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顺治元年,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分列八旗,拱卫皇居。镶黄居安定门内,正黄居德胜门内,并在北方。正白居东直门内,镶白居朝阳门内,并在东方。正红居西直门内,镶红居阜成门内,并在西方。正蓝居崇文门内,镶蓝居宣武门内,并在南方。盖八旗方位相胜之义,以之行师,则整齐纪律,以之建国,则巩固屏藩,诚振古以来所未有者也。八旗通志
增雍正三年六月十三日,八旗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公同将拟定八旗形胜并分住地方分析缮列。同上
增镶黄满洲、蒙古、汉军三旗,各按参领,自鼓楼向东至新桥,自新桥大街北口城根向南至府学胡衕东口,系与正白旗接界。满洲官兵,自鼓楼向东,循大街至经厂,为头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经厂循交道口转南至棉花胡衕东口,为二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南锣鼓巷北口至南口南锣鼓巷两边之鼓楼院、方砖厂、真武庙、鱼儿胡衕、福祥寺、帽儿胡衕、炒豆胡衕、棉花胡衕、兵马司、前圆恩寺、后圆恩寺、局儿胡衕,为三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交道口大街向东,循新桥转南至香儿胡衕东口,为四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香儿胡衕东口向南,至府学胡衕、马将军胡衕、钱局周围,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交道口大街向北至安定门,为头参领之十四佐领居址。自北锣
经厂循交道口转南,至棉花胡同东口,为二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南锣鼓巷北口至南口,南锣鼓巷两边之鼓楼院、方砖厂、真武庙、鱼儿胡同、福祥寺、帽儿胡同、炒豆胡同、棉花胡同、兵马司、前圆恩寺、后圆恩寺、局儿胡同,为三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交道口大街向东,循新桥转南,至香儿胡同东口,为四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香儿胡同东口向南,至府学胡同、马将军胡同、大兴县、骚达子胡同、土儿胡同、香儿胡同、钱局周围,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交道口大街向北,至安定门,为头参领之十四佐领居址。自北锣鼓巷两边所有之倒沙胡同、经榭、粉子亭、谢家胡同、伽蓝殿、法通寺、净土寺、豆腐池儿胡同、高古庵、郎家胡同、碾儿胡同,为二参领之十四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新桥大街向北,至方家胡同,为头参领之十佐领居址。自方家胡同北至城根,为二参领之十一佐领居址。国子监前后头条二条三条胡同、方家胡同、国子监、大沟巷、萧家胡同,为三参领之十一佐领居址。柏林寺前所有之鼓哨胡同、草厂、王大人胡同、柏林寺,为四参领之十一佐领居址。自北小街南口至城根胡椒园之周围手帕胡同、
针线胡同、宽街,为五参领之十佐领居址。
鼓楼在地安门北金台坊,旧名齐政楼,元建。上置铜刻漏,制极精妙,故老相传以为先宋故物。其制为铜漏壶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万分,下曰收水。中安铙神,设机械,时至则每刻击铙者八,以壶水漏为度,涸则随时增添,冬则用温水云。按今鼓楼不用铜壶等物,惟以时辰香定更次。其漏壶室犹存,铜刻漏无考。
帽儿胡同 豆角胡同 井儿胡同 雨儿胡同 蓑衣胡同 福祥寺 皇城根(东中段)西至地安门大街与第十坊分界 东不压桥胡同 河沿 拐棒胡同 口袋胡同 兵将局
第五自治区第十二坊 本坊面积约合二十二万零七百五十方公尺公所设于沙井胡同十四号
辛寺胡同 辛安里 方砖厂 小厂 南下洼子 沙井胡同 黑芝麻胡同 前鼓楼苑 后鼓楼苑 大亨里
第五自治区第十三坊 本坊面积约合二十五万二千七百方公尺公所设于棉花胡同十七号
棉花胡同 北兵马司 秦老胡同 南锣鼓巷(南段)北至前圆恩寺西口与第十四坊分界 板厂胡间 炒豆胡同
第五自治区第十四坊 本坊面积约合二十万三千六百五十方公尺公所设于沙井胡同十四号
前圆恩寺 后圆恩寺 菊儿胡同 肃宁府 寿比胡同 南锣鼓巷(北段)南至前圆恩寺西口与第十三坊分界
步军统领署在西北,旧为礼部会同馆,详衙署。东有文昌宫、斗姥宫,详祠祀。《啸亭续录》:汤敦甫金钊任祭酒时,尚居地安门外文昌宫,无安宅也。《万历沈志》:梓潼帝君庙在靖恭坊,有敕建碑。
南锣鼓巷 井一。
北兵马司胡同
秦老胡同
前、后圆恩寺胡同
镶黄旗官学在焉,详学校。《万历沈志》:关王庙有敕建碑,今无考。圆恩寺在昭回坊。又有广慈庵。俱详寺观。
大、小局儿胡同 局或作橘。小胡同 井一。
肃宁府
臭皮厂
右在地安门街东,鼓楼东大街南,安定门街交道口西,兵马司胡同、帽儿胡同北,与中城东城界。
东直门大街
井六。关帝庙俗称白庙,井一。迤西曰北新桥街,南属东城,北属北城。有蒙古都统署,桥东教场有上三旗正蓝旗炮厂,俱详衙署。北有慈寿寺,旧名开元,传云创自唐开元间,明为惠明寺,乾隆间改今名。少东有宝公寺。《万历沈志》:在崇教南坊。又东有东药王庙,俱详寺观。《宸垣识略》:和亲王府在北新桥南,一等昭毅伯第在白庙前。案:和王府,据《啸亭续录》在铁狮子胡同。巴都礼封昭毅伯。《明一统志》:武骧左卫右卫、龙骧左卫右卫,俱在崇教坊。案:今无考。
《八旗通志》,《会典事例》:镶黄、正黄二旗,前锋参领侍卫前锋校前锋等,以地安门为会集处。正白、镶白二旗,以东安门为会集处。正红、镶红二旗,以西安门为会集处。正蓝、镶蓝二旗,以天安门为会集处。其八旗满洲五参领、蒙古二参领下之护军参领、护军校、护军等,各按甲喇,镶黄旗自地安门东至草厂胡同之西为会集处。正白旗自草厂胡同南至东厂胡同之西,为会集处。镶白旗自东厂胡同南,循皇城至口袋胡同之西,为会集处。正蓝旗自口袋胡同南至长安门金水桥,为会集处。正黄旗自地安门西至皇城西北角,为会集处。正红旗自皇城西北角,南循皇城至西安门,为会集处。镶红旗自西安门南,循皇城至灰厂之东,为会集处。镶蓝旗自灰厂南至长安门金水桥,为会集处。
雍正三年六月十三日,八旗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议定八旗界址。镶黄旗满洲、蒙古、汉军,按参领自鼓楼东至新桥,自新桥大街北至城根、南至府学胡同之东,与正白旗界。
满洲官兵,自鼓楼东,循大街至经厂,第一参领下十七佐领居之。自经厂循交道口南,至棉花胡同之东,二参领下十七佐领居之。南锣鼓巷左右诸胡同,三参领下十八佐领居之。自交道口大街,东循新桥折而南至香儿胡同之东,四参领下十七佐领居之。自香儿胡同之东,南至府学胡同,马将军胡同,环钱局诸小胡同,五参领下十七佐领居之。蒙古官兵,自交道口大街北至安定门,第一参领下十四佐领居之。北锣鼓巷左右诸胡同,二参领下十四佐领居之。汉军官兵,自新桥大街北至方家胡同,第一参领下十佐领居之。自方家胡同北至城根,二参领下十一佐领居之。国子监前后,自头条胡同北至萧家胡同,三参领下十一佐领居之。柏林寺前,自鼓哨胡同北至柏林寺,四参领下十一佐领居之。自北小街口东北至城根,五参领下十四佐领居之。
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居址,自府学胡同南,至大市街报房胡同之东,与镶黄旗界。自皇城根至城根,与镶白旗界。
文,仿照关帝定制,详查妥议具奏。"《啸亭续录》:"汤敦甫金钊任祭酒时,尚居地安门外文昌宫,无安宅也。"《万历沈志》:"梓潼帝君庙在靖恭坊,有勅建碑。"《天咫偶闻》:"步军统领衙门在帽儿胡同。按:京城之所以司地面者不一。曰步军统领,所以司内城盗贼者也。曰外营汛,所以司外城者也。曰五城巡城御史,所以司闾阎词讼者也。曰街道厅,所以平治道涂者也。曰顺天府尹,大、宛两县,职在郊坰,城内无其责也。然相沿既久,渐至侵官。偶有违言,任人赴诉。时逢拘捕,听官所为,盖其职不相统摄,民亦莫知适从。辇毂之下,肃清不易,亦半坐此。然步军统领之权稍重,苟得其人,尚可为理。"
[五] 《天咫偶闻》:"洪文襄承畴第在南锣鼓巷路西。门庭俨然,悬有顺治乙未科进士第匾,其名则洪汝亨,当是文襄诸子。"《燕京访古录》:"洪承畴府第在后门外方砖厂东口外路东,今已废,惟府门外之二铁狮巍然独存。府后门在南罗鼓巷,尚居洪氏之子孙云。"
[六] 《顺天府志》:"灵明显佑宫在地安门外日中坊桥之东北,南向,缭以周垣。庙门三间,显佑门三间。正殿五间,崇基石阑,三出陛,中九级,东西各七级,两庑各五间,殿前左右碑亭各一,东南燎炉一。后殿五间,庙门内东西钟鼓楼各一,庙门外牌坊一。凡正殿门楼均黑绿琉璃,余均筒瓦。门楹丹艧,梁栋饰以五彩。显佑宫中奉真武。明永乐十三年创建,成化十五年修,俱有碑。本朝雍正九年重修,乾隆二十八年又修,有高宗纯皇帝御碑,略云:图志载,真武之神为靖[乐]王太子,①受道秘于紫虚元君,入山修炼飞升,从而著宝号,传真箓,疑于精英惚怳,足以耸动一世之耳目,而不能塞扶翊风教者之心。然礼不云乎!前朱雀而后元[玄]武。②释者谓,玄武即龟[蛇],为祧[旐]有四旒,③其星虚危七宿,其次元枵娵訾,凡注天官职方者,莫不征引。盖
府志》引文异,录此待考。
⑥ 姚庆义额 《日下旧闻考》卷五四云"姚庆篆额"。据改。
⑦ 焦太史竤 "竤"当作"竑"。据《日下旧闻考》卷五四改。
⑧ 陆继骆 "骆"当作"辂"。据《京师坊巷志稿》卷上改。
⑨ 完颜曙西太守旧宅 "西"作"墀"。据《京师坊巷志稿》卷上改。
自东不压桥而北之南北胡同曰南锣鼓巷,其东曰炒豆胡同,[一]稍北曰板厂胡同,三六桥多都护宅在焉。[二]又北曰棉花胡同,前国务总理靳云鹏居于是。又北曰秦老胡同。又北曰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三]中有小胡同曰马勺胡同,不通行。又北曰大菊儿胡同,《顺天府志》作大、小局儿胡同,注云或作橘。其西有小胡同曰小菊花胡同。又北曰肃宁府,[四]又北即交道口。路南有小胡同曰太平胡同,不通行。稍西有小胡同曰寿比胡同,《顺天府志》作臭皮厂,亦称臭皮胡同。
注:
[一]《顺天府志》:"博多勒噶台亲王府,在安定门内炒豆胡同。科尔沁郡王索特那木多布齐尚仁宗三女庄敬公主,追赠[封]亲王衔,①其子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咸丰时以剿贼功,食双亲王俸,谥曰忠,配享太庙。今王伯彦讷谟祜嗣府为忠王所建,非公主赐第也。"《天咫偶闻》:"僧忠亲王邸在炒豆胡同,专祠在宽街。按:王本蒙古科尔沁郡王,以功晋爵,生平忠节,可与定
今零替矣。公为宋范文正公后裔,功名亦相似。闻其家向不用僧道,镶黄旗汉军世家,颇有被其化者,至今守之。
洪文襄承畴第,在南锣鼓巷路西。门庭俨然,悬有顺治乙未科进士第匾,其名则洪汝亨,当是文襄诸子。
地安门街西有火神庙,建于明代。国朝重修,联额皆高庙御书。《日下旧闻》谓其后有水亭可望湖。亭久废,地亦改为染坊,道士不复知之矣。寺前有卖书人赵姓,时得故家书出卖。余所得颇多,余友续耻庵所得更多。零星小品,多有昌堇斋、法石帆印章,皆内城旧家童仆所窃,妇孺所弃之物也。内城旧藏书家,初推曹楝亭通政寅,后其书归昌堇斋学士龄。又宗室素菊主人钦训堂藏书最有名,余尝得其抄本题跋六种,皆无刊本。又玉元圃家有读易楼,藏书多王渔洋、黄叔琳两家物。完颜氏半亩园藏书亦富。文也庵太守良精于鉴书,于某书凡有几刻,某刻最精,言之娓娓,书贾皆向请益。其藏书也,一书或收数本。苟遇精者,不惮再购。身后其家开述雅堂书肆卖之,讫未尽。续耻庵孝廉廉家,书亦多,尤饶丁部,多不经见之本。大抵此事,非真读书人又世代藏书者,不足以语此。否则非以殿板书炫收藏,即以局板书充数,皆无当于一吷,不如寒士案头,置数部书真读之为愈也。
自地安门桥以西,皆水局也。东南为十刹海,又西为后海。过德胜门而西,为积水潭,实一水也,元人谓之海子。宋褧词所谓“浅碧湖波雪涨,淡黄官柳烟蒙”者也。然都人士游踪,多集于十刹海,以
内五区有什刹海,前、后海,积水潭,约占全面积五分一。其馀坊巷颇整齐,在海西以德胜大街为经,西为铁匠营,护国寺街。西头麻花胡同,三不老胡同,蒋养房胡同,铁香炉。北抵德胜桥,高庙止。街东为厂桥,兴化寺街,定王府大街,云趾胡同,伞子胡同,张皇亲胡同,刘海胡同,石虎胡同,羊房胡同,以东为松树街。东头为小西涯,法梧门祭酒诗龛在焉。金家大坑,药王庙街止。前后什刹海之间有三座桥,毡子房,东、西煤厂,恭王府。府为和珅旧第。李广桥南为辅仁大学。
辅仁大学略史:
辅仁大学为天主教本笃会所创办,于十八年开办。同年,购得涛贝勒府,改建校舍。分文、理、教育三院,共分九学系。第一任校长陈垣,中间一度由沈兼士代理,现仍为陈垣。
北为大、小翔凤胡同,井儿胡同,南河沿,南、北官坊。银锭桥为前、后海相通之处。其后海与积水潭相通之处,曰德胜桥。桥北有水车胡同。德胜门傍有西水关。
以地安门大街为经,街西为白米斜街,烟袋胡同。东为兵将局,有河北第十七中学。东为步驾桥,俗呼东部厌桥。宪兵司令部,方砖厂。北为鼓楼。又东以南锣鼓巷为经,巷东为炒豆胡同,旧有僧格林沁府第。板厂胡同,棉花胡同,北兵马司,秦老胡同,前、后圆恩寺,菊儿胡同。肃宁府,明巨珰魏良卿故宅在焉。巷西为福祥寺,蓑衣、雨儿、帽儿、井儿、沙井、黑芝麻胡同,前、后鼓楼院,抵鼓楼东大街。其以北锣鼓巷为经,巷西为小大佛寺,扁担厂,法通寺,琉璃寺,净土寺,纱络胡同,郎家胡同。旧八旗书院在此,今改市立第一中学。千佛寺,东绦儿胡同,巷东为大,小经厂,分司厅胡同,谢家胡同,车辇儿胡同,柴棒胡同,达子庙,灵官庙。其以旧鼓楼大街为经者,东为草厂、宝抄胡同,豆腐池胡同,娘娘庙胡同,王位、张旺胡同,酒醋局,赵府街,高公庵,玉皇阁,国祥胡同,碾儿胡同。街西为黑虎胡同,前、后马厂,小石橘。北药王庙,迤西为铸钟厂,锡拉胡同,果子观,酱房大院,大石桥,西绦儿胡同,八里沟,醇王祠堂,八步口。入果子市,斜过甘水桥,出鼓楼西大街。
内六区平面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