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湖广会馆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北京湖广会馆坐落在西城区骡马市大街东口南侧(虎坊桥西南)。其部分建筑原为明万历年间张居正故宅,后修建成全楚会馆。 嘉庆年间,体仁阁大学士刘权之与顺天府尹李钧简在此创建湖广会馆。会馆原来规模较小,道光十年(1830年)集资重修,升其殿宇,建筑戏楼,添设穿廊。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又置亭榭等,总面积约四千七百多平方米。
馆内有乡贤祠、文昌阁、宝善堂、楚畹堂等。园中种有竹木花草,并堆有假山、太湖石等。前清时名流学士常在此宴会唱酬,成为宣南一胜地。两湖旅京人士,更定时在此聚会、礼神和祭祀乡贤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637

磬戛。巷北枢曹肯相过,高论汩汩奋颉滑。为语卷南有阁长,濯濯麋群彼尤黠。"《骨董琐记》:"分宜故第,相传在绳匠胡同,以为丞相之讹,又以为在灯市。按《野获编》云:京师全楚会馆,故江陵相第,壮丽不减王侯,特分宜旧第四分之一,右一小房,为京师富人徐性善所得,后坐他事籍没。自严及张迄徐,三十年三遭抄没,其为凶宅可知。嘉万相去不远,景倩且曾亲居之。则分宜旧第,不在灯市,明矣。听雨乃东楼之居,或因此讹为绳匠耳。今湖广会馆犹为四大凶宅之一。"《天咫偶闻》:"周立崖大理于礼所居听雨楼,⑦在绳匠胡同,为明严介溪别墅。国初,徐健庵尚书居之,继归于溧阳史文靖公。其后分为数区,秋毕帆得之,为宴会觞咏之地。秋帆出为观察,遂归大理。按:今此居尚存,历为要津所据,诚宣南第一大宅。"《骨董琐记》:"严介溪听雨楼别墅,在神匠胡同。今名绳匠,亦曰丞相。清初徐健庵尚书居之,继归溧阳史文靖,其后分为数处,毕秋帆官翰林时得之,为燕会觞咏之地,后归嶍峨周立崖于礼。立崖好法书,藏弆颇富,勒褚、颜、蔡、苏、黄、米六家书于壁,后辇归于家庙。今楼不可考,或曰听雨楼在北半截,其南即吴兴会馆楼之余屋也。健庵所居碧山堂,即休宁会馆"。《都市丛考》:"丞相胡同又名绳匠胡同,在骡马市大街,有严分宜之赐第,故名。毗连半截胡同,中有一宅,先为海昌查小山所居,后归姚银台租住。宅内听雨楼即东楼赏鉴书画处也。曲槛长廊,宏樑巨础,规模轩敞,罕有其伦。堂之东隅,地有巨窖,甃为青砖,扃以石户,严关铁牡,启之深邃不可测,盖藏珍异之所也。"按:听雨楼或云在北半截胡同,此又以为在丞相胡同,或一宅跨连两街,故各引以为胜欤。然按《顺天府志》,其旁有吴兴会馆之说,则又似在北半截胡同之路西,不能与丞相胡同毗连,又系何故?

[三] 《顺天府志》:"库堆胡同,堆或作骽,有浏阳会馆。"

书名:知寒轩谈荟 页码:156

黑龙江。”其间经过情形,大略已具。文正当奉命赴津,即预书遗嘱,有以身殉职之志。厥后委曲求全,以成和议,盖郭意城签正朱克敬《暝庵杂识》所谓考之事实,准之情理,势不得不出于此,非初旨也。然当时京朝官谤议蜂起,至谓文正摧抑民气以媚外,且指擿覆奏折中词旨,列为五条,诋毁备至。鄂人某倡议尽撤湖广会馆所悬文正爵秩条匾,赖周荇农学士劝止之,改为公函责让。文正答书引咎,有“内疚神明、外惭清议”之语,而某意终不释。其年十月,文正入觐,在都适值六十赐寿,两湖乡人以是月十三日具音觞公祝。文正顾曲欢甚,午宴入席,忽见台柱有红笺,书七言绝句云:“名园今日管弦开,丞相当筵亦快哉。知否黑龙江上路,凄风苦雨逐臣来!”文正首坐瞥见之,即离席兴辞,主人数十,环留不得;周荇农主持宴席,初不解其故,及睹诗笺,惭惋无已,嗣探知即鄂人某所为也。当时京朝风气如此。文正子惠敏日记自述其召对语有云:“观近来时势,遇中外交涉事件,有时须看轻性命者,尚是第二层,竟须拼得将声名看破,方能替国家保全大局;即如先臣办理天津一案,扶病起程,安排以身报国,及至天津见事务重大,非一死所能了事,乃委曲保全和局;其时京城士大夫讥骂纷集,臣父惟引咎自责,每云:外惭清议,内疚神明。正是拼却声名以顾国家。实则当日事势,舍臣父所办,亦更无办法。”与上所述各事及意城语,皆可印证。局外论人往往挟其虚憍之气,而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155

(三十四)太平湖

湖在内城西南隅角楼下,太平街之极西也。平流十顷,高柳千章,当夕阳衒堞,水影衔桥,上下都作胭脂色,尤令人流连不忍去。其北为清醇王邸,德宗肇极,邸改为祠。(图三十三)

图三十三 清德宗洗三井

民国初年,王揖唐改建中华大学(今改民国学院)。其西花园,风景至佳。王氏有《西园即事》诗。

怡乐浑忘久病孱,幽窗鸟语送丝蛮。百城坐拥寻常事,难得吟身着此闲。

树木生凉水漾辉,斜从石径见双扉。风光却比江南好,岂为无田故不归。

又尝于此招集名流赋诗,文酒往还,极一时之盛。

樊增祥《太平湖宴集呈揖唐校长》:

太平湖上醇王邸,甲观画堂诞龙子。穆宗登遐岁甲戌,帝御紫宸王北徙。储祥宫观锁秋烟,金扉一闭四十年。年年潜邸花开日,禁地无人啼杜鹃。啼鹃唤醒江山梦,天统逡巡袒人统。飞廉桂馆千门开,五柞长杨万民共。为借贤王宅第闲,两斋子弟安弦诵。往日惊飞兴献龙,只今任引承天凤。竹花不实凤皇饥,化为劳燕东西飞。剩有丁香百馀树,风飘香雪沾人衣。学堂主人淹中客,房杜程仇俱注籍。即今暂辍鹅湖讲,岳岳龙门罗俊及。公馀小作看花会,招客西园拥鹤盖。夷门七十老侯嬴,何意信陵亲执辔。来游朱阁惜芳华,黯淡纹窗换绛纱。两世亲王天子父,十三冲圣让皇家。银屏珠箔开芳苑,玉砌铜铺启前殿。千步廊回迤逦通,九华石峭参差见。葳蕤紫白万花垂,霝藿詹居诸品贱。压倒城南白纸坊,佛香那及天家酽。乌巾白夹人画图,清簟疏帘置笔砚。主人风雅催赋诗,嚼花一喷云锦烂。白头重过旧朱门,愁对名花数梦痕。门下赐樱臣甫泪,后园补橘豫章魂。兴亡莫向花枝诉,两王摄政关天数。君不见,壁问尚挂金桃弓,坟上已催银杏树。

民国学院略史:

(图三十四三十五)

民国学院原名北京民国大学。系民国五年蔡公时、马景融等所发起。初借湖广会馆筹备,继迁储库营四川会馆。分文、法、商三科,于六年四月正式成立。九年,校内风潮迭起,基础动摇。九月,改选蔡元培为校长,停办文法商科,专招经济科学生,拟改为经济科大学。十年,呈部立案。十一年,招原有之文法科学生,饬令回校开班。以原有之校舍不敷分配,租醇王府邸,于十二年迁入。十三年,雷殷继任校长。十五年,雷殷辞职。十六年,推张学良任校长。十八年,重行报部立案。十九年,改称学院。二十一年,部令取销立案,旋又恢复。自二十二年迄今,基础渐固。

图三十四 校园风景一

图三十五 民国学院校园风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