

关于雷州海康广济寺之创建,学界曾有"南朝梁"建立说和"五代梁"建立说,但都缺乏深入论述。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学、历史学、地理学及人类学等多种研究方法,批驳"南朝梁"建立说的错误在于主观臆断、迎合时说,明确提出并证实广济寺曾是五代梁出现的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岭南名剎。进而考辨广济寺与五代时出现的广济禅寺的异同,梳理了其在宋明时期的衍化湮灭。其研究从侧面回应了学界一直关注的佛教海上传入说,纠正时说,具有一定的学术史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