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地坛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地坛,又称方泽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内,与天坛遥相对应,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一座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
地坛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另配有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
1984年5月,地坛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地坛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63

旗。"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则诟,女则怨诧,小妹 则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儿节。"《帝京景物略》

九月九日,面饼缀枣,曰花糕,聚类携尊,登高适兴,其有女者 必迎归。(舆地记)

九月九日,载酒具茶炉食榼,寻园榭丘阜为娱,曰"登高。"面饼 嵌枣栗为花糕,父母家必迎女归,亦曰"女儿节。"《康熙大兴县志》

黑窑厂与陶然亭接壤,都人登高,多往游焉。《水曹清暇录》 彭蕴章幽州土风吟卖糕人云:"菊花酒,鹿舌酱,九日登高卓皂

帐。幽州古俗重围场,雕弓射猎西山上。时平久觉猛虎驯,马上健儿 多好文。今日登高遇佳节,去寻市上卖糕人。"《松风阁诗钞》

京都竹枝词:"土城关上去登高,载酒吟诗兴致豪,遥望蓟门烟树

外,几人惘怅尚题糕。"(见名胜门) 窑台在南城黑窑厂,地洼多生芦苇,近地坛后野凫潭,都人多于

此登高。《燕都杂咏注》 都门新竹枝词:"枫林一望雨来殷,秋后风光为解颜,重九登高

先定约,飞觞最好九龙山。"(见游赏门) 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榼,出郭

登高,南则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浄化 城等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151

跑窑子

又:"成群结伴跑明窑,(妓之至贱者如金鱼池,青厂,四里园东, 地坛夹道等处,皆曰跑窑子)。魑魅当门任所睄,最怕门楼官砌后,

(禁止此辈,恐不能逐尽,往往官砌其门,故京师以砌门楼为戏言)。 金鱼池畔影萧萧"。

道光都门杂咏金鱼池云:"金渔池畔看婆娘,心急翻疑曲巷长,忽 遇熟人如不识,几回相见几回忙"。(道光都门纪略)

细局

京都竹枝词:"院名细局(妓院之称佳者,曰细局)。少丝弦,个 个姑娘(称妓女曰姑娘,可笑)。唱不全,未解温柔成底事,但能狮吼 尾猜拳"。

道光都门杂咏细局云:"明窑禁闭玉生尘,细局开来样又新,谁 识庐山真面目?容颜依旧亮摊人"。注:"细局,妓之佳者;土妓为亮 摊,因上年禁止土妓,皆改为细局"。(见风俗门)

秦腔

京都竹枝词:"班中昆弋两蹉跎,新到秦腔粉戏多,(近时班中每 写新到秦腔)。男女传情真恶态,埜田草路竟如何?"

燕兰小谱记甘肃调即琴腔,又名西秦腔,胡琴为主,月琴为副, 工尺吚唔如语,此腔当时乾隆末始蜀伶,后徽伶尽习之,道光三年, 御史奏禁。

燕兰小谱记京班旧多高腔,自魏长生来,始变梆子腔,尽为淫靡, 然当时犹有保和文部,专习昆曲,今则帮子腔衰,昆曲且变为乱弹矣。 乱弹即弋阳腔,南方又谓下江调,谓甘肃腔曰西皮调。(以上金台残

泪记)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298

面,将坠地,令拾之,则悦而无他意矣。《清稗类钞》

藉田 藉田之礼,先期一月,顺天府行宛平、大兴两县,选集老人年高

有行者数十人,于本府气候堂后随班习仪,预备牛犁谷种,及耕敛器 具,良民二百余人,于地坛内搭盖耕棚,方广五十余步,土取罗细数 次,覆黄土其上。至期,教坊司妆扮优人为风雷雨地土等神,小伶为 村庄男妇,播鼗鼓,唱太平歌,两县民执农具,各列藉田左右。驾至,

左手执鞭,右手执金龙犁,稍前,导驾二员牵牛,老人二扶犁,老人 二执箕桶,老人二夹驾左右,名帮耜臣,凡往回者三,驾升望耕台御 座,公卿以次亲耕,耕毕,顺天府治中通判推官各携谷种箱一,遍散 地上,老人牵牛,覆土为耕种状,小伶百余衣田家男女服,奉五谷以 进,驾回斋堂,受贺毕,宴三品以上官,赐耆老及农民各馒头二个, 肉二斤,随驾官民,各执农具从,至午门,复赏老人各布二疋,农夫 各布一疋。《宛署杂记》

明籍田,教坊承应,歌词鄙亵,崇祯十五年,以科臣摘奏,传谕 礼部,以后耕籍,宜歌豳风无逸之诗,其教坊所扮黄童白叟,鼓腹讴 歌,及佯醉状,委为俚俗,斥令改正,天地之舞,不宜扮天神亵渎, 禾词宜颂不忘,规令词臣另撰。(谈助)

拜星月 幼儿见新月,曰"月芽儿",即拜笃笃祝,乃歌曰:"月,月,月,

拜三拜,休教儿生疥"。小儿遗溺者,夜向参星叩首,曰:"参儿辰儿,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68

  京之民向外输纳,不亦劳乎?谓宜具呈请详总查所属州县,将一应钱粮,除芝麻、绵花外,其余查照节年额派银数,彼此并解。近京者派以京仓,近边者派以边储,则道里近便,查考为易,下易于输纳,而上易于行催,可以无迟延,可以无拖欠矣。

  

力 役

  役分二等,每三年本县官申请详允审编一次。一曰实役,择丁之有力者,佥为正户,次为贴户,各照丁则银数,取足所定工食,而止编给由票,自行收讨。一曰募役,查照丁则征银,在官听募役领给。节年征派数目无可考,姑记万历贰拾年者。实役共计一千五十二名,通共该编银叁千捌百叁拾陆两陆钱。分计之则有园陵之役:天寿山园户五名,皇太子八名,悼恭太子一十五名,哀冲太子二名,庄敬太子一名,裕王世子一名,太康公主二名,归善公主二名,仙居公主一名,裕王长女坟户一名,蔚悼王五名,康定景王三名,申懿王五名,忻穆王六名,岐惠王三名,景公王五名,月精秀怀王一名,汝定王三名,邠哀王一名,英庙恭靖贤妃四名,端庄贤妃四名,荣思贤妃二名,仁庙三妃六名,荣淑康妃一名,裕王妃李氏五名,荣昭德妃五名,悼陵皇贵妃二名,荣惠宜妃五名,世庙贵妃文氏一名,安妃杨氏五名,顺嫔张氏三名,十三娘娘七名,英庙魏娘娘五名,保圣夫人九名,辅圣夫人六名,奉圣夫人二名,回回圣人一名,孙氏夫人二名,惠昌侯一名,惠安伯十名,以上各坟户,俱每名银四两。有各坛场之役:天地坛神乐观库夫一名,银叁两贰钱。天坛坛户一十三名,每名银叁两陆钱。地坛坛户九名,每名银叁两陆钱,月夕坛坛户一名,银叁两陆钱。有内府之役:銮驾库夫二名,每名银肆两。内承运库夫一十二名,每名银肆两。内承运库子一名,银肆两。外承运库夫五十六名,每名银肆两。天财库夫七十名,每名银肆两。广盈库夫六名,每名银肆两。广积库夫八名,每名银肆两。广惠库夫四十二名,每名银肆两。赃罚库夫一十五名,每名银肆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137

  

第十四卷 宛署杂记 以

经费上(坛壝 宗庙 行幸 宫禁)

  

一坛壝

  各坛除大兴县额有编办外,本县应该分管天坛坛户一十三名,地坛坛户九名,夕月坛坛户一名。以上各工食银三两六钱。徭编。

  天地坛神乐观库夫一名,工食银三两二钱。徭编。

  社稷坛春秋二祭,共该银叁拾玖两伍钱。春祭火杆五根,竹竿二根,价柒两。秋祭火杆五根,竹竿二根,价七两。税契银内办送。又秋祭苇把八十四束,每束重五十斤,脚价使用银三钱,烧香木炭五十斤价三钱,行银办送。

  朝日坛春分祭,共该银玖钱。苇把四束,每束重二十五斤,脚价使用银一钱五分;烧香木炭五十斤,价三钱,行银办送。

  三皇春祭共该银玖钱。苇把四束,每束重二十五斤,脚价使用银一钱五分,烧香木炭五十斤,价三钱,行银办送。

  方泽夏至大祭,共该银贰两肆钱玖分。柳箕七个半,价二钱二分五厘;木掀五把,价一钱五分;扫帚十把,价一钱五分;苕帚十五把,价七分五厘;竹箩五个,价五钱;大荆筐五个,价一钱五分;芦席六领,价二钱四分;麻绳二十条,价二钱;抬牲扛十根,价三钱;扒沙板五片,价五钱;苇把八束,每束重二十五斤,脚价使用银一钱五分;烧香木炭一百斤,价六钱,俱行银办送。

  夕月坛秋分祭,共该银壹两伍钱。苇把六束,每束重二十五斤,脚价使用银一钱五分;烧香木炭五十斤,价三钱;又赁房银三钱,行银支办。工部祭旗纛,霜降取用,共该银捌钱壹分肆厘。净盆焰硝三斤八两,价一钱四分;熟硫黄八两,价二分;柳柴炭一斤八两,价六分;白面二斤,价一分六厘;黄连七纸五张,价三分;开化纸五十张,价六分;白麻一斤八两,价六分;高头黄纸一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147

  有清明、中元、霜降、冬至,一年四祭者。每祭坟柴三十六处。大祭五处:世宗肃皇帝、孝洁皇后、孝恪皇后、穆宗庄皇帝、孝懿皇后,各银陆两伍钱。小祭三十处:静庄安穆辰妃、恭庄端惠靖妃、昭肃靖端贤妃、端靖安和惠妃、庄和安静顺妃、庄僖端肃安妃、庄静安荣淑妃、恭安和妃、端庄昭妃、端和懿妃、惠和丽妃、昭静恭妃、安和荣靖丽妃、荣静贤妃、真顺懿恭惠妃、端荣昭妃、端顺贤妃、端僖安妃、静僖荣妃、和惠靖妃、荣惠和妃、庄懿德妃、庄靖顺妃、靖顺惠妃、庄懿敬妃、昭顺丽妃、荣惠恭妃、庄懿惠妃、恭靖贤妃、真靖敬妃,各壹两肆钱。又新添妃后坟,柴银伍两玖钱叁分玖厘叁毫捌丝。有清明、冬至,一年二祭者。每祭二十六处:保圣贤顺夫人冯氏、恭勤夫人、寅奉夫人、保圣荣和夫人孙氏、恭奉端勤夫人、肃奉夫人顾氏、庄奉恭慎夫人邢氏、恭慎夫人安氏、敬慎夫人阎氏、勤慎夫人曾氏、礼慎夫人马氏、忠顺夫人陈氏、良慎夫人容氏、诚侍夫人王氏、肃侍夫人侯氏、慎侍夫人韦氏、崇敬夫人、荣圣夫人周氏、崇奉夫人孟氏、勤奉夫人、佑圣恭懿夫人张氏、佐圣庄靖夫人史氏、辅圣庄懿夫人蔺氏、卫圣夫人尹氏、俞八八即奉圣夫人、戴圣夫人金氏,各银壹两肆钱。

  以上每年通共煮牲坟柴银玖百捌拾肆两陆钱伍分柒厘伍毫叁丝。两县行银办。

  大寿山园户五名。各处坟户:皇太子八名,悼恭太子一十五名,哀冲太子二名,庄敬太子一名,裕王世子一名,太康公主二名,归善公主一名,仙居公主、裕王长女各一名,蔚悼王五名,康定景王三名,申懿王五名,忻穆王六名,岐惠王三名,景恭王五名,月精秀怀王一名,汝安王三名,邠哀王一名,英庙恭靖贤妃四名,英庙端庄贤妃四名,荣思贤妃二名,仁庙三妃六名,荣淑康妃二名,裕妃李氏五名,荣昭德妃五名,悼陵皇贵妃二名,荣惠宜妃五名,世庙贵妃文氏一名,安妃杨氏五名,顺嫔张氏三名,十三娘娘七名,英庙魏娘娘五名,保圣夫人九名,辅圣夫人六名,奉圣夫人二名,回回圣人一名,孙氏夫人一名,惠昌侯一名,惠安伯十名。以上各坟户,每名徭编银肆两。

行幸

圣驾躬耕籍田于地坛,先期一月,顺天府行两县,选集老人年高有行者数十人,于本府候气堂后空处,随班习仪,预备牛犁、谷种及耕敛器具,良民二百余人,地坛内搭盖耕棚,方广五十余步,土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372

  关帝庙叁祭,银肆拾两。

  文昌帝君,春秋贰祭,银贰拾陆两陆钱陆分陆厘。

  叁小祭无祀鬼神,实支银壹拾两。

  学院科岁归并壹考,并本州季考,试卷花红银肆拾两,康熙十四年裁。

  春牛、芒神、门神、桃符酒席银伍两,康熙十五年裁。

  朔望行香纸烛实支银壹两。

  乡饮酒礼,实支银壹拾两。

  时宪书,实支银叁两。

  修理察院公馆家伙银壹拾两,顺治九年裁。

看守察院门子贰名,每名岁支工食银陆两,雍正十二年裁。闰银壹两,顺治十八年裁。

  方泽坛坛户壹名,岁支工食银陆两,乾隆六年裁。闰银伍钱,顺治十八年裁。

  帝王庙庙户壹名,岁支工食银陆两,乾隆六年裁。闰银伍钱,顺治十八年裁。

  地坛坛户陆名,每名岁支工食银陆两叁钱陆分。

  牺牲所所夫壹名,岁支工食银陆两叁钱陆分。

协济闸闸夫叁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壹拾贰两,乾隆四十一年奉文裁归坐粮厅税课项下支给。闰银叁两,顺治十八年裁。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1

卷十四 一九一

天坛慎配享 告祭 斋期 祭器 省牲 脱舄 戒饰 世宗更制 元郊祀考

祈谷坛祈谷纪斋宫附

神乐观辨大司乐之误 西垣笔记

牺牲所

卷十五 二一七

山川坛神祇坛地祇坛太岁坛

先农坛明宗伯蒋德璟耤田考 考先农 考祭与耕同日 考不用亥 考坛制 考耕所 考谷种 考劳酒 考大蜡

旗纛庙

卷十六 二三二

地坛西垣笔记朝日坛

夕月坛

目录 三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52

春明梦余录 二二

城河,其源出昌平州白浮村神山泉。通榆河,会一亩、马眼诸泉,汇为七里门。东流,环绕都城,曰玉河。由大通桥而下,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与卢沟河合,长一百六十余里。元都水监郭守敬所凿,赐名通惠河,又名大通河,即潞河也。又西山玉泉,从水关,经越桥,俗谓银锭桥,流入西苑,遶宫禁,自玉河桥出,入城河,合流至大通桥入漕。玉河桥凡三:一跨长安东街,一跨文德坊街,一近城垣。

崇祯己卯二月,内监曹化淳议京城外开河以通漕粮。自是年三月十九日起,至辛巳六月,所开河:自土城广渠门起,至大通桥运粮河北岸,挑河长三千八百六十二丈;又东直门外关帝庙,挑月河长二百七十丈;鬭虎营至关帝庙大石桥,挑河长三千一百五十一丈。命内监于跃为河工总理,而以兵部司官轮督班军。共用班军二百三万二千余名,五城两县募夫二万九百余名。兵部侍郎吴甡视工,以为劳费无益,且伤地脉,抗疏止之。尚有一万三千五百丈未完。总理者侵冒不赀,而震、巽方之地势大伤矣。

南城三里河,元时运河,名文明河。在天地坛前,去通州五十里,地形高通州六丈九尺,置二闸,可行舟,今铁闸尚存。

南城外有减水河,与天坛后河相通。又城之东南有两水磨,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吴中奏

请修治。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21

春明梦余录卷之十四

天 坛

天坛,在正阳门南之左,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墻,周回九里三十步。初遵洪武合祀天地之制,称为天地坛。后既分祀,乃始专称天坛。按吴元年,建圜丘,以冬至祀昊天上帝;建方丘,以夏至祀皇地祇。及即位,犹分祀如故。至洪武十年,因风雨不时,灾异时见,览京房灾异对,始定合祀礼,采古明堂遗制,即圜丘旧壝作大祀殿,坛而屋之,罢方丘,而是岁即奉天殿行焉。十二年,殿成,祀昊天上帝、皇地祇位,南向。仁祖配,西向从祀。丹墀四坛:曰大明,曰夜明,曰星辰,又曰星辰;内壝外二十坛:曰五岳坛五,中岳坛以钟山附,曰五镇坛五,曰四海坛四,曰四渎,曰风云雷雨,曰山川,曰太岁,曰天下神祇,曰历代帝王,各坛一,凡二十四坛,大臣分献。因命太常每岁祭天地于首春三阳交泰之时。二十一年,增修坛壝,殿丹墀中叠石为台,东西相向,为坛四;内壝外为坛二十,亦东西相向。罢朝日、夕月、禜星之祭,并罢太岁、风云雷雨、

卷之十四 一九一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22

春明梦余录 一九二

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历代帝王之春祭。建文元年,撤仁祖位,奉太祖配。永

乐十八年,京师大祀殿成,规制如南,行礼如前仪,增附天寿山于北岳坛。洪熙元年,增文皇帝配位太祖下。嘉靖九年,从给事中夏言之议,遂于大祀殿之南建圜丘,为制三成。祭时上帝南向,太祖西向,俱一成上。其从祀四坛:东一坛大明,西一坛夜明,东二坛二十八宿,西二坛风云雷雨,俱二成上。别建地祇坛。坛制:一成面径五丈九尺,高九尺;二成面径九丈,高八尺一寸,三成面径十二丈,高八尺一寸。各成面甎用一九七五阳数,及周围栏板、柱子皆青色琉璃。四出陛,各九级,白石为之。内壝圆墻九十七丈七尺五寸,高八尺一寸,厚二尺七寸五分。棂星石门六,正南三,东、西、北各一。外壝方墻二百四丈八尺五寸,高九尺一寸,厚二尺七寸。棂星门如前。又外围方墻为门四:南曰昭享,东曰泰元,西曰广利,北曰成贞。内棂星门南门外东南砌绿磁燎炉,傍毛血池,西南望灯台长竿悬大灯。外棂星门南门外左设具服台,东门外建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亭,北门外正北建泰神殿,后改为皇穹宇,藏上帝太祖之神版,翼以两庑,藏从祀之神牌,又西为銮驾库,又西为牺牲所,北为神乐观,北曰成贞门,外为斋宫,迤西为坛门。坛稍北,有旧天地坛在焉,即大祀殿也。嘉靖二十二年,改为大享殿。殿后为皇乾殿,以藏神版。以岁孟春上辛日祀上帝于大享殿,举祈谷礼;季秋行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47

春明梦余录卷之十五

山川坛

山川坛,在正阳门南之右,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墻,周回六里。洪武三年,建山川坛于天地坛之西。正殿七坛: 曰太岁, 曰风、云、雷、雨, 曰五岳, 曰四镇, 曰四海,曰四渎,曰钟山之神;两庑从祀六坛:左京畿山川,夏、冬季月将,右都城隍,春、秋季月将。二十一年,各设坛于大祀殿,以孟春从祀,遂于山川坛惟仲秋一祭。永乐建坛北京,一如其制,进祀天寿山于钟山下。嘉靖十一年,即山川坛为天神、地祇二坛,以仲秋中旬致祭。别建太岁坛,专祀太岁。东庑为春、秋月将,西庑为夏、冬月将,各二坛。前为拜殿、宰牲亭。南为川井,即山川坛旧井,有龙蛰其中。坛西南有先农坛,东旗纛庙。坛南耤田在焉。十年,定太岁、月将祭期,岁于孟春享庙,岁暮祫祭之日,遣官行礼。隆庆元年,礼官议天神、地祇既从祀南、北郊,仲秋不宜复有神祇坛之祭,罢之,而太岁之祭如故。

卷之十五 二一七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62

春明梦余录 二三二

春明梦余录卷之十六

地 坛

地坛,在安定门外之北,缭以垣墻。嘉靖九年,建方泽坛,为制二成。夏至,祭皇地祇,北向,太祖西向,俱一成上。东一坛,中岳、东岳、南岳、西岳、北岳、基运山、翔圣山、神烈山西向;西一坛,中镇、东镇、南镇、西镇、北镇、天寿山、纯德山东向;东二坛,东海、南海、西海、北海西向;西二坛,大江、大淮、大河、大汉东向,俱二成上。坛制:一成,面方六丈,高六尺;二成,面方十丈六尺,高六尺;各成面甎用六八阴数,皆黄色琉璃、青白石包砌,四出陛,各八级。周围水渠一道,长四十九丈四尺四寸,深八尺六寸,阔六尺。内壝方墻二十七丈二尺,高六尺,厚二尺。内棂星门四,北门外西为瘗位,瘗祝帛,配位帛则燎之;东为灯台。南门外为皇祇室,藏神版,而太祖版则以祭之前一日请诸庙。外棂星门四,西门外迤西为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北门外西北为斋宫。又建四天门,西门外为銮驾库、遣官房;南为陪祀官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264

春明梦余录 二三四

曰大祀殿。自是方丘之祭遂罢。永乐建天地坛于南郊,一如太祖更定之制。至嘉靖九年,议改诸祀。礼臣夏言因奏:分祭天地,本是古制,况坛于南郊,坎于北郊,就阴阳,因高下,原无崇树栋宇之文。至祖宗并配,举行不于长至之日,而于孟春,俱不应古典。宜令羣臣博考会议,陛下称制而裁定之,此中兴大业也。疏入,未报。给事中王汝梅等以言说非是,而霍韬诋之尤力,上怒,皆加切责,而又自为说,以示礼部。于是建方泽坛于安定门外,坐南向北,以高皇帝配,如洪武十年以前之制。

潘简肃潢议:臣闻礼者,体也。昔者圣人作易,设卦观象,以干为天、为君、为父,以坤为地、为母、为妻、为臣,而系(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此礼所由生也。是故因天事天,祭帝于郊,因地祀地,祭社于国,燔柴泰坛,崇效天地,瘗埋于泰折,异乐殊日,不与帝同牢,以卑法地。明王者父干母坤,礼至而辨,示民严上焉。故孔子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禘尝郊社,尊无二上。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视诸斯乎!盖慎之也。以此坊民,后世乃犹有合享分郊如新莽、匡衡之云者,其于上也,不亦二乎?臣愚窃谓礼有贵多,亦有尚寡,文质无常,惟称之适。圜丘不屋,致诚之极也,明堂大享,宜非所施,是故扫地之典,义不可旷。奕奕郊庙,列圣作之,践位行礼,于今百祀,神灵之所依,祖宗精神之所聚,律之以春秋讥毁泉台之法,而揆之以诗人勿剪勿拜之意,有其举之,孰敢废乎?是故大祀之殿,义不可堕。按尚书、孝经、春秋,凡言郊,不卜郊,郊祀用牲于郊,皆断名之曰郊,不别云某郊。凡言郊以明天道,郊则天神格,祭天于郊,皆直系之天,更不并云天地。是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117

海掣元菟之肘,其因地利而尽人谋,可谓千古硕画。长安客话

原原汉唐都关中,去边几千余里。今京师北抵居庸,东北抵古北口,西南抵紫荆关,近者百里,远不过三百里尔。同上

原原汉唐宋皆并建两京。汉、唐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宋以汴为东京,洛为西京。其地皆相去不远。高皇帝定鼎金陵,文皇帝迁都金台,则跨江河南北而各为一大都会。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为其枢。并建两京,用东南之财赋,会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图书编

原原京师形胜,以堪舆家论之,玉河之水当直出会南海子,从天地坛前转东入潞河,方为自然。崇文门外闸河宜塞之,庶几左臂不断,此乃帝王建都万代之计也。梓溪集

原原北京青龙水为白河,出密云南流至通州城。白虎水为玉河,出玉泉山,经大内,出都城,注通惠河,与白河合。朱雀水为卢沟河,出大同桑干,入宛平界,出卢沟桥。元武水为湿余、高梁、黄花镇川、榆河,俱绕京师之北,而东与白河合。蓬窗日录

〔臣等谨按〕郦道元水经注虽有高梁无上源之说。而兹水实承西山玉泉之委输,为玉河经流。明蒋一葵长安客话谓高梁源发西山者是也。乃陈全之蓬窗日录误分玉河、高梁为二,且以高梁属之京北诸水,则全属臆揣,为未经身至者之言。今谨辨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343

补黎崱皇庆初元入都城作 天象分明散晓霞,故令骑马入京华。云开阊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寒尽宫花初着蕊,春深官柳已藏鸦。太平景物今如此,始信皇图福未涯。安南志略 以上二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原元张中丞养浩归田类藁有登悯忠寺阁诗注:北三十里为大内。虞文靖集作杨襄敏碑云:至元十一年始大城京师于大兴故城之北,中为天子之宫,庙社朝市各以其位,而贵戚功臣悉受分地以为第宅。然则元之大内在今地坛之右矣。当时槜李顾渊白献燕都赋,宁海李洧孙有大都赋,惜皆佚不传也。人海记

〔臣等谨按〕此条引元张养浩登悯忠寺阁诗注谓阁北三十里为元大内,与析津志、北京志及元李洧孙大都赋所纪皆不合。此三十里当是三里之讹耳。据唐景福中重藏舍利记,燕城东南隅为悯忠寺。又北京志,至元四年始定鼎于中都之东北三里。夫中都本唐旧城,辽金展拓不过数里,见金蔡珪大觉寺记,当时悯忠寺之在城东南如故也。元都城周六十里,以围三径一衡之,城中南北相直应二十里。加以新旧都城相去三里,则悯忠寺距元之安贞门不过二十三里,焉有大内而转远隔三十里者乎?且元大内在太液池东,为金万宁宫苑地,此外更别无大内。李洧孙赋曰:揭五云于春路,迓万宝于秋方。则崇天门外东西坊也。曰山万岁之嶙峋,冠广寒之峥嵘,池太液之浩荡。则指琼华岛也。曰丽正之所包罗,崇仁之所联络,和义之所纲维,安贞健德之所囊括。则指都城各门也。合城坊门囿以观,则元大内即近液池,益信。而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66

勘。勘得城南三里河至张家湾运河口,袤延六十里,旧无河源。正统年间因修城濠作坝畜水,虑恐雨多水溢,故于正阳桥东南低洼处开通濠口,以泄其水,始有三里河名。自濠口三里至八里庄,始接浑河旧渠。两岸多人家庐舍坟墓,流向十里,迤南全接旧河,流入张家湾白河。其水深处止有二三尺,浅处一尺余,阔处仅丈余,窄处未及一丈。又有走沙,天旱则淤壅浅涩,雨涝则漫散冲突,势不易开。明宪宗实录

原大通桥去通州四十里,地形高通州五丈,置十闸方可行舟。三里河在天地坛前,去通州五十里,形高通州一丈九尺,置二闸便可行舟,但有一二走沙耳。病逸漫记

原重建三里河桥碑在桥西铁山寺。碑建于正德十二年,翰林院修撰江阴周叙撰文。铁山,寺僧宗洪号也。析津日记

原周叙重修三里河桥记 都城迤南有河焉,乃隍水之枝流也。河之上有桥,桥之名曰三里。其始创自天顺间,历岁既久,土崩石泐,而往来乘载者病焉。时有坊间善士戴通者,欲为改作,虑其费不资,功未易举,因与僧宗洪号铁山者谋之,广为募缘,不数月而集银两千一百七十有奇。撤故桥降七尺以为基,高十四尺有奇,视旧加四之一;衡二十有四尺,视旧加六之一;纵四十尺,视旧加六之一;益墁石三十尺有奇,视旧加三之一;石栏板视旧加三之一;石栏柱视旧加四之一。桥之西东各窊五尺,增筑砥平衡皆四十尺有奇。其东之纵三十尺,西之纵六十有二尺。桥之北南作耳桥者三,一瞰乎寺之南泉,一拱乎巷之鞭子,一揖乎街之半边,不惟达是桥之冲路,抑且杀河之势而阏流之洑也。延袤共七百尺有奇,越五月而工成。时正德十二年丁丑某月。

〔臣等谨按〕铁山寺今存周叙碑,已漫漶不可读,略辨题名而已。

原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西有玉泉庵,至今基下俱有泉脉,由三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69

李廷机、刘效祖二碑。析津日记

〔臣等谨按〕仁寿寺在灵佑宫西,李廷机、刘效祖二碑今俱无存。

原山川坛在天地坛之西,缭以垣墙,周回六里。中为殿宇,以祀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东西二庑以祀山川、月将、城隍之神。左为旗纛庙,西南为先农坛,下皆耕田。明一统志

原永乐十八年十二月,山川坛成。明成祖实录

原山川坛在正阳门南之右,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回六里。洪武三年,建山川坛于天地坛之西,正殿七坛,曰太岁,曰风云雷雨,曰五岳,曰四镇,曰四海,曰四渎,曰钟山之神。两庑从祀六坛,左京畿山川,夏冬季月将,右都城隍,春秋季月将。二十一年,各设坛于大祀殿,以孟春从祀,遂于山川坛惟仲秋一祭。永乐建坛北京,一如其制,进祀天寿山于钟山下。嘉靖十一年,即山川坛为天神地祇二坛,以仲秋中旬致祭。别建太岁坛,专祀太岁,东庑为春秋月将,西庑为夏冬月将,各二坛。前为拜殿、宰牲亭,南为川井,即山川坛旧井,有龙蛰其中。坛西南有先农坛,东旗纛庙,坛南耤田在焉。十年,定太岁将祭期,岁于孟春享庙岁暮祫祭之日,遣官行礼。隆庆元年,礼官议天神地祇既从祀南北郊,仲秋不宜复有神祇坛之祭,罢之,而太岁之祭如故。春明梦余录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93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七

城市 外城南城一

〔臣等谨按〕朱彝尊原书,南城坛兆止载明代而不及金元。考元史祭祀志,中统十二年于丽正门外东南七里建祭台,设昊天上帝、皇地祇位。成宗即位,始为坛于都城南七里。则知元之郊坛亦在城南。又考析津志,郊天台在京城之南五里,即金大定时拜郊所建。然则原书载在郊垧,金之拜郊台者即是也。今附述缘起于此,以存金元坛兆旧典,而其详则见于郊垧门云。

原天坛周十里,内有圜丘、神乐观、天师府、牺牲所,在正阳门外永定门内街东。五城坊巷胡同集

原天坛在正阳门之左,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回九里十三步。初遵洪武合祀天地之制,称为天地坛,后既分祀,乃专称天坛。春明梦余录

原嘉靖九年正月,吏科都给事中夏言请更定郊祀,言国家合祀天地于南郊,又为大祀殿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97

道南、李檠、于乔、张仲良、周绅、苏民,照磨丁律,检校宋斌、张岦,监丞徐炳,典簿邓祀,博士王廷臣、林文卿、王昺、苏璞、王金章,助教魏琦、陈谟、陈禧、金周、陈琦、薛侨、谭谏、林思诚、范震臣、李邦祥,学正房坚、任冕、蔡奇、范儒、汪屺、林文、林邦望,学录李宾、赵志、陈界、彭元阳,典簿曹凤翔,凡二百六人。无所可否者:英国公张仑等一百九十八人。明嘉靖祀典

〔朱彝尊原按〕郊祀分合,持议异同,姓名可见者三百九十八人,国史所不能具载,因备书之。盖内外小臣咸得与焉,亦以见当日询谋之广也。

原五月,作圜丘于天地坛,稍北为皇穹宇。明典汇

原圜丘第一层,坛阔七丈,高八尺一寸,四出陛。正南陛阔九尺五寸,九级,东西北面陛俱阔八尺一寸,九级,坛面及坛脚用琉璃阑干。第二层坛面周围俱阔二丈五尺,高八尺一寸。正南陛一丈二尺五寸,九级,东西北面陛俱一丈一尺九寸五分,九级,坛面及坛脚用琉璃砖砌,四面用琉璃阑干。壝去坛一十五丈,高八尺一寸,用砖砌。正南棂星门三座,中门阔一丈二尺五寸,左门阔一丈一尺五寸五分,右门东面棂星门阔九尺五寸,北面西面尺寸同。燎坛一座,在壝外东南丙地,高九尺,阔七尺,上开南出户。坛脚东西南三面设陛,周围外墙去壝一十五丈。正南棂星门三座,中门阔一丈九尺五寸,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99

祇坛在外壝之内。存心录

原昊天上帝配帝位,版长二尺五寸,阔五寸,厚阙寸,趺高五寸,黄质金字。大明之神金地朱书,夜明之神黄地素书,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之神俱绿地金字,云师、雨师、风师、雷师之神俱丹漆金书。明嘉靖祀典

补国朝于大祀殿祀昊天上帝,凡所谓天皇太乙之类,一切革去,三代以下祀典之正,所仅见也。博物典汇

原永乐十八年,北京天地坛成,每岁合祀。洪熙元年,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同配享。嘉靖九年,勅建圜丘于大祀殿之南,每冬至祀天,以大明、夜明、星辰、云、雨、风、雷从祀。建方泽于安定门外,每岁夏至祀地,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陵寝诸山从祀,俱止奉太祖一位配享,而罢太宗之配。其大祀殿则以孟春上辛日行祈谷祭,奉太祖、太宗同配。十年,又改以启蛰日行祈谷礼于圜丘,仍止奉太祖一位配享。十七年秋九月,诏举明堂大享礼于大内之元极宝殿,奉睿宗献皇帝配享。元极宝殿即旧钦安殿也。是冬十一月,上皇天上帝尊号。十八年春,行祈谷礼于元极宝殿,不奉配。二十四年,拆大祀殿,改建大享殿。命礼部岁用季秋行大享殿礼,随又命仍暂行于元极宝殿。隆庆元年,诏罢祈谷、大享二祭,复元极宝殿仍名钦安殿,而天地则分祀如世宗所更定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00

云。太岳集

原圜丘琉璃阑干,诏用青色。明嘉靖祀典

原嘉靖十三年二月奉旨:圜丘、方泽今后称天坛、地坛。同上

原唐时明堂制度,其宇上圜,覆以清阳玉叶。清阳,色也。玉叶亦瓦之类。今大享殿及圜丘阑干皆用回青瓦,亦清阳玉叶之类。唐每郊祀启南门,灌其枢用脂百斛。今都城南门亦闭不开,惟郊祀驾出方启。谷城山房笔尘

原万历十三年四月十七日,上以天旱,祷于郊坛,自宫中步行而出,祷毕仍步还宫。累瓦编

原蔡羽郊坛诗 辇道风清碧野平,紫烟常自锁南城。行宫岁幸乘龙近,仙侣朝来学凤鸣。小殿沉香金气郁,圜丘芳草玉华清。祠官记得天行处,万烛光中候佩声。林屋集

补许谷谒皇穹宇诗 分祀崇郊典,严居肃帝宫。高明一祖配,陟降八神同。紫气团华盖,元阴接上穹。万年瞻秉璧,灵贶自无穷。石城集

原黎民表雨后经天坛沙河作 平沙雨湿草茸茸,白玉高坛紫翠重。马上行人看不厌,石廊流水绕疏松。瑶石山房集

原冯琦恭倍圣驾步祷南郊纪事诗 鸣虎新军罢,勾陈御路开。红尘都不扫,留待雨师来。北海集

增圜丘在正阳门外南郊,形圆象天。南向,三成。上成径九丈,高五尺七寸;二成径十有五丈,高五尺二寸;三成径二十一丈,高五尺。上成石面九重,自一九环甃递加至九九;二成自九十递加至百六十有二;三成自百七十有一递加至二百四十有三;合一三五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315

门,左右各一门。墙外环池,前跨石梁三,左右各一。东北隅钟楼一。外宫墙方一百九十八丈二尺,环以回廊一百六十三间,复绕以深池,宫门石梁均与内同。大清会典

增乾隆七年谕:天坛、地坛,旧制建有斋宫,年久倾圮,未经缮修。朕意于大祀前期,致诚赴坛斋宿行礼,其应如何修建之处,该部即前往相视,绘图呈览。至兴修之时,着委内务府熟谙工程之人,仍会同工部太常寺委官一同监修。又谕:朕惟郊坛祭祀,必致诚敬,以笃明禋,历来前期斋戒,悉遵旧制,住宿别殿。今郊坛建有斋宫,若于致祭之期亲诣斋宫,更为祗肃。该部详酌妥议具奏。大清会典则例

增乾隆七年十一月御制南至前一日诣斋宫斋宿诗 消息微阳届复辰,虔居斋室洁明禋。葳蕤凤辇迎黄道,棽丽龙旗出紫宸。槐柳成行界道明,铜壶漏永午窗晴。篆烟微袅心如水,寂静阶墀近太清。冲融月窟与天根,治理几康在默存。守德由来胜守险,当年何事堑防门。斋宫犹明朝所建,重墙周池,警卫甚严云。缇帷候律验璇筩,百辟斋居此日同。黼座景长增肃穆,泰坛东峙缭垣红。

增乾隆十年十一月御制斋宫叠旧作韵 将临大祀惕予躬,肃肃清斋此在宫。一气回时天意见,诸缘净处道心融。闲听韶磬松风外,斋宫墙外即神乐所,每以豫日执事官演礼于此。坐验周圭日影中。昭事惟馨吾敢谓,只余颙若数年同。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6

长元按:此海上指城西海淀。

西山内接太行,外属诸边,磅礴数千里,林麓苍莽,溪涧镂错,其物产甚饶,古称神皋奥区也。卢沟、琉璃、胡良三河,山水所泄,多归其中。其水皆藻緑异常,风日荡漾,水叶递映,倚阑流览,令人欣然欲赋。

京师形胜,以堪舆家论之:玉河之水,当直出会南海子,从天地坛前转东入潞河,方为自然,崇文门外闸河宜塞之,庶几左臂不断。此乃帝王建都万代之计也。

京师前挹九河,后拱万山,正中表宅,水随龙下,自辛而庚,环注皇城,绕巽而出,天造地设。

元郝经入燕行:南风緑尽燕南草,一桁青山翠如扫。骊珠昼擘沧海门,王气夜寒居庸道。鱼龙万里入都会,澒洞合沓何扰扰?黄金台边布衣客,拊髀激叹肝胆裂。尘埃满面人不识,肮脏偃 蹇虹蜺结。九原唤起燕太子,一樽快与浇明月。英雄岂以成败论?千古志士推奇节。荆卿虽云 事不就,气压咸阳与俱灭。何如石晋割燕云,呼人作父为人臣!偷生一时快一己,遂使王气南 北分。天王几度作降虏,祸乱衮衮开其源。谁能倒挽析津水,与洗当世晋人耻?昆仑直上寻田畴,漠漠丹霄跨箕尾。

明吴国伦燕京篇:拟赋燕京胜,三都未足夸。霸图雄雁塞,古戍扼龙沙。北谷回阳令,西山拥帝家。天平恒岳迥,地险蓟门赊。秦楚惭鸡口,侯王属犬牙。重城开御气,双阙倚明霞。芳树 华阳馆,高台易水涯。谈天曾碣石,望海卽琅琊。带甲环三辅,梯航走八遐。风云森剑佩,雨

书名: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屯里名称录 页码:136

西营房 上龙大院 教场 六铺坑 地兴居 后九条 什方院(南段)北至资福院南大道与第八坊分界

第十五自治区第十坊 本坊面积约合零·四九方里公所设于安定门外东河殿内四号

安外西河沿 关厢西后街 西河沿头条 西河沿二条 西河沿三条 西河沿四条

第十五自治区第十一坊 本坊面积约合二·二六方里公所设于安外三道桥三号

东外大街 安外箭楼 东城根 西城根 义学胡同 车铺胡同 三道桥 老虎洞 盒子铺胡同 豆腐房胡同 左家胡同 当铺胡同 陈家胡同 渣子坡

第十五自治区第十二坊 本坊面积约合八·六二方里公所设于安外东河沿四号

御路 蛮子营 拐棒楼 前花园 后花园 蒋宅口 傅家胡同 东河沿 地坛南墙 安福庄 东营房 胡井 下井 柏林寺 砖角楼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3

正西坊 六牌二十四铺

正阳门外西河沿,至宣武门东响闸桥东。

徐家胡同 延寿寺 汾州营 三眼井 廊房胡同 羊肉胡同 柴胡同 笤帚胡同 二条胡同 取灯胡同 炭胡同 云峰寺 三条胡同 四条胡同 斜街 琉璃厂东门

抬头庵 杨毡胡同 缸市口 朱家胡同 刘?儿街 观音寺 五圣庙 店子街 筒子胡同 新火神庙 安南营 章家桥东 王皮胡同 小井儿 留守卫营

石头胡同 蔡家胡同 施家胡同 张善家胡同 云居寺胡同 井儿胡同 干井儿胡同 车营儿 马神庙街 猪市口西北 煤市口 寄骨寺(即万善寺)

正南坊 四牌二十铺 在新城中门里,天地坛西。

猪市口(西南往西) 厨子营 牛血胡同 宝鸡巷 西分司厅 千儿胡同 砖儿胡同 崇兴寺 双庙菜园 蛮子营 荣家胡同 响鼓庙 粉房刘家街 潘家河沿

黑窑厂(已上街南已下街北) 税务口 正阳门宣课司 皮条胡同 柏树胡同 陕西巷 河南营 外郎营 留守卫营 五道庙 猪市口南 要儿胡同 校尉营

焦狗头胡同 古佛庵 般若寺 赵锥子胡同 养牲所 养羊胡同 埋马坟

天坛即南郊,周十里,内有圜丘、神乐观、天师府、牺牲所,在正阳门外永定门内东。

地坛即山川坛,周六里,内有先农坛藉田,在永定门内街西。

崇北坊 七牌三十七铺 在新城广渠门东北角里。

崇文门外,东河沿往东,至都城东南角外,新城便门东北角内。

头条胡同 乔铁胡同 新板桥小市口 关王庙娘娘庙 二条胡同 中板桥小市口 天仙庙土地庙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224

仓甚便。从之。方发军夫九万修浚,会以灾异罢。明陆釴病逸漫记:三里河在天地坛前,去通州五十里,地形高通州六丈九寸,置二闸,可行舟,但有一二处走沙。《宸垣识略》:三官庙,羽士居之,双槐甚古。衎石斋纪事稿:杭大宗蒜市杂记序:蒜市在京师海岱门南二里。

  右在永定门大街东,东珠市大街南,天坛北,东与东城界,西北与中城界。

外城西城

城册:外城地址隶西城者,宣南坊,第一铺:东至宣武门街之西与北城界,南至广宁门街夹道居,西至老墙根柴厂,北至宣武门西城根。二铺:东至菜市口与北城界,南至广宁门街之北,西至广宁门街韦?庵,北至宣武门西城根。三铺:东半截胡同与北城界,南至白帽胡同,西至牛街,北至广宁门街之南。四铺:东至牛街,南至枣林街,西至广宁门城根,北至广宁街之南。五铺:东至小川淀迤南至姚家坑与北城界,南至右安门城根,西至广宁门城根,北至南横街大川淀之北。六铺:东至土地庙斜街,南至广宁门街韦?庵,西至西便门,北至宣武门城根。七铺:东至窦家坑,南至广宁门街,西至广宁门,北至城根。

宣武门外大街

俗称顺承门大街。街东属北城,西属西城。跨护城河有桥,曰宣武门桥。井三。全闽会馆井一。又有直隶、关中、翼城、天门、歙县、韩城、灵石、咸长、善化、永济、南通州诸会馆。旧有四川、永丰、建昌、抚临诸会馆,今废。西小胡同曰花枝胡同、曰堂子胡同,东小胡同曰球子巷,属北城。有太仓会馆。香祖笔记:韩宗伯菼所居与胡侍讲任舆为邻,韩逝未浃月,胡亦卒。《藤阴杂记》:宣武门街右为陈少宗伯邦彦第,堂曰春晖,屋有藤花。文简丙午自粤还朝,见花盛放,赋诗。今屋归全浙会馆,藤花尚盛。又龚芝麓尚书寓宣武门左,有香严斋,海内文人延致门下,岁暮各赠炭资。又吴少司空应棻寓顺承门街东井书屋,常以秋日召客,名曰秋盘,酒具曰犀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40



国朝宫史续编 二二八

谨, 其奠玉及供荐香、帛, 躬阅如制臣。等于前编外增辑祝版规制, 并视版仪注事宜, 以驾出殿

庭将事, 本肃共神明之德, 裕承致多福之原, 允足以彰宫史巨仪, 不特补曩代礼书所未及。谨据

会典通礼诸编, 胪次如左。祝版之制,以木为之。圜丘、方泽,方一尺五寸,径八寸四分,厚三分。祈谷坛方一尺一寸,径一尺,厚如之。太庙后殿方一尺二寸,径八寸四分。前殿方二尺,径一尺一寸,厚如之。常雩、社禝坛、日坛、月坛,均与太庙后殿同。余中祀、羣祀,方径各有差。天坛,青纸青缘朱书。地坛,黄纸黄缘黑书。太庙、社稷坛,均白纸黄缘黑书。中祀日坛,朱纸朱书。月坛,白纸黄书。绿黑书。羣祀,白纸黑书,不加缘。太常寺派祝版官先期褾饰,于祀前二日昧爽送内阁,授中书,安奉洁室。书祝辞毕,仍授祝版官缘边。内阁典籍,预设黄案于政事堂正中,中书奉版陈于案,南向,大学士诣案前立,北面展祝文,敬书御名毕,覆以销金青缎袱,仍尊藏洁室。翌日,陈于内阁,竢太常寺官祗请。

凡亲诣之祭,前二日,太常寺奏请皇上于祀前一日阅祝版。是日, 奏派读祝官一员,并请恭阅玉、帛、香如仪。 圜丘、祈谷、

常雩祝版,御太和殿阅视。方泽、太庙、社稷祝版,御中和殿阅视。钦天监以定例日出时刻送太常寺具奏,如奉旨,改于日出前数刻。祝版案上,设羊角镫二,由掌仪司官率殿中首领内监燃烛预备,太常寺执事官届期执镫以竢。

视版之日,太常寺设黄案于太和殿内正中御座之南,设香亭于殿内左楹之东,设奉祝版亭、奉玉帛香亭于殿内右楹之西。中和殿不设香帛亭,余仪同。太常寺赞礼、读祝各官具玉帛于篚,贮香于盘,祗竢太和门外。太常寺卿率属赞事殿内。至时,诣乾清门启奏。皇帝御龙袍衮服, 中和殿视版, 御衮服。如遇忌辰,惟太庙祝版御常服阅视。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39



仪注内敬谨增载, 此次专为升配增此礼节。嗣后夏至地坛斋宿, 仍照旧例行。

  八年十月二十七日,奉谕旨:向来孟春太庙时飨,系于正月上旬诹吉举行,非如夏秋冬之必于孟月朔日着有定期者可比,且较之祈年祀典定以辛日将事者,亦属有间。因思祭期若在正月初四、五、六等日,则初三日适当致斋之期,正期皇考高宗纯皇帝忌辰,是日朕若仍御青袍青褂,则庙祀为重;若竟御斋戒常服,朕心实切不安。卽臣工等常服将事,亦究有未协。礼缘义起,自当斟酌变通,明年孟春时飨祭期,本择于正月初六日,但既系蠲吉举行,卽非不可改移之期。检查嘉庆元年以来,正月初八、初九等日,均曾练日明禋,明岁正月初八日,亦系吉期,卽着改于是日举行孟春时飨典礼。嗣后孟春时飨日期,总于正月初八、初九、初十等日内择吉举行。着为令。

臣等谨案:斋戒以神明其德,无阙典,无废事,志乃壹焉。皇上定得辛之大礼,以崇岁祉,

着进本之常例,以饬政经。而于高宗纯皇帝升配方丘巨典,斟酌从宜,特诣雍和宫斋宿,表宅心

之敬,撷礼意之精,不特自古帝王致斋无此竭诚,实亦自古儒臣议礼,无从仰窥万一者尔。

阅祝版仪

臣等谨案:我朝定制,皇帝亲举大享,例以祝版陈词,敬申昭告。时祭之文,具有例程。遇

特祭,则史官因事虔撰,舍人盥而录诸版,阁臣恭书御名,祭之日,奉常官娴奏读者读焉。书用清文,读用国语,昭假上下,不啻呼吸之相感通。盛哉乎礼之以文宣,而诚之以辞达者,端重乎此。每祀前一日,皇帝御殿祗阅,斋洁以临。视古史筴祝,仅诏春官掌之,尤为仪节详而眂察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二十八 二二七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38



国朝宫史续编 二二六

大祀, 虽照常斋戒, 而不亲宿斋宫。若各衙门本章概不呈进, 恐致事多积压。嗣后凡遇斋戒日期,

如圜丘、祈谷、常雩亲宿斋宫之日,各部院仍照向例不进本章;至方泽、太庙、社稷,致斋三日内,除刑部不必进本,及各部院、外省本章有关涉刑名者俱不呈进外,其余寻常事件,着各该衙门照常进本。卽以本年方泽大礼为始,着为令。

  初七日,奉谕旨:礼部具奏五月初一日夏至方泽大礼,高宗纯皇帝升配事宜一折,于祭日先诣高宗纯皇帝神牌上香行礼,尚未周备。上年冬至,恭逢圜丘大祀,祗奉高宗纯皇帝神牌升配,朕于前一日恭赴天坛斋宿,卽敬诣皇穹宇拈香,随至高宗纯皇帝神牌黄幄敬谨行礼。今春祈谷升配,前一日,先诣皇乾殿,次诣神牌黄幄,礼节亦同。今方泽大祀,高宗纯皇帝升配地坛,因每年例系在宫内斋宿,礼部请于祭日先诣神牌黄幄行礼,视升配天坛礼仪尚缺先期致告一节,朕心殊觉未安。因思地坛于乾隆十七年初建斋宫,皇考曾诣斋宿一次,彼时新栽树木,尚未成阴,随从官员致有受暍者,皇考俯加体恤。以后夏至地坛,俱卽斋宿宫内。祭日,始诣坛行礼。此次升配前一日,自应先期致告,若礼毕仍还宫,于义未合。若住宿坛内斋宫,虽属正理,但随从之王公、大臣、侍卫人等,车马喧阗,其时高宗纯皇帝神牌黄幄恭设北天门外,相距甚近,实不足以昭虔肃,心实不安。再四思维,惟有前一日阅祝版毕,还宫办事后,朕由东华门恭赴皇秖室拈香,随至高宗纯皇帝神牌黄幄行礼毕,卽诣雍和宫斋宿。其随从王公、大臣、侍卫等,亦可就近致斋。朕于次早恭诣地坛行礼,庶圜丘方泽升配前期致告之仪,既昭画一,而礼缘义起,节次更为详备。着礼部遵照此旨,于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76

恩福堂笔记 诗钞 年谱六六

部演《蔡伯喈辞朝》一出所著者同。

140普度寺,番称玛哈噶拉庙,睿忠亲王初入北京时邸第也。地与前朝南内相接,庙内供王在日所御甲胄弓矢。

141胡图克图之与喇嘛,犹菩萨之与和尚。当国家发祥之始,胡图克图等各建大勋,说降蒙古诸部落,所谓‘转世’者,卽宦场之世袭也。是以列圣恩礼有加,以酬其庸,非秦始皇之求仙,汉明帝之佞佛比也。

142余未谙习内典,临摹古人所写佛经,偶有会心如比邱尼,岂非尊我孔子耶?居马兰峪工次时,工人于旧寺中,添建三教圣人殿,求书联语,遂书云:西域谈经,心仰尼山思窃比;东周问礼,语传柱史戒深藏。

143太常寺仙蝶久着灵异,相传乾隆五十三年仲冬,纯庙欲观,卽于地坛上印宅内得之,置于贮帛匣以进,旋赐五言律诗一首,诗注载‘侍郎德明以锦匣呈览,并云兹忽至其家。’先文庄公管太常寺有年,每于署中见之,其时亦有七古一章以纪。次年正月先公捐馆,三月望日卜葬,是日天寒大雪,二蝶自雪中飞来,向先灵翔舞,观者称异。又尝至余家,落盘中鲜枣上,萨克达夫人以手持枣,祝曰‘请勿动,容细观为写照’,蝶竟立枣上良久。夫人又尝以帕承之,告以图或未肖,请再观,蝶立帕上亦良久。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249

三里河李园小集三里河,在元代名文明河。接通惠河,为漕运故道。今铁闸尚存。见《春明梦余録》。三里河在天地坛前,去通州五十里,地形高通州一丈九尺。见《病逸漫记》。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直抵张家湾烟墩港。见今天坛北芦苇、草场九条巷,其地洼者,皆河身也。但附近势家庄园,故成化六年,杨茂虽议置坝而不行。成化十二年,又令踏勘,势家贿钦天监,以为地居都城子午方位不便开。不知三里河在都城巽巳,实非子午方也。见《桂文襄公奏议》。三里河故道虽已成陆,雨后犹停潦泱泱也。武清矦李公引水入园中,园遂以水胜。见《帝京景物畧》。刘同升

小桥行过柳溪湾,为访园亭竟日闲。出郭已知依緑水,登楼更喜见青山。寒泉落木疑丘壑,瘦马深衣自往还。剩采东篱寻旧约,君应无梦到尘寰。《两朝遗诗》

侍驾泛通惠河联句通惠河之源,出自昌平州神山泉。引入都城,出文明门,过大通桥至通州。元都水监郭守敬所开,以免通州至都五十里陆挽之费。见《元史》。明成化十二年,平江伯陈鋭浚通惠河,漕舟曾至大通桥下。后因黑青之说,事竟阻行。见《水部备考》。嘉靖六年,巡仓御史吴仲言汉、唐、宋漕运皆从汴、渭直达京师,未有贮仓庾于五十里之外者,请急修通惠河。礼部尚书桂蕚疏称:修通惠河不便,请改修三里河。上以桂蕚疏示大学士杨一清、张璁,一清等俱主修通惠河。七年河成,漕运直至都城者一百九十九万三千八百有奇,省脚价银十一万三千三百余两。见《世宗实録》。嘉靖丁亥,吴仲奏修通惠河成,上登舟观之,大学士张璁等联句以闻,上喜,给光禄馔,又赐御膳焉。见《帝京景物畧》。张 璁 杨一清 翟 銮

卷三六五一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399

前题〔五六〕王 铎

春城真不夜,来醉酒人家。月照千门雪,星开万井花。龙围喷火急,鳌路戴山斜。别有金张约,笙歌簇宝华。

初春琉璃厂灯市肇开观者甚盛宣武门之东南有琉璃厂,卽金延寿寺基,以栖宋太上道君之地。见《析津日记》。灯市向在东华门外,今琉璃厂始开灯局,自厂以东地坛内亦卖灯,不及东华之盛矣。龚鼎孳

画鼓晴街动,条风上苑新。地空先引月,天近易为春。金犊花前路,珠鞭醉里人。狭斜连大道,〔五七〕入夜有香尘。

其二

天宝传遗事,华灯帝阙东。卽今移锦榭,依旧领春风。箫管千官暇,楼台百戏中。小矦金弹子,斜日落雕弓。

卷二三八九

北京地坛的设计思想与疑题考证

<正> 一、概述以崇敬大自然为宗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愿望的祭祀天地活动,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有时天地合祀,有时天地分祀,但分祀居多。就祭地而言,史料中早有“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祀地于泽中方丘”和“冬日至,祀天神;夏日至,祀地祇(即帝王祭祀皇地祇,俗称祭地)”等记载。至周代形成一整套的礼制。此后,历代帝王均沿袭周之礼制,在京城北郊泽地之中建方丘(台、坛),于每年夏至之日祭之,直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而于1912年被告终。 

北京地坛建筑研究

北京地坛是古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的场所,它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古人对“地”的理解以及皇帝祭皇地祇的价值取向,剖析了地坛作为中国古代皇家祭地文化的载体而延续传承的缘由;又在实地调查和历代文献挖掘的基础上,从地坛建筑的建置沿革、结构特征、规划方法、外部空间设计意象、祭祀礼仪、现状及保护等方面,对地坛建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力求使北京地坛这一中国古代建筑精品的价值得到更加深入的体现。 

北京地坛的设计思想与疑题考证

<正> 一、概述以崇敬大自然为宗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愿望的祭祀天地活动,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有时天地合祀,有时天地分祀,但分祀居多。就祭地而言,史料中早有“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祀地于泽中方丘”和“冬日至,祀天神;夏日至,祀地祇(即帝王祭祀皇地祇,俗称祭地)”等记载。至周代形成一整套的礼制。此后,历代帝王均沿袭周之礼制,在京城北郊泽地之中建方丘(台、坛),于每年夏至之日祭之,直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而于1912年被告终。