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惇本殿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北京
精度维度:
关键字:
殿内明间悬乾隆皇帝御书匾曰“笃祜繁禧”,为嘉庆皇帝公开被立为皇太子时乾隆皇帝所赐。乾隆六十年,年逾古稀的乾隆禅让皇位给嘉庆皇帝,这里就是当年嘉庆皇帝的寝宫(乾隆仍大权在握,住在养心殿)了。殿东西两次间隔为暖阁,内供佛像。殿前各有东西配殿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光绪皇帝4随岁入宫,就在这里学习。光绪年间,西配殿曾作为皇帝师傅的值庐。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57

  御制北郊斋戒进宫诗己卯 以我迫愁旱,慈怀亦不纾。右坛祈霖罢,返跸咨兴居。迟日北至临,大祀躬承诸。豫期致虔斋,复此归彤庐。细雨虽略霑,霈渥何有乎?忆昔承恩命,代祭数岁余。北方例多旱,望泽无岁无。尔时厪分忧,讵今忧萃予。计穷乃反本,嗟哉怀始初。

  御制将举大雩之祭进宫斋戒诗己卯 廿日三进宫,忧劳厪民瘼。方社及方泽,恳祷应未符。计穷力已竭,敢虔举大雩。彻悬屏丝竹,减膳用菜蔬。思过冀回天,返躬惟责吾。紫禁夏日长,徬徨靡所如。

  御制祈谷斋居诗庚辰 元正昨纔过,翼日斋居虔。祭无不用敬,况此祈民天。庆典例弗举,在虡彻乐悬。岁前已立春,春屏朱户骈。秋金双麦穗,彩绮太平钱。征吉非为己,所愿丰农田。莲漏迟铜壶,几暇殊清便。安静迓崇禧,无妨什华篇。

  御制祈谷斋居即事诗辛巳 祈谷此致斋,偏欣值谷日。晴和叶嘉占,迁坐孚顒谧。鸳瓦积雪铺,鸡树韶光栉。宝胜扶绮疏,不问知元吉。新正简几务,省躬益精密。圣狂一念间,应违千里疾。重熙固此时,保泰如虞失。昊贶信有征,心存祇无逸。

  斋宫之东为毓庆宫。前为祥旭门,再南为前星门,入门为惇本殿。殿后即毓庆宫正殿也,今为诸皇子所居。

卷之十二 宫殿二 二三一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80

雪,翟车止门外不即入,又不令传免。久之,袁淑妃车至,即传入相见,且故为好语谢之去。于是始传妃车入坐朝之,朝已遽下无他言,妃大恨,向上泣诉。上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推后仆地。上寻悔,令贵妃省愆,退居启祥宫,三月不召。既而后在永和门看花,请召妃,上不应,后遽令以车迎之,乃相见如初"。按:《日下旧闻》引《悫书》,坤宁宫皇后所居,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是永和乃田妃之宫,景和乃周后召妃看花之门也。永和门"永"字当作"景"。

[二] 《国朝宫史》:"乾隆元年上谕:朕闻前有皇太后之弟谢恩,竟进苍震门内,尔等查

明。嗣又奉谕,苍震门亦系宫闱之地,未奉旨意,岂可擅将外人领入门内,将来移居慈宁宫,若如此轻易带领,成何事体"。

校勘记:

① 大成左门之东 大成,原误为"出咸"。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五引《国朝宫史》改。

② 门中向南为天穹门 此句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五引《国朝宫史》增补。

① 千婴门之北有殿宇五所"所"字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五引《国朝宫史》补。

日精门长街之南,向东为仁祥门,又东相对为阳曜门,正中为斋宫,[凡]大祀致斋于此。再东为毓庆宫,乾隆六十年,仁宗受封皇太子后,自撷华殿移居此宫。德宗登极后,几暇读书于此。东室西向者为继德堂,东大[次]室为味余书室,①再东为知不足斋。宫前为祥旭门,再南为前星门,祥旭门内为惇本殿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195

出入内朝,于现例所有导从侍卫二员外,加派二员,并随班轮派乾清门侍卫二员,导从出入。如出

外朝及城市内外,除皇子例随散秩大臣一员、侍卫十员外,添派乾清门侍卫四员、领侍卫内大臣一

员带领,前设虎鎗三对,后设豹尾鎗八杆,并令步军统领衙门饬属除避。

一、皇太子妃所乘车亦金黄色,凡进城出城,与内庭主位同行。

一、皇太子暨皇太子妃应得月费饭食分例等项,均拟照现在诸皇子、皇子福晋应得分例加倍支

领。奉旨:"知道了。"

十月初六日,皇太子千秋节,预期传知各该衙门行庆贺礼。届日,皇太子先诣奉先殿行礼,随

诣皇上前行礼,还毓庆宫,御惇本殿受贺。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及文职京堂翰詹科道以

上、武职三品以上,俱蟒袍补服,齐集前星门,鸿胪寺官排班,王、贝勒、贝子、八分公等于惇本

殿丹墀上序立,不入八分公及一品文武大臣等在丹墀下序立,二三品堂官在祥旭门外序立,翰詹科

道及武职三品等官在前星门外序立,恭候皇太子升殿。鸿胪寺官赞行二跪六叩礼,礼成,皇太子还

宫,王公俱退出,惟奉旨派出入宴之王、额驸、大臣预备惇本殿入坐。

高宗纯皇帝圣制诗

  诹吉九月初三日宣谕建储书事 乙卯

   予蒙昊苍垂佑,列圣贻庥,幸符初愿,得在位六十年。兹近归政之期,因十月朔日,例颁来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十七 一六一

  国朝宫史续编 一六二

岁时宪书,爰诹吉九月初三日,宣谕建立皇太子,以明年丙辰为嗣皇帝嘉庆元年。敬书长句,用

志夙怀。

  归政丙辰天佑荷,改元嘉庆宪书观。祖孙两世百廿纪,绳继千秋比似难。弗事虚名收实益,建储立嫡,原以预定国本。三代以后,自汉迄明踵行之。若朕以为非,则朕非读书稽古之人矣。然考之史籍,储贰一建,其弊百端,可为炯鉴。我皇祖初建嫡嗣,理密亲王为皇太子,其后不克祇承眷顾。我皇考卽位之初,亲书朕名,贮于干清宫正大光明匾上,并另书密缄,常以自随,实为千古至善之制。是以朕践阼后,曾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生,遵皇例,书名藏贮,不意早年无禄。嗣于癸巳年南郊大祀,敬以继定储嗣之名奏之上帝,并默祷所定嗣子倘不克负荷,祈降之罚,俾得另简元良,以膺大宝。又于盛京展谒,敬告太祖、太宗,是朕以神器为重,虽不明立储嗣,而于宗祏大计,实为预定,特不效前代之务虚名而鲜实益耳。兹以归政期近,召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启视密缄,立所定皇十五子嘉亲王为皇太子,用昭付托之重。至朕仰承懋眷,精神强固,未至倦勤,归政后凡于用人行政及军国大事,岂肯竟躭安逸,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令嗣皇帝禀承练习,岂非国家天下之大庆,更为千古以来史策所未有之盛事也。惟循家法肃朝端。古今惇史诚希见,愧以为欣敬染翰。

皇上御制诗

乾隆乙卯九月三日,蒙天恩晋封皇太子,感激涕零成诗恭纪

天光下贲到臣身,秩晋青宫恩命申。一己愚衷频战栗,千秋金鉴凛遵循。谦恭作则钦先训,胞

与为怀体圣仁。自愧凡材何以报,趋庭昕夕侍君亲。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十八

   典礼十二 盛典十二

册尊皇太后仪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3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六十

宫殿十 内廷七

毓庆宫

   臣 等钦惟我皇上笃膺天佑祖诒,高宗纯皇帝眷爱隆重,既荷乾清宫缄名付畀之恩,于以萃毓庆宫受命那居之福。盖自冲龄养正,夙宵定省,芘斯宇者十年。洎乎册储履位,承训问安,前后居此又阅五年,实与当日初地重华,同一兴祥而协吉者矣。至若我朝慎简元良之家法,维持久远之国章,顾兹垣墉式固,堂构攸宁,更弗以暇涉游观,别图营建,是我皇上继绳之美,义备于记文诗什,不啻谆复再三。 臣等盥读钦识,欣瞻紫籞鸿规,延厘未艾。谨于宫史叙次内廷所及,珥笔特书,以崇剏制。不徒效大夫之颂轮奂,诗人之祝苞茂已也。

  毓庆宫,接紫禁斋宫东垣。前为祥旭门,再南为前星门。祥旭门内为惇本殿。楣间正中,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笃祜繁禧',联曰:'祖德敬而承,仰思堂构;天恩引以翼,远逮云仍。'乾隆六十年皇上受封皇太子后命居毓庆宫时御赐也。前楹,楣上北向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履道安敦',联曰:'笃学在躬行,宜循实践;淑心惟理顺,克务懋修。'为皇上龙潜藩邸,高宗纯皇帝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六十 四九七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4



国朝宫史续编 四九八

临幸时所赐, 乾隆六十年十月请入, 恭悬于此。皇上御书惇本殿敬纪诗:

九经要义重亲亲, 惇叙本枝溥圣仁。尽孝弟忱大干建, 以天下养寸心纯。泽周遐迩人民感, 寿

庆期颐茀禄臻。殿额日瞻诗敬纪, 诞敷帝德徧含淳。

  东西暖阁皆供佛。东佛堂, 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 慧灯朗照诸天晓, 甘露长涵大地春。' 西佛堂, 皇上御书匾曰:' 调御能仁'。后殿为毓庆宫, 正中南向皇上御书联曰:' 就傅幼龄居, 前星继照; 慎储家法守, 旧地重华。

御制毓庆宫记

  紫禁东偏, 地当左个, 为毓庆宫。雍正年间, 皇考同和恭亲王奉命居此宫。至乾隆年间, 予与诸兄弟子侄同居者益众矣。实诸皇子、皇孙养正毓德之那居, 非予一人武功庆善之潜邸也。敬溯庚戌正月三日, 谕以' 重华宫为兴祥之所, 即归政以后, 亦尚思年节重临, 奉时行庆, 世世子孙, 惟当永远奉守, 毋事更张。至东五所内, 为年少皇子、皇孙公共所居, 若照重华宫之例, 另行兴建,不特宫墙四围别无隙地可以廓展, 且亦非朕垂示后昆之意。' 仰见我皇考垂裕贻谋, 昭兹奕禩, 世世所当敬守。然今之不令诸皇子居此之故, 则不可不明示予意也。予在潜邸时, 宫中曾居毓庆宫及千婴门内之头二所, 后移居撷芳殿之中所, 今皆仍循其旧, 遵训曷敢少易哉。岁乙卯九月三日, 宣谕立储, 于十一月十八日命自撷芳殿移居毓庆宫, 复赐额继德堂。丙辰元旦, 寅承大寳, 日侍寝门之膳, 敬申定省之忱, 胥自此宫趋诣, 诚古今未有之盛事也。我皇考曾着储贰金鉴一书, 立万世之大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100

天安门 顺治八年(一六五一)重修 日下旧闻考三八

西苑白塔寺白塔 顺治八年(一六五一)建 日下旧闻考三九

慈宁宫 顺治十年(一六五三)建 清会典八三六

乾清门 坤宁门 景运门 隆宗门 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重建 同上

乾清门 交泰殿 坤宁宫 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重建 同上

景仁 承乾 钟翠 永寿 翊坤 储秀六宫 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重建 同上

奉先殿 昭事殿 顺治十四年(一六五七)建 同上

端门 康熙六年(一六六七)重建 同上

太和殿(重建) 乾清宫(重修) 康熙八年(一六六九)重建 同上

交泰殿 坤宁宫 景和门 隆福门 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重建 国朝宫史卷十二

奉先殿 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重建 同上

毓庆宫 惇本殿 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建 图书集成职方典京畿总部汇考

南海 瀛台门楼假山及宛转桥 康熙十九年(一六八〇)修葺并建 金鳌退食笔记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97

言吗哈噶喇佛有十二,皆文殊观音化身,及护法神也。及明,此种佛像移置重华宫东长街洪庆殿。刘若愚酌中志卷十七云:『自东上南门之东,曰重华宫,……东西有两长街,……东长街则有……洪庆门洪庆殿,供番佛之所也。』按其地即今之吗噶喇庙,余尝亲至其地。然则明洪庆殿番佛,盖元泰定遗制,而吗哈噶喇庙之名,亦不必始于康熙三十三年,特当时名吗哈噶喇庙,今日简称吗噶喇庙(顺天府志十三),可见此图去古未远也。此该图中不妨有吗哈噶喇庙二也。

然刘君断定为康熙十八年或十九年以前所绘,尚有问题。该图紫禁城西偏,已载有咸安宫;今按清会典事例八六三;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建咸安宫。然则该图之制定,当在康熙二十一年。若谓毓庆宫惇本殿,建于康熙十八年,何以该图尚未载入,不 知毓庆宫在嘉庆以前,为未婚皇子所居之偏宫,(注一)本无关宏旨,未足为康熙十八年或十九年以前一说之根据也。

今据该图,以说明清康熙二十一年大内宫殿情形:

(1)外朝 前曰太和门,左右曰昭德门、贞度门,东西庑曰协和门、雍和门。正

注一 清宫史续编卷六十。(御书毓庆宫述事诗)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95

顺治一代,规制草创,修复宫室,首重观瞻。故先建乾清宫,以定宸居,(顺治二年)次建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体仁、宏义二阁,位育宫、协和门、雍和门、贞度门、昭德门,(顺治三年)以奠外朝;次修建午门、(顺治四年)天安门,(顺治八年)以重观瞻。又建太庙于外朝,(顺治五年)奉先殿于内廷,(顺治十四年)以谨时飨;建慈宁宫,以奉母后,(顺治十年)重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重建景仁、承乾、钟粹三宫于东,永寿、翊坤、储秀三宫于西,以居妃嫔。(顺治十二年)盖工有先后,事有缓急,不得不尔。然明代宫室,穹宏崇丽,修复尚未及半也。

康熙继位,始加经营,修复宫殿,力求充实。六年重建端门;八年重建太和殿,重修乾清宫;十二年重建交泰殿、坤宁宫、景和门、隆福门;十八年重建奉先殿,皆继顺治修建之工;二十一年建咸安宫;二十二年重建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于内廷之西,文华殿、本仁殿、集义殿于外朝之东;二十五年又重建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于内廷之东。至是明代旧规,可谓完全修复。至若康熙十八年兴建毓庆宫、惇本殿,则已轶出前朝规模,而迹近踵事增华矣。

修复时期之大内宫殿,可以北平图书馆所藏之清皇城宫殿衙署图为实物例证。该图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35

殿西稍北为亭,为斗坛、延晖阁。相对为四神祠。阁西为位育斋,斋前有池。斋西有澄瑞亭,其南为千秋亭。又南为养性斋,东向,七楹。东北向,各三楹,皆有楼。斋南即琼苑西门。殿北为承光门,北向,门外列金象二,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正中为顺贞门。

《宸垣识略》

明宫室坤宁宫,北有围廊,曰游艺斋,与御花园相接。其钦安殿后顺贞门,即坤宁门。今改围廊为坤宁门,而界御花园于外,则钦安之奉玄武,更严肃矣。

其北即神武门。(图十五)

图十五 神武门

内东路

由摛藻堂侧有门,往南转东曰大成左门。入门有钟粹宫。

《故宫图说》:

钟粹宫原名咸阳宫,为皇太子居处。前殿曰兴隆宫,后殿曰圣哲殿。明隆庆间始更名,清仍其旧。钟粹宫为东六宫之一,自德宗后居此,遂袭称为正宫。住所中有御书匾额“澄心正性”,东配厢额书“膺天庆”,西配厢额书“绥万邦”,与西路长春宫略似。至宣统后,移住储秀宫。今改作陈列宫中珍藏历朝名人书画之处。

东为景阳宫,两宫中有夹道,向北有门,曰千婴门。北面群屋一排,曰如意馆、寿药房、敬事房、四执库、古董房。景阳宫后有御书房。东为玄穹宝殿,殿祀玉帝。景地清幽,为宫内道观之一。千婴门极南为麟趾门。西为景仁宫、承乾宫。

《故宫图说》:

景仁宫初名长宁宫,明末改名,清袭用之。为东六宫之一,在承乾宫之南,内有御书“赞德宫帏”匾额。迎门有汉白玉石屏一座,颇工细,相传为元代遗物。东西配殿,无额,为珍妃寝宫。逐渐颓废,经修理后,将正殿定为专陈列商周秦汉鼎彝古器之所。

承乾宫初称永宁宫,明末更名承乾宫,清末改名。为东六宫之一,渐沦为豢养鱼鸟之所。西配厢无额。迄宣统时,已满院榛芜,檐瓦圮侧,不堪入目,宫内亦无所存。今加修理,辟作陈列清代瓷器之用。

东为延禧宫。

《故宫图说》:

延禧宫在东二长街之东,为东六宫之一。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前殿恭悬仁宗御书,额曰“慎赞徽音”。道光三十年及咸丰五年两遭回禄。厥后更名水晶宫。而殿庑未修,只建花洞数楹,作培植御用菜蔬之处。迨宣统时,拟改建一游息之地,适武昌革命军起,遂致停工。今院中未成之铁亭,犹当时物也。花洞现已破碎,闻系民国六年复辟时为炸弹所毁云。本院添设防火险库房,即建于此。

永和宫原名永安,崇祯时改永和,清因之。为东六宫之一。德宗时,瑾妃居此。又东为缎库(东有祭神库)、茶库、果房。由麟趾门西,出咸和门南行,转东有门,为斋宫。北为诚肃殿,东为毓庆宫。

《故宫图说》:

毓庆宫系康熙年间建造,为皇太子所居之宫。雍正年间,清高宗及和亲王亦曾居此。嘉庆帝于五岁时即赐居此宫,至十五岁,始移住东二所。后殿为继德堂,堂内西间悬“宛委别藏”匾额。东间为味馀书室,曲径重重。味馀书室之内屋为知不足斋。此宫内部状况或系乾嘉时之旧状。

惇本殿东,为奉先殿。

《宸垣识略》:

明宫室,自奉先殿以东,则外东裕库、仁寿殿、哕鸾宫、喈凤宫等处。今宁寿宫当即其址。又文华殿后,有慈宁宫、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皆无考,或即今文渊阁后置旷地欤?

南为奉先门。出诚寿门,达景运门,是为内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