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戒台寺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
戒台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别的是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165

阮墩谢墅,近错民氓;凫水鹫山,半为僧占。场圃觇课农之绩,林丘置讲学之坛。朗润清华,王孙别业;功德极乐,游客遗踪。远溯沧桑,遥瞻云树。虬松摩顶,托禅意于灵根;萤草流光,泛书声于幽窟。放眼则超乎尘外,昂头则尚矣古人。至若金碧灵宫,庄严梵宇,聚八部龙天之呵护,皆百年貂寺所㡯施。藻绘畿京,轶洛下佛屠之记;信传开宝,采前朝巷伯之诗。作《名迹略·下》第八。

北平郊外名迹,僧刹为多。旧时帝王游幸,流连景物,造伽蓝以备休憩或资以祈福。自辽、金、元以异族入主中夏,竺信象教,张皇尤甚。加以明代大珰,生非全人,殁厪冥报,输财舍宅,随时而有。虽世易时移,然琳宇梵宫,亦尚有完整未经毁坏者。至若山川佳胜,风景绵丽,为幽人所咏歌,畸士所栖隐,亦不能无纪。兹述四郊名迹,计:汤山,蓟门烟树,满井,望京馆,大通闸,金台夕照,燕墩,丰台,南河泊子,天宁寺,芦沟,钓鱼台,白云观,摩诃庵,慈寿寺塔,慈慧寺,农事试验场,五塔寺,双林寺,大钟寺,大佛寺,万寿寺,高梁桥,长河,燕京大学,极乐寺,广源闸,八大刹,香山,卧佛寺,碧云寺,团城演武厅,实胜寺碑,黑龙潭,温泉,大觉寺,清华园,石景山,潭柘寺,戒台寺。共四十处。起自北郊汤山,而东,而南,而四郊,极于大觉、潭柘、戒坛止。

(一)汤山

平西北昌平县属。在元、明时,有积水二渠,热气蒸腾,民人诧为神异,立庙祀之,即今之龙王庙是。《尧山堂外纪》载武宗幸蓟之汤泉,宫女王氏随行,题诗赐之云:“沧海降冬也异常,小池何自暖如汤。溶溶一派流今古,不为人间洗冷肠。”据此,则汤泉在明代已属宸游禁地。清乾隆帝时乃于此修建行宫,移旧庙于宫外,是为前宫。又拓地作后宫。光绪二十六年,燹于兵。至民国初元,袁克定氏来此避暑,将前宫稍事修葺。民国七年,徐总统世昌偕陆宗舆、曹汝霖二氏往游,以其地弃之可惜,商于清室,以岁纳八百金,向其永租。重加整理,添构房宇。古迹胜地,得以重光。计全部可分为二部:(一)为行宫浴池。前宫宫垣、浴池尚称完好。有泉水二渠,砌石成二巨池,西热东温,引渠水入浴池备用。宫外设有人民浴池,男女分池。此为有清旧况。民国以来,辟前宫为旅馆,所谓汤山饭店。馆内设有浴池,引泉入池,以供游人之洗濯。据科学家考查,世界温泉皆系硫黄质,味臭有毒,不无遗憾。独此泉原质为镭锭,与太阳质同,故泉水热甚,严冬不灭,浴之可以疗病。饭店设备甚周,起居安适,不独便于洗浴也。(二)为后湖。即清之后宫,今废。原有石山一,小而秀,引水成池,泉中产鲤,甚鲜。荷开最早。周缭以垣,以北山为屏。旧有澡雪堂,漱琼室,飞凤亭,汇泽阁,开襟楼诸胜。入民国多倾圮。七年,徐总统及其他私人于此建别业,点缀风景,有枫叶桥,怀碧桥,(图一图二)枕湖轩,晴晖阁,嶂影楼,(图三)归稼轩,听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193

(四十)戒台寺

去旧京七十里。寺枕西山极乐峰。游人至山麓,有石琢牌坊一座,高三丈,宽五丈,瓦椽榱桷梁柱,均白石琢成。(图六十三)由此登山,约行里许,蜿蜒至寺门。(图六十四)寺,唐初(武德中)名慧聚寺。辽时有法均大师开山筑戒坛。坛方广极大,四周三出陛,全以白玉石作。戒坛上有佛像,全国戒坛之大此为第一。(图六十五)金时波罗尊者于此说教。明正统中易名万寿寺。成化中有道孚法师者,世称额头祖师者,益宏殿宇。正殿为大雄宝殿,额传为严嵩书,然殊不类。正殿后为千佛阁。阁东为戒坛,坛前有明慈圣太后铸银鼎。上为观音殿。阁东有慧聚堂,清恭亲王斥赀建。西为方丈室、僧寮。别院众多,不能悉记。戒坛后有金天德四年碑,极名贵,韩昉撰,高衎书丹,近以漶漫不可辨识。戒坛以松著,旧有活动松,于清光绪十七年枯萎。现存者:(一)卧龙松。(图六十六)一松横卧,枝叶繁,如虬龙卧地,故名。(二)九龙松。本干围二丈馀,上分九干,粗有及合抱者,松白皮,各挺立枝偃盖,极极奇伟。(三)抱塔松。(图六十七)松枝横出,旁有塔,槎丫回抱,亦为异观。(图六十八)

图六十三 戒台寺石牌坊

图六十四 戒台寺山门

图六十五 戒坛大殿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217

吾以为孔子立道德仁义之教者何?盖三代以前非孔子不明,三代以后之教,非孔子不立。亦犹江、淮、河、济,非海不纳,嵩、岱、恒、华,非地不载,道德仁义,非孔子不垂也。国学始于元太祖,置宣圣庙于燕京。由元及明,代有损益修葺。至本朝而崇奉规模为大备,列圣右文临雍,必事轮奂。乾隆戊午,朕诣学展仪,先诏易盖黄瓦,聿昭茂典。然丹雘虽致饰壮观,而上栋下宇,风雨燥湿,历年既久,浸攲是虞。爰以岁丁亥发帑二十馀万,特简重臣司其事。越己丑仲春告蒇工。朕亲释奠,以落成焉。先是,言臣有以宜乘此时修复辟雍圜水之制为请者。礼官以为三代之制,弗相沿袭,实政不必泥古。朕以其言良是,遂从之。门殿诸额,一准会典,皆亲书,各悬于其所。举大工者,必泐碑以志,故叙其事书之。若夫述孔子之言,仍以颂孔子,是犹绘日月星辰以象天,朕有所不能。

自顷道丧文敝,圣功神化,澌灭殆尽。本篇采録旧碑,取历代宣扬圣化者,冠诸篇首,教训正俗,或有取尔。

天宁寺铜磬 汉明帝时物。每诵、经书其经帖于止,则磬自鸣经完则止,见《耳新録》。

天宁寺塔顶碑 《泠然志》:“京师天宁寺塔,建于隋开皇末。最上一层,其南有碑,不知何年所立。修塔时,僧有拓本,索之不可得也。”

隋白马寺尊胜陀罗尼经幢 《析津日记》云:“宣南白马寺,隋刹也。后有尊胜陀罗尼幢,上刻‘仁寿四年正月上旬造’。”

隋感应禅师碑

倪岳《清溪漫稿》云:“昔有僧名卢,自江南来,寓居西山之尸陀林秘魔岩。一日,二童子来拜于前,卢纳之。久旱不雨,二童子委身于潭,化青龙,一大一小,果得甘雨。事闻,赐卢师号曰感应禅师。建祠设象,立碑以纪其事。”按,卢师并详《名迹、河渠略》。

唐尉迟敬德造观音像 旧存虎坊桥越中先贤祠侧眼药庵。今无存。

唐淤泥寺心经幢

即今鹫峰寺。碑末云“大唐贞观二十三年三月吉日建立”。《古林金石表》云:“京师有唐人所书《心经》二。一贞观二十二年刻石,在淤泥禅寺。”

石灯庵心经石刻

《帝京景物略》云:“庵旧名吉祥。万历丙午,西吴僧真程,自云栖来,葺之而居。发古甃,下得石幢一,式如灯台,傍镌般若《心经》一部。唐广德二年,少府裴监施朝,请郎赵偃书,适黄仪部汝亨过其地,以庵甫治,而灯适出,遂手书额。自是称石灯庵焉。”

北留寺残碑 《燕都游览志》云:“寺在阜成门迤北一里许。”

万松老人塔额 万松老人,金元间名僧也。事实详《名迹略·上篇》。此额书法遒劲,当是元初名人所书。

戒台寺碑 金天德四年,韩昉撰,高衎书。近漶漫不可识辨。

佑圣国师塔颂

塔即庆寿寺九级塔。《帝京景物略》云:九级者,额曰“特赠天光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佑圣国师之塔”。碑题王万庆撰,略曰:海云名印简,山西之宁远人。八岁,礼中观治公受戒,修童子行。年十一,能开众讲义,济众凶岁。金宣宗闻之,赐号通元广惠大师。宁远城陷,师与中观皆执。成吉思皇帝遣使语太师国王曰:“老长老、小长老可好?”自是天下称小长老焉。一夕,梦神速其行,乃来燕。时中和老人章公住燕之庆寿寺,梦僧杖而入门,踞狮子座。是日师至。师所著语録曰《杂毒海》。

清水院创造藏经记

记文僧志延撰。咸雍四年立于观音山寺至龙王堂。《金石萃编》云:“清水院在京城西七十里,距圆明园三十馀里,宛平县所属也。山半,泉下注如垂绅,至山麓,则有龙潭以潴之。清水院额始于辽,而沿于金。”《帝京景物略》载金章宗有八院,此其一也。后易名灵泉。明宣宗宣德三年建寺,更额曰“大觉”,今仍之。碑在寺内龙王堂,游迹所不到,致传拓絶少。清乾隆戊戌九月二十七日,昶从寒芜落叶堆中搜得之。碑额书“奉为太后皇帝万寿大王千秋”。皇帝即道宗,太后则道宗母、仁懿皇后萧氏也。大王者,辽《百官志》:“初名夷离,太宗会同二年,改称大王。有南北二院,皆分掌部旗军民之政,谓之知大王事。”《道宗纪》:“咸雍二年三月,以东北路详稳耶律韩福奴为北院大王。三年十二月,以东北路详稳高八为南院大

蒋坚永副局长率六部门调研组督查北京潭柘寺、戒台寺违规设置功德箱治理工作

<正>本刊讯5月22日,国家宗教局、中央统战部、公安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六部门组成工作组赴北京市门头沟区,联合督查潭柘寺、戒台寺违规设置功德箱治理工作。工作组由国宗局副局长蒋坚永带队,国宗局一司巡视员裴飚,北京市宗教局局长池维生、副局长李胜勇以及相关部门同志参加,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区长张贵林,副区长李昕等同志陪同。工作组实地考查了潭柘寺、戒台寺的贯彻 

潭柘寺和戒台寺

<正>"先有潭柘,后有幽州",这是北京人常说的一句话,可见潭柘寺历史的悠久。潭柘寺始建于晋代(265年—316年),原名嘉福寺,后改名龙泉寺、万寿寺、岫云寺等。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所以人们叫它潭柘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