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京师图书馆
所属分类: 公共建筑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京师图书馆
清末民初国家图书馆,今北京图书馆前身。首由清兼管学部军机大臣张之洞奏请设立,1909年(宣统元年)由学部在北京广华寺开始筹建,四品翰林院编修缪荃孙为首任监督。1912年5月北京政府教育部接办,江瀚任馆长。8月27日正式开馆。旋更名北京图书馆。时鲁迅任职教育部,主管扩充、迁馆事宜。1915年迁至方家胡同,1917年1月26日恢复原名,次日开始售券阅览。当时馆藏文津阁《四库全书》6144函,敦煌石室唐人写经8000卷,宋元精刊及旧抄本12000册,普通图书8000册。1928年改称“国立北平图书馆”。1931年迁北海。(来源:中华文化辞典, 2001-09)
徐森玉先生与京师图书馆——以俞泽箴日记资料为中心

20世纪20年代,徐森玉先生曾在京师图书馆工作过,而留下的文字记载却不多。在他同事俞泽箴的日记手稿中,有关于徐森玉先生在此期间主持擘画、奔走操劳的片断的文字记载。为保护馆藏善本及《四库全书》,为扩充馆址,为应对"国立京师图书馆"的风波以及诸多馆务工作,徐森玉克服重重困难,躬亲其事,恪尽职守。以俞泽箴日记手稿中的记载为基础,与现存相关文献史料相参证,借以证明日记记述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靠性,从中看到徐森玉先生为京师图书馆事业做出的贡献。 

日藏《京师图书馆善本书目录》编者考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收藏有两部《京师图书馆善本书目录》,在国内已无留存。日藏两抄本与仓石武四郎在华编拍《旧京书影》有关,是京师图书馆编纂的最后一部善本书目。通过对日藏两抄本内容及前人引用、著录该目情况进行考察,可以证实该目的编者是史锡永。 

民国时期永乐大典残部在世界各国存藏情况梳理

民国时期,北平图书馆袁同礼在中外各国不断搜求永乐大典残部的下落,他的搜寻分为七个阶段,著成七大目录,庞杂笼统。通过梳理他的七大目录,可以分观民国时期各个阶段永乐大典在中外各国储藏的情况,各个阶段的新增发现,以及永乐大典在中外储藏的综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