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天咫偶闻
页码:5
出版说明
《天咫偶闻》十卷,是曼殊系满洲之同音异译震钧著的一部记述北京地区政治、文化、典章制度和风土人情的书。此书材料较丰富,对研究和了解北京的历史、掌故、风物、民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震钧,满族人,姓瓜尔佳氏,字在廷(亭),自号涉江道人,汉姓名唐晏,生于清咸丰七年丁巳(一八五七年),卒于民国九年(一九二〇年),年六十四岁。他于庚子以后,曾任江苏江都知县,宣统二年庚戌(一九一〇年)曾执教于京师大学堂,不久又到江宁将军铁良幕府,并任江宁八旗学堂总办。辛亥革命以后,就一直在南方居住了。震钧生活在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内则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清代末叶。他所经历的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正是清末封建皇朝日益腐朽,终至崩溃的动荡多变的时代。短短的六十馀年中,“庚申之役”(一八六〇年英法联军)、“甲申之役”(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甲午之役”(一八九四年中日战争)、“庚子之役”(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相继频仍;太平天国起义(一八五一年)、义和团起义(一九〇〇年)风起云涌。震钧作为满洲官宦的后裔,又一直活到清室覆亡后的民国九年,应该说是会怀有某种特殊的心情的。他自己就说过“于祖、父无能为役,况谋国之大而敢知之乎”这等话,但有人却说他“博学多闻……善画墨梅及兰竹”。(见《心縠笔记》)尽管如此,他那生于“末世”的命运,无可奈何的前途,致使他寄情书画,潜心著述。现在看到的震钧著作,就有《庚子西行纪事》《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